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采购管理规范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采购管理规范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采购管理规范

篇1

规范与效率相辅相成。规范指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效率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规范与效率并非两个相互孤立的要素,而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共同形成了支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合力。规范以效率为目标,归根结底,规范是对行为的约束,其目的在于通过优化流程、强化秩序,提高工作效率。效率应以规范为前提,在规范中出效率,在效率中更规范。

规范与效率辩证统一。烟草企业的采购有严格的程序规定要求,实际工作中必须按照规定的方式和程序进行,不规范采购,势必又将回到无序采购的状况。虽然有时严格规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效率,但是没有规范就谈不上效率;当然,也不能强调规范操作机械地而不是主动创造条件地完成采购任务,限制采购功能发挥。因此,在烟草企业采购中,规范与效率是辩证统一的,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

烟草企业依法采购、规范操作和提高效率的必要性

是法规和制度的要求。《烟草企业采购管理规定》要求,对采购目录、采购计划的编制,采购预算、采购方式的选择,公开招标、开标、评标的全过程,及信息公告、评标委员会的组成,合同的签订、交货、验货,对投标人的质疑,投诉的处理等都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以规范采购行为。

是采购“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和诚信原则”的要求。按照公开透明原则,让所有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参与采购活动,消除歧视。按照公平竞争原则,将竞争引入到烟草企业采购活动中,通过竞争使投标人提供更好的商品、技术或服务,并且尽量降低投标报价,使用户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和价格采购到优质商品,从而,既实现采购目标,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按照公正诚信原则,一方面要求烟草企业在项目发标、信息公布、评标过程要真实;另一方面要求供应商在投标时真实,在提供采购物品或服务时,须达到投标时所做出的承诺,对采购活动切实负责。

是发挥烟草企业采购职能作用的要求。《烟草行业“十三五”规划节能减排工作方案》中提出,加强全过程的节约管理,有效提高资源的综合效益,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在条件允许下,尽量使用低能耗设备,不使用高污染设备。因此,发挥烟草企业采购职能,按照“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要求采购,选择部分节能效果显著、性能成熟的产品予以采购。

是防范采购风险的需要。采购过程应严格执行《招投标法》《合同法》《烟草企业采购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依法采购、规范采购,从而尽可能规避风险,实现烟草企业采购的公平和效率。

烟草企业采购规范与效率存在的问题剖析

相关采购制度不够完善。从省局(公司)的采购制度来看,存在制度缺乏、不完善或衔接不够顺畅的情况。集中采购部门虽然建立了供应商库,但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导致无法使用供应商库,仍然继续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既耽误了时间,又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采购计划管理不够严谨。在编制采购目录和制定采购计划时,缺乏有效的方法和工具,有时只考虑目前的工作需要,没有从全年或更长远的目标来规划,甚至有时未经审批而随意变更预算或采购方式,影响采购工作的规范和效率。

采购流程不精益。制定的采购流程,过程繁复,操作时间长。集中采购时,单次小规模的集中采购结算不明确,部门间协调不够,手续繁杂。供应商的评价和选择机制不完善,缺乏科学规范的供应商认证和评价体系。合同管理没有固定模板,导致合同审核费时费力。采购管理系统的流程不够全面,没有包含采购的全部过程,降低了效率。

采购监督没有全过程覆盖。采购工作跨度时间长,流程复杂,监督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加之监督人员人手不够,目前还不能保证采购的全过程参与,容易给采购工作留下隐患。

采购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负责采购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采购流程操作不熟练,有的编制采购计划、计算采购预算不精确,有的编写采购文件时忽视关键的问题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采购工作的规范与效率。

加强采购规范。提升采购效率的建议

加强制度建设,严格采购法规落实

确保烟草企业采购有序进行,提高采购的效率,就必须根据“决策者重结果、管理者重规则、操作者重细节、监督者重风险”的原则,健全和完善适合烟草商业企业采购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规定采购操作整个过程、审批方式、公示和投诉以及供应商库的管理办法,从而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加强采购计划管理,合理配置资源

强化目录管理,明确采购范畴:编制《采购目录》时,事先组织调查,从全年或更远的目标来规划,科学构建四级采购目录,同时将日常采购项目全部纳入汇总到《采购目录》,进行规范管理。第四级目录细化至最小预算科目,并逐项明确采购部门和组织形式,使采购方式审查前置化,解决上会频繁和决策低效等问题。未编入目录的项目,不准实施采购。

规范采购计划的制定和变更,确保严格高效:制定计划时,全面考虑、从长计议、细致入微,从源头减少计划的频繁调整,同时规范计划变更,凡是涉及组织形式、采购方式和项目新增,定期提交相关管理委员会实名表决,确保责任可追溯,防止集体决策变成无人担责。

抓好集中采购:将采购的决策权和组织权集中到相关部门或单位,集中负责计划编制、采购立项和实施。坚持“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择优”原则,切实做到使用人、主管人、审批人、采购管理人和监管人的“五分离”,确保集中采购正常进行,采物资符合质量安全的要求。

优化采购流程,明确职责与权限

严格落实标准与细节:梳理采购流程,优化采购程序,将业务、合同、监督、公开等融入统一的采购管理系统,严格落实标准与细节,明确职责与权限,规范节点的输入与输出,让每个人都能了解所有的业务要求。

广泛应用模板,做到规范高效:为减少采购人员的行为偏差,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可以将最优做法、经验和技巧固化成普遍适用且符合规范的模板,让操作从“各自解读”变成“即取即用”,省去反复性指导和重复性审核,提高效率。

创新供应商管理,增值供应链:须严格对供应商进行资信、业绩评价和重要材料现场考察评审,建立与企业规模需求相适应的合格供应商名录库,并对合格供应商名录库实行动态调整,随时引进新的优秀供应商,及时淘汰有劣绩的供应商。

加强风险防控,实现全过程监管

围绕采购相关流程,梳理出各个风险点,对每一个风险点拟定防范措施。监督部门要全程参与,严格把关,保证采购活动的公平、合法、规范,确保评选出的供应商具备应有的资质和能力。

篇2

一、药品采购管理组织规范化

医院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药品采购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成立药品采购管理组织,由分管院长负责,成员包括药剂科、纪检、财务科、审计科及临床科室主任等,负责药品采购计划、新药引进、供货公司评价、药品品种、价格,采购合同及付款等环节的审核、监督。制定了新药引进、药品采购、储存、出库、药品调剂及临床科室的药品管理使用工作制度及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职责、权限,强化各流程的监督和制约,使各项管理制度合法、适用,全面系统,保证药品工作安全有序。

二、采购程序规范化

1、供货方的规范化管理医院根据药品供应情况及医疗需求,按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制度等有关规定,建立合格供方管理制度、首营企业及首营品种审核制度供货公司的业绩考核制度等,确立药品采购主渠道,合理选择供货方。药剂科将供方的资料汇总整理,上报药品招标采购办公室,对供货方进行选择、评价。评价、选择的准则为:药厂及经销商的生产、经营资质齐全,提供公司的营业执照、生产或经营许可证,GMP或GSP证书,授权委托书、身份证复印件等相关资质证明。对供方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所提供药品符合国家标准对供方提供药品的历史情况、质量状况、及其他使用者的经验,自身的顾客满意度水平、发生重大质量问题时的情况等信息进行评价。对供方的履约能力、财务经营状况、价格及售后服务和支持能力如遇有药品近期发生不良反应等情况时供方的应变能力等条件进行评价。经过评价、选择后,确立合格供方,并签订相应的采购合同。建立合格供方档案,药剂科留存备查。建立《合格供方名录》并由院长审批后生效,由药剂科负责合格供方的动态管理,每年对合格供方供货业绩进行评价,将供货不能满足规定要求的,报院长审批后,取消合格供方。根据供货需求及合格供方选择评价方法增补新的合格供方。

2、采购药品规范化

(1)建立药品采购审批制度医院药品采购由药剂科专职采购员进行采购,其他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行使采购权。普通药品的采购授权由药库保管根据各部门申请及库存情况,每周制定采购计划,交采购人员报药剂科主任审核分管院长审批后,根据医院的采购政策进行采购。新药的采购按照《新药引进管理制度》,由临床科室主任根据业务的开展情况填写新药申请表,报药剂科统一汇集整理,报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由药剂科组织采购,临床急需、特殊需要药品由临床科室主任填写急、特需药品申请单,报药剂科主任审核、分管院长审批后采购员方可采购。特殊管理的药品采购,包括麻醉、精神、毒性药品,易制毒药品、疫苗的采购等按照相关管理制度采购。

(2)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保持合理库存药品采购在保证药品及时供应的同时,要加速药品周转率,合理控制库存。降低药品采购成本,提高药品占用资金的使用率。我们探索制定合理的采购模式,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每周制定采购计划,一般按照一月用量采购,对于一些有效期比较短、用量较为波动,采用少购勤购的原则,特需药采购为一次采购量,新药采购根据临床申请少量采购,并做好用药调查,及时与临床科室沟通,掌握新药的临床使用情况。对用量使用正常的新药进入医院药品基本用药目录常规采购。对半年用量很少的新药上报药事管理委员会淘汰使用,不再采购。

三、采购药品帐物管理规范

1、药品验收入库管理对购进药品严格执行入库验收制度,由药库保管员及采购员根据药品随货通行单及发票核对通用名、剂型、规格、批号、批准文号、数量等,特别注意核对效期、数量、产地等,对进口药品保存《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及《进口药品通关单》,对需冷藏的药品检查是否符合运输的标准。对实行批签发的生物制品核对《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及《生物制品检验报告书》,验收合格后填写相关验收记录,签字确认,交由药品会计入库。

2、规范化药品的出库管理。在药品的出库管理中,要根据各科室的医药使用情况而定,规范药品出库单的填写情况,不容许有错别字,填写正确的日期,在出库数量和金额上采用大写形式,在药品的发放中,要采用近期先出的原则,出库单要一式三联,科室一份,出库管理员和发药人员各一份,保证医药用品出库的规范性,同时也保证了计算机录入中原始数据的客观准确性。

3、做好药品储存的分区处理。在药品的储存管理中,同一种药品要根据生产日期与产地区别摆放,并且明确不同药品的储存方式,如适宜的温度、湿度、养护方式等。对于不同种药品要根据科室和药效来摆放分类,如治疗心脏病的一类药防治的一起,具有消炎功能的防治在一起。在医药的综合管理中,还要区分开不合格区域、进货区、退货区等,每日要根据摆放的形式进行盘点,并与自算计记录系统进行核实。

4、规范药品的采购记录。在药品采购中要根据采购环节和经办人的不同进行信息数据的记录,保证转接过程中的真实性与一致性。其中包括采购初期的购买计划单据、购买的单据、入库单据和出库单据等,在相关科室使用和后期的药品处理中,还要有科室的申请单、不合格处理单、药检单据与价格文件等,从而从药品的各个方面都落实了管理,保证了药品采购信息的完整性。

5、重视医药采购中的审计工作。审计是利用数据进行采购全过程的审核,是监督采购规范化进行了强制性保证,在审计中,工作人员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责任感,对所有的单据进行复核,在签字无误后交给财务科进行下一步的管理。

结语:在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带动中,我国的医疗事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通过对先进设备和医疗药品的使用,保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在现代化科学管理中,医院除了医疗技术需要得到重视外,还要注重药品采购等管理,通过对管理流程和内容的规范化处理,提高药品的使用安全性,同时也保障了医院的经济利益。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立,简化工作流程与内容,促进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双重构建,为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篇3

1 高校物资采购的特点

高校采购管理具有采购对象特殊、资金来源有限、项目进度受限、专业人员匮乏等特点。客观条件决定了高校的采购管理工作有别于其他行业部门,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这为高校采购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高校采购管理的具体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承担着教学、科研等多重任务,决定了高校的采购管理具有多面性。科研类物资专业性强,多伴有研发设计,竞争范围小,采购范围、采购数量很难形成规模,采购涉及面窄。教学类物资大部分为基础应用,对设备的可靠性、通用性要求很高,采购数量巨大,采购涉及面广。

(2)高校为非盈利部门,主要依靠政府投资、社会共建等渠道获得资金。虽然近些年政府、社会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投入不断加大,但高校所能支配的资金有限,如何充分利用有效资金,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将是高校物资采购管理的首要任务。

(3)相对于社会企业,高校行政机构复杂,组织结构层次多,多数高校存在多个管理部门共同参与采购管理,或按照不同职能范围分别进行管理,缺少统一的协调管理部门。物资采购是具有较高技术要求的市场行为,需要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专职人员。高校采购管理部门缺乏具有专业背景的人员,而作为设备使用人员的广大教职工,更是缺少采购相关知识。

2 高校物资采购的基本流程

高校物资采购可划分为四个相互衔接、相辅相成的基本阶段。

2.1 计划制订

申请财政性资金之前,需要制订资金执行计划,具体由项目负责方根据部门科研、教学需要,制订相关申请项目执行计划。

在计划制订过程中,由于项目执行计划申报时间集中,多数高校采用先分散后集中申报的方式。项目执行计划集中汇总后,由管理部门审核,形成统一意见后,上报决策层进行最终审议。在高校项目计划制订阶段,需要经过多层审核,但最终的执行计划仍可能存在预算不合理、执行进度不明确等情况。

2.2 资金分配

高校财政性资金有统一的分配规划,一般由统一的部门进行管理,总体负责学校资金分配。具体项目由各院系按照本部门的实际需求进行申报,申请资金支持,经过管理部门申报立项后,确定资金来源及分配比例。

近几年,高校可支配资金迅速增加,相关的机构和机制却没有健全,出现了行政机构复杂,组织结构层次多的问题,多数高校存在多个管理部门共同负责项目的审批立项,缺少统一的协调管理部门,有限的资金不能发挥关键作用。同时,高校对资金使用情况没有相应的跟踪和评价机制,重投入轻使用。多部门管理和申报容易产生管理间隙,影响项目的实施效果。

2.3 采购执行

物资采购阶段为高校采购管理中的重要一环。高校相应采购管理部门根据不同的采购规模,采用不同的采购模式。

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多样的采购方式,具体包括项目执行方自购、项目执行定向采购、管理部门组织校内招标采购、管理部门联合上级管理部门进行校外招标采购。不同的采购方式,需要办理不同的流程,学校的介入方式也不同。采购流程不规范、个别采购项目学校介入不够、采购伴有随意性、不能按照相关规定履行程序等现象普遍存在,可能造成项目执行不受学校控制[2,3]。

2.4 验收建档

物资采购完成后,将涉及物资的验收、建档、保管等一系列后续工作。这个阶段是在按需采购的同时,保证采购的物资得到妥善管理并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的重要环节。

但由于高校采购途径、签订的合同条款不同,设备验收形式、验收办法不同,该阶段的管理方式不尽相同,但都可能存在对验收建档等工作重视不够的问题,使得验收过程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该阶段的监督作用。

3 采购管理的风险节点

高校物资采购管理体系中心,可划分为三个不同部分:项目执行方、采购管理方、校级决策层。三方相互依托、有机结合,共同完成高校的采购管理工作。物资采购管理体系中心在具体工作环节中,都可能出现问题。

3.1 执行方职责范围内的风险节点

执行方作为采购项目的具体操作者,需要全程参与整个采购项目执行过程,出现问题的几率最高。应有相应的配套管理措施,采购管理工作的执行,不能仅靠执行方的道德和自律维系。

(1)计划制订阶段。由于高校采购设备的专业性、特殊性,决定了执行方的计划制订方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后续的审核及批复阶段通过的概率比较大。在采购管理方、决策层没有充分介入的前提下,在计划制订过程中,可能存在计划不合理、计划与需要不符等情况,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与此同时,受现行政策规定限制,项目采购计划不能实时变更,这将在项目后续执行过程中产生不良影响,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

(2)资金申请阶段。各执行方在没有统筹规划的背景下,容易导致资金划分不清,形成多个利益小团体。如果执行方根据小团体利益,盲目追求小而全的物资配置,不从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申请经费,很可能出现物资大量闲置的问题,造成在学校范围内的资金重复投入或浪费。

(3)采购执行阶段。如果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执行方的权限将被无限放大,出现多种问题。若执行方采购流程不规范,有意无意使采购项目规避学校的监控,仅仅以完成采购项目为目标,将造成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执行方本身对采购工作不够重视或者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在采购项目执行过程中容易受限于供应商,不能掌握主动权;如果执行方不能很好地权衡性价比,将造成资金的浪费;不良社会环境对执行方也会造成影响,容易在采购过程中出现不正当行为,使高校利益受损。

(4)采购项目后期的协议签订、验收、建档等工作是重要的延续,许多工作需要依靠项目执行方开展。采购目的和要求都是通过协议来实现,执行方缺少必要的商务知识和重视程度,都可能造成不利于高校的条款出现,高校的基本利益很难得到保证;按照已签订的协议,购置的物资到校后需要验收,执行方需要保证供应方按照技术要求交付货物的同时,提供物资能够发挥其作用的必要条件。执行方重视不够或不掌握产品的基本参数及性能,将造成验收流于形式,不能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

3.2 管理方职责范围内的风险节点

管理方作为高校采购工作的管理和间接参与者,需要在全校范围内对采购工作进行管理和规范,具体包括相关管理办法的制度、各种操作流程的规范、协助和服务执行方完成采购项目。管理方将是风险防控工作的基础,出现问题的波及面将是最大的。

(1)采购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规范是管理方的首要任务,不全面的采购管理制度和不合理的操作流程,容易产生管理间隙,严重影响高校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产生阻碍作用。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高校采购管理无从谈起。

(2)管理方必须面对的问题,是采购项目管理程度和介入方式,由于高校的采购管理具有多面性,科研类物资专业性强,多伴有研发设计,需要一定的专业背景,这造成管理方在采购项目计划的制订、资金分配等阶段的参与问题,过多干涉项目计划的制订,或对项目不能提出可行性建议,都会造成项目计划不合理或执行难度高。同时在资金分配等涉及项目执行方利益的阶段,如果管理方不能从高校利益出发,在全校范围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分配资金,也会间接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在采购过程中,管理方为执行方提供方便的同时,不能坚守原则,将会放任各种问题的出现。在采购后续工作中,管理方如果不能发挥审核作用,为执行方提供必要的商务支持,高校的基本利益将很难得到保证。

(3)管理方是高校物资采购的组织者,当采购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甚至违法行为时,需要管理方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和秉公办事的决心,这是维护学校利益的最后屏障。

3.3 决策层职责范围内的风险节点

作为高校采购管理的决策层,是整个管理体系和管理思路的缔造者,出现问题将是危害性最大的。决策层的管理思路与本校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匹配度,将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直接影响高校采购管理工作。在具体项目执行过程中,对于执行方和管理方的组织和协调也是决策层的重要任务,高校采购管理工作需要校级决策层具有一定的领导智慧。

4 能够采取的具体措施

加强高校采购规范化管理可以从制度建设、科技手段、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4,5]。

4.1 制度建设

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操作流程是高校采购管理的基础,是采购管理工作的根本。具体措施包括:审批和复议机制、配合和制约机制、绩效和评价机制。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项目计划两级审批和复议制度,由执行方利用自身技术背景并结合实际需求,提出采购项目计划,由学校管理方审核,对于大型、重点项目需要相关领域专家论证后,由校级决策层审核。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对项目计划进行评估,根据执行方的反馈意见,通过管理方对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保证设备采购计划的合理性、有效性。

(2)针对采购项目执行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建立执行方和管理方之间相互协作、制约的监督机制,能够有效避免采购问题的出现。加强项目执行方与管理方的协作关系,建立平等协作、相互监督的工作关系,有利于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简化操作流程,为项目执行提供方便的同时,能够有效消除管理方和执行方之间的隔阂。根据实际情况,推动项目信息公开,打破执行方的封闭式采购环境,由管理方引导执行方进行公开采购,保证学校在采购过程中的优势地位。在采购后期延续工作中,由执行方、管理方、供应方三方共同参与,由管理方为执行方提供必要的商务支持,方便采购协议的签订,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实现三方的相互监督和制约。

(3)建立绩效和评价机制,对项目的计划制定、购置操作、验收维护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列入后续项目立项依据,打破以往项目被动执行的状况。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由项目执行方、管理方和决策层共同组织绩效评价,对项目的各项投入产出进行衡量,测算各项目的投入产出比,对于执行顺利的项目给予奖励,提高执行方和管理方的积极性的同时,引入忧患意识,增加违规操作成本。

4.2 科技手段

利用科技手段,可以将采购项目的执行流程化和制度化,方便采购管理减低内耗成本。现在成型的科技管理手段包括:项目的申报和审批系统、采购的管理系统、物资资产管理系统等。项目执行方和管理方都能从烦琐的操作中解脱出来,提高采购管理效率。还可以利用数据收集和分析手段,建立供方数据库、

(下转页)

(上接页)

专家数据库、项目执行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对项目执行情况、专家的技术背景、供方的信用记录等信息进行统计,为后续的采购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4.3 人才培养

完善的制度、先进的管理手段都离不开人的执行,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提高项目执行方及管理方的人员素质,培养具有专业背景同时熟悉商务知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才是提高高校采购管理的关键所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管理方进行改革,建立新型的管理模式,通过管理方帮助执行方对现有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成长为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并具有一定的商务知识的管理人才,是高校培养高级采购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利用这些兼职执行方管理人员和管理方全职人员,组建成全校范围的采购管理团队,将多方管理力量整合起来,可有效发挥制度和科技辅助手段的作用,保证高校采购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5 结束语

高校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行业特点,但高校采购工作也应得到重视,并不能只靠管理者的道德和自律来维系。要通过管理制度的完善、科技手段的配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构建完整的高校采购管理工作监管体系,将规范、高效有机结合,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家栋,李士明.高校仪器设备采购特点分析及应对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1-3.

[2] 鞠宝华,王存放.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在现代医院医疗器械采购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169-170.

篇4

Key words: QMS;normative function;practice

中图分类号:U47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143-02

0 引言

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是全球公认的系统化和程序化的管理模式。推行ISO9001标准有利于创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ISO9001质量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国际通用的管理体系,是针对企业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制订的,并已为越来越多的行业和组织所采用。我们部门作为集团公司的铜原料采购单位,肩负着企业最终产品的原料供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引入相关质量管理标准,帮助部门质量目标的顺畅实现,通过各项工作的程序化、制度化,做到规范管理,并最终占有原料市场,提高原料质量,提高保证程度,满足冶炼生产需要。

1 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

1.1 通过建立体系文件控制,能有效的将服务与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和制度化。充分体现工作的职责要求,进而更为有效地进行监督检查,明确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1.2 通过体系的建立,明确各科室的管理职责,便于各科室之间在工作上的协调统一。使各项工作开展起来责权明晰,步骤顺畅有效,防止了阻碍管理与发展的不良风气。各科室都有细化的质量分解目标,依据质量考核记录表对各科室进行考核,与工资效益挂钩。

1.3 通过体系的有效运行,有利于实事求是地对科室、个人的业绩进行考核。每个科室都有自己独立的岗位职责和质量分解目标。根据体系的要求,必须要将工作程序标准化,质量目标分解到科,到每一个工作人员,每一个工作程序又都相应的具备可跟踪的质量管理记录。这样,就真实反映了科室、个人的工作动向及业绩。

2 对铜原料采购部门产品及特性的分析

ISO/IEC中对认证的定义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在ISO9001标准中,术语“产品”的定义是“过程”的结果。一个产品可以是一组产品由不同类别的产品构成,区分取决于主导成分。作为集团公司的铜原料采购部门,采购铜原料就是这个过程的主导成分,围绕铜原料的采购,还有非主导成分。一系列的服务过程就是要确保铜原料采购这一产品的实现,并保质保量,安全到货符合标准。

每一种产品都有它的特性,具体到本部门的铜原料采购。首先它具有多样性,采购的品种有铜精矿、冰铜、粗铜、杂铜,还有阳极板;其次是标准性,所采购的铜原料,其质量标准及物理规格要符合生产所需,也就是要符合工艺要求。例如,粗铜采购的质量标准是含铜大于等于97.5%,所供粗铜到厂单车应属同炉所出,不得混有其他杂物,同车粗铜的含铜、金、银品位要求均匀一致。铜精矿的品位基准为含铜20%,低于16%拒收;阳极板品位含铜为99.2%;冰铜的质量标准为含铜大于等于30%。可见不同的原料有不同的质量标准;第三是数量确定性,正常生产情况下,我部门需要采购的数量是基本确定的。每天的铜精矿需求量是600个实物吨,100吨的阳极炉一天能吃80吨粗铜。但特定的阶段(如考虑炉子大修),一定要有一定量的库存做缓冲。所以,采购量要保证,相应的采购计划就要提前下达。第四是经济性,无论国内国外铜原料采购,都会有经济上的往来,大笔的原料资金预付、结算付款和套期保值等。

根据产品主导成分的特性,签订不同种类的铜原料供需合同,并认真履行好合同。在合同签订中,明确货物名称、供货数量、质量要求、有价金属的计价方式,铜的点价方式、纠纷的处理方式以及其它约定事项;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对不合格品的种类及相关方的职责做出明文规定,规定不合格品的处置条例,建立相关档案,并做好往来记录;建立货贷资金风险控制程序,及时确认资金到帐情况,记入到货情况台帐,跟踪货物结算,书面报告结算情况。总之,在铜原料采购的实现质量目标过程中,围绕目标,规范管理,根据产品质量的特性建立各种可控程序,规避风险,持续改进。

3 铜原料采购过程中的管理与服务行为、质量标准

铜原料采购过程实现包括以下管理与服务行为:①建立供方评价制度,确定供货商;②铜原料入场质量监督管理;③依点价方案实施确定结算价格,进行套期保值数据传递;④铜原料结算管理程序;⑤不合格品控制程序;⑥货贷结算资金控制程序。同时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汇编、有关铜原料的国家及行业标准汇编。作为管理执行的标准,随时查阅,及时掌控变化,及时更新。在日常的铜原料采购实践过程中,这几种管理与服务行为的有机协调十分重要。比如,在铜原料入场质量监督管理环节发现问题时,须及时反映到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结算资金控制程序,甚至供方评价程序等。从整个铜原料采购的管理与服务的过程可以看出,不同的过程对应不同的管理程序,不同的程序可以分解到不同部门的质量活动中去,从而可以把握铜原料的采购过程中,产品如何在各个环节中得到实现,并且这种改进在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持续调整的指导下也持续进行,并保持持续改进。这就是质量认证管理体系的规范作用在本部门的采购管理工作中的体现。体系的建立使业务程序制度化,管理规范化,员工人人知道该做什么、如何做,这是提高绩效的最大保障。

4 体系建立运行实践及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我部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有效建立与长期运行,使铜原料采购的各项管理制度深入人心。因为有严格的考勤记录、质量目标考核记录做依据,评选单位先进,不再需要领导、员工的主观臆断,依记录排序,工作变得简单明了,互相不扯皮了。最近,省国资委在对企业的调研中查看了我们部门在套期保值方面的信息传递记录,所有记录按年整理装订齐备,因其详实可控,获得了高度认可,同时也证实了本部门在管理上的规范。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的规范作用可见一斑。但是不要一成不变地认为,一旦建立体系,任何问题都解决了,体系的运行还要注意以下问题:①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要依靠领导持续高度重视,全部业务科室人员的协作完成。所以,体系文件一定要做到人手一套,从上到下认真组织学习深入贯彻落实,反复培训,形成习惯。②体系运行过程要保持监控和测量并形成记录。就本部门来说,要有质量目标考核表、价格确认书、结算单、供方评价、到货记录,不合格品控制单等大量详尽的记录。只有规范的管理,才能使企业稳健发展。③体系处于持续改进中,不能过度追求完美。要有耐心,从小事做起,从最能产生效益的事做起。④从企业实际出发,重在保持“有效”。当前有效的,就是合适的,整理成文件,使之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当前有效但不是很合适的,一定要保证论证的充分性,然后再进行文件的修改。

参考文献:

篇5

一、医院在物资采购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医院的成本核算中,造成医院成本松弛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对医院的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不到位。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设立专门的科室对医院的物资采购环节进行全面的控制,而主要依靠后勤物资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科等科室内部的自我控制,外部虽然有监察、审计等科室监管,但由于人员不足,控制力度并不强。(2)对医院的物资采购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和约束的力度不够,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3)没有制定出完备的申请采购计划,现有的申请采购计划没有被相关科室很好地执行。

二、医院物资采购管理方式建议

(一)成立医院物资采购监督管理部门

医院一般没有设立专门的科室对所有的物资采购活动进行监督,监察科、审计科虽然参与了监督,但由于人力资源比较少,对众多的物资采购活动的监督是十分有限的。规模比较大的医院,三级以上的医院,可以采用设立专门的物资采购管理中心或由独立的审计部门来加强对医院的物资采购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和全程控制,对中小医院来说,包括所有二级以下的医院,由财务科对医院的物资采购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控制是比较合适的,也比较容易落实。

(二)制定和落实好物资的采购管理制度

(1)明确物资采购管理职责。明确好物资采购人员对要对产品的供应商、物资采购产品的质量和采购数量等负全部责任。(2)规范好医院的采购流程。计划申请―审批―采购―验收入库―报账。(3)严格执行物资采购审批权限。所有的物资采购计划必须执行审批制度,有批准权限的是分管物资采购的副院长。对于普通日常物资应实行计划采购。禁止未经批准的任何采购活动,但突发性或临时性急救物品可以由相关领导确认后,先由物资采购部门负责采购,但请购单上必须注明急购字样并说明理由,事后由分管副院长再补批并签字。(4)制定物资采购的必要条件。一是物资采购活动必须具备完整的采购程序。二是物资采购用品必须是必需的、合理的、有效的,并且经确认已经没有库存或现有库存已经不能满足科室需要而必须购进的。三是物资采购的产品必须适量,有计划性。四是物资采购的产品价格必须要合理。(5)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6)明确内部采购职责,并将责任落实到相应的人员身上。(7)把验收环节作为重点。所有物品购入后都要由采购员本人与保管员一起进行验收登记入库,并在相应的发票或者是随货通行上签字,以留存备查。采购员与保管员必须认真核实购入物品是否与计划申请相符,有无不够或发错的现象,并对相符性负责,只有完全合格的物品才准验收入库。(8)规定好退货或索赔条款。为减少医院损失,降低医院的物资采购成本,购入的物品由于质量、规格不符,不能用于临床科室应用的,采购部门必须联系供应商办理退货或换货处理。物资采购约定中必须明确索赔条款,对因供应商原因产生的费用,采购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写出调查报告,然后书面通知供货公司向他们索赔,或者通知财务科在相应的货款中予以扣除。(9)制定货款的结算制度。所有物资采购均要求以电汇的方式付款,严禁采用现金结算或支票支付,特殊情况除外。为防止采购物品的质量等原因而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医院物资采购部门应尽量避免当月全额付款,即对大金额、大批量的采购保留一定的付款金额。在不影响医院信誉的前提下,适度延长付款时间是医院提高资金周转率的好办法。

(三)制定和加强物资采购环节的经济管理

1、建立完整的物资价格档案。为有效控制医院的物资采购成本,减少费用支出,医院采购员应收集和管理好所有的价格情况,并及时了解和分析好市场行情。 2、建立和健全好供应商档案。供应商档案应有公司名称、公司地址和联系人员、联系电话、邮箱地址、业务范围、服务好坏和账号开户银行等资料,并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测更新,由采购员负责管理。 3、加强物资采购人员的职业化培训,提升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国有资产安全不受侵犯。 4、选择合理的物资供应方式。由于耗材的性质不同,用途也各不相同,如何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这是降低采购成本的关键环节。(1)公开招标。对于大量的材料采购,实行公开招标的方式,以达到采购成本最低、质量最好的目的。(2)邀请招标。只能从有限范围的供应商采购的,或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所需时间不能满足紧急需要的,可以采用这种招标方式。(3)竞争性谈判采购。招标后无供应商投标或没有合格标的,招标文件的准备时间较长,技术复杂不易确定详细规格或者具体要求的,才用此法(4)询价采购。(5)单一来源采购。

(四)对物资采购工作进行严格的日常控制

1、事前批准,并严格按采购审批程序执行。 2、规定采购物资的结算时间。从医院总的物资采购实践来看,要想完善医院物资采购环节的管理,做好整个医院的物资采购工作,就要严格执行医院现有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加强物资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不断地提高采购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并落实到位,才能把好医院的物资准入关,才能将医院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才能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篇6

一、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的特点

煤炭企业既是生产型又是消费型的企业。物资采购连接工业品生产资料的消耗与资源品煤炭的生产,购进的工业品生产资料直接用于本企业的生产消耗,但并不是资源品煤炭的直接构成因素,也不存在价差与增值的问题。它的目的是在确保煤炭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吨煤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煤炭企业生产及建设所需物资除大型运转及监控设备外,其余大部分材料具有技术含量低、占用资金额大、生产周期短、采购难度小等特点,但同时要求安全性能好,不宜缺货。

二、煤炭企业物资采购面临的问题

1.从管理体制看,煤炭企业是典型的计划经济的产物。由于在理论上接受了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观点及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领导和职工的改革开放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和企业创新意识仍然不强,习惯于传统的营销方式,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

2.从煤炭企业内部管理看,由于长期以来在经济建设中重生产、重安全、轻管理、轻流通,以及国家对煤炭企业政策投资少等诸多因素,造成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缓慢,导致企业内部缺乏懂业务、会管理、能创新的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缺乏高新技术装备,从而影响流通效率的提高,致使物资周转慢、库存大、占用资金多。企业约束机制乏力,有的企业领导盲目决策和延缓决策,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和增加资金投入。

三、煤炭企业物资采购实现规范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集中采购、统一管理”的采购制度

目前,在全国煤炭行业大都实行不同形式的集中采购管理模式,其目的都是为加强物资采购的规范性,发挥规模采购优势,降低采购成本,减少物资储备,加速资金周转。因此,煤炭企业的物资采购应由公司的供应部门集中采购,实行“集中采购、统一管理”的原则。

1.实行物资集中采购制度。实行公司集中采购,由供应部门承担物资管理的组织、指导、协调、检查、考核等工作,利用大批量的采购优势,减少中间环节,形成厂家直供优势,建立稳定的供货关系,从而极大地降低采购成本,避免多级采购、重复采购、无计划盲目采购以及人为因素的关系采购等。

2.建立物资采购资金集中制度。建立物资采购资金集中制是保证集中采购的重要前提。煤炭的集中销售制度能使货款回收统归一处,为资金集中管理、使用、分配带来了利好前提。因此,企业应根据当年生产计划制定出物资采购计划,其采购物资金预算由供应部门提出,审批通过后由财务统一拨付。通过资金的集中,能保证集中采购规范地进行。

3.实行“统一管理”原则。实行该原则是根据各生产单位任务安排而编制的用料预算上报集中采购招标部门,由该部门统一计划、统一采购、统一分配、统一调度、统一配送、统一管理,从而做到采购管理各环节权责清晰,链接稳定,相互监督制约,从而保证各物资需用计划、库存、合同订货、到货、物资消耗等科学经济,使各用料品种归口集中,使物资的采购、使用、库存平衡合理,避免资金占用浪费。

(二)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和方法

由于煤炭生产企业所需物资品种多,价值大小不一,供货渠道零乱,因而应针对不同的物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采购方式,但必须掌握一个总体原则,就是“同种物资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价格比服务,同样服务比信誉”。对不同的物资,不同的采购规模,不同的付款方式选择最有利的采购方式。

1.招标议标采购方式。对大宗物资和生产设备,应组成招标议标领导小组,从技术要求、设备配套方案、经济指标和产品服务等方面,确定合同标底,确定多家生产厂参与投标。最后选出价格最低、产品质量最过硬、信誉最好的供货商。这样可以避免独家供应带来产品价格、货款承付不合理的状况。

2.货比多家的采购方式。对物资资源比较丰富,生产厂家多的小型设备、材料和配件,利用买方市场的优势,实行货比多家的采购方式。供应部门在签定合同之前,首先联系有关部、委的定点生产企业,供货单位必须保证证件齐全,避免伪劣产品流入企业。另外采取实地考察、电话、传真、信函及参加订货会等形式进行咨询,了解和掌握供货单位的企业概况与生产能力。采购部门对每一次、每一笔采购都必须建立比质比价采购台帐,详细记录供货单位的名称、联系方式、购进物资的规格型号、质量状况、价格和付款方式。经领导小组共同审查后,方可办理有关定货手续,并将比质比价采购台帐等原始资料报管理部门存档,以便随时进行监督检查。

3.供应商准入制及限价、定价采购方式。对当地采购的材料及品种杂、单种物资价值低、采购次数频繁的物资,利用市场准入制度及限价、定价的采购方式。物资供应部门应组织进行市场调查,综合分析各种因素,供求价格信息,以此为定价或最高限价,并作为进货的根据。选择经济实力强,供货品种齐全,质量信得过,售后服务好的厂家,发放市场准入证书,并签署保证供货质量、价格及提供优质服务等内容的承诺合同,实行产品保证期和试用制度,实行定点供应,理顺供货渠道,保证相对稳定的供求关系。同时,根据市场资源情况和供求关系,随时进行调整和补充,做到以统一的价格、统一的供货渠道,实行定点、定质、定价采购,以达到统管的目的。

4.物资代储代购是一种新的采购方式。是由集中采购执行部门通过采购方式确立的定点供货商,所属生产企业根据需求以及代储采购范围的品种由供货商直接供应,在一定期限内由集中采购部门统一结算,通过代储采购,使用多少结算多少,以降低企业资金占用和库存积压。

(三)建立计算机管理和采购信息共享制度

在企业内部设立微机管理,建立局域网络,使所有采购程序更加阳光,通过信息平台,使准入供货商档案、招投标采购程序、所有采购物资情况纳入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监控范围,同时根据煤炭企业生产特点,将计划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成本和资金管理等都纳入信息化管理当中,做到库存共享、资源共享,避免重复采购、方便修旧利废、串换代用、平衡库存结构,形成全面覆盖物资供业务链的管理系统,全面实现跟踪物资业务过程的目的。

(四)建立物资采购监督管理制度

对物资采购建立全过程的监督机制,能保证集中采购按制度顺利进行,防止人为影响、关系采购、黑色交易等不良采购行为的发生。因此,从采购计划的制订到采购物资的结算完毕,对计划下达、价格咨询、签订合同、采购方式等环节要进行全面监督,从而保证计划的管理性和准确性,使煤炭企业物资采购工作趋于良性发展的态势。

参考文献

篇7

针对这些问题,中石化荆门分公司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明确指示:“引入公开竞争机制,实现煤炭阳光、规范管理。”

一、公开供应商选择程序,优选战略供应商

按照大矿化、主渠道化,积极培育战略伙伴供应商的原则,兼顾来煤方向、运输方式、煤炭质量、煤炭价格、保供能力等多种因素,中石化荆门分公司将待选供应商在煤炭专项管理小组会上进行公开,并将考核内容进行量化打分。通过一段时间的“梳理”,对筛选出的十余家供应商进行公开择优,使其保持在四家左右,并建立《供应商动态考核制度》。

与此同时,在年初与供应商签订的年度协议中规定详细的奖惩条款,每月办理结算时,严格按合同中的奖惩规定对供应商进行奖惩兑现,促使煤炭供应商进一步改善质量,保证供应,相关资料建档保存。

二、公开计划制定和价格确定过程,严把采购成本关

为有效降低采购成本,中石化荆门分公司专门成立了由机动工程处、动力厂、监察处、计划处、运销中心、装运车间、物资装备管理中心等七家单位组成的用煤计划管理专项小组和由物资装备管理中心、机动工程处、动力厂、企管处、财务处、监察处、审计处、质量管理中心组成的价格管理专项小组,采取集体决策,并对计划和价格的决策程序公开。

针对计划管理,专项小组每月25日左右,召开下一月度用煤计划会,综合考虑生产需求数量、库存情况、在途数量、市场行情、运输和接卸能力等多种因素,制定合理的月度煤炭采购计划总量。然后依据对每个供应商的考核评估结果,确定每个供应商下一月度的供煤计划并报主管领导签字审批后执行。

针对价格管理,价格管理专项小组依据中石化物装部每月的月度煤炭采购参考价格,结合荆门周边市场行情及兄弟企业的采购价格进行分析,确定到厂煤炭的合理采购价格。

三、公开“采制化”过程及考核结果,确保购煤质量

煤炭质量直接关系CFB锅炉运行效率。中石化荆门分公司主要采取用煤单位和化验部门共同采样、共同制样、分别化验、结果数据比对监督,每月向煤炭专项管理小组公开的管理方法,确保购煤质量。为做好考核结果的公开工作,物资装备管理中心每月将供应商煤炭考核情况汇总成表格,送呈各相关单位进行审核。实践证明,上述措施的落实,有效保证了CFB锅炉的稳定运行,提高了综合效益。

四、三项措施推动“三公开”持续开展

(一)从教育引导入手

近年来,中石化荆门分公司持续开展“教训就在身边,诱惑就在眼前,陷阱就在脚下,成败就在手中”的警示教育,有效利用集团公司下发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开展案例教育,让岗位上的干部职工从中受到警醒,知道推进“三公开”,是从制度上设置防线,保护干部职工。

质量管理中心、动力厂在煤质分析岗位的墙上挂上“自重、自省、自警”和“公心、公平、公正”的警示牌,在煤质分析岗位人员操作台上和煤质分析管理人员办公桌上分别放上廉洁自律承诺牌。专抽调责任心强,政治觉悟高的同志进入煤炭管理岗位。与管理人员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定期组织岗位人员进行专题座谈,邀请纪委同志进行专题讲课,不断增强这些岗位人员的廉洁从业责任和意识,努力从源头上防范违纪违规情况的发生。

(二)用制度约束固本

几年来,中石化荆门分公司在坚决执行总部关于煤炭管理制度和规定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对煤炭采购供应的全过程不间断的建章立制,规范煤炭采购的计划、发货、卸车、采样、制样、化验、入库、结算、付款等环节,形成有中石化荆门分公司特色的煤炭采购全过程规范管理办法。

首先,该公司对煤炭管理办法不断进行完善。2007年下发了荆门石字[2007]74号《关于修订印发煤炭管理办法的通知》,使之更加符合荆门石化的管理实际。

其次,针对煤炭管理各环节,逐步进行了制度完善。在计划管理上,建立了用煤计划专项管理办法,对工作内容和各部门职责进行了明确。在采购管理上,严格按照总部煤炭组织集中采购程序在ERP和中石化商务网上进行操作。针对煤炭质量,在与供应商签订煤炭采购合同中,将入炉煤的低位热值、全水份、含硫、挥发份、灰份等指标进行量化要求,明确规定扣款额度。

在计量管理中,制定了规范的计量监督程序。汽车煤炭进厂由运销中心、动力厂两家单位共同监磅称重计量,对每车称重数据共同签字确认;火车煤炭进厂由计量中心、动力厂共同监衡称重计量,对称重数据共同签字确认,保证煤炭准确计量。

针对采、制、化各个关键环节,中石化荆门分公司制定了《煤炭质量分析实施细则》、《无烟煤入厂计量、采样管理规定》、《锅炉车间煤场进(上)煤管理规定》、《入厂煤采样化验管理制度》、《采样化验“十不准”》、《化验室管理制度和工作人员守则》等制度,加强对煤炭质量分析全过程的监控。

(三)让监督保障有效

在不断健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中石化荆门分公司效能监察办公室全程参与过程监督,促进“三公开”工作的持续推进。

篇8

一、引言

经过多年的发展,传统的采购规范管理已经在企业和政府采购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是在追求标准化的今天,把以往不能量化的指标通过一定的技术支持达到量化的层次已是现代企业逐步趋于发展的一个新目标。

在这些技术中,西格玛管理方法已成为主流,尤其是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在经过了摩托罗拉、通用电气、戴尔、惠普、西门子、索尼、东芝众多跨国企业的实践后,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管理方法。一般意义上的六西格玛指的是制造六西格玛,制造领域在整个产业链中的附加值大幅下降,多年的质量改善活动大幅提高了制造领域的质量和效率。而客户关系,市场销售和客户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成为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而在这些营运领域系统的改善活动处在起步阶段,传统的制造六西格玛也无法适应营运领域的特殊情况。为此,SBTI(六西格玛管理咨询公司)凭借自己在六西格玛管理领域的专业地位及多年在服务和管理流程领域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丰富的经验,研发出了不同于制造六西格玛的营运六西格玛。通过实施营运六西格玛才能达到改善公司业务流程,使公司营运成本大幅下降,提高公司组织和管理效率,是公司完成卓越经营的必然方法。

二、营运六西格玛概述

营运六西格玛就是将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应用在制造业公司的非制造性(管理、支持)流程或应用在非制造业(服务业)公司。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行业上看,可以运用在各种服务性行业,如金融、零售、政府、物流、旅游、医疗、信息技术、软件、家居等;从业务上看,在所有的企业的业务价值链中都可以使用;从使用部门看,除了主要业务部门外,在支持性部门也可以使用,如人力资源、财务、IT、市场营销、管理、工程等部门。除产品生产以外,营运六西格玛几乎包括了所有业务流程。所以,在石油物资采购流程中也可以引入营运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对采购业务进行改善。我国石油企业中物资采购是整个企业的一个重头戏,在整个成本中占据着很大比例,所以通过改善营运领域的成本来降低整个企业的经营成本已是当务之急。本文将从采购业务流程图分析及因果矩阵分析等方面简述营运六西格玛在石油物资采购中的运用。

三、采购流程分析

将采购业务流程简述为以下流程并列出了采购流程图,针对采购项目在此业务流程做因果矩阵分析,具体步骤如下:1、从流程图确认关键的需求(输出);2、对每项输出排序并指定重要权数(1~10等级);3、从流程图确认所有流程步骤和输入;4、评估每个输入与每个输出之间的相关系数。其中,低相关性:输入变量(数量、质量等)的变化对输出变异的影响较轻微、高相关性:输入变量的变化对输出变异有显著的影响;5、将输出与输入之间的相关系数与其重要性权数之乘积相加。

在上面这些相关变量中,对高相关性变量进行失效模式分析,通过分析该失效模式对整个流程的影响程度提出可以或可能采取的预防改进措施,以减少过程缺陷,提高过程质量的技术。另外,还必须对潜在的主要变量进行鉴别,以便以后对不同的采购项目进行备案。

流程分析还可采用风险顺序数(RPN),RPN是事件发生的频率、严重程度和检测等级三者的乘积,其数值愈大潜在问题愈严重,用来衡量可能的流程缺陷,以便采取可能的预防措施减少关键的流程变化,使流程更加可靠。对于流程的矫正首先应集中在那些最受关注和风险程度最高的环节。而要确定从何处着手最好利用帕累托图,影响流程效果的主要因素通常分为三类:A类为累计百分数在70%~80%范围内的因素,它是主要的影响因素;B类是除A类之外累计百分数在80%~90%范围内的因素,是次要因素;C类为除A、B两类之外百分比在90%~100%范围的因素,因此帕累托图又叫ABC分析图法。一般筛选那些累积等级远低于80%的项目。通过分析评价可得出相关的改善方向,转入下一步。

四、采购流程改善

对于工艺流程一般采用试验设计(DOE),而在营运领域更多使用精益(Lean)技术。建立价格收集系统、供应商管理制度,摒弃或者改善那些对整个采购属于多余累赘的流程。

五、采购流程控制

通过上面的步骤得到了相应的改善方向,并采取改善措施之后,在实施石油物资采购时对新的流程计划要做相应的测试,不断地确认流程的稳定性,真正达到降低采购成本,节约资金。(图1)

六、实施营运六西格玛管理注意事项

营运六西格玛在使用工具上有不同的侧重。它较强调客户需求的整合,强调“流程图”工具使用,使用简单的统计,较少使用实验设计(DOE),更多的使用精益技术。

六西格玛管理在国外企业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在国内仍然处于理论的认知水平上,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随着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日益提高,六西格玛管理必将被更多企业采用并应用于更广泛领域。

六西格玛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作为石油企业,有强大的企业实力为后盾,完全可以实施六西格玛管理,但首先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发挥其倡导者的作用,培养一批不同级别的六西格玛管理人才,这样才能为企业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穿针引线,为实现营运领域标准化打下夯实基础,最终降低采购成本,达到采购规范管理。

七、结束语

每一项管理方法的实施都需要经过很长的周期来检验,本文只是从一个探索者的角度概述了营运六西格玛在石油物资采购中的应用,六西格玛管理要在中国企业得以全面应用将经历一个很漫长的时期,标准化的时代终将来临,相信营运六西格玛必将会在营运领域发挥其中坚作用,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指导老师唐立新)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冬华.刘醒.企业如何引入六西格玛管理.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4.4.

篇9

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是相辅相成的,会计核算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只有通过财务管理才能对会计的财务审核进行有效的管理。处理好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关系,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一、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思考

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首先要考虑的是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其次,还要注意要不断的改进财务管理方式;最后,还要不断提高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只有几方面协调起来,才能更好的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

1.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社会变革的加快,科学技术水平也在迅猛的发展,要使得整个财务管理体制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那么财务管理的理念和会计的核算形式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既要精通会计专业本学科的技能,根据本身的实际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又要求会计人员能够从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等多个方面来权衡分析整理出科学合理的理财策略。在原有的财务管理体制下还应该不断的健全财务管理人员的考核制度,让管理人员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的专业要求。

2.改革财务管理方式,注重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

财务管理方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财务管理水平得以提高的关键。事业单位和企业只有适当的对财务管理方式和概念做出整体全面的调整才能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下,要求财务管理的相关机构要从整体上进行考量来制定财务管理的相应目标,同时也要求把财务管理融合到生产经营的各个部门。同时也要求财务管理技能在宏观上把握住大局,加强财务监督职能促进财务服务于管理的职能。

3.提高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美国的次贷危机给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改变经济危机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必须强化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在准确高效的财务核算的前提下,必须根据企事业单位的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原则,把提高信息化水平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内容。提高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监督体系。

二、规范会计核算能力的思考

1.优化会计核算形式

会计核算能力的强化主要是通过会计核算形式来完成的。而合理科学的会计核算形式也是通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记账的程序和方法来实现的。做到与时俱进,在新的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的过程中,推行和落实真正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算形式。

2.规范会计核算工作

会计核算过程的准确和规范,是整个会计核算工作得以顺利进展的基本前提。为了提高会计的核算功能,需要会计核算程序和核算组织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在工作的具体分配上,员工对职责的清楚和分工的要求要明确,这样不至于造成内部的混乱,使得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可以顺利的进行。

3.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会计的基本工作要求是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会计工作质量的好坏关系着整个会计核算工作的好坏,前期的工作不到位,那么后续的工作根本无法开展。所以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就必须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建立合理的加工整理会计信息的机制,让会计核算程序更加的完美和科学。

4.加强会计工作效率和水平

会计核算工作要求会计信息的即时性和相关性,要求会计的工作效率必须到达一定的水平。也就是说,如果当会计正在进行一个项目投资的预算,而统计审核过信息时,活动却已经结束了,那么这个审核工作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所以必须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才能确保信息的加工整理和对外报告的顺利进行。

5.降低核算成本

“成本效益原则”是指在会计信息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状况下会计信息供给花费的成本和由此而产生需求之间要保持适当的比例,保证会计信息供给所花费的代价不能超过由此而获得的效益,否则应降低会计信息供给的成本。所以会计在进行核算工作的时候,要考虑到额外成本和这项工作的实际价值意义之间的关系。建立合理化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

6.最大限度的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

会计核算对企业的管理者有监督作用,是会计快捷的捕捉所需信息的途径。作为物流和金流的监控者,需要做到核算工作保证记录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合理性。优化会计的核算形式是强化会计功能的核心。

三、结语

强化会计核算功能,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要知道会计核算人员与机制之间的关系,通过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优化、会计核算利益的最大化,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笔者在对整个课题进行整理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关系中,还有许多内容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整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是相辅相成互生的关系,哪一个方面做得不到位都会影响另一个方面的发展,所以在处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之间关系的时候,要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整体的把握,且作为财务核算人员和会计人员本身,对二者的关系要做到合理清晰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财政向高等院校不断增加财政性资金投入,一部分用于人力资源成本的支出,另一部分用于采购各种科研、教学仪器设备、建本建设工程和其他有关服务类项目等。而用于各种为教学和科研采购的资金占资金总额的比重,往往远大于培养人才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大的财政性资金投入到高职院校政府采购领域。怎样才能规范高职院校政府采购工作中各个有关方面的行为,怎样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有序,从而提高财政性资金投入的使用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院校在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高校政府采购制度的不断改革深化,虽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但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以及高职院校自身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在实施政府采购工作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1.采购预算管理不严格。政府采购预算是部门年度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制订年度采购计划的前提和依据。高职院校每年都是在下半年开始编制下一年度的财务预算,然后根据本校的财务预算编制下一年度的政府采购计划。高职院校政府采购预算基本都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因为高职院校的各基层单位往往对采购预算工作不太重视,也不配合,一般不会对采购项目进行立项前的可行性调研,只会对预算比较大的重要项目才会进行有关调研和考察,致使采购预算准确性不强,随着高职院校在科技创新和技术开发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而对所需设备的采购规模、时效性、技术含量、种类等的要求更加高强。所以,不可能提前一年就能向采购部门提供准确而详尽的采购计划。高职院校还有一个特殊性,就是无法提前一年预知和明确招生情况和专业设置,因而不能保证下一年度采购预算和采购计划的准确性。因缺少采购项目的前期市场调研,高职院校在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时,存在盲目估算和预见性不强,从而出现采购预算在执行中的严重超标或较大结余。这样势必造成在采购预算执行过程中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影响了高职院校政府采购预算的正常运行。再者,高职院校的各二级学院和各职能部门,因为种种原因随意改变采购计划,导致采购部门无法按采购预算安排采购资金,使采购预算和采购计划完全脱节,这样采购预算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和作用。

2.立项采购前论证不充分。由于各有关部门在制订采购计划时,没有进行必要的立项前的市场调研,而高职院校采购部门只负责根据各有关部门的采购计划安排本年度的采购任务,这样在没有得到前期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必然造成采购的诸多浪费:一是过量采购,少数使用部门在立项采购前,没有做好本部门对设备的需求量调查,就盲目申请采购设备,结果设备采购到货时,因超量采购而积压库房,使得本可以用于采购其他教学和科研设备的资金严重浪费;二是超前采购,有的教学使用部门,在相关专业还没有确定开设之前就急于申请采购相关的教学和科研设备,而真正的相关专业开设时,这些设备已经因淘汰过时,或老化破旧而不能使用,造成无法挽回的浪费;三是重复采购,一些使用部门只顾本部门的工作需要,就申请设备采购,而高职院校的采购部门在制定年度采购预算时缺少对全校所有设备的调查了解,没有摸清家底,没有做到全校“一盘棋”,没有做到所有设备全校统筹调配使用,因而造成重复采购。

3.没有适合高职院校实际的政府采购制度。高职院校虽然执行的是《政府采购法》,但在实际采购工作中却没有完全适合高职院校的采购工作制度,使得各高职院校在采购工作中各施其政,各自制定适合自己学校的政府采购的具体实施细则,造成高职院校采购工作管理混乱。目前,各高职院校除了限额以上的采购项目必须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实施采购外,其他采购项目都是根据自己制定的政府采购的具体实施细则进行采购工作的。因此,为了规范和约束高职院校的政府采购工作,就必须制定统一的适合高职院校的政府采购制度。

4.政府采购环节复杂。高职院校的特殊性,时常会因为教学和科研项目的需要,急需购买高精尖端的精密仪器和设备,有些还必须从国外进口,时间急,任务紧,往往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因为是预算和计划外的采购项目,涉及到调整计划,增加预算,必须层层申报,获批后,如果通过政府采购程序,环节复杂,手续繁多,然后再采用政府采购必须的公开招标方式,上网招标信息,招标顺利的话,到签订合同,到货验收,最快也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这就是政府采购环节复杂,需要走程序的时间和采购需要的时间过长,完全不能满足教学和科研的紧急需求。

二、高职院校政府采购工作规范化管理的策略研究

要实现高职院校政府采购工作规范化管理,就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严格遵守政府采购管理程序,从制度上实现规范化管理的目的。

1.加强采购预算管理。首先,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年度采购预算的编制,因为年度采购预算是高职院校实施采购工作的唯一依据。编制预算前,要分清轻重缓急,对拟采购的项目进行充分的论证,强化采购预算的约束力,对于未列入年度采购预算的项目,坚决不予采购。其次,在编制年度采购预算过程中,既要显示采购预算的约束力,又要考虑采购预算的可操作性,因为在采购预算的实际执行过程中,如果遇到教学科研急需上马的项目,需要采购必需的仪器设备,这时就需要及时调整采购预算或追加预算,调整预算前,由学校采购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调整预算时必须严格、规范地按照审批制度和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2.重视立项采购前的调研和论证。第一,高职院校采购管理部门要建立全校资产配置的信息管理系统,做到动态管理,随时全面掌握和了解全校的设备资产配置情况。这样,在各二级学院和各职能部门申报采购项目时就可以及时了解所申报采购项目的现有配置情况,进行全校统一调配使用,避免重复采购,如确认为新增项目,则实施采购。第二,高职院校采购管理部门对于申报采购新增专业相关设备的项目,应及时与有关使用部门联系沟通,分析确认该新增专业是否确实可行,在没有确定开设新专业之前,不要盲目提前实施采购项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第三,高职院校采购管理部门在实施年度采购计划之前,应该与全校各二级学院和各职能部门一起调研和论证,哪些项目是本年度必须采购的,哪些项目是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存放场地或可有可无的,可暂缓采购的,分清轻重缓急。以此,合理配置资源,达到资金使用的最高效益。

3.建立健全适合高职院校实际的政府采购制度。提高高职院校政府采购规范化管理的前提,就是必须建立健全适合高职院校实际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高职院校应以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其本身的特殊性,制定符合高等院校要求,又适合高职院校教育发展实际的政府采购规章制度,并在高职院校内部成立政府采购工作领导小组,设置招投标采购管理部门、具体负责采购的职能部门、执行监管的监察审计部门,各部门各尽其责,相互制约,使高职院校的政府采购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在阳光下进行,努力做到科学择优、依法采购。

篇11

(一)物资采购计划不够完善

地铁运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进行必要的物资采购,而在进行物资采购时需要进行相应的规划管理,这样才能实施更有效的物资采购。地铁运营企业进行物资采购时进行的预算管理不够有效,导致整个采购过程不能受到相应的计划约束。首先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之前对企业的物资需要了解不足,所以对需要采购物资的数量、型号等都不能具体的管理,在具体的采购过程中存在盲目而混乱进行的问题。在实际的物资采购时企业没有严格按照采购计划进行采购,经常出现采购的物资不仅数量还是类型都不符合企业运营需要的情况,超出企业的采购预算而增加企业的成本投入。

(二)供应商的考评工作不足

地铁运营企业的物资采购需要选择相应的供应商,通过供应商提供相关物资来达到采购的目。现在地铁运营企业对物资供应商的考评工作进行不足,存在相关物资的质量不足的问题。部分地铁运营企业为了控制运营成本,会更倾向于选择物资成本较低的供应商,但是企业缺乏对物资供应商全面深入的考评工作,对供应商的了解不够彻底所以很难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企业对供应商招标工作还存在不足,招标信息不够公开所以竞标的供应商数量不足,企业能够进行选择的范围较小,无法选择最适合的供应商进行物资采购。

(三)采购物资的信息管理不规范

在进行物资采购的过程中,地铁运营企业需要及时了解该工作的状态以及物资有关的数据。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的时候没有对相关工作信息进行有效管理,虽然有相应的规定要求企业对采购的物资进行相应的档案建立,但是由于企业对信息管理工作的不够重视,同时管理方法落后,所以企业很难及时了解物资采购的相关过程。企业对采购物资的信息披露不足,所以很多采购工作不够公开透明而存在违规行为。企业无法掌握真实的物资状态,所以物资采购容易不符合企业真实需求的问题,当采购物资过多时会产生浪费,而采购物资不足时不能满足企业的运营需要,对地铁的运营也会产生相应的不利影响。

(四)物资采购的监督管理不够严格

地铁运营企业的物资采购工作涉及资金的使用,并需要将相关物资应用到企业的运营工作中。地铁运营企业对物资采购的监督管理工作开展不足,首先是在采购方案的制定监督检查不足,无法确保相关计划方案能够符合企业的运营需要,所以现在混乱采购的问题较多。其次是对物资采购的过程无法有效监督,采购过程没有受到企业监督而导致采购信息公开程度不足,企业的物资使用和管理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容易造成企业面临财务风险而影响自身发展。

三、物资采购的规范性管理措施

(一)完善物资采购的计划管理

地铁运营企业的物资采购工作对企业的运营和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企业更需要完善采购计划不够完善的问题。企业需要制定统一的计划制定标准,明确采购信息类别来使采购工作更加规范。企业需要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同时提升对企业需求的研究工作,通过资金的预算投入来规范企业的采购工作。在采购的时候需要对物资的使用项目以及数量、规格等参数明确说明,同时对采购的时间进行明确规定,确保相关物资能够及时投入到实际的应用工作当中。对于物资采购计划需要进行必要的审批工作,个人不能因为自身原因随意更改采购计划,保证采购工作的规范性。企业还需要采用相应的处罚措施来提高采购人员的工作意识,使其能够自觉按照预算计划进行相关工作。

(二)加强对物资供应商考评工作

地铁运营企业的物资采购工作直接与物资供应商有关,企业提升物资采购的规范性需要从合理漩涡供应商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考评上实现。企业进行供应商选择时需要扩大招标范围,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对供应商的信?u考察,并且对供应商的物资进行深入的质量检查工作,确保相关物资能够符合企业的工作需要。企业需要更多选择物资质量良好同时产品价格合理的供应商合作,并且对合作的供应商采用质量考评工作,在物资购置过程进行物资的检查,确保相关物资能够满足企业的工作需要。根据供应商的工作资质以及产品质量等参数对供应商进行考评评分,一旦出现考核不合格的供应商就要马上停止与其合作,选择更合适的供应商,保证相关物资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合理管理物资采购信息

只有在准确把握物资采购信息的情况下地铁运营企业才能够根据工作需要进行采购工作,这需要企业加强对物资采购信息的管理。首先企业需要对采购人员加强培训,使采购人员掌握全面的信息档案制定和管理方法,并且能够根据采购工作独立进行信息收集工作。现阶段企业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对物资采购的信息进行全面的收集和管理,并且根据相应的属性特征进行分类管理,使企业能够更加准确地物资在企业中的应用和管理状态,对后续的物资采购工作起到规范作用。地铁运营企业需要加强对物资采购信息的披露工作,使物资采购更加公开透明,减少因为采购中出现的信息不准而产生的不利影响。

(四)提高物资采购的监管力度

为了保证地铁运营企业物资采购工作的重要性,企业需要解决监督管理工作实施不完善的问题并增强采购工作的规范性。针对企业物资采购的流程,企业需要制定对应的监督管理制度,从物资采购计划的制定到物资的购入以及信息的管理都需要在监督管理工作下进行,保证相关工作的真实有效。企业需要加强对物资质量的监督工作,物资是应用在企业运营工作中同时也与地铁运营的安全性有极大的关注,企业必须加强对物资质量的控制工作。企业需要加强对采购结果的分析力度,并利用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物资采购责任的落实,严格处理采购过程中的违规行为,提高采购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并能够自觉合理地进行采购工作,使企业能够保证物资的质量并合理控制相关成本。

篇12

采购管理是指以最高效率和最低成本为目标,以满足自身经营活动需要为目的,企业对包括供应商、物资、采购人员采购组织架构等在内的一切相关因素进行计划实施控制和改进的过程。在建筑企业中,采购管理涉及到整个项目,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合作。首先由项目部向采购部提出设备、材料等物品的需求计划,由采购部编制成完整的询价文件,向供应商发出询价,成功采购货物之后,质检部要对其进行质检。建筑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在项目实施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采购涉及金额大,不具有重复性,采购的时间与整个建设项目的实施进度相适应,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项目整个寿命期的费用,而不是仅仅考虑最初的采购价格。

也就是说,建筑物资的采购管理工作是建设项目的基础,也是建设项目成功的重要环节。这不仅仅是因为采购费用往往占整个项目费用的绝大部分,更是因为整个项目的设计和规划也必须在建设项目物资采购之中体现。如果采购到的材料、设备、服务不符合建设项目设计和规划的要求,就会降低整个项目的质量,更甚至会导致项目的失败。因此,建筑企业物资的采购管理在整个项目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设备、材料的采购工作,对控制项目造价起到重要作用。

1.物资集中采购管理

1.1采购及价格的信息管理

采购中心按月在公司内网上集中采购材料的采购合同签订及履约信息、市场价格信息及其变动趋势分析。

1.2集中采购材料的投标报价管理

公司工程总承包部、分子公司需要配合投标报价的,应及时准确编制。/集中采购材料投标报价清单。交采购中心报价,并如实记录材料的实际报价。

1.3材料计划管理

投标单位应及时将中标信息通报采购中心,以便采购中心及时搜集项目所需钢材等主要材料的需用信息。使用单位提交材料需用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各类物资合理的采购供应周期。如无材料计划,采购部门不得实施采购供应。分子公司在收到设计施工图纸的七天内,应及时、准确、完整地编制集中采购材料预算提交采购中心。使用单位所有的集中采购材料预算和需用计划均须及时提交采购中心。

1.4材料供应管理

(1)对于钢材需用量较大、耗用期在两个月以上的且可由钢厂资源直供的项目,由采购中心及时编制“采购供应方案”回复使用单位。使用单位如有异议的应在约定的时间内及时反馈意见。

(2)如需推荐潜在的供方参与采购中心组织的采购招标或询价时,使用单位必须在上报材料需用计划的同时向采购中心提交拟推荐供方的评审资料及联系方式。由采购中心对其投标资格及供货能力进行审核后方可参与采购竞价。

(3)根据采购招标或询价的结果,采购中心及时编制《集中采购材料采购价格确认单》送使用单位确认采购价格。使用单位有权限人员应在约定的时间内及时确认。超过一天不确认回复时采购中心将视作使角单位已默认该采购价格并实施采购。

1.5结算管理

(1)采购中心须做好采购资金收支的筹划工作,最大程度地利用公司银行授信额度支付货款或低成本锁定材料资源。每半月采购中心向财会中心提交采购资金收付计划及采购合同签约信息。

(2)使用单位的资金不能满足采购付款的要求时,统一由采购中心按项目向公司申请借款,使用单位须确认采购中心借款事项的真实性,保证到期还款并承担借款资金的利息。

(3)采购中心根据使用单位承诺的付款方式支付供方的货款,并按此付款时间要求及时将内部结算资料按期提交财会中心"财会中心核对无误后开具/内部销售财务结算单0办理内部供货款托收转帐手续"

(4)对业主进行结算时若材料价格发生变动,采购中心须配合使用单位提供材料费决算谈判时所需相关资料"

2.供应商管理

2.1寻找潜在供应商

物资采购部门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潜在供应商的信息,寻找在该行业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有一定的知名度的企业,在市场形式不断变化的情况下,随时关注市场情况,对新出现的企业密切观察,必要时须进行实地考察并深入了解,在适当的时候,可以与其建立业务联系,对其进行培养和扶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己经成了一个能够提供大量信息的强有力的搜索设备,利用互联网帮助对可能满足进一步评价的潜在供应源进行定位。

2.2供应商的评选

供应商的评价要考虑一系列的指标体系,从多角度设计合格供应商选择方案。

评价内容包括:

(1)供方的经营资质、规模、财务状况和市场业绩等基本情况。

(2)质量保证能力、供货能力、价格竞争力、交货准确率!快速响应能力和售后服务。

(3)采购活动中存有的重大危险源、重要环境因素及控制措施。

(4)如供方是商家时,还应对其所供物资的生产单位的质量保证能力等进行评价或验证。

对供应商的评价必要时可以进行产地取样、抽检、封样等,并如实填写《供方评价报告》。评价时应取得的资料:营业执照、法人代码证、生产许可证、产品检测报告、进沪备案证明、质量等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影响环境或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的受控指标的检测报告等。

通过初步对供应商选择评价程序以后,就可以进入合格供方名单,采购中心负责编制公司年度《主要物资合格供方名录》,经公司采购主管经理批准后于每年年初以行政文件的形式。分公司对一般物资潜在供方进行评价并编制《供方评价报告》,于年初以本单位的行政文件形式《一般物资合格供方名录》并报采购中心备案。

2.3供应商改进

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与一系列的考评后,在供应主要物资的供应商中筛选出满足作为合作伙伴关系条件并且愿意与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供应商,然后对筛选出的供应商再进行一段时间的调研,主要对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价格的竞争力、市场业绩及服务满意度等四个方面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指出供应商存在的不足,要求其实施改进并进行跟踪考核,同时在内部还要对供应商进行月度考评!体系审核等跟踪供应商的综合表现,并及时反馈给供应商。

2.4供应商长期管理

通过一个较长时期的考核,这断时间可能长达两到三年,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对合格的供应商发展为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并对其建立长期、动态的各类管理。

3.优势分析

3.1统一了采购管理制度,规范了采购管理体系

加强了对物资采购的管理,把采购管理作为公司的关键业务来抓,采购中心也成了公司的重要业务部门。对分子公司的物资采购人员分批分类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逐步建立完善公司内部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分子公司与采购中心的沟通,进行全公司的信息共享。

3.2提高了经济效益,发挥各种优势

篇13

药品购销过程中的药品“回扣”现象一直是药品流通过程中的“瘤毒”,它严重影响着卫生行业的形象,同时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巨大的损害。这种现象不仅腐蚀了个别医师、药品管理和供销采购人员,败坏了医德医风,严重破坏了正常的药品流通秩序,而且还为一些假冒伪劣药品经营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为遏制这一不正之风的发生,减轻人民群众不合理的药物费用负担,我国卫生系统通过不懈的探索实践,不断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1993-1999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集中采购模式处于自发探索阶段,2000-2001年形成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2003-2004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2009年卫生部等六部委印发了《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要求药品采购实行政府主导、省为单位、网上集中采购的办法。《意见》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网络垄断和药价虚高等问题。但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医药卫生的发展。

二、药品集中招标制度实施以来仍然存在的问题

1.医药保障权益方无法真正参与其中

我国规定,从属国家的公共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中的药材都是以集中招标形式进行采购,但招标工作都是由我国各个省市当地的卫生部门进行安排,多部委也参与其中。而医药保障权益相关部门以及社会保障部门却无法真正参与到招标工作中,不仅有损医院利益,对患者的健康安全也无法做出维护,在整个中标过程中没有话语权。

2.过于注重价格忽略药品质量

在进行招标过程中,许多卫生部门大多都主要看中药品的价格,并将价格作为招标的重要选取条件之一,因此许多价格低廉的药品方更容易拿到各大医院的授权。由于卫生部门等过于关注药品价格而忽略了质量和药效,不仅对医院的名誉有所影响,加大了中国药品市场的恶性因素,更无法对患者的健康进行保护。

3.企业改变生产策略使药品价格不降反升

在国家集中招标制度建立以来,相关部门对招标药品的价格制定出限制条件。但由于药材成本近年来却持续增高,许多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竞标成功率,利用更改主剂量的手段对药品进行改变,例如减少原有药品的分量,改为添加辅助材料成为新型药品,或者将颗粒等改为胶丸,并更改包装降低规格,看似药品价格降低,但是实际上在无形中产生了涨价的效果,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三、规范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建议

1.利用付费方参与方式分散药品审批权

从省内招聘所需要的药品研究学者、医疗机构和社保机构药品使用方面的专家,并向大众征集无公职身份的患者或志愿者组成药品审查小组,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申请参与招标的各类药品进行审查,审查通过的药品可以参与本年度的集中竞标。这样不仅让利益相关方切实掌握药品的质量和价格,而且避免了药品审批工作过于集中而导致审查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2.在集中招标采购的过渡时期应允许二次议价方式存在

二次议价的本身违反了《招投标管理法》,可能引发向医疗机构、政府采购部门进行商业贿赂;影响省级招标机构的公信力;增加企业的销售成本,使大企业和名优产品在二次议价中失去竞争优势。但二次议价却是最有效的实现药品回扣由暗转明的手段之一。暗回扣滋生助长腐败;而明折扣则可以真正做到阳光操作。为了应对药价虚高,我省已在药品招标中探索二次议价,而且实践已经证明,二次议价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在药品集中标采购未能实现的降价,并且作用明显。所以在集中招标采购的过渡时期,二次议价的存在不仅不会危害患者的利益,反而能使患者得到真正的实惠。

3.实行分级管理,强化组织领导

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明确了省、市两级药品集中采购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医药采购管理服务机构的职责,逐步探索建立了符合各省实际、凝聚集体智慧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综合协调机制,形成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这就要求:一要加强统一领导,作为领导机构负责重大问题决策,协调并监督各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集中采购工作。二要做好日常监督管理。三要成立工作机构,确保工作落实。结合招标工作实际,省级医药采购服务中心应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在内部形成了领导班子、技术组和各工作组的工作机制,班子负总责、集体决策,技术组当参谋、提供业务支持,工作组具体执行、落实到位。三级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实行分级管理,强化了责任意识和部门监督职能,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4.加强业务学习与教育,提高集中采购的效率

首先,药材集中采购机构要聘请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法律意识较强的人员,提升采购机构的整体素质;其次,在机构内部定期对机构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制定学习制度,关注国家出台的法律以及医改政策,增强对机构人员的业务水平;第三,聘请专业法律界人士以及医疗界资深专家开展采购业务知识讲座,提升采购机构的整体业务能力和自身道德素质,加大采购的效率。

5.建立平台,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监督

建立医药集中采购监督平台,不断完善平台功能,招标公告、企业报名、招标文件下载、资质审核、投标报价、评标等流程均通过平台网上运行,实现平台的科技预防功能,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对招标采购工作的影响。工作人员均与医药采购服务中心签订了保密协议,分权限登录平台,平台将自动记录登录、修改、变动的痕迹。同时监督部门通过监督密码可随时查看招标和日常采购、销售情况,保证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透明有序。

6.完善药品采购有关法规,用法律手段保障集中招标采购顺利开展

仅靠“公开、公正、公平竞争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来保障患者等的利益,是不切实际的。集中招标采购要防止腐败,就要有坚实的法律基础,用法律的约束力做后盾,触犯法律将接受严厉的惩罚。依法治理,方可让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真正公开、公平、公正。

四、结语

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模式仍不够完善,存在许多制度上的漏洞使我国药品采购行业长期处于混乱当中,我们只有加强自身和各个机构的法律意识,约束自身行为的同时加强对采购制度的管理和对采购人员的监督,一定能够使采购事业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提高我国药品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