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护理美学的概念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护理美学的概念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护理美学的概念

篇1

多媒体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的对象和教学的目标,经过教学设计,合理有效的应用教学媒体,用图像、语言、图形、影像、声音、文字来作用于学生,然后对学生加以教学,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以其灵活、立体、全方位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而这也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更能主动的去学习。

1 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转变

多媒体教学是以学生自主活动来作为主要目标的,充分的体现出了学生主动学习这个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传统的教学中,粉笔、黑板是课堂的主要工具,而多媒体技术则是多处在辅助的地位,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让学生虽然能记录下知识要点,但却不能很好的理解,而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繁多的知识点和内容让教学效率也大大的降低了。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而这种教学观念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当中是一直存在的,但是现在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这样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就根本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从而也忽略了学生创新力和思考能力的发展,因此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该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重视。

传统教学思想就是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在考试的时候取得好成绩,但是这样也就忽略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日后立足于社会。我国从古代开始就非常重视对人的教育,但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现在的教学课堂都是以教师讲解书本知识为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随意发表想法,这也就限制了学生创新思想的延伸,而书本上的知识是静态的,白纸黑字根本就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我国的教学都是以“灌输”为主的,重视的是学生有没有记住知识要点,而忽略了学生是否理解了知识真实含义。我们不能说这样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是对是错,但是从目前来看,这样的传统教学严重的限制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达到了教学目的,却没有达到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在丰富自己知识的同时,也是为了日后能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才是当今教学中的重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改变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有更多发言、思考的机会,在多媒体教学课堂中,教师摒弃了从前的说教方法,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观察、去思考,而这种教学思想的改变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技术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教师们开始树立起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观念,这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推进作用。

2 教学方式的改变

2.1 备课方式

从前教师备课都是以教材为主的,找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和知识难点,然后设计出说讲方式,但是现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备课从教材变成了课件,这也让教学方式也变得更加灵活。利用各种的信息将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就是多媒体课件所具有的最大特点。那么为了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我们就要注意下面这些问题:(1)在制作教学课件的时候,要避免和教材内容相互堆砌,要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机组合在一起,教学的纲要需简洁明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接受;(2)对一些课件中所需要的素材要合理的选用,在课件中可以插入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视频、图片等,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课件不能设计的过于花哨,不能只关注了课件的视听效果,而忽略了教学目的,要不然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反到影响了教师教学的效果;(3)我们在设计课件的时候要要重视授课质量,虽然说多媒体课件节省了从前书写板书的时间,但是课件的内容比较多,节奏也比较快,那么学生也就不能有过多的时间去联想、思考,那么一节课下来,学生也就不能对知识留下太多的记忆,那么我们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就要掌握好授课的节奏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将互动和启发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消化、思考知识,这样才能更好让学生能理解知识。

2.2 学习方式的改变

像是一些护理外科休克、急腹症病人这样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从前都是教师按照书本上的内容向学生进行讲解,那么在多媒体教学当中我们就可以以学生自学或是开展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对学习进行教学。其方式如下:(1)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情况来编写成学习提纲,在上课的前几天发放给学生;(2)将学生分为4人或6人一组,让学生针对学习提纲自己预习、查找资料,同时准备好课堂讨论内容;(3)在上课时,每组派出一名发言人,在学习提供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表述,其他同组学生补充发言,但在此期间教师不进行任何评论;(4)所有学生发言完毕以后,对学生所说正确地方教师给予肯定,不足或错误的地方加以补充,最后教师总结发言,将本节知识的重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对本节内容加强记忆,能得到正确、清晰的认识。从前的教学方法教师讲的时间很长,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很少,而这也就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给学生自学提供时间,让学生能具备解决、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自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也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这样的方法对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教师就要设计出明确、周全的活动目标,合理的分好讨论的时间,让学生能够更有效的自主学习。

2.3 情景式教学方法

学生身在校园,虽然通过课本能了解到护理知识,但是纸上谈兵并不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知识,那么在教学中就可以以情景模式、角色扮演这样的方法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来简单介绍下本堂课的内容,在课件中加入关于护理过程的视频,让学生在看完以后能对本节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那接下来就开展情景式教学,让学生自己扮演护理人员,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好实际操作的技巧。

3 总结

多媒体技术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教学效果,那么在护理教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就要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设计好课件,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学习到知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思想、方式,全面的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科学、合理的利用好多媒体技术。

参考文献:

[1]冯明高校混合式学习的新模式——三分屏课件与互联网主机结合解决面对面教学的不足[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篇2

1?中国美学的理论来源

中国哲学重在对生命的感悟,视宇宙和人生为浑然一体的大生命[2]。周易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3]”这一精神内涵,与医护人员以保护生命为神圣职责的人道主义精神是一致的。儒家美学强调人与宇宙、与自然、与群体以及与自身的和谐,在和谐的基础上建立适度的原则,力求使人情感舒适、情绪稳定,将“安、定、静、止”的工夫充其极[4],儒家之美,即追求这种个人与社会、宇宙、自然和谐宁静的天下大同。道家美学强调自由奔放的精神气。庄子痛感生存的不自由,欲望的蛊惑和知识的羁绊,使人丧失了真实的生命意义。他追求“天放”于宇宙和自然之中,浑然忘却物我对立的自在境界,在超脱、博大中体验游鱼之和乐[6]。同时,道家倡导的饮食休息和锻炼的方法,以及从琴棋书画、茶道以及畅游山水之法,也能直接用于护理养生之中。禅宗美学展现物我两忘的圆融之境,即“自在圆成”的审美境界。中国传统艺术中有大量禅味浓厚的作品,欣赏之,在一片安详宁静中,便能抚平紧张、动荡、烦躁与疲惫的心神,还生命以能量。

2?护理美学的产生和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2.1?护理美学的产生

南丁格尔在19世纪中叶创立了护理学,并将其自身独有的人格魅力转化成护理美学理念渗透到护理理论与实践中,在20世纪80年代,大众对审美的逐步深入追求,自然科学工作者的不断关注与研究,很多临近学科也在其中不断的或多或少的联系起美学概念,现在人对健康标准的重新认识也使得社会对护理中美学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追求,护理美学应运而生。

2.2?护理美学与传统美学的关系

美学属感觉认知学,美育是在感性直观和情感体验中培养性情与操守。相比指令式、规范化的伦理教化,更具感染性和有效性。如何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将美育与德育更有效的结合起来,并运用到护理教育之中,以及如何将中国传统艺术欣赏运用到对患者身心的治疗之中,也是医学护理人员面对现代化医学模式转变需要及时调整并掌握的综合素质。随着现代化医学护理的发展,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综合水平有了更高的期望,患者入院后,首先自觉或者不自觉的伴有不同程度的恐惧、抑郁、消沉等心理情绪,有些甚至无法控制自身情绪,易怒、暴躁、凡事迁怒于他人等极端态度,护理工作者在传统的基础护理程度往往不足以应对各类患者,因此,护理美学不仅可以及时有效的调节护理人员自身情绪,也会感染患者。有研究显示,对住院病人进行相关调查,结果病人对护士形象美中满意率最高的为仪表(90.18%),最低为人文关怀(60.94%);语言美中患者对心理沟通满意率仅51.23%。这就要求护士不能用传统的生物医学观点把患者当作单纯的自然人。护士不仅要具备娴熟的理论知识、熟练地操作技巧,良好的美学素质会很大程度挺高服务治疗,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快速恢复。

2.3?护理美学的临床应用

整洁健康的外在形象是护理美学的第一扇窗,可以在短时间内减轻患者抵触情绪,增加亲和力和安全感,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外在仪表,在服饰,仪容,姿态,风度等方面多加锻炼,仪容以古典淡雅为主,中国传统美学中中国画以书法为骨干、诗境为灵魂,融书法、诗歌、绘画与金石篆刻为一体。其中以山水画陶冶性情最佳。国画擅用笔与墨,在挥毫之间,利用线条的流动飞舞,来展现个体生命遨游于天地之间的空灵、自由与淡泊,护理人员可在观赏过程中,感受从画面中流淌出的蓬勃生命力,胸揽万物的豪情,沉静崇高的意境,回归自然的安定纯朴等,这一特征也被李泽厚称为“人的自然化”[7]。中国山水画、诗歌、书法,很多都注重表达高远、深远、平远的空间意识[8],都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在欣赏中做到真正亲近自然,身心安顿、天人合一,继而开阔胸襟,感悟生命的蓬勃生机和舒展心性的空灵自由。久而久之,护理工作者可从内而外展示出恬静,淡雅,大气,文中等优秀品格。

语言是护理美学中最直接的一种方式,简洁的、节奏适宜的谈吐也有助于让患者产生信任感,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十分强调音乐在塑造性情上的重要作用。人们在自由自在的音乐天地里遨游,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获得身心的纾解和满足,并在音乐的欣赏中完成性格的塑造和人格的提升,沟通自然,是培养人安定静止气质的最佳途径,思维清楚,表达才会流利,语言善于变化,在护理过程中,首先应采取足够的时间来倾听,不急不躁,在了解患者自身特点后,采取因材施教,构思谈话方式,技巧,适当提问等方式,让患者有被理解,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灵活多变的沟通技巧是每个护理工作者应具备的品质。

护理过程中,娴熟的专业技术是一切美学得以致用的基础,必须科学严谨的操作,护理工作者的精湛技术水平往往更能让患者信任,病区的环境是患者心理情绪的又一重大影响因素,上述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各种运用,同样也可以用于患者,比如在病区展示中国山水画、诗歌、书法,适时的播放传统音乐,从环境到个人,让患者充分感受五官的审美需要。

3?本科及以上护生的护理美学教育

篇3

关键词:护理美学;非功利思想;南丁格尔精神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学已经成为融合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在医疗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护理事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还对护理美有了更高的追求,要求护士把崇高的道德情操融入平凡的护理工作中,这也是护理美学教育的目的所在。护理美学是美学基本理念在护理学领域的具体应用,美学的一般原理同样适用于护理美学。美学研究表明,审美能力是人们对世界的直接感知能力,属于感性认识范畴,拥有审美能力才能感知美、创造美、表达美。而非功利的审美心态是审美能力提升的基础与关键。因此,拥有自然而健康的非功利心状态,是护理美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现代护理美学认为:审美能力是审美主体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现代文明人的重要素养之一。审美能力的提升是护理美学教育的目的之一。审美能力包含:审美感受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等方面。审美感受力是一种感觉思维,是人能获得审美享受的能力;审美想象力是由目前感知的事物回忆起与之相关的另一件事物的能力,旨在为主体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审美世界;审美理解力是一种领悟力,是对事物感性的情感性的理解能力。可以看出现代护理美学所界定的“审美能力”范畴具有一般意义。有关美学研究中审美能力提升的原则与方法同样适用于现代护理美学。

二、南丁格尔精神的实质内涵

现代护理学的创始人南丁格尔曾经这样论述:“护理不只是一种技术,而是对患者生命一种呵护。同时,没有树立为患者服务的坚定信仰,护理会成为一种机械式的工作,每天为固定的工作事项忙碌、焦虑,逐渐失去那起初的目的。护理是一种艺术,是帮助人生命健康的法则。”南丁格尔主张将护理工作看做维护生命健康的艺术,要求护士“必须是一位虔诚的,乐于奉献的人。她尊敬她自己的职业,因为上帝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生命就掌握在她的手里”。南丁格尔以她最高贵的奉献精神把一生献给了护理事业,为护理事业奋斗了终生。被列入世界伟人之一。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尊敬。英军中流传着赞扬她的诗句:“她毫不谋私,有着一颗纯正的心,为了受难的战士,她不惜奉献自己的生命;她为临终者祈祷,她给勇敢的人以平静。她知道战士们有着一个,需要拯救的灵魂,伤员们热爱她,正如我们所见所闻。她是我们的保卫者,她是我们的守护神。祈求上帝赐给她力量,让她的心永跳不停。南丁格尔小姐――上帝赐给我们的最大福恩。”

在南丁格尔创立并践行的护理理念中,“乐于奉献”应该是护士所具有一切美德的基础,如果注意到南丁格尔也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的话,我们就不难理解,南丁格尔其实是将护理看做是一种基于奉献的“修行与行善”,这正是非功利心态的具体表现。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现代护理学是以南丁格尔精神为基础理念的,而这一理念的核心内涵是基于非功利心态的奉献精神。

三、非功利心态的培养是护士的审美修养的起点与旨归

正如南丁格尔所指出的“没有树立为患者服务的坚定信仰,护理会成为一种机械式的工作,每天为固定的工作事项忙碌、焦虑,逐渐失去那起初的目的”。笔者认为南丁格尔能够成为一代伟人,受到全世界的爱戴与敬仰,固然与其精湛的护理技术有关,但更多的是因为她为患者所无私奉献出的爱心与善心。这便是南丁格尔“起初的目的”,具有明确的非功利的心态,是甘于奉献的基础。除了为患者服务的坚定信仰,南丁格尔在她平凡而忙碌的护理工作中别无所求,以自己全身心的投入与实践,示现了至美的护理审美内涵,诠释了超凡入圣的至善境界,因此非功利心态的培养是护士的审美修养的起点与旨归。美学研究表明,只有在非功利心的背景上,人的审美能力才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审美感受力才会因此增强,才会从最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进而从自己的爱心与善心中找精神的皈依、体会到大美的境界,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对真善美的追求。

非功利心态对于护士的审美修养的作用还在于为“奉献”与“回报”找到了内在统一的逻辑依据。由于功利思想的影响,人们因为得不到“回报”而不去“奉献”,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事原则,自我为中心、对他人漠不关心、道德底线一再下滑等问题在包括医患关系在内的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越来越凸显。原因固然很多,但对于“奉献”与“回报”的纠结,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笔者认为因为“付出”而要“回报”本身并不错,只是在很多情况下,由于自身审美感受能力的不足或者说是漠然,即使得到了甚至是巨大的“回报”,自己也毫无知觉。因而认为没有“回报”。由于非功利心态的培养,使自身审美感知能力提高,因此而能真切感受到帮助他人所带给自己的快乐,从而发现人生的价值与真谛,这是非功利心态给以我们最有意义的启示,也是平凡的我们可以“超凡入圣”的逻辑。

四、非功利心态内容与美学教学改革

通过美学非功利心态思想对学生人格形成与思维训练的作用及影响研究,我们认为非功利心态内容包括:虚静、平淡、平等、平和、感恩、奉献等内容。虚静是没有妄念的空明与宁静的心理状态,为美的感知创造出自然、宁静、纯净、专注与开放的心理环境;平淡是虚静心态在生活中的延伸,是对于得失所保持得超然而潇洒的态度;平等是对待人与事的心态;平和是各种心理精神因素的矛盾运动达到平衡的内心和谐状态,是人格完善的象征。感恩及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非功利心态的有机组成部分。奉献是为他人为社会奉献的心理状态,是审美心态发展的最高阶段与大美境界。奉献精神的可贵在于付出而不求回报的非功利性。奉献心态的培育,将使是人格具有超凡入圣的气质。

虚静、平淡、平等、平和、感恩、奉献等内容。形成了非功利心态由低级向高级运动的心路历程。护理美学教育的重点应该是通过非功利心态的养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使学生真切感受到非功利奉献心态带给自身的巨大愉悦,由此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区别“修”与“学”的概念,改变口号式的理论灌输教学方式,增加以训练、引导、启发学生自身感知力(悟性)为目的“修学”环节。(作者单位:1.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兰州交通大学)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一般规划课题:美学非功利心态思想对学生人格形成与思维训练的作用及影响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1]GHBG035

参考文献:

[1]王永生.非功利心态思想对现代美学教育的启示[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2,02:148-150.

[2]王永生.老子与黑格尔哲学及美学思想比较[J].新一代,2010,05:52-53.

[3]刘月树.南丁格尔护理伦理思想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3,08:39-41+44.

篇4

一、让学生了解护理文化概念、内容和功能

1.护理文化是医院文化中的重要构成,其与医院文化为“母子关系”,所具有的特征也与医院文化具有异曲同工之处[1]。护理文化在社会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表现形式,其已经与社会文化融为一体。护理文化的产生并非简单形成的,其存在于护理人员长期实践之中,通过对自身道德素养的约束,通过对自身行为的规范,从而达到更好地文化的集成[2]。也就是说,护理文化其更多的是做为一种精神文明而存在的,其在促进人员素质提升方面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2.护理文化建设内容

(1)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将很多文化要素进行了集合,其成为非常重要的社会外在形式表现,成为护理文化的“外衣”;诸如护士的仪容仪表、护士的言行举止、护士的工作环境等等都是其表现形式的一种,都成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也不仅反映了护士的精神面貌,更加反映了医院的精神建设,反映了医院的整体状态。(2)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在医院的护理文化中同样非常重要,其所蕴含的文化因子也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诸如护理质量、护理理念、护理形式等等组成了重要的护理文化制度,也成为护理规章制度的构成基础。这些内容同样也是护理文化的重要核心内容。并且,其随着护理制度的规范和严格,越来越成为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其有着一定的制约作业,逐渐推荐护理人员的职业能力养成,让护理人员随着其要求形成程序化构成。(3)精神文化精神文化的核心是护理宗旨、护理理念、护理道德、护理精神和价值观,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基础。

3.护理文化的功能

护理文化的功能非常强大,其不经能够提高护士的职业素养能力,能够提高护士的工作质量,而且能够在树立医院形象方面发挥重要功用,对于医院护理文化的构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并且,因为护理文化的应用,医院可以构成强大的向心力,让所有员工可以向着一个方向迈进,可以让护士感受到集体的荣誉感,并在集体环境中被认同,感受到自己以及所在集体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二、如何加强护理本科学生的护理文化建设

1.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生的护理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公民思想的道德建设的核心。在护理学专业的培养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主人翁精神,从而发挥团队积极主动性、创造性,在未来的工作中推动医院护理事业发展。

2.以人为本加强学生的护理文化建设

作为未来护理文化建设的主体,以人为本高度重视观念与情感因素。“以患者为中心”让人的智慧、思想、技术及价值追求在未来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得到全面的突出,在进行护理发展的方向的制定时,要对护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激励作用进行全面考虑,为其搭建有利于全面发展的平台,储备人才,让每位护理人员都能获得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实现的机会。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护理工作。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来开展护理工作的新模式,求新、求变和追求卓越,以创新来增强护理的竞争力。

3.应用护理美学加强学生的护理文化建设

护理美学是研究护理领域中美的现象和审美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包含着哲学理论和美学的基本原理及多学科的成果和方法,是护理领域的人文科学。护理学本科生应加强美学知识及人文知识的培训、提高审美创造和审美感受、塑造职业仪表美、规范职业语言美、展示得体举止美。将美学概念在护理文化中加以应用和推广,在文化建设中体现出美学的价值和魅力,让学生形成共同的服务理念和价值观,使团队的美得以充分展示,以此来激发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团队的竞争力和凝聚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结语

通过学校的培养和教育让学生初步了解到护理文化的概念,护理文化的内容和护理文化的功能。让医院的护理文化与护理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有效的对接和融合,以满足医院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5

1 我校护理礼仪课程设置依据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以前的护理理念是以护理疾病为中心,而现在的护理理念是以身心健康为中心。由于这一中心的转变,护理专业的课程理论体系、功能内容、工作任务都在发生的变化,包括活动空间都在不断延伸。在不断的护理工作实践当中我们发现结束患者的病痛或者不适,不仅仅要依靠物质手段或者说医疗的手段,还要同时运用一些非物质的手段,即精神手段。在某一程度上,精神手段的力量有可能会大于物质手段的力量。精神力量来源于很多方面,家人的鼓励,自身的毅力,自身的心情等等。在护理工作中和病人接触的较多的就是护士,护士的仪容仪表、行为举止、表情动作、着装、言谈等等都可能对病人的身心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护理的效果。为了响应卫生部颁发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2005-2010年)》,要在护理基础课程中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礼仪和美学等等,该纲要成为我校护理礼仪课程设置和研究基础和依据。

2 护理礼仪课程教学原则

护理礼仪既是一种行为导向,也是护理工作的行为规范。规范要求护士在具体的护理实践中,有艺术性的开展工作,把生硬的护理程序变得更容易被病人所接受,解决病人在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身体和心理、以及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体现出护理人员的人文精神和内外在美。

详细地说,要求护理人员在护患沟通中,能用既定的程序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用言语、动作等对护理专业的行为准则进行准确的诠释。因此,护理礼仪课程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必须有机的结合起来。寓道德教育于礼仪教学之中,充分运用礼仪在道德方面的功能,规范我校护理学生的行为。指导他们从细节人手,从小事做起,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礼仪要求并且努力培养自身的各方面的修养。其次,要系统介绍护理礼仪与护理专业特点有着密切的练习。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将护理礼仪与护士专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呈现出护士的内外在美相结合的整体美。再次,必须坚持知识性与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护理礼仪不是纸上谈兵,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操作性,在对学生的实际教学中,既要重视系统知识的教育,又要注重现实运用的教育,使学生从观念到行动发生变化,将礼仪规范运用到日常护理工作实践中去。

3 我校护理礼仪课程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的构建

在既定的课时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制定符合学生的课程教学内容,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对礼仪本身的概念和文化底蕴想结合起来理解。使学生达到运用礼仪的更高境界。我校护理礼仪课程教学内容具体包含了三个方面,第一礼仪的概念及内涵,以及和气概念先关的归属特征功能等;第二日常礼仪,主要是这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包括交往礼仪、公共礼仪等等;第三方面是护士专业礼仪,即在护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的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包括仪容仪表、服饰化妆、言谈举止、工作礼仪等等。

要是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方法的选用非常的重要。根据护理礼仪这门课程本身的理论性、实践性和艺术性等特点。在参照国家护理专业发展的特点,以及高职高专培养目标是高技能专门性人才,教学组讨论研究决定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理论讲授法、教师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和情景再现法等等。

要检验课程教学的质量,需要制定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有了科学实用的评价体系不仅可以检验教学效果,还可以给课程的改进提供依据。护理礼仪是一个终身教化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必须把课程评价贯穿于课程的始终,把礼仪素养的形成渗透到礼仪教育的各个环节。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校护理礼仪课程考核体系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日常行为考核,也可以成为平时成绩,即考核学生在日常行为中的表现,还可以请辅导员或者班主任给出相应的意见建议;第二,理论考核,以试卷的形式考核学生解决工作中礼仪相关问题的能力;第三,实践考核,包括个人仪容仪表和应变能力的考核。

篇6

2009年3月-2010年12月,我们通过对在职护士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开展人性化护理实践,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对象资料随机抽取我院妇产科、内科两个病区护士18人为观察对象。职称:主管护师4人,护师5人,护士9人;学历:本科1人,大专17人;年龄:21-47岁。选择两病区2009年0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17例患者为观察对象。

1.2 方法 (1)对在职护士进行人文素质培训内容包括:护理美学、礼仪与着装、人际交往礼仪、法律知识、人际沟通与护患健康交流、护理人文素养和基础理论、情绪疏导、护理哲学思维观、临床路径与个案护理、整体护理知识的临床应用等。通过专家讲座、多媒体授课及与发达地区的专家现场交流指导等形式对护士进行培训。(2)两病区患者均给予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对症护理、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应用人文关怀对患者进行护理。方法如下:①营造温馨的病房环境与和谐的人文环境。保持病房清洁整齐,生活上尽量提供方便。以仁爱之心关心患者,以精湛的技术服务患者,与患者换位思考,提供全方位护理。②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让她们多关心、陪伴患者,增强交流。③实施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知识水平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④心理干预。采用倾听法让患者倾诉,缓解心理压力;采取疏导法针对患者的负性情绪给予合理的建议和指导;采用意识转移法引导谈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以改善心理状况,必要时求助于心理医生。(3)采用自行设计的治疗遵医行为调查表比较两组的遵医行为,包括按医嘱服药、不滥用药、不擅自停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保持心理平衡、定期复查。能执行8项以上者为完全遵医;不能完成两项者为完全不遵医;不完全遵医介于两者之间。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护理的满意度,包括住院环境、护士态度等20个条目,采用1-5分评分,I>85分为满意,60-85分为一般,

2 结果 (1)护士人文素质培养前、后,人文素质和临床综合能力评价。(2)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

3 讨论 (1)树立整体的健康概念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人的社会性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愈来愈受到医学界的关注。现代的“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更突出了患者是一个整体的、社会的人的概念,强调健康和疾病是自然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人文素质培养是提高护士综合能力的需要由于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模式缺乏对医学的人文素质教育,造成医务人员人文精神的缺失,以致不能更好的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3)对护士人文素养相关课程强化,使护士对患者的主动关怀意识明显增强,沟通能力、处事协调能力明显提高。同时,也提高护士临床护理综合能力。可见,通过对患者应用人文关怀护理,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遵医行为显著改善,护士满意度显著提高(P

把人文素养融入护理社会化教育实践中,使护理服务体现人性化。在职护士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提高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使患者得到人性化的关怀,同时提升临床预期效果。在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同时,她们同样需要社会的关心、理解、支持与认可,共同构建美好和谐的社会,达到身与心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刘素芳.医学人文精神与整体护理的人文关怀[J].护理学杂志,2007,22(6):71-73.

篇7

1 护理专业人文教育标准

对于把人作为工作对象的医务工作者,护士职业的人文素质与科技素质同样重要,是做好护士工作的基本条件。这就是护理专业开展人文教育的依据。那么护理专业的人文教育标准就应该以护士的人文素质为基础制定。对于护士的人文素质,也缺乏专门的研究和规定,各个卫生组织对于护士的行为规范各有不同的规定。下面我们以中华护理学会和国际护士协会两大权威机构制定的相关文件中有关护士人文素质的规定作为主要依据来研究护士的人文素质。

1.1 中华护理学会制定的《护士守则》中的相关规定

第一条,护士应当奉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的专业职责。第二条,护士应当对患者一视同仁,尊重患者,维护患者的健康权益。第三条,护士应当为患者提供医学照顾,协助完成诊疗计划,开展健康指导,提供心理支持。第四条,护士应当履行岗位职责,工作严谨、慎独,对个人的护理判断及执业行为负责。第五条,护士应当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第六条,护士发现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应当积极采取保护措施。第七条,护士应当积极参与公共卫生和健康促进活动,参与突发事件时的医疗救护。第十条,护士应当与其他医务工作者建立良好关系,密切配合、团结协作。

1.2 国际护士协会制定的护士职业道德准则中的相关规定

(1)护理的本质就是尊重人权,包括生存权、享受个人尊严及受尊重的权利。(2)护士在提供护理时,要推动建立一个尊重个人、家庭及社会人权、价值观、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护理环境。(3)护士确保个人获得作出同意护理及相关治疗决定时所需的足够信息。(4)护士应对个人资料保密,并判断可否分享资料。(5)护士与社会共同承担责任,采取并支持行动,满足公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健康及社会需要。(6)护士分担责任,维持和保护自然环境,使其不致枯竭、免受污染、退化或破坏。护士时刻保持良好的专业形象,增强公众信任。(7)护士在护理时确保先进科技的应用符合民众的安全、尊严和权利需要。(8)护士与护理及其他领域的合作者保持合作关系。当护理受到合作者或其他人危害时,护士要采取适当行动保护护理对象。

1.3 护士应有的人文素质

根据以上规定,结合护士工作实际,我们把护士应有的人文素质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3.1 技术方面

机智,及时、正确、灵活处理问题,操作科学规范。

1.3.2 心理方面

温柔,自身保持健康的心理,言语和动作温柔,并给予病人心理护理。

1.3.3 合作方面

和谐,与病人保持和谐的关系,并协调病人与其他各方面的关系。

1.3.4 道德方面

善良,尊重病人,关心病人,主动解决病人的问题。

1.3.5 形象方面

美观,维护个人形象和护理环境的优美。

1.4 护理专业的人文教育标准

但是护士的人文素质并不完全等同于护理专业的人文教育标准,因为护士的实践工作与学生的学校学习是有所不同的,所以我们根据学校教育的目标和实际,把护士的人文素质改造为护理专业的人文教育标准,包含以下内容:(1)机智,对护理问题和护理技术有灵活的理解,并有较强的实践能力。(2)温柔,自身心理健康,言语、动作温柔,并能够理解和调适他人的心理。(3)和谐,对复杂的社会关系有较深入的认识,并能够协调相关社会关系,保持人际关系和谐。(4)善良,明了自己的道德责任,遵守纪律,履行义务,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热情待人,乐于助人。(5)美丽,有较强的审美能力,衣着、举止得体、美观,并保持环境卫生、美观。以上五个方面可以进一步概括为五个字:智、温、和、善、美。

2 “五星级护生”的塑造

据此,我们参照“五星级医生”(世界卫生组织Boelen博士,1992年)[2]的概念提出了护士人文素质方面的“五星级护士”的概念和护理专业人文教育的“五星级护生”概念。为了推动护理专业人文教育,与SHEEP课程结合,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行为规范和评选制度,开展了“五星级护生”评选活动。“五星级护生”评选指标体系,见表1。表1 “五星级护生”评选指标体系在这个评价体系中,综合了学生的课程学习、实践学习、课外活动、日常生活等方面内容,并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多主体评价,考试、观察等多种评价方式[3]。既便于操作又全面客观,得到师生的认可,获得了比较好的促进作用。

为了更好地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我们没有像大多数院校一样制定《护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其中充满禁止性、教条性规定,而是编写了《五星级护生形象塑造手册》,从护生自身发展出发,提出了他们应该追求的崇高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自觉学习,加强自身修养,不断进步,提高素质。

我们根据护理专业人文教育的需要,建设了SHEEP课程,包括护理社会学(Sociology of Nurse)、护理史(History of Nurse)、护理伦理学(Ethics of Nurse)、护理美学(Esthetics of Nurse)、护理心理学(Psychology of Nurse)等五门课程[4],从“智、温、和、善、美”五个方面全方位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

我们开展了护理专业特色的“羊文化”建设活动,把中国和西方传统文化中适合护理专业的精华提炼出来,与现代社会实际和表现形式相结合,引导护生追求具有崇高精神内涵的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活。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演讲、辩论、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文艺表演等,与护理专业人文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

通过这些努力,塑造“五星级护生”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护生的人文素质获得了明显提高,并有力地促进了其他方面的教学工作。我们的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我们的教育方式也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参考文献

1 王小丽.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南方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篇8

1临床急救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1.1急救护理带教模式问题

现有常用的急救护理带教模式是事先制定带教计划,讲解急诊科的环境、布局、特点、及运作方式,演示各种常用的急救护理操作。这种带教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相关知识的知晓度,但由于整个护理带教过程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方式开展,因此学生的参与感不强,实践动手的机会少。这样就导致为期一个月的实习过程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实习结束时学生自然也很难对急救护理工作产生深刻的体会,缺乏对急救护理应知应会能力。

1.2护生对急救护理工作适应能力差

由于缺乏对急危重症患者护理的机会,护生的急救意识普遍较差,而急救工作又要求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带教老师在抢救病人时根本来不及对护生进行讲解。在这种情况下护生即使多次的观摩了老师的急救过程仍热很难在短短一个月的实习期间对具体的急救过程产生清晰的概念。这样就造成了护生在遇到需要急救的病人时产生陌生、紧张和恐惧的心理。

1.3缺乏自觉、主动观察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急救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差

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复杂、变化快,护生又缺乏临床护理经验,因此无法在病人病情变化时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并迅速分析做出反应。且急救工作都是突发性的一个月的实习期内护生很少有机会亲身体会和参与急救操作,实际的急救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自然非常有限。

1.4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主动服务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目前踏上实习岗位的护生都为80后甚至90后的一代,这一代人普遍自我意识较强,对于护理工作的感性认识还不深。对于职业道德也仅仅停留在对课堂教育和课本字面意义上的理解,内心体验缺乏。解决问题时更多考虑的是自身工作的便利,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中心的主动服务意识较差,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1.5缺乏相关的法律常识,与病人沟通能力差

由于急诊的临床实习期仅有一个月,在此期间护生更多关注的是业务能力的学习,而忽视了工作中所涉及的相关法律知识。同时护士由于缺乏临床经验的和语言沟通技巧,容易导致其在与病人家属沟通过程中的措辞不当,侵犯病人的隐私权、知情权使之产生不满,僵化了护患关系[2]。法律意识的淡薄和语言沟通的轻率都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6急救护理过程中职业危害的自我防范意识差

护士在进行急救护理工作时常常暴露在生物、物理、化学、心理等多种职业危害中[3]。由于护生对职业危害后果的认识不足,对自我防护的方法了解不够,而急救工作又要求分秒必争,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自我防范。较多见的有针刺伤,眼睛、皮肤直接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消毒剂沾染到等。

2对策

2.1转变带教模式,实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带教方式

将以“老师为中心”的带教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带教模式。实行在教师指导下以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基础的医学教育途径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带教方式[4]。带教老师根据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原则将疾病的概念,病理知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知识在自己先学深,学精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的问题,同时穿插临床护理工作中易出现的失误,对忽略的知识点及以往护生反映较多的问题进行讨论。我们在护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针对相应的问题引导护生思考,鼓励每位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激发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使护生围绕问题,在思考讨论中完成问题的解答学习。这既巩固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应急能力等。有研究显示PBL模式相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在临床急救能力、认知领域的提高[5]。

2.2实施岗前培训,评估护生的业务能力及心理状况

介绍科室的环境、接诊病人的性质、常用的急救药物仪器及工作基本要求。多与学生沟通,听取她们的意见,帮组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能以良好的状态进入正式实习。

2.3临床带教老师的选择

选择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强、热爱带教工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护师、主管护师担任临床带教工作。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带教老师在工作中注重言传身教,强调“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为护生树立良好的职业典范。

2.4进行卫生法律知识和职业危害防护方法的培训,重视护生职业礼仪的培养,规范护理的职业用语

针对急救相关的法律知识和职业危害等通过多媒体讲课进行讲解和案例分析并要求护生反馈,检查和评价护生在平时工作中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正。护理礼仪是护理美学在在护理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对护生进行护理礼仪的培养包括电话礼仪、称呼礼仪、姿势礼仪等,规范她们的职业行为特别是职业用语,帮助她们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6]。将上述各点纳入护生的出科考评中。

2.5适当延长急诊实习时间

在整个实习期预留出一段自选实习时间,对有志从事急救护理工作的护生适当延长急诊的实习时间。增加护生的锻炼机会,进一步提其急救护理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 当代教育学理论与护理教育M .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 :296 - 298.

[2] 郑晓云、常杏萍、陈玲玉.护理带教中易发生的护理纠纷问题分析与对策.医学创新研究,2008,5(17):177.

[3]张旺珍、赖玲绮.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护理管理,2008,6(9):2322~2323.

[4] 杨玉芹、宋敏、王会.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急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 2005,26(5):496.

[5]代颖、王爱平、董耀东.应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提高护理本科生临床急救能力的研 究.护理研究,2008,22(7):1957~1959.

篇9

《儿科护理学》是高等护理教育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分为理论与技能操作两部分。在传统的《儿科护理学》的教学中,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所有的实践课程均使用婴儿模型模拟护理过程。为了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对所在学院的护理班学生进行了社区体验式教学实验。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9月入学的护理专业大专班学生,均为女生,年龄18~20岁。随机选取40名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各为20名学生。

1.2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接受相同的课堂理论授课和婴儿模型示范护理操作。学习结束后实验组进行以下干预试验:将实验组20名学生随机分为10个学习小组,在社区服务站里,设置免费示范3~12个月龄的健康婴儿的护理点,并与10名婴儿家属达成口头共识,在每周二下午,带婴儿到社区服务站里,让学生与婴儿接触,练习与婴儿沟通技巧,并向家属传播护理知识,10组学生每周轮换,分别与不同的婴儿接触。试验期为1个月。对照组在实验室采用婴儿模型进行练习。

1.3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试验结束后,分别从体重测量、身长(高)测量、更换尿布、婴儿盆浴、约束、配乳、乳瓶喂乳共7个方面进行评价。学习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实验组学生进行访谈,内容包括:①是否乐于接受体验式教学?②在体验式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哪些?③体验式教学对你的学习效果产生了哪些影响?④你认为体验式教学对以后从事的工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2 结果

2.1干预前后各项操作成绩比较 为期1个月的试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护理操作成绩评定,见表1。两组学生在体重测量、身长(高)测量、更换尿布、婴儿盆浴、约束5个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学生成绩无统计学意义。

2.2实验组学生访谈结果 在试验结束后,接受访谈的实验组学生全部愿意或十分愿意接受体验式教学,见表2。在遇到困难和问题中,主要集中为:在课堂或婴儿模拟护理中,从未考虑过真正的婴儿是活泼好动的,以至于面对的时候无从下手;缺乏对护理婴儿力度的掌握;婴儿的哭闹使得普通的护理变得异常困难;与婴儿交流存在困难。有90%的学生认为体验式教学对学习有积极的影响。对以后从事工作的影响,有20%的学生认为自己以后不适合从事婴儿护理相关工作,30%的学生认为自己特别喜欢这样的工作。其余50%的学生认为这是积极的影响,有利于以后工作性质的选择。

3 讨论

3.1社区体验式教学的循环模式 卡瑞特体验式教学模式一共有六部分组成(图1中椭圆形框)。感知作为新学习的开始,然后进入体验,然后进入分享交流,进而整合,最后把所学习到的新知识进行应用。这是一个循环模式[2]。儿科护理的体验式教学与卡瑞特体验式教学模式如出一辙。从课堂教学形成抽象概念(感知),到教师实验室现场示范模型护理(体验),然后由学生在实验室学习模型的护理技巧(分享与交流),进而多次练习深化操作(整合),最后在社区里进行婴儿护理(应用)(图1中长方形)。体验式教学在学习知识以外,更重视的是实践。试验的结果也表明,单纯在实验室里用模型练习操作的效果,低于在社区里进行健康婴儿护理的效果。

3.2社区体验式教学对学生操作技能成绩的影响 在七项护理操作技能中,实验组有五项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体验式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社区服务点使学生进入到真实护理工作情景中,有助于培养爱心和工作耐心,进一步促进学生进入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处境和掌握工作要领。因此,在试验期结束后,参加社区体验式教学的学生操作技能成绩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3.3社区体验式教学对学生职业规划的影响 社区体验式教学与学生的理论学习是同步的,与毕业前一年的医院临床实习是完全不同的。在进行职业素养训练的时候,通过实际行动亲身经历儿科护理,增加学生对专业认知力的理解,从而在心里层面上接受和热爱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对于专业认知不清,左右摇摆的学生,这样的体验式教学能进一步强化他们对专业的认识。但对于学习主体来讲,由于兴趣爱好各异,即使面对同一事物,体验也会有所不同[3]。一少部分学生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体验式学习,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否将来真的能接受这样的工作形象,从而更好进行人生规划。

4 小结

总之,社区体验式教学在儿科护理教学中能充分发挥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专业学习的情感水平和技术水平,在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同时在专业认知程度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该方法的应用在国内的仍在探索阶段,本文证明了该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希望能为专科护士的培养提供一条优化的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篇10

【摘要】医疗行业竞争日趋严重,先进的诊疗护理技术水平配合良好的服务体系,才能让患者满意。根据本院门诊的实际情况,完善门诊护理服务模式,调查结果显示,缩减了病人诊疗时间,使病人满意度得到提高,提升了门诊护理服务内涵,建立了良好的护理关系。

【关键词】门诊;护理;服务模式

The outpatient service nurses the service pattern the discussion

Li Qinghong Zhu Sha

【Abstract】the medical profession competition date gets up seriously,advanced diagnoses and treats nurses the technical level coordination good service system,can let the patient be satisfied. According to this courtyard outpatient service actual situation,the perfect outpatient service nurses the service pattern,the investigation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reduced the patient to diagnose and treat the time,enable the patient degree of satisfaction to obtain comprehensively,promoted the outpatient service to nurse the service connotation,established good has nursed the relations.

【key word】outpatient service; Nurses; Service pattern

医疗市场的竞争给医院带来了压力,医院的生存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不断的创新,良好的服务态度,先进的医疗护理技术水平,幽雅舒适的环境,才能使病人心悦诚服,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1]。现据我院门诊的实际情况,对门诊护理人员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介绍如下:

1 建立优质新型的导医队伍

2005年7月我院在600名护士中通过自愿报名,严格的岗位考核,最终选拔出5名优秀的护理人员,成立了一支新型的导医护士队伍。进岗前,对她们进行了系统规范化的培训,并参观了苏北人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开阔她们的眼界,拓宽她们的思路,从中寻找自己的不足,在边学习边改进边调整的过程中,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新型服务模式:

1.1 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完成导医小姐向导医护士的转型。长久以来,人们对门诊导医的概念是没有技术含量,只是单纯的导诊导向。在此,我们对导医护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用我们的专业知识指导病人在我院完成一系列的诊疗,打造我们的品牌。因此,在培训阶段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导医护士应知应会读本和业务学习计划,要求她们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不断充实自己,用自身的素养改变传统的言论。做到能够熟练介绍医院的概况,如:各临床科室的简介,副主任以上人员的专业特长,以及各医技科室先进设备的检查内容、目的,掌握各科常见病的临床症状,常规化验正常值等。另外,对她们的形体礼仪和着装作了规范化的培训,要求做到:统一的服饰、头饰,规范的站、立、行,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微笑,有声,有心的服务。

1.2 没有固定的岗位,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适时服务。根据就诊密度和规律,调整工作区域,有效的作好分诊、分流和指引,缩短各窗口的等待时间,同时可以密切观察到各就诊区病人的病情。发现有特殊环节、特殊病员主动快速进入绿色通道解决相关问题,必要时实施全程导医。

1.3 灵活运用语言的沟通技巧,富含个人魅力的工作态度,起到“院长代表”的效应。回答病人问题具体化,文明用语规范化,必加“您”或“请”;忙时、闲时一样和气,生人、熟人一样热情,干部、群众一样尊重,来早、来晚一样对待,以达到有效沟通。学会社会角色和自然角色的转换调适。用镜头捕捉门诊的“五多一短”[2]及病人焦虑、痛苦的表情,人群繁杂看病难的现象,促使她们同情病人处境,体验病人的精神世界,对病人的烦躁、不理解、不礼貌产生共情,主动帮助解决,做好解释,缓解病人的情绪,帮助病员认同医院,努力为病员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让病员满意放心,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投诉。

2 设立助诊服务

我院是一所市级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日就诊量最多可达2500多人次,尽管医院加强了专科专家的力量,仍然不能满足病员的需求,特别是一些重点科室,病员的候诊时间往往长达2小时以上,大部分患者对医生开出的检查单、药品,以及作出的诊断和治疗花上很长时间反复多次的询问,无形增加了专家的压力,浪费了专家的时间,延长了病人的候诊时间。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院于三月前在内科诊区设立了两个助诊点,具体做法如下:

2.1 人员产生:专家推荐、民主选举,临床经验丰富的主管护理师(原候诊护士)。

2.2 专业培训:由专家拟订助诊服务内容,包括常见疾病的理论知识,常规检查的目的和治疗方法及常用药物的服法和注意事项,并制定成册。要求做到: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准确回答,遇到自己不清楚或解释不了的问题及时反馈,让病人能够及时得到满意的答复。

2.3 固定岗位,挂牌服务:如:今日助诊 ××× 主管护理师,并配备相应的设备,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血糖监测仪等,逐步走向开设护理专家门诊的服务模式。

2.4 助诊期间:及时记录工作日记,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进行收集、总结,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

3 培养门诊护士的职业素质

利用多种形式来提高门诊护士的服务意识,如:举办手语交流与交流技巧的专题培训,举办“爱心使者”情景剧等'系列活动,激发她们的工作热情和服务爱心,有计划安排她们到院图书馆学习新理念、新知识,以跟上信息的潮流,市场经济的步伐。对她们进行护理美学教育,学会尊重病人,认真倾听病人的诉说,关注与病人交往的细节,如:说话时要看着病人;在门诊会经常遇判情绪激动的病人和家属,这时要耐心地听他把话说完,做好解释工作;同情病人,学会换位思考,假如自己是一位病人,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服务,是否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尊重和真诚的服务。给病人指点方向要带到电梯口、楼梯口、拐角处,尤其是一些农村老年患者。把自己的善良美、宽容美、形体美和语言美完美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窗口”这个舞台,展示“白衣天使”的形象,使病人倍感亲切。

4 成效

目前,我们对863名病员作了意见调查,调查表显示,新型的导医和助诊服务确实缩减了病人诊疗时间,使病员满意度得到提高。还缓解了专家的压力,把专家的时间留给了更需要他的病人。同时,增进了医护之间的交流,也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提高了护士的业务素质,提升了门诊护士的护理服务内涵,建立了患者对医生护士的信任。

参考文献

篇11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査阅了有关女生运动动机、医学护理专业特点、运动参与、行为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资料,并重点阅读国内较有影响的体育期刊、杂志、学报和研艿报告中的相关文章,此外还阅读了与本研宄相关的教育学、体育理论、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有关课程内容的专著和书籍。

 

1.2访谈法

 

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通过全国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工作会上对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访谈了解护理专业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共性以及医学护理专业师资队伍发展的途径,并结合论文研宄的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筛选。

 

2结果与分析

 

2.1护理职业特点

 

南丁格尔说:“护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护理专业学生就业主要方向为医院和医疗机构,护士也是在医院里与病人接触最频繁和密切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医学院护理专业课程设亶中可以发现,以护理形体训练、护理美学指导护理实践,对于提高整体护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护理的发展要求护士不仅要具备人文护理的概念、熟练过硬的技术、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等内在素质,还要有饱满的精神、高雅的举止、得体的言谈和优雅的礼仪等外在形象。在这些职业素质的特点和专业培养模式的影响下,护理女生在校期间对自身气质仪态和外形美有较为显著的需求和渴望。医学院护理专业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正处于塑造形体的关键时期。护理专业学生的形体美和仪态气质已经成为医疗机构和高校对其专业能力要求的主要素质之一。护理女生在高校期间通过对职业认知和专业教育逐渐产生相对较髙的形体仪态美的追求和内在渴望,以适应现代社会和职业特征的需要。

 

2.2运动动机概念和影响因素

 

“动机”一词,源于拉丁文movere,即推动的意思。常用的与动机类似的词很多,如欲望、愿望、报负、目的、需要、驱力、动因、诱因等。在研宄上,不同的词有不同的意义。

 

运动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学生有了从事体育活动的需要,就会产生满足运动活动需要的想法。当这种要求与运动环境及条件诱因相适应时,将成为一种驱动力,推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活动。驱力和诱因是动机的两个重要概念。驱力也就是内部需要,是与身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一种内部激起状态。而诱因是引起个体动机,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也就是环境因素。

 

护理专业女生的职业特点和培养模式使得外部动机更容易被激发,职业环境的影响相对稳定和持久,也易于作为引导护理女生投入运动锻炼和产生运动动机的外在动力。通过调动外在动机为着手点,在教学中充分结合行为调节越接近内部动机和认同调节,人们的锻炼意向就越高,参与锻炼的时间也就越长的理论,来加强心理、生理和行为的变化^而个体在以前的体育锻炼中投入越大,就越有继续坚持体育锻炼的心理承诺,最终产生运动动机的驱力为主导,形成稳定的运动习惯。

 

2.3影响护理专业女生运动动机的专业特点

 

2.3.I护理专业特点护理专业高校非综合类院校,除专业性较强以外,校园文化也相对单一,性别比例具有女多男少的普遍性。并且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90后学生生活、学习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虚拟空间呆的时间越来越长,身体机能逐渐减弱,人际交往冷落。这些因素都对护理专业女生培养运动动机产生一定的困难和阻碍。

 

2.3.2就业方向的导向性护理工作者除了需要具备娴熟的护理技能协助医生的临床工作,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以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情感和人文精神,对患者予以人文关怀,为患者和医生搭建畅通的桥梁。而运动恰恰具有健身健美、身体教育、压力宣泄、人际交往的作用。护理职业特性同时体现在对自身形象的特殊要求上。护士是在医院里与病人接触最频繁和密切的一个特殊群体,护士的形象和气质作为其职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直接影响了医院的整体形象。因此,护理专业女生的职业特点和培养模式都对其在校期间的学习动机产生较强的引导性,使得相比较其他专业护理专业女生对形体仪态和气质美的需求更加强烈,也更利于作为引导护理女生投入运动锻炼和产生运动动机的外在动力。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而言,只有与人类命运相关联的个人动机才能具有长久而深远的个人动力,促进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专业认知培养,在认可护理职业价值的基础上促进内在动力的形成和稳定,对饱满的精神、高雅的举止、得体的言谈和优雅的礼仪等外在形象的认可,作为护理职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内化运动动机并对职业的自我实现形成正反馈。

 

2.4护理专业激发动机的建议

 

2.4.1提高学生运动认知的科学性和深度医学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便利性使得学生对于运动的基本理论包括生理解剖等基础知识易于理解和应用,内化专业理论有助于增加运动认知和提高内在动机。

 

视觉和运动觉的习得规律是通过不断强化“刺激反应链”来提高准确度和运动技能稳定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这—生理学结合心理学的理论来阐述运动中练习的重要性,运动中能够不厌其烦地重复某一动作,需要个体的自律性和提高认知同步进行,并认识到内在动机稳定和强化对习得技能正反馈的意义,达到逐渐提高运动的内在动机并形成良性循环。

 

2.4.2教师帮助增加满意结果几率除了以上提到的在教学增加强化运动认知内容,还需要通过课程目标、内容和形式等基本教学环节的制定来贴合学生专业、年龄、兴趣等特点来激发运动动机,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新时期要改变思维模式,与时俱进,不仅要加强体育教师专业态度的自我教育尤其是加强专业态度的自我认定,提高认识,使之热爱学校体育事业,爱岗敬业,更要深入培养专业技能的自我教育和加强体育教师人文素质方面的自我修养。体育教师自主学习信息技术、提高外语水平、开阔思维模式和提高学习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自主探索和反思专业态度修养、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模式和方法,成为专业者、学习者、研宄者的新教师角色,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辅助学生提高运动兴趣,帮助增加运动满意结果几率,积极参与运动和主动重复强化运动学习过程。

 

3结语

 

医学护理专业的培养模式和职业特点是护理女生产生运动动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体育教学中可依据其作为护理职业价值重要组成部分来激发运动动机,教师应将传授体育知识、技术的教学过程,变为一种创造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通过加深运动认知和丰富教学手段等方式来促使外在动机逐渐形成并创造有利于内化运动动机的条件和几率。

 

参考文献

 

[1]体育心理学教材编写组.体育心理学[M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324-329.

 

[2]熊明生,等.国外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与运动动机研究述评m.武汉体育学院学拫,2008(42):62-64.

 

[3]曲宗湖,等.论我国髙校体育改革的发展与构思U].体育科学,1998(4):6-9.

 

[4]肖宁.高校体育教师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与综合素质的培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97-99.

 

[5]张丽丽,等.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宄[J].浙江体育科学,2009(31):44-46.

 

[6]杨留锁.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研宄[J].体育科学,2002(22):14-16,

 

篇12

目前医患关系的紧张状态,除了医疗法规和相关制度的不够健全,医疗改革及医疗体制不够完善,部分患者对病情不懂和相关医学知识的欠缺及专业“医闹”的无理取闹等因素之外,临床医师的人文关怀程度与患者的期望之间存在错位,患者抱怨最多的是在医生面前没有什么隐私权,对于病情的进展、治疗也没有什么话语权。我们在学校阶段的医学教育尽管也强调学生对患者的生命权、健康权的尊重,但是缺乏对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沟通意识、尊重患者的独立人格和平等精神的培养。一般情况下,医学生进入到实习医院后就很少开设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临床实习这个特殊时期和阶段,在对医学生的医德和审美教育等方面,容易造成学校与实习医院之间缺乏有效衔接,造成对临床实习生人文教育、医德教育、审美教育的中断和缺失。“融善于美、美善并举”的思想渊源和学理依据自古以来就有机地联为一体。美的观念是借助于健康概念的,维护健康本身就是美的事业,而且是最卓越的艺术[1]。2015年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以〔2015〕71号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加强美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强对临床实习生的审美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改变医患关系紧张状况、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2加强审美教育,有利于提高临床实习生的人文美学素养

目前的医学生由于受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学习的功利性和目的性更强,表现在学习上更多注重的是对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对学校开设的相关人文课程不感兴趣。因此人文素养相对匮乏和缺失。缺乏人文教育,就会出现价值评价颠倒、价值观念混乱、精神空虚、信仰缺失等现象。“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2]。从王国维这段对“全之人物”的界定中,可以看出,审美教育是人走向全面、自由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临床实习这个阶段加强对实习生的审美教育,可以实现医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综合人文审美素养。

1.3有利于临床实习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塑造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称“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意见”开宗明义地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3]。现代社会医患关系冲突的内在需求是呼唤具有高超医术和崇高人格修养兼备的医者。美育的特点是通过维护每个人精神的平衡与和谐来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通过加强在实习阶段对医学生的审美实践教育,一方面可以陶冶医学生的性情,培育医学生良好医德社会心态,养成对患者的生命权、健康权的尊重。另一方面临床实习生通过在外科、骨科等科室的审美实践教育中,加深对生命美、语言美、人体健康美、心灵美等美学范畴的理性认知,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人格修养,在审美实践中养成对患者的仁爱、平等、尊重意识。

2对临床实习生审美教育的路径思考

2.1进行美育课程体系改革,构建适合医学生特点的美育课程体系

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于2002年初出台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展示了这样一个基本理念:“医学教育必须向人性化、人本化、人文化回归,医学教育本身应该是涵盖伦理学、哲学、美学、法学、心理学的教育”(健康报,2008.10.31)。目前的高等医学院校在美育课程的设置上一般将其纳入到人文教育或通识教育的范畴,主要是开设美学选修课,而且受师资和学时等因素影响比较严重。在课程设置的完善程度上表现也是参差不齐。医学院校要将美育类课程纳入到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构建适合医学生特点的、符合医学教育规律的医学院校美育课程体系。要开设如美学概论、美学原理等美育基础课程,培养医学生系统的美学理论知识,也要开设艺术和文学鉴赏等美育鉴赏等方面的课程,提升医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要开设医学美学、护理美学、康复美学、口腔美学等医学与美学交叉类课程,引导学生在审美教育中加深对专业课的审美理解。医学院校要充分发挥医学基础课、专业课和各类课程的美育功能,积极引导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各门课程要充分挖掘课程内所蕴含的的美学元素,有效运用各学科美育资源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只有如此,才能整合全校美育优质教育资源,形成美育教学合力。要在实习计划中安排相关美育培训计划,真正把美育落实到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去。要根据医学审美教育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医学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

2.2在临床教学中加强对临床实习生的审美实践教育

美育教育实践是学校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生曾经说过:“美育,需要注重美学教育和美感教育的结合,使美学教育与美感教育融为一体”。医学院校的美育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美育知识的学习上,而是要付诸于实践。要把审美教育实践纳入临床教学计划。可以在医学生见习和实习阶段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医学审美实践。“医学生可以在有关部门组织指导下,参加医疗技术审美实践活动,如见习或配合优秀外科大夫进行整形手术,从医生的手术方案设计、手术操作过程以及手术完成中,体会医学审美实践所带来的巨大喜悦,激发医学生审美创作欲,提升医学审美素养”[4]。针对目前的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形势,临床实习阶段要加强临床实习生对生命美、健康美的认知,教育引导学生尊重每一个患者个体的生命。生命美学认为,美学的根本问题就是人的问题。“人有三重生命:物质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而医学本身就是为人的健康、为人的价值和意义而存在和发展的,其本质上也是人学”[5]。通过引导临床实习生在感受患者疾痛的基础上学会敬畏生命,让他们懂得作为医者,只有敬畏生命,才会尽一切可能去诊治患者。语言是医生与患者之间沟通和交流的媒介,要加强对临床实习生的语言美教育。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恰当的语言交流至关重要。“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医疗纠纷的发生,并不是因为医疗差错或医疗技术问题,而是由于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沟通不够或不适当所致[6]。实习医院要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和临床实践中通过带教教师加强对临床实习生的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要加强临床实习生对语言美的认知,让他们懂得所谓“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要让临床实习生明白语言美在医患沟通中的重要性。

2.3构建多位一体美育协同机制

医学院校的美学教育,应该加强学校教育与医院教育、社会教育及家庭教育之间的统筹配合。学校教育首先要树立大美育的观念,将美育融入学校各学科教育的全过程。同时,整个社会要形成美育合力,既要加强临床实习生在医院期间的审美实践教育,也要加强对家庭美育的引导,在家庭中传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时整个社会要营造、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要引导广大民众崇德向善。只有构建学校、医院、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才会给医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美育环境。加强对临床实习生的审美教育,探索医学院校对临床实习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路径,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我们作出的努力和尝试。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治病救人是每一位医者的基本职责,而培养会看病的、具有审美情怀的合格医生,是我们每一位医学教育者的终极目标。

作者:李显朋 张秋生 单位:济宁医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民轩,张京平.德育美学观视域下的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探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3):405-407.

[2]王国维.王国维文集(第3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3]高平叔.美育论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46.

篇13

[

关键词 ] 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体验式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c)-0052-03

在我国医学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大医学院校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护理学作为一门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专业,在护理教学方面予以更高需求,现阶段各大医学院校为更好的提高护理学教学质量、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水平,将体验式教学应用于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护理学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为我国医学院校护理学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也进一步为我国各大医院护理科提供大量的高质量及高职业素养的护理人才,所以加强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体验式教学应用的分析成为各大医学院校中护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1 《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体验式教学应用现状

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现状主要表现为:①体验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未得到一定重视[4]。现阶段各大医学院校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多数院校护理学教学教师并未认识到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从而致使目前仅有少部分医学院校将体验式教学应用于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5]。②体验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不完善现象。部分院校在进行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时有将体验式教学应用其中,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体验式教学模式仅在课堂教学的某一环节应用,而忽视了整个实验教学操作后的思维性教学,从而不利于护理生课堂教学后对上次课所学的内容予以巩固和自我总结。③体验式教学模式在课后教学中并未得到使用,即存在严重的漏缺。仅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无法有效的保证护理生在课后时间能将有效的学习方法予以应用,最终致使学生无法将课堂学习内容予以巩固,不利于护理生对护理知识的全面理解和实践应用[6]。④体验式教学方式的使用目前处于的单一化状态。主要是指部门医学院校在应用教学方式时,未将情景式教学、提问式教学、习题式教学以及交际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最终致使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化,缺乏一定的变通性和灵活性,不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跳跃性以及发散性的发挥,从而影响了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阻碍了整个基础护理学的课堂教学进程。

2 《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体验式教学应用原则

体验式教学主要是指以体验我为主在内的合同历时性知、意、行以及情的验证及体认,属于众多活动中及结果中的一种。作为活动而言,则是自身亲历或参加某件事而获取相应的情感与认知;作为结果而言,则是自身从他人亲历与参与中获取的情感与认知[1]。总体而言,体验式教学主要强调以下几点:①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理论作为指导,引导学生有目的去创建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并以此提升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有效性。②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加入课堂教学,并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最终通过自身经历去感知以领悟,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得到验证,以此来提高学生在护理学教学中的总体学习成绩及综合素养[2]。③体验式教学强调的是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互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参与性以及教学互动三者统一的教学模式予以证实,并从中得出相应的实践经验、新的知识、态度以及技能以达到体验式教学的教学目标[3]。

3 《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体验式教学应用特点

从我国现阶段《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体验式教学应用的特点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5点:(1)体验式教学的亲历性。具体表现为:①学生的实践层面。主要是指学习的学生主体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来亲自经历或参与实践当中,例如学生在进行护理学学习时则可在教师的安排下到分诊台、医务科、门诊办及相关的临床科室进行观摩实践,以此增加学生与医患进行多方位的接触时机[7]。②学生的心理层面。主要是指主体学生在心理上对需要亲身经历的事件予以虚拟,通常包含对自身的反思与回顾以及对别人的理解。例如采取情感型体验式让护士生来扮演病人的角色,从感情和行为上予以亲身体验。(2)个体性差异。由于主体之间存在兴趣不同、爱好各异以及水平不一等个异性,致使主体在对同一件事物会产生不同的体验以及情感,通过交流与共享可碰撞新的思想和理解,所以加强护士生之间的分享与交流变得十分必要[8]。

(3)寓教于乐性。指的是将教师所传授的内容知识与教学方法融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9]。同时在明确护士生学习目的的情况下,通过主动学习来体验学习的乐趣。(4)缄默性。主要是指体验活动的本身是由主体亲身经历的感受方式,且护士生通过体验来获得丰富的感受,而该种体会对于其余的护士生来说则多数存在意会性和缄默性。(5)体验式教学的师生互动性。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关系不局限于教师的传授与学生的接受者的关系,更是通过体验式教学而产生的沟通、交流及理解的平等状态。其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在利用可感、可听及可视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的体验式教学做好提前准备,使得学生能自身产生对学习渴望,并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4 《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体验式教学应用策略

通常情况下,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的体验式教学应用策略主要表现为以下4点:①加强师生对体验式教学方式应用重要性的认识[10]。针对该点策略主要加强教师以及护士生对体验式教学概念的理解,通过理解来增强师生对该教学方法予以一定的重视,并从重视的角度出发将该教学方法运用到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②构建完善的体验式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指将整次课堂的教学时间分为不同的3个层次段,第一层次段主要对学生讲解有关基础护理学知识,学生在通过大致的了解和熟悉后,教师于第二层次段要求学生对该次课堂所涉及的内容予以实际实验操作,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加强对课堂知识点的巩固,提升对所学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掌握度[11]。第三层次段则是在学生实验操作结束后的课堂结束前10 min,教师予以学生10 min左右的时间对体验式教学所教授的课程内容及知识点予以自我总结归纳,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分享学习心得。③强化体验式教学法在课后的应用。课堂后的体验式教学法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结束后应将课堂所学的知识点充分有效地应用到生活当中,从生活当中获取更多的感性认识,并在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指导的基础上上升为理性认识。④创建多元化的体验式教学[12]。在课堂教学中,除体验式教学法外还应根据护理生班级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予以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13]。例如对理解能力较为弱的学生则予以情景化教学和习题教学,对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予以实践性教学以及课堂氛围不活跃情况时则予以提问式教学法等,以此促进护士生学习积极性、趣味性以及实践性。

5 《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体验式教学应用效果

从上述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策略分析来看,现阶段体验式教学应用的效果主要可从以下4点予以分析:①体验式教学法提升了体验式教学法在师生教学中的意识。纵观体验式教学法在我国各大医学院校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体验式教学法使学生以及教师充分的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实验内容操作的重要性,同时也使得体验式教学法在更大医学院校的相关专业课堂中得到更大的推广与应用[14]。②有效的活跃了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的课堂氛围和学习情境。从以前学生对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的课堂教学情况反映的内容来看,多数学生在该课堂中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积极性不高、兴趣性不强以及动手实验操作能力不足等问题,而在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下,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显著提升,并大幅度提升了护士生的总体学习成绩。③为学生课后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方法。通常情况下,护士生在课后并未形成良好的自我课安排程学习的习惯,致使课后时间多数处于闲置状态,而体验式教学法则给多数无法自行安排学习内容的护士生提供了良好的课后学习方法,从而有效的充实了护士生的课后时间,提高了护士生的学习效率[15]。④多方位提供了学生学习方案。在原有的情景教学、习题教学以及提问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体验式教学法作为新型的教学法之一,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方案,有效的为护士生的护理学知识学习以及实验操作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多方位且多角度的教学方法,充分有效的充实了各大医学院校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手段。

综上所述,加强对《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目前已经成为实验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来体验式教学方式在我国各大医学院校护理学教学中取得了很大程度的成效,且体验式教学方式在多个学科也得以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同时体验式教学也大幅度的提升了护理学护士学生学习从被动状态向主动性转化,提高了基础护理学学习的理性认识,强化了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以及思维判断能力等系列综合素养,总体而言,体验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学》实验式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学质量、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教师作为体验式教学的主要引导者,还应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护理学更好的学习提供教学条件。

[

参考文献]

[1]谭美春,席文娟,郭亚敏.2种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比较[J].当代护士,2012,11(1):169-170.

[2]夏同霞,张亭亭,江智霞.体验式教学在护理美学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7):1559-1560.

[3]梁园园,张永春,柏晓玲.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0):880-881.

[4]李小丽.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时代教育,2014,11(2):83-84.

[5]钟志晖.体验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学》中的运用[J].论著·管理实践,2012,14(28):381-382.

[6]穆国霞,白彩锋,李玉香.体验式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1):265-266.

[7]邓道维,潘红平,罗祎.体验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8):702-703.

[8]高静,杨翔宇,胡忠华.体验式教学在《老年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教育研究,2012,26(10):2764-2765.

[9]魏继平,薛文星,冯玉荣.体验式教学法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中国医药学创新,2013,10(13):139-140.

[10]刘航,赵芹,邓力.赏识教育在基础护理学实验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2):94-95.

[11]杨芷馥.浅谈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护生素质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4,11(32):77-78.

[12]黄金香,陈雨.护理模型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32(6):86-87.

[13]刘运梅.护理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现状与进展分析[J].中外医疗,2012,33(11):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