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病人护理措施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病人护理措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病人护理措施

篇1

腹外疝是指腹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壁层腹膜并经腹壁的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形成的包块(疝块)[1]。腹外疝根据其发生部位和突出途径不同又可以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者又以腹股沟斜疝的发病率较高,据临床调查约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是普通外科最常见的病种之一。典型的腹外疝由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组成。疝内容物是指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临床数据显示以小肠最为多见,大网膜次之。

1 发病的基础病因

因其发病的基础病因直接和整体的及个体的治疗护理措施密切相关,所以在此述及。可以归为两大类:① 腹壁强度降低 先天性结构缺陷和发育异常(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脐血管穿过脐环、股动脉和股静脉穿过股管以及腹白线发育不全等)及后天性腹壁肌功能丧失和缺损(外伤、感染、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年老体弱、腹壁神经损伤或肥胖所致肌萎缩等);②腹内压力增高 常见因素为便秘、排尿困难(如前列腺增生症)慢性咳嗽、腹水、举重、妊娠及婴儿经常啼哭等。

2 分类和护理的整体关系

根据疝的可复程度和血供情况等,腹外疝可分以下4种类型[2]:①易复性疝: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这种疝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和要求采取保守处理或手术治疗,所以这类病人的护理措施也有着很大不同;②难复性疝:这类患者的疝内容物虽然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内,但并无血运障碍,也无严重临床症状;这种病人一般都需要手术处理,所以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都很重要③嵌顿性疝:疝环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致疝内容物强行扩张疝囊颈而进入疝囊,而后疝囊颈发生弹性收缩,卡住内容物,使其不能回纳,这种疝短时间内如果能够解除嵌顿,病变肠管可恢复正常如不能及时解除,就会发展成为绞窄性疝,肠管将无法复活;④绞窄性疝:肠管及其系膜受压程度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全阻断,致肠管坏死。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实际只是一个病理过程的两个阶段,都需要紧急手术,所以这类病人的术前护理准备更为关键,时间性强和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是两其大特点,当然术后护理也至关重要。至此,我们充分了解了腹外疝的概念和病因,才能够针对具体病人制定出综合的和个体的护理措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具体的护理措施

3.1 术前护理 ⑴消除致腹内压升高的因素:除紧急手术者外,凡术前有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腹压升高因素者,均应给予对症处理,否则易致术后疝复发。⑵活动与休息:疝块较大者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离床活动时使用疝带压住疝环口,避免腹腔内容物脱出而造成疝嵌顿。⑶病情观察:观察病人的腹部情况,若出现明显腹痛,伴疝块突然增大、紧张发硬且触痛明显、不能回纳腹腔,应高度警惕嵌顿疝发生的可能。⑷灌肠与排尿:术前晚灌肠,清除肠内积粪,防止术后腹胀及排便困难。送病人进手术室前,嘱其排空小便或留置尿管,以防术中误伤膀胱[3]。⑸急诊手术:病人的术前护理除一般护理外,应予禁食、静脉输液、胃肠减压、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并备皮、配血。

3.2 术后护理⑴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及时更换浸湿的敷料,估计并记录出血量。⑵: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以松弛腹股沟切口的张力和减少腹腔内压力,以减轻切口疼痛并有利于切口愈合[4]。⑶饮食:病人一般于术后6~12小时若无恶心、呕吐可进水及流食,次日可进半流食、软食或普食。行肠切除吻合术者,术后应禁食,待肠道功能恢复后方可进食。⑷活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的病人可早期下床活动,以防腹腔粘连形成。如为绞窄性疝、巨大疝、复发性疝及年老体弱等的病人应适当延迟离床活动时间。⑸防止腹内压升高:剧烈咳嗽和用力大小便等均可引起腹内压升高,不利于愈合并易致疝的复发。

4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4.1 预防阴囊水肿:腹股沟斜疝病人极易术后出现阴囊水肿,应借助丁字带托起阴囊,并密切观察其短期内体积变化情况;

4.2 切口感染的预防:疝手术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术切口是否感染,所以是疝手术病人重点预防的方面之一;①备皮:因会特别是阴囊的特殊的解剖生理位置及结构,术前应对其做充分的皮肤准备,为无菌手术做好首要的准备;②应用抗菌药物:如为绞窄性疝,坏死肠管应一并切除,肠管内的特殊生理条件易致肠吻合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所以这类疝术后须及时的应用适当的抗菌药物;③切口护理:术后须严格无菌操作,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因其特殊的位置,应特别注意避免大小便污染,如发现敷料污染或脱落应及时更换;④密切观察:一旦切口有感染,病人会出现炎症反应的特有体征:红、肿、热、痛及脉搏的变化,所以应密切观察病人局部和全身的这些方面的情况。如果出现体征,应尽早处理。

5 健康教育

出院时告诫病人活动量逐渐增加,不能短时间内即从事剧烈活动,3个月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或提举重物;注意保暖,严防受凉咳嗽的出现,如果有轻微咳嗽,应嘱其咳嗽时用手掌按压切口部位,以免缝线撕脱;保持排便通畅,给予便秘者通便药物,嘱病人应避免用力排便;最后要随时复诊和随诊,定期门诊复查。若疝复发,应及早再诊治。

参考文献

[1] 杜娟.腹外疝患者的手术前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259

篇2

1熟悉病情,做好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很重要的工作,它是通过语言行为及非语言行为等对患者进行的一种精神护理,它采用科学启发解释、教育或暗示,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从而改善心境使病人从不安、烦闷、消极、抑郁等情绪中摆脱出来,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治疗,尽快摆脱疾病的痛苦,走上健康之路。新入院病人的心理护理的重点是让病人感到安全,取得病人的信任,从而安心住院,配合治疗。精神病人的各种异常活动,往往给家人和社会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也不会引起别人的同情和理解,甚至遭到亲人的指责误解与打骂,这样更加重了病人的不安全感,给病人留下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在工作中要尊重病人的人格,要同情、理解、相信病人,爱护病人,护理人员不诋毁、取笑病人,对病人出现的离奇古怪的言语要耐心倾听、幼稚怪异的行为要注意观察,既不要与病人辩论或强行纠正、制止,也不要表示认同支持病人,但要保证病人的安全。因为每个患者的症状都各不相同,心理状态也各有不同,要因人而异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2护理人员及时、正确的执行医嘱,确保病人的药物治疗

精神病人在疾病初期,各种治疗中药物治疗是根本。要认真核对医嘱,准确投药。发药前要督促病人入厕,料理好大小便,服药后30分内不准入厕。发药时要精力集中,熟悉病人姓名、面貌,两人认准病人,两人核对后将药亲自交给病人,看到病人将药服下,检查口腔确认有无将药物藏于上腭、舌下、齿龈与唇颊之间等处,保证服药到胃。服药后30分钟内不离视线看护,防止病人将药物呕出。对拒绝服药的病人,如果经督促、劝解,病人仍旧拒绝服药,则应报告医生更换给药途径。鼻饲给药、肌注抗精神病药物,注意操作前后要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

3病人的清洁卫生护理

由于精神病人受症状支配,生活不能自理,入院时往往卫生状况很差,因此入院时要协助病人做好个人卫生,帮助病人洗澡、更衣、理发、修剪指甲,做好晨晚间护理,对女病人还要管理好经期卫生。病人清洁会减少躯体不适,缓解负性情绪,维护了病人的尊严,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拉近了护、患距离,提高了住院依从性,有利于各项诊疗护理措施的实施。

4病人饮食护理

根据病情需要护理人员要按时按量为病人提供适宜饮食,保证病人营养物质和水分的摄入。在进餐时应细心观察病人进餐情况。有的病人受症状支配而影响进食。护理人员要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理。认为饭里有毒拒绝进食,要集体进餐,打饭流程病人亲自监督,或与他人的饭对调,或者工作人员先品尝;对称自己有罪不进食,工作人员把饭菜拌在一起或饭后必须协助清洗餐具等;把食物看成其他不能吃的东西而不进食,给病人更换其他食物,同时向病人解释并给予安慰;受药物副作用影响出现吞咽困难而影响进食,要给予流食,劝病人缓慢进食;暴饮暴食不知饥饱的病人,要适当限制入量。对意志倒错,吃赃物、异食癖的病人,护理人员要及时清除病区的生活垃圾和严密看护病人,保证病人每餐吃饱。对进食不好的病人给予保护性约束后鼻饲流食、静脉输液等,以保证营养素的摄入。

5病人的安全护理

新入院病人的安全护理重点是防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外走等问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熟悉病人病史、病情及症状,坚守岗位,新入院病人安置在重点病室,保证病室环境安全,管理好床单位,对病人24小时不离视线看护。对发生突然冲动的病人,攻击性较强,不能放任不管,要机智大胆,果断地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伤人或自伤;对症状活跃有可能发生意外的病人,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对住院态度转变快又主动与护理人员搭讪,询问工作人员作息时间,主动要求协助工作人员管理的病人,要提高警惕,防止伺机外走;对主动与同病室的病人交谈,窃窃私语的病人,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问题的苗头,采取有力措施;对上厕所或反复上厕所的病人要专人陪护。

6病人睡眠的护理

良好的睡眠可促进病情的恢复,严重的失眠可使病人焦虑、烦躁、苦恼、并易发生意外。新入院病人往往存在着睡眠障碍,护理人员要根据睡眠障碍的原因及心理进行护理。首先要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入睡环境,睡前用温水泡脚,督促他们养成按时就寝的习惯。防止病人蒙头睡觉,要善于发现伪装入睡的病人,如果病人因精神分裂症症状而出现睡眠障碍,可报告医生增加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如果病人由于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导致失眠,则应加强心理护理。

篇3

利用语言的感染力及其诱导作用,提倡优质的生物环境与人际环境是心理护理的主要手段,如何发挥语言艺术的作用、注意观察临终者的心理变化和要求,以及灵活的调整周围环境,去理解、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给病人以坚强敏感的心理支持,是心理护理成败的关键。本文着重谈一下如何满足临终病人的心理需要并给予心理支持及护理措施。

一、 语言与非语言交流技巧的运用

交流是一个人把他的思想观点或感情传递给另一个人的过程。护士交流的技巧和灵敏的感觉能力,常有助于安慰病人和解决病人身体或心理方面的痛苦。只有掌握交流的技巧,对病人表示深切的同情与理解,启发病人讲出自己的思想顾虑,然后再通过交流,对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和医疗指导,在减轻病人心理负担的基础上,相应地减轻其身体方面的痛苦。结合临终者生理、心理的特殊规律,从生理角度,并不期望治愈其所患疾病,而是为了使患者置于较为安适状态。从心理学角度,使预感临近死亡,对疾病的进展感到不安和畏惧的患者,从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中解脱出来,从容地死去。我们对不治之症的病人进行临终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我们利用语言交流的方法使临终者,正视现实,摆脱困难。如:一位x线科副主任,患急性白血病,因他已感冒就诊,加上几日内周身出现大片的出血点与瘀斑症状,一系列血象检验,出于职业敏感引起他的怀疑和重视。当他被确诊为白血病时,他与其他患者一样进入否定阶段,不敢面对自己的疾病,产生了恐惧心理,惧怕死去。此时出现害怕孤独,需要有人陪,需要能多听到他的病情,他非常希望医护人员去探望,接近他,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他的病情,是否还有其他疾病可出现类似症状,不会的,一定是化验结果搞错了,渴望医生护士能常看望他。这时,护士要尽量注意倾听,表示热心、支持和理解。使用合适的神态,维持适当的希望感,但不应该采取回避或欺骗手段。我们是这样对他讲的:“您多年从事x线工作,是否有过这种症状?”他回答:“没有。”“那我们就要观察一下了,先好好休息,从饮食上多注意一下,如:多吃些花生皮煮水、肉皮、大枣……”在与病人交往中使用通俗、明确、易于为病人理解的语言,注意说话的语气音调的使用,它会起到帮助表达语意的效果。尤其是对癌症病人,随着病情加重,甚至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他们的心情沉重,情绪很坏,焦虑伴随着侥幸,悲哀,伴随着反抗,担心和忧郁,平静和绝望,在这种消极复杂的心情支配下,多数患者表现出烦躁易激怒,护士面对这种情况,除十分必要的提醒和制止外,最好的办法是坐下来保持沉默,对病人各种责问,不满等不作回答。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沉默,能很快地使病人冷静下来。

相反,对答、解释、争辩会进一步激化病人的情绪。坐下来就证明我们已经腾出时间行动上表现出同情与理解,让病人尽量倾泻自己的情感。护士也要让病人觉得你是在积极认真的特别关心地去听,不是听听而已,花上充分的时间去倾听,在谈话中随时注意病人的反应,护士善于从病人的言语特点,语调、声音大小,面部表情等方面,发现他的内心活动,然后据此而因势利导地引出问题,这是十分重要的。按上面的病例继续为例,他按着护士交代的饮食去做了,可仍有新的大片瘀斑出现,病情不断的恶化,他的情绪进入了绝望,问到了我是否快死了。在表达了“是不是白血病”这一内容的同时,话里还倾诉着痛苦和郁闷的心情。如果我们单纯的告诉他:“是的,你患的是白血病。”不如我们带着感情去安抚,关怀地答到:“你所患的病很严重,院里正在全力以赴地对你进行治疗,你所需的药品,正在想尽办法,保证用药,你知道已有专人去外地专程为您购药。有这么多同志在你身边,你不会感到孤独的,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会随时出现在你的身边。”使临终者在生前最后一段时间内看到自己价值的意义。通过临终护理,让病人看到社会、国家、家庭在自己临终前仍然对自己进行无微不至地照料,将是对他的一种极大的安慰。因而可以减少恐惧。这无疑是对临终者和活着的人的一种精神净化。临终护理也是对患者家人的一种精神宽慰和精神补偿。自己的亲人即将离自己而去,对谁来说都是痛苦和不安的,对谁来说都愿意为即将死去的人做些什么,满足死者的一切要求,以减轻自己的悲痛。这位病人在临终前说到我不在恐惧,不在忧虑,不在孤独,也没有被抛弃,没有受鄙视,看到的是尊敬,关怀。爱护我。即使我马上离别人世,也无遗憾,谢谢大家!医护人员的语言只有引起临终病人的心理共鸣,才能奏效。所以,只有细心观察,灵活诱导,抓住病人瞬间表情,言谈举止的细微变化,以窥探其复杂多变的心理特征,敏锐地选择恰当的语言,抓住主要矛盾,巧妙地配以适当的表情和手势,有的放矢地进行语言诱导,逐渐消除病人的愤怒、疑虑、烦躁、悲伤等有害心态,代之以镇定自若、信赖、快慰的有利心态,去正视事实,配合积极的对症治疗和抢救措施,使病人真正能在临终阶段尽可能多点的享受人间的友善和温馨,美好与幸福,在自然的安乐中渐渐离开人生。

(二)非语言交流包括眼神、面部表情、神态、体态、姿势等。非语言的行为,往往体现一个人的真正动机和内在需求,一般患者的需要常用语言方式表达,而临终病人随着病情的恶化和出现复杂的心理,这对他们的需求多为非语言式表达。在死亡不可避免时他们更多地需要身体的舒适及心灵上的平衡和安宁。维护临终病人的尊严,减轻其生理、心理上的痛苦及其家庭成员的悲痛,实行人道主义,是非语言行为护理要达到的目的,目光接触是非语言交流的主要信息通道,人们常称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光可以传递感情,也可以影响他人的行为,可以保持双方的思路一致。如:语言障碍的病人对某些护理人员的到来会表现出欣喜、欢乐、兴奋的目光,说明他们欢迎护理人员的到来,目光中流露出信任的情绪。如病人用愤怒的目光或是面对墙壁,或是闭上眼睛,表示他有不信任感,或是有难言之处。这时护士不要回避,应找出根源加以解决才是。我们曾护理过一位喉癌术后一年,转移多处的患者。此患者已40岁,孩子只有7岁。他的心情明显的忧郁,极度的悲哀和痛苦,经常流泪,妻子怎么护理也不对,经常摔东西,又经常用乞求的目光看着护士。他的情绪进入了绝望期,逐日沉默,出现了孤独感。针对此情况,我们坐下来开始同样保持沉默,用关怀的目光看着他,似乎在问他有什么要求吗?无声陪伴在他的身旁,这种做法也是给病人温暖与力量的一种表现,等他安静下来,我们便询问加以手势进行开导式的发问,他的妻子才告诉我们,她把孩子寄托给亲属照管.他放心不下,加上有生之年已不多了,希望女儿也能在身边。我们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的处理方法,用真挚的语言,充满同情、关切的目光告诉他,破例让妻子和女儿一起陪伴他度过最后的时光,在病室可以摆放鲜花和他喜爱的用品。他用满意而感激的目光微笑点头向护士表示谢意。他的情绪一下就好起来了。这一实例阐述了对临终病人非语言行为的护理,它不同于一般的护理,它通过患者的细微甚至瞬间举止神态来窥探其心理状况,要研究临终者的心理,并对他们有一颗爱心,诚心和责任心。这样,护患之间才能沟通,在临床上才可以真正实施非语言行为护理,同时,也体现对其家属的关怀,从而减轻他们的负担,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共同帮助垂危病人平静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刻。

二、环境的灵活性与心理的重要性

南丁格尔曾说过:症状和痛苦一般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发生疾病常常不是疾病本身的症状,而是其它的症状,全部或部分需要空气、光线、温暖、安静、清洁……。环境对一个即将结束生命的人来说,是需要感觉温暖和情谊的,为此要为临终者创造一个优美的周围环境是极为重要的。临终护理是特殊的护理,如果仍按教条的管理病室,严格控制探视,会使病人及家属感到不尽情理,增加悲哀。为此我们采取了放宽正常的病房管理:1.对环境的处理。我们除提供充足的空气,光线及温暖、安静、清洁的环境。对病室的空间设计采取灵活的态度,病室摆设鲜花,精美的挂画,允许摆放病人喜爱的物品,避免产生死亡之屋的气氛。2.根据临终病人对生活的依恋和亲人永别的痛苦心理,在处理人际环境中,允许最亲密的人日夜陪伴,在不影响病人休息情况下,可以允许适当的探视,不规定时间,让病人多享受一份人间的情谊,针对患者对死亡的否认――回避――认可的心理。护理人员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主动关心病人,象对待其他患者一样,从他们语言或非语言的表情暗示中,了解病人的真正需要,主动询问,鼓励,而不象以往对待危重病人那样忙于处置给药,要充分理解病人的情感,协助安排处理未了的心愿,使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尽量放松,坦然的迎接死亡的来临。优质的生物环境和人际环境,会使病人在临终前的一段特别人间的温暖,社会的尊重。医护人员的关怀,会使病人感到他晚期的生命与他的死亡对人们是重要的,从而使生命垂危者安静、舒适的走完人生的旅途。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收治的60例被毒蜂螫伤的病人,男34例,女26例,年龄10~50岁;其中蜜蜂蜇伤36例,黄蜂螫伤24例;所有病人经诊断均是被毒蜂螫伤的患者。最短的治疗时间30 min,最长可达4 h。

1.2 临床表现: 所有被毒蜂螫伤的病人在临床中的表现主要是伴随有局部的烧灼样疼痛、肿胀。轻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发热、食欲不振、皮肤瘙痒、起风团等;重者则会出现休克的现象,并且在上嘴唇近人中穴处,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有硬结等症状以及腰酸胀、疲乏无力、皮肤、黏膜中度黄疸。

1.3 急救护理: 根据病人被不同蜂类螫伤,采取不同的急救处理措施,同时为了防止出现过敏性休克和毒素对重要器官的损害等严重的现象,要尽快的输液治疗促进病人毒素的排出[1]。

1.3.1 局部伤口处理,在进行急救护理措施前,要对病人疾病进行相关的询问,了解病人是被何种蜂类所伤,检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静脉通道,观察螫伤的部位,检查是否遗留尾刺或带有毒腺囊的尾刺。如有遗留,要用酒精消毒过后的透明面膜轻轻涂抹,待干后剥离,此法可有效清除尾刺,不挤破毒囊而减轻局部组织中毒。也可借助放大镜寻找和清除尾刺。随后再判断病人的毒液的酸碱性,如毒液呈酸性,可采用肥皂水冲洗,中和毒液中的酸性;如毒液呈碱性,则采用食醋冲洗,中和病人体内毒液的碱性。并且在经过酸碱中和之后,再涂抹无极膏,无极膏是含有薄荷脑、麝香草酚、丙酸倍氯米松、水杨酸甲脂、冰片等成分,具有消炎、镇痛、止痒、抗菌、局部麻醉作用的外用药,可以有效的减轻病人的疼痛,在外涂患处时2~3次/d。

1.3.2 局部反应处理,在被毒蜂螫伤后出现鼻出血的情况时,可采用肾上腺素棉球填塞的急救措施;出现皮肤起风团伙瘙痒的情况,则可采取外擦无极膏、清凉油等措施;严重者可进行葡萄糖静脉注射的紧急护理措施,避免出现过敏性休克的现象[2]。

1.3.3 过敏性休克护理,过敏性体质的病人,在受到黄蜂螫伤后会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随即出现晕厥由于黄蜂毒液中存在有变应原成分的多种磷酸脂、透明质酸和抗原5,还有不具变应原性的肽-蜜剂,这种肽具有毒性和药理活性。在急救护理措施中应迅速的将患者处于平卧的状态,并对病人进行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在病人恢复清醒时,改为低流量给氧,给予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且鼓励病人多饮水,利于毒素的排出。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无恶劣变化则可以治愈出院。

1.3.4 溶血病人的护理,当被毒蜂螫伤的病人出现皮肤黏膜中度黄疸等严重的情况时,病人会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这时护理人员要与病人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介绍相应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消除疑虑;同时嘱咐病人要平卧休息,减少活动,降低机体能量消耗,避免出现肾血扩张,减少代谢产物及血红素蓄积体内而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在治疗过程中要对病人进行有安排的输液,观察病人的碱化尿液、尿量及颜色的变化,将毒液伤害控制到最低[3]。

2 结果

通过对毒蜂螫伤的患者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急救护理措施后,所有的患者均治愈出院。

3 结论

对毒蜂螫伤的病人,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急救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帮助病人进行蜂毒的排出,及时发现威胁病人生命的症状,并且能够及时的采取急救的措施,不断的提高救治蜂伤病人的成功率,使病人尽早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篇5

2.1、病人以及其家属方面:①疾病方面的影响:中毒与脑梗死等相关的疾病导致病人意识及感官模糊,从而影响病人的活动能力。②年龄方面的影响:年龄过低的病人不能认识到危险的存在,而对外界新鲜的事物比较好奇,通常家属稍微不注意就会出现坠床现象;而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在降低,而有的老年人自尊心过强,不愿意去麻烦护理人员,偏执去做一些事情从而发生夜间坠床的情况。③遵医行为差:现在国内的医患关系非常不好,病人不愿听取护士的劝告。④病人没有家属照顾或者只请一名护工,不少病人住院时间比较长,因为人员空档时期,导致夜间非常容易出现坠故。

2.2、医护人员方面:①健康宣传不足:部分医院因为过于忙碌,临床护理人员不足,导致护理人员不能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致使病人及其家属没有重视安全预防措施[2]。②风险防范意识不足:目前国内各个医院中都有一部分较为年轻的护士,其由于刚步入护理行业,缺乏临床方面的经验,进而无法及时采取对应的风险预防策略。

2.3、硬件设备不足:国内部分医院改建工程尚未完善,而部分老病房没有布置地灯,一些病床没有布置扶手栏杆;一些医院在搬迁之前,病房过于简陋;一些医院的病床扶手等设施在损坏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通知相关部门来维修,而有的报修了,但因为后勤仓库中没有准备备用的设备,或者节假日没有维修人员工作等。这些都是住院病人夜间坠床的潜在因素。

2.4、不可预知的原因:部分病人因为起自身的原因,神经不正常,在夜间精神较为紧张、或者突然改变、排尿时屏气等各种原因;又或者是迷走神经反射、脑供血不足、血压升高、心输出量骤降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昏厥坠床。

3、预防病人夜间坠床的策略

3.1、强化护理安全管理:要根据不同科室对应的疾病与特点,构建预防住院病人夜间坠床的相关制度,以及夜间坠床实践发生之后对应的应急预案,各个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学习,并且要进行考核。

3.2、落实安全策略:护理人员必须让刚进入医院的病人迅速熟悉医院的环境,要多次嘱咐病人及其家属,容易引发病人夜间坠床的因素、造成的危害以及预防的措施,以此来引起病人及其家属的注意,要指引病人正确使用手杖以及轮椅等相关的辅助设备。而针对有认知行为改变以及意识障碍的病人使用病床,必须要采用保护性的措施,同时要做好对应的解释工作。而针对使用抗精神药剂、镇定剂、降压药的病人,必须要叮嘱其相关的注意事项。

3.3、重点时间段做好主动护理的措施:值班护士必须按时巡查病房,积极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及基础护理,要第一时间解答病人的各种疑问,病人有呼叫的情况,要尽快回应。中午以及夜间是病人坠故的高发期,医院必须增加护理人员,强化巡视的力度,从而减少坠故的出现。针对过于忙碌的时段,要及时通知病人家属,在中午及夜间要有人照顾病人的生活[3。

3.4、重点预防高危病人:安全性是护理服务中非常重要的要求,因为针对一个病情复杂的患者来说,住院期间的安全就是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针对一些神志模糊、情绪烦躁、偏瘫、70岁以上病人、年老体弱、半卧位与端坐位等病人安置病床,必须要添加安全带。在运送之类病人的时候必须注意。部分住院病人因为疾病导致其身体无力,其要移动身体拿东西的时候非常容易失去平衡,针对这类病人,必须要把病人日常用品放置在病人容易拿到的地方,预防病人拿东西时出现坠床的情况,并且要把呼叫器放在这类病人的手边,方便病人出现问题时第一通知护理人员。并且要加强护士巡视的次数,针对医院中部分病人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要引起重视,同时第一时间处理这些隐患。

3.5、实施预防措施:必须提前预知导致病人夜间坠床的潜在隐患:针对容易出现坠故的病人,要在病人的床头或者床位悬挂预防病人坠床的警告标志,要提醒为其护理的医护人员以及病人家属注意。落实安全制度:比如在进行外出检查的时候,对于需要使用轮椅的病人,护理人员要全程陪同,针对年龄较大、自理能力不足的病人,要采用床档,针对意识不清或者烦躁的病人,在必要时可以采用约束带等防护工具。护理人员要帮助病人穿衣及入厕等日常生活护理,并且年龄大、体重大的病人以及患有骨质疏松的病人要尽量使用坐便,以免蹲位时间过长起身时发生跌倒,在病人起床活动的时候,护理人员要在旁边加以协助与指导,防止意外发生。护士要在平常工作中,多提醒病人注意地面情况,并且加强与病人及其家属之间的交流。

篇6

本文对120例休克病人抢救措施及护理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月本院急诊科共救治120例休克病人,65例为低血容量休克(包括失血性),12例为心源性休克,15例为过敏性休克,28例为感染性休克。

2.抢救措施

2.1 病人受伤后的最初60min是决定生死的关键,也是抢救措施实施的重要阶段,因此立即争分夺秒做出评估与判断。判断应从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应灵敏程度;意识、脉搏、四肢末梢皮温;口唇,指甲的颜色;血压、呼吸的情况;意识是否清醒,以及昏迷的程度;活动性伤口出血的量。观察判断的同时做好记录随时反馈给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2.2 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有活动假牙取下并妥善保管,昏迷的病人头偏向一侧,以防止误吸,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吸氧浓度为33%~41%,流量为4.6L/min。吸氧的同时,给予休克卧位,头和躯干抬高10-15度,下肢抬高20-30度,以便增加回心血,也能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如遇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配合医生立即行心肺复苏。

2.3 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

2.3.1 宜选择上肢静脉、颈外静脉等较大的静脉快速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一条通路保证扩容,给予升压等抢救药物;另一条通路输血或代血浆等,确保不同的液体、药物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体内,并详细记录。同时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药物浓度和滴速。

2.3.2 为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遵循先晶后胶和晶体胶体序贯输入的原则,首先选择平衡盐溶液,应用碳酸氢钠溶液缓解酸中毒。血管活性药物也是抢救休克的重要措施,应从小剂量开始,控制输入速度,防止渗漏[1]。

2.3.3 妥善处理出血的伤口:对于开放性骨折伴活动性出血的病人,给予夹板固定并加压包扎。疑有内脏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尽快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2.3.4 动态观察病情变化:

2.3.4.1 神志与表情休克早期,机体代偿功能尚好,因为脑缺氧较轻,患者神志一般清楚或轻度烦躁,表明机体代偿功能尚好。进入失代偿期,缺氧加重,患者表现为意识模糊,表情淡漠,甚至昏迷,因此应严密观察。

2.3.4.2 脉搏、血压及脉压差可反映心率和血管紧张度两者的变化。休克晚期脉搏微细缓慢,因此在抢救过程中应每隔15min~30min测血压、脉搏1次。

2.3.4.3 尿量的多少反映了肾毛细血管灌注量的多少。由于肾血管较其他脏器的血管对儿茶酚胺更为敏感,因此,尿量也是护理工作中判断内脏毛细血管灌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经积极治疗后,患者血压回升,脉压加大,脉搏增强,指甲口唇转红润,皮肤转暖,由烦躁转为平静,神志从淡漠转清楚,尿量增多,静脉滴速自动加快,说明抢救有效,否则应及时汇报医师,调整治疗方案继续抢救[2]。

3.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对休克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休克患者发病急,进展快,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则可发展至不可逆阶段而死亡。护士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于烦躁或神志不清的病人,应加床旁护栏,以防坠床;必要时,四肢以约束带固定于床旁。护士要提高自身的急救意识,快速建立抢救措施,从而使自己成为急救技能高的护理人员,提高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篇7

1 心理护理

1.1 心理因素分析。

通过我们临床观察,病人的致病因素与心理活动的改变有着直接的关系。护理心理学认为,一个人患病后的心理状态不同于正常人,有着特殊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反应,但因其疾病类型,病程长短及其性格,经济状况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而表现出相应的不同特点。所以,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对治疗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1.2 患者入院后心理状态的护理。

患者住院后由于环境的改变,人地生疏,故表现为焦虑和恐惧,担心自己的病治不好,怕成为一个残疾人,特别是一些农村自费患者,常为住院费担心。护理人员在病人面前切忌表现出惊慌、忙乱、烦躁或不屑一顾的轻视态度,应以良好认真的服务态度,从容镇定的神情,熟练准确的操作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及时止血、镇痛,使病人脱离生理痛苦反应,从而稳定情绪。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卫生宣传,简单介绍病情和同类病人救治成功的病例、医院救治的经验及伤病良性转归的可能,使病人建立安全感。

1.3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护理。

骨外科的慢性病患者多见于一些陈旧性的骨折,骨髓炎或伤口不易愈合的开放性骨折,病情多数较为顽固,容易反复发作,有时药物治疗也不太理想。这些患者入院后会产生一种以希望了解病情为中心的求知欲望,他们盼望医生能对病情做出详细的了解,冥思苦想询查病源,本组患者15例;有的患者由于治疗时间较长,产生急躁情绪,失眠、烦躁、易怒,自觉度日如年。

2 护理措施

2.1 疼痛护理。

2.1.1 针对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对症处理。创伤、骨折伤员在现场急救时予以临时固定,以减轻转运途中的疼痛,并争取及时清创、整复;发现感染时通知医生处理伤口,开放引流,并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缺血性疼痛须及时解除压迫,松解外固定物,如已发生压疮应及时行褥疮护理;如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须及时手术,彻底切开减压。

2.1.2 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防止粗暴剧烈,引起或加重病人疼痛。

2.1.3 断肢(指)再植术后病人肢体疼痛应及时判明情况,有效镇痛,防止因疼痛刺激血管痉挛而影响再植肢体的成活。

2.1.4 截肢术后如患肢疼痛,应向病人耐心解释,一般可随时间的推移而自行消失,不须应用镇痛药物镇痛。

2.1.5 采用非侵袭性镇痛方法,如控制焦虑,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利用视觉或触觉分散法分散或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另外,利用冷敷、热敷、按摩及皮肤搽剂,也能起到骨折病人 镇痛效果。

2.2 营养失调护理。

2.2.1 尽快纠正病人的悲观、消沉、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建立正常心态,保持健康的心理。

2.2.2 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定时就餐,定时排便。

2.2.3 鼓励病人进食,伤病或手术早期供给较清淡的饮食;病情稳定后及时调整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2.2.4 根据病人的生活习惯及口味适当调整饮食,尽可能在病人喜欢的基础上调整营养结构。并保证食物结构多样化。

2.2.5 多食用水果及含维生素多的蔬菜,避免进食易产气的食物,如牛奶、糖等。

2.2.6 注意多饮水,防止便秘。

2.3 功能锻炼。

2.3.1 向病人宣传锻炼的意义和方法,使病人充分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消除思想顾虑,主动运动锻炼。

2.3.2 认真制定锻炼计划,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人的全身状况、骨折愈合进度、功能锻炼后的反应等各项指标不断修订锻炼计划,增删锻炼内容。

2.3.3 一切练功活动均须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随着骨折部位稳定程度的增长及周围损伤软组织的逐步修复,功能锻炼循序渐进,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渐多,时间由短至长,强度由弱增强。

3 体会

在掌握了骨折患者的常见心理变化,笔者认为在临床实施心理护理应把握以下几点:要积极做好心理工作,和患者密切交流,关心体贴患者,去的患者的信任;通过交往减少陌生感,了解患者思想情况、家庭情况、爱好及生活习惯,随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情况。

骨折患者的治疗周期长,情绪波动大,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用美好的语言、周到的服务,全面的知识,合理的指导,对患者进行精神上的安慰、鼓励、疏导,从而缩短病程,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篇8

在护理过程中,我必须落实好评估的工作,比如针对呼吸困难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做好病后的应对情况及其应对措施的应用,保证患者治疗环节的正常开展,保证相关方法的应用,进行相关心理应对措施的应用。这里面也涉及到患者家属对于哮喘疾病的认识,是否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刺激患者及其家属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从而满足实际护理工作的需要。

(2)这就需要做好护理诊断的工作,进行呼吸道低效性呼吸型态的分析及其情理,进行支气管痉挛及其变应性炎症的分析,针对其体液情况进行分析,保证水份的积极摄入。在治疗方法的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人身体敏感因素,可以进行止喘气雾剂的应用,从而避免激素出现副作用情况,这里需要进呼气流速的峰值控制,积极做好相关的测定环节。这需要护理人员进行预防及其控制哮喘发作知识的普及,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这就需要做好护理计划及其评价,进行治疗方案的执行,保证正确止喘气雾剂的应用,进行相关步骤及其方法的协调,保证处方的有效应用。在吸入器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针对病人的吸入器使用情况进行评估,进行存在问题的解决。针对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措施的应用,结合其学习能力、教育内容、方法等进行分析,进行吸入器构造的讨论及其分析,进行正确使用方法的应用,保证其正确的使用。

(3)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吸入器的正确方法示范,做好吸药前的准备工作,进行喷口的口内放入,要双唇含住喷口,缓慢吸气,在深吸气过程中,需要将驱动装置压住,保证吸气至肺部总量,做好相关的屏气工作,保证呼气环节的良好开展。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想要再吸入,就需要进行药液的吸入,这种间隔时间的预留,是为了让吸入的药物进入狭窄的气道,从而让那些药物到达其支气管内部。在这个过程中,病人需要反复的进行联系,医护人员需要进行使用方法的观察及其判断,纠正其错误,保证其积极进步,进行吸入器清洗、保存、更换等知识的普及。这也需要护理人员做好护理评价,保证病人按照医嘱进行止喘药的吸入,保证达到实际的工作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病人出现不配合的情况,就需要实现医患的沟通,避免出现治疗上的问题。

2 支气管病人临床护理体系的健全

(1)总的来说,哮喘是一种综合性的气道慢性炎症,目前来说,没有有效的方法将其根治,为了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病人的积极教育是必要的,保证哮喘相关基本知识的获得,做好哮喘的管理工作,进行哮喘情况的积极控制及其管理,避免其复发,保证其生活质量的提升。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帮助其了解哮喘,进行哮喘的控制,帮助其病人及其家人了解必备的哮喘知识。比如哮喘的病因、哮喘的控制、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法等。保证患者树立良好的自信,进行哮喘的积极参与及其控制。

这就需要进行个案危险因素的分析,进行可选择措施的应用。比如在那些真菌的季节,我们需要留在家里。要保证居住环境的干净性,要保证其无烟、无尘,避免出现患者的过敏。那些有条件的患者可以进行卧室空调的安装,保证枕头等物品的及时清洗,做好相关的更换工作,避免一系列的化妆品等对其的腐蚀,这也需要进行宠物的回避,避免沾到那些过敏原的唾液、皮屑等。在这个环节中,也要避免用那些皮毛制成的衣物,保证日常生活的防过敏性。

这就需要引起相关护理人员的重视,做好用药的相关工作,实现医患之间的良好协调,特别是患者需要了解自己的需求,定期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告诉医生,和医生一起进行有效性、可行性治疗计划的制定。哮喘患者病人需要了解每一种药的药名,注意其用法及其使用注意事项,进行患者日常用药规范的遵守,进行相关处理原则的应用,避免不合适药的使用。

(2)这就需要做好定量吸入器的应用工作。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教导患者进行不同类型的吸入器的应用,特别是医生处方的那些各种类型的吸入器。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医生同时开出多种气雾剂,需要进行气雾剂的使用顺序说明,保证不同气雾剂的应用协调性。这也需要患者进行病情的自我检测,进行哮喘日记的记录,保证每日症状的记录,我们也可以进行峰速仪的应用,以及PEF变化情况的分析。峰速仪可帮助患者发现气道是否狭窄,争取早期用药,避免哮喘严重发作及了解治疗反应。因此,PEF的变化是医患沟通制定用药计划的重要依据,为此,建议患者购买峰速仪,按医嘱进行测定并做书面记录。

篇9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压疮好发于身体受压或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枕部等处。骨科病人因牵引固定或手术或疾病自身原因需要长期卧床,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现将骨科病人常见压疮的形成分析及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骨科在2008.10—2011.10共收治病人2350人,接收压疮患者20例,其中Ⅰ度压疮50%,发生在夏季高温季节压疮70%。压疮按部位分布,骶尾部压疮50%,足跟部压疮20%,,其它部位压疮30%

2 成因分析

2.1 骶尾部压疮

骶尾部压疮位列骨科压疮首位。骨科病人多需卧硬板床休息,如脊髓损伤,胸腰椎骨折,下肢牵引固定及手术后病人。骶尾部成为病员身体主要的支撑点,压疮成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2.1.1 病员自身条件导致压疮的客观原因:在收治的2350位患者中,65岁以上1537例,占65%,,体重偏瘦的占30%,体重偏胖的20%,患者存在局部皮肤营养不良客观原因。

2.1.2 患者体质虚弱,术前术后害怕疼痛不敢翻身等都是压疮发生的重要原因。

2.1.3 高温与潮湿是造成压疮的环境因素。由于患者受伤后常有体温升高、局部皮肤分泌物增加,组织代谢的氧需要量增加,增加压疮的易发性[1]。过度潮湿引起皮肤软化及抵抗力降低;潮湿会浸润皮肤组织,削弱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造成局部皮肤水肿;有害物质易于通过且利于细菌繁殖,使得上皮组织更容易受到损伤,而引起压疮。潮湿皮肤较干燥皮肤发生压疮的几率高出5倍[2]。我院临床资料压疮70%发生在夏季高温期也证实这一点。另一个原因就是患者不习惯在床上大小便,常常把床单被子弄湿。

2.2 足跟部压疮

足跟压疮多由牵引石膏固定所致,体质瘦弱,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对疼痛比较敏感等患者是好发人群。足跟部处肢体的远端,血运不良,肌肉脂肪附着少,是压疮发生的内在因素,牵引固定则是压疮发生的外在因素。皮肤牵引时小腿上皮套因牵引锤的牵拉,使皮套下滑,牵引重力集结作用在足跟,造成足跟直接受压;骨牵引病员的患足会不自觉呈外旋下垂状,足跟承受患足重力卡压在帆布垫上;下肢石膏固定患者则由于石膏直接卡压足跟,石膏包裹患肢,造成血液回流障碍,导致足跟部压疮发生。足部穿丁字鞋者,因为大小不适合或鞋子太硬,也可导致足跟不压疮的发生。足跟部压疮在骨科压疮中排第二位。

2.3 其它部位压疮

枕颌带持续牵引容易致下颌部压疮;骨牵引患者由于不正确的,大腿根部两侧易卡压在勃朗氏架上;国窩下方不能活动,皮肤牵引带膝部两侧锁扣易卡压膝部两侧;锁骨固定带的锁扣及铁环易卡压肩背部,肋骨带过紧压迫腋窝下,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性压疮,在骨科临床护理中不容忽视。

3 护理措施

3.1 护理人员加强责任意识,提高护理技能;病员及陪护增强主观能动性

按照《医院护理管理学》中压疮发生率为0的标准,组织全科护士学习预防压疮的重要性,相关知识与专科护理技能;对夜间压疮的高发期强调责任意识,采取有力的奖惩措施。针对病员与陪护对压疮防护知识的缺乏与思想的麻痹,应落实宣教,讲明利害关系,做到主动配合护理。

3.2 加强基础护理,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

加强卫生护理,保持床整,清洁,干燥,保持病员皮肤清洁,做到勤擦洗,勤更换,勤翻身,勤按摩,勤检查。夏季,应保持病房适宜的温度18~24℃,避免患者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可在患者背部加放一条吸汗的棉质毛巾,及时擦干汗液;底尾部可放一水袋,及时擦洗更衣,更换床单被套等,避免患者处于潮湿环境中。使用便盆时,避免生拉硬拽,可指导病员正确抬臀,必要时在便盆边缘垫布垫,以免擦伤皮肤;对长期卧床病员可指导抬臀运动,每天练习16-20次,每次持续2-3分钟;或将手握成拳头放置臀下,以减轻底尾部受压,对行牵引固定患者,经常巡视病房,及时调整牵引,保持正确有效,可协助与指导患者穿衣裤,避免皮肤牵引带或固定带与皮肤直接接触,或在易卡压处放置透气性好的棉垫或纱布,减轻局部组织受到的压力。

3.3 高危人群,好发部位,重点观察,重点监督,严格交接班

对高龄,瘦弱,营养不良,肥胖,术后使用镇痛泵者及合并糖尿病等患者,应重点观察与监督,严格交接班,使用气垫床,或在病员骶尾置放海绵薄垫,或在底尾部贴透明贴以保护,棉圈体积小,可置于足跟;建立翻身卡,1-2小时巡视,重点查看骶尾部,足跟部皮肤受压情况,协助病员更换,或适时松解牵引,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3.4根据压疮分期,采取针对性治疗护理措施

我院收治院外带入压疮20例,有50%为Ⅰ度压疮,25%为中度压疮,15%为重度压疮,均得到有效治愈。

3.4.1 轻度压疮:局部红斑,皮肤完整。对已发生I度压疮建议不要按摩,应持续减压使用气垫床,临床使用能起到遏制压疮发展。这期压压疮贴透明贴效果非常好,我院常用的有康惠尔透明贴(常用型号3536),透明贴的选择可根据压疮的面积大小而定,临床资料20例压疮,10例Ⅰ度压疮,均得到有效治愈。

3.4.2 中度压疮:皮肤紫红,水泡形成,局部减压:小水泡:用厚滑石粉包扎减少摩擦,让其自行吸收,局部悬空待干。大水泡:消毒皮肤-抽水泡内渗液—涂0.1%洗必泰或0.02%呋喃西林—无菌纱布覆盖;或用溃疡贴贴在患处保护。临床资料20例压疮有5为中度压疮,均得到有效治愈。

3.4.3 重度压疮:水泡破裂,局部浅层组织坏死,形成溃疡;创面有黄色水样渗出物或脓液,疼痛加重。局部减压,清创,治疗感染,防止创面污染,促进压疮愈合。 这期压疮也可用溃疡贴保护,待溃疡贴上面有白色分泌物时应急时更换溃疡。收治的4例重度压疮得到了有效治愈。

3.4.4 极重度压疮:坏死组织发黑,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可深达骨骼。Ⅳ度压疮需要医护人员共同严肃对待,局部减压,局部清创换药,贴溃疡贴抗生素点滴或皮瓣移植等。1例极重度压疮提高以上程序,住院60天后,治愈出院。

4 小结

了解骨科病人压疮的形成,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骨科压疮的认识;介绍骨科压疮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护理工作者采取或借鉴有效护理手段,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使卧床病人的压疮率大幅度下降,加强基础护理的,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痛苦,从而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篇10

病人藏药的原因

精神病人大多数无自知力,否认自己有病,拒绝治疗,不肯服药,病人受病态支配(如妄想、幻听等)认为服药是害自己,或听见有人命令他不许服药,有自杀观念的病人,藏药是为了达到自杀的目的。

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服药后产生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植物神经系统如内分泌紊乱,如肌张力增强,吞咽困难量坐卧不安,眩晕乏力、鼻塞、便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病人难以忍受。为了逃避而私自藏药。

长期给药而疗效不显著,病人对治疗失去信心,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不遵守常规和不执行岗位责任制给病人造成藏药的机会。

病人藏药的危害性及危险性

由于病人不能按时按量服药,达不到治疗目的,影响治疗效果延长病程,浪费药品,病情不能控制,病人之间互相干扰影响病房管理,影响其他病人休息(如兴奋躁动、哭闹不安,抑郁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等)给日常工作带来妨碍。

病人多次藏药未发现,医生继续加大药量,当发现后强迫病人服下,药量过大,易造成直立性虚脱和意外。

有自杀观念的病人1次口服大量藏药,可造成死亡事故,病人藏药过多,有可能被有自杀观念的病人窃取吞服或误服,易造成药物中毒或死亡。

防止藏药的措施及护理

使用正确给药途径与方法,说服、劝导病人接受治疗,发药到床并看着病人服下,必要时检查病人的口腔,保证病人的服用。对劝说无效者不可强行灌药,可采取肌注、静注或鼻饲等途径。加强责任心,发药时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不得与他人交谈,或做其他工作,坚持执行各项常规制度,加强岗位责任制,发药必须认真检查,不给病人留有藏药机会。

提高病人服药的依从性(遵医嘱服药):护理人员要以和缓的方式表达真诚的关怀;帮助病人认识到接受治疗的必要性,以平静、沉着的方式对待病人,除给药时间外,增加与病人的接触时间,对过度用药的病人给予用药限制。同时加强对病人与家属的健康指导,让病人和家属理解用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解各种治疗措施的目的是治病而不是惩罚。在用药之前详细地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所用药物的药名、作用与不良反映,这样可以减轻病人的焦虑,同时也是保护病人的知情权,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同时指导病人主动服药,培养病人用药的主动性,建立对自己医疗行为的责任感。详细观察,了解每个病人病情,掌握病人的动机,集体发药与单独发药相结合,按病房发药,病人可互相监督,工作人员便于观察。发药时不能求快,要有秩序,对藏药者,应单独给药,详细检查,耐心说服解释,态度要和蔼,取得病人的信任,对病人讲清接受治疗的好处,拒绝治疗的害处,使病人自觉配合治疗。服药后认真检查病人口腔,并注意病人服药动作,表情如不自然,神色慌张等,检查服药杯内及手指间有无藏药,对新入院病人要加倍注意,重点检查并给足够的水待病人将药全部吞咽后,认真在病室由专人看管半小时后方可让其单独行动。

篇11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饮酒、长时间情绪紧张及遗传等。

2 高血压的社区护理措施

2.1 提高病人对医疗护理措施的依从性:持续的高血压可引起心脑血管、肾脏等器官损伤,严重的可出现脑出血、心肌梗死等,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社区护士应指导病人坚持定时、定量服用降压药,坚持血压监测,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调整用药并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篇12

病例一:赵先生,34岁。4日前受凉后突然寒战高热,体温达39.5摄氏度,以下午和晚间为重。咳嗽、胸痛、咳粘痰,并且逐渐加重,气促,烦躁,四肢厥冷,出汗,急诊入院。体检:体温39.5摄氏度,脉搏120次/分钟,血压75/45mmHg。神志模糊,烦躁不安,口唇发绀明显,右肺下野叩诊浊音、语颤增强、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心音钝。心率123次/分钟。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指端发绀。X线胸片显示右肺下野可见有大片致密状阴影;血常规检查见WBC15.0×109/L,N0.92,L0.08。

病例二:男性,78岁,因咳嗽咳痰4天,嗜睡1天入院。一月前患脑血栓,至今进食时有发呛。查体:T36.5度,P110次/分,R28次/分,血压13.3/10.7KPa(100/80mmHg),轻度嗜睡,咳嗽无力,痰粘稠,右下肺叩诊稍浊,呼吸音减低,有湿音,两肢体肌力、肌张力无明显异常,血白细胞4.0×109/L,中性粒细胞0.9。

2病情观察及分析

监测病人神志、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和尿量,做好记录,便于观察热型,有助于明确诊断。重症肺炎不一定有高热,应重点观察儿童、老年人、久病体弱者的病情变化。

3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3.1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肺的顺应性降低、呼吸肌疲劳、气道阻力增加、不能维持自主呼吸、气道分泌物过多有关。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氧疗的重要性,密切观察氧疗效果;促进和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呼吸;根据病情,指导病人安排适当的活动量;遵医嘱及时准确给药;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3.2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吸道感染、分泌物过多或粘稠、呼吸肌疲劳、无效咳嗽或咳嗽无力有关。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引流;观察痰的色、质、量、味及痰液的实验室检查结果;遵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

3.3气体交换受损 与低氧血症、CO2潴留、肺血管阻力增高有关。提供舒适的环境,合适的的温度和湿度;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热量,宜进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选择合理的氧疗或机械通气的方式。

3.4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吸道感染、痰液过多而粘稠有关。避免诱因,注意保暖;保持口腔清洁;详细记录痰液的色、量、质,正确收集痰标本;防止细菌传播;促进有效排痰。

3.5活动无耐力 与缺氧、心功能减退、疲乏有关。评估病人耐力水平;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新鲜,维持适当的室温和湿度;逐渐增加活动量。

3.6体液过多 与心脏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输出量减少有关。皮肤护理:观察有无颈静脉怒张、肝大和下肢、骶尾部浮肿,有无压疮;营养疗法:限制钠盐摄入,予富含纤维、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3.7睡眠形态紊乱与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环境刺激有关。评估病人的睡眠型态,是否需用辅助措施帮助睡眠;进行心理护理;改善睡眠;必要时遵医嘱用药,以助休息。

3.8体温过高与肺组织炎症性坏死有关。卧床休息,室温为18-20℃,湿度55%-60%;提供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做好口腔护理;监测生命体征;高热时宜行物理降温;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3.9清理呼吸道无效与脓痰聚积有关。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保暖;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痰;鼓励病人增加液体摄入量;准确记录24h痰液排出量;做好口腔护理;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3.10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肺部感染导致机体消耗增加有关。评估病人全身营养状况;病人饮食中应有鱼、肉、蛋、牛奶、豆制品等动、植物蛋白;每周测体重1次并记录,判断病人营养状况是否改善。

3.11潜在并发症肺性脑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绝对卧床休息;合理用氧;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观察药物疗效。

篇13

1 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

由于老年病人长期被疾病所折磨,身体各种功能下降,活动受限,因而易产生心理上烦躁和紧张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孤独寂寞、极度猜疑、忧愁联想、绝望、恐惧、强度自尊个人崇拜等不利于身体恢复等问题。

1.1 孤独寂寞的心理

老年人日常都是儿孙绕膝的生活,突然生病住院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医护人员会郁郁寡欢、少言寡语、情绪低落、彷徨无助感到孤独寂寞。

1.2 焦虑猜疑的心理

一些老年人眼耳不灵活、视力听力下降,弄不清别人说什么,一方面感觉自己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另一方面对自己病情不了解造成死亡恐惧、或是家庭的经济压力、医院环境问题等,都会造成老年人巨大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易怒、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思想高度紧张,无根据地怀疑自己的身体健康,十分注意观察家属和医护人员对其疾病的态度,怀疑隐瞒疾病的严重程度或担心医务人员能否精心治疗等,这些问题不及时处理就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老年病人健康恢复。

1.3 自尊心和自责心过强的心理

老年人特别喜欢周围人尊重他、恭敬他、特别是有些老年人曾为党为国家做出过贡献,非常希望别人象以前那样爱戴他,承认曾经拥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喜欢听到周围人的仰慕、赞美之词,一旦住院,处处“受人摆布’’,老年人的自尊心变得敏感甚至强烈,同时易受到伤害。

1.4 过分不信任的心理

一些老年人希望技术熟练的护士给他处置,业务水平高的医生为他诊治,生怕年轻的护士处置失败,年轻医生诊断没经验,有强烈不信任的感觉。

1.5 过分依赖心理

多数老年人在心理上和体力上表现依赖他人的行为,因老年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开始对医护人员熟悉和信任,每天都由医护人员陪伴、产生依赖心理,怕回家后没有医护人员的监护、没有安全感。

2 针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

2.1 消除孤独寂寞的心理的措施

大多数老年患者的子女都是忙碌的工薪一族,不能经常陪伴在父母左右,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走入病房与患者交谈,介绍病室环境、责任护士、及其他病室的病友相互认识,帮助他们组织一些活动。定时安排值班人员对老年病人进行访谈安慰和疏导老年病人的情绪,委婉劝告病人处病不惊,“三分治疗,七分休养”,的道理,时时关心体贴他们,如端茶、喂饭、擦身、按摩、协助大小便等,使他们感到亲切、温暖象在家一样,同时安排亲人探视;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走向社会,重新拾起在社会生活中寻找乐趣的动力,消除他们孤独、忧郁的心理,正确面对自己的病情并且积极配合医院进行治疗,从而尽快使疾病得到良好治疗,身心健康恢复正常水平[2]。

2.2 消除焦虑猜疑的心理的措施

医护人员除了要细心的观察病人不良情况的原因外,还要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尽量帮助患者与家属取得联系,并给与妥善安排与处理,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和镇定从容、遇事不慌的态度,切忌在他们面前小声议论和交谈,任何时候都不能引起患者的恐慌。

2.3 针对老年人不信任的心理护理措施

医护人员要主动、热情、诚恳地工作,需要理解老人,他们需要安全,尽量安排经验丰富的医生为他们诊治,业务熟练的护士为其打针、发药,但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满足老年病人的全部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耐心、细致、解释、安慰、关心、体贴老人,以消除其不愉快的心理反应。

在护理操作前以亲切的口吻、恰当地称呼对待他们,使病人感到温暖,产生良好的情绪及心理状态,更主要的是护理技术的实施不失败、高质量完成,倘若失败,要表示歉意,以得到老人谅解,不要嫌弃老年人嗦,用和蔼轻松的语气和老人交谈取得病人的信任,使其精神上有一种美好的寄托,有利于疾病治疗和恢复,从而树立老年病人的自信心。

2.4 针对老年人过分依赖心理的护理措施

针对老年病人对医护人员和家属过分依赖的问题,医护人员要同患者家属及时做好沟通,尽可能满足老年患者的要求,但不要一味顺从迁就,同时还要鼓励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减少非必要的帮助,从而增强他们自主生活的自信心,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为他们量身打造一套适合他们的生活计划,从而增强他们自主生活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到我能行我没老。

2.5 创建良好的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

创建良好的环境和医患关系对老年患者非常必要,尤其是对于那些自尊心强、又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价值的老年人来讲,他们不一定要求奢华;但一定喜欢安静、整洁、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有家的感觉,减少不良刺激,使其自尊心得以保护,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精神上得到安慰,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恢复[3]。

综上所述,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是现代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家属和医护人员我们都不能有任何的忽视,在护理老年病人的同时要考虑到老年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要受到我们医护人员极其家属的特殊待遇,时时、处处、事事给与理解、尊重、同情、体贴,护理上做到有情、有礼、有心、有益;同时我们医护人员要使患者了解到自身心理状态对健康恢复的重要作用,鼓励他们协助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共同做好护理工作,良好的护理道德和适当有益活动对老年病人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治疗,从而达到预想的治疗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