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数字媒体技术课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数字媒体技术课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数字媒体技术课

篇1

面向新时期的人才需求,明确数字媒体专业的定位,借鉴学习国内外知名院校相似、相近专业的课程体系培养方案,并加以整理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科学、系统地制定教学计划出发,组织本专业课程内容,构建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

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必须体现知识结构的综合性,使得学生通过该专业的学习,可以充分理解数字媒体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特定应用领域的软硬件环境与工具;并适应快速发展的数字媒体技术。

2课程体系设计方法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首先做到“强化基础,突出特色”,实施2+2模式。针对一二年级的学生设置的课程重在打实基础,包括数字媒体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的技术技能与艺术修养;在三四年级所开设的课程强化个人的专业方向特色,避免不恰当地期望学生面面俱到,否则学生在将来就业时可能无所适从。应当在课程安排上尽可能给予学生足够的选择,能够使学生在具备计算机技术与艺术两方面的基础的同时,塑造自身的专长。

实现课程设置的模块化是应对上述需求的有效手段。山东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采取课程群的方式,对课程体系进行组织优化。相关相近课程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可以组成课程群,建立大梯队,按课程群进行课程建设,就本课程群课程的设置、知识点、学分安排、相互之间的内容衔接等问题开展研究探讨,并形成课程设置的调研报告,进而加强课程间的衔接与协调,获得整体优化。

课程群的设置以群内课程内容相关性较强、群间课程内容相对独立为原则,同时考虑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设置的要求进行划分。原则上每个课程群内的课程数目在5~10门。课程群设置相对固定。如果某课程群课程数目过多或过少,或根据设置新的专业课程模块的要求,可以进行必要的课程群课程调整。

3课程体系设计案例

按照初步的规划,主要课程群可以包括:公共(数学)基础、计算机软硬件基础、人文艺术基础、数字媒体专业基础、游戏开发、动漫技术以及数字内容管理等。

主干课程可以包括: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面向对象开发技术、离散数学、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素描基础、彩画基础、速写基础、色彩构成、平面/立体设计、脚本策划、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高级渲染理论与技术、动画造型、动画渲染、角色与场景动画、计算机游戏引擎技术、PC/视频游戏编程、游戏项目管理、Web搜索技术、Web设计技术、内容管理与版权保护等。

课程群与具体课程的对应关系请参考图1。课程群的设置规划还需要结合各自院校的特点以及本专业的规范化建设经过一个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

另外,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一定要强调知识点的优化与授课方式相结合,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并在课程讲授过程中,突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自身特点,包括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及艺术类课程在内。例如,操作系统课程在讲授一般性的基础理论之外,还要讲操作系统与数字媒体技术的关系、当前主流操作系统的进步如何适应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等等结合数字媒体技术特点的内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中许多课程涉及很多的数学理论,如计算机图形学与图像处理,但在知识点的选择与课程讲授中,这一类的课程也要深入浅出,不强调过多的理论问题,而是结合数字媒体技术中的应用来讲。在此基础上,针对部分学生将来可能进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硕士或者博士阶段进行深造的要求,再增设部分高级研讨课程,进一步深入讲述背后的理论知识。

我们还规划将部分知名公司或培训结构的认证课程适当纳入课程体系,学生通过相应的认证课程后,给予一定的学分,同时限制每名学生的总的认证学分。

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重要内容,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力求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介绍详见本刊同期另文)。相应地,在课程设置方面,计划增设部分跨课程、跨年度的综合实验课程,允许学生按年级、兴趣与特长分别参与相应的项目中不同模块的研发工作。

针对数字媒体专业的特点,还需要不断丰富课程学习评价手段,将作业、课程设计、文献综述报告、考试等各种评价手段综合考虑,加强课程设计与文献综述报告等形式的开放式考核手段的运用,加大分数比重,允许学生有选择余地,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既不能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避免完全以练代学的职业化教学模式。

篇2

课件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第一代软件,曾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但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大规模开展,课件存在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表现为固定性、特定性、封闭性和完整性,课件一旦制作完成,修改甚为麻烦,不利于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对象随意构造重组,也不利于不同的教师随意体现不同教学思想。我国教育界经过认真反思,提出了以灵活组合微教学单元和多媒体素材为基础的积件(integrable ware)思想。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的教学信息和教学处理策略库与工作平台(黎加厚和王旭卿,1997)。积件系统由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组成。其中的积件库是多媒体教学资源素材的集合,可将大量的知识信息素材提供给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自由使用。积件库的类型有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教学资料呈现方式库、教学策略库和虚拟积件资源库等。积件库的建设是制作出好的教学软件的前提和必备条件。

2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积件库的构建

《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工程、机电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自身独特的结构和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门课程的基本内容,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器件、组件不断涌现,伴随而来的新概念、新方法也大量出现,使得课程的信息容量增大。所以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如何在教学时数压缩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奠定一个丰厚、扎实、牢固的电子技术基础,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严峻的现实问题。

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电路图占很大比重,模拟电路中电路图多,数字电路中图(表)繁,几乎每一堂课都有电路图出现。为便于讲解电路结构,也需要各种动画、视频资源等,以充分节省老师在画图中花费的不必要的时间,并更加直观显示信号在电路系统的变化过程。因此,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积件库的构建是十分繁重而又十分重要的任务。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积件库由教学资料库、教学单元库和在线测试与练习库等组成。大体构架见图1。

图1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多媒体积件库的构架

2.1教学资料库

教学资料库中存放着师生们平时搜集到的各种素材,它们被分门别类地存放于各子库中。如文本资料库中有教师的教案、备课资料和教学参考资料等,这些文本资料的格式分别为Word,txt或htm,pdf等。图像资料库中存放着电路系统功能的框图、电路图、复杂公式等, 对于电子技术基础多媒体教学来说,图像库中素材的丰富与否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师生不断积累和完善。视频库中存放着平时积累和剪辑加工过的音像影像资料等。动画库中存放着为解决电子技术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而制作的动画资料,它们一般用Flash或Authorware 等平台制作。利用Flash 制作较复杂的动画,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不易演示的微观现象或比较复杂的变化过程可用Flash 制作动画来讲解,可生动形象地展示课程内容,使得学生茅塞顿开。如: 在讲到半导体PN结内部载流子运动以及分配过程等内容时,由于载流子运动看不见摸不着,其空穴和电子的复合和飘移过程也十分令人费解,学生难学,教师难教。在教学中如果用Flash 动画来模拟载流子的运动过程, 使运动过程一目了然,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加深了对载流子的运动和分配规律的理解, 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另外对于涉及动态过程的教学难点, 如电路工作原理、电流路径大小变化、动态电量比较、放大器工作原理、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等, 用Flash 动画模拟可以变快为慢, 将动态变化形象化, 构建出科学的、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知识模型。教学资料库中的素材应当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存放,一般按学科知识点分类的方法比较好。如按图1 中教学单元库中的分类先分为五大类,然后每个大类下再逐层划分小的类别,如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类目下再根据逻辑代数的基础知识、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知识点进行分类存放,这样老师和学生在查找库资源时便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非常方便。

教学资料库中的资料是整个积件库的基础。在存放各素材资料时,应尽量将它们制作成通用性强的标准组件,以利于使用者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拷贝、加工和重组。素材入库时,也要严格掌握其科学性、真实性和美观性,避免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现象。

2.2教学单元库

教学单元库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以学科知识点为单元,精选教学资料库中的素材,按照自己的教学风格,精心制作而成的教学软件。每个教学软件可大可小,但应尽量按照各个知识点为核心来组织,以提高教学积件与教材版本的无关性和通用性。为了便于资源共享,积件应尽量用其他教师可以修改的制作平台制作,如教师们通用的Power Point。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直接调用积件库中的积件在课堂上演示,也可以将各个积件自由组合,通过“超级链接”的方式生成适合自己的多媒体教案。

2.3在线测试与试题库

在线测试与试题库中存放着与教学单元库相配套的测试题库,它们可用网页格式制作,进行实时在线测试和计算机自动评阅。也可用Authorware的模板制作成试题积件供学生自测和课后练习。以前的试卷,教师平时积累的各种题型的文本资料,都可作为试题库中的素材。

3 积件式课件应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具有三个基本特征:①总是为完成特定教学目的服务;②融教与学为一体;③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由一系列教学形式所组成。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最传统的集体讲授法,在此基础发展的启发式、交互式( 研讨式) 、范例式、专题式、问题式、模拟式、循序渐进式、因材施教式等等若干改进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应遵循三个原则:①目的原则,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目的服务,除具体课程特定目的以外还为人才培养目标发挥作用。高等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尤其重视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站在这一培养目标的高度来选择和运用方法。②一体原则,教师教的方法与学生学的方法的融合,教和学、教师与学生两者密不可分、融为一体。③结合原则,实际教学过程是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综合,根据教学的目的按照最优原则进行组合。基于上述原则,在电子技术基础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应该符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和课程积件的特点,适应于大学课堂教学,能产生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适合积件式课件应用的问题教学方法为例,在分析“射极输出电路”时,设计一系列讲授问题,如什么是射极输出电路?它的电路结构有什么特点?它在整个模拟电路系统中起到什么作用?通过在积件库中调取电路,电路通过按次序出现的动画效果,配合以输入信号的波形输入后,逐步展示电路中各点的变化情况, 使学生能立刻注意到电路的变化以及变化的位置,清楚的得到问题的答案。

4 结束语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最重要的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一堂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往往都和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有密切的联系。传统多媒体教学的弊端就在于忽视了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导致教学效果下滑,基于积件思想的多媒体教学给教师以灵活的教学方法运用空间,我们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实践证实了使用多媒体教学积件库教学的有效性。当然要使积件方式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其作用,尚需在构建积件库和课堂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篇3

引言

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媒体早已开始了与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数字媒体领域,并渗透到了教育、经济、文化、娱乐等领域的应用与服务之中,前景广阔,也引起了全世界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关注,而从教育的角度上来说,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因此近几年,我国除在政策上引导与激励数字媒体产业上发展之外,对数字媒体相关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视。

据笔者统计:自2000年至2011年9月份,我国开设数字媒体相关专业的院校已有110余所,甚至已有院校开始了硕士或博士层次的数字媒体技术教育。可见,我国数字媒体相关的学科体系已经初见雏形,而国外的数字媒体学科的发展较之国内先行,学科研究更加细致。因此,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科内涵、研究内容,学科理论基础进行探讨,十分重要,这对我国数字媒体技术学科的建设有一定的助力,也希望借此抛砖引玉,促进数字媒体技术从业人员间的相互交流。一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科内涵

在我国110余所设置了数字媒体相关专业的高校中,大致可以分为两大体系:一是专业名称直接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院校60余所,授予工学或理学学位,包括首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浙江大学;二是开设“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的院校50余所,授予文学学位,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代表。

就现状来看,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这两个本科专业在人才选拔来源、培养目标以及就业去向上有所区分,从而让人产生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是两个不同学科的理解。但笔者认为:从学科本质上来讲,这两个领域应该归为一个学科范畴,即“数字媒体技术”学科。我们可以从技术与数字媒体这两个概念自身的解释上去理解。

其一,从“技术”的概念上理解:哲学角度,技术被认为“是社会存在的一个方面,它包括人类社会中通过技术创造发明在历史上形成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物质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即人为了达到自己所选定和提出的目标,在自己的一切生活领域中使用着的物质手段和方法的体系。”从这一角度而言,艺术创作其本身也是在生活领域中使用到设计方法的过程与结果,艺术创作中的思维意识也是技术概念下的一种方法体系。因此,数字媒体中的艺术创作也是运用到了数字媒体中的技术体系。

其二,从数字媒体其本身意义上理解:一般意义上的“数字媒体”泛指以二进制数的形式产生、记录、处理、传播、获取的信息媒体。从信息技术的角度上,“数字媒体”可划分为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的感觉媒体(内容产品);表示这些感觉媒体的表示媒体(编码、信息处理工具),也称逻辑媒体;以及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的实物媒体(数字媒介设备)。由此可见,数字媒体中的技术包含三个方面:数字化内容产品的创造技术(创意技术),数字信息编码处理技术(加工技术),数字媒介技术(传播技术)。

由上可见:数字媒体技术应是一个涵盖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范畴,是一门包括了信息技术与艺术技术的综合性技术;而且数字媒体中的信息技术除了内容产品的创造技术之外,还包括数字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数字媒介技术等其它方面。

事实上,我国台湾地区在《2004台湾数位内容产业白皮书》中定义“数字内容产业”为:“将图像、文字、影像、语音等内容,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并加以整合运用的产品或服务”。而2005年,我国发表的“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白皮书”对数字媒体给出的定义是:数字媒体是数字化的内容作品以现代网络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完善的服务体系,分发到终端和用户进行消费的全过程。

可见,数字媒体关注的不仅仅是数字内容产品,更关注了产品应用、消费和服务的过程。因此,这里涉及的数字媒体技术不应仅仅是数字媒体内容产品技术,而是应该还包括产品应用与消费、服务与评价过程中的支撑技术。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我国学科体制范畴下,数字媒体技术应该关注的是包括数字媒体产品技术在内的,数字媒体生产、应用、消费与服务的全过程中所涉及的全部技术,是宏观概念上的技术(哲学领域范畴的技术),是一个信息技术、艺术设计技术与人文技术相结合的综合体,如消费与服务过程中的服务与管理理论也是其研究范畴。

宏观而言,数字媒体技术是一个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学科研究范畴,其研究对象是数字媒体产品及其应用服务,研究范畴包括对数字媒体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利用与管理、服务与评价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我们给出的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科定义是“数字媒体技术是研究数字媒体产品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及其服务的理论与实践”。

二 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科研究现状

一个完整的学科设置除了有细致务实的研究内容与方向之外,更有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美国是数字媒体产业大国,其数字媒体技术学科体系的建设也相对较为完备,因此对比探究中美两国数字媒体技术学科研究与建设现状,能更好地让我们把我与理解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科研究体系。

1、美国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科研究

篇4

数媒专业中,例如动画设计和游戏设计类的课程,仅依靠平时的教学和实验课程不足以锻炼学生的能力,而开设课程设计可以系统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学生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突出“强调动手、加强实践、培养兴趣、积极创新”的理念,培养应用型的人才[2][3][4]。课程设计[5]的教学思路应该按照以下思想进行:(1)强化理论知识体系,巩固专业知识。(2)培养学生系统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建立“基础->综合->创新”的体系。

3针对学科背景,改革课程设计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独立学院的生源特点,学生普遍对理论的学习兴趣差、自我控制意识差。因此通过实践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针对各门专业基础课的特点和重点,开设相应的课程设计,加强对学生的启发性和互动性,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3.1推行导师指导制度

针对每学期的专业课程,相关专业的老师出题,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题,被选题目的出题老师为这一组学生的指导老师。题目选定后,不能置之不理,要经常过问,发现学生走进了死胡同就要迅速加以指导调整。一般来说,题目会提前2个月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进行资料的查阅,并对方案进行设计。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的专业课程的知识,在基础的功能上添加新的功能,不断的产生具有更多创造性的设计方法。教师在实际指导的过程中,可以通过QQ和学生多交流,或者是建立讨论群,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当然,前期设计出的方案是否可行,可以有多种方式进行验证。将方案和老师共同讨论,在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在课程设计期间,教师要做好把关,做好课设时间的安排,督促学生的进度,提高学生主体的参与程度,同时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2题目难易层次清晰

应该承认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6][7]实际出发,有区别地对待。因此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在出课程设计的题目时,要注意题区分出题目的难易程度。可以将题目设计不同的层次,基础设计部分、扩展设计部分和创新设计部分。对于基础设计和扩展设计,教师可以提出相应要完成的功能,而创新设计部分可由学生自行发挥。这样既保证了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能达到课程设计的要求,也让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做出更优秀的作品。

3.3实现专业综合实践

在大一大二完成基础专业课的学习之后,大三的学生已经有了足够的专业理论课知识,并且通过每学期的课程设计也拥有了较好的动手时间能力,可以完成专业的综合实践。综合实践的题目就比较复杂,可以将学院教师的科研项目中的部分内容设计成综合实践题目[8],或者是同相关的公司共同完成综合实践的培训。这样大型的题目更加锻炼一个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系统化的设计,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提前同社会接轨。

篇5

(二)将传统文化引入到字体设计中

书法是我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为现代字体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在字体设计中,不但是学生丰富的素材提取库,更为实际教学中教学者的提供了很多典型的案例。例如,古代的瓷器、刺绣等都为字体设计的教学提供了许多没得创意。

(三)引导学生抒感

文字不仅能够传达信息,更是抒发感情的重要工具。在进行字体设计的过程中,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并力求灵活的表现出来,使人能够感受到,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需要引导学生注重对文字内涵的理解,抓住其敏感因素,将其加入到字体的设计中,同时还要融入自己的感情,让字体有生命感,也可以通过变换字体形态来增强文字的情感。

二、改革教学方法

(一)延伸教学内容

动态文字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文字延伸状态,所谓动态就是指文字的存在及其表现方式,它在静态文字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字的运动时间维度,使文字的设计进入到多维空间。动态文字不仅仅是指物理意义上的动,更是对一种灵活多变的动态方式的完美诠释。数字媒体就是动态文字的良好展示媒介,它一改以往传统媒介单向传递信息的特征,实现了人与人之间文字交流的互动性。另外,传统印刷媒介通常是以线性文本为主流,而在数字媒介中,文字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变化。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字体设计课程教改的关键之一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求教学者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并把课程教学与学生的兴趣点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枯燥单调的学习生活中解放出来。教学者可以通过设计具有生动性的趣味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者可以布置学生设计自己的名字,这个课题的设置不但考虑到了其基础性,增强了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的积极性,更增强了学生们的创作积极性。

(三)结合现代构成思维

传统的字体设计课程只是局限在平面设计的阶段,设计者的创意思维被局限在二维空间里,随着数字化媒体的应用,构成思维设计也渐渐被熟识,这种思维方式的引用促使字体设计从二维逐步过渡到三维,给设计人员提供了全新的设计思维,随之而来的“字体效应”更是使设计人员兴奋不已。

三、提升组织方法

为提高学生的创意能力,教学者可以将字体的设计与图形的创意相结合。前文提到,文字的本质是一种符号,文字本身也是由图形一步步演变而来,因此,将字体设计同图形创意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因为这本质上是在创造图形,其表现形式非常强。另外,也可以引入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方向去完成字体的设计。传统的教学中,通常对于练习非常重视,而忽略学生的个人情趣,那么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者可以将设计理念与个人意趣结合起来。而一个人的字体设计作品往往体现着他的个人情趣和意向品格,所以,要引导学生使其把意趣、品格等个性化特征融入到字体设计中,唤起他们对文字内涵的的共鸣。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字体设计中要突破思维定势的限制,不要把自己限定在一个模式圈中。

篇6

数字媒体技术(动漫游戏方向)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的应用人才,它要求学生既能懂得计算机编程,又能创作出动画作品,既要懂得熟练操作相关软件,又要具备良好的手绘能力,而对于计算机学院的学生来说,由于在进入大学之前,几乎都没有美术基础,对于美术的认识也较欠缺。因此,美术基础课就是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最终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艺术创作和表现能力,为后期的动画创作奠定手绘基础。

我们知道,在动画创作中,美术基础功底的高低会对动画艺术作品的创作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如二维动画的创作,美术基础直接决定了原画设计的质量,它是否能满足动画脚本对于形象角色、人物性格、场景安排、道具设计等方面的要求,是否符合整个作品的风格表现,都与美术基础的好坏有直接关系;在三维动画中,美术基础对学生在人体结构、比例、运动规律、空间表现等方面的训练,是学生能否快速准确创建三维立体形象的直接影响因素。

故此,美术基础作为本专业的重要基础课,首先要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物体,抓住事物主要特征,形成能较轻松塑造形象角色的能力,正确掌握人体结构、运动规律的知识,并且达到能分析色彩、运用色彩进行艺术表现的要求。

2 与传统美术基础课的区别

美术基础的训练通常包含素描、速写、色彩三方面。素描在传统美术基础的教学中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造型能力和明暗关系的把握,强调的是在结构、形体、明暗中找寻构成画面的语言,于静态中塑造事物的内在与外在形式,以及艺术表现手法,观察方法是固定的,作画步骤也相对稳定,整个过程关注的是同一角度,意味着结构、比例、透视、动态也是相对不变的。而在动画专业的素描和速写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形体结构、比例外,更重要的是把握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和规律,关注的是事物在一个时间段内的运动,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具有空间思维,还需要时间概念。比如在速写的训练中,传统教学可能是对一个静态的人物或组合进行表现,而动画速写则是对人物的一系列过程进行表现,这个过程中,人体角度会随之改变,甚至会出现正面、侧面、背面等角度,而且头、颈、胸腔、腹腔、胯、腿、脚的关系也会有所不同。而在色彩基础的教学上,传统美术主要是通过水粉画的表现来达到训练目的,重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色彩来塑造物体的能力,在动画的色彩教学中,重点在使学生掌握色彩原理,利用色彩的不同属性来表现不同的情绪和营造不同的氛围,或者达到装饰的目的,其绘画形式可以各不相同。

3 在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1)让美术融入生活。由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美术基础,对美术的了解仅局限于中学美术课本,对素描、速写、色彩的内容和形式更加茫然,加之作为工科背景的学生,谈到绘画难免会有恐惧感。在本学期的新生教学中,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上第一次课的过程中,在给学生讲完并作示范之后让学生尝试初步练习,有一部分学生竟然不敢下笔,问之缘由才知,由于之前毫无接触过绘画导致天生对美术或绘画无所适从,不敢下笔当然就能理解了。

因此,对于该专业的美术基础课教学,从最初的第一节课开始就应消除学生的顾虑和恐惧之情,并贯穿到整个课程,因为在绘画的不同时期,学生会面临瓶颈期的问题,往往感觉不到进步甚至以为在退步,进而出现焦虑和烦躁情绪,有些学生还会认为自己天生就不适宜作画。作为美术基础课的教师,当发现这些问题后,应该及时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讲明美术基础课的学习规律,帮助学生能以正确积极的心态重拾学习绘画的信心。其中较为有效的途径就是“让美术融入生活”,最开始不要求学生对绘画技能的高超掌握,而是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老师的示范,讲解有关美术的历史等,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有关美术的点滴,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一切美的事物,从而让美术慢慢地融入到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学习中,进而从内心深处接受美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当建立起这样的感情基础后,再从美术角度去进行教学,会很大程度避免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和消极性,整个教学过程也会较为顺利展开。所以,“让美术融入生活”这个环节在本专业的美术基础教学中尤为重要,甚至应该贯彻到整个专业学习,为该专业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美术氛围。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正确观察的习惯。无论何种专业的美术基础训练,正确的观察方法都是作好画的第一步。在进行绘画练习之前,首先必须给学生解决观察什么,怎么观察,观察的意义等一系列问题。如在美术训练中,强调整体的观察就是要使学生明白视线不能一开始就注意到任何一个细节,而应关注静物或模特的全貌,这样可以很好地快速构图并把握整幅画的基调。对于初学绘画的人,最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没有整体的意识,喜欢观察局部,导致直接从局部开始作画,并且自始至终作画的焦点都停留在局部的点上,最终破坏了画面的整体,出现画面不统一、形不准等问题;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会比较的观察方法,从最初作画就应比较静物的大小、高矮、远近、虚实、黑白、色调、质感等诸多因素,还要找准物体间关键的点、线、面关系,才能准确塑造物体的形体;此外,理性的观察也是作画必不可少的条件,让学生对画面进行理性的观察与分析,避免被错觉误导画面,还有画面的取舍也要求经过理性的分析。

此外,美术基础的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动画创作的规律是源于生活,尤其是对于人、动物的运动规律的把握,其专业特点决定了动画中很多细节均来自现实规律。所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留心一切人物、动物、景物,不断从大自然和生活中汲取营养,积累经验和创作素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在观察中提高审美意识,形成创作的形象思维和生动活力,于平凡的生活中获取独特的艺术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3)转变造型观念。在动画创作中无论是原画设计还是草图绘制多以线条进行表现,针对这一特点,在进行美术基础造型训练时,就需转变传统造型观念,以符合该专业的训练方式来展开。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多采用明暗、色调的造型方法,而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美术教学时,则要侧重动画素描或速写的研究,特别是人体的结构、比例关系,这是学好该专业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舍弃光影、调子、色彩等因素,用能体现结构、运动变化的线作为造型工具,培养学生用线来塑造形象。如在素描教学中,可以加大结构素描的训练,使学生用线来建立牢固的结构意识,通过多角度、全方位、多视点的研究与表现,形成快速准确的表现内部结构、形象特征和运动规律的能力,为后期掌握运动中的造型变化奠定基础。

(4)结合专业特征,优化教学内容。在选择和组织美术基础教学内容时,不能照搬传统美术教学的套路和模式,要紧密联系该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优化教学内容,使其具有更强的实践应用价值。如素描与速写的教学,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将相关教学内容按照认识规律和动画制作过程的逻辑展开,促进教学内容的实用化。在选择素描与速写教学内容时,应将写生重点从静止的物体或模特上移开,而增加动态速写的训练,选择一个完整的走路、奔跑、舞蹈、投篮、武术等动作进行塑造,重在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和对运动规律的把握。基于这一原则,在绘画教学中,首先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默写能力,不管是素描还是速写,均应增加默写内容的训练,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对于人体结构、比例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于事物的感知力与敏锐性,培养学生对事物关键特征的把握,在默画过程中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这些对于该专业的学习都是很必备的。

而对于色彩的教学,首先要使学生能理解绘画色彩和设计色彩的区别。绘画色彩是将色彩作为表现物象和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元素;设计色彩却是通过特定的色彩与色彩搭配来传达设计主题,相比较绘画色彩而言,设计色彩更具有抽象性却又体现出科学性,是理性的运用色彩规律,需要学生能科学理性地认识和运用色彩,而不再是单纯的对现实色彩的再现或情感表达。

根据数字媒体专业的特点分析,在教学中需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利用色彩达到搭配、装饰、归纳的色彩表现能力,不再单纯地、被动地依靠色彩感觉来进行作画。因此,在进行色彩训练之前,必须使学生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与知识,要能理性的分析和利用色彩,用色彩来传达不同的情绪、心理、情感或者营造不同的气氛,或者表现作品内涵,达到主动驾驭色彩的目的。例如,让学生用不同的色彩对黑白照片或动漫图片等进行上色和变色处理,来塑造不同的氛围和情绪。

(5)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一部优秀的动漫游戏作品,必须具有与众不同的创新点,这就要求创作人员须具有创意思维。故在该专业的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时刻给学生灌输创新观念,利用发散思维对一个对象作大胆的想象与改变,尤其是在后期的教学中,这一思想尤为重要。可以让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主题创作,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命题,如设计创作一个典型人物的系列状态,要求学生结合模特、图片或根据一个故事、文学作品等原型,自己设计一个人物形象,完成一个不少于二十个表情和动态的系列形象创作;又或是针对同一个主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利用不同的风格、要素、技巧等来表现。

4 结语

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一门较年轻的专业,涉及多个不同学科,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把握专业发展趋势,从实际情况出发办出自身的特色。总的来说,该专业的学生因其本身的特殊性,需让美术充分融入学生的生活学习,建立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自信,这是打好美术基础的关键。在课堂之外,还需引导学生广泛的接触优秀美术作品和相关展览,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并创建一个更为积极友好的美术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 姜莉.动画素描基础课程教学初探[J].现代装饰(理论),2011.

[2] 杨平均.动画教育 创新思维――论动画专业基础美术的创新思维培养[J].科技信息,2013.

[3] 朱广宇.卡通漫画的技巧与欣赏[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篇7

《电工电子技术》是我校大部分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然而,由于这门课程抽象,难教、难学,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数理知识和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进入学校就读的学生,往往数理基础差,如果单纯地采用传统教学,会给学生以难度大、枯燥的感觉,甚至会对课程产生不自信、厌学的不满态度,直接对后续的专业课的学习造成反面影响。经调查,拥有个人计算机的越来越多,关于信息技术的话题也越来越多,并且涉及到社会的每个领域,尤其是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促进教学改革,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 什么是多媒体教学

对于对媒体教学的定义我们已经不再陌生了,就是以电脑为中心,将教师索要讲述的课堂内容,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通过数字处理和视听技术表现出来。实现了对教学内容及材料的储蓄,传授,加工,转化和检索的新型教学方式。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新型的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很明显,能直接通过图像、文字、声音等方式的结合来表现的手法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而对于今天的主题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课而言,新型的教学方式更是突破原有的粉笔和黑板的古板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摆脱掉古板单一的教学框架。新型的对媒体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主观学习的能动性加强,从而使得课堂上的气氛活跃,丰富和充实,真正的实现了新时代教学所追寻的创新。

2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证明,动态事物对人们注意力的影响大大超过静态事物。分析大专生的年龄,也就是刚接触青年时期,尤其是90后,童年都是看着动画片长大的,思维方式仍然处在具体、形象的阶段。结合实际情况,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可以把静物动态化,把无声的变为有声,创设一个有声有色的形象课堂环境,偶尔把生活中缺少的东西模拟出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渴望。在《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一节内容的学习中,学生们很难理解怎么用用相量来表示正弦量,教学中的难点在于电流是中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笔者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动画教学演示,使交流电的最大值、初相位与相量的对应关系都具体形象地展现在了学生眼前,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感官认同感并形成对相量表示法的直观认识,进而更好地理解了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简单易懂,突破教学难关

因为教学讲解中所应用到的文字、图形、画像、声音等的因素都可以在多媒体的影响下充分的展现并且转化,不仅给课堂增添了很多积极气氛,更能让学生慢慢的爱上上课。有意识的把重要信息部分明显化是多媒体最主要的有点,可以区分内容的主次,能清晰的划分知识的重点与非重点。在电子电工专业理论课教学中,往往有许多图景难以被学生想象,实验又无法进行,而这些对于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规律有重要的作用,也有些实验虽然可以演示,但其过程无法看到,所以穗实验没有太深的印象。这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并选择性的加以配音,让课堂更生动,更形象。所以说,这中教学方式可以简单复杂的问题,形象枯燥的内容,动态静止的事物,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并牢记。

例如,交流电的产生和性质是一教学难点,内容抽象,假如再“照本宣科”,学生听起来就更费劲,更难理解。教师可以做一些多媒体课件,来模拟显示电动机转动的过程、电流的变化过程以及灯泡亮暗的情况,使学生看得真切,弄得明白,悟得准确,学得容易。

又如,电容器充放电的实验过程演示。因为充电放电的过程用时非常短,精确到几个毫秒,所以,这个过程最方便、最明确的演示过程就要借助多媒体。用灯泡亮度的大小来代表电容器的充放电状态,为了让学生们投入到这个过程中,更好的抽象实验,可以适当的延长反应时间。

再如,详细讲述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的问题。对于刚刚接触这类知识的同学们来说,本来就觉得比较抽象,如果老师再只是用语言叙述电子的性质及反应过程的话,会让学生们更难以理解。相反的,如果使用多媒体课件一步步的展示电子的结构,更深一步的用图像演示PN结加正向电压导通、加反向电压截止等现象,会让他们更好、更快的接收并掌握,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果。

3 怎样科学的进行多媒体教学

教学中,若使用多媒体课件,首先要把多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最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结合改中课件的讲解,让课堂教学趋于启发模式。相反的,如果跟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没有实质性改变的话,不仅会影响学生对掌握知识的积极性,更会影响到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避免这些失误,我们要从以下几点开始注意:

1)注意和传统教学方式相配合

通过使用多媒体,它的优点是很明显的,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说一些理科公式的推导过程,屏幕翻得很快,有时候还没反应过来已经退到结束了,在这方面相比来说,传统的板式教学有每一步的详细推导讲解,可以让学生们一目了然,因此,我们可以选取两者的优点相互结合。

2)注意学生视觉疲劳问题

多媒体教学很容易影响学生的视力。一般多媒体教学都是采用大屏幕的投影形式展现教学内容,坐在后面的学生看的比较模糊,为了看清楚,经常要睁大眼睛,还有个别近视眼的,经常把眼睛眯起来,所以时间长了眼睛会很疲劳,想睡觉,甚至造成近视眼。所以,老师们作为教学设备的使用者,应该注意到这些问题,尽量的放大字体倍数,或者插入一些动态图形来调动一下课堂气氛来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有时候还可以通过随机提问的形式,让学生的大脑高度运转,提高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最终改善了教学质量。

3)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不照本宣科

照着书本读内容是老师在讲课中最忌讳的教学方式,那样跟学生自己看书,自己学习没什么区别,没法更好的做引导。所以,讲课的时候,老师要搜集最新的课程资料,按照逻辑性,以启发为目的提前备课,课堂上提高自己的主导地位,带领学生们认真分析知识。

4)进行步进教学,控制好讲课节奏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相比之前的黑板书写和画图来说,节省了很多时间。缺点主要是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加快了讲解进度,有时候让学生难以消化。以讲解共集电极电路的放大倍数推到过程为例,也可能一瞬间就结束了,学生们稍微不注意错过了,然后造成思考、理解不及时,笔记记得不清楚等,甚至有些学生直接不做笔记了。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考虑如何缓解一下课程教学的紧张,根据要讲述的内容适当控制教课速度,把文字、公式、电路图一步步的按步骤展开,多给学生留一些接收、思考的时间。

4 结束语

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教学手段有了更新与提高,更新最快的体现在电类课程上。随着教学措施的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与手段也慢慢的向多元化靠近。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都会在教学创新的牵动下得到提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更扎实,并且还能更好的了解现代科学技术,从而提前锻炼学生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这种先进教学方式的作用下,学时减少和信息量增多之间的矛盾也得到了解决。

参考文献:

[1] 焦长祖.在高职高专院校电子类专业开设“电工技术”课的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3).

[2] 杨和亭.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实施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篇8

摘要:数字媒体技术以其多元、互动等特点而乐于被接受,并且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设计作为“生活化的艺术”自然无法逃避

>> 融媒体背景下县级广电的应变与坚守 基于泛在学习理论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数字化背景下的多媒体图像处理技术 数字化背景下的全媒体建设初探 探究传媒数字化背景下的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试论数字媒体技术背景下的信息传播 关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 克服泛化 返璞归真: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数学教学评价视角 录井资料处理技术在油田数字化背景下的发展与策略 泛娱乐化背景下的IP转换研究 数字媒体环境下的色彩构成教学 新媒体技术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新媒体技术下的鸣鹤古镇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探究 数字化背景下的油田建设与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广告教育的应变与实践 数字媒体背景下影视后期课程改革探析 职业教育中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数字媒体技术教学探索 慕课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中数字媒体方向的理论教学思考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改革创新策 自考背景下“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pid=baike.box.

[3]龚伟林,徐媛媛,刘应海.基本SWOT对重庆市数字创意产业的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5256.

[4]林跃明.谈数码时代的构成教学[J].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528.

[5]丁钢,梁劲,惠红.创意内涵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7780.

篇9

数字媒体设计是一个宽口径的新兴专业具有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特点的新兴专业。近些年我国艺术院校进行热门兴办的专业之一,但是大多还是停留在苦苦探索的初级阶段,没有符合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且对这门新型的交叉学科的内涵也缺乏统一的规范,造成这门专业目前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各大院校呈现出各自为阵的状态。由于社会上主流设计的数字艺术设计的形式、手段、存在方式和传播载体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而课堂上却没有调整到合适的位置,造成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与社会应用的严重脱节。艺术课程在数字媒体设计专业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聚力革新新型多维的数字媒体设计专业教学的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数字媒体设计专业艺术课程教学之改革

数字媒体设计是一个宽口径的新兴专业具有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特点的专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朝阳”部分――数字媒体设计的诞生和飞速发展是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必然趋势。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种具有使命感的大环境下,作为教育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应该首当其冲敏锐地把握数字媒体设计发展的走向,并立足于丰富多样的实践,归纳其发展规律,为生产实践的“新分子”提供人才上的支持和理论方面的指导。作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2.1 教学目的

数字媒体设计专业依据影视、游戏和动画等数字文化产业对专业设计制作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良好艺术素养,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具有面向网络的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复合人才。

2.2 教学模式和要求

按照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结合课程教学,课外和课内结合,有计划地在课外举办“研讨会”等多层次教学活动,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理解,激发学生对数字媒体技术的不同应用的学习、研究兴趣,实现知识交叉与融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效果评估方法;学生采取探究式、经验式、体验式等主动学习方法。以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整合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依托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实践课程、团队项目、个人项目、竞赛项目等环节,加强实践教学;快速推进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促进“教”“学”互动,强化学生中心导向。

2.3 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

数字媒体专业的艺术课程教学不仅要有理论知识作为支撑,而且还要有研究性的实践训练。这种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在艺术课程教学上具有的知识性、技能型、创新性等特点。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数字媒体设计专业将在造型基础、色彩原理、视觉表现、艺术创新、综合考察等几大教学课程下,进行全面构建具有艺术和技术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此同时,也鼓励学生开展项目实践,进入研究室、工作室和项目组,强化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在模式教学过程中,熟练地掌握艺术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适应于本专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1)造型基础:众所周知,艺术作为一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它创造精神与物质产品。造型基础在艺术设计教学领域中是熟识已久,也是人们最先的设计意图初始化的表现方式,进而对所表现的对象来分析、整理、提炼、归纳,并且以素描形式加以视觉化呈现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如素描是我们教学的最普及的艺术基础课程,还有速写、平面和立体构成,包括二维和三维软件等形式以达到设计造型的学习目的。造型基础课程教学应该在对大自然观察能力的传授和培养过程中,以造型思维方式去引导学生去融会设计的创造理念,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学领域的探索。

(2)色彩原理:从教学实践出发,把色彩学作为基础教学的出发点,帮助学生熟悉色彩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训练不断寻求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以及色彩冷暖的设计能力,捕捉光色变化和形色结合等能力,以能够灵活表现丰富的色彩关系等方面的能力,去深入课程教学和应用于设计实践之中。

(3)视觉表现:使学生能够掌握视觉语言的发展、演化,以及视觉语言的内涵与外延,进一步对各个设计领域的视觉表达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并通过对视觉生理特征的理解,按照视觉习惯去指导设计。每一位艺术家再创作之前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观察,最终选择最能表现自己创作意图的角度去观察表现自己最想表现的东西。想象自己要表现什么,再确定表现的重点。开展评价活动,便讲评边强化从不同的视角表现的重要性。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在视觉表达方面的知识,而且提高学生在理性思维方面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设计。

(4)创新能力: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新媒体,是和技术结合相当紧密的一类设计。缺乏将艺术与技术结合的能力,是目前中国的多媒体艺术设计人才与国际专业人才相比最大的不足之处。近年来,从国家教育部到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因此,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举措。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与构建适合地方高校实际情况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理念,全力打造和搭建一个开展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普及活动的平台,能够让更多的学生长期参与并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选拔优秀的学生组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特别是行业和用人单位高度认可的竞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两者相互促进,形成长期健康发展的创新型队伍。

(5)综合考察:通过借助作品会来激发学生的才华和潜力;保障学生获得更大的发挥空间,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不是旁观者;学生对作品充满热情,在制作作品中感到充实,制作精良的作品是他们的一种使命,完成一件自己喜爱的作品是一种恩典,而不只是一个人物。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付出与努力,去寻找有意义和挑战性的活动,让他们体会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够享受生命中真正的幸福和成就感。

3 结束语

数字媒体设计课程教学创新研究,是师生共同努力探索的一个过程,也是教育教学的思维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具有开放和灵活性的综合化特点。艺术课程通过合理的配置和教学资源的整体优化,以提高数字媒体设计专业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艺术创新的基本能力,促进了学生艺术设计中个性的发展。此外,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对于这种开放性和灵活性的课程教学创新,也需要教师不断实践和尝试。数字媒体设计专业艺术课程教学还不够成熟,不完善的地方,还有待我们共同进一步探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陈念群.数字媒体创意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篇10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具有先进的游戏设计理念、设计思想,熟悉各种游戏类型,熟悉游戏设计流程,具有扎实的数字媒体技术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技术基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的程序开发能力,具有较强的游戏创作实践能力,能够从事游戏程序设计、游戏数值及逻辑策划、游戏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篇11

一、基础课教学对基于艺术学学科门类下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重要性

国内高等教育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要依托于传统艺术院校及综合性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而开设。依托于艺术学学科门类下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艺术造诣,辅之以培养其熟练操作各类设计软件的能力;依托于工学学科门类下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主要侧重于向学生传授计算机及信息处理技术,辅之以适量艺术类课程的培训。本文中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指的是依托于艺术学学科门类设计学类下的专业学科。

与传统艺术学门类的课程设置体系一样,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的首要环节是基础课。从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方面来讲,基础课教学为学生未来进行艺术设计提供了基本艺术构思与实践能力,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对专业的初始学习兴趣的浓淡,以及学生本科学习阶段和职业生涯中执行能力的高低。艺术设计以创意为本,除了对学生基本造型能力的培养外,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础课还肩负着启迪学生创意思维能力的重任,是引导学生进入专业创意与设计领域的关键。从完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方面来讲,基础课教学目标设置的合理性与教学成果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学科全面的课程体系设置与建设,对探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建设之路,乃至认识教学教育规律都起着前提性的作用。因此,基础课教学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本教学与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前国内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基础课教学现状与弊端分析

目前,国内各院校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础课教学都比较重视,有的院校还专门成立了基础教学部来负责基础教学。绝大多数院校制定了相对完善的基础课程体系和明确专向的教学目标,并要求教师结合较为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努力使学生获得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力。然而,作为在我国起步较晚的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课程设置与专业建设中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在发展中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弊端。作为本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首要环节,基础课教学肩负着联接传统的艺术素养教育与现代的创意设计教育的重任。但是在现阶段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却呈现出以下诸多弊端:

第一,缺乏与专业特征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的后续教育与就业。一些院校盲目照搬国内外同类院校的相关课程建设,在基础课程的设置上仍以传统的三大构成课程为主。在教学实践检验中,我们发现三大构成的传统教学内容与新媒体方向并不完全适应:三大构成之后的大多数专业课程中很少有手绘的项目,使大多数学生无法将基础课所学应用到后续学习与设计中,形成了与后续专业课程教育脱节的问题,更造成了学生在就业时需要再培养的难题,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第二,沿用传统的教学体系与模式,不利于对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大部分院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基础课教学中还采用传统的苏联或者德国包豪斯学院时期的教学模式,无法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时代性相适应。在教学过程中,基础课教师大多采用相近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向学生传授相似的教学内容,仍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练”的教学模式为主,缺乏对现代设计所需要的人才的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三,对专业的媒体特征重视不足,缺乏艺术素养与数字技能之间的衔接。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础课教学仍以传统的艺术素养教育为主,弱化了对学生的媒体意识和数字技能的培训,致使学生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与传统艺术专业相混淆,无法准确进行自我定位,并在后续的专业课学习中出现对数字技术的学习困难乃至心理排斥。

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多学科与新技术相融合的新兴专业,其专业涵盖内容广,作品表现丰富,形式多样。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既不是传统的三大构成与手绘技能培训,也不是简单的用电脑绘制图形的课程,而有其自身的特性,即艺术与技术的综合性、多媒体融合的表现性、人与新媒体的交互性、与时俱进的创新性。因此,只有在基础课程的设备上兼顾新媒体的特性,才能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在未来的数字媒体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中,应努力做到以下措施:

(一)在课程培养内容中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

好的思维方式会改变学生学习的思维模式,会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和求知欲望。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基础课程的设定要在前期就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使其不但能在知识的理解上循序渐进,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还能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从而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在教学过程中,可尝试重新设定数字媒体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形式与内容,将一些平面专业的思维训练课程,如图形联想、创意课程、字体设计、版面设计等适当引入其中。在授课时也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普及,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学习路径,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单一授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教师可以在授课前设定主题作业及框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方法和自学能力,使其独立探索教师课前布置的任务并在其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到课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解答学生的问题。这种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成果的最有效方式,它改善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局面,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也充分检验了教师对于知识的全面掌握。与此同时,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习得了良好的自学能力,其未来的学习责任心、对艺术求索的进取心也都得到了巩固。

(二)在课程培养方式中强化数字化的技术手段

数字媒体专业是传统艺术与数字技术相融合的学科,它既要求学生对艺术专业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又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理科基础。在基础课授课过程中尝试把数字化教学方法引进传统的教学体系,将是一种提高教学效果的新探索,具有可研究性、可探索性以及非常高的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可尝试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引入数字化技术手段:第一,将基础课程的作业以一些数字化形式表现,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重点的必要手段。这种方式在启迪学生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艺术水平并掌握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从而以数字化教学手段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第二,实施循序渐进的基础课程练习,在探索科学合理的学科内容和训练方法的基础上,达到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创作思维方式的终极目标。课程的循序渐进练习表现形式有三种,即以数字化的手段表现图像作品、以数字化的手段表现抽象形态、以数字化的手段创作具有新媒体艺术特征的作品。这三个阶段是一个递进的练习过程,第一阶段可以本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让学生将一些简单的图形图像以数字的形式表现出来;第二阶段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内容与主题来完成,注重培养学生再创造的思维与技能;第三阶段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后续课程作为目标来锻炼,注重对学生多维性、交互性的练习。第三,培训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字化技术,使其在具备基本数字化技术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建立起对综合媒体技术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兴趣与习惯是本阶段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基础技能的掌握能力以及对后续课程的辅助学习能力是本阶段的教育内容。

(三)在课程培养目标中明确实践性的终极教学成果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对虚拟内容不感兴趣,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础课设置要以明确的结果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实践项目为主,加大运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实践项目比重。通过“项目带动教学”,引导学生以实践的应用为目标来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在具体实施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在前期基础课程的设置上具有目标性,最终达到“以项目带动教学”。将大一新生上学期的基础课程目标设置为在学期末能够完成一项带有目标性的项目,将教学与实践融为一体,在向学生传授基础课程知识的同时为其制定学习目标与方向。第二,按照课程教学的实际方向,建立工作室项目责任制,以工作室制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具体教学中,强调实践性教学的导向作用,打破课内外界限,搭建校园与产业沟通的桥梁。学校与院系应积极开设各种工作室和实验基地,使其成为学校与社会对接的窗口,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设计经验并反哺基础课教育,为深化课程体系建设做出贡献。第三,在基础课程的检验环节引入市场验收机制,以市场标准检验学生的作品。除了学期考核外,还要与一些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联系,经常性地组织社会从业人员对学生作业做检验,使校园中具有创意的作品能够被应用到实践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昊.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2]王晓芬,陆凯,苑鹏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基础课与软件课教学新理念[J].电影评介,2009(7).

篇12

一、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1. 多媒体教学能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

传统的写字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揭示课题以后,大多指出书写注意点,范写后再让学生练习。而练习又主要以学生的描红(或临摹)为主,最后通过评改来判断学生学习的结果。这种教法不能使学生大脑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学习效率也就不高,这是由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的。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长时间的空洞说教不感兴趣。偏偏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把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这样,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得到保证,兴趣浓厚了,思维也活跃了。尤为重要的是,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指向预定的学习目标,能够在头脑中对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进行实实在在的内在加工,这种思维是积极而有效的。

2. 多媒体能创设教学情境。

皮亚杰为代表的认识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教学放在学习环境四大要素的首位。写字教学中的创设情境教学就是指创设与写字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环境或氛围,其目的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其情感体验,达到对书法艺术具体而深刻的理解。多媒体教学能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对书法作品深厚底蕴的理解与感悟,这一切教学目的的完美统一,正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中的情境教学所达到的效果,这种境界是传统教学手段望尘莫及的。

3. 图文资料能使写字教学的德育功能落在实处。

“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如今,写字教学已沿着“规范、匀称、上体”这条路大踏步前进,写字教学的意义早已超出了写字本身,延伸到了学生意志品格的培养、高尚情操的陶冶。传统的写字教学方法多是通过讲解、阅读、书写来实现的,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在丰富的图文材料的渲染下受到感情上的熏陶。例如,我们可以把古代书法家的故事做成动画,配上悦耳动听的解说词,用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王羲之的勤奋好学、赵孟祧的谦虚谨慎、颜正卿的坚贞不屈都会给学生幼小的心灵播下美好的种子。而条幅、碑刻的欣赏,自然会对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这样,学生欣赏、练字的过程会成为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自学

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在向中小学生展示一个全新的广阔的信息世界的同时,也向中小学生提出了吸收与运用崭新的学习方法掌握大量未知知识的课题。在如今这种信息化的时代,大量教育学习软件(CAI)也应运而生,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同一内容反复播放讲解演示。在一台单机上,学生可以凭藉一张光盘(学习软件)全面深入地了解某专题的各个相关知识点。由此,学生坐在家里也能接受名师辅导,这种辅导可以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另外,多媒体的交互性使学生可以和计算机交谈,根据需要选择媒体信息,通过菜单、窗口和美观形象的界面,利用键盘、鼠标等方式,人机之间进行友好、自然的交流。这种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的写字不会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荒废。

三、多媒体技术与写字课教学的效率

1. 有利于突破难点。

提笔、按笔、顿笔等运笔方法一直是写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传统的写字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突破难点,通常采用范临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要看得非常清楚很不容易。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大屏幕投影机或大屏幕彩色电视机作为计算机的输出设备,可以进入充分的模拟演示或动画演示,产生比较直观的教学效果,这样写字教学中的难题往往会迎刃而解。

2. 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计算机特有的交互式的学习方式,可以较好地弥补班级授课制的缺陷,使教师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学习进度和内容,真正实现个别化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应用多媒体,由于信息的传播速度快,

篇13

0 引言

多媒体教学其实古已有之,教师一直在借助文本、声音、图片来进行教学。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采用多种电子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综合运用与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技术又称多媒体组合教学或电化教学,90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计算机已经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地位。因此,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CAI)。笔者谈谈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经验和体会。

1 《电子技术》课程概述

《电子技术》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机电一体、汽车电子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其重点研究和阐述《电子技术》中必要的基础理论、电路的组成和原理、元件的作用和检测方法、放大电路、振荡电路正常工作的在路检测法、电子设备的维修技能。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2 《电子技术》课程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根据《电子技术》课程的专业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点,笔者在日常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较传统的板书、画图、演示的教授方法显现了颇多的优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1 动态性,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在《电子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若正确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幅度的提升教学效果,特别是抽象枯燥的知识内容(如:元器件的结构、工作过程和原理),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即使配以模型、挂图加以说明,也是一些呆板的静态教具,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讲解,学生还是难以接受、不能理解,教学效果不佳。如在讲PN结的形成及其单向导电性,涉及到PN结内部载流子的运动(多子的扩散、少子的漂移、复合),用传统的方法讲解学生很难理解,笔者采用多媒体技术将扩散、漂移、复合过程动画演示在银幕上,学生一看茅塞顿开,即刻了解了PN结的形成过程,知晓了PN结的单向导电性的原由。

2.2 图文声像并茂,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如我在讲三极管工作状态(放大、截止、饱和)在线测试判断方法(这是学习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方法,是电子设备维修必须的基本技能)时,我事先用摄像机把对三极管工作状态示范测试判断过程摄制好,配上讲解,制成短片,然后在多媒体教室播放给学生观看(有特写、有整体、有万用表的使用、有测试的方法和步骤。有测试判断的结果:放大状态——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截止状态——发射结反偏或零偏,集电结反偏;饱和状态——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或零偏。还有引申的结论:放大状态——C极与E极之间的等效电阻线性可变,相当于一只可变电阻,电阻的大小受基极电流大小的控制。基极电流大,C极与E极间的等效电阻小,反之则大。截止状态——C极与E极之间等效电阻很大,相当于开路。饱和状态——C极与E极之间等效电阻很小,相当于短路;),学生们记忆深刻,很快就掌握了这个基本技能。学生兴趣十足,个个跃跃欲试。在进一步的维修实践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3 课件上网,提高了教学效率 把电子课件上网(校园网),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学习、复习,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和克服遗忘;学生可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选择性的学习,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成为可能;学生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提供多媒体实验实现了对普通实验的扩充,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创新能力。

3 《电子技术》课程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之处

①助长了教师及学生的惰性。过分地强调课件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使用课件才能把课上好,甚至认为板书都是多余的,教师成了一个点击鼠标的工具,电子板书占据了整堂课,学生不再认真做笔记,而更依赖于拷贝教师的教案,听觉和视觉成了一节课最重要的环节。孰不知亲手演练才是学生学习及巩固知识最重要的环节。②内容华而不实。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过多地加入了音乐视频及其它一些动画,虽然课堂气氛变得很活跃,但课堂的重难点并不突出。③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不够。在网络教育环境下学习,教师埋头于操作电脑,只注重教学课件的进度,忽视了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除非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制力和学习自觉性,否则上课很容易“开小差”,无法保证教学的质量。此时,就要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入进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使学生的自律性、自觉性都得到有效促进。

4 结束语

在信息时代,我们既要利用多媒体知识来丰富我们的教学,又要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求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如果完全抛掉了传统,那么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原有的不能传承,新的又难以为续,教学处于无所适从的尴尬境地,教育就形成了断层。因此,我们只有审慎地对待传统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我们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只有充分地认识到它的优点和长处,才能去合理地利用和改造它。多媒体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它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因此夸大多媒体的作用,试图以多媒体教学代替传统教学的做法是不现实的。无论传播媒体怎样先进,不管它的功能如何完善,它们都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如电子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勤动脑多动手,动手检测、动手实验、动手制作、动手维修、动手实训、动手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总之,多媒体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在《电子技术》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克服其不足,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会培养出大批的优秀的电子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