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历史易错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 变电站的运行管理
变电站的运行管理主要是要对电力系统在发电、供电、配电以及用户用电过程中,在运行过程,值班人员要对供电设备进行监控,同时也要进行调节和操作,这样能够保证发供电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在对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保证的时候,也是要进行必要的分析工作,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出现故障的设备及时进行处理,因此,能够更好的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够更好的保证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变电运行管理的目的就是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变电站能够安全运行,同时也要保证其经济效益。对变电运行进行管理的时候是要采取必要的措施的,这样才能保证变电设备的运行经济性和安全性。
1.1 变电站运行管理制度
变电站电气设备在运行的时候也是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这样能够更好的进行设备管理,同时也能更好的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现场的检修人员在对变电设备进行检查的时候要保证自身的安全不会受到影响,同时也要保证设备的安全不会受到影响,这样能够避免出现事故。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的时候要填写相应的工作票,这样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解决。为了更好的保证运行的可靠性,避免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操作人员要对设备的操作顺序进行掌握,同时要保证设备运行情况不会受到影响。
1.2 变电站的运行组织管理
变电站在进行运行的时候是分为有人值班和无人值班两种范式的,在有人值班的变电中,通常是进行轮换值班的,各个不同的班次在人员构成方面都是比较固定的。在无人值班变电站中,是有专门的控制中心的值班人员进行监控的,在控制中心也是要进行轮班的,这样在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实施监控,同时对出现的问题也能及时发现。
1.3 运行分析管理
对变电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能够更好的对设备的运行以及技术和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运行人员能够更好的总结经验,同时也能更好的提高设备的运行工作质量,对运行工作规律进行掌握,能够更好的提高运行工作水平。对变电设备的运行分析进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够更好的防止设备出现故障,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运行效果。在对变电设备分析管理的时候也是有具体措施,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运行分析的质量。对管理项目进行运行分析,在对变电站的设备进行检查的时候,通常都是对设备的连线方式和运行方式合理性进行分析,检查设备是否存在问题,同时对出现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改进。对变电站正常运行的方式和继电保护的合理性也是要进行分析,继电保护装置在接线方式上也是经常会出现问题,对其进行解决能够更好的保证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管理项目进行经常的检查,能够更好的对系统的负荷变化和载流元件变化进行掌握,同时对负荷率和过载情况也是要进行分析,这样能够避免出现设备和继电保护误动作的事故。在对变电运行设备进行分析的时候,要对设备的巡视检查情况进行重视,这样能够更好的发现设备出现的问题,同时也能更好的对设备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运行管理中,出现事故是非常常见,对出现的事故进行分析,能够更好的找到解决的措施,同时对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异常情况要进行及时的反映,这样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保证变电运行的可靠性。
2 变电设备安全管理
2.1 安全管理制度
变电站的运行人员在进行安全生产的时候,要不断对相关的操作进行完善,同时在考核方面也是要进行重视。在进行定期安全检查的时候要将生产责任落实情况和执行情况进行记录,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企业的生产。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要对事故检查规程进行重视,这样在出现事故的时候能够及时准确的进行上报,同时也能更好的进行事故检查工作,对查找原因和划清责任都很重要。在事故发生以后也是要对其进行总结,这样能够避免下次再出现事故。
2.2 防误装置管理
各变电设备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的防误装置应达到"五防",也就是防带负荷合闸刀、防误拉合开关、防带电挂接地、防带接地合闸、防误入带电间隔。防误装置的操作程序必须与正常运行方式、正常操作顺序相对应。对于变电设备现场运规中,应当编制防误操作规则,而且不可随意更改。防误主机的超级口令应由工区防误专职人保管。
变电站的运行人员应当熟悉所辖范围内的防误装置的原理,应当掌握防误装置的操作和维护。在变电设备正常运行时,确保所有的电气设备的防误装置已投入工作,并保持其状态完好。防误装置的运行状况应纳入交接班及定期巡回检查项目,并作为单元设备评级的依据之一。运行人员发现防误装置有缺陷或损坏时应及时汇报工区,由工区派人修复,并做好详细记录。对于已经投入运行的防误装置不得随意停用、解除。在操作变电设备的过程中如果发生防误装置锈蚀、卡涩等故障时,运行人员应当立即核查操作票及反进行的操作是否正确,不得私自拆除、损坏防误装置。当确认因装置故障而且无法短时修复时,在经工区批准,方可暂解除误闭锁进行操作,而且在操作时须加强监护。在对变电设备检查维护时不得操作一次设备,同时应当及时恢复程序锁的正常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工区并处理。对于防误装置存在的缺陷应敖计划并尽快处理,对影响倒闸操作的缺陷应立即处理。
3 变电设备管理
变电设备是变电运行实现的核心部分,因此必须要确保变电设备的安全性而对其应实施统一管理,对变电设备具体可采取的管理措施如下:设备验收管理。对于变电站的所有新建、扩建、技术改造、检修、预防性试验、检验的变电设备,变电运行部门应严格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电力行业标准要求,对设备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的变电设备,符合运行条件的才可投入电网使用运行。设备维护管理。变电运行部门应对变电设备制定年度、月度维护计划,对变电设备采取定期监督,并且检查变电站设备维护工作的开展。变电运行部门应应当制定各变电站设备定期维护项目周期表,并对变电设备定期维护项目周期表开展设备维护工作。变电站的变电运行人员则应当根据变电设备的维护分工,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同时还应当督促专业维护人员开展设备维护工作。原则上紧急缺陷应立即安排处理,重大缺陷一周之内安排处理,一般缺陷半年内安排处理。因客观原因暂不具备条件处理的缺陷,应进行跟踪。
4 结束语
变电站的变电运行情况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很大影响,因此,对变电运行进行管理能够更好的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在变电管理中,是要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变电站运行的效率,同时对出现的问题也能及时进行解决,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篇2
1.1稽查方法方面
目前,我国在电力企业的营销稽查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稽查管理的实际效果,阻碍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稽查方法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很多的电力营销的稽查管理过程中,很多电力企业中使用的稽查方法较为落后。很多稽查方面的执行人员依旧使用着传统的稽查方式,逐一排查众多信息和数据等资源,这样大大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且工作效率不高,并且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排查效果不明显。因此,很多的电力企业在营销稽查管理方面存在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其中较为主要的原因在于其稽查手段较为落后。在实际的稽查工作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方式为两种,分别为彻查和抽查。这两种方式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一些有着丰富经验的人凭借自身的丰富经验来判断工作过程中是否出现问题。另外,抽查的方法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质,这是的该结果反映出来不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1.2定位方面
电力营销稽查管理较为主要的方面是通过对于电力稽查工作展开,进而逐渐有效对于营销的具体行为等方面进行规范。另外,这种稽查管理还能够有效减少稽查的风险和降低营销事故的发生。电力营销稽查管理涉及的范围很广,并且细致而严谨。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在实际的稽查管理过程中将电力营销的管理和用电检查的相关工作进行混淆处理,这样就很难真正发挥稽查管理的实际效果,导致营销稽查管理的重点偏向堵漏增收等方面,却忽略了其中更加重要的环节和作用。
1.3制度方面
在大多数的电力营销稽查管理的过程中,实际上很多企业并没有一个较为健全的营销稽查的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管理。因此,在数据信息较为繁杂的情况下,很多的相关工作的稽查的方向就难以准确确定下来。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很多传统的业务等相关的数据信息已经由计算机电子文档来代替纸质的文件。这样的处理方法使得更多的营销相关的信息和数据更加复杂,对于营销稽查来说也就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如果企业中缺乏一个适当的管理制度,那么电力营销稽查管理的实际效果很难得到改善。
2、解决措施
2.1创新稽查手段
目前,很多电力企业中的稽查管理的方法依旧没有创新,停留在传统的层面上,这使得大量的稽查信息和数据不能得到快速的解决。因此,在改善电力营销稽查管理方面,需要改变传统的稽查方法。企业中有关的工作人员需要针对稽查方法不当引起的结果进行思考,需要对于稽查的手段方面进行不断的改善,实现突破和创新的效果。因此,相关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需要以内部稽查为主,外部稽查为辅,使用内外结合的稽查管理方法。另外,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进行不定期或者是周期性的检查。在创新了稽查手段之后,营销稽查效果更加彻底,相关在工作人员也能够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工作,有效提升稽查的效率。
2.2完善管理制度
由于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相伴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3-4]。计算机的普及程度给大多数领域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带来极大的便利。在实际的电力营销稽查的管理工作中,很多企业都抛弃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建立起了与企业实际发展相适应的新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目前,很多电力信息数据比较繁杂,电力企业需要尽快改进管理制度,摒弃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制定相对较为严谨的工作程序和流程,在工作时间以及评价的相关标准等方面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界定,进而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因此,相关企业的工作人员需要在充分了解了本企业的具体营销情况下,制定较为科学和合理的规章管理制度,所有的工作流程都需要严格按照制度来执行,并且不断加大监督的力度和检查的力度,达到促进营销稽查管理相关水平有效提高的目的。
2.3完善管理内容
篇3
在实践运行中的安全、耐用以及美观正是我国电力电缆供的明显优点。而其已经在我国目前的城市现代化建设工程中获得了非常充分的应用,并且伴随时间的退役其使用量正在如见增加。然而城市现代化的建设工程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因为城镇中的人口稠密、大型工厂、电力发电厂、交通拥挤地区、电网交叉地区均使得供电的面积比较小,若要确保多数得到供电就需要利用电缆等设备才能够实现。然而目前电力电缆工程具有比较大的隐蔽性,因此在电缆设备出现了故障之后就将给故障的诊断工作和排除带来非常大的困难,解决困难不仅需要消耗时间比较长,同时也并不能够非常准确地找出其中问题,所以研究和了解10kV电力电缆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事项尤为重要。那么在本文中笔者就结合着多年实际的工作经验,对目前国内10kV电力电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谈几点看法。
1.10kV电力电缆的类型选择
现阶段最为常见运用的电力电缆主要包括:聚氯乙烯绝缘以及交联聚乙烯电缆等设备,而其中的交联聚乙烯电缆则是在实践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这种电缆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通常需要按照所运用场合的不同,及其相应的施工位置来进行相关电缆型号的选择,与此同时电缆装置的设置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例如:运用直埋敷设的电缆则需合理地配用一些铠装电缆;而电缆桥架内、架空敷设、穿管敷设以及电缆的竖井内敷设一般则需配合采用一些无铠装的电缆;在变电站内部的电缆设备安装需要采取一些防火措施,同时需要科学、要合理的利用阻燃电缆。
2.10kV电力电缆在施工中的处理措施
2.1 10kV电力电缆的机械性的损伤处理
10kV电力电缆施工过程中的转弯角度过大将会导致其导体的内部出现一些机械性损伤,这种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力电缆的有效使用性能。但是因为10kV电力电缆的绝缘层覆盖原因,使得该机械性损伤很难被工作人员发现,或者即便采用了测量的方法也很难准确地检测出相关故障。这种问题很容易引起电缆头的故障,其中原因主要就是出现于制作电缆头这一阶段中,其中三根电缆头的长度和大小应该一样,在和设备进行连接时因为受到了具体地形的条件限制,三根电缆头中的相电缆头通常显得比较长而易完成拱形,最终导致电缆头根部位受到损坏。在处理这种问题的过程中,就可参照不同的电力设备的连接将该中相电缆头的连接长度合理地减短,这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了三相电缆头遭到外力的作用而出现损坏。在实践施工的观察中可以了解到,10kV电力电缆施工过程中应当尽量地避免该电缆设备受到的扭力,对于电缆的转弯部分还可适当地保留电缆,以确保电缆设备的弯曲是属于自然弯曲状态,从而可以避免出现了内部机械损伤。
2.2大电流电力电缆导致的涡流问题
目前在10kV电力电缆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配有采用钢支架,而有需要采用钢质保护管的,还有运用电缆卡和架空敷设的,因此凡是在电力电缆附近形成的钢(铁)性闭合回路的,都将有可能进一步形成涡流,尤其是在大电流的电力电缆系统之中,形成的涡流更大。在10kV电力电缆施工现场某地曾经有一段约为0.4km的10kV架空电缆,因此需要采用钢绞线作为去架空的支撑物,采用电缆卡子固定好电缆,在其投运之后不久就将发生接地事故,经过全面检查就是因为电缆卡子和钢绞线形成的闭合涡流回路问题,起热之后就将电缆的绝缘层烧坏,从而引起了10kV电力电缆接地故障。经过研究和分析试验,在该电缆卡子和绞线结合位置采用绝缘层彻底隔离后,就能够消除有涡流的现象,在之后的运行中均正常,并未发生过类似的严重故障。显而易见,在10kV电力电缆的施工过程中,就一定要首先采取必要措施,使该电缆附近不能够形成钢(铁)性的闭合回路现象,有效地防止可电缆所引起的涡流现象发生。
2.3 10kV电力电缆的防潮问题及应对措施
在10kV电力电缆的绝缘之后融入潮气或者水分,那么其自身将会导致绝缘的外铜丝屏蔽之间隙及其导体中的间隙慢慢向外渗透,对于整个的电缆系统将导致非常严重的损坏。这时就要从10kV电力电缆的运输、敷设、安装、以及试验等各个环节制定出比较有效的防潮措施。同时在进行敷设10kV电力电缆之前,还应全面检查电缆设备端部的密封性情况,并且在敷设时还需要防止该电缆遭到外力的破坏,在10kV电缆敷设结束之后还应该对后电缆牵引头以及电缆的主体及时检查,以检验出其是否真正出现损伤和问题,假如查出出现了受潮问题就一定要立刻地采取有关的措施进行处理和解决。与此同时在10KV电缆的施工过程中,还一定需要严格地按照有关的施工标准进行作业,目前电缆施工的具体标准应该以《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具体内容执行。
2.4中、低压的电力电缆接地问题
在一些公用中、低压的电力电缆网中,因为其三相的负荷不是相等的,所以,假如在实践中运用有金属护层的电缆设备,就必须要全面考虑该金属护层的实际接地问题,并且确保在金属护层中的任一点非接地处的有效感应电压不能够大于100V。根据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在当前的中、低压电缆网建设中,全部电缆接头处都应该设置好接地极(网),并且采用金属护层以可靠接地。
2.5 10kV电力电缆的防火问题
在10kV电力电缆运行出现了短路的故障之后,还将会导致极大的破坏作用,那么这种问题不仅将会损坏了故障电缆的自身使用效果,同时还还将能够危害到其附近的电缆设备。因此这样一来就导致在10kV电力电缆的故障事故范围的逐渐加大,从而引起了用户电器设备的损坏以及电量损失。所以,在实际的在10kV电力电缆敷设过程中,除了应该注意到电缆头的安装质量并且降低该电缆头的击穿事故发生率之外,还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到其运行安全问题,在10kV电力电缆施工过程中需要积极地设立防火与阻燃措施,以便之后再火灾发生时可以将其严重影响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在现阶段电缆的防火工作中主要有阻燃电缆之外,还具体包括了下面的两种方式:把防火涂料全面的涂刷到电力电缆结构外层,或者在其表面设置好防火包带。上述此种手段主要运用到了电缆的终端接头、中间的接头以及贯穿到建筑物时其两侧的3m范围之内。并且在时间段的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将防火墙或者防火电缆槽盒合理地设置到公用主沟道的分支位置与重要回路的电缆沟之内。与此同时使用防火阻的燃材料对该电缆贯穿孔洞位置的缝隙进行封堵处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前进的步伐逐渐加快,这就使得城市中的配电电缆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在10kV电力电缆的施工过程中,还必须要首先对电缆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同时运用正确、科学的施工技术全面展开好电缆敷设作业,这样才能够确保其获得较高的使用效率,以确保最终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优质性与经济性。
【参考文献】
篇4
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城乡电网结构得到了全面改善和坚强,在极大地提高农村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和供电能力的同时,也为农电营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全面实现农电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工作目标,农电营销新业务界面的划分较大地促进了农电节能降损工作的开展。但现阶段,由于存在诸多问题,使得线损工作开展仍不尽如人意。如何有效地加强农电线损管理,是农村供电所规范化建设的关键性工作之一,也是农网建设和农电营销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电线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线损管理没有得到重视
在当前的电网建设中,并未将线损作为指标来检验电网发展是否合理,造成高压电网投资偏大,中低压电网投资偏低,各电压等级的投资比例不太合理,使整个电网的理论线损偏大;生产部门在安排运行方式和停电计划时往往出于安全的考虑,使电网在非经济状态运行的时间过多,经济运行和停电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高。虽然供电所建立了降损节能管理组织,但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各成员没有履行相应职责。
1.2线损管理意识不高
现阶段,相关部门并未对认识到农电线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部分农村电网管理人员认为农村所消耗的电能只占到整个电网所供电力很小一部分。认为其导致线损的大小不会对整个供电网络整体线损的影响。因此,不愿意投入精力和资金对农电线损进行管理。认为农村电网管理工作的重点应该置于农电安全管理方面,不必要花费过多的精力在农电线损控制工作方面。
1.3电量计量方式不统一
目前,供电所和供电局并未对电量计量的方式进行统一,有的采用高压计量方式,有的则采用配电网络变压器台区的低压计量方式,部分甚至采用的是从结算电能中扣除的方法。在农村供电所客户中仍然存在大容量表计、小负荷计量的现象;对出现的客户表计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处理和正确追补电量,造成了电量损失;对公配变总表计量装置的丢失、损坏、异常情况处理不及时,造成线损计算结果失真;对临时性用电客户不能准确、规范进行计量管理,造成电量遗失。
1.4管理方式不规范
在农网一期、二期和农网完善工程实施期间,由于对供电网络管理时权责不清、监督不力使得对计量设备的安装、拆解、移动等不进行统一规定的现象。在低压供电区,对各个配电变压器台区的电能计量设备的管理不规范,电能表接线方式的正确与否、计量的准确度等不能进行有效核实。没有对电能表进行校核、部分无人使用的电能表在烧坏后无人管理,导致台区线损点无人知晓,更加不能进行管理。对入户电表的管理混乱,只是对部分电表进行了集中安装,农户电表的安装随意性大,在更换的过程中存在着随意性大的问题,许多电能表没有设置封装,型号老化等问题,使得电能表的准确度不高。
1.5抄表程序不规范
在抄核收工作方面,普遍存在少抄、漏抄、估抄现象。供电所对供电台区的电能表超标事件与供电局抄结算电能表之间存在较长的时间差,导致线损的统计工作不够准确;抄表不到位,缺少对应的监督措施。由于农村用户偷电现象较多,而供电所工作人员缺少对应的责任心,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对这部分用户缺少必要的有效监督。同时,在检查过程中也缺少相关的合法证件和检查工具,不能对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合法的检查。同时各地不同程度存在窃电行为,窃电现象屡禁不止,这也是造成线损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并给电力部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降低农电线损的主要措施
2.1探索新的线损管理措施
线损工作的执行和落实都是由供电所来进行的,因此供电所在管理工作中应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措施。由于农村电网用户分散、线路较长、负载较小、线损管理难度较大的问题,应该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线损管理措施。通过全面实行配电网络及变压器台区线损管理措施,将配电网络及低压台区的线损指标作为科学确定的依据,逐步采用指标责任落实的方式,建立起对各种信息记录以及资料统计的方式,加强检查与考核措施,逐步实现“三包”(包电费回收、包线损指标管理、包服务提供)以及“三保”(保证挖成降损指标、保证电费双结零,保证用户与政府满意)。在开展该项工作之前,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三包”和“三保”指标体系,这一点至关重要。
2.2完善线损责任体系
健全农电线损管理组织机构、完善责任体系是做好线损管理工作的基础,针对农村电网线损管理问题。应该对供电网络线损理论进行实际的分析计算,根据理论计算值形成对应的线损责任值。结合农村供电网络的具体负载特性,设置一个合理的变化幅度管理系数。当将理论计算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时,两者相差值达到 3%以上时,应该查明导致两者差别的原因,并重新计算、确定合理的线损责任值。通过合理确定线损责任值,达到“公平合理”、“先进保包”的目的,通过多方责任者积极努力的方式达成责任指标体系,最终达到节能降损的目标,为全面实行降损形成坚实的基础。在确定线损责任值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这样的确定步骤来予以合理设置:①对台区的线损理论值进行计算;②选择一个合理的实际测量代表值;③努力做好变压器供电台区线损的实际测量与计算工资。
2.3加强营业用电普查力度
营业普查是一种降低线损、清查营业漏洞的重要手段,还是合理增加供电企业收入,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电力企业在营业用电普查的过程中应该采取自查、互查、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营业用电普查。对于普查工作,应该采取定期开展的方式,每年不得少于两次,在普查过程中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依据,杜绝错计、漏抄现象的发生。应加大对窃电行为的惩处力度。对客户用电计量不合理,有偷窃电行为的,一旦查实严肃处理,同时应引导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积极举报。
2.4 强化农电设备的运行管理
在线损管理工作中,供电所要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完善农电设备的运行管理工作体系,供电所在公配变压器和线路运行管理方面,要坚持用定量计算来确定变压器的经济运式、经济负载系数和经济运行区间,在运行中根据负荷的季节变化,及时调节变压器和线路的运行方式,实现经济运行的可选择性。积极完善台区管理,调整计量装置配备不合理状况。杜绝互感器“小马拉大车”和“大马拉小车”的现象,使其与负荷相匹配。校验和安装关口电能表时,同一条 线路关口电能表装设的应是允许误差都为上限值或都为下限值的表计,表计允许误差不能一只偏上而一只偏下,杜绝人为线损的增加。
3、结语
降损工作是供电企业工作的重要关节,是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农电线损管理工作是当前农村电网管理与建设工作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方面。由于农电线损管理工作涉及面广,跨度大,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因此,给线损管理工作造成一定难度,但我们只要针对影响线损的各方面因素积极进行准确、科学的分析,找出影响指标的主要原因,抓住主要矛盾,对症下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可以使线损管理工作实现一个“质的飞跃”,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农电线损管理工作水平的目标。
篇5
Hu Tian-qing
【Abstract】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includes two parts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ivil engineering i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services. Because of the construction unit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work more, the process is complex, and the time is short, the cross operation is difficult to avoid, because of the design, improper coordination affect the entire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duration of the case is not rare. Th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and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with the frequently encountered problems or problem prone links in some communication, discussion.
【Key words】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Construction; Coordination; Construction
水利水电施工是按照设计提出的工程结构、数量、质量、进度及造价等要求修建水利工程的工作。包括施工、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等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己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是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主力军,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水利工程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其主要业务包括水利水电枢纽建设、水工建筑物基础处理、水工金属结构制作与安装、水利水电设备安装、水工大坝工程、水利提防工程、河湖整治等水利水电建设项目。
1. 水利水电施工的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与一般土木工程施工有许多相同之处。某些施工方法相同,某些施工机械可以通用,某些施工的组织管理工作也可互借鉴。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电有其独特的特点:
1.1 水利水电工程承担挡水、蓄水的泄水的任务,因而对水工建筑物的稳定、承压、防渗、抗冲、耐磨、抗冻、抗裂等性能都有特殊要求,需按照水利工程的技术规范,采取专门的施工方法和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1.2 水利水电工程对地基的要求比较严格,复杂的地区和部位,地基处理不好就会留下隐患,工程又常处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事后难以补救,需要采取专门的地基处理措施。
1.3 水利水电工程多在河道、湖泊、沿海及其他水域施工,需根据水流的自然条件何以工程建设的要求进行施工导流、截流及水下作业。
2. 土建与安装配合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2.1 预留孔洞尺寸、位置有偏差
预留孔洞尺寸的偏差是因为支撑模板的材质较差.在浇筑砼时由于重力下垂或振捣挤压使支撑模板变形所致;预留孔洞位置的偏差则是由于土建施工时定位尺寸基准线找的不准确。
2.2 遗漏预留电缆孔洞,电缆沟转弯处转弯半径不够
泵站工程机电设备结构复杂,电缆数量多,走向也复杂。土建施工容易遗漏预留电缆孑孔洞。由于电缆转向时要考虑电缆的弯曲半径,电缆沟转弯处因设计的原因至使空间太小,造成主电缆转弯处通不过.或者电缆保护层被破坏。
2.3 遗漏预埋吊装环
水力工程机械重量大,就位时现场内起重机械可能无法展开作业,只能采用托、滑、吊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这样要靠土建预埋吊装环实施.一旦遗漏便会给安装及以后检修带来麻烦。
2.4 设备基础尺寸、标高、位置出现偏差
设备基础尺寸、标高、位置出现的偏差,大多是因为施工图纸所标注的设备尺寸与设备安装时的尺寸有偏差。如土建施工图纸与水力机械图纸中机组标高不完全相同。水力机械图纸上标明了基础板的高程和垫板、可调垫铁的厚度,而土建施工图纸上并没有垫板和可调垫铁的厚度,在进行机组承重梁配筋布置时就不会考虑垫铁因素,结果会导致机组安装就位时不能按设计高程进行,通常只有砸掉基础表面砼,或放弃使用可调垫铁,来保证机组的安装高程。当高程偏高可以修正时,打掉砼后可用环氧树脂进行找平,这样来得较快,减少对工期影响,严重时为确保承重梁主筋不动,只能抬高机组安装高程,而放弃设计高程了.这样整个工程的效益就会降低。
2.5 基础的二次砼处理不好
设备就位安装后,必须由土建进行二次砼浇筑。浇筑前应将设备基础板与可调垫铁、垫板点焊成一整体,浇筑时要注意将基础表面清理干净,并将设备下面的垫铁全部覆盖,并用钢筋捣实抹平,千万不能用振捣机械来振实,否则机组的中心位置及水平、高程等相关参数就要重新调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2.6 土建未留下空间和时间
由于水工机械的形状特殊,就位所需的空间就要土建预先留出来,如安装闸门体前不能浇筑启闭机台。另外,就位设备要等到混凝土的强度达到70%以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如地脚螺栓的拧紧.必须在浇筑地脚螺栓孔的二期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才能进行。
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对策略
3.1 工程施工前准备阶段的协调配合
在工程项目的施工图设计阶段,由机电安装专业的设计人员对土建结构设计提出自己的技术要求,如:主机组地脚螺栓的孔洞预留、穿墙管道预埋、通风设备构件预留、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固定件预埋及电缆孔洞预留等。这些技术要求必须在土建结构图中反映出来。土建施工前.机电安装人员会同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共同审核土建和机电专业的施工图纸,以防遗漏和发生差错。机电安装工人要有一定的土建知识,以便能看懂包括结构预留孔洞图等土建施工图纸,及时了解土建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同时土建施工技术人员也应熟悉机电安装的施工图纸。
3.2 施工方案的协调配合
土建与安装的施工方案有时相互矛盾,相互影响。如土建在进行砼浇注时与安装进行的预埋部件、预留孔洞要求位置准确.而立模、砼浇筑、振捣工序又会使预埋预留位置偏移;主机组安装调试工作要求环境安静清洁。而现场往往交叉土建工程的室内外装饰工程施工、工程机械的作业等,这就要求土建与安装在拟定各自施工方案的同时,要考虑对方的施工内容及程序,相互协调配合好,才能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工期。
3.3 基础工程施工阶段的协调配合
在基础工程的施工阶段,机电安装专业的施工员必须及时配合土建做好电缆管及辅机进出水管道的预埋、防雷接地的预埋、大型机电设备安装所需吊环的预埋。涉及到结构安全或较大的孔洞一般在土建图纸上标明,由土建负责施工。由土建负责预留且为机电安装工程使用的孔洞,在土建施工前,机电安装施工人员应主动与土建施工员联系,并核对图纸,保证土建施工时不会遗漏,并且保证孔洞预留的标高、位置、尺寸、数量、规格等符合图纸设计要求,避免给后面机电安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机电安装专业还应配合土建施工进度,及时做好各种管道、土建施工图纸上未标明的预留孔洞及在底板基础垫层内预埋管线的施工。管道支架、电缆支架、电缆桥架等预埋件应在土建封模前安装到位。
3.4 交叉施工的协调配合
篇6
一、提高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从初中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七八年级的历史教学主要是打好学生的基础,而九年级的历史教学将会面临一个重要的新任务,那就是引导学生将初中的历史知识进行整合。这种整合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能够使学生对初中历史形成一种整体观感,对历史有着一种宏观的感知;第二,它能够帮助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题目,毕竟中考的历史题目往往是建立在综合多方面知识的基础上的。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九年级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提高自身的综合归纳能力。教师在整体把握初中历史知识的前提下,应用心寻找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知识点进行精华式的概括,从而为初中历史知识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系统。
当教师完成了对知识的整合之后,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示范如何对知识进行总结,例如将、第二次、、等历史事例放在一起进行归纳和比较,这样既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也可以增进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在日后的答题过程中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其次,教师应向学生传授归纳知识点的方法,如时间线索法、比较法、相似归纳法等,让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具体地感知如何进行归纳。最后,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在日常的教学上习惯性地要求学生对某方面的知识进行归纳,让学生在频繁性的实践中真正增强自身的总结能力,并且将这种知识归纳成为一种内在的需求。只有这样,九年级的学生才能具备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整体掌控力,也才能在各种习题中应对自如。
二、让学生掌握解答题目的技巧
中考的历史题目并不完全是知识的考核,其中还包括着各式各样的能力考察。因此,教师在提高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之后,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解答题目的能力以及掌握答题技巧。
一般而言,初中的历史题目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以选择或填空形式出现的客观题,二是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的主观题。在历史客观题方面,教师主要应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排除能力。在历史材料题方面,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寻找能力以及书写能力。
在确定这些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初中历史的答题技巧。在处理历史选择题时,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掌握排除法,即先用排除法将两个不符合的答案进行排除,然后在剩余的两个答案中权衡哪个更加接近题意。也可以教会学生掌握联系法,即根据题干在选项中选择最具有联系的答案。在处理历史材料题时,教师可以在日常的课堂上训练学生掌握“四步走”的技巧:第一,仔细阅读并且认真理解完题目后再阅读原材料;第二,划出材料关键句,圈出问题关键词;第三,根据问题找出答案所在的区域;第四,根据材料的内容分条列点进行作答。这种“四步走”的答题技巧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掌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多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在“真枪实弹”中让学生感受如何去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步骤和方法。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实战演练的结果,为学生指出不足之处,并且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答题的技巧。
三、增强答题的心理素质
当学生提高了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掌握了答题的技巧之后,初中历史教师在中考复习中还应重视另一点,那就是增强学生答题的心理素质。实践证明,在学生答题的过程中,知识的掌握度并不是影响学生答题效果的唯一因素,心理素质的好坏有时也能左右着学生的答题成果。因此,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平时的练习或测试增强学生答题的心理素质。
1.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由于中考历史题目往往是以综合型的形式出现,题目也具有新颖性和迷惑性。因此,部分学生往往在拿到题目时受到一定的迷惑,感觉自己无法驾驭题目,从而在丧失自信心的情况下发挥失常。因此,教师在日常的训练和练习中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这样学生才能熟悉中考出题的思维逻辑,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
2.帮助学生养成细心的习惯
历史题目往往存在着许多关键性的细节,倘若不细心审题,随时可能做出错误的答案,这些因细心而失分的情况经常在历史考试中出现。为了尽量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应在平时的练习中帮助学生养成细心的习惯,在处理易错题时提醒学生应注意哪些关键性的细节,或者将那些易错的细节进行整理分发给学生,减少学生做题的错误率。
四、结语
总之,在中考历史的复习中,初中历史教师不仅要从质上提高学生的解题效果,帮助学生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还要在细节上想办法让学生掌握解答各种题目的技巧,最后还要注重增强学生的解题心理素质。只有这三者并重,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历史解题效果。
篇7
1 历史教学要突出形象性与情感性特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就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学生对教学若感到枯燥无味,必然“厌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其次,寻找兴奋点,促使学生学习兴趣化。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与视角,寻找“兴奋点”。教师一方面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背后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如广泛搜集教学用的各种素材性课程资源,如生动的文学、历史、科学故事,各种有趣的问题,发人深省的警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让学生“愿学”“乐学”。在历史教学中经常用时事热点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如在讲的时候,就联系了2009年2月26日,圆明园被盗文物鼠首、兔首铜像以2800万欧元在法国被高价拍卖。也联系了当前流落在海外的国宝的情况。通过讲述,学生就自然而然地了解对中国的损失是十分巨大的,也就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初中教师面对的是12~16岁的青少年。历史课堂上,他们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教师授课时就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讲历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气氛,要讲得有声有色,要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讲历史人物,则应突出人物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鲜明 、突出。
2 历史教学要讲清发展,突出结构,理清条理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清块状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来。所谓关联,应该有三个方面:⑴两堂历史课之间的关联。⑵一堂课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⑶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前两点教参上多有说明,而后一种联系,教师一般不够重视。如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好材料。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章, 课文中提到的首次用于战争的简陋的飞机、笨拙的坦克、远程大炮等武器,教学时可联系现在先进的水陆两用坦克、隐形飞机、海湾战争中的“飞毛腿”和“爱国者”导弹。教师略加讲解,学生即可饶有兴趣地了解到武器发展的粗略历史,明白现代技术的巨大进步给未来战争带来的残酷性。再如讲《明治维新》,可从日本向西方学习获得巨大社会进步的事实,联系日本在奴隶社会末向中国隋唐学习、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使学生了解: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除了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外,还需要有开放的胸怀,学习外国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先进东西,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这样联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听来饶有兴趣,易于接受,思想觉悟、认识能力相应也随之而得到了提高。
3 历史课教学要有较好的课堂检测形式
不少历史课缺乏检测,即使检测,也是一背了事。事实上,好的课堂检测对课堂教学有补充、深化作用。在实践中,笔者尝试了两种形式的检测:一种是巧妙利用板书,检测基础知识。在板书时,教师可对简单而学起来又易错的地方,以填空题的形式列出,让学生练习。另一种是设问答疑方式。可以采用教师提问题让学生解答,或学生提问题让教师解答的方式进行。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章,课文总结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一场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但学生对具体交战国的参战性质并不能一一区分。我就这样提问:“塞尔维亚参战是否也属于非正义性质呢.”大家讨论后统一了认识:塞尔维亚的参战带有反抗侵略的民族解放性质,是正义的,但从交战范围、参战人数来说,影响小,不改变整个战争性质。经过比较,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篇8
认真钻研初中历史教学大纲和教材,就不难发现,它们与原大纲和教材的主要区别:一是,三条教学目的更加清晰明确,条理分明,即使学生获得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和世界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使学生受到正确的思想、观点教育。二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有了重大的改革和突破,更符合公民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心智特征。三是技能训练、能力培养要求更加落实,对教学、评价、考核等问题提出了较合理、明确的建议。四是简化和降低了一些要求,减轻了学生负担。
大纲、教材的变革,不但首先要求教师去适应,而且要尽快地缩短这个适应的过程,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要适应,首要的问题是要尽快转变教学观念,要由教师讲为主变成学生学为主,要充分利用初中历史教材,指导学生学懂,学会,直到会学。也就是说,要把”教师教,学生学“变为”教师教学生,学“。过去那种”教学教学,教师教,学生学“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教与学的分离,现在应提倡的是”教学教学,教师教学生,学“,虽然变了一个标点符呈,但它都意味着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教师的着力点已不再是”教“,而是”教学生学“,包括教会学生如何读书、读图,勾画要点;如何掌握和运用自学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如何科学、准确、规范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技能,形成能力;如何顺利通过相关的练习、训练和检测,检验学习的效果,等等。
二、重建课堂教学结构,着力指导学生活动
过去的历史课堂教学结构,多是围绕”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总结巩固――布置作业“的模式,即”组、复、新、巩、布“而进行的。初中历史大纲教材的变革,当然地也给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重建课堂结构,才能与初中历史大纲教材的变革精神相适应。建立新的历史课堂教学结构,一是要考虑如何把教材中的文字、图象、训练三部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得当地加以处理;二是研究如何恰当地安排和实施”纲、读、动、讲、练、评“几个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可以说,这几个基本环节都是教与学相互结合的教学活动形式,其中的”纲、讲、评“以教师的”教“为主,”读、动、练“以学生的”学“为主。
“纲”是指教师根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内容,精心设计的教学提纲、教学纲目,包括板书提纲、指导学生读书的提纲等。应尽可能地反映出教材内容的知识系统、框架结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展示该课学生的学习目标,并做到简洁明了,线索清晰,纲举目张。
“读”是指在教师的安排指导下,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书、读图,较准确地勾画、标注出课文中的知识要点,图象中的重要界线、范围及注记等。阅读是“学习之母”、“智慧之源”,是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载体。具体的做法是: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引言、章、节、目和大事年表,让学生初步掌握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特点,以及每件大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影响等,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其次,阅读课本正文,要求学生做到“读”、“思”、“划”三个字。读,就是了解本节教材的大意、具体内容、重点和难点。”思“,就是边读边想,对史实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从而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划”就是边读书,边在课本上的重点内容和词句上做记号。再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历史地图和插图,增强形象思维,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最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正文下面的注释,了解不同学术观点,提高兴趣,拓宽知识面,加强对正文的理解。总之,要“俯而读、仰而思”,“读”要到角到边,“思”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
篇9
一、突出形象性和情感性
初中生对于形象性强的一些人物事迹和故事十分喜闻乐见,愿意听,乐意记。鉴于这个显著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就应该因势利导,尤其在讲历史事件时,一定要好好渲染气氛,搞得绘声绘色,善于将简单枯燥的文字讲成生动活泼的场面,还要善于将陌生遥远的历史人物讲得鲜明生动,有血有肉,做到栩栩如生,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叙述:“焚烧圆明园的烈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空中的云团漆黑一片,遮天蔽日,长达50多公里,久久不散,弥漫在北京城的上空。铺天盖地的灰屑落满了大街小巷,一片昏天黑地,如同发生了日食一般。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是绝无仅有的艺术杰作,是中国历史上最精美、最宏伟的皇家园林,从此被侵略者践踏得不堪入目。”这样的描述既对失而难得的圆明园寄予无限叹息,也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给予了强烈的指责和控诉。教师若能将历史的事件都讲成这样,学生怎能不受到感染和熏陶呢?
二、理清头绪,脉络清晰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不少教师讲起历史就事论事,毫无精彩可言。一上课先让学生预习,学生读完后教师就勾画重点,对于重点和难点教师只做轻描淡写地点拨,然后就做作业,搞背诵,就是这样机械地从第一课重复到最后一课。讲清单个知识点固然重要,但是孤立知识点就不妥当了,一定要加强对知识横向或者纵深的联系,必须引起重视,做到举一反三,讲一类带一片。所谓关联应着眼于以下三方面:一是两节历史课的关联;二是一节历史课知识的内在联系;三是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前两点容易做到,第三点常被忽视,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一次也没有联系过现实,只停留在理论的表面,和现实脱轨,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比如,当今世界上的不少新闻、古今中外的科学文化都可以和书本的知识衔接起来。因此,教师要善于将书本中的知识迁移到现实中来,使学生能够用历史的知识、历史的眼光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个人的人生观。事实在课外,理论在教材,二者应该水融,学用结合,方能达到更高的境界。比如,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使用的战争飞机十分简陋,使用的坦克十分笨拙,作战的大炮射程不远,教师在教学时不妨与现在的先进武器做个对比,现在有水陆两用的坦克、高飞隐形飞机、洲际导弹。学生经过教师的点拨立刻变得饶有兴趣,听起来津津有味。这样一来,学生就对武器发展的历史有了大致了解,同时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未来战争的影响也清楚了。这样就拉近了历史和现实的距离,学生爱听,兴趣盎然,而且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了提高。
三、检测要高效合理
篇1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0―0113―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图文比例、问题探究方面显得更加合理。因此,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探索知识,主动学习。
一、情景引导
在历史课堂上,学生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就可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如在讲历史事件时,可力求渲染气氛,讲得有声有色,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在讲历史人物时,则可突出人物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二、课堂导入
新课的导入十分重要,导入新课一定要讲究艺术。一个巧妙的导入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情调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放在首位,使学生带着一个良好的心情参与课堂,以最佳的状态去接受新知识,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一节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猜一则谜语:“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学生很快就猜出了谜底为谭嗣同;或者讲一个小典故,这也是导入新课的好方法。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只要能紧扣教材,捕捉重点,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大胆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为依据,力求以“情”入境,以“奇”入境,以“趣”入境,以“疑”入境,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突出关联性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除了要讲清历史块状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历史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突出关联。所谓关联,应该有三个方面:两堂历史课之间的关联;一堂课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前两点教参上多有说明,而后一种联系,教师一般不够重视。对于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好材料。如,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章,课文中提到首次用于战争的简陋的飞机、笨拙的坦克、远程大炮等武器,教师在教学时可联系到当代先进的水陆两用坦克、隐形飞机、海湾战争中的“飞毛腿”和“爱国者”导弹等。教师略加讲解,学生即可饶有兴趣地了解到武器发展的粗略历史,明白现代技术的巨大进步给未来战争带来的影响。
再如,在讲“明治维新”时,教师可从日本向西方学习获得巨大社会进步的事实,联系日本在奴隶社会末向中国隋唐学习、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使学生了解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除了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外,还需要有开放的胸怀,从而提高学生对我国当前实行改革开放的认识。
三、有效使用检测
篇11
如七年级历史《秦王扫六合》一课,在讲完秦灭六国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一位原战国时期的楚国商人,现在统一了,你要去原燕国的蓟(今北京)经商,那么你在沿途会遇到什么麻烦呢?”同学们经过思考很快得出答案:各地语言文字、货币、度量衡不同。这些麻烦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然后教师可进一步设问:“如果你作为统一后的秦朝统治者一秦始皇。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答案显而易见: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这样既讲清了教学中的重难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讲述故事,吸引参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初中学生喜欢听故事,我们在教学中应深钻教材。多挖掘一些感人至深、富南哲理的历史小故事,可以由教师讲,也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讲,以吸引他们积极参与教学。
如学“中国近代史”时,可用开展故事会的形式讲英雄人物的事迹,如的林则徐,年近七旬而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誓死抗日却肚里全是棉絮草根的杨靖宇等。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当地的风景名胜讲述历史上的故事,如通过引导学生讲述郑州二七纪念塔、碧沙岗公园的来历,让同学们知道“二七”的历史、冯玉祥爱国爱民的事迹等。通过让学生自己讲述这些感人的故事,特别是他们自己身边的历史故事,既能激发他们对历史课的兴趣,还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组织竞赛。激发参与,增强学生的应对能力
中学生具有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对那些内容多、难度大的课,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将该节课的重难点及作业中易混易错知识点编成竞赛题。在新课讲完之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抢答,争夺冠军。
如在学八年级历史“”这一节时,可以首先给学生展示这节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目标,重难点)。然后,把学生分成四组,用15分钟时间围绕本课教学目标自学课本内容,进行三轮知识竞答:必答题(基础知识)、抢答题(重难点知识)、质疑题(由学生挖掘、创设问题,在相互质问过程中解决困惑)。最后由教师用2至3分钟的时间进行总结,或者是请一名学生上台进行小结,让他们在回味中形成知识体系,从而完成整堂课的教学任务。需要指出的是,竞赛的调控者是教师,教师需要把握好竞赛时间、场面气氛以及学生的参与面,最好让全体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
四、换位教学,鼓励参与。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篇12
随着时代的改变,目前对于初中的教学目的有了相当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历史学科,对于学生在历史方面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提高应试分数,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这样的教学目的,就需要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从而完善学生的学习流程,激发学习过程中的探索能力以及创造力。另外,初中生的学习内容相对小学而言有了很大变化,应该从“填鸭式”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以自我学习为中心,教师指导为辅助的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自身能力。因此,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需要逐步改善,逐步加强学生在课堂时间中的主导地位。
近几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逐步走入课堂,提高了初中生历史学科的综合能力。
一、翻转课堂的优势
(一)国内外现状
最早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出现在我国的山东的杜郎口中学,虽然并没有使用互联网技术,但其通过导学案等内容已经展现了翻转课堂的初级模型。而美国在2000年首次论证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对于翻转课堂已经在多个学科有大量的成功案例。
(二)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为在课余时间通过视频等多媒体学习历史知识,在课堂进行知识内容的互动。通过在课余时间的自主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不必在局限于书本上知识点的重复性回顾。
(三)激发学习主动性
由于知识点的获取途径为课下自主学习,因此学生可以结合学习目标,自主控制学习进度。针对理解困难的知识点可以重复多次地学习,而针对兴趣点可以拓展其学习内容,同时,通过与教师实时的沟通,可以获得更加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四)提高教学效率
课下积累的知识,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交流、合作、相互答疑的模式加深理解。根其他同学对知识点的见解以及教师的指导,使知识点得以巩固。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下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更加准确地了解每一名同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二、应用方法
(一)课余自主学习
首先授课教师应根据教材及课标进行深入研究,并设计翻转课堂整体流程。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余学习视频,同时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开放性问题以及自我检测内容。
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视频并完成检测任务,并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反馈。除此之外,鼓励学生在公共发言频道交流心得以及互助解答。
(二)课堂学习内容互动
根据学生在课余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整理易错及理解偏差的知识点,在课堂上进行深入指导。同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角色扮演、合作展示、辩论赛等具有互动性的模式分享各自对知识点的认识与理解。对于课堂各项任务的时间安排,教师需要整体把控,在保证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同时,保证翻转课堂按照预定的流程进行。活动结束后,需要学生进行自评以及互评,最后教师进行指导性评价。
(三)学习成果反馈
针对课前与课堂学习的历史知识内容,认真总结。对于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激励学生自我解决,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如果仍存在问题,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另外,教师需要依据学生在课前以及课堂上的表现对其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历史学科在初中生的学习中表现出了越来越高的重要性。不但让学生了解到人类的发展进程,更能以史为鉴,逐步完善自我。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容易促使学生对于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导致学习历史仅仅是为了提高考试分数。近几年的历史考试中,命题上也逐渐出现考察学生对历史认知的开放性试题。因此,应针对目前的教学情况完善历史学科教学模式。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初中生的历史学习中可以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极大地促进初中生对于历史学习的自主性。通多形式多样的互动模式,激发中学生历史的学习兴趣。综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楠.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在初中思品课的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6.
[2]王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篇13
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学生“偏科”所致,但实质确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信任危机或“信任缺失”,归根到底,就是教学效果不佳所造成。怎样有效提高历史课程的教学效果。让教师们重拾教学信心,让孩子们重返历史课堂乐园呢?下面,笔者根据自身实践,从教学的内容、过程、方法等几方面谈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目前已经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推销自我,个性得到了极大张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学生主体发展与其学习环境关系密切。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乐于训导而不善鼓励,勤于指正却吝惜赞赏。学生只能“亲其师,信其道”,养成了一种唯书、唯师的心态,不敢怀疑传统,不敢质疑书本,不敢挑战权威。师生关系紧张,沉闷压抑。处于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学生失去了独立性和自主性,没有个性可言,更谈不上主体作用的发挥。掌握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更新知识,掌握规则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突破规则。充分尊重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敢于向既定规律挑战,向权威挑战,批判地对待人类的认识成果,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正是历史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最本质的体现。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发展良好个性的空间,使学生在标准中有变化,在规范中有自由,一致中有特色,统一中含个性,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可缺少的养料与气候。
第二,讲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为历史教学灌注“活水”。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历史是有生命的,历史的生命源于生活。教师只有把教材与生活中相关的素材密切地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学,也是历史教学的价值所在。
1、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蕴含的“生活”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比如《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基本属于社会史范畴,介绍了宋人衣食住行乐五大方面的内容,看似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去上千年,没啥联系,但教师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很快就能与现代习俗做比较、找异同、寻沿革、讲看法,课堂很快就能“活”起来。“生活”对学生富有吸引力,“日常存在”促使他们观察思考,新掌握的生活常识既让学生有收获、有成就,又传扬了民族习俗,正合新课标的要求,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2、尽力发掘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长学生的生活智慧。如学习《伟大的历史转折》中“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这一目内容时,我用多媒体显示“”中人斗人的几张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现在我们看不到这种现象?经过讨论,学生认识到健全民主与法制的重要性。我又联系到先前发生的“3.14”拉萨烧事件,通过画片的展示,让学生分析其性质。学生认为他们的行为是违法的,手段是不正当的,应受到法律的制裁。从他们的话语、表情中,我感到了他们的是非观明确、法律意识较强。
3、适时适度导入乡土历史,拉近学生与课本历史的距离。把课本上的历史与乡土历史相联系既有利于拉近学生与课本历史的距离,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课本知识,还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家乡历史的认识,以更好地理解现在,更坚定地走向未来。淄博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地属齐国,联系有关知识适时适度补充乡土历史,既加强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第三,以人文精神为导向。
以人文精神为导向,就是要在历史教育中更多的关注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进行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思考,进而帮助他们理解和把握自身的命运。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先人在为民族团结统一、国家独立富强和社会繁荣进步的斗争中,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我们可以看到无数富有个性的历史杰出人物,如封建帝王中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唐太宗的励精图治、乾隆帝的风流儒雅;辅国大臣中商鞅的锐意变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魏征的忠贞劝谏;爱国将领中卫青的勇猛、祖逖的豪放、岳飞的精忠、史可法的气节;历代诗人中屈原的咏叹、李白的浪漫、陆游的忧思,等等。
穿越古今,他们的声音仿佛仍在长空中回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等。古人这些事例、素材,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生动,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四,选用教学方法要灵活。
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不存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学生都有效的“万能”的教学方法。因此,要从实际出发,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还要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这一整体结构中的一个要素,和其他要素如教学任务、教材、教学手段、教学对象等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从这些方面综合考虑。从教学任务看,感知新教材时,以演示法、图示法为主;理解新教材时,以讲解法、谈话法为主;形成技能技巧时,以练习法为主。从教学内容看,新旧联系紧密的,可用谈话法、引导发现法等;强调历史整体,可用总体图表教学法;从教学对象看,低年级多用演示法、启发谈话或引导发现法;高年级可适当用讲解法、自学辅导法。一般来讲,年级越高,教学方法也应该越开放。从教学设备看,有电化教学设备的学校,就应充分利用幻灯投影、录音、 录像、电影、 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此外,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所选用的教学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应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逐步做到教学时间用得最少,教学效果最好,达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教师都要坚持启发式教学,都要坚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要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坚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第五,历史课堂教学要注意习题训练,较好的课堂检测形式。
及时进行习题训练是历史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习题训练不仅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提高掌握知识的准确性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单纯靠记忆掌握的知识往往是死知识,只有通过习题训练过程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有些同学认为,历史考试只要背过,不做习题照样得高分,这种观点大谬不然。只有通过习题训练才能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错误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不做习题怎么发现错误呢?只有通过习题训练,才能领悟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能查漏补缺,在反复练习中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完整,知识掌握更准确、更熟练,做到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一节好的历史课,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课堂检测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在实践中,笔者尝试了两种形式的检测:一种是巧妙利用板书,检测基础知识。在板书时,教师可对简单而学起来又易错的地方,以填空的形式列出,供学生练习。另一种是设问答疑方式。可以采用教师提问让学生解答,或学生提问让教师解答的方式进行。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学生对具体交战国的参战性质不能区分。我就这样提问:"塞尔维亚参战是否也是非正义的性质呢?"大家讨论交流统一了认识:塞尔维亚参战带有反抗侵略的民族解放性质,是正义的,但从交战范围、参战人数来说,影响小,不改变整个战争性质。这样,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有了更清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