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绿色农业发展前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祁阳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祁阳县位于湘江中上游永州市境内,东接常宁市,南临新田、宁远、双牌县和郴州市桂阳县,西抵芝山区,北连衡阳祁东县。土地面积2 53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6.7万亩,人口100.63万(2006年)。
祁阳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粮食生产大县,优质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这主要得益于该地优越的地理环境。该县是一个山地居多,平原次之,部分岗丘的盆地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平均年日照时数1 613.1小时,年平均气温17.8℃~18.4℃,无霜期293天;雨量充沛,县内年均降雨量1 150毫米~1 350毫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全县林木蓄积量达200万立方米,经济林以油茶为主,2004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茶之乡”殊荣[1]。建国以来,祁阳交通大为改善,湘桂铁路、322国道、三南公路、衡昆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绿色农业是广义的“大农业”,包括绿色动植物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黑色农业、菌类农业、设施农业、园艺农业、观光农业、环保农业、信息农业等。在具体应用上我们一般将“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称为绿色农业。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高品位、高质量、优品种和无毒无害无污染农产品的要求决定了我们必须走绿色农业发展之路。
近年来,祁阳县利用当地良好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制定了全县绿色农业区划和发展规划,将农业基地统一规范到322国道和文富市、黎家坪与白水、七里桥两大生态农业示范园发展。全县已形成高档优质稻、无公害蔬菜、优质瘦肉型生猪、“三黄鸡”养殖、油茶低改等十大“万字号”基地[2]。该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先后培育出“天龙”系列优质米、“金浩”植物油等十多个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名优农产品,先后有36个产品获得了国家级和省部级奖。
湖南省天龙米业有限公司现有八条现代化精米生产线,年加工能力50万吨,其中高档精米30万吨,还有米胚油生产线一条,米线生产线一条,经十余年艰苦创业,现总资产达2.5亿元。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ISO14001环境和HACCP食品安全三个管理体系认证,现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已跻身湖南省私营企业百强、湖南省大米加工五强、全国大米加工十大企业排名榜。
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现已发展成为了国内最大的集生产、研发、销售茶籽系列高档植物油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拥有茶籽油预榨、浸出、精炼、灌装四条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和精密化验设备;推出的“金浩茶油”系列高档食用植物油,深受大中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消费者的青睐,茶油产销量稳居全国第一,已成为同行业中的知名品牌。公司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经济林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3]。
三、祁阳发展绿色农业的基本经验
1.发挥资源与区位优势,是祁阳绿色农业发展壮大的基础
从资源优势看,祁阳现有稻田面积58.3万亩,年均产粮稳定在55万吨以上;油茶林达42.77万亩,年产茶油4 000吨,稻谷、茶油的商品率均在60%以上,生产的粮油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加工原料。以文明铺、肖家村、白水等镇为重点的30万亩优质稻,成为天龙、银利来等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的原料仓库;以观音滩、茅竹等镇为重点的10万亩优质高产油茶,成为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的“第一生产车间”。从区位优势看,祁阳毗邻两广,粮油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及沿海其他地区,是沿海城市粮油供应的“大后方”。同时,衡昆高速公路、湘桂铁路贯穿县境,全县公路通村率达95%,交通运输十分便捷,企业原料购进和产品运出十分方便,大大降低了企业运输成本。
2.大力推行订单生产,是祁阳绿色农业发展壮大的前提
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带动、自愿加入、市场运作”的原则,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组建优质农产品订单种植协会,并采取免费提供优质种源、帮助解决农业生产贷款、优质优价收购、年底分派企业红利等优惠措施,激发农民积极入会,全县共组建了十大优质农产品订单种植协会,会员农户达42.5万人,其中种粮大户4 000余户。2006年全县优质稻订单种植面积达到71.09万亩,占水稻总播面积的61.9%,总产达到31万吨,其中高档优质稻订单种植面积达到37.4万亩,占优质稻总面积的52.6%。这既为企业加工提供了稳定、丰富的原料,同时,由于高档优质稻售价比普通稻高出30%左右,仅此一项,为农民直接增收8 000万元。
3.加快推进扩能提质,是祁阳绿色农业发展壮大的关键
祁阳的粮油加工龙头企业都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创办,创办之初均为家庭作坊式小加工厂。十余年来,企业采取“技改扩能、增产增效、原始积累、再技改扩能、再增产增效”的良性循环办法,注重打造优质品牌,不断做大做强。目前,全县通过“三品”认证的农产品达到100个,占整个永州市总数的一半以上,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基地面积达到101.6万亩。2008年实现“三品”农产品产值9.1亿元,创利税9 85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1亿元。
4.增强协会服务功能,是祁阳绿色农业发展壮大的保证
全县十大优质农产品订单种植协会充分发挥自身上联企业、下联农户的纽带作用,积极为会员提供全程优质服务。在提供引种服务上,协会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在提供技术服务上,协会聘请农技人员,配备专车,走村串户,及时帮助订单户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难题,提升产品品质,帮助企业打造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品牌;在提供订单服务上,协会确定专人搜集和整理市场行情,并及时反馈和调整种植规模,组织订单生产,企业按订单收购,让农民吃下“定心丸”。
四、祁阳发展绿色农业面临的困境
一是农户对订单的履约率不高。龙头企业在落实农产品订单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农户提供服务,但在农产品收购季节,一些农户受趋利思想影响,往往将收获的农产品以稍高于订单收购价的价格售给了一些未作任何前期投入的商贩,致使毁约现象比较普遍。
二是企业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企业大量的附产品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如谷糠、糠油、谷壳等附属产品都是被当做原料廉价出售,如将附属产品全部深加工,每年可为企业增效100万元以上。
三是协会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十大优质农产品订单种植协会都是由粮油企业创办的,其一切开支都来自企业,这种主要为企业利益服务的行业协会对农民缺少足够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对农民利益也缺乏足够的保证。
四是银信部门放贷的积极性不高。龙头企业的贷款基本来自农发行,其他银行因农发行的介入,加之审批环节多,贷款发放操作难,对企业放贷的兴趣不大。同时,农发行只对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企业要扩张上新的项目,大多只能靠自身积累,制约了发展步伐。
五、建设绿色农业强县的举措
1.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拧紧产业链条
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引导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农户在产权上结成更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进一步规范订单合同的形式和内容,包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履约方式、违约处理等有关条文和规定,大力发展订单。强化订单双方的法律意识,维护订单合同的严肃性,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加快建立订单农业风险保障机制,降低龙头企业和农民的市场风险,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4]。
2.大力发展中介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
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粮油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把转变政府职能同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产业服务、行业自律、价格协商和纠纷调解等方面的作用。加强监督管理,使各类粮油中介组织真正成为连接农户与龙头企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3.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加快企业成熟适用技术的推广和运用,鼓励企业走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子,改变产品初加工、低附加值的现状,不断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发展无害化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终端产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大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企业上档次、上水平。运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努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
4.形成金融支撑合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农发行要尽快适应商业化贷款方式,改变贷款管理模式,根据农产品生产规律和企业需要及时满足收购资金。其他各金融机构必须改变过去独家支持观念,对有利于企业增效、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市场前景的项目,都要放低门槛,精简审批手续,积极发放项目贷款,共同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篇2
大安白鹅、西大洼白芝麻都已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并在北京、广州、吉林等农博会上多次获得名牌农产品称号,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月亮湖大米、坨坨寺小米、彭泽鲫、河蟹、宝达牌系列罐头、嫩江龙酒等几种农产品或加工制品也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各级名牌称号,绿色食品申报工作正在进行中。另外,大安市已被我省列入“全省无公害蔬菜行动计划”县市,在大赉乡、安广镇、四棵树乡共培育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20万亩,以确保人们吃上放心菜、安全菜。
2.大安市在发展绿色农业中存在的问题
2.1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个别地方群众对发展绿色农业、开发绿色食品工作认识不足,品牌意识、商品意识不强,还停留在传统农业的层面上,没有实现数量型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重视程度不够,抓的不紧,工作进度慢。企业受发展规模的限制,很难打开销售市场,即使获得名牌、绿色食品标识,短期内也不能发挥作用。
2.2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 绿色食品开发工作是绿色农业的核心。大安市由于龙头企业少,现在仅有近10家,除白鹅公司外,其他大部分都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牵动绿色食品向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能力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市绿色食品开发工作进程,阻碍了绿色农业的发展。
2.3缺少绿色食品开发资金 开发一个绿色食品,包括基地环境检测费、商标注册费、质检费、标志使用费和管理费等需5万多元,政府拔款只能解决一小部分,申报企业存在等靠心理,加之经济困难,资金有限。由于缺少开发资金,严重影响了绿色食品开发工作的进展。
3.大安市绿色农业发展前景
大安市是国家级农业生态示范县,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有109万亩水域面积、354万亩的天然草场和132万亩的肥沃耕地,具有开发晚、污染小的良好生态基础,为大安市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水产业的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环境条件,能满足人们更多的绿色消费。大安市现已建立白鹅、芝麻、月亮湖系列杂粮、杂豆、蔬菜等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基地15个,面积达20万亩,绿色农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4.大安市绿色农业未来发展的建议
篇3
1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的必要性
1.1有利于解决农村地区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大多数青壮年人群都离开城市涌向城镇谋求更高水平的生活,导致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严重不足,在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发展规模的同时,也不利于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提升。而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对农产品产量的需求十分巨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一方面,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农村青壮男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应用也能够提高我国农业作业效率,有效降低由于劳动力因素带来的成本较高问题,有效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对于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1]。
1.2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生活观念也在发生着十分深刻的变化,人们开始追求高质量的产品,与此同时,生产者对于提高劳动的生产力以及增加劳动舒适性的要求也逐渐提升。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使我国的农业生产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竞争压力,急需要通过改善农产品生产条件以及降低成本等方式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通过使用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农业行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2]。
2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分析
2.1农业机械及装置的自动化控制水平
在我国农业机械化设备和装置的应用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八种自动化设备:1)联合收割机。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既能够实现收割高度的自动化控制,也能够结合稻麦的生长高度,自主控制行驶的速度和方向,感应收割区域和未收割区域,从而形成自动化运转,保障农业机械化水平。2)插秧机。该设备的自动化尾插秧部件,能够通过对部件的水平控制在转弯时自动提取插秧部件,并形成自动化减速过程,进而完成自动供苗上苗。3)拖拉机。农用拖拉机广泛使用的油压式机械调节系统装置和电子三点连接式调节装置都能够提升拖拉机的自动化控制水平。4)移栽机。移栽机内部自动化水平的实现是通过自动供苗塑料装置以及自动移栽装置构成的,其中传动链式自动移栽装置的应用能够有效保障系统的自动化运行。5)挖掘收获机。该机器自动化控制是通过挖掘深度自动调节装置和自动感应石块及筛选装置来完成的,从而完成在农业生产中的土壤翻面等工作环节。6)施肥播种机。施肥播种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一步,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十分大,利用自动化装置例如计数器和感应器等装置能够实现自动施肥和播种,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最大程度节约劳动力要素成本。7)喷雾机。该设备的自动化主要是能够根据喷雾时的风向、风速以及作业速度等自动调节喷雾流量,同时也能够结合农作物的种类自动调节喷洒密度,自动感应杂草的位置。8)干燥机。该装置能够通过自动功能调节热风温度装置的运行来保障发生事故时在第一时间切断物料供给,从而避免过多供给影响农作物的稳定生长[3]。
2.2无人自动操作农业机械装置
无人自动操作农业机械装置能够结合农作物种类和土壤的基础特性,以及对天气状况的自动感应来收集信息,例如可以结合土壤的硬度差异来自动区分已作业区域和未作业区域,还能够利用传感器来感应已收割区域和未收割区域。此外,自动化的喷雾机和收割机等都能够实现田间作业,减少对劳动力的使用需求。另外,在农业机械化设备中还存在固定式的机械设备,例如全自动谷物干燥机和全自动分选机等都能在固定模式下发挥作用,从而保证农业生产过程的顺利开展。
3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前景分析
机械自动化是制造业和自动化技术的融合领域,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较为漫长的过程,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自动化也逐渐应用到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中来,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尤为明显,因此,结合机械自动化在我国农业的应用现状进行展望,对于丰富和优化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3.1朝着多元化和协调化方面迈进
农业机械自动化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一门融合了多项科学技术的交叉学科,这一领域融合了计算机科学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等多个方面的专业技术,在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及创新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在自动化运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不同专业的技术优势,在农业生产环节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制造行业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以及销售和运营方面都呈现出各自独立的状态,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势必要对自动化设备进行创新应用和升级改造,而这种相互独立的状态既无法对农业机械化设备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改造,也无法将改造的设备直接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甚至于一些产品设计者也无法直接了解农户的设备使用需求,进而无法对产品进行针对化的设计和创新,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在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中应当主动实现机械设计、设备制造生产以及生产销售环节的一体化开展,形成紧密结合的发展趋势,实现我国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共同朝着多元化和协调化的方向迈进[4]。
3.2向着智能化和互联网方向发展
我国信息社会的深入发展使得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对智能化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农业机械自动化行业发展在追求高速、高效和高精度的基础上也随着社会发展步伐逐渐向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在机械设备的制造和运行过程中要利用科学技术来实现劳动力和机械设备的深度融合,在提升设备运行效率的同时确保自动化精密度水平的有效提升。首先,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要将设备的生产过程与智能化技术进行紧密结合,在相关信息技术的应用下,设备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能够对各种运行条件作出及时的响应,从而结合不同的作业情况形成科学合理的反馈,实现作业效率的有效提升;其次,在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生产目标来看,要求机器能够充分做到像人一样思考,即实现智能化运行,这样一来既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目标,也能够生产出符合人类发展需求的商品,对于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设备向数字化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最后,在智能化的方式应用下,对设备生产工艺的时间也需要进行有效的缩短,同时也要保障农业机械设备的作业精度,确保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在农产品种植和维护过程中的智能化应用和开展,对于推动我国农业和工业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3.3朝着环境友好型和绿色化趋势发展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我国经济社会和农业发展也在朝着绿色化的方向迈进,因此,在这一社会发展形势下,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的生产和应用也应当朝着环境友好型和绿色化的趋势发展,任何设备的制造和应用应当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政府也应当加大对农业机械自动化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管控力度,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严格制止。机械自动化制造设备的绿色化要求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也在不断提升,这就要求在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绿色设计理念,将绿色制造、绿色加工以及绿色应用贯穿在绿色设计始终,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相关设计和应用标准执行,从生产工艺作为起始点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推动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及时更新换代,实现农业机械制造朝着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3.4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篇4
都市农业是当城市经济、社会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时,地处都市的间隙地带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城市,以城市生态保护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出口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化农业为标志,实现农业产业化,通过规模经营满足都市的市场需求,建立集生产、服务、休闲、消费、观赏为一体的,经济、社会、生态、辐射、示范等多功能并存的现代农业模式。
都市农业是一个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通过都市农业的发展,促进城乡经济互促,从而推动成品农业的发展,使农业产业链延长,促进农业向第三产业的渗透,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对农业现代化、城市健康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近来,中原城市群的崛起,为促进郑州市快速发展,缩小城乡的差距,实现城乡产业全面融合成为郑州市重要的战略思路。
一、郑州市区位优势分析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地处于中华腹地,九州之中,十省通衢。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总面积7446.2km2,市区面积1010.3km2,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282km2。郑州市总人口724.3万,其中城镇人口436.3万,是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地理过渡带,有“雄峙中枢,控御险要”之称。郑州市处于从东向西区梯级发展的过渡带,各类物资资源、技术、信息再转移的位置非常明显;郑州市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境内大小河流35条,分属于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其中流经郑州段的黄河150.4公里。在郑州这里南北方的品种均可引种,农业发展条件良好。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作用。据统计,郑州市已拥有300多家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12家大型粮食、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180亿元左右,发展都市农业的市场优势明显。
二、郑州市资源优势分析
郑州市矿藏资源丰富,其中煤炭分布较广,耐火粘土品种齐全,铝土储量占全省总储量的30%,天然油石矿质优良,是全国最大的油石基地之一。郑州市还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许多有名的土特产品,譬如:新郑的大枣、黄河鲤鱼、中牟的西瓜和大蒜、广武的石榴、荥阳的柿饼等等,这些有名的特产为郑州开发特色都市农业项目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另一方面,郑州市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力资源丰富,拥有雄厚的农业科技力量和综合的科技优势,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持。都市农业是一个复合性的功能系统,围绕着休闲娱乐、生态宜居、体验参与的特征,将郑州市进行规划建设。譬如:优质粮食生产区、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经济林果带。
三、将区位和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对策分析
1.打造都市农业观光园区和绿色生态农业产品园区
都市农业把农业与旅游观光与休闲娱乐融为一体,用旅游的理念来包装和提升农业,变农业园区为旅游景区,为市民提供特色、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空间,同时注意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突出农业观光园区的绿色、朴实的乡土气息。大力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赏农家景、购农家物”为主要内容的乡村特色旅游项目。
通过发展都市农业,改善都市及郊区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山水融合、城乡一体的城市景观。新郑奥星实业总公司,就是充分利用新郑大枣的资源优势,将一年产值不足200万元的企业,发展成一个综合性的企业,公司目前集红枣产品加工、科技示范种植为一体,年产值达1.36亿元,有效的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2.加快郑州市主导产业的发展
发挥郑州市的区域优势,调整整个区域的布局,突出发展都市农业的主导产业。优先发展郑州的农业商贸物流业、农产品加工业、观光农业、绿色蔬菜产业、花卉苗木产业、水产养殖业、奶产业、林果业、以及种子种苗业。实现农业结构向区域战略性的调整,培植农产品加工业的龙头企业。通过加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构筑大市场和大流通,从而提高郑州市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以及市场占有率。 转贴于
3.整体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要想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都市农业就必须提高农民的素质。郑州市可以通过加强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一批有文化、会管理、懂经营的新型农民,以便使其更好地满足都市农业发展的需要。
4.增加发展都市农业的科技投入
都市农业是高科技农业,发展都市农业需要加大与各大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来开发都市农业资源,研究并引进都市农业所需的设备技术和新品种,用科技作为农业技术产业的孵化器,这种合作关系将进一步加强都市农业发展的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培训,都市农业的发展为高新技术提供发展平台,并且可以促进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示范和推广,加快都市农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
5.增加发展都市农业的多元化投资体制
都市农业是一种高产出,并且高投入的产业,要快速发展都市农业,就必须制定相关的都市农业扶持政策,逐步提高财政资金、借贷资金对农业的投入比重。然而仅依赖政府的投入对于都市农业的发展来说是不够的,应该优化都市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结构,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坚持以政府的投入为导向,以社会投入为主体。政府的财政资金重点扶持现代农业的示范园,观光、生态农业示范园和创汇农业基地的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开发能产生生态效益或者社会公益性效益的项目。
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多样化的社会资金都参与到都市农业开发与建设上来,大力鼓励个人投资都市农业发展。扩大城市对外开放的力度,通过股份制、设立基金等吸引外商独资或合资参与到都市农业的发展建设,用都市农业的特色经济发展来吸引外国的资金、人才和技术,实现投资的多元化。同时,像参与合作的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也可以通过技术入股的方式对都市农业投入建设,建立国家、集体、企业、个人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以高科技来武装农业,形成都市农业的科技配套工程,整体加快都市农业的建设水平和速度。
参考文献
篇5
1 安康市有机农业的竞争力分析
1.1 矿资源丰富――“中国硒谷”
陕西省安康市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根据安康市国土资源公布的数据,安康市现有探明和发现的矿产资源有金矿金矿就达到65种,有探明储量的矿产32种,其中在陕西和中国位居前列的矿产有金矿、汞矿、毒重石、瓦板岩、重晶石、锑矿、锌矿、天然珍稀矿泉水等。特别是其富硒资源,据不完全调查整个安康市境内富硒的区域含量高达2.5~6.6mg/kg,横跨跨度达到近500km,为中国之最。
1.2 安康市的地理优势及特色农产品
安康市地区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区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年降雨量均在910mm左右。这样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各类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气候,也是因为其气候的特殊原因,安康也被誉为我国中药材的摇篮。
此外本地区的特色茶叶、魔芋、中药材、油菜均具备优秀市场竞争力。根据安康市市农业局公告显示,截止2015年,安康市富硒食品产值达到233.46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24.9%),同比增长32.6%,生态富硒产业在全市GDP占比为26%。
2 安康市有机农业发展劣势
2.1 市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安康市作为陕西省境内的一个地级市,其经济发展较为落后,2015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91元,比上年增加2180元,增长8.72%。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196元,比上年增加728元,增长9.75%。截止2015年年底安康市全境需要领取救济金的弱势群体达到近2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数63.8万人,同期减少12.3万人,虽然大幅度减少但其经济滞后的困境任为解决。经济发展滞后是当前阻碍安康市有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2 有机农业发展观念落后
安康市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较低,任然以传统农业耕作为主,多采用的是人力与畜力结合进行农业生产,其生产力低下、机械化水平落后。而且由于区域农业教育力度不足,大多数农民仍然习惯使用化肥农药来进行耕作。对有机农业的观点不理解认识度较低,不愿意进行改变,导致有机农业产业化在安康境内推进受阻。
3 安康市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
3.1 国内“绿色产品”消费观增强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使得我国消费者从前期“便宜消费观”,得到了扭转。人们越来越追求食品“无添加剂”、“绿色无公害”、“有机化”的属性。这种观点大大促进了当前有机农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安康市进行有机农产业发展的信心。
3.2 安康市政府高度重视
安康市市委市政府已意识到安康市要发展,必须从绿色、生态出发,打造“绿色陕南”和“和谐安康”。不断派出工作组推进知识下乡、科技入村,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水平,迈向高质量、高水平的绿色化生产行列。加大对基础设施的修建,为现代化农业生产打下坚实的交通、电力等基础,寻找更多更大的销售市场,以确保农产品的出售不受阻碍。
4 对安康市有机农业发展建议
4.1 加强生产链的建立
加强安康市地区农产品生产链条的发展,保证各个生产链条齐头并进才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政府要进行基础农业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艺,有效的延长有机农产品的产业链,加大农产品深加工的力度,产- 加工- 包装- 销售一体化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与养殖业合作,构建地方有机肥生产链,减小成本,扩大生产,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4.2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打造金字招牌
有机农产业不能仅依靠农民自身或者生产加工就能做大做强,必须依靠政府或者科研机构对产品进行研究或者创新,比如可以共同培育新型农业品种;改良或创新新兴培育技术,提高种植技术;加大力度研发无公害保鲜、贮存技术,确保农产品的贮存。
参考文献
篇6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低碳经济这一理念被提出,并且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此,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如何将低碳经济理论真正贯彻落实,成为各个国家发展经济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基于低碳经济理念下的休闲农业发展,如何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转变,更好地适应“低碳经济”这一发展环境,是当下休闲农业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休闲农业的低碳特征
休闲农业的本质在于“休闲”,是基于农业资源发展模式下,对农业资源的一种有效开放,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旅游观光需求,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展农业经济。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休闲农业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发展模式,对于提升农业商品化程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此,研究低碳经济环境下的休闲农业发展情况,我们需要对休闲农业特征进行把握。一般来说,休闲农业的低碳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休闲农业与旅游业相互结合
休闲农业的基础是农事活动,注重以农业生产作为依托,将农业和现代旅游业发展进行紧密结合,更好地实现现代农业经营目标。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单单具备基本的生产活动,还需要具备观赏、娱乐、文化、教育等休闲功能。对此,在发展休闲农业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突出休闲农业的“旅游特性”[1]。
(二)休闲农业具有天然的低碳性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含有农业、生态、环境、经济、旅游等文化内涵,这样一来,在发展休闲农业过程中,必须将“可持续”这一理论贯穿于休闲农业发展的始终。休闲农业的低碳性,表现在了农业生产、餐饮住宿、商业发展等方面。
(三)坚持“绿色理念”
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开发其观光价值、旅游价值,是休闲农业发展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点。对此,需要将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进行紧密结合,并需要将“绿色理论”贯穿于休闲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让游客能够感受到休闲农业的“自然风光”,体现出“绿色”这一特征[2]。
三、低碳经济下的休闲农业发展道路研究
综合上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本身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样一来,在发展过程中,如何选择有效路径,促进这一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是当下休闲农业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点。
(一)加强休闲农业的资源节约性
休闲农业发展,要注重坚持“资源节约性”,将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应用于休闲农业发展过程当中。现代休闲农业的发展,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影响下,必须关注于“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能够对开发休闲农业的相关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应用,对农业生产、农业旅游进行全面规划,实现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同时,休闲农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握资源节约性这一特征,使休闲农业发展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二)绿色休闲园区建设必须落实节能减排
休闲农业建设“绿色休闲园区”,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旅游观光需要,对此,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落实节能减排这一政策,牢牢地把握休闲农业与生态环境的紧密关系。在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开展环保、节能建设,积极控制碳排放[3]。对此,在进行绿色休闲园区建设过程中,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1.注重建筑节能。休闲农业在发展旅游业、观光行业过程中,需要设置住宿、餐饮等部分,这样一来,在进行建设过程中,如何提升建筑节能效果,是发展低碳休闲农业必须关注的一个要点问题。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改造过程中,要注重设置有效地建筑节能计划,将绿色能源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得到有效应用。同时,在进行运营过程中,要采取有效办法,降低运营过程中的相关资源消耗,实现休闲农业经营的经济效益。
2.加强低碳交通建设。休闲农业主要以观光和旅游为主,这样一来,在进行建设过程中,交通建设的节能性,我们可以从“低碳交通建设”这一点进行考虑。低碳交通建设,可以以自行车、不行作为观光的主要方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了低碳发展目标。
(三)注重对高新技术手段的应用
高新技术手段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是实现休闲农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举措。休闲农业本身,具有基本的农业生产活动、旅游观光服务等。高新技术应用时,可从提升农产品质量、产量等方面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利用高新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化肥、农药的应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同时,化肥、农药减少使用,还可以避免化学物质对周围土地、河流以及环境的污染,使休闲农业具有较好的绿色性和生态性。再者,农产品是休闲农业餐饮方面的主要原料,需要进行有效地存储、加工。在存储加工过程中,通过采取新的技术手段,可以保证产品质量和新鲜感,游客在品尝时,能够带给游客更好的口感。高新技术的应用,注重对农业生产活动的科技化和合理化管理,更好地实现了对资源和环境的有效应用。同时,应用高新技术手段,开发自控温室、无土栽培技术等,可以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休闲农业的长足发展和进步。
篇7
绿色农业是广义的“大农业”,包括:绿色动植物农业、园艺农业、观光农业、环保农业、信息农业等。在具体应用上一般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称为绿色农业。中国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农产品提出高品位、高质量、优品种和无毒无害无污染农产品的要求,在大环境的局势下中国必须走绿色农业发展之路。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从传统的农业理念,即天、人、地合一的思想,发展至现今,已把非良性模式转为良性模式。在依靠科技进步的过程中,人类开始关注于自身。如何让绿色农业成为农业的主流,发展良性的循环是当代农业发展方向。农业的人文是人类或者民族、群体之间共同具有的农业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具有维护农业发展潜力的正确主导方向。符合于道德约束力,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农业文明早期,人们敬畏自然的人文环境,低科技和低生产力水平良性的互动、和谐发展。不存在人与自然矛盾的问题,也不存在环境问题。 现今社会,人们抹灭了良知,屈服于经济贸易,出现大量的假冒伪劣或者具有添加剂的农产品供应于消费者。
二、绿色农业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中国工业大发展时期出现人与自然,人与农业,科技与人文的双重非良性矛盾互动。由此农业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农业的生态环境严重受到破坏,农产品的质量受到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突出及农产品的食用安全问题受到威胁。以中国为例,1949年到1999年,化肥增加了720倍,农药原来是没有的,现在是131万吨,地膜有1.5亿亩,机械动力增长了6125倍,灌溉面积增长了325倍。高投入,高产出,也出现了高成本,还有高资源环境的代价,农民的收入不高,而且是不可持续的。这些物质的投入,还造成了很大的污染,比如我国五大淡水湖已经有4个富营养化了,其中化肥的污染起了四到五成的作用。另外还有农药的污染,白色塑料污染等等。
发展绿色农业是在现代工业前进的步伐中忽略的问题,现发展绿色农业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需要。现阶段的农业经营方式往往高度依赖大型农机具、化肥、农药,不但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的能源,也造成土壤流失、空气和水污染等恶果。发展绿色农业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绿色农业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主体,促使过分依赖化肥、农药的化学农业向主要依靠生物内在机制的生态农业转变。
三、绿色农业与农业人文关怀的互动
近代农业工业的人文环境存着缺陷,在市场经济价值观和激烈竞争中,农业始终处于一个弱势的地位,这样的人文环境对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不利。所以在构建农业工业时需要注意人与自然、科技与人文的良性互动,然而生物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前速发展,使得农业的科技提高到一个飞跃发展的全新局面。全新的农业科技生产了大量的农业污染,导致土地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因此需要利用传统的农业理念思想,把非良性模式转为良性的模式。石元春院士觉得最难的就是人文环境的转变。解决的出路在于,在科技与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将人文的思想贯穿于其中。
四、绿色农业与农业人文关怀的建议
中国农业经过几千年积累,具有丰富的精耕细作技术和绿色农业的传统基础,在近代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发展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使人们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此中国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切实与世界农业的发展接轨,用符合经济和环境发展的绿色农业提升中国农业的优势。中国的农业从整体形势上看,中西部地区绿色农业在迅速崛起,绿色农副产品深加工、精加工、环保生态产业正迅速发展。东部地区技术、人才、资金与西部绿色资源相结合,将迅速发展出口创汇绿色农业与农产品的农工商一体化基地。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新一轮开始,大力投资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将为开发绿色农业创造有利条件,国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及文化、教育的投入将改变农村人口的基本素质,将有利于发展农业人文创造了条件。打造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环境中,充分利用物种的合理竞争,充分发展各区域内的生态优势,确实做到认真规划、实施绿色农业创造温床。在农业的种植过程中,充分利用植物的生长特性,在产品的生产结构上,通过延长或完善食物再加工,以提高模式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的效率,牢固树立发展绿色农业的新观念。在技术方面发挥各种技术措施的科学组合,形成机械技术和食物技术相结合,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结合的农业系统,实现长远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依靠科学进步,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绿色农业的发展前景保护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对人类自身也是一个良序的发展。积极倡导发展农业的人文关怀能更好保护人类自身生存环境,更好的约束人的伦理道德。
参考文献:
[1]赵弘志.《绿色经济发展和管理》[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版.
[2]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M].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4年版.
篇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农业规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代农业规划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开展起来。在实践中,现代农业规划成果在指导各地农业生产、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挖掘生产潜力、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推广先进技术和增产经验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
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和基本任务,当前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现代农业发展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推动我国农村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规模化农业深度融合、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要做好现代农业规划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进程加快,现代农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农业面临着容易被忽视或削弱的风险。同时,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1.农业目前已成为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产业,应用于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实现淡水、土地等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区域基础,达到区域生态的良性循环,使农业本身成为一个良好的可循环的生态系统,为农业的可持续性奠定了基础。
2.实现了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进程。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在农业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中,广泛采用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生物技术和生产模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可以最大限度适应市场对农产品需求。
3.实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为了保持资源与环境的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许多专家提出了可持续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进而实现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为实现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提供基础和保障。
4.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现代农业规划的主要内容
现代农业规划是为农业发展指出发展前景,并进行广阔发展蓝图的描绘,它将为农业发展指明方向和道路,使农业发展有序、科学和合理,能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合理的建设,因此,现代农业规划必须具备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它的实施好坏将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现代化农业进程。
1.稳定发展粮食和棉油、糖、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生产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施全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的具体规划方案,将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非主产区产粮大县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
2.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明确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地位,从宏观调控和微观细节实施上做好农业科学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强化技术集成配套,着重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与现状。加快农业技术引进一应用一再创新的步伐,加强农业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与研发队伍,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完善农业科技评价机制,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
3.大力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资源
整合种业资源,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新品种,为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良种繁育生产基地提供保障,强化育种能力、健全生产加工与技术环节、打通市场营销网络、充分体现各方面的农业服务综合能力,构建一体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种业体系,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正确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技术,加快发展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应用与推广。
4.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建设
篇9
为了切实加强全省绿色食品检查员和标志监督管理员队伍建设,提升绿色食品认证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推动我省绿色食品发展,6月3日,2015年全省绿色检查员、标志、监督管理员培训班在长春开班。全省各级绿办主任和工作人员近200人参加此次培训。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主任邱玉林在培训班上作了讲话。
培训班强调,要加快“三品一标”发展,一是加强宣传。不仅要宣传认证、监管、检测的严格,更要宣传“三品一标”的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管理,还要宣传其作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公众品牌,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让各级政府、领导认识到,只有用“三品一标”引领标准化、品牌化农业的发展道路,才能倒逼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实现转方式和保安全充分融合、调结构与提质量相互促进;二是加强队伍建设。省绿办将继续争取国家级和省级的培训,提高整个工作团队的集体素质,逐步把工作团队培养成既能做好本职工作,又能服务于 “三品一标”企业,把工作机制融入到“三品一标”企业,形成齐抓共管,共同维护和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的工作格局;三是加强项目拉动。今后,将着力做好涉农项目与“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基地的链接,在各项涉农项目上,把“三品一标”的标准贯穿于项目的始终。从项目设计开始,就注入“三品一标”的发展理念,把“三品一标”的标准作为项目考核、验收的重要指标,写进项目立项条件和考核验收标准,以项目驱动“三品一标”的加快发展;四是加强规划布局。按照我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布局,东部重点扶植发展菌类、人参等林特产品;中部发展蔬菜、棚膜及粮食产业;西部重点发展杂粮杂豆、畜牧业绿色产业。依托产业布局,选择几个带动能力强、品牌效益好、发展前景广阔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打造几个带有地域特色的知名品牌,推进“三品一标”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此次培训班历时2天,不仅从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与相关知识、绿色食品认证程序及认证审核、绿色食品标志管理、绿色食品质量监督检查与管理、绿色食品基地创建与管理、绿色食品检查员和监管员的注册与管理等方面作了系统的培训,还在绿色食品企业进行了现场教学。参加此次 “两员”培训班的学员结业后,颁发在国家中心注册登记的检查员、监管员证书。(省绿色食品办公室 供稿)
篇10
篇11
稻田养鱼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国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有机农业逐渐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尤其是其不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特点,不仅维持了农业生态多样性的发展趋势,也创造了极大的市场机遇和经济价值,市场前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发展趋势值得期待。
1稻鱼养鱼产业发展现状
稻田养鱼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分布区域遍布全国,主要分布区有江西、湖南、辽宁、吉林、浙江、云南、贵州等,各地区的稻田养鱼生态系统基本相同,普遍实现一田稻鱼两用,将稻田的功能性发挥到极致。据科学研究表明,稻田养鱼的生态结构可以实现稻田的产量增加,同时,稻田的鱼生长也极为健康,市场反响热烈。尤其是在经过后期相关产业的深度加工,为稻田养鱼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方向。例如,吉林省企业针对稻田养鱼的生态模式,提出了渔业发展的新方向。为了尽可能保持鱼的鲜活程度,将收获的活鱼放在充满氧气的包装袋中,加入适量的水分,在5℃以上范围内,可以存活3到7天,进一步提升稻田养鱼新的销售形式,为中国绝大部分地区输送新鲜的活鱼。江西乐安县出台了发展稻田养鱼政策,鼓励群众发展稻田养鱼,提倡生态模式采取稻田套养鲤、鲫、鳝等,条件成熟可套养殖甲鱼、蟹、蛙、田螺等经济品种,将收获的活鱼加工成鱼干销售。这样的加工模式,不仅提升了鱼的综合价值,也间接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全新发展。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新的销售模式,增加了新的销售收入。这些技术带来的发展变革,也是稻田养鱼的新营销模式。不仅仅是鱼更加受欢迎,稻田的发展更是值得深度推广。稻鱼共生系统下的稻田产量,无论是质和量还是亩产效益都可以和单一种植水稻一较高下。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不仅如此,稻田米的种植形式属于有机农业种植,因此,其营养价值和市场前景极为可观。
2稻鱼养鱼的意义
2.1控制水稻病虫害发生
由于全国各地区的稻鱼共生系统的鱼类种类各不相同,以江西乐安县为例,乐安县位于江西中部四季分明,适合鲤鱼、鲫鱼、鳝鱼、泥鳅、荷包鲤等,品种极为丰富。稻鱼共生系统可以为水稻和鱼提供相适宜的生存环境,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虫害的发生,为水稻的生长提供绝佳的保障,同时,针对稻田不使用任何农药,最大程度降低了水中的污染物质,保障了鱼类的生活环境。并且,稻鱼共生系统中,如果发生水稻病害,例如叶鞘、叶片等部位受病,稻田中的鱼可以剥食受病部分,减少病害的延伸和发展,降低病害传播。不仅如此,还可以从根源上减少水稻受病的几率,降低风险的发生。而被鱼吃掉叶片后,增加了通风透光能力,进一步降低水稻纹枯病、飞虱等病虫害的发生。不仅仅是受病叶片,还有一些特殊的虫害,鱼都可以帮助水稻提高抗风险能力。例如螟虫,对于水稻的危害能力极强,但是,一但螟虫在稻杆之间转移过程中,掉入水中,那么就成为了鱼的盘中之物。另外螟虫喜欢从底部侵蚀禾苗,而底部的叶稍已经被鱼类剥食,因此,降低了危害及风险。另一方面,不少昆虫都喜欢将卵产于稻杆底部,例如稻飞虱,而鱼类的存在,再一次保护了水稻,减少了虫卵的有效孵化。经过科学验证,不养鱼的稻田发生螟虫危害的数量是养鱼的稻田发生螟虫危害的数量的600倍以上,植株危害比是200倍以上。因此对于水稻的保护作用不言而喻。纹枯病的发病程度,养鱼稻田的发生几率降低了一半以上。
2.2抑制稻田杂草生长
传统的稻田种植模式,是单一种植水稻大量使用农药和除草剂,获得稻谷产量。但是,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使用,不仅会产生部分农药残留,降低了稻谷的市场价值,还会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而稻鱼共生系统则与众不同,不仅解决了这一难题,还改善了稻田中的生态模式,不仅减少了除草剂和农药的使用,还可以获得优质产品,增加额外收入,同时,鱼可以广泛觅食水中大量杂草。因此稻鱼共生系统中,稻田上基本没有杂草,除草效果优于除草剂,也可以节省施洒除草剂的人工费。通过科学统计,稻鱼共生系统可以减少费用支出,对于广大传统种植户而言,不失为一个更好的选择。
2.3提升土壤肥力
传统稻田种植中,为了确保稻田足够的养分和能量,需要不断补充各种肥料,如钾肥、氮肥、磷肥等,提升土壤肥力,确保稻谷增产丰收。而有机农业是坚决抵制各种化学肥料的使用,尤其是额外地添加一些生长激素。有机农业的生态理念,是打造无污染、纯绿色、纯天然的农产品。因此,为了提升土壤的肥力,稻鱼共生系统中的鱼类粪便成为了稻田的养分,同时,适当地投入一些有机肥料如人畜粪便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为稻田提供更多的营养和能量。
2.4提高经济效益
篇12
1绿色种植技术的推广情况
为了顺应种植领域不断变化的形势,绿色蔬菜种植技术被大范围推广应用。最普遍的推广种植模式是通过绿色蔬菜种植技术推广单位以及个人,由他们承担向农户推广新蔬菜种植管理技术的责任,把种植技术的有关手册下发给农户,秉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准则给种植技术的推广奠定基础,努力推进绿色种植技术推广构成一个良性循环。推广单位与农户要互相帮助,通过科技下乡等方式,促成绿色种植技术在基层推广工作的开展,同时还需要在多地积极拓宽绿色种植的基地。除此之外,绿色种植技术的推广方式还包括农户同农资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合作,利用不同的渠道以及形式推广绿色种植技术。
2科学选取绿色种植基地
相关工作人员首先就应合理选取种植基地。从天气、温度以及湿度等自然因素来看,在气候分布上,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日照时长较多,成县温度适宜,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种植黄瓜、辣椒以及大白菜等蔬菜,在选择蔬菜种植基地的过程中,要绕开城市以及工业区域,确保在基地范围中没有因工业生产引发的直接污染源,比如说水源污染以及大气污染问题等,进而给绿色植物生长创造适宜的条件,提供更好的土壤及水源。除此之外,在经过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初步审核后,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应该落实好气候、土壤、水质等生态因素的检测工作,种植基地的土壤pH值要把控在科学范围内,在进行水源灌溉的过程中,也要利用干净的河水、深井水以及水库水[1]。最后,确保种植基地地势开阔平坦,排灌机制要尽可能完善,保证土壤透气疏松,提升其保水保肥的水平,进而为绿色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3合理选取农产品种植品种
在蔬菜选种方面,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把关工作,选取抗病抗虫害能力强的农产品,从根源上减少蔬菜发病的几率。依据气候、生态环境方面的特征,选取产量潜力大、易储运、抗逆性高、质量佳的农产品品种,例如选取西红柿品种时,不仅要完成无公害蔬菜选种工作,同时还应该在种植前完成对种子的处理工作。根据蔬菜自身特点,采取不会引发污染的物理手段,不得使用高毒农药及化学物质进行拌种处置。另外,为了提升种子抗病抗虫水平,要对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土壤予以专业化处置,使用深耕或者轮作换茬处理的方法。除此之外,相关的工作人员还要控制好种植环境的温度以及湿度,保证土壤具备较为丰富的有机质等营养成分,确保土质疏松,为农产品种植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2]。
4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措施
4.1强化绿色农业宣传力度
让绿色农业发展理念获得老百姓的认同以及大范围种植推广,务必要对发展绿色农业的价值、优势等展开相应的普及宣传,将之提上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提供相应的生产经费,灵活利用农事时期及冬闲期,前往各个种植基地,对农户展开普及推广。具体来说,首先,政府要主导,农业单位牵头,充分发挥人才、技术的作用,强化绿色农业普及力度,引导农民群众学习各项绿色农业技术规程,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还可以对种植技术进行现场指导,让农民群众真切感受并认同绿色农产品发展前景以及可能产生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其次,在消费端方面,加强对绿色农产品的推广力度,让消费者了解到绿色农产品较普通农产品所具备的优势,让其在采购农产品的过程中,认可并购买绿色农产品,从而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的进程[3]。
4.2提供绿色农业的优惠政策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作为一项新型农业种植技术,在培育农产品的过程中必定要投入很多资金,其操作规程较为严格繁琐,对于绝大多数的种植农户来说,培育种植绿色农作物的主动性不强,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惠民政策及方针,采取申报绿色农产品基地评定、种植补贴以及鼓励奖励等形式,调动农户积极地种植绿色农产品的积极性,减轻农户在转型过程中难以依靠自身能力承受的经济重压,引导其主动掌握绿色农业种植技术。
4.3积极搭建示范基地
搭建绿色农产品的种植基地之后,引导农户前往示范基地进行参观,让广大农民切实感受到绿色农业发展的可观前景,现场熟知并掌握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操作事项,尤其是施肥、用药、覆膜等一系列的重要环节进行演示,利用基地示范、典型引导的方法,让甘肃成县的绿色农业获得长远化发展。特别是根据“整县核桃全覆盖、川坝精品果蔬菜、南北土蜂中药材、电商引领新业态”的产业发展思路,以“乡村振兴、产业富民”为核心,采取“富民公司+产业联合社+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逐步实现“县有支柱产业、乡有特色产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特色产品、人有一技之长、持续稳定增收”的目标。
4.4提升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研发资金投入
我国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起步较晚,在种植技术实操以及理论基础方面还亟待完善。为了全力推进绿色、环保、高效的农业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现阶段需要提升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构建科学合理的政策及技术体系,提升培训宣传的重视程度,让广大种植农户对绿色农业技术充满信心,并加以推广应用。除此之外,相关的负责人还应该在人才培养层面提升资金投入的比重,尤其是对于农业院校来说,在人才培养问题上要与当地政府部门、基地进行对接协商,例如采取签署订单方式定向重点培养实用型农业人才,积极引导农业人才对基地、农户进行绿色农业全方位的技术指引及服务工作,努力推进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朝着合理化、规范化方向推进。
5结束语
绿色农业在实际推广的过程中要根据成县的自然社会条件,科学选取绿色种植基地以及农产品品种,大力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加大绿色农业宣传力度,推行实施绿色农业的优惠政策等,从而增加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走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万江红,李树林,邓家琴.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优势及推广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19):44+46.
篇13
1有机农业概述
有机农业发展建立在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基础和目标,遵循农作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依靠生物循环体系帮助农作物生长[1]。首先,有机农业不以化学药品和肥料作为生产保障,其次,有机农作物之间形成相互的生物作用,种群生态关系的建立是病虫害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有提升农作物产量的重要作用。再次,有机农业提倡作物的轮作鼓励适当添加物种的数量,利用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关系。最后,合理选择生态调控、物理、生物方式实现病虫害防治目标。
2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
2.1重视生态平衡的建造,进行多样化种植
有机农业发展中重要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之一就是多样化种植,模拟生态系统以改善单一种植模式,转化不利的生态条件和资源环境,给病虫害的生长营造消极环境,实现对其传播的限制,从而达到抑制病虫害发生的目的。以多样化种植方式实现对病虫害防治的目标,需要在空间以及时间上实现多样化的农作物种植,针对前者来说就是要科学把握种植和作物收获时间,后者主要就是以品种类型扩张和地理空间扩大的方式实现多样化种植目标。以具有多样化特点的生态条件,实现对益虫繁殖与生长的有利影响,对害虫繁殖和生长的抑制。
2.2强化管理生产过程,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生产管理过程中,首先是选种环节,选择具有较强抗病性的作物品种进行种植可以起到病虫害防治的作用。禁止使用转基因品种,对选种进行充分晾晒,之后用温水浸泡,消毒后实施种植。依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对栽培制度进行科学调整,播种时间尽量避开病虫高峰期,有害虫和有益虫的生长态势要均衡,相互之间的抗衡可以减少害虫对作物的伤害。播种之后适当配合虫害药物进行科学防治,等作物生长到一定高度之后,修剪枝杈,帮助定花定果,减掉有害虫的枝杈。做好农田卫生管理,农田清洁也利于减少害虫出没。
2.3对有机农业进行综合的治理
病虫害综合治理是有机农业发展的关键一步,为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之前,利用计算机技术精准计算出生态系统的最大调节限度数值,以此作为基础设置病虫害预警机制,当病虫害对农作物损伤超出生态系统的承受范围时管理者获得反馈,则要采用合理的防治措施。如果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害虫的密度不足以威胁作物产量,则可以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解决,如果害虫已经出现规模化态势,则需要及时采用防治措施,尽量避免大量使用农药,而是采取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保证农作物绿色、健康[2]。
2.4加强对种植人员的指导,加大技术投入
基层农业部门要强化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作为基层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深入基层和农户建立良好沟通关系,深入民众中调查农业技术掌握和使用情况,必要时候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展开调查,获知农户种植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病虫害问题,并普及有效的技术防范措施,提升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作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宣传工作人员,要立足实际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经验,查阅文献资料,编制病虫害防治知识宣传手册,对农户形成针对性指导。部门对农业技术人员也要进行定期培训,提升基层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素养,为农户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掌握水平提升奠定基础。
2.5物理、生物的防治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