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培训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学习培训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初中学习培训

篇1

然后教师要想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必须博学多才。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尊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一要精通,二要知新、精通,就是对所教学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论,了解学科的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掌握重点、难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课余时间多深入学生中和他们聊天,讲讲生物领域中各种各样的趣闻,帮助解答生活中一些疑难问题。例如:施肥过多,植物为什么会烧苗?南瓜的子房会有发育良好和教育不全之故?这样做对我们这些农村的学生来说自然会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喜欢这门学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以实物观察、实验演示或生物事例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讲“酶的特性”之前,先做一个实验把少量的动物肝脏剪碎放人试管,然后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中马上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这时再放人余烬木条,即可看到余烬复燃的现象,用演示实验的方法导人酶的高效性的解说效果会比较好。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讲究趣味性。语言的艺术性是开启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述科学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轻松喻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生物的间接兴趣,促进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讲细胞膜的结构时,把它比喻成一块双层的蛋糕上磷脂双分层)镶嵌着一些果仁(蛋白质分子)。再如讲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时,把它分类比成人过河,若此人会水,他可以直接从上游飘流到下游(高浓度——低浓度) (自由扩散),若此人不会水,他必须乘船(需载体蛋白质),当他从上游到下游时(高——低),不需要花费力气(不要ATP) (协助扩散),当他从下游到上游时,需奋力划船(消耗ATP) (主动运输),这样把原本很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能吸引学生注意停讲,且过耳不忘。

挖掘生物自身的魅力,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充分运用生物的插图作用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生命,是具体实在的事物,在课堂中如果不用实物、模型、标本等直观材料,无论教师的语言怎样动人,逻辑怎样严密,学生始终感到看不见摸不着,学期起来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兴趣。相反,如果学生面对的是丰富多彩的实物、模型和标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认真地观察、讨论、思考、归纳、探索,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而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但在条件简陋的农村中学,实物、模型、标本等直观材料相对欠缺。因此,充分运用课本中的插图,能增强直观效果,加强感性认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篇2

同时也有疑惑:

第一节课,以学生自己思考为主。普遍出错的题,既然考了,学生不会,改了,还不会,再给他们大量的时间去思考,一节课只能重点处理3到5道题,那么别的错题什么时间处理?难道,大家的试卷讲评课真的都是这样上的吗?老师点一下,就会有三分之一的会了,再让这些人教会别的学生,效果也不错。

第二节课,求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这种问题,可以放在“直角三角形”这一专题里,学生理解求两点间的距离即勾股定理的又一应用,不过在原有的知识网络添上一个知识点而已。放在“阅读理解”专题里,知识点有些孤立,学生不易深刻把握。

我们很希望了解那些成绩好的学校是怎么提高成绩的,我们这儿的老师也都很敬业,也有很多课上的好的,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任务,为什么会有几十分的差距?

在饥饿的时候,人们需要是馒头,而不是一杯咖啡。

篇3

一、教师职后培训是当今教师发展的趋势

虽然我国的外语师资是世界上最庞大的,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对外语师资教育本身的研究非常有限。直到本世纪初,外语教师及其培训才开始受到重视。而作为西部省份,广西经济并不发达,综合教育水平低于我国其他大部分省份,突出表现在学生人均教育资源占有量低,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在岗教师出现职业倦怠。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认为以他们现有的知识足以应对农村学生,没有必要再提升自己的水平。但是,现代教育本质除了要求教师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外,还要在教学理念上保持与国际同步,懂得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学习和熟谙英语教学方面的最新理论成果,并对教学做出积极反思,便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马克思指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就是人的需要、人的劳动、人的能力、人的社会关系及人的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为人所固有,同人共始终。“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1],“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2]。因此,广西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职后培训必须加强。

二、广西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职后培训策略

(一)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职后培训的法规

由于过去强调应试教育,因此中小学英语教师难以兼顾自己的职后培训,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耗费在学生的升学考试上。即便有脱产学习的机会,也很难轮到农村中小学,因为就教学质量而言,城市普遍高于农村,相关部门的关注点大多放在县级以上重点中学,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问题一直得不到真正落实。但是,随着最近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实施,这种情况才逐步有了好转。2012年党的十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提升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如此一来,建立、健全广西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职后培训的法规是保障农村英语教师公平享受教育资源的一大举措,其有效途径就是利用“国培计划”和“区培计划”项目制定农村教师的职业培训制度。

(二)建立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发展共同体

教师专业共同体是建立在教师专业化的基础之上的,以学校为基地,以教育实践为载体,以共同学习、研讨为形式,在团体情境中通过相互沟通与交流最终实现整体成长的提高性组织。这种组织一般以学校为单位,是在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也有的是校际或区域间的职业联合体。教师专业共同体的优势是可以就地利用资源,组建教师教学团队,科学研究教材教法,合理搭配专业教师力量,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广西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发展共同体可以县市教研室牵头,以县市重点中学为基地,定期集中,开展以老带新,以优扶弱,教学相长活动,共同学习最新教学理念和研究成果,以达到教师更新专业知识,掌握最新教学动态的目的。

(三)采取“自主―合作―研修”三位一体的培训方式

对于中小学英语教师来说,个人的职业发展是对学生、对社会负责任的一种表现。“自主一合作一研修”一体化发展模式是以自主发展为核心,以合作发展和研修提高为纽带;自主发展带动合作发展,合作发展引导、推进自主发展,研修提高促进自主发展和合作发展。三者缺一不可,相互促进,互相依存,共同构成专业发展场,三者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3]。就广西目前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结构看,主体基本上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毕业的大专生,这部分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学理念相对滞后,知识结构长期没有得到更新。因此,有必要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提升他们的观念,适时更新专业知识结构,为更好地服务于农村教育发挥作用。

三、结语

广西农村中小学多处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比较缺乏,英语教师的结构比较单一,教师专业知识更新节奏明显慢于发达地区的同类学校。面对当今国家给予农村学校更多的优惠政策,广西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职后教育显得特别紧迫,解决办法只能是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合作并存的教师职后培训。

参考文献:

[1]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14.

篇4

就中学教师总体队伍而言,应通过培训具备很强的能力要求:1.具有比较强烈的信息技术意识与态度;2.熟悉和掌握信息知识;3.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4.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和提高的范围应该为全员培训,不分年龄和性别,不分学历和地区,甚至这样的培训还应该涉及即将进入教师这个行列中的新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中学教师都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

就现在而言,很多中学信息技术教师都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我们不再需要进行所谓的信息技术的“扫盲”工作。在这个基础上可对教师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使得大部分的教师能够熟练、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深度整合,让一部分教师进行适当的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和开发。

二、信息技术培训内容改革

根据以上中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目标,现行的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应包括如下内容。

1.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内容模块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课程,它们是根据教育中的教学手段的发展逐渐成长起来的一门学科,它是用于优化教学过程的基础理论和方式的科学。它应用现代教育教学媒体作为工具在教学中渗透各种教学要素。信息教师要提高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就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主要包括:教育技术的特点、概念、作用;各种教学媒体原理、特点、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其教学的适应性等。

2.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内容模块

教育技术新定义指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应当包括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在这五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中,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和评价的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已逐渐发展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一门独立学科——“教学设计”。可见,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的最核心内容,另外,教学设计还是连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因此,教学设计是每一个教师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各种教学媒体的功能及其教学适应性、多媒体组合教学的知识、教学模式的应用评价、教学媒体的优化与选择、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等。

3.信息技术能力内容模块

篇5

其次,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

在培训中,老师还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好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他强调了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在谈到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他还提出了如何加强教师之间团结合作的方法;在谈到教学教法经验方面,也让我认识到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另外,老师还强调: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位老师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如何使自己能够有质量有效率有能力地教好所上的每门课,使学生能够持续地从心灵深处接受的教学,这就需要我努力地备课、努力地锻炼、努力地学习……当然这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多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在这次培训中,老师所讲述的一些方法,实际上就为我们新老师起到了“导航”的作用,我觉得包括我在内的所有新老师必须好好地吸收和采纳。

篇6

3.学会做简单的家常菜。

二、具体措施:

1.组织好学习小组,以三个人一组为好,进行合作性学习。(学习水平相当的同学组成小组比较合适)

2.按教材知识前后的顺序,整理上半学期的英语、数学(语文)练习卷和考试卷。(或者可以根据老师的推荐去买一两本合适提高学科能力的辅导材料)

3.把练习卷上做正确的题目进行整理,确认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具备了哪些运用能力,树立自己对本学科的信心。

4.把练习卷上做错的题目进行整理,打开教科书,逐题进行分析,找到错误的关键之处,进行认真的订正后,再到教材上找到相关类型的题目,进行练习、强化。

5.无论在订正试卷习题,还是在做辅导材料时,遇到困难,三人小组一起分析,或者到图书馆去找参考书,可以去找老师,也可以进行挑战性竞赛,看谁先解决问题。

6.把错题订正完成以后,就把错题订正的全过程背出来,进行接替方法的积累。

7.到办学质量比较好的社会业余学校去读英语口语训练班,提高自己的英语会话能力,和英语学习素质。

8.对于新初三的学生,可以在暑期中参加一些竞赛辅导班,为新学年的各类竞赛打好基础。(也可以超前读一些新初三的课本,提前了解初三的学习内容)9.每周打两次球,游三次泳,增加运动,提高体能。

10.每周跟着父母学做两次家常菜,如炒茄子、蒸鱼之类,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三、时间安排:

1.一星期学习五天,上午2小时,下午2小时。按一小时一节课安排好课表。

2.每天下午3点以后是运动或做家务的时间。

3.晚上两个小时是发展兴趣的时间。

4.双休日去看一些有益的展览会,或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督促自律:

篇7

在篮球训练的过程中,篮球意识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育的时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模仿能力均比较强,正是培养篮球意识的关键阶段。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初中篮球训练中学生篮球意识的培养问题做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

一、 初中篮球训练中学生篮球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

在初中篮球训练中,针对学生的篮球意识进行培养时,主要涉及篮球技战术的目的性意识,判断意识,行动的灵活性、合理性、隐蔽性意识,配合的团队性意识以及观察意识几点,因此,以下也将对这几个方面对初中篮球训练中学生篮球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作简要的分析:

(一) 篮球技战术的目的性意识

在篮球比赛的过程中,队员所做出的所有的技术动作,所运用的所有战术配合都是有特定的目的的,为了实现本团队的目的,队员在比赛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头脑清醒,目的明确,尽可能的让自己所做出的任何技术动作,都能够有助于本队战术意图的实现,这也就是所谓的篮球技战术的目的性意识。

(二) 判断意识

在篮球比赛的过程中,正确的判断是队员采取正确的行动的基础和前提。根据赛场的形式及时的做出准确的、科学的判断是队员在接受赛场信息后进行思维处理的重要过程,也是现代篮球意识的关键性的内容。

(三) 行动的灵活性、隐蔽性、合理性意识

队员在赛场上所采取的行动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要保证行动的灵活性、隐蔽性和合理性。其中动作的灵活性和隐蔽性很好理解,而合理性则主要指的是队员所选用的动作是否合理、队员之间的配合是否默契以及攻防时机的选择是否恰当三个问题。而在篮球比赛中要做到行动的灵活、隐蔽、合理的关键,就是队员是否具备行动灵活性、隐蔽性、合理性的意识。

(四) 配合的团队性意识

集体性是篮球运动非常明显的一个特征。在篮球比赛中,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无论是进攻和防守,都需要全团的积极配合、互相协助,只有互相之间同心协力,才能顺利高效的完成战术配合,并为个人能力的发挥争取更多的机会,因此,在篮球意识中,配合的团队性意识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五) 观察意识

在篮球运动中,队员观察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其对比赛形式判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并进而影响到其所采取的行动是否合理有效,由此可知,观察意识同样是现代篮球意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

二、 初中篮球训练中学生篮球意识的培养建议

(一) 重视篮球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智力训练

篮球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相应的智力训练,能够有效的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有助于学生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篮球运动的运动特征和发展规律,为学生篮球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体育任课教师在初中篮球训练的过程中,要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篮球意识,就必须要重视学生篮球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智力训练,认真对待篮球教学中的理论内容,并通过智力训练尽可能的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各种篮球战术的意义,以促进学生篮球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二) 重视技战术训练中篮球意识训练内容的渗透

在篮球技战术训练的过程中,巧妙的渗透篮球意识训练的内容,能够将“学、练”结合起来,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从而有效的提升训练的质量和成效。其中,学生学习和掌握篮球技术动作的过程就是意识活动积极参与的过程,体育任课教师应充分利用篮球技术训练,通过多种基本技术动作的灵活组合,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技术动作教学中科学适当的讲解和引导来培养学生的技术动作的目的性意识。

而在篮球战术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篮球意识训练内容的渗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通过战术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任何篮球战术都有一定的结构特点和配合规律,只有当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战术配合的规律,才能形成默契的配合意识,所形成的配合意识才能够更清晰、更牢固,因此,在战术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配合意识是十分有效的;其次,通过战术的运用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战术训练的过程战术运用的是否合理是与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密不可分的,而体育任课教师正好也可借助于不同的战术在训练中的运用和变化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在战术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行动灵活性、隐蔽性和合理性的意识。在篮球战术配合的过程中,离不开综合多变的进攻防守体系,如何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做出灵活、隐蔽、合理的行动,即是战术训练的重要内容也是篮球意识训练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篮球战术训练的过程中,可将两者进行有效的整合。

(三) 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在训练中的主导作用

学生篮球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并非一时一日之功,而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篮球意识,体育任课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和研究各种训练模式和训练方法,科学组织适宜的训练内容,引导学生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基本特征、基本理念、关键问题,以促进学生篮球意识的不断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篇8

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要想让农村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外阅读的指导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人多年来一直执教于农村中学,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指导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体会。

一、让学生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明确阅读目标,端正阅读态度

农村学生的求知欲大都很强,所以一开始就要让他们认识到在语文知识方面的缺陷,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增加阅读量。《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阅读做了阐述说明: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大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量达400万字以上。

二、引导学生从阅读兴趣入手

1.用故事去吸引学生

如何把学生的兴趣从单纯的学习引导到课外阅读兴趣上,就要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可以从他们都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入手,并利用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可以让学生上台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并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如《鲁宾逊漂流记》、《老人与海》等。引导学生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2. 立足课本,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可以借此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阅读。如学习了李煜的《相见欢》,可介绍并教唱他的另一首同样表达亡国哀思的《虞美人》,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一个亡国之君的悲愁;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可请来席慕容的《乡愁》,让学生又认识一位有同样情愫的诗人;学《爱莲说》,可引进《诗经》、《楚辞》中香草美人喻高洁品质的诗歌……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地接触到了不少名家名作,完成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阅读,且觉得兴趣盎然。

3. 在有限的环境中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如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读后感交流会”、“成语擂台赛”等活动;还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的读书笔记、手抄报等,评出优秀,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三、在有限的资源中,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无限的阅读环境和条件

阅读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农村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因地制宜,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1. 争取家长支持,让家长在行动上对子女阅读课外书给予支持和肯定,并为子女购买、订阅一些书籍报刊杂志。

2. 建立班级图书角

班级是学生每天活动的主阵地,可以让学生这个主要场所接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建立班级图书角不但可以让学生阅读到大量书籍,而且可以创造集体阅读氛围,形成良好学习风气。

3. 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杂志

四、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的阅读方法

1.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别林斯基曾经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事,比不读还坏。”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大都不大明确自己该读什么书,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

首先,应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如《中学生》、《课外阅读》、《少年与法》等刊物均是值得向学生推荐的。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才能“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其次,选择文质兼美、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如学习了《小橘灯》,可推荐学生阅读冰心的《往事》、《繁星》等。特别是与新课标相配套的课外《读本》中的美文,则更应重视阅读积累。

最后,还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及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如喜欢探索的可介绍自然类书籍,喜欢军事的可推荐他看看有关军事的书籍,作文语言平淡的可提醒他多看些优美的文章……这样可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各有所获。

2.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清代教育家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曾把书分为五类,认为“有当读之书,有熟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当备以查考之书。”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例如对经典性的书籍和文章,要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体会真情实感,应用细读和精读方法。对于一般性书籍和文章,只想作一般了解,可让学生略读,或选读其中部分章节或片断进行阅读。

3. 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的积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初中生应学会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写好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不拘一格,可以分门别类,也可以是综合性的,或是索引式的,或是节本式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个改变自我、发掘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当课外阅读不再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阅读成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学生方能在自主的状态下,读得广、读得深,也才能写得灵活,写得更有个性。我们应该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来,有意识地把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做学生课外阅读的知心人,善于和学生交流,摸准他们的脉搏,走在他们阅读的前面,使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地为学习服务。而老师在这时也能真正体会到为人师的喜悦。

参考文献:

篇9

一、重视词汇的积累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基本要素

词汇是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的基础载体,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词汇的积累是基本功,并且在阅读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学生的词汇知识多数来自于大量的阅读,新学的词汇如果没有派上用场,便会削弱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注重选取含有最新词汇的文章,紧跟时代步伐,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最新词汇,极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学习词汇的心理需求,使学生获得学有所用的成功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强调学生对教科书中的基础词汇进行识记与收集之外,还应该提醒学生多做课外阅读,并将阅读中出现的一些重要的词汇,优美的英语句子摘抄下来并尽可能记下来。学生经过长期的积累,持之以恒就会增加词汇量,这样有利于减少阅读障碍,提高阅读速度,提高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传授预测能力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关键要素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就文章本身而言,了解文章里作者思想发展的途径最为重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传授给学生通过预测并获取信息这一环节有着其重要的意义。通过教学实践我们不难明白,预测是指在阅读课文之前先研读课文标题及插图通过分析、思考进而获取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预测训练是指对课文不要急于看到底,而是浏览一下标题与开头之后即思考:作者将告诉我们什么呢?这样,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思考,一种设想,然后继续阅读课文,比较原文与自己的设想。自我预测阅读法使用的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有利于养成虚心学习的读书习惯。

例如,在教学仁爱版九年级(上) Unit 4 Topic 2 Section A的新课导入时,笔者先设计了小组合作讨论并总结电脑的好处对前一话题的内容进行复习,然后再适时设置悬念任务: But do you know what a computer is made of? What is it used for? 要求学生思考、预测答案。通过这种预测引入新课的方式,使学生对准备学习的内容首先有了读前了解,对后面的阅读获取信息做了良好的铺垫和辅助作用,使接下来的学习显得水到渠成。

三、精心设计实践空间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必要手段

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去选择、思考、决定、体验、感悟、创造和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实践的空间,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一种必要教学手段。为了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有所收益,笔者建议在设计阅读活动时可以采取多样化的阅读模式,不应该把阅读实践活动停留在阅读并选择答案单一的模式上,而是应该尽可能多的设计各种与阅读及运用相关的活动形式,并在难度较大的题型中给予适当的提示,使学生在阅读中减少阅读难度的同时还有机会对语言知识的其它方面进行复习和运用,从而使阅读效果得到提高和超越。

例如笔者在进行一道阅读填写题的教学辅导时,由于所教班级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学生对篇章阅读有一种畏惧心理,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减轻学生的阅读难度并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增加了可填写的选择内容,大大减轻了阅读的难度,使大部分学生有勇气和耐心去完成要求的阅读内容。题型如下:

go out; rule; strict; control; child;grow up

Dear Emma, I have a problem and I need your help. I think my teachers are ______ with me. I find it very difficult to learn English well. I often fail in the exams, so I am under a lot of pressure(压力). I also have many school _____ . For example, I can’t eat in class although I am hungry; I can’t sleep or talk freely in class; I have to wear the school uniforms on school days. What’s worse(更糟糕地), I have a lot of homework to do after school, so I can’t ____ ____ with my friends to play. Oh, my god! They want to _______ my life in and out of school. But you know, I am not a ____ any more(不再). I am _______ _____ now. Why is it so hard for them to understand me? Yours, Lily.

实践证明,让学生独立地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是培养自主获取信息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以上阅读过程中,笔者把本来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后自行获取的内容变成学生只要做出选择就可以完成的形式,这样的设计正是 “跳一跳,摘桃子”的体现,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总之,阅读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体验。自主获取信息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教师始终把培养学生的习惯和自主获取信息学习的能力放在第一位,那我们的教育才会在校园外延伸,我们的学生也定会收益终生。

参考文献:

篇10

目前新的科学技术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得到应用,旧的教学设施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铁路发展的要求,在铁路职工培训教学工作中采用“多点触摸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融为一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多点触摸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系统”是采用多点触控技术,在触摸屏或触控版(电子白板)通过触控软件实现人机交互式(通过触摸屏操控计算机),结合多媒体技术的一种教学辅助设备,为采用交互式式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精彩,最大限度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真正实现互动教学现代化。

1 建立多点触摸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系统

1.1 多媒体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原使用的多媒体设备缺陷没有交互式功能,教师忽视了多媒体设备只是教学的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在职工培训中的教学中教与学经常是坐讲坐听,互动极少,使得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掌握能力下降,获取知识能力下降。

(2)讲课进度与接受能力不协调,学生在听课中,往往跟不上教师讲课节奏,笔记甚少,听力记不上,记了听不上,使得听课效果不佳。教师看屏幕讲课,不注意学生听课反应使其接受知识的效果不好。甚至上课有学生睡觉现象。

总之出现上述问题原与教学设备跟不上主要是教与学互动少,在职工培训中也存在这些问题。对此引进“多点触摸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系统”,并新建了15个“多点触摸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系统”的教室。

1.2 多点触摸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系统

多点触摸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系统由计算机,短焦投影机、中控台、音响设备、电子白板及软件等设备组成。其中主要设备是触摸白板,选用了汇冠公司的交互式电子白板。

(1)汇冠ProEdu Board的亮点。

无需专用笔,可以使用手指、书写笔等任意不透明物体进行书写和触摸操作,支持两人同时操作和书写。

定位准确,高触摸精度,可以绘制非常圆滑细腻的曲线。

响应速度快(小于等6毫秒),手写识别无延时,支持多点触摸。

环境适应能力强:不怕划伤、撞击,防暴、防水、防尘、防油污、抗电磁干扰、抗光干扰。

维护成本为零,无需特殊工具即可操作和控制,零成本维护。

安装简单,触摸屏只需安装驱动时校准一次,无漂移。

采用专业投影板,坚实耐磨损,低反光,投影效果好,具备电子白板、普通白板和投影幕布的所有功能。

全球领先的白板软件功能,全面满足各种教学需求。

(2)强大软件,高效互动。

ProEdu Board软件在实用性、易用性和兼容性方面都处处体现了人性化设计。软件不仅具有强大的课件编辑、演示功能,同时拥有丰富的资源库,包括各学科素材、教学工具、图片、Flash、音频文件等,方便教师轻松备课,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多点操作。

加入了世界前沿的多点手势操作,可支持两只笔同时书写,非常适合课堂互动。同时,多点操作可随时将页面进行缩放、旋转,使操作更加轻快、流畅,将触摸体验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充分体现了人机交互的独特魅力。如对象的缩放:在被选择的对象上,两点点在对象上,使两点距离变大,对象也随着两点距离的增大而变大。

(4)投影机采用超短焦。

超短焦投影机选用爱普生EP-610投影机。是一款互动短焦教育投影机,该机采用反射式短焦镜头,可在20厘米的距离呈现出80英寸的大画面,有效解决了教师讲课时投影光照射老师身体而阴影的形成,并避免了投影机强光对人体的伤害。

2 多点触摸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系统在职工培训中的应用

交互式多媒体教室主要用于职工培训过程中教学课件,多媒体信息展示等多项综合功能应用。因此,在总体功能的方案设计上,我们利用有效的共享资源,开发切实可行的教学平台,使我们培训工作真正能为铁路建设培养人才,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2.1 建立培训基地教学平台

以基地内网为基本框架,建立教学网络平台,所有多媒体教室、教师用计算机,全部组网。教室上课用多媒体教室机登录自己的办公平台,下载或打开自己的课件上课。

2.2 职工培训基地信息资料库的建设

多媒体资源库是支持多媒体教学及网络教学的配套建设内容。研究基于职工培训基地网的多媒体资源库设计与建设正成为教育技术与网络技术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实现多媒体教学及网络教学首先需要保证的前提条件。因此,多媒体资源库的建设是网络应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2.3 开发适用性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及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要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间的差距,强调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专业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人员协作完成,而且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教学环境。

首先深入铁路各站段了解现场实际情况,分课题编制多媒体课件,题库,教案,录制多媒体教学素材编写培训教程等,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改进。开发的多媒体课件无论在日常学习,脱产培训,职工自学都可以使用,不但有效地节省了时间、还可通过我们建立的数据库共享教育资源库、不断扩充新知识,更新新内容,既克服了师资的不足又保证了教学的准确性和统一性。在各类考试中便用统一的专业题库,使学员的学习更感兴趣,对成绩考核也公正公平。满足铁路教育培训人才的需求。

3 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

教师是多媒体教学的主体,提高老师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操作的自身工作能力,是实现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我们倡导老师深入现场,钻研新技术,了解并掌握铁路发展的高精尖有关信息,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首先熟悉多媒体设备的功能性能,会使用中控面板键盘按钮启动设备,对智能化操作要了如指掌。我们还经常举办多媒体课件大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水平,只有教师素质提高了,才能充分发挥多媒地体教学的优势,才能提高广大铁路职工的技术水平,才能确保铁路适应现代化发展的人才需求。

4 结语

多点触摸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的建立使用,为我们太原铁路职工培训基地的培训教育工作提供了教学基础设施,为教师更好的运用多点触摸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太原铁路职工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利用多点触摸多媒体互动教学设备辅助教学成为现代化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教育教学模式。

多点触摸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的使用,促进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互动效果,并学习掌握实用的计算机技能,制作出自己教学所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学会运用“多点触摸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的软件,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业务水平,更好的为铁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11

我们知道,近二十年校长培训工程,在提高校长队伍的素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培训实践中也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尤其在培训目标的确定、模式的选择、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手段与方法等方面表现出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够、与中小学教育实际需要脱节等问题。在教育发展与校长培训的现实需要的推动下,这些问题的解决,已经引起了教育研究者和广大参培中小学校长的积极关注,对如何解决校长培训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本文试图从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的组织变革的观察视野,思考如何在继承和发展“十五”校长培训所获得的经验基础上,处理好“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中需要关注的六大关系,以期提高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一、影响新一轮中小学校长培训展开的主要障碍

根据已有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进行分析,阻碍“十一五”中小学校长培训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机构方面的障碍

(1)理论研究与培训模式滞后于实践需要,对培训者的培训有待加强

在广大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看来,中小学校长培训是一项常规性工作。校长的培训工作,甚至被培训机构当作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任务来被动完成。在培训活动中,培训者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由此的必然结果是培训者缺乏对校长培训工作进行理论研究的热情,在一定时期里,对中小学校长培训情况的研究比较鲜见。虽然最近几年以来,随着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有关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研究也逐渐开展起来,但对中小学校长培训情况的研究多处于实践总结和经验概括的层面上,有关校长培训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校长培训理论研究的不足,必然导致广大校长培训机构在解决校长培训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时缺乏理论引领,这也使得各级教育学院以及校长培训机构凭借自身培训经验开展新一轮的校长培训变得十分普遍。对新一轮校长培训的性质、目标、模式与手段缺乏科学认识,是培训者尚未形成校长培训理念的突出表现。培训缺乏针对性、实效性,自然缺乏对校长参加培训的吸引力。如何加强对培训者进行培训,使培训者树立正确的培训理念,认真研究校长培训的实际需要,自觉研究校长培训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现代校长培训的新理论,让广大校长培训工作者成为校长培训工作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服务者,是当前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

(2)管理方式落后,培训组织缺乏变革活力

调查研究表明,校长培训机构普遍存在管理落后于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无论是管理理念,还是管理模式的选择方面,许多培训机构都习惯于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这使得校长培训工作缺乏应有的活力,无法适应校长培训需要的变化,管理没有效率、严重缺乏服务意识,自然使得广大校长缺乏对参加培训的热情。

导致培训机构管理方式落后,缺乏组织变革活力的因素很多,主要原因是两个方面造成的。

首先是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的主要管理者因素。由于他们的培训管理理念和管理习惯,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校长培训的实际需要。在选择什么样的人来管理校长培训机构方面,培训机构一般是遵循“专家路线”。这些管理者可能是教育某个领域研究的“专家”,但他们未必一定是有着现代管理理念和熟练掌握组织管理技术的“专家”,他们有的不仅习惯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更要命的是习惯于对新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加以抵制或者不屑一顾,由此导致在组织变革方面因循守旧,缺乏或者不敢开拓创新,使得整个校长培训工作缺乏活力。

第二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校长培训工作的日益重要和加速发展,各种社会培训力量积极参与,无论是规模还是发展速度上,都超过了校长培训机构的预期,使培训机构在组织上准备不够。很多培训机构在校长培训工作中都出现学科建设和师资准备方面的窘况,这也进一步造成了校长培训工作中的管理落后问题。

(3)发展策略单一,培训机构对高端教育人才缺乏吸引力

承担“十一五”校长培训任务的各级教育学院以及其它培训机构,在当前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进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又受到外在环境的巨大影响,他们的办学能力横向比较而言呈现下降趋势。与其它大学相比,市场、信息、资金等都处于劣势,规模小、成人高校性质、待遇低等等,自然难以吸引优秀的教育硕士、博士加入到校长培训者行列,这也是校长培训机构在低发展水平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

2、参培者方面的因素

(1)对校长专业化发展需要缺乏正确认识,参培主动性不够

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社会对教育需求的巨大扩张,使得广大中小学校长不得不面临许多实际的办学问题。他们的大多数精力被分配到解决学校发展的实际问题中,疲于奔命,尤其是以升学为导向的学校教育,极大的扭曲了校长们对素质教育理念的理解,他们关心办学经费的筹措远胜于关心教育理想的树立,他们关心升学率远胜于关心自身专业化发展,由此被动参与校长培训,在培训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不足为奇了。

(2)培训缺乏层次性,培训起点不高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校长培训缺乏层次性,培训起点不高。对参加培训的校长提出诸如学历、资格以及经验等方面的要求是培训工作的必需。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分层次举办各种校长培训,以校长为本,以解决校长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为中心,以校长发展为本,使培训工作满足多样性、个性化的需要。

3、校长培训的环境性障碍

(1)缺乏完善的校长培训政策支持体系

校长培训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工程,持续的完善的培训政策体系的建立十分重要。当前,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校长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发展规划的制定的重视程度,在校长培训工作的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等环节形成长期监管机制。

(2)校长参培的激励机制尚未形成

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作为校长培训制度设计者,要不断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校长参加培训的薪酬机制、荣誉机制、竞争机制、感情机制等制度环境的建设。在培训体制、机制与运作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要让校长培训与否成为一向校长的薪资、职业发展通道、职称、岗位胜任及业绩评估等方面的重要因素。如在校长选拔使用中,要加大对校长是否参加培训的重视程度。校长参培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否,是影响校长培训的重要环境因素。

二、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组织变革观

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组织变革是指校长培训机构为了适应培训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对培训组织机构的结构和组织管理策略进行调整、修正以及创新的过程。任何组织都是开放的系统,都处在内外条件的不断变化的影响之中。校长培训机构,必须学会在这种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的适应校长培训环境甚至影响环境,组织必须积极变革才能不断发展,满足校长培训在新时期的新需要。

美国学者哈罗德·莱维特认为,组织变革模式由四个变量构成,并由此形成特定的关系。这四个变量是:结构(主要指组织的权益关系、工作流程等)、工作(主要组织的目标体系)、技术(主要指完成目标所采用的方法与手段等)、人员(主要指达成目标的人群及其关系)。这四个变量相互依存,任何严格变量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变量的改变。校长培训的环境与“十五”期间校长培训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当前宏观外部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微观教育环境是新课程改革。这种校长培训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培训组织变革培训目标、内容,而目标、内容体系的变化,必然要求校长培训模式以及培训方式的改变,而培训模式以及培训方式的改变,也就引发培训的沟通方式、组织成员的角色结构等方面进行变革。因此,在进行组织变革时,必须要以系统和运动变化的观点考虑问题。

人们常常把组织变革和组织创新结合起来认识组织发展的问题,这就引发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组织发展观:组织变革是一种采纳新构思和采取新行动的观点。要创新中小学校长培训体制与机制,以组织变革的观点来思考问题的解决,是一种面向校长培训实际需要的选择。

校长培训的组织变革,其基础和前提是进行组织文化变革。校长培训机构的组织文化,是指校长培训机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自独有的关于校长培训的理念、培训的价值取向、培训管理思想以及培训者行为规范的总和。实际上,培训机构的培训任务的达成,没有不受培训机构全体长远共同形成的价值标准、道德标准以及培训态度的影响的。

在组织变革理论研究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组织文化变革的研究。组织文化源自“企业文化”,最早由迪尔(T.E.Deal)与肯尼迪ennedy)在他们的著作《企业文化》一书中提出。组织文化对一个组织机构而言,具有导向、约束、凝集、激励等作用,其内容包含精神层、制度层、器物层三个层次,基本内容涵盖了价值观、信念、职业道德、群体意识、规章制度等方面。学者们的研究表明,有效的组织都有强烈且有特色的组织文化,组织的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成功的原动力。这就需要校长培训机构的管理者重新审视培训机构的发展问题,应该重视塑造培训机构的组织文化,尤其要使每一个培训者树立起为校长“专业化”和“先进性”发展服务、为基础教育发展服务的核心价值观,以次来保证培训目标的达成。

校长培训机构的组织变革过程,可以基于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来认识。任何组织,都需要实现信息在组织内外的无障碍沟通。中小学校长的培训过程,可以被视为是一个信息的输入、输出、存储和提取的加工过程。Newell 和Simon对信息加工过程的一般原理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组织的信息加工就是对符号(Symbol)进行操作,符号或者符号结构是外部事物的内部表针,其功能是代表、标志或者指明外部世界的事物。应用这一原理来分析校长培训组织变革的过程,可以看到,中小学校长培训所面临的内外环境的变化,如新课程改革、公众教育需要的变化、和谐社会构建目标的确定……等等,就是输入到校长培训组织的外部信息,培训者必须对这些外部信息作出反应,以及对已有的关于校长培训的信息进行辨别、比较和保持,进一步对这些信息加以整合,引导培训组织在人员、结构、任务和技术等方面发生适当的积极的变化,主动适应校长培训需求变化,从而达到培训组织内外环境之间的协同与平衡,促进培训组织的发展。

因此,要提高“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和水平,就必须有足够的勇气进行培训机构的组织变革,在变革中寻求动态平衡:保持足够的稳定性,以继承和发展“十五”校长培训取得的丰富经验和成果;要有足够的革新性,使培训机构在校长培训目标的确定、培训模式的选择上保持活力,不断调整组织的变量,积极主动的适应内外条件的变化,让校长培训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在培训组织变革中要正确处理好的六大关系

如前论述,基于组织变革观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创新,就需要教育培训机构通过塑造组织文化、加强培训工作中的信息沟通等工作,实现培训机构在培训观念、培训组织结构、培训模式构建、培训方法选择、培训者素质提高(培训态度转变、行为方式改造、培训能力提升等)等方面变革。其中,培训者素质的提高,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变革。校长培训工作需要一大批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功底、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对校长培训工作充满热情的培训者。因此,在校长培训组织变革中,培训机构要加强对培训者的培训,使广大参与校长培训工作的教师,树立起正确的校长培训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加强对校长培训工作的理论研究,掌握校长培训所需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

校长培训创新,主要是指通过组织变革来实现校长培训工作中各种关系的协调和运作方式的创新。变中小学校长培训“行政——计划式”运行机制为“指导——服务式”运行机制,创新校长培训的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建立并完善的校长培训政策支持体系。

在进行校长培训创新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1)要处理好上级要求与校长培训的实际需要的关系

长期以来,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缺乏需求分析,培训机构无法协调上级要求与校长培训的实际需要的关系。培训机构应该依据培训的不同层次、不同培训背景和不同的培训目标,加强对培训需求的调查,有针对性地拟定出不同的培训内容,使每次培训都经过必要性与可行性的论证,这样有助于教师教学和参培者学习。

(2)要处理好先进培训体制与发挥传统培训体制作用的关系

培训体制是培训管理机构与培训规范的统一体,它包括培训行政管理体制和培训实施机构管理体制两部分。在关系协调上,要处理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教育行政部门与培训机构之间的关系;在培训机构内部,要处理好培训机构内部领导体制、执行体制、咨询体制、监督反馈体制之间的关系。当前,中小学校长培训体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革,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先进培训体制与发挥传统培训体制作用的关系,也就是要解决好继承与发展问题。即要不断创新培训体制,也要重视继承传统培训体制的所获得的宝贵经验。

(3)处理好个性化学习与班级学习的关系

如何在中小学校长培训过程中,既满足班级培训目标的达成,又能满足学员个别化的需要,正成为困绕培训机构的一个难题。要处理好学员个性化学习需要与班级学习的目标达成的关系,就必须创新培训模式。四川教育学院在中学校长培训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和创新,提出了中学校长高级研修“‘菜单’式、导师制、双向选择”新模式。是一种双向选择和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此种培训模式,既充分注意了学员需求、注意培训的针对性和学员的选择要求,又十分有利于指导教师的专业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和班级培训目标的达成。在培训中注意体现研修者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其主体作用,这样更容易调动校长们接受培训的主动性,更容易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也更有利于引导校长的自我教育和职业发展。

(4)处理好培训单向与互动的关系

在校长培训中,常常采取集中理论学习的方式,这种单向的培训方式,缺乏学员的积极参与,培训的质量就严重受到影响。因此培训机构要处理好培训单向与互动的关系。

培训中可以先集中理论学习,在此基础上,再分成学习小组,构建导师制。教师特色讲座和专题研讨相结合,考察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现场相互借鉴,专家昭示性点评、警醒式点拨,互动式答疑。可以较好地保证了教师与接受培训的校长之间的互动。

(5)处理好理论前瞻性引导与应对现实需要的关系

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是制约中小学校长参加培训积极性的关键因素。学非所用,学不能用现象十分普遍。要处理好理论前瞻性引导与应对现实需要的关系,就需要培训者深入基础,深入中小学教育实际,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作好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工作。

(6)处理好国外理论引进与理论的本土化关系

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需要达到培训理论的的引导,但在培训中课程中,大量的充斥着西方教育理论,有的理论,甚至培训者自己也尚未完全消化。这就导致了校长们在培训中对理论产生畏难情绪和消极抵触心理。国外的教育理论,是在他们的教育背景下进行研究而获得的,自有其特殊性,过分强调引入西方的校长培训模式和教育理论,会让培训工作走入歧途。应从历史的和跨文化的角度,要加大国外校长培训模式与教育理论的本土化工作,科学地研究和应用国外校长培训的理论。

注:

1、本文为教育部人事司资助的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研究重点课题《新型校长培训模式的构建》的部分工作。

2、该文全文发表于《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9期。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人事司编《全国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课程教学大纲》,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篇12

学生学习的一般程序是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和考试等五个环节,笔者把词汇元认知能力的训练也同样贯穿于上述学习的一般程序中予以实施,即把培训内容融汇于学生各个具体的学习环节。为了促进这一学习程序的顺利开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词汇管理习惯,笔者与学校5位英语学科高级教师共同制定了《实验班词汇学习方法规程》与《记录卡》,用于培训展开阶段,并引导学生把实践《规程》、填写《记录卡》作为一种习惯,在实验班的词汇教学中予以循环实施,并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二、结果与分析

由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横比分析可见,实验班较之对照班呈明显上升趋势。再对实验班自身实验前与实验后进行纵比分析,分数段人数的变化可以看出实验班的低分面缩小,高分面扩大。

纵横对比的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词汇及英语整体学习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班,说明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词汇元认知策略培训对初中学生英语词汇及英语整体学习效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学生在《记录卡》中写道:“我单词记忆不牢,英语分数总是不高。现在我知道主要原因是我没有学会用老师分析单词和记忆词汇的那些方法,比如说《规程》把复杂词汇变成关系图,追根溯源”;“我现在养成了自己学习词汇的习惯,自己根据音标拼读那些单词,再根据读音指导拼写,有时把它们制成比较表,有时用它们编故事,反正我再也不去死记硬背了,我发现这方法挺适合我,单词学习很快,没在意就比以前进步了。”

选取英语学业成绩和词汇元认知策略发展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两个班级进行对比研究,培训后实验班学生的词汇元认知策略意识有明显提高且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除“预先计划”外的其他三项策略差异显著。对学生的访谈也证实了这一点:“我以前从不去反省自己的词汇学习,现在刚好利用填写《记录卡》时,回忆自己的词汇学习过程怎样、内容有哪些、有什么体会等等。但在计划时,好像还是按照老师布置的多,自己安排的很少。”

培训固然有效,但结果也同时表明了培训作用的有限性,训练后元认知策略的四个项目中,仅有“自我评估”(3.57)一项的平均值达到3.5以上,根据Oxford(1990)对学习策略使用频率的划分标准,表明学生相应的元认知策略使用意识较高;而其余三项的平均值都仍在2.5-3.4之间,这说明初中学生在培训后的元认知策略使用意识仍然不是很强。

三、结论与启示

篇13

一、新时期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问题分析

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涉及教材设计本身、知识安排的难度梯度问题、考试制度等多方面的问题。(1)中考升学不考生物,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中考不考的东西,要想让学生用心去学这肯定不太现实;(2)不少学校的初中生物在初二

就结束了,要等到高一再开始学习。这期间1年多的跨度,再加上中考根本就没考,学生很少单独去学习生物,因此导致高中在开设生物课的时候,初中的知识早忘光了,还得重新来;[2](3)知识难度梯度跨度太大,很多知识在初中中接触的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到了高中直接就上难度,这样让学生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3](4)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校认为生物是“副科”,教师和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二、新时期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对策分析

1.改变教学安排,避免学习“断层”出现

学生的学习,都有一个延续性的过程。一旦知识被放下了,经过一段时间再学,就很难有效地记忆起之前的知识了。因此,不管中考考生物还是不考生物,尽量把生物课程安排在初三年级要学习。即使中考不考,这样学生在持续地学习着,头脑中的印象会比较深刻,等到高中之后,尽量让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学习生物课程。这样,即使学生在初中学到的不扎实,但有以前学习印象的作用,高中学习起来也会轻松很多。另外,还要注意相关第二课堂的开发利用,比如,在开设初中生物的过程中,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让学生亲自观察不同类型绿色植物的异同,比如一年生和多年生、木本与草本植物之间的异同;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植物的开花异同;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的区别等等,通过这些近距离的观察,可以非常有效地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把以前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能够由浅变深,对于延续生物课堂所学的知识,推进初中高中知识的衔接,也有很大的好处。

2.改变知识安排,让知识过渡更为“平滑”

学习,不管对于谁来说,都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大跨度的知识领会对谁来说都是困难的。而目前我们初中高中生物课程就存在这个问题,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初中的知识与高中的知识看成一个整体来设计。不要把初中单独看成是义务教育,需要单独设计,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不断发展,就读高中,甚至上大学的学生数量在逐步地扩大,我们的眼光就要放得长远,与时俱进。在不影响初中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把初中生物课程作为高中生物课程学习的“预科班”,这样可以让知识过渡更为“平滑”。同时,还要解决好初中生物中毫无涉及,而在高中却猛然间就开展学习,让学生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

3.增加初高中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衔接的是否得当,与教师自身的素质有很大关系。如果初中教师不知道高中讲什么,高中教师不熟悉初中学什么,那么两个阶段的课程知识要想衔接起来,恐怕是很困难。因此,教学实践中,需要让初中教师参加高中课改培训,及时了解课改情况;在高中生物教师的培训中,加入初高中教学衔接的内容。[4]在这一方面,各学校应该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把初中生物课程教师培训高中生物知识,高中生物课程教师培训初中知识作为一种制度化延续下去。

总之,初中高中生物课程的衔接,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教材设计、课程安排、教育理念的导向、教师的综合素质、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等。因此,在下一阶段,我们必须要把新课程理念全方位地渗透进生物教学之中,为实现高中生物教学与初中的有效衔接而不断地努力,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中学阶段生物的有效衔接,推动生物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田英.抓好知识衔接,强化生物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中旬,2009(3).

[2]王光华.初高中生物衔接教学分析[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