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公共管理常用理论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四、镜中我理论
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1901~1972),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和理论生物学创始人,50年代提出抗体系统论以及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系统论,并倡导系统、整体和计算机数学建模方法和把生物看作开放系统研究的概念,奠基了生态系统、器官系统等层次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着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3.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7.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断地发展。他提出了8个阶段,认为每一个人都经历这8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对人格发展都至关重要。
(1)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2)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
(3)主动性对内疚
(4)勤奋对自卑
(5)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
(6)亲密对孤独
(7)繁衍对停滞
(8)自我整合对失望
七: 九型人格理论
九型人格(Enneagram),又名性格型态学、九种性格。是婴儿时期人身上的九种气质,包括活跃程度;规律性;主动性;适应性;感兴趣的范围;反应的强度;心景的素质;分心程度;专注力范围/持久性。它是一个近年来倍受美国斯坦福等国际着名大学MBA学员推崇并成为现今最热门的课程之一,近十几年来已风行欧美学术界及工商界。全球500强企业的管理阶层均有研习九型性格,并以此培训员工,建立团队,提高执行力。
活跃程度;规律性;主动性;适应性;感兴趣的范围;反应的强度;心景的素质;分心程度;专注力范围/持久性。
篇2
一、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管理的现状
(一) 施工现场杂乱
施工现场杂乱是当前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企业缺乏6s管理制度和意识,现场管理不严格、规章制度不严格执行,施工无计划,操作无标准;工人纪律松弛,生产效率低;材料、工具设备乱丢乱放,浪费惊人等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现场管理意识不足
很多建筑施工企业认为建筑工程施工就是抓工程质量和进度管理,认为施工现场管理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面子工程,是企业管理额外的负担,对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忽视了施工现场的各种管理工作,导致了整个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松弛、管理混乱、物品摆放杂乱,存在大量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的危险因素。
(三)施工人员素质较低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建筑企业基层施工单位人员文化水平较低、素质不高、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较小,特别是高中级以上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更小。职工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技术素质差,有些企业甚至雇佣价格低廉、未经岗位培训的民工干活、使质量、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产的科学发展。
(四)安全管理力度不足
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施工生产的流动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施工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难以避免,另外建筑施工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劳动及繁重体力劳动多、而劳动者素质又相对较低,这些都增加了不安全因素。有的施工项目不注重安全管理工作、安全设施投入不足,安全生产制度松弛,致使安全隐患和事故经常出现,严重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达不到工期的预期效果、最终将损害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加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措施
建筑工程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即施工阶段是把设计图纸和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实现建设工程主体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主要阶段。如何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体制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建筑工程项目靠市场竞争得到,业主或顾客越来越苛求项目的实施质量。因此,建筑施工承包企业也越来越关注劳动者和管理者在工程项目上直接结合的水平,这些要求我们必须创造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进行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建筑施工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制,组建以项目经理部为主要形式的施工生产组织系统,全面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搞好现场管理,不单要选好项目经理,还必须建设一个好的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各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和职能作用,才能使现场管理工作有一个可靠的组织保证。
(二) 增强现场施工管理的意识
加强现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认识,深刻了解现场管理的职能和作用,才能搞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不难看到这种情况,员工素质、科技水平、生产条件基本相同的企业,由于管理水平的差异,其生产效益、工程质量相差很大。在施工现场管理中,秩序是效率的基本前提,没有秩序就没有效率,没有效率就没有效益。施工现场管理得当,物料可以节约,人工、材料、设备费用等可以减少,现场不会出工伤事故、质量事故、火灾等事故,可以得到直接的经济效益和间接的社会效益。强化对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认识,对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加强6s管理的培训,是做好施工现场管理的基础。
(三) 严格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
1、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对人员实行严控,通过提高具体操作人的工作质量来提高工程实体质量。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人包括技术管理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等,对他们在优选后强化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奠定质量管理的基础。
(1)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施工人员必须树立质量第一、预控为主、用事实说话,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并重的观念。
(2)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特别是管理干部应具有较强的进行质量规划和目标管理的能力。操作人员中的技术人员要有技术指导和检查质量的能力,生产人员则应当具有纯熟的技术,踏实工作的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意识。服务人员则应具有甘做绿叶的心态,尽可能周详的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以出色的服务来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
2、 控制好施工现场原材料的质量
对施工材料实行严控,主要是检查施工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等质量。除了要严把采购关外还要加强检测力度,尤其是要加强现场施工使用时的质量控制 ,对于原材料来说建筑施工过程就是材料消耗的过程,就是造出更多的优质工程的过程。使用过程中应妥善保管进场的物资,严格且合理地使用各种材料,降低消耗,保证实现管理目标。施工前要为材料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必要的条件,如作好场地、仓库、道路等设施的准备工作。施工中要掌握施工进度变化,及时调整材料配套供应计划,保证施工需要,组织材料的合理使用,加强现场物资保管。施工收尾时,要加强清理、退库、回收和利用、结算等的管理。同时,对于工程施工中的机械设备、试验仪器、测量仪器的状态也要随时进行管理检查,从而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保证工程质量。
(四) 做好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1、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1)针对承包施工的单位来说,对其建筑施工的有关安全保证体系进行监督,检查其在正常施工的工作情况下是否在充分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另外,还可以结合着对工地进行抽查。
(2)根据建筑施工的现场环境和施工工程的发展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监督工作,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将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传到网上获取有价值的反馈,使得监督机关可以及时的根据具体情况作适时的施工工程调整。
2、加强施工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对施工人员的建筑施工安全培训的加强。要想搞好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首要前提就是要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患素质,而这又依赖于企业开展的安全教育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了解最基本的安全知识,提高他们进行安全施工的技能,并且增强了自我保护的能力,减少了工程和人身伤亡的事故比例。
总结:
建筑工程的现场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管理的各层次和施工现场的每一操作工人,再加上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外界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现场管理的难度较大。因此,建筑企业必须运用现代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制定适合企业自己的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实行科学管理, 制度化管理,才能使得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以此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曹东华《加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0).
[2] 许华艳《影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因素》[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7(12).
篇3
一、工程建设监理的四大性质
要了解工程建设监理,必须先深刻认识工程建设监理的四大性质:
1、服务性
监理单位一旦与项目业主签了合同,就得按照监理委托合同给业主提高满意的服务,主要是运用规划、控制、协调的手段,控制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和质量,协助业主在计划的项目目标内将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2、独立性
工程建设监理的独立性是指监理公司应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机构,与项目业主和承包商没有隶属关系,而监理工程师应该按照建设监理的依据独立开展监理工作。监理的独立性是公正性的基础和前提,监理单位如果没有独立性,那公正性便无从谈起。
3、公正性
所谓的公正就是坚持原则,按照一定的标准实事求是地待人处事。监理工程师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有关法律和为准,站在第三方立场上,不偏不倚地处理争端,既要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又不能损害和侵犯承包单位的合法权益。
4、科学性
面对着经验丰富,精打细算的业主和承包商,没有过硬的道理哪能让他们信服?同时科学意味着先进,先进也就代表有效益。工程建设监理是为业主提供的一种高智能的技术服务,要做到服务到位,就要求从事监理活动遵循科学的准则。其中,对监理人员素质的要求是科学性最根本的体现,而监理人员素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监理工程师素质的高低。
要想搞好一项工程建设的监理工作,除了有称职的监理工程师,还得做好一协调、两管理、三控制。
二、监理范围和授权问题
目前,很多业主把监理当作质量检查的工具,仅给监理人员授予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权,不愿授予或部分授予监理投资、进度控制权(尤其是投资控制权)。业主出于自身的考虑,有些项目,监理即使被授予投资控制权,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是流于形式,离真正意义上的“控制”还相差甚远。但不同的授权范围会带来不同的监理效果。
(1)只授予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权的工程,监理人员控制质量的难度就要高于实施全面监理的工程。这是因为业主未授予监理投资控制权,承包商拿工程款不需经过监理批准,不管工程质量优劣都一样能拿到钱,导致监理人员也不能很有效地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倘若业主授予监理投资控制权,只对检验合格的工程签发付款通知书,监理工作就不会那么吃力,监理人员就可以运用经济手段来约束施工单位的行为,从而更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
(2)实施局部监理的工程,进度控制往往不能落到实处。而工程进度加快,就意味着业主投入的资金周转就能加快,投资成木就能降低,从而提高投资效益。没有实施全面监理的工程,其进度往往是失控的,因而也就影响了业主的投资效益。
(3)实施局部监理的工程,往往会降低监理人员多提投资控制的合理化建议的积极性。
全方位、全过程的建设监理,应该是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直至项目交付使用的整个过程。然而从我国现阶段的建设监理工作状况来看,监理工作还仅仅局限于施工阶段,一方面是现阶段业主对监理工作尤其是设计监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另一方面,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也制约着设计监理的全面推行。目前,从事监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是搞施工出身,对设计工作较生疏,不能胜任设计监理工作。另外,从目前国家有关建设监理的相关法规、规定来看,也主要是针对施工阶段的,对设计阶段的监理工作则无明确的监理规范,使设计监理工作无章可循。设计工作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设计质量的高低,不仅决定着项目的使用功能、结构安全,同时也决定着项目投资效益的高低。
三、工程建设监理的组织协调
它包括监理组织内部的协调,与建设单位的协调,与承包单位的协调,与设计单位的协调,与政府部门及其他单位的协调。在工程项目建设监理中,要保证项目的参与各方面围绕项目开展工作,使项目目标顺利实现,组织协调最为重要、最为困难,也是监理工作是否成功的关键。只有通过经济的组织协调才能使影响项目监理目标实现的各个方面处于统一体中,使项目系统结构均衡,使监理工作实施和运行工程顺利,最终实现整个系统全面协调的目的。
四、工程建设监理的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
首先建筑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法制经济的特征是社会经济行为的规范性和有序性,而市场经济的规范性和有序性是靠健全的合同秩序来体现的。在项目的整个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和设备、材料供应单位等之间的经济行为均为合同来约束和规范。所以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也是工程建设监理工作的核心。对于合同管理,工程建设监理企业和监理工程师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合同分析;(2)建立合同目录、编码和档案;(3)合同履行的监督、检查;(4)索赔。对我们而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主要是工程承包合同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
五、工程建设监理的三项控制
三控制就是对工程项目投资、进度和质量目标。要做好工程建设监理三大目标的控制,那我们就必须先了解投资者、承包商的目标是什么。
投资者――投资少、工期短、质量好。
承包商――施工成本<合同额;
工期<合同工期;
质量符合要求的前提下,盈利多、工期短、质量好。
而投资、进度、质量三大目标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1)三大目标之间存在对立的关系
质量投资工期
工期短投入或质量
投资项目功能质量
2)三大目标之间存在统一的关系
篇4
1 血站是公共关系的主体
血站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具有自己的组织目标、组织规模、组织管理机构和组织社会形象,其目标明确,成员之间密切协作,内部管理规范,内外信息互通,物质基础保证,内部层次分明,与外界环境相适应。它能进行人力汇集,组成一个集体;进行人力放大,形成一种新的合力;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尽快完成组织目标;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形成一种吸引力、凝聚力。
1.1 注重血站形象建设 血站内部的价值观念、公德意识、服务质量、精神面貌、工作作风、组织素质和风格等构成了血站的内在形象,而血站的名称、品牌、特征、行为方式、环境、建筑设施等构成了血站的外在形象。内外形象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持之以恒的系统工程,它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社会公众对血站的美誉度,影响无偿献血的招募工作。加强血站形象建设需要血站全体员工自上而下时时刻刻不懈的努力,但形象毁誉也许就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1.2 采取环境适应策略 一个组织很难直接改变环境,只能去适应环境并在适应中按照自己的理想逐渐改变环境。在无偿献血招募工作中,根据不同地域、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宣传策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站自2009年开始的无偿献血宣传“四进”战略,即进机关事业单位、进社区农村、进学校、进医疗机构,取得了显著效果。对于大中专院校学生、军人、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他们对献血的意义认识深刻、荣誉感强,我们着重营造“无偿献血高尚”的人文氛围,使这部分较高层次的献血者的自尊心、光荣感和自豪感得到充分的满足;对于外来打工者、农民兄弟、社会无业人员等则应侧重于免费检查身体、无偿献血免费用血等方面的宣传发动。
1.3 加强血站文化建设 建筑、设备、材料、资金、环境和各种文化设施是血站的实体文化,也就是表层文化。规章制度、体系文件、管理手段和激励机制构成了血站的制度文化,即中层文化。具有血站特征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包括组织精神、组织哲学、组织道德、价值观念和组织风尚等则构成血站深层次的精神文化,是血站文化的核心与精髓。可以说血站每一位职工都是血站文化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血站每一项工作都渗透和代表着血站的文化。
篇5
工程预算是工程项目施工重要的财会工作之一,指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耗费定额、成本定额以及单位估价表等费用标准,根据设计文件的施工图纸来预先计算和估计工程所需的全部投资额。工程预算工作是对施工诸要素进行优化配置的过程,是基本建设的重要环节,它将整个工程项目所需事物消耗量及其货币价值进行综合,收集整理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详实的基础数据,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技术性和专业性。实现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是项目施工的目标,建筑产品生产过程具有复杂性和异质性的特征,作为控制建筑产品建设成本的工程预算是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提高工程预算的准确度也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必要手段,因此,做好工程预算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工程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施工企业合理组织施工进程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施工企业只有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合理组织项目施工,提高人力、物力、财力的组织管理水平,才能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在编制施工建设计划和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时,工程预算所提供的工作量和各项工料消耗成本是施工企业必须重视的参考指标之一。同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也要以工程预算作为其重要依据,施工组织设计组合、排列和协调施工中的各工序,将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进行紧密衔接,力求将总工时压缩到最少,以保证充分合理利用人力和物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这也体现了工程预算技术性的特征。
(二)有利于施工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和成本控制
工程预算为企业进行财务核算提供了详细的资料,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使其在每一施工阶段都能对成本进行准确核算和分析,从而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控制施工成本,顺利地完成建设任务。工程的预算造价以及施工企业产品的预算成本都由工程预算来确定,同时工程预算又规定了各项施工耗费定额,为施工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提供了依据。施工企业按照工程预算的要求,定额限量管理人工和材料成本,对企业内部经济指标加强核算,从而不断降低成本,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由此可见,工程预算是施工企业准确的进行经济核算、控制施工成本的关键因素。
(三)有利于施工企业进行工程竣工结算
施工企业在工程竣工后要清理归集工程涉及的所有账目,及时、准确地做好竣工结算工作。施工企业要按照工程预算与工程实际耗费差额以及原始资料来修正预算,确定工程实际的建造价格,与建设单位办理竣工结算手续。同时,工程预算管理工作中的工程设计变更预算账目也是竣工结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办理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因此,竣工结算检验了施工企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程度,是确保工程造价,落实单位工程收入的最终环节。
二、现行工程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综合管理
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落后,由于项目施工、设计以及监理为不同利益主体,而且缺乏统一的监管组织对其行为进行约束,导致各利益主体各自为战,只考虑自身利益而忽视了整个建设项目成本的控制。缺乏统一的成本管理目标,使得对建设项目全过程无法进行综合管理,我国施工项目管理模式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工程进行招投标时,施工单位为了承揽合同,不惜背离实际准确的成本计算,极力压低标价,为后续施工埋下了资金短缺的隐患;而在工程施工阶段时,设计单位重设计轻成本的弊端凸显,往往出现频繁变更设计的现象,导致建设成本不断攀升,建设单位企业在承受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还往往与施工以及设计单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二)预算编制计算方法滞后
当前缺乏高效快捷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预算管理人员无法及时获得所需的成本定额信息,各地造价管理部门只能通过定期一些调整系数来进行弥补,这难以与国际通用的预算编制实物法接轨,也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新技术和新材料在我国建筑领域广泛应用,这需要建筑标准相关管理部门时时改进原有的工程预算编制机制和预算定额。但我国现行的确定方法缺乏弹性,往往以定额做为预算确定的依据,定额单价更新速度慢且很难实时换算,严重滞后的统计基础无法反映工程真实成本,使得工程量计算取费容易产生偏差,从而影响预算编制的效果。
(三)工程建设设计存在漏洞
在对影响工程建设成本的因素分析中,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大大高于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而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建设单位并没有对设计工作予以相关的重视,设计单位也没有获得激励措施去精心设计和限额设计,对设计方案没有进行优选和改进,同时,设计招标制度在一些项目中并没有真正实施。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对设计单位没有必要的成本约束机制,使得许多设计单位缺乏精品意识,没有全面采用限额设计,片面追求设计工作的经济效益,为降低其自身分先,不惜采用过于保守的结构设计,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还增加了建设成本。
三、强化工程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综合管理
建立对工程建设进行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认真测算已竣工工程的经济指标,以此确定合理的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并获得设计概算依据。对投资估算加强管理,全面推行限额设计,在确定合理的工程投资的同时,还要对投资的动态变化进行充分预测,从而保证建设项目保持充裕的资金,保障项目顺利进行。在设计阶段,也要加强成本管理,关注建筑设计对成本的影响,以便更好的控制工程造价。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注意检查设计方案的执行情况,竣工验收时与原有设计方案进行对比,不得擅自改变设计、追加投资。在经原项目批准机关认可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对工程造价有较大影响的设计变更,而未经批准同意就提高标准,造成成本增加的行为,有关部门应追究其责任,审查造价时也不予承认。
(二)确定合理的工程造价费用构成
由于我国目前施工管理体制的特殊性,建筑工程造价费用计算比较复杂,主要由直接工程费用、间接费用、预算利润和缴纳税金组成,而且各地取费基础及费率不同,跨地区进行工程施工的企业在编制工程预算时面临极大不便,使预算与实际情况易发生脱节。同时,这种复杂的工程造价费用计算方法严重落后于国际上通行的工程费用计算方式。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为了使我国建筑工程造价费用构成与国际接轨,应将造价费用按材料耗费与人工成本区分计算,从而使计算方法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也简化了预算费用结构,有利于企业建立现代化的薪酬制度,推动建筑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建筑项目竞争。
篇6
2.1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是后期施工活动的指引,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进度和质量。施工方案是在综合分析项目地址条件、工程规模、技术特点、工程器械以及经济条件等各方面因素基础上编制而成的,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能够优化配置施工资源,提高人、物、财综合利用效率,提高工程项目综合效益。施工单位要高度重视施工方案设计工作,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设计单位负责编制工作,施工方案一旦确定后,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督指导,确保施工活动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推进。
2.2严格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项目经理制在我国已实行了相当长时间,这是建筑施工行业国际化发展必然趋势。项目经理制要求项目经理必须取得建造师资格证书,以保证项目经理在技术、管理和领导等方面具备良好的素质,以满足现代建筑项目现场管理发展要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施工单位对项目经理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存在诸多漏洞,导致一些不具备上岗资格的项目经理参与项目管理,严重影响了项目管理水平提高,这种现象在当前建筑施工领域十分普遍。因此,当务之急要促使施工单位严格贯彻落实项目经理负责制,坚持持证上岗,保证项目经理满足施工管理要求,切实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
2.3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在建筑项目中,建筑材料采购成本在工程预算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个比例一般在60%~70%之间,同时建筑材料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质量,因此,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施工单位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现场材料管理制度,导致施工现场材料堆放凌乱、材料出现损害或自然生锈、材料使用浪费严重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工程项目质量,也降低了工程项目施工效益。因此,施工单位要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建立完善的材料申领和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管理规定申领、使用和管理施工材料,有效控制材料质量和施工成本。
2.4做好工程档案管理工作
工程资料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技术、管理、质量、图纸等资料,既有纸质材料也有电子数据,还有图片等,工程资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施工具体环节,是开展工程竣工验收和质量隐患排查的重要信息依据。在实际中,涉及工程项目施工的材料种类十分多样化、数据容量较大,虽然一些施工单位建立了电子化档案管理系统,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流程不规范、人员不重视等因素影响,导致出现一些工程资料没有及时归档、部分重要数据丢失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因此,施工单位要高度重视工程资料管理工作,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资料归档管理制度,切实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和工作责任感,保证档案工作有条不紊开展下去,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支持。
2.5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十分重要,安全管理涉及防火、防电、防高空坠物、防意外人身伤害事故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都会给工程进度和工程预算管理造成不利影响。目前,建筑工程项目都要按照行业管理规定设置安全管理岗位,以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除此之外,还要做好日常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工作,要建立安全巡查机制,安全管理人员要定期巡查施工现场,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同时,要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通过举办安全讲座、发放安全手册、制定安全管理奖惩制度等方式,切实提高施工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按照施工安全管理规定作业。
2.6提高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从近年来发生的工程建筑安全事故来看,许多事故都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有直接关系,这应该引起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项目经理的团队管理水平、业务熟悉程度以及遵纪守法意识都会影响到整个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效益。另外现场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下也会导致各种问题频频发生,严重影响工程顺利推进。因此,必须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综合业务培训工作,通过为他们提供系统完善的培训来提高其职业素质,同时加大人才引入力度,将更多专业性人才吸收到施工现场管理队伍中来,不断提高施工现场管理队伍综合素质。
篇7
1.1 长尾理论的提出
2004年10月,“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提出了一个网络经济的新概念——长尾(The Long Tail)。此概念很快发展成为一种新经济理论,用来描述Google、亚马逊和Netflix之类网站的商业模式,阐释互联网企业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1.2 长尾现象
长尾现象最初来自对一些成功的互联网营销商的观察。图1是在线音乐销售商Rhapsody公司的数字音乐销售统计表,从图1中可以发现,该公司和传统音乐销售商店一样,都有相同的符合“幂指数”形式的需求曲线,头部是排行榜前列的流行曲目,尾部快速下降的部分代表不太流行的曲目。深入研究发现:图1中的浅色部分,即排名在40000首以后的歌曲仍有源源不断的需求,这是一般非在线音乐零售商所无法提供的,包括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WalMarts)也是如此,沃尔玛在40000首之后的销售记录几乎为零。而在Rhapsody,位于排行榜第10万、20万、30万、40万的曲子仍有点播,这就是长尾现象。网络书店亚马逊,搜索引擎巨头Google,在线音乐销售商iTunes 等都存在类似的现象。
图1 Rhapsody 公司的长尾分析
长尾理论给互联网商业经营带来的重要启示是,不要只盯着主流市场,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同样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不过,这些商机要想得到实现,还必须满足一些条件。长尾理论有效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互联网技术可以使得产品的存储和物流成本降到足够低的程度,也就是说,产品的数字化程度要很高。
1.3 长尾理论与二八定律
按照传统的二八定律,20%的消费者购买80%的某一类商品,而80%的消费者只购买另外20%的商品,公司只要将精力集中于这20%的客户即可保证公司正常的运营,而对其余的80%的客户则可不予重视。而安德森的研究却发现在互联网的长尾市场上,有90%的产品在传统市场上是买不到的,但它们却带来销售额的25%和利润额的5%。同时在传统市场上没有利润空间的产品却占到了长尾市场产品总量的8%。因此,长尾理论认为这其余的80%客户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安德森认为,网络时代是关注“长尾”、发挥长尾效益的时代。长尾理论颠覆了原来的20/80原则。20/80原则强调的是少数重要原则,即20%的人群带来了80%的价值,而长尾理论则强调在后面的那些被认为不能带来盈利的尾巴里寻找盈利点。
2 图书馆工作中的长尾现象
长尾理论提出后,引发了图书馆界对长尾理论的热烈讨论。图书馆界的基本观点是: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就是长尾,只是因为互联网公司成功的眼球效应,商业世界才发现它的价值。
但是越来越多的数据和事实表明,图书馆的传统用户正在流失。OCLC在2005年底推出的《对图书馆与信息资源的认知》调查报告中指出:被调查者中有84%的人首选搜索引擎开始信息检索,只有1% 的人从图书馆网站开始;被调查者认为,搜索引擎比图书馆辅助搜索有更高的质量、更多数量的信息和更快的速度。部分学术信息用户对图书馆的依赖度也在逐渐降低,特别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年青一代。2004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调查表明:46.5%的学生喜欢使用搜索引擎查找学习资料,而只有21.9%的学生使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虽然在资源长尾的构建中花费了巨资,但却依然没有阻止用户注意力的外逃。与此同时,Google、Amazon等互联网公司通过资源聚合、减少摩擦、激发潜在的用户需求,成功地使越来越多的用户将注意力凝聚在自己的网站上。
所以,必须分析图书馆的原始长尾和Google、Amazon这类长尾公司的差别所在,以便重构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在学术交流中的地位,重新吸引图书馆用户,使他们的注意力回归。
2.1 读者群体的“长尾”
长尾理论与图书馆提倡的普遍服务原则、关注公共信息利益、消除“数字鸿沟”不谋而合。随着信息化的深入,长尾理论的影响还在进一步发展,当前读者的阅读倾向越来越个性化,即所谓“每本书都有读者”,图书馆无论在“长尾曲线”多远的尾端都有读者。
2.2 资源使用上的“长尾”
由于图书馆与二八定律的关系,图书馆在馆藏建设方面实行三线典藏制。利用率很高的图书存放在一线书库,这些图书的借阅量占总借阅量的50%~60%。利用率较高的图书存放在二线书库,其借阅量占总借阅量的20%~30%。而那些利用率最低的图书的借阅量不会超过总借阅量的10%,由此就造成文献资源的“长尾”。同样图书馆在电子资源利用上也存在“长尾”。一方面用户觉得馆藏资源不能满足个性化需要;另一方面图书馆因文献和数据库使用率不高而苦恼。其主要原因是由馆藏资源覆盖面受限制、各类数字化资源检索界面不统一、检索需要一定的技巧等造成的。读者使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有:缺乏易用性,需要很多时间去探索和使用。
2.3 资源需求上的“长尾”
随着电子资源的发展,电子资源的使用总量应是逐年增加,但每个资源的使用频率分布,每个读者获取的数量也是差距很大。中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用户的需求表现为一个长尾。该调查对我国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过去5年来在国内外公开学术刊物上(SCI和CSCD)发表的学术论文引用过去10年内的外文期刊种类和频次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读者使用的资源呈现一个长尾,图书馆只管理高端的头部。此外,期刊引用的年代分布也呈长尾。
3 长尾理论对图书馆工作的启示
图书馆应该如何应用长尾理论来指导自身的工作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应用长尾理论。
3.1 新的服务理念
长尾理论与图书馆提倡的普遍服务原则、关注公共信息利益、消除“数字鸿沟”不谋而合。图书馆在服务环境、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等方面都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满足读者需要放在第一位。图书馆开发长尾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围绕读者来进行资源建设,应用长尾理论来吸纳新读者。图书馆通过网络资源可以很好解决二八现象,把80%的文献揭示给读者,充分提高读者的资源利用率。
3.2 立足读者需求,互动读者服务
图书馆发展的立足点来自于读者的需求,这早已是中外图书馆学界的共识。了解和重视读者的需求,是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关键。图书馆服务也越来越注重面向读者服务的资源整合与流程重组,寻求以信息服务及读者和作者这些元素为结点,通过有限路径将它们联系或整合到可识别和交流的范围。要增强图书馆对读者的吸引力,吸纳读者的智慧来补充和改进图书馆服务,形成读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读者将通过自主改进图书馆的服务来满足自身需求,图书馆关注读者的反馈并改进服务工作。
3.3 注重资源组织与揭示
根据长尾理论的供应聚合原则,要有足够长的“尾巴”,让用户获取需要的资源,这需要有足够多的产品形成数量聚合。图书馆要了解读者的实际需要,建设满足读者需求的资源,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深层次的揭示和组织。资源的揭示包括馆藏印刷型资源、各种中外文数据库、电子期刊等,也包括免费资源的组织和揭示。资源的揭示不是简单的罗列和堆积,需要从读者的情报心理和情报行为的角度进行分析,按照知识体系和结构进行分类组织,从多个角度对资源进行揭示,以便读者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的资源。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仅有资源聚合是不够的,必须提供有效的检索机制。图书馆可以通过有效的排序、推荐,引导读者沿着发现的路径,实现供应和需求的有效匹配。长尾理论重视潜在资源的挖掘,图书馆应该提供聚合信息供应和需求的技术和环境。网络信息资源应该尽量收集齐全,要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而对于收费数据库等资源,则可充分利用网络条件进行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目前图书馆的资源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没有深层的无缝链接。各种电子资源之间没有形成统一的知识组织体系,不同的馆藏目录、电子数据库、电子图书都有各自的知识组织方式和检索系统,读者很难从一个入口获得全面的图书馆馆藏信息。因此,深度揭示馆藏资源,整合网络资源,引导读者挖掘自己需要的资源,从而使资源得到更大范围更大程度的利用。
3.4 优化馆藏结构,提供虚实结合的服务
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呈多元化,既有传统的纸质型文献,又有大量的数字化的文献以及各种格式的多媒体资料。图书馆传统印刷型文献和现代数字化信息资源应该有机协调统一起来,各类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应该科学有序地整合,同时以广泛的资源共享为基础,依靠地区、国家及国外信息资源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知、共建与共享,构建实体与虚体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图书馆要通过多种检索途径来方便读者的信息获取,加大不同文献的获取可能,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快速流动。图书馆了解长尾理论将能够服务更多的读者,对现有的实体服务改进,以便更好地服务现有读者和吸引新的读者。图书馆利用网络实现电子资源、馆际互借、信息推送、信息检索、文献传递等个性化服务,让每个读者找到适合的资源和每一份资料找到适合的读者。图书馆要建立实体和虚拟相结合的读者服务,通过个性化服务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其主要手段包括:个性化定制、个性化信息检索、信息推送服务、互动式信息服务、网上文献购置推荐等。图书馆只有将实体与虚拟服务相结合,才能提升读者服务工作的价值。
3.5 建立资源导航,引导读者利用资源
图书馆有义务和责任对读者进行科学引导,引导读者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向读者提供喜欢的文献选择。引导读者注重即时文献传递服务、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引导读者从使用传统的搜索引擎转向专业的信息检索。吸引更多的读者来访问,积少成多成为长尾的一部分。图书馆要与读者共同建设资源,主动推介资源,引导读者发现资源,降低获取资源的成本,加强网络资源整合,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3.6 加强图书馆的推广活动
图书馆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推广活动来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力。随着网络对社会的冲击,图书馆的使用率在逐年下降,入馆人数也在逐年萎缩。严峻的现实必须考虑图书馆的价值重估,重新评价图书馆在传承人类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图书馆推广的目的就是要以读者为导向,充分挖掘读者的阅读愿望,通过系列的形象识别来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读者分为现实读者和潜在读者,图书馆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来使大量的潜在读者向现实读者转化,让文献得到最好的利用。图书馆推广需要对广大的读者“长尾巴”加以特别关注,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推动潜在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
4 结 语
关于长尾理论的研究还待进一步深入,这一理论的诞生为图书馆工作模式的变革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对图书馆工作和服务理念来说也有很多的启示,同时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为图书馆提高资源的利用和发掘资源的内容,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服务模式。我们要在实践工作中,重视长尾理论的应用并不断更新,以整合图书馆现有的各种资源,提高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全方位地为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周军兰.长尾理论与图书馆[J].图书情报工作,2007(4):30—33.
[2] 韩瑞珍,刘 纯.长尾理论及其对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启示[J].图书馆论坛,2008(1):93.
[3] 卜华白.长尾市场商业运营模式[J].企业管理,2007(1):100.
篇8
要点:1.保护零线(PE线)必须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总配电箱)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引出。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尽在()
2.同一供电系统内不得同时采用接零保护和接地保护两种方式。
3.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配电箱柜的金属框架、门,人体可能接触到的金属支撑、底座、架体,电气保护管及其配件等均应与保护零线做牢固电气连接。
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定义:“三级配电”是指配电箱应分级设置,即总配电箱下,设分配电箱,分配电箱以下设开关箱,开关箱用来接设备,形成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主要针对漏电保护器而言,除在末级开关箱内设置漏电保护器外,还要在上一级分配电箱或总配电箱内再设置一级漏电保护器,形成两级保护。
要点:1.两级漏电保护器的参数相匹配,可按如下方法选择:分配电箱可选100~200mA,但不得超过30mA*s的限值;开关箱处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用于潮湿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
2.空气开关不能用作隔离开关,必须选用肉眼可以辨别分断点的开关。
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尽在()
三、一机、一闸、一箱、一漏
定义:所谓“一机一闸一箱一漏”就是指每台电气设备必须单独使用各自专用的一个开关电器、一个漏电保护器,严禁一个开关直接控制二台及以上用电设备。
要点:1.箱内开关应贴上标有用电设备编号及名称的标签。
2.箱内接线端子应牢固压接,严禁虚接。
四、电器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同一级电箱内,动力和照明线路分路设置,照明线路宜接在动力开关上侧。
2.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的场所,周围应有足够二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周围不得堆放任何有碍操作、维修的物品。
3.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工作零线,通过接线端子板连接,并与保护零线端子板分设,配电箱的外壳均作保护接零。重复接地电阻值都不得大于10Ω。
五、安全电压
定义:安全电压是不致危及人身安全的电压。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等级,即为防止因触电造成人身直接伤害事故而采用的由特定电源供电的电压等级,一般分为42V、36V、24V、12V、6V。安全电压应根据使用环境、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尽在()人员和使用方式等因素选用。
要点:1.隧道、人防工程电源电压应不大于36V。
2.在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的场所作业电源电压不得大于24V。
3.建议在施工现场的职工临时宿舍内尤其是金属板材的临建宿舍内的照明电源电压采用36V。
4.照明变压器必须采用双绕组式安全隔离变压器,严禁使用自耦变压器。
六、外电防护
定义:所谓外电防护,主要是指针对不为该施工现场专用的已经存在的配电线路、设施所进行的防护措施。当因场地条件限制达不到安全距离要求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要点:1.对于外电架空线路,当在其一侧作业时,必须保持安全距离,且随外电线路电压等级的增加,安全距离相应增大。
2.不得在外电架空线路的正下方施工、建造临建、堆放材料及构件等。
3.对于现场内的变压器等设施应用木、竹板及杆件等进行遮拦,并悬挂警示牌等,保证防护设施坚固、稳定。
4.塔吊等起重机械吊运物料、构件等不得在外电线路、设施正上方行走,并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七、日常维护与检查
对现场的用电设备、供电设施、线路等进行经常性巡视、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要点:1.持证上岗,用电设备、闸箱等的接线、日常维护检查均须由取得相应资格的专职电工进行操作,并作好巡视、维修记录,严禁无证上岗。
2.定期对用电设备、供电线路、设施等的绝缘进行检测,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立即停止使用进行维修或更换。
3.定期对供电系统接地电阻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
4.大风、雨雪,前后对整个施工现场的供电系统及用电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无安全隐患后再投入使用。
八、临电系统的验收与档案管理
要点:
1.专项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要由电气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编制,并经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审批后方可施工。
2.临时用电系统在施工完成后要经过编制人、项目经理、审批人及专职电工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验收要履行签字手续。
篇9
如何加强现场施工质量管理
要加强强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就要采用全面质量管理手段。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结合起来,用最经济的手段,生产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科学管理活动。从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可见,其基本核心是强调以提高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以工序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由此达到全面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从施工现场来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首先,要认真贯彻执行“质量第一”的方针,提高质量意识;其次,充分调动施工现场全体职工关心施工质量的积极性;第三,切实有效地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做好每一道工序,严格控制影响工序质量的各种因素。使工程项目达到质量高、成本低、工期短,效益好和用户满意的目标。
1. “三全”管理
所谓“三全”管理,主要是指全过程、全员、全企业的质量管理。从系统观点来看,“三全”管理是一个整体,而整体内部的个体又有各自的个性和相互联系。因此,正确理解“三全”的内涵,对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指施工现场的全过程,从施工准备、施工实施、竣工验收直到回访保修的全过程。全过程的管理就是对每一道工序都要有质量标准,严把质量关,防止不合格的产品流入下一道工序。
(2) 全员的质量管理
要使每一道工序质量都符合质量标准,必然涉及每一位职工是否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工作质量的好坏。因此,全员的质量管理要强调企业和施工现场的全体员工用自己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每一道工序的质量。
(3)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所谓“全企业”主要是从组织管理来理解。在企业管理中,每一个管理层次都有相应的质量管理活动,不同层次的质量管理活动的重点不同。上层侧重于决策和协调;中层侧重于执行其质量职能;基层(一般指施工班组) 则侧重于严格按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活动主要涉及中层和基层的质量管理活动。
2. 在施工中进行跟踪检查
建筑施工现场具有工作量大,牵涉面广,时间长的特点,因此,施工现场质量管理难度大。这就要求各级管理人员严格的检查每一道工序,对于不合格的工序,坚决返工重做。定期召开会议,及时找出施工中遇到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改正,对在施工中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扬和奖励,表现差的提出批评并让其改正。
施工中的跟踪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施工工艺。对不同的工序进行现场检查,采取不同的方法严格检查,然后监理进行检查,全部合格后才能对下道工序进行施工。②工序之间的交接。尤其是隐蔽工程,事后是无法检查的,在工序交接时,要有相应的责任人的签字记录,保留相应的文字记录。③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除了做好施工单位的要求,还应听从监理工程师的建议,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为工程留隐患。
完善施工单位的质量检查体系,保证其在质量管理中发挥出良好的作用;完善工序质量的管理体系,把影响工序质量的所有问题都纳入质量管理范围,重点对待重要的和复杂的施工工序,特别设立质量控制点,加强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工程变更或图纸修改,都应交予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查并研究,如有必要,由监理工程师变更指令,然后方能生效并实施。
3. 安排好交叉作业,注重细部处理和成品保护
在施工中,往往是多工种、全方位交叉作业,管理难度大。而细部施工阶段的施工质量,对实现项目总质量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所谓细部处理是指预埋铁件、预留孔、面层等部位的质量处理,这些部位都是影响观感质量的重要部位,体现施工管理水平和操作技术的关键部位,这些细部做好就能够对整个工程质量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这一阶段,除各分项工程要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外,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合理安排交叉作业,抓好细部处理和成品保护上。合理安排交叉作业,一是要合理安排工序,解决好各分项工程施工的先后顺序,不影响施工质量;二是要合理安排时间和空间,保证各分项工程必要的技术问歇;三是要合理安排人力以保证工期。
篇10
1 安全理论
安全来源于对安全型电气设备的解释演绎,是现代化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和健全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属于安全管理中的系统化结构形式。在发电厂工作中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状态却是影响其安全生产的主要原因和趋势。因此抓紧安全工作还需要从人和设备双方面入手。随着国家安全指标技术标准的不断完善和规范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已经给企业现场安全、文明生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实际困难。解决这一问题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更是发电企业生产的根本保证方式。
2 安全型企业
安全型企业,是指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等)健全、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生产大监督和违章积分、曝光管理办法等)运转正常,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可控、在控状态,无任何人身、设备、电网、火灾、污染等不安全事故发生,生产一直保持安全、健康、稳定的状态。
3 安全理论在发电厂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基于安全理论,发电厂实现安全型企业应遵循的基本途径是:通过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杜绝人员的不安全行为;通过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的检修维护质量,消除设备的不安全状态;通过改善作业现场环境及劳动安全防护,消除运行操作和检修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和制度体系,堵塞管理上的漏洞。
3.1 人员安全
生产人员(包括安监、运行、点检、检修、维护、外包工程人员等)必须完全具备能够适应火力发电厂生产系统要求的生理、心理条件,具备在生产全过程中很好地控制各种环节安全运行和正确处理系统内各种故障及意外情况的能力。要具备这样的能力,首先要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纪律水平。
3.2 设备安全
设备安全是安全的基础。没有可靠的设备健康水平作基础,就不可能实现安全生产,更谈不上安全。设备管理的核心是点检定修,深化点检定修是发电厂实现设备安全的根本途径。在做好设备选型、安装等工作的基础上,提升定修工作效果,推行设备绩效管理,深化设备点检管理。一是在加强运行巡检和设备专业点检的基础上,对设备进行精密点检和技术诊断,实行设备劣化倾向管理。二是通过精密点检数据分析,定量地确定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劣化程度,确定设备的性能和经济技术指标,进行状态检修,实现对设备安全预控的目的;同时做好生产设备技术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技术监控体系,充分发挥技术监控网的作用,对发电生产的技术状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测监控。通过精心检修、精细管理,打造设备质量精品,确保设备和系统能够在规定的运转周期内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实现设备的安全。
3.3 运行安全
通过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和运行规程,杜绝人员误操作,使所有设备和系统都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发电厂的运行安全管理工作要围绕“两票三制”展开,要充分发挥“两票三制”在运行管理中的作用,利用“两票”管理系统,抓好“两票”的标准化工作。日常检修和定期工作中涉及的操作要全部使用标准票,用标准票规范运行人员的操作行为,避免发生误操作事故,使“两票”真正起到“生命票”的作用。电气操作要通过电子“五防”系统、监护、唱票、复诵、录音等手段,保证操作的正确。
3.4 劳动和环境安全
为现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行业规定的劳动安全条件和必需的劳动防护用品,并采取措施对生产人员进行可靠保护,保证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彻底消除各种不安全、不卫生因素对现场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危害。
3.4.1 劳动安全
对发电厂现场作业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涉及劳动安全的主要作业有电气、高处作业、机械、起重、特种作业等,在这些作业中使用的设备、安全防护设施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程和标准规定的安全要求,同时还要为作业人员提供必备的劳动防护用品,以达到劳动安全的目的。
3.4.2 环境安全
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空间环境、时间环境、物理化学环境、自然环境和作业现场环境。要努力通过改造使企业的生产空间、平面布置和各种安全卫生设施、道路等符合国标要求,实现空间环境的安全。实现时间环境的安全,要做到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和设备定期试验报告及点检劣化趋势分析来决定设备的修理和更换时间,同时必须遵守((劳动法))’使员工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从事工作,避免疲劳作业。
3.5 管理安全
安全管理就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实施控制,使其符合安全生产规范,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安全管理的成败取决于能否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要从传统的“事后管理”逐渐转为现代的“事前管理”和“过程管理”,即通过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的事前管理和过程监督,控制现场作业人员的各种不安全行为和设备、系统的各种不安全状态,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局面可控在控,并将各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避免各种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事故的发生。
篇11
一、5s管理理念的概念
所谓的5s管理理念,就是对建筑施工现场的人员、材料以及机械等进行综合的管理和控制,在管理中可以降低各种因素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其中5s管理理念主要包括:整理(SE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以及素养(SHITSUKE)五方面,如果将5s管理理念应用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可以通过整理来改变现场混乱的施工现状,并且改善现场的管理体制;整顿就是根据物品的特点和功能,将其放置在相应的位置,以便在施工时顺利取放,从而提高施工的效率,避免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况;清扫,就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制度,保证物品一直处在良好的状态,延长物品的使用期限。其中主要包括对材料以及设备的管理,施工人员在使用完材料和设备时,一定要保证材料和设备放置在清洁的环境中,并且要严格按照物品的放置规定进行放置,保障施工现场的清洁性和整洁性;清洁的含义就是不乱摆放物品、保证物品和环境的整洁,并且工作人员也要严格遵守保持环境整洁的行为;而素养主要是指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施工单位一定要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遵守建筑施工现场的规章制度,使其能够按照专业的标准进行工作,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施工现场管理氛围,提升施工人员的素养,体现出施工人员的团队精神,并且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建筑施工的效果和质量。
二、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5s管理理念的应用
(一)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应用
在施工现场管理中,5s管理理念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建设施工现场管理部门。为了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必须要明确现场管理的目标,之后建设专门的现场管理部门,并且确定相应的管理结构,其中常见的组织形式有工作队式项目组织形式、部门控制式项目组织形式以及矩阵式项目组织形式等。在进行管理模式的确定时,要按照工程的建设特点进行分析,对工程的工期、质量以及成本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确定最合适的管理模式,保证管理工作的质量;第二,明确现场管理的管理内容。在进行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时,要提前对管理内容进行确定,主要包括对现场管理部门进行设置、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及调整人员等,确保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能够在有序的情况下进行,防止各个环节之间出现影响的现象;第三,明确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结构。在进行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时,要按照以往的施工经验,对现场管理人员的结构进行调整,其中主要包括施工项目的负责人、工程师、造价人员以及质检人员等。另外,还要明确项目管理的要点,比如成本造价、技术方案以及施工安全等内容,促进整个建筑施工能够按照规定的环节顺利进行。
(二)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5s管理理念在施工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创造5s管理理念的氛围。5s管理理念应该应用到建筑施工管理的每个环节,也就是说要创造一种良好的管理氛围,从而促进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顺利进行。比如,可以在进行施工管理之前,制定5s管理理念的应用方式,将5s管理理念融入到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各个环节;其次,制定通用规则。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时,要对当地的市场建设需求进行详细的调查,并且要根据市场的建设需求评定自身的建设能力,最后制定出比较科学合理的通用规则,从而获得大多数人员的认可;再次,编订计划书。根据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模式,划分各个管理环节,并且安排专门的人员对各个环节进行负责,编订相应的计划书,主要包括清扫、整理等环节负责人的安排,以及时间和意见的计划等;最后,修改方案。充分了解5s管理理念,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基础上,按照其应用的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提升管理方案的高效性。
(三)施工质量管理的应用
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应用5s管理理念,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以及降级效益等,也就是说,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管理模式对其进行管理,从而使建筑施工工程在整体上提升经济效益。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应用5s管理理念,不仅能够加大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力度,确保施工行为在规范制度下进行,还能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管理,防止在施工中出现行为不当的情况,从而影响施工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5s管理理念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模式,可以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各方面的管理,从而创建良好的施工环境和施工秩序,不仅能够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确保建筑施工安全进行,还能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能力,使其在建筑行业占有一席之地。所以,在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中,一定要积极引进5s管理理念,并且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根据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建筑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篇12
了解和掌握了项目过程及各个阶段的特殊性,抓住主要与特殊环节,对于有效地加强对项目现场施工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2、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与动态管理的辩证关系
2.1项目动态管理的对象式施工项目
它的内在逻辑规律是项目的一次性(单件性)的特征,即每个分部分项乃至工序、施工工艺及方法、投入要素等均会有所不同,施工高峰也会错落起伏。因此,随着时间、空间变化的施工分布、分项工序,对生产要素的要求平衡式相对的,不平衡才是绝对的。因此,对于某一阶段式最优的要素组合,并不适用于其他的施工阶段,如基础阶段的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就不能适用于主体施工阶段的要求等等。故此,不断地调整生产要素配置与组合,对其实行具体的、动态的协调控制与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限定的人力、物力去完成最大可能完成的任务,安排好项目在空间上的分布和项目对各生产要素的在时间上的衔接,同时规划施工力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布局,从而始终保持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就成为动态管理的目的和前提。
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与动态管理式相辅相成、辩证的统一。说到底,是由项目的一次性本质特征决定的。这就是说,项目的单件性特征决定了对项目管理必须实行单件性的方法,这种方法本身就体现了项目管理的动态性。对生产要素实行优化配置是动态管理的本质要求,即用优化配置来体现动态管理。
2.2 项目成果性目标与约束性目标的辩证关系
如前所述,项目目标是由成果性目标与约束性目标组成的。项目成果性目标即项目的最终目标,归根结蒂就是满足物的有用性――即使用功能的目的,这在前面项目目标的确定性里,已经说清楚了,也容易理解,这里毋庸赘述。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如同优化配置与动态管理一样,也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说相互依存,是相辅相成的二个方面;说对立统一,是指失去后者,为前者便不能实现。后者是前者的本质要求和外化表现形式。两者构成约束性目标的本质要素,为项目的最终目标服务。
2.3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主线
由以上二种辩证关系可知,要使项目最终目标得以实现,就要在现场施工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以及各个阶段上用“四项控制”来保障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这就是施工管理的主线。
这是因为,由于单位工程各阶段的分部分项工程随时空变化的不同,因而管理控制的重点和内容也会随之有所不同。这是项目的一次性的本质规律的具体表现。
所以,我们施工项目的管理者,尤其是项目经理、施工员等管理人员,必须运用辩证的观点,辩证分析的方法,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什么是具体?列宁说,具体之所以具体,表现为过程,表现为综合,表现为质的多样性。”(李瑞环《学哲学用哲学》第107页)我们要对施工的全过程、过程中的各阶段、阶段上的各分部分项的施工部位、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以及质量、安全、进度与生产要素耗费的工程成本、措施等特殊性的矛盾,进行具体的分析。采用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组织、协调、调度生产要素,在“四项控制”中体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以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
这就是项目管理主线和主要管理方法。
由此看来,项目管理的过程就是抓项目管理主线和根本矛盾的过程。抓住了这条主线,就抓住了根本矛盾,就会取得项目管理的主动权。否则,就会犹如螃蟹吃豆腐,吃的不多,抓的很乱。这是我们在进行项目管理时应特别注意的。
3 用唯物辩证法指导项目施工实践
马克思主意唯物辩证法是软科学的理论基础。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现场施工项目是一个“各种实物的总和”,即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共性不等于某一具体的事物,正象水果不等于樱桃、梨、苹果,哺乳动物不等于猫、狗、羊等等一样。工程项目亦然。工程项目是由若干分部分项组成的建筑整体,分部分项各自之间彼此不能代替任何一个分部分项工程也不等于单位工程;项目的任何一个特征都不等于其全部特征;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管理实施规划)之所以是复杂与多方面的,正是因为它的任何一个方面不能代替它的其他方面甚至全部内容。所谓“运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这一范畴,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97页)。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是,物质是运动的担当者,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实在基础;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形式。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都是不存在也是不可设想的。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原和统一基础。由此看来,工程项目的生产要素的事物的总和构成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项目的物质基础,项目施工过程就是物质运动过程。
这就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有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者叫做根据。”只有认识了这些基础性的东西,才能懂得“三个限定”与“四个控制”的项目约束性目标;才能懂得项目最终成果性目标;以及为了实现项目目标,就必须坚持项目管理的指导原则和管理主线;就必须用“三个限定”、“四个控制”来保证。具体的实施方式和方法就是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而施工组织设计则是对这整个过程以及各个阶段进行的全面管理规划,是深刻而完整的、具体的项目管理科学。但也无疑地是属于硬科学的范畴。
4 结论
项目现场施工过程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物质运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项目施工活动的全过程实行“四项控制”,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是这个物质运动过程中的根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又由于在这个过程中,物质的、技术的、维修的、自然的环境的、人文思想的、等等矛盾交织在一起,而要解决好这些矛盾,顺利地实现项目目标,就要运用硬科学与软科学相结合即“软硬兼施”的管理方法。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分析的方法,对施工过程的一切事物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有效地对成产要素实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运用项目管理理论指导项目施工实践,进而实现项目目标。这就是本文的一些粗浅的、简单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50326-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彭尚银,王继才主编。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篇13
[keywords] construction site; Safety supervision; Improv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施工现场安全现状
1.1 人身安全
由于施工企业召集大量的农民工,施工企业对其安全培训流于形式,而农民工也认为自己是临时工,干的时间不长,对安全抱着无所谓态度。近几年,务工农民成为众多事故的肇事者和受害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员素质是主要方面。农民工流动频繁,大多是短期合同,因此有些单位在务工农民安全技能培训上很不情愿。尤其是新来的务工农民,仅仅在接受简单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后就匆匆走上岗位。还有相当数量的务工农民为了赚钱,往往对安全条件不讲究,安全意识淡薄,自救方法更是知之甚少,一旦遇到险情,就会酿成大祸。要做到工作人员安全化,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1) 人员素质选择;2) 人员的素质培养与训练。施工人员的可以采取测验、问卷、笔试、实作、口试、或模拟试验等对其安全素质进行检验,选择合适的施工人员。还根据施工需要对其经过培养和训练,人员在选择~ 训练~ 再选择~ 再训练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
1.2 设备安全
在施工现场,使用的机械比较多,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专职机械设备无安全警示标志,电器未接地或接地不符合要求;起重机械“四限位”、“两保险”不全。机械有缺陷,如设计不当,结构不符合设计使用要求,制动装置有缺陷,机械强度不够,起吊绳索强度不够,超负荷运行。个人防护用品缺失或不符合安全要求,工艺不合理,都是引起安全事故的原因。
1.3 现场环境安全
工作现场环境是指技术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空间环境、时间环境五个方面。其中物理环境、国家和有关部委已制定了有关标准,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物理、化学环境及生物环境因素危害有多种,主要包括噪声、振动、高温、低温、电磁辐射等,它的本质安全化是有标准可查的。目前在推行一种很有效的“定置管理”方法,定置管理强调的是“作业环境”,是对生产现场中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门科学管理方法,是按照生产工艺过程,将机器定位、人员定岗、物料定置、流通定时的时空管理技术,把生产过程中的空间与时间科学地组织起来,促进生产现场管理文明化、科学化,达到高效生产、优质生产、安全生产。有关部委制定了定置管理评价标准,这个评价标准就可以作为空间、时间环境本质安全化的标准之一。
1.4 隐患消除
隐患是指潜在的祸患,是事故发生的先兆因素,如不及时消除,将导致一系列事故的发生。事故隐患包含预防事故发生的隐患及事故中减灾的隐患两方面的内容。事故造成损害的程度既取决于预防事故隐患的大小,又取决于事故减灾隐患的大小。事故直接隐患辨识分为:事前预防性安全缺陷和事故减灾性安全缺陷两个方面;事故直接隐患主要从以下三个过程进行辨识:1) 从模拟生产系统安全品质恶化的过程;2) 从险兆事件发生的部位及工艺环节中分析;3) 从己发生过事故的生产部位及工艺环节中分析。事故间接隐患的辨识:事故间接隐患的辨识内容,间接隐患可以从管理的各个环节逐一辨识。针对施工现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辨识;1)违章违纪及违章指挥;2) 事故直接隐患检查、评估、整改的速度和水平;3) 各种肇事事件;4) 施工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水平;5) 安全管理机制及效能情况,制定的技术、经济机制的兑现情况;6) 业主、监理等的监督机制及施工单位的安全文化建设水平;7) 安全信息的搜集、统计、分析、流通及在安全决策、规划、计划中的运用水平;8) 现场安全经理和安全员的水平及培养力度;9) 安全管理的适应性的灵活性;10) 施工群体中相互间的人际关系,各合同方间、各分包商间、各工种间的纠纷情况,是否能及时调节。事故间接隐患辨识方法:事故间接隐患辨识的难点是需对上述隐患内容研究出既简单可行、又公平合理的测评方法,以确定其安全管理缺陷的程度,是否构成间接事故隐患。事故预防机理: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同一时间和空间相遇导致事故的出现。预防事故采取以下四种方式:1) 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2) 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3) 同时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4) 采取隔离防护措施,使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不相遇。
2监督管理措施
2.1 现场防火
1) 方案中,应有详细的平面布旨图,其中必须标明消防路线,对总平面要有专人管运输道路、临时电力网、各种管道、仓库、附属设施、职工宿舍及其他临时性工程的安排要符合现行的防火和工业卫生等有关规定。2) 须保持场地整洁,安全防火措施必须实用可系,防火器材备齐。3) 应设置醒目的安全、防火标语牌或宣传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