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管理措施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采购管理措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采购管理措施

篇1

物资供应管理,是指为保障企业物资供应而对企业采购、仓储活动进行的管理,是对企业采购、仓储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活动。其职能是供应、管理、服务、经营。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最优的服务为企业提供物资和服务。

2.物资采购管理的职能

目前,很多企业认为只有销售获取利润,而把采购认为是光花钱不赚钱的日常业务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正确认识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职能。物资采购管理是物资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是企业通过市场换取所需物资的经济活动。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应将企业所需的原材料等物资能够适质、适量、适时并以适当的价格购入,而使其生产成本最低。因此,物资采购部门是节省费用和获取利润的职能部门。

物资管理的职能应包括以下内容:

2.1市场调查和研究

市场调查的目的在于掌握有关的采购信息,掌握市场行情变化动态和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为科学的采购决策提供依据。市场调查的信息应包括:

(1)货源信息。

(2)价格信息。

(3)供货单位信息。

(4)运输条件。

(5)新产品信息。

(6)管理方面的信息。

(7)其它信息。

2.2采购决策

采购部门应根据计划期物资的需要量、物资储备定额、市场状况,进行正确的采购决策。

采购决策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采购质量与价格,即采购什么物资自制还是市场采购?是否有代用品?物资的品种、规格?准备以什么样的价格购入?

(2)订购数量与时机,即要买多少物资?在什么时候购买有利?

(3)供应单位的评价与选定,即向谁采购?用什么指标来评价供应单位?

(4)采购方法的选择,即怎样选定供应单位,以不公开的方式进行采购,还是不选定具体的供应单位,以公开竟价的方法进行采购?

2.3供需衔接

根据采购计划同选定的供货单位办理采购手续。

2.4进货作业管理

即包括催(提)货、验收、入库、货款结算等进货的日常作业管理。

2.5采购管理分析评价

通过对采购记录和有关资料的分析.对供货单位和合同执行情况作出评价,评定企业采购工作效率,对采购人员进行考核,制定改进采购工作的方一法和措茄。

3.采购的基本原则

物资采购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实现采购管理的目标.企业采购作业除了应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市场管理条例和物价政策外,还应遵循以下采购的基本原则:

3.1适当的质量

质量是施工企业的生命线,因而施工企业或项目的管理者必须深刻理解质量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在物资采购管理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避免因物资质量不满足要求造成的返工、停工、整改等额外支出,以及造成工程质量隐患所带来的损失。采购作业中应采购质量最恰当的物资,以保证产品质量标准,在生产消费中达到“实用”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采购的物资,都要求“优质”。因为最优的质量,并不一定是生产上最适合的原材料,使用上也不见得能达到最优的价值。因此在采购工作中应运用价值分析法,去寻找功能相当而价格低廉的替代品,以扩大物资的供应来源,维持企业稳定持久的物资要求。

3.2适当的数量

建设施工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除了要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及项目管理外,必须对物资采购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保证物资的及时供应,预防因物资供应拖延工期造成的索赔和反索赔,可见,物资的采购期的管理直接关系到项目是否能够按期竣工以及公司的发展是否顺利。决定适当的采购数量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方法有经济订购量、最高与最低数量等。在采购作业时必须考虑采购条件,例如质量是否合适?地区是否较近?价格有无折扣及市场价格的发展趋势,交货期是否合适?运输能力与采购量是否匹配等等。这些采购条件在定量计算时不可能事先考虑到,必须到具体执行时才可恨据实际情况来处理。

3.3适当的价格

采购作业应坚持质量第一原则.否则.即使价格再低廉也无使用价值。有些企业采购人员只图价格便宜.而忽视了物资的质量,有的甚至影啊进货日期,耽误了生产、工程需用,结果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资的价格与市场的竞争状态有关。物资供应单位一般倾向于按成本或市场价格来决定价格。按成本方法,供应单位按成本加一定的利润来确定价格。按市场法,根据市场行情来制定价格。如果供应单位得不到合理的利润.长期的、连续不断的物资供应就得不到保证。采购应支付保证物资适质、适时、适量供应不断进行的最低价格。因此.物资采购时既要考虑争取最低的价格,以保持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同时又应和供应单位保持长期的供需关系。

3.4适当的考评体系

3.4.1 建立考核评价体制

加强供应商的考核评价工作,可以优选供应商,为供应商管理提升有效凭据。这首先需要建立、健全供应商的评价指标体系。

供应商评价体系应当建立在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定量原则、成本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对供应商进行考核评价时,应当根据对供应商调研后的反馈信息,分别对业务技术指标(如价格、质量、付款周期、交货周期、服务、经营业绩等,考核的是供应商的管理水平、经营业绩)、商业信誉指标(合同履行情况、有无违规违纪记录等,考核的是供应商是否信守合同,并且能做到无论是买方市场情况下、还是卖方市场情况下都能遵守商业道德)等考核指标给出相应的分值,同时根据物资产品类别、金额、影响大小、供应风险等来设定指标权重,计算加权分,并得出评估分。

然后基于供应商评价进一步实现供应商的分级管理。在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后,就可以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并根据供应商级别的不同,在合同签订、付款方式、付款周期等方面采用不同的策略。通常来讲,对供应商进行评估时,应按照供应商考核评价的差异设定不同的等级,并在以后的物资采购过程中合理加以应用。

3.4.2 建立基于考核评价的奖惩机制

物资采购管理部门应该通过日常检查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广泛,做好工程物资供应商的后续管理,争取做到有奖、有罚,奖惩分明。

建立激励机制。物资采购部门通过对供应商的检查与考核,对其服务的效率、提供商品的质量、后继服务等方面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与掌握,并根据这个综合考核,将同类物资供应商进行归类、分析,对于服务质量优秀的供应商给予一定的奖励。具体的奖励办法可以有很多,如特别优秀的供应商可以通过定为定点供应商加以奖励;或使其享有同等价格优先签订合同的奖励。

篇2

(二)材料采购过程不规范存在原因分析

建筑材料采购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规范行为,分析其存在原因如下:首先,采购工作衔接存在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不高。材料采购需要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采购计划通过生产通知书来制定,而在采购过程中存在采购计划制定延迟,计划制定缺少详细规划,导致在采购过程中出现订单重复,订单缺失等现象,工作人员责任不明,互相推脱,导致工作效率极低。其次,供应商不稳定,采购数量不足,导致建筑材料成本增加。建筑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对建筑工程整体成本控制非常重要,材料成本居高不下为整个施工带来难题。再次,供应商不稳定,导致材料质量难以控制。材料采购过程中,经常更换供应商,对其材料质量检查方面存在困难,不能保证材料质量。最后,采购部门对建筑材料采购缺乏统一规划。常常会出现订单重复,多订货或者忘记下订单,材料供应不足,延误工期等现象。

二、建筑材料采购管理优化的措施

(一)工作人员选择合适的采购模式

建筑材料采购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采购模式对采购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首先,采购人员要按照国家政策法规和物资管理政策的指导进行采购,熟悉掌握相关部门的管理规定。其次,工作人员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按照生产计划、施工方案进行材料采购。再次,制定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按照规章制度完善采购工作。最后,综合各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购模式,增强材料质量控制,保证供货期限。

(二)提高采购信息获取能力、树立市场意识

建筑材料采购要关注市场动态,材料价格变动信息,树立较强的市场意识。材料市场较为复杂,材料价格变动直接影响采购资本,因此,采购人员要提高采购人员的信息获取能力,开通多种信息获取渠道,树立强力的市场意识。在材料采购过程中,要坚持"三比一算",比较材料的价格、质量、运输状况等,加强采购环节成本核算控制和管理,在满足工程质量需要的前提下,选择价格最低、距离最近的,认真考察供应商资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利于控制采购质量和成本。

(三)建立健全严格的招标采购制度

招标采购是在市场经济下,一种科学合理的竞争采购科学方式。招标采购具有公开透明的特点,在建筑企业材料采购中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由于建筑企业材料需求的品种较多、对材料质量要求较高、可变性强,采购周期短,部分品种可比性差等特点,招标采购的规范化管理较为困难。所以,要想实现材料采购管理优化,就要建立健全严格的招标采购制度。在建筑材料采购中,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材料性质特点,综合影响采购的综合因素,公开、公正、公平的进行招标比价,完善采购管理体制。

(四)加强采购组织与采购人员的建设

建筑材料采购组织及采购人员建设很重要,要培养采购人员遵章守纪的意识,强化采购人员主人公意识、自廉意识,规范采购环节管理,加强材料成本意识,为建筑企业节约资金。在材料采购前,对采购人员进行培训,针对采购细节和注意事项进行讲授,加强采购组织管理。采购人员培训中还要注重培养自主思维,对材料采购进行项目化组织管理,在组织结构中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促进采购人员工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采购组织化管理还可以制定奖惩制度,以此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

三、未来材料采购管理发展方向

(一)加强计划管理,寻找料源,采购招标信息

材料采购管理工作重在计划,针对生产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寻找治疗可靠的料源,与其供应商建立长期可靠的合作关系。还可以通过公开招标信息,进行公开的采购招标,化零为整,公开比质比价。

(二)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

招标采购集中化,有利于对各个供应商提供的材料价格进行对比,同价格的材料进行质量比较,同质量的材料进行价格比较,同质量、同价格的材料进行交通运输方便与否的比较。强化采购统一配送管理,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优化供应商商品,在组织结构上进行联合采购,提高采购部门的内部效率。统一配送管理能够提高采购数量,保持与供应商亲密、坦诚的合作关系,加强彼此沟通,降低材料单价和采购成本,改善交货服务,促进供应商对客户需求的反应力度。

(三)严控材料在数量、质量上验收入库管理

材料采购完成后,在验收过程中要对材料进行严格检查,严格控制材料的数量,加强对材料质量的验收,保证材料质量符合标准,进而保证施工质量。材料采购数量要严格控制,材料数量过多会增加库存管理,提高材料保管费用,占用大量的资金,影响资金的周转。材料数量不足时,会影响工程进度,严重影响工期。推行联合库存管理,保证材料入库后性质稳定。联合库存管理有利于减少企业库存问题,促进建筑企业与供应商双赢与合作。

篇3

1.1缺乏完善的物资采购管理体制。近几年,许多企业仍然实行“多头领导、分级管理”体制,许多企业在管理体制中过于粗放,从而使得企业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表现出的随意性较大。在企业的物资采购中,会出现越权采购,为库存而采购,重复采购的问题,使得企业的物资采购不能正常的进行下去。

1.2采购人员素质不高。在采购物资的过程中,许多采购人员缺乏必要的素质,主要体现在工作能力不强以及业务能力低下等方面,所需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尤为缺乏。

1.3缺乏科学的、合理的物资采购计划。在实际的物资采购中,由于采购与物资需求计划不能紧密结合,出现超计划采购、无计划采购的问题,从而使得物资采购不能顺利的开展。

1.4对供应商的评价缺乏合理性及科学性。在目前的市场经济当中,因为资质不具备且实力缺乏的供应商,往往通过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来获取合作机会。由于采购人员无法将市场的脉搏准确的把握好,进而使得对供应商的管理及评价不足,极大的影响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1.5物资采购价格存在虚高的现象突出。物资采购价格,极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作用。然而,在许多企业中,由于采购价格不透明,从而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1.6采购管理制度不完善,制约监督机制缺乏。现阶段,正是因为相当一部分的企业缺乏完善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采购过程与采购决策的公开程度、透明程度不足,再加上企业缺乏一个健全的监督体制。没有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作保证,从而在物资采购中出现越权、侵权、滥用权力等问题。在价格方面,由于没有一个严格的监控体系,造成损公肥私的现象出现,进而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2.强化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建立健全采购物质管理体制。企业在采购物资时,如果实行分散采购的模式,那么便会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在许多企业中,它们一般都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这样可以将人和物集中起来,从而有利于物资采购管理的顺利进行。在企业采购物质的过程中,应当对集中采购方式予以实施,这样不但能够将规模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同时,还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增强议价能力、减少储备资金占用、形成采购批量及得到客观的价格折扣,从而减少企业在物资采购中出现的问题。

2.2全面认识采购管理的重要性。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物资采购市场得以快速的建立及发展。在我国的物资市场当中,物资资源的不断丰富多样化,各种各种的物资出现在物资市场中,提供了相对较大的选择余地给采购物资部门。与此同时,正是因为经常性的物资价格变化,这就给物资采购部门在采购过程中带来很大的困难和风险。物资采购部门不仅要保证在生产建设中所需的物资,而且还要减少储备资金的占用,这样做可以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因此,采购人员在采购物资时,应当适量、适时、适价以及适地的将维护成本低、好用、可用、经济以及耐用的物资采购回来,以此将企业的成本大幅度降低。物资采购人员在采购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物资采购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从而使企业向着顺利的方向发展。

2.3不断提高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近几年,在企业物资采购中要求采购人员要具有专业的素质,从而使得采购工作顺利的完成。采购从业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并且要具备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与此同时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从而促使采购工作的正常开展。

2.4强化物资计划管理。企业在物资采购的工作过程中,应当想方设法的将物资需用计划管理加强,保证物资计划管理的科学性、前瞻性、先进性,这样可以使物资计划管理更加具有准确性。在企业采购工作中,要避免由于无计划或超计划的采购,而造成的资金积压的问题。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要对物资计划管理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使物资采购工作能够科学的进行。

2.5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在企业的物资采购工作中,管理好供应商是将采购管理工作做好的必要前提,并且还是采购管理不可或缺的一大环节,其在采购的整个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货物的质量、价格,从而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在供货商的选择上,要对调查供应商的资信程度,具体且全面的掌握及了解供应商所具备的供应能力、社会信誉、注册资金、售后服务、企业性质、价格情况以及供货质量等相关方面。在选择完供应商之后,企业要对众多的供应商进行动态的管理。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不仅有利于节约成本,而且有利于规范采购行为。在强化管理供应商的过程当中,企业应当尽可能与供应商之间构建起稳定的、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这样可以使得物资采购的市场稳定,也可以使得物资供应的渠道增多。

2.6严把物资验收入库关。物料验收入库关是物资采购的重要环节,为达到控制的目的,验收人员应在其可能的范围内对物资的质量进行检验:对某些物资质量检验需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或必须经过仪器才能进行的情况下,应将样品送交专业部门对其质量进行检验,由专家和实验分析人员填写验收意见,签字盖章认可。在物资验收过程中,如发现品种规格、型号、商标不相符,件数或称量缺斤短两、包装破损、潮霉污染和其他问题时,应详细地做出书面验收记录,拒绝入库,立即做退货、换货处理,不管是入库还是直达生产现场物资。对于验收合格产品,由验收人员、仓库人员和送货承运人等共同签字,及时入库、及时核算,保证每个环节的有效进行,使物资采购工作更加顺畅有序。并要求各供应商定期对使用中的产品进行回访,做好所提供物资的质量跟踪记录。

2.7加强采购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企业的生产能力不断扩大,流动资金出现短缺时,一般都是拖欠供应商货款,以缓解资金的不足。然而供应商都是以盈利为目标的,把资金压力转嫁到供应商头上,不是长久之计。一方面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诚信;另一方面,供应商就会以提高供货价格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的损失。因此,物资采购管理部门要协同财务部门,针对生产计划、物资采购计划,制定出相匹配的资金收支计划,公平、公正、合理的使用好有限的资金。

3.结语

在企业物资采购工作中,要确定一个可靠的供应商,这样可以保证物资的质量,确保价格合理定位和交货的及时性,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采购物资售后服务工作的完善。借助于长期且动态的稳定关系的建立,能够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企业要不断完善物资采购管理的体制,从而使得企业物资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企业要不断提高物资采购人员的素质,避免在物资采购的工作中,由于采购人员的专业能力较低,从而出现质量问题。企业的其他部门要对采购部门的采购工作,进行合理的监督,使物资采购部门的工作向着健康、安全的方向发展。

篇4

一、建筑材料采购管理的现状

1.施工材料采购管理的现状

当前施工管理采购的主要流程为,物资采购部门根据项目的进度计划和材料需求计划,随时核对材料库存水平;当发现库存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物资采购部门就要与材料供应商进行联系,磋商和交易,最后供应商将材料送至施工现场。采购的重点往往放在如何与供应商进行商务贸易的活动上,特别是交易过程中供应商的价格比较。通过供应商间的价格竞争,从中选择价格最低的作为合作者。质量、交货期都是通过事后把关的办法进行控制。因此,双方经常需要经过报价、询价、还价等谈判,采购成本偏高,采购应变能力不强。

2.主要存在问题

(1)材料采购过程信息不对称

选择供应商在传统采购活动中是一个首要的任务,现行的材料采购过程是承包商和供应商之间非对称信息博弈过程。建筑材料具有用量大、种类多的特点,相对利润高,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激烈,在其采购的过程中,材料需求方为了能够从多家供应商中选择一个最佳的供应商,往往会保留私有信息以防供应商增加要价筹码,供应商也在和其他供应商竞争的过程中保留自己的信息,这样,采购、供应双方都不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供需双方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多于合作,结果不仅提高了交易成本,也带来了交易风险,又增加了运作中的不确定性,使采购过程中各种冲突和矛盾时有出现,并增大了日常管理的难度。

(2)材料安全库存水平偏高

材料安全库存水平偏高,是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保证建筑生产的按期顺利进行,所需施工材料往往在施工前就很早已经进入现场,这些原材料大都体积大、质量大、占地广。无论何时走进施工现场,都可以看到大面积堆放的建筑材料,一方面增加了保管费用,有丢失材料的损失;另一方面,还占用大量资金,影响周转。

(3)采购质量难以控制

采购质量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供货质量和交货期。在现行的材料采购模式下,由于供需方之间信息不对称,合作的短期和不稳定性,使得质量验收检查是采购环节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只能对采购材料的质量和供货期进行事后把关,质量控制难度大。部分供应商为竞争到供应权,谎报企业资质和供应能力,使得供货质量得不到保障,在具体实施中采供双方极易发生纠纷,常常出现供货质量不达标、不能按时供货等现象,对材料需求方带来不可预料的损失。

(4)采购人员履责不够

现行的采购模式下,采购人员只履行了其部分职责,仅对各工组上报的材料需求信息进行整理,完成最后的采购工作,而忽略了从施工的角度主动对材料的需求进行预测,对供应商信息的更新工作较慢,最市场上新材料、新产品的调查工作不够及时。

二、优化建筑材料采购管理的措施

1.完善采购管理制度。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健全和完善采购管理的相关制度,用制度本身堵塞管理漏洞,促进材料采购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要加强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上级相关规定的学习,认识到采购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有目的改善管理的薄弱环节;第二要加强对从事采购工作人员的遵章守纪意识培训,使他们认识到按照规定采购不仅能为企业节约资金,而且可以更好地培养采购人员的主人翁意识,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来看待;第三,要积极发挥制度本身的约束作用,用制度去警示人、教育人。

2.强化统一采购管理。许多供应链管理出色的公司都有统一采购这项职能。这包括从公司角度出发,优化供应商或优化所采购商品,同时就像采购合同一样,从同一供应商那里联合采购不同的商品。同时还包括组织结构上如何鼓励联合采购其优点在于:提高采购职能的内部效率;从同一个供应商那里提高采购量;和供应商建立更亲密的伙伴关系和促进开放、坦诚的沟通。大数额和打包的采购方式减少了订单数量,降低了单价和采购成本,也改善了交货服务并促进了供应商对客户需求的反应力度。

3.科学制定材料采购预算。材料采购预算是从事生产活动的预算执行企业在预算期内为完成生产预算而发生的各种材料采购成本的预算。主要是在生产预算的基础上,根据各种材料的消耗定额和市场价格,结合起初库存材料的数量和其它材料采购成本费用编制。对于材料采购,我们对需采购的物资,物资人员要依据审定的渠道,根据运输距离、运输方式,逐一测算采购总成本,以到达使用地的实际价格作为比价依据,用采购成本比较法进行核算,确定最佳方案。众所周知,材料价格会随着季节、市场供求等情况的变动而变动。因此,采购人员应关注价格变动的规律,把握好采购时机。如果采购部门能把握好时机和采购数量,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4.推行联合库存管理。供应商管理库存要求,在不需要客户来订单的情况下,确保客户的库存量最小化。依靠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客户公司,会在这些技术方法实施后,降低相应的成本,供应商也能从相应的实践中增加收益。因为,在和客户确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后,供应商能获得进一步拓展业务的可能性,依靠收集来的更精确的数据来指导计划和稳定生产。所以,有些供应商把供应商管理库存,作为他们同客户公司发展关系和加强快速反应机制的一个策略。对于建筑企业来说,积极同材料供应商开展联合库存管理,将有助于减少企业这方面的库存,同时促进双赢与合作。

5.创新招标工作。招标采购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采购的一种科学方式,具有采购过程公开透明、规范的特点。在建筑企业材料采购中同样适用,也应大力发展和推广。但是鉴于材料需求具有品种规范多、技术质量要求复杂、可变性强、采购批量零散、要求采购周期

短、部分品种的可比性差、影响采购的因素多等特点,难以做到所有品种都能实施规范的招标采购。因此,在建筑材料采购中还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材料特点,辅以其它采购方式,进行公开的比质比价。

三.结语

综述所述,在建筑供应链下,材料采购管理需转变思想,重视采购计划编制,强化供应商管理;同时还要着力提高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加强采购队伍建设。总之,新时期建筑供应链下的施工材料采购管理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篇5

采购管理是指以最高效率和最低成本为目标,以满足自身经营活动需要为目的,企业对包括供应商、物资、采购人员采购组织架构等在内的一切相关因素进行计划实施控制和改进的过程。在建筑企业中,采购管理涉及到整个项目,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合作。首先由项目部向采购部提出设备、材料等物品的需求计划,由采购部编制成完整的询价文件,向供应商发出询价,成功采购货物之后,质检部要对其进行质检。建筑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在项目实施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采购涉及金额大,不具有重复性,采购的时间与整个建设项目的实施进度相适应,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项目整个寿命期的费用,而不是仅仅考虑最初的采购价格。

也就是说,建筑物资的采购管理工作是建设项目的基础,也是建设项目成功的重要环节。这不仅仅是因为采购费用往往占整个项目费用的绝大部分,更是因为整个项目的设计和规划也必须在建设项目物资采购之中体现。如果采购到的材料、设备、服务不符合建设项目设计和规划的要求,就会降低整个项目的质量,更甚至会导致项目的失败。因此,建筑企业物资的采购管理在整个项目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设备、材料的采购工作,对控制项目造价起到重要作用。

1.物资集中采购管理

1.1采购及价格的信息管理

采购中心按月在公司内网上集中采购材料的采购合同签订及履约信息、市场价格信息及其变动趋势分析。

1.2集中采购材料的投标报价管理

公司工程总承包部、分子公司需要配合投标报价的,应及时准确编制。/集中采购材料投标报价清单。交采购中心报价,并如实记录材料的实际报价。

1.3材料计划管理

投标单位应及时将中标信息通报采购中心,以便采购中心及时搜集项目所需钢材等主要材料的需用信息。使用单位提交材料需用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各类物资合理的采购供应周期。如无材料计划,采购部门不得实施采购供应。分子公司在收到设计施工图纸的七天内,应及时、准确、完整地编制集中采购材料预算提交采购中心。使用单位所有的集中采购材料预算和需用计划均须及时提交采购中心。

1.4材料供应管理

(1)对于钢材需用量较大、耗用期在两个月以上的且可由钢厂资源直供的项目,由采购中心及时编制“采购供应方案”回复使用单位。使用单位如有异议的应在约定的时间内及时反馈意见。

(2)如需推荐潜在的供方参与采购中心组织的采购招标或询价时,使用单位必须在上报材料需用计划的同时向采购中心提交拟推荐供方的评审资料及联系方式。由采购中心对其投标资格及供货能力进行审核后方可参与采购竞价。

(3)根据采购招标或询价的结果,采购中心及时编制《集中采购材料采购价格确认单》送使用单位确认采购价格。使用单位有权限人员应在约定的时间内及时确认。超过一天不确认回复时采购中心将视作使角单位已默认该采购价格并实施采购。

1.5结算管理

(1)采购中心须做好采购资金收支的筹划工作,最大程度地利用公司银行授信额度支付货款或低成本锁定材料资源。每半月采购中心向财会中心提交采购资金收付计划及采购合同签约信息。

(2)使用单位的资金不能满足采购付款的要求时,统一由采购中心按项目向公司申请借款,使用单位须确认采购中心借款事项的真实性,保证到期还款并承担借款资金的利息。

(3)采购中心根据使用单位承诺的付款方式支付供方的货款,并按此付款时间要求及时将内部结算资料按期提交财会中心"财会中心核对无误后开具/内部销售财务结算单0办理内部供货款托收转帐手续"

(4)对业主进行结算时若材料价格发生变动,采购中心须配合使用单位提供材料费决算谈判时所需相关资料"

2.供应商管理

2.1寻找潜在供应商

物资采购部门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潜在供应商的信息,寻找在该行业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有一定的知名度的企业,在市场形式不断变化的情况下,随时关注市场情况,对新出现的企业密切观察,必要时须进行实地考察并深入了解,在适当的时候,可以与其建立业务联系,对其进行培养和扶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己经成了一个能够提供大量信息的强有力的搜索设备,利用互联网帮助对可能满足进一步评价的潜在供应源进行定位。

2.2供应商的评选

供应商的评价要考虑一系列的指标体系,从多角度设计合格供应商选择方案。

评价内容包括:

(1)供方的经营资质、规模、财务状况和市场业绩等基本情况。

(2)质量保证能力、供货能力、价格竞争力、交货准确率!快速响应能力和售后服务。

(3)采购活动中存有的重大危险源、重要环境因素及控制措施。

(4)如供方是商家时,还应对其所供物资的生产单位的质量保证能力等进行评价或验证。

对供应商的评价必要时可以进行产地取样、抽检、封样等,并如实填写《供方评价报告》。评价时应取得的资料:营业执照、法人代码证、生产许可证、产品检测报告、进沪备案证明、质量等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影响环境或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的受控指标的检测报告等。

通过初步对供应商选择评价程序以后,就可以进入合格供方名单,采购中心负责编制公司年度《主要物资合格供方名录》,经公司采购主管经理批准后于每年年初以行政文件的形式。分公司对一般物资潜在供方进行评价并编制《供方评价报告》,于年初以本单位的行政文件形式《一般物资合格供方名录》并报采购中心备案。

2.3供应商改进

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与一系列的考评后,在供应主要物资的供应商中筛选出满足作为合作伙伴关系条件并且愿意与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供应商,然后对筛选出的供应商再进行一段时间的调研,主要对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价格的竞争力、市场业绩及服务满意度等四个方面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指出供应商存在的不足,要求其实施改进并进行跟踪考核,同时在内部还要对供应商进行月度考评!体系审核等跟踪供应商的综合表现,并及时反馈给供应商。

2.4供应商长期管理

通过一个较长时期的考核,这断时间可能长达两到三年,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对合格的供应商发展为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并对其建立长期、动态的各类管理。

3.优势分析

3.1统一了采购管理制度,规范了采购管理体系

加强了对物资采购的管理,把采购管理作为公司的关键业务来抓,采购中心也成了公司的重要业务部门。对分子公司的物资采购人员分批分类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逐步建立完善公司内部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分子公司与采购中心的沟通,进行全公司的信息共享。

3.2提高了经济效益,发挥各种优势

篇6

在西方部分国家,采购管理起源于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人们发现,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企业的大部分成本来源于产品原材料及服务的外部采购。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到九十年代,采购管理才被作为一种能左右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的工作而被各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所重视[1]。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对于绝大部分工业企业来说,采购成本已经占到企业总成本的30%-90%,平均水平也达到了60%。根据有关数据测算,企业的原材料采购价格每降低2%,净资产回报率的增加幅度可以达到15%左右。采购管理在我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1采购管理简介

采购管理的英文名称为:ProcurementManagement,它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从事的下达计划、编制采购单、签订合同、到货检验、发票管理,以及货款结算的全过程采购流程,同时,对于过程中譬如物流运动等各个环节的运行状态进行跟踪、监控,从而用科学经济的管理手段实现对企业采购过程的精确控制[2]。

2采购管理的内容

采购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计划管理、合同订单以及发票与货款结算三个方面。

2.1计划管理

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是计划管理的核心。它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清晰准确的采购计划和执行路线,为企业管理提供不可或缺的决策依据。采购计划通常分为定期采购计划和不定期采购计划。定期采购计划包括周、月、季、年度采购计划。不定期采购计划是根据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采购需求而制定的计划。采购计划通过多对象、多元素的分解、分析,把企业的采购需求逐项分解为采购任务,使得需求更加有可实施性。

2.2合同订单

合同订单管理通常以采购单为起点,及时准确地跟踪合同订单的确认、发货、物流、到货、清点检验、出入库等各个环节,从而实现采购流程中合同订单环节的全过程控制[2]。同时,可以采用电子商务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系统等,对多种采购流程进行动态精确管理,保证采购流程的可追溯性。

2.3发票与结算管理

发票是企业采购管理工作在结算阶段的重要内容。根据企业业务重组变化以及流程优化再造的需要,采用电子商务系统对发票和结算情况进行科学的管理,既保证了各项货款结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又使得同一货物不同批资的采购价格具有可追溯性和可控制性,从而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使企业利润最大化[3]。

3采购管理的意义

工业企业采购管理工作的总体原则是按照国家各项政策法规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项目采购基本原则,依据严谨规范的采购程序,最终实现采购总成本、材料质量和采购进度的精确控制,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优质货物、工程和服务的采购。采购管理的意义有以下三个方面:

3.1以成本为控制目标、提升采购管理效益

生产成本是企业终端产品出厂价格的核心影响因素,而出厂价格更是企业面对充分的市场竞争,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原材料采购过程中,采购管理者必须采取各项措施,努力降低各项采购件的采购成本。企业采购成本失去控制,将最终吞噬企业的利润[3]。在我国现阶段,衡量企业采购管理工作有效性的主要指标是采购总成本。采购成本在通常情况下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企业采购材料或物资的成交价格,即采购商与供应商最终签订采购合同的实际交易价格。直接成本的主要控制方法包括评定合格供应商并分阶段更新、本土化采购、集中数量优势进行谈判、提高日常效率、加快付款周期等。间接采购成本是指企业在日常采购过程中,间接发生的一些费用。例如汇率、物流费用、库存占用费用、检验投入费用、成品包装的费用等[4]。通常,企业通过降低运输的次数、提高采购质量而实现来料免检、最大限度地缩短采购周期、降低内部材料的库存、包装材料的二次利用、能过快速结算降低采购价格等方式来实现采购成本的下降。

3.2提升原材料质量、降低整体风险

质量、安全、保密是企业生存的三根"红线",质量作为三根"红线"的第一位,重要性和意义十分重大。原材料的质量好坏,是企业风险管控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最终出厂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原材料采购部门应建立严格的采购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全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和风险管控意识的同时,将管理体系向供应商延伸,形成全方位的采购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对最终产品的质量控制。

3.3了解物资供应链条、提高材料周转效率

在日常采购过程中,采购部门要与各原材料供应商建立良好的沟通和联系,及时准确了解物资供应链条和产品供需情况,在保证企业正常供货的前提下,降低不必要的储存和保管费用,并根据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做到适时采购,从而提高材料的周转效率,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市场竞争空间。

4采购管理的主要措施

4.1编制原材料需求计划

原材料需求计划是企业采购部门确定最终采购数量和编制采购计划的主要依据,只有编制出切合实际,与项目执行情况最大限度匹配的需求计划,采购部门才能以此为依据,制定采购计划,并确定订货数量和目的供应商,从而签订采购合同,进行后期的存货管理。原材料需求计划一般由企业产品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员编制,其主要依据是产品的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方案的选择等[5]。

4.2确定经济的采购量

经济采购量是指项目在一定时间内原材料存货成本在最低限度时的采购数量。存货成本,是指为形成和维持企业正常的材料需求而保持的各项采购费用支出,它受原材料的数量、价格变化而增减,主要组成部分为订货产生的成本、购买产生的成本、储存过程中的成本以及缺货造成的相关成本四部分。确定经济采购量的目的,就是要使企业采购工作中与材料有关的上述四项费用总和保持在较低水平。根据企业项目的具体情况,可以重点考虑购买产生的成本和缺货造成的成本,以此确定企业的经济采购量[5]。

4.3制订采购计划

采购计划通常由采购管理部门来制定,它是采购部门根据材料需求计划、经济采购量、合同具体情况等,通过详细准确的分析,制定的采购方案,包括合同类型、采购标准、目标供应商、人员组织、费用预算等[5]。采购计划重点要求准确性、时效性和可执行性。

4.4询价比对

询价比对就是采购部门经过初步沟通和价格确认,从可能的供应商处获得供应资质、采购价格、供货周期等采购信息,从而确定供应商的范围,该过程的专业术语也叫供方资格确认,询价对比的渠道通常包括电话、网络、专业市场、行业刊物等。

4.5确定供应商和签订合同

采购部门对供应商的选择,主要参照长期以来的合作情况,以及在询价环节的总体评价,同时,还要参照价格、供货周期、供货能力以及供应商信誉等。确定供应商之后,企业采购部门将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合同类型、材料价格、供货周期和付款结算情况。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采购部门和供货商的利益需求不同,因此,不同的合同类型,对双方而言意味着风险的不同。常用的合同类型包括以下三种:(1)成本加酬金合同:主要用于长期的、对技术要求比较高,后期可能发生变化的情况;(2)固定价格加酬金合同:主要适用于较长期的、价格可能发生较大变化的合同;(3)固定总价合同:此类合同具有总成本易于控制,采购方风险最小的特点,因此最常用[5]。

4.6对原材料的使用进行全程监控

根据项目的进度计划,科学组织材料的使用计划,避免材料的长期堆放;同时,原材料要准确计量,认真检验,领用领用、定期盘点,随时掌握实际消耗和项目进度的对比数据,避免浪费。

5结束话

一定意义上来说,工业企业生存与壮大的关键,就在于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在注重质量的前提下,在适宜的时间,以最优的价格,采购准确数量的商品,用最优的成本生产出最高性价比的产品。采购管理作为工业企业发展和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日常管理中的战略地位受到国内外企业的强烈关注。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和不断壮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采购管理的优劣。企业只有依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调整企业采购管理战略,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做好采购管理工作,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5-6]。

参考文献:

[1]包斌.市场化与信息化条件下的采购管理思维[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6):1-4.

[2]赵秀云,孙风娟,王连胜.如何加强企业的物资管理[J].辽宁经济,2006,(7):95-95.

篇7

鉴于上述情形,企业必须要敢于面对现实,积极研究对策,不断改善经营,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才是唯一出路,否则就会被市场竞争所淘汰,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企业采购物流问题分析

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就要采购原材料,采购作为物流的第一个环节,它的成本高低对于整个生产的总成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是对采购物流成本的分析,通过分析,找到控制和降低成本的途径,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一)降低采购物流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在进行本公司的物流问题分析之前,在这里首先分析一下降低采购物流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1.从微观的角度观察

从微观的角度看,降低采购物流成本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由于采购物流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物流成本意味着扩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提高了利润水平。

(2)采购物流成本的降低,意味着增强企业在产品价格方面的竞争优势,企业可以利用相对低廉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自己的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销售,并以此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2.从宏观的角度观察

从宏观的角度讲,降低采购物流成本给行业和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如果全行业的物流效率普遍提高,物流费用平均水平降低到一个新的水平,那么,该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将会得到增强。对于一个地区的行业来说,可以提高其在全国市场的竞争力。

(2)全行业物流成本的普遍下降,将会对产品的价格产生影响,导致物价相对下降,这有利于保持消费物价的稳定,相对提高国民的购买力。

(3)采购物流成本的下降,对于全社会而言,意味着创造同等数量的财富,在物流领域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得到节约。实现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节省资源消耗的目的。

(二)企业采购物流问题分析

通过对降低采购物流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的分析,笔者认为加强企业的采购供应链管理是全面改善和大力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企业在采购物流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低。在动态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物资的采购价格与供应数量经常调整变动。采购人员是企业采购工作的执行主体,因此,采购人员的素质高低,会直接影响企业采购的效率、质量和效益。

第二,采购绩效评估制度不健全,当完成一项工作后,如果不对之进行有效的相应的评估,就不会找到现在工作的不足,也不会为将来的工作提供借鉴,当然采购工作也是一样。

第三,供应商很不稳定,当物资短缺时,很难找到令人满意的供应商,价格过高,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当物资供过于求时,许多供应商蜂拥而至,争相推销自己的产品,但公司缺少的是稳定的、与公司长期保持密切合作关系的供应商。

三、采购物流管理的对策

根据上述分析,针对企业采购物流存在的问题,采取如下对策:加强采购人员管理,实行采购绩效评估制度,加强供应商关系的管理。

(一)加强采购人员的管理

要降低采购成本,关键是要加强对采购人员的管理。提高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设置科学合理的岗位,使人尽其才,以保证采购任务的完成。

1.企业采购组织

要保证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企业内部应建立一个高效率、团结协作的采购团队,不同的团队成员发挥不同的采购功能。

企业采购组织的人员,一般由如下人员组成:市场及需求分析员、供应商管理人员、采购计划员、进货管理人员、采购质量管理人员、库存管理人员、采购统计分析人员、财务与成本核算人员、采购人员及采购经理人员。

2.采购人员的

选拔标准加强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只有选择了精练能干的采购人员,才能降低办公费、差旅费、信息传递费等一系列费用问题。

(1)才能方面

首先,采购人员必须具备成本意识、精打细算的价值分析能力,其次,要具备成本效益观念,要买价廉物美的物品,随时将投入与产出加以比较。采购人员还要具备预测能力,根据物品原材料价格的涨跌及其幅度,判断采购成本受影响的幅度,从而对物品将来的供应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测。另外,采购人员应有很好的表达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专业知识。

(2)品德方面

采购人员必须以企业的利益为重,采购人员必须恪守职业道德,决不能见利忘义,图一己私利而损害整个企业的利益。采购人员要有敬业精神,要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要时刻注意不要出现缺料或缺货的情况,负责按时调度所需的货物或物料,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

(二)实行采购绩效评估制度

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一个采购部门在整个企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尤其是一个配备了有能力的雇员和恰当组织的采购部门。定期合理地评价采购部门的绩效可以节省费用,直接增加企业利润。

采购人员工作绩效的评估方式,可以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评估方式。

1.定期评估

定期评估是配合公司年度人事考核制度进行的。一般而言,如果能以目标管理的方式,也就是从各种工作绩效指标中选择年度重要性比较高的项目中的几个定位绩效目标,年终按实际达到的程度加以考核,那么一定能够提升个人或部门的采购绩效,并且,这种方法因为摒除了“人”的抽象因素,以“事”的具体成就为考核重点,也就比较客观、公正。

2.不定期评估

不定期绩效评估,是以专案的方式进行的。比如公司要求某项特定产品的采购成本降低10%。当设定期限一到,评估实际的成果是否高于或低于10%,并就此成果给予采购人员适当的奖励。此种评估方法对采购人员的士气有巨大的提升作用,此种不定期的绩效评估方式,特别适用于新产品开发计划、资本支出预算、成本降低的专案。

(三)加强供应商关系管理

企业应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降低采购成本为立足点,合理选择供应商,充分发挥创造性采购的作用。

1.合理选择供应商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采购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进货渠道多、价格差异大、质量难以控制、采购风险大等方面,这对企业采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必须转变原有的采购观念,根据供应商的数量、对供应商的了解程度、采购物品的特点、采购的规模以及采购的时间性要求等具体确定。选择企业非主要原材料的供应商,凭经验采用直观判断法,一般采用采购成本比较法选择采购成本较低的供应商。

对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估比较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求产品质量稳定,还有供应商的服务质量、管理质量。对供应商进行选择和评估之后,应该对他们分别建立档案,便于对供应商分类管理。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动态的问题,就是不能给供应商固定级别,应该根据评估结果随时为他定级,成绩不好的供应商就应该被淘汰。

2.与供应商建立和维持战略伙伴关系

篇8

在飞速发展的经济大形势下,标准化管理成为了很多企业的管理方法。所谓标准化管理,即包含了企业管理制度中的大部分内容,使企业可以优化发展的方法,是企业可以在竞争中保持竞争力的根本方法之一。物资采购的标准化也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关于石油的企业中,按照标准化的管理方法完善采购标准,既可以使花费降低,还能够协调企业内部各个方面,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保持具有很大作用。

1石油物资采购标准化管理的作用

众所周知,石油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命脉,但是现在的很多企业,在石油项目的运行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不应该出现的,它的出现阻碍了石油企业的正常运营。因此,保证石油企业的正常运营,就必须标准化石油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在市场中,使企业利益最大化是领导考虑的问题,明确的市场定位对于企业利益最大化有相当大的影响。物资采购作为基础工作,它的标准化就意味着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开始,是企业可以持续发展的良好开端。标准化管理可以作为物资采购的基础保障,物资采购的标准化管理主要包含三个大方面,分别是生产方面,技术方面,管理方面,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三方面同时成功,才可以使整个供应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这也就彰显了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最成功的案例就是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的管理下,有力的保证了企业管理的与时俱进,并使各个部门的各项工作统一有序的进行,不仅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高效的信息共享系统也使得工作更加简单,成本更加低廉。这种体系和方法,也是目前采购体系中迫切需要的。要想使企业能够时刻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时刻保持领先位置,一套适合的管理方法和军令如山的魄力是最重要的方面。一方面,在这一套管理体系中,企业会最大化的利用资源,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品牌效应也会最大化的凸显,从而保证了企业的未来发展。在我国,诸如中石油这样的大企业,都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体系,与时俱进的发展着,成就了一套既科学又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使企业紧跟经济发展的步伐。作为最基础的部门——物资采购,如果能够拥有这样的一套方法,将会改变市场物流体系的状况,使企业的采购运营更具有效率,缩短物流时间,并且减少以前所遇到的不必要的问题,这样一来,降低了采购成本,效率也更高,也就实现了企业所追求的利益最大化。

2石油企业物资采购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我国相关的石油企业在执行物资采购标准化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两点:

2.1评价标准方面的欠缺

(1)石油开采条件不同。石油行业的特殊性在于石油的开采方面。因开采地区地质条件,底层岩石情况和具置的不同,石油的开采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细化到每次开采的具体方法,使用的工具和人员调动都会不尽相同,又由于开采地的差异,令这些问题同时放大,也就影响到了油田的开采效果。对于油田所处地势的复杂性和石油开采部门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让这个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变数更为不可预测。所以,石油行业应当制定一个具有针对性的行业标准,据调查,想在行业所使用的标准是生产型标准,也就是说,生产型标准对石油开采的针对性并不强,不能对开采及时科学的进行指导,也是因为标准的针对性不强,开采出的物资一般与行业标准相差较多,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与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初衷不同,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违背了可持续发展战略。(2)多种标准概念混淆。标准概念混淆具体指的是产品执行标准与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两种概念的混淆。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供应商错误的认为两种概念是等同的,只要自己的产品可以符合一种标准,就是合格的产品。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分开来说,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所适用的是构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是为了提升产品质量,而产品执行标准是基于技术层面来讲的标准,主要用于物资的采购,物资的验收与入库,物资的发放使用情况等方面,是对上述方面进行的监测和评估。如果两种概念混淆,供应商的管理方面就会相当片面,缺乏统筹性,两种标准也就没法同时得到实施的保证,服务质量也同时降低,不利于企业的发展。(3)标准与产品不一致。截至目前情况来看,虽然有一些企业实施了物资采购化标准,产品的供应标准和质量检测报告都由供应商统一提供,但还是存在着问题:首先,产品标准的不明确,产品标准不明确就导致了产品的质量无法保证,质量无法保证就让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留下了安全隐患;其次,标准明确,但与产品的实际情况不相符,这种情况出现的话,就会使生产过程出现不标准的问题,也就导致了产品不符合标准;最后,技术标准的判定,很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有偷懒的想法,也就导致企业本身所制定的标准与正规的行业标准不同,这种标准的差异,使得产品的质量不能保证,增加了物资采购的审核难度和产品质量监测难度。综上所述,我国石油企业在物资采购标准方面的问题就显而易见了。

2.2监督机制方面的欠缺

由于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和惩处力度不够,石油企业物资采购的标准化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产品执行化标准和标准化管理。对于很大一部分供应商来讲,他们现阶段所使用的产品执行标准已经不再适用,他们认为,标准的变化过程并不需要了解,大概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就可以了,但是对于物资采购来说,及时更新产品执行标准的意义非常重要,及时贯彻落实标准会为后续过程省去相当一部分麻烦,相反,如果没有这些过程,质量事故发生的几率大大提高,为企业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

3解决石油物资采购标准化管理欠缺的措施

3.1标准化水平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制定要符合企业和市场的实际情况,要对行业作出深度的调查与了解。相应的指标要有评估,使得开采与生产遵循标准,确保物资采购的质量。企业最好建立一个具有专业性的小组,时时进行专业评估与管理,保证产品与审查标准的一致。

3.2标准化体系要进一步完善

标准化体系要实现由点到面的全覆盖体系,将物资采购过程进一步规范标准化。企业应当依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关标准,对企业采购行为进行管理。物资采购的空间可控性如果可以可以提高,就会形成一种有益于企业发展的机制。

3.3强化标准化意识的传播

作为企业最基层,也是一个企业的根本,员工的标准化意识是实现标准化的根本原因。在员工中大力推广标准化意识的举措,可以使标准深入到一个企业的灵魂中,将标准植入到每一件产品中,企业品牌效应也就会随之提升,可持续发展也就可以更好地实现。

4结语

石油物资采购标准化管理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统一的标准化制度可以完善企业的管理,使体系更加科学完整。在实际操作中,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管理方法,与时俱进,使企业不断保持竞争力,所有企业共同努力,就会让我国的石油企业更好更快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霞,孙义新,孙宝.石油企业物资采购标准化管理措施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05:221.

[2]马永春.庆哈输油管道工程EPC项目物资采购管理改进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

[3]廖海玲.油田EPC项目物资采购风险点风险度综合评价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

[4]谢敬华.西南油气田公司物资采购风险控制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

篇9

        (一)降低材料采购成本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材料成本与企业的利润呈反比关系,材料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利润的高低,这就是很多企业把降低材料成本作为利润增长点的原因所在。所以施工企业要强化材料采购管理,把好价格关,最大限度地追求最低的进料成本。“成本领先”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体现。降低成本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降低施工过程中材料的消耗,二是降低材料采购价格。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认为降低成本就是降低生产消耗。其实对于许多企业来讲更重要的是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因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挖潜其实是有限的,而材料采购过程中的成本潜力更大,而且由于市场的不断变化,材料采购过程中的挖潜将是无止境的。

        (二)买方市场形势的必然要求。在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卖方市场竞争激烈,这种竞争会使材料的种类、规格、性能、包装等日益多样化。这就为采购行为增加了难度,企业必须对采购材料的质量、价格、供货方式、信誉等多方面加以比较进行选择。而企业采购材料活动是一种组织行为,比个人消费更为复杂,这就要求企业要切实加强材料采购成本管理,追求材料采购成本的最小化和材料采购质量的最大化。

        二、企业材料采购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

        (一)企业的经营观念尚未彻底转变。长期以来一些企业领导一味抓生产、抓产值。认为无论什么原因都不能影响生产,生产是第一位的,是压倒一切的,自然而然地忽视了对材料价格的管理,更没有把它提到企业的议事日程上来加以研究和部署,使材料采购管理出现了“真空”。

        (二)对材料市场缺乏研究,未能把握市场动态。在目前买方市场条件下,部分材料的采购价格仍然一路走高。其原因不外乎没有建立企业自己的价格信息系统,对市场了解不够。不了解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和行业市场、国内市场对区域市场和小市场的影响,以及这些市场对企业所需材料价格的影响。对市场缺乏了解,造成企业的供应商单一,制约了企业的材料供应。

        (三)材料采购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大部分企业都设置了物资管理部门,承担着企业材料的计划、采购、存储保管工作。技术检查部门负责材料采购入库前的检验,审计部门负责材料采购的监督,财务部门负责材料采购的结算。这样的机构设置从表面上看很合理,但是在一些环节上还存在诸多弊端。如物资管理部门既管计划又管采购还管价格,造成计划、采购、价格决策没有相互独立,由一个部门说了算的局面。而审计部门的监督在不能系统了解市场价格的情况下也只能进行事后审计甚至抽查,起不到真正的监督作用。

        二、强化材料采购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掌握市场信息,降低材料价格。掌握市场信息,就是广泛的收集材料的市场价格。材料价格信息收集过程,就是在建筑材料市场、材料产地等进行价格信息的采集、调查过程。所采集的价格信息,必须切合市场的实际情况,能反映材料价格的一般水平。工程材料价格的信息的调查和采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影响材料价格的因素较多,价格波动较大,所以采购人员应经常了解并掌握材料的市场价格与价格信息以及行业政策的变化,在物价上涨之前以低价位购入适量材料,减少涨价带来的成本上升损失。另外,在目前高度市场化的条件下,存货耗用量与销售量均衡几乎是不可能的,企业必须考虑季节性供求问题。因此,为了保证充足的货源和实现成本目标,必须及时了解和掌握供求变动的规律,避免高价位采购。

        (二)制定采购预算与估计成本。制定预算就是在组织内部进行稀缺资源配置。制定采购预算是指在实施采购行为之前,对采购成本进行预测。这是对整个采购资金的一种理性规划,不仅可以对采购资金进行合理配置,还可以建立资金的使用标准,以便对采购过程中资金的使用情况随时进行检测和控制,确保资金的使用额度在合理的范围内。

        (三)采取议标订货。所谓议标定货就是需方根据自身的需求拟定一个基本的选标条件和价格文件,向具有一定供货能力的供货厂家发出标书,供货厂家依照需方提出的条件向需方投标。在议标会上由需方组织的招标委员会公开唱标。中标条件:供方能满足需方在价格、数量、供货时间等方面的要求;投标文件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投标价格合理并对需方有利;具有执行合同的能力,能够提供最佳服务及优惠条件等。这种订货方式能比较客观地反映资源分布、生产及价格构成情况,有利于需方选择供货厂家,确定切实可行的供需关系。

        (四)充分利用市场,合理安排运输。运费支出是构成材料采购费用的重要因素,节约运输费用,可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运输费用的节约问题:材料订货时考虑运输距离远近的问题。在材料质量、性能都能满足材料采购方案,而材料价格又基本相等的情况下,就应到离施工现场最近的地点采购;材料尽量一次运输到位,减少二次倒运和装卸费用。

        (五)采取合理的采购模式。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广泛吸取诸多建设单位,对于采购供应模式,我们总结了如下三点内容:

        1、施工用主要材料有甲乙双方共同采购,其材料质量由甲乙双方共同控制,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施工方有权拒收、拒用。

        2、材料的价格主要由业主方依据市场行情确定,承建方、监理单位可广泛参与。业主方主要以标的方式确定材料价格,也可以直接走进市场,货比三家,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

篇10

一、医疗器械采购的现状

(一)责任不明确

通常,为一个医院医疗器械采购提供专家咨询意见的机构是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具体落实医疗器械的采购的机构是仪器设备科,决策者为院长。从表面上看,这样的组织结构是合理的,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问题重重。首先,申请器械采购的科室往往左右着医疗器械产品的选择,他们以专业知识与学术地位为由向仪器设备科施加压力。其次,仪器设备科在医院整体结构中的地位较为欠缺,影响力较小。这就导致了医疗器械的采购内容往往由各个科室做主,而仪器设备科则处于被动的地位。另外,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对医疗器械采购决策的影响也较轻,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主要还是申请器械采购的科室起主导作用。而这与医院职能部门设计的初衷相悖,导致责任混乱。

(二)价格不切实际

一方面,相对于药品行业产品价格而言,医疗器械行业的产品价格不够公开、透明,没有明确的零售限价与政府指导价。同一品种、品牌、配置的医疗器械,在同一时段、同一地区,呈现出较大的价格差异。这就对医院的正确决策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临床科室偏好选择新产品,供货商则受利益驱动而经常会巧立名目,从而导致价格居高不下。

(三)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和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网所公布的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情况中,已退审医疗器械及质量公告栏中明确规定了有质量安全问题及隐患的医疗器械,但实际上,不少医疗机构还在持续购置上述医疗器械,这就不可避免地埋下了事故隐患。据报道,中国每年发生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达4万件,呼吸机使患者致死、植入钢板体内断裂、高频电刀灼伤、一次性无菌产品引发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医疗纠纷、使用麻醉机时患者死亡等医疗事故比比皆是,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问题令人堪忧。如何保证引进的医疗器械安全可靠,是医院面临的严峻考验。

二、改进医疗器械采购管理措施的对策

(一)改变采购模式:实行院内议标招标采购

医院传统的医疗器械采购模式是:有医疗器械采购需求的临床科室申请――仪器设备科议价――正式采购。这种模式缺乏同类产品的比价与竞争,极易造成医院采购成本偏高,从而导致患者医疗花费增加。对此,应该对凡单价采购金额万元以上的医疗器械实行院内公开议标招标,一次性医疗用品、药品、检验试剂、医用耗材、办公用品、日用品等均应实行一年一度的院内议标招标采购,水电维修物资、基建材料则按次议标招标采购。采购部应公开在医院网站上招标公告,载明招标项目的名称、性质、规格与数量。投标人必须在五家以上,不足五家则应向主管领导说明理由,经领导同意后实施。要选定合格的投标人入围,按时组织开评标,按照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原则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与评价。

(二)医疗器械入库验收管理规范化

首先,新购置的医疗器械的验收工作应该在与其存储条件相符合的待验区域进行。验收人员要根据原始凭证,对购置的每一个器械进行逐批、逐次验收。验收的内容包括:生产商、供应商、品名、剂型、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批准文号、有效期限等,要检验其与单据是否相符;此外,还要检验医疗器械的包装标识、标签、说明书是否符合要求。如若发现有质量疑问或手续不全的医疗器械,要予以拒收,并严格按规定处理。需要注意的是,进口的医疗器械应贴有中文标识,除了品名、规格、生产厂商、注册证号之外,还应标明商的名称以及联系方式;用于消毒灭菌的器械还应注明卫生部的消毒灭菌许可批件。验收合格,则由保管员将其置于相应库区,并做好相应记录。

(三)医疗器械的分类与养护

保管员应按照医疗器械的温度与湿度要求,将其置于相应区域中。存储的医疗器械应按用途分类保管,依据批号与生产日期依次排列。保管员应每天定时两次做好存储区域的温湿度监测记录;如果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则应立即记录并采取相应调控措施。

在医疗器械的养护方面,保管员应每季度对医疗器械的包装与外观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应当立即处理。检查一般每月一次。但在下列情况下,应当酌情增加检查次数:1、已发现质量问题的医疗器械;2、储存距离失效期半年(近效期)的医疗器械;3、储存时间长的医疗器械。

(四)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管理的目的,在于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优的产品和服务。对供应商的评价工作,应当由采购中心组织,以采购中处于物流链环节中心的工作人员以及申请采购的科室人员为代表,组成评价小组。评价的对象包括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数量、时间、信誉、服务的保证度以及协议的执行度等。医院应当维护并发展好的供应商,淘汰不合格的供应商,开发有潜力的供应商,不断推陈出新,维持优秀的医疗器械引进来源。对于大型精密医疗器械,供应商的要求则更高。

三、结语

篇11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curement management procurement strategy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概述;

采购是经济主体为满足自身的某种需要,通过支付一定代价的方式向供应商换取商品或劳务的经济行为,目的是以最少的支出获得最大的收获。采购过程是提出采购需求,选择供应商,谈判价格,确定交货及相关条件,签订合同并按要求收货及付款的过程。

企业采购管理是企业为了实现生产或销售计划,在确保适当品质的条件下,从适当的供应商,用适当的价格,购入必需数量的物品或劳务所采取的一切管理活动。物资采购成本是企业在采购活动中以货币表现的,为达到采购目的而发生的各种经济资源的价值牺牲或代价;或者说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因采购物资而发生的费用,也就是在采购物料过程中的购买、包装、装卸、运输、存储等环节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采购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物资购买成本,主要受物资采购价格的影响;从事采购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及各种补贴;采购过程中的各种物质损耗,如包装材料、电力的消耗、固定资产的磨损等;材料在运输、保管等过程中的合理损耗;再分配项目支出,如支付银行贷款的利息等;采购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其他管理费用,如办公费、差旅费等,以上各项成本可以分成三部分:购买成本、采购管理成本、存储成本。

因此,物资采购成本有如下公式:物资采购成本:物资购买成本+采购管理成本+存储成本。

2企业物资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和市场风险缺乏深刻认识,忽视了当前市场法规尚不够完善、市场运行尚不规范、监督管理尚不到位的客观实际,在物资采购过程中上当受骗。二是签订物资采购合同不符合《购销合同法》的规定,使企业遭受损失。三是计划管理不周密,物资采购量超出合理的物资消耗量,形成库存积压,造成浪费。四是物资采购归口管理不严,采购权分散,采购环节多,造成采购成本加大。五是物资采购运作不透明、暗箱操作,物资采购人员暗吃回扣。六是物资采购人员以次充好、抬高进价,或伪造进货发票和进货原始凭证、虚列进货,或涂改发票和进货原始凭证、以少报多,或虚报冒领采购费用、谋取私利。七是在采购中没有进行整体的量、本、利分析,只考虑所采购物资的价格因素,而忽略了其他因素,没有采用最佳采购方式,造成采购整体费用高。八是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企业缺少中长期物资采购计划。

3加强物资采购管理的措施

3.1加强培训,提高采购人员业务能力。采购不仅是购买东西的简单行为,它更是一门专业技术。采购人员应熟悉业务,具有能满足工作要求的业务素质。具体包括:掌握业务合同的谈判、签约的程序和方法;掌握企业采购政策和与采购、采购质量控制有关的书面程序并能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了解顾客和供应商的需求,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及其它信息技术;具有考虑综合成本的头脑,能充分领悟整体供应链的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具有与采购货品有关的技术、质量等专业知识,包括理化特征、检验和判定质量好坏的标准和方法等。

3.2建立良好的沟通体制是物资采购管理降低成本的前提。建立良好的沟通体制是创造和提升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完成企业管理根本目标的主要方式和工具。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创造出一种企业独有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使企业管理的外在需求转化为企业员工自在的观念和自觉的行为模式,认同企业核心的价值观念和目标及使命。而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的培育与塑造,其实质是一种思想、观点、情感和灵魂的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对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理解与共识,更不可能认同企业共同使命。建立良好的沟通体制更是管理创新的必要途径和肥沃土壤。许多新的管理理念、方法技术的出台,无不是经过数次沟通、碰撞的结果,以提高企业管理沟通效率与绩效为目的,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管理效能和效率。

在采购中需要用到外部沟通,外部沟通是通过公共关系手段,利用大众传媒、内部刊物等途径,与采购直属、政府职能部门、周边社区、金融机构等,建立良好关系,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创造好的发展氛围;把理念系统、行为系统、视觉系统进行有效整合,进行科学合理的传播,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资信度,为企业腾飞和持续发展提供好的环境。

3.3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化。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是做好采购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如果采购工作无章可依,就会给采购人员提供暗箱操作的温床。

(1)制定比价采购制度。采购价格是构成采购成本的主体,比价采购是降低采购价格的基本手段之一。比价采购制度就是在采购环节上,采用“价格比较”,对采购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力争在满足本企业质量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低成本采购制度;也可以说,比价采购制度就是把所谓“神秘”的采购环节,纳入企业内部来进行监督控制,把采购管理中隐蔽的权力公开化,集中的权力分散化,最大限度地堵塞企业物资和资金管理中的漏洞,以求实现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

(2)制定比价招标采购制度。严格贯彻《招标投标法》及其配套文件的规定,强行政监督部门对招标投标活动依法监督的力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3)制定费用审批制度。采购经费和仓库经费是采购成本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两项费用的高低直接影响采购成本的高低。在价格、质量相同的前提下,应实施就近采购,以节约运杂费开支降低采购经费。

篇12

一、企业并购及并购中的财务风险

(一)企业并购

企业并购是并购企业的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基础上,为获取竞争优势而进行的以公司合并、资产收购、股权收购等形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来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行为。通常企业的并购有兼并和收购两种方式。企业并购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规模经济、交易成本、价值低估和理论等的研究和发展。其中规模经济有利于降低企业总成本使企业的资金更具流动性。而价值低估使并购企业能够以低廉的价格收购目标企业并为己所用。

(二)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因为公司财务分配不合理,融资不恰当使得企业的收益不增反减。而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受并购定价、融资和支付等方面的影响,这些选取的不合理会给企业财务方面带来威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并购事实上也是企业风险的扩大。企业并购可能会使企业的资金吃紧,融资的成本上升,企业的价值下降等。所以企业在进行并购时,一定要仔细衡量以上的每个过程,做好决策使风险降到最低。当然,企业并购是机遇还是风险,取决于分析和决策的好坏。

二、降低企业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理智的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分析计算,从定价方面降低风险

这要求收购方对目标公司有足够的了解,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所以并购公司在并购前应调查和研究好目标企业的战略战策、财务、人力资源、税收等等。这些内容的研究和调查离不开专业的并购团队。因为只有他们有相关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经验能够为收购公司提供较为客观的价值判断。当然通过不同的评估方法可能会得到不同的价格,所以并购企业应根据并购的动机制定出一个合理价格区间。

(二)合理的对不同的融资渠道进行搭配,从融资方面降低风险

并购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不仅要满足能够为企业提供足够资金的条件,还应使融资的成本最低而且风险较小。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应先对各种融资的成本(企业为获得资金而投入的代价)进行比较。成本越低越有利于企业发展。但实际上公司并购时的融资方式不可能只有一种,这时的他们之间的分配就成为了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一般我们通过对资金成本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并算出该种分配方式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加权平均成本率越低说明融资方式分配的越合理。当然在选择融资时也要考虑实际情况,一般应先选择企业内部积累,主要因为阻力小,风险小。其次是选择银行等进行贷款,主要因为速度快,保密性好而且成本低。最后在考虑发行有价证券进行融资。当这些都考虑完全并进行比较后一个低成本、低风险的融资分配方式就会显示出来。

(三)恰当的选择支付方式,从支付方面降低风险

可供企业并购的支付方式有现金支付方式、债务方式和股权方式等。而这些支付方式各有各的优缺点。并购企业在选择支付方式的过程也就是在回避风险的过程。除了短期能看出来的风险,支付方式风险还可能是潜在风险。所以在确定支付方式时既要考虑分散即期风险,也要考虑到化解潜在风险。

(四)解决企业在并购债券与流通性上的风险

在企业并购完成后,很容易降低资金的流动性,导致企业缺乏有效融资、急需偿还债务,这都会影响企业对于市场变化的反映能力,削弱其调节功能。为此,并购企业可以与目标企业开展财务资源的整个活动,从财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源管理、财务机构管理等方面进行整合,对企业的税收、债务、资产进行优化,减少企业的资金损失。此外,还要保持企业具备一定的资金流入,尽量控制企业的资金流出,为企业提供空间,缓解企业在债务偿还与资金流通上存在的压力。企业并购完成后,企业的规模增大,对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压力同时增加。因此,增强企业管理的风险意识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对于并购企业而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会相对大一些,这就要求进行企业并购的决策者要有足够的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三、结语

总之,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主要是由定价、融资和支付三个方面造成。本文重点分析了这三个方面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方法,希望在企业并购时,能够给企业些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黄慧萍.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及风险衡量[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5).

篇13

1.以人为本,建立高素质的物资采购供应队

物资采购部门是企业对外的窗口,采购行为多数要发生在企业围墙以外。因此,采购人员良好政治素质的培养则显得尤为重要。加强物资采购供应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使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加职工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在物资采购工作中,做到敬业、勤业、精业,廉洁、自律,自觉

杜绝违法乱纪事件的发生,以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来展示企业的窗口形象。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竟争,人的素质是企业各类要素的核心,企业物资的管理水平最终取决于各级物资管理干部和专业人员的水平。而市场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我们也要适应市场形势,抓紧培养自己的人才,提高自身素质,要经常化、制度化地对职工进行定期培训,并建立规范、权威的考试、考核机制,给每个职工以发展提高的机会和可能,同时还可走进市场,引进人才,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2.加强物资综合利用,以达到综合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

物资采购供应人员应深人生产现场了解物资使用情况,并且积极地掌握市场信息,通过对新产品、可代用物资的引人,来取代过去一些成本偏高,使用效益低的物资。同时,对于资源紧张,资金占用大的物资,还可考虑通过回收利用等方式来缓解其供求矛盾。例如,今年煤炭市场资源严重短缺给保供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这对于用煤大户的钢铁企业来说,则是迎头一棒。而钢铁企业排出的废气一氧化碳即煤气,是很好的燃料,排人大气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以气代煤,对煤气加以回收利用,既能保证燃料的供

应,以解燃眉(煤)之急,又能缓解资金紧张的矛盾,还能合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有利于环保,何乐而不为呢。

3.实行统一采购

许多供应链管理绩效明显的物资管理公司都有统一采购这项职能。这包括从公司角度出发,优化供应商或优化所采购商品,同时就像采购合同一样,从同一供应商那里联合采购不同的商品。同时还包括组织结构上如何鼓励联合采购。其优点在于:提高采购职能的内部效率;从同一个供应商那里提高采购量;和供应商建立更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和促进开放、坦诚的沟通。大数额和打包的采购方式减少了订单数量,降低单价,降低采购成本,改善交货服务和促进供应商对客户需求的反应力度。

4.健全采购管理制度

制度就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则和行为准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物资采购供应部门来说,健全和完善采购管理的相关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是完成工作任务的保证,用制度本身堵塞管理漏洞,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达到上述目的,一是要学习和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上级的相关规定,清楚知道采购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有目的地改善管理的薄弱环节:二是加强对从事采购工作人员的遵章守纪意识培训,使他们认识到按照规定采购不仅能为企业节约资金,而且可以更好地培养采购人员的主人翁意识,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来看待;三是发挥制度本身的约束作用,用制度去警示人、教育人。

5.合理编制物资采购预算

物资采购预算是物资采购的重要依据,一个科学准确的物资采购预算,既能满足安全、生产、建设的需要,又不造成积压和浪费。物资采购预算是从事生产活动的预算执行企业在预算期内为完成生产预算而发生的各种材料采购成本的预算。主要是在生产预算的基础上,根据各种材料的消耗定额和市场价格,结合期初库存材料的数量和其他材料采购成本费用编制。在物资采购部门,我们对需采购的物资,物资人员要依据审定的渠道,根据运输距离、运输方式,逐一测算采购总成本,以到达使用地的实际价格作为比价依据,用采购成本比较法进行核算,确定最佳方案。同时我们知道,价格会经常随着季节、市场供求等情况的变动而变动,因此,采购人员应关注价格变动的规律,把握好采购时机。如果采购部门能把握好时机和采购数量,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6.与供应商共同管理库存

供应商管理库存要求,在不需要客户来订单的情况下,确保客户的库存量最小化。在一些行业里的很多公司,已经实现了依靠供应商的责任和能力,而基本不靠自己的能力来实现库存管理。依靠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客户公司,会在这些技术方法的实施后,降低相应的成本。供应商也能从相应的实践中增加收益。在和客户发展紧密联系后。供应商有机会进一步开拓业务,依靠收集来的更精确的数据来指导计划和稳定生产,这些也不过是利益中的一小部分。所以,有些供应商把供应商管理库存,作为他们同客户公司发展关系和加强快速反应机制的一个策略。对于物资采购供应部门来说,如果产品供应商开展这项业务,将有助于减少企业这方面的库存,促进彼此的沟通协作。

7.创新招标议标工作

招标采购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采购的一种科学方式,具有采购过程公开透明、程度规范的特点。在煤矿企业设备、材料配件采购中同样适用,也是企业设备、材料配件采购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应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煤矿物资需求具有品种规格多、技术质量要求复杂,可变性强、采购批量零散、要求采购周期短,部分品种的可比性差、影响采购的因素多等特点,所有品种实施规范的招标采购难以做到。因此,在煤矿企业设备、材料配件采购中还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不同物资的特点,辅以其它采购方式,公开比质比价与公开谈判是当前市场环境下的较好选择。

8.加强验收管理。保证采购质量

搞好物资验收工作,是保证物资数量和质量的最后关口,企业应建立采购与验收分离的制度,采购人不负责验收,验收人不参与采购,彼此相互制约。要制定规章制度,明确规定验收人员的岗位职责、验收程序和验收责任。凡到货物资,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一律不得办理入库和结算手续,严把物资采购质量关。

9.搞好业绩考核

建立采购考核机制是规范物资管理、降低成本的重要保障。采购渠道的多样化和价格的浮动性,要求企业有必要建立采购考核机制,这样既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又有利于采购工作的健康开展。建立采购考核机制,先要成立以单位主管领导、物资、财务、审计等部门人员组成的采购考核小组,获取信息的渠道有招标公告、行业刊物、建筑网站等媒体,采购考核小组可以充分利用以上媒体,快速地浏览和查询物资产品信息,迅速地需求信息,随时掌握价格变动情况,并对确定的物资品种价格进行分析筛选,定期编制工程项目施工消耗的材料价格表。考核水平可以参照上一责任期末全企业指标综合完成情况上浮一定比例确定,以体现成本的持续降低。

总之,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要求我们的企业重视采购工作的全流程管理,注重管理细节,用制度的约束和管理的规范为采购工作的有效运行提供可靠的保证。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槐林.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