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社会治理的智能化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 概述
社会组织一般是指非政府、以公益事业为首要追求目标而不是利润最大化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的发展与发达也标志着一个文明的进步,是当今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组织数量的空前增长和投身公益的人的大幅增加,社会对社会组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今我国的社会组织还处在一个初期发展阶段,社会组织的内部管理水平欠缺,并普遍缺乏公信力,这直接影响了我国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各类企业身上借鉴方法,因为从根本上说运营一家社会组织和一家公司除了终极目标不同外,其内部架构和运营模式还是大同小异的。当今各大企业几乎无一例外都采用ERP对企业各大模块进行整合、实现全面信息化,进而提高企业整体运行效率。而这样一套系统同样可以运用到社会组织中来解决其内部的管理问题,但对于不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终极目标的社会组织来说,引进ERP系统无疑将耗费一笔其无法承受的巨资,所以我们只有寻求其他解决途径。好在如今网络上有像ODOO这样的开源软件,其本身是免费并且公开下载的,ODOO的研发初衷就是为了提供商业ERP的开源替代品,任何人都可以对ODOO进行自由使用并修改。这对于社会组织来说是再适合不过了,只要有相关的技术人员,就可以借用ODOO根据社会组织自身特性为其量身打造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
2 社会组织现状
2.1 社会组织面临的问题
社会组织,在我国是指相对于政党、政府等传统组织形态之外的各类民间性的社会组织。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社会组织在信息化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最重要的是,由于社会组织的特殊性、信息的不透明将会直接导致善心人士对于捐助事宜无法建立信心,进而导致社会组织的日常事宜很难进行。在调研和相关采访中,总结出如下三种问题:第一,社会组织的财务信息透明度很难得到提高。社会组织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往往无法保证及时更新;第二,在较大型活动中,志愿者的管理会出现混乱情况。社会组织的志愿者人数较多,地域分布较广。常用的Excel已逐渐无法满足社会组织在志愿者管理上的需求。志愿者的管理一旦出现混乱,将会直接导致大众对该社会组织的专业度产生怀疑;第三,项目管理方面常出现不及时性。往往一项事宜在即,却出现各方面都没有准备到位的情况。
2.2 社会组织现有的需求
通过对社会组织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如下三个方面的需求:第一,提高募捐等财务信息透明度。对社会组织来说,募捐款项和物资信息的彻底公开是提升其公信力的有效方式;第二,合理管理志愿者的信息。志愿者从侧面反映出项目的专业化程度。有秩序的活动流程无疑会美化大众对社会组织的印象;第三,将项目管理进行流程化,有效率、专业地做好每一个项目,及时地更新项目动态。
2.3 牵手上海现状及问题
牵手上海是一个在上海成立于2004年的社会组织,并于2010年在上海正式注册为非盈利社会组织。牵手上海目前的公益项目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教育项目、儿童健康项目、老年关怀项目。牵手上海现已建设自己的官方中英网站,各类基本信息几乎都能体现。存在的问题主要出现在其内部的管理上。
牵手上海内部的管理基本上都是采用Excel来完成的,这对实现信息同步化带来诸多不便。在项目管理中,使用Excel进行管理就十分繁琐且容易造成混乱;在捐赠管理上未实现信息公开化,并且缺乏信息公开透明化的意识;在财务管理上,由于是采用Excel管理,历年的财务数据难以整合并服务于新项目;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包括志愿者的管理及培训以及数据的更新都非常的耗时耗力。
为了解决牵手上海社会组织以上的问题,我们选取了ODOO(前OpenERP)对其进行信息化的初步尝试,以帮助牵手上海内部管理上可以快速便捷的实现信息录入、数据实时更新和分享,从而实现全面信息化,进而有效整合并利用组织的资源、整体的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
3 ODOO
3.1 ERP软件
3.1.1 ERP介绍。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又称为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共享与利用的系统。
3.1.2 开源ERP。随着时代的发展,ERP的使用率越来越高,企业基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在IT方面有持续投入,但是以上这些投入需要极其高昂的费用支撑,这使得诸如社会组织这类的组织机构无法进行实施。开源ERP软件ODOO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免费且开放,源代码的完全公开和网络上详尽的安装使用信息,都使其更加适合社会组织的属性。除此以外,ODOO的操作界面友好、可操作性强,对非IT人员来说一般只需稍作培训便可上手操作,所以ODOO对员工的时间成本及社会组织的资金成本要求不会苛刻。
3.2 ERP实施
3.2.1 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选择适合社会组织的ERP产品。由于社会组织性质的特殊性,不是所有ERP产品都可以直接适用于社会组织。选择合适的ERP的产品,必要的前提是对组织的需求理解深刻。选择合适的ERP产品更有利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员工更易上手。因为ERP产品的每一项功能都和实际工作流程是吻合的,这对于员工合理的使用ERP产品都是非常有利的。
第二,确保能正确实施ERP的IT人员。有了合适的优秀的ERP产品并不是成功实施ERP的终极一步,帮助社会组织对ERP产品进行实施的IT人员也影响着最终实施的成败。好的实施顾问需有相关的实施经验。虽然书本中也有实施ERP的所有流程和相关的所有的知识点,但是书本里教的毕竟只是基本的知识,在现实世界中,在实施过程中的可能性很有可能是书本中无法预料到的。优秀的有经验的实施顾问在面对全新的不同领域公司的问题时,以往的经验会提供灵感,想出合适的解决策略或者能够更快地找到相关案例中的解决策略作为参考,这对于首次想要将ERP系统运用到社会组织中,也可以提高实施的成功率。
3.2.2 具体实施:
第一,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任务、计划和技术支持等。这几块分别细分为记录每个任务的时间表线,使用集成的协作记事本任务,允许任务委派;管理任务的估计时间,记录工作活动的任务;追踪问题和错误,提供时间表支撑项目的问题管理。将每一次社会组织举办的项目中的每一个流程都单独处理,除了确保每个流程的合理性之外,更容易发现细节问题,为项目的成功实施增加了一份把握。
第二,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模块在社会组织中是除了项目管理外最重要的模块。社会组织每年都会收到来自社会各方的捐助款项,除了社会组织内部的日常开销外,如何对各款项合理的分配使用,并保证财务透明,这一重责则通过财务管理模块进行管理。
第三,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人才管理、附加特性、考勤跟踪、合同列表等。这几项分别细分为管理招聘流程,组织员工定期评估;管理假期、请假和分配请求,管理员工的费用;管理计工单,允许管理人员核准工时单,出勤率;记录每个员工的合同,管理工资单。该模块可以应用到志愿者管理模块上,已在社会组织登记的长期志愿者和针对每一场活动的临时志愿者的详细信息都可以在这个模块中详细记录,并且可以通过软件定期给志愿者近期活动动态。
第四,社交通讯模块。社交通讯模块主要包括微会议、及时分享、文件共享等。微会议模块可提供一个线上人员沟通交流的平台,一些小型远程会议可通过此模块完成;及时分享即每个内部成员可及时上传志愿者活动的最新进展和活动总结,或者分享活动中有趣的故事和自己的感想,分享形式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形式不限;文件共享即内部成员之间可通过此模块共享文件。
3.2.3 实施后续跟进:
第一,对员工进行ERP培训。ERP作为新技术,高品质的培训活动才是ERP实施成功的最后一步。尤其是软件型产品,成功地安装调试好并上线远不是评价其是否成功的所有因素。若操作者不能正确地操作好ERP系统,那就只会是前功尽弃。故而对员工开展ERP的相关培训可以帮助员工认识ERP产品,并且帮助员工学习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使用ERP产品完成自己的工作相当重要。在培训中,培训师有必要告诉员工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在未来的工作中即使遇到问题,员工也可以自己解决或是寻求专业帮助。
第二,持续改进ERP。社会在不断进步,社会组织也在不停成长。在不停变动的氛围中,要保持对ERP系统的实时更新,以吻合现实的发展步伐。顺应时展,及时调整自身,ERP系统的实施才算是真正的成功了。
参考文献
[1] 陈启申.ERP从企业内部集成起步[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 李欣.ERP项目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3).
[3] 彭雁虹.ERP实施与业务流程重组[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1,(6).
篇2
五年来,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广西已构建起区、市、县三级视频监控平台互联、互通、互控的大联网格局,建成了公安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形成了全国第一张性能一流、规模一流的高清化硬件式的区、市、县、派出所四级扁平化视频指挥调度网,覆盖了全区1668个基层所队。目前,全区已建成的公安内外部视频监控摄像头约25万个,接入公安厅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的图像68027路。全区公安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的建成,实现了扁平化视频指挥调度系统、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视频监控联网系统等视频图像系统的相互融合,标志着广西以高清化为特征、各系统高度融合的视频图像综合指挥体系基本建成。
先进的可视化指挥成为广西公安信息化建设的突出成就之一。2011年9月1日晚8时,梁胜利在公安厅指挥中心向全区14个市下达社会治安整治“三大战役”第二战役开始的启动命令,并亲自坐镇“动中通”卫星通信车,到南宁市督战。行动以多种通信手段协同配合,通过扁平化系统、350兆集群系统,以及卫星系统、移动图传系统等进行实时音视频通信,各警种紧密配合,出色地完成了专项行动。
目前,广西区建成的全国第一张性能一流、规模一流的高清化硬件式的区、市、县、派出所四级扁平化视频指挥调度网,系统覆盖了全区1668个基层所队。现广西区已从单兵到多警种,从陆地到海上,从海上到空中,建成了语音、图像、数据三位一体的“海陆空”指挥通信新体系,为公安机关实现合成作战、快速反应和精确打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随着建设的不断深入,广西公安信息化正释放出巨大效能。主要业务警种全部建成信息化应用系统,90%以上公安业务工作信息在采集、使用、维护上实现信息化流程,标志着广西跨入了警务信息化时代。比如,广西警综平台2011年7月1日实现全区单轨制运行后,全面提升了全瞽共享应用能力,促进了执法规范化。截至2012年11月30日,平台共采录各类信息3420万余条,受理案件212万余起,民警使用率达100%。办案民警借助信息化和高科技手段,成功侦破了一系列案件。近5年来,利用信息破获刑事案件31.11万起,占破获刑事案件总数的53.5%,广西自治区公安厅两次被公安部记集体一等功。
先进成果惠及民生
对于广西公安信息化建设来说,梁胜利多次指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公安领域的广泛应用,给公安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广西公安信息化的不断深化提高,重点在于打造公安信息化惠民工程,不断提高公安机关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出入境管理电子政务平台就是这样一项广西自治区出入境管理部门向科技要警力、缓解民警工作压力、实现便民利民的重要举措。目前,广西多个地市还启用了24小时自助受理服务大厅,市民申请办理部分因私出入境证件可实现自助操作,个人自主完成提交港澳个人游再次签注的申请、缴费、提交证件、领证及查询办证进度等多项业务。消防部门根据群众需要,推出社会公众服务平台及总队、支队互联网消防网站,实现了“业务网上受理、结果网上公开,群众足不出门便可办理消防业务”。交管部门推出“广西交警便民网”,共开通11项机动车业务和9项驾驶证业务,服务内容包括免费短信告知、公告信息提醒、网上自编号牌、网上随机选号等。监管部门在全区公安监管场所推广网上预约办案、接见、会见以及远程视频会见、接见和电话、短信联系等举措,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篇3
移民权益;社会治理;移民安置
自1912年我国第一座水电站——云南石龙坝水电站建成以来,我国水电事业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水电资源开发突发猛进,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电力保障的同时,还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水电资源开发不可避免地带来移民安置问题。从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和民主政治状况来看,自上而下的水电资源开发决策较多,并且移民搬迁安置各个阶段,移民参与相对较少。由于移民未能充分参与,对移民政策的理解度,对政府决策的支持度较低,出现了一系列移民安置问题。大量移民通过方式维护自身权益,“”不“信法”,通过向上级政府上访对当地政府施压的方式,引起政府相关部门重视。移民搬迁安置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再造的过程,涉及到社会组织的恢复与重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等多个方面,再加上近年来因水电资源开发导致移民上访的人数、批次、案例逐年增加,增加了社会治理的复杂性、艰巨性。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管理”强调的是从上而下的“管理”,“治理”更加突出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更加突出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更加突出源头治理、综合施策。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系统治理,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通过扩大包括移民参与在内的公民参与,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移民参与权是指由于水电资源开发的区域特殊、移民身份特殊等原因,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参与水电资源开发决策、规划、经营、接受教育培训、分享利益或得到补偿的权利。根据水电资源开发的具体工作程序、内容,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创造条件,保障移民参与权,确保移民以不同形式参与其中,使其由一个水电资源开发中的旁观者,成为一个参与者,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水电开发的各个环节,不仅对移民群众个人,而且也对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实现社会和谐、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水电移民安置规划阶段
在编制移民安置规划过程中,编制单位要深入村庄(社区)、村民(居民)家庭等基层,广泛征求移民、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相关人士的建议,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充分考虑移民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方针政策,反复修改完善直至大多数利益群体认可的规划设计方案。目前的问题是法定程序的缺失,规划编制部门受托编制完移民安置规划,没有法律规定必须征求移民意见这一程序。移民的知情权在这一阶段缺乏一定地保障。
移民安置规划方案的实物指标调查阶段是一个基础环节,决定了搬迁安置工作的组织和移民补偿额,受委托的调查机构要在深入调查基础上取得利益相关方的认可,避免后期争议。在淹没实物调查中,鼓励村组代表、移民等共同参与实物调查、测量、登记和统计工作。村组代表对村集体土地及财产,移民对其所有的房屋等财产进行确认。由于水电资源开发与少数民族分布的高度重合性,在制定移民搬迁安置规划时,注重水电资源开发中的民族宗教因素。要考虑宗教设施的搬迁安置费用,对于需要搬迁的宗教器物和设施,给予足够重视。依靠民族宗教部门、宗教代表人士和广大移民信众,出主意、想办法,妥善做好移民搬迁安置规划。
2 水电移民安置实施阶段
地方移民实施管理部门根据已批准的初步设计,做搬迁安置实施计划,再根据计划实施。实施阶段的工作繁杂,有组织搬迁、旧房拆除、场地清理、安置区基础设施与房屋建设、专项设施建设、资金管理及处理移民申诉、纠纷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等工作。移民通过参与安置调查、规划、实施和管理,及时了解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积极参与生产、生活安置事项决策,有利于减少移民可能被欺骗的担心,减少对政府的不信任。可以选择移民代表全过程参与移民搬迁安置,参加与移民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协调协商会议,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确保移民安置质量、进度和资金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移民安置去向、安置点选择,移民补偿资金的兑现,移民村生产用地分配,宅基地分配,移民房屋重建等与移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应当征求移民的意见,取得共识后再实施搬迁安置。考虑到具有的移民精神寄托、宗教感情受到影响,可以按宗教教规安排一定的活动,安慰移民群众,满足其心理需求,减少少数民族移民的阻力。
篇4
1. 1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社区的重要作用是构建全社会终身教育体系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面向社区正适应了这一客观需要, 在所处的社区内,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不但具有培养人才的优势, 还具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丰富经验和水平, 凭借这些丰富的经验, 再和社区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 既为学习型社区的成功创立提供了有力保障, 也提高了社区整体服务水平。
1. 2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办学理念符合社区教育的发展要求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教育理念一直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教学模式也逐步从注重教转向注重学, 越来越靠近个性化学习的特点。目前就业岗位逐渐增多, 对就业者能力与素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尤其是要求就业者必须加强自身的适应能力, 做到会学习会生存, 这才是社区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
1. 3 ;面向社区是促进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强化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不仅对社区有帮助, 同样也为医学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导向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与社区的关系实际上是互助互利的关系,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能从社区得到新的发展原动力, 社区则需要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提供足够的智力和人力资源, 二者之间是社会转型期的一种全新的服务大众的方式。
2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面向社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途径和策略
2. 1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首要工作任务是面向社区医疗卫生需求, 培养社区实用型医学人才 ;本校创建了有本校特色面向社区的“院校合一”全科医生培养模式, 在校内建设了融教学、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培训为一体的东方广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这种“院校合一”的校中院、院中校的模式激活了校内教学资源, 提升了教师的临床水平, 提高了全科医生培养质量。目前已有近300名具有全科医生素质的临床医生走向农村及基层卫生服务岗位。成果得到了政府、行业、兄弟院校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并在多所院校推广应用。
2. 2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面向社区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产学结合之路 ;因地因时培养地方所需实用型医学人才, 把从业者在未来社区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工作情况在相应的课程里增加相关的内容, 增加课间去社区医院实习的次数, 让学生与社区医院零距离, 培养出来的从业者能够熟悉社区工作环境, 很快的适应社区的工作性质。多数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已经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使科学研究及其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方面校企联合进行实验室建设取得新进展, 建立了多个实验室和多个实训基地;另一方面与高校、企业联手, 开发应用型课题, 凸显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功能。
3 ;面向社会开展教学服务成为区域人才培训中心
3. 1 ;构建医学教育连续统一体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构建模拟医院情景教学、教学医院床边教学、社区卫生中心家庭访视和卫生行业社会实践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开发了临床基本技能单项训练、临床基本技能综合训练和社区公共卫生团队训练三个模块, 并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护药跨专业的团队协作异课同训项目, 实训内容与岗位内容零距离。
篇5
1.英语教学成了教学当中首屈一指的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进展,高职英语教学也摇身一变成为高职教学的领头者。高职英语教学由原来的冷门一度演变成热门,里面也包含着高职英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辛酸与泪水。2.高职英语教学在社会文化领域里不断的发扬光大,这是与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鲜花再美也是需要土壤与水的培养和浇灌,高职学生今天所取得的成绩也是与老师的培养相关联的,没有昨日的辛勤汗水的灌溉,哪有今天良好的收成。3.高职英语教学再一次得到了此项殊荣,这跟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培养息息相关。从而进一步证实了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为高职英语教学开辟了一条又一条的新路,高职英语教学才能风雨无阻走了数十载。4.实践证明一切高职学生只有在学好社会文化能力的前提下,才能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取得惊人的成就。这是与社会文化相辅相成对称的一种表现。高职英语教学取得今天这样可人的成绩也是与广大师生所分不开的。它代表着每个学生的努力和进程的不易,它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乐章。5.高职英语教学和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牵动着数十万高职师生的心,他们明白能够有今天的成就是人人可见的。但是他们所付出的那些辛苦恐怕早已经被人所遗忘在一个角落当中。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了无限的喜悦和希望。6.随着时间的推移,英语的广泛应用高职英语教学也在逐步的更新中。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出去工作已经不再是阻碍。大部分的高职英语学生都能找到与自己相关的工作。随着英语的普及,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也是供不应求。如此广泛的空间,给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带来无限的财富。越来越多的学生自愿来高职英语学校学习,因为他们在此找到了生活的出路。
(二)缺陷
1.高职英语教学形式过于简单,很难让学生接受。而且入学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阅读能力普通。2.听说读写的能力也无法达到一定的标准,这就要求学生不断练习加上高职英语教师的辅导技能,并组织学生多看多听,以此达到读写顺畅的能力。3.这个专业并不完全被看好。就连进入高职英语班级的学生也是这么认为的。毕竟入学到这里的学生并不是成绩相当的优秀,每个入学的学生也只是为了简单的一个文凭而进来的,因为他们没有这个条件和能力。4.学习成绩将他们与好学校失之交臂。正规高中也只能是他们梦幻的港湾,他们想去也是极其困难的,没有人肯给他们任何的出路。5.高职学生没有学习的目标,甚至有的学生有想要离开这里的想法,为了这些学生,学校也没少找家长给以配合。好说歹说总算是将学生给留了下来。
二、高职英语教学的指导方向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误区
1.入学英语成绩的因素。高职英语学生入学时,英语考试成绩的层次不同直接影响到英语教学的水平。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因此产生一定的差距。2.这些直接的因素一直都在困扰着广大高职师生,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心情。同时他们也十分的自卑。不管是谁问到是哪个学校的,他们都不敢回答这个问题。3.骄傲在他们身上一点都没有,相反他们倒是责怪起自己为何会有如此的表现。这都是因为没有自信心所造成的。究其原因还是脸面上觉得无光,毕竟不是正规学校毕业的。
(二)高职英语教学的差距
1.师资力量的薄弱。高职英语教师的缺乏是影响高职英语教学的另一个因素,一些英语教师宁可去有名的学校也不愿意来高职学校。原因在于高职学校的学生普遍不好管理。2.在这里入职觉得脸面无光,不管走路还是与人交流都没有底气。最关键的原因还在于来这里的高职老师都把这里当成向上跳的跳板,有时候曾经换过多少老师,学生们都已经记得不那么清晰。3.高职英语的教师水平不高,文化层次也较低。没有经过正规的辅导和教学,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能力不足,对学生要求松散。教学不够严谨。
三、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和教育
(一)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
社会文化分为两种文化: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同时交际文化要比知识文化的影响力更直接,文化是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政治经济制度、和风俗人情。1.知识文化的重要性(1)要了解什么是知识文化?文化和知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文化的确切含义,即老百姓普遍认同的含义只有一个,即“说话文字化”或“用文字说话的能力”。(2)人们总是以识字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和水平,如小学文化、初中文化、大学文化等。因此,没有文化的人,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就只能口诛而不能笔伐,也常常受有文化的人的愚弄,吃了大亏。(3)至于文化的其他含义,至今尚无定论。世俗的文人墨客,普遍擅长胡说八道,从来不讲究构词的确切含义,更不讲究科学性。故什么“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性文化”“企业文化”“网络文化”等形形的文化,大有泛滥成灾之势。(4)知识文化的重要性是指没有知识就等于没有文化,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知识没有文化也是万万行不通的。知识文化的丰富同时还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2.社会文化的意义(1)社会文化的意义相当广泛,对社会文化能力培养十分重要。在高职英语的教学中,社会文化的培养占据着一定的主导地位。它把二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充分的发挥它的作用。(2)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预示着高职英语教学将迈进一个新的里程碑,它的发展给经济一个十分重大的推动力,只有充分的了解并懂得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才有待于攀上一个新的台阶。(3)社会文化的培养和高职英语教学相互匹配,它们相互扶持,相互影响。彼此之间的磨合也变得更加融洽了。社会文化的培养就等于给高职英语教学提供了一台制氧机,随时随地都可以得到十分充分的养料。(4)说它是一台发电机更为可靠,因为它里面含有数不尽的资源,只是在等待被开发的阶段,社会文化能力十分的多元化。只有充分的掌握好它,才能在社会这个领域更加充分的发展。它的发展空间一直都在无限制的扩大。
(二)社会文化能力的教育方式
社会文化能力的教育方式十分的特殊,这就要求高职学生一定要有灵活性的思维方式。而且学习不仅要好还要达到精。(1)学好社会文化就等于疏通了人脉的精髓,掌握了丰富的社会经验。(2)社会文化看似十分的简单,但是研究起来却相当的深奥。凡事能够读懂读通社会文化的人,才能真正的撑得起畅通无阻走遍天下。浅显的道理谁都能读懂,但是能够逐步深入的人就寥寥无几了。(3)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把它和高职英语教学更加合理的应用到一起。社会文化意义之所以远大,因为它的内含丰富。(4)社会文化有着十分神奇的力量,它的价值远远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它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灵魂通道,实践可以证明文化的威力的功效。社会文化渗透到每个人的头脑中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只有悟出其中的奥妙的人才能真正的体会出来。(5)学好社会文化是每一位高职学生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因此对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才极其的重要。学好社会文化也是掌握了社会的命脉,必须牢牢的抓住才能更加充分的发挥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教育着一批又一批的高职学生,在高职英语教学的领域才能飞得更高更远,社会文化博大精深,它的出现鼓舞着无数人不断的成长和发展。(6)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并不是简单的形而上学,它充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社会文化的培养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水准的发展,正在以飞跃式的速度前进着。如果还用老一套的社会文化培养方式有余的。只有多补充新鲜的血液,才能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篇6
二、培养高职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途径
语言与文化作为英语教学中两个必不可少的部分,要求高职英语教学不仅要对教材本身的内容进行教学,更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贯穿英语的社会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增加学生对跨文化学习的意识。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如下几种方法。
1.文化导入法。
高职英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社会文化能力,在课堂上要有意地安排一些文化知识的教学内容,比如,将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社会风俗、地理知识,甚至是大众认可的一种价值观都可对学生进行讲解,这些内容完全可以贯穿于英语课文的背景中教给学生,从而增加学生对他们文化背景的认识。例如,老师在讲到西方圣诞节时,可以将这个节日的来源、习俗等内容进行介绍,同时,与我们国家的一些传统节日相比较,从而突显我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差异,让学生对于这种差异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样,不仅可以让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学生因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而导导致在某些交际场合下出现的尴尬。
2.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是我国英语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将其潜意识中的某些认识激发出来,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情感的目的,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比如,老师可以通过设定购物、就医或者酒店接待等情景,让学生通过自身角色的扮演,进行有效的情景模拟。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学生不仅对于语言的运用有了一个锻炼的机会,同时,也是学习社会文化的过程,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3.视听媒介法。
随着全球大众传媒的发展,如今,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视听媒介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第一,我们通过电影、电视和杂志等媒体可以对当前世界上各种社会热点、事件以及社会文化信息有一个直接的了解,这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来讲,就是第一手资源。第二,学生通过电影、电视等媒体可以对外国人的某些动作、神态等非语言的交际方式有一个了解。这些视听材料非常有利于学生增加了对外国社会文化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目前,在我国学生比较常用的视听材料有《走遍美国》、《新东方英语视听》等,这些材料能让学生了解到原汁原味的英语,并对英语的语言文化交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4.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主要是针对我国与英美国家等在文化上差异比较大的方面进行的比较性学习,特别是一些可能会引起文化交流障碍的问题进行说明,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化的认识。至于专题讲座的师资,可以是高职学校的老师,也可以在学生之间针对某个专题进行竞赛,如果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请外籍老师进行讲解,这样的现身讲解,对于某些文化的差异,可以解释得更到位。特别是对于一些英美常用的俗语、谚语或者是身体语言的差异,还有一些特殊节目的由来和习俗,以及对颜色的用法等等,都是专题讲座中可以涉及到的内容。
篇7
二、1995年5月起,按照《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试行)》和《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管理办法(试行)》,凡符合建所(站)条件和1995年计划开设职业技能鉴定工种范围的单位,可以向市劳动局职业技能开发处提出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申请,并提交有关材料(有关表格向职业技能开发处领取)。
三、对各级工人考核委员会、行业技师考评委员会、考核站的鉴定资格进行重新核定,具体要求是:
1.各考核站按新申请建鉴定所(站)的条件申报。
2.根据实际,需新申请《工人技术等级考核许可证》和调整鉴定工种、级别范围的工考委,按《关于实行工人技术等级考核许可证的通知》京劳培发字〔1989〕379号文件规定程序申报。
3.不需要变更鉴定工种、级别范围的各级工考委,由局、总公司、区、县将《许可证》、考核标准等原始申报材料(注明领导小组人员变更情况,并在原《许可证》考核范围栏前,按劳动部《行业工种分类目录》的规定填写编码),和1994年考核工种、等级、发证情况列表汇总报市劳动局职业技能开发处,经核定后,换发《许可证》并重新编号。
4.市劳动局对长期不实施鉴定的工种和不按规定开展鉴定的机构,将进行调整。
篇8
(一)树立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意识,有效衔接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课程体系,仅仅是根据教学大纲和计划制定,部分高职院校,办学历史不长,甚至是照搬其他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这样就无法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和趋势。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能力,就应该突破过去的学科体系框架,树立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意识,实现专业教学与社会能力培养一体化课程的构建。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在构建课程体系,不仅要培养经管学生的专业能力,尤其是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同时要培养社会以及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自控能以及自我发展能力等。整个经管专业的课程体系,要始终站在培养人才的角度,树立综合职业能力本文的课程意识,将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渗透到每一门的专业课程中。例如,《现代企业管理基础》,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管理学知识,还要求学生提升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
(二)构建专业和社会能力一体化课程,有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
作为高职院校,要发展,就要有比较清晰的定位,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是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的竞争,要提升自己的实力,仅仅依靠过去的教学模式是无法实现的。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可以采用工学结合、学做合作的方式,利用现实完整的产品(服务)、活动项目和过程为以真实的系列产品(服务)的开发过程建设课程,为学校经管类专业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工作情境中和职业环境中去提升自我,学习将来必备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及社会职业素养,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升沟通组织能力,为将来的在职场上竞争打下扎实的基础。总之将真实、完整的活动项目开展过程为驱动构建课程,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搭建了强大的平台,为学生的自身发展提供了较广阔的舞台,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其长期的发展。
二、开发专业教学与社会能力培养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以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来促进高职院校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建设
作为经管专业,是一个招生和就业都比较傲热门的专业,尤其是近些年来就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因此要达到学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目标,就要在加大力度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例如会计专业、金融专业、物流专业、营销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等人才培养方案。另外,高职院校在制定培养方案的时候,不能仅仅停留在专业能力的培养思路上,更要将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计划列入到人才培养方案里面,总的来说专业的培养目标就包括专业能力和与社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在构建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利用整体――基础――渗透等策略去加强专业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另外,从专业能力的角度划分,课程体系可以由“基础理论知识模块”“专业水平模块”以及“社会能力模块”等组成,进一步完善和充实经管专业的课程体系内容。例如营销专业的培养方案,就包括营销基础知识、沟通能力的培养、推销能力的加强。
(二)借助真实的产品(服务)驱动专业能力模块课程开发以融合专业课程与社会能力
作为高职院校,应该参与到企业的市场调查中,从选择商品或服务开始,深入认识经管专业的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等信息,例如财会专业要了解现在企业各个管理环节涉及的财会知识,以及相关企业的运营里路程及职位相关特点。高职院校,要进一步解职业岗位资格标准,包括对技能证书的要求,例如金融专业,是否需要银行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营销专业哪些岗位需要营销员、助理营销师等技能证书等。接下来,是要明确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群,明确驱动专业的专业能力模块课程,经管专业教研组要加强沟通和交流,根据系列产品设计与制作环节,开设专业能力模块的关键课程。同时要认真研究产品每一道工序要具备的技能,将这些技能性的具体要求列入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适合岗位群。总的来说,要根据这逻辑统筹每门专业核心课程,原则上每道工序都有对应的课程,借助依据核心课程所需要融入的基础知识,开始设置每门专业基础课程,例如金融专业的《金融市场学》,进而要实现专业能力模块课程的设置。在这个课程设置的整个过程中,有助于让大一的学生就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树立自己的方向,由于其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了解自己将来想立足的行业,自己感兴趣的产品和服务行业等。
三、建立专业教学与社会能力培养一体化的课程标准
(一)构建专业能力、基础能力课程的“大案例”课程标准
前面提到,经管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涵盖了专业教学与社会能力的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的由三大课程模块构成,其中就有专业能力、基础技能以及社会能力等。一般来说,高职院校的专业能力和基础能力的相关课程在整个教学管理中处于十分关键的作用,将会以“第一课堂”的身份开展,“大案例”将是这个课程标准的驱动力,融入社会能力培养,构建科学、合理的“一体化”课程标准,另外要鼓励各专业的学生大胆参与其中,学习相关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精神和能力,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处的“大案例”通常被称为“大任务”,一般是指在日常的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完善的工作项目。在现实的教学中,大案例应该遵循“一案到底”的原则,高职院校经管专业要优化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课程内容的重新整合,实现相关的大案例。
高职院校的经管专业,应该保证每一门课程拥有10个左右的大案例,对于案例库要实现动态管理,尤其是像会计专业、等,每年的会计法都有所更新,教师要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完善。同时要时刻把握当年的经济最新形势,更新会计专业的相关案例,作为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资源。
在构建课程标准的时候,首先应该先从大案例的选取出发,同时要将课程案例模块进行细分,接着要对实践任务、支撑任务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另外,要认真安排好每个课程案例的考核方式、评分标准等,为构建课程标准提供操作依据。
(二)以竞赛活动为驱动,构建基础能力课程模块
随着教育的改革,素质的教育要求培养人才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还要有相应的课外教学进行辅助。尤其是经管类专业,就业非常激烈,更应该丰富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自我的平台。因此,高职院校要以课外活动作为驱动,例如增加“点钞比赛”“做账比赛”“股票模拟比赛”“营销比赛等”,还可以组织文艺表演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师,可以针对各门专业课程的特征,设计适合的活动或者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基础能力,增强实践能力。
篇9
一、加强监管,充分维护单位利益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后勤保障社会化过程中,军队发包方与地方承包方追求的效益不同。就军队而言,追求的效益为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强调三者的协调发展,其中以军事效益为主,而地方承包单位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看中了军队人员相对集中,财务结算信誉较好等一些地方单位所不具备的好条件,这导致双方在利益追求上难以统一,容易出现不协调的地方。由于发包方与承包方是平等的利益主体,不构成任何隶属关系,双方的活动以合同为依据,合同的订立是否合法,合同的内容是否完整,合同的措辞是否严谨,都关系到双方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军队医院与地方单位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这就要求财务部门依据各项法律法规,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协调军地双方的利益,制止承包方的短期行为,最大限度地维护单位权益。
1、对拟竞标单位的确定实施财务监督和管理
在后勤社会化保障招标之前,要专门组织财务骨干人员参与对拟投标单位进行全面的考察、论证,对其单位资质、实力、业绩、信誉度、经营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尤其要对拟投标单位近三年的资产、经营情况出具财务报告,选择资质好、信誉好、经营状况好的经营实体,结合本单位后勤现有房屋、设施、设备,根据历年后勤保障经费投入数及已达到的效果,结合拟投标地方经营实体拟投入的设施、设备、资金和拟达到的效果。通过横向、纵向对比进行财产综合评估,筛选出较好的几家经营实体参与竞标。
2、对竞标单位的合同签署实施财务监督和管理
竞标单位确定后财务部门逐个对其所拟经营方向、经营策略、经营方式及合同条款,进行分析、对比,看其是否把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服务标准逐条逐项列清;特别是针对今后服务中易出现的问题,审核其是否提前划清了责任权限及处罚办法,并列入合同、协议中充分维护军队利益。财务部门对每一竞标单位都出具可行陛财务报告供单位领导审阅;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竞投标方式,确定中标单位,且监督合同条款的制定、修改和签署。一旦地方经营实体确定后,立即对本单位后勤现有的财产按照程序核对清理,并登记、注册、建档。对本单位的房屋、设备按部队固定资产清查的要求和标准建立好档案,按照双方折旧后认可的质价移交给后勤服务实体,确保军队固定资产价值不流失,充分维护军队利益。
3、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实施财务监督和管理
军队后勤保障追求的是军事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地方服务实体追求的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双方所追求的目的存在某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只有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协调好双方关系、密切配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努力找到军事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方的“交接点”。作为军队来说,后勤保障实行社会化后,一旦因我们财务管理监督不严而出现了经济问题。对我们部队声誉、军事效益、社会效益造成的损失,是多少经济效益所无法挽回的。为此,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地方服务实体的财务监督,确保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成功。首先,加强对收入、支出方面的财务监督,主要资金来源是否合理,有无乱收费、乱涨价、收入不记账、实行帐外账和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纪行为,加强对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财务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合理、物资管理严格,防止铺张浪费、丢失损坏的现象。其次,推行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监理制度,成立财务部门和各级部门组成的服务保障监控中心,负责对后勤社会化保障实体进行监管协调、反馈市场信息、参与财务管理、协助成本核算、搞好价格监控,确保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质量。另外,要对地方服务实体的资金账户实行严格监督管理,监督其是否严格遵守结算规定,防止其利用账户为一些不法收入人员提供便利或不正当交易。
二、搞好核算,科学划定保障范围
在社会化保障条件下,按照市场规则,承包方要实行完全成本核算,人员的工资与福利、设备的购置与维修、营房的折旧等均应计人成本。财务管理部门要帮助开展社会化保障的单位查找、解决供需价格差距等经济问题,增强效益意识,改善管理,不断提高保障效益,缓解供需矛盾。
1、合理确定服务收费标准
财务部门必须发挥自身职能优势,积极配合军需、营房、卫生等有关事业主管部门,监督社会保障机构搞好经营成本核算、费用控制,确定合理利润和确定服务收费价格。在服务收费价格既定的前提下,财务部门要结合事业主管部门制定的服务保障内容和各项标准,搞好成本、费用、利润的核算,通过服务标准、费用标准、定量标准的三重监控,确保服务质量货真价实,优质高效。
2、规范会计核算
规范建立会计账目和资料。应依据《会计法》和军队财务管理制度,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建立规范的会计资料,准确反映保障效益和效率。在会计核算的管理中,尤其是要规范结算环节。近年来,监督出包工程造价结算,每年审减率一般都在地方施工队报价的12%左右。规范后勤保障社会化各项目的结算,可获得相当可观的效益,财务部门应坚决把住这个重点关口。
3、搞好难点经费的管理
强化对维修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维修项目按工程量大小和耗用经费多少分为专项维修和一般维修。专项维修经费由单位立项,后勤营房部门同维修公司签订协议,财务部门协助对专项实行项目管理。对一般维修费则拨给责任单位包干使用,各责任单位所需的一般维修商请维修公司维修,并由责任单位按协议支付维修费。
4、重新界定经费保障范围
把原先由各职能部门分工掌握的经费,归并到一个科目,集中使用、统一调配。完善经费标准体系。后勤保障社会化要求经费供应标准体系必须不断完善,充分体现生活服务价格,充分考虑官兵经济承受能力。对没有保障标准的要增设新经费标准,对保障程度偏低的相应予以提高。财务部门要发挥自身优
势,挖掘现有潜力,多渠道筹措资金,如从实体出租、军队房地产出售、开发收入资金中,拿出一部分作为补助金,或在机动费中确定补助经费的比重。
三、完善机制,全面推行精细管理
财务部门作为后勤社会化保障财务活动的日常管理部门,应对从后勤社会化保障计划的编制到资金支付与结算方式,以及社会化保障主体的经济责任及其处罚办法进行全面的规范,并就具体业务操作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不断健全财务管理机制,为后勤社会化保障的管理提供基本依据。
1、优化保障方式
对于完全依托社会保障的项目,重点是建材采购、药品采购、贵重医疗设备采购、基本建设项目出包等,以及借助社会保障的项目,主要是住房、水电气暖、餐饮、特殊医疗、军用车辆加油等,要结合预、决算审计,确保其投向正确。在投量方面,要通过对总量和分量的监督,使保障标准按时足额保证到位,防止层层克扣、截留或挪用。在向社会化保障厂商支付时,及时监督和把握支付节奏,防止超拨、多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浪费。
2、办理集中支付
篇10
梅献中
(韶关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摘要:环保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体现了组织化程度高、专业能力强、成员素质高以及比较理性等特点,但目前还存在与政府之间没有建立起相互信赖关系,缺乏信息共享机制,自身能力比较欠缺等问题。为此,对政府而言,应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尽快转变社会治理理念和方式,与环保社会组织合作共治;对环保社会组织而言,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自身影响力。
关键词 :环保社会组织;政府治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功能优化
中图分类号:G9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5)09-0052-05
收稿日期:2015-05-31
作者简介:梅献中(1969—),男,河南周口人,韶关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律师,研究方向为法治理论、环境法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实践科学发展观研究基地项目“公众参与韶关市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J201402;韶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公众参与韶关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Z2014011。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推进,公众参与已逐渐成为学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对环保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研究正在逐渐深化。本文以“曙光环保”组织为例,对环保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湘江砷超标事件及背后的
“曙光环保”组织
(一)事件回顾
2014年11月15日,环保公益组织“长沙市曙光环保公益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曙光环保”)对外披露了他们对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所做的调查的结果:在郴州三十六湾矿区甘溪河底泥中,砷含量超标715.73倍;在郴州三十六湾矿区甘溪村稻田中,镉含量超标206.67倍。中华环保联合会认为,这样一份重金属污染数据凸显了我国环境的严峻现实,同时也应看到,环保公益组织对于推动环保事业做出的努力。[1]
这份重金属污染的数据出自环保公益组织——“曙光环保”,是该组织历经500多天深入湘江流域10个地市调查的结果,同时也是湖南省第一份关于湘江流域重点工矿区重金属污染调查的结果。[2]2014年11月15日,在“重金属污染防治论坛暨农田水田重金属污染防控研讨会”上,“曙光环保”的调查员公开了这一调查结果,同时还有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重金属治理领域有重要影响的专家、学者的参与。在参加研讨会的成员中,除了媒体记者外,还有湖南省部分县市的环保局局长、企业人士,但更多的则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环保专家和志愿者。[3]
然而,这份重金属污染数据的科学性很快受到了湖南省环保部门的强烈质疑,但原计划在2014年12月湖南省官方关于重金属耕地修复治理试点总结的阶段性成果却也一直未公布于众。为此,《财经》记者分别联系了湖南省农业厅、环保厅、粮食局等多家单位,均被告知“不便回应”或“时机还不成熟”。[4]2014年12月3日,湖南省环保厅召开媒体沟通会,相关负责人认为,“曙光环保”采样方法“不科学”。12月8日,湖南省环保厅致函“曙光环保”,称调查数据“造成我省环境信息紊乱和公众恐慌”,要求“曙光环保”提供采样的具置、采样方式及监测机构的资质等。12月18日,“曙光环保”复函称取样范围涵盖湖南700多个村庄,采样方法是按照国家《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督技术规范》中的要求进行的,样品是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的。“曙光环保”负责人向《财经》记者表示,参与人员都是环境专业毕业,“我也曾提议由环保厅组织专家去相关地点采样,环保厅不愿意”。[5]
(二)“曙光环保”组织的运作情况及其特点
据相关资料显示,“曙光环保”成立于2013年,是非盈利性质的环保社会组织,其使命在于致力于环境与健康的调查研究,服务于受污染区人民群众。其服务内容包括:对环保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对环境污染地的调查研究及社会救助;探索适宜的绿色生态社区发展模式;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企业以及公众等多方共治的协调合作平台与机制;探索一条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模式,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从2013年6月至今,“曙光环保”已开展了湖南博友沙龙、长株潭饮用水调查、湖南重金属污染调查和湘江流域农田水土污染和粮食安全调查等多项活动,该组织的主要资助者是中国水安全基金会等。[6]此外,“曙光环保”还通过开设微博账号、举办中国水安全论坛等方式与公众建立了广泛关系。
作为非盈利性环保社会组织,“曙光环保”在重金属污染调查、以及开展论坛、进行科普教育等方面体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组织化程度比较高——能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多项活动特别是长达500天的调查活动足以说明这一点;如果缺乏严密的组织工作,这类调查活动很难持续进行;二是在成员结构上主要为环保志愿者,他们一般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文化素质高,环保意识强,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三是占有一定的社会资源,包括网络和媒体资源、社会热心人士和相应的技术设备等;四是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开展活动,其活动与自身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五是行为比较理性,靠专业技术、调查数据说话,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二、环保社会组织参与环境
保护之利弊
(一)长处与优势
前已述及,环保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有其明显的优势:组织化程度高,成员文化素质高,占有一定的社会资源,比较理性、中立等,因而容易得到公众的认可。例如:在湘江砷超标事件中,“曙光环保”的行为之所以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一方面是基于他们的专业知识所做出的认真细致的调查;另一方面也与他们同科研院校、新闻媒体和其他社会组织合作有关,而且一些专家、记者和公务员都是他们的会员。由于环保社会组织的独立性、专业性和中立性,他们容易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重视。一方面,他们的工作使相关政府部门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分担了政府的调查工作;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因调查行为不规范、数据不准确而误导公众,致使政府的工作陷于被动的可能。有研究认为,环保社会组织有着行政机关无法替代的作用。社会事务多种多样,社会治理任务繁重,有些社会事务是政府不该做或者不愿做、做不好的,非政府组织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其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不仅能够解决社会成员在参与环保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减轻政府的负担,而且在有些方面可以比政府做得更好。[7]因此,重视、引导、培育环保社会组织并发挥其积极作用,是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短处与缺陷
⒈环保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尚没有建立起信息共享、相互信赖的良性互动机制。“曙光环保”之所以最先只公开三个数据,是因为在“曙光环保”看来,先公布几个数据,试探一下官方的反应;没有公布全部的数据,是怕引起公众恐慌。事实上,这种公开数据的方式很快引起了官方的强烈质疑,甚至还提出要“曙光环保”提供采样的具置、采样方式及监测机构的资质等要求。[8]由此说明,“曙光环保”与政府之间尚没有建立起信息共享、相互信赖的良性互动机制,政府对环保社会组织介入传统上属于行政管理事务的行为尚没有完全适应。同时,环保社会组织也没有找到与政府有效合作的路径和方法。
⒉政府信息公开不透明,影响了社会组织参与环保的积极性。近年来,虽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信息公开法律制度,但落实到具体问题上,就会出现当一个环境事件发生后,环保社会组织要想及时获得详尽的第一手资料,还要受制于企业和地方政府提供信息的态度和机制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保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和效果。学界认为,有效的参与是以信息来源的多样化、信息交换的公开化以及信息量的对称和充分为基础的,参与者在对信息、资讯或证据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情形下所进行的参与不可能是实质性的、有效的。[9]例如:在湘江砷超标事件中,虽然官方对“曙光环保”的调查结果提出了强烈质疑,但其对重金属耕地修复治理试点的数据却一直未予公开,公众不得其详;在“曙光环保”公布自身的调查数据后,官方仍然只提出质疑而不数据、不靠数据说话,这必然会对政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产生不利影响,也挫伤了环保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
⒊环保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方式不一,欠缺相应的规范。环保社会组织是一个专业化团体,保护环境是组织的目标和使命。一般来说,环保社会组织应与媒体共同将环境污染及其危害公开化,并使其在社会上形成公众议题,进入政府视野。因为环保社会组织成员一般拥有较为广泛和丰富的个人关系网络,能够通过体制内的渠道表达意见;同时,环保社会组织还具有丰富的社会网络资源,能够动员公众更广泛地参与环保行动。[10]但由于缺少相关的法律规定,在环境保护实践中极易出现不规范的情形,也极易出现因其信息失真、采取行为不当等误导公众的后果。这既不利于环保社会组织参与环保工作,也难以得到充分的法律保障,因而立法机关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环保社会组织更好地参与环保工作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⒋环保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存在问题。环保社会组织的成员不乏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但由于存在知识结构不全面、实践能力欠缺、资金保障不足、应急能力有限等问题,因而在参与环境保护实践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具体而言,环保社会组织缺乏培训机制和培训平台,提升能力的空间和机会有限,很难掌握环境突发事件的内在机理,既无法做到有策略地缓解对立情绪,减少各种非理性行为的发生,也无法发挥其化解社会矛盾的稀释剂和消除社会冲突缓速带的作用。[11]因此,要求环保社会组织像政府一样承担相应的社会管理职责就缺乏可能性,同时也说明环保社会组织在重大环境突发事件中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而政府的主导作用、管制功能是环保社会组织无法超越和替代的。
三、环保社会组织参与环境
保护功能之优化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建设法治国家,传统的社会治理方式正面临着快速转型,这对于探索环保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功能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拓宽政府与环保社会组织的合作渠道,创新合作方式
“曙光环保”在披露湘江重金属污染事件时,如果地方政府事前就与“曙光环保”做好沟通,主动为调查提供便利条件,“曙光环保”的调查工作就会更加顺利,其效果也会更加明显。如果事后地方政府不是一味质疑,而是本着的态度进行积极沟通、耐心对话,那么“曙光环保”的调查数据就可以最大程度地与政府分享,相关的原始信息也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建立有关重金属污染的档案,政府就此可以节约调查成本,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可见,建立政府与环保社会组织之间良性互动的合作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在建设法治政府的当下,政府应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采取平等的姿态与非政府组织共同承担社会事务。政府在保障其对非政府组织进行正确监管和引导的前提下,要主动、有意识地收缩自己的权力,将社会微观管理的权力还给社会,从而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12]
(二)加强有关社会组织的立法,提升社会组织自身的能力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加剧,环保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将愈加凸显。但是,我国目前的社会组织还不够规范,难以担当起合格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因此,法治国家建设“还意味着以市场和社会组织为主体的秩序建构;在培育社会组织的同时,要加强对社会组织外部行为的规范和内部治理的引导,通过秩序的建设和维护规范市场行为和社会行为”。[13]因此,笔者建议:
⒈制定有关环保社会组织的法律法规。据民政部的《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到2013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54.7万个,比上年增长9.6%。其中生态环境类占6636个,比去年增长17.2%。[14]数量众多的环保社会组织每年都在快速增长,其对环境法治建设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而且目前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必须改革而且非常迫切。[15]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降低登记门槛、简化登记手续、加大扶持力度、规范参与方式和活动范围、明确权利义务等方面着手,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做到既确保环保社会组织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也要将其完全纳入法治化轨道。
⒉非政府组织要抓好自身建设。当前,包括环保社会组织在内的非政府组织自身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合法性不足、诚信度下降、公益性偏离、自主性缺乏等,特别是在组织章程、机构运作、活动范围、资金来源与使用、权利享有与责任承担等方面亟待规范。另外,由于组织成员存在知识结构不全面、实践能力欠缺、应急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参与处理环境突发事件时无法起到决策智囊作用、化解社会矛盾的稀释剂和消除社会冲突缓速带的作用,这与环保社会组织自身形象意识、开拓意识、管理能力和功能定位不清晰有关。因此,在政府加大对环保社会组织建设力度的同时,环保社会组织也要加强自身建设,优化组织结构,提升内在素质,开拓资金来源,稳定发展方向,与政府、社会公众、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拓展合作渠道,创新合作方式,在法律框架内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树立打造专业、精干、规范、高效的组织形象,在法治社会和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烨.2014中国环保十大事件[N].经济参考报,2014-12-29.
[2][3]曹昌,李永华.湖南首份重金属污染调查结果公布[J].中国经济周刊,2014,(46):48-49.
[4][5][8]鲁伟.湖南大米再陷重金属污染漩涡[J].财经,2014,(26):26-27.
[6]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4Cg1aq0-aMVEKM_IkGhWQsIraMHi63GRi5k8gDbI8jYr_Wl7KPB-EgY0QmssssPwyL0Lxg0BqwULvzopDmKq9a,2015-02-26.
[7]郭道晖.权力的多元化和社会化[J].法学研究,2001,(01):23.
[8][9]张文显.法理学(第4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40.
[10]任丙强.环保领域群体参与模式比较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4,(05):55.
[11]张仲涛,韩欢欢.社会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的局限及其优化[J].江海学刊,2014,(06):124-125.
[12]应松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2版)[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76.
[13]江必新.法治社会,从何“治”起[N].人民日报,2014-09-16.
篇11
一、高职经管类行业英语的教学现状
(一)对行业英语教学重视不够。在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中,从学校开始自上而下的对行业英语这门课程重视不够,有些学校不开,有些学校也仅仅是把它作为一门选修课,导致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课程教学质量难以达到要求。
(二)学生对行业英语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主要在于现在大部分用人单位除了面试以外就是特别看重英语等级证书,导致学生、教师只注重考级过关拿到证书,而把行业英语课程的学习抛之脑后。
(三)以行业英语为基础的学生职场化能力提升的措施不够。高职经管类行业英语课程相较于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来讲更注重实用性、实践和互动性。但目前高职毕业生行业英语知识匮乏,又缺少实践层面的练习,并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四)高职经管类行业英语教师的师资还不能适应现在行业英语教学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中精通英语又精通专业的教师比较少,另外年轻教师缺乏相应的行业英语教学经验。
二、对高职经管类行业英语的内涵、学生要具备的职场化能力以及行业英语背景下,高职经管类学生所应具备的职场化能力的探讨
(一)高职经管类行业英语的真正内涵及经管类人才所应具备的职场能力。高职行业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英语系列教学中的末端环节,是基于基础英语和行业知识之上的一门较为综合的课程。它不仅仅是对基础英语学习的重复,而是利用英语语言对专业知识在一定层面上的再现,是两门课程在一定程度上的交集。另外在行业英语的学习中,起到了对基础英语知识的补充作用。从就业方面考虑,高职经管类行业英语课程有助于学生职场化能力的提升。
理解了行业英语真正的内涵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经管类人才应该具备的职场化能力。在这里从三个方面分析其所要具备的职场化能力。1、岗位工作所需具备的全部知识与技能,既包含处理具体业务的能力,也包含整个项目的总体管理能力,行为方式和思维逻辑习惯。2、方法或普遍能力,即从事任何职业、行业都具有广泛的适用能力,如商务管理专业应具备一定的财会,信息收集及处理以及外语交际力等能力。会计和物流岗位应具备对其岗位的具体工作过程、程序、方法和操作规范、标准熟练掌握的能力。3、社会能力即有从事相近专业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它使劳动者能够迅速适应岗位的变化,创造自我提升的空间。
(二)行业英语背景下,高职经管类学生所应具备的职场化能力。将以上两者结合起来我们总结出高职经管类学生所应具备的以行业英语学习为依托的职场化能力,主要是五个方面:1、听力理解力。经管类行业英语听力理解的作用是使学生在各种工作环境下熟练的以英语语言为载体,正确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吸收的信息,进行有效的交流活动。2、行业英语词汇记忆与阅读理解能力。经管类的专业人才需要处理的阅读材料包含大量的经管类专业英语词汇和英文缩略语。因此与之匹配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求从业者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价值观念和风俗差异。3、写作能力。经管类岗位不可避免的会处理一些英文的电子邮件,传真等,这就要考验员工的英文书面表达能力了,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经管类学生应掌握物流法规,熟悉常见商务公文语言的特点及写作格式。4、翻译能力。这主要是指学生应掌握外事生活起居、餐饮、办公、营销、广告等常用英语翻译能力,并且具备邮件、合同、产品说明书、企划书等的翻译能力。5、英语交际能力。经管类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基本的英语交际能力。这主要包括基本的商务活动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商务情景会话,外贸流程中各环节的简单表达。
三、对高职经管类行业英语教学创新的措施
(一)创新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主要包括“规划与建设”和“运行与执行”两大部分,要由经管系各专业和基础部共同合作,从软硬件两方面来建设和实施。
(二)对高职经管类行业英语教材的创新。我们在经管类行业英语教学中分别设计了八个主题单元的内容,这八个主题单元组成了一次完整的涉外贸易的过程,分别是建立贸易关系、检查贸易背景、贸易谈判、合同的达成、付款、包装、交货、投诉和建议。而且每一个主题的内容力求与真实的贸易过程相贴近。
(三)改进、创新高职经管类行业英语的教学方式。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们注重的方法是必须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发挥学习团队的作用。如:探究式教学、STEP教学法等。
(四)对学生学习评价机制的创新。首先从教学管理入手,把教学管理从以教师管理为主,转向以学生在一个团队中自我管理、自主管理为主与教师监督管理相结合。加大学生平时学习过程考核的比例。把只重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转变为更加重视学生平时学习任务的完成效果。
通过分析和相应的改革措施,同学们普遍反映,在针对经管类学生开设的行业英语课程中既丰富了行业英语知识又对平时所学的专业知识用另外一种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强化,这样就使得他们的学习面拓宽了许多,同时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改革探索,教师的业务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篇12
一、智能化集成企业的本质内涵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交易的对象是商品(包含服务),商品的零部件或工序的分解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是有限度的,需要保持中间商品的相对完整性,因此,最基本的无法再分解的商品的零部件或工序叫做最基本零部件或工序,生产交易一个最基本零部件或工序的有机耦合活动称为一个“企业元”(meta-firm)。如果一个依据市场契约形成的基本经济单位,能够并且只能重复完成一种进行获利经营的“企业元”有机耦合活动,就称该经济单位为最基本企业(张华等,2007a)。最基本企业的诞生体现出了一个具有生物特性的基本经济单位的“从无到有”的质的飞跃,其最根本的生物特性就是有机整体性。有机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的能动使用与创造性发挥的首脑作用、劳动力的服从劳动与物质资本的被动运行等方面。随着现代企业理论的研究以及现代企业实践的深化,现代企业逐步被理解为在既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由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劳动力等多方产权主体,经过签订一系列特殊的市场契约而形成的一个具有有机整体性的营利组织(张华,邹东涛,2011)。
智能化系统集成是指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根据用户的需求,优选各种技术和产品,将各个分离的子系统连接成为一个完整、可靠、经济和有效的整体,彼此协调工作,发挥整体效益,达到整体性能最优(安防协会,2011)。从具体实践的角度来说,智能化系统集成包括智能化系统的分层设计、软硬件设备选型,设备系统安装服务、软件系统控制平台、综合系统调试、系统功能维护等多个环节,其核心环节在于智能化系统设计、硬件设备的安装服务、以及软件系统控制平台的有效运行。
智能化集成企业一般是指具备工信部、住建部、公安部等部委颁发的相关系统集成资质,能对行业用户实施智能化系统集成的企业(安防协会,2011)。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的应用设计及系统化的软、硬件产品集成服务构成智能化集成企业的核心企业元,在核心企业元的周围存在着与大量之相关的企业元。在不同的应用领域有着不同的客户需求,虽然智能化集成系统项目的过程环节大致相同,但智能化集成系统的内在功和表现结构都会有所不同。
由于智能化集成企业的特殊性,智能化集成企业的生产要素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智能化集成企业的物质资本,主要包括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介质资本三大类。生产资本主要包括自有或租用办公场所、软件开发环境、系统集成工具、设备运输车辆以及自有软硬件产品等。货币资本在智能化集成企业中占有重要的比例,随着社会经营环境的变化,流动货币资本比例呈现增加的趋势。介质资本主要包括营业执照、集成资质、软件著作权、技术产品专利以及文档资料等。智能化系统集成企业的介质资本占有重要的地位,公司注册资本金的多少,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的等级,以及应用领域的软件著作权和技术产品专利等构成了智能化集成企业的技术服务支撑以及重要的品牌力量。智能化集成企业的人力资本包括营销、技术、项目管理等专业科技型人力资本,以及经营管理型人力资本和生态位人力资本(张华和刘小军,2007)。
综上所述,智能化集成企业被理解为在遵循有关法律法规、资质要求等社会资本的前提下,由物质资本产权主体、核心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和普通员工,经过签订一系列特殊的市场契约而形成的一个具有有机整体性的营利组织。智能化集成企业的本质内涵包括:(1)智能化集成企业是智能化产业中的一个提供智能化集成服务的企业支点,需要按照一定的法规要求办理相关的资质手续。(2)智能化集成企业是经过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劳动力等多方产权主体经过签订一系列的市场契约而形成的开放的组织系统,各种生产要素可以依据市场契约自由的进入、退出或转让。(3)智能化集成企业的本质特性是一个有边界的契约组织,契约的特殊性在于有机整体性,智能化集成企业一旦诞生企业内部各生产要素都要受到经营人力资本的协调指挥。(4)智能化集成企业体现在一定的智能化应用领域,按照客户的具体功能需求,提供智能化集成系统服务。(5)智能化集成企业的根本目标是经营获利,这就要求智能化集成企业要尽可能提高利润率,提高技术创新含量,在提高集成项目营业收入、降低设备开发或采购成本的同时,压缩项目实施和管理费用。
二、智能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属性
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杂志刊登了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所著的题目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论文,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能力的概念(Prahalad和Hamel,1990)。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把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界定为:组织中关于怎样协调生产技能和整合技术的累积性知识技能。核心竞争力是公司内部各种知识、技能、资产以及运管机制的有机融合。
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流派,主要有技术创新流派、资源整合流派、知识流派、组织流派、文化流派和流程流派等。技术创新流派主要以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为代表,他们强调通过学习和核心竞争能力的积累,企业能尽早发现产品和市场机会,提出可以通过研发少数关键技术而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Hammer和Champy,1994)。资源整合流派主要以巴尼为代表,他们强调整合具有潜在价值的关键资源是企业成功的基础,也是保证企业持续获得超额利润的基础(Bamey,1991)。知识流派以巴顿(Barton)为代表,他们强调知识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学习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Barton,1992)。组织流派以彼得.圣吉为代表,他们主要围绕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系统开展研究工作(彼得.圣吉,1998)。文化流派以拉法为代表,他们认为核心竞争能力既在于企业运行系统中,也存在于企业文化系统(Raffa,2000)。流程流派则以哈默尔和钱佩为代表,他们认为要在价值链的关键流程方面才能获得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Hammer和Champy,1994)。
智能化集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组织架构上来说,贯穿于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设计、研发、营销、技术、实施等部门,但最为关键的则是集成项目核心软、硬件产品的创新、运行和维护等方面。一般来说,智能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属性:(1)市场认可性。核心竞争力必须为市场所认可才能提供进入相关潜在市场的机会。(2)价值超常性。核心竞争力必须给市场客户带来超出常规的利益价值,才能真正达到参与各方的合作共赢,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和利润。(3)独特性。核心竞争力必须具有独特的创新型,竞争对手难以或不能模仿。(4)异质性。核心竞争力应当是异质的,在数量上很少,难以或不能替代。(5)超前性。只有核心竞争力具有超前性才能获得超额利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维迎教授认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满足偷不走、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和溜不掉五个条件(张维迎,2005)。
三、智能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构成
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方面,理论界学者一般认为核心技术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技术能力主要包括核心产品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工艺创新能力。但在核心竞争力的其他组成要素方面,理论界还没有达成共识,主要有两要素、五要素以及全要素构成等几种观点。
王秉安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由硬核心竞争力和软核心竞争力组成(王秉安,2000)。硬核心竞争力指以核心技术能力为主要特征的核心竞争力。软核心竞争力则是指经营管理方面的特殊能力,这种特殊能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征。邹海林认为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产品研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应用技术转化能力、组织生产能力以及快速应变能力等五种要素能力构成(邹海林,1999)。管益忻则认为,凡是企业特有的、足以胜过竞争对手的所有要素都可以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些要素包括经营决策、市场营销、产品研发、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管益忻,2000)。左建军认为,企业制度是最基础的核心竞争力,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平台基础,在此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人才开发、技术创新、商标品牌、企业文化等方面共同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左建军,2002)。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智能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经营理念、治理架构、管理制度、市场营销、技术创新和项目管理等多方面企业能力的综合反应,特别是经营理念、治理架构和管理制度更是决定性因素,优秀的经营理念决定优秀的治理架构和管理制度,进而吸引优秀的人才来进行一流的项目市场营销、技术方案创新和工程实施管理等运营活动。因此,智能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从经营理念、治理架构、管理制度、市场营销、技术创新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去构建,并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健全完善。
四、构建智能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智能化企业的经营理念从根本上决定着智能化企业的发展水平和经营业绩。一个优秀的智能化企业,表面上看是其突出的经营业绩,但其深层次的内在基因却是合理的治理架构和管理制度,最为关键的则是智能化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理念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能为企业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行为准则和文化氛围,对内形成企业凝聚力,对外保持企业竞争力,使企业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不断发展做强做大。
优良的治理架构和管理制度是构成智能化集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平台基础,再结合市场营销、技术创新、人才开发、项目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共同构成智能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系统。因此,智能化企业的公司架构和制度化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公司的制度化管理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进而构成智能化企业软性的、更难识别、更难模仿的核心竞争力。
智能化企业核心资质所处的序列和专业等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智能化企业主营业务的市场范围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发展空间。智能化企业涉及的专业资质主要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安防工程企业资质、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安全生产许可证、以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认证等方面的资质。智能化企业资质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智能化行业相关资质的获取一般主要涉及到企业资产信用、经营管理能力、核心技术专利、技术人员规模、项目管理水平等多方面的内容。
智能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核心技术等核心人力资本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说,经营理念和治理架构的选择都取决于企业核心人力资本的强弱。因此,智能化企业必须制定并完善核心人才的选拔、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关键的人才资源与智能化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竭尽全力、合作共赢、协同发展。那些既拥有核心技能又忠于市场契约的核心骨干是智能化企业最重要的宝贵资产,所拥有核心人力资本是构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石。智能化企业的人力资本政策要创造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亲情化企业氛围,既让核心骨干与企业同步成长,又使他们具有成就感和家园感。
市场营销水平是智能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是非常关键的竞争因素。高水平的市场营销能力是智能化企业赢得工程项目的必备条件,是核心竞争力的直接表现,能够使得智能化企业进一步保持核心竞争力,持续经营发展。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主要涉及智能化企业的综合实力、资质品牌,以及企业对营销过程、销售网络渠道的管理和控制,这也直接决定着智能化企业能否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智能化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活动中,必须牢固树立“以用户为中心、以技术为先导、重视公司信誉”营销的观念,维护公司的品牌形象,结合用户的利益需求,向用户提供高新技术及产品,在维护公司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与客户一起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应用技术创新能力是构成智能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决定智能化企业能否比竞争对手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更好的产品去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应用技术的创新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化企业的核心技术一般包括企业公开的专利技术和秘密的专有技能。智能化企业的公开的专利技术主要是智能化软件技术、软件著作权、产品工艺、实用新型专利等。这些公开专利技术既可以通过独自研发和联合开发获得,还可以通过市场购买的形式来取得。智能化企业拥有秘密的核心技术也是智能化企业获得竞争力的基础,同时,智能化企业要拥有持续保持这种核心技术不被模仿或替代的能力。在应用技术创新能力向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化的过程中,只有通过不断积累沉淀核心技术技能,才能提高智能化企业实现持续技术创新的技术实力;智能化企业只有拥有较强的应用技术创新能力,才能不断地开发出为市场所需要的、具有较高技术附加值的软硬件新产品或服务,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项目管理能力是智能化企业保证工程实施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核心竞争力的最终体现。只有拥有丰富的工程管理实施经验和优秀的项目管理人员,才能建成精品工程。丰富的工程实施和管理经验反过来又增强企业综合技术实力。智能化企业的系统集成项目的实施主要都是围绕设备成本和管理费用而展开的,成本费用是衡量智能化集成项目投入产出比例的根本尺度。提升智能化集成项目的管理能力是构建智能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项目管理制度是为了达到“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获取正确的结果”目的,针对项目范畴和项目特点,所制定的需要项目团队成员遵循的一些程序或规程。
五、结论
本文首先分析了智能化集成企业的本质内涵:智能化集成企业可以被理解为在遵循有关法律法规、资质要求等社会资本的前提下,由物质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和普通员工,经过签订一系列特殊的市场契约而形成的一个具有有机整体性的营利组织。进而探讨了智能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表现,认为智能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经营理念、治理架构、管理制度、市场营销管理、技术方案创新和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企业能力的综合反应,特别是经营理念、治理架构和管理制度更是决定性因素,但最终却落实在智能化企业的核心软硬件产品以及集成项目工程项目市场开拓营销、技术方案优化和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最后论证了智能化集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构成,并给出了构建智能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Bamey,J.B.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mal of Management,1991(17).
[2]Barton, D. L. Core competence strategy[J]. Joumal of Management,1992(03).
[3]Barton, D.L.Assessing corporate performance[J].Business Strategy Review,1992(0l).
[4]Hammer,Champy.Measuring competence: Exploring original-effects i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researeh[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mal,1994(15).
[5]Prahalad,C.K.,Hamel,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5-6).
[6]Raffa.Core competences and company performance in the world-wide computer industry[J].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00(01).
[7]管益忻.论企业核心竞争力[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8]王秉安.企业核心竞争力之研究[J].现代财经,2000(05).
[9]张华,高俊山,刘小军.企业元、最基本企业及企业的原子模型[J].科技与管理,2007(02).
[10]张华,刘小军.资本概念的再界定及特征探讨[J].商业时代,2007(04).
[11]张华,邹东涛.权责利对称的现代企业公司治理模式探讨[J].商业时代,2012(04).
篇13
Keywords: ba intelligent system;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Anti-jamming techniqu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弱电智能化系统作为集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一体的优良产物,其融合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等工程实践应用中常用的先进技术,是系统工程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的重要基础保障系统。
目前,随着微电子学、激光、光纤以太网通讯、以及各种无线遥控遥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代社会已进入高度信息化、网络化、集约化时代,越来越多的高精度、高可靠性、高灵敏性、集成网络化、大功率、小信号弱电电力电子元件和电子设备在弱电系统中的运用,推动弱电系统向智能化、网络化、集约化、高效率等方向快速发展,而电子设备自身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电磁干扰,已成为弱电智能化系统和集成集约化设备正常稳定工作运行的重要瓶颈。因此,对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抗干扰技术措施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就显得非常有工程实践应用意义[1]。
1 弱电智能化系统电磁干扰主要类型
据大量科学研究和工程实际应用表明,无论产生电磁干扰的电子设备的功能是复杂还是简单,其发生电磁干扰问题必须具备干扰源、传播途径、以及扰对象这三个基本条件。按照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干扰的物理属性来看,可以划分为辐射和传导两种主要形式;按照干扰源来划分可以分为自然干扰源和人为干扰源两大类。自然干扰源是在大自然环境中,来源于大气层或地球外层空间的一种噪音形式,如雷电、太阳电磁风暴等现象,作为地球电磁大环境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对空间无线通讯弱电系统造成较大干扰的主要电磁干扰源。对于系统工程实际应用中的弱电智能化系统而言,自然干扰源大多来源于设备内部电子元器件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噪源、天电噪声源、以及大气干扰源三大类。人为干扰主要包括为了实现某种功能而人为有意设计的一种功能性干扰源;另外一种则是对整个弱电智能化系统没有任何功能改变,而在设计过程中由于考虑不周到而存在的一种功能性干扰源,这也是弱电智能化系统抗干扰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弱电智能化系统中电磁干扰主要传输形式
弱电智能化系统中的电磁干扰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传导耦合形式和辐射耦合形式两大类,其中传导耦合形式是指弱电设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电压或电流通过干扰源和扰对象间有联系的公共阻抗进入到扰对象进行干扰的电磁分量。传导耦合形式电磁干扰,干扰主要通过金属线路进行传输,如电子设备中的电容器、变压器等等直接传导体,进行电磁干扰传播;而辐射耦合形式,则是一种非传导性的电磁传输模式,其传输机理主要通过弱电系统中的“近场”或“感应场”进行电磁传播,而不是辐射场。弱电智能化系统中,在干扰电磁场中,磁场是通过电感性耦合传播进行系统性能干扰;而电场则是通过电容性耦合进入弱电系统电路进行性能干扰[2]。
3 弱电智能化系统电磁干扰的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弱电智能化系统的电磁干扰综合治理措施,应从规划设计阶段进行严格控制,通过对弱电智能化系统内部各组分的系统规划设计,构筑完善系统的电磁干扰综合治理措施系统,有效提高弱电智能化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能,避免电磁干扰对弱电系统中电子设备及软件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根据弱电智能系统中电磁干扰形成的三个基本要素来看,可以采取从屏蔽、搭接、接地及软件滤波等技术措施,对弱电智能化系统中的电磁干扰进行综合治理,确保弱电智能化系统高效稳定的运行。
3.1 防电磁干扰
在弱电智能化系统运行外部自然环境及系统内部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电磁干扰,弱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电磁辐射、电磁脉冲、地电位异常、静电感应、强负荷电流冲击、电源谐波、以及高频电噪声等有害因素的干扰影响。如,与弱电智能化系统工作在一个供电环境中的电位异常与谐波干扰、以及高负荷突然增加等均会影响弱电系统功能性能的正常发挥。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以及雷达等通讯系统,其在发射电磁波脉冲信号时,相对于其它弱电智能化系统而言,也是一种电磁干扰。因此,结合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实际功能性能,采取有效治理技术措施净化电磁环境,防止运行环境中杂散电磁波的传播干扰,提高弱电智能化系统和电子设备的抗干扰能力,确保弱电智能化系统具有较高运行性能,就是系统规划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的核心内容。
3.1.1 弱电智能化系统设备内部结构的抗干扰措施
为了提高弱电智能化系统抗干扰能力,内部电子设备的外壳、机箱(柜)等在设计过程中,均应采用金属材料,或在塑料外壳内部喷涂一层完善的金属保护膜作为屏蔽层;系统设备外壳的通风孔、进出线孔、连接缝隙等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在确保其结构具有较高质量水平的前提下要尽可能的设计小;系统内部设备连接的电路板间、电路板与电源板间、以及电路板上布设射频元件的区域,均需结合元件结构功能实际情况,采用厚度≥0.7mm的镀锌铁板来作为系统内部功能电路板间的电磁屏蔽设备,同时屏蔽用镀锌铁板应采用镀银铜线与系统设备外壳地进行有机连接;应采用多层电路板连接结构,尽量减少功能单元间的引线,内部布线要尽量短、粗,以减小系统内部环路电阻,尽可能降低电路板中电子设备运行过程中相互产生电磁干扰。
3.1.2 弱电智能化系统电源装置的抗干扰措施
在系统电源装置的输入、输出端,均装设瞬变电压抑制器(TVP),降低负荷电流对系统产生的电磁干扰;在电源输入端采用隔离变压器,并在变压器一次侧与二次侧间设计可靠的接地金属屏蔽层;在供电电源选择时,可以选用具有隔离作用的宽工作电压范围(85~265 V)开关电源为整个系统供电,以通过开关电源的抗电压波动能力,来提高系统抗电磁干扰性能;在系统电源输入端加装LC滤波电路,可以有效消除系统运行过程中电源环节产生的高频干扰和共模干扰。
大量实践表明,采用低通滤波器可使频率范围在20kHz~100MHz之间的干扰大大衰减。采用隔离变压器和电源变压器的屏蔽层可以消除20kHz以下的干扰,而为了消除交流电网电压缓慢变化对控制系统造成的影响,可采取交流稳压等措施。
对于直流电源通常要考虑尽量加大电源功率容限和电压调整范围。为了使装备能适应负载在较大范围变化和防止通过电源造成内部噪声干扰,整机电源必须留有较大的储备量,并有较好的动态特性。习惯上一般选取0.5~1倍的余量。另外,尽量采用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稳压电源不仅可以进一步抑制来自交流电网的干扰,而且还可以抑制由于负载变化所造成的电路直流工作电压的波动。
3.1.3 弱电智能化系统传输信号线路的抗干扰措施
当系统中两对双绞线长距离平行敷设时,应每隔一段距离做一次位置交叉,以通过信号线路运行性能的相互抵消抑制噪声干扰;当多根双绞线同时一起敷设时,应根据系统内部结构,合理布线,采用不同节距的双绞线,有效降低绞线相互间的噪声干扰;信号线不允许与动力线进行平行敷设,这样可以使信号线路免于动力线路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强磁场干扰;对于长距离传输线的终端应采用并联-阻抗器件,实现系统内部各元件的阻抗匹配;在内部信号线选型设计时,推荐模拟量信号传输线路选用屏蔽电线(缆),并结合有效绞合方式进行有效敷设。另外,除了上述传输信号线路的抗干扰措施外,在弱电系统信号线路规划设计时,还应充分结合过电压保护等技术措施,有效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
3.2 弱电智能化系统接地抗干扰技术
接地技术作为弱电智能化系统供配电单元的主要抗干扰技术措施,对抑制来自电网干扰有非常良好的应用效果。对弱电智能系统的接地抗干扰处理,应根据弱电系统规划和弱电电气设备分布实际情况情况,合理接地装置和接地形式,通过设置辅助等电位体等,设计出完善可靠的综合接地系统,且接地电阻要严格控制在1Ω以内,有效提高弱电智能化系统的综合抗干扰能力。
3.3 弱电智能化系统软件抗干扰
可以通过数字滤波、比较取舍法、输出限幅等技术措施,有效提高弱电智能化系统的软件抗干扰能力,使系统能够正常、稳定地运行,以确保相关执行机构按功能需求可靠动作运行。
3.4当然,设备设计时应该考虑如何减少对电源及其它设备的干扰,如采用功率因素校正,减少谐波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