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
1.对话文本,灵魂共振
高中语文的文字阅读更多地要注重文本灵魂的感知,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更好地体验文本带给学生生命的震撼。因此在一些抽象的文本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如在《兰亭集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音乐渲染、图像显示等多媒体辅助展现意境,让学生能够在美的氛围中完美体验文字的内涵以及美,达到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让学生能够在对滕王阁的壮丽景色的欣赏中以及文字的诵读中达到灵魂的共振,感知作者写作的背景以及情绪,有效完成文本对话。
2.提升语文能力
多媒体课件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而且在语文能力的提升上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可让学生领悟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能力。
二、合作交流,共同成长
1.合作交流,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完成前置性作业以及课内课堂教学,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完成课外拓展,并组织相应的语文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语文活动的组织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参与,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2.以生为本,有效把握教学重难点
高中语文教学说到底是生本的教学,教师要准确把握本班学生的语文能力,根据学生现有的语文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同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把握教学内容,展开高效课堂教学。
对于难以理解的语文教学内容,教师要采用独特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表达的内容,理解语文的优美形象。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以生为本,制定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一、巧设教法,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首先,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我们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巧妙地设计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样就会有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1.设疑法。分析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这样原本生硬的语文课堂就会“活”起来。比如,在学习《群英会蒋干中记》一文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自己提前预习,设置疑问:文中确定是蒋干中记吗?学生经过分析讨论之后自己就会得出答案,而且还能明确文中的人物关系,从而分析了人物的性格。2.创境法。在现代这个信息化时代,情境教学法是极容易做到的,而且利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教学。比如,在讲《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美丽的荷花,让学生在此情境的熏陶下产生对文章的学习兴趣,获得以境至趣的效果。当然,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可以通过教师的精美语言、卓越的口才、美丽的图画等等。3.朗读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最多的方法就是读,如果读的方法和内容把握的恰到好处的话,就会大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文中的人物和情感,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声情并茂地朗读,把人物性格淋漓尽致的演绎出来。这样,学生沉浸其中,课堂气氛活了,使得学生理解加深了,兴趣味浓了。除了朗读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诵读、表演等多种教学方式。
二、改变传统模式,做到“教学做合一”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满堂灌”的模式,相对比较僵化,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容易失去学习主动性,而且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效果不好。所以,我们一定要改变这种现象,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在课前要给学生布置作业,使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在预习的自学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问题。只有这样带着问题去听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才会有重点,才会激发学习积极性,才会使课堂有序进行。然后,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思考,鼓励学生多提问,组织学生多分析讨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地位。教师还要多向学生问“为什么”,采用“讲”“教”“学”“做”相结合的方法,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
三、注重学法,提高学习能力
高中学生有很多的自主性学习。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先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法,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去学。正确的学习方法会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学习中最难的部分就是阅读和作文,很多学生不懂如何去阅读,其实是不知道如何去赏析。如果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对段落的主体、环境、描写、情感多方面分析,阅读全文也就不难了。另外,作文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但除了积累之外,教师还要教学生一些写作技巧,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关注情感,善于评价
篇3
1.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组队―共享”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思考―组队―共享”合作教学策略最常用的一种合作教学法,是在一九八一年由著名教育学者莱曼和同事一起创造出来的。在长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证明了运用“思考―组队―共享”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和课堂参与度得到有效提升,促使更多的学生深入认识需要思考的教学主题,这种策略在高中语文课堂学习任务的完成上使用最为广泛[1]。它是通过将一个教学主题提出来,然后让学生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在团队中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并和他人对不同观点进行分享和思考的一种学习策略。
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时,借助人物的动作、语言及细节描述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课文中借助林黛玉进贾府的路途中所见所闻,让当时封建社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运用细致丰富的描法将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等人物形象生动的塑造出来。作为西方课堂教育中最普遍的一种合作学习法,“思考―组队―共享”策略对学习任务中重点难点的突破有显著作用,能够让学生深入独立地思考,并在交流合作中对他人观点进行分析和接受,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交流及解决的能力得以强化。如在分析林黛玉的形象时,教师可以运用“思考―组队―共享”实施教学:将学生分成四个人的小组;教师在给出学案让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上的学习任务;接着学习小组中四个人可以两两交流,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表达出来,教师将学生观点不一致的地方记录下来;然后小组四人共享观点,对交流意见进行深入的探讨,教师引导学生的观点达成一致;随后教师让几个小组将本组的观点和问题表达出来;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对学案中的问题进行明确,对各个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
2.高中语文教学的“K―W―L”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K―W―L是已知的、想学的及学到的这三个单词的缩写,也就是让学生在一个表格中将某个问题中已经知道的知识“K”明确写出来,并对自己希望得到解惑的问题“W”进行思考,接着在借助于独立思考和小组活动等教学方法,最终将共同学习后得出的知识“L”卸载到表格中[2]。这种方法是西方课堂教学中最简单有效的一种合作教学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交流,让学生对已知、未知知识及对实现途径所了解的联系得以了解,让认知过程得以明确,让学生学会反思、总结和探讨,从而促使其掌握良好的思考方式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学习“怎样读中国古代小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这种合作学习教学方法,首先将学习资料和K―W―L表格发给学生,让学生对“关于中国古代小说我已知的知识”K进行思考并独立完成,接着进行组队共享;其次将“关于中国古代小说的阅读方式我已知的知识和方法”W进行独立思考并完成,组队共享;最后完成“通过课堂学习和交流我学习到的中国古代小说的阅读方法”L。K―W―L教学法主要是帮助学生将简单清晰的思考和学习方式给建立起来,对学生在已知和未知知识的联系建立上有一定的帮助,从而促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以建立。
3.高中语文教学的文学圈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文学圈在我国又被称为文学圆阵和文学圈圈。在西方文学和语言教学中,文学圈是最普遍使用的一种专门的合作学习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学生的阅读更广泛和深入,让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得以培养[3]。文学圈的组织形式非常丰富,主要是借助小组形式,通过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进行文学阅读。
例如: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时,可以设计一个主题“《水浒传》中林冲的性格分析”,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首先圈定出学生的学习范围,让学生更具目标性和针对性。由于《水浒传》中写林冲的桥段内容过多,教师可以先圈定一个范围,如从本文中分析林冲的性格。其次,以七八人为一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再次,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课文,重点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确保学生能够认真阅读。又再次,建立自习课等学习平台,将学生彼此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建立起来。最后,学生向教师汇报在阅读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鼓励性评价。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合理运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展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积极培养,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合作方式,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4
一、有效教学概述
市场经济一切向效益看齐,向学校强调着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新课改的提出凸显了有效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虽然有效教学在现实的基础教学中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但学者对于有效教学的定义存在争论。一部分学者认为有效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也有学者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了有效教学的重要性。关于有效教学,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凡是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当然对于发展,应参照三维日标来确定,有效教学是教师了解教学内容的结构与实质、了解学生的特征、熟悉学习原则的运用,透过策略的应用使教学活动的进行更加顺利)。也有学者认为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学得知识的教学。
二、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教学策略
1.让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来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以及师道尊严的限制,很多语文教师总是非常严肃,保持冷面孔,独自占有课堂,与学生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仅仅是将学生视为语文基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认为学生来学校就是学习的,听课是其最主要的学习方法,因此,这部分语文教师便会忽视学生的感受,在整节课满堂讲、满堂练。这样的语文教学长此以往便会让学生失去应有的兴趣,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加大。为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使语文教学有效进行,在现实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更好地完成高中语文教学。
2.注重知识的实用性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很多人容易将语文理解为理论性较强,但实践性较弱的课程。很多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将语文教学高度理论化,所讲授的例题,远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很难摸着边际。实际上高中语文教学是从现实的语文知识中选择一部分内容,是现实社会知识的升华,语文知识与普通民众生活与生产密不可分,具有高度相关的联系。但现实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将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对立起来,不能将二者联系起来进行讲授,使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很难入手,很难学透。脱离实际生活的理论知识,由于其远离生活,远离学生的现实世界,很难被学生接受,授课过程中也很难与学生产生共鸣。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把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讲解,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枯燥乏味、整日做题的高中语文印象。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所讲的知识实用性较强,并不能说明这个教师多土,而是说明这个老师很懂生活,很懂学生的心理。贴近生活的教学,很容易被学生接受,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乐趣。高中语文有序教学,实现教学的优化,也可以设置成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
3.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语文”,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新课标理念,充分利用现有的知识与经验,创设学生的学习情境。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将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些具体问题设置成具体有意义的生活情境,通过不同情境的再现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所教知识。
结束语
语文教学是高中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一些问题的存在,致使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相对较差,为更加有效地进行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教师让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来、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等三个方面入手。
篇5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充满求知欲,学生才会主动f 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我们要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放在首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情绪,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实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相统一,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涵丰富、感情真挚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要学习的内容灵活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逼真的情境之中,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这节课的时候,笔者首先带领学生分析了人物的特点和形象,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舞台剧表演,将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用表演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但成功地将学生的情绪调动了起来,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了各个人物的性格,刘兄贪财慕势、冷酷自私,焦母暴戾专横,焦仲卿善良真诚,刘兰芝坚强勇敢、温婉柔情,对学生理解文章起到了巨大的帮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让学生处于兴奋的状态,同时,情境还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对学生理解文本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多向思维
质疑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有利于由局部向全方位、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的转变,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首先,教师可以引导质疑,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就荷塘月色美景的描写提出问题:作者这么写的目的是什么?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文章主题上来,提高思维效率。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反问加深学生对难以解决问题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的时候,笔者就设置了一个问题进行反问:烛之武在关键时刻为什么没有去见晋侯而是去见秦伯?学生顺着教师引导的思路回到课文阅读,从而得出郑国并没有得罪秦伯而是得罪了晋国的结论。最后,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师生站在平等的位置进行对话。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主动提出问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优势,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有效途径。当学生和教师站在平等的位置时就敢于提出质疑,并要求教师回答,师生平等磋商,进行深入探讨,从而达到解决疑惑的目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及水平。
三、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质量
学生主动学习的主导因素是建立在学生水平层次基础上的,我们在处理选修课和必修课的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将其建立在学生的兴趣爱好基础之上,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不仅要让学生收获知识能力,同时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例如,在学习《陈情表》这节课的时候,笔者首先将这节课中的重要语句和文言虚词以及通假字标注出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去背诵,然后又给学生设计了一些巩固练习的题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更透彻地理解文章。这种方式对于《陈情表》这节课来说是非常合适的,但是在学习《高祖本纪》这节课这种教学方式就显得不合适了,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所处层次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最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实现学生共同进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
总之,我们老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优化教学方案,提出更加完善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从而达到高效、灵动、活泼的最佳境界,实现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谭文淼.新课程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0(1).
篇6
一、充分利用书本教材,使学生感受学习乐趣
正确选择教学材料是保证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影响学生对语文关注度的重要方面,因为学生所获取的语文知识,大都来自语文课本,有了好的教材,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更好地实施语文教学工作。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在保证教会学生基础知识以后,不断适当拓展和改进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语文教材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语文成为学生的一大爱好。例如,在教学《胡同文化》时,只有让学生切身体会“胡同建筑”的方方正正以及四合院的特点,才能使其充分感悟北京市民胡同文化中所蕴含的“忍”的精神,只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了胡同文化的精髓,才能进一步促使学生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色彩,从而品味“再见吧,北京胡同”中蕴含的汪曾祺的独特情感。通过教师一步步的引导,才能帮助学生深刻体会教材内容,从而掌握文章内涵,然后我们要在带领学生熟悉教材的基础上,给学生设计多样化研究课题:饮食文化、茶馆文化等,使学生在课余活动中也能学习语文知识,从而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采取适当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如果学生只知道记忆,只会解决曾经遇到过的问题,那么这个学生将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步,只有在遇到问题时经过大脑思考和加工的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教师所讲述的知识与技能,并能在遇到类似问题时通过举一反三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中,不能将每一个知识点都细细讲解出来,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在不充分讲解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和引导,让学生大脑活跃起来。众所周知,学生比较厌恶学习文言文,教师总是在课堂上唱“独角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学生认为文言文枯燥乏味的心理,更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要注重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自主预习,并在预习过程中找出文章的四个小故事,并在课堂上讲述给其他学生听,看谁讲得既准确又动听,于是,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纷纷投入到新课程的预习中来。不知不觉,文中比较复杂与繁琐的句子就被轻易地化解了。可见,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能有效启发学生智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不断变换教学方式,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在心情愉悦中提高学习质量。
三、立足现代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好网络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了课堂,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努力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合理运用多媒体资源,使其为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多样开发提供保障。语文教师要积极面对信息时代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运用网络资源,将自己的学习活动引申到丰富多彩的网络空间中。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事先上网搜集与本课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提前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文逐渐变得生动与形象,不但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强烈的信息意识,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自主学习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构建合理的考评体系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潜能,只有这样的考评体系,才能促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较大的提高。此外,教师要采用动态眼光看待学生,并加强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高度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并将其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切身体验成功的乐趣,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总之,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潜心研究教材,同时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敢于探索和尝试不同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顾琰琰.论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青年文学家,2013(26).
[2]杨梅.和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催化剂[J].学苑教育,2013(17).
篇7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价值观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发展,为此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
首先是选择课题的自由,课题研究是落实研究性学习最为主要的形式,没有课题研究就没有实实在在的研究性学习。单课题的选择上,应该让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的需要、获得研究素材的便利条件来确定,这样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局面。
其次是选择合作伙伴的自由,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合作学习,一个人往往难以胜完成,不同的课题需要不同的人选。比如某课题需要熟悉电脑方面的人才,那么课题组成员中就必须又这样的人。这样的组合能起到人尽其才、优势互补的作用。
再次是给予学生探索的自由,确定课题只是为自己预定了一个目的地,至于走什么路则由学生自己决定,只要到达目的地就行。可以走材料分析之路,可以走实地考察之路,也可以走访谈咨询之类,或者兼而“走”之,等等,由学生各显神通,最后是给学生展示的自由,完成展示是研究性学习中最后一个环节,其成果有可能是错误地,片面的,这无关宏旨,重要的是恰当的展示给大家。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出发,坚持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生活经验并重,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时代的需要,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
二、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
1.高中语文的教学理念有所转变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处于学习的边缘位置,被动地接受知识,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近十年的教育改革,我国大部分教师都已经参加先进教学理念的教育和学习,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坚持以“理论联系实践”和“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2.高中语文的教学模式有所创新
新课改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片面重视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的局面,开创了促进学生读、写、说等能力全面发展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自主、平等、合作的研究性学习中,使语文学科的“教”与“学”达到了本质上的统一,在遵循语文教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1.构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目前,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普遍采用“五步走”的教学模式:第一,教师引导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进行自我学习,初步感悟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营造良好的语文研究氛围;第二,组织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内容进行研读,在交流中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并挖掘出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含义;第三,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拓展,在课后布置研究性作业,通过课外的延伸训练巩固语文课堂教学;第四,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分组,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展开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加强各小组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第五,对各小组的研究成果给予合理、客观的评价,在总结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同时增加了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信心。
2.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有利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事半功倍。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价值,注重教材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例如在讲授鲁迅《故乡》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到底是谁偷了碗?”,根据教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例如在讲授《守财奴》一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次,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设置疑问,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研究性学习教会学生如何科学地进行语文学科知识的研究,除了教给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外,还要注重语文知识探究方法的传授。
3.创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要实现双重功能,既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客观、合理的评价,又要激励学生更多地参与研究性学习。在综合考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研究过程的方法策略、研究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表现后给学生予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的综合评价活动,实现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首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长期的接受性学习也给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带来了负面影响。其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学组织结构的优化,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再次,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知、情、意、理等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对以后的终身性学习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意义重大。
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篇8
初带网班,我有一个最直接的感受:远端班的老师太孤独,远端班的学生更孤独――课堂是一个师生不断互动的过程,而坐在远端的学生成了课堂的旁观者,一节课都“观赏”着视频里的老师和学生的问答,自己有了想法却苦于没有老师提问,只在讲桌旁坐着一位“监视”着学生有没有认真观看视频的“放映员”。
相信有很多初带网班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课后,我找了班上许多同学交谈,他们也有同样的困惑――课堂不再是自己的舞台,别人成了主角,而自己成了看客。看着视频中的师生有问有答,我和学生多想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于是,在网络教学模式下,如何找回远端师生课堂的阵地,成了我思考的问题。
在与其他老师不断探讨,与学生反复试验的过程中,我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网络班教学策略,简单说来就是:一看二想三停四插五归纳。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辅导课时间做好释疑和拓展,终于让我的学生重新找回了属于自己的课堂,也让我这个老师有了可以坚守的阵地。
一看,就是师生认真观看网络终端班的教师讲授知识点环节并及时做好笔记、批注;二想,就是针对终端教师提出的问题,远端班的学生认真思考该怎么回答,老师要想一想为什么要这么问,想想这个问题让本班学生回答,他们能阐述到什么程度;三停,就是在适时的时候我们可以调小终端视频的声音,让课堂回到自己的班级来。终端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般会请多个学生来回答,有的远端教师在这一环节上就一味的让学生去听别人的回答,而忽视了本地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让我们的学生越来越不爱发言,不爱思考。我是这样做的,当老师提出问题后,我会让学生认真听听终端班的学生是如何回答的,听完一两位终端学生的发言后,我会减小音箱音量,然后让本班学生发言,并同别人的发言做比较,看谁思考更全面。这样就充分调动了本班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找到了课堂的归属感。一般来说,终端学生发言的时候,本班学生也可以有三四个同学发言,等到终端教师开始归纳并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时候,我们再进入网络教学模式。偶尔有时间上的不及时,我们也可以在辅导课上把录制好的视频调出来,将错过的环节重放一遍;四插,就是远端教师适时、及时插话。不同的学生,其能力素质也良莠不齐,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有“备学生”这一环节,终端班的老师备的是当地学生,有些问题上,我们远端的学生肯定不能理解甚至是完全摸不着头脑,有些知识点,终端教师讲得比较简单,因为他的学生能听懂。但我们的学生不一定能听懂,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远端教师的及时插话,确保本班的学生能在课堂上及时掌握相关知识;五归纳,是每一节课上完之后,远端教师有必要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归纳总结,以便于学生课下的学习。
自从我将本套教学策略用在所带的高一网络班后,有不少同学给我反映他们开始适应了网络教学的模式,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课堂,也有了一些自己学习的方法;我也渐渐找到了自己的归属――课堂,并不是教师的舞台,而是学生的,教师只需要做好引导工作。学生才是课堂信息的接收者,而教师仅仅是传递信息的一个渠道。
在网络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不像传统教育那样及时传递信息并反馈,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三个认真:第一,认真做好课前预习,能在课外吸收的知识一定要提前学好,不能在课前搞懂的知识点,做好勾画,那么在网络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听课就有了重点――充分拓展简单易懂的知识,重点分析预习中难懂的、不懂得知识;第二,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因为在网络授课过程中,远端班的学生缺少问答环节的信息反馈,没懂的问题也没办法当堂向老师提问,做好笔记既是为了方便课下的学习,也是为了在辅导课的时候向老师提问;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十分重视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必须及时做好批注,便于课后的拓展延伸和复习;第三,认真做好课后的复习。我要求学生每上完一课时后,一定要将本课时的内容再归纳一遍,一方面加深印象,巩固积累;一方面将还未搞懂的问题整理出来,在辅导课的时候向老师提问。这样一来,学习就成了学生自己的事,我成了释疑的工具。 学生的学习模式可以概括为:学――问――学。老师还没讲的问题,学生先自己学一遍,不懂得地方在第二天的网络授课中去寻求答案――这是一问,带着问题去听课,学习有了目的性,听起课来也就事半功倍;在网络课堂上还没听懂的地方,利用课下的时间或者辅导课时间,向老师或其它同学提问以求解答,充分利用课间和辅导课时间,不让时间从指缝中白白溜走――这是“问”的第二方面;在问的过程中也就做到了第二次的学习――带着问题再次学习。
这样一来,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不懂的地方一定得自己想办法学懂,老师不会把同样的课程再讲一遍――这是重复劳动;学懂了的同学不会停下来等你――这是浪费时间。没有其它的办法,学生只好从预习环节开始,踏实的走好每一步,才能保证自己不在学习中被“淘汰”。作为老师,我必须得观察每一个学生,确保他跟得上多数学生的步伐,在学习方法上不断的给予他们指导。
半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学习习惯越来越好,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不再时高时低。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不少的学生在预习这一环节上出现了困惑,他们开始放松对新课的预习。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学生的预习方法,发现大部分学生的预习就是将课文提前学一遍。现代文就按照二教上的讲解学一遍,甚至有的同学直接将二教看一遍就当作预习了;文言文的预习,学生就按照工具书上的翻译直接将文本翻译一遍就行了,第二天的课堂上基本上能回答老师的翻译提问。这样一来,学生虽然提前解决了教师的大部分提问,可是这些是他们思考的结论呢,还是死记硬背下的答案?
我认为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也是教育改革的呼唤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高一是学生由初中学习到高中学习衔接的重要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和模仿性极强,因而学校和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和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也正是这种特点,给我们创造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机,也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首先就要从教会学生学会预习入手,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能力的过程中,我采取了这样的策略:
1. 运用“读书五步歌”,提高预习兴趣 第一步:看,就是先看一遍新课的所有内容,包括文本、注释、练习。第二步:画,就是画出需要弄懂的地方,如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难理解的语句。第三步:查,就是查工具书,要把查出的内容多读几遍,牢牢记住并掌握它的意义;如遇到的新词,不仅要知道它的解释,还要联系课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和用法。第四步:读,是在一看、二画、三查之后去朗读课文。朗读的好处不仅是帮助记忆,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新课的内容。第五步:记,到了这里,预习并没有结束,还差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用笔记一记。“记”有两个意思:一是记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新的知识要点;二是记下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这就是说,把课本中容易解决的问题先解决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中起来,拿到课堂上来解决。这样,你在听课时就会全神贯注,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2. 培养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创新思维要从培养质疑问难开始。
篇9
教材中的外国文学部分地位在不断降低。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学修养为主,培养外国文学修养为辅。外国文学作品是我国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但是从目前教学实践来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外国文学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从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安排就可以看出,中国文学作品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这就使得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中国文学作品教学上,对外国文学作品不够重视。而且有的教师自身文学知识储备不够,对于外国文学一知半解,缺乏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认识与理解能力。这些都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方向,有的教师甚至直接忽略,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外国文学教学质量与教学素质。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了解的外国文学作品太少,对外国文学作品缺乏了解,这有一部分是由于教师平时不注重外国文学作品的讲解而引起的。我们从教材可以看出,一些著名的外国文学作品并没有编入到教材中,很多学生学习外国文学作品都是通过自学。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利于外国文学教学的开展。
二、高中语文中外国文学教学现状堪忧的原因
1、应试教育使外国文学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附属。应试教育的泛滥和高考的指挥棒无情地剥夺了外国文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外国文学因为不是高考考点而备受冷落。例如:普通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宁夏、海南卷)连续5年文学类文本阅读题都是中国小说,没有出现任何关于外国文学的考点,这就直接导致很多高中学校在安排选修课时直接删掉了《外国小说欣赏》一书。可以说,为了高考,很多高中老师随意取舍作品的现象屡见不鲜。
2、教师落后的教学观念导致外国文学总是边缘教学内容。虽然新课改已经轰轰烈烈地进行了13个年头,但是仍有很多教师没有真正改变教学方法。很多教师身上仍存在的教学目标偏差,教学思想僵化,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等问题,这些都导致教师不能深入地挖掘外国文学作品在深层思想、文化内涵、艺术手法等方面的价值。
三、如何扭转外国文学教学现状
1、转变思想,尊重多元文化。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树立尊重文化的多元性的理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信仰,对于同一事物的理解都是有所差异的,而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民族信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从中国传统的思维入手去考虑问题,不能将中国人看待问题的方式强加到外国文学的教学中,用中国人习惯的理念去理解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这样只能片面甚至歪曲外国文学作品表达的思想。尊重多元文化是正确解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前提。
篇10
一、打造高中语文的“开放式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高中语文的教学主要都是在课堂内完成的,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工作的成败。因此,想方设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机,应该成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重点把握的工作要点。既然说到课堂教学,就不能回避课堂气氛和氛围对于教学工作的关键性影响。简言之,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但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很好地拓展课堂教学的范畴与层次,提升教学的科学化水平。基于此,打造和谐、科学的“开放式语文课堂”,可以为高中语文开放式教学的应用提供前提和保障。通俗意义上的“开放式课堂”,指的就是课堂氛围的开放与课堂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即学生真正作为课堂的主人,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强化对语文学习的喜爱和认知。
例如,日常的语文课堂授课中,教师可以预留出“学生自学”时间,将这个时间段交给学生们。在此期间,学生们可以自由地开展学习活动,进行彼此的讨论与问答。同时,类似的时间段内学生们要勤加思考、多与老师互动,形成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想见,在这样的良好课堂气氛中,师生都心情愉悦,教学的推进自然更加顺畅,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同时,开放式课堂的打造还可以借助诸如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有效方法,最终形成完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开放式课堂”的带动下,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一定可以再上一层楼。
二、广泛开展“开放式问题”和“开放式探究”教学,提升教学活力
平时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大都以教学大纲和课程为基准,很少会充分考量教学层次深化的问题。其实,搭建高中语文“开放式教学”的平台,必须从教学思路和教学措施两个方面入手,有条不紊地推进。其中,“开放式问题”的创设与运用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们对语文的好奇和探索欲,进而培养学生们语文思维的习惯,并提升他们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其次,“开放式探究”教学重点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探究精神和研究方法,即学生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和“不到黄河心不死”的精神,努力探索遇到的各类语文问题和疑难知识点。也只有这样,高中语文“开放式教学”才不是一句空话,高中生才能真正感受语文的魅力,真正的爱上语文课。
例如,在每堂语文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预先准备3~5个问题,大致涵盖本篇课文或本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学习,从一开始就给学生们一种探究的准备。比如,“本篇课文的主要人物关系如何?”“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本文给你的启发?”等问题,都可以作为开放式问题提给学生们,让他们可以更具针对性地投入学习。教学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针对课前的问题进行解答、解析,然后教师给予评点和分析,帮助他们找出不足之处。所以,类似这样的“问题探究模式”正是高中语文“开放式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可以大大提升教学的活力和效果。
三、塑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构建完整的“开放式语文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的优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影响十分重大,甚至在某些时候可以决定教学工作的走向。这里所说的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首先,物质环境即实体环境,包含教室、校园、教学器具等多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能够为开放式教学提供物质保障。其次,精神环境也可以理解为心理环境,即开放式教学中营造出的一种教学氛围和“气质”,对于教学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综合来看,高中语文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就是指开放性的教学空间和开放性的教学气氛。在高中语文课堂空间上,为了便于学生多向交流、主动探索,在编排学生座位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采用四人或多人围坐的形式,以便学生开展小组间的协作交流,打破拘束呆板的学习模式。同时,仅仅在课内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还不够,高中语文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内,还要将学习带出课堂,将活动引向课外。比如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考察、实地采访、社会调查等,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对事物的是非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索[J].阅读与鉴赏,2011(1).
[2]张静.建构知识体系,深化探究能力——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
学策略[J]. 文理导航,2011(5).
[3]杨文.以学生为主体 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成效提升[J].文理导
篇11
一、加强朗读和背诵的训练
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核心、关键,是教学的立足点。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也没有停顿断句常识是高中生学习文言文普遍存在的问题,“读”是学好文言文的最好方法。熟读或背诵课文,当试题或课外阅读中出现一些实词解释,就能联系课文相应迁移,就能提高阅读能力,诵读和背诵是文言文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
二、教师针对文本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在引导学生读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点拨,疏通文章大意,既解决学生在字词句上遗留的问题,也能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涵。用大问题统领全文,也是教师在引领学生疏通文章的过程,以问题疏通课文的方式,比单纯地逐句逐段地疏通要有效得多,这样可以引发学生不断思考,由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三、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将各册课文中出现的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18个虚词和常见的文言句式所在的句子挑出来,再选择一些简短而典型的例句来记忆背诵,使学生认识到文言文学习需要一定的语感和材料积累,为学生提供掌握文言知识的感性材料。这个工作,教师可以组织引导学生去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可以体验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改变教学观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科学安排,不断创新,激活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努力使文言文教学走出低效的怪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
篇12
高中语文 口语交际 教学 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的大纲中也更加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口语教学处于极其尴尬的境地。基于此,如何有效的开展高中语文口语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现阶段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一些提高口语教学质量的措施,希望可以为后续相关的应用及研究提供借鉴。
1.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课时少、任务重、压力大
自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课时由原来的每周五节课缩减为每周四节课,但是每学期都需要学完两本教育部所规定的必修教材,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授课内容不少反多,这给教师备课、授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教授完全部的授课内容,只能压缩口语交际教学的时间,这就导致口语交际教学课程形同虚设。此外,语文作为高考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很容易受到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影响,这种影响致使语文教学偏向于高考要考的内容,因此,这种急功近利的语文教学模式很容易忽视口语交际教学。
1.2没有充分利用教材
根据大纲的要求,在现在的高中语文课本中,都有关于口语交际的环节设计,但部分教师注重于学生考试分数,忽略了能力表达的部分,不能够将教材的长处发挥好,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开发。同时也有部分教师舍弃教材中的口语内容,自己根据课程时间来制定口语活动,但实际应用中却发现,这种教学行为的效率较低,不能很好的达到教学大纲要求。
1.3缺乏适当的评价和反馈体系
首先,就教育评价体系而言,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少应用。从小到日常的模拟练习,大到期末考试乃至高考,都不会存在口语交际能力评价。其次,就教育反馈体系来说,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实际上就是一个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与点评而有所收获和进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单纯的以“错”和“对”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这样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反而使学生逐渐厌倦这种交流模式。
2.优化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具体策略
2.1固定课堂表达“五分钟”,强化学生训练
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中抽出开始的五分钟来安排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可以是简短的演讲,可以是诗歌、美文的有感情诵读,主要就是一个目的: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进行课堂环境的口语训练。笔者在自己的语文课上,抽出五分钟使学生按照学号或者座位号的顺序轮流上台进行演讲,一节课安排一个同学,这样也方便后续同学更好的做好准备。就演讲的内容而言,其难度可以逐渐的由简单向复杂过渡。
例如,演讲过程中需要全程使用普通话,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演讲的内容必须要在课下提前进行准备;每个人脱稿时间最好要控制在一分钟以上,最多不超过三分钟;在同学演讲结束后,大家需要为其进行鼓掌。最后,语文教师需要对该学生的表现进行恰当地点评。而对于每个梯度的时间安排则需要语文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接受状况来安排。
2.2充分发挥教材指导作用,逐步培养能力
为了更好地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质量,教师在教学授课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将口语交际教学和阅读写作教学相结合。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王荣生先生曾经说过,全面的语文教学观主要是指将口语交际和写作,阅读相互促进,听说读写融为一体的观念。因此,教师需要深刻地把握语文口语交际和阅读写作之间的联系,善于将写作和阅读方面的教学资源应用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中来。例如,在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当中,在“阅读鉴赏”中第一单元为现代诗歌的分类,其所要求的是朗诵,基于此,语文教师在教授该单元的课程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待学生彻底地掌握朗读的技巧后,可以适当地鼓励学生自己去尝试朗读后面的几篇诗歌,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班级开展一次诗歌朗诵比赛,并且制定详细的比赛要求,如脱稿背诵,语言要洪亮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比赛过程中,督促学生完成背诵的任务。
2.3丰富学生的口语实践活动,优化评价方法
如果仅仅依靠语文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志愿者的活动,如参观敬老院、帮助社区打扫卫生等。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时刻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此外,在锻炼口语交际的同时也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加社会阅历,一举多得。
在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应当仅仅从课堂五分钟来看,需要综合学生的进步、内容的广度以及表达的深刻性来综合评价。鼓励学生进行互评,学生之间的时间相处是特别长的,每次交际的效果也会比较客观。教师将反馈后的信息加以分析,以针对性的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总 结】
高中阶段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体现了学生的学识与修养,更对学生未来的能力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在实践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来调节教学策略,在摸索中前进,将口语交际教学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篇13
高中语文教学 合作学习 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是国外优秀的教学理念,我国于21世纪初期引进这一教学内容,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和传统教育模式具有很长的历史性,已根深蒂固,合作学习教学内容大部分推行只侧重于形式,缺乏实际内容的实施,尤其是在中小城市,合作学习更没有得到很好地推广,所以探讨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方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合作学习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调查研究显示,在教师上课为主、利用多媒体等其他工具教学、同学之间互相沟通、交流的三种教学方式中,同学之间进行交流的学习方式,会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探讨得出的结论,印象会更加深刻,所以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心里承受能力
学校要培养的人才不能仅仅是只会考试的机器,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强大的承受能力。目前,高中学生跳楼事件、高校大学生下毒事件时有发生,究其根源是因为学生没有强大的承受力,心里素质不够健全,这和我国推行的应试教育有着一定的联系。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将班级进行分组,形成一个小的社会形态,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讨论,以此锻炼学生的正确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有些高中学生比较孤僻,不愿意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有些是因为性格内向,比较自卑;有的是因为学习成绩差,被老师忽略,无论是哪种原因都会造成学生的性格出现缺陷。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推动学生加强交流、沟通,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增强学生的交际意识。
二、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一)对合作学习教学要做好充分准备,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合作学习教学理念是高中语文课改的重要内容,但是实施合作学习教学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语文课程,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方式,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1.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课程特点,来确定是否要进行合作学习方式,如何进行分组。
2.在确定课程分组后,教师要对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交流氛围、交流结果反馈、教师总结进行设计和规划。
3.学生进行探讨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把控工作,可以通过抽签、轮流发言等方式,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避免发言者只局限于成绩好的学生,对于孤僻、成绩差的学生,教师要格外给与关注与鼓励。
(二)教师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作用
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做旁观者,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引导者、组织者,这样才能体现出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1.教师要给与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有意义。
2.在进行合作交流时,教师要保障课堂纪律,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善于发现学生优秀想法并给与鼓励,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交流、沟通过程出现偏移状况时,教师要及时将学生注意力转移到课本知识上。
3.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与引导,推动学生之间合作学习正常进行,提高学习效率。
(三)“文学圈式”的合作学习策略
文学圈是高中语文教学合作学习方法之一,以《孔雀东南飞》为例,以“封建思想对婚姻自由的影响”为主题进行探讨,过程如下:
1.教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每组6人左右,这样可以促使成员对主题进行充分的探讨,受到不同同学的启发。
2.合理分组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资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专注的思考问题,才能正常进行合作学习。
3.各组之间进行交流。小组通过阅读资料后需要在课堂上进行主题探讨,发表各组的意见,教师要对各组的意见给与点评与鼓励,以此推动合作小组的合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 语】
高中语文教学的合作学习方法有很多种,所以教师在选取合作学习方法教学时不能通通取之,这样易出现适得其反、事倍功半的效果。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学生特点,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采用最适合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只有采用了最正确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活跃语文课堂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