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毕业设计的缺点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毕业设计的缺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毕业设计的缺点

篇1

1 概述

随着电梯设备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梯设备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关注。北京地铁站自动扶梯逆转造成乘坐人员伤亡事故的出现,更是使特种设备的安全问题在普通民众心中掀起波澜,甚至谈“梯”色变,电梯设备的安全不容小视。电梯制动器作为电梯设备的最重要的安全部件之一,它的性能的好坏、工作状态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电梯设备及电梯使用者的安全。作为电梯设备的检验人员,应当对此部件的检验的相关项目格外的注意与重视。

2 引入问题

笔者在进行电梯定期检验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制动器出现问题或制动器带故障运行的电梯设备。这些设备在一般人看来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这样的电梯还可以载人或载货物正常上下,没有影响生产、生活,但对于电梯的检验人员来讲,那是一个非常大的隐患,随时随地都会造成人员的伤亡,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3 分析问题

制动器作为电梯设备的安全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国家相关检验标准《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中12.4.2条款和《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电梯》(TSG T7001-2009)中2.9条款关于制动器的要求是:

(1)制动系统应具有一个机-电式制动器 (摩擦型);所有参与向制动轮或盘施加制动力的制动器机械部件应分两组装设。

(2)如果一组部件不起作用,另一组部件应仍有足够的制动力使载有额定载荷以额定速度下行的轿厢减速下行。

(3)当轿厢载有125%额定载荷并以额定速度向下运行时,操作制动器应能使曳引机停止运转,在上述情况下,轿厢的减速度不应超过安全钳动作或轿厢撞击缓冲器所产生的减速度。

曳引机及制动器的生产和设计都是由取得具国家质监系统颁发认证相关资质的公司来完成的,并且在设计后必须经过国家质监系统核发具有进行部件型式试验资格的单位的型式试验并取得相关合格证书后方可批量投产。我国现行的曳引机部件型式试验所依据的相关标准是《电梯曳引机型式试验细则(报批稿)》(TSG T7017-200×),其中关于制动器的要求如下:

(1)电磁线圈供电方式(交流或直流)和额定电压。

(2)制动器最低起动电压和最高释放电压以及开启滞后时间的要求。

(3)制动器的材料类型,制动器制动能力计算。

(4)盘式制动器制动盘端面跳动的允许值。

在以上的相关标准中,对制动器的结构、型式、制动效果能力、制动衬的材料类型等做出了相关规定,有了这些条款的保障,就足以使一个正常的制动器能够保证电梯运行的安全。几方面的相关标准,并未提及制动器制动臂与基座的连接固定形式,其实这也是制动器系统性能能够得到保证的必不可少的一环,其形式结构的优劣,也直接决定和影响着电梯的安全。相关标准也没有考虑到相关部件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的磨损、撞击、移位及螺杆螺纹磨损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比较隐蔽的而不容易被发现的,随着时间的累积,可能会使问题加剧。

4 解决问题及相关防范措施

如果遇到相类似的问题,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一定要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其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并一劳永逸。

针对本文案例中的这个具体问题,可采取如下几种方法进行解决:

(1)不进行结构上的修改,维持原有的设计结构,但维修保养人员一定在每半月的保养中对连接轴与螺杆进行检查与保养,使其在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程度之前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

(2)更改原本的设计结构,使其能够达到要求,将带有圆锥形的螺杆更换为顶端为平面的螺杆,并在连接轴上开孔,其位置在与螺杆接触点处,使其孔的直径与螺杆直径相吻合,该孔的内壁带有与螺杆螺纹相配套的螺纹,这样螺杆就能将连接轴固定锁牢,防止其左右移动。

5 结语

本文所谈,是笔者根据平时从事电梯检验工作所积累的经验做的关于制动器制动臂固定方式的一点分析,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前辈同行批评指正。制动器系统是电梯的重要安全部件,检验其性能和工作状态要慎之又慎,忽视哪一个环节都会出现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我们平时检验做到有条不紊、一丝不苟,更需要我们平时积累经验,同行之间互相讨论借鉴学习,来提高我们的检验水平。

参考文献

篇2

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毕业设计通常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严重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本文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分析传统毕业设计模式的不足之处,探讨毕业设计的新模式,提出全程毕业设计模式,并分析其可行性、实施办法及优缺点。

1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传统毕业设计模式

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毕业设计都是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大学期间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学习阶段,是学习的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它是学生从理论学习、课程实训过渡到岗位实习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实现从学校到职场转变的重要过渡阶段;是学生为适应社会工作岗位而进行的准工作环境的实训。因此,毕业设计模式的研究对完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工作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存在诸多不足之处。1.1毕业设计与学生学习过程脱节毕业设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相对独立的一个环节,通常是在专业课完成后,安排在最后一学期进行的。因此,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时,毕业设计工作并没有开始,学生不是带着问题学习,不能将专业课所学的内容融入在毕业设计的项目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又往往不愿意或缺乏积极主动的心态去温习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点。1.2毕业设计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毕业设计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此时,学生通常在忙于找工作或联系实习单位,自然而然地把毕业设计放到了次要地位,忽视了毕业设计的工作,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1]。甚至有些学生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不足两个月[2]。再者,有些用人单位或实习单位要求学生提前上岗或参加相关培训,客观上使得这些学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毕业设计学习中。加之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内容不能及早了解,无法预见可能遇到的问题,毕业设计的质量往往难以保证,学生往往是应付了事。1.3毕业设计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脱节传统的毕业设计,课题设置较为随意,毕业设计题目与学生的兴趣相脱节,与自己的特长、兴趣相差较大[3]。学生在毕业设计之前两年多的时间没有关注毕业设计,甚至不知道毕业设计是怎样一个环节,更谈不上将毕业设计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结合。

2全程毕业设计模式

传统高职毕业设计模式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突出缺点。全程毕业设计模式就是将毕业设计工作适当提前,将毕业设计环节融入到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过程中。专业课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2.1全程毕业设计启动时间探讨下面以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为例,从历年毕业设计的课题中抽取较为典型的题目进行分析。分析毕业设计题目所涉及知识点与相关课程开设学期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毕业设计课题的知识点集中分布在第三与第四学期,也就是大学二年级阶段。毕业设计工作提前至第三学期是较为理想的。2.2全程毕业设计开展形式探讨全程毕业设计模式是将传统毕业设计适当提前,将毕业设计工作融入教学全过程的一种形式。选题、分组、指导的整个过程较传统毕业设计更具灵活性与多样性。(1)选题:选题是毕业设计首先面临的环节,全程毕业设计模式下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与课程体系一致,指导老师应针对近几年来毕业设计题目,认真分析毕业设计课题所涉及的知识点,细心罗列若干课题,并精心安排指导计划。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课程本身的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还要照顾到毕业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做到教学过程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相结合。(2)分组:毕业设计通常按指导教师进行分组,这有助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开展,也有助于组内成员的相互讨论。全程毕业设计模式由于毕业工作已适当提前,毕业设计的分组工作具有更多的灵活性。首先,毕业设计的分组可以与技能竞赛的培训相结合,选题时可以选择与技能竞赛知识点相近的课题,做到技能竞赛的培训与毕业设计的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4],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同时成为技能竞赛的培训过程,有力地推动技能竞赛工作的开展。两项工作同时进行,对于巩固相关知识,提高实践技能都大有帮助,使技能竞赛环节成为毕业设计大环境中的一个小环境。其次,全程毕业设计模式的分组可以按学生的兴趣小组进行划分,这样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学习技能的主动性、自觉性得到提高,使毕业设计工作与推动兴趣小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第三,分组工作也可根据学生工作室的开展情况或根据学生第二课堂的开展情况进行。依托学生工作室,根据成员的爱好和特长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与指导[5]。(3)毕业设计与教学环节的专周实训相结合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有必要在每学期末的最后两周作为专周实训。专周实训是综合本学期专业课的知识而开展的小项目实训,通常由企业的工程师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参与。在全程毕业设计模式下,专周实训应兼顾毕业设计课题,与毕业设计的工作相融合。专周实训指导与毕业设计指导同步进行,既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4)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的协调性毕业实习是学生就业前的最后实习环节。毕业设计环节在课程实训与毕业实习衔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全程毕业设计模式必须充分考虑其对毕业实习的衔接作用,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企业资源,使毕业设计选题与专业的岗位需求相一致,避免毕业设计与实际岗位脱节[6],力求与毕业设计选题和企业的真实项目相衔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5)毕业设计与教师特长相结合毕业设计主要由指导老师来分组,尽管全程毕业设计模式下毕业设计工作涉及到多个老师,但主要工作仍集中在一个指导老师上或一个教师团队上。因此,毕业设计应充分考虑教师或教师团队的特长,做到毕业设计与教师特长相结合,使全程毕业设计模式在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还能促进教师技能的提高。2.3全程毕业设计模式的优点(1)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全程毕业设计模式,从选题、分组到教师的指导,在各个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毕业设计融入教学工作中,使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学习专业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与兴趣小组及技能竞赛培训相结合,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形成师傅带徒弟,学长带学弟的运行机制全程毕业设计模式,指导教师充当师傅,手把手地开展辅导工作,全方位介入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真正起到传、帮、带作用。通过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也能熟悉工作岗位核心要求。毕业设计与学生工作室相结合,一方面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7],另一方面由于毕业设计小组中由不同年级的学生构成,方便建立合理的机制,实现学长带学弟的良好运行模式。(3)企业全方位的参与全程毕业设计模式是将毕业设计与教学工作全面融合。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8],全程毕业设计可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实施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使企业工程师能全程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毕业设计选题可选用企业的真实项目或对真实项目的简化,使毕业设计工作与企业的岗位工作更加接近[9]。(4)有助于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全程毕业设计模式下,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相对较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多门课多位老师的指导,这一过程也强化了教师间的合作,拓展了指导老师自身的知识面,有助于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全程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往往会有企业的工程师参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任教师企业工作经验的不足[10]。2.4全程毕业设计模式实践效果全程毕业设计模式在我系试点推广,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中,指导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加长,指导次数增加。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关注度明显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得到显著的改进。与此同时,相关技能竞赛指导小组及学生实训室项目的开展也有较大水平的提高。2.5全程毕业设计模式面临的问题毕业设计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全程毕业设计模式将毕业设计提前,导致学生无法从整体设计的角度分析毕业设计的课题,在选题时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而无从下手。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指导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必要时,指导老师应将后续课程适当提前,并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篇3

1.系统设计

毕业生论文管理系统采用三层结构,操作简单,用户无需进行培训即可使用,该系统能根据统计数据或用户的查询情况生成图表,能通知公告,能将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长期使用,方便对各学期学生论文的对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1.1 档案电子化

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的计划书、开题报告、答辩记录等都能上传到该系统中,节省了大量的纸张。

1.2 监管全面化

毕业设计过程中,通知、公告、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全记录在系统中,学校可以在该系统中随时查看毕业设计的教学进展情况。

1.3 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该系统可以实现对各学期毕业论文质量的统计对比,统计结果可以生成柱状图、饼图。

1.4 报表的打印输出

该系统实现打印输出网页中的相关数据,并能实现将报表数据导出为office文档格式。

1.5 管理规范化

该系统对毕业设计教学中的各个阶段,如:申报题目、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等过程都可设置具体的时间和通知信息,保证毕业设计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2.水晶报表应用

在毕业生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使用.NET平台中的水晶报表(Crystal Reports)工具,从相应的数据库中提取数据,使用户能在网页中查看相关数据、打印数据和将数据导出为word或excel文档。

2.1 水晶报表的设计

根据对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中的报表包括学生信息统计报表、教师信息统计报表、学生论文成绩报表、论文课题报表等。学生信息统计报表包括学生班级的开题报表、学生班级的计划书报表、学生论文提交情况报表。教师信息统计报表包括教师指导记录报表、教师添加课题报表、教师通知报表。每个统计报表都实现了对多个数据库表进行查询操作,在水晶报表的设计中,规定了数据的显示格式,规定了每页显示的数据条数,实现了图片的动态加载。学生论文提交情况报表如表1所示。

2.2 动态创建水晶报表

水晶报表(Crystal Reports)根据访问数据库的方式分为:拉模式(Pull)和推模式(Push)。在拉模式中,水晶报表自动链接至数据库和执行SQL指令,不需编写代码,在推模式中,程序开发人员需自己编写连接数据库语句、执行SQL命令语句等。

在毕业生论文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以推模式来实现更加的符合实际项目的要求,因此采用的是推模式,动态创建水晶报表,即自己编写连接数据库代码等。在.NET平台下动态创建水晶报表方法为:首先新建数据集文件(.xsd),然后在页面中放入CrystalReportViewer控件,该控件称为报表查看器,主要实现在页面中显示报表,接着新建Crystal报表,并进行排版和设计。最后编写代码来将数据库数据表中的数据存入数据集,并指定CrystalReportViewer控件的ReportSource属性,其主要代码如下:

3.结语

毕业生论文管理系统解决了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的学生通知困难,指导教师与学生沟通困难、难以指导学生写出质量较高的毕业论文的缺点。该系统利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大大简化和加强毕业生论文的指导与管理工作,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同时,水晶报表在该系统中的应用,极大的方便了用户查询和统计毕业设计中的各类数据,为用户提供了简单的操作和数据打印功能,设计完成的报表功能强大,易于实现。

参考文献

篇4

一、前言

在本科教育中实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出素养全面、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专业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专业实践教学密不可分,实践教学对于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创新性至关重要。随着本科教育大规模扩招,本科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期,在实践教学方面人员与设备的需求大大增加,而目前的实践教学普遍存在内容单一、专业特色不鲜明、深度不够等缺点,与此同时,随着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科研在高校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科研中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使用与实践教学中的设备滞后、单一形成鲜明对比。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中强调了建立开放式、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如何在新形势下,将实践教学更加贴近科学研究前沿,是实践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为例,实验与实践教学贯穿了本科四年,主要的实践课程包括实验课、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其中实验课分为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两类:基础实验课是与相关课程紧密结合,综合实验课是多门实验课的综合训练;生产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课程设计是一个较为综合的实践教学课程;毕业设计是最终实践环节,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上述实践课程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专业方向特别鲜明的综合实践环节,随着科研在高校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相关的前沿科技不断地渗透到毕业设计中,而课程设计中还存在着内容单一、与毕业设计衔接不够等缺点。本文针对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现实情况,充分利用科研设备和前沿技术,提出了在已有的课程体系下,多研究方向、多平台的实践教学方法。该方法已经在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环节中实施,作者在下文将详细讨论该方法的实施基础和实施办法,并对基于该方法搭建完成的三个实践平台做出了详细描述。

二、多研究方向的实践教学模式

完备的多研究方向的课程体系是实施多平台实践教学的基础,只有具备了多研究方向的课程体系,学生才有了进行相关实践学习的理论知识。在课程体系中与专业课程相配套的专科课程实验课是对课程的有益补充,但由于相关课程实验一般为认知理解性的实验,深度不够,综合性较差。综合实验是对相关专业的基础实验进行有机结合,具有一定的自主设计能力,主要锻炼实验能力和实验的基本素质。毕业设计是创新性实践,所需的理论知识已经在课程体系中完整体现,但仅靠课程体系及相关的课程综合实验,远远满足不了毕业设计创新性的要求,还需要更加系统和完整的专业课程设计才能达到该目的。在已有的多研究方向的课程体系下,多平台的实践课程实施方法如下:(1)利用已有的科研实验平台作为专业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平台,硬件资源共享,并且贴近科技前沿。(2)教师本身既是实践教学的指导者,也是科研项目的参与者。根据学生一般水平,制订不同阶段的实践课程题目和考评目标。(3)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今后发展方向选取相关专业课程设计,根据能力不同还可以选取更加宽范的专业方向。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工程及自动化系为例,该系的主要研究方向有:①机器人与嵌入式系统;②网络化机电控制技术;③现代无损检测技术。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还会有新的专业方向加入其中。在课程教学方面,已经形成了上述三个研究方向兼顾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在实践与实验环节,专业基础实验课、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与专业方向衔接最紧密。图1给出了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的实验性质,其中的专业基础实验课和综合实验课是以班级为单位,由专门教师进行指导。毕业设计是由各个老师指导,方向明确。课程设计多年以来是以单一的研究方向、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指导的,专业特色不明显,2010年实践教学改革中,将本系的三个研究方向全部纳入到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中,由多名教师进行了分组指导。每个研究方向的实践课程都涵盖了基础知识、分步实验、综合创新三部分的实践内容,循序渐进,既充分利用了科研实验平台,又利于学生创新。

图1 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

三、多平台实践教学的实现

与多研究方向的核心课程体系相呼应,在原有的科研实验平台上搭建了3个实践教学平台: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平台,网络化机电控制实践教学平台和现代无损检测实践教学平台。网络化机电控制教学平台将原有的设备与最新科研实验平台相结合,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平台和现代无损检测实践教学平台全部利用最新科研实验平台,提出了适合相应研究方向的课程设计题目,建立起了立体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篇5

2、“毕业设计”实践环节从起步到毕业答辩结束历时至少4周以上;

3、“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包括两部分内容:①完成“毕业设计”所开发的应用程序;②针对所开发的应用程序书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即论文);

三、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应先完成的工作在毕业设计实践环节之前,应向有关主管设计工作的单位或老师上报如下材料:①《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安排意见》(包括领导小组名单,毕业班专业、级别、性质、工作计划安排、实践环节工作步骤,指导教师名单,学生分组名单)、②《毕业设计(论文)审批表》一式两份(要求认真审核、填写指导教师资格,包括职称、从事专业、有何论著,每人指导学生不得超过一定人数,兼职(或业余)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数根据情况酌减)。

四、关于“毕业设计”工作的过程步骤

1、“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选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选题必须符合计算机专业的综合培养要求;②应尽可能选择工程性较强的课题,以保证有足够的工程训练;③毕业设计工作要有一定的编程量要求,以保证有明确的工作成果;④选题原则上一人一题,结合较大型任务的课题,每个学生必须有毕业设计的独立子课题;⑤选题应尽量结合本地、本单位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项目,在实际环境中进行。总之选题要体现综合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先进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等选题时要达到以下目标:①选题与要求提高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③掌握软硬件或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④提高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⑤提高协作配合工作的能力。

2、“毕业设计”题目审核有关单位将毕业学生选择的题目填写在同一个“毕业设计(论文)审批表”中的“毕业设计安排表”相应栏目中,,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展下一步工作。

3、“毕业设计”应用程序开发实施(大致用时安排)①需求分析阶段(约一周时间完成)②系统分析阶段(约一周时间完成),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前两章资料整理工作。③系统设计阶段(约一周时间完成)④代码实现阶段(约三周时间完成)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第三章、第四章资料整理工作。⑤系统调试阶段(约二周时间完成),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第五章资料整理工作。⑥投入运行阶段(约一周时间完成),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中第六章资料整理工作。⑦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整理定稿阶段(约二周时间完成)一份完整、规范的毕业设计说明书应大致包括以下项目(各院校要求不完全相同):摘要及关键词AbstractandKeywords目录

正文

第一章引言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2、本论文的目的、内容及作者的主要贡献

第二章研究现状及设计目标

1、相近研究课题的特点及优缺点分析

2、现行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本课题要达到的设计目标

第三章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1、研究设计中要解决的问题

2、具体实现中采用的关键技术及复杂性分析

第四章系统结构与模型

1、设计实现的策略和算法描述

2、编程模型及数据结构

第五章系统实现技术

1、分模块详述系统各部分的实现方法

2、程序流程

第六章、性能测试与分析

1、测试实例(测试集)的研究与选择

2、测试环境与测试条件

3、实例测试(表格与曲线)

4、性能分析

第七章结束语致谢参考文献⑧完成毕业设计及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撰写工作后定稿大多要以A4纸打印并装订成册。

篇6

1 设计学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学生选题盲目性比较突出,有的同学甚至在设计中途频繁更改题目,这样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与教学效果。

(2)毕业设计的作品过于注重形式化表现,强调视觉冲击力与个性表达,虽然有利于答辩的效果展示,但是与市场、企业实际需求脱节。

(3)学生毕业设计题目大多是虚拟题目,与实践环节严重脱节,缺少提高应用能力的针对性。

(4)学生就业压力较大,对毕业设计投入的时间与精力有限。

(5)毕业设计被认为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学生缺乏整体设计和团队合作思想。

(6)传统的毕业设计教师指导模式和评价体系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 基于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设计学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索

2.1 优化选题模式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毕业设计作为培养合格人才的主要教学手段,更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接受新的挑战,深入探讨与研究现状,为培育新时代的设计工作者提供更好地教育平台。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与其他院校的交流,发现设计学专业毕业设计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关注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的指导工作,通过开展关于毕业设计如何选题的讲座、座谈等形式,提高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有效地避免了选题的盲目性。(2)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可以来自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或产学研的课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对于今后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为指导老师的课题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3)以相关专业的国内外竞赛为毕业设计题目,加强了学生对于市场的了解,有效地防止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完成一些虚拟的设计;同时也为教师积累一些指导设计竞赛的实践经验,为以后的教学指导打下坚实的基础;又能为提升学院的知名度、带动低年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术环境。(4)题目由学生自定,一方面学生可以依据自己就业的单位或已有意向的单位为背景,尽快熟悉将要工作单位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与单位项目相结合,或者运用自己的知识为单位的创新提供一些设计。这样既满足了对学生能力的鉴定,又使学生尽快的融入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开题报告形式来陈述自己对选题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对选题所做相关的前期准备,特别是对自拟题目创新性、可行性等进行分析,指导教师要在内容、形式、可行性等多方面严格审核,使学生的毕业设计在专业设计范围内与自己的兴趣相结合,展示学生专业创新性与个性化设计相结合的能力。

2.2 开展“导师负责、联合指导”的模式

由于选题注重从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因此采用学校导师负责和企业联合指导的方式,对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和对市场现状的分析、就业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模式克服了传统毕业设计虚拟化的缺点,有利于锻炼学生与企业间的沟通合作能力,便于学生进行调研实习,了解相关行业最新的发展现状,为今后的就业提供实践经验;同时也有效地保证学生毕业设计进度和质量,为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指导老师而言,应具有教师和设计师的双师角色,既有利于最新设计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与沟通,又提高了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的设计课程指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实时掌握设计类专业国内外前沿理论和业内动态,同兄弟院校、企事业单位、设计公司多多交流,从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相关交流、总结指导方式方法,为培育出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做充足的准备。学院也可利用与企业良好的合作关系,真正了解市场的人才动态需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缩短学校与社会的差距,培养出更切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2.3 培养团队合作的设计模式

设计学专业涉及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跨越艺术、机械、建筑环境等多学科,同时也包含材料、结构、工艺、市场、销售等相关知识,因此从整体的教学程度而言,应力争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应用型、创新性的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比如一个完整的市场产品设计过程需要有市场调研、设计定位、草图概念设计阶段、设计材料学期、结构力学分析、工艺选取、优化设计、包装、销售等多方面的人才相互协作完成,因此学生可根据四年的知识积累及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情况,可跨院系由3~5人组成跨学院间的创新团队模式,各个学院的指导教师共同协作来共同完成一项毕业设计项目,既有利于把设计做的更深入和全面,又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

2.4 毕业设计的新模式与评定

为了全方位地锻炼学生,并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事研究、写作、创意和设计制作的综合能力,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确定新型毕业论文/设计的项目模式为:A+Dx[其中A:毕业论文(广告学)D:毕业设计(依据专业进行详细分类)]和Bx+C[其中B:毕业设计(依据专业进行详细分类)C:策划书或设计说明书(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由于专业特性而选定的A+Dx和Bx+C模式应分别设定成绩评定方式A+Dx模式以A*80%+Dx*20%评定;Bx+C模式以Bx*70%+c*30%评定。

其中:A=A11+A12+A13+A14。A11:毕业论文写作过程考核≤15分;A12:毕业论文质量由指导教师评定≤25分;A13:毕业论文质量由评阅教师评定≤20分;A14:毕业论文答辩成绩≤40分,Bx=B11+B12+B13+B14+B15;B11:毕业设计过程考核≤10分;B12:毕业设计质量由指导教师评定≤15分;B13:毕业设计质量由评阅教师评定≤20分;B14:毕业设计展示成绩≤15分;B15:毕业设计答辩成绩≤40分;C:策划书或设计说明书成绩≤100分,Dx=D11+D12;D11:毕业设计过程考核≤40分;D12:毕业设计质量由指导教师评定≤60分。特别是针对在国内外参加竞赛获奖的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的同学,在评分标准钟加入创新能力评价因子,视工作量的情况予以奖励。

3 结论

面对社会市场日益需求的变化,毕业设计设置环节也要紧紧围绕应用型、创新性艺术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基础知识为基本出发点,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高,以此形成一个由精选题、多指导、重实践、新模式、新评价、立体式的毕业设计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若鸿.工科院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创新改革[J].设计教育.

篇7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综合评定本科生能力素质的一个主要考核环节,在本科阶段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以工程实践为背景的工科专业大学生而言,毕业设计也是培养其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或学术问题的一次较为全面的综合训练和总结测评。文献[1-3]等针对在毕业设计阶段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根据文献[1-3]的讨论,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包括自学能力、科研工作能力、论文写作能力、演讲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文献[4-7]等针对毕业设计阶段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文献[8]讨论了在毕业设计阶段提高工科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生自学能力的策略;文献[9]讨论了在毕业设计阶段提高大学生自学和写作能力的做法。本文在前人探讨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多年来指导测控工程专业大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实践,进一步探讨毕业设计阶段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自学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中最基本的一项能力,是工科高等院校大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自学能力是一种面对问题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其外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学生有兴趣和动力学习新知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学习是基于问题的有目的学习而不是盲目地接触不成体系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并降低了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而其内在特征表现在学生逐步养成的辨析式思维。辨析式思维是运用恰当的方法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并得出相应结论的能力[8]。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大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载体。虽然大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来自于前期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但是这些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介绍成熟的已解决的问题和分析系统化结构化问题,对解决现实问题和非结构化问题的辨析式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明显不够。毕业设计完全不同于前期课程的教学,已经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完成。这是对前期课程教学环节的必要和有益的补充。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习遇到困难如何解决,而不是帮助学生直接解决问题。通过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身努力把问题解决带来的成就感,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科学安排毕业设计进度,合理分解毕业设计任务

根据我院学历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本科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的4月到6月。想要学生在短暂的三个月时间里完成好毕业设计论文,首先必须科学安排毕业设计进度,合理分解毕业设计任务。指导教师应将毕业设计工作按照由浅到深的难度等级细分为几个阶段,规划好每个阶段的具体设计任务。学生在教师的简单指点下先完成好浅显的工作,树立了自信心,获得了成就感,就敢于去攻克更难的工作。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逐渐提高了,对教师的依赖性也就下降了。根据我们多年来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将毕业设计工作细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开题阶段,二是开展研究阶段,三是撰写论文阶段。开题阶段的设计任务为:学习并分析与毕业设计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理解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确定研究方法。开展研究阶段的设计任务为: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完成主要研究和设计工作,获得研究结果。撰写论文阶段的设计任务为:根据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撰写并完善论文,做好答辩准备工作,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毕业设计阶段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包括独立学习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两个方面[8]。独立学习是指在毕业设计阶段大学生需要独立学习相关专业的前沿知识,以及独立学习开展毕业设计所采用的设计方法、设计工具等。合作研究是指在毕业设计阶段教师不仅在开题、科研攻关、撰写论文等方面给予指导,还要在研究过程中有意识地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设计同时指导教师也深入参与设计的过程。学生的独立设计是指毕业设计的具体工作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但同时是在指导教师控制着研究方向、设计方案、设计进度、成果标准等关键环节下的设计。

二、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们将毕业设计工作过程细分为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学生的具体设计任务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每个阶段对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具体培养方法也是不同的。

1.开题阶段的培养方法。通常,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是由指导教师拟定的,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了某个设计题目,但很可能并不了解该设计题目的真正含义,更不清楚如何针对所选题目开展理论研究或设计工作。针对此特点,指导教师应该首先做设计内容及方法的专题辅导,使学生对如何开展设计工作有一定的认识,引导学生快速入门。在独立学习方面,指导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综述性文献以及重点文献,并以建立在一定阅读量上的文献综述作为阶段性的独立学习考核标准。指导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相关综述性文献、重点文献以及文献资源网站(比如CNKI资源网站),概况性地介绍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指导教师在学生独立学习过程中主要是控制学生阅读的方向和范围。例如,在毕业设计论文《导弹推力矢量控制系统设计》的开题阶段,首先告诉学生主要设计内容是采用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导弹三通道的推力矢量控制系统,采用Matlab软件编程进行仿真分析。学生已经熟悉了Matlab软件和推力矢量控制的知识,但是对变结构控制方法比较陌生。我们为学生提供了核心文献:变结构控制在导弹制导与控制中的应用综述,变结构控制的理论及设计方法等。再如,在《机动再入体末制导弹道设计与仿真》的开题阶段,首先告诉学生主要设计工作是采用带落角约束的导引律设计制导弹道,采用Matlab软件编程对末制导弹道进行仿真分析。首先为学生提供核心文献:具有终端角度约束的导引律综述,带末端落角约束的变结构导引律、具有终端角度约束的机动再入飞行器的最优制导律等。除了为学生提供几篇核心文献以外,还要求学生到CNKI资源网站搜索下载相关论文进一步学习,扩展知识面。另外,要求学生学习文献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比不同文献提出的方法有什么差别。更进一步地,要求学生独立推导几种带落角约束的导引律的设计过程。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获得了成就感和自信心。在合作研究方面,指导教师在学生理解相关文献和设计课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具体的设计内容、设计方法、时间分配和毕业设计论文的框架。在这一阶段,发现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共同讨论相关文献提出的多种设计方法各有哪些优缺点等途径来培养;而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共同讨论如何选择确定设计方法来培养。例如,对于《机动再入体末制导弹道设计与仿真》,设计方法包括带落角约束的扩展比例导引律、带落角约束的变结构导引律、带落角约束的最优制导律等,我要求学生首先分析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法的制导原理以及优缺点,然后再和学生一起讨论,根据原理简单、容易掌握的原则,确定了采用带落角约束的扩展比例导引律来设计。

2.开展研究阶段的培养方法。开展研究阶段是毕业设计环节的核心阶段,主要设计工作都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这个阶段的标志性成果是毕业设计论文的初步研究成果和结论。这一阶段学生根据确定的设计方法具体实施课题研究和设计。指导教师可利用这个阶段多给学生一些独立研究机会,引导学生尽可能独立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随着毕业设计工作的进展,学生可能会发现在某些具体研究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搜索和学习专业理论或设计方法类文献,或者对已选择的设计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对这些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就构成了本阶段独立学习的主要内容。例如,在《导弹推力矢量控制系统设计》的研究阶段,学生对变结构控制方法自主学习并掌握得比较快,设计时间也充裕,我又要求学生再采用古典的PID控制方法设计控制系统并进行仿真,对比一下哪种方法设计的控制系统的性能更好。再如,在《机动再入体末制导弹道设计与仿真》的研究阶段,初步确定研究方案时考虑到学生对比例导引律比较熟悉、容易掌握,选择了带落角约束的扩展比例导引律方法来设计末制导弹道。学生在自学了相关的论文文献后,又对带落角约束的变结构导引律方法产生了较大兴趣,于是我鼓励学生,自行推导一下论文中变结构导引律的设计过程,在采用扩展比例导引律方法设计好末制导弹道以后,再采用变结构导引律设计末制导弹道。最后,学生采用上述两种导引律设计了末制导弹道,并对两种导引律的设计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现出了比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从事科研的能力。在合作研究方面,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具体问题需要与指导教师讨论,比如对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的批判,对前期确定的设计方法某些方面的质疑或否定,毕业设计进展不顺利时对设计内容的调整等情况。指导教师应在学生一筹莫展时及时帮助学生共同攻关,逐步培养学生的迎难而上的精神。这一阶段指导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定期讨论,比如一周讨论一次。通过定期讨论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设计进度和设计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的办法,使学生在研究中少走弯路。而且也有助于养成良好的从事科研攻关的素质。

3.撰写论文阶段的培养方法。这一阶段的目标是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按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书面表达出来。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完善研究成果。同时,还应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局限性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在独立学习方面,学生应按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撰写和修改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研究能力、自学能力、写作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份综合答卷。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是学习如何总结科学研究和如何表达研究成果的一次很好的训练。教师应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检查指导,查找问题并让学生仔细修改论文。此外,指导教师在论文答辩方面也要给予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科答辩时学生只有10分钟的陈述时间,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提炼出毕业设计论文的核心工作,在此基础上制作好多媒体课件,要求学生面对指导教师进行1~2次模拟答辩,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对于《机动再入体末制导弹道设计与仿真》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制作的答辩多媒体课件包括40多幅,重点不突出,显然陈述时间将远超出10分钟。我检查后提醒学生,要在10分钟内汇报毕业设计工作,因此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提炼出自己的主要设计工作进行汇报。学生经过两次多媒体课件修改和模拟答辩,答辩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答辩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合作研究方面,首先需要指导教师认真审阅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并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通过反复讨论与修改,使学生明白好论文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道理。同时,还有与学生共同探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巧、演讲表达的技巧。通过多媒体制作和模拟答辩过程的多次训练,使学生们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演讲交流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本文结合我们多年来指导测控工程专业大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实践,探讨了在毕业设计阶段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自学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中最基本的一项能力,是工科高等院校大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毕业设计阶段自学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包括独立学习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两个方面。我们将毕业设计过程按照由浅到深的难度等级细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开题阶段,二是开展研究阶段,三是撰写论文阶段。介绍了各阶段的毕业设计任务,并分别针对这三个阶段,详细探讨了独立学习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的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如彝.毕业设计与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J].现代制造工程,2003,8(增刊):70-71.

[2]杨任尔,曾兴斌,黄青年.毕业论文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1):118-120.

[3]赵健.加强毕业设计环节在提高本科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中的作用[J].职业教育,2012,(1):31-33.

[4]范兴明,张鑫,王荣,等.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创新精神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1,(21):438,448.

[5]靳治良,朱桂华,杨晋,等.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3,41(2):143-145.

[6]张爱华.浅谈毕业设计中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18):4-5.

篇8

一、传统毕业设计模式的缺陷

1.传统的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题目大多由老师给定,或者书本上的一些课题,选题很多与生产脱节,学生在完成这样的题目时,积极性不高。

2.某些毕业设计题目套用本科模式,题目过于学术性,难度较大,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最后只停留在文献综述的层面,没有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论文没有深度。

3.毕业设计的题目与学生以后从事的岗位相当程度上没有什么关联,没有针对性,毕业设计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不能通过毕业设计提高以后从事岗位工作的能力。

二、高职毕业设计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一)毕业设计的选题应来源于工作实践

理论是为实践服务,在学校主要是理论知识学习和基本职业技能的掌握。以本人所指导的机械加工类专业为例,课本提供的是原理性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通过进入工厂车间,实际操作才能最终形成对技能的掌握以及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毕业设计的课题,如果只是针对书本的原理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很大的意义,且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让学生进行工艺设计,学生没有深入到工作实际中去,设计的工艺过程与生产实际差距很大,设计的工艺无法施实,所设计的夹具也不合理,无法使用。反之,如果题目来自于学生的工作实践,那么就可以促使学生主动的寻找解决方法。这个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也是毕业设计环节的重点。学生此时,会以整个高职阶段的基础知识为背景,将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与书本知识融会贯通。如果问题仍旧无法解决,此时,学生会主动进行文献调研,从资料中找寻答案,再动手实践。这样的新旧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将帮助学生真正完成由课堂到社会工作的过渡,这才是真正达到了毕业设计的目的。

(二)毕业设计应强调实际问题的发现和解决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大学本科的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毕业综合设计中,研究过于学术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毕业综合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将整个高职阶段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所以结合学生的实习实践,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寻找问题是很重要的。

而且,相较于从书本中寻找题目,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更加容易在工作中发现有价值的课题。学生在面对一个实际课题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会更高。而且,当问题真正得到解决的时候,学生的实践技能也获得了提高。

同时,实践中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伴随学生将来一生的职业活动过程的。通过毕业设计这个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传授相应的技巧,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三)毕业设计的过程应加强指导教师与学生的联系

以前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充当的职责大多是对课题进度的掌握,以及最终论文质量的修正。如果学生可以自主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以该问题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就可以促进学生自主的解决问题。并且,当学生无法独立解决问题时,会更加主动向指导教师求助。在有实践背景课题的驱动下,师生互动有很大好处,教师可以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使专业知识获得升华,积累丰富实践经验,以便将来的工作中更好的指导学生;学生也可以在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

(四)毕业综合设计的成果应该对学生未来的工作产生帮助

按照以前的毕业设计模式,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文献调研,并且用很长的篇幅进行论述和总结。如果毕业设计课题与自己将来从事的岗位没有关联,结束这个课题完成答辩之后,对学生来说课题就不再有意义。可以说,这样的选题,没有体现出毕业设计这个环节的作用。

相反的,如果课题来自于学生的亲身工作实践,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向有经验的前辈咨询,与指导教师讨论,以及自己动脑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这样课题更具有针对性,这样在课题结束时,所有的这些过程都成为了将来从事岗位工作的宝贵经验。此时,文献调研也不再是枯燥的过程,而完成的论文,会有更多学生自己的体会与想法,不仅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对基础知识更深入的理解。这样所产生的论文更有意义。

三、高职毕业设计新模式

根据以上毕业设计改革的基本原则,本人提出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结合的模式。首先学生到顶岗实习岗位,在顶岗实习岗位时会发现需要解决的那些问题,然后学生列出备选题目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专业能力和完成的可行性,选择其中一个成为毕业设计课题。

在这种新模式下,课题来源于自己工作岗位实际,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理论知识困惑时可以咨询指导老师;碰到实践困难时可以请教车间的技术人员。而且更具针对性,直接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帮助。实际工作与毕业综合设计相结合,可以调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解决综合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个过程将成为学生将来职业活动训练的一个范本。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将来对于新的环境和工作会有更强的适应性,会使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创新能力获得进一步的培养,在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的方法上得到一定的训练;并在顶岗实习和综合设计工作的过程中,了解社会对各专业的需求,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业意识,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是一种可以借鉴的毕业设计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海岳.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毕业论文工作改革探讨[J].高教探索,2008(6)

篇9

毕业设计是学生大学四年最重要的实践环节[1],也是实现本科教学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其过程管理至关重要。一般从选题到答辩至少需要六个月的时间,其间需要保留大量的文件,比如课题申报表、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毕业论文等,以便于管理者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监督[2]。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使得各项工作的进行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同时存在学生与指导老师间沟通不畅,效率低准确性差等缺点。

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发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够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监控管理的毕业设计系统势在必行,也是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实现毕业设计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系统化的必然趋势,最终有利于毕业设计整体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3]。

1 系统需求分析

1.1系统总体功能分析

毕业设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模拟真实的毕业过程的各个环节,实现整个过程的数字化管理,从学校公告的、题目的选择、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个人进度的管理,毕业论文的撰写与上传等都通过毕业设计系统完成,不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只要有网络,学生就能和导师之间快捷的交流,方便导师对学生的进度进行管理,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本文提出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按照功能划分为五大模块,分别分为选题管理、开题报告管理、工作日志管理、答辩管理、系统管理。其中选题管理又分为教师申报课题,管理员审核课题,学生选择课题;开题报告管理包括学生撰写提交开题报告,教师审核开题报告;工作日志管理又分为学生疑难问题或工作进度,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回复,以及对日志内容的打印;答辩管理包括学生申请答辩地点,答辩分组信息的公布,答辩的评分;系统管理包括资料的上传,用户的管理,用户个人信息管理等。

1.2日志管理模块功能分析

为了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沟通,以及方便教师对学生进度的掌控,本系统在功能设计时提出了日志管理模块,通过该模板学生可以将毕业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到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教师可以查看工作日志,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回复,以及对日志内容的打印。日志管理模块的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2 数据库设计

毕业设计系统相关实体对象有:学生、教师,课题信息,公告信息,日志信息,任务书表,开题报信息等。如图3所示是日志管理模块的E-R图。

在充分考虑了数据冗余度等因素的基础上,对数据库进行了设计,日志管理模块的表结构如表1所示。

3 系统实现

本文以Visual Studio 2008作为开发平台,Sql Server 2008作为数据库,实现基于B/S结构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

3.1工作日志的与显示功能的实现

工作日志的是将用户填写的日志信息添加到系统库中,该功能的实现需要借助中提供的各种操作数据库的方法,中提供了SqlConnection,SqlCommand,SqlDataAdapter,SqlDataReader,DataSet等对象用于实现对数据库的各种操作。首先,利用SqlConnection对象建立与数据库的连接,然后从页面中读取填写的日志信息,并用SqlCommand对象构建插入数据库的Sql语句,实现将日志信息添加到数据库中。

日志的显示主要是从数据库中读取日志信息,并以固定的样式呈现在页面上。该文利用Repeater控件实现日志内容的显示。Repeater控件是一个根据模板定义样式循环显示数据的控件,它以没有预定义外观的方式显示数据源的内容,即没有内置的布局和样式,必须在控件所应用的模板内显式声明所有的HTML布局、格式设置和样式标记,用来实现界面的可视化。当网页执行时,Repeater服务器控件会循环处理数据源的所有数据记录,并将每一笔数据呈现到一个“项”或“交替项”。在实现工作日志信息的显示时,对于动态内容,使用从数据库中相应的表中读取对应字段的值。

3.2工作日志回复功能的实现

该功能是针对某条工作日志进行回复,关键问题是要获得相应日志的ID,日志的ID在显示日志信息时,可以从数据库中读取相应的日志ID,将其绑定到Repeater上,并在页面中隐藏。当要对某条工作日志进行回复时便可读取相应日志的ID,根据日志ID,将相应的回复内容插入到数据库中。

3.3工作日志打印功能的实现

根据学校对毕业设计材料的规范化要求,打印的工作日志有严格的格式限定,包括页眉的字体、大小,标题的字体、大小,正文的字体、大小等等。为了提高自动化程度,应用程序在将工作日志导出到Word中时必须完成所有格式设置。该文提出一种利用模板来控制工作日志格式的方法,该模板独立于应用程序,由开发人员根据工作日志格式事先设置。该模板是一个dot文件,通过以下方法将该dot文件设置为模板:首先,找出工作日志中的固定内容和可变内容,固定内容是对所有工作日志来说都相同的内容,包括标题信息,页眉信息等,可变内容是动态的,不同的工作日志不一样。在dot文件中填写固定内容,对于可变内容用空格代替,并根据毕业设计材料的标准样式,分别设置固定内容和可变内容的格式;接着,在可变内容位置插入书签;最后,保存该dot文件,完成模板的设置。打印的过程如图4所示。

首先,读取并打开模板;然后,从毕业设计系统中获取工作日志中的可变内容;接着,根据书签名称在模板中查找各个可变部分对应的书签对象,并用工作日志中的可变内容分别填充各个书签对象;最后,设置页码,完成打印。

关键代码如下:

1)读取模板的关键代码

Microsoft.Office.Interop.Word._Application MyWord;

Microsoft.Office.Interop.Word._Document MyDoc;

MyWord = new Microsoft.Office.Interop.Word.Application();

MyWord.Visible = true;

object FileName = Common.pathofGongZuoRiZhi;//模板位置

MyDoc = MyWord.Documents.Add(ref FileName, ref Nothing, ref Nothing, ref Nothing);

2)查找书签并用可变内容填充书签

MyDoc.Bookmarks.get_Item(ref TaiTou).Range.Text = Common.nameofRiZhi;

MyDoc.Bookmarks.get_Item(ref GongZuoRiZhi).Range.Text = content;

4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毕业设计系统的功能需求,从工作流程、数据库设计、关键技术三方面论述了毕业设计系统中日志管理功能的实现。从投入运行的效果来看,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突破了传统方式的时间、空间限制,可以有效的从学生、教师、管理者三方面综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篇10

本项目为缙云县邮政生产用房,集商用、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建筑结构的类别为二类,使用年限为50年,占地面积为3987m2,总建筑面积为3934m2,底层层高4.2m,标准层层高为3.4m。

多层及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大致有混合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筒体结构体系、巨型结构体系。混合结构的承重墙体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而加厚,不仅耗费大量材料,也减少了使用面积。框架结构体系是由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及基础为主框架,加上楼板、填充墙、屋盖组成的结构形式。框架形成可灵活布置的建筑空间,使用较方便。但是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水平作用使得框架底部梁柱构件的弯矩和剪力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梁柱截面尺寸和配筋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给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正常使用,在材料用量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因此在使用上层数受到限制。正是因为如此原因,框架结构适用于办公楼、教学楼、商场、住宅等建筑。本设计的是多层建筑,建筑的高宽比H/B小于5,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建筑高度19.5m,

框架结构住宅是指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烂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成而的住宅。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 框架结构由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框架结构的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所以选用框架结构体系较为合理。

框架是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形成的骨架结构。框架结构的特点是由梁、柱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墙仅起维护作用,其整体性和抗震性均好于混合结构,且平面布置灵活,可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也可构成丰富多变的立面造型。国外多用钢为框架材料,而国内主要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以下的一些优点:

第一:合理的利用了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受力性能特点,可以形成强度较高、刚度较大的结构构件。这些构件在有些情况下可以用来代替钢构件,因而能够节约钢材,降低造价。

第二:耐久性和耐火性较好,维护费用低。

第三:可模性好,结构造型灵活,可以根据使用需要浇注成各种形状的结构。

第四: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好,可通过合理的设计,使之具有良好的延性,成为“延性框架”,在地震作用下,这种延性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同时它的防震性和防辐射性也好,亦适于用作防护结构。

第五:混凝土中占比例较大的砂、石材料便于就地取材。

因为钢筋混凝土具有这些特点,所以在建筑结构、地下结构、桥梁、隧道、铁路等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混凝土以成为当今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但是,钢筋混凝土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自重过大,抗裂性能较差,隔热隔声性能不好,浇注混凝土时需要模板和支撑,户外施工受到季节条件限制,补强修复比较困难。这些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钢筋混凝土的应用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的这些缺点正在逐步的得到克服和改善。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作为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 具有如下优点:

(1) 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分割方便。

(2) 整体性、抗震性能好。

(3) 传力路线明确。

(4) 墙体采用轻质填充材料时,结构自重小。

(5) 承重构件与围护构件有明确分工。

毕业设计是对四年专业知识的一次综合应用、扩充和深化,也是对我们理论运用于实际设计的一次锻炼。通过毕业设计,不仅可以温习以前在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将学习和体会到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思想。

“缙云县邮政生产用房结构设计” ,在设计之前必须先充分理解建筑设计的内容,并收集相关的资料如建筑图集、结构计算手册及相关国标规范等,做好准备工作。

读懂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图,如底层及标准层平面图、顶层平面图、主要立面图、剖面图,根据实际情况所选择的建筑方案,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考虑到实用、美观、符合教学目的等等各方面要求。

篇11

一、校外毕业设计的优点

(一)利于明确将来的工作方向

校外毕业设计的学生基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大四保研到其他高等院校或者科研单位的学生,另一种是和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毕业后将要去用人单位工作的学生。不管是哪一种形式,学生在外完成毕业设计的内容都与以后的工作或科研密切相关,这样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工作中方向就非常明确,会更加引起学生的重视程度,督促他们认真的完成毕业设计,为以后的科研或工作做好铺垫,这样对于所学专业的理解也不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可以不断增强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感知,这对于一直处在校园环境中的学生来说会更富有挑战性,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工作方向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二)利于减轻高校资源缺乏压力

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投入远远跟不上毕业生的增加数量,高校的实验室和指导教师数量有限,学校无法完全保障学生在校内完成毕业设计的场地以及各种相关资源,大多学生都是自己寻找毕业设计场地,有些学生甚至在宿舍的个人电脑上完成毕业设计。经过调查,学生在用人单位完成毕业设计,用人单位会给每位学生提供电脑、相关书籍等有利的硬件资源,在这种形势下,校外毕业设计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等院校师资方面的压力。

(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对于工科院校来说,毕业设计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与设计和实现相关,学生毕业后大多都是从事研究开发方面的工作,所以更注重实践。在校内完成毕业设计的情况下,对于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基本上只有指导老师可以现场指导,其他人是无法对毕业设计进行现场指导的,加上如今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高校都建设了新校区,大多毕业生都是在新校区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而导师的实验室大多在老校区,这样对导师的指导工作又带来了极大困难,很多导师约定一周或两周见面一次来指导工作,而在一次极短的时间内学生是无法得到足够的指导。但对于在校外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情况就大有改观,学生不仅可以及时的和校外导师沟通,还可以与同项目组的研发人员进行交流并进行现场指导,可以及时解决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从而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进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四)利于提高社会适应力

学生在校内完成毕业设计,还是处在校园生活之中,交往的大多是同学和老师,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远远停留在学生时代。而对于在校外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他们离开了生活近四年的校园,会接触到社会上更多的人,能接触到校园内无法接触到的人和事,很多事情需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强自立能力,在参加工作之后也能尽早的适应社会。

二、校外毕业设计的缺点

(一)频繁调整毕业设计题目

通过对校外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进行调查之后,发现近一半的学生都有过更换题目的情况。保送生在校外的毕业设计题目一般没有太多变更,大多是用人单位调整的,由于用人单位的战略调整和适应市场生存等等因素的影响,用人单位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调整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来寻求自己的发展,对于小公司更是如此,而毕业设计的时间仅为16周,如果这样频繁的调整毕业设计题目势必会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二)项目压力过大

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学生在校外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大多用人单位都会分给学生一些项目任务,学生一般会认为如果没有顺利完成单位分派的任务会影响到自己以后在单位的发展以及将来的转正问题,所以他们会把大部分时间用在项目上,加班加点,觉得只有按时完成项目任务才是自己能力的最重要体现,殊不知用人单位毕竟是从自己的生存和竞争方面考虑问题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把精力都用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

(三)难于管理

学生在校内完成毕业设计,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这样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对于学生的毕业设计完成程度以及学生的近况可以很容易得到了解,从而利于管理。而对于校外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他们由于离开了校园,和同学以及老师的联系就少了,加之他们的联系方式变更等等原因,学校对于及时接触到学生就存在一定的困难,更谈不上对于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进行了解了,从而对于他们的管理产生问题。

三、提高校外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一)加大校外毕业设计的检查力度

据调查,学校一般会在四月底对校外毕业设计集中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的学生进行中期检查。这样学校对于在校外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大体掌握,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更加重视毕业设计,也体现了学校对于在外做毕业设计学生的关心。但是一般去检查的老师大多属于学校教学单位的学籍管理人员,这样就会存在一个问题,如果检查外出毕设的老师对于学生的毕业设计的具体内容不了解,那么老师也无从知道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所以在外出检查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把学生的毕业设计内容提前整理好,让对毕业设计内容了解的老师去检查,这样才能更加具体的掌握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如今大部分院校都给校外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分配了校内导师,他们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那么能接触学生的校内人员大多为校内导师,所以校内导师必须提高意识,定期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检查外出毕设的学生情况,从而督促他们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

(二)加强校外毕业设计单位的审核

校外毕业设计对于学校来讲有一定的有利方面,但是如果单位无法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条件,学生在校外如果没有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毕业设计,将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学校应该对学生在外完成毕业设计的单位进行严格的审核,这就包括单位的硬件方面和软件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各个方面去了解单位是否可以提供学生相关的硬件资源;是否可以提供中级职称以上的指导老师;是否能够提供符合本科毕业设计要求的毕设题目。学校也可以对在外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进行跟踪,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之后回到学校,通过他们可以对单位是否可以提供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条件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这样在对以后学生在外完成毕业设计有一个指导性的作用。对于外出毕业设计单位的审核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加强学生的重视程度

学生在校内完成毕业设计,周围的同学和自己做同样的事情,所以他们会非常重视毕业设计,而在校外他们可能由于项目压力等种种原因渐渐淡化了毕业设计在他们心中的重要性,所以学校必须加强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学生决定在校外完成毕业设计之后,学校应该对校外毕设的所有学生做好出行前的教育工作,强调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在校外完成毕业设计必须注意的事项,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使他们深刻认识到毕业设计和其他课程一样,不完成是无法获得学位证以及毕业证的,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引起他们的重视,进而提高校外毕业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篇12

1 当前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

毕业设计是学生四年学习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在提高实践能力以及全面、系统的检查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从而影响教学正常实施,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1.1 毕业设计选题单一、脱离实际。常规题目偏多,指导教师实际项目少,课题来源不足,以至于假题居多,题目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适岗就业。

1.2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能力有待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因此也要求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专业背景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有本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也应该包括与其相关专业背景教师,不仅需要指导教师的理论指导能力,也应该具备相应的工程背景和工作实践经验,否则,不能够很好地指导毕业设计工作。

1.3 完成毕业设计与找工作时间上的冲突。大多数毕业设计课程安排在本科的最后一学期进行,然而在这一时期,大多数学生都在外实习或找工作,为毕业后的上岗提前作准备,大部分同学很难集中极力完成毕业设计这一过程。加之集中授课时间有限,中间环节过于宽松,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形同虚设,影响了毕业生的设计水平和正常教学环节的实施,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1.4 重论文轻设计的指导方式。为了顺利通过省里毕业论文盲审和学校部门的抽检,为了学生顺利毕业,指导教师更多注重毕业设计论文的辅导,从论文结构到遣词造句,反复修改、润色,而忽视对毕业设计的指导,甚至出现毕业设计作品过于平庸,都不如平时课程作业的现象。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就是应用性、实践性,通过实际工程项目完成对设计能力训练、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毕业设计作品中能够很好的检验其对理论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

因此,怎样保证课题符合实际需求、指导教师队伍的多元化?保证毕业设计教学与学生就业互相推进,实现教学与市场就业相一致?实现有效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本文提出了毕业设计教学“校企互动”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校与设计公司的不同职能,缓解学校教学资源和实践能力不足,力求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形成特色,并赶上国内本专业设计先进水平。

2 “校企互动”教学模式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2.1 “校企互动”教学模式。对于应用性极强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校企互动”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极好选择。“校企互动”主要表现形式是高校主动派学生和教师参与企业的实践,企业主动参与高校的课程建设、教学计划的制订乃至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1]。一方面,方便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便于从企业掌握行业动态、获取人才需求信息及时更新知识结构,调整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避免“教”、“学”与社会脱节,有利于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与学生就业有机结合,并弥补学校教师实际项目少,课题来源不足的问题。同时,根据校企合作协议,企业向院方推荐一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校外实习指导老师,完成对学生实习过程监督和关键问题的指导弥补毕业设计指导不得力的情况。另一方面,学生去企业实习有利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积累实际工程项目经验,缩短学校学习与社会需求的距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增加他们就业机会。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找到工作能力强、专业技能过硬的优秀员工,从而实现学校教学、学生就业、企业招聘三赢。

2.2 毕业设计“校企互动”教学改革思路。毕业设计“校企互动”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尝试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单位加强交流,开放毕业设计教学环境,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聘请公司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毕业设计校外指导教师,与校内专业教师配合,形成携手企业优势互补的“双导师”制,即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双向指导,并以“项目式”教学来统筹毕业设计教学,联合有经验的教师和企业设计师双向指导,以实际项目为依托,使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思维一直保持在实战状态,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不同职能,缓解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2]。学校需要企业提供实践性及时效性强的工程项目,企业也需要项目式教学的工作成果,因此,“项目式”教学是实现校企合作的良好形式,也是“校企互动”的载体。毕业设计课程具有周期长、灵活性大、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这个环境下“项目式”教学模式也容易实现。

2.3 具体改革技术路线。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特点,重点围绕设计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进行改革,通过项目的选择与制定、展开与实施以及制度化管理三个方面加强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

2.3.1 项目的选择与制定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关键

项目作为此教学模式的核心,其优劣程度决定了教学改革的成败。对于“校企互动”下的毕业设计来说,项目要满足毕业设计内容要求同时也要关系企业的实际需求。因此在项目的选择上应该注意:①代表性与可操作性。不是说企业的任意一个实际项目都适合用于毕业设计教学,如果太容易,达不到毕业设计的工作量,太难,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又不能很好的完成项目,容易产生挫败感。项目在具有明确的目的或有形的任务目标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且在1或3人左右团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很好的完成任务,这不仅能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也给学生带来了成就感。②综合性。毕业设计是对之前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因此项目应该能够较全面地锻炼学生的整体能力,能将之前所有课程的内容、原理得到运用,并能够全面考察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实际分析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市场和社会的能力,并能够拓展专业知识面。

2.3.2 项目的展开与实施是高质量毕业设计的程序保障

除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课题外,教师有效的组织和引导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校企互动模式下,“组织者”和“引导者”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共同担当,即明确校内、外双向指导的“双导师”制度。校外实习指导老师有较丰富的实际经验,在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适应当下社会的能力上有优势,弥补校内指导教师实践不足的缺点,避免理论脱离实际,有利于毕业设计的全面提高。同时,院方按照毕业设计要求向企业提供学生实习考核表,希望校外实习指导老师完成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实地调研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完成项目程度以及任务量等方面的考核,并将表格按时提交给校内指导教师并由其汇总,再根据学生毕业设计过程资料收集情况、设计构思、创新点研究等方面给予理论指导并完成校内平时成绩考核。其中,校方组织对毕业设计进行期中检查,检查采取学生汇报、“双导师”评价和领导小组成员审阅相结合的方式,检点在于毕业设计的进度、质量和任务完成情况,督促学生的工作进度,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学生毕业设计最终成绩由校内、外指导教师考核成绩、中期成果、最终答辩成绩组成,分别按照60%(校外指导教师评分25%、校内指导教师评分35%)、20%、20%的比率分配。这一评分标准体现了“校企互动”的教学模式的实践性、过程性,强调对资料收集、场地勘查、理论研究、方案设计完稿这一过程的综合性考核,既加强了校内外对学生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的有效管理,确保毕业设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就业的机会,实现毕业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就业的“双赢”。

2.3.3 制度化管理是高质量毕业设计的成果保障

强化毕业设计制度化管理,避免出现学生在企业实习严重失控、擅自旷工离职的问题。学生在下企业前,学校有关部门应该结合毕业设计、就业,制定相应的计划书和与企业合作合同,对毕业生进行毕业实习动员及纪律教育,制止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实习期间随意跳槽现象,否则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将有所变更,影响校外考核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学校监管和评分的公正性,加强对学生的自律、诚信的教育,避免伪造签名、评分的现象[3]。鼓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但其务必从该企业取得有单位盖章和由单位指定的实习指导老师签名的回执单,经学院批准后才能去该企业实习,并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保证学校有效的监督学生。

篇13

桥梁设计软件为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选择更多种形式的桥梁创造了条件,也为解决复杂的结构分析计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但是,一些突出问题也随之而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很多学生由于不能在短期内熟悉设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基本理论,在毕业设计初期,忽略了对桥梁基本知识的学习,而只是埋头于对设计软件的操作练习,影响了设计质量和效果;二是有的学生虽然能够使用软件进行设计计算,但是对结构设计相关概念模糊、计算原理不清楚,使得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受到了限制。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程创新能力,需要对现有的桥梁毕业设计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

三、桥梁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1.采取严格的教学监管措施,督促学生自主学习。①提前拟定思考题,定期汇报讨论。指导老师在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后,针对每个阶段的设计内容,提前拟定一些思考的题目,采取每周定期汇报、定期集中讨论的形式,督促学生真正深入自己的设计任务进行研究和思考,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例如在方案比选阶段,要求每个学生结合拟定的思考题,把自己比选的方案逐一论述清楚,包括:桥梁结构常用的上下部结构形式的优缺点分析;不同的桥梁结构适用的跨径范围;主梁截面形式如何选择等等。论述和讨论问题的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和沟通表达能力,使他们对所学的专业基本知识有更深入的掌握,另一方面还可以督促引导他们自行学习和研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②严格控制阶段性成果。毕业设计系统中要定期提交阶段性成果,需严把质量关。对那些不合格的设计结果或抄袭设计的成果,采取不允许进入下一阶段设计、退回修改或延迟提交,必要时增加中期答辩、推迟毕业答辩、毕业设计不予通过等处理。这些措施不应只流于表面,而是要切实落到实处,这样才能激励督促学生重视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意识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