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

篇1

水利工程是指能满足人类生活生产需要,实现水资源有效利用、保护与开发,并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水运、灌溉、供水、排涝、防洪、水力发电等重要作用的的水利设施。目前我国水利工程老化失修,部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到位不及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机构臃肿,管理体制不顺,以及重建轻管等现象大量存在,对于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由于没有经济效益,在建设初期运行管理常被忽视。近年来,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和水利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1]。然而,水利工程设施效益转化的核心和所中心环节就是运行管理,同时,水利工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实现都与运行管理关系密切。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我国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以保证我国水利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运行期需要投入的物力和人力,尤其特大水利工程运行期高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通常运行期会大大超过建设期。因此,水利工程运行期间的管理意义重大,对一个水利建设项目,从其整体性要求而言,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都很重要,甚至运行管理更加重要。经济功能显现经济效益、水资源配置的管理功能、社会服务功能体现的社会效益是水利工程对社会的发展提供的重要作用。按承担功能的不同,水利工程可以分为经营性水利工程和公益性水利工程。经营水利工程主要承担发电、灌溉、供水等;公益的水利工程主要承担防洪等排涝等。水利工程功能效益的发挥与运行管理关系密切,由上述可见,多数功能的实现大都是在水利工程运行的运行时期。水利工程功能的末端就是运行期,运行期供水及发电等收益是工程经济效益的实现主要来源,同时运行期供水及发电等收益也是水利工程经济上收益的主要来源。

不难看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十分重要,要想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了水利工程功能的正常发挥及运行,施工顺利进行,节省了投资,减少运行期的技术改造,就应该把运行管理提高到与建设管理同等重要的地位,重视并加大水利工程运行管理。

3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广西水库大都在1958年前后兴建,目前约有4351座,它们为广西经济建设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发电、供水、防洪、灌溉等方面都给广西人民带来了巨大效益。但由于其设施设备陈旧,质量标准低,用水的需求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在水库运行过程中暴露了许多问题。据粗略统计,广西有三类病险水库155座。这些水库灌溉、防洪能力均未达到设计要求,且长年带病运行。

例如,由于资金短缺,广西凤亭河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没有完成,长期以来只能控制低水位运行。除输水总干渠能够保持正常通水外,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其余干渠长年失修,部分渠道已遭受破坏,目前实际过水长度还不到初建时长度的五分之三。据统计,目前广西带病运行的小型水库1520座,占小型水库总数的35.8%;中型水库52座,占30%;水库大型水库7座,占35%,这些水库都无法发挥应有工程效益,只能控制低水位运行。

由于水资源没得到充有效分利用,水库工程没发挥出应有效益,最终要导致一是广大农民缺乏用水交费的自觉性,认为水库灌溉农田不应交费故欠缴或不缴,水是商品的观念淡薄;二是是工程在病险中连续运行,工程养护维修、除险加固资金来源不足,导致一些工程报废。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和水利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此同时,我国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也凸显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水费计收机制欠缺合理,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国务院虽然已要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可按自身实际,制定并实施水价成本测算,但实施效果大打折扣,从而导致部分水管单位难以维持正常运行[2]。

(2)旧的管理体制活力不足,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仍是目前多数水管单位的管理体制,它导致部分该由地方政府负担的公益性支出转变为水管单位,这必然会引起经营性资产发展动力不足,这不利于我国水利事业的长期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的建设工程的快速发展。

(3)设备老化及质量标准低等现象严重,最近几十年我国在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设备及质量标准方面与国际标准仍有巨大差距。它严重的影响了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以及我国基本建设的大力发展。

4 我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主要措施

虽然我国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要想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了水利工程功能的正常发挥及运行,就应该把运行管理提高到与建设管理同等重要的地位,重视并加大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我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目前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1)注重水利工程的科学管理,可采用个人承包、拍卖经营、专业管护等切实有效的运行管护模式以适应不同的工程类型及当地社会情况,从而保证新老水利工程都能得到良性运行。当完工后的水利资产给有关单位使用时,同时要给其颁发使用权或产权证书。为了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保证工程的使用寿命,以求水利工程产品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把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对待。

(2)根据市场变化理顺水价,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要尽早出台相关政策以调控水价[3]。地方水价调整和制定工作由市县价格主管部门提出相关调整方案并报省级价格主管部门批准,或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来直接负责。水价要根据市场供求变化、供水成本及水资源状况适时调整,做到分步到位。对农业用水及非农业用水要分类定价、区别对待。对于经营性供水收费,供水价格要按照公平负担、节约用水、补偿成本、合理收益的原则核定。使价格在水资源配置中的杠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逐步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工程水价体系。

(3)积极推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精简管理机构,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养护水平。为确保顺利实施水利工程管养分离,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应当规范维修养护的市场环境,努力创造条件,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企业的资质标准应由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尽早制定,核定的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资金各级财政部门应保证足额到位。在对水管单位核定管理人员编制和科学定岗基础上,要建立专业化的养护企业,从水管单位剥离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人员和养护业务,并通过招标方式逐步确定优秀的维修养护企业。

篇2

 

1. 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问题

 

(1)资源浪费问题较严重。当前,由于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期间,工作人员没有给予工程建设后维护管理工作实施高度重视,加之没有足额征收农业用水费,导致在建成水利工程以后,维护管理经费不足,并且缺少监管机制,最终导致工程使用的过程中受到了破损,严重的影响水利工程利用效率,同时也影响了农业的发展速度[1]。

 

(2)工程维护与管理脱节。从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角度,建设部门和运行部门属于不同的部门,两者进行不同的工作,两者之间的合作也很困难。众所周知,对于一个的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而言,从建设到管理、直至投入使用都需要各个部门的统一协作,一起负责管理与维护工作。可是在实际工作中,维护与管理工作通常都是分给多个部门去执行,导致部门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管系统,最终使得水利工程在建设后维护管理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使得农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3)资金的投入相对短缺。现阶段,受到了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使得水利工程建设维护管理制度无法被有效的落实。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在运行维护管理方面缺乏足够的资金做支撑,加之缺少新的投入机制,最终使得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工作的实施受到了限制,管理工作也无法正常的实施,严重的影响目前农业的发展[2]。

 

(4)管理体系责任不够明确。目前,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已经承包给个体经营,在农田水利工程使用过程中,乡镇水利站本应负责建设、管理和维护责职,但实际的情形是农民在使用的过程中只有需求却没有维护管理的积极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产权不明确,个人和集体的权责不确定,资金投入相对比较小,维修费用比较大的情况下,无法配置专业维修管理人员。

 

2. 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重要性

 

(1)是工程效益发挥的基础。在良好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下,水利工程建筑能够将工程建设的目标充分的体现出来。在我国拥有较多数量的农田水利工程,这些农田水利工程规模比较小,投资也比较少,但是在效益的发挥方面却比较明显,水利工程的发展不仅能够为农业的收入提供保障,还能够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升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使得农业发展更符合我国国情。实际上,在建设农田水利工程过程中,不仅仅能够树立我国政府的形象,还能够使得我国民生工程发展的更好,这也是我国节省能源的一个重要战略性工程[3]。

 

(2)是工程运行的重要保障。在水利工程发展方面,投入运行是其中重要同时也是关键性的环节,而维护管理也是保证工程能够正常运行的保障所在。众所周知,农田的水利工程在使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阶段性,如农田的灌溉主要是一年对半使用,在防洪减涝方面甚至只使用几天,也有的几年才能够使用一次,这要求水利工程在暂停使用期间必须进行相应的维护管理工作。在农田水利工程方面,仅仅规划建设是远远不够的,如果那些已经建设好的水利工程还没有得到有效的维护与管理,那么一旦投入使用后极有可能在半年的时间内出现被损坏的现象。因此,只有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在维护管理方面加大监督与检查力度,才能够确保水利工程在长期使用中保持着良好的状态。

 

(3)是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管理与维护关系到农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季节性强,比如农田水稻的灌溉一般是半年在使用,半年在闲置的状态,防涝防洪设施可能只使用几天,有的几年都不会使用一次。根据农田水利工程这些使用的特点,我们必须做好管理与维护的工作,否则建设好的农田水利工程就会因为使用少,平时无人管理和维护导致损坏,不仅浪费国家资源,更会影响农田水利工程事业的良性发展。

 

3. 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策略

 

(1)加大工程管理经费的投入。在农田水利工程建成以后,需要充分的落实管理资金,并且将工程质量和效果作为维护管理分类的依据,同时政府要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另外也可以通过市场投入机制,保证工程建设后能够有充足的资金作支撑。这样一来,能够有效的避免由于工程建设管理资金不充足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

 

(2)强化运行管理主体的作用。在水利工程建成以后,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为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和维护管理主体的落实创建良好的条件。管护主体得到落实以后,需要健全管理体制,并做好工程移交工作,建立相应的档案台账,明确管理维护范围,同时将维护管理责任充分的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身上,以确保水利工程能够更好的运行与发展。一般情况下,农田水利工程都是公益性的,因此,首先要明确产权,然后政府要保障集体和乡镇小工程的资金投入,更要明确责任,对于管理不善导致水利工程不能正常运行的要进行惩处。

 

(3)拓宽管护经费的筹措渠道。由于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在运行维护管理方面没有充足的经费作支撑,因此需要我国政府多渠道筹措管护经费,依靠受益群众的力量充分的落实工程维护管理工作。由于我国一些地区还有很多贫困的县存在,这就导致当地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中缺少资金保障,这导致维护管理工作不能有效的实施,因此多渠道筹措资金极为重要。另外,还需要健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在管理方面工作还不到位,很多地区也没有重视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实施,这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因此,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够保障水利工程正常的运行。

 

(4)全面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农田水利工程与农民利益密不可分,所以,有关部门要发动农民也参与到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中来,拿出一定的资金给予补助,以激励他们参与管理与维护的积极性。国家应重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具有专业化管护水平的团队,使他们能够承担起新时期农村水利管理与维护的重任。

 

4. 结语

 

篇3

keyword: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1, 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主体权责不明,管理出现混乱局面

自从农村的基本经营管理制度实施改革后,把农村土地的集体经营变成了农民自己的分散经营,导致当时已经建成的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出现了问题,产权的归属不明确,没有对各个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加以明确规定。由于改革之前长期存在的注重建设而轻视管理,注重骨干轻视配套的思想,使农田水利工程基本上是国家管理不到位,集体根本无法真正管理妥善,农民更是无法着手。随着农业税逐渐取消,在农田之中的一些水利工程建设经常是缺乏相关人员实施管理的,导致现有的有限水资源无法得到应有的利用。

1.2缺少工程管理资金保障

我国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所投入的资金同大中型水利工程设施投入的资金相比,可以说是相差甚远,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维护资金主要是依靠水费,而农业的水费是群管水费同国有水费组成的,在对群管水费的收取上存在诸多问题,群众经常浪费水资源。在一些大型的灌溉区根本没有量水设备,依靠灌溉面积来收取费用,由此形成了吃大锅水的局面,节约用水的激励机制普遍缺位。在农村虽然自来水的价格相对较低,但是也难以避免的存在很多违规现象,私自改变自来水的流向,以此达到避免交水费的目的;部分工作人员对收取水费的工作缺乏主动积极性,甚至有的地方可能一年才交一次水费,没有培养人民交水费的自觉性。

1.3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低下

我国虽然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管理,但是效率十分低下,大多数的水利工程在运行的管理中经常会出现管理职能的空缺状况,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模式尤为单调,普遍存在管理机构不健全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农田水利工程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有些大的水库大多都是有村民自己进行管理的,有的地方根本无人理会农民的灌溉与排水工作。这种状况的产生通常都是由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对水利工作不上心导致的,无法保证水利工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4缺少专业知识,缺乏维护意识

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管理的基层工作人员而言,其技术水平都相对较低,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为技术作支撑;另外一方面,对水利工程进行建设的主体是县级以上一些专门的单位所负责,这便极易导致基层的工作人员滋生懒惰的思想,更是缺少应有的实践经验。

1.5缺乏农田水利工程的技术服务体系

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更甚者许多工程基本上可以称之为豆腐渣工程,因而相关人员必须注重后期的管理工作。目前,严峻的事实是缺少农田水利工程专业管理的优秀人才,基础工作人员的工程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不足。在一些乡镇设置了较多水管站,在水管站中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在村委会中更不存在这样的专业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修工作。同时,水利工程专业管理的人员素质普遍较低,没有对自身的岗位职责加以明确,再加上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制约因素的影响,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的技术服务体系的构建工作变得尤为困难。

2,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进行管理的对策

2.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资金的运作方式

小型农田的水利设施建设,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所以,国家必须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管理资金的投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为了更加具有针对性,国家以及省财政应该适当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水坝、沟渠等工程的修建和规划,并且要严格确保专款专用,把资金真正的运用到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之中。在国家和各级政府在加大资金投入之后,还应当建立完善的资金运作方式,建立保障对农田水利进行有效管理的机制。首先,要保障地方投资的落实,这是最为根本的;其次,要建立“以奖代补”的奖励措施,同时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根据表现对有突出作为和群众满意度高的单位或者村队给予一定资金的奖励;最后,采取合资、投劳等多样化的方式,调动社会力量,扩大资金来源的范围,吸取一切可以吸收的资金,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中来,促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参与者、管理者以及受益者。

2.2建全农田水利工程的技术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工程的技术服务体系,是保障农田水利工程效能发挥的关键。地方水利部门首先需要将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相结合进行,做好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其次,应及时的引进水利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是进行农田水利工程技术服务所必须的,以便于从根本上防止不合格工程的出现;再次,要抓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新技术的应用工作,使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同农业生产相适应,充分发挥自身功效,服务农业的发展;最后,要大力宣传关于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知识,提高农民对水利工程管理的水平,还要同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鼓励当地农民切身加入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工作中来,以此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养护水平。

2.3改革及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

要因地制宜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制度予以改革,明确产权制度的内容,在对产权的改革中,应以所有权为核心,政府进行指导而不是由政府大包大揽,依据不同的项目采取与之相应的措施。例如:要是对公益性较强、收益范围广跨村的水利工程那么就采用合作组织的方式;对于担负防汛抗旱任务等公益性任务的农田水利工作适宜采取承包或者租赁的经营方式,只有选择了正确的经营方式,才能够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制度的有效改革,才能促使农田水利工程更好的带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3,结语

总之,农田水利工程对农村的稳定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具备不容忽视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能够为农村经济的平稳发展作支撑,所以,相关人员应当从根本上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使其持续高效的运行,并且为农民造福,从而充分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付恩喜.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02):45-46.

篇4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需要以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为前提。近年来,我国在推进水利工程现代化建设,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效。然而,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部分水利管理单位对于水利工程管理考核方面的认识不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概括下来,主要表现为:对于水利工程外观形象等方面的塑造较为注重,忽视了与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密切相关的技术管理基础工作。但是,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与管理现代化密不可分,一旦建筑物监测、电气试验、设备检测、运行管理等基础性的保障工作落实不到位,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其安全性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无法满足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要求。

1 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与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前提条件

要想实现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与管理现代化的目标相适应,应当具备良好的水利工程硬件与软件、构建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并且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1.1 需要良好的硬件和软件

为了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与管理现代化相适应,需要具备良好的水利工程硬件与软件条件。与此同时,水利工程的软硬件在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重硬轻软”、“重建轻管”等现象的产生,为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作出保障。水利工程硬件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的建筑物、金属结构、机电设备等工程设施设备,这些硬件条件共同构成了水利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而水利工程软件主要包括相应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工程管理技术规范等内容。良好的水利工程软件与硬件,对于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实现,保证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2 需要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也是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与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前提条件之一。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当前在水利工程领域,科技的不断创新以及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得水利工程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全面了解并掌握这些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方法。因此,作为水利管理单位,应当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通过提升理论与实践等相关技术培训水平,并且积极引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所需的专业人才,建立高技能和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从而满足不断提高的水利工程管理水平需求。

1.3 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

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单位氛围,有助于促进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与管理现代化相适应。随着水利工程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使得水利工程管理的任务不断加重。因此,为满足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内部管理工作方面的新要求,有必要塑造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单位文化氛围。因为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助于提高激励效果,进而让水利工程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将个人发展基本目标与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整体目标相适应。具体来讲,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当理顺职能划分,通过制订科学规范的奖惩考核制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积极宣传弘扬优秀水文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 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与管理现代化的关系

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有助于充分发挥管理现代化的效益。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有助于发挥防洪抗旱减灾效益,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洪涝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其次,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有助于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从而获取更多的水资源利用效益,以满足工农业生产需要和人民生活需要。最后,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能够有效的截污导流,对于水资源保护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3 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推进管理现代化的相关对策

为了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推进管理现代化目标的进一步实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不仅要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还应当弘扬水利行业职业道德精神,并且要提升水利工程管理考核水平。

3.1 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对于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实现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在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有着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健全、工程维修养护不足等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在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要保障水利工程管理和维护的资金充足,并且明确水利工程管理的责任主体,加大对水利工程的维修与养护力度。从而确保水利工程能够安全运行,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 提升水利工程管理考核水平

做好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有助于定量评价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确保水利工程管理朝着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等方向的发展,从而为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做出一定的贡献。由此可以看出,水利工程管理考核标准是评价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准之一。作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当提升水利工程管理考核水平,运用定量评价的方法促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3.3 弘扬水利行业职业道德精神

在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弘扬水利行业职业道德精神,不仅有助于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还是促进我国水利事业健康稳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要求水利工程管理的有关工作人员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且在具体的工作中能够勇于钻研、锐意创新,促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实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相关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克服地处偏僻、条件艰苦等困难,践行“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从而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进一步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

4 结束语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是水利改革发展的方向,而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这一总体目标的其前提是保证水利工程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因此,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当高度重视与安全运行相关的技术基础工作,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才能逐步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在此背景下,文章从水利工程软硬件、管理队伍、单位文化等角度分析了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与此同时,在分析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与管理现代化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确保安全运行与促M管理现代化的相关对策,具体包括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升水利工程管理考核水平、弘扬水利行业职业道德精神等内容,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田振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J].科技资讯,2016(25).

[2]沈国兴,庞磊.水利工程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才智,2011(26).

篇5

引言

我国水利工程主要用于灌溉排水、城乡供水,以确保防汛抗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小型水利工程形式多样、涉及面广、地处偏僻,一般都是通过农村集体组织负责对工程进行维修养护和更新改造。自实行以来,小型水利工程的传统管理模式便面临严峻的挑战,普遍出现了管理产权不清、管护主体和责任不明、管护经费缺乏等问题,导致工程效益大幅衰减。自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2002,45号)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根据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水利部和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深化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国内一些水利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基于小型水利工程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了水利工程现代化运行管理体制的建设,取得了不少成果。

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现状

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主要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为基于产品、计划经济的自营制建设管理方式的第一阶段,其形式为投资方自己组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机构,在这种管理体制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运行管理单位均隶属于行政主管部门,它们与主管部门是上下级行政管理关系,这种管理体制下没有一个职责明确的单位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负责,出现了花钱的不管还钱、建设的不管运行、项目投资效益无人问津的局面。通常都是在大中型项目的建设中设立工程现场指挥部,行使项目建设指挥权力,工程完工后交由运行管理单位进行管理。指挥部成员一般从工程所在地的管理单位进行抽调。缺点是指挥部人员临时拼凑,管理水平和效率较低,项目管理机构随着工程结束而解散,新开工程又在较低的管理水平上重复进行,使得工程建设水平和投资效益难以提高。同时投资方与建设方合二为一,既缺少约束和协调机制,又增加了难度和风险程度,投资方与国家的利益难以统筹兼顾。

当前大多数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管理通常都是不属于同一单位。在工程建设期间,运行管理方不参与或较少参与工程建设的实施工程,只有在工程完工后由建设方整体移交管理方,工程建设和运用基本处于建管分离的状态。这样在工程接管后设备投入运行初期工程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往往造成工程接管后,设备投运初期工程设备设施的使用条件与最终用户的要求差距很大,例如发电量达不到预计效果,技术改造项目多,持续时间长、难度大,而且投入的资金多,影响水电工程运行的可靠性和效益的发挥。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对新建工程进行建管结合模式的管理,运行管理单位全程参与工程的建设过程,对工程设计、合同执行、建设过程、结算验收、生产试运行等阶段进行过程控制,做到建与管紧密结合,能有效减少运行期出现不利因素的几率,促进水利工程良好运行,运行管理单位通过参加工程建设全过程,对工程构造和组成有了充分了解,无疑会对工程管理做到心中有数,对以后的发展有一定的预见性。

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之间的关系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定》之中规定,水利工程建设程序一般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准备(包括招标设计)、建设实施、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后评价等阶段。建设项目管理是指在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其目的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最优地实现建设项目的预定目标。项目管理是指特定的管理主体,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为实现项目目标,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对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的行为过程。

由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定义可以看出,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其实只是水利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两者密不可分,建设是前提,运行管理是目的。运行管理是建设阶段的后序阶段,几乎所有工程尤其是水利工程,资金在建设阶段进行投入,资金的收回和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实现都是在运行阶段。如果在工程建设中不能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对工程进行管理体制、投资、风险及产品质量的控制,可能会导致以后管理机构的臃肿、运行期资金难以筹备、水利运行阶段的风险增大、工程的维修难度增大,直接就会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投资收益。一旦水利工程运行期的管理工作不到位的话,那么它的功能以及效益就得不到发挥,那么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就没有了,其前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成了无用功,相应的项目建议书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所论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就都无从谈起了。

建管结合模式的探讨

3.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中都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尤其是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由于没有经济效益,其运行管理在建设初期就被忽视了。导致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体制不顺、机构臃肿。甚至有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不到位,导致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为了保证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运行管理是水利工程设施效益转化的中心环节和核心。随着水利技术的进步和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想要真正实现建管结合的管理模式,就要求工程建设和管理单位中的每一个人意识到运行管理的重要性,并了解建管结合的基本思路,积极与设计、安装、监理及参建各方联络沟通,为这一管理模式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3.2、制定方针,有章可循

任何一项举措的实施都要有具体和可行的方针,工程建设也不例外。建管结合的管理模式具体实施主要是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围绕工程建设全面进行生产准备,另一个是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工程程建设。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在筹建之初,项目管理单位对所要开展的工作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充分地预计和分析,从设计开始,分阶段地明确工程建设的工作目标、责任、完成时间,制定详细的工程移交计划,对参与工程建设和生产准备进行系统、周密的安排。

3.3、分解实施,全程控制

本模式成功实施的关键是要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工程建设,做到建管紧密结合。运行管理单位参与工程建设的程度,决定了其在优化设计、质量控制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管理单位因对所管辖范围内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设备安装、投资控制等关键环节,均全面参与,全面跟踪,与相关方在各个环节共同把好质量关,将影响工程稳定运行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4、结语

建管结合的管理模式是近些年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诞生的一种新生的、体现用户方意志的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模式,这是一种管理观念的创新,是实际需要的产物。本文在探讨新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关系基础上,指出只有通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才能使水利工程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对怎样实现建管结合的管理模式提出了几点意见。

参考文献:

[1]曹莉,张会恩.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机结合浅议[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06:55

[2]尹艳青,王立.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机结合研究[J].水利经济,2006,01:50-51+64+83

篇6

现阶段我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快速发展,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也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但是就目前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大家目标整体投放在前者,对于运行管理往往容易忽略它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在重视工程建设的同时对于运行管理也要充分的发辉出它的重要作用。做到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和谐统一,这对于水利工程功能的充分发辉具有推动作用。

2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采用的是自营制建设管理模式,主要形式为自己组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机构,这样的模式没办法实现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有效衔接。使得工程建设水平和投资效益难以提高。这也导致我们国家在当时时期水利工程发展缓慢,质量也不尽如意。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推出了建设工程管理制度,形成了“代建制”的管理模式,虽然对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并没有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现阶段在我们国家采取的是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相互结合的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但是在实际应用管理中,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容易出现很多漏洞,我们需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水利工程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以满足现阶段社会对于水资源的需求。由于运行管理对于水利工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水利工程的标准有更加严格的要求,使得水利工程可以最大限度的发辉它的重要性。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适应时代、与时俱进。

3运行管理与工程建设有机结合

可以肯定的是水利工程的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都是密切相关的,第一,从工程本身来看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开的有机整体,不是说工程建设完成了这个工程就结束了,在各个阶段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结合都是对水利工程效益发辉的最好的保障。第二,从资金方面可以看出,每一个工程都是一个整体,资金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进行投入,在运行阶段得到回收和工程效益的发辉。第三,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运行管理工作的体现,水利工程的建设不能只有盲目的施工而忽略了运行管理的重要性,合理的利用运行管理制度可以使得水利工程的功能和效益得到充分的发辉,如果在工程建设的同时运行管理得不到重视,那么水利工程建设也就失去了意义。

3.1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建管结合

可行性研究阶段是整个项目的第一步工作,在这一阶段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相互结合的体现最为明显。整个项目的投资运行需要考虑到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两个方面,从两点出发考虑筹资方案,在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经费、资金短缺问题都需要进行研究。对后期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方面进行测算。每一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都是有风险的,不仅仅是项目施工存在风险,运行管理同样也有风险,我们要做的是对工程运行阶段进行风险分析,制定措施规避风险。

3.2设计阶段的建管结合

水利工程的建设必须经过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后才可以立项,进入设计阶段会有很多技术说明、工程量清单等工作,在工程后期的建设、验收、管理阶段都有密切的关系。而设计阶段与建设阶段又紧密相连,建设前期的设计、招标、监理等工作都需要依据设计阶段做出的设计概算、图纸等资料,在设计阶段进行建管结合是非常有重要的。

3.3建设阶段的建管结合

建设过程中运行管理单位参与工程建设,经过研究阶段和设计阶段后参与建设施工的整个过程,解决在工程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消除缺陷,主要体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的单位和运行管理单位的合作,有效的完善交接工作,以便在日后可以正常投入使用。而运行管理者也可以学习掌握整个施工程序,熟悉技能操作,实时监督,有利于工程资金控制、竣工验收、工程结算的顺利进行。

4建管结合实施效果分析

4.1人才效益。建设与运行管理相互结合的管理模式可以使管理方面技术人员参与施工建设的全过程,熟悉整个施工过程,提高运行管理效率。4.2经济效益。建设与运行管理相互结合的管理模式可以使水利工程开展更具有安全性,减少了运行过程中技术改造,节省了资金的投入,促进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4.3管理效益。建设与运行管理相互结合的管理模式可以使得管理方技术人员接触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从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全过程有效地避免了可能因此产生的技术问题,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培训时间,降低了成本,培训了技术人员。4.4社会效益。建设与运行管理相互结合的管理模式可以促进水利工程顺利对接和后期的使用运行,使水利工程可以更早的为人民提供福利,早日投入生产运行,增强了大家对于水利工程的信心和对当下社会建设事业的信心。

5结语

根据上面得出一个结论,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机结合已经成为水利工程领域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这也使得国家和水利建设部门相当重视水资源的问题。水资源的短缺、水环境污染等现象越来越严重,水利工程也显得越发的重要,这也是保护水资源的一种体现。因此我们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应该改变对于运行管理的忽视,必须落实到实处重视起来,这对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率、质量及使用非常重要。也使得我国的水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水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刘莹莹.试论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J].门窗,2015(2):184.

[2]裴国祥.关于水利工程运行与建设管理的有机结合[J].科技资讯,2015(8):116.

[3]曹莉,张会恩.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机结合浅议[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6):55.

篇7

水利工程涵盖多种类型,类型丰富,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水利工程主要包括病险水库、大型大坝、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等。病险水库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其他水利设施发生故障险情时,可以利用病险水库对这些发生故障的水利设施进行维修、加固等来解决险情。大型大坝的主要功能就是利用大坝的蓄水功能进行发电,为我国国内生产和生活提供充足的电力,解决电力资源的来源问题。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主要作用就是解决国家的农田灾情问题,比如说在出现旱情时可以利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来解决部分紧急旱情问题。

二、我区目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现状

2.1大量建成的水利工程存在安全隐患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加速时期,每年都有很多水利工程设施建成完工。但在多年建设过程中,我区长期以来存在着“重建轻管”的思想,加之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及水价偏低等原因,水管单位长期存在着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产权单一、经费短缺、工程老化和破损现象严重、管理粗放、效益衰减等问题。

我区小型水库、小型灌区、末级渠道、农村分散供水工程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与农业生产联系密切、农民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目前,全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主体缺位、权责模糊、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的状况比较突出,工程安全得不到保障,工程效益难以充分发挥,没有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基本上水利工程属于国有。

2.2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资金短缺

在水利工程大量建设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在水利工程的后期保养与维修时,也要进行充足的资金投入来保障水利设施继续发挥作用。因为水利工程的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也需要后期的资金投入来使得它能更好更久地服务于人们。后期的维修与保养过程中一旦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会影响工程设施的维修和保养。导致工程故障,最终导致设备报废。

2.3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目标没有明确

在当今的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上,至今还没有明确的细分的管理目标。人们遵循一个笼统的口号,盲目的追求高质量,却忽视了水利工程设施的实用性和科学性。笼统的高质量要求没有对水利工程管理提出具体目标,没有具体的方向。这样没有目标要求的管理对于水利工程承建单位是不利的。没有方向的管理会造成水利工程建设落后于时代的步伐,不符合实际需要。所以说建立一个完善的细化的水利建设管理的目标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2.4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监管制度不到位

在我国的水利工程运行研究中,存在着监管设施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强大的问题。相关部门没有意识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重要性,或者是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或者是相关部门的监管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实际应用在实践中。监管制度没有配套的话,就会导致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就会出现纰漏,造成水利工程在后期的运行中出现难以弥补的故障。其次,对水利工程的运行过程中的监管不力,会导致水利工程的运行出现问题,导致设备被废置或使用年限减少。严重的话还会影响水利工程附近的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人身财产安全。

2.5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执行力度不到位

在我国的水利工程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工程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关系到百姓民生和国家基础的重大建设,同时也具有公益性,在建设过程中的竞争性较弱,所以会存在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到位的情况。这种监管的不到位会导致相关人员懈怠,没有做好本职工作,甚至有可能导致人员的问题。一些建设单位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制度没有明确,会导致建设过程中的目标不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目标不明确,最终导致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失败。

三、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

3.1 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的重视。方法多样

许多水利工程建设单位都只注重工程建设时的质量与管理,对于随后真正要发挥作用的水利工程运行中的管理力度不够重视。所以说对水利工程运行相关单位来说,应该从高层到基层都树立起对水利工程设施后期运行的高度重视,制定完善的运行管理负责体制。对于管理者来说,更应该从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适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调理,也可以在原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下进行适当的调整来适应水利工程运行。最好的情况就是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就运用到合适的管理制度,然后与运行时的制度相结合,这样的效果更好。

3.2 明确水利工程建设的责任

在后期的运行中,管理人员要把水利工程运行的责任明确到每一个人身上。可以从相关水利单位中聘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对内部人员进行指导工作,培养出专业操作水平高的人员。对于水利工程中的各项工作,要具体落实到每个团队甚至个人身上,使每个在职的人员都发挥到作用。除此之外,要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对那些工作完成出色的员工要进行奖励,以此来激励他们更好地工作。对那些工作有严重疏漏的人员,要进行惩罚,做到责任到人,加强管理效率。

3.3 注意水利工程设施的维修与保养

在水利工程建设时,有许多设备被应用在工程中,这些设施设备是保障水利工程后期运行的基础。设施的使用过程中,有许多需要注意的方面。在运行过程中,要注意日常的维修与保养,这样才能做到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同时也能保障水利设施运行时的效率和质量。而在水利工程设施出现较小的问题时,也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进行快速地维修,不应该在设备出问题时还继续使用,以防更大的故障出现,导致人们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在设备老化后,要及时进行更换,以免导致事故的发生。

3.4注重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保护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对工程附近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因为生态环境是保障我们正常生活基础保障,而且水利工程本身就对环境有一定的破坏。在建设过程中,不能抱着“先破坏后治理”的心态,因为生态一旦被破坏,就很难再恢复原状,而且在恢复过程中也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水利工程设施的功能不是单一的,在建设时要本着多元化的目标来进行,在水利工程后期的使用中,也要充分发挥工程设施的作用,使之为我国的农业基础建设和国民幸福生活发挥重要作用。

四、结论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造福百姓的百年大计。不论国家经济发展到了什么水平,农业基础建设都是立国之本,而水利工程建和农业建设息息相关。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加快的今天,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工作也应该与之配套,进行强有力的科学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人才的合理配置与责任分工,除此之外,也要把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优秀的管理经验引用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当中。

参考文献:

篇8

一、水利工程建设概要

其实,所谓的水利工程就是为了开发水资源或预防水害而建造的工程。从古代以来,水利工程事业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都紧系国家命脉,尤其对国民经济则是影响更大。这些年来,建设的水利工程不可胜数,但最为著名的水利工程有长江三峡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等,这些水利工程在必要的危险时刻都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那么,如何时刻保持水利工程建设地良性循环和如何发挥水利工程的有效作用的问题,已经成为了许多水利工程师所要解决的难题。所以,本文就此提出了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的解决水利问题的思想。总之,要想实现水利工程整体的良行建设,就必须顾及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面的问题。

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概要

就实际而言,谈到“运行管理”,不免就会联想到企业里的运行管理,而运行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运行管理的理论更丰富,体系更健全,当今社会的企业的发展也就更超强。概括之,运行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关键性作用。所以,我们就可以把企业中运行管理的有关经验和启示运用到水利工程中来,从而让水利工程师知道一些运行管理的启示和经验,让他们在详细了解这些有关运行管理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把适合于解决水利工程问题的运行管理经验和知识运用到水利工程建设中来;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应该选取企业运行管理中的精华部分,将其有关的运行管理经验与水利工程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良性运行,以至于能够达到水利工程有效运行管理的最佳效果。

水利工程的建管结合的必要性

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建设管理是密切相关的,两者之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和建设阶段进行建管结合非常重要。

1、从资金流通方面看,任何一个工程都是一个整体,资金在建设阶段进行投入,资金的收回及工程效益的发挥都要在运行阶段得到体现和实现,故在可行性研究、设计、建设阶段对工程的管理体制、运营方式、管理机构、人员结构、资产配置、运行期投资等加以考虑是可行且必要的。

2、从工程本身来看是一个有机整体,项日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是不可分割的,运行阶段可看作是建设阶段的后序阶段,不能说工程建设完成后就结束了,几乎所有工程尤其是水利工程,其效益的发挥是在运行阶段,在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进行建管有机结合对于水利工程运行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正常发挥提供前提。

3、从运行管理工作的体现讲,如果水利工程运行期的管理得小到重视,其功能、效益得不到发挥,那么水利上程建设的必要性就没有一了,其前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成了无用功,相应地项目建议书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所论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都无从谈起了。

四、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所具有的弊端

1、招标管理不够严谨

目前众多的水利工程在招标过程中,往往委托不怎么正式的部门或单位招标,从而也就不免造成招标工作违规现象的出现,甚至会出现虚假招标或部分水利工程建设转包的严重问题。

2、建设质量缺乏有效监督

这在很大程度上就与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质量检测方面薄弱,部分地区的水利工程部门监督职能的责任不明确有关。进一步,就会造成水利工程建设缺乏有效地监督的问题出现。

3、缺乏充足资金的提供

水利工程作为国家的重要工程,在国民经济命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国家应该提供充足的资金,以满足水利工程的建设。但是,某些地区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资金并不充足,这不仅会影响到该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还会进一步影响到人民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五、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

1、加大对招标部门的监察力度

国家的有关部门在对待水利工程招标方面,应该委托正式的部门或单位进行招标,以至于避免招标工作出现违规现象,进一步说,就是严打那种虚假招标或部分水利工程建设转包的现象,从而达到加大对招标部门监察力度的目的。

2、不断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

这就要求国家的有关部门切实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强化工程的质量检测,力求部分地区的水利工程部门监督职能的责任明确,以至于使得各有关部门能够运用自己手中掌握的权力,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各尽其责,各尽其职,更好地发挥自己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职能。

3、确保资金供给充足

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做到多渠道、多方位、多途径地进行筹资。可以这样说,资金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没有充足资金的供给,就不可能实现水利工程的完美建设,所以,资金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要求国家有关的水利部门,切实做自己的工作,力求为水利工程的建设筹集更多的资金,以至于避免那种由于资金缺乏,而导致部分地区水利工程建设中断现象的产生。更要值得注意的是,相关财政部门还应确保资金发放到位,不要因为一些不健康的社会现象,而导致部分贫穷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缺乏资金,进一步说,可能就会造成贫穷的地区更贫穷,人民的生活质量更差,也就会深层次的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确保资金的供给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是相当重要的。

4、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有机结合的最佳契机

事实上,能够找到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的最佳契机,对于水利工程来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种契机使得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更高效、更稳定。在整个水利工程项目中,建设或运行管理的好坏,都会影响到水利工程,而且单方面的实施也不可能让水利工程发挥最佳作用,所以,这就要求水利工作者发现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契机,以至于让水利工程达到发挥最佳效果的目的。

五、结束语

概而言之,水利工程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进一步说,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要想时刻保持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就必须做好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的工作;否则,水利工程出现的困境也就可想而知。因此,必须要做好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有机结合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梁天佑.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与验收概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篇9

1.1缺乏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水利工程管理通则》、《水闸工程管理通则》和《河道堤防工程管理通则》这三部全国性的水利工程管理法规,但这几部法规都是部委级别的规定,在执行的过程中,落实效率较低,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很多老百姓为了增产粮食,肆意在河滩处开荒种粮,导致河堤即水利工程受到破坏,从而极大地影响到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1.2管理观念和方式较为滞后

建国以来,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了一整套水利建设和运行管理的程序与规范,以强化对水资源的调度和配置,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树立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明确了市场经济主体制度,但水利系统,特别是基层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单位,却没有转变思维,仍然习惯于商品生产与工程建设严重依赖上级领导部门行政命令的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模式,特别是水费价格,受长期以来“水是天上掉的,无价无偿”观念的影响,水商品的价格一直不到位,而水管单位人员众多,机构较为臃肿,从而导致彼此之间扯皮的现象频发,极大地影响到了工作的效率和相关单位的经济效益。

1.3建设和运管经费投入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总量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加之受经济建设思维的影响,部分地区的地方政府在进行工程建设投资时,更偏向于经济效益显著的醒目,往往忽略了水利工程项目,甚至很多时候为了经济发展截留上级部门拨发的水利工程补助资金,导致部分水利工程各行因资金缺乏不得不中止,或者是对一些破损严重的水利工程进行修补;此外,部分地区的农民也缺乏集体观念,不愿意集资修建水利工程,这些都导致水利工程建设和运管经费投入不足,从而影响到了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

1.4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体系

在实际生活中,水利工程建设涉及的范围较广,如果没有一个合理有效的管理体系,就无法很好地开展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而且,我国的水利工程根据不同功能要素,又被划分为社会公益型和生产经营型两大类,在管理体制方面又被分为中央管理和地方管理两大类,而在地方管理中,行政管理权属于地方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但业务管理全却属于地方灌溉区管理部门,这样就导致行政主体与业务主体的分离,导致管理体系各自为阵、职责不清,从而影响到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

2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策略

2.1加大政策扶持和法律保护力度

针对当前我国水利工程法律效力底下的额局面,中央政府应牵头制定全国性的法律法规,在指定的过程中,应参考部委级的几项法律法规,并相应废除地方政府颁布的与新法律有冲突的条文,避免出现法律上的分歧,从而保证法律对水利工程的保护效力。此外,还要加强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社会团体力量和农民群众参与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当中。

2.2转变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

针对我国水利系统,特别是基层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单位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较为滞后的问题,应积极转变他们的管理思维和管理工作方式。为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引导基层水利建设和运行管理单位水利建设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价值规律,遵循资源优化配置和优胜劣汰的原则,引导水管单位严格按照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要求,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强化水产品的成本核算,科学确定水费价格,同时严把水产品质量关,不断提高水产品的生产品质。并引导地方水管单位树立长期发展的战略思想,深刻意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内涵,切实制定符合本地区水利建设和运行管理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合理进行水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工作的效率,这样才能帮助基层水管单位摆脱现有的困境,实现水利建设和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胜利,时效内水利管理单位的良性发展。

2.3加大经费资金的投入力度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缺乏资金投入,就会影响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因此,在创新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过程中,还必须加大经费资金的投入力度。为此,相关部门可以采用两种方式:①地方政府部门负担起财政投入的重责,根据本地区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实际情况,加大财政经费的支持和投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顺利进行,从而满足本地区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的需求;②地方政府还应鼓励社会团体和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当中,同时加大对资金用途的监管,做到专款专用,避免出现资金挪用现象的出现,从而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顺利进行,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从而满足本地区的用水需求。

2.4构建完善合理的管理体系

篇10

引言

现代化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工程质量控制水平与管理水平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针对水利工程施工中关键性问题进行质量管理的控制已经成为水利工程建设部门的首要问题。随着乡镇水利工程对当地经济水平发展越来越重要,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就这些问题及时拿出解决方案。

一、乡镇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现状

小而散是一般的乡镇水利工程特有的特征,就目前来看,存在着建设管理起步较晚、规范少、内容少及随意性较大等问题。一般乡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都是由上级领导部门来控制的,因此存在着勘测、设计、施工以及监理等身兼数职的现象,往往涉及非常广,但是却缺少有效的精度与执行力度。很多属于施工企业的工作,由于施工单位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而由上级部门直接承担了,再加上一些习惯性的工作态度及其他因素,真正放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导致乡镇水利工程出现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前,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都是采用人工管理的模式进行的,根据人员的工作经验,借助常规的测量工具、机电设备以及通信手段等,选用人工观测及操作等方式来处理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的图标绘制等工作,很多的先进功能没有达到普及以及全面的应用,从而难以发挥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以及系统效益。

二、乡镇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存在问题

1、传统的管理体制影响

目前,大部分的国有企业中的产、权等关系没有分配到位,还没有及时完善其项目管理责任制,从而约束了项目经理开展正常的管理工作,也限制了项目经理管理职能的完全履行,因此,很多的乡镇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实际项目管理要求相距甚远。一般乡镇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按照其资质以及业务范围等来承担相应的勘测设计任务,监理单位则按照相应的业务范围承担工程的监理工作任务,而目前乡镇水利管理部门级别较低,其面向的是农村,其管理职能不单单是行政管理,而且还附带有技术服务职能。

2、施工技术人员素质影响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受到传统的管理体制的影响,大部分的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都较低,对施工企业及各职能部门都过分的依赖,另外,部分的项目管理人员具备了良好的技术职业素质,但是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施工进度以及质量管理的控制能力,同时对现场管理缺乏相应的技术管理工作经验以及财务知识。因此,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大大影响了乡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顺利开展。

3、施工项目目标管理的影响

在乡镇水利工程施工中主要变现为:工程成本管理没有落实到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重进度轻质量、重结果轻过程;缺乏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单凭经验做事;工程施工进度没有按照合同要求进度进行,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缺少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控制管理手段;所签订的施工合同为了配合业主的要求而缺乏相应的科学性,没有采用有效的控制措施管理工程施工。

4、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

主要变现为施工现场混乱、缺乏科学系统的组织安排,同时规范性的管理较少。乡镇水利工程往往是通过若干个非水利部门跑项目、争资金得来的,从而就涉及了既有当地的政府部门管理又存在跑项目资金单位的管理,对于工程稍大的情况下同时还有主管部门的管理,因此业主单位不明确。往往存在着不同的思想及行动,没有按照规章标准进行,也就不存在职责的分工,从而出现乡镇水利工程的职责不明、多部门管理的现象。

三、乡镇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管理措施

1、建立完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一套完善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有益于提高建设单位的质量控制能力,主要包括了加强工程分包、转包过程中的监管力度,从而有效避免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的质量问题发生。在现代乡镇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条件并同时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编制出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起到预防施工质量问题的作用。对于从事直接劳动的操作者数量一定要满足工程的要求,并配备相应的工种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到岗。

2、加强乡镇水利工程施工设计管理控制

在乡镇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立项之后,工程的设计工作就成为了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进度、质量、工期、成本以及竣工后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等都与工程之初的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先进的施工设计是结合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以及人才等各方面的条件形成的,合理的进行施工现场的布置及工期的预测,组织好工程施工流程,降低工程施工成本,从而保证乡镇水利工程顺利的开展。

3、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控制

对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是整个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有效的过程管理可以预防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控制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的设计目标,提供工程的质量以及降低工程成本。主要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水利工程设计图纸的会审工作。设计图纸是整个水利工程施工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工程开工之前首先要认真会审设计图纸,了解图纸设计意图,才能保证整个工程施工及竣工达到设计之初的要求。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作业的基础工作就是学会了解会审图纸,要将图纸学习及会审工作进行相互结合。对设计图纸的会审不单单是对图纸的设计错误进行挑出,而是要综合考虑设计是否有利于工程施工。在部分特殊的环境下,从表面上看设计图纸是符合设计规范的,但是从实际的工程环境出发,会发现设计图纸会增加施工难度,一般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就需要对设计图纸进行修改,从而保证工程施工设计真正达到环境设计要求。

(2)、加强工程施工原材料以及半成品的质量控制。工程施工中的原材料、半成品等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在原材料进场时,不仅要对实物进行严格检查,而且要需要对其提供的质量保证书等证明进行检查,查看其型号、特点、性能等是否满足施工需求,对钢材、水凝、混凝土等原材料还要进行使用前的复查工作。对于易碎、易污染、易变形的物品要运输及存储管理过程中要加强监控力度。

4、加强施工技术及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不论是乡镇水利工程还是其他的工程施工,施工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都直接影响了施工的质量,定期举办施工技术人员等的操作技能培训工作,不仅能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而且也会大大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因此,各部门都要重视其操作人员的业务及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素养,能够掌握一般的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工艺等,同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来约束员工的职业行为。

结语

乡镇水利工程是整个乡镇的基础性工程之一,对城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乡镇水利工程的施工特点,对工程施工各阶段、各环节的质量影响因素进行预防及控制,较少工程建设阶段出现的安全质量事故隐患,从而保证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有序的进行,发挥出水利工程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11

1 .1造成环境破坏

1.1.1空气污染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中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比如各种工程机械排放的烟尘,在工作区域内有些有害物质的燃烧等,都会对周边的空气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1.1.2水污染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所带来的水污染主要是生活和生产污水,这些生产和生活污水严重影响了地面水质,并且一定程度上对地下水产生了污染,而值得反思的是,在农村,很多相关政府或者村部没有充分重视对小型农田水利的管理,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对设备使用和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含油废水并没有进行妥善处理,甚至不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导致河道水质发生变化,产生严重的水污染,许多农民往往根据自身生产的需要,不经过上级部门的同意,任意进行放水和开挖,以及堵坝和截流,造成破坏渠道和水线的现象出现,经过岁月长时间的累积,水资源生态环境就会遭到破坏,供水能力就会下降,致使大量的地下水被浪费,从而导致了水资源的严重流失。

1.2工程运行管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维护意识薄弱,业务水平较低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最初是由国家和政府本门进行推广,并且前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补助,所以在工程开始时,各个部门是非常重视这项工作的。然而,相关部门对后期的管理维护没有提出严格的要求,致使很多地方部门忽略了后期维护工作,使工程运行管理出现空缺。事实上,在项目开始实施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后期维护工作和费用以及管理人员的经费以及设备的问题。项目建成后没有专门的人去维护,当需要用到项目的时候很可能项目已经有所损坏,从而出现了盲目建设的现象。在管理上,基层工作人员没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加上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偏低,都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后期维护得不到保障。

1.2.2 设计方面

在国内很多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当中,有的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存在着偷工减料的现象,要想从根本上减少这一现象的出现,就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各方面设计。这样,不仅可以对设计人员具体的设计内容与环节进行更为详细的分解,帮助其他人员进行深入了解,还能够使农田工程自身得到更为深化的设计。

1.2.3施工方面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而言,其施工的质量水平对其后期的使用寿命有着很大的影响,对其安全问题与整体效益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为了将我国的施工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地解决措施,就需要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整体的施工效率与质量进行提升,使其达到高目标高层次的质量水平.

2.改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

2.1针对环境污染采取的措施

2.1.1对空气污染问题可以采取的管理举措

首先,可以对水利工程运行中的机械设备等安装净化尾气设备,以降低设备排放的烟尘对环境造曾的污染。第二,在工程区域范围内,对于可燃性的物质进行整体控制,尤其是对于那些产生污染气体的各类物质,尽量避免焚烧,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最大努力降低因燃烧带来的环境空气污染。第三,对废物的综合利用-比如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用来修路和造田,既妥善处理了污物,减少了对耕地和河道的占有,又方便了造田,修路工作,着从另一方面也是节约资源的表现。第四,生活垃圾要尽量采取袋装处理的方式,最好由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进行统一清运和处理,确保人身安全和健康。

2.1.2对水污染的防治控制措施

水污染的控制和防治措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国家水资源保护中处理水污染的相关内容为依据,在处理水污染过程中,按照相关要求和规定进行,确保其排放的总量及污废水浓度达

标-第一,生活污水要先经过粪池处理,达标之后再排放到农田中,不可直接施与农田作物;第二,机械生产中的废水及废油需要经过专业的设备进行过滤和处理,或者进行隔油沉淀,处理和过滤掉其中有害物质,之后再进行排放或用作其它用途;第三,对开挖"堵坝以及截流的现象要严加管理,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做好保护沟渠的工作,使之具有永久性的灌溉功能,以有效避免大量开采地下水情况的出现,对地下水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

2.2运行管理上采取的措施

2.2.1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完善严密的建设运行管理制度体系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已严重影响水利工程效益发挥,引起了各级政府高度关注。早在2002年制发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就明确提出要改革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2011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补助,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从政策层面来说,对于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已有了较为明确、清晰的思路,也是十分符合工作实际的。政策是好的,但是落实是关键,途径则是建立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特别是对于由乡镇或集体管理的小型水利工程,当前处于管理盲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制度不健全、不严密、难操

作等。各地应根据本地实情,制定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管理办法,不能照搬照抄别处的管理办法。例如,目前较为流行的农民用水协会管理模式,笔者认为该模式并不是解决当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问题的灵丹妙药,也不是放之全国皆有效的,该模式需要建立在农民有较高文化素质和较强自我权利维护意识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现状显然还不适合全面发展农民用水协会等管理模式。

2.2.2提高主体的责任意识

国内相关的水利工程工作者们都要充分地意识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主体是农民群体]由此,提升广大农民群体的主体意识也成为这一工作当中一项较为艰巨的任务,提升这一主体意识,有助于农民群体更为完整地认识到真正受益与管理的对象是他们自身,并将这一责任意识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日常维护与检修工作当中得到更好的体现]使农民群体承担起自身管理主体的责任,帮助他们在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工作当中完成优良的维护与管理工作,使水利工程的基本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结束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水利工程的运行和管理关系到国计民生,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搞不好农田水利管理,就难以实现农业的腾飞。农田水利管理关系着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建设好农田水利工程,使其正常运行和维护,使运行和维护工作扎实开展,为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篇12

引言: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饮水安全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农村人畜饮水工作需要把提高供水保证率、改善水质,解决饮水安全管理问题放到第一位。饮水不安全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威胁。所以,农村饮水安全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农村人畜饮水的水质要求

为使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农村供水的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水质标准包括物理性状、化学性状、毒理学及细菌学四大类指标。水的物理性状包括浑浊度、臭和味等各项指标。要求水质从感观上对人体无不良刺激。水的化学性状包括PH值、总硬度、铁、锰、铜、锌、挥发酚等各项指标。超过一定限量时,将会使水发红发黑,产生异味、异臭,水烧开时产生沉淀,为生活用水所不宜。在农村最常遇到的是地下水含铁、含锰和硬度过高,这时需采取除铁、除锰措施。而降低水的硬度则比较困难,在农村中无法实现,遇到此情况只有另择水源。水的毒理学指标包括氟化物、铝、砷、氰化物等有害物质,超过卫生标准时将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含氟量过高的水,不宜作生活饮用水。水的细菌指标包括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通过消毒措施,使水质达到流行病学上安全,为群众供应卫生的水,是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的另一主要目标。

-

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几点措施

为使农村供水的水质符合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作势在必行。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的总体思路是: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实现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为重点。

(一)、前期工作,合理规划

1、水源的可持续性。

水源布局一定要合理,既要考虑当前,又要考虑长远;既要考虑水量,又要考虑水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设一些高标准的水源工程,保证群众在特大干旱年份有水吃。要十分珍惜深层地下水资源,确需开采深层地下水时,一定要做到采补平衡,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工程的合理性。

近些年,由于人畜饮水工程的投资较大、时间紧、任务重,导致前期勘测工作深入不够,工程建设凭经验和想象而定,造成工程设计不符合实际,项目调整多,群众意见多,工程不能发挥很好的效益,因此,在工程建设以前,必须进行认真地勘测和实地丈量,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凡是纳入解决范畴的工程,每处工程必须要有详细的水源勘测报告,工程设计、实施方案,资金筹措方案,重大工程由有关专家评审后立项建设,并按工程设计施工建设。

(二)、规范管理,建好工程

农民群众需要坚固耐用工程,最关心、最有意见的是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质量:首先是要严把材料关,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从源头上杜绝工程运行时的安全隐患。严格执行“四制”:认真贯彻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项目合同管理制、施工监理制。工程施工严格实行招标制,选择具有相应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严格执行合同内容,各项工程严格按规范、施工程序施工,实行合同管理,依法办事。同时,招聘具有相应监理资质的监理公司和具有水利水电质量监督资质的单位对项目进行质量监督,并及时签订监理及质量监督合同,在工程建设中全程监理和监督,负好质量责任,把好质量。

(三)、注意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防治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

1、是加强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要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制定保护办法,特别是要加强对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

2、是加强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对于具备集中条件,但目前供水设施简陋且饮水不安全的地方,可以建自来水工程;对水源受污染严重且恢复困难的已有饮水工程,更换新水源;对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的已有饮水工程,增加水处理设施。在居住分散的山丘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造散式供水工程。对于列入移民计划的村庄,可先修建一些临时供水设施。

(四)、强水质检测建设。

为保证饮用水水质,应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检测。在农村人畜饮水可靠方面,也就是保证水的供给不受影响上,必须在工程建设上,应采取以下措施:取水建筑应尽量简单可靠,以地面水为水源时,可修建小型水库、河床式取水建筑物、岸边式取水建筑物、渠道涧槽引水、管道引水等。以地下水为水源时,采用大口井、机井、地龙(渗渠)等。采用何种形式,需按各地水源,地形等情况决定。在采用沉淀池、过滤池等净水建筑物时,应力求简单适用,尽可能选用当地材料。在建造水窖、水池、岩槽、配水管网等输、蓄、配水工程时,农村尽量选择树枝状的管网布置方式,管网中尽量多设置调节建筑物,尽可能利用地形建高位水池。平坝地区则需建水塔,使管网内经常保持20—30米的压力水头,以保证连续供水,并尽量选用常用规格的管道、管件。

三、提高农村人畜饮水完善工程安全管理

管理好饮水工程,是使工程保证正常供水,充分发挥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工程建成后,必须加强管理。

(一)、建立管理责任制。

1、组建工程管理机构,明确专职人员。目前,落实专门管理机构和人员,具体负责对机井、水泵、供水管网等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在管理人员的选用上,选择有一定专业技术,责任心强,身体健康的人员负责工程管理,并明确了岗位责任制。根据198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水利电力部《关于农村人畜饮水工作的暂行规定》中指出:“各种饮水设施,谁建谁有,谁用谁管,所有权长期不变”。所以,根据工程所有权的明确归属,明确责、权、利。乡镇供水工程,管理机构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水源保护、工程维修、用水制度、节水措施及水费征收等内容的规章制度或乡规民约。除个人修建的人畜饮水工程外,一律要征收水费,收费标准可根据工程养护、设备更新以及人员工资等开支情况确定。

(二)、完善工程管理。

人畜饮水工程在运行过程中,从取水工程、净水工程、配水工程、及供水设备必须进行维修养护,确保正常供水,发挥其效益。

1加大水源地和蓄水池的管护力度,防止水污染

在确有必要的地方设置防护设施,防止牲畜对水源地形成污染。对各村街蓄水池要制定严格的管护制度,定期进行检查,发现有封闭不严的水池要及时封闭,防止杂物进入池内。

2加强用水管理,防止季节性供水不足

成立农村用水协会。建立一支坚强有力、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农村水利事业的组织团体。充分发挥用水协会或村委会的作用,通过制度约束以及宣传教育,提高用水群众节约用水意识。在春夏季节加大对用水户的检查力度,严禁用水户用自来水灌溉,力争消除季节性供水不足的矛盾。

篇13

1.受益农户自主负责管理模式。一个系统或几个系统的受益农户选出或雇佣管理人员管理,管理人员按照农户意愿负责整个滴灌系统的灌溉运转,运转动力费用按亩均摊,管理费用由受益农户和管理人员协商确定,按亩灌溉次数提取,一般1亩灌溉一次,全部费用在2―3元之间。2012年灌水次数一般2―3遍,全年亩灌溉费用在10元左右。设备坏损维修费用由受益农户承担,闲置期间首部、过滤器等设备由村里统一收入库房管护。这种管理模式适合成效对比显著、群众积极性高、自发组织能力强的地区,在积温不足、降雨量低、有覆膜种植习惯的龙江、甘南等地被广泛采用。

2.用水协会(村集体或合作组织)负责管理模式。将膜下滴灌农户纳入用水协会,由用水协会(合作组织或村集体)统一管理灌溉运转,协会提前收取运行管理保障金(或按亩提取每次灌溉发生的实际费用),保障滴灌系统按需运转。如林甸县林甸镇成立用水协会,统一管理全镇膜下滴灌用户,保证系统运行,春耕前每亩地收取50元的运行保障金,秋后协会负责将首部、过滤器等设备统一入库管理,并结算运行费用、管理费用、维修费用,多退少补。这种管理模式适合群众自发组织程度不高的散户地区,需要外力统一、集中管理,提高运行管理成效。

(二)中小型喷灌设备运行管理方式。中型喷灌主要指绞盘式喷灌,小型喷灌主要指管道移动式喷灌,中小型喷灌灵活机动、不受地形、地块限制,可联户使用,可散户单独使用,运行管理上简便易行,非常适合当前农村土地经营方式。运行管理上主要有两种模式。

1.村集体负责管理模式。节水增粮项目建成后,财政、水务部门与乡镇政府、乡镇政府与村屯签订移交使用合同,将中小型喷灌设备直接下拨给村集体,由村集体委派专人全权负责设备运行管理,旱时村里派人负责全程灌溉,受益农户按亩缴纳动力费用、人员工资、维修费用。设备闲置期村里统一收入库房,专人管理。这种运行管理模式在依安县、龙江县得到深入推广,是当前“节水增粮行动”中小型喷灌的主要管理模式。

2.抗旱服务组织(或合作社)负责管理模式。项目区建成后,将中小型喷灌设备交由地方水务部门的抗旱服务组织管理,优先满足项目区群众要求,可为非项目区提供灌溉服务,合理收取服务费用,提高中小喷灌设备利用效率。目前这种管理模式已在克山县、孙吴县和木兰县探索运行。另外一种与其相近的管理方法,将设备管理与当地农机合作社等稳定的合作组织对接,将设备使用权交给合作社管理,管护、运行、维修都由合作社负责,有偿服务,合理收取受益方费用,北安市、安达市等地探索了这种管理办法。

(三)大型喷灌设备运行管理方式。大型喷灌主要指中心支轴式喷灌。大型喷灌体积大、造价高、操作技术较复杂,运行管理方面要求较严格,各地在大型喷灌运行管理上都投入了大量精力,探索出多种管理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运行管理模式。

1.集约经营土地运行管理模式。其主要运行模式是:以农机合作社为平台,以村种植合作社为依托,以镇水利装备技术服务中心为支撑的现代水利装备管理机制。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和最初探索者是安达市升平镇,该镇制定了《升平镇农田水利装备管理办法》和农田水利装备管理规则,目前已经建立了现代农业合作社,提供农机、水利、林业、牧业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国家投放到该镇的各种农业装备全部由该合作社统一管理。具体做法:界定了农田水利装备的范围。现代农业合作社及水利装备管理中心负责农田水利装备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明确了资本主体、监督主体和使用主体。财政部门代表政府作为农田水利装备资本主体,县级财政和水务部门是监督主体,以合作社为组织形式的农民是直接使用主体;规范了维修资金提取标准。水利装备固定资产以调拨单形式,由县级水务部门向镇级政府调拨。固定资产由合作社实行建档建卡管理。建立大修更新资金提取制度,按每亩受益土地不低于27斤玉米价格(折合成等值人民币)提取大修更新资金和运行维护费用,并设专户管理,使用时由合作社提出申请,县级财政和水务部门批准使用;明确了农田水利工程和装备的管理方式。农田水利工程验收合格后,交给合作社管理,不合格的农田水利工程,合作社有权拒绝接收。农田水利装备实行场库棚标准化管理,不能进场库棚管理的设专人看护;明确了农田水利装备投放的基本条件。按照资金匹配、土地规模、创新管理、节水增粮、用管并重和动态管理的原则组织投放,对于没有资金匹配能力,土地经营规模小,没有水利装备管理和维护能力,增产效益不明显,节水效果不突出的不予投放水利装备;明确了农田水利装备的使用程序。使用人需提前向合作社提出申请,签订使用协议书后方可使用。使用者负责该套农田水利装备的田间检修,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损坏或丢失由使用者包赔全部损失。管理者要向使用者派出工程技术人员,负责装备使用时的技术指导。获得使用权的使用者在天气干旱需要灌溉而不使用时,管理者有权终止使用协议,把设备调拨到急于使用的农户。从一年来的实际运行情况看,升平镇的建后管护模式效果明显,为全省今后加强和规范“节水增粮行动”工程设施的建后管护工作做出了有益尝试。目前安达市、克山县、克东县、肇东市等地都较好地推广了这种管理模式。

2.分散经营土地运行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各地普遍存在,主要为村集体、受益农户代表或承包人两种管理模式。一是村集体管理模式:大型喷灌项目建成后,县(市、区)财政局、水务局通过乡镇将设备移交给村集体,村集体落实专人负责本村项目区的工程管理,村里负责向受益农户收取运行管理费用,一部分作为运行、管理费用开支,一部分作为设备维修养护费用,设备闲置季节村里负责将易丢易损件拆卸入库,减少人员管护费用。二是受益农户代表或承包人负责运行管理模式:大型喷灌设备建后移交给村集体,村集体组织喷灌圈内受益农户自行管理,由受益农户选出管理代表,签订权责合同,管理代表负责浇灌和日常看管,运行费用按亩均摊,并提取一定的管理费用,用于管理代表工资和维修开支。另外,也有多个喷灌圈内受益农户集体协商后,把运行管理任务承包给个人管理,签订承包合同,明确运行管理任务,按亩缴纳费用,由承包人负责灌溉、看护、维修。这种针对散户的管理模式在龙江等县(市、区)得到较好推广,对当前分散经营土地上的大型喷灌设备运行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运行管理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运行管理尚未形成长效机制。调研发现,各地各级政府,特别是财政、水务部门都高度重视工程运行管理,多用行政手段、采取高压态势、依靠强制办法将管理工作推到最基层,在现阶段这种管理手段很有效,但“节水增粮行动”工程最长可发挥功效20―30年,仅依靠领导重视、采取强制办法去管理不是长久之计。建立长远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发挥制度管理的作用,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当前紧迫任务。

(二)运行管理缺少技术指导。调研时向项目区群众了解怎么掌握灌水时机,几乎得到的回答都是“旱得挺不住了才灌”。“节水增粮”顾名思义,就是既要节水又要增粮,只有适时适量灌溉才能实现“节水增粮”效果,“旱得挺不住了才灌”既不节水,也错过了作物生长最佳需水期,还影响到增收,失去了“节水增粮行动”的本来意义。可见各地在运行管理上还缺少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群众只凭着经验去运行管理,需要加强县乡基层水利技术推广体系。

(三)长远运行缺少资金保障。当前基层的具体运行管理办法,几乎都是按照设备永远不大修、甚至不坏的状态去管理,各地基本上没有向受益者提取设备折旧维修资金。随着土地承包人的轮换,受益对象也即改变,后接手使用设备的短期土地承包者,如果在没有前期使用者累积的折旧、维修资金支持,将会出现没有资金去维修大型喷灌设备,易造成设备废弃。

三、关于加强运营管护工作的意见

(一)推进项目区土地集中流转。土地规模经营是采取包括“节水增粮行动”在内的众多先进生产技术的重要和必要条件。在“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建设的起始阶段,大部分项目落实到种田大户或合作社地块上,工程项目服务一个土地经营者,减少了统一思想环节,作物种类容易统一。随着项目的深入进行,今后项目建设将大部分落实在分散经营地块。一个喷灌圈内最多的有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四种作物,需水量、需水时机不一样,必然难以统一农户适时适量灌溉需求,在管护责任落实上将遇到突出矛盾,影响工程长远发挥效益。为此,建议各地大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出台相关政策推动项目区土地流转,并配合利用行政手段、市场引导、合作组织参与等综合措施将分散经营土地流转集中起来。下一步工程建设要在水源、动力条件满足的必要条件下,以土地经营规模作为重要条件,通过项目确立的前提条件,引导项目区内的土地集中合理流转,为“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建设提供必要的平台。

(二)明晰工程设备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当前各地在工程建成后产权归属方面还比较模糊,有的在财政或水务局,有的给了乡镇,有的落在了村集体。主要原因是没有理解国家和省里关于“节水增粮行动”有关产权归属的指导意见。根据以往的产权改革经验来看,设备只有放到最需要的人手里,才能发挥最好的功效,才能得到最好的管护,才能认真研究如何节能降耗。当前产权乃至使用权大部分放在行政部门或集体手里的工程设备,虽然有比较详细的管理制度约束,但最终管理成效还是取决于管理人的责任心,不是自己的东西管理多会浮于形式,不利于长远管理。为此,建议将建成的工程设备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合理分开,将使用权、收益权直接下放给农户、种田大户或合作组织等终端用户。但前提是使用年限内不得转卖、弃管弃用,财政、水务部门以产权所有者的身份,督促用户根据设备购置价值按比例收取设备运行保障金,设立设备运行台账,监督设备运行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