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商业与文化的关系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作者简介] 陈 骋,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江西财经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江西 南昌 330013)
一、广告定位与文化因素
美国广告学者艾・里斯等在《广告攻心战略――品牌定位》中指出:“定位并不是要你对产品做什么事,定位是你对潜在的顾客心智所下的功夫。定位并不是不牵涉到改变,它确实在改变。但改变的是名称、价格及包装,实际上对产品则完全没有改变。所有的改变,基本上是在作着修饰而已,其目的是在潜在顾客心中得到有利的地位。”广告定位主要有两大类:实体定位和观念定位。实体定位强调的是:在广告宣传中突出产品的新价值,与同类产品相比,所具有的独特性,以及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更大利益。观念定位是在广告中突出宣传品牌产品新的意义和新的价值取向,诱导消费者的心理定势,树立新的价值观念,从而引导市场消费的变化或发展。影响广告定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民族文化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它的作用是在广告中突出、渲染一种具有个性的、独特的、与受众文化和谐的气氛,它的目的是吸引潜在的消费者,在公众中树立起自己企业的形象。
从日本三家汽车公司在中国销售所做的宣传广告语:“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有朋远方来,喜乘三菱牌”;“古有千里马,今有日产车”,我们知道,它们都是由中国的谚语“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和“千里马易寻,而伯乐难求也”演绎而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广告的创作者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做了深入的研究、分析。这样做,不但求得了在中华民族文化上的认同感,使潜在的顾客对其产品产生一种亲切感,同时也增强了广告的感染力和渗透力,说明他们的产品畅销各地,深受用户喜爱,使得它们在中国的销售有比较好的业绩。
由于人们在文化语境和价值取向方面存在差异,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伦理道德、社会制度对广告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美国著名运动品牌耐克通过以“just do it”为主题的系列广告,和篮球明星乔丹的明星效应,迅速成为体育用品的第一品牌,而这句广告语正符合崇尚个性、提倡自由的美国青少年一代的心态:要做就做,只要与众不同,只要行动起来。但在香港电视上播放时,“just do it”译成“想做就去做”。许多消费者认为该广告有诱导青少年干坏事的嫌疑,纷纷投诉,在将广告词改成“应做就去做”后,才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尽管只是一字之差,意思却截然不同。这是因为在华人占主流的香港特区,尽管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历史原因,造就其成为一个开放式的城市,但是传统的中国文化依然深深地根植于老百姓的心中,自律具有传统的心理优势,它要求人们的行为举止必须符合一定的行为规范。
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对同一广告内容会有不同感受和理解,同样的广告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会产生不同的宣传效果。世界上不同的语言各具特色,其表达方式与文化习惯也存在一定差异。这是由于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民族历史、社会制度、道德信仰、文学艺术、心理特点、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地域风貌等等差别而造成的。
美国一家汽车公司把它生产的“Matador”汽车销往波多黎各,“Matador”的英文意思是“斗牛士”,借此比喻该车的敏捷和威风。可是创作者忽视了“Matador”一词在波多黎各当地语言中是“杀手”意思。在一个交通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地方,“杀手”牌汽车怎么卖得出去?再如,许多国产护肤品在说明书中将“增白”译为“whiten the skin”。在汉文化里,“增白”是褒义词,汉语中“一白遮百丑”的说法反映了汉民族的审美心理。而西方国家的有钱人追求的是黑里透红的健康美,苍白在他们看来代表着贫困和疾病,并非美的象征。基于这样的审美期待,谁愿意花钱买“难看”呢?熊猫在世界多数国家受到欢迎,“熊猫”这一品牌译成各种语言,大多能产生美好的联想,但在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用熊猫来做品牌广告,却遭到攻击和抵制。因为熊猫外形像肥猪,也被认为是忌物。跨文化广告创作必须充分了解并尊重与受众国的文化差异,不符合受众文化的消费心理、有悖于他们的审美标准的广告,结果都无法赢得市场。
广告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求异,广告宣传必然或多或少地改变着一些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的发展。因此,跨文化广告定位时必须充分了解并尊重与受众国的文化差异。美国通俗文化,风行世界,麦当劳快餐店广告总是裹携着美国文化,遍布全球。麦当劳的多种汉堡包都以牛肉为主要原料,其原因是美国是以牛肉为主要肉食。为了争取印度的市场以获得更多的消费者,麦当劳将羊肉作为在印度出售的汉堡的主要原料,这是因为印度是一个信奉印度教的国家,他们把牛敬为神,忌食牛肉。麦当劳尊重了印度的民族习惯和民族文化,从而顺利地拓展了在印度的销售市场。麦当劳还根据不同国家的文化,在不同的国家配有不同的菜单:在法国配有香槟,在英国配有威士忌,在德国有啤酒,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有果味奶昔,在中国则配有红茶。这种融合两种文化优势的原则在广告中同样很重要,一方面要有本民族文化特色才能吸引受众,另一方面适应受众文化才能被接受。
尽管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对同一广告内容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但是由于人类所拥有的相同的特质,同样的广告定位角度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是适用的,也会产生相同的宣传效果。比如,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一族,把刚出世的宝宝视为掌上明珠,他(她)们愿意为孩子做一切可以做的事情。广告的创作者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抓住特定人群的心理特征,来选择或修改其广告定位的。
美国宝洁公司“帮宝适”纸尿布的成功,关键在于广告定位的调整。当时,纸尿布在美国市场上已有20多年的历史。虽然宝洁公司开发的“帮宝适”纸尿布比其他的同类产品质量更好,但其市场占有率却不到0.5%。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发现,过去的广告定位是强调使用纸尿布的方便、高效,“母亲”是广告主题的受益者。而实际情况是,许多母亲对使用纸尿布心存内疚,认为自己是个只顾自己方便而忽视孩子的懒惰又浪费的不称职的母亲,因此,对于该产品有抵触情绪。于是,“帮宝适”立即调整了定位――将它放在婴儿受益一方,强调纸尿布吸水性更强、更卫生、更柔软舒适的优点。这样一来,该产品很快畅销全球。
同样,广州市广告公司设计的“鸿运转页扇”广告画面:以梦幻的玫瑰色为主色调,一个漂亮的小女孩沉浸在甜美的梦乡,脸上挂着甜甜的微笑,广告语“柔柔的风,甜甜的梦”将温馨、甜美、浓浓的爱意传递给目标受众。该广告的定位是核心家庭,针对年轻父母特别珍爱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将使用转页扇带给小孩的好处展示给父母,从而影响其购买取向。
二、广告创意与文化因素
广告定位是广告创意的前提,广告创意是广告定位的表现。广告要想成功,一定要有创意,只有这样才能将广告信息有效地传递给目标受众。从创意的源流来看,广告所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所生存环境之间的价值的实现问题。它具有特定的对象――居住在某一地区或属于某个民族的特定消费者。为了使广告在目标受众中引起好感,产生共鸣,广告创作者就必须了解目标受众的民族文化。在广告创意时,恰当运用民族文化有助于创作消费者喜欢并乐意接受的广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美学观念以及特有的文字,图案色彩,都能体现出跨国文化广告的鲜明个性,融合在广告创作中。
某年的春节期间,美国可口可乐公司面向中国受众推出了一个迎合中国习俗与文化背景的电视广告。广告画面:红瓦红墙的中式建筑,穿中国传统服装的小男孩,从电车上跳下的回乡游子,一人用红笔在巨幅红布上书写一个巨大的“福”字,可乐在杯中泛着泡沫以及同时叠现的中国传统的贺新春的场面,最后是广告语“当团聚的时候,挡不住的感觉”。这则广告以中国红为主色,辅之以中国传统的庆祝春节的画面,把佳节思亲的情绪融入到可口可乐的广告主题“挡不住的感觉”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无论在讲英语的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与庆祝活动或喜庆的日子有关。在中国红色具有的象征意义比西方国家要更加强烈。凡是与吉祥、兴旺、热闹等有关的事物,在汉语中都喜欢用“红”来表示,如“红利”、“红火”、“红包”等。表示顺利和成功时,也用“红”表示,如“披红”、“开门红”、“满堂红”等等。这则广告的创作者就抓住了中国传统的这一特征,迎合了中国消费者的民族文化情结。
由“全球化(Global)”广告转向“全球本土化(Glocal)”广告,要求广告创意中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精神。因为“文化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万宝路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下面是1993年底万宝路为中国市场而创作的一则贺岁广告。背景: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融为一体、交相辉映的“边陲锁钥”――嘉峪关。马蹄声声,无数身穿中国民族服饰的骑手从各个城门涌入。震天锣鼓,响彻云霄。长城内外,身穿中国民族服饰的西部汉子,排着整齐的方阵,跳着庆祝丰收的锣鼓舞。随着鼓声嘎然而止,一声嘹亮、豪迈的长啸划破天空。一时间,无数鲜红的缎带从长城上倾泻而下,正契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鸿运高挂”之意。“万宝路恭贺各位新年进步”的广告语在一片喜气洋洋的场景烘托下,传到了我们耳边。万宝路广告形象及广告表现始终如一。在本土,它选择的人物形象是具有美国西部背景和原形的牛仔。因为美国提倡的是张扬个性、勇于探索、追求创新。当面对中国的受众时,万宝路广告则做了适当的修改,它选择的人物形象是具有中国西部背景的西部汉子,因为我们中国的传统是以朴实、善良、勤劳、勇敢为美德。这样就将狂放不羁的万宝路精神融入了中华神州的文化氛围当中,易为中国的消费者接受。万宝路这一“国际品牌本土化表现”策略――地点、人物、表现手法的选用,令其品牌概念在文化层面上与中国消费者达成了沟通,深刻体现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外商所做的成功的广告,大都是根据受众的文化心理进行创意的。广告创作者要针对不同的受众来研究他们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语言习惯等。只有在了解受众文化对广告受众影响的基础上进行创意,广告才能为受众理解和接受。否则,就无法赢得市场。
一则名为“恐惧斗室”的最新耐克篮球鞋广告片,男主角是NBA巨星――勒布朗・詹姆斯。他进入一个五层高的建筑,与身着长袍的中国的老者“比拼”,并将老者击倒;詹姆斯扣碎篮板,身着中国服装的“飞天”随之粉碎;随后,篮板旁出现了两条中国龙的形象,二龙吐出烟雾和妖怪来阻碍詹姆斯的进攻。由于在这个广告片中,涉及到众多中国文化元素被广告片男主角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打败的画面,该广告违反了《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广播电视广告应当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尊重祖国传统文化”和第七条“不得含有……亵渎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的规定。国家广电总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厅)和中央电视台发出《关于立即停止播放“恐惧斗室”广告片的通知》。
立邦漆一则名为“龙篇”广告作品画面:在一个中国古典式的亭子的两根立柱上各盘着一条巨龙,左立柱由于没有涂立邦漆,色彩黯淡,表面粗糙,巨龙仍得以紧紧攀附在柱子上;右立柱由于涂了立邦漆,色彩鲜艳,表面光滑,使得巨龙都滑落在地。广告要表达的是其高品质的产品,但是却忽视了目标受众的民族文化。众所周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我们中国人自豪的称自己是“龙的传人”,“龙”成了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华夏民族顶礼膜拜的神圣象征。这则广告严重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引起国人的愤怒。
由于不同,不同国家对不同广告表现和不同商品持有不同态度。伴随着美国骆驼牌香烟吹遍全球的广告名言:“为了得到一支‘骆驼’香烟,我愿意走一里路。”出现的广告画面:在泰国佛殿前,一位瘾君子坐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露出了鞋底的破洞。其寓意为烟民为了买到骆驼烟,宁愿多走一里路,久而久之,鞋底就磨穿了。这则广告在美国本土,以它的幽默赢得了美国的观众,但在佛教盛行的泰国,佛庙是至尊的圣地,教民认为是亵渎佛祖,从而激起了教民的愤怒。
三、结语
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如果某一民族的人们不了解某一特定民族的文化因素,则不可能进行有效的交际。因此,正如赵贤州先生所说的:“跨文化交际之所以成为可能,正是人类享有某些共同的文化信息;而跨文化交际之所以产生某些偏差,是因为双方不能共享另一些有差异的文化信息”。东西方在价值观、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千差万别是中西文化差异中最隐蔽的一部分,也是文化交流过程中最易造成冲突的原因。广告创作一定要遵从受众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观念,尽力消除文化差异对广告宣传的负面影响,从中西方文化中找到人们对某一事物认识的契合点,只有定位和创意都顺应文化传统与风情习俗的广告才能打动目标受众,达到广告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伊立 .著名企业营销与广告策划方案[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4.
[2]夏晓鸣,等.广告文案写作[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白光.中外理性广告语经典与点评[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4]陈培爱.如何成为杰出的广告文案撰写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5]贺川生.商标英语[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7.
[6]汪滔.广告英语[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2001.
篇2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是指根据城市规划和商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充分反映城市商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城市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和规模所做的统筹安排。包括确定城市商业网点规模、结构与布局目标;确定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营业面积、连锁企业销售额或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等综合性指标。规划内容包括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以及商业街的布局和规模;农产品批发市场、生a资料批发市场、各类商品交易市场以及物流基地的建设、调整与改造规划;商业业态结构、商业组织形式、商业服务网点规模、商业发展与城市人文环境相协调,商业设施服务定位规划,等等。商业网点规划还要回答城市商业的功能、结构、规模、组织方式与消费需求、产业服务需求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2 商业网点规划现状分析
2.1 商业网点分布不尽合理,布局过于集中。在城市的一些区域商业设施又过度集中,超过消费者购买需求,造成大量商业设施利用不足甚至闲置。表面上看,“城”与“市”匹配欠佳现象主要是房地产商追逐高额利润,盲目开发的结果,但本质上与目前我国城市规划重“城”轻“市”和商业网点规划相对滞后不无关系。因此,在选择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主体中应充分认识这一点,适当强化商业网点规划编制中“市”的特色,进而与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强调“城”的特点形成互补。
2.2 缺少能够体现城市形象和品位的特色商业街和专业街。城区现有商业相对集中的街道,虽然店铺数量不少,但店铺布局较为零乱,街区环境尚不理想,建筑物外立面缺乏地域特色,整体效果欠佳,街区综合管理水平较低。新型业态规范化和规模化水平不高新型营销方式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现代营销理念。
2.3 商业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影响了网点自身的发展。城市在新城区扩建、居住小区开发中忽视商业配套设施建设,造成许多新建住宅区缺少必要的商业服务设施,无法满足居民日常物、休闲、餐饮等方面的需要,使得有些居住区成为只能提供住宿功能的“卧城“或“睡城”
3 商业网点规划要点分析
3.1 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形成等级分明、分工合理的商业网点体系。按照现代商业理论,城市商业中心由市级商业中心、区域级商业中心、社区级商业中心三个层次组成。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人口集聚状态,规划“一主多副多节点”商业网点体系结构,以缓解商业集聚度日趋增强与辐射力度不足的矛盾:“一主”,即一个市级商业中心――即本城市的广场商业中心;“多副”,即铁路以南区域商业中心以及其他区域商业中心以及工业园区域产业服务中心等;“多节点”,即多个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中心城区布置若干个居住区级商业中心。
3.2 合理布局商业街,使老城区焕发新的生命力,提高新城区的商业集聚度。从“以人为本”出发,老城区商业街应以贴近市民生活的商业街为主,与传统的历史文化相结合,突出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新城区商业街应注重提高绿化率,预留充足的休闲空间和停车场地,配置多样化的环境设施小品,以营造现代化、繁荣的商业氛围。与此同时,合理确定商业街的建筑风格,使之与周边建筑、城市环境相协调,避免街街相似,形象雷同。
3.3 明确部门职责,实现管理程序化。明确各个部门职责,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过对各项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加强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管理,确保规划的各个商业网点有效落实。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商业网点调控管理的手段和方式,实现管理程序化,实现政府的服务和管理职能。适当划分各区、各部门职责范围,分层指导管理,以确保商业设施的合理布局建设和市场有序竞争。各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规范程序、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多方面为企业提供便利,创造良好的经营发展环境和条件,以提高整体开发建设的效率与效益。加强对大型商业网点的引导调控,对家具建材市场、大型超市、购物中心、百货店等大型商业网点的建设和应事先征求商务局等相关部门意见。
3.4 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引导调控。现代商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协调管理,以提高管理水平。建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建立由市商务局、发改局、经信局、工商管理局、国土局、规划局、财政局、旅游局、交通局和统计局等部门分管领导组成商业管理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商业布局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发展规划、城市道路建设规划、旅游规划等的相互关系,使各个规划能够相互衔接,有机结合,保证商业布局规划的实施。另外,充分遵循城市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将商业网点布局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引导网点空间布局与城市空间形态同步发展。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作用,定期建设指南,适时提出商业网点建设的阶段性目标,积极引导社会投资。
3.5 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快商业项目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完善的基础设配套施,为项目招商、建设、运营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注重对商业功能和交通功能进行协调研究,搞好交通道路网络、停车场、人行天桥、公交路线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注重完善大型商业网点的交通组织,根据不同业态的功能需求,制定相应的停车场配套建设标准。加快对各级商业中心以及重点商业街的道路、停车场、市政设施、环境绿化等整体环境的改造。另外,现在处于信息化时代,应当加强网上流通信息和商务平台的建设,通过完善贸易网和信息服务体系,强化信息服务功能,积极推广计算机、网络技术、光纤通信等现代化信息工具在流通领域中的应用,提高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
3.6 做好规划宣传,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要利用多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规划宣传,以吸引国内外大中型企业集团投资入驻,同时促进商业网点结构调整,推动商业网点建设和布局合理。另外,应该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为了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实现商业布局和发展规划的目标,必须通过制定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营造一个用事业吸引人才,靠环境留住人才,以机制激励人才的工作氛围和创业环境,吸引相关专业人才。
同时,鼓励企业与相关科研院交流合作,培育商业精英。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引进国内外现代流通业(包括物流、批发、零售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战略管理、营销管理、标准化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3.7 抓好商业街的建设。商业街是城市的特色,它包括含有浓厚历史底蕴的古老的商业街、现代的步行街,以及专业商品一条街。如果说市级商业中心是红花、社区商业是大地,那么商业街就是绿叶,衬托出城市商业灿烂的春天。它们或以原址、原貌、原店、原品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商业文化,或以集中购物、繁华街道反映出时代的气息和繁荣,或以特定消费需要为对象而形成的各种商品一条街。
4 结语
总之,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应与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持续发展、城市发展紧密结合,要有效的发展商业网点,必须科学规划,适当强调规划编制主体的商业特色。
篇3
项目策划就是从识别项目开始,经过机会研究、项目选定、项目论证、项目规划等一系列行动来指导整个项目的过程,它也是激发创意,有效地运用项目中的有限资源,选定可行的方案、达成预定的目标、解决难题的过程。
地产项目策划是在地产领域内运用科学规范的策划行为。它根据地产开发项目的具体目标,以客观的市场调研和市场定位为基础,以独特的概念设计为核心,综合运用各种策划手段,按一定的程序对未来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创造性的规划,并以具有可操作性的房地产项目策划文本作为结果的活动。地产项目策划按照策划阶段的不同可以分为项目前期策划、项目实施阶段的策划以及项目运营阶段的策划。其中,地产项目前期策划是指在项目前期立项过程中对项目所作的全局策划,能为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为项目的实施和运营提供指导;项目实施阶段的策划和运营阶段的策划只是针对项目在不同阶段所做的专业化或单一化策划。
虽然目前我国商业地产发展处于蓬勃期,国家政府也采取了相关的宏观调控措施,确保我国商业地产稳步健康发展,但是在实际投资建设策划过程中依然曝露出许多不足之处。
(一)市场调研不充分。国内商业地产常常忽视前期规划的重要性,不愿时间和金钱投入到市场调研与分析上,盲目进行项目开发,很多规划设计方案缺少详细合理的可行性研究。也有些开发商对拟开发项目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如蜻蜓点水般的一带而过,忽视了对项目地块条件、区域环境、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目标市场的调查与分析,套用已有的商业经营模式,过高估计开发能力和市场前景,盲目的投资建设,而且易导致后期产生较多的运营问题。
(二)项目定位不准确。由于我国商业市场还不成熟,项目策划位缺乏专业的运营商,商业与地产的严重分离,没有实现商业与地产融合管理的经验,片面强调个性化,使得项目定位脱离实际市场需求,不能准确把握目标客户群的实际消费需求,使得目标客户群的定位发生偏差,不能形成有效的供给,导致我国的商业地产很难实现相对完善的规划、设计和长期稳定的经营。同时,我国商业地产的运营管理模式目前以只售不租模式为主,这种模式由于产权分散,无法进行业态的统筹分布与管理,十分不利于今后的商业经营管理。
(三)项目选址不合理。商业地产属于一项长期的经营性投资,项目选址关系着未来商铺生意的投资收益和发展前景。而然个别开发商忽视商业地产市场环境和人文环境,未能考虑城市规划、交通条件、客流规律和竞争对手等因素,缺乏对地产项目的地理位置考察及经营状况长期策划,盲目的将开发项目投资建设在居民少的地段、死巷等位置,结果导致风风火火开店,静悄悄关门的局面。
(四)项目规划不可行。开发商由于追逐商业地产的高额利润,往往忽视了项目的整体规划布局,用商用建筑设计代替商业设计,脱离商业规划设计的本质,不能充分体现商业地产的特征。有些开发商不惜重金打造标志性商业建筑,过于注重建筑外观设计及投入,而忽视了项目内部的空间结构布局,缺乏相关的配套设施,导致内部空间利用率下降。更有一些开发商崇洋,使得商业项目设计理念、地域环境及人文气息完全与国内的实际情况不符,导致水土不服,利用价值下降。
针对目前我国商业地产项目策划过程存在的不足,我们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确保商业地产项目的投资建设更加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重视市场调查分析。市场调查分析关系到商业项目的定位正确与否。因此在商业地产策划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市场调查分析。重点加加对项目的地块条件、区域环境、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目标市场的调查与分析,全面调查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购买习惯、以及价位承受能力。加大对规划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开发商提高对拟建项目前景预测能力,避免盲目投资建设,而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二)抓住市场缺口,准确定位。为了提高项目的市场占有率,开发要通过专业运营商的策划,实现商业与地产融合。要善于发现地产项目市场的现实及潜在需求,深入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消费环境后,准确把握目标客户群的实际消费需求,运用正确的手段和方法对项目进行正确的定位。在项目策划过程中不能照搬照抄已有的定位方案,更应突出项目的个性化,从而使得策划方案具有创意,同时在商业地产的运营管理模式也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合理规划,从而使项目的功能、效益和成本相互协调统一。
(三)合理选择项目地址。商业地产属于一项长期的经营性投资,项目选址对于商业地产来说尤为重要。一个好的项目地址不仅能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且还能促进项目的长久发展。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销售商家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满足于能买到商品,而是逐渐上升到便利地买到高质的商品,尤其是对购物便利性需求更高,商业项目地址便利与否也就成了商家赢利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商家在选址的过程中始终要贯穿5A法则(交通便利、确认便利、趋近便利、进出便利、选购便利),认真规划,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四)切实可行的策划方案。商业地产开发商要立足市场需求,在追逐商业地产高额利润的同进,更要注重项目的整体规划布局,科学编写策划方案,充分体现项目开发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项目规划的合理性与多样性。策划人员要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商业项目设计理念、地域环境及人文气息等情况,合理把项目内部的空间结构布局,提高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充分体现商业地产的本质特征,同时也致力于满足目标客户的需要。策划人员也要时刻掌握所策划项目的相关信息,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变化,随时让策划方案与市场变化相符合,确保策划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总体来说,关于商业地产项目策划方面的研究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国外方面的研究虽然比较完善。国外商业地产的研究虽不能生搬硬套于我国的具体情况,但可以结合国内商业地产的实际情况加以借鉴,找出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商业地产发展之路。
篇4
二、中西商业文化的差异
中西文化的差异必然导致了中西商业文化的差异。用文化差异来解释国际商务中的所有问题是十分荒谬的,但如果否认真实和深奥的文化差异的存在,并否认它给全球商务活动带来了很大影响,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我们要正视中西商业文化的差异。中西文化在各个方面存在差异,比如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行为方式等。同样,中西商业文化也同样存在各种差异。如果将人类的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那么商业文化也可一分为二,即商业物质文化和商业精神文化。商业物质文化即各种商品、商业建筑和设备等,比如茶文化和酒文化。商业精神文化即商业习惯、商业理念、商业思维、商业价值观、商业道德等。这里,笔者将主要分析中西商业精神文化的差异。
(一)商业习惯的差异西方商人通常把人际关系和商业关系区分开来,他们跟生意伙伴往往只谈如何合作,不管在正式场合还是休闲场合,所以他们就没有只跟朋友做生意的顾虑,商业关系比较简单。然而中国商人一般认为要跟人做生意就得先跟他交朋友,所以会通过饭桌,甚至人情来拉近关系,把对方变成朋友的同时也使他成为其商业伙伴。这种商业理念让外国商人很不习惯,但如果他们想在中国打开市场,也不得不入乡随俗,适应中国的人情世故。
(二)商业思维的差异中西方人的思维差异在商业上也有所体现:中国商人倾向形象思维,而西方商人则倾向抽象思维。中国商人侧重由面到点的叙述方式,而西方商人喜欢由点到面进行阐述。中国商人强调以联系的角度看问题,注重事物的整体关系。西方商人则会将事物分割,进行逻辑分析。比如在商务函电往来中,中国商人往往采用归纳式的表达模式,即先阐述问题再表述自己的观点。西方商人则通常采用演绎式的表达模式,即先提出观点再对其进行阐述。在商务谈判中,中国商人一般更注重对方的诚意和实力,强调在谈判中要随机应变,缺乏周密的安排。西方商人则更注重谈判的布局,即会事先明确目标,确定计划,收集数据等,对谈判的过程和要求非常熟悉。在公司管理中,中国商人认为一切要以大局为重,看重人际关系,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促使业务更好地往来,所以要先处理好各种关系,强调彼此理解,相互支持。西方商人强调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相对简单,工作中各人只要按章办事就可以了,职责清晰,互不干涉。
(三)商业价值观的差异西方商人以最求利润为唯一目标,任何活动都要以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按期公布公司的财务报表。一旦公司出现亏损,通常就要大幅裁员,甚至申请破产保护。中国商人注重企业效益的同时更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即使陷入亏损状态,也尽可能维护职工的利益,尽量避免破产。在企业经营中,西方商人注重个人利益,平等竞争。中国商人注重整体利益,讲究人情世故。在企业管理中,西方商人向往进取精神和创业精神,而中国商人则认为创业容易,守业难,因此向往领导才能和守业能力。
(四)商业道德的差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商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文明经商,礼貌待客;遵纪守法,货真价实;买卖公平,诚实无欺等。中国商人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赚钱,他们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真正的商人会通过赚钱来满足自身甚至是他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西方商人从事商业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在资本主义初期,他们会通过惨无人性的手段榨取他人的劳动来赚钱;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他们则会千方百计地从消费者身上赚取更多的利润。
三、中西商业文化冲突的应对策略
中西商业文化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各种冲突,这些不同商业文化间的冲突也属于跨文化冲突的一部分,因此要解决这些冲突就需要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寻求方法。
(一)跨文化交际理论中西商业文化的交际也是跨文化的交际,因此合理应用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对解决中西商业文化冲突有很重要的作用。1.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发展跨文化交际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二战后,美国迅速崛起,成为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也面临着由文化差异引起的各种交际问题,从而促使学者们进行文化差异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末,爱德华•霍尔(EdwardHall)在其《无声的语言》(TheSilentLanguage)中率先提出了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的概念,为跨文化交际学理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0年,许国璋发表了Culturally-loadedWordsandEnglishLanguageTeaching,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在中国的起步。2.跨文化交际理论戴晓东认为,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群体以及不同的文化成员互相交换信息、相互沟通、共同建构意义和身份的过程。一直以来,国内外的许多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跨文化交际理论进行拓展和深化,其中丁允珠和欧埃特塞尔的跨文化冲突管理理论比较有影响力。他们认为,跨文化冲突管理主要受到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1)定位因素,包括文化价值模式、个人属性、冲突规范和面子的关切;2)情景与交往范围的特征,包括群体的内外界限、关系参数、冲突目标的评判和冲突程度;3)冲突过程因素,包括冲突方式、维护面子的策略、情感表达以及冲突的节奏;4)处理冲突能力的特征,包括得体性、有效性、满意和成果。①它们的内在逻辑是交际冲突首先受到定位因素的制约,并影响到情境因素,且在过程因素中得到更直观的体现,冲突管理能否成功取决于得体性、有效性、满意和成果等因素;冲突管理的结果又影响到文化价值定位及其他各个方面。
(二)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解决之道广义而言,只要两个对象之间的需求无法搭配或相容,我们就可以说,他们处于冲突的情境之中。由于中西方的商业文化存在差异,必然就会有各种商业交际的冲突。因此,要解决冲突,就必须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积极寻求有效的方法。1.提高对中西方商业文化的认同每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文化积淀。东西方商业文化之间存在很多差异,甚至有人认为它们是背道而驰的。西方人在资本主义唯利是图的本质驱动下,形成了一种完全靠剥削劳动力或吸引消费者来赚取利润的商业模式。对他人缺乏关爱精神。而东方人深受儒家提倡的道德观念影响,在利益驱动的现代商业社会往往仍会遵循有些道德准则,比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是不管哪种文化都有其利弊,西方人擅长用富有逻辑的理性思维来对待经济,缺少感情因素。而东方人擅长用感性思维对待经济,缺乏严密性。两种不同的文化需要相互交融才能焕发新的活力,任何固步自封的排他行为都会给自身带来不良后果,导致经济停滞不前,落后挨打。要进行良好的商业沟通必须要平等对待不同文化,具有开放的精神。2.进行适当的商业文化调整在实际商务活动中,要主动提高文化意识,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深入了解本民族文化和对方文化,多站在对方文化的角度理解他们,探索有利于双方的交际模式,会有助于赢得对方的尊重,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在商业文化的交流中,要包容不同的文化,互相吸取对方的文化精华,摒弃文化糟粕。比如中国人容易安于现状,讲究面子,缺乏竞争意识,应多吸取西方文化的长处。但西方人太强调自我,不利于家庭稳定和社会团结,也应摒弃,需要学习中国的集体意识。此外,还应该把西方的商业习惯及商业理念同东方的商业价值观相结合,取长补短,孕育出新的商业文化。
篇5
在西方,商业伦理的研究始于18世纪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道德情操论》一书中,认为商业活动的本质中包含着人道主义的理念。而经济学家纳什则从个体层面的角度把商业伦理定义为,面对道德困境的行为主体在思考应当采取何种行为方式时所参考的道德准则的总和。到上世纪世纪90年代末,随着组织行为学理论的兴盛和发展,商业伦理研究开始逐渐从个体层面向组织层面扩展。经济学家威尔士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对商业伦理进行定义。认为商业伦理是一个组织在回顾、调查以及解决各种复杂的伦理困境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评判标准;经济学家里奇又补充指出,一个组织评判其行为的对与错,主要是参照其自身事先一家形成的商业伦理标准。在我国,学者们对于商业伦理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江雪莲教授认为:从职业伦理角度上讲,商业伦理是社会道德在商业领域的细化、个别化,是商业领域职业伦理规范的总和,是商业行业的道德心理、道德品质、道德习惯、道德传统代代相传的历史积淀;从经济伦理的角度上讲,商业伦理是交换伦理或流通伦理,是交换流通领域中经济制度的设置或经济制度系统内部制度与制度之间、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其他社会制度之间良性互动所包含的伦理机制。朱涛博士认为:商业伦理是社会博弈的一种规则,是人们创造性的用以限制人们相互交往的行为框架,是有限理性和具有反思能力的个体构成的社会长期经验的产物。
在笔者看来,我们通常所说的商业伦理,是社会伦理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社会伦理道德在商业活动中最直接、最一般化的表现。是指任何商业组织、生产机构或者个人以合法手段从事盈利时所需要遵循的基本伦理道德准则。它是道德价值与效率价值的统一,是社会道德与服务精神的统一,也是法治与道德的责任的统一。传统社会伦理道德中的诚、信、义、智等理念是商业伦理的核心内容。
企业诚信文化指的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塑造成的,被企业成员(包括领导者和员工)所共同认同的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价值理念、行为准则。企业诚信文化表现为企业中员工之间,部门之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以及企业成员对待顾客、社会公众,甚至是竞争对手的诚信的态度和道德习俗。
2 商业伦理与企业诚信文化的关系架构
诚信是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企业的灵魂、立业之本,同时也是企业文化的精髓。诚信是企业诚信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的诚信是企业诚信文化塑造的初衷和最终目标之所在。诚信也是商业伦理的精髓和要义。因此无论是商业伦理还是企业诚信文化,诚信都是其核心的内容,二者也正是通过诚信的核心理念来共同对企业发挥着作用。有着共同的核心内容的商业理论与企业诚信文化之间到底有怎么样的关系呢?
2.1 内涵与主体相同
商业伦理与企业诚信文化的内涵与主体是相同的,首先,我们可以运用数学的集合原理来进行分析,假如把商业伦理设定为一个“集合”,把企业诚信文化设定为另一个“集合”,那么“诚信”就是这两个“集合”的“交集”。换句话说,诚信就是商业伦理与企业诚信文化相同的内涵与主体。(如图所示)商业伦理的主体是传统的社会伦理道德中的诚、信、义、智等思想,“以诚为本,以信立足”这是商业伦理的核心主体,更是商业伦理的精髓、要义。而对于企业诚信文化来讲,诚信无疑是企业诚信文化的核心内容,“以诚为本,以信立足”树立企业诚信的信誉、形象,就是企业诚信文化的塑造的核心。
2.2 功能与目标相同
商业伦理与企业诚信文化的作用客体同为企业,二者都为企业服务,都对企业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从其激励功能、引导功能、辐射功能上讲;还是从其凝聚功能、约束功能上讲,二者的功能是基本相同的,共同对企业发挥着作用。商业伦理与企业诚信文化的塑造也有着相同的目标,那就是塑造企业的诚信形象、约束企业的各种商业行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遵守社会道德基本准则,促进企业健康、良性的发展。
无疑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商业伦理经济的时代,无论是对于商业活动中的商业组织,还是个人来讲,商业伦理道德的遵守都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商业伦理更是其灵魂之所在。(如图所示)。中国知名的城市运营商杨卓舒曾这样说到:“商业伦理能够支撑多久,那么企业也就有多大”;“商业伦理不仅仅要求人们在商业活动中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人,而且要求人们在建立或者经营一个企业的时候,要建立一整套好的价值观与优秀的企业文化,以及从事商业活动的行为方式。
企业诚信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体现在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领域之中。企业的诚信理念,是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诚”是企业聚心之魂,“信”是企业立业之本,唯有诚信,才能打造百年老店。企业诚信文化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源泉之所在。(如图所示)。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生命线,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形态,甚至决定着企业是否能够发展的命运。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大师托马斯彼得斯指出:“一个伟大的组织之所以能够长久生存、长盛不衰,其中最主要的法宝就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于组织的全体成员多具有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一种被组织成员所认同,积极向上,着眼于长远的发展的价值观,必然能够产生强大的精神凝聚力,进而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者企业向前迈进。这种被称之为信念的精神力量就是企业的诚信文化。
2.3 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商业伦理与企业诚信文化关系密不可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首先,从商业伦理的角度上讲,商业伦理是一个大的整体,而企业诚信文化是商业伦理的一部分。商业伦理是整个社会伦理道德在商业活动中最直接、最一般的表现形式,是任何商业组织、生产机构或者个人以合法手段从事盈利时所需要遵循的伦理道德准则。而企业作为商业活动中的一个商业组织或者说是生产机构,其内部塑造出的诚信文化成为了商业伦理的一部分。
其次,如果从企业诚信文化的角度上来讲,企业诚信文化无疑是商业伦理在企业这个商业组织或者说是生产机构里的内化表现形式。商业伦理是相对于整个社会的商业活动来讲的,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遵守商业伦理道德的最主要表现就是企业诚信文化的塑造与遵循。
商业伦理与企业诚信文化总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在整个商业活动中,对商业伦理道德准则的认同与遵循,将会客观上促进企业“守诚讲信”,从而推动企业诚信文化的塑造。反过来,企业诚信文化的塑造,主观上推动者整个社会商业伦理道德的认同与遵守,如果企业都能够重视诚信文化的塑造,企业管理者能够积极的引导企业成员“守诚讲信”,推动企业诚信文化的塑造。那么整个社会必然将会形成遵守商业伦理道德的氛围。
3 结论
商业伦理与企业诚信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的内涵与主体相同;功能与目标也相同,二者是在相互的影响与促进中发展的。在商业活动中,良好商业伦理道德的形成离不开企业诚信文化的塑造。在企业中,对企业诚信文化的塑造,需要整个商业活动中良好的商业伦理道德环境的保障。如果整个社会商业伦理道德环境得不到保障,那么企业也无法“洁身自好”,企业的诚信文化塑造也只能是空谈。因此,在整个商业活动中塑造商业伦理道德,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那就是塑造自身企业的诚信文化。与此同时,企业的诚信文化塑造,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是难以实现的。它需要企业内力和企业外力的共同作用,需要一个以诚信为核心的商业伦理道德环境。
参考文献
[1]陈荣富.“‘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J].江西社会科学,1997,(3):27-29.
篇6
文明在本质上是社会发展的辉煌成果,是一个社会的复杂巨系统,包含的是国家、种族和民族文化群落的结构体系。文化就是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从总体上和具体中,是一个实体文明在继承传播、转型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性和特点。
也就是说,文明是由一系列特质文化组成的,这些特质文化的创立传世、繁衍存续、互动交融、吐故纳新、不断升华,从系统哲学和信息运动的范畴层面上构成文明的传承与传播。文化的内在凝聚力与外在和谐力是一种文明存在与复兴的基础。
什么是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5000年,是世界上唯一的没有断裂而延续至今并将继续复兴的文明。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历史,尽管历经无数挫折和战乱,但是保持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品格。我们的国家凝聚力、社会和谐力、民族智慧力、组织秩序力和个人创造力如此有机的结合,应当是中华文明传播与承继至今的奥秘之所在。
2008年,这是一个在中华文明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年份。首先它是奥运年。1908年,天津一个教师看到报纸报道奥运会的消息,便发表文章问:什么时候我们也能主办奥运会?这个问题只能让当时的人们叹口气,摇摇头,那时的中国绝对是东亚病夫的模样。整整100年过去了,我们真的能举办了!
其次,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古老的文明30年前开始走向世界,走入复兴的历史征程。近代以来,近200年的衰微并没有使中华民族一蹶不振,相反,最近30年表现出及其巨大的文化积淀和文明传承的力量,我们便不难想象中华文明在今后会有更伟大的表现。这个文明今天到了我们当代人的手中,我们要努力继承、传播和发扬,这是毋庸置疑的。
什么是商业文明
商业文明是一个文明系统的形态划分,我们认为在一个大文明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应当是主流形态的。商业从最原始的意义就是交换和交易,所有的生产能力、服务能力只有在市场上交易成功,才能实现其价值,整个社会的财富增长才有可能。因此,所谓商业文明,就是社会利益交换、财富增长和价值实现的效率进步状态与可持续发展状态,以规则和设施为核心和基础。
一个文明的成长,最积极的力量就是它的生产力,就是它进行生产和在国际国内的市场上实现价值的能力。中国古代商业文明曾经表现出世界最高级的形态和能量,但近代中国的衰落首先就是商业文明的衰落。那时,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弱不禁风,中国的国家力量根本保护不了我们民族的安全。
而到今天,中华文明的复兴,首先表现为商业文明的复兴,中国企业和产品再次以众多的优势走向世界,中国国力之强大,已经表现出真正世界大国的规模与形象。
商业文明涉及到利益交换过程中的伦理问题,涉及到生产、交易等价值实现过程中的规则与效率,也涉及全部社会行为对财富增长方式的理性认知。商业文明的建设成果最终的成果应当是企业以其质量、品牌与资本的竞争力实现国民财富的最大化。
什么是首善文化
从中华文明到中华商业文明的观念,我们可以在总结历史经验过程中发现这样的事实与规律:
中国政府、中国企业和中国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和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紧密接轨,我们在生产和交换的领域里,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越来越国际化,越来越具有国际标准的特色。
而在北京,一个古老文明的国都,商业文明的表现更是具有国家行为和民族性格的特点,因此,自古以来“首善之区”这种特指,现在更为具体地表现为在北京的政府服务、企业治理、市场标识等观念和行为的特点,要形成首都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市场品牌、自主创新、服务模式、生态持续等一系列的优良行为,这便是首善文化的含义。
首善文化特指商业行为中的最优秀和最有效率的部分。中华文明的道德文化传统,尤其在诚实信用和信誉规则方面,是我们的一种无形资产,如果与现代技术创新和标准的实施能力、品牌创建与持续扩张能力相结合,必将更能形成首善文化的力量,也就是中华文明进程中精神和行为的巨大推动力量。
建设商业文明与践行首善文化
这是一个实践问题,涉及四层关系:
第一层是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经济,宏观经济的运行需要调控,市场行为需要监管,我们的政府要为企业作为纳税人服务,调控和监管就是一种服务。尽管我们的习惯中有家长式管理模式的阴影,但树立政府的公共服务品牌无疑是一种改革方向。这就是商业文明的要求,做到了就是践行了首善文化。
第二层是企业与市场的关系。现代企业制度无疑是社会最有效率的组织方式之一,尽管我们的社会确有大批企业的文化达到了堪称楷模的水平,但仍有企业文化中的自觉而强烈的质量意识、标准意识、服务意识尚未尽如人意。我们的确需要商业文明的意识,需要首善文化的行为。
第三层是政府、企业与大众的关系。在商业文明的问题上,我们不难发现,大众意识和社会舆论也有一定的差距,比如,社会的质量文化、品牌文化和消费文化呈现出发达国家的某些特点,有些并不是完全进步的。我们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节约型经济、民族产业和国有品牌的社会意识尚未牢固建立。
篇7
当前文化产业的主要商业模式
(一)品牌先行的商业模式
品牌是指一个产品、组织和服务的独特标识,它包涵着一种与产品、组织或服务相关的、长久的和值得信赖的价值承诺,它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品牌先行的商业模式主要是利用名牌企业、名牌产品或名人的社会影响力,借助某种概念或者理念对项目的生产或经营进行推进,从而达到赢利的目的。知识产权是品牌先行商业模式的核心要素,品牌效应是其重要环节。例如,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是全国文化产业的成功案例,它的旅游与演出结合的经典商业模式,促进了中国山水实景演出的发展。
(二)内容为王的商业模式
文化产业的高附加值特性主要表现在其凝聚了智慧结晶的新颖内容,一个独特的故事、节目、活动、创意安排以及各种文化艺术成为了文化产品获取高附加值的载体。内容为王的商业模式从通俗的角度说,是通过创意与创新的手段打造一个或将一个已有的、极具开发潜力的文化事件打造成文化产业的核心,运用知识产权这一法律保障,使其能进行顺利的开发与推进。龙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湖南原创民族节目《追爱》惊艳亮相,受到了全国观众的一致好评,它来源于对大型民族舞台演出《张家界·魅力湘西》精华因子的提取。这种以内容为王的商业模式也为其带来了市场的认可。
(三)产业链经营的商业模式
文化产业的市场本质与其它产业一样,都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市场最终诉求。由于文化产业能与许多其它产业很好的融合,因而在延伸产业链上具有很强的优势。产业链经营通俗来说就是运用产业价值链进行经营的方式,包括横向和纵向的产业链,其发展形态是不断扩大的规模化发展,实现以大规模生产来实现降低成本、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市场目标。产业之间的连接是产业链经营的商业模式核心要素,而如何平衡产业之间的关系、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是关键。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一)产品价值的实现
简单的说,产品价值的实现是文化产业企业通过其产品和服务能为消费者提供的价值。成功的文化产业商业模式要能为顾客提供独特的效用,使产品的设计价值与顾客的期望价值达到最大程度的吻合。企业要实现自己市场价值,其必须要将自己的核心认同和价值观融入到产品中,通过有效的流通渠道传达给消费者,而企业首先必须明确自身的核心价值,从而使其一切传播和营销活动必须围绕这个最重要的内容而展开。在产品趋同化日益盛行的今天,寻找不同或优于其它产品的利益获取点,构建难以复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同时通过有效途径展开和实现自己的价值主张,是企业战略和业绩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除此之外,正确核心价值的确定,有助于企业抓住工作的重点,避免出现追求短期利益而损害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企业核心价值的确定能为产品内涵的持续性提供方向,从而保证产品价值的不断发展。
(二)目标消费者的确定
篇8
一、插画艺术给商业注入文化内涵
插画可以体现一个时代的文化,同样可以运用在商业领域,注入文化内涵的同时得到商业利润。插画具有自己的发展史,曾经的艺术家比亚兹莱曾为《阿瑟王之死》及《莎乐美》等多部红极一时的作品画过插图,有很好的观众群,甚至其优美的插画设计影响了那各时代的设计风格,其插画作品中的服饰、服装带来了现实生活中的追捧与痴迷。可见插画艺术通过设计师的创作与设计在保留了独特的艺术语境的同时,又给商业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插画艺术的丰富表现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层分析。
1.商业插画的艺术表现形式
商业插画之所以迷人,是因为它在满足商业需求的同时充满了艺术魅力。
传统的商业插画以平面绘制的形式出现。例如过去家喻户晓的小人书,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用传统中国画中的白描手法进行绘制,线条优雅,形体流畅,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视觉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当然还有一些手法,例如国画中的晕染与水墨效果,时而粗狂写意,时而活灵活现,整整影响着一个时代人的审美趣味,陪伴着众多孩子的成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领域的艺术形式开始影响插画的表现语言。例如,插画采用写实的效果,甚至采用摄影手段;例如曾经风靡一时的电视连环画《机器猫》就将电视剧中的影像截取下来作为插画的表现语言。还有一些具象的形式表现语言,例如,有些插画采用些是素描的手法,充满艺术表现力,同时又给人以现实意义的审美享受。
总之,插画为迎合商业市场的前景与需要,写实与抽象相互协调,相互结合,在视觉表现有所改变以摄影写实为重的表现方法。
2.插画艺术成功融入商业市场
商业插画应该算是插画艺术中最商业的一种。同时也是最大众、最实用的一种。插画艺术若想成功融入商业市场为商家所运用,为消费者所青睐,就必须在艺术表现力与商业销售寻求平衡,既要保持插画艺术的艺术本色又要满足商业的实用目的,是商品广告活动的辅助,参与商业的而又不是商业。
一般商业插画可分为广告商业插画、卡通吉祥物设计、出版物插图与影视游戏美术设计四类。从古至今都活跃在我们身边不乏它的身影,这让商业插画的形式在群众中得到普及以及大量使用,并且得到群众的认可,成功的融入了商业市场。商业插画已经从插画艺术中成长起来,并逐步形成的自己的风格及特点,即商业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二、商业模式中插画艺术的发展
插画艺术近两年在我国发展的十分迅速,尤其是在如今的商业大环境中,各方面的条件都在推动插画艺术的发展。商业插画也不是只以画面的形式出现了,而是往多元化发展。很多家居饰品的原型就是插画角色。如现在瓷杯子很多上面都印着插画人物,有的更甚之直接做成插画角色的外形来吸引消费者。具有装饰作用的餐具,可爱的存钱罐,笔筒,储物盒,男士的烟灰缸,台灯等等等等的设计都可以在插画中找到原型。插画已经涉及越来越多的方面,在商业模式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1.商业大环境成就了一些前沿工作室及插画师
目前我国的商大打环境还不足于开大型的插画公司,如果是工作室性质的话会更有利可图。1999年,王东晟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英雄门商业插画工作室”。后来,他们又开创了“中国插画师联盟”,一个插画从业者与爱好者的交流平台。现在我国开始加强了对版权的重视,商业插画的需求也会大幅度的提升。商业插画师应该会成为自由而富足的职业并逐步形成一种规范的行业。
2.商业插画的现状展望未来
和商业插画大国相比,本土插画的现状是:(1)文化和商业的转换太慢。(2)社会认知度不够。(3)后备人才储备不足。虽然我们现在还有不足之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的进步,我们的插画业会逐步发展的更加规范,更加专业,也会有很多专业的队伍来满足市场的需求。面对这些,我们首先要有成熟的插画市场,其次要有完善的运作机制,再次要有一套符合商业插画发展的商业规范。使插画有广泛使用的空间。
总之,良好的商业互动关系既可以谋取高额的经济利润,又可以成为更好的理解艺术的视域。艺术与商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商业插画中表现为相辅相承,的。商业插画有别与绘画艺术,但他们确产生着同样的结果。商业插画从绘画艺术分支而来,它有着绘画艺术的某些特征,却又比绘画艺术更有实用价值。商业插画是商业与艺术找寻到的结合点,当实质性的商业行为注入了艺术性的文化元素它就产生的高额的经济利润。商业使艺术有了经济价值,艺术令商业有了文化内涵。在人们追求精神享受的社会中,这种互动关系下的商业插画刺激了人们的审美视觉,更刺激了人们的消费行为。所以商业插画中,艺术与商业的互动关系就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注释:① 匿名:《关于插画市场的一个行业准则!》,《13CG插画家》,2007-4-15 0:19:50
参考文献:
[1]匿名:《商业插画:一个未来的职业》,《新闻周刊》,2003年06月20日
篇9
所谓商业文明,是以商业或工商业为发展中心的文明。中国的商业已经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也孕育了悠久的商业文明。
金融危机之前,全球商业文明是建立在工业革命基础上的,它曾经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巨大进步,但是在互联网和信息革命的背景下,旧的商业文明日益显露出它的历史局限性。全球金融危机昭示了其价值观的危机――过分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忽略、伤害、践踏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经济必然要改变商业价值观。《新商业文明研究报告》指出,新商业文明,是在互联网条件下,由电子商务引领,通过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方式变革实现的一种新的人类进步状态。由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最终推动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文明范式和进步状态。简而言之,新商业文明是信息时代的商业文明。
“新商业文明”最早由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提出。马云认为,旧的商业文明的时代是企业以自己为中心,以利润为中心,而不是以社会为中心。二十一世纪,将是新商业文明的时代。“开放、分享、责任、全球化”是新商业文明的重要内涵,“信息时代的商业文明”将是它的演进方向。
这样一种新的商业文明,对每一家企业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它需要企业去重新思考与客户、员工、股东、合作伙伴、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等的关系,并为此做出实质性的转变。
新商业文明加速中国崛起
旧商业文明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经营粗放,大量不合理的交易费用沉淀在流通中间环节之中,从中滋生了暴利的土壤,导致对商业基本原则的系统偏离。而新商业文明,让人们回到商业本身。网上销售,完成同样工作,可能六七折、甚至四五折仍有利可图。削除暴利后,人们将通过差异化服务实现增值。既有利于消费者,也有利于生产者。
新商业文明将显著增进社会资本,促进人们的关系与信任。例如,阿里巴巴未来十年的愿景就是带给上千万企业以创业生存机会、创造上亿的新就业机会,为全球10亿人提供价廉物美的消费平台,并且通过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人的相互和谐与个性化发展。
在上一代商业文明中,英美取代中国成为进步的引领者;在下一代商业文明中,中国有可能再一次成为进步的引领者。新商业文明是属于全球的,中国如果领先一步,将为人类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迎接变革就在此刻。如何实现和加速新商业文明普及,已经被社会各界多次讨论。支持新商业文明的新技术如云计算正逐步成熟,现在需要的是社会的关注、各阶层的通力合作和资源的协调整合。
令人欣喜的是,一些具备新商业文明特质的先行者已经在信息时代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并以开放、分享的精神带领他们身边的人共同进步。这将是一场带来巨大经济能量的核聚变。
附件:浮现中的新商业文明(摘要)
1、背景
对全世界的企业来说,正处在思考新的商业游戏规则,凝聚商业普世价值共识的十字路口。利用互联网去重塑商业文明,让企业回到商业原则的基础,是人类面向未来,走出危机的一次很好的机会。
2、什么是新商业文明?
新商业文明,是在互联网条件下,由电子商务引领,通过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方式变革实现的一种新的人类进步状态。由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最终推动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文明范式和进步状态。
3、新商业文明的核心范式
从人与自然关系特点看,新商业文明带来新的生产力,实现从工业革命向信息革命升级的技术进步,形成了以网商为主体、网货为客体的新财富体系;
篇10
一、传媒文化的特征
1.信息属性――大众化
传媒文化主要是从感性或者形象的角度来传达信息,为了打破类似于语言等的隔膜障碍,使得信息的传播在商业领域中脱颖而出,所以,在传媒文化传播模型中必然得以加强的就是信息源层面的内容;此外,受众层面包括预定的、资的和实际的消费者,他们成为被潜移默化影响商业行为的主要载体。例如耐克的影视广告以“纯粹体育精神”的名义,借用其“全球化”和“无国界”的特点,在世界上不同地方进行着“特类”消费文化的宣传和推广,由此改变和影响着相当数量群的受众者在商业行为上的变化。
2.语境属性――非时空限制
传媒文化通过特定媒体(例如电视等)进行的谈话取消了语境,创造了新的话语场,讲话者(即信息传达者)对语境进行了精心和严格的控制。在商业化社会里,传媒不仅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新兴产业,而且成为具有独特社会功能和精神影响力的大大小小的集团。这些传媒集团利用它掌握的话语权,构织起一个经过筛选和过滤的媒体话语空间,凡是生活于这个空间的人都无法摆脱它的支配,无时无刻不受其制约和框范,成为社会时尚和文化潮流的风向标,在自然而然中便影响着商业行为的判断导向。
3.表述方式属性――单向性、惟一性
由于传媒表述的方式主要是独白式的,而非对话式的,这就造成了其表述方式是单向性的。传媒文化倡导由观众自我建构的形式,传媒广告建立的符号影像为他们提供了在消费场景中的自我想象和建构,真实的形象和虚幻的想象交织在一起,开始了传媒文化视觉文本与商业行为密切“亲和”的关键一步。
二、商业行为和传媒文化的关系
传媒文化和商业行为的关系,首先是依托在物质层面。即过于重视对物质的兴趣,而对非物质因素则不够重视;其次,两者的关系也在于资本(或特殊投资)的关系――传媒文化就是通过提供这种特殊投资转变的潜在可能,把个体资本的不平衡通过形象的手法体现出来,并重新建立一套象征资本体系,让人们看到转变的必要和可能,从而影响他们作出选择和判断。
1.消费符号化
商业时代是个形象的时代,是个通过标榜自我形象,彰显个人风格的时代。传媒文化对商业行为的形象符号化的导向作用,是广告商打开与消费者沟通的重要渠道。
2.话语权力化
在商业行为的意识形态中,有着一个话语的环境,传媒商们用各自不同的基调来推广自己的产品、服务、形象等,新的商业思维也应运而生。例如在美国上映的票房极高影片《航班蛇患》,没有靠剧情、表演、制作等传统的硬性标准脱颖而出,而是由一场事先张扬的网络狂欢先声夺人,从实际效果来看,《航班蛇患》的确营造了一个开放的创作空间:邀请网友参与创作思路和台词的讨论,片尾曲从群众的原创作品中投票诞生,甚至,为了契合网友创意,影片在杀青半年后特意补拍了更为血腥的镜头……这是较为典型的传媒手段影响决策商的思维定势和行为判断的案例。
3.思维时尚化
进入商业时代,传媒文化的出现解放了受众者对时尚的追求,其高端的媒介特性更是带来了对阶级性的逾越。通过传媒手段,无论哪个阶层的个体都可接受到消费文化的信息,需求的欲望都可以通过消费的方式逐渐实现。所有这些都是在科学的名义下进行的,传媒文化于是有了对商业行为的量化过程,进而带来的是对商业思维的深层影响。
三、传媒文化对商业行为的负面影响
1.从片面追求利润与利益的“释放心态”中产生畸形的商业行为
毋庸置疑的是,传媒导向对商业思维领域构成了现实的威胁,由此形成的商业意识也裹挟而来。“三鹿奶粉事件”无可争议的事实证实,纯粹利润导向是一个最有害的商业信条,有时甚至是致命的伤害。因此,传媒文化在最大限度宣传他的“商业游戏规则”时,社会道德底线是一个决不能忽视的因素。
2.对社会虚幻反映造成的商业价值判断误区
消费者在传媒文化的宣传和引领下,已开始不仅仅满足于商品实用价值所带来的舒适和方便,而是越过它们,直指商品背后的符号意义和象征价值。与其说他们是在消费商品,毋宁说是在消费商品的符号意义。受众者在传媒对消费、享乐、欲望合法性要求的表达下,浑然忘却了日常生活的真实图景。可见,必须矫正虚幻传媒导致商业理性的缺失,摒弃这种“集体无意识”行为。
3.由潜意识的接受认可而导致的商业文化危机
在当代全球传媒发展战略中,发达地区的企业通过媒介和营销,对不发达地区通过传媒进行商业文化的侵略和扩张。面对这股不可抵挡的潮流,人们往往看到的是观念的先进、技术的先进,而本土商业文化的优良特性,在全球化的压力下阵地渐失。例如在“三鹿奶粉事件”中,一些者不失时机地站出来喊话:“在这场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的灭顶之灾巨大风波中,外资婴幼儿奶粉品牌做到了独善其身。为什么外资奶粉品牌能做到独善其身,中国本土的民族品牌就做不到呢?” 但事实却是,香港检测中心验出6款雀巢奶粉也含三聚氰胺,超级市场全线停售这6款雀巢奶粉。所以,借助现代传媒尽快打造出民族的商业精神品牌势在必行。
四、消除传媒文化对商业行为负面影响的对策思考
1.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切入
传媒文化对商业行为心理定势的形成起着重要的舆论导向和文化暗示作用。首先,传媒载体在经营层面保持竞争的同时,必须形成积极向上、客观理性的商业舆论环境。其次,针对当前迅速膨胀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必须对媒介信息实行必要的控制,强化商业信息流量,形成信息合力。第三,要慎重对待“洋文化产品”,严把质量关。总之,要努力使传媒文化引导合理商业行为,在传播消费信息的同时不忘人文精神的传递,加强商业行为的文化心理引导,在开放的信息环境中实现商业思维的优化。
2.建立创新机制:从理念上切入
传媒文化是当今社会最重要、也最普及的沟通和交流手段。现代商业行为和消费意识,很多都来自于传媒渠道,这就要求传媒素养必须提高改进。美国传媒素养研究中心对传媒素养作出了一定界定,就是指人们面对传媒的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性回应能力。因此,需要努力寻求在坚持有民族特色的商业价值观的前提下,找到与“市场文化”的结合点、兼容点,从而达到提升理性商业思维能力,健全商业文化精神的目标。
3.建立系统机制:从手段上切入
美国一位传播学者说:“人类是否能享受到他的好处,主要取决于我们运用它的智慧是否能与发明它的智慧并驾齐驱。”当前,应当建立国家管理调控一体化的传媒文化协同机制。对媒体文化的调控从社会层面上可分为三个方面:即国家权力系统的调控――主要是国家运用权力机构对媒体的功过进行奖惩以及对媒体文化发展的方向给予必要的引导;社会的调控――主要是社会各阶层、各社会组织和团体对媒体施加多方面的影响;受众的监控――主要指广大受众的监督,其主要作用在于:一是慎重处理好传媒文化的意识形态性与商业消费性二者关系;二是正确处理传媒效益和商业效益的辨证关系,形成具有民族品牌特色的传媒文化和商业文化。
参考文献:
[1](美)戴维・波普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张志安许海妹:今天,你该怎样看电视[J].黄金时代,2005,2
[3](法)尚・布希亚:物体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22
篇11
所谓商业文化,是指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以实现商品价值为目标,以商品与服务为载体,通过商业交易,反映、传导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综合体。商业文化主要反映着商业经济活动过程中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思想、言论及行为的基本形态。
作为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商业文化必然具有反映社会文化的一般特征,同时,作为商品流通领域特有的文化现象,商业文化又具有其独有特征,表现为:继承性。同历史上任何一种文化一样,商业文化也有精华和糟粕,继承和发扬传统商业文化精华,剔除糟粕并使之转化为优势,以适应和推动商业的发展。多样性。商业文化,从内容到形式,丰富多彩,各种商业店铺、茶楼、酒肆等在建筑风格、装饰色调上各有不同,在店规守则、服务项目、交易方式乃至迎宾送客的语言上也各有特点。开放性。商业文化产生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商业文化必然也是开放的文化形态,商品流通跨地区、跨国进行,企业跨地区、跨国投资和全球经济一体化都促使商品交换日益成为国际性商业活动。因而,商业文化博采各民族、各地区文化之长,博大精深。兼容创新性。商业文化内容丰富,兼收并蓄,各种不同商业文化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商业文化的进步,使其成为一种生机盎然的社会文化。
商业文化在商业经济运行过程中,发挥自身功能作用于市场的各个方面,推动商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社会经济功能:媒介和传导功能。商品流通把地区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商品流,商品流伴随着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特色汇合成具有商业品格的商业文化,冲击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传播、交流和促进各方共同提高的作用;代表和展示功能。商业是一个社会的窗口行业,它反映出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状况,代表着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和汇合水平。具体到某一商业企业,商业文化则可以展示企业形象,代表企业特色;规范和约束功能。商业文化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商业伦理文化,商业伦理文化体现商业道德的状况,其发展水平关系到企业形象、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秩序的安定,也直接影响到商业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创新和增值能力。商业竞争促使商业企业不断创新,形成商业文化独特的风格。商业文化创新主要有商业企业环境创新、服务质量创新和营销艺术创新等,这些创新可增加商业附加值,提高商业企业经济效益。
此外,商业文化还能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产生深刻影响。商业活动本身就包含着社会文化变迁所需要的因子,诸如由商品经济等价交换原则而产生的人人平等观念;商品交换要求重信守诺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和谐;商业活动应有利于一切参与者;遵守社会公德等。商业文化的演进在当代社会逐渐生成富有现代气息的新传统。
架构
商品流通活动同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商业特质的五种文化现象,即商业环境文化、商业文化、商业营销文化、商业组织制度文化和商业伦理文化。这五个方面的内容相互独立又密切关联,共同构筑起有机运作体系,发挥着商业文化对商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构造良好的商业文化,能增强商业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已成为广大商家的共识。然而,商业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它的建立和维护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在构造商业文化的过程中,要从商业企业发展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处理好各种关系。其中包括:
培育义利结合的企业精神。商业企业要吸引新顾客和留住老顾客,靠以劣充好,以假充真,短斤少两等短期行为是不行的,应确立长远的战略目标,讲利但不惟利是图,融利与义于一体,抱着对用户负责,为社会服务的态度,树立高度的商业信誉,同顾客建立长期稳定的信任关系。通过严把进货关、上柜关、销售关,全力打击假冒伪劣,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
形成顾客导向型商品文化。商业企业要想实现其经营目标,获取最大限度的利益,必须使所经营的商品为广大顾客接受和认可,这就要求商业企业的一切活动要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以市场信号为导向,组织适销对路的商品货源,优化商品品种、规格及功能结构,适应进而引导消费潮流。
塑造尽善尽美的服务文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竞争的加剧,在商品品种和功能差距缩小的情况下,服务开始成为商业企业竞争的关键。良好的商业服务不仅是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保障,更是获取消费者认同从而吸引稳定消费群体的法宝。武汉商场要求员工接待顾客时必须微笑,而且要露出八颗牙齿,正是这“八颗牙齿”的服务规则,为武商赚得了几十亿的年销售额。
强化规范灵活的管理文化。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基石和发展的原动力,规范有序的管理往往能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要努力强化商业企业管理,通过指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提高员工素质,明确奖惩措施,使企业的管理趋于科学化和规范化。同时,应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在组织目标、经营策略和服务方式上适时改进和创新,确保管理的有效性。
打造独特鲜明的商业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组织目标、经营理念的一种普遍认同,是引导企业发展和进步的灵魂。商品交换过程中,商业企业的企业文化直接影响商业文化的形成并构成其重要内容,因此,打造鲜明高尚的企业文化不容忽视。
成长
商业文化的发展,除取决于商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外,还受许多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这些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及社会制度和体制等因素。其中,政治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对商业文化的影响是间接的、潜移默化的,而经济环境、科技环境及社会制度和体制环境对商业文化的作用则更为直接和显著。构造良好的商业文化,要在充分认识这些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和优化环境,使之更利于商业文化的发展和完善。
在上述各方面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下,商业文化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篇12
2.文化地产的商业模式
主要的文化地产商业模式:(1)将企业作为文化主题标志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方式是将企业作为发展的文化标志,企业的商标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象征着优秀品质、优质服务等一系列受到消费者认可的潜在价值。(2)产业链式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展现出丰富的经营领域,表现为一个企业同时经营多领域的产业,而这些产业之间又存在某种联系,实现一环带动一环的局面,从而实现多点收益的模式。(3)多种行业“混搭”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是指文化产业和其它相近的产业融合,共同注入文化地产中的发展模式。(4)高度专业化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简单的说,就是“以专取胜”的模式。通常表现为,在某一领域取得卓越的成绩,并将这一成果注入文化地产中,从而实现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卖点的一种模式。(5)对地产原有的属性进行重新定位、文化改造、文化升级的商业模式。例如北京的798文化创意街区。总而言之,文化地产的商业模式可以从多角度入手进行开发,但必须符合国情,符合消费者的文化属性,这就要求开发者有很好的把握能力,同时对可行性要有严格、全面的考虑。
二、文化地产与旅游地产的关系
旅游地产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应注重文化产业对旅游地产开发的促进和制约作用。目前旅游地产的发展中,越来越重视旅游文化元素的融入。开发商注重打造旅游地产的地区文化氛围,在旅游地产的开发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文化与旅游地产的良性互动作用。
1.文化地产与旅游地产的共生共荣关系。随着旅游业从单一的景点观光发展成为旅游休闲度假区,旅游地产中的文化诉求日益加深。旅游地产的开发中,文化元素已经成为新的开发引擎,成为旅游地产吸引消费者的一项重要工具。对于文化地产来说,当地的旅游文化可以作为很好的开发思路应用在文化地产开放中。
2.文化、旅游地产的相互促进作用。地产品牌的建设包括很多方面的工作,运用独特的文化元素与旅游业巧妙的结合,对旅游地产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样做既能增加旅游旅游产业的附加值,也能更好的为客户带来很好的体验感。文化地产更多的蕴含着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城市韵味,旅游产业为文化地产带来了更加深厚的底蕴,使得文化地产获得了更多的正相关效应。
三、城市文化旅游中心区实践——UCTC商业模型
1.XA市商业地产发展情况
XA市目前处于综合性商业发展阶段,消费需求呈现鲜明的多元化特征,主要倾向于休闲娱乐,商业业态和居民消费意识逐步提升,传统的商业形态已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丰富的需求,针对这种现状,开发商正努力进行将都市MALL向更高级形式升级的探索,开发更人性化的商业体验。综合体项目逐步入市并得到市场认可,文化与商业结合的模式逐步成为主流。。
2.UCTC商业模型的定位
(1)区域文化主题鲜明,与其他综合体形成差异化发展。(2)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将项目打造为城市旅游景点。(3)利用国际最新商业地产模型,构造全新商业体验。(4)合理分配产品业态,适度加大餐饮、娱乐比例,摆脱单纯购物的桎梏。(5)订单式开发模式,确定主力店、次主力店后,再进行建筑设计,将商业与建筑融合。
3.UCTC模型解析。UCTC(UrbanCultureTourismCommercial):特有的城市、文化、旅游、商业四大要素组成的新型综合体模型。它倡导以文化为项目灵魂,以城市旅游景点为项目地标,以体验为商业主功能。通过摆脱传统商业的桎梏,体现商业、生活与时俱进的完美融合。UCTC模式用文化作为项目特质,以实现与众多商业项目的差异化,旅游是项目的直接目标,也是运营成功的保障、资源优势的体现,商业核心为HOPSCA,城市新型群落的商业价值是终极目标,继承HOSPCA的六大构成内容和不夜特质,并加重突出文化、旅游特性。UCTC由四大要素构成:
3.1地域特质文化主题。UCTC模型将文化放在首位,深入挖掘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形成各具风格的城市文化主题。UCTC系列项目,不仅仅将文化铭刻于建筑之上,更加注重项目整体的文化渗透,其独特的文化氛围有别于如今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地产项目。
篇13
3、妥善解决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人控制”问题,降低成本。目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人控制的问题集中反映了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市场化监督评估机制、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错位、缺乏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和市场化的竞争压力等方面的问题。内部人控制的负面绩效从外面表现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但实质上反映的是成本问题。为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应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合理界定资源配置权力边界,明确各级经理人员(行长)的权能定位,健全权力监督机制。严格实行分级授权、分级管理制度,建立经理人员(行长)年审制度,完善干部异地交流和岗位轮换制度,使之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推行经理人员(行长)决策失误责任制度,使管理人员的权责利对称统一,完善高级管理人员换岗审计制度。二是建立健全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股份制商业银行制度创新必须充分注重人力资本所有者权益的保护,给予人力资本所有者相当的剩余索取权。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在加强津、补贴管理,取缔工资外非法收入的基础上,通过严格考核,对高级管理人员实行拥有剩余索取权、与经营业绩挂钩的年薪制;对一般员工实行与实际贡献挂钩的岗位工资制,拉开个人收入分配的档次。三是完善内控机构,健全内部制约机制。在严格遵守金融法律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具有高度独立性、权威性、管理严谨、运作规范、垂直领导、直接向法人代表负责的内控约束机制。四是建立健全各种内部行政管理和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稽核(审计)和会计监督。
4、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再造策略。根据对企业文化的核心层和层所指范畴,结合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自身特点,可以把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分为理念文化、风险文化、营销文化三个方面。这些不同类型的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都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不可或缺。下面,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阐述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微观再造。
(1)理念文化再造。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理念文化,应该是一个多要素组成的理念体系,这些理念包括价值观、风险、人才、创新。在这个体系中,成功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是其他理念得以存在的基础,价值观是核心,风险是关键,人才是保障,创新是催化剂,这四个方面共同构建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理念文化。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理念文化建设中应该从以上四个方面尝试拓展。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根据外部的金融环境,结合自身的经营情况,树立自己的价值观,以价值观为核心,以企业精神为指导依据,并将它的价值观贯彻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企业精神、发展战略目标、经营战略、营销战略中去,同时通过企业精神来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完善。富有凝聚力的风险文化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能够统一全行上下的思想认识,带出了一支强有力的、有理念、有审慎工作习惯的员工队伍,这对于有效的防范和化解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信贷风险,保证和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至关重要。实践证明,一流的银行源自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服务源自一流的员工,员工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牢固树立人本管理思想,把聘用、培养和留住优秀的人才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长期的基本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