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乳腺癌化疗方案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乳腺癌化疗方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乳腺癌化疗方案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33至74岁,平均年龄为(51.9±2.4)岁,平均病程为(2.5±0.7)年,其中患者已婚的有42例,未婚的有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32~75岁,平均年龄为(52.3±1.8)岁,平均病程为(2.4±0.8)年,其中患者已婚的有41例,未婚的有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①观察组:对患者采用TAC化疗方案,在治疗首日,对患者静脉注射3 h剂量为75 mg/m2的多西他赛以及50 mg/m2的吡柔比星;给予患者静脉注射剂量为500 mg/m2的环磷酰胺[2]。②对照组:对患者采用CAF化疗方案,在治疗首日,给予患者静脉注射剂量为50 mg/m2的吡柔比星和500 mg/m2的环磷酰胺;在第1 d和第8 d,给予患者静脉注射剂量为500 mg/m2的5-氟尿嘧啶。对两组患者均采取四个疗程的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乳腺癌的治疗效果、症状控制时间、治疗方案总时间[3]。

1.3疗效判定 痊愈:乳腺癌病灶及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相关检查呈阴性;有效:乳腺癌病灶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减轻,相关检查结果有部分转阴;无效:乳腺癌病灶无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无显著减轻,相关检查结果呈阳性。治疗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乳腺癌治疗有效率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作为一种由半合成方式获得的紫杉醇类抗肿瘤药物,多西他赛能够有效对细胞的有丝分裂产生干扰,并对细胞分裂间期的微管网络造成影响,因此,多西他赛可以发挥出较为显著的抗肿瘤的作用[5]。

多西他赛和游离态的微管蛋白相结合,可以有效促进微管蛋白安装为稳定的微管。而且,多西他赛能有效抑制微管的解聚,产生新的微管束,并固定微管,进而抑制细胞的增殖和有丝分裂,诱导细胞的快速凋亡,这是多西他赛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另外,Bc1-2蛋白是一种凋亡抑制剂,而多西他赛则是一种Bc1-2磷酸化的诱导剂,能够破坏微管的完整性,有效引起Bc1-2的磷酸化,进一步诱导Bc1-2蛋白所表达过度的实体瘤的细胞快速凋亡[6]。在本组研究中,采用TAC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患者在治疗效果、症状控制时间、治疗方案总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采用TAC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海燕,管忠震,林桐榆,等.国产紫杉醇治疗恶性肿瘤的Ⅱ期临床研究报告[J].中华肿瘤杂志,2008,20(02):150-151.

[2]沈镇宙,柳光宇,苏逢锡,等.多西紫杉醇加表柔比星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9,27(06):127-128.

[3]朱元喜,方志沂,马淑资,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不同方案疗效与安全性比较[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9,18(03):119-120.

篇2

Since the first report of metallothionein(MT)overexpression in thyroid cancer tissues by Cherian and Nartey in 1987[1],there has been an extensive interest in the role which is played by MT in tumorigenesis.The abnormal increase of MT is related to the genesis,development and drugresistance of tumor[2].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MT in breast cancer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we collected 88 cases with breast cancer to examine the expression of MT with streptavidin peroxidase(SP)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The aim was to clarify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MT and the biology characteristic of tumor cell,and offer a base of establishing chemistry treatment scheme.

1 Materials and methods

1.1 Patients and samples

88 cases with breast cancer in women were collected from January 2005 to October 2008 at No.1 Affiliated Hospital Hebei North University in Zhangjiakou.The age range was 30 to 79 years old,the average age was 51.5 years,and the median age was 48.5 years.

1.2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Mouse antimetallothionein antibody was conducted by Santa Cruz,USA.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SP kit and DAB kit were purchased from Beijing Zhongshan Goldenbridge biotechnology Co.Ltd.(China).The samples of cancer were fixed in 100mL/L dehydrated formaldehyde and embedded in paraffin,sections of 5μm thickness were sliced,which were dyed by HE staining method,and all samples were confirmed by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clinical classitication.Immunohistochemical SP staining method was used in the experiment with conventional staining procedures.The negative control was designed as PBS instead of antibody I,the positive control was known as positive tissue sections which was provided by Beijing Zhongshan Co.Ltd.(China).

1.3 Statistical analysis

χ2 test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P value less than 0.05 was considered 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2 Results

The MT immunoreactive productions was showed brown with yellow color and distributed in cytoplasm of the cancer cells.But the cell nucleus and negative control cell were showed no color(Fig1—3).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MT and the biology characteristic of carcinomer cell was showed in Tables 1.

Table 1 Relationship between MT expression and pathology type,lymph metastases in breast cancer

GroupnBreast Cancer MT(+)n%Total positive rate885967.05Marrow cancer12541.67Lobular cancer282485.71Ductal carcinoma483062.50Infiltrating cancer 685276.47Noninfiltrating cancer20735.00Lymph metastases393076.92Nonlymph metastases492959.18

:Posi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marrow cancer group and ductal carcinoma group(P

Fig 1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SP,×400)Fig 2 Infiltrating lobular cancer (SP,×400)Fig 3 Marrow cancer (SP,×400)

Discussion

The MT is protein of small molecular with much sulfydryl.MT gene is located at chromosome 16.MT proteins are small molecular weight proteins containing 61 to 68 amino acid residue,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cysteine content with a paucity of aromatic acids,there is 25%~30% cysteine of in MT.In human,there are four subgroup of MT proteins,namely MT1,MT2,MT3 and MT4,and each subgroup can be classified into αand β[3].Because MT exhibit the selective chelating power for heavy metal ion such as zine(Zn),copper(Cu),cadmium(Cd)and platinum(Pt),they are involved in heavy metal complex.MT has close relation to absorption,transportation and metabolism of many trace elements.MT has also been implicated in chemoresistance to anticancer drugs and in scavenging free radical in cells[4].The clearance ability of MT is 38.5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glutathione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report,especially ZnMT[5].Moreover,MT also participates in the regulation of stress reaction and cell apoptosis.Some reports indicated that the high expression of MT had some relation to the occurrence,development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umor[6].

MT gene is inducible,its involvement in tumor drugresistance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7],Huang Gengwen et al[8]transfected C127 cells of mouse with human MT gene,resulting in 10 times more MT content along with 4.4 times increase of drugresistance to carboplatin, chlorambucil and melpalan.Examined MT of many tumor cell lines,it was found that high expression of MT in cells was accompanied by drugresistance to cisplatin and alkylating agent,while cells with low expression of MT was sensitive to the above anticancer drugs[9].CdCl2 induced inhibition of MT gene expression in mouse embryonic fibrocytes could increase the sensitivity to anticancer drugs.The tumors with high MT expression have drugresistance to electrophilic chemotherapy drugs,it can cut off the effect of the chemotherapy drugs to targeted DNA.When MT meets alkylating agent,it can change on property and structure,then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metal ion in cells,and start multiple chemical reactions,so that the cytotoxicity effect of alkylating agent is reduced.Some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at tumors with high MT content were resistant to alkylating agents(carboplatin,cisplatin and nitrosocarbamidealkylating agent)and cyclophosphamide,but responsive to fluorouracil(5Fu)and vincristine.The mechanism needs further investigation.[10,11].

This study showed that positive rate of MT was higher in breast carcinoma,the total expression rate of MT was 67.05%,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MT in lobular cancer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ductal cancer and marrow cancer(P

参考文献

1 Shukla VK,Aryya NC,Pitale A,et al.Metallothionein expression in 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der[J].Histopathology,1998,33:154157

2 Jin R,Bay BH,Chow VT,et al.Significance of metallothioein expressiom in breast myoepithelial cells[J].Cell Tissue Res,2001,303:221226

3 Li SL,Wu LQ,Ma JT,et al.Expression of metallothionei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J].Chin J Hepatobilliary Surg(Chinese),2002,8:159161

4 Xue GP,Zhen HH,Bo AH,et a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metallothionein in carcinoma of large intestine[J].Shanxi Med J,2006,35:14481449

5 Yan RL,Xin XY,Jin M,et al.Expression of metallothionein gene in epithelial ovarian tumor[J].Chin J Cell Mol Immunol(Chinese),2002,18:4142

6 Santon A, Sturniolo GC,Albergoni V,et al.Metallothionein1 and metallothionein2 gene expression and localization in apoptic cell in Zntreated LEC rat liver[J].Histochem Cell Biol,2003,119:301308

7 Tekur S,Ho SM.Ribozymemediated down regulation of human metallothionein II(a)induces apoptosis in human prostate and ovarian cancer cell lines[J].Mol Carcinog,2002,33:4445

8 Huang GW,Yang LY.Metallothionein and Tumor[J].Surg Forein Med Sci,2000,27(4):207209

9 Bo AH,zhang H,zhang XL,et al.Clinical significat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metallothionein in three types cancer of woman[J].ChineseGerman J Clin,2007,7(1):5960

10Huo SJ,Zhang RG,Dong HY,et al.Expression of metallothionein in 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J].J Mod Urol(Chinese),2007,12:1820

篇3

乳腺癌属于全世界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各国因为地域差异,所报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有所差别。据调查,我国城市妇女发病者所占比例超过0.5%,居于各类恶性肿瘤的首位[1]。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2]。临床研究认为:遗传条件、精神状况、哺乳情况、卵巢功能等因素,与乳腺癌的发作有所联系,但尚不清晰其确切诱因[3]。普遍以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等为患者实施救治,对患者损害较大,在这种形势下,新辅助化疗的方案得以逐步推广[4]。笔者所在医院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案为26例患者施治,将其疗效与传统化疗方法疗效作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乳腺癌患者52例为笔者所在医院肿瘤科2009年4月-2010年9月收治。年龄35~66岁,平均(44.0±1.3)岁;病程1.5~4.5年,平均(2.1±0.8)年。均经病理检测确诊,心电图检查各项指标正常,存在淋巴结转移现象,肺、肝、脑等无转移。其中,绝经前患者29例,绝经后23例。依据UICC进行TNM分期:Ⅲa 28例,Ⅲb 24例;肿瘤分期:N1 16例,N2 36例;淋巴结分期:T2 21例、T3 25例、T4 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与Ⅱ组各26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UICC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Ⅰ组,化疗药物:表柔沙星,静脉注射,用量60 mg/m2,用药1次/3周;多西紫杉醇,静脉注射,用量25 mg/m2,注射时间>1 h,分别于治疗第1天、第8天、第15天给药,给药前,口服10 mg地塞米松。于化疗前30 min,分别注射昂丹司琼30 mg,西咪替丁400 mg,苯海拉明25 mg,以预防过敏反应。Ⅱ组,化疗药物:环磷酰胺、氟尿嘧啶、表阿霉素,用量分别500 mg/m2、500 mg/m2、60 mg/m2,1次/d。两组均为21 d一个疗程,若疗效显著,继续化疗1或2个周期,之后手术治疗。治疗前后,测量肿瘤最大直径,观察全身状况变化,检测白细胞数目。

1.3 疗效评定标准

完全缓解:淋巴结彻底消失;部分缓解:淋巴结总体积消失量>50%;稳定:淋巴结未见明显变化;进展:淋巴结新增。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疗效

2.2 不良反应

Ⅰ组患者中,1例在化疗治疗时,发生肿瘤转移,转至腰椎,行乳腺根治切除治疗。Ⅱ组患者中,4例出现转移,1例转移到腰椎,3例转移到胸椎,均行根治切除治疗。两组患者皆未在治疗期间,发生脱发、发热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乳腺癌作为女性重大危害疾病之一,当前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加强治疗方案的研究,实现乳腺癌疾病的安全、可靠、高效治疗,已经成为目前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就已有的治疗方案来讲,药物保守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手术切除治疗等均有一定效果,但是,各类方案皆有明显缺陷。以化疗法而言,临床研究者采用的传统化疗方案,有效率相对不高,且易使患者出现脱发及发热等症状,笔者所在医院以传统化疗方法为患者施治,总有效率仅为42.31%,与临床报道疗效大致相同。

出于改善化疗方案的目的,笔者采用表柔沙星、多西紫杉醇、地塞米松、昂丹司琼、西咪替丁、苯海拉明等联合的新辅助化疗方法,为26例患者施治。研究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者有效率73.08%,与临床报道差异不大,明显高于以传统方案行化疗者,未见发热、脱发等不良反应,且二者差异显著,这说明新辅助化疗确有疗效。

综上所述,临床医师将新辅助化疗的方案用于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可以有效切断肿瘤发展路径,遏制肿瘤转移,使患者得到较高的疗效,而且,其应用不良反应少,较为安全,应当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侯晓克,杨晓军.乳腺癌新辅助化疗48例临床疗效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2):488-489.

[2]李戎.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6):22-23.

篇4

目前, 针对乳腺癌患者, 新辅助化疗(NAC)在增加保乳几率、强化手术切除效果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期。目前, 乳腺癌NAC方案尚未有统一的标准, 不同NAC方案在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与毒副也有所作用不同[1, 2]。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本院80例乳腺癌患者, 分别应用了TE与TEC两种NAC方案治疗, 通过观察两种方案的近期疗效、副作用及Ki-67肿瘤增殖因子的变化完善临床治疗方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本院肿瘤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 所有患者均为女性, 且经病理检查证实。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EC组与TE组, 各40例。TEC组年龄40~75岁, 平均年龄(60.5±5.3)岁;TNM分期:II期20例, III期20例。TE组年龄40~74岁, 平均年龄(60.3±

5.5)岁;TNM分期:II期19例, III期2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TNM分期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TE组给予75 mg/m2表阿霉素+75 mg/m2多西他赛。TEC组在TE组的基础上联合500 mg/m2环磷酰胺。化疗当天、化疗前1 d及后1 d服用7.5 mg地塞米松, 2次/d, 1个周期为21 d。化疗前密切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血象及心电图变化, 并于化疗后3、6、9 d再次复查血象。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根据WHO制定的实体瘤评价标准[3],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完全缓解(CR):肿瘤全部消失>4周;部分缓解(PR):肿瘤缩小≥30%, 且持续时间>4周;疾病稳定(SD):肿瘤缩小20%, 可见新病灶。总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②观察对比两组药物的血液毒性。③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穿刺组织条内的Ki-67肿瘤增殖因子表达水平。阳性:阳性细胞(细胞核内黄色沉淀)>25%。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TEC组CR15例、PR13例、SD10例、PD2例, 总有效率为70.00%;TE组CR16例、PR14例、SD8例、PD2例, 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药物血液毒性对比 TEC组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7例、白细胞减少25例, 发生率为80.00%;TE组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4例、白细胞减少13例, 发生率为42.50%;TE组血液毒性的发生率显著低于TEC组(P

2. 3 两组治疗前后Ki-67表达比较 TEC组治疗前35例(87.50%)患者Ki-67表达呈阳性, TE组治疗前34例(85.00%)患者Ki-67表达呈阳性。TEC组治疗后16例(40.00%)患者Ki-67表达呈阳性, TE组治疗后18例(45.00%)患者Ki-67表达呈阳性。两组治疗后阳性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

3 讨论

美国国立癌症综合网络指南中认为, NAC是目前最为有效的辅助化疗方案, 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为紫杉类与蒽环类的二联、三联用药[4]。在乳腺癌治疗中, 蒽环类药物具有多年的应用历史, 一直被认为是乳腺癌初期的首选治疗药物, 其作用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结合密切相关, 属于细胞周期的非特异性药物[5]。有研究指出, 单纯蒽环类药物治疗乳腺癌的总有效率约为35%, 临床收效仍有一定的局限性[6]。多西他赛是由紫杉醇内提取并研究而成的新型抗微管药物, 其作用机制与紫杉醇类似, 可以在微管β位点发挥特异性作用, 重新调整微管序列, 避免微管重组, 以便发挥出抗肿瘤的功效。

NAC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 它通过放疗或手术前进行全身化疗达到促使肿瘤缩小、杀灭转移细胞的目的。大量资料指出, NAC治疗乳腺癌可以为患者创造更为有利的手术机会, 改善预后状态, 保证生存率[7, 8]。然而, 目前临床对于乳腺癌NAC方案尚未有统一的意见。有研究发现, 蒽环类化疗方案的疗效明显优于CMF, 而表阿毒素的毒性作用明显低于阿霉素, 现已替代阿霉素在蒽环类药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9]。同时, 有学者指出在蒽环类药物的基础上联合紫杉类药物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10]。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TEC组与TE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 TEC与TE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然而, TEC组化疗后血液毒性发生率为80.00%, 低于TE组的42.50%(P

近年来, 许多报道对NAC治疗效果的预测因素进行了研究, 然而至今为止尚未有一个指标能够作为NAC的有效预测因素在临床得到推广, 这是由于这些指标对NAC疗效的预测效果参差不齐, 且缺乏特异性[11]。Ki-67是一种增殖细胞内的核抗原, 最早由学者Gerdes et al发现, 在细胞周期M期、G2期、S期、G1期均有表面, 而在G0期时缺失, 是测定肿瘤增殖活性的重要指标。同时, Ki-67还可以分析肿瘤细胞的生长速率, 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 肿瘤细胞增殖高, 则说明肿瘤组织长成速度越快, 恶性度最强, 易发生转移。本文研究结果发现, 两组治疗后阳性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提示TEC与TE均能够抑制Ki-67的阳性表达, 现两种方法却无明显差异。

总之, TEC与TE对乳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Ki-67的影响相当, 但TE的血液毒性作用低于TEC, 适于临床应用。此外, 乳腺癌NAC治疗前后Ki-37表达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其表达变化与NAC疗效相关, 可能是评估化疗疗效的敏感性指标。由于肿瘤的化疗耐受度与敏感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所以NAC治疗后生物学因子的变化机制, 与疗效的相关性、临床应用意义仍有待大样本数据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永峰, 陈杰, 谢尚闹, 等. 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近期疗效及生存率的影响.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2):84-86.

[2] 张彦, 李曼, 赵璐, 等. 乳腺癌不同剂量表柔比星联合辅助化疗的疗效分析.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4, 10(15):1168-1173.

[3] 李丽, 张亚男, 尤承忠.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2(6):766-771.

[4] 李恩喜, 尹威民, 王旭, 等.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20(1):122-127.

[5] 水若鸿, 杨文涛, 龚西e. 腔面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研究进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3, 28(3):235-239.

[6] 谢小红, 顾锡冬, 赵虹. 康莱特联合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浙江中医杂志, 2014, 14(2):95-97.

[7] 冯惠仪, 苏逢锡. Ki-67作为三阴乳腺癌进一步分类的指标及预测作用. 广东医学, 2014, 28(1):119-122.

[8] 王红梅, 张晖, 张京雪.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ER PR P53 c-erb-B-2 Ki-67表达的影响. 安徽医学, 2014, 32(6):724-726.

[9] 谢小红, 顾锡冬, 赵虹. 薏苡仁提取物联合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组织Survivin及Ki-67表达的影响.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40(6):671-675.

篇5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作为开始于局部治疗之前的一种辅助化学治疗模式,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早期多应用于难以手术的病人,目前已成为乳腺癌多种治疗手段当中的一种选择。治疗目的在于缩小肿瘤,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同时可通过消灭微转移病灶,从而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增加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治疗的机会;通过新辅助化疗,目前认为:术前化疗可以增加保乳机会,可判断肿瘤对化疗方案的敏感性,结果可用于指导后续治疗。2004年12月-2009年1月我院乳腺外科病房收治的36例非炎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进行回顾,并分析了其近期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0-67岁,平均47.22岁。全部病例均经穿刺组织学(CNB)明确诊断,并对CNB标本进行激素受体(ER和PR)和 HER-2基因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1.2 术前准备:新辅助化疗前后行乳腺彩超分别测量肿瘤最大径、垂直径,同一患者在化疗前后以同一方法测量对比,主要以临床体检测量为准,每42天复查1次以评价临床疗效,手术后根据病理结果评价疗效。

本组采用CTFci方案,其中5-氟尿嘧啶(5-FU) 200mg/m2* d,环磷酰胺(CTX) 600 mg/m2 d1,吡柔比星 (THP) 40-45mg/m2 d1,每21天为1周期。

新辅助化疗前及术前行常规体检、血液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心、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腹部B超等检查,评价全身状况及疾病分期,每个周期化疗前1天及化疗后1周,2周,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对白细胞下降严重者,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皮下注射支持,并评价不良反应。常规予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地塞米松,等减轻副作用。

1.3 手术治疗:9例行保乳手术,25例行改良根治术。

2 结果

临床完全缓解(cCR) 1例,其病理学亦完全缓解 (pCR)。临床部分缓解 (cPR )19例,好转(MR)者 9例。病情稳定 (SD)5例。疾病进展 (PD) 2例。术后随访 6~37个月,平均 20个月,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及生命的主要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术前化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过去的二十年内,由于评价临床治疗的长期疗效所带来的新认识和新发现,极大的影响了乳腺癌的治疗,特别是在乳腺癌保乳手术和全身辅助治疗领域开展的对照试验,这些试验的重大发现也对以后高危乳腺癌起始化疗的临床和试验研究奠定了基础[1]。

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反应了肿瘤对化疗方案的敏感性,可用于指导后续的治疗,疗效的评价分为临床和病理两部分,临床评价可采取体检或影响学手段,依据国际抗癌联盟的标准,肿瘤完全消失为临床完全缓解(cCR),肿瘤最大径及其垂直经乘机减少50%以上为临床部分缓解(cPR),增加25%以上为疾病进展(PD),减少不足50%,增加不足25%为稳定,(SD)病理评价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基础,miller分级1级病灶基本无变化,2级病灶有变化,但大量肿瘤细胞残留,3级大量肿瘤细胞消失,4级仅极少量小癌灶残留,5级原病灶无浸润癌残留(可残留原位癌)[2]

cCR和pCR反映了肿瘤对某一种化疗方案的高度敏感性,与预后密切相关,而PD和SD意味着肿瘤个体对某一化疗方案或治疗的不敏感,继续相同的治疗是不恰当的,人们可以从新辅助化疗中,指导个体化的化疗,避免长时间的不敏感的化疗方案,或化疗高度敏感的治疗时间不足等带来的损失。

到目前为止,已对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状况等临床指标以及ER,PR,c-erbB-2,ki67,p53等标志等做研究中。一般认为ER,PR阳性的肿瘤对新辅助化疗不敏感,c-erbB-2和p53的高表达可能对某些化疗方案的敏感性有关,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去研究。

其术前化疗CTFci方式的优势之一就是降低了肿瘤的临床分期,使部分原本不能保留的病例免于全乳切除,使原来不可以手术的病例可以接受根治性手术,获得更好的远期生存率。而且有一些病人可能对常规的化疗方案完全无效,缺乏特定乳腺癌个体对特定化疗方案药物的敏感性的资料,仅凭统计学资料对乳腺癌个体实施化疗常规治疗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术后化疗患者由于临床病灶已切除,具体患者化疗是否有效已无从判断,一些体外试验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估计化疗效果,但确定性差。术前化疗因能从临床数据评判化疗的效果,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这种盲目性。另外手术后患者,由于体质已经有很大程度的下降,相对于手术之前对化疗的耐受能力有很大 程度的下降,高强度的化疗,足量规范应用也相对来说难以实现,或至少需要付出更多的痛苦和时间。

除此之外,还应正确认识手术时机,毕竟有化疗指征的乳腺癌很可能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治疗的根本目的全身性微小转移灶的控制而不是只着眼于手术本身,有效的术前化疗会同时控制手术区域之内,外的所有病灶,这种情况下手术时间的推迟非但不是延误了手术时间,而是创造了更加有利于疾病控制的好时机。[3]

但是,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再次考虑化疗或者放疗或者内分泌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仍需进一步相应的治疗,降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几率。

参考文献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0月—2010年3月经组织学确诊的LABC患者32例,均为女性,年龄35~72岁,中位年龄64岁。所有入选患者均为未治患者,排除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化疗前常规胸部X线检查、B超检查、脊柱X线检查排除远处转移。肿瘤最大径为1.5~8.0 cm(中位值为5.2 cm)。TNM分期:Ⅲa期19例,Ⅲb期11例,Ⅲc期2例。腋窝淋巴结临床分期:N0 9例,N1 16例,N2 7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28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髓样癌2例,黏液腺癌1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签署化疗同意书,予TEC方案化疗:多西紫杉醇75 mg/ m2静脉输注d1,表柔比星60 mg/m2静脉输注d1,环磷酰胺600 mg/ m2静脉输注d1,每3周为1个治疗周期。化疗前1天以及化疗第1、2天预防性予以地塞米松8 mg,2次/d,防止过敏反应和体液潴留;化疗前30 min常规应用托烷司琼和奥美拉唑以预防胃肠道反应;治疗过程中每隔3~5天监测血常规,若出现Ⅲ度以上的骨髓抑制,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支持治疗。

通过肿瘤最大径测量法对肿瘤病灶大小及转移的腋窝淋巴结进行测定,评价临床疗效。根据疗效和化疗不良反应来决定是否接受下一周期的化疗。

1.3 疗效和毒副作用评估标准 所有患者均在化疗开始及疗程结束后1周进行肿瘤病灶及转移的腋窝淋巴结测量对比。在每个疗程的化疗前1天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胸部X线及心电图常规检查,化疗后每周体格检查及每周2次查血常规,评价全身状况及乳腺癌分期。

化疗疗效按WHO标准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对于化疗前未触及腋淋巴结肿大,而化疗后出现腋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定义为 PD。毒副作用按WHO制定的统一标准进行评价。

1.4 手术条件评价 2个治疗周期后若治疗有效,病灶缩小已能手术者予手术治疗,手术仍困难或肿块无明显缩小者则再给予1~2个周期的化疗,再次评价;若治疗无效,则根据患者意愿及全身情况决定是继续化疗还是直接行手术或放射治疗。

2 结 果

2.1 化疗效果 32例患者均接受了2~4个周期的TEC方案化疗,25例体格检查及B超测量肿瘤明显缩小,有7例病灶完全消失;临床CR为21.8%(7例),PR为56.2%(18例),SD 7例(21.8%),无 PD病例;总临床缓解率(CR+PR)为78.1%(25例),术后病理证实有1例达到病理完全缓解。32例化疗后总体降期率为 84.3%(27/32),具体见表1。表1 TEC化疗前后TNM分期变化(例)

2.2 手术情况 30例 LABC患者化疗2个周期后2周行手术治疗,2例化疗3个周期后手术治疗;其中 4例行根治术(12.5%), 21例行改良根治术(65.6%),7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21.8%)。

2.3 毒副作用 主要毒副作用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使用 G-CSF后可以纠正至正常。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别为 21.8%(7/32)和 9.4%(3/32),其中2例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伴发热者需要住院治疗。其他毒副作用为轻中度脱发(Ⅰ~Ⅱ度脱发为 68.5%)、恶心呕吐(56.2%)、口腔黏膜炎(15.6%)、血小板减少(3.1%)。部分患者出现体液潴留、肌肉关节疼痛等,均可耐受;没有出现较严重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毒副作用。

3 讨 论

现代生物学观点认为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而非局限性疾病,在早期就易发生血行播散,局部晚期乳腺癌发生远处转移的可能性很大。新辅助化疗在治疗早期即进行全身性化疗,可减少亚临床微小转移灶、缩小原发肿瘤灶、降低临床分期以便于手术切除,同时能减少术中转移机会,预测化疗敏感性,可提高局部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2-5]。

新辅助化疗可以取得较高的反应率,文献报道约有80%的患者化疗后肿瘤明显缩小[2,6-8]。本组TEC方案的总有效率为78.1%,与文献报道相仿。文献报道新辅助化疗可取得10%~20%的 病理完全缓解[2,7],而本研究中只有1例患者达到了病理完全缓解,这可能与本组中患者术前化疗的周期较少有关。适当延长新辅助化疗的周期,可能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之一。

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标准化疗方案[2]。临床研究显示紫杉醇与蒽环类药物的联合应用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有很高的临床反应率。TEC方案已被证实对LABC有显著疗效,毒副作用小[5,9]。本组资料显示TEC方案治疗LABC是安全的。主要毒副作用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使用 G-CSF后可以纠正至正常;其他毒副作用为轻中度脱发、恶心呕吐、体液潴留、肌肉关节疼痛等,均可耐受;没有出现较严重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毒副作用。

综上,我们认为对于局部晚期乳腺癌,应在控制全身亚临床转移病灶的前提下行手术治疗,TEC方案术前化疗效果较好。本组患者随访至目前均存活良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陈灿铭.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M]//沈镇宙,邵志敏.乳腺肿瘤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271-272.

[2] Fisher B, Brown A, Mamounas E,et al.Effect of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on local-regional disease in women with operable breast cancer: findings from 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 Bowel Project B-18[J].J Clin Oncol,1997,15(7):2483-2493.

[3] Ikeda T, Jinno H, Matsu A, et al. The role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J]. Breast Cancer, 2002, 29(1):8-14.

[4] 唐利立,张超杰,刘少华,等.新辅助化疗对Ⅱ期和Ⅲ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05,32(22):1293-1295.

[5] 沈镇宙,柳光宇,苏逢锡,等.多西紫杉醇加表柔比星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 [J].中华肿瘤杂志,2005,27(2):126-128.

[6] 张斌,蔡玉娥,张齐,等.可手术的乳腺癌术前化疗的远期效果[J].中华肿瘤杂志,1997,19(4):277-280.

篇7

新辅助化疗作为乳腺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措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我们从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去甲长春花碱(navelbine,NVB)加顺铂(cisplatin,DDP)或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表阿霉素(epirubicin,EPI)加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方案作新辅助化疗治疗Ⅱ、Ⅲ期乳腺癌患者122例,观察其疗效及毒副反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2例均经病理检查或针吸细胞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既往未用过任何治疗,Karnofsky评分为100分。无心、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病人随机分组。NP方案组64例,年龄36岁~77岁,中位年龄48.2岁,Ⅱ期25例,Ⅲa 期22例,Ⅲb期17例,FEC方案组58例,年龄39岁~73岁,中位年龄49.8岁,Ⅱ期22例,Ⅲa期19例,Ⅲb期17例,两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NP方案组:NVB 25mg/m2 iv第1,8天,DDP 30mg/m2 iv gtt第1~3天,NVB均使用深静脉穿刺置管内滴入。FEC方案组:5-Fu 500mg/m2 iv gtt第1,8天,EPI 25mg/m2 iv第1,2天,CTX 500mg/m2 iv第1,8天。两组化疗患者均预防性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类止吐药, 每3周为1个疗程,完成2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病人原发肿瘤病灶和区域淋巴结的缓解情况,并观察毒副反应情况,评价疗效。

1.3 评价标准

新辅助化疗前后采用体检、乳腺B超、钼靶等3种方法测量肿瘤最大直径,同一患者在化疗前后以同一种方法测量对比,主要以临床体检测量为准(炎性乳腺癌以钼靶测量值前后对照为准),疗效和毒副反应均依据WHO标准进行评价和分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近期疗效

全部患者均按计划完成化疗,两组均无进展者。NP组总有效率(CR+PR)70.3%,其中CR 6例(9.4%),PR 39例(60.9%),NC 19例(29.7%)。FEC组总有效率(CR+PR)51.7%,CR 2例,PR 28例,NC 28例,两组均无进展者。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75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可触及肿大淋巴结:NP组39例,FEC组36例,化疗2个周期后,NP组有23例(59%)未触及肿大淋巴结,FEC组17例(47%)未触及肿大淋巴结。36例患者实行了保乳手术。其他病人均于化疗结束后5~14天行改良根治术或传统根治术。

2.2 毒副反应

NP方案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79.7%,FEC方案组为56.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 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亦称术前化疗)可使肿瘤体积缩小,降低临床分期,使原来不能手术的肿瘤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并有助于提高保乳手术的成功率,有助于早期杀灭亚临床播散病灶,并因此可能改善乳腺癌的预后[1]。因此新辅助化疗目前在国际上已成为Ⅱ、Ⅲ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2]。有报道新辅助化疗总的有效率为60%~100%[3]。NVB+DDP是近年来临床应用较多的方案,国内一些报道其有效率大都在60%左右[4,5]。在本研究中,NP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总有效率为70.3%,FEC方案总有效率为51.7%,NP组高于FEC组,且Ⅱ期疗效高于Ⅲ期,与文献报道基本相近,NP组化疗后提高了保乳手术率,较FEC组明显。然本组病例数少,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

在毒副作用方面,两组常见的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脱发。NP组骨髓抑制大于FEC组,尤其明显的是Ⅲ、Ⅳ度白细胞下降率,临床上如积极使用G-CSF等支持方法,一般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两组消化道反应大都在Ⅱ度以下,NP组高于FEC组,患者可以耐受,可能与应用5-HT3受体拮抗剂有关。

综上所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P方案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给保乳治疗提供了更多机会,值得临床使用,但是否对患者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产生影响,有待进一步远期随访观察。同时由于毒副反应大,尤其是骨髓抑制明显,消化道反应大,故使用时应注意选择病例,治疗时注意保护其骨髓造血功能。

【参考文献】

[1] Gradishar WJ. Recently initated studies:neoadjurant treatments in the next century[J]. Semin Oncol, 1999, 26(1 Suppl 3):26-29.

[2] 陈灿铭, 沈坤炜, 吴炅, 等. 去甲长春花碱加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 2003, 13(4):310-313.

篇8

化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但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多,选择性差,长期使用会造成骨髓抑制和心、肝、肾及免疫系统功能的损害,影响生存质量和治疗的正常进行。有研究报道,艾迪注射液具有显著的增效减毒作用,与化疗方案配合使用,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增加患者对化频哪褪苄提高疗效。我们选取52例乳腺癌患者,分组应用艾迪注射液联合CEF方案与单纯CEF方案术前化疗并进行比较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共52例,为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乳腺外科住院病人,按照抽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年龄29~81岁,平均(46.2±2.6)岁;病程7天~5个月,平均(30.4±11.2)天;左侧21例,右侧11例;按UICC国际TNM分期标准[1],I期5例,Ⅱa期11例,Ⅱb期11例,Ⅲa期5例,Karnofsky评分[1]≥60分。对照阻20例,年龄31~72岁,平均(44.5±3.2)岁;病程5天~6个月,平均(31.8±10.6)天;左侧12例,右侧8例;TNM分期I期3例,Ⅱa期7例,Ⅱb期7例,Ⅲa期3例,Karnofsky评分≥60分。两组在病程、年龄及病情分期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病例纳入指标: (1)单侧原发乳腺癌的女性患者;(2)经细胞学活检和/或组织学明确诊断;(3)自愿接受手术前化疗者;(4)用药前未发现远处转移者;(5)无心、肝、肾功能和造血功能障碍者。

1.3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CEF方案:环磷酰胺(CTX)400~600mg/m2,氟尿嘧啶(52Fu)400~600mg/m2,均第1、8天用药,表阿霉素(EPI)75~90mg/m2,第1天用药,21天为1个周期,术前化疗3个周期,休息2周后手术。同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治疗组在联合化疗同期加用艾迪注射液(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0ml溶于10%葡萄糖液40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d为1个周期。

1.4观察指标: (1)参照WHO制订的实体瘤近期疗效、急性和亚急性毒副反应[1]。(2)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变化情况。(3)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体重。(4)手术后的病理淋巴结转移及C2erbB22表达。

1.5疗效、毒性反应标准: 参照WHO制订实体肿瘤近期疗分级标准[1],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持续时间超过4周;部分缓解(PR):肿瘤缩小≥50%,持续时间超过4周;无变化(NC):肿瘤缩小

抗癌剂毒性反应分级标准:外周白细胞(109/L):0级≥4.0;Ⅰ级3.0~3.9;Ⅱ级2.0~2.9;Ⅲ级1.0~2.9;Ⅳ级

2结果

2.1 近期疗效: 治疗组CR 7例, PR 22例,NC 3例, PD 0例,有效率(CR+PR)为90.62%;对照组,CR3例, PR 12例,NC 5例,PD 0例,有效率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2.2毒副作用见表1。

结果经统计分析显示,治疗组呕吐和外周白细胞降低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3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并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观察组年龄32~65岁,平均(42.1±3.7)岁,其中导管癌30例,小叶癌3例,黏液腺癌2例。对照组年龄为33~67岁,平均(43.2±4.1)岁,其中导管癌29例,小叶癌2例,黏液腺癌2例,髓样腺癌1例。上述患者在治疗前经过相关检查,其血检、尿检、肝功能、肾功能等情况均正常。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化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TE方案新辅助化疗方法进行治疗,具体如下:对患者使用浓度为75mg/m2多西紫杉醇进行静脉注射,同时给予患者50mg/m2的表柔比星进行静脉注射,治疗疗程为21d。在患者进行化疗之前给予患者消化道反应预防药物昂丹司琼、抗过敏药物地塞米松。在化疗过程中定期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心电图检查、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1~2次/w。在患者进行化疗的过程中若白细胞水平出现明显的下降,采用G-CSF对患者进行白细胞治疗。

1.3疗效判定 按照实体瘤治疗反应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 RECIST1.1)评价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稳定(Stable disease SD)、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 PD)。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5软件系统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2.7%,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7.1%,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乳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疾病,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发病患者基本上都是女性,存在极少数的男性患者。从当前研究来看乳腺癌的致病因素并不明确,但是存在一些潜在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病密切相关。随着女性年龄的上升,乳腺癌的发病率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在55岁之后会下降[3]。另外乳腺癌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很多乳腺癌患者都存在乳腺癌家族史。长期吸烟、酗酒也会提升乳腺癌的发病率[4]。

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都会出现乳腺肿块、溢液、异常、腋窝淋巴结肿等症状[5]。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提早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核磁共振检查是较为普遍的检查方式,另外乳腺X线摄影以及细胞活检也是较为有效的检查的方式。

在我院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了TE方案新辅助化疗,其治疗有效率为77.1%,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

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采用了多西紫杉醇,该药物是一种较为新型的癌症治疗药物。对微管网重组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让细胞合成受阻,导致癌细胞死亡。该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如表柔比星等有着较好的效果。表柔比星可以对转移RNA的活性进行抑制,从而阻碍DNA的合成,进而抑制癌细胞的分化作用。患者在辅助化疗期间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在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了地塞米松、昂丹司琼等来预防过敏反应及消化道反应。

综上所述,TE方案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毒副作用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龚晓军.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10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5(04):121-122.

[2]匡冠丫.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0,11(02):124-126.

篇10

资料与方法

2006~2011年收治乳腺癌患者57例,均为女性,年龄22~76岁,平均54.4岁;绝经前39例,绝经后18例;临床分期依AJCC标准:Ⅱ期36例,Ⅲ期21例;病理分级:Ⅰ级20例,Ⅱ级19例,Ⅲ级18例。经改良根治术33例,传统根治术24例。

新辅助化疗方案:新辅助化疗方案为环磷酰胺500mg/m2,表阿霉素75mg/m2,5-氟脲嘧啶500mg/21m2,21天1周期,第1天给药,共3~4周期;治疗前使用格拉司琼止吐治疗,对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下降者酌情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完成化疗周期2周左右后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给TP方案(多西他赛75mg/m2、顺铂50mg/m2),21天1周期,共4周期,再进行包括放疗和内分泌治疗在内的后续治疗。

P53的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乳腺肿瘤常规行核心针穿刺明确病理诊断,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具体步骤[3]:标本经甲醛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采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素抗生物素染色法(SP法),一抗为P53单克隆抗体,磷酸盐缓冲液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二甲基联苯胺(DAB)显色,苏木素复染,脱水、透明、封片,光学显微镜观察以阳性细胞的数目及着色程度决定反应的强弱,P53阳性物质呈棕黄色颗粒,位于细胞核,每张切片阳性细胞数>10%计为(+),其余为(-)。见图1。

疗效判断标准:疗效按WHO制定的统一标准分为[4]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情稳定(SD)和进展(PD)。①完全缓解:临床触诊肿瘤完全消失或乳腺B超显示肿瘤体积缩小>75%;②部分缓解:乳腺B超显示肿瘤体积缩小50%;③病情稳定:乳腺B超显示肿瘤体积缩小<50%或增加<25%;④疾病进展:乳腺B超显示肿瘤体积增加>25%或出现新病灶。统计指标:有效率(OR)=CR+PR[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乳腺癌组织p53蛋白的表达:乳腺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32例,阴性表达25例。

新辅助化疗疗效:57例乳腺癌患者中CR 10例、PR 27例、SD 14例和PD 6例,化疗总有效率64.9%(37/57)。

P53蛋白的表达与蒽环类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P53蛋白表达阳性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全身化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最重要的部分,根据一些肿瘤化疗预测因子来合理选择化疗方案,将会提高肿瘤的综合治疗效率,减少不合理的化疗药物选择带来的浪费及药物不良反应。

自20世纪80年代,新辅助化疗已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辅助化疗的优点至少有:①降低分期;②消灭微小转移灶,减少远处播散及耐药发生;③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6]。蒽环类药物是当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案的基石。然而,仍存在一部分乳腺癌患者化疗效果不理想,甚至耐药。

P53位于人类第17号染色体短臂上,有两种类型,野生型能诱导细胞凋亡和促进DNA修复,但其半衰期短,含量低,用免疫组化方法难以检测;而突变型P53蛋白因构象改变,半衰期长,故临床测定主要是突变型的P53蛋白。P53阳性提示对烷化剂耐药,患者预后差,对该组患者,应考虑使用含蒽环类药物的联合方案化疗。邵志敏等发现新辅助化疗可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7],抑制增殖。但文献报道的P53的表达状态预测乳腺癌蒽环类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结论存在争议[8]。

本研究参考等的检测方法也发现P53表达的乳腺癌患者蒽环类化疗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因样本量较小,本研究结论尚需更大样本资料来验证。总之,本研究认为乳腺癌组织中P53过表达可能可以作为蒽环类新辅助化疗的预测因子。

参考文献

1 吕长刚,齐凤杰.NGAL和MMP-9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广东医学,2011,32(10):1287.

2 杨俊娥,陆苏,刘红.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11,38(7):405.

3 林黎娟,曹中良,林贞花,等.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表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P53蛋白表达的关系[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1,28(5):679.

4 周波,谢菲,王思源,等.紫杉类联合蒽环类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乳腺癌的疗效及预后[J].中国癌症杂志,2009,19(2):129.

5 章丽丽,葛海燕.术前TEC与EC-T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53例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医学综述,2011,17(10):1565.

篇11

ZHANG Chun-zhen.Medical-department of Anyang Tumor Hospital, Anyang 45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urvival rate to paclitaxel on patients disease-free survival.Methods F rom 2002.5to 2005.8,134 cases with Her-2 positive breast cancer were followed-up until disease progres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nical feature,pathological type,chemotherapeutic project and survival rate were ananlyzed.Results For the patients received chemotherapy only using contained anthracycline or paclitaxel,The disease-free survival was 68.8% and 86% respectively, χ2=5.290,P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Chemotherapy;Her-2 positive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能够提高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这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已经证实[1]。由于肿瘤细胞的特殊生物学特性,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对治疗无效。目前有一些生物学标记已作为预测对化疗的疗效和预后的指标。Her-2/neu的过表达,已作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和化疗预测的指标,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观察蒽环类和紫杉类不同辅助化疗方案对Her-2/neu过表达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2年5月至2005年8月在我院乳腺中心接受手术且术后化疗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病理资料比较全面(包括年龄,术后病理类型,分级,淋巴结数目,肿瘤大小,激素受体状况,her-2表达)的病例共483例,年龄24~82岁,

作者单位:455000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内科

中位年龄48岁,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者,化疗后给于三苯氧胺治疗,腋淋巴结≥4个的结合胸壁放射治疗。术后化疗采用:CAF(CTX、ADM或EPI或THP、5-Fu)、ET(EPI、PTX),DAC(Docetaxel,,ADM,CTX)方案,化疗4~6程。其中Her-2过表达者共134例。

1.2 Her-2过表达的判断标准 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未观察到着色或10%的肿瘤细胞膜观察到淡的或较难觉察的着色,细胞的部分细胞膜着色为Her-2过表达阴性,评分为+;>10%的肿瘤细胞全部的细胞膜存在弱至中等强度的着色为Her-2过表达弱阳性,评分为++;>10%的肿瘤细胞全部的细胞膜存在高强度的着色为Her-2过表达强阳性,评分为+++。

2 结果

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化疗方案,共483例,其中Her-2过表达(++、+++)134例,Her-2过表达占27.7 %,采用CAF方案化疗者77例,含紫杉类化疗者57例,采用CAF方案复发转移24例,占31.2%,含紫杉类8例,占14.0%,χ2=5.290,P

3 讨论

原癌基因Her-2是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的一员,该家族中的受于细胞膜上,在许多组织均可发现。Her-2在EGFR家族中发挥关键作用,其过表达具有致癌基因的特性。人类乳腺癌细胞中,Her-2基因过表达的乳腺癌细胞使DNA合成增加,癌细胞生长加速。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能提高早期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在多个临床试验中已得到证实,蒽环类及紫杉类是主要的有效药物。1987年Slamon首次报道了Her-2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预后差,对传统化疗内分泌治疗耐药[2]。一些研究显示,肿瘤组织内Her-2过表达可能预测对CMF(CTX MTX 5-Fu)方案相对耐药,而对于蒽环类相对敏感,具有较高的无复发时间(DFS)和总生存率(OS)。NCIC CTG Mammary5(M5) [3]临床试验随访10年的结果显示对于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采用CEF方案较CMF方案具有较高的DFS和OS,分别提高30%和18%。Thor[4]等的研究结果显示Her-2过表达者能从高剂量的蒽环类化疗中获益,在新辅助及辅助化疗中,Her-2过表达患者表现出对蒽环类更多的剂量依赖性。CAIGB 9344/INT 0148[5]试验得出对于Her-2过表达的患者应用高于标准剂量的阿霉素(60 mg/m2)较标准剂量阿霉素没有提高疗效,而增加紫杉类提高了DFS及OS。Her-2过表达的患者对紫杉类是否敏感,目前报道不一,多数研究认为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细胞系对紫杉类药物耐药。Konecny等[6]在Her-2过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中采用EC和ET方案,回顾性研究无进展时间和生存期,ET方案优于EC方案,虽然没有转化为统计学上的意义,但作者推荐对于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采用ET方案。CAIGB 9344[7]实验10年的随访结果显示:4周期的AC方案后序贯4周期的紫杉醇与单纯4周期AC方案治疗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比较,对于Her-2过表达的患者不管ER状态如何,采用ACP方案的DFS和OS均提高,复发和死亡风险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Her-2阴性,ER阳性者,获益较小。在我们的研究分析中同样观察到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接受含紫杉类方案比只接受含蒽环类方案获得的无病生存优势较大,采用CAF方案复发转移24例,占31.2%,含紫杉类8例,占14.0%,χ2=5.290,P

参 考 文 献

[1] 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 (EBTCG).Effects of Chemotherapy And Hormonal Therapy For Early Breast Cancer On Recurrence And 15-Year Survival:AnOverview Of The Randomized Trials.Lancet,2005,365(9472):1687-1717.

[2] Winstanley J,Cooke T,Murray GD,et al.The Long Term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CerbB-2 in Primary Breast Cancer.Br J Cancer,1991,63(4):447-450.

[3] Levine MN,Pritchard KI,Bramwell VH,et al.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Cyclophosphamide, Epirubicin, Fluorouracil With Cyclophosphamide, Methotrexate, Fluorouracil in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Node-Positive Breast Cancer: Update of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of Canada Clinical Trial Group Trial MA5.J Clin Oncol,2005,23(22):5166-5170.

[4] Thor AD,Berry DA,Dudman DR,et al.ErbB-2,P53,and Efficacy of Adjuvant Therapy in Lumph Node-Positive Breast Cancer.J Natl Cancer Inst,1998,90(18):1346-1360.

篇12

乳腺癌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我院对乳腺癌应用CTF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疗效肯定。但化疗药物毒副作用明显,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均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院自2003年6月~2006年6月以CTF方案联合岩舒注射液治疗乳腺癌,并与单独应用CTF方案化疗的患者相比经临床观察,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体质,增强疗效,减轻化疗后毒副作用,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均为女性,为我院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住院病例,年龄28~65岁,平均42.5岁。均经穿刺病理确诊为乳腺癌;16例经腋淋巴结穿刺病理确诊为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经B超、胸片证实未发现远处转移,确诊均有可疑性肿瘤病灶且未经过放、化疗。

1.2 治疗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为CTF方案联合岩舒注射液组,用岩舒注射液20 ml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40~60滴/min,1次/d,10 d为1个方程,环磷酰胺500 mg/m2加生理盐水100 ml快速静滴(第1天、第8天),吡柔比星40 mg/m2加生理盐水100 ml快速静滴(第1天),5-氟尿嘧啶500 mg/m2加生理盐水500 ml缓慢静滴,时间大于6 h(第1天、第8天),以上3种药物之间均用生理盐水50 ml静脉滴注,为预防呕吐和减轻化疗反应,化疗前0.5 h静脉滴注盐酸格拉司琼针3 mg,地塞米松针10 mg静脉注射,化疗完毕后用250 ml生理盐水快速静脉滴注,可稀释残留于血管壁上的化疗药物,减少对局部组织的刺激,有效预防静脉炎,21 d为1个周期,化疗2~3个周期。对照组为不用岩舒注射液单独使用CTF方案化疗,用法同观察组。

1.3 疗效判定标准

采取WHO规定的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1],分别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效(NC),进展(PD),稳定(S),(CR+PR)为有效率。化疗过程中于化疗前及化疗结束时均以彩超及钼靶X线摄片测量肿瘤直径。

2 结果

2.1治疗结果(表1)

2.2不良反应

观察组30例患者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4例(13%),恶心、呕吐7例(23%),口腔溃疡0例,静脉炎3例(10%)。肝功能损害0例。对照组30例患者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18例(60%),恶心、呕吐14例(46%),口腔溃疡5例(16%),静脉炎4例(13%),肝功能损害1例(3%)。

2.3生活质量比较

根据生活质量各项标准记分的总分估价生活质量标准,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组(好>41分,中21~40分,差

3 讨论

岩舒注射液又名复方苦参注射液,系以苦参为主的多味中草药经现代技术加工制成。祖国医学认为苦参具清热、燥湿之功效,早在《本经》中就记载“主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逐水,除痈肿”,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主要成分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多种生物碱[2],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镇痛,提高免疫功能及升白细胞的功能。

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杀伤肿瘤细胞与保护机体免疫状态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加入岩舒注射液,不但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又能杀伤肿瘤细胞。根据本文中疗效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岩舒注射液能够激活部分癌症患者本身已受抑或受化疗药物影响而功能低下的免疫系统,使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增强,间接发挥对肿瘤细胞的抑制和杀伤作用,因此,岩舒注射液辅助治疗乳腺癌能显著控制病情,提高治疗有效率,延长生存期。

化疗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后毒副作用是肿瘤治疗的棘手问题,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乏力、口腔溃疡、脱发、静脉炎均为近期的全身反应,这必然影响化疗疗程的顺利进行和疗效。本文资料表明:观察组毒副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CTF联合岩舒注射液治疗乳腺癌能够有效减低化疗的毒副反应,改善骨髓造血功能,显著升高白细胞。

据WHO统计,70%的晚期癌症患者有疼痛,明显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另据资料表明岩舒注射液对控制疼痛有明显疗效,且毒副作用极轻微,对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无不良影响,且该药和其他止痛药比较无依赖性和耐药性[3]。

岩舒注射液可改善患者的精神、食欲、睡眠等一般状况,保护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免受化疗药物之损,从而提高患者的化疗耐受性,尤其对晚期癌症患者提高生存质量和改善临床症状有积极意义,本文中观察组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比对照组占明显优势,在化疗中能保护甚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联合化疗可增强疗效、减轻副作用、缓解疼痛、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韩锐.肿瘤化学预防与药物治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546.

[2]宁小明,杨述特,金庆满.顺铂联合岩舒注射液胸腔注射治疗癌症胸水3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导报,2001,7(2):70-71.

篇13

    1.1  一般资料  52例全部为女性;年龄32~59岁,中位年龄46岁。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34例,其他18例。er阳性28例(53.9%);pr阳性28例(53.9%)。侵及1个器官或部位者12例(23.1%),2个器官或部位者9例(17.3%),≥3个器官或部位者31例(59.6%)。曾经行乳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48例,放射治疗46例,内分泌治疗46例,术后化疗47例,其中28例用过cmf方案,19例用过caf方案。出现转移后用过蒽环类方案化疗28例,紫杉类方案化疗9例。

    1.2  治疗方法  异长春花碱(nvb)25mg/m2 静滴,d1、d5;氟尿嘧啶(5fu)1 000mg/d,持续24h静滴,d1~d3;四氢叶酸钙(cf)100mg/d,静滴,d1~d3,在用5fu前;顺铂(ddp)20~30mg/m2,静滴,d1~d3,21天为1个周期。

    1.3  评价标准  (1)近期有效率:治疗结束后,按who有关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2)生存期:从化疗之日起至死亡或末次随访时间;(3)缓解期:自开始判定为cr或pr起至肿瘤出现复发或进展的时间;(4)毒副反应按who公布的标准分为0~ⅳ度。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包。

    2  结果

    2.1  肿瘤相关症状的改善  治疗前22例患者有疼痛,18例功能障碍,15例气喘,17例需要使用吗啡;化疗后19例(86.4%)患者疼痛减轻、消失,有气喘及功能障碍的患者均得到改善。原需服用吗啡类药物者,治疗后可全部停用。

    2.2  近期有效率  全组共化疗177个周期。中位周期数为3(范围1~6)。6例行1周期化疗,其中1例因ards、1例因骨髓转移血小板、白细胞严重减少而终止治疗,4例因其他原因拒绝继续化疗;另46例治疗至少2周期。故全组可评价疗效46例,按意向治疗分析(itt)52例计算,总有效率为71.2%,其中cr率为26.9%,pr率为44.2%。

    2.3  生存期和缓解期  随访至2003年12月,全组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95%可信区间12~16个月),其中化疗有效者为16个月,无效者为10个月;中位缓解期为7个月(95%可信区间5~9个月)。

    2.4  毒副反应  全组52例均可评价毒副反应。其中1例在化疗第13天出现ⅳ度骨髓抑制,合并ards死亡。该患者48岁,为左乳腺癌术后、放化疗后肝、肺、骨、胸膜转移,放射性肺炎。治疗前有干咳、胸痛、气喘,无发热,右肺呼吸音减弱,但无干、湿性罗音,血像白细胞正常。经用甲强龙及化疗后,患者以上症状消失,但第10天出现ⅳ度骨髓抑制,无感染征象,第13天并发ards,经抢救无效死亡。全组白细胞下降率为100%,其中ⅰ~ⅱ度47.4%,ⅲ~ⅳ度52.6%;血小板下降率为23.1%,贫血发生率为78.8%,大多为ⅰ~ⅱ度;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86.2%,其中ⅰ~ⅱ度71.2%,ⅲ~ⅳ度23.1%;周围神经毒性、便秘的发生率分别为21.2%和34.6%。

    3  讨论

    本组2/3患者有肝或肺转移,而且71.2%患者先前用过蒽环类或紫杉类药物化疗,预后不良。而异长春花碱是治疗乳腺癌公认的较为有效的药物,有文献认为其单用即可取得与cmf方案相当的疗效。nole及orlando等[1,2]报告以异长春花碱为主,联合氟尿嘧啶、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其总有效率为73%,其中19%获完全缓解,肿瘤进展时间6.8个月。我们应用该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结果发现86.4%的患者疼痛减轻、消失,气喘和活动功能障碍等全部缓解,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从客观疗效方面看,该方案总有效率为71.2%,其中26.9%患者达完全缓解,与orlando及nole等报道的结果相近。血液毒性主要为白细胞下降,其中ⅲ~ⅳ度为52.6%,明显高于orlando及nole等的结果,主要与我们所用药物剂量较大、合并骨转移者较多有关。非血液毒性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毒性及便秘,发生率与上述文献报告的相近。我们未观察到明显的手足综合征,可能与患者接受化疗周期数少有关。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以异长春花碱为主,联合氟尿嘧啶、顺铂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是有效安全的,可作为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解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