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篇1

各个阶段的语文教学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侧重点,中学语文教学的侧重点是关于对实际交往技能以及文学欣赏阅读的学习。然而,这阶段学生的年龄还较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往往容易受教材以及课程的内容所左右,可是现阶段教学中所采用的传统教材已跟不上学生的需求,学生对于语文提不起兴趣,长时间的兴趣缺乏,造成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越来越不端正。具体表现为:

1.漠视语文

具体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想不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至表现为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中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

具体表现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能回答上来。这类学生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做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学习语文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二、合作讨论成为形式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后,语文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合作能力,往往以分组学习作为学习方式。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实现资源与信息的交流与整合,完善并扩展知识面。但是分组讨论的运用不当及形式化使得合作讨论变得没有意义,为了讨论而讨论,为了应付而讨论成了阻碍课改发展的屏障。其具体表现为:

1.讨论的内容不合理

没有含金量的讨论内容没有思维价值可言,没有价值的讨论只是对时间的浪费。

2.讨论时间安排不合理

其一是讨论时间不足,学生讨论蜻蜓点水般开始,没有深入便被叫停,这样一来,讨论成了花瓶。其二是讨论时间过多。讨论结束,老师没有别的安排,学生没事可做,松散的课堂成了学生休闲聊天的场所。其三是讨论中分工不明确。

三、学习语文的外部环境缺失

在较长一段时期里,语文的政治功能曾经强化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语文德育越来越被狭隘化,思想政治教育几乎成了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

四、信息技术的不合理运用

篇2

“新常态”的本质是新的国家经济治理方式下国民经济运行结果,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措施推进和落实的具体表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找内在根源:

首先,是经济发展动力的转变。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以“4万亿”为代表的国家经济刺激行为是过去几年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投资刺激对于稳定和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之而来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资源配置的不合理,造成局部产能过剩,影响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本改革思路。在此思路下,国家刺激行为将大幅收缩,市场对资本流动的引导作用将进一步显现。通过市场引导行为带动经济质量提高,经济动力主要来自生产率的提高。

其次,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速。

如前所述,国家经济刺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局部产能过剩以及经济结构的失衡。“新常态”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具体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要促使经济发展的动力从过去片面依赖外需和投资转到要更注重内需和居民消费需求上来;二是在防范化解资产泡沫风险的同时保障经济中高速增长和结构优化;三是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要保护好生存环境,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和中国新经济。

第三,是系统性风险更加可控。

随着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下行压力,产业结构调整加速。

传统经济治理结构下累积的风险由原来的隐性走向显性化,因而在经济“新常态”下需要更为宏观的顶层设计防范和控制系统性风险。

如在地方政府债务领域,随着新《预算法》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即“43号文”)的颁布实施,未来地方政府债务将朝着更加规范和风险可控的方向发展,对于化解2008年“4万亿”投资带来的地方政府债务隐患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常态”下的信托业

信托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节奏与宏观经济走势休戚相关。随着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信托行业自身发展也将进入自身“新常态”,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特点:

行业发展增速将放缓。

信托行业过去几年经历了高速增长,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信托行业抓住了国家通过经济刺激带动发展的历史机遇,最为典型表现就是与投资行为联系最为紧密的房地产与基础设施建设信托业务的飞速发展,以及银行信贷变相扩大带来了单一资金信托业务的发展。

随着上述信托行业发展动因的改变,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进入下行轨道,以及信托行业在经历高速发展后业务基数的提高,信托行业发展也将进入更为平稳的发展时期。

行业整体风险增加。

当前信托行业开展的业务一般都有土地、房产等资产抵押,流动性风险依然是信托业面临的最关键的风险。

目前中国经济结构的现状是供给大于需求,产能过剩、消化库存已成为许多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部分经营主体将退出市场。当前信托行业风险事件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煤炭等产能过剩相对较为严重的行业,它们印证了这一风险因素。

从资金供给看,过去信托资产流动性问题的解决依靠市场流动性释放背景下的资产价格上涨,但在整体经济风险提升,流动性收缩所造成的信托资产的流动性风险被不断放大。

行业发展方向的转变。

经济“新常态”下,信托行业的发展方向将发生根本转变。从发展机遇把握上,信托行业过去几年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投资刺激下巨大的资金需求,信托行业利润来源的本质是在信贷管制与房地产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扩张之间形成的监管套利。而在“新常态”下监管套利空间逐步缩小直至消除,需要信托公司更加积极地在市场中为投资者发现和创造价值。

从具体的方向上看,需要信托公司从传统的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转向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及转型升级需求的市场领域,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新常态”下,信托行业的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这种竞争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从行业外部因素来看,随着泛资产管理竞争的深入,信托制度优势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信托公司面临在其他资管主体竞争时,已出现一定的监管弱势,因而亟须建构新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2014年以来,监管机构控风险、促转型的监管思路日渐明晰。在此背景下,风险控制较好、业务转型较快的信托公司将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市场竞争将围绕着风险控制和转型持续深入。 “新常态”下行业转型

“新常态”下,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动力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托行业发展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信托行业在转型过程中,需要切实把握经济“新常态”的脉搏,融入到国民经济新的历史洪流中,实现再次跨越。

私募投行业务是当前信托行业主流业务模式,具体表现为以满足客户融资需求的信托产品设计及销售。而在价值创造上主要表现为融资类业务的利差收益,相应业务领域也主要集中在投资刺激下存在较大资金需求的房地产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而在经济“新常态”下,上述传统领域的发展风险不断积聚,未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随着金融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低风险融资利率将呈现逐步下行的趋势,信托传统私募投行业务利差收益不断收窄,亟待实现在传统私募投行业务领域的价值重构。

信托行业未来的发展必须在“新常态”下实现新的价值发现。从业务机遇的把握上,随着“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的加速,将带来巨大的并购重组市场机遇。

在此过程中,信托行业需要积极发挥在资金募集、产品结构化设计等方面的灵活性,拓展并购重组业务。“新常态”下,随着金融体制的不断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下的直接融资业务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信托公司要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实现信托产品与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在产品功能上从融资型向投资型转变。

上述转变,需要信托公司转变经营思路,进一步提升资产管理能力及风险控制能力,尤其是在风险控制能力上,实现从融资性业务主要以信用风险管控为主,向投资性业务包含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在内的综合风险经营转变。

2007年颁布实施的新“一法两规”确立了信托公司“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基本职能。而信托公司行业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信托的理财功能主要表现为实现融资性私募投行业务的辅助功能,也即在信托产品销售中实现投资者财富的增值,而缺乏相对独立和综合的财富管理功能。

经济“新常态”下,信托行业传统私募投行业务无论是在业务驱动力和规模前景上,还是在业务本身的质地上都将受到极大的限制。而以财富管理作为业务出发点,回归信托公司“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能,能有效地突破信托公司未来的发展瓶颈。

根据麦肯锡的预测,个人可投资资产超过600万元人民币的高净值人士,到2015年末将达到约200万人,可投资产约60万亿元,而在2010年仅为87万人和21万亿元。

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信托可以依据其独特的制度优势,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因而信托公司向财富管理方向转型有着天然的优势。信托公司这一转型方向也与“99号文”提出的“探索家族财富管理,为客户量身定制资产管理方案”的要求不谋而合。

无论是私募投行业务还是财富管理业务,都是以单一需求作为驱动的业务类型。而在信托公司财富管理功能回归及私募投行业务价值再造的背景下,信托公司最终的职能表现为二者需求的嫁接和匹配,具体表现为以信托公司为平台为财富管理客户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综合金融理财服务,为私募投行客户提供融资服务、投资服务、财务顾问服务等一揽子金融服务。

篇3

(一)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通常情况下指的是在特定的阶段内,为使社会发展得更好而履行的职权及发挥的作用,是政府开展各项工作的方针和路线的保障,其作用主要为国家机构职能工作开展的具体表现,它的实质是运用行政手段去履行好自身职责,体现我们国家的根本利益,并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

(二)政府的经济职能

所谓政府的经济职能,总体而言就是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管制、监控的职能,是为了让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要求,而进行有效的调控。主要作用为:改善市场机制、进行良性竞争、加快经济增长、制定相应政策、巩固经济规则等。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就曾说过。当前在各类混合经济中我们要完成四个方向的职能:一构建市场经济法律架构;二进行资源调配提高经济效率,三进行收入分配的规划;四运用宏观经济政策维护市场稳定。

二、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政府经济职能体系是由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几项内容构成的。而政府组织所拥有的行政权力和资源与其职责不相称,造成政府职能出现“多管闲事”、“该管不管”“管责不明”引起市场经济不平衡。

(一)多管闲事,越权行事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进行资源的调配,政府部门应退出,还给市场及企业该做的事情及相关权力。让其发挥更大作用,然后,受到以前体制的影响以及政府机构相关利益的驱使,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经常扮演主导者,参与到其中。超出自己的权力范围,影响了整个市场、企业和社会组织权力范围的自主发挥。多管闲事,管了自身不该管的事情。例如:某些地方政府为了维护自身地区、机构的利益,进行地区的经济封锁,资源垄断等。而没对相关的行政审批权放手。

(二)该管不管,做事不力

在现代经济环境,市场的作用也会失灵。例如:供需关系不平衡的宏观性失灵,公共设施建设的公共性失灵,还有就是垄断性失灵体现在公共产品及配套服务跟不上社会需要,导致于市场机制不能够发挥公平、公正。存在着这些市场失灵的现象,而部分地方政府在该管的时候不去管理。没能发挥好职能作用。主要具体表现有:地方公共服务机构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政府对经营水、气、电等的自然垄断企业监管力度不够;公共财政开支监管不够严格;出现“豆腐渣”工程、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力、水源和城市空气污染加重、珍贵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够、近年我国城市房价节节攀升等都是政府职能作用没发挥到位的具体表现。

(三)管责不明,角色对换

政府、企业和市场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履行的职责不同、承担的职能不一样。它们的职能是无法对换的,在现实的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往往没能履行责任,做了该由企业和市场做的事情,具体表现:如市场秩序的监管、公共服务的保障、市场环境的建设、社会安全的治理等等都是应该由政府做的。但是政府对于地方的招商引资参与较多,过多干预企业经营的方式等。政府没有摆正好自己的位置,这就影响到了政府各项职能的有效执行,同时,也使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主导机制的作用没能更好的发挥。

要想使经济稳定发展,就得对政府的职能进行角色定位及调整。特别是政府行政机构的执行方式、管理方式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只有这样我们整个社会经济才会发展更顺畅。

三、现阶段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目标与应对策略

政府与市场是共同作用于现代的市场经济,各自发挥着作用。而在市场进行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类市场失灵的现象,那么此时的政府就要起到主导调控作用。结合实际及分析原因,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转转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维护好市场的经济秩序

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是保障社会经济又稳又快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更好的维护政府行政体制下执行并落实相关职能的一个要素,怎么样维护呢?那应该是通过法律去维护、执行。政府精简机构臃肿、人员缩减。为提供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提供有利的支持并创造良好的机制环境。第一就是要完善好各类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以确保市场运行的有序、健康。明确职能,划清产权,特别是规范好市场的机制。以确保市场在交易和竞争的公平性、效率性。其次,政府应该对在市场当场中出现的如垄断、地方保护等现象,制定出相应的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并设立相关执法机构,完善、维护好市场的结构环境。最后,在原有的机制下,我们要更进一步的去完善和巩固适合现代经济体制的市场体系,以保证市场机制稳定、健康、快速运行。

法律法规的对于市场的规范及保护,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是必不可缺的,特别是在更好的发挥政府经济职能的制定与执行上起到了保障作用。为使二者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统一性、一致性,本文建议,政府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应受到法院的审查、监管。以确保社会公平,不出现政府的越界行为,影响到政府形象。

(二)加强对宏观经济的调控

纵观世界各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不管其发展到何种程度,都会存在着各种类型的市场失灵,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主导,运用政府行为去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1.在调控经济运行中要重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

作者认为财政政策是国家政府部门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保证经济活动顺利开展,确保社会稳定,经济增长制定出的经济预算行为。充分的发挥财政政策的职能作用,如税率的改革、调整支出结构等方式,以保障经济发展。那么我国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可采取如下方式进行:一是推行机构改革。二是适当削减军费支出。三是进行合理的税率改革。四是调整支出结构,合理安排财政支出重点。

2.在调控经济运行中要重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影响某一时期的经济活动,采取控制货币的供应及调控利率的各种措施的总称。以达到维护特定经济环境的目标。通过使用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发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等方式是巩固社会经济发展更快的有效行为。而,货币政策的实行最好的就是需要中央银行的调节。通过中央银行的体系,更好的利用公开市场业务、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和中央银行再贴现率等方式。达到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平衡国家收支的作用。这将为我国政府经济职能发挥作用,提供外部环境的帮助。

(三)完善再分配制度及社会保障制度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既要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差距悬殊,体现公平正义。进一步完善各类分配制度,现在我们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需分配和按资分配共存的分配方式。通过实践经验表明,我们可以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税收制度,运用调节税率、调整税种等方式来改善人民群众的收入。加强政府的调节作用,以使政府与纳税人更好的为整个社会发展和人民水平提高服务。同时,

建立健全各类保障制度,改善公民个人生活。那么政府在进行财政预算的时候就要加大对社会保障支出的扶持,建立运作机制以使专款专用,服务人民群众。广泛的听取意见,制定相应的保障制度的法律法规,把更多的社会保障内容纳入到整体社会保障范围,例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充分就业,公共福利等等,特别是调节和保障好城乡广大的农村人口的保障,努力做到无处都有保障,让人民享受到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四)加大对社会公共物品的支持力度

政府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是政府行为对社会服务的责任。具体表现在,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日常生活的保障如:水、电、通讯等,教育建设、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支持,作为服务型的、有效型政府就应该更好的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在经济发展中展现价值。

1.教育先行,人才引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政府要加强重视,加大对于基础财政支出,利用社会有效资源进行整合,政府、企业和市场共同作用,制定联动机制,把教育事业当做正事来办,确实解决实际问题,如老少边穷地区学生的读书难问题,进一步完善和巩固教育成果,制定教育法律法规。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合理、科学的进行我们的民族教育。想要搞好教育,那么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制定出相应的配套措施如激励机制、才能发展规划等方式引进人才,给予提供发挥自我才干的平台,实现价值。这样就能提高了我们的整体教育水平。

2.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技水平

科技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国家在全球化竞争中的低位,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好科学研究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特别是鼓励和支持,相关的科研单位、大学研究机构进行科学研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助。同时,也要改变政府对科技开发的投入方式,与企业、市场接轨,采取公开招标、按需投入、灵活的贷款手段进行引导,为了更好的保障机制的运行,就要建立相对应的税收政策,鼓励开发,吸引人才,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建立相应的科研法规,保护对科研产权的被侵犯行为。

3.加强公共设施服务,提供配套保障

社会进步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善。当前,我们国家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存在的问题突出,如农村的水利建设,学校教学环境落后,城市的环境污染和生活中的水、电等供应设施等等,问题的解决就需要政府的科学、合理的制定出改善措施。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的方面入手去解决:(1)政府加大对主要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2)加强对非政府组织所建设的基础设施进行合理的规划、正确的引导、高效的管理、良好的服务和监督。同时为保障投资的有效性及公开性,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3)各级部门要重视对已有的设施的维护和有效利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去提高人民的生活。

(五)加强环境的保护,营造良好生活

国家经济的发展很多程度上都是建立在破坏环境、汲取资源和开发以获得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将会出现如: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现象。由于我国对于环境的保护工作进行得比较晚。只注重了开发没重视治理,鉴于现在我们所出现的一列问题。我们应该制定出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对相关的条例进行细化,建立相应的监管执法机构,加大全民教育,提高国民意识,另可采取政府、企业、个人三位一体的责任制度。以更好的从源头去遏制。最后要加大政府的环保投入,特别为用在环境科学研究的经费的投入。

当前我国经济在稳定增长、市场制度不断的完善,国家地位的提升,将使政府经济职能发挥更大作用。市场经济活动的开展是离不开政府职能的协调配合。国家要想发展壮大,那么必须是建立在学习、摸索、总结各国的经济发展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特色的经济之路。只有那样,我们才能够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

参考文献:

[1]李晓玲.地方政府职能定位分析与实现路径选择[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5)

篇4

斯大林模式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在1936年,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开始实行斯大林体制是该体制形成的的标志,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斯大林模式才被废除。

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它形成的标志为苏联1936年宪法的通过。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法律制度与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非常微妙,总体上来说,中国社会的法律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社会矛盾是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两部分,一是生产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二是经济基础与上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有了明显的改善,与此相对应的民商法律文化培养也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必要环节,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离不开法律软环境的支持。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干涉下,我国人民的价值和思想认知开始逐渐发生改变。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为了满足我国社会对市场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要求,必须加强民商法律文化的培育工作。相比传统的社会主义制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为此对人类经济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由此可见,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决定我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必须增强民商法律文化培育工作,从而保证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

三、我国民商法律文化基础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

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与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相比有本质上的区别,传统的计划经济的活动主体是政府,而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活动主体是市场,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涉是极为有限的。因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市场经济体制的内部淘汰机制,例如:诚信淘汰、资本淘汰和时代淘汰等。但是,在具体的运作实践过程中,有很多商业主体试图忤逆市场经济的淘汰制度,致使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陷入混乱。法律作为新时代最有效、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其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法律作为国家和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干涉的重要手段,在应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就是民商法律文化的培养。可以说只有引导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向法制化管理的方向发展,才能确保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健康快速的发展。实际上,人们在传统的心理认知上就有对法律敬畏的思想,民商法律文化的培养,只是将民众心中的这种敬畏思想有效的挖掘出来,使之产生应有的作用。综上所述,良好的民商法律文化基础,是市场经济在我国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保障。

四、市场经济呼唤民商法律文化培育的作用

国家和政府强制执行民商法律文化培育活动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人们从根本上理解民商法律文化,甚至可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国家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念。为此,必须发挥市场经济的引导作用,对民商进行法律文化培育,从根本上改变民商的主观认知,端正经济发展态度。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民商法律文化不足的企业势必会淘汰,长此以往,在民商的潜意识里逐渐形成对民商法律文化重要性的认知。总的来说,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会与当时社会的民商法律文化基础相对应,在经济利益的引导下,进行民商法律文化培育工作的有效性会大幅度提升。

篇6

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成为各级政府官员的夙愿,恨不得一夜之间奇迹就在身边发生。但是,不可否认“焦点访谈”中问题的大量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执法和监管中,执法违法,乱查、乱扣、乱罚等,不仅破坏了经济发展的环境,而且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及执法机关的形象,究其原因,主要有:

1、行政机关官本位思想严重。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使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行政权力就可包容一切,这种观念造就某些行政机关官老爷习气泛滥,特权思想严重,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尊重,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甚至故意压制、剥夺其正当权力。

2、行政机关执法人员素质底下。具体表现在: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唯上是从,唯利是从;二是“重实体,轻程序”,不告知、不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辩,甚至对相对人争辩,认为态度不好而加重处罚;其三,业务知识欠缺,赶不上时代步伐。

3、部分行政机关执法动机不纯、目的不当。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受部门利益驱动,单纯为本部门创收,用行政权力攫取不正当经济利益。二是单纯为本部门人员出气,用行政权力报复他人。三是单纯为某单位或某个人的利益,用行政权力为其助威开道。四是部分行政机关明知自己执法行为违法,故意不给相对人留下把柄或提起行政诉讼的证据。

4、依法行政意识不强,执法手段简单、粗暴,为民服务思想淡薄。有些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工作作风不扎实,不按法律规定的程序严格执法。有的随意扩张权利,越位执法,执法不公,滥用查封扣押权、强制执行权。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有些执法人员不是本着管理、服务的目的,而是抱着挑毛病、耍特权、多罚款的心态,把法律赋予的权利,变成了罚款、谋私的工具。

三、几点对策

1、克服官本位思想,强化依法行政观念,加强“三个代表”思想的学习,端正执法观念,简化办事程序,把“保护和促进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注重社会效果。

2、各级党委、政府、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想法设法为行政机关正常的执法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做好后盾,并自觉规范好政府行为,坚决杜绝为一己之利向行政机关下命令、递条子、打招呼、开后门等干扰具体执法活动的现象发生。

篇7

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成为各级政府官员的夙愿,恨不得一夜之间奇迹就在身边发生。但是,不可否认“焦点访谈”中问题的大量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执法和监管中,执法违法,乱查、乱扣、乱罚等,不仅破坏了经济发展的环境,而且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及执法机关的形象,究其原因,主要有:

1、行政机关官本位思想严重。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使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行政权力就可包容一切,这种观念造就某些行政机关官老爷习气泛滥,特权思想严重,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尊重,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甚至故意压制、剥夺其正当权力。

2、行政机关执法人员素质底下。具体表现在: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唯上是从,唯利是从;二是“重实体,轻程序”,不告知、不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辩,甚至对相对人争辩,认为态度不好而加重处罚;其三,业务知识欠缺,赶不上时代步伐。

3、部分行政机关执法动机不纯、目的不当。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受部门利益驱动,单纯为本部门创收,用行政权力攫取不正当经济利益。二是单纯为本部门人员出气,用行政权力报复他人。三是单纯为某单位或某个人的利益,用行政权力为其助威开道。四是部分行政机关明知自己执法行为违法,故意不给相对人留下把柄或提起行政诉讼的证据。

4、依法行政意识不强,执法手段简单、粗暴,为民服务思想淡薄。有些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工作作风不扎实,不按法律规定的程序严格执法。有的随意扩张权利,越位执法,执法不公,滥用查封扣押权、强制执行权。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有些执法人员不是本着管理、服务的目的,而是抱着挑毛病、耍特权、多罚款的心态,把法律赋予的权利,变成了罚款、谋私的工具。新晨

三、几点对策

1、克服官本位思想,强化依法行政观念,加强“三个代表”思想的学习,端正执法观念,简化办事程序,把“保护和促进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注重社会效果。

2、各级党委、政府、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想法设法为行政机关正常的执法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做好后盾,并自觉规范好政府行为,坚决杜绝为一己之利向行政机关下命令、递条子、打招呼、开后门等干扰具体执法活动的现象发生。

篇8

一、平面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及价值体现

(一)平面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

平面艺术设计属于设计学科的一种,因此,其也具备设计学科所特有的基本特征。创造性是平面艺术设计最本质的特征之一。简单来说,平面艺术设计是将艺术、技术以及设计进行有效的融合,并且通过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将经济学、美学、心理学以及市场学等多门学科进行有机统一起来。平面艺术设计的主要功能和目的是为了实现工业设计与产品开发,从而有效开展信息视觉传达设计、实施环境艺术研究以及环境设计等。通过在服装、食品、生活用品以及劳动工具等多个物质领域以及生产生活领域实施富有创意、精心以及创新的平面艺术设计,所以可以实现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人文性生产活动的目标,同时又可以将人们对于物质的潜在需求有效转换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总而言之,现阶段,平面艺术设计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

(二)平面艺术设计的价值体现

现阶段,平面艺术的设计价值主要体现在经济、审美以及信誉等方面得到了充分全面的体现。目前的艺术设计已经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完美有效的融入,并且其已经成为了促进市场效应和提升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在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将艺术设计的价值投入其中,才能够使其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实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二、平面艺术设计中所体现的市场效应和经济效益

由于平面艺术设计在商品的广告、包装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因此,在此过程中,平面艺术设计承担着扩大市场效应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目标。作为商家而言,通过平面艺术设计的方式,可以打造良好的品牌知名度,以满足社会大众群体的实际需求、抓住机遇和商机,找准市场定位和稳固企业自身的形象,从而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企业主要是通过提高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来实现更好的把握市场效应的目标。

(一)平面艺术设计与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

企业为了充分挖掘和发挥平面艺术设计中所蕴含的市场效应,就必须充分认识和了解平面艺术设计与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平面艺术设计与市场营销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平面艺术设计中的设计规划决议阶段、平面艺术设计最后体现的效果以及其具体费用等各个环节都会受到市场营销的影响。首先,只有企业在充分全面的市场调研的前提之下,平面艺术阶段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以及购买动机等充分考虑在内,制定相应的设计计划以及设计策略。其次,市场的消费情况会受到平面艺术设计的指引。在进行平面设计之前,设计者只有充分了解消费群体对于产品的接受程度、生活习惯以及审美标准等,从而在平面设计中充分将这些特性体现出来,最终实现市场营销的目的。

(二)通过平面艺术设计提高企业市场营销能力的策略

现阶段,人们对于产品的外观设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社会中,消费者常常因为产品的外观设计而购买产品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也就是“视觉营销”如何通过平面艺术设计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扩大企业的市场效应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策略来实现:第一,构建一个独特的品牌。在设计之前,作为设计人员,应该对于构建一个独特的产品品牌的目的非常清楚,从而使得所设计的品牌能够具备视觉外观的独特性。同时,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鲜明的产品个性特色可以通过有效的手段充分体现出来,能够让消费者在第一眼就会出现眼前一亮、被产品吸引的感觉,达到诱导消费的目标。第二,作为平面艺术设计的具体表现形式,要具备能够唤醒消费者联想的目的。设计人员所构建的画面要与企业所制定的市场营销方案相符合,消费者在看到这些设计画面的时候能够激发他们购买的欲望,从而通过这些画面可以达到营销的目的。第三,色彩的构建。在平面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色彩的构建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它对于消费者有效识别同类商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平面艺术设计的视觉中充分体现色彩的构建,从而达到向消费者传递特别的视觉效果的目的,实现市场营销的目标。

三、平面艺术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平面艺术设计为了将其蕴含的市场效应与经济效益全面充分的凸显出来,必须明确自身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这就为平面艺术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明确清晰的指导意义。

(一)平面艺术设计的方向必须与经济发展方向相一致

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主要是以“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平面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必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保持一致。英国前首相曾经说过“优秀的设计是企业成功的标志。”等等,从某个角度来说,“艺术设计是经济效益”这样的说法并不为过。但是,对于我国的企业而言,大部分企业对于产品的包装设计等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片面的认为只要产品的质量过关就可以。因此,我国出口到其他国家的产品常常被认作为“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包装,三楼价格”。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由于包装设计没有鲜明的特色,无法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无法有效的占领国际市场份额。因此,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以及艺术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平面艺术设计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平面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必须符合知识经济的发展方向

现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知识经济已经迈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知识经济崇尚脑力、知识创造经济的理念,在知识经济的理念下,劳动力已经不再是主体地位。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平面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在知识经济背景下,通过有效运用平面艺术设计的手段和方式,加大创新力度,实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审美附加值等目标,从而以实现促进企业市场营销能力的提升,扩大企业的市场效应,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平面艺术设计必须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当前随着信息科技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全世界已经迈入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时代。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平面艺术设计必须与现代科技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够在信息时代站稳脚跟。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平面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能力,平面艺术设计必须对设计理念和设计观念进行深入变革,利用现代的科技技术和艺术设计来拓展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空间。总而言之,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时代已经到来,艺术设计必以新的姿态作出不断的演变,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四、结束语

平面艺术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其在服装、食品、生活用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为了让平面艺术设计获得全面良好的发展,只有把握平面艺术设计的根本发展方向,使其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够充分发挥其市场效应以及经济效益,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篇9

1前言

幼儿是生命的开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幼儿体质状况如何,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总体发展水平,也可以影响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兴衰。从小的方面说,幼儿是组成家庭的基本成员,其体质健康状况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同时幼儿的体质健康状况也是其今后学习、生活、工作、婚姻、家庭的基础,直接影响他们将来的一生。好的体质会使他们一生受益,终身幸福。因此,增强幼儿体质,关注幼儿成长,是关系人类社会稳定发展的伟大事业。从查阅的文献资料看,国内外对体质的研究较多,对幼儿体质的研究多集中在3-6岁,对0-3岁幼儿体质的研究较少,对四川省0-3岁幼儿体质的研究几乎未见。本研究在对四川省0-3岁幼儿体质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体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增强体质的方法,旨在为提高该地区0-3岁幼儿的体质提供参考。

2体质的定义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1]。从体质的定义可以看出,体质受先天和后天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体质包括体格、体能及适应能力三个方面,那么什么是体格呢?体格指的是人体的形态结构,其构成要素包括人体生长发育的水平、身体的整体指数、比例(体型)及身体的姿态;那么什么是体能呢?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其包括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两方面,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灵敏、柔韧、耐力等方面,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包括走、跑、跳、投、攀登、爬越、举起重物等方面的能力;那么什么又是适应能力呢?适应能力是指在适应外界环境中机体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其主要体现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两方面。由此可见,构成体质的三个方面中,体格是体质外在的表现形式,体能和适应能力是体质的内在体现。具体表现如图1所示。

3四川省0-3岁幼儿体质的影响因素及增强方法

3.1四川省0-3岁幼儿体质的影响因素

从体质的定义和体质的包含内容可以看出影响0-3岁幼儿体质的因素分为先天和后天两方面,包括内因和外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身体形态的发育水平,包括体格、体型、姿势、营养状况和身体组成成分;

第二,人体生理生化的水平,具体表现在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及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

第三,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和水平,具体表现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方面的身w素质及走、跑、跳、投、攀爬及举起重物的能力;

第四,心理发展的状态,具体体现在本体感知能力、个体意志力及判断力等方面;

第五,身体的适应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和对有害身体的因素的抵抗能力,如,机体对外界环境冷热的适应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影响体质的因素,不是某一方面的,与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环境、营养、卫生和体育锻炼时密不可分的,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于人体的体质,先天的遗传为体质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前提条件,是基础,后天的环境、营养、卫生和体育锻炼为体质的增强提供了保障,二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具体表现如图2所示。

3.1.1遗传对四川省0-3岁幼儿体质的影响

遗传是指亲代的特征通过遗传的物质传递给后代的过程,人类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在遗传信息的控制下,在发育的过程中,在环境的影响下,从受精卵开始直到死亡,经过一系列的演变而形成的[2]。四川省0-3岁幼儿的形态结构、相貌、肤色等外在的表现及内在的生理机能和某些运动能力都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从遗传的定义可以看出,人体的遗传即父亲和母亲的体质状况是0-3岁幼儿体质的基础,为其体质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人体的所有外在表现,都与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是分不开的,是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

3.1.2后天体育锻炼对四川省0-3岁幼儿体质的影响

遗传对四川省0-3岁幼儿体质的发展非常重要,是体质发展的前提,但并不是先天体质好的幼儿,一生的体质都好。遗传学观点认为遗传和变异是人体发展的基本规律。后天的体育锻炼为体质的增强提供重要保障。幼儿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生化功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心理状态及适应能力都与体育锻炼是分不开的,合理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塑造幼儿形体。0-3岁幼儿是身体发育的特殊时期,身体锻炼对身体发育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及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效能,可以提高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及跑、跳、投、攀爬、举起重物等运动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抵抗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3.1.3其他因素对四川省0-3岁幼儿体质的影响

影响四川省0-3岁幼儿体质的其他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营养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教养状况。0-3岁男幼儿与女幼儿体质的好坏是存在差异的,比如平均身高、体重、身体素质等方面从出生到成长都不一样;0-3岁幼儿因年龄不同也存在着体质的差异,比如幼儿的身体活动在0-3岁这一阶段非常复杂,分为几个阶段。0-1岁左右是第一阶段,从躺卧到10月左右的时间,从站立到1岁左右能行走这一阶段,这对幼儿来说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从躺卧的两维平面观察世界到三维的立体的观察周围环境。第二阶段1-2岁,从行走到行走自如再到腾空的“跑”的雏形阶段,这一阶段为后期人体的各种能力的增长提供了基础。2-3岁,从“跑”的雏形到两脚腾空的跑跳,这一阶段为后期人体的各种能力的增长提供了保障。四川省地处我国西南部,是一个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的地区,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不一样,生活方式也不同,各民族0-3岁幼儿体质也不同。我省经济居中等发展水平,该地区0-3岁幼儿与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体质也存在差别。同时教育教养方式对该群体体质也存在影响。该年龄段的幼儿主要是家庭教育,一部分幼儿会进入托儿所或者幼儿园,家庭和教育单位教育对体质的锻炼也是不一样的。

3.2四川省0-3岁幼儿体质的增强方法

影响四川省0-3岁幼儿体质的因素包括先天和后天两方面,那么增强体质的方法也要从这两方面入手。先天遗传方面,幼儿的父母要做到优生优育,在准备怀孕前要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营养,戒烟戒酒,为怀孕做好准备。怀孕期间母亲的任务较重,做好孕育阶段的各种检查,做适宜其怀孕阶段的适量运动,增强自身体质,预防感冒等疾病,加强营养,保持好的心情,父亲及家人要加强对母亲的关心和照顾,为母亲的整个孕程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在幼儿出生后最好用母乳喂养,在其后期的喂养过程中,适时适量的加入辅食,在幼儿生长过程中做好各阶段的身体检查及保健工作,还要对其加强身体锻炼,对较小婴幼儿采取被动的方式,对较大幼儿采取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方式。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最好方式。

4结论

影响四川省0-3岁幼儿身体素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先天和后天的,增强体质也要从这两方面进行,幼儿在孕育前、中及生育后都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为将来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明达,于道中.实用体质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22.

[2]汪海兵.浙江省3-6岁幼儿体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1.

[3]张建波,王曼雅.C市0-3岁幼儿早教师资队伍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2):87-88.

篇10

一、背景

在我国青少年犯罪比例不断升高的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即农村青少年犯罪的迅猛增长,必须引起我们所有人的重视。据2007年全国校园文化研讨会上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少年犯罪率为2%左右,占整个刑事犯罪的40%以上,而在青少年犯罪中,农村青少年和其他无业人员占83.68%。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青少年犯罪的迅速增长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影响着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的安定,青少年犯罪对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都有非常大的危害。如何有效遏制、极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尤其是农村青少年犯罪,成为社会各职能部门一项艰巨而重要任务,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当前农村典型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研究与分析农村青少年的犯罪心理、犯罪动机、犯罪形式、犯罪手段等,在对这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农村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心理因素,为从根本上解决预防青少年犯罪提供相应的方法、途径和措施,对于把握未成人违法犯罪的发展趋势,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和矫治措施,控制、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维护和促进平度市的社会安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农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任何一种犯罪的发生都是有复杂的社会原因,均是各种合力作用的结果,农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也是如此,造成农村青少年犯罪问题严重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社会环境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农村社会转型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农村经济的不发达和城乡贫富差距的日益增大;农村不良文化信息的影响;社会管理断层缺位;网络的负面影响;农村法制建设不到位。

(二)农村家庭教育的弱化和引导偏差

具体表现为: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促使青少年叛逆;过分溺爱造成青少年素质低下;家庭残缺造成青少年性格缺陷;父母作风不如响青少年行为不端;家庭贫困使青少年教育不力;疏于管教促使青少年走向犯罪。

(三)农村学校教育的失当和管理缺位

具体表现为:农村教育基础薄弱;农村教师素质存在较大差距;应试教育现象严重;法制教育与性教育不到位;后进及不良生帮教转化不力。

(四)农村青少年个体因素

具体表现为:青少年心理不成熟;农村青少年自身心理和文化素质偏差等。

三、农村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采用综合性的手段和措施,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治体系。

(一)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预防工作体系

青少年违法犯罪在客观上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产物,要有效解决农村青少年的犯罪问题,最重要的是发挥好国家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机制和工作体系。

(二)抓住根本,强化青少年的教育防范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根本在于教育,为此,要充分发挥好家庭和学校教育防范工作机制,使青少年在思想和行为上建立强有力的“免疫能力”。

(三)抓住关键,切实做好重点群体青少年的犯罪预防工作

闲散青少年、“留守孩”、不良行为青少年、罪错青少年等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需要关注的重点人群,对于他们的预防要有针对性,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措施。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进程,提高农村社会服务水平

我国长期形成的二元制和不断拉大的城乡差距是农村青少年犯罪最深层的社会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扭转农村青少年犯罪居高不下的局面,必须从经济社会改革的层面进行探索。

四、研究意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高科技技术的进步与应用,青少年的成长条件和环境不断得到改善,青少年一方面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另一方面,也使得一部分青少年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文化的影响而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针对当前农村典型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研究与分析农村青少年的犯罪心理、犯罪动机、犯罪形式、犯罪手段等,在对这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农村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心理因素,为从根本上解决预防青少年犯罪提供相应的方法、途径和措施,对于把握未成人违法犯罪的发展趋势,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和矫治措施,控制、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维护和促进社会安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石涌军.“六个工作点”管住“问题少年”[J].当代广西(下半月),2006(22).

篇11

一、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提升产业结构信息化的应用可以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具体表现在:第一,农业结构的调整需要以信息化为导向。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前,需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农产品市场信息。而如何充分获取这些信息,需要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以方便自行调整生产结构。第二,信息化的应用可以改善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技术匮乏现状。在农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技术匮乏一直是一道阻碍,如何改善这一现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农业专家指导系统,这样可以通过最快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将一些生产管理技术进行推广和普及。第三,解决了农产品难卖的问题。增产不增收一直是困扰我国广大农民的一个主要问题,归根到底就是销路少,而信息化的应用可以帮助农产品的销售打开销路,如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网上销售方式,可以突破销售的地域限制。

(二)优化资源配置与传统手段相比较,信息化的应用可以提升农业经济的增长,这要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将劳动、土地、资本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农业生产要素进行控制和配置,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效益的提升。除此之外,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农业经济发展中信息不对称、收集、分析困难等问题,降低农业生产盲目性的行为。这是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农业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推送、接受,保障了生产、销售、消费各环节的紧密联系,大大提高了农业经济发展的抗市场风险能力。

(三)扩大活动空间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拓宽了农业产业链,除了农业生产者和销售者以外,还出现了农产品物流配送、农产品信息中介、农业科技教育者等。另一方面改善了传统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消息闭塞的局面,他们可以充分的了解市场和客户需求,开展农业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实体经济。通过网上宣传,产生广告效应,吸引更多的需求者前来购买。还可以通过网上销售渠道进行交易、结算,来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的市场和交易空间。

(四)完善服务体系有好的农产品,还需要好的服务质量来打开市场,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农业经济发展服务体系的完善是十分有帮助的。具体表现在:第一,有助于提升农业的市场化水平。随着全球经济的交流和融合,我国农产品面临的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强,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如何提升自身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充分掌握市场信息十分必要。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农户精准把握农业市场方向、审时度势。第二,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技术引导、政策引导、土地流转引导以及执法监管提供了有利的支撑,推进了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的发展。

(五)加快技术步伐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生产力,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科技生产力,可以加速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具体表现在:第一,农业信息化发展有效促进农民知识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农民对农业信息的积累就是对相关农业知识的学习,有利于规范农民的市场行为。第二,农业信息化发展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推广。知识和技术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如何对其进行创新和更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农技推广人员参与,进而带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创新。

二、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策略

(一)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原则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要坚持以下四方面原则:第一,以信息化为驱动力,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指导思想,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有利于新理念的落实,有利于农业增长的转变和质量的提高。第二,以信息化为源动力,增强持续创新动力。创新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农业经济发展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将信息发展成果应用到农业经济发展中是必然趋势。第三,用信息化提升竞争力,不断厚植发展优势。面对突出起来的信息化时代,农业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如何将这种压力转变为动力,需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和农业经济融合发展的本质,以做到统筹规划、同步推进。第四,以信息化为保障力,继续夯实发展基础。如何凸显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保障作用,精准服务,补足短板十分重要。一方面要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深化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另一方面要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化水平,以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篇12

3、怎么生产,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在解决生产什么的前提下,如何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即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即产出,二是从增长角度看,是技术进步对于产出或效率提高作用问题。

篇13

0 引言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经济水平得到飞跃式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更是有了质的不同。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大量的政策,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使得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目前,大部分地区基本覆盖电网。但是,“低电压”的问题越来越显著,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严重制约着我国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1 农村配电网中“低电压”问题形成的原因

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水平取得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引发了大量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农村配电网中的“低电压”问题。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农民开始使用一些大功率电器来进行生产生活,而原本的配电网已经满足不了这些大规模大功率电器的用电需求,导致“低电压”问题越来越明显。因此,农村配电网“低电压”问题亟待解决。

1.1 农村配电网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

我国农村地区用电量较大时主要集中在春季、夏季、冬季这三个季节,时间段主要集中在10:00-15:00和18:00-22:00这两个范围内,这就加大了配电网的管理难度。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的电网结构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在铺设线路时设置的延伸点很多,使电网架设更加困难。这就导致了我国农村配电网的管理机制的管理水平不够。

1.2 农村配电网的技术设备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农村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这就促使大规模的大功率电器得到普遍的使用,但是,大部分农村地区仍然在沿用过去比较老旧的线路设备,在给农村的配电网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极易对其造成更大的破坏与耗损,造成了电路末端电压不够稳定。相较于农村电网的良好运行,我国农村地区的配电网发展已经无法满足农民用电的需求,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3 与农村配电网相关的问题

农村配电网的线路设备存在陈旧、老化的缺陷,配电网的容量已经严重的不足。这是农村配电网相关问题中表现最为显著地两方面。在用电较为集中的季节和时间段,再加上大功率家用电器的使用,我国农村配电网的变压能力已经不足以应对较大的需求,造成了配电网的容量严重不足,直接导致“低电压”问题的出现。农村配电网的建设时间已经是很久之前,再加上农村地区供电所的工作人员对配电网的重视程度不够,对配电网的维护工作做的不及时、不到位,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职业素养,直接导致了线路设备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维护,逐渐出现老化现象,进而致使“低电压”问题越发明显。

2 农村配电网中“低电压”问题的具体表现

2.1 季节性特征

春季和夏季是我国农村地区的用电高峰期。这就导致我国农村地区的电压将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春节期间,农村地区的用电量快速增长,致使变压器的耗损较为严重。由于我国的气候特征,夏季气温普遍较高,农村地区频繁使用大量的降温电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加大了用电的负荷,极大地降低了电网中的电压。

2.2 时段性特征

农村地区在10:00-15:00和18:00-22:00这两个时间段的用电量较大,在这两个时间段内,大规模的使用大功率电器,导致频繁出现“低电压”情况。

2.3 区域性特征

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城乡结合明显的地区以及小作坊比较多的地区,由于生产生活的用电量较大,导致“低电压”现象更为显著。

3 农村配电网“低电压”问题的治理对策

3.1 我国农村配电网“低电压”问题的治理原则

针对我国农村配电网“低电压”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具体表现,应按照以下三方面的原则进行有效治理。首先,国家应重视起农村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完善整体布局,进一步加强电网的调压能力。其次,在电网营销工作做好的同时,相关人员还应做好管理工作,不断加强电压监控力度,使农村电网得到有效的管理。再次,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替换陈旧老化的技术设备,全面实现远程抄表,便于管理。

3.2 农村配电网“低电压”问题的治理对策

(1)加强电源侧电压管理。电网AVC自动电压控制系统通过自动控制变电站侧有载调压档位、电容器自动投切,对系统电压“逆调压”,可以大幅度的减少除水电站线路以外的低电压情况;(2)改造低电压网。一旦供电半径不能满足所需电压,就会直接导致“低电压”问题的出现。因此,应优化超过供电半径的低压电网结构,使供电半径得以缩短,进而改善“低电压”现象。应按照“短半径、密布点、小容量”的重要原则,对超过供电半径的低压电网结构进行合理的改造;(3)完善管理机制。应加大力度建立并健全农村配电网尤其是配电变压器的管理机制。针对目前农村配电网“低电压”问题的具体表现,应合理调整变压器的调压开关。对于农村配电网正常运行线路设备的维护应采取及时并有效的管理措施。配网变压器档位调整可以最便捷有效的减少低电压用户数量,但是存在台区首端用户过电压的风险,对于负荷变化较大的台区需谨慎调档;(4)加强对线路的监测。应通过分析和巡视线路工作的不断加强,及时发现农村配电网运行中的问题,对“低电压”变化的具体数据应充分掌握,可以在配电网线路的末端建立完善的电压监测调整设备,作为对以上低电压整治后零星存在的低电压用户的有效补充手段。电压监测调整设备目前比较有效的有基于自耦变原理、无功补偿原理、无极电压档位调节原理等多种小型电压监测调整装置,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适用于对台区末端存在的零星低电压点进行整治。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我国农村地区不断发展的经济水平,解决农村配电网“低电压”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低电压”问题的出现不但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迅猛程度,因此,应加大力度,快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