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培训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事业单位财务培训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事业单位财务培训

篇1

根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对于财务人员培训方面的筹划和安排,结合单位的实际特点和后续发展方向,需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机电要求:首先,开展一些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岗位操作培训计划,对于事业单位中各个部门人员的实际工作内容,制定一套系统的培训方案,其中包含出纳、核算、统计与分析等各个方面。将实际案例作为培训和教学的核心,以提高实用性为根本,使岗位的操作培训不断向常态化转变,建成一个合乎标准的培训模式。其次,专业化、制度化单位运营过程中的组织会议。依靠审计、财务以及监管等机构,对培训任务进行合理布置,把检查、统计、分析与理念的传播全部纳入到人员培训工作中,将传统意义上的会议型培训模式进行更改,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扩充。再次,创建新增与修订体系,在事业单位财务理论分析的全新时代中,新技术、系统、观念的推广应制定特殊的培训机制。

需对我国财务税收的实际变化,与理论上的改革进行广泛的关注,并对财务人员定期进行知识结构层次上的更新与优化。将国家政策的转变、经济理论对应的研究成果当作核心内容,展开分门别类的培训活动,这样的培训方式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创新意识,使他们与国际和当代社会很好的衔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待提升单位管理效率而推行的服务型内容,比如GRP、网络银行以及信息系统等方面,更应该开创全新的培训体系,推动财务相关的信息化发展,使财务人员能够更好的利用当今先进技术。同时,开设各种考核的专题培训活动,由专业的教育人员进行组织,制定完善的课程,从而为需要进行考核的财务人员提供有效的培训与教育。最后,试图组织协调单位内高管人员的素质培训。通过完善的课程设计与实践,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不断学习对于自身和工作方面的替身,而且还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管理效果与工作效率。

篇2

一、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状况

(一)财务风险把控意识较低

现实工作中,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的把控意识较低,认为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只需要做好预算管理就行,认为财务风险只出现在经济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其他时候不需要对财务管理进行风险把控,对财务风险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从而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管理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致使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状况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改善。有些领导对事业单位市场化改革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也比较低,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支持也比较薄弱,给事业单位财务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二)财务管理工作本身就具有很高的风险

因为,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其资产财务的存在具体形式和样式比较多,管理难度也比较的大。在现实生活中,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者挪用公共资金、中饱私囊的现象也非常多。正是由于这些不安因素,使政府部门财政资金的运营一直都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甚至还使事业单位长时间处于在负债状态之中,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风险系数被无限地加大。由此可知,事业财务管理工作要比一般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具有更高的风险系数。

(三)财务管理人员会计水平低导致风险加大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属于国家准公务员范畴,是通过统一的招考方式来进行招聘的,这样的招考方式一般采取笔试加面试的方式进行。招考的内容也比较侧重于应聘人员的理论知识考核。因此,我国目前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会计水平普遍较低,财务会计人员的实践能力较低,无法及时、有效地适应财务会计岗位,满足会计岗位职责的要求。

(四)财务管理风险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的管理通常流于形式,只稍微注重对费用的审批和报销制度的建设。致使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把控制度的建设也比较滞后。现实中,财务管理者对事业单位财务的审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税务审计方法比较单一,事业单位的预算指标也没有进行合理的分解。这些存在的问题直接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风险大大被提高了。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其风险控制策略

(一)建立科学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管理者应该建立科学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严格控制事业单位的预算开支,加强对日常财务的监管力度和设立严格的财务申报制度,力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严谨性和监管力度。事业单位管理者还可以通过明确不同岗位的岗位职责和强化事业单位资源合理配置的方式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降低事业单位内部营运成本。科学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不仅要依据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特点来设立,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来不断充实和完善,切实增强事业单位风险应变能力,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随着社会发展水平而不断提高。

(二)强化财务风险把控意识,降低事业单位经营风险

财务管理涉及到事业单位的方方面面,上到单位管理层,下到单位基层管理人员都参与到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当中。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者应该要从加强事业单位全员参与程度着手,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培养事业单位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把控意识,从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去避免事业单位资产的损耗,从而降低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降低事业单位的管理风险。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是事业单位开始的基础,每一个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都是在其严格的监督进行运作的。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显示,财务管理工作是离不开对成本预算管理工作的。因此,采取“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预算,严格控制财务人员的授权范围和权限,规范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保证事业单位的收支平衡,保证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才能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提升事业单位成本把控水平,有效控制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稳定、有序的发展起来。

(四)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

在进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及其风险把控时,还应该要着重注意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对于财务知识、业务能力考核不符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岗位工作需求的员工,应该对其进行专门的能力提升培训和业务强化培训。此外,还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思想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杜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现象的出现,使其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现在我国信息化的不断建设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也可以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操作进行培训,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资源来不断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演进,只有不断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强化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深化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工作,才能使事业单位在社会事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全面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篇3

    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过程中,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要对会计电算化的相应工作加以负责,而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基本上都带有自身的个性特征以及自发性,严重缺乏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指导与规划,直接影响了在事业单位中普及应用会计电算化管理。

    (二)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是我国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具备一定会计电算化经验的会计人员也存在着一些职业道德问题,还缺乏科学意识和岗位责任意识不强。由于事业单位是非营利单位,经济利益诱惑和驱使不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忽视会计人员的科学管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是造成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③。

    (三)财务管理思想落后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思念非常落后,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认为会计核算仅仅是为了梳理和明确单位的收支情况,没有展现出事业单位整体状况,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使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不能在财务管理中充分发挥,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普遍应用。

    (四)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不对称

    在我国事业单位中,由于财务信息的不对称导致诸多问题的发生,例如单位主管部门的监督不到位、财务信息质量滞后等。对称的财务信息,对上级部门管理下级部门和单位决策者做出正确决策有着重要的作用。技术处理平台是获取对称财务信息的关键条件,有了对称的财务信息,事业单位的决策者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④。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应用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并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是实现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应用的基础。健全的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安全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岗位责任制度。同时,在满足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条件下,制定适合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权限,制定高于传统会计标准的财务管理标准⑤。

    (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时,要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在加强适用于手工操作的内部控制以外,还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在系统方面的控制,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的程序设计、系统数据的分析和计算机的操作是不相连的;保证系统用户不参与日常业务和经管除系统部门之外的物资财产,只负责处理数据;不能擅自更改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数据。

    (三)强化会计电算化人才的专业培训

    缺乏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是制约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应用的主要因素。因此,事业单位要根据在职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专业培训,强化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的专业技能。会计电算化的培训体系除了电算化系统设计、电算化程序设计和电算化系统维护等操作技能之外,还要包括职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会计证考试等理论课程的学习,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培训主要以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为核心,但是事业单位的各级主管部门要加以配合。另外,财务部门要统一规划行业特点较强的部门,并由相关的业务主管部门组织培训。

    (四)全面发挥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作用

篇4

一、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进行了行政体制改革,财务管理工作也取得了相应的进步,但从整体发展状态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观念相对落后

有些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不熟悉财务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对于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没有进行很好的结合,因此使得财务管理的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职能得不到应有的体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缺少职能分工,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和财务分析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缺少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经费使用等财务方面的有效管理,对于财务预算的编制缺少正确的认识,有些管理者认为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预算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对于预算编制方法没有进行限定,这些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不科学。在事业单位的预算收支中,没有对预算外收入与支出进行有力的监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三)事业单位缺少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

审计是财务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做好财务工作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有的事业单位缺少相应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有的单位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岗位,但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且从事这方面工作人员缺少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不能保证内审的质量。此外,有些领导的财经法规意识淡薄,没有加强对基层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使得财务管理信息出现失真等情况,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

(四)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素质偏低

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有些财务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财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理财的理念非常落后,管理方法不科学。有些财务人员对于收付款凭证的审核不严格,各种账目处理存在交叉的混乱现象等。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了事业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

二、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提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

作为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该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增加成本管理理念,树立成本意识,能够利用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地进行风险的规避。市场经济中竞争日益加剧,管理者要树立市场化的管理观念,加强对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意识,进行运行资金的规范化,提高财务资金的运作效率,提升事业单位的综合竞争力。

(二)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制建设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预算编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预算管理体制建设,进行科学的预算管理。作为事业单位重要的资金管理环节中的预算管理决定着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所以可以将收入和支出进行综合的核算与管理,在预算编制时进行详细资料的收集,进行收支的细化,与此同时,要加强对资金运行的监管,健全收入分配制度。

(三)加强对事业单位资产运行的管理

事业单位加强对资产运行的管理,首先应该建立资产清查制度,对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了解资产状况;其次,确立“钱物分离、互相牵制、职权明确”的管理原则,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合理分工,划分职责范围;再次,进行采购形式的改革,采用公开招投标制度,增加采购环节的透明度;最后,事业单位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化、规范化的仓储管理制度,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管理。

(四)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

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要重视对财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增加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事业单位应该采用持证上岗制度,从硬件方面对财务人员进行约束。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能够掌握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通过单位组织的培训增强财务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综合素养,提升管理人员的经济效益观念,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重用作用,提高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水平。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基础,定期的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进一步规范化事业单位的基础会计工作。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要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重点要加强对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此外,建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资金使用单位和审计部门的监督机制,发挥监督工作对财政运行的预警保障作用。

三、结语

众所周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与其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质量是密切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良好运行,管理人员要进行观念的转变,加强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的建设,同时加强财务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其良好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潘月.论新经济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1(12):150-151.

[2]张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财经界.2011(24):195.

篇5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一)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精细化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加强精细化财务管理能显著提高财务管理整体质量与水平。通过精细化财务管理,对各项资金的来源与使用进行全面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评价,能动态掌握资金使用情况,提高资金运作效益。另外,由服务型工作作风、经营管理型职能逐步取代传统机关型、记账核算型职能,需进一步提升财务工作的管理水平与实际效率。

(二)提高各项财产使用效率

我国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财产使用率低等问题,部分事业单位财产浪费问题严重,如果不进行针对性治理,势必会影响集约型社会的建设速度。而采用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对单位重要的业务活动进行预算与控制,可进一步夯实财务管理基础,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升资产利用效率,进而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和谐发展。

二、精细化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树立精细化的财务管理理念

要想切实贯彻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全面提升事业单位全体成员尤其是财务人员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积极转变工作作风,促使财务管理部门向着服务型、高效型部门转变。二是加强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处理,具体到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环节,保证各项工作开展的精细化、细致化。使财务管理人员真正意识到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价值,将该理念深入人心,进而全面增强财务人员精细化工作意识与责任,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增强事业单位领导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充分发挥领导的带动作用,在单位领导的带动下组织单位人员学习精细化财务管理知识、文件,掌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具体标准要求,将其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去。

(二)预算管理精细化

预算管理不仅是最基本的财务工作,也是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预算管理精细化是财务管理精细化的核心。具体来说,可从如下方面入手:一是预算编制精细化。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范围、内容比较广,对预算编制人员专业水平要求较高。事业单位可通过预算编制精细化,严格各项支出的定额管理,推进各项支出预算编制的规范化、精细化,对各项支出实行严格控制,压缩一切不合理开支,进一步提升预算的科学性和规范化程度。二是预算批复精细化。在预算批复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开展各项审核审批工作,严抓批复环节,提升批复工作的精细化水平。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应严格区分资本性支出与费用性指出,更好地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

要想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就必须不断创新,不断革新不合理的财务管理方式、方法,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在基础财务工作的基础上,积极融入管理知识,不断完善现行财务管理体制,结合事业单位情况,合理调整财务工作方式。与此同时,充分发挥财务部门“领头羊”的作用,财务人员应将“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深入到各个部门,使各项相关工作的开展落到实处。另外,财务人员自身信息化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益,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必须促进信息化技术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笔者建议,事业单位应加大与软件公司的合作力度,针对事业单位具体情况,积极研发针对性财务管理软件,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全面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事业单位还应建立信息化共享平台,财务人员在网上完成做账、报账等工作,在提升工作质量的同时,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四)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是切实落实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重要途径。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应从如下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对财务人员财务系统软件、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财务人员信息化技术操作水平。二是加大对财务人员会计知识、内部控制知识的培训力度,在具体培训过程中,应注重不同分工的专业技能培训,例如,进行专门的预算编制培训或内部控制培训。三是对全体财务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基本财务知识以及道德教育培训,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与专业水平,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性与责任心,促使财务人员更合法、高效地开展财务工作,提升财务工作的精细化与科学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精细化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为切入点,从管理理念、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创新、人员素质等角度入手,详细论述了精细化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多角度入手,旨在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篇6

会计电算化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通过计算机及会计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信息进行储存、管理、应用、分析及处理,使会计工作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高速处理。首先,会计电算化改变了原有的人力资源情况,降低了会计人员在处理财务信息时的负担,避免重复工作,并且核算更加准确、简单,其可以对历史数据进行保存,从而方便之后的查阅及使用;其次,会计电算化可以利用其特有的分析系统对财务信息进行高效的分析及处理,使会计信息更加清晰、明确,方便后续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最后,事业单位财务信息较为烦琐,为此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对财务信息内容进行细化,而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利用其程序对各类财务信息进行分类,使统计工作更加准确。

2.打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局限,优化资源配置

目前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属于一个独立的体系,其由独立的部门进行管理工作,并且在实际中其相对独立的特点使其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强,造成一些财务信息模糊的情况,而利用会计电算化则可以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而使财务信息的获取更加方便、准确,在实际中可以对事业单位中的各项资源进行整合及配置。首先,应用集中式、一体化的会计信息处理模式可以对财务信息进行全面的、多层次的处理,使核算工作可以从多方位进行处理,从而保证其所提供的数据可以更加客观、全面,提高了财务管理控制的效果;其次,可以保证财务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利用计算机网络共享的这一特点可以有效提高财务信息的收集效率,并且对各部门的财务可以进行一体化的管理,同时也加强了财务管理部门与领导层之间的联系,使决策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最后,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更加透明化,会计电算化可以将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系统进行统一,使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更加清晰、透明,对内部财务决策可以起到促进的作用。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应用的措施

1.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应用制度

首先,需要根据财务管理要求及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建立适合的会计电算化应用制度,从而保证会计电算化可以在财务管理中规范、有效的应用,同时也要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其次,确定岗位责任制度,以此来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并明确其责任,保证其工作可以有效率的开展;最后,对会计电算化的权限进一步的提高,避免在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会计信息被篡改的情况,通过权限的制定来保证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性,使会计信息更加准确、真实。

2.强化会计电算化人才的专业培训

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保证会计电算化可以在财务管理中发挥出应有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事业单位中应将人才的培训作为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重点之一。事业单位需要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对其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保证其可以掌握最新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及技能,并且在会计电算化中相关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有计算机技术及电算化能力,其还需要熟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原理,从而应对会计工作中对其系统维护及操作的需要,因此在培训工作中应注重完善培训体系,保证培训内容符合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所需。

3.全面发挥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作用

篇7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内涵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指事业单位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以及会计资料进行必要的审核以确保企业资产安全性目的的一种工作。事业单位相对于外企和私企而言,财务管理较为轻松,因此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利用率。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审计体系的重点。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事业单位资产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审计工作在我国历史发展比较短暂,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笔者就这些问题作出具体说明。

(一)内部审计意识观念淡薄

内部审计意识观念淡薄是当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重要问题。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都不能正确认知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审计工作的意识。一般来说,事业单位作为相对特殊的行业不具备相关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功能,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仅仅是对企业的财务收支做出记录。

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相对简单,加之事业单位又经常接受行政财务收支审计、 领导干部任中审计等审计工作。因此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或者相关管理人员就认为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必要进行内部审计。这种内部审计意识淡薄就导致今后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会遇到障碍,不利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内部审计结构设置不合理是当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很多事业单位虽然表面上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并没有安排相关审计专业的工作人员参与工作。相反,他们则是采用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工作审计。试想,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管理,反过来又让财务人员自身对财务进行审计,这样的审计能够查到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吗?

同时,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还表现在过度重视领导的意见。有的事业单位往往在查出问题时,汇报给领导,不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这在很多大程度上没有发挥审计工作特有的作用。

(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是当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关键问题。从理论上来说,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种专业性强的特点就要求相关的统计人员必须是相关专业的人才。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事业单位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由财务人员担当,他们缺乏相关审计的专业知识,并不能做好相关审计工作。

部门审计人员仅仅把安排给自己的审计工作当做一项可有可无的任务,得过且过。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水平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为了更好地做好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笔者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具体如下所示:

(一)培养并提高审计意识

培养并提高审计意识是做好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基础。这里提到的培养并提高审计意识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事业单位的领导提高自身的审计意识。只有领导从主观上意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够在工作计划中安排并重视相应的审计工作。另一方面,下属以及相关的审计人员要重视审计工作。领导重视审计工作,下属以及相关的审计人员才会真正脚踏实地地做好相关审计工作,客观事实地进行工作审计,写出高质量的审计报告,真正发挥审计工作所应该发挥的作用。

(二)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是做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外在保障。这里提到的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单独设置一个与财务部分无关的审计机构进行企业内的财务审计。审计部门永远独立的审计权,不受其他部门约束,也不受领导的影响独立行使审计权,一旦发现问题,全权处理。另一方面主要是审计部门的相关成员需要由审计部门专业的人才来担当。审计人才是审计部门的重要组成人员,如果只从表面设置了审计部门,并且审计部门拥有了审计权利,但是如果审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也很难发现问题。因此,要通过专业的审计人才参与审计工作来监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只有这样,才会进一步发现审计问题,发挥审计部门应有的作用。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是做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审计人员是审计部分的重要执行人物,只有审计人员专业过硬才会发现其中的问题。这里提到的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主要包括两方面措施:一方面在招聘时,事业单位领导要招聘相关审计专业本科生以上的人才,从源头上做好审计人员的选聘工作。而不是随便招一个非本专业但是有背景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要重视对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这种培训包括事业单位内部的培训也包括与外界合作的培训。事业单位内部可以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可以与外部审计部门进行业务方面的合作培训。只有加强他们的培训,才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进而做好相关的审计工作。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内部审计对于确保事业单位资产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在今后的工作中主要从培养并提高审计意识、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以及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这方面做好审计工作。只有真正做好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才能够确保事业单位快速发展。

篇8

1.1缺少规范化资产管理体制

首先,缺乏明确规范的现金管理体制。对于现金支出与收取明细表没有相关的管理条例。其次,缺乏有规律的收账资金管理系统。部分事业单位为了与对手竞争,并占据消费市场的主导地位,经常会采取货到付款方式,导致收账金额处于高风险地位。最后,轻视对存货的管理。事业单位没有形成完整而又清晰明确的账目明细表,没有保存好购买的原始凭证,甚至于忽略原材料的购买原始凭证,导致事业单位的存货账目表混乱不堪。

1.2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由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每天的工作都与金钱、金融资产相关。其中因为事业单位资产的重要性,需要事业单位高层管理者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管理体制,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针对会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在一直不断地刷新,部分规章制度存在许多问题。

1.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财务管理人员弄虚作假事件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以及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下,给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打击。此外,一些工作人员没有把工作职责与利益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无视职业道德,私吞、作假和以及挪用公款等事件频频发生。还有部分管理人员之前没有接触过专业会计或是学习与培训会计知识,缺乏专业技巧与管理知识,不能为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作出正确的选择。

1.4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缺乏财务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为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忽略了社会效益的提高。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忽视了事业单位永久性发展;国内市场经济的起步比较晚,很多事业单位损失与获得都是国家承担,对于资金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误认为即便自身资金不足,会有国家补助。这就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意识越来越淡薄,不利于会计职能的发挥,致使部分会计人员投机取巧,造成事业单位各项数据缺乏可信度与说服力。

2.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2.1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事业单位会计服务质量高低,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职业素质以及工作效率中能够看出。所以,在工作中,事业单位管理者要注意与财务人员之间的交流,把握工作人员的最新信息,帮助或解决财务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定期召开财务部门会议,找出不足及时弥补,增强工作人员的业务操作能力与工作效率,一些财务人员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促进财务部门内部之间的交流,进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综合职业素质以及工作效率。

2.2加大资金流动的管理力度

首先,改变资金传统的管理模式,让事业单位内部所有员工参与到生产经营工作中,并在各个环节之间做好资金管理的工作。其次,还要做好资金收支明细的工作,由于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率较高,因此,必须需要做好管理工作,明确资金的收入与支出,确保收支平衡。最后,建立事业单位资产保护工作,设置一个资产控制系统,对于材料的购买与产品的出售要实行全公开操作的原则,保证资金的有效支出,减少浪费。所以,事业单位需要加大对资金流动性的管理工作,保证现金的流动性。

2.3不断推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体系

当下,国内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体制还不完善,这就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加强理论性研究,不断吸收和借鉴相关学科精华,同时吸取传统会计优势,摒弃其不足,建立全新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准则,从而提高国内会计人员职业素养与技术水平。同时完善国内财务会计缺陷与不足,推动国内社会与事业单位的共同发展。事业单位可以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来培训新入岗会计从业人员,培训内容除了传统会计知识学习以外,还要了解社会财务会计知识,同时应用一些优秀事业单位案例来进行讲解,加深新入岗人员的理解与记忆,尽可能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2.4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相关法律与法规

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奖惩体系,要以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健全的奖惩系统,根据事件大小决定奖惩力度,以此来规范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培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遵法行为以及职业道德感。在日常工作中在事业单位内部宣传法律条例,或作为考核内容,与奖金、工资以及绩效联系在一起,督促工作人员学习的积极性,让工作人员都能够做到知法守法。

2.5贯彻落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当下国内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理论体系不够完善,且实行经验不足,导致国内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推行无法顺利进行。因此需要使用循序渐进方式,贯彻落实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确保事业单位管理的统一性与有效性。一些不成熟、没有经验的内容,要让事业单位自主选取适当方法、方式进行会计的处理,等经验成熟以后提出统一化要求或者是规定;一些事业单位自主提出的会计处理方式,如果无法被大多数人理解或接受,事业单位应该提倡试行,时机成熟以后强制落实。

结语

总之,事业单位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就必须要做好事业单位管理,特别是事业单位管理中的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曹军.精细化财务管理在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1(9):164.

[2]柏成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精细化理念的融入与实践[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3(12):80-81.

篇9

一、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

1.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会计电算化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通过计算机及会计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信息进行储存、管理、应用、分析及处理,使会计工作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高速处理。首先,会计电算化改变了原有的人力资源情况,降低了会计人员在处理财务信息时的负担,避免重复工作,并且核算更加准确、简单,其可以对历史数据进行保存,从而方便之后的查阅及使用;其次,会计电算化可以利用其特有的分析系统对财务信息进行高效的分析及处理,使会计信息更加清晰、明确,方便后续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最后,事业单位财务信息较为烦琐,为此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对财务信息内容进行细化,而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利用其程序对各类财务信息进行分类,使统计工作更加准确。

2.打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局限,优化资源配置

目前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属于一个独立的体系,其由独立的部门进行管理工作,并且在实际中其相对独立的特点使其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强,造成一些财务信息模糊的情况,而利用会计电算化则可以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而使财务信息的获取更加方便、准确,在实际中可以对事业单位中的各项资源进行整合及配置。首先,应用集中式、一体化的会计信息处理模式可以对财务信息进行全面的、多层次的处理,使核算工作可以从多方位进行处理,从而保证其所提供的数据可以更加客观、全面,提高了财务管理控制的效果;其次,可以保证财务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利用计算机网络共享的这一特点可以有效提高财务信息的收集效率,并且对各部门的财务可以进行一体化的管理,同时也加强了财务管理部门与领导层之间的联系,使决策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最后,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更加透明化,会计电算化可以将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系统进行统一,使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更加清晰、透明,对内部财务决策可以起到促进的作用。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应用的措施

1.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应用制度

首先,需要根据财务管理要求及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建立适合的会计电算化应用制度,从而保证会计电算化可以在财务管理中规范、有效的应用,同时也要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其次,确定岗位责任制度,以此来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并明确其责任,保证其工作可以有效率的开展;最后,对会计电算化的权限进一步的提高,避免在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会计信息被篡改的情况,通过权限的制定来保证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性,使会计信息更加准确、真实。

2.强化会计电算化人才的专业培训

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保证会计电算化可以在财务管理中发挥出应有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事业单位中应将人才的培训作为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重点之一。事业单位需要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对其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保证其可以掌握最新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及技能,并且在会计电算化中相关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有计算机技术及电算化能力,其还需要熟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原理,从而应对会计工作中对其系统维护及操作的需要,因此在培训工作中应注重完善培训体系,保证培训内容符合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所需。

3.全面发挥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作用

网络化是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发展趋势。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要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作用,结合事前预测、是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加强会计资料的全面分析、加工、整理与预测,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智能化,多样化、多层次化的会计信息网络,实现财务管理信息、人事管理信息和会计核算信息的共享,为事业单位的决策者做出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使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结语在事业单位中会计电算化管理已经成为财务工作中的重点,其所具有的优势可以满足现今事业单位在社会发展中需求,并且优化了人力资源的应用,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其所具有的高效、准确等特点使财务管理工作走向标准化、规范化,使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建设,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琳.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6):83.

[2]童妮.探讨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的运用实践[J].中国商论,2016(21):37-38.

篇10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财务管理观念落后

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无法利用自身管理知识和技能实施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再加上一些财务管理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缺乏重视,无法根据实际科学部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计划,使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流于形式,而缺乏实质性的内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的问题。此外,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观念难以突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停滞不前。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质量无法保障

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难以提升的重要阻碍因素,一些财务管理人员根本就没有受过专业的财务管理培训和教育,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错误,降低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此外,一些财务管理人员主动学习能力差,对新知识的接收和消化不足,难以适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进而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低下。

三、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策略

1.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领导是确保财务管理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领导的教育培训工作,使他们树立财务管理理念,正确的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履行好岗位职责,最大限度的降低事业单位财务运行风险。

2.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应该包括人员管理、资金管理等内容。其中人员管理主要是通过合理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对管理人员的不良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降低财务管理失误的发生几率。同时根据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充分结合国家财务会计管理规定,加大内控制度的实施力度。严格规范资金凭证流转程序,细化财务审批工作,减少或避免违规操作现象的发生。此外,还应建立科学的责任制度,明确财务管理人员各自的工作内容和责任范围,避免财务管理人员逃避责任状况的发生。

3.全面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篇11

一 财务分析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

财务分析着眼于事业单位的远景目标,为事业单位内部、上级主管部门提供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也是来年财务收支编制的前提资料。它的目的是通过综合的财务评价分析找出事业单位业务发生变化的原因,并找出问题所在为长远发展作科学预测。一份精准、科学的财务分析报告是事业单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所在。财务分析具有以下特点:①财务分析涉及到单位的经营情况、资金收入与支出、资产负债、资金预算等,同时它还会将获得的大量资料进行整理和多视角分析,是决策层最全面的基础资料。②财务分析是会计核算工作继承和深化,是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体系,它的结果不受决策层等主客因素的影响。③做好财务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进完善财务管理工作,通过分析可以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财务制度建设,保证事业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意识不足。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观念不强,惯用基数递增的预算操作,虽然在改革中认识不断增强,但预算编制和执行在大部分单位仍然表现粗放。理财意识在事业单位的相对匮乏,造成财务管理基础建设不足。另外,许多财务管理制度老套、陈旧、笼统、不能与时俱进,造成工作人员执行困难,无所适从。比如行政单位在清理往来款时,有一些确实不能收回的坏账如何确认,无法办理产权证的房子入账问题等等。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财务职能分工将越来越细,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将直接影响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2.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财务人员没有将事业单位的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认为事业单位就是定心丸,国家是其坚实的后盾,养成了裹足不前的惰性心理,所作财务分析报告更是应付了事,准确性和科学性均没有保证。另外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参与财务数据整理的机械性工作较多,而参与管理工作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员的积极性。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只能根据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被动地进行财务收支的判断,难以找准问题的要害,难以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依据,使得财务分析报告为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的功能被大大地削弱。

3.财务分析指标不完备。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没有与财政体制改革相适应。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包括以下项目:经费自给率:衡量行政事业单位组织收入的能力和满足经常性支出程度的指标。资产负债率:衡量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以及反映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的指标。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衡量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结构的指标。就事业单位而言,以上几个指标应将重点放在事业支出结构、预算的执行情况以及合理性等方面,而实际运行当中根本没有体现。

三 改进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状况的建议

1.改变观念,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首先,应认清财务会计核算和财务会计分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论,并认清财务会计分析不仅对企业单位重要,对事业单位同等重要。观念的转变在于人,所以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及相关财务人员应借鉴一些先进企业单位的经验,应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借鉴,切不可行拿来主义。另外还要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财务会计分析的重要内容,财务会计分析的基本要求和组织程序,财务会计分析的具体方法,财务会计分析报告的编写要求。

篇12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队伍素质偏低,财务监管程度较弱。

第一,有些事业单位的领导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缺乏应有的重视,对财务管理工作理解程度不够深入缺乏创新意识。第二,由于事业单位缺乏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整体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财务人员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使得各种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理念难以贯彻落实推行应用。而且绝大部分财务人员身兼多职,疲于应付工作方面得过且过,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意识,很难满足当前事业单位改革的实际需求。第三,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监督弱化。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不够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致使财务信息失真问题比较严重。有些单位领导往往为了自身的利益,经常出现干扰财务工作的事情。譬如财务人员为了迎合领导的意图,一味按照领导的“意思”办事,会计造假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出现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人员的正常工作秩序、认真执法环境,不能真正行使财务监督管理的职能,最终导致本单位内部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乏力,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事业单位所属资产中的固定资产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它是国家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管理意识淡薄,只考虑占有和使用,不注重它的利用价值和应用效益,使得国有资产闲置、浪费、流失现象日趋严重。虽然现行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及政府采购制度对于事业单位资产浪费现象起到一些约束作用,但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国家实行政府采购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过程中,并没有建立起良好的监督制度,存在很多弊端和漏洞,主要表现为:财产清查制度不健全,长时间不进行实物盘点,财产管理产权不清晰,一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通过正常手续转送给他人,资产报废、处置不能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及时上报审批,审批后有的单位不能及时在账面上合理反映及时进行账务处理,造成实物资产和财务账目核对不一致。第二,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购置一般来源于财政拨款以及财政补贴,一些事业单位购置前如果不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预算,没有做出长期合理的财务规划,不进行明确的市场调查,使得固定资产随意配置、重复购置现象时有发生,这种重购置轻管理现象很容易导致购置的资产大量闲置,资产利用率的降低造成了固定资产浪费,资产价值会大大减损,不利于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第三,目前国家对事业单位进行的改革,允许事业单位开展多种经营、多种渠道取得收入,以缓解事业单位经费不足的现象。但是事业单位往往对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使用,导致事业单位不但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而且由于一些国有资产的违规使用而减损流失。

(三)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但是一些事业单位在预算的编制、执行以及监督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第一,编制预算是预算管理的基础,但是有些事业单位往往对预算没有形成应有的重视,不能充分理解到预算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意义,而且在编制过程中编制方法不够科学,预算编制时间比较仓促,不能全面掌握预算编制的依据,难以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第二,事业单位将编制预算作为向上级申请经费的依据,如果事业单位的上下级之间缺乏沟通,双方对实际经费需求了解不够,预算编制水平难以提高。第三,事业单位每年虽然编制财务预算,但是实际操作当中往往流于形式不按照编制的预算执行,并且支出审批制度、支出控制制度把关不严随意分配,导致一般财政拨款并不能专款专用,有些事业单位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占用财政拨款为事业单位职工谋取福利。

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预算编制管理。

全面落实“零基预算”预算编制方法,摒弃“上年基数+本年调整”方法,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准确性。由于预算编制涉及面广,要求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必须在财务部门内部和财务、业务部门之间进行很好的协调。同时结合本单位的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真分析可能发生的重大支出需求,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做好统筹安排。预算编制的组织工作要求做到分工合理、相互配合、环环相扣,保障本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顺利进行。

(二)内部控制与财政检查、外部审计并重,严肃财经纪律。

篇13

我国各事业单位除了国家财政拨款的资金以外,便是单位自身的部分盈利。由此看来,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整体来看还是比较单一的。正因如此,导致很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诸多缺陷。然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却并没有引起事业单位内部以及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同时在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方面也缺乏有效的分析。因此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及其形象,甚至致使事业单位的公信度也大大降低。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问题成为各个事业单位争相研究、探讨的焦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问题如果得到健全与完善,不仅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也能节约国家资源。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适用性方案。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在财务处理以及票据方面管理不当

某些事业单位会发生领导或是一些财务人员贪污单位财务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事业单位内部对于财务管理以及票据方面的管理措施不严谨造成的。包括重要印章不分开保管,票据与开具统归一处放置等。这也是贪污、挪用公款等问题多发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事业单位在财务处理以及票据方面管理不当,致使单位内部一些员工可以利用职务便利对原始票据进行造假。利用虚假发票骗取报销的行为也屡见不鲜,但是却无人举报或进行管理。从而致使单位甚至国家的资产流失严重,同时也会造成部分会计信息有失真实性。

2.2对于预算方面的控制有待提高

各事业单位在意识到预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后,虽然对预算方面的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在预算的控制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预算制定的一些计划和策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并不能完全适应目前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要求。只是简单的依靠当年收入与去年支出情况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来制定预算的方法,并不能保障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3会计人员普遍偏低的整体素质

会计人员的素质会严重影响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问题的顺利实施。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在招聘相关会计人员的时候没有到被招录者的个人素质问题,从而造成从招聘阶段开始时员工的素质就出呈现参差不齐的情况。二是,在员工正式上岗之前,事业单位没有给予工作人员相关的培训,因此,许多员工的业务素质普遍偏低。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问题。与此同时,一些会计人员在工作时不会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进行操作,因此,很多会计报表中会存在很多明显的错误。这种工作中的纰漏的出现直接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前进与发展。

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实行授权审批以确保流程顺利进行

实行授权审批制度,规定每笔支出及其相关的支付情况都必须交由专人审批签字。保障单据以及相关附件齐全完备,实现每笔支出都有据可查。建立完备的责任系统,使每单细节都能具体到相关的责任人。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比较重大的支出条目,须由事业单位内部的领导共同商议、签署,协商同意后方可执行,以减少资金损失。

3.2增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

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尤其是会计人员的培训,可以有效降低因入职时参差不齐的文化素质造成的工作上的失误。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不仅关系到该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效果是否有效,也关系到单位的公信度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从而进一步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使员工的管理、执行能力获得进一步提高。同时也要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员工的职业操守以及诚信品质的培养,以提高个人的诚信水平,进而提升事业单位的整体公信度。

3.3有效控制预算

预算对于一个事业单位具有重要意义。单位可以通过预算了解到相关的支出数据以及支出方向的问题,以保障资金的应用方向科学、正确。不管是预算的執行还是编制、整理以及分析等都需要在有效控制预算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对预算进行严格控制与把关才能使预算的编制更为有效。预算关系到事业单位的资金命脉,一定要加强控制,避免资金的流失。同时需加强各执行部门的联系,以达到为各项预算提供有效信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