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医小儿推拿基础知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医小儿推拿基础知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医小儿推拿基础知识

篇1

小儿推拿是中医推拿学的分支和重要组成部分,它又与中医儿科息息相关[1]。它是推拿与中医儿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以中医辩证理论为基础,通过手法刺激穴位、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方式来改善小儿体质,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一种治疗和保健方式[2]。小儿推拿是纯绿色疗法,可代替部分化学药品,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强孩子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小儿推拿已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喜爱和接受。

近年来,小儿推拿发展迅速,每当小孩生病了家长第一选择就会考虑到小儿推拿。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观察,自己创立了一套独特的小儿推拿手法“燕子衔食”,该手法在目前的所有教材和古籍上都未曾有介绍和记载。通过在临床中的运用,笔者将体会分享如下。

1 理论探讨

1.1 具体操作:

①医者端坐,用双腿夹住小儿双腿,让小儿屈膝屈髋90度侧向(小儿的额状面与医者的额状面垂直)坐在医者腿上,医者两手相对,五指张开,分别置于小儿的前胸和后背,两手相对用力缓缓挤压小儿胸廓,以患儿能忍受为度。当挤压到一定程度时,医者两腿分开的同时用两手屈肘,将两肘尖分别置于两髌底处并以此为支点(亦可用双手直接举起小儿)将小儿整个身体悬在空中做振颤[3]手法,每次连续振颤3--5秒钟,双手由胸部逐渐移动到腹部共操作24次。

②医者端坐,让小儿屈髋伸膝坐在医者大腿上,同向而坐,医者两手相对,五指张开,分别置于小儿的双侧腋下,两手相对用力缓缓挤压小儿胸廓,以患儿能忍受为度,当挤压到一定程度时,医者用两手将小儿举起使小儿双脚站在医者两腿上(也可以使小儿整个身体悬在空中),然后医者深吸气再用口对准小儿腰、背和胸腹部缓缓吹气,重点对准背部双侧肺俞、脾俞、胃俞、肾俞及命门处和腹部膻中、中脘、神阙(此穴只能吸不能吹)关元、气海(根据小儿病情可以加减穴位),每次连续吹气5―8秒钟,每个穴位吹气3次。

1.2 操作要领:

1.2.1①医者双手尽量分开以最大面积接触小儿的前胸和后背。②医者双手尽量分开以最大面积接触小儿的胁肋部。

1.2.2 ①在做振颤手法时,一定要让小孩的整个身体悬在空中,让小孩的身体处于拉伸放松状态。②对准穴位吹气时要隔一层衣服,不能直接对准小儿皮肤,神阙不能吹气,只能吸(还可以喝一口白酒在嘴里对准神阙吸)。

1.2.3 ①振颤的频率每分钟200―300次。②在吹气之前必须深吸一口气再对准穴位吹气5---8秒。

1.3功效:①治疗小儿咳嗽、呕吐、腹痛、便秘等肠胃疾病。②治疗小儿咳嗽、哮喘、厌食、腹痛、腹泻、呕吐等病。

2 手法解析:

2.1该手法名来历:燕子衔食本意是比喻养育子女的艰辛。本手法以此命名是该手法的操作类似燕子(禽)保护幼子的动作而创立的。东汉医家华佗曾创立了养生气功五禽戏,他精心研究了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经过对五种动物各自的象形、取义、仿生,最终融会贯通,直至超载它们。达到一种刚柔相济,阴阳互补,无懈可击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该手法类似五禽戏中鸟伸动作(主要借助手臂的上举和下按,身体松紧交替)起到吐故纳新,疏通任督二脉精气的作用。该手法的动作形态主要就是参照五禽戏中的鸟伸和燕子保护幼子的动作而设立。

2.1 理论依据:

2.1.1整个操作过程包括两种不同的,两种均能使小儿身体处于完全放松状态,者符合推拿的基本操作要求。

2.2.2操作主要以振颤、吹气和吸气(吹气和吸气是目前所有推拿教材不曾记载,它的产生源于明间,此法经常用在患咳嗽、腹痛、腹泻、呕吐等病的小孩身上,效果非常好。因此笔者认为此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2.2.3吹气是医者口腔吹出来的气体,温度比较高,对小儿能起到相当于灸法的温补作用,这对于小孩受寒引起的咳嗽、腹痛(《针灸大成》第十卷―保婴神术:“腹痛多因寒气攻”)、腹泻等病能起到温补阳气、发汗散寒的作用。

2.2.4吹气法虽然不像我们平常用手操作,而是用嘴,但是嘴也是医者身体的一部分,并且这种吹气法非常深透。两种的操作无论是振颤还是吹气都符合推拿十字诀:均匀、柔和、有力、持久、深透[4]。完全体现了中医推拿的精髓。

2.2.5大量的临床经验是此法的重要依据。

3 创新点:

3.1此法搜集了明间的传统治疗小儿疾病的方法,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看似简单,实则很困难,它不光要求医者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推拿基本功,还要求患者必须具备深厚的内力和体力才能完成此法的操作。

3.2此法弥补了一般振颤小儿胸腹部不足的地方,常见的方法是医者用胸部和腹部贴住小儿的后背用双手重叠振按小儿胸腹部,那么医者的胸部和腹部不能对小儿振颤,而此法是两手相对用力振颤,这样振颤的力度会更均匀和深透。小儿坐在医者腿上没有将小儿悬在空中放松,将小儿悬在空中,小儿的身体由于重力牵伸的原因会很舒展,小儿的肠胃等脏器处于自然下垂的放松状态,振颤法作用于肠胃等脏器更有利于里面的腑气通畅,从而达到以通为顺。

4 意义及前景

此法是治疗小儿相关疾病的结束手法或者可以说是补充手法,可以用在抱肚法的前面也可以用在抱肚法的后面。由于其他手法对于小儿疾病的治疗已经有疗效,再加上此法定能起到顺水推舟的效果。此法操作方法简单易学,疗效显著,有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苏树蓉.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7

篇2

1 发展与现状

中医脊柱推拿治疗内脏疾病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明确的记载,《素问·举痛论》言:“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矣,”经文中指出按揉脊柱两侧的背俞穴(心俞、厥阴俞),可以治疗寒凝气滞血虚导致的心痛,背俞穴共有心、厥阴、肺、肝、脾、肾、胆、胃、膀胱、大肠、小肠俞穴。可以治疗与其相应的脏腑、五官七窍、皮肉筋骨等病证。

中医脊柱推拿手法是由中医按摩手法衍化而来,其理论基础源于中医理论,临床广泛应用于中医各科,其手法操作形式和治疗风格常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20世纪70年代,一些推拿治疗师运用中西 西结合的理论,根据现代医学,解剖学和生物力学,总结出了脊柱旋转手法,在颈椎病和腰椎病中广泛应用。

脊柱推拿疗法在中医骨伤科、推拿科、针灸科和理疗科等应用广泛,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治疗疾病的种类也逐渐增多,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和一些慢性颈腰痛患者,以及一些脊柱源性的内脏疾病等,由于缺乏对脊柱推拿手法的定义和使用范围及权限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因此,脊柱推拿手法的命名及适应证比较混乱,再加之基础研究相对落后,所以,一些脊柱推拿疗法的基本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脊柱推拿手法的治疗依据,能否将棘突偏歪作为使用旋转手法的治疗依据等等。目前,中医脊柱推拿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颈部手法有旋转法和板法,其中扳法包括斜扳法和定点斜扳法,胸部手法有旋转法,扩胸牵引法和对抗复位法,斜扳法和后伸扳法,其中斜扳法包括侧卧位斜扳法,仰卧位长柄式斜扳法和坐位斜扳法,后伸扳法包括双腿后伸扳法和单腿后伸扳法[1-3]。

我国脊柱推拿疗法的基础研究包括解剖学,脊柱生物力学和影像学等几个方面,其中解剖学主要是集中在腰椎上,观察的内容包括腰椎旋转和后伸时腰神经受牵拉的椎扳移动情况。近年来,我们对临床解剖研究所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对颈椎推拿时所产生的咔哒声响进行了研究,影像学的研究集中在颈部,主要是研究颈椎的旋转手法对颈部骨性结构的影响,头颈部旋转及后伸对椎基底动脉血供的影响,脑血流图等检查,颈椎半脱位的临床意义等。

2 存在问题

2.1 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近几年,不少中医院校开始招收推拿专业本科生,但大多数推拿医生多是经过短期培训、进修或转行而来,所学的内容基本上是师傅怎么教,徒弟就怎么做,对基本的骨科学和解剖学了解甚少,以致一些颈椎手法治疗者对凡主诉有颈痛或是腰腿痛的患者,均要对脖颈和腰腿施一下扳法,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人为伤害,如脊柱骨折脱位,肋骨骨折,神经损伤等,甚至造成截瘫或死亡,目前这类临床报道还有增无减。

2.2 缺少大样本的临床对照及随访观察 目前虽然临床和基础研究水平较低,但脊柱推拿疗效好的报道较多,虽然这几年在基础研究方面有一些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力学等研究工作,但大多显得零乱而肤浅,所以,相对临床发展来看,脊柱推拿手法的基础研究近乎于空白,与临床的发展极不相称。

2.3 手法命名混乱复杂 有的是以人名来命名,有的是以地域命名,而大多数是以手法的形态命名,脊柱推拿手法,命名上的混杂不利于推拿疗法的发展,也增添了学术交流的困难,虽然几年前有人提出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但仍未引起业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转贴于

2.4 医政管理疏漏 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中医院校或团体纷纷举办各类短期培养班,有些新闻媒体还把推拿宣传成“特异神手”,使脊柱推拿手法被庸俗化了,或被认为只是按按捏捏而已,或被认为是带有神秘色彩的技艺,这些都给推拿疗法的发展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4-6]。

3 解决措施

3.1 提高脊柱推拿的科学性 在脊柱推拿手法的治疗方法,疗程设计和疗效评定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3.2 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素质 作为脊柱推拿治疗者,必须掌握必要的骨科学,病理学,生理学,解剖学和一些生物力学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3.3 制定较明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4 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脊柱推拿手法有了较大的发展,如果我们能对国外的推拿整骨等疗法的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将会有利于我们的提高和进步。让中国的脊柱推拿疗法进入一崭新的发展时期。

参考文献

[1]伊智雄.实用中医脊柱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

[2]吴建国.中医经络学的运用与发展思路探讨[M].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7(2):35.

[3]庞建苛.小儿推拿历史与发展初探[J].中华推拿疗法杂志,2004,2(2):48.

篇3

1 树立中医专业思想,培养儿科高级人才

目前在培养研究生时发现,“西化”现象日趋严重。随着医疗体制改革,教学医院同样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纯中医、中药治病救人已满足不了患者和医院生存的需要。现在中医医院,尤其是在儿科病房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因此,一些研究生进入临床后发现自己的西医知识很薄弱,下很大功夫去补习西医的知识而忽略了中医辨证思维的临床运用。即使原来研究生的中医专业思想比较牢固,进入临床实习后信心也会缺失,结果造成了许多研究生“舍中求西”,在强化西医学的同时,淡化了对中医的研习。这样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很难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因此,笔者认为在培养中医儿科临床研究生时应时刻树立中医专业思想,将中医的研习渗透到研究生临床实习的每一个环节。

1.1 临床教学查房,应注重中医辨证思维的培养 临床查房对于研究生导师来说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查房言传身教地教会研究生如何与患儿及其家长打交道,如何运用中医四诊收集临床资料,如何正确进行分析临床病例和解决问题;而对于临床的研究生来说,临床查房也是学习临床知识,提高临床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作为中医教学医院应规范地进行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标准操作,对每个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和用药分析,并针对某味中药的加减进行详细讲解,以提高研究生用中医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生在诊治过程中观察到中医的疗效,也进一步树立了中医的信心。由于小儿皮肤薄嫩,气血的盈亏和邪气的盛衰能较敏感地在舌象上表现出来,为此本院儿科建立了小儿疾病的舌诊库,要求临床研究生能通过望舌象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正确辨证分析。通过这项基本功训练,研究生学习中医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许多同学通过对舌象的分析看到了疾病的发展变化,感受到了小儿望诊在疾病辨证中的重要性。

1.2 加强中医基础知识和经典的学习 中医界历来将《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等著作奉为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它经得起历代临床实践的考验,对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它们是祖国医学宝库里较早的标志性的里程碑文献。在本科学习阶段对经典著作的认识仅限于教科书,与临床实践结合还不够;进入研究生阶段,笔者认为在进一步倡导读经典的同时,应采取多种形式去研习经典的内容,包括组织研究生针对经典的某些观点进行专题讨论,用经典中的理论和方药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通过将学习经典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使研究生真正体会到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和神奇疗效,提高研究生学习中医的热情和信心。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使研究生学会中医的学习和思维方法[1]。

2 注重临床技能培养,提高临床工作能力

2.1 注重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不断提高临床思维水平 在研究生教学中绝大多数知识是要靠研究生自己去积累、总结和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不断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加有效地促进研究生自学、综合分析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的提高。在临床实践中,遇到问题先介绍相关的参考书目,鼓励研究生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自己去寻找答案,然后再进行探讨。通过反复的训练,要求研究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观察患者,勤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临床思维和诊疗水平。

2.2 尽可能为研究生提供临床操作机会,加强临床技能的训练 目前对于医学院校的研究生来说临床技能训练不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现阶段,由于种种新的情况和矛盾,研究生实践操作机会更是减少。《执业医师法》颁布,尤其是《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出台后,使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实习医师临床操作的合法性受到挑战,实习医生动手机会越来越少。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都不同程度地限制了临床研究生临床技能的培训。针对现状,笔者要求临床研究生与带教老师一起参加值班,时刻将临床研究生当作一名临床医师进行训练,使其尽快成熟。接诊患者后,老师和研究生同时书写首次病程记录和病志,研究生的病志作为实习病志,导师给予认真的修改和指导;临床实践中针对一些实际问题导师都要先让研究生提出处理意见,再进行分析,切忌研究生只是一个跟随者;中医的推拿和按摩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总之,使研究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尽可能让其融入到临床工作的氛围中,使其时刻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而不是一名旁观者。

2.3 探索和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跟名师学艺”模式 中医的优势在临床,中医的危机也在临床,培养名医的关键也在临床。历来临床辨证诊治思维方法就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说,以至研究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都要经过较长或很长时间的摸索,才能逐步成熟而独立胜任工作。要吸取传统中医师承教育的可取之处,探索和建立现代“跟名师学艺”模式,组织调研名医学术成就,剖析名医辨证施治的思维方法和过程,让研究生领会临床思维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原理,掌握临床辨证诊治的思维方法和步骤,同时继承和发扬名医的理论与医术。

3 严把临床技能考核,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生命力在于加强临床能力培养,为落实这一关键环节,笔者认为加强临床研究生的各阶段考核能极大提高研究生学习的紧迫性,是确保临床型研究生质量的重要举措。

临床的考核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基本素质的考核。包括:工作责任心、临床反应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①工作中责任心强,在医生和患者中有一定威望,能被人信得过;②思考问题灵活,遇到疑难病时考虑全面,处理急危重病时胆大心细、沉着果断;③对工作认真,对患者负责,虚心好学,不满足于现状和一技之长,而且善于总结经验,特别是失败的经验教训;④考核时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其基本素质。由临床带教的老师进行综合评分。(2)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考核。基础知识考评主要是测试研究生的知识面。主要考核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包括四大经典及中西医儿科相关基础理论;除此还应考核相关专业一般知识,如儿科常用的有关非药物疗法的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等医、药、针相互交叉渗透的多种方法和技能;同时还应考评相关的法律、心理、社科、文献综述、论文写作等知识。(3)临床技能的考核。一是中期考核,目的是对研究生经过第一阶段相关专业科室临床轮训后的临床能力进行评定,包括临床思维能力、临证诊断、治疗水平以及临床操作能力等;二是毕业考核,对研究生本专业的临床能力进行综合评定,全面考核其理论知识、临床处理患者能力、诊疗技术及临床带教能力等。考核形式分为笔试和操作两种,笔试考核内容主要是考核研究生临床常见病证理论的掌握情况,重点考核常见病症的诊断、中医辨证治疗、西医急救处理方法等;操作考核内容主要考核研究生诊疗技术的操作、病历的书写等。由儿科导师组在临床实践中期和毕业时分别进行,并作出具体的考核评价结果[2]。

4 根据儿科研究生层次的不同,制定个体化培养方案

本校儿科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包括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其中有应届毕业考取的,也有工作几年后考取的,还有七年制的本硕连读研究生。各类研究生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也存在缺点。笔者在培养过程中应考虑到这一特点,制定的培养计划应更具有针对性。比如,本科应届毕业考取的研究生和七年制的研究生应该注重临床实践阶段的培养,基础课后即可进入临床实践,跟随导师查房,亲自参加管理诊治患者,参加学术例会、专题讲座和疑难病例讨论等学术活动,并在病例讨论中不断地训练自己阐述独到的见解;而对于已经具有临床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应鼓励他们尽早进入科研阶段,与导师和导师组共同议定研究课题及方法,尽早发表高质量的研究论文,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为今后开展高层次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3]。

5 在培养过程中建立导师组制,进一步开阔研究生思维领域

每个导师都有自己的所长,将各个专家组成一个指导小组共同从宏观上负责指导研究生,它不仅可以增强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而且可以加强不同领域的导师之间的交流,将对学科建设大有裨益。临床研究生应掌握宽广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经典知识,不但要重点学习经典课,还要学针灸推拿等相关专业基础理论,以及各家学说及病案学等课程,拓宽专业基础范围,增加专业技能,才能够建立中医的思维方法和思路,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需要。每个研究生都可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在导师指导下,并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随意确定选修课,创新课程选择,突破传统狭窄专业领域的范畴。

临床研究生的培养是一项关系到中医未来发展的工程,尤其是目前中医面临着重大机遇与挑战的时期,临床型研究的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应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解决问题,相互交流经验,使临床型的研究生培养工作不断完善,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中医儿科名医。

参考文献

篇4

1.1课程之间的立体化联系  教学中注重儿科本身理论特点(如稚阴稚阳理论,纯阳学说,三有余、四不足理论……)与儿科临床病证之间的关系,加强横向联系;同时注重儿科课程内容与中医基础课程(如四部经典、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等)、其他专业课程(如内科、妇科等)及非医学类课程(如人文学、哲学、自然辩证法等)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纵向比较。例如讲小儿泄汚病证时,注重联系小儿“肺常不足、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易感受外邪、为饮食所伤的病因特点,中医基础理论中肺、脾两脏的特性及功能讲述小儿为何常发生泄泻;同时注重联系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器清灵,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及中医内科学的知识,说明小儿泄泻在证候特点、证候类型、证候演变等方面与成人有何不同;与西医学秋季腹泻有何相似之处;诊治上应掌握什么规律,有何特点;在讲方剂的运用时,联系《伤寒论》、《小儿药证直诀》相关条文,结合临床经验,讲解如何抓住辨证要点,适时地运用葛根芩连汤、七味白术散等方剂,并根据临床症状灵活加减用药等。这样使学生对中医儿科学有了一个立体的认识,既加深了对儿科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了儿科特点,又巩固了中医基础、中医内科等其他课程知识,有助于临证思辨能力的提高。

    1.2“理论知识一临床实例一科研成果”三维一体化  教学中,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注重将临床资源及系列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了理论知识、临床实例、科研成果三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1.2.1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讲授中,突出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如讲小儿感冒时,讲述病因联系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讲小儿感冒不同于成人,具有易“挟痰、挟滞、挟惊”的特点时,联系小儿“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及“神气怯弱”、“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讲述小儿感冒临床常见“寒热夹杂”证时,联系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易寒易热”的病理特点等等。

1.2.2临床实例  教学中充分发挥临床优势,将临床中搜集的典型案例编写成了《中医儿科学案例式辅助教材》,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讲解,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临证思辨能力。另外,通过临床音像资料的应用,增强了学生对疾病的感性认识,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离的问题。

1.2.3科研成果  本课程所在教学基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天津市卫生局重点发展学科,天津市重点中医专科、天津市卫生局儿童脑病重点研究室。小儿癫痫、肾病、心肌炎、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专病研究为本学科特色优势,相关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及奖励。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及专病优势,积极将系列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不但充实了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通过阐述专病证治规律,补充病因、微观辨证等方式,提高了学生临床应用、应变能力,启迪了创新思维,增强了学生综合素质。例如:1〉在讲授儿科治法强调顾护脾胃的原则时,介绍儿科专家李少川教授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成果“李少川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如:采用健脾和中、顺气豁痰之小儿抗痫胶囊治疗癫痫的经验;小儿“肾病治脾”的学术观点;采用“疏解清化、调理脾胃”法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经验等等。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开拓了视野,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中医临证思辨能力及创新意识。2〉在讲授小儿癫痫病时,介绍小儿抗痫胶囊治疗癫痫尤其植物神经性发作、熄风胶囊治疗强直一阵挛性发作、茸菖胶囊治疗强直一阵挛性发作伴认知损害的病机基础、临床疗效、作用机制;在癫痫的辨证方面,介绍小儿癫痫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微观辨证(脑电图与中医证候的关系)、病因辨证、病史辨证、体质辨证(“热痫”、“湿热痫”证型的提出及治疗)等多种辨证方法及思路,拓宽学生视野,启迪创新思维。

2教学形式立体化

在教学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三尺讲台、一个教室”的课堂形式,建立了“理论讲授一临床实践一网络教学”的立体化教学形式,实施理论教学夯实基础、临床实践强化技能、网络教学增强互动的多位联动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1理论讲授立体化

2.1.1教学手段立体化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临床优势(尤其是小儿癫痫、抽动症、肾病专病优势),将临床资料采集整理,并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临床典型案例的图片、录像制作成课件,运用到理论课堂教学中,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文字叙述,实现了“文字一图片一音像”教学手段立体化。丰富的图表、图片及音像资料,使所学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习兴趣。

2.1.2教材形式立体化  在教材的使用方面,改变了传统的“一本教科书”单一教材形式,编写了案例式辅助教材《中医儿科学》,专病教材《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实用小儿癫痫病学》,专题资料《专题外文资料》,实习指导书《新编中西医结合诊疗全书·儿科》,配套习题集《中医儿科学习题集》、习题试卷等等。实现了“规划教材一自编辅助教材一专题资料”的教材立体化。系列教材优势互补,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2临床实践立体化  中医儿科学为临床学科,针对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科临床优势,建立了“临床带教一学生试诊一技能培训一专题讲座”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临床带教采用导师式带教,1名临床老师带教1—2名学生,手把手进行临床带教,包括病历的采集、诊法的运用、辨证思路、处方的选择、药物剂量、病历书写、医患沟通等等;学生试诊即独立实践,内容包括学生门诊试诊、病房管床、书写病例、参加病例讨论等;技能培训如针四缝、捏脊、推拿、仪器诊断、急症救治等;专题讲座包括专病讲座、临床小讲课等。通过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证思辨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由巩固一提高一升华一创新,能力由量变到质变,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篇5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院的护理工作已经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化为现阶段的以患者为中心,在这一转化历程之中,医疗模式与护理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在中医护理理念中,“以人为本”、“天人合一”都是中医护理学倡导的基本概念,这与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不谋而合。近些年来,我院急诊科利用中医护理的理念开展护理工作,成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1 急诊中医护理实践方式

开展急诊中医护理实践的指导思想就是传统中医,其主导的依据就是辨证论治,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与含义,具体的护理内容包括用药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给药技术护理、生活护理等等。

1.1 急诊多发疾病的护理方式 在急诊中,遇到的疾病类型较多,包括急性中毒病症、多发疾病以及其他严重的疾病等等[2]。对于急性中毒患者的护理,可以使用大黄进行导泻,帮助患者将毒物排除,根据有关的记载显示,闭症包括阴闭与阳闭两种,对于阴闭者可以鼻饲苏合香丸,对于阳闭者可以鼻饲安宫牛黄丸;对于一些常见的多发疾病,可以使用柴胡针剂以及刮痧行常规护理;对于其他严重的疾病,可以适当的配合中医护理方式,均能够收受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对于小儿急惊风、脱证、厥证等急性症状,在对患者进行急救时,可以刺激相应的穴位进行辅助治疗。

1.2 加强情感护理 中医的理念认为,情志活动的变化与人体的病理、生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情志护理也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很多急诊患者在入院后都会伴随紧张、焦虑的情绪,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加强情感护理,加强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态变化,及时的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3]。

1.3 不良反应的关注 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不良反应的关注,并根据用药时间、用药方法与配伍总结药物的使用经验,将药效发挥至最大化。此外,院内也定期举行中药知识的相关培训,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让护理工作能够更好的进行。

1.4 饮食与生活护理 对于患者的饮食护理,根据中医宣传的夏秋养阳、秋冬养阴的方式进行,在进行饮食宣传时,需要根据气候、气候、患者病情、食物性质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减少饮食对患者的刺激。此外,还要加强生活护理,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指导,根据季节的变化,让患者合理的增减衣物,适当的进行运动[4]。

2 结 果

近年来我院对急诊科实施中医护理,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在实际工作中,常使用掐学法、穴位注射、艾灸法、刮痧法、鼻饲法、穴位注射、雾化吸入的方式进行治疗,这些治疗方式适应性广、价格低廉、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简便易行,受到了患者的好评,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化发展。

3 讨 论

从中医的角度而言,人体是一种以经络、脏腑、气血为一体的整体,急诊科患者常常有发病快、发病急的特征,护理人员不仅是患者的护理者,也是教育者、协作者、研究者和管理者,中医护理理念强调辨证观与医学整体观,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时,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到患者的心态,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出完善的护理措施。

中医传统的操作技术较多,包括推拿、拔罐、艾灸、敷药、熏洗、耳穴埋籽等方式,在急诊中,遇到患者出现恶心、疼痛、呕吐、腹泻、腹胀、抽搐、尿失禁、尿潴留等情况时,就可以综合的利用中医操作技术,采用推拿、拔罐、艾灸、敷药、熏洗、耳穴埋籽、学法、穴位注射、艾灸法、刮痧法、鼻饲法、穴位注射、雾化吸入等非侵入性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这样既可减少患者的痛苦,也能够提升中医护理的质量[5]。

在服药护理方面,应该注意给药的时间与方法,在患者入院后,要及时的进行脏腑定位,根据时辰进行给药,在护理上应该遵医嘱分热服、温服与凉服,服药后叮嘱患者多饮水、盖被发汗,这样即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护理的疗效。

在饮食护理方面,中医提倡“药食同源”的理念,食物的五味对于人体的病理与生理都有着较大的影响,食物的温热含量能够很好的调节人体阴阳平衡。首先,饮食护理要尊重患者的个体差异,在实施护理前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体质的情况,对于有热证的患者宜以清淡饮食为主;对于有寒性病症与虚寒体质的患者应该多进食桂圆、羊肉、鲫鱼等温补食品;对于夜不能寐的患者应该多使用莴笋、冬瓜等食物,这样才能调整患者的阴阳平衡;其次,在进行饮食护理时要强调节制,在了解患者饮食偏好时应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纠偏补缺,如某些高血脂、高血压患者喜爱大鱼大肉,这时就应该耐心的讲解这种饮食嗜好的危害,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6]。

在起居护理方面,应该为患者创造出舒适、安静的环境,保证患者的身体舒适与心情愉快,同时,要用科学的方式指导患者进行身体锻炼,这样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增强体质,在康复出院后,也能够有效防止其他疾病的发生。

对急诊科实施中医护理治疗相关的疾病不仅提升了临床疗效与护理质量,也提升了医院的品牌,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从始至终都贯穿这中医的理论,不仅缩短了患者病程,减轻患者疼痛,也实现人性化管理,提升了疗效[7]。中医护理是一门复杂的学科,为了提升护理的质量,促进护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加强护理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有着现代化素质的专业护理人才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要具有中医、西医的护理基础知识,也要有着高等护理教育学历,也要掌握必备的文学、自然科学、逻辑学、哲学、信息论、社会学、教育学与美学方面的知识,并能够将这些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让他们在护理的过程中发扬出中医的治疗优势,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护理理念来填补传统护理技能的空缺。近些年来,我院采取了各种措施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采用了系统化、针对化的护理措施,并制定了完善的考核方案,对人才进行科学的培养与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包金荣.中医医院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突出和保持中医特色[A].全国中医、中西医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98-101.

[2] 蒋志娟,周琦,马秋平.循证护理有利于特色中医护理发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12):234-235.

[3] 李洁.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03(30):67-68.

[4] 赵向碧,罗小玲.情志护理在中医护理中的运用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88-89.

篇6

1 发展中医护理存在的问题

1.1 中医护理人力资源缺乏 由于中医护理专业学生面临岗位选择的压力,而综合性医院就业机会高于中医医院的现实,使更多中医院校护理毕业生与专业不能对口,专业发展方向不明确,甚至严重流失。目前各中医院的护理人员中,大部分是西医护士出生,其对中医基础知识的掌握,无论是理论还是技能上都明显低于中医护士。同时中医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导致了护理人员不能分层次使用,工资奖金待遇等方面不能体现其知识价值,不能体现其在护理队伍中的地位,使其对职业的忠诚度降低,学术带头人数甚少[1]。

1.2 在职护士的中医知识缺乏 在中医医院的护士中,西医院校毕业生比例大,医院面临着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再培训任务,影响中医临床护理实践中服务能力的提升及中医护理科研工作的开展。

1.3 中医护理操作开展受制约 2006年,《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全面修订完成,这标志着中医护理工作向行业标准化管理迈出了新的一步。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执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也就是说医生不开医嘱,护士就无法开展中医护理操作。

1.4 西医护理对中医护理的冲击 西医护理依靠其自身的优势,对传统的中医护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施护,服务对象不仅针对有疾病的人和人群,还关注大众的健康,在治未病、老年病、慢性病、养生保健领域应用广泛。而西医护理理论体系严谨,相对独立,技术操作规范、流程合理,服务对象主要针对有疾病的人群。与西医护理人员相比,中医护理人员除了要学习西医护理知识外,还要系统学习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等,所以在工作中承担的责任更多。

1.5 中医护理人才梯队不完善 中医护理人员就业后的学历教育以西医教育为主,护士没有机会投入中医护理学历培养体系,导致中医护理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与其它医学专业相比,水平有一定差距,影响了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

2 发展中医护理的优势

2.1 发展中医护理的政策优势

2.1.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建立了中医护理行业的国家标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2010年对中医护理工作了管理性文件《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2013年首次把“中医护理专科”设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为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

2.1.2 在中医护理教育方面,目前也呈现多层次特点。在学历教育中,中医护理专业有中专、大专、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在全国中医院校中,相继成立了护理学院,使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梯队更加合理。

2.1.3 中医护理的学术氛围逐渐浓厚 中华护理学会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均成立了中医护理专业委员会,定期举办全国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会,推动了中医护理学科建设,搭建了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2.2 发展中医护理的学科优势

2.2.1 中医护理的理论优势 中医护理历来在祖国医学整体观、辨证观理论指导下,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强调人是一个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强调人体与自然界与社会的关系,进行辨证施护。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获取病情、个体状况、心理、社会环境等信息,应用中医八纲辨证的方法加以分析、归纳,确立病人的证型及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提出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指导。

2.2.2 中医护理的方法优势 中医临床护理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已总结出一套从理论到临床的辨证施护方法和具有中医特色的操作技术。除药物、针灸疗法外,还有拔罐、刮痧、熏洗、敷药、推拿等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中医护理在治未病、老年病和慢性病防治、康复工作中也具有显著的特色优势。

2.2.3 中医护理的操作优势 中医护理技术在中医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医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服务的基本手段。它是以脏腑学说为基础,经络学说为核心,通过刺激特定部位,以通经脉、调气血、调整阴阳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3]。中医护理技术具有简便易行、直观安全的特点,以无创或微创为优势,已逐渐成为吸引病人入住中医院的良好举措[4]。《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明确了15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为护士提供了技术和法律保障。

2.2.4 中医护理的价格优势 中医护理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其它现代护理无法比拟的,因此也就拥有更大的用武之地。随着中医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也得到明显关注。如治疗小儿厌食症常用的捏脊疗法;神经衰弱、长期头痛头晕患者应用的药枕治疗;风湿、类风湿性疾病使用的温泉浴、泥沙浴;佝偻病、缺钙用日光浴进行治疗等等,均疗效显著。此外还有火罐、热敷、熏洗、浴足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这些疗法操作简便、取材容易、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中医护理是一门有历史、有传承、有发展、有丰富文化底蕴的独立学科。中医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中医临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中医的整体观念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坚持“辨证施护”的中医临床护理原则,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护理工作[1]。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护理工作的意见.国中医药医政发〔2013〕42号.

篇7

1.1教学对象 为我校2012级普通护理111、112、113、114班学生,均通过中招统一录取,录取成绩均≥200分,年龄、生理和心理阶段具有可比性。

1.2可行性 普通护理111和113班为多媒体教室,可以实施CAI教学,普通护理113和114班无多媒体,则采用传统教学。学生和老师均有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一直采用以authorware为基础的CAI教学。从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方面,学生均刚进行完或正在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以刚好与药理(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相衔接。

1.3可靠性 CAI教学和传统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相同,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小结、课堂测评均相同。课堂教学效果均以课堂测评为指标,然后进行t检验对照。

2课堂教学设计

2.1传统课堂教学设计

2.1.1导入 语言描述或问题导入农药、有机磷、有机磷中毒,有机磷中毒解救药,板书课堂目标;

2.1.2相关知识融入 复习传出神经系统解剖,传出神经系统胆碱能递质、受体及效应,提出问题互动;

2.1.3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解毒药知识教学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途径、症状、解毒原则。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特效解毒药的作用、分类、性质、用途、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结合课堂目标提出问题互动;

2.1.4课堂小结、测评及反馈 以语言叙述加板书形式对课堂目标要求进行小结,根据课堂目标要求,以语言加板书形式展示课堂测评题目,并反馈释疑。

2.2.CAI课堂教学设计

2.2.1导入 有机磷酸酯类中的临床急救视频剪辑导入,提出问题互动,展示课堂教学题目与目标要求;

2.2.2相关知识融入 展示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途径、临床症状、中毒机制及解毒机制,提出问题互动,强调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特效解毒药联合应用的意义;

2.2.3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解毒药知识教学 以动画形式展示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解毒药的作用及分类,配合文本叙述各类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解毒药的性质、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制剂及用法(动画)及药物相互作用,结合课堂目标提出问题互动;

2.2.4课堂小结、测评及反馈 以程序自运行方式进行课堂小结,课堂测评采取纸质试卷加程序自主评分测评进行,反馈释疑采取师生直接交流形式进行。

3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解毒药CAI脚本编写及素材制作

3.1文本 认识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解毒药的内容,深入掌握与相关知识(传出神经系统解剖,传出神经系统胆碱能递质、受体及效应及农药、有机磷、有机磷中毒、有机磷中毒的机制)的相互关系,掌握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解毒药的基本性质、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找出其中的基本概念、重点及难点。归纳整理,由浅入深,再由深到浅,做到概念准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小结、课堂测评等,用word制作成.doc格式;

3.2视频 用格式化软件将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临床急救视频剪辑转换成.avi或.mpg格式,并剪辑成适宜大小;

3.3动画 用flash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中毒机制及解毒机制、解毒机制及常用制剂和用法,制成.swf格式;

3.4图片 用windows的画图工具或phtoshop将图片转换为.jpeg格式,并剪裁成适宜大小;

3.5音频 用格式化转换工具将音频文件转换为.wav格式;

3.6工具程序 以authorware7.0为工具软件,视频播放采用内嵌式和/或外挂式,以方便声音、画面、画质的调节,交互为简易、方便、快捷,多采用热区、按钮和文本交互。

4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解毒药CAI的制作

参照文献[1]、[2]、[3]方法,根据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解毒药课堂教学设计的目标要求,新建一文件夹,将各种素材放入该文件夹中,以便制作过程中调用和。以authorware7.0为工具软件,将各素材进行整合制作成课堂CAI,课堂界面由课堂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测评-教学参考-退出界面等部分组成,所用视频、进展、相关知识等,放入教学参考中,课堂测评制作成可自动评分及评语方式,操作简单、方便、灵活、易重现,进退自如,也方便自学。

5课堂应用及结果

2012级普通护理111班68人,113班50人,采用CAI教学;2012级普通护理112班51人,114班69人,采用传统教学,课时均为90分钟,课堂测评内容、题型、题量、方法、分值均相同,统一用纸质试卷,显著性差异采用t检验。结果CAI教学组客观题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有显著差异(P

6讨论

使用CAI进行药理(物)学基础的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均有促进作用,生动、形象、情景化、模拟化等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但CAI不能代替实物和临床实践教学,不能代替亲身实操,临床用药护理是知识技能要求均很高的临床实践活动,如何提高护理专业药理(物)学基础的教学效果,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参考文献

篇8

“孟大夫他不善言辞,他就会自己的那套业务,治病时他能滔滔不绝,和记者说话就不会了。”诸慧新笑着跟我们解释。“他没把自己当过专家,这么多年延续下来,就秉承治病救人为老百姓热诚服务的宗旨,来看病的人经常都不挂号直接到诊室,咨询也是免费的。重伤骨折患者来了以后,马上拍片、处置、接骨,拿药,非常便捷。我们的医药费用也不贵,一个骨折,初诊下来二百多元足够了。”这时候,我们才理解“平民医院”的定义。随后在二楼的康复科看到,这里的病房朴实无华、干净整洁,格外温馨。病床墙上挂着励志内容的字画,窗台上摆着几盆花,郁郁葱葱,让人神清气爽。

从随行医生那里得知,这里大夫有外聘的,也有本科毕业生,由孟晓东亲自教他们按摩、推拿和接骨的手法。我们问:“那不怕你们学会了出去单干吗?” “孟大夫说,把我们教会了,在哪干,还不都是为患者服务嘛,旁边不远处就是他弟弟开的整骨诊所,患者愿意去哪家都可以,最终目的是把病治好就行啦。” 那位医生微笑地说。

说话的当儿,一位老奶奶在一男一女搀扶下从诊室蹒跚着走了出来,孟大夫跟在后面,原来刚才的“急诊”就是这位老奶奶。老奶奶的女儿还回忆起小时候孟晓东父亲孟庆年给自己看病的情景,“当初你爸爸在的时候,我才这么高。”她用手比划着。谈话间,孟大夫一直微笑地倾听,将老奶奶一家送到诊所门口。

话说“孟氏”

“孟氏整骨”创业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第一代祖师爷孟广俊是行武镖师出身,人称“铁筷子”。孟广俊为人刚直豪爽,一身好功夫,走南闯北途中,为自身习武疗伤,学到了民间各流派的伤科手法,搜集了许多珍贵的伤科良方,博取众长,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整骨医术,还自发配制出伤科药“接骨丹”。到了第二代传人孟昭惠,因为深得父亲真传,武艺医术样样皆通。伴随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断筋伤骨的人越来越多,缺医少药、不能及时治疗而落得终身残疾的人比比皆是,孟广俊在临终前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孟昭惠弃武从医,救助伤患。同治12年(1873年)孟昭惠和一家老小来到宽城子(今长春南关区),开始挂牌行医,1915年扩大了规模,开设了整骨院。当时宽城子始建不久,整体医疗水平落后。孟昭惠为人十分善良,遇到穷困患者时,不仅分文不收,还慷慨解囊。那个年代,除了“红伤”病人,患脓疮溃疡的患者也不少,孟昭惠研制出了 “把干粉”,专门治疗“黑伤”(即疮疡溃烂)患者。从此,“接骨丹”和“把干粉”也成为了孟氏的祖传药方。孟昭惠的两个儿子都继承了父业,集成家传。1928年,哥哥孟宪卿开起了“孟氏整骨药房”,弟弟孟宪明也成立了“宪明整骨诊所”。哥俩运用祖传整骨医术和秘方为患者精心施治。经过了这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孟氏整骨”在百姓心里逐渐扎下了根,东北各地区的病人慕名前来。1948年长春解放,长春市人民政府邀请孟宪卿出任长春有史以来第一个公立医院中医骨科的门诊。他把毕生所学的祖传技能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年轻医生, 1957年孟宪卿当选为长春市政协委员,1960年被评为“长春名望中医”。

孟晓东的父亲――孟庆年,是孟宪卿的长子,在传承家族医术的基础上,又发明了“分神接骨术”。这种看似轻松的心理疗法其实需要深厚的接骨功底,接诊时,在笑谈中,突施手法,瞬间把骨接上,等患者回过神来,顾不得喊疼就已经治愈了!这短短的几秒钟,术者必须具备精确的手法和娴熟的技术,手随心想,瞬间完成骨断端的复位,把患者的痛苦减轻到最低。

将门虎子,孟晓东是第五代传人。1968年响应国家号召,下乡到双辽农场开始了知青生涯,因为能弹一手好琵琶,被抽调到了县文工团。在文工团结识了同是知青的诸慧新,她是演员,却也爱弹琵琶。一个是憨厚朴实的吉林小伙子,一个是聪慧伶俐的上海女孩,七年,就这样弹到一块儿去了!在文工团,有演不完的样板戏,演员们练功幅度大,难免磕磕碰碰,大家都知道孟晓东是“名医世家”出身,来文工团报到时还带着家里厚厚一摞医书,没事的时候就翻开看,受了伤当然在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他。年轻的孟晓东想,试试就试试吧,咱不一定都会,但家里的熏陶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成天耳濡目染也让自己对脱臼骨折一点都不陌生,毕竟跟不接触医疗的人不一样。于是就大着胆子帮人看病,脱臼的也敢弄。没成想,还真治好了一些人,心里平添了几分信心和自豪感,这也是他最初的实践阶段,为他后来从医奠定了基础,因为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兴奋地对自己说:“我还行哈!”

恋家的孟晓东总想着回家。一个偶然的机会,组织将他派到长春汽车厂修理电机,他回到了长春,在汽车厂当起了电工,一干就是4年,待遇不错。由于爱人调去四平从事文艺工作,他也只好放弃自己的工作,陪着爱人去了四平市,爱屋及乌嘛!这也正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达到了精益求精、甚至痴迷的地步。

直至回到老本行,他才发现,原来四年的电工生涯让自己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修理电机所依据的机械原理与接骨整复有异曲同工之处。在什么地方找怎样的角度,什么地方可以折,用多大力度,哪儿能使它旋转,旋转要多大力度,都需要与力学紧密结合。后来孟晓东发明的“超肢体牵引固定夹板”就是把工厂经验搬到医学的最大胆尝试。

1985年,孟晓东终于回到了长春,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学习和钻研。他一边在中医骨伤函授学院读书,一边跟父亲学传的整骨医术。四年后,又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伤科实习进修。经过对祖传医术和现代医学的深入钻研,孟晓东把中医理论基础知识和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整合归纳到一起。他笑着对我们说:

“接骨是技巧,跟中医理论不相悖,同时还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想把这个行业做起来,深入理论才能指导实践嘛!如果问祖传下来的最宝贵东西是什么,那么它就是医学世家的荣誉和责任!”

整骨技术也并非家人能够手把手教出来的,它自身有一套规律和感觉在里面,深入其中,才能获得宝贵的经验。到了1991年,孟晓东才开始另立门户行医诊病。刚开始患者少,大家那时还都认老大夫,没有人愿意上他这儿来。那一段时间,一天只来一两个患者,孟晓东就闷在诊所里看书,也想过打退堂鼓,心烦的时候就使劲抽烟,屋里屋外的大小事都是妻子张罗,妻子宽慰他:“开店容易守店难哪。”渐渐地熬过来了。

“因为得让人慢慢认可你,要一个人一个人传开去。这不像买化妆品,传播的速度快,只有患者骨折了才能知道你这个地方,完全是靠一点一点做出来的。如果唬弄一个患者,能有十个患者不来,信誉是最重要的。”孟晓东感慨万千。

患者骨折的形式大不相同,只靠协助父亲治病的临床经验还不够。这对刚出道单干的孟晓东来说真有点“逼上梁山”的意思,咋做都得治好!技术得靠自己揣摩,一点一滴积累。有当天没解决的,就让患者明天再来,非要治好不可!晚上躺在床上想办法,等要睡的时候天也亮了。那股子钻劲儿是年轻人固有的执着、认真。他坚信中医的特色就是不手术,手法整复,简洁明了,患者少受罪,康复快。为百姓省钱,把患者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所以晚上经常工作到十点多也不觉得累!

经过孟晓东多年的实践和潜心研究,他的付出终于赢得了业内外人士的赞誉,并给予了高度肯定。孟晓东针对“小儿股骨干骨折”而发明的“超肢体牵引固定夹板”,是中医手法整骨的一大创举。它在孟氏小夹板原理基础上予以引申发展,集捆绑、牵引、固定于一体,替代了传统的“悬吊牵引法”,特点是稳定性好,符合人体的最佳舒适度,从而使患者减轻痛苦,加速骨愈合,缩短了疗程,功能恢复快,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项发明填补了中医骨伤领域的一项空白。这项专利又荣获了“首届香港中华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中华专利技术发展成就奖”,根据临床经验撰写的论文获得了“中华医学会优秀论文奖”。

孟晓东又建立了“孟氏整骨孟晓东中药制剂室”,为祖传孟氏秘方申请了注册号,并在国家医药管理局备案存档,使凝聚了孟氏数代人心血的孟氏秘方得以在国家中医药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受到了国家的承认和保护。

目前,孟晓东被晋升为主任医师,是吉林省第八、九届政协委员、吉林省中医药学会骨伤专科委员会常务委员,名字被载入《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世纪专家名人录》,长春市档案局为孟晓东建立了“名人档案”;2000年在长春首届“名人工程”中,被长春市委、市政府命名为“长春知名医生”,同时被长春市卫生局授予“长春名医”称号;2003年,“孟氏整骨孟晓东门诊”被长春市卫生局评为“中医特色门诊部”,孟晓东本人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聘为“吉林省政府行风监督员”,直接参与对政府部门的行风监督。2005年孟晓东又光荣地被吉林省政府授予“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孟晓东的“仁术”

医好患者始终是孟晓东最引以为自豪的事。

“最大的乐趣是给人看好病。”孟大夫说这话时,眼角都流露出笑意。

一天傍晚,孟晓东正要下班休息,一个中年汉子背着面容憔悴的母亲,走了进来,83岁的老太太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右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由于老人腹部患有肿瘤,体质很弱,医院不敢开刀手术,急得这位中年汉子直掉眼泪,一个劲地恳求:“求求孟大夫救救我老妈吧,总不能让我把老妈再背家去呀!”孟晓东十分为难:推出去不管吧,于心不忍;收下治疗吧,风险太大,万一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意外,那可就是个医疗事故,一连串的麻烦在等着你。可看到老人痛得不停地哆嗦,他还是作了决定:既然老人的身体状况不允许开刀,那么中医保守治疗就是她惟一的希望了,我若再不给治,老人真可能熬不过这一关了。救人要紧,容不得想太多,于是孟晓东帮老人脱去外衣,一边指推患处,一边亲切地与老人唠起了家常,从老伴谈到儿女,唠完家庭又唠天气,唠着唠着,老人忘记了紧张和恐惧,这边孟大夫却一刻不敢放松,凭感觉将患肢牵拉到位后,瞬间予以复位,等老太太明白过来,这边已经治疗完毕了。孟晓东又特地给老人调配了化瘀止痛的中药。至此,中年汉子才长出了一口气,千恩万谢领着老母亲回了家。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孟晓东又亲自上门复诊。要不是一心一意为患者着想,谁愿意冒这个险哪!

确实,孟晓东身为医生,时时处处为患者负责。有的轻伤患者,通过手法按摩即可治愈的,他就不给开药;有的患者盲目要求多开药,孟大夫如实下方,不让患者多花一分钱;有的患者在别处就诊后不放心,又来到诊所要求重新处置,孟晓东检查后就如实相告:“医院对你的治疗措施完全正确,不必重新处置,省下这笔钱吧。”在孟晓东身上,处处体现了作为医生的坦荡和真诚,没有门户之见和同行相轻的狭隘。他还多次随政府工作组远赴抗洪前线疗伤治病;跟随专家医疗队,奔赴边远贫困地区无偿治疗。与他打过交道的人都由衷地说:“孟大夫这个人真实在,就像患者的自家人。”很多患者日后都成了他的朋友。

孟晓东的忧虑

以此心换彼心,是孟晓东为人、为医不可撼动的信念,然而,有时候,却不能事事遂人愿,因为人的意识形态千差万别,偶尔的不经意就能中伤他人。

“以前诊所能开到半夜,因为咱们是强者,患者是弱者,夜不闭户也不怕!现在反过来了,晚上你是开放性质的,没有人去维护你,实质上咱们变成了弱者……” 说到这儿,孟晓东叹了口气,“主要是患者观念不一样了,医患关系物质化了。以前来医院治病,是寻求帮助,怀着感激的态度来的,现在医生和患者之间完全没有情感的交流,都是少数人把医患关系破坏掉了。以前我们都是先给患者治病,开完药拿完处方后再交钱,遇到有困难的,就不要了。现在不敢了,看病的时候也看人,瞅起来不把握的就谨慎些。”

自幼父辈就告诉他,生活困难的老百姓和出家人都不要钱。助人为本,医患之间处的是感情。现在,孟晓东有点茫然了……他跟我们说了这样一件事。前几年,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来看病,说家里特别穷,付不起医药费,说着说着还难过得哭起来。穷也得治病啊!孟晓东给她免费开了一周的药,又宽慰了一通把她送出门。一周后,她没来复查,孟晓东和妻子想,是不是因为免费治疗,人家不好意思来了?于是,顺路按地址带着药送上门去。进了屋发现,原来她家相当阔绰,布置得很豪华。他看呆了,那女人也很不好意思,场面十分尴尬。“医生就是这样,对患者都很同情,他对咱好,相处融洽,我给他什么都是我自愿的。”遇到这样情况几次,心里难免有点疙疙瘩瘩的。

但无论何时,人的本质还是无法改变,任何人去看病,能用手法整复看好的,他还是坚决不让进手术室,“一码都是手术,谁受得了!”他担忧地说。让孟晓东感到忧虑的是,现在坚持中医治疗骨伤的领地越来越小了,“手法整复历史悠久,是我们祖先为后人留下的一大财富,是中华医学宝库中的一大瑰宝啊!而目前,全国范围内,坚持中医治疗骨伤的名老中医所剩无几,年轻一代对手法整骨一是不感兴趣,二来也无人传带,中医骨伤领域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忧患。”

孟晓东的愿望

问到孟晓东是否会让儿子继承祖业,他很坚决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