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因此如何对农村居民进行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1]。本文将对2010年至2012年我地区农村健康教育情况进行研究,从而探讨农村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所得结果探讨相应对策,从而达到提高农村健康教育效果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方式选取我区人民医院2010年至2012年间前来就诊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每年均选取100例患者。2010年100例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18至81岁,平均年龄(49.28±2.53)岁,疾病类型:内科61例、外科39例;2011年100例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20至85岁,平均年龄(49.73±2.61)岁,疾病类型:内科59例、外科41例;2012年100例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19至83岁,平均年龄(49.51±2.59)岁,疾病类型:内科60例、外科40例。2010至2012三年所选取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例数等)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我院2010年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为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将相关知识渗入;自2011年始,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健康教育专业知识与方法,并进行集中讨论,反应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2012年,在此基础上指定专人对住院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讲座。对2010至2012三年间我院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并调查患者对我院健康教育工作满意度,将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2 评价方法 ①健康教育评价。应用自拟健康教育知识评价表对2010至2012三年间所选取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评价,评价表内容包括疾病知识、临床检查知识、手术知识、用药知识、护理知识、饮食知识、睡眠知识、运动知识、心理知识以及急救知识等,用于评价患者健康教育掌握情况,共十小项,每项10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患者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越好,即健康教育效果越明显;②满意度调查。采用自拟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对我院健康教育工作满意度,内容包括医护人员态度、健康教育形式、健康教育内容等,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患者对我院健康教育工作越满意[2]。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010至2012年区人民医院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对健康教育工作满意度对比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2010至2012年,患者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得分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其对我院健康教育工作满意度也显著上升,P

3 讨论

3.1 存在问题 农村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包括:①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重视性不足,由于农村地区大多医疗条件及经济条件较差,多数居民具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自我保健意识较为淡薄,不讲究个人卫生;②患者自身具有较低文化程度,接受健康教育知识能力较差[3];③患者由于受到传统观念限制,对医护人员工作内容仅理解为看病就医,不接收医护人员所提供的健康教育内容;④医护人员对健康教育重视性不足,认为健康教育与疾病治疗无相关性;⑤部分农村医疗机构人手不足,医护人员工作负荷较大,无暇进行健康教育工作;⑥农村医疗机构对医护人员要求较低,因此部分工作人员无良好的受教育情况,不能够及时接受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并运用于日常工作中[4];⑦医护人员责任感较差,认为健康教育不属于本职工作,或认为实施健康教育将增加自身工作负担,因此产生排斥心理,不能够将健康教育良好执行;⑧医疗机构对医护人员实施健康教育情况未能够进行有效监督,从而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5]。

3.2 对策 根据农村健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①各级部门应提高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督促相关人员切实执行健康教育工作,并提供相应支持[6];②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并运用于健康教育工作中;③不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集中讨论,反映健康教育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并提出解决方法;④鼓励医护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提高自身受教育程度;⑤指定专职人员对各医疗机构健康教育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加以解决[7];⑥建立明确的奖罚机制提高医护人员实施健康教育积极性;⑦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健康教育方式,若患者受教育程度较低,应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利用通俗语言讲解相关知识,并列举大量临床案例使患者更容易理解教育内容,若患者年龄较大,记忆力减退,应反复多次讲解相同内容加深记忆,并为家属提供健康教育使其辅助患者接受教育[8]。

综上所述,农村健康教育确实存在多种问题,但若有效实施健康教育将有利于改善农村居民健康保健意识,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因此,各部门应引起足够重视,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持续的开展下去,必然收获丰富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桂鸣. 贫困山区农村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 2(20): 215.

[2] 杨会兰. 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难点分析及对策[J]. 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27): 839-840.

[3] 刘洪玲. 德州市农村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及健康教育对策[J]. 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3): 335-336.

[4] 董文平,周艳,张敬蕾. 农村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17): 4-6.

[5] 娄芫,何立星,何宝祥. 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需求与对策[J]. 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7): 105-106.

篇2

一、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关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展开两方面的行动,一方面是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授课,了解中学生内心的心理问题并开导解决。另一方面是开设心理咨询室,如果中学生们存在问题与困扰,可以去咨询交谈,教师会为学生排忧解难,但因为此种方法效果不是很明显,所以只能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着手。从内容上看,心理教材落后,教师讲课方法枯燥,纯理论课的讲授,让许多中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导致心理课程教学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从专业角度上看,大部分学校的心理课程老师都是由其他专业的老师代授的,都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授课,没有专业的心理知识基础,更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导致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少甚至没有交流,完全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任何意义。

(二)学校与老师远远不够重视

在中学生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学校只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任务,虽然开设了专门的课程进行教育,但却不被学校及老师重视,沦为形式教育,随时可以占用和取消这门学科,只是敷衍对待,这严重影响了中学生学习心理健康课程的心态。而大多数中学生的心态也不注重这方面,常常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做一些别门的功课或是看课外的书,完全不重视感觉可有可无,因此只在形式表面上做到教育,根本达不到心理健康教育理想的效果。

(三)缺乏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目前,中学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是尤其少的甚至是没有的,大多数学校的心理教师都是由其他专业的老师兼职的,做不到解决学生的根本问题。而往往老师的精力也是有极限的,在达到饱和的状态就会自然而然的选择较为重要的并且自己了解的专业进行着重讲授,在对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经常会遇到专业性的理论知识总是难以应付和解决就置之不理,久而久之,不但没有起到治疗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作用反而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消极影响。

二、关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学校加强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对当前的中学生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处于转折期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总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需要我们普遍引起这方面的重视,学校要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力度,加强宣传力度。例如:可以通过学校网站、开设专门的主题班会、或是班主任就此问题与家长展开沟通,从这几个角度展开重视,准确的让学校、老师、家长与学生都明白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并且按照国家规定的心理健康课程安排,正常有序的进行着心理健康教育,保证中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为以后中学生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教师的专业授课素质

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在部分学校的不受重视,只是用其他专业的教师进行授课,导致在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学科学习时缺乏基本的专业性,所以必须要重视其专业性,从根本上改变这一情况。要从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培训学习,让教授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掌握充足的专业知识,在进行心理健康课堂教育时,能够用最专业的知识为中学生们解决疑难困惑,开解心中的烦躁,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全正确的落实,将心理问题从根本扼杀。

(三)教学内容生动有趣

在心理健康授课过程中,不要只是一味地照搬照抄书本的知识,缺乏沟通交流,让其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而是要结合当代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及爱好进行针对性的教导,可以在课堂教育时结合贴近生活的案例进行讲授,让中学生便于了解与分析。例如:可以就当前学生的早恋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让中学生能够正确了解青春期的懵懂爱情,做到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与价值观,同时也可以让中学生毫无忌讳的展开发言,充分发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对不同心理状态展开不同的治疗方案,加强中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与信任,让中学生更加放开自己,达到真正为中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对中学生未来的发展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现如今已经越来越被国家、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家长所重视,在中学生专业知识提高的同时更应注重心理的健康问题,一个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因此我们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对每一位中学生都展开心理健康的治疗,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促进每一位中学生的未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长重视程度不足

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家长都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与教师就要求孩子参加这样或者那样的兴趣班。这种越来越多的兴趣班使孩子在心理等方面出现了严重的负荷。在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干预更多地集中在课下,心理学专业毕业的人才相对较少。因此,小学生心理干预的措施不足。这种状态下,一些小学生过早地出现逆反心理,对家长和教师的引导出现抵触情绪。这就是没有重视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后果,越不重视,学生的逆反心理就越强,他们接受教育的抵触情绪就越大,最终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甚至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等情况。

2.教学设计过于形式化

在心理教育中,由于课程设计较少,很多教师都兼职心理课程,他们对这一教学内容的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目标不明确。一些教师组织心理教学没有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是根据孩子们日常的表现进行课堂点评,对一些孩子的行为进行指正,这样一来,学生不能接受到系统的心理辅导,只是在不断接受教师的负评价,影响孩子积极心态的形成。其次,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师在组织心理干预的时候,没有将更多的生活案例与干预措施进行结合,学生对其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之中。最后,教学方法有待提高。心理干预不同于一般的学习教育,需要注重方式方法,一些教师的心理干预措施过于直接,他们没有更多地考虑孩子们的感受,只是将学生的问题指出来,学生接受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

3.孩子的心理压力缺少释放空间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的小学生课外参加各种兴趣班、补习班的比例在50%以上,一些大城市的比例更高。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处于玩耍阶段,但是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使他们的心理负能量逐渐增加,同时他们在接受到大量心理负能量之后,缺少必要的发泄空间。家长忙于工作,难以有效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变化,与他们的交流不畅,不能实现学生心理压力的有效释放。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设计

1.构建积极的心理教育目的

教学目标是心理教育的方向性问题,也是整个教育的主线。小学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需要进一步拓展心理教育的积极目标,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实现积极的心理素养的形成。首先,教师需要直面学生可能存在的特殊行为、人际交流障碍等问题,这是在一些学校中真实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捋清学生的心理问题,运用动态的教育思路,不断了解学生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从而找准解决他们心理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手段,运用积极的心理教育理念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消除不良心理。

2.优化积极的心理教学内容

教育内容是进行积极心理引导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选择更多积极向上、具有社会正能量的事件和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样的内容选择可以使心理教育有效开展,例如,社会公德教育中,教师可以与敬老院等社会机构联系,让学生进入社会中进行正面的社会公德教育。在遵守法律法规的教育中,教师可以将其与部队的纪律教育有效结合,从而实现学生的纪律观念和思想。在道德方面,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的教育引导。在不同的教育内容中,教师需要选择大量正面、积极的心理教育内容,从而实现学生的积极心理引导。

3.改进积极的心理教育方法

运用积极的心理教育理念,就需要不断改进心理教育的方式方法。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运用情境模拟法、案例讨论法,让学生参与到心理教育之中,对其产生学习兴趣,不断提升他们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学生是心理教育的中心,是我们开展积极心理教育的对象,教师需要不断融入有效的教学方法,最终实现这种积极心理教育理念。在人际交往的教育中,教师需要不断运用换位思考的思想,不断引导学生从别人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从而实现人际关系的有效理解和认识。当学生有效理解相关的问题之后,教师需要给予及时的肯定,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教学措施

1.敞开心胸接纳孩子

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可能在某一方面存在差异,他们的心理相对自卑,不利于他们融入班级这个大集体。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撇开偏见,对他们一视同仁,多关心他们在课堂上、生活中的表现。例如,一些孩子存在一定特殊行为,这些行为不利于他们与其他孩子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需要进一步敞开心胸,接纳他们,需要主动去接近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集体的温暖。这种主动与他们接触可能一次不会成功,需要多次重复地进行。当某一天,孩子们伸出自己的手,主动与我们进行交流之后,我们就实现了他们对学校班级环境的融入,他们的安全感得到有效保障,封闭的内心世界得到释放。这是他们融入班级大集体的第一步。

2.家庭的配合

大多敌睦泶嬖谖侍獾暮⒆佣际且蛭家庭教育方式出现问题引发的。因此,教师发现孩子的问题之后,需要进一步与家长进行交流,不断了解孩子在家庭的生活情况,这样才能全面认识孩子的一些问题。然而,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教育方式和手段,这也需要家庭的有效配合,因此家庭对孩子来说十分重要,当家庭的生活方式调整之后,孩子的一些负面心理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家长需要积极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正面的有效引导,实现对孩子教育的合力。同时,家长不能心急,需要进行循序渐进的情感教育方式,不断主动与孩子进行交流互动,从而实现他们的安全感。

3.针对性的干预

教师与孩子的交流可以借助多种形式进行,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情感互动,实现最终的教育目标。首先,借助节日进行情感教育。节日是孩子最喜欢过的日子,例如,六一儿童节。当遇到这些节日的时候,教师可以对教室进行有效装饰,烘托节日气氛,让他们在一起过节的过程中,不断实现相互的融合和交流。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多关心孩子,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关怀。其次,借助孩子的生日进行情感教育。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可能对自己的生日无动于衷,他们需要被人关心。因此,可以让他们在学校班级与其他同学一起过生日,一起唱生日歌,一起切蛋糕、吃蛋糕。这种互动和交流将使得他们成为学校班级大家庭中的焦点,可以有效提升他们对学校的亲切感,增强他们的安全感。最后,借助游戏等形式进行情感教育。小学教育更多借助游戏进行。游戏活动中,教师需要多关心学生的表现,容忍他们的一些失败和不配合,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减少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感。

4.引导关爱别人

很多小学生的怪异行为都是因为家长不正确的教育造成的。他们不知道如何关爱别人。教师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需要进一步拓展他们关爱别人的意识,这样才能实现他们有效能力的提升,使他们不断融入小学班集体中。例如,假设妈妈生病的情境,“小学生应该怎样照顾妈妈”,这样让孩子主动思考需要做哪些事,才能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妈妈。教师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多关注小学生的行为变化,对他们有针对性地引导。再如,组织孩子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给偏远山区的孩子捐书等,这样引导孩子意识到这个社会上还存在很多弱势群体,需要我们关心。我们需要进一步关心学生,才能使他们关爱别人的意识得到有效提升。教师还可以让他们去照顾一些植物,通过他们的照顾,植物在一天一天地长大。这种成就感将使他们进一步意识到照顾别人的快乐和愉悦。这些方式都可以使小学生进一步关心别人。

5.大家庭氛围的营造

孩子们融入学校班级这一集体中进行学习生活的前提是心理教育。这种心理教育不仅需要教师的主动关心,还需要学校班级形成一个大家庭的氛围,让孩子们感受到大家无处不在的温暖和关心。例如,在孩子进入学校班级的第一天,可以张贴标语――“欢迎新同学”等,这些标语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学校对自己的包容。另外,在学生出现一些行为上的差异时,教师需要多关心,少旁观,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孩子对集体的依赖感。让这些孩子完成一些教学环节的时候,教师首先需要考虑他们完成的能力,这样才能让他们实现自我信心的树立。当他们完成相关的任务之后,教师需要及时给予表扬,对其进行鼓励,这样就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之后,将直接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小学阶段是孩子心理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多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孩子的心理情况,优化心理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孩子的心理问题,构建与家庭的心理教育合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引导孩子学会关爱他人,实现教学氛围的融合。同时,小学生的心理干预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教师需要坚持从细节入手,持续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给予及时的干预,这样才能实现小学生心理干预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4

1.对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师资力量匮乏

当前,各级主管领导及中小学校长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校的开课情况很不理想,上课效果也较差。有统计显示,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约为29.5%~99.93%,总体上并不理想。这一方面是由于主管领导和校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我国农村地区约有85%的中小学从未上过健康教育课。此外,我国从事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满足不了健康教育的需要,也难以满足中小学生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2.对“健康”的认识不够准确

健康是人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重要目标。但对健康的认识方面,有的人流于片面,有的人比较肤浅。很多人认为,健康就是身体没有病,不需要去医院,这种认识是不够准确的。而对健康概念的准确理解对于开展中小学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进而提高健康教育水平。

3.中小学生缺乏健康意识和必要的健康知识

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约有23%的中小学生存在着不吃或漏吃早餐的现象,有63.5%的学生有滥吃保健品的习惯,有三成以上的学生喜欢吃洋快餐或烧烤等垃圾食品,有45.6%的学生视力下降情况严重,超过2/3的学生存在睡眠不足等问题。另外,有的女生健康知识比较缺乏,出现女生第二特征后觉得紧张、焦虑和不安,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和处理,长期下来容易出现身体及心理问题。

二、开展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

1.充分重视健康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各级主管领导及学校管理人员应积极转变教育及教学观念,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健康教育落后的现状,努力提高开课率,在课时上加以保证。另外,还要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开展培训、讲座等方式提高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一方面,要提高这些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提高他们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积极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真正提高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的质量。

2.实现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日后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必须要具备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心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学校体育教育是在我国学生的整体健康状况较差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在开展学校体育教育的时候要积极转变观念,使学校体育教育成为培养“健康人”的重要平台。在教学实践中,要将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

3.采取多项措施上好初中女生的健康教育课

开展健康教育除了要从整体上提高教育水平之外,还需要针对特殊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到整体提高、重点兼顾。初中女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她们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开始出现女性第二性征,上好健康教育课对她们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应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初中女生健康教育课的质量:其一,充分了解初中女生的生理特点,鼓励她们多参加体育活动;其二,系统全面地讲解生理卫生知识,提高她们的健康知识水平;其三,根据初中女生的特点,开设诸如健美操、艺术体操、踢毽子、排球等特色体育活动,提高她们的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质量。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在开展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对健康概念认识不全面、缺乏健康意识及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不良等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应促进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质量,针对初中女生等特殊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真正提高中小学健康教育水平。

篇5

精神科患者在发病期间无自知力,离不开家属的照顾和管理,家属在精神科患者治疗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支持与关怀有利于患者的康复[1]。随着整体护理和社区护理的深入开展,加强对精神科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对精神疾病的认识能力,减轻其心理负担,有利于患者按疗程完成治疗。因此,对家属的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有关对精神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报道比较多,本文就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时存在的几个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3~5月在我院接受健康教育的住院精神科患者家属156例为研究对象。在健康教育时存在问题而导致患者家属不满意的有51例,占 32.69%。其中,入院时家属的状态不能接受护士讲解内容的12人,占7.69%;护士不了解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的9人,占5.77%;健康教育不及时、不连贯的15人,占9.62%;因护理人员精神疾病知识掌握不精不能满足家属需求的8人,占5.13%;护士缺乏沟通技巧的5人,占3.21%。其他2人,占1.28%。

1.2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患者出院时对家属进行调查。

2存在的问题

2.1护士对家属的心理状态不了解,造成健康教育无效果

护士未能在患者入院时对家属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未能掌握家属的心理状态,导致在健康教育时,生硬地进行知识灌输,使家属无法接受,导致健康教育无效。在本次调查中出现这种情况的比例达到7.69%。有关报道说明[2],精神科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由于对精神疾病知识的缺乏,而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强迫、神经过敏和敌对情绪等问题。再有近年来医患关系不和谐,家属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均导致健康教育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2.2护士不了解家属健康教育需求,造成家属对健康教育不接受

护士未能熟悉患者家属的文化程度和健康教育需求,盲目进行健康教育,导致患者家属对教育内容不感兴趣,从而使健康教育起不到作用。有些护理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运用医学术语较多,且一次讲述的内容过多,使一些从农村来的文化程度低的家属不明白讲的内容,又不好意思追问,从而使健康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3健康教育不及时,无连贯性

在本次调查中发生的比例最大。有些护理人员未能抓住时机,及时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如:健康教育不主动、间隔时间过长等,使家属不能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及有关精神疾病的知识。从而使家属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完成患者的治疗。

2.4护理人员精神疾病知识缺乏,不能满足家属需求

护理人员精神疾病知识掌握不足,在家属提出问题时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导致家属对护理人员不信任,健康教育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2.5缺乏沟通技巧

护理人员在开展健康教育时,不注意沟通技巧,在向家属讲解患者病情时,将患者病情及预后,说得太重或太轻,使家属产生反感或不重视。

3 对策

3.1及时了解家属的心理状态,消除其不良情绪

由于精神病患者家属普遍对精神卫生知识缺乏[3],不能正确识别精神症状,对医护人员不信任,造成家属听从患者的意见,从而不能按要求完成治疗及治疗的中断;精神科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可能直接影响他们对精神科患者的态度。精神科患者家属在患者入院后,常表现出紧张、焦虑、痛苦,甚至不敢面对社会。因此,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家属的心理状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沟通,使家属了解疾病的性质、特点、注意事项,消除家属的紧张情绪,减轻家属的抑郁、焦虑、敌对、神经过敏等心理状态。从而使家属能够积极地配合医生对患者开展治疗。

3.2及时了解家属健康教育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由于精神科患者家属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不同,他们对健康教育的接受能力也不同。我们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尽量采用通俗的语言,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在进行教育前,要先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由于患者家属的文化程度不一样,健康教育的需求也不一样,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根据家属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不同言语、程度及水平的有针对性的教育。

3.3 加强护士责任心教育,及时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

由于精神科开展整体化护理比较晚,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存在敷衍的现象[4]。因此,应加强护士的责任心教育,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在精神科开展健康教育要及时,要有连续性。护理人员要抓住时机,积极主动、不断地向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可利用家属探视、短信、定期电话联系、书信等方式进行。使家属对患者的情况能够全面了解,对治疗产生信心,从而帮助患者完成治疗。

3.4 加强护理人员精神疾病知识、沟通技巧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有些护理人员精神科知识掌握不足,不能满足患者家属需求,尤其是年轻的护理人员,由于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时间短,精神疾病护理知识学习的比较少,从而导致不能及时正确地回答患者及家属的询问。因此,应加强对精神科护士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的培训,积极鼓励护理人员进行自学,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沟通技巧,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沈渔.精神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02.

[2]吕春梅,季兰芳.精神病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前后心理状态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3,19(3):191.

篇6

1.1 缺乏健康教育意识 对大多数社区医生来讲,健康教育更多的是负担,只有极少数人从中感到乐趣。

1.2 缺乏健康教育的技能及方法 有些医生在做健康教育时,常常“单口相声”或单纯的知识宣传。

1.3 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 有的医务人员专业知识缺乏,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1.4 缺乏对居民观念的培养 目前,社区居民的健康观念往往是:有病先忍,忍不住了买点药吃,吃不好又忍不了再看病,看病要上大医院,预防没有,保健只是有钱人和有权人的权利,对保健与健康的关系存在模糊的认识。

1.5 缺乏与居民交流的技巧 有些医务人员在做健康教育时常常照本宣科。

2 对策

2.1 树立健康教育意识 在社区“六位一体”的全科医学服务中,健康教育占有相当重要位置,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人群疾病发生率。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健康教育是预防疾病最简单、最易接受、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全科医务人员应当把居民的健康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光荣史命,把社区的健康教育作为快乐的事业。

2.2 提高健康教育的技能及方法 在上课前要了解你的听众的一般情况。在上课时要记住一点,我们对居民实施的健康教育,不是培养医生,也不是培养护士,只是想让他们知道一些预防保健知识,所以,在讲课时没有必要告诉他发病机制、症状、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危险因素等。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与医院里的健康教育不一样:(1)社区医务人员是在居民生活区域里工作,不是在医院也不是在工厂,所以每次来的人群都相对比较固定,即都是本社区的人,所以讲课要有连续性、要深入浅出,让每个人都好操作。(2)我们的教育对象有健康的、亚健康的、患病的,因此,不要单纯讲某种疾病。(3)在年龄上,老少都有,所以讲的内容要让参与者都能有体会和感受。(4)从领域上,可以讲生理、心理的,也可以讲社会的等。制定的健康教育题目应注意新颖有吸引力,要通俗易懂,不要用很多的专业术语。为吸引居民常来听课,每次最好设计一个独特的结尾。

2.3 医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做一名称职的社区医务人员,就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储备,厚积薄发。比如,一名社区医务人员要认真学好“吃、喝、玩、乐”四种技能,我们在讲课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的小事来讲,把这些浅显的东西和它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把医学保健知识贯穿在其中。

2.4 加强对居民健康观念的培育 让健康教育在社区得到重视,必须首先转变居民的健康观念。转变居民健康观念的目的,就是通过普及自我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激励社区居民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反思居民对健康教育讲座的参与性差,可能我们不是讲浅了,而是讲深了;我们觉得很简单但对居民来讲是复杂了;不是讲少了而是讲多了,居民当时听了感觉特好,但回家后就什么都不清楚又说不上来了,也就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老百姓就不爱听。

2.5 注意与居民交流的技巧

篇7

一、现阶段我国企业职业健康教育现状

职业病,顾名思义是由于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接触有害因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这也意味着如果劳动者可以接受全面的正规的职业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避免职业病的发生。从劳动者方面来看,虽然我国社会生产能力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已有很大进步,但从整体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劳动者素质依然偏低,尤其是从事体力劳动者,他们长期处于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忽略了自身的健康状况,对职业病的防治与救治工作是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不以为然;从企业方面来讲,大型企业尤其是国企可以获得国家对其进行职业健康教育工作上的资金支持,但对中小型企业来讲,由于资源的缺乏,职业健康教育工作无法顺利展开,导致大多数的企业员工和流动工作人员接受正规的职业健康教育;从经济发展模式来讲,我国经济发展由传统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从事重工业的员工数量正逐年减少,传统的职业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相应的降低,但由员工心理因素所导致的非特定环境所引发的职业疾病的发病率却与日俱增;

二、企业开展职业健康教育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要求,在职业病的处理问题上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从目前来看,该项工作还有待遇改进和提高。据有关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每年因职业病引发的事故平均达到20起,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工作是减少职业病发病率的关键所在,所以,企业科学有效的进行职业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1)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是切断职业危害来源的重要举措

企业是职业健康教育工作的主体,,他们在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不仅要重视员工的劳动技能,还要加强对劳动者生产安全的重视,其中包含着职业病的防治。企业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可以加深职工对职业病的认知,了解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害物质,掌握如何避免与其接触的方法或降低接触的频率,使员工学会采用科学的方法保护自身安全,从而消除员工对职业病的盲目恐惧,降低了职业病发病率,切断了发病源。

(2)职业健康教育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

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这意味着患有职业病的劳动者数量众多。职业病涉及各行各业,大多数职业病在短期内无法完全治愈。对于患者来讲,病痛会伴随其一生,严重影响了个人和家庭的发展,阻碍了社会和国家的全面发展。职业健康管理工作是降低职业病发病率的前提,是维护广大劳动者人身权利的重要体现,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

三、解决我国企业职业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1)加大职业健康教育工作财政支持

顺利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要有财力的支持和投入,因此国家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要加大该项工作的经费投资,保障职业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等民办企业的资金支持,为保证资金的专项专用,政府部门要加强对获得资金补助企业的监督,司法部门要严格执法不可徇私舞弊,时刻维护好员工的切身利益。经费问题的解决,为企业进行职业健康教育保驾护航。

(2)强化企业职业健康教育者的专业知识培训

做好企业职业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在职业健康教育者,他们是理论知识的承担着和传授者。因此,企业要重视对企业卫生骨干的理论培训工作,充分利用上级组织机构的协调组织作用,积极寻求专业技术的支持,组织企业内部技术人员进行有计划、有重点地学习卫生和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我国不同区域之间的不同行业发展步伐不一致,职工文化修养和职业特点等也存在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职业健康教育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突出所属企业生产的特点,尤其要考虑员工的文化素质和理解能力,不可死板硬套。近年来,我国白领阶层力量逐渐突起,虽然大多数是企业的管理者,但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和日渐激烈的竞争,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因此,职业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将他们纳入其中。

做好职业病的预防和防治工作,必须首先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它一方面可以促使劳动者建立了预防职业病的卫生知识,另一方面保障了已患有职业病劳动者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维护了我国劳动者享有健康的权利和劳动的义务,实现了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目的。

篇8

1、存在的问题

1.1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不足。自我保健意识浅薄,长期的不良习惯如:吸烟、饮酒、偏食等影响了人体健康。加之经济条件受限,致使多数病人的需求仅限于求医生治病,解除痛苦,对护理人员的宣教漠不关心,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1.2教育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在健康教育之前对病人的教育情况缺乏了解,不知道病人缺乏哪些健康知识及程度如何,没有明确的教育方向,只是盲目地给病人讲授健康保健知识,所以对老病号来说,这些知识早已掌握,而是想了解一些有关疾病的新知识,但对于初次患病的病人又感到教育内容理解不了。

1.3护理人员的教育职能作用发挥不够。部分护士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常因工作忙而把健康教育视为软指标而被忽视,只强调客观原因,不积极想办法完成教育工作,导致健康教育的形式主义。

1.4护理人员业务、文化素质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护士缺乏有关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公共关系学等方面的知识,难以与病人沟通,不能及时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其次,护理人员的教学素质不高,一方面护理人员缺乏教学技巧,讲授的内容病人难以理解,另一方面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不高,影响了教学质量。

1.5出院指导内容简单、抽象,病人不易接受。少数护理人员对出院指导的意义缺乏认识,只重视书写病历,出院指导卡内容较笼统,如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定期复查等,病人不易接受。

2、对策

2.1根据病人的需求选择学习的内容。了解病人的情况,掌握病人对学习必要性的认识,以及了解病人掌握知识的程度,这是至关重要的。从病人入院至出院,护士应收集与病人有关的所有信息,全面地对病人进行评估,明确病人在健康知识和护理技巧上缺乏应用知识的现状,如病人缺乏哪些知识、哪些技能、病人的文化程度、学习能力等,然后根据病人的需求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

2.2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根据病人的文化水平,采取易于接受、简单易懂的形式,如图片、板报、散发小册子等,主动对病人进行宣教,使病人在治疗的同时,获得防病、治病的知识,变被动地接受治疗为主动地参与医疗与护理的过程。护士注意收集卫生保健知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料,有针对性进行卫生宣教。通过宣教提高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自觉纠正不良习惯,排除不良因素。

2.3开展计划式教育。计划式教育是对有共同护理问题的病人进行有计划的,循序渐进的群体教育,把疾病的有关知识教给病人,使其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以及不同阶段的注重点,使之处于最佳心理状态,配合医护治疗。

篇9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正式开展以来,党和政府就高度重视这一活动,不仅认真抓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而且还加强了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并编撰出版了一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读物。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1.认识片面,形式主义严重

有不少的学校、教师、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和意义缺乏深入的了解,认识片面。现行的应试教育使教师疲于应付中考、高考和各种各样的考试,无暇顾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所开设的活动或课程只能是流于形式,教育目标空泛、理想化、口号化,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使心理健康教育难以推广到应有的程度。

2.地区间差异大,整体水平偏低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全国而言,发展极为不平衡,悬殊很大。有相当多的地区对此还很陌生,缺乏对最基本的常识和观念的认识,违背心理健康教育的行为和事件常常发生。总体看来,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东南沿海等地区重视程度高,普及面广,发展速度快。而小城镇、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的中小学,无论是重视程度、普及面还是发展水平都不是很理想,差距显著,特别是边远的农村中小学几乎还是空白。这样,就全国来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就显得偏低。

3.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

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可以这样说,足够的、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广泛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当前,这一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师资力量薄弱、专业人才匮乏。

4.理论水平较低,难以指导实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属起步阶段,在实际开展活动中,特别需要理论的支持和指导。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面临多方面的研究困境。在理论性研究方面表现为:有特色的研究少,高水平的研究少,系列化的研究少,争鸣类的研究少,发展层面的研究少,服务性的研究少等;在实践性研究方面表现为:研究对象不具代表性,研究结果不具公正性,分析不具准确性,研究变量失控性,数据统计随意性等。

二、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

1.建立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这不仅需要贯彻于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还要落实到学生成长的各个环境中,学校、家庭、社区都要来关心和支持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积极主动的整合包括家长、社区在内的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重要作用。

2.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管理

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管理,学校领导要端正旧观念,充分认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开设合理的课时,选定合适的主要参考教材。同时,任课教师也要端正态度,尽职尽责,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

3.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1)培养专业队伍。在师范院校有关院系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养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这是最根本的一个方法。这样既可以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数量问题,又可以解决其质量问题。

篇10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学校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影响教育,从而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一、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医学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的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之中,将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往往当作心理疾病来看待,并且采用心理治疗的方式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这些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了心理疾病的诊治上,比较强调心理疾病在学生中的普遍性。有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是正常现象,不需要动用心理治疗来改变。有的学校却舍本逐末,将所有的心理问题都当作心理疾病。

(2)学科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有的学校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以传授给学生关于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等方面的心理学知识来进行的。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把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当作课程来学习,让学生对原理和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将心理教育纳入了纯学科的学习范畴。这种模式,偏离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初衷和目标,只能让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3)德育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当成是德育教学的一部分,并且将这两者混为一谈。这些学校的教师认为,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必要进行单独的教育,而是采用德育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具有本质意义上的区别。

(4)过于形式化。在当前有的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还不够完善,并且没有一个良好的管理模式。有些学校虽然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教师以及咨询室,但是没有很好地开展工作,导致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这些硬件设施和软件措施都就成了应付上级检查的工具。此外,在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只是向学生介绍一些心理知识,并没有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解决。甚至有的学校只有在上级检查时,才象征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构建多元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要在学校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就要结合校园的特色,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结合各种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式,并且联合社会、家庭、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学校要以教学为本,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课堂都是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更加贴近心理的对话,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影响。同时,教师还需要把握好课堂上的切入点、结合点,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让学生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下,得到心灵的成长。不仅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上需要与学生进行心理互动,在其他的学科上,也要广泛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鼓励所有任课教师,根据学科的特点,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学案设计,从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教育,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例如,在数学课程中,有些数学定义可以折射出做人的道理,数学教师就可以对这些定义进行良好的应用,让学生们不仅明白数学知识,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此外,教师和学校还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课堂以外的活动之中。学校要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创设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物质环境,同时组织各种各样能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有益活动。教师可以在班会上,开展心理讲座、心理小游戏等,在班级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其次,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需要进行多种渠道的拓展,多方面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将自己的工作与之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心理教育能力。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与学生朝夕相处,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所以,班主任不仅要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还要负担起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正确引导学生成长。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的心理咨询相结合,专业的心理咨询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补充。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心理问题的原因,并且帮助学生产生恢复正常的力量。因此,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建立心理咨询室,并且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让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全面。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追求传统的单一模式,而是要进行多元化的结合,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全面,更加多样化。这样,才能够适应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才能保障学生健康地成长和成才。

篇11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目前,心理健康在国内外学术界尚无一致的看法。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即不仅能获得和确保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还能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贡献、服务的能力。

我国学者把“心理健康”的定义作了几方面的概括:1、有幸福感和安定感;2、身心的各种机能健康;3、符合社会生活的规范,自我的行为和情绪适应;4、具有自我实现的理想和能力;5、人格统一与协调;6、对环境能够积极适应,具有现实志向;7、有处理、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8、具有应变、应急及从疾病和危机中恢复的能力。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业人员,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远远达不到社会的要求。按照国际标准,学校的心理咨询师与学生的比例应为1:500。然而现实中,许多高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不重视,造成学高校心理健康教师的匮乏,有专业资质教师的学校更是寥寥无几。据了解,在我国各高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教师中,有专业资质的教师不足30%,大多为班主任、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师等兼任。其中一些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和与心理健康咨询的理解也不透彻,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学习,导致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起不到实质性作用。其中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理解与心理学原则背道而驰,已经开展的心理咨询偏重于教育和指导,心理活动课偏重于形式和书本化,缺乏整体构建,缺少预防性指导,师生关系很难做到相互尊重与平等。

2、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经费投入不足是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质量的主要原因,一些学校为了节省教育经费,往往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课程相合并,并由一个教师代课。同时,对现有从事心理咨询、教育的教师在课程安排、硬件配备和待遇保障等方面的经费安排不足。高校认识不到心理教育的作用和后果,对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引导,导致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在校期间发生错误行为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单一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主要由课堂授课、学校讲座和设立心理咨询室等几方面来完成。虽然这些方法能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但是却不能完全覆盖和影响到学校的每一位学生。而且,单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并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反而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不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和发展。

三、高校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必须明确目标和提高认识

当今社会人才必备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作为高等院校,必须站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协调并处理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日常管理工作两者间的关系,把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工作实践和日常工作中去,并给予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和保障。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把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以前的辅助教育深化为现在的基本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并做一些积极地引导,促使全体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品质。

2、提高专业化水平,加强队伍建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程度高的工作,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品德、较强的专业基础和一定的工作经验,因此,要想做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从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水平出发。

(1)人员配备方面。高校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配备应不低于1:3000,兼职的教师不低于1:2000,条件好的高校应适当增加专职教师人员,实现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工作队伍,同时,每个教学班也需配备一名兼职学生心理辅导员。

(2)加大培训力度。各高校应加强对在校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与学习,建立科学、完善的培训体系。积极支持心理健康教师参加各类国内外举办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并鼓励其在校内开展关于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讲座。加强学生工作辅导员和兼职学生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定期组织专兼职教师和兼职学生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

(3)提高从业资格的准入程度。高校对于心理健康教师的聘用应符合国家心理健康教育录用标准的要求,特别是在专职教师的聘用上,必须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只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人员的才能准入,确保持证上岗。同时,在辅导员的选拔录用中优先考虑获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人员,从而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四、结束语

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的身心素质。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摒弃陈旧观念,在注重大学生知识培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努力培养出具有新时代思想与心理、知识与能力的高校大学生。要不断加强高校大学生适应能力、承受能力、调控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步入社会的同时,能够很快的接受和适应社会,并发挥自己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20-01

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有计划性的、有组织性的以及有系统的性的社会教育的活动方式,促使人们能够自觉的选择对自己身体有所帮助的行为以及生活的方式,从而降低影响自身健康的多种危险因素。在基层医院针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实际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效果,文章将针对基层医院中患者与护士两方面分析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基层医院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患者因素。在患者方面主要存在着三大影响因素,分别是知识、认知以及住院的时间。

(1)知识缺乏因素:由于基层医院所面对的是广大的农村患者,在临床上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农村的一些老年患者对于高血压疾病的知识掌握较少,有很大一部分程度是文盲,自我保健意识比较薄弱,因此严重影响了医护人员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

(2)认知存在误区:在农村的高血压患者因为受到了文化水平与经济因素的影响,对于健康教育的接受能力比较差,在思想上也不是非常的重视。而文化水平较高的患者,因为工作、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即使接受了健康教育,但是对戒烟、戒酒、低脂、低盐等饮食的重视力度不够,服药的依从性比较差,从而造成健康教育的效果比较差[1]。

(3)住院时间:患者在住院期间时间的长短,将直接影响到了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现阶段因为医疗水平快速提高的原因,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在短期的住院时间内,因为患者病情的、心理影响以及性格的影响,在接受健康教育后的行动上多不能够准确的遵守。

1.2 护士因素。

(1)护士观念未转变:目前在基层医院中很多护士对于健康教育这一门新的学科的观念学习的观念还未转变,对健康教育这一块内容中还未完全掌握,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护理中缺乏针对性的指导,不能够确实的、及时的掌握患者存在的健康与心理问题,从而无法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

(2)缺乏动态性的护理服务:基层医院中的各班护士需要了解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以及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才能够有针对性的、主动的保证健康教育的完整性、连续性以及动态性。但是因为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对这一方面的知识还未完全掌握,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教育无法贯穿整个住院过程,因此造成了健康教育效果差的情况。

2 应对措施

针对目前在基层医院中的患者因素与护士因素,因此在应对措施上也可针对这两方面进行制定对策。

2.1 患者方面。

2.1.1 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准确的收集患者及其家属对学习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需求资料,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个体教育指导,其中主要包括入院健康教育、病房内健康教育以及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指导。

2.1.2 确定健康教育的内容。在对基层医院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时,其健康指导的内容主要包括合理用药、测量血压以及生活方式。

(1)合理用药:由于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在治疗时应当针对其服药的合理性进行教育。指导患者坚持长期服药、合理的选择药物以及规律的服药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措施。并且针对工作比较忙、社会压力比较重的年轻患者,要反复强调高血压疾病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以及并发症。

(2)测量血压: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的时候是不需要住院的,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正确测量血压的方式。人体在24h内的血压值是不一样的,在上午8点~10点间与下午4点~8点间是血压的高峰期[2]。并且告知患者或是患者家属,患者的血压是受到患者情绪、环境、活动以及不规则用药等多种主观与客观因素所影响的。

(3)生活指导:要控制高血压就必须要从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控制,首先在饮食上应当要以低盐、低脂、低糖、高维生素以及高纤维素的食物为主,在运动上,以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为主,且适当的运动还能够控制高血压[3]。

2.2 护士方面。在护士方面可以成立一个健康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并制定健康教育质量考核的标准,由护士长以及经验与理论知识都十分丰富的主管护师带领,对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的专项培训。并且在每月对各病区的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质量抽查,抽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并针对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3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基层医院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系统健康教育,并针对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整理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由高血压引起的多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13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当代学生带来了学习、就业和情感上的压力,这种严峻的挑战很容易使学生心理出现各种问题,需要高校给予指导和调节。笔者力求通过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对策,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普遍重视不足

当前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更多的是口头重视。在实际工作中,绝大部分高校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及教育机构,但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只是“空有架子”,形同虚设,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有些学校尽管开展了部分工作,但大多流于形式,没有认真学习其他院校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在给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方面重视不够,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较大的隐患。此外,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经费被挪用、人员被精简、固定场所被占用的情况层出不穷,往往都是学生出现了问题,才想起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实际工作中困惑较多

当前高校中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往往面临较多的困惑和困难。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1996)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疾病的防治相结合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象本应针对全体学生,然而由于师资力量薄弱、精力投入不均等原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将工作的重点放在部分有心理隐患的学生身上,而难以覆盖到全部的学生,这样就会失去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作用,不能及时地在学生面临困惑时给予帮助。同时,教育理念和方法难以及时更新,当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理论不够完善,这些都导致在出现新问题时缺乏理论的及时指导。

(三)师资队伍单薄且不稳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势较为严峻,从事此工作的老师往往都是半路出家,或者由辅导员兼职担任,工作任务较为繁重,薪资待遇不高,且专职的心理老师数量少,不能满足当前日益增长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另外,由于是兼职担任,负责学校的教学课程和辅导咨询,被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之下,许多教师看不到发展前途,加之缺乏具备专业心理知识的教师,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流动性大,不稳定现象突出。

二、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进行理论创新,引起高校重视

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因此高校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同时要不断学习新的心理健康知识和理论,并根据学生实际心理健康情况的发展变化,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此外还要定期对学生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师进行评估和考核,形成完善的评估体系,这样才能引起高校的充分重视。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的专业性

高校要按照规定,建立专业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队伍,并由兼职老师、学生骨干等多方面联合组成一支师资队伍。要对老师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培训,鼓励老师通过函授、自学等方式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以及接受新的心理知识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

随着网络和通信的不断发展,在进行心理咨询时,为避免学生尴尬,保护学生隐私,可以采用电子信箱、QQ、飞信、微信等新媒体网络信息工具,以随时随地给学生解答心理问题,保障信息畅通。

老师也要定期以交流会、主题班会的形式全面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和班级真实情况,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途径表达内心的想法。

(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实效性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心理波动较大,应该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应适应大学教育的过程,分年级和专业有所侧重。同时要注重层次性,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环节,组织学生通过进行心理知识竞赛、团体心理辅导、编排心理话剧等形式,构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机制,及时有效干预,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三、结束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基础性、系统性、创新性的工作,面对当前的问题,我们应该努力从转变教学理念、促进师资队伍的专业性、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等方面做好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带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向成熟、规范和科学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