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卫生信息的基本功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制定和出台的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普及,信息化成为了医改的重要支撑。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近年来,卫生部启动了一系列卫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试点和信息标准的研制,取得了包括《电子病本文由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1.0版)》和《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在内的一系列重要成果,极大地推动了中医电子病历研发,改变了中医医院现有医疗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构建、应用系统集成、运行维护模式、信息安全保障等实现方式,开展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和规范制定,是实现信息资源整合、系统互联互通、数据交换与业务协同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200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了《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由于新医改政策的出台,信息技术的发展,业务需求的变化,原《规范》内容不完整,功能欠完善,中医药特色不强,在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方面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变化的要求。《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方案把《规范)》修订项目正式列为为中医药临床基本信息标准项目(XBZ—001)重要任务,积极开展《规范》的修订工作。
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确保《规范》修订符合应用需求、适应医改形势、突出中医药特色,规范修订把握国际信息技术管理的发展趋势,结合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充分贯彻、落实和体现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现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有关中医医院管理的规范、办法、指南,广泛进行调研,充分进行论证,在全国公开征求意见,并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严格规范审定,正式颁发了《建设规范》和《功能规范》。
基本规范第一次系统的提出了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原则、组织、管理、运行等方面的要求,以及有关基础设施、应用开发、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设计、开发、应用、运维等要求,突出了中医药特色,明确和完善了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指导性,是中医医院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指导和依据。
基本规范颁发的意义
随着卫生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已经从单纯的财务管理、临床信息系统转为“以病人为中心、以医院服务为主体、以中医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医医院在整体实力、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信息化基础等方面存在着显着的个体差异和地域差异。基本规范整合多重标准、融合多方需求,综合考虑全国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实际,紧密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为各级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适应新形势的建设航标,为统一规范和推进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和制度保证。
基本规范作为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指导和规范性文件,将成为确保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不缺位、不滞后、同步推进的重要举措,是卫生部颁发的《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和《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征求意见稿)》的重要补充。两套规范各有侧重点,又紧密关联,不仅具有中医药特色、适用于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也适用于综合性医院,是卫生信息标准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套规范的颁发,有利于在新医改形式下规范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帮助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利于推进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化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明确了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更好地引导中医医院落实建立信息化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工作和促进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实现各级中医药行政主管部门对中医医院的电子监管。
基本规范内容解析
基本规范遵循现有的国家标准以及相关的国际标准,初步建立起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和中医医院信息系统服务管理规范,规范中医医院应用系统基本功能要求,构建了中医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体系,为提升中医医院信息系统的整体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今后开展和实施中医医院信息服务的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打下了基础,也为指导建立我国医院信息平台的认证管理规范和技术测试标准奠定基础。
1.《建设规范》内容解析
《建设规范》立足我国国情、确立了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基础框架,明确了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管理相关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制定了信息化建设组织、实施、运行、维护、安全的规范要求,以及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的基本要求,从管理与技术层面规范了保障信息安全的措施。
《建设规范》侧重于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的人、财、物、机制以及系统运行、维护层面的管理规范,并兼顾了对应用系统的基本要求,不涉及医院信息系统技术层面的设计与平台建设。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管理体系建设在先进理念和技术方法上紧紧与新医改形势、卫生信息发展趋势以及国际信息技术发展相联系,做到了借鉴、吸收、整合、为我所用,符合中医医院管理理念、业务流程、思维模式和市场环境。
2.《功能规范》内容解析
《功能规范》将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分为基本分系统和推荐分系统,基本分系统功能分为基本和推荐两个等级。基本分系统是必需建设的系统;推荐分系统是可选择建设的系统。基本分系统功能分为基本和推荐两个等级。基本功能是指分系统必须具备的功能;推荐功能是指目前可以暂不具备,但在下一步发展中应当重点扩展的功能。同时,《功能规范》明确了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各分系统与功能点的划分不是固定的,可根据业务需求和业务流程进行分类和组合,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功能根据业务发展和实际应用的变化,需要不断补充和完善,鼓励建设新系统,增加新功能。
《功能规范》将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分类为基础功能与医院信息集成平台、临床服务部分(26个分系统)和医院管理部分(17个分系统)三个部分,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基本功能规范首次成为规范的内容,它规范了临床服务和医院管理各分系统之间、院内信息系统和院外第三方业务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的共享平台基本功能。临床服务部分中,中医电子病历、中医临床研究分析、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医辅助诊疗、中医特殊治疗管理等5个分系统极具中医药特色。档案管理、医院网站、协同办公、客户关系管理等分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也是首次进入医院管理部分。
基本规范的特点
基本规范全面贯彻新医改的政策,紧跟卫生信息和信息技术发展新的形势,要求中医医院积极开展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突出中医药特色,全面完善了中医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规范,重点强调相关规范、标准应用和落实,提出了保障系统安全运行规范要求,旨在实现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全面、全员、全过程的规范管理的理念。具有以下五个显着特点:
1.系统的构建了基本规范
《建设规范》涵盖了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从组织管理、机构人员、规划实施、基础设施、应用系统、运行维护、信息安全等各个方面,系统全面的提出了整个过程的规范要求,基本建立了中医医院信息系统服务管理规范,《功能规范》对中医医院常用45个应用系统功能进行全面规范,对各级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具有很强的实际指导意义。
2.贯穿“实用、共享”的理念
基本规范强调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系统集成、互联互通、实用高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代管理和信息技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服务流程,预防和减少医疗差错,控制和降低医疗成本,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两套规范严格遵循卫生部已颁发的规范与指南,《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V1.0)》是对整个医院信息平台建设的总体技术设计和规范指南,侧重于医院信息系统中各主要业务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不涉及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内部功能,基本规范侧重于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的人、财、物、机制以及系统运行、维护层面的管理规范,兼顾了对应用系统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功能规范要求,兼容了《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规范要求,增加大量中医药特色功能,不涉及医院信息系统技术层面的设计与平台建设。
3. 突出中医药特色功能
篇2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应遵循实用、先进、稳定、开放、可扩展、安全和经济的设计原则。
实用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业务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要求进行适度的技术选择及设备选型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线路资源和设备资源实现资源复用避免重复建设。
先进性与成熟性相结合的原则:所选用的技术及设备应反映当今网络技术的发展水平在设计中采用成熟的技术体制同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符合较长时期内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确保系统处于主流及先进地位。
标准化与开放性原则:选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网络接口类型及协议系统应具有高度开放性和厂商无关性确保不同品牌及型号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协同运行能力为用户业务开展提供灵活且较少约束的开放环境。
高可靠性与安全性原则:应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设备选型以及厂商的技术服务和响应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确保网络运行的安全可靠和容错能力。
易于扩展和升级的原则。
良好的可管理性和可控性原则。
基本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①调档:能方便地应用IC卡或直接输入档案号、身份证号、姓名、电话号码等调出各类档案。②输入:根据菜单提示界面以档案原样展开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录入信息。方便地应用系统预设辅助录入系统、自动生成编码以及逻辑判断自动生成家系图等防止或减少录入错误。③查询:采用简单查询和复合查询模式能随时调出某人的档案或随时查询档案中的某个项目。④统计报表:对同一份档案中的内容及不同档案的相同项目进行汇总并计算相应的指标自动生成统计报表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统计、预防接种统计、孕妇基本情况统计、药品消耗、经费核算等报表。⑤数据分析:系统按条件对数据分析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行描述性统计如性别、年龄、职业、疾病等生成统计图和统计表。二是推导性统计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⑥数据生成与评价:系统根据录入信息可自动生成高血压等级、BMI、腰臀围比值、预产期等对于糖尿病、高血压病人可按血糖、血压值生成时间动态趋势图。⑦筛选、排序:按条件系统对数据进行任意筛选、排序。⑧输出:以多种方式输出如屏幕、打印机、软盘等。⑨联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卫生局、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个人之间可经电话线连接通过Internet实现在线服务也可建局域网实现数据资料共享以及一些其他数据处理功能。
篇3
1 数字化医院的定义
是指将互联网、物联网等各种数字技术应用于医院及相关医疗工作,实现医疗、管理以及各项业务流程运作的数字化。数字化医院是医院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代表信息技术参与医疗行业知识管理的新方向,已成为全世界医疗机构的研究热点和建设趋势,我国也已建成了一批极具特色、较为先进的数字化医院[2]。对此,数字化医院评审工作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2 评价点内容设计
基于信息平台的数字化医院系统评价点内容含信息系统建设和功能模块建设。信息化建设情况以打分方式评价,设计多个评价点,每个评价点对应一个分数段取值,10分为一个分数段,在50~90分数段给分。
2.1主要系统评价点
2.1.1医院信息系统(HIS) 已经走过5个发展阶段:第1阶段为上世纪80年代初至2003年,这一时期是卫生信息化发展的起步阶段;第2阶段为系统扩容升级,2003年抗击非典后至医改前;第3阶段为系统整合互联,2009年深化医改工作启动以来[3];第4阶段为多功能集合平台建设,是2013年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整合来自不同厂商的HIS、LIS、RIS、CIS、ERP等的数据,实现信息共享、流程协同,并同步推进临床信息化建设[4]。集合平台以服务架构包装现有系统及功能,无缝集成复杂的医疗卫生信息应用系统,不需要对现有系统进行干预,很好地保护了医院的原有投资[5];第5阶段为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支持医院信息系统纵向和横向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适应医疗业务需求[6]。医院信息化建设,从最初建起医院信息系统(HIS)到建成医院信息平台,设5个评价点,对应50~90分段给分。
2.1.2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 参照卫生部电子病历功能应用评价,达三级:部门间数据交换,初级医疗决策支持;达四级:全院信息共享,中级医疗决策支持;达五级:统一数据管理,各部门系统数据集成,基本建立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院信息平台;达六级:全流程医疗数据闭环管理,高级医疗决策支持;达七级:完整电子病历系统,区域医疗信息共享[7]。设5个评价点,对应50~90分段给分。
2.2次要系统评价点
2.2.1实验室管理系统 实验室管理系统虽然成熟,但是使用上则处于不同的阶段。在住院医生工作站看报告和开电子申请单;在门诊医生工作站看报告和开电子申请单;在检验科终端能登录电子病历系统查看患者治疗情况,开通条码自助打印;在区域内院际使用。设4个评价点,对应60~90分段给分。
2.2.2医学影像传输系统 分布式数据库存储医学影像资料,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建设有科室级医学影像传输系统;实现在医生工作站开电子申请单和检查报告查询;医院内向部分科室传输影像图片;向全院所有科室传输影像图片或区域内院际传输影像图片。设4个评价点,对应60~90分段给分。
2.3基本功能模块评价点 凡是卫生部和卫生厅包括直辖市卫生局规定的医院工作任务,在医疗信息化中称基本功能模块。基本功能模块建设,不受时间数量限制,新功能模块开发成功以后,直接"插入"医院信息平台。基本功能模块建起运行成形后,多个功能相近的模块可建立为一个共享数据库或数据仓库。即预先把分散在各系统中的信息和数据提取出来,经过清洗、格式转换和重新编码并加载到数据存储库或数据仓库[8],以此实现医院信息系统自然升级。
2.3.1临床路径管理 人工计算,有临床路径模块。使用临床路径模块管理的给合格分。
2.3.2体检管理 电脑管理体检信息,外联交管中心;有体检模块;体检系统连接HIS。设3个评价点,对应60~80分段给分。
2.3.3网络安全 网络杀毒加防火墙;子系统等保;电子签名;全系统等保。设4个评价点,对应60~90分段给分。
2.3.4容灾备份 双机热备份;手工备份;异地备份;异地备用计算中心。设4个评价点,对应60~90分段给分。
2.3.5药品管理系统 药品采购与存储;处方审核与发药;基本药物监管;处方点评。设4个评价点,对应60~90分段给分。
2.3.6抗生素使用管理 系统有管理功能;对指定时间段的使用情况按科室,分医生,对药品品种系统能统计排序;系统能查询DDD,生成排序统计表。设立3个评价点,对应60~80分段给分。
2.3.7 财务管理 挂号与收费;价格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成本管理。设5个评价点,对应50~90分段给分。
2.3.8一卡通使用 本院门诊看病;用卡开展预约挂号;院内全项目使用;区域内院际使用。设4个评价点,对应60~90分段给分。
2.3.9预约挂号 电话或网页或114;现场系统预约挂号;门诊自助挂号;网络或手机预约挂号。设4个评价点,对应60~90分段给分。
2.3.10病案首页 病案室录入,HIS有新版本;病案室从病历提取;医生工作站生成。设立3个评价点,对应60~80分段给分。
2.3.11手术麻醉管理 完成治疗、护理;书写文书与记录 设4个评价点,对应60~90分段给分。
2.3.12疫情直报 手工加电话;网络直报;医生工作站直接报。设3个评价点,对应60~80分段给分。
2.3.13治疗管理 打印医嘱单、执行单、输液卡; 打印体温单、口服药卡;护理记录;打印归入病历的所有护理文件。设4个评价点,对应60~90分段给分。
2.3.14医保(含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医保参保范围逐步扩大,医保管理方式变化频繁,医保管理信息系统要不断创新,记合格分。
2.3.15 物资管理 包括卫生材料、物资用料、设备用具、固定资产的管理。分类管理;入出库明细账;使用维修记录;折旧与缺损记录。设4个评价点,对应60~90分段给分。
2.3.16医疗统计 综合检索查询;从HIS导入统计上报;从新病案首页统计上报;符合国家要求的统计报表。设4个评价点,对应60~90分段给分。
2.3.17办公系统 开展公共事务和协同应用管理,记合格分。
2.3.18医院决策分析平台 针对医院信息系统中庞大数据进行挖掘,建立数据仓库、多维处理和统计分析,将数据转化为知识,多方式、全方位展示的信息浏览平台,记合格分。
2.4扩展功能模块评价点 建设扩展功能无限制范围,其建设情况不影响医院基本业务的开展。这部分功能模块建设,各医院视情况而定。扩展功能模块建设也设计评价点,划定一定分值,纳入评审范围。
2.4.1呼叫与电子显示屏 在挂号和收费窗口设置呼叫与电子显示屏,在医生工作站设置呼叫与电子显示屏,在取药显示窗口设置呼叫与电子显示屏等,类推到更多的窗口设置呼叫与电子显示屏等等。
2.4.2移动医疗 完成无线查房、移动治疗工作。
2.4.3物联网 就全国而言,已有部分医院建起了物联网。
3 评价点的应用
数字化医院的评审工作以省为单位组织,三特医院的合格线为80分,三级医院的合格线为70分,二级医院的合格线为60分。
3.1评价点测试 2012年,在四川省卫生厅开展的数字化医院评审工作中,运用这种方法设计对34家医院进行评审测试,其中测评的三级医院9家、二级医院25家。评审结果,三级医院得分在80分段的医院有2家,得分在70分段的医院有5家,得分在60分段及以下的医院有2家。二级医院得分在70分段的医院有8家,得分在60分段的医院有10家,得分在50分段及以下的医院有7家。三级医院及格分为70分,二级医院及格分为60分,合计平均及格率为68%。三特医院没有接受检查的。
3.2数字化医院命名 在数字化医院命名时,应考虑时间概念,反映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情况较为准确,如"2013年XX省数字化医院"。数字化医院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不是一劳永逸的目标,要定期进行复审,一般每5年为1个周期。
参考文献:
[1]何萍,赵蓉,等.市级医院电子病历分级评价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3,8(6):2-5.
[2]浦金辉,樊光辉,等.数字化医院构建模式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3,8(6):42-44.
[3]李岳峰,胡建平.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2,10(5):7-10.
[4]唐秀良.SOA发展探索与研究[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医报,2009,4(5):473-479.
[5]刘运成,杨宏桥,等.全军医疗数据继承与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机制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3,8(6):30-34.
篇4
如何使医院这一与生命密切相关的地方成为真正关爱生命的地方?这不仅依靠高超医技与精良设备,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室内环境。而良好的室内环境主要依赖于合理的室内设计。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医院建筑室内设计进行了如下探讨。
一、医院建筑室内设计思路和要求
现代医院建设中,以室内设计为主的二次装修占着越来越大的比重。室内装修项目应在总设计下分项实施。在医院设计规范及验收规范要求下,各工种均应考虑在内,如氧气系统、负压吸引系统、呼叫系统、网络系统、空调系统等。有时还需对陈旧的强电、弱电、上下水、采暖系统、甚至牵涉到建筑结构、装饰系统进行统一改造,这些项目的实施都要由总体设计和装修设计总包方协调各个分包方完成各自施工项目。
(一)医院建筑室内设计基本思路。现代的医院不仅是住院治疗场所,同时也是预防、保健、康复场所,室内室外应该有提醒人们进行足够锻炼和预防疾病措施的标识,也应该遵循物业管理规律,实现本医院的特殊性,体现简洁、高效、人文、环保的原则。现实化、人性化、无碍设计也必须考虑进去。(二)医院建筑室内设计要求。1.对照明、供水、污水处理的要求。对病员而言,照明不宜过于明亮,也不能黯淡。光色最好选择显色性能较好且略偏暖色的。室内上下水管道管件从系统选择、管道布置、材料选择统筹考虑预防疾病要求,保证水质,防止交叉感染。采用非手动开关,污水处理分类收集、处理与回收利用。2.基本功能区智能控制管理。基本功能区智能化管理范围有空调、计算机站、局域网、多媒体、远程医疗系统、总控制室、电梯、五气系通、呼叫对讲、综合布线、安全系统、消防、报警、喷淋控制、通讯、有线电视、垃圾及废水处理系统等。基本功能区应合理安排,各功能区应有专业标识设计,各种标识应该醒目、清晰、明确。不同科室可采用不同色彩,色彩应淡雅和谐。注意中外对照、款式、位置、颜色、造型、质感等。此外装饰风格应与整体空间相协调;装饰材料与原始材质协调,无明显修饰感;如修饰凹凸不平,局部颜色与周围颜色相差较大,确实无法更换的应加以修饰、掩盖。
二、医院专项设计与细部设计
(一)门诊大厅。该大厅是医院各部流线的交叉点,人员最为密集。按现行《综合医院建筑标准》,就诊人数应是医院床位的3倍,门诊部分面积占医院总建筑面积的百分之十五。门诊大厅应与各功能厅相连,便于人流组织与疏导,便于挂号、交费、取药、便于采光通风,大厅设置大屏幕,显示各种信息,服务咨询改为坐式服务,叫号服务、软质排椅。(二)公共卫生间。尽量解决无门卫生间或视线干扰。小便器应避免上一步式,大便器采用坐式更好,但要一次性自取纸垫,在厕位隔断上安装扶手及挂钩,隔断要有一定的高度。小便器、大便器应为感应式,烘手器配以擦手纸为宜。卫生间的墙面、隔断材料尽量选用清洁材料,尽量减少宽缝。地面采用石材或地砖。(三)CT室、X光片室、核疗室、加速器。这一类空间必须先满足防辐射的要求,最好为粘贴铅板,因为钻孔易导致漏洞。用淡雅的装饰材料进行装饰。(四)手术室。整体要求ICU,NICU供应室、新生儿病房及各类实验室、检验室等特殊空间必须分区。手术室一般分三大空间即准备区、隔离区和手术区,根据规模大小,按合理比例分隔统筹考虑,包括房间设置、设施摆放、通道划分,为医护人员与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五)六面体。1.地面:应平整、耐磨、防滑、耐腐蚀、易清洗,百级手术室可采用防静电、抗菌、防火、耐磨的橡胶地板,淡黄色PVC地板;地面不宜设地漏,否则应有防室内空气污染的措施,如设置高水封地漏。2.墙面:宜采用轻钢龙骨隔墙,以利各种管线及墙上固定设备的安装。面层应采用硬度较高、整体性好、拼缝少、缝隙严密的装饰材料,可用1150型彩色钢板,结合送风口、回风口、观察窗、嵌入式观片灯、器械柜、麻醉柜、消毒柜、开关接口、写字板等,将墙面组合成整体,尽量减少凹凸和缝隙。墙面可内倾3度,光线反射角度有利于医护人员的操作。通道两侧及转角处墙上应设防撞板。3.天花板:需安装高效过滤送风口、照明灯具、烟感报警器等,各种管线应隐藏在顶棚内。可选用轻钢龙骨600*600乳白色彩钢净化板吊顶,接缝用密封胶压条处理。天花顶面无影灯尽量为暗装,可作二级顶面,二级顶面两侧为电动轨道,自动开合,尽可能减少污染。天花板也可以用无孔铝扣板吊顶,或用铝塑板吊顶。4.门窗:应采用防尘隔音效果优良的中空双层窗。门应采用自动感应式电动彩钢板推拉门,并装有延时器,避免手术中人员出入频繁导致的“开门手术”现象。(六)净化手术室必备设施。净化手术室必备设施包括手术计时器、医用器面盘、观片灯、组合多功能控制、记录板、药品柜、麻醉柜、器械柜、组合电源插座、无影灯、吊塔、输液轨道。装饰材料接缝必须涂胶,墙与墙、墙与地、墙与顶、各柱子棱角阴阳角为圆弧角。
三、医院建筑“人性化”设计的发展趋势
篇5
本次IHE测试将区域医疗信息平台作为非常重要的内容进行测试,通过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整体产品测试的企业有:上海岱嘉、东软、金仕达卫宁、浙江莱达、蓝韵、美智医疗、明天医网科技、实达科技(广州)、中科美伦。区域医疗信息平台部分系统通过测试的企业有:天健源达、心医国际、锐珂、富士。
IHE协会成就卓著
自IHE测试工作开展以来,进展顺利,成就显著,为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IHE测试规模成倍递增,发展迅速,累计开展了7次测试,共有189家企业申报了放射学(Radiology)和IT基础架构(IT Infrastructure)两个领域,19个集成模式下的2090个功能角色和1613个功能角色通过测试,通过率达到77.17%。
IHE测试领域逐年扩大,深度逐年提高,从IHE-C Connectathon 2008到IHE-C Connectathon 2012,实现了从放射学的一个领域,扩大到放射学、IT基础框架二大领域和PACS系统的专项测试。从最初开展的三个集成模式,扩大到19个集成模式(Integration Profile)。
通过IHE测试工作,中国医学装备协会IHE分会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工作队伍。至2012年8月,基于各单位的推荐,分会会员超过500人,督察人员超过60名,成立了战略委员会、技术委员会、测试委员会、办公室四个机构。
现在中国的IHE测试已经得到IHE国际组织的认可,中国作为IHE成员国,测试结果已经可以在国际上互认。
IHE将重点开展的工作
篇6
快捷酒店相对于综合酒店来说,不必追求豪华、气派,也无须在大堂处设计上下层连通的中庭或共享空间,其一,会损失客房数,不经济;其二,能耗高,尤其是消防设计会增加成本;根据它的特点,在大堂内除公共交通空间外还应设置游客休息区和前台服务区。在旅游团队入住或退房时,均由随团导游在前台服务区来办理相关手续,在这段时间里,给游客提供一个临时休息的地方至关重要。这个游客休息区起到疏导、调节大量人流和点缀大堂情调的作用,通常与主流程分开或部分地分开,与家具、灯具和绿化盆栽相结合,可以使休息功能兼具观赏功能,以赢得客人的好感。大堂中的前台服务区也是活动的一个焦点,它向客人提供咨询、入住登记、离店结算、兑换外币、转达信息、贵重物品保存等服务。“功能型”前台服务区通常以保障实用为原则,设计手法和用材均简洁、大方,只做少量装饰,如果点缀巧妙也会有锦上添花的效果。另一种“主题型”前台服务区的作法也较流行,通常会以当地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历史故事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作为前台背景,既有文化内涵,又能进一步吸引游客。另外,酒店的运营、调度、监控、财务功能、电话总机等设施尽可能都设在前台区域,以便于高效地管理。另外,酒店中的楼、电梯宜紧邻大堂,让人很容易找到、看到,这一点也很重要。总之,大堂不仅是整个酒店的交通枢纽,也是精致而实用的空间,同时也要让游客一进入这里时立刻就会感到一种温暖、放松、舒适和备受欢迎的氛围(见图1)。
3客房、卫生间
客房是旅游快捷酒店的重中之重,也是它的核心部分。综合类酒店客房的基本功能是:休息、休闲、行李衣物存放、娱乐、办公、通讯、会客、洗浴、化妆、如厕、安全等。而旅游快捷酒店的基本功能是:休息、休闲、行李衣物存放、娱乐、洗浴、化妆、如厕、安全等。显然它取消了办公、会客的功能。为基本功能进行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客房建筑平面、家具平面、卫生洁具平面、主要电器设施的布置等诸多方面(详见图2,图3)。图2,图3是以两人标准间为例进行的对照,通过比较,二者的差别还是较大的。最明显的差别就是房间尺寸不同。图2中房间分为会客区和休息区。会客区具有工作的性质,布置了沙发、茶几、办公桌、宽带等;休息区有床、床头柜、有线电视、电话、行李架、衣帽柜和冰箱。而图3中房间只有休息的功能,有床、床头柜、座椅、有线电视、电话、衣帽柜、行李架,由于考虑到游客旅行当中购物的需要,又增加了一个储藏柜。但二者都应设置空调或采暖设备,并准备电开水壶,图2中还可在办公桌上放置小型饮水机。旅游快捷酒店的客房虽然较小,但同样需要人性化的设计,客房内部的人性化设计,是对客房功能设计的检验和归纳,并要在设计过程中进行优化,对细节进行推敲。人性化设计包括安全、方便、私密、喜悦、个性等因素,设计人员要从视觉、触觉、行为、声音等多方面入手,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客人的生理和心理享受,使人感到温暖、温馨和宾至如归。在图2中卫生间较大,设置了脸盆、坐便器、浴缸、淋浴喷头;而在图3中设置了脸盆、坐便器、淋浴间,其中淋浴间中可设置能摆放洗浴用品的格、龛、架,还有较高质量的多种水流的淋浴喷头。但二者都有相同的管道井和通风道,都能保证24h提供热水洗浴,都能在房间的墙壁上安装镜面,从而使狭窄的卫生间变得透明和宽敞。酒店客房卫生间是体现酒店整体硬件标准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于旅游快捷酒店相对较小的卫生间来说,除了完整的功能和方便、卫生、安全的因素外,还要对细节部分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布局创新、空间变化、视觉感官和照明光效的专业化标准也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从而使其更好地发展下去。
4附属部分
由于酒店内餐厅只提供简易的早餐,因此餐厅和厨房面积较小,并且宜布置在酒店一层,以方便白天的旅游;洗衣房的面积应按洗作内容、服务范围及设备能力确定;备品库的位置应考虑收运、储存、发放等管理工作的安全与方便;各种设备用房的位置应接近服务负荷中心,并避免其噪声和振动对公共区和客房区造成干扰;虽然酒店的性质决定了职工人数不会太多,但职工用房的位置及出入口应避免职工人流路线与旅客人流路线互相交叉;楼梯和公共走道满足了消防设计规范和人员疏散宽度即可,不必过宽;不同功能的房间面积分配要合理、适中,少则不够,造成使用困难;多则浪费,导致成本增高,而较准确的面积规划也是酒店设计成功的因素之一。整个酒店的各专业消防设计不能违反国家制定的设计规范,尤其建筑专业在防火分区和人员疏散口位置、数量的设置至关重要,它是其他各专业消防设计的基础,千万马虎不得。另外酒店内客房、大堂、餐厅、疏散走道及重要用房等处的建筑装修材料,应采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并严禁使用燃烧时产生有毒及窒息性气体的材料。同时设置在一层的消防控制室也是十分必要的。酒店的外立面造型设计,不必太追求奇异、轻巧,它的体型设计应有利于减少空调与采暖(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冷热负荷,做好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以利节能。另外,酒店必须醒目,便于识别,如果是连锁的快捷酒店则应有统一的标志。
篇7
Appliance of "Dual Fault-tolerance system" of Information System in My Hospital
MAO Rui
(The Northern Jiangsu People's Hospiter,Yangzhou 225001,China)
Abstract: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 established by my hospital provides the service not only in processing accounts of hospital, but also in the management and reform of hospital. Along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ociety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and the movement of hospital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the status and function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are indispensable. At present,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of my hospital is identical with the majority of national hospitals. They use the structure of the client/server (C/S), and the server is "the heart"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If the server doesn't work, the whole HIS will break down. Therefore, establishing "dual fault-tolerance system" is specially important and urgent. Under the care and support of hospital leaders, information department of my hospital has a cooperation with the related company, and has constructed “dual Fault-tolerance system” of information system of my hospital.
Key words: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dual fault-tolerance system;client/Server;single point of failare
我院1994年被卫生部首批授予“三级甲等”医院,是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承担着本市及周边地区千万人的医疗和保健任务。2007年门、急诊近103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近4万人次,手术病人近1.4万多人次。目前我院已经成功实施了包括挂号收费子系统、药房药库管理子系统、电子病历子系统和成本核算子系统等覆盖全院的十余个子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对整个医院医疗活动的正常开展极为重要。现在我院的医院信息系统同全国大多数医院一样是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服务器就是医院信息系统的“心脏”。如果服务器出现故障,整个HIS就会瘫痪。因此,建立双机容错系统,就显得特别重要。
我院网络系统配有HP Proliant DL580 G4(以下简称DL580)服务器和700余台客户机,运行环境为1000M主干光纤网,网络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Server 2003 R2,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0。如何构建一个无懈可击的系统呢?关键之举在于清除单点故障(所谓单点故障是指因为一个部件出现问题而使整个系统瘫痪的情况)。现在结合我院医院信息系统的双机容错的建设过程来介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为确保我院DL580服务器意外宕机后整个HIS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备用服务器必须具有能够正常负载现有全院HIS系统的能力,所以备用服务器采用HP NetServer LH 6000R(以下简称HP LH 6000R),这台服务器就是原来双机系统中的主服务器,可以负担起HIS系统的运行。我们采用“双机热备份”(Hot Standby)工作模式:双主机通过一条TCP/IP网络线相连;DL580为Master,HP LH 6000R为Slave;DL580处理作业和数据,HP LH 6000R作为热备份机;DL580出现故障后, HP LH 6000R自动接管主机A的作业和数据;HP LH 6000R同时接管DL580的主机名(HOST)、网络地址(IP);DL580的作业将在HP LH 6000R上自动运行;备份主机HP LH 6000R为Master,DL580修复后,自动接管原来的作业和数据,再作为Master,主机HP LH 6000R继续做备援的Slave。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自动实时备份,服务器出现故障,前端客户机转移到相同的主机名及网络地址,系统继续运行,数据丢失极少。整个系统从宕机到重新正常运行,时间在2分钟左右。
本双机容错系统有DL580及HP LH 6000R与存储(通过存储交换机)和cisco6506交换机组成。安装时需要将主服务器、备份服务器与存储交换机及网络主交换机做好物理连接。主服务器DL580与从服务器HP LH 6000R通过网卡及RS-232串口互相连接,组成一个双保险的检测对方“心跳”的双回路私网。备份服务器操作系统
升级为Windows Server 2003,再安装后台数据库SQL SERVER 2000。最后在主服务器及从服务器上安装DataWare for Windows NT双机容错软件,建立Private Net,并在两台服务器上同时配置。然后在主服务器上配置好VOLUME、IP Address、Computer Alias Name、File Share、NT Services、User Defined等参数以及每个主参数包含的二级参数,并配置好心跳检测路线及软件注册号。待将DataWare所要管理的Resource Object配置好后,并将每一个Resource Object,通过Tools下的Bring in 带入。至此,SQL 2000 with DataWare NT Cluster的配置已完成。
DataWare for NT 双机软件有以下基本功能:服务器停电时,能实现自动切换;服务器的硬盘,CPU,RAM发生故障时,能发生自动切换;网络连接故障时,能发生自动切换;操作系统,数据库或应用程序发生故障时,能实现自动切换;提供手动切换功能,使系统管理员可以在主机负载过大时或其它适当的时候,实现手动切换;安全完成多次切换;监测备份机的基本设备和系统状态,保证备份机的可靠性;保留完整的信息提示。我们按照基本功能的每一项进行了相应的测试,结果表明DataWare for NT运行正常。
参考文献:
篇8
1国内医院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我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才刚刚起步,主要在微型机、小型机上研发出一些独立的应用程序。蒋克家,刘慧瑾,雍正正等[1]在CC-DOS和C-dBASEI的支持下,在IBM-PC或兼容机上开发了微型计算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软件,该系统主要包括门诊患者管理、住院患者管理、药物管理、病床管理、工资管理、人事管理和营养分析七大主要功能,并且于1984年先后在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试用,使用效果良好,得到广泛认可,该系统的研制是微型机在医院管理应用方面的一次尝试,促进医院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以后的医院管理信息化的发展。1985年起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IBM-PC微机上开发出自己的医院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其中的财务管理子系统使得医院的账目更加清晰、准确,从而能及时反映全院的经营状况[2]。从文献资料可知,这一阶段医院信息系统处于单机、分散、局部的状态,各系统之间相互独立,信息不能共享。1989年,随着亚太地区计算机卫生行政会议的召开,亚太地区各国讨论和交流各国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在卫生行政管理和医院信息管理的运用经验。1993年,国家科技部和卫生部把开发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国家"八五"重点攻关课题,由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承接中国医院信息系统开发的任务,并且研发出"中国医院信息系统(CHIS)"。1995年卫生部制定和下发《关于建设"金卫工程"的几点意见》的通知,CHIS开始逐步向全国推广,促进我国医院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推动我国医疗系统计算机应用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此外还有总后司令部、总后卫生部的军字1~3号工程,研制推广新一代先进的医院信息系统网络版软件,在军队信息化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重要地位。
在"金卫工程"的推动下,我国医院信息系统正由管理信息系统逐渐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转变,临床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电子病历系统、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医护工作站等;从局部在医院内部应用,发展到区域医疗信息化应用。2003年,罗敏等[3]学者通过对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大型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应用的进行研究,邱明辉,刘海一等[4]结合实例说明如何实现PACS和HIS/RIS之间的无缝连接,PACS与HIS和RIS的无缝对接,不仅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完善了医院的服务质量,而且对促进医院数字化医院的创建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王琨[5](2011),刘云良[6](2013)等学者对县级医院PACS应用状况的进行探讨,通过对PACS操作过程的规范化,达到整合医技科室资源,提高科室的工作效率,从而有效降低成本。冯佳洁[7](2005),郑其望[8](2008)详细介绍了电子病历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并指出电子病历系统不是一个独立于HIS中的新系统,电子病历系统是HIS的基础。电子病历系统不仅能为医院提供数据,社会其他部门如医疗保险部门、社会保健机构等也可以从中获取有用的资料。2012年张宇[9]以北京海淀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为例完成自己的硕士论文,在其文章除了分析国内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和详细介绍我国医院信息化经历的阶段,还提出部署和搭建区域医疗网络平台的建议以及目前研究的局限。
2我国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从文献资料可知,尽管国内对医院信息系统作了大量研究,很多医院也研发并使用各种新进的信息系统,由于医疗信息数据的特殊性以及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成熟等因素,医院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众多问题,主要是:
篇9
卫生信息框架是全面捕获卫生信息、并对其进行初步分类的基本工具。人的健康和卫生服务的复杂性,决定了卫生信息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信息来源广泛、内容重叠,二是信息数量巨大。卫生信息标准化的基本对象是卫生信息,在对卫生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时,首先要明确卫生信息的基本范畴,并通过标准化的方式把分散在各地、各级卫生机构的卫生信息片段,按照一定顺序(模式)排列和整合,最后集成为满足各种临床和管理决策所需要的完整信息。卫生信息框架为上述过程提供了基本框架和工具。所以,卫生信息框架是制定卫生信息标准的第一步,是制定其他相关标准,如数据元与元数据规范、信息交换标准等的前提,是对信息进行标准化描述,并实现共享与交换的基础。
信息使用者要根据信息框架的范围和内容确定信息需求,信息系统的设计者要根据信息框架对特定领域进行功能建模和需求分析。
卫生信息数据模型是对特定范围内的对象及其特征的描述,它定义所要获取的数据。卫生信息数据模型在卫生信息框架的基础上对所需要的数据进行详细分类,与元数据描述框架和数据字典一起,给出数据在特定语境下的明确的、统一的定义。所以,国家卫生信息数据模型及其对应的元数据管理框架是实现数据可理解、可共享、可整合和可分析利用的关键。无论是业务功能分析还是技术实现,应用数据模型和数据字典是实现语义互操作的重要保证。
作为数据的产生和使用者,不同的职能部门需要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建立自己的数据模型,但都可以与国家卫生信息数据模型进行比照或组合,最大限度地重用国家卫生信息数据模型中已经标准化的数据定义和表达规范; 作为采集、存储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可依据国家卫生信息数据模型,制定应用软件的基本功能、业务流程、物理设计的规范和要求,并按照数据字典,定义系统的数据结构和分类代码。
国家卫生信息标准基础框架所针对的关键问题,以及可由该框架产生的部分标准规范详见附表。
例如: 支持国家宏观决策是卫生信息的首要功能。要及时准确地得到相关数据,首先要建立一个满足国家宏观决策需要的统计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应该是信息框架的一个映射和应用,其内容可以用框架进行归纳和分类,以保证框架的完整性,并发现在信息收集上的缺陷和问题。为此,须根据宏观决策所关注的问题,在信息框架的基础上制定新的国家卫生统计指标体系。其次,将所有统计指标按照信息模型提供的实体分类模式,对所有数据元进行归纳整理,最后,根据元数据描述框架制定相应的数据字典,用该字典提出的数据元描述规范指导国家卫生统计的数据采集、存储、交换、和统计分析。
其次,基础框架是卫生信息标准研究的方法学和技术指南。
国家卫生信息标准基础框架为在已有信息标准资源和现有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业务功能模型、信息系统和数据库逻辑模型以及物理模型提供了基本参照和方法学依据,对开展卫生信息资源规划等一系列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也具有重要指导和规范作用。如图所示。
篇10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筑面积一般为1000~3000m2,根据服务人数可做适当弹性调整。普通高层建筑的标准层面积从经济性合理性的角度,一般为800~1500 m2(除大型商业、办公综合体),其裙房面积根据使用功能不同,有一定幅度的扩张。这就为其成为卫生服务中心的有效载体提供了空间尺度上的可行性。
*提高建筑本体的利用率
底层使用率较高,二层及以上楼层空置率较高往往成为当前高层建筑裙房的使用现状。开发时的定位单一、各类商业功能的设置重复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选择合理区位及建筑载体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既能满足居民对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又使建筑本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在交通布局及流线组织上具有优势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总体规划布局,根据其服务范围和人数以及内部功能的差异性,需要各入口分流、避免不同病症人叉干扰,有效组织人流。这就要求在规划设计时应留足与社区主要道路、周边建筑的采光距离及有效的消防通道,对社区中心的各个出入口应做出全面、合理的布局与安排。高层建筑的总图布局时,由于自身尺度等原因,其采光间距及消防间距与周边建筑之间留有较为宽松的距离,且四周道路(车道及人行步道)较为便捷,这就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置入提供了有利的交通流线组织条件,方便各个功能性入口的合理布局。
高层裙房建筑本体优势
*柱网尺寸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高层建筑的裙房功能大多定位于商业、餐饮娱乐、展示、公共服务等,其所要求的柱网尺寸较大且布局规整,常见柱网尺寸为6.9m―9.0m。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单元功能房间面积要求不大,普通诊室面积要求10以上,面积较大的房间如健康教育室、预防接种室等面积要求为40~65。高层建筑裙房的柱网尺寸有利于将这些功能房间进行有机组合,并为其灵活布置提供了空间上的可能性,也为不同功能单元之间的相互结合与联系、交通体的合理连接带来了可行性与适应性(见图1)。
*结构体系的改扩建可能性
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置入高层裙房,首先其自身交通流线较为复杂,其次要做到服务中心人流与高层建筑其他各部分人流有效分隔,这都要求结合具体功能对裙房部分进行改扩建,增设楼、电梯等交通体。高层建筑通常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或框剪结构,承重结构的独立性较好,围护体系的可变性较强,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需要的改扩建提供了可能性。
*结构层高的优势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功能空间对建筑层高有一定要求,大部分房间净高要求不低于2.8 m,并且层高上部根据服务中心的建设规模和档次应预留吊顶、空调系统、暖通系统、防火系统、照明系统、气动物流传输系统及医疗系统管道系统所需空间高度。高层建筑裙房结构高度常见尺寸为3.9 m~5.7 m,在满足服务中心对层高和净高的要求方面有其较为明显的优势。
*配套设施的完善性
高层建筑裙房内各类设备如强电、弱电、水、空调、消防等配置齐全,满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需的各项设备要求,同时可避免单独建设的资源重复消耗(见图2)。
设计策略
*选择合适的空间载体
选择合适的高层建筑裙房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载体是左右服务中心最终使用效果的重要一环。在实践中,要求设计师根据所设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模、服务人数、服务半径及所在的区域特点等因素,合理选择交通组织流畅、受周边建筑影响较小、面积大小合适、平面形态规整、采光通风良好、配套设施完善、结构有利于改扩建的高层建筑裙房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有效空间载体。
*确定各出入口的位置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其服务范围和人数、功能、流程、管理、卫生、安全等方面要求,需要各入口进行分流以避免不同病症人叉干扰,并有效组织人流车流。在建筑设计中,按门急诊入口、康复保健入口、后勤服务入口等进行总体设计,且主要入口应设置在相对独立区域的建筑首层。
*建立功能单元模块
模块化设计是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的设计对象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构成不同的定制化设计,以满足基本要求一致情况下各种灵活可变性的需求。将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引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计中,既可以简化设计流程,缩短设计周期,又便于统一管理及设备设施的配套,有效地控制造价、降低建设成本。同时,依据模块化弹性可变的特质,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不同规模、服务人数等需求,产生出可持续发展变化的应对策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医疗服务功能包括临床科室、预防保健科室、医技科室和管理保障等。在实践中,依据构成各部分功能的具体房间的使用性质、区域关系、总体流程及相互组合模式等,将卫生中心的具体功能部位划分为以下八个单元模块:入口接待区、门急诊区、诊疗区、医技区、预防保健区、病房康复区、手术区、行政办公区。各单元模块的面积比例可根据具体规模及服务对象进行微调,如以老年社区为主的服务中心应适当加强预防保健区及康复区的面积配置(见图3)。
*功能单元模块的设计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具体功能单元模块设计中,首先应以重点模块为核心,优先考虑需要良好采光通风的单元模块的布局(如门急诊区、诊疗区),以单元模块的人流量、使用效率及相互流线关系确定其各自所在楼层的分布,以两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用模块的形态简要示意在不同柱网开间下的各功能单元模块的总体布局(见图4);其次,依据柱网形态,将模块内的基本功能用房(如医技区的X光室、心电图室、B超室等)与模块内的水平或竖向交通有机组合,使之产生出应对于不同柱网尺寸的匹配性与灵活性(见图5);第三,各单元模块应形态规整,空间简洁明晰,在连接方向的尺度应尽可能一致或接近,便于各单元模块的相互组合。第四,对于一些与其他单元有紧密联系的功能单元模块(如入口接待区、门急诊区等)应考虑设置一些模糊空间,使之产生较强的弹性与空间适应性,为同一模块与不同模块的连接与组合带来可能。
*功能单元模块的组合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个功能模块单元的组合,首先应根据功能、流程、管理、卫生及安全的要求进行整体性考虑与布局。并在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做到功能分区合理,建筑布局紧凑,管理方便,减少能耗,流程科学,洁污流线清楚,内部交通便捷,避免交叉感染。
在综合医院流线组合设计中,各科室之间常采用两种主要的水平交通骨架模式:树枝状联系模式、辐射型联系模式。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规模和使用特点,尤其针对高层建筑裙房空间内设计服务中心的特殊性,在建筑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柱网关系、裙房平面形态及不同卫生中心的具体功能要求,常采用单内廊式、复廊式与组合式的连接方法解决各单元模块的整合问题(见图6)。
*交通连接体设计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化设计中,水平和竖向的交通体(走道、过厅、楼梯、电梯等)是连接各功能模块的核心要素。高效、通用的交通空间设计,对加强功能模块间的联系、减少医患人流交叉、患病就诊人流与保健康复人流的干扰等医疗空间设计关键问题的解决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交通连接体的设计中,首先应考虑与入口接待区紧密联系,具有视线可达性,方便就医人群使用;第二,竖向交通体往往需要对原有裙房结构进行改建,应充分考虑结构的承载性,且与原有建筑交通流线相互独立;第三,交通连接体的无障碍设计、人性化设计是衡量新时期下医疗建筑品质的重要标准,在设计中应得到高度重视。
*个性化、人性化设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模、建筑面积虽然较小,但作为医疗体制建设体系的基础单位,其面对的就医人群相当广泛。在具体设计中,室内空间氛围的营造、公共空间色彩的运用、人工照明的层次、绿色生态节能、材质质感的表达、无障碍设计的考虑等诸多方面的细节都充分体现了设计中的个性化与人性化,也是决定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品质优良与否的重要因素。
*识别性与标识设计
篇11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中建筑设备自动化简称BAS,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主要是对智能化建筑中所有机电装置和能源设备实现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集中管理,它是以中央计算机或中央监控系统为核心,对房屋建筑内设置的供水、电力照明、空气调节、冷热器、防火、防盗、监控显示和门禁系统以及电梯等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集中监测控制和科学管理,能够提供一个极为适宜的温度、湿度、亮度和空气清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达到高效、节能、安全、舒适、便利和实用的要求。BAS系统与之集成的子系统应是开放的、应为准备的通信协议和接口,并具有升级、兼容和扩展,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系统集成能力。根据智能化建筑的管理对象和设备功能,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应具备一下基本功能。
(1)安全保安监控功能
1)智能化建筑内重要场所的保安闭路监视设备以及各种特殊需要的保安监控设备等(包括告警显示和录像设备);
2)与外界相连的开口部位(如门窗)的警戒和人员出入的识别等装置(包括门锁钥匙管理、磁卡门和电脑识别以及巡更联络系统);
(2)消防灭火报警监控功能
1)烟火探测传感装置和自动告警控制系统,以便及早发现火灾迅速告警;
2)联动启闭消防栓、自动喷淋及卤代烷等灭火装置和消防设备;
3)自动排烟、防烟。疏散人员通道和事故照明电源等的监控系统。
(3)公用设施监控功能
1)高低压变、配电和一般照明电源等设施的监控;
2)给水、排水和卫生等设备的监控;
3)采暖、通风和空调等设施的监控;
4)时钟和各种传感器等低压装置的监控;
5)电梯、锅炉以及公用饮水等设施的监控;
6)停车场或车库出入的自动管理系统的监控。
2 .通信自动化系统(CAS)
通信自动化是智能化建筑的重要基础设施,通常由以程控数字用户电话交换机为核心的通信网和计算机系统局域网(包括软件)组成。这些设备和传输网络必须与外部公用通信设施联网,应用高新信息技术进行高速传输和准确处理语音、文字、图像、和数据等各种信息,为用户提供各种通信手段。通信自动化主要是由语音通信、图文通信和数据通信三大部分组成。一般可细分为以下系统:1)电话系统;2)传真系统(包括传真存储转发);3)会议电视和会议电话系统;4)闭路电视系统;5)可视图文系统;6)电子邮件信箱系统;7)数据传输系统;8)计算机局域网络;9)卫星通信系统;10)移动通信系统。
3.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篇12
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以面向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影像诊断、远程会诊、远程监护指导、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育等为主要内容,发展远程医疗”。同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规划发〔2013〕32号),明确提出”加强医疗服务应用信息系统建设,推进中西医电子病历应用和远程医疗”的主要任务。
一、问题提出
我国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阶层差距仍然较大,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益突出,其首要原因是医疗资源结构性失衡,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病人更倾向于到城市的大型医院就诊,这一行为进一步加剧了资源利用的低效性。
二、问题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卫生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发展远程医疗信息系统服务,解决疑难、危重病患者,尤其是急诊危重患者到外地看病难的矛盾,减少患者的不必要检查及治疗、免除患者的往返奔波,并为及时准确的抢救与治疗患者赢得时间,又为患者节省费用开支。目前,影响我国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技术问题,主要表现在跨越各地区之间联合应用的系统尚未形成,远程医疗信息学系统没有形成合力而难以发挥跨地域、大范围、广协同的整体效应,限制了远程医疗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远程医疗平台建设
1、平台软件。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主要可以分为监管功能、应用功能和运维功能,监管功能主要包括对基本运行情况、服务质量、财务等方面的监管。应用功能包括基本业务功能和高端业务功能。其中基本业务功能包括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中医、远程预约、远程双向转诊、远程教育等;高端业务功能包括远程重症监护、远程病理、远程手术示教、远程舌相等。运维功能主要包括注册管理(患者、专家、机构等)、业务支撑、运行维护、安全保障等。系统运维功能是整个系统的支撑,用于保障远程医疗业务和远程医疗监管业务的开展.2、系统硬件。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硬件建设包括统一视讯平台、远程医疗呼叫中心、服务器和虚拟化、存储与备份和安全设施等组成。统一视讯平台提供音视频交互功能;远程医疗呼叫中心提供整体客服平台,提供预约、业务咨询和投诉等多种服务;服务器和虚拟化提供可扩展、高可靠的计算服务;存储与备份提供基础的数据存储、数据检索、数据安全、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等各项功能;安全设施提供病毒防护、入侵防御、VPN接入、防火墙等各类安全保护能力。3、系统软件。系统软件在远程医疗信息系统中是操作系统、中间件和数据库软件的统称。远程医疗信息系统采用多层体系架构设计,系统软件提供平台级、高可靠、高性能、高可扩展、安全稳定的服务。系统软件的设计上充分考虑符合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特点的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优先采用国产系统软件技术。4、通信网络。稳定、可靠的网络支撑平台是远程会诊业务开展的必要保证。远程医疗业务开展过程中具有参与会诊的医院分布范围广,数据传输量大、交换频繁、呈现效果要求高、网络承载压力大等特点。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网络按照分层设计原则,分为国家中心、省级中心、接入机构三部分。
四、小结
建设远程医疗平台,实现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社会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缓解,基层医院的门诊量和医疗收入的增加,方便群众就近医疗,缓解边远地区百姓"看病难"问题,其影响意义深远。
篇13
手术室做为医疗手段的一个特殊组成,有着与其他医疗空间不同的特点,其无菌的洁净环境无意之中使之成为医疗环境中的孤岛,为了避免外部环境对其的影响,很多交流受到了限制,尤其是人员的流动;但是,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信息的需求(病历、医案、检验结果等)的需求是很强烈的,希望有很好的即时性;医疗过程中各种数据的采集和记录对患者的术后治疗和病案分析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人工采集记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学和指导由于手术室内空间的限制不能全面和方便的进行;医疗设备的增多使得操作者工作量加大。
三、信息交换技术
传统技术:基于纸质文件的信息保存和交换;面对面的商谈;基于对讲和视频的即时交流;录音和录像。现代化技术:信息交换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数字化处理; 基于网络的信息交换;基于数字化处理的文件记录;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媒体的数字化处理、传输和记录;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信息交换平台。
四、基本定义
基本定义基于数字化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系统的手术室系统。含义:以数字化信息处理和交换技术为平台;以医疗信息交换和记录为主导核心;整合设备和数据交换、记录; 规范操作和管理;保证手术进行的物理环境和信息环境。基本组成(按功能分类)保证洁净环境的空调通风和洁净处理;病历、病案系统的全院交互;医疗影像的即时传递;影音的远传和互动;以麻醉为主导的信息记录;分专科的信息采集和处理;远程教学和指导。
基本组成(按设备分类)保证洁净环境的空调通风系统和净化处理设备; 基于计算机的信息采集和显示终端;基于以太网的信息交换设备;网络化、数字化的拾音、摄像设备;基于DICOM(医学数据图像通信标准)和HL7(卫生信息交换标准)的医疗设备; HIS(医疗信息系统)、RIS(放射信息系统)、PACS(图像归档与通信系统)、LIS(临床实验室系统)软件集成;大屏幕显示设备。
五、数字化手术室的基本构成
六、数字化手术室建设的基本要点
充分整合基本设备与手术室基础建设,减少外置设备对手术室净化通风系统的影响; 需求和发展整体考虑,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最少要保证10年内的可升级性;最大化采用数字式设备,减少信息处理环节,保证信息质量,减少设备数量;尽可能采用读取设备信息的采集方法;模块化、区域化布局信息交换网络,保证信息交换的通畅和扩展的简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