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音乐教育这门课之所以称之为音乐教育,就说明这门学科主要是针对两个方向,一是音乐专业课,一是教育课。而现在很多普通高校只重视了音乐专业课,但是忽略了教育课,比如说一些非师范类的院校就并没有开设教育学的课程,这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也是很不利的。有些高校也开设了一些关于教育学的课程但是上课的内容和目标并不是真的能与教育挂上钩,或者说只是停留在理论方面的,泛泛而谈,在教科书的选择随意性也很强,内容大都是老一套,有的学生开始学的时候是满腔热血觉得自己要好好学这门课,然而一学期过后仍然一片茫然,有些学生甚至会觉得很枯燥、无趣,慢慢丧失对音乐的兴趣。
三、“纸上谈兵”
这是普通高校开展音乐教育课程的普遍现象,在这个时代,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分数才是主要的,在大学这个道理一样有用,分数高你的成绩才会高,才能离奖学金更近一步。所以有部分高校开展的音乐教育课程每天都是学理论,所有的教学实践都是从前人的经验和书上的所述而得来的,时代在变化,以前的经验并不能全部照搬到如今这个时代了。纯理论的教学模式将会极大的影响到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面对这种种问题,我提出了一下几点解决方法:
(一)招生时适当调在整招生的要求与分数线
近几年来,艺考生是一年比一年多,音乐生也是逐年增加,所以也面临了艺考改革这个现状,2015年艺考政策调整的重点在于扩大统考范围与提高文化课成绩比重,形成“一少、两多、一提高”招考新格局。一少,就是校考数量少减少;两多,就是承认统考成绩院校增多、统考适用专业增多;一提高,就是文化课高考分数线提高。这样的一个政策也就是全方面的在提高艺考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减少大一新生之间的专业差距,并且提高整体综合素质。
(二)增加课程考试的灵活性
传统的考试方式就是试卷,而且大都还是闭卷,这样很抑制学生的学习方式,死背书有时候并不是好的学习方式。试着增加课程考试的灵活性,不是所有的课程都要考试,老师可以采用答辩的方式或者情境作答、学生模拟教学等等这些方式来进行成绩检测。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他们掌握音乐史知识的效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自己亲自上课增加自己课堂实践,对以后从事教育行业的学生来说是个很好的锻炼。如果学生讲述的不是很好,再由老师补充,这样教与学相结合的方式才是最高的学习效率,也能让学生用最愉快的方式去掌握课程知识。
(三)尽可能的开设实用性强的课程,慎选教材
大一新生在音乐专业方面的知识掌握的大多都还不够,演唱和演奏技巧能力也不强,所以我认为在大一、大二这两年应该重点开设专业性强的课程,如果学校课程允许的话最好在大三也要继续学习专业课程,因为音乐这门课程,技术性、专业性很强,几年的学习也许只能学到一丁点。在大三、大四时期开设的课程要重点考虑学生以后的就业问题了,增强课程的实用性,让学生顺利的度过毕业到就业这一道大槛。对于教材的选用上,很多高校也都是各有不同,在这一方面我建议应该从学生们的情况去出发,有些传统的虽然说是经过岁月的验证一代代传下来,但是如今这个时代变化的太快,我们的教材是不是也该适当的与时俱进呢?所以在选择教材这一方面来说,应该做到着眼现状、立足实际、结合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为学生挑选到一本最合适的教材。
篇2
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实践能力;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群众已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需 求的满足,对精神的渴求日渐加强,由此,音乐艺术也进入了群众 关注的视野范围。笔者对相关音乐教育专业做了一些调查,发现高 校音乐专业学生的钢琴实践能力比较薄弱,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 多方面的,要采取多种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切实提高 学生们的钢琴实践能力,力求推进音乐教育专业的蓬勃发展。
一、高校音乐专业学生钢琴实践能力情况
(一)高校学生对古典钢琴不感兴趣
传统音乐的市场日渐缩小,现有音乐市场上充斥的都是各种网 络歌曲,各种在电视台、网络选秀平台一举成名的草根歌手占据了 原本就不大的音乐市场,新生代专业从业人创作的音乐几乎不见踪 影,这对当今音乐专业学生们的冲击也是很大的。现下学生听音乐 的范围主要是流行乐。在调查中询问学生为何选择音乐专业时,他 们的回答大多是因为文化学习分数太低,只能考取音乐学校,他们 对古典音乐没有发自内心的推崇。一系列原因导致学生们对古典钢 琴兴趣缺乏,不想也不愿意投入到学习中。
(二)钢琴基础薄弱
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不了解钢琴基础技术原理中断奏、 跳奏、连奏等基本问题,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可以辨认不同的奏法, 类似这种钢琴基础技术类的提问,学生有很多都答不上来,此外, 在调查中还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进行系统的钢琴练习曲作品,他们 往往只在课后练习一两首作品。系统的钢琴练习是加强基础的关 键,缺乏练习的学生,钢琴实践能力自然得不到提升。在实际教学 中,高校老师还扮演了钢琴启蒙老师的角色,在有限教学时间内, 对提升学生钢琴实践能力也是无益的。
(三)学生参与钢琴实践活动较少
钢琴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除了少部分学生有童子功 外,大部分学生的钢琴基础都很差。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下不了 苦功,荒废学业,也有些学生在琴房苦练却很少跟外界接触,极少 参加社会实践。学生应该大胆走出校园,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 中去,对基本功不扎实的学生可以拓展视野,刺激学习动力,对基 本功好的学生则可以提升欣赏水平。
(四)钢琴教育专业师资匮乏
随着高校音乐专业的普及,钢琴专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钢琴 老师不但需要懂钢琴技术基础原理,还需要深刻理解钢琴文化,在 教学中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钢琴鉴赏能力,授课老师的 水平直接左右着学生的音乐素质。但现实情况是,钢琴专业师资匮 乏,实际授课中,一个老师要带很多学生,无法做到精耕细作般的 详细辅导,这对提升学生钢琴实力也有阻碍。
二、强化高校音乐专业钢琴实践能力培养的建议
(一)对钢琴作品教学的思考
钢琴教育不仅仅是钢琴技术的教育而已,这也是音乐文化的教 育。音乐专业学生在学习钢琴课的时候,需要得到全方位的音乐文 化培养。在我国钢琴艺术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极具中国风情的 钢琴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中运用了独特的民族音乐表现手法, 展现了有别于欧美钢琴音乐作品的演奏技巧。在实践教学中,为了 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钢琴实践能力,还应当让学生深入研习我国民族 钢琴乐作品,了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以便更好地了 解母语文化,帮助他们提升钢琴底蕴。
(二)在教学中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法
高校设立音乐教育专业的目的是为了给社会培养更多专业性 音乐人才,为了解决现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需要采用全新的教学 观念以及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钢琴教学内容上,要将西方钢琴音 乐理论以各式风格的钢琴音乐理论融入其中。在钢琴技巧训练课 程中,要在培训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同时还需要重视音乐艺术素 养全方位提高。在视奏能力训练课程中,要积极运用教学资源,在 学校开办各类选修、讲座等音乐活动,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展开各类 钢琴技能培训,还可在学校举办小型观摩会、公开课等活动,拓宽 学生的音乐视野。音乐实力的积累离不开实践练习,学生在把握好 理论基础的情况下,应当积极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检验经验是否正 确,同时可以丰富实战经验。
(三)加强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师资力量建设
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授课质量的关键是老师的教学水平,钢琴 老师需要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基础上,树立为人师表的风范。在 正式授课前,钢琴老师还需接受专业的教学训练,不断强化教学经 验的累积。在实际钢琴授课时,老师还应当关注钢琴理论和实践的 结合,为学生们树立多元化的教育观念和母语体系的观念。除此之 外,钢琴老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在教学中采用实用性 较强的教学方法,为学生钢琴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帮助。高校音乐 教育专业还需要建立专业体系,对钢琴老师进行多方位的培养,不 断地提高钢琴老师的实践教学技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实践能力培养的实 际情况不容乐观,学生的钢琴基础薄弱,钢琴专业师资力量不够, 老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因此,还需要强化对学生钢琴基本功的培 训,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在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同时 还需要加强钢琴专业的师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整体教学水 平,提高学生的钢琴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国芳.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J].沈阳师范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9:29-30.
篇3
1.认识层面的缺陷
有很多人潜意识当中可能对高校音乐教育有错误理解或者是认识上的缺陷,单纯的从表象上来看待某个问题,可能认为高校的音乐课、绘画课就是增强学生艺术素养的基本教学条件。从这点上来看,存在着认识层面的缺陷,对音乐教育目的的不明确,简单来说只是认识到了音乐是一种技能,一种对音乐的知识性学习,认识到了学习某种乐器,演唱某首歌所能带来的音乐体验,但是没能从实质上对音乐教育领悟,其实高校音乐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达到能审美的程度,能够让美好的音乐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2.音乐教育在普通高校的尴尬地位
在近年的教育中,一直都提倡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的一方面,但是音乐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让人担心。音乐教育相对专业学科来讲,从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上,就有一种主次之分,例如,在必修课中有计算机、高数、工程理论等,但是音乐、美术这类素质教育学科,只是作为一种选修课来讲,在大学期间让学生自主选择,依靠学生个人爱好来选。在高校课程的设置中,从资源的投入上讲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从教师力量、教学安排、资金投入上都没有足够的重视,这让音乐教育在高校中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
3.音乐教育缺乏系统性
在高校音乐教育中,除了学校对音乐素质教育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和师资缺乏以外,从音乐教育系统本身上也存在很多缺陷。比如,音乐教育形式老套,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音乐教师本身素质水平决定教学内容。高校音乐教师的配置,从专业学习和技能掌握,师资都可能存在差异,有的擅长美声,有的擅长通俗,这就直接导致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设定的单一性,在选择不同教师的同时也就选择了他所设定的课程安排,导致了音乐知识之间的断层,缺乏系统的关联性教学。
二、 高校音乐教学引人深思
1.教学观念的转变对教学的影响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学观念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是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从学校领导层,到教师,最后到学生,对于音乐教育都应该有一个观念的转变,从以往单纯的学习音乐知识,逐步发展到提升学生音乐鉴赏水平。从素质教育发展形式上看,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自信心、强化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在对音乐素质教学中,学校领导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要突破原有教学模式,学生要有足够的热情,这三者结合才能达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陈旧,不适应现在的教学体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总结实践,打破陈规,深入对音乐教学的研究,打破传统束缚,这样才能对音乐教学有一个促进作用,对未来的素质教学有一个深远影响。
2.深化教学思想
在我国的上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里,也留传下来了丰富的音乐素材,这为后人提供了足够多的创作题材。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这种具有民族气息、时代特性的音乐文化,渗透到现代的音乐教学中,让现代音乐中不乏古典气息,让现代学子也能感受到古人留下的美好著作,让不同的教学内容,满足不同欣赏水平的学生。音乐素质教学不能固步自封,要改良完善本国教学体制,也要借鉴国外好的教学体系,从中吸收经验,真正的做到为了提升高校音乐教育水平。
3.教学方法深入改革
在现有教学模式下,很多时候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描述学生记录,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这不但打消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能会对教育发展有一定的阻碍。我们要深入改革教学方式,充分理解到音乐教育就是艺术性教育,是对艺术的一种欣赏,而不仅仅是某一学科的教学,一定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艺术教学手法双管齐下,达到审美的教学目的。让音乐教学中富有感召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参与创作,让单纯的独奏,变为学生组织,团体协作,综合表演,从而改革现有的教育模式。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资料,课堂讲解的方式,对不同学生的资料进行深入细化,让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音乐知识,从而开阔学生视野范围。
4.高校音乐教学教材选定
从多年的教学中也不难总结出,一本好的教材是影响整体教学的一个先决条件。一本适用性教材一定具备简明扼要、重难点突出、详解难点和由浅入深的特性,让学生从中学习并且能够通过实践加以论证。在音乐素质教育教材的选定,一定是不缺乏趣味性但是也要注重知识的学习,在知识学习为首要条件下,达到一种审美的最终学习目标。综合对于教学考虑,笔者则认为高校音乐教学教材一定涵盖音乐理论的学习和乐曲的欣赏环节。
5.扩大师资力量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整体素质也决定了教学的水平,在音乐教育这个特殊的教学领域,对老师的要求,相较于其他学科更高,音乐教师不但要具备丰富的音乐理论,良好的演唱技巧以及清晰的教学思想,同时也要满足具备整体的一个音乐知识的储备,不同形式风格的音乐的教学能力。音乐本身不是一个专属学科,它有他的创作性,灵感行,并赋予了它丰富的文化底蕴,这就要求对老师文化水平加以提高,增加教师音乐涵养,这也就要求学校管理阶层着重对音乐教师进行培养,推进音乐教育向前发展。在教师资源这块,普通高校也应该认清形势,适当的引进具备较高素质的音乐教师,从而扩大本校师资队伍,提升音乐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篇4
一、中国传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高校中开设音乐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水平有重要意义。艺术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我国高校开设音乐课程的目标就是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音乐学习和活动,培养自身的艺术气质,提高审美能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目前,中国的音乐人才主要是由我国音乐院校、综合类或师范类的院校培养而成的,这是我国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中国高校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中国音乐未来的发展方向,高校要担起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的责任,这个责任是不可推卸的。传承中国传统音乐,就要将其引入到音乐教学中去。当前我国各大高校音乐行业和课程体系设置“西化”严重,例如,我们的艺术院校在讲述民族音乐技术和知识时,基本上以西方音乐体系和形式为核心;在专业艺术院校从事的民乐表演中,其内容和形式已不是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基本上是以西方音乐体系创作模式来表演。用西方音乐理论来解读中国传统音乐,改变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容和形式,这使得传统音乐丢失了它的传统本质,被边缘化。
我国的音乐教育应该以培养传统音乐继承人为目标。我国音乐教育实践的面向人群主要是在校高校学生,这部分人群有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和一定的音乐素养,落实对这些学生的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对于落实传统音乐继承人,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音乐有几千年的历史传承,虽然现在还没有建立起像西方音乐教育那样完整的体系,但并不是说它没有自己的传承规律,中国音乐文化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应该总结出它自己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平等地进入世界音乐文化教育中去。中国音乐属世界三大音乐体系之一,在整个世界文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应该面向传统,与其他有关机构多合作,开展国际音乐文化交流会和研讨会,跨越文化差异,加强对话、学习、探讨和交流,交换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共同为全世界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传统高校音乐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一)传统音乐教育在高校音乐教育传承中面临的问题
音乐学是一门研究音乐的学问,人类虽然在几千年前就对音乐进行研究,但真正地把音乐学作为一门科学严谨的对象来研究并提出的却是西方。我国音乐教育引入音乐学,开展音乐学专业教育的时间还很晚,在我们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和研究队伍中,很多是在西方音乐理论为核心的音乐体系下学习并成长的。我国高校以西方音乐理论教学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不注重从音乐本体方面培养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忽视了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实践在事实上形成了脱节现象。中国传统音乐在民间大部分发展日趋衰微,面临生存危机。
我国传统音乐源于黄河流域以外的四域音乐、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流入我国的外国音乐。我国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推动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就必须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音乐学术界要求教育学界关注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呼声渐高,他们呼吁继承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反对乐队和乐器的西方化,呼吁提高传统音乐的文化自信,在多元音乐文化的背景下,保持中国传统音乐的个性。很多音乐学家倾注了大量心血,出版了多部中国传统音乐基本理论的论著,为传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打下了理论基础。
声乐教育的文化回归,重点是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回归。声乐教育是通过声乐艺术与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等相互关联的有机整合。受限于西方音乐本体结构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的影响,我国国内音乐教育的最大倾向性问题是西化、崇洋现象严重。比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主要发音音节就是西方的大调音阶,即do、re、mi、fa、sao、la、xi、do。
(二)对策分析
1.加强音乐教材体系建设
音乐教育回归文化母语,构建新型的音乐教学模式,需要立足于现代教育体系,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领悟音乐艺术。为了进一步突出传统音乐特色,传承传统音乐,高校音乐课程应该按照我国母语表达系统来设置音乐教学内容,增设方言课程、传统乐器课程、中国音乐史课程、中国乐理等课程;建设中国传统音乐教材。教材的顺利编写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学不能脱离教材,教材编写内容、侧重点和结构安排要符合我们高校音乐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进行教材的升级改良,探索适合可推广的高校音乐教材。
2.探索适应高校音乐文化氛围的传承模式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把经典的曲种或剧种带入课堂,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习传统音乐,在教学中引入或借鉴传统音乐学习的经验,结合现代社会多元化音乐背景和教学实践,探索出适应高校音乐文化氛围的传承模式,实现传统音乐艺术形态的正确定位,在多元化音乐共同发展的背景下,为我国传统音乐在世界音乐的地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蔡奉伶;失位与回归:传统音乐文化话语权的丧失与重建[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篇5
一、现状分析
(一)教育部门观念陈旧
由于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在应试教育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的状况下,教育观念仍然陈旧,尤其是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完全被当作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教育课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存在着较严重的现象,比如音乐课被语文、数学等关系到考学的主干课所取代,音乐课程中只教授某个歌唱作品,除此以外,对于基本的乐理知识和鉴赏不做任何的讲授,导致音乐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无法发挥它的积极效果和作用。另外,普通高校也存在对音乐教育不重视的普遍现象,部分学校在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中忽视音乐课程,把音乐类课程规划到选修课的模块中,并规定学生的艺术类选修学分不能过多,从而阻止了某些热爱音乐的学生对音乐类课程的进一步提升。以上都说明了教育部门观念陈旧,已严重导致音乐教育的普及不足。
(二)教育经费不足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推进的形势下,高校经费短缺问题愈演愈烈。作为素质类公共选修课的音乐教育,在各个高校更不可能成为教育投入的重点。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经费不足,导致一些高校无固定音乐教学场所,缺少乐器、多媒体等现代音乐教学必备的教学器材和视听设备。同时,经费不足,音乐教育方面教材的编写和资料建设得不到必要的支持,使得音乐教育领域缺少高质量、专门化的系列教材及声像参考资料,严重制约着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师资力量薄弱
据调查,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普遍存在师资匮乏的情况。除知名音乐院校有专门从事视唱练耳教学的教师外,其他大部分普通高校的视唱练耳教师在专业对口、学历层次、学术能力、师资结构等方面与高标准的专业要求都相距甚远,使得课程内容的编排缺乏系统性,从而阻碍了音乐教育的普及。
(四)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教学内容保守局限
由于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师面对非艺术类的学生应采用非技能性的教学。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音乐类课程教学方式过于陈旧单一,音乐类课程技能性教学很强,忽略了理论和创造发展上的教学。目前,高校教学内容的单一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上。音乐类的教学应做到与时俱进,结合现代大学生所关注的热门的音乐进行教学,比如流行歌曲的演唱教学、现代舞教学、古典音乐的解读等,不能不顾及学生的兴趣爱好,随意选取一些内容授课。新时期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去学习和提升,教学中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教学计划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一是音乐课时安排极其有限。学校对于音乐类课程给予的课时很少,而且大部分高校音乐类课程都是分布在选修课中,难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其音乐素质的基本要求。二是课程内容的计划编排缺乏系统性。虽然有理论、演奏和欣赏类,但是缺乏内在联系,都停留在初级水平,没有循序渐进的层级。三是选修课程以大班为主、人数众多,每个学生接受的音乐教育程度不一样,教学起不到针对性的作用,严重地影响学生协调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
二、解决对策
(一)提高教育认识,转变教育观念
从国际高等教育课程发展趋势来看,强调培养具有兴趣广泛、情感丰富等特点的学生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因此,针对普通高校将音乐教育看作教育环节中附属品的偏差,我们应该迅速转变思想观念,突破传统的教学体制,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开展提供空间和舞台。通过对音乐教育功能的强调,能够提高高校教育认识,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音乐教育以音响为表现手段,触动人的情感,引发人的联想与想象,作用于人的心灵,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是能够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二是能够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的智能素质;三是能够丰富大学生的情感素质。
(二)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教育力度
普通高校可以成立音乐系、艺术系和专门的教研室,负责音乐教育工作。教研室应明确高校学生与音乐教师的比例及音乐教育与学校总投入的比例,保证音乐教育有足够的经费。一方面,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教学设备基础建设。比如建设专用音乐欣赏课教室、舞蹈教室、排练厅、合唱专用教室等。另一方面,要配备齐全的教学设备,如光盘、DVD机、钢琴、音响和多媒体设备等,给音乐教学提供有力的硬件保证。
(三)加大音乐教育师资人才的培养
从全国的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数量来看,所占比例是很少的,远远不能满足高校普及性音乐教育。目前,高校培养的音乐类教师除在各高校任教以外,还会在小学、初高中及各个领域任职,分布比较不均。受地域的影响,经济发达地区的比例较大,经济不发达地区比例较小。全国的艺术类专业教师的培养应加大力度,增加招生人数,调整招生比例。各个高校也应该加大力度引进音乐类教师,扩大教师队伍建设。
(四)建立科学教育体系,强化教育效果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要体现出科学教育的真正价值,要尽快构建科学的教育培养体系,以适应音乐教育的发展。
在教学方法上,应体现教学的艺术化、现代化,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创造性。1.充分运用音乐现代化教学设备、技术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师多媒体制作能力和教学能力,加快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步伐。2.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的活动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提供艺术锻炼和实践的机会。3.丰富教学手段。实现互动式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内容上,应对音乐教学内容进行充实。一方面,教师应针对当代大学生在艺术修养上的需求,开设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比如“流行歌曲的演唱”这门课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的内容可以多结合当代歌星的演唱来讲述,课程内容的调整可极大地增强吸引度。另一方面,课程设置中除了开设普及性的音乐类课程,还应照顾到多层次学生的需求,开设较有难度的课程,让音乐课程学习可以循序渐进。
在课程设置上,可实现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结合。音乐作为人类重要的精神产物,在人类历史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不仅可以陶冶性情、治疗疾病、开发智力,还可以带来无限的商机,与现代人的生活联系得越来越紧密。作为当代大学生,掌握和学习音乐类知识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课程设置上,实现音乐必修课的学习是值得探索和实践的,这种大胆的举措将会让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迅速提升,减少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结语
高校对大学生实施的综合素质教育需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任重道远。只要我们转变观念,与时俱进,面对新问题,探索新途径,调整好高校音乐教育模式,高等学校的音乐教育就一定会扎实有效地进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篇6
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体现之一就是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创造力。对大学生进行音乐教育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提升他们的艺术品味,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扩大艺术视野,提高对艺术的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是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普通大学音乐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音乐教育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大学课程设置中,是一门可有可无的选修课,它虽然寓教于乐,深得学生喜爱,也以颂德扬善、提高学生素质为己任,但是在大学管理理念中,并没有给音乐教育以足够的重视,使得大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诸如师资配备、设备、经费、教学质量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影响了教育效果。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我们的多数大学生不懂音乐,更不会去欣赏音乐。据不完全统计乐盲在我国占80%的比重,和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体系很不完善,多数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接受的音乐教育肤浅、片面。大学生音乐艺术知识相当贫乏,绝大多数学生不懂五线谱,不识简谱的大学生不乏其人,不知道《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没有听过《命运》或斯特劳斯的圆舞曲的大学生也大有人在;由于没有有效的引导,一些大学生音乐欣赏品位不高,喜欢格调低下的流行音乐,追随低级庸俗的娱乐方式,严重损害了大学形象。荀子指出:“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不乱。”荀子的论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种没有引导的快乐会产生混乱的情况。因此,如何加强大学音乐教育,通过大学音乐欣赏教育来弥补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音乐教育的先天不足,来正确引导大学生爱好高雅健康的音乐,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大学音乐欣赏教育的重要内容。
另外,与国外大学相比,我国大学虽然已经建立了一些音乐艺术团体,但活动形式、规模、经费和管理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在音乐场馆和设备上,我国的有些大学,可能有一流的足球场、有一流的体育馆,但是却没有哪个大学象英国的华威大学,有一流的艺术中心或一流的剧院。
最后,由于社会的整体音乐氛围和音乐层次,我国的大学生不象西欧国家的大学生,能得到免费的或者便宜的交响乐音乐会门票。他们如果要去听城市交响音乐会,可能要花去一个月的伙食费。因此,全面加强和发展大学音乐教育势在必行,其具体对策有以下几种:
首先,学习我国古代先秦时期以音乐教化人民的思想,普通大学音乐欣赏教育中突出道德育化功能。让大学生欣赏优美动听、雅正和谐、积极向上的音乐,以激发善心,避免邪污浊之音污染心灵,以艺术化的形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因此,大学应将大学音乐欣赏的教学内容建设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目前我国大学音乐欣赏教育的教材建设非常薄弱,各学校使用的教材或是自编,或是教师自选。为了实现大学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要严格把握教学内容这一关,要有选择地挑选有利于道德建设、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高质量音乐作品作为教学内容,这其实是大学音乐欣赏教育中的关键环节。
其次,普及基本乐理知识和中外音乐作品欣赏。如在高校开设《音乐理论基础与作品欣赏》课就非常必要,这既是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其感受美与鉴赏美的能力,训练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本身也是艺术教育的价值之一,很多大学生表现的音乐审美水平低,并非身体的生理原因,而更多是因为在内在的素质上,缺少音乐美学的常识和对美的事物的理解把握,或者说,缺少艺术的修养。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更多地欣赏美的艺术作品、欣赏高雅的音乐会。
再次,让大学生唱起来。目前我国加强普通大学音乐教育首先要弥补大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先天不足,因此,全息有效的方式就是借鉴“学堂乐歌”的方式,让大学生唱起来,边唱边学习音乐基础知识。这种歌唱不同于小学生的学唱形式,最好能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方可符合大学生心理。但是,对于歌曲的选择和编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牵涉到大学对普通音乐教育学科的认识态度,目前普通大学音乐教育并没有形成学术系统,大学应转变观念,将普通音乐教育当作重要学科来发展。可以建立音乐教育基金,加大对普通大学音乐教育的研究,开展对校园歌曲的作曲和编写工作、出版教材或进行各类高质量的音乐活动。
最后,借鉴和学习国外经验。采取政府支持和社会筹资方式,加大在师资、课程设置、设备、场地上的投入和建设,配备高素质的音乐教师;建立高质量的大学音乐厅或剧院,因为音乐厅或剧院一方面满足大学音乐教育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大学文化对社会的服务功能。加强大学音乐社团建设。我国大学生音乐社团通常被当作学生生活的点缀,很少学校象国外大学那样将社团音乐活动与课堂教学的作用和价值相提并论。从这一点出发,我们一方面应在经费上加大投入,加强社团的建设;另一方面大学要配备高素质的音乐指导教师,对各类社团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总之,普通大学音乐教育的全息发展过程中应突出一个“特”字。
音乐和体育是世界语言,没有受到良好音乐教育和体育锻炼的民族是不完美的。我国解放后重视和发展体育教育事业,国家体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作为世界语言的音乐,目前在人们的观念和具体实施中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为了提高大学生整体音乐素质,为了让我国大学教育尽快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为了提高民族素质,应在全息重演理论基础上加强大学音乐教育。
综上所述,在高等院校中,对大学生进行音乐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从音乐的教育功能看,从我国大学音乐教育与西欧国家的历史和现实差距看,加强普通大学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大学本身的事情,更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是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海彬.基础课程改革视野中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整合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6.
[2] 赵扬.音乐课程综合理念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5.
[3] 范元玲.当代中国中小学音乐教材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2.
篇7
一、高校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1.1.管理层不重视,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
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校领导对音乐的教育提不起应有的重视,更不注重管理机制的完善和改进。音乐教育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艺术教育,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和审美观念,是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管理层无法真正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意义,导致音乐教育在高校的教学中受到冷落,不被重视。还有部分的高校忽视对音乐教学的管理工作,缺乏完善的音乐教育管理机制,导致音乐教育得不到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甚至没有专门对学生的进行音乐教育的专业院系,也缺乏专业的教育组织进行教学,教学活动过于业余化和随意化,学生无法从中学到真正的音乐知识,无法得到真正的锻炼。
1.2.缺乏高素质的师资力量
目前我国高校中的音乐教师大部分是从专业院校的相关专业毕业的,在专业方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高校音乐教学真正需要的是能够多方面发展的教师队伍,能够帮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上既能够全面的发展,又能够在某一个音乐的专业方面有所精通,缺少能够带动整个学科发展的高层次的教育人员。此外,由于没有完善的教师评价制度,导致某些教师在自我的提升上有所放松,对于自身的发展不够重视,容易在教学中敷衍了事,严重影响了高校音乐教学的意义和效率。
1.3.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音乐教育在我国高校中的发展起步较晚,尚处于摸索试验的阶段,目前的学科体系还不够完善,再加上师资力量的限制,导致我国大部分高校在进行音乐课程的设置时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缺乏完善的课程设置计划和合理的规则,无法形成一套完善的课程设置系统。大部分高校的音乐课被设置在了公共课中,上课时并不会真正的对学生传授专业的音乐知识,大部分时间是让学生自主欣赏,在学分中占据的比例也相当小,学生在选择时是作为选修课进行的,仅凭自身的兴趣进行音乐课程的选择,一些学生为了学分而只重视必修课的学习,对于选修课不能认真的去对待,这样一来,就对音乐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不利于高校音乐教学活动的进行。
1.4.缺乏必要的教学硬件设施
由于高校领导对音乐教育的轻视,导致某些高校对音乐教育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甚至有的学校还没有专门的教室来进行音乐教学,一些成本较高的音乐教学器材和设备更是少之又少,根本无法满足音乐教学的需求,严重阻碍了高校音乐教学的进行,音乐教学的意义无法实现。除此之外,在音乐的教学中,教材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导致教材的编写工作不能顺利开展,音乐教学中缺乏高层次、专业化的教材,一些其他的专业资料也无法配备齐全,给教学带来困难,阻碍了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
二、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几点对策
2.1.更新教育理念,将音乐运用到人才的培养中
现在教育理念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而音乐教育恰恰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的途径,音乐能够净化人的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自身的素养,因此高校要想发展音乐教学,就必须要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对音乐的教学。
首先,将为服务社会作为教学的理念。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我国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实践型人才。
其次,将终身教育作为音乐教学的理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音乐教学的理念。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注重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2.加快建设师资力量的进程
高校的音乐教师并不只是传授给学生音乐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进行指导,还要具备音乐方面的较高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欣赏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教师自身做到了全面发展,才有可能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一定要注重对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加强对音乐教师的专业培训和素质培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升音乐教学水平,为音乐教师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为教师进行教学成果和经验的交流创造条件,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制度,对于较为优秀的教师一定要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3.加快配置音乐教学硬件设施
良好的硬件设施是高校进行音乐教学的基础条件,高校应当加大资金的投入,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设置专门用于音乐教学的多媒体教室,为学生提供日常进行文艺活动的场所,同时还要配备一些可能用到的乐器和道具等等。只有领导对音乐教育提起必要的重视,不断加大音乐教学的投入力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才能够实现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进而实现高校音乐教育的顺利发展。
2.4.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
高校音乐教学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环境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因素,人的各方面的发展都会受到周围的环境的影响,因此,实现高校音乐教学的健康发展,就必须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分析本校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将学校的音乐教育人员、教育管理者以及其他有关的人员组织起来,成立专门的音乐教育研究小组,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的策略和实施方法,对学生和教师都形成一个正面积极的影响,提升音乐教育的层次。
2.5.创新音乐教学方法和手段
音乐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实现的,因此,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离不开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音乐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发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重视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发扬传统音乐文化的优点和价值,借鉴国内外音乐教育的成功案例,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善,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将多样化的音乐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三、结论
高校的音乐教育在高校学生的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面临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一定要积极进行改革,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加大投入力度,为音乐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为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提供动力。
篇8
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投入一直是国家财政所承担,肯定有所不足,因为教育的实际需求是多方面的,难免涉及一些专业不被重视,特别是非优质校的音乐专业课程,一直是高校最后被考虑的一个学科。从上世纪末开始,国家教育部门便已经将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为切实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学逐渐在高校中展开,成为高校课程的重要部分之一。在普通高校硬件设施构建过程中,针对音乐教学购置的硬件设施可谓少之又少。而且,音乐配套器械要求比较高,成本相对来说比较高,整个设备的造价不低,一般学校是没有这个能力自己购置的。所以,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的实现。另外,由于音乐教学的硬件设施的限制,学生的音乐实践就是一句空话,只能欣赏不能实践,培养的人才也就大打折扣,缺乏实践性要求。
(二)音乐教育师资结构有待提高
在高校的师资配比中,音乐教学的老师相对来说比较低,任务比较大,加上这种配比带来的师生认识上的误差,导致师生很难完成教学要求,而且,在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重专业轻素质”的现象,也就是学生与部分老师普遍认为:只攻读与专业课程有关的,包括取证等等,在人为推进过程中,学生对音乐、体育等课程的认识就是比较淡化,抱着一种可以上也可以不上的态度来对待。这种错误的认识已经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更有甚者认为,音乐和体育都是搞专业的人士来学习和实践的。这是典型地对高校音乐教学和体育教学的作用认识不清所造成的。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比较麻烦,要从顶层设计来制约一部分人的行为,要从制度上和考核上来完善,逐步让高校音乐教育走到轨道上来。再有就是高校音乐老师的胜任问题,这个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由于认识上的错误,多年来的沉淀,部分老师由于长时间的在校任职,没有机会进行更高层次的进修,不能够在任教期间学习更多的知识,给音乐教育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扰,也是有些学生不愿意学习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师资配比上也要与时俱进。
(三)音乐教学兴趣培养手段单一
在现阶段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比如硬件设施,老师水平高低,学生不够重视等因素,音乐兴趣相对来说培养起来比较困难。从多年实践来看,几乎是分离的,就是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对学生来说,缺乏基本的乐理知识,音乐课也就学学曲子,听听歌,乐呵乐呵就行了,这个现象很是普遍,由于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及时的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点也仅仅放在对流行歌曲的欣赏上,而没有真正地对各种类型的优质音乐进行鉴赏。这种单一性的爱好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而言实际上是不利的。学生兴趣的激发与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关系。相同的音乐教学内容,因为老师不同,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同,老师的引导办法不同,可能产生对学生完全不同的影响。
二、缓解高校音乐教育教与学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音乐教学重视程度,提高综合能力意识
音乐教学在高校的教育形态中被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够,这种从上到下的固化思维意识已经存在多年,是导致高校音乐教学无法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所在。因此,在高校课程设计上要全面,多理论、多角度、多层次来进行优化设计,使教有所获,学有所成。吸收音乐教育的特殊方法给学生带来身心愉悦感,让学生能够轻松面对课程的压力,从根本上保证教学的合理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才得意体现,走到社会上也是一个比较乐观、积极、有情趣的人,所以要有足够的被重视,才能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不利局面。
(二)改革音乐教学手段,提升音乐教学效率
教学效率的提升是教学过程中的工作重点。目前,由于课时有限,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消极应对,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比较重的教学任务,效率就是一个不得考量的问题,只有提升教学效率,激发更多的同学进行学习。效率的提升与音乐教学资源的选择有很大关系。教师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配置,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切入点的选择和重点内容的学习以及理论实践的结合,不断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应将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相结合起来,在对乐理知识进行讲授的同时,配以乐曲欣赏或现场乐器参观等方式。
(三)借鉴国外高校教育经验, 拓展音乐理论课程教学
中国的教育已经深入国际化,出国留学、国内国际校、国际实验班等繁荣昌盛,近年来的日本和韩国,在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部分取得很好的成绩,日本更加注重情感和时间的双面发展,因此充分发挥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韩国注重音乐的创作和创新,不但注重本国内的音乐教育,同时还注重对国外先进的作曲理论进行汲取。因此,对于我国的音乐教学来说,要走的路还很长,不但要吸取国外先进的理论经验,也要尝试音乐成果的实践经验。要做好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继而再度将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实践,走专业化的路子,培养社会有用人才。
(四)强化校园文化,加强高校音乐氛围
篇9
音乐是人类艺术史上最古老的艺术种类之一,原始艺术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音乐教育历史悠久,它和审美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了较为深刻的审美内涵——音乐审美教育。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方式与目标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审美教育早已成为国家教育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真正凸显出审美教育的重要地位,才能使大学生感悟、理解和捕捉社会与自然所蕴藏的美的因素,才能培养他们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能在探索美的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
一 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现状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35份,收回有效问卷420份,有效回收率96.5%。问卷内容设有20个题目,内容涵盖学习音乐的方式与途径、喜欢的音乐种类、课堂参与和教学效果满意度、音乐活动、选修音乐鉴赏课的目的等,分单选、多选、填空三类。
1.课堂参与和教学效果满意情况
学生对参与课堂音乐活动的态度非常满意的只占12.8%,对音乐课堂教学效果非常满意的人数只有10.7%;而对参与课堂音乐活动的态度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分别达32.6%和6.9%,对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分别达34%和4%。
2.音乐活动开展不及时
音乐课外活动是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延续和补充。开设第二课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提高,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经过调查发现,许多高校的文艺汇演、艺术节、节庆活动等,大多数缺乏新意,音乐舞蹈内容不丰富。参加文艺活动的学生仅有少数,而其他学生未能真正参与进来,第二课堂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普通高校如何搞好音乐活动,如何开展好第二课堂,已经成为音乐教育工作者认真分析、研究解决的问题。
3.选修音乐鉴赏课的目的
笔者上课的班级共有 130位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有34位,想了解更多音乐知识的学生有50位。为了喜爱音乐通过音乐欣赏得到审美感受,为获取音乐知识而选修的学生占65%。高校开设公共音乐选修鉴赏课程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和音乐欣赏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形成音乐的审美修养,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从而得到音乐美的陶冶,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实施音乐审美教育的途径
教育从古至今就是一种对人的培养活动,而作为培养对象的人,成为了教育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在整个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中,教育观念、教师和学生是其最基本的要素,而教学方式则构成了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之一。
1.更新教学观念
高校在深入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应修改和制定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更新教学观念。音乐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高校作为音乐教育的牵头人,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人才培养计划等。
2.提高音乐教师素质
音乐教师是音乐教学任务的实施者,应不断完善自身的艺术素养,提高音乐教学的水平。一方面,音乐教师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拥有美的教学仪态与气质。教师的良好形象,不但给学生树立美的榜样,而且在教学上吸引学生接受音乐。另一方面,音乐教师必须具备“唱、奏、演”等教学基本功及音乐教学能力。
3.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篇10
一、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质量现状
1.教师音乐专业知识不全面、知识结构失衡。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毕业时由于受所学专业及爱好的限制,在音乐的某一领域很有特长,或在声乐方面、或在器乐演奏方面、或在理论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但偏科现象比较突出;还有的音乐老师在音乐教育教学、音乐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标准方面的知识明显不足,对国内外教育思想及相关学科知识特别是姊妹艺术知识、艺术之外的文化知识、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等方面明显薄弱,知识结构失衡,不能更好地胜任一线教育教学工作。
2.音乐教师专业基本技能和教学技能参差不齐。调查结果表明,部分音乐教师虽然具有基本的音乐理论和技能,具有某方面的音乐专业特长,但实际教学水平却很有限。如在与教师交谈的过程中,一位教师这样告诉我们:“一支歌,我能唱好,能处理好换气、换声、声带的控制及高低音的处理,但是如何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方面的技巧,我却不知道用什么教学方法”。
3.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与普及程度不够。音乐作为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人文素养、审美情趣为一体的学科,掌握、运用多媒体方法进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调查表明,有60%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从来没有用过多媒体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有27%的教师也只是在上公开课时偶尔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而平时很少或根本不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法。这说明现代信息技术方法在中小学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一些教师还不能够熟练地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
4.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倾向违背了基础音乐教育的规律。在音乐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由于受师范专业教育的影响,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主动参与;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轻对音乐的鉴赏与理解;重教学的结果,轻教学的愉悦过程;重音乐课程的辅德价值,轻音乐课程的审美价值,从而漠视音乐教育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善人格及美化人生等诸多方面的独特作用,也导致了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音乐课程审美性和艺术性的丧失。
5.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运用新课程标准。在当前实际教学中,很多音乐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理解得不透彻,也不知道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而只是过分地强调学生学习的结果,忽略他们对音乐体验的过程和参与态度。教师在评价学生的音乐成绩时,主要是看他们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与水平,即仅仅重视音乐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音乐感受力及表现力的培养。
总之,大多数音乐教师都具备一定的音乐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一定的教育实践经验,基本能够根据课本的要求安排、组织一些音乐活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一些音乐教师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教育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定位不准,即在培养目标上与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要求还没有接轨。
二、反思目前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高技能化的培养模式。音乐师范院校教育分科过细、专业性过强。当一些已毕业或在读的师范生被问及所学专业时,大部分回答的是:我学的是钢琴专业、我学的是声乐专业,而很少有人说我学的专业是音乐教育。从上面的问答,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概念还不是十分清楚,也比较模糊,这和我们音乐师范教育专业化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其结果就是淡化了音乐师资队伍的教育职业意识,形成重技能、轻理论、片面追求单一技能提高的学习导向,培养出的部分教师专业技能单一,知识面较窄,导致教师人文素养和知识结构的严重失衡。这与音乐教育对教师教学素质全面化的要求是相悖的。
2.课程设置和内容比例等不尽合理。在课程设置上,过于强调音乐学科本位,门类过多,追求单科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窄、专、深的课程体系,从而使课程之间缺少横向联系,缺乏互相渗透和整合,课程结构比例失调。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综合文化知识,就会使文化课程形同虚设,无法起到真正提高文化素质的作用,导致学生的人文素质较低。这种以专业音乐院校教育模式办师范音乐教育的做法,难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而与学生将来就业要求不相符合的发展趋势无疑也是对学生前途的一种误导。
3.教学沿用专业院校的方法,没有师范院校特色。在教学中,由于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着向专业音乐院校看齐的现象,使学生在专业思想和专业知识的要求上偏离了师范院校音乐教学目标的方向。他们只重视对选修、主修课,及唱、奏技巧的学习,而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不重视,致使学生从事音乐教育的实践能力较弱,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为基础教育服务的观念不牢固,不能与音乐新课标的需求相适应。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着严重的与基础音乐教育相脱节的现象。高师音乐教育忽视来自基层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声音,没有及时地调整和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为培养适应“音乐课程标准”要求的优秀音乐教师创造条件。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课外辅导、节目编排等方面的能力及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基础音乐教育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毕业生到了教学岗位后才发现,由于在学校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能力不够全面,而无法胜任基础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由此可见,高师音乐专业教育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着基础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质量与水平,影响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几点构想
1.发挥高师音乐教育的引领,建立以地方高校为依托的音乐师资培训基地。作为音乐教师培养基地的地方高校,应在当地各市县建立培训基地,积极干预中小学和社会音乐教育,发展非全日制成人音乐教师教育,为当地在职中小学音乐教师提供有效的业务培训。对中小学音乐教师除了在专业理论、技巧上进行培训外,还要开设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教法等有关课程。结合实际,采取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课堂调查法等更直观、更生动、更具思辨性的教学方法,让学员在观察、体验中增长教学经验,在评价、质疑中反思各种教育现象,在调研、讨论中将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使其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步提高。通过熟悉教材、分析教材、课例研究,加深在职教师和“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对当地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2.高师音乐教学模式应呈现多元化。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建立适合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具体地说,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自我讲解、相互辅导、共同提高,使学生在边做、边学、边练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要致力于把音乐教学作为各种感性体验、探索、发现和认知的手段,从而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内在潜力和综合智能。二是专业教师应到基层学校去挂职锻炼,这样有助于了解基础音乐教育,了解当前中小学需要什么样的音乐教师。三是要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走出校园,组织学生参加教育实习和教育观摩实践,参加社会上组织的一些有意义的音乐实践活动,进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四是要把专业教学内容与情境相结合,把教育原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让学生从入校学习开始,就面临作为一个未来基础教育的教师所应接受的种种挑战,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起作为一个现代合格的人民教师的专业思想。
3.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需要为出发点设置音乐专业课程。在课程地设置和安排上,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既要考虑适合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需要,又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要针对“新课标”内容中的四大“教学领域”和学生实际,以及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与社会发展的现状来设置课程。要改革不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突出学生学习领域内容的整合性和综合性。基础音乐教育应多以活动课为主,要适当增加一些应用型技能课的时数,如即兴伴奏、乐队编配常识、舞蹈编导等,以丰富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课外艺术活动的组织能力。
4.高校音乐教师要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新的教育观念是推动教学创新和改革的基础,具备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育方法和新的教育技术,是新时期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师素质的主要标志。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师应彻底改变那种把音乐教育仅仅当做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的狭隘眼界,真正把音乐教学作为自主学习、交流和探索音乐艺术的过程。要注意搜集教育信息,了解代表时代特点的教育教学观念、研究成果和教改思路,要主动更新现有的专业知识,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5.立足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体现师范性。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要坚持师范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教育教学要紧紧围绕基础音乐教育的要求进行不断的研究,及时对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进行合理的调整,做到教育教学能够适应基础音乐教育及合格基础音乐教师的要求,真正体现出“师范性”,并在实践中找出与基础音乐教育要求的差距,从调查中了解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明确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制定具体措施,使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真正服务于基础音乐教育,成为基础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坚强后盾。
6.积极构建新的教育实习模式。教育实习是高师音乐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师音乐专业教学目的、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培养合格基础音乐教师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高师音乐专业“师范性”的象征。针对目前高师音乐专业在学生即将毕业的前一学期安排仅一次实习的方式,对此,要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即要将学生的教育实习安排在学生入学到毕业学习全过程的始终。包括教学基本功训练、教育调查、教育见习、模拟教学、教材教法研究、教学实践、教育实习等活动,还包括课内教育实习与课外教育实习、校内教育实习和校外教育实习、有形教育实习与无形教育实习相结合的教育实习方式。这些实习方式以其“长期性”为最大特点,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尽早地进入教师角色。如果这种实习方式能够真正在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教学中实施与推广,将对基础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7.培养学生多媒体网络教学能力。随着时代的前进,多媒体和网络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改革,还要培养学生把传统技能与现代教学技术融为一体、协同互补以及应用开发利用CAI教学课件等能辅助教学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通过电脑网络学习音乐的边缘学科知识,为未来基础音乐课堂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技术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8.充实、完善教材体系。针对目前教材中缺乏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内容介绍的问题,要鼓励高师音乐教师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结合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实际对现有教材进行拓展与整合。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各种音乐教育资源,建设富有地方文化特点和校本特色的音乐课程。不断地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培训,使教材能更适合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11
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发展过程
目前我国的艺术教育取得很大的成就,尤其是音乐教育,在各类高校中,都存在着音乐系,这是音乐教育的空前盛况。古往今来音乐教育是传统教育中的精华,是典型的代表。在改革开放后,音乐教育得到高度重视并逐渐演变成以歌唱为主的教育形式。目前高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仍然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但是这种传统模式已经不能充分体现教学方法、内容和理念,对声乐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制约。
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单一不全面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对声乐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分析唱法,学生跟着教师试唱,这样的教学方法单一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进度缓慢,导致学生对声乐的不重视,使声乐教学成为最薄弱环节。同时很多高校对声乐课程设置不全面、师资力量不足、学习环境差,缺少自由练习的场所、乐器、时间,使声乐学习氛围差,表演机会缺乏。声乐课程在音乐教育中一直处于偏低的地位。
(二)课程内容随意
高校中声乐课程一般都是采用音乐学院的教学方式进行的,导致学生没有统一的教材,课程内容的编排更是没有科学依据,逻辑性较差,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为后续的学习带来严重的阻碍,同时也为构造完整声乐教学体系带来困难。
(三)忽视理论的培养
理论是学科的灵魂,是技能学习的基础,虽然在声乐教学中设置了理论课程,但其所占据的教学比例很小,导致教师和学生对理论的忽略。而声乐理论恰是音乐实践的根据,从教育的方面来看,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四)缺乏实践技能指导
高校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熟练地使用声乐技巧、较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养成优秀的音乐素养。但我国很多高校只在毕业前进行短时间的实践活动,难以培养学生的声乐技能,在平时的声乐教学中忽视对声乐实践能力的指导,阻碍了学生将来的工作和个人发展。
三、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解决策略
(一)合理选择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对教学来说,教材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教材的筛选方面要充分把握学生的类型、演唱的程度以及音乐的表现能力。要合理地选择教材,尊重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的声乐技能提升。现代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也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因此必须改善教学内容,使之更加丰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视野,增强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高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需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丰富的课程内容,例如:声乐发展史、外国音乐欣赏、声乐美学等。
(二)运用现代技术,完善教学方法
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对抽象的声乐理论和声乐发展史无法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差,无法体现声乐本身的魅力和价值。而现代技术的引入,恰好解决了这些问题,使教学变得丰富有趣、简单易行,不仅完善了教学方法,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运用各种多媒体设备,能够使声乐教学更加直观化。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使学生欣赏到著名的音乐会和知名歌唱家的演唱,从而对比两种声乐的异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三)加强理论教学
声乐是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的学科,而在高校中对声乐的教学普遍忽略理论,一味重视声乐技巧的传授。学生也一味地加强技巧联系,而对理论知识掌握较少,因此必须加强理论教学。首先,必须加强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使学生更快地吸收后续的知识,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歌唱的生理和心理知识也是声乐理论中关键的一部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表演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器官进行有效地调节和支配,达到良好的歌唱状态。
(四)加强实践技能的指导,提高实践水平
声乐教学具有较强的表演性、感染性和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切勿重理论而轻实践。教师不仅要指引学生掌握声乐知识、提高声乐技巧,还要引导学生增加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巧妙的运用到歌唱中,使声乐教学得到延伸,展现声乐的魅力和价值。教师要不断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娴熟的将声乐知识和技巧相结合,逐渐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校方应定期举办歌唱比赛,这是最有效的实践活动,通过比赛促进学生的声乐技巧和情感的有效融合,提升歌唱技巧。在赛后,点评学生歌唱的优点和问题,开展有效的声乐教学。
四、结语
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各高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的需求,不断的引进新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转变教学观念,定期开展积极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和歌唱能力,促进声乐教学不断进步和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专业音乐人才。
基金项目:
本文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2014年课题,项目名称:适应基础教育音乐课程发展的高师声乐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NGJGH2014117。
篇12
音乐教育是学生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音乐为媒介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就业压力的影响下,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就业素养等促进就业的综合能力,音乐教育几乎被人们所遗忘,同时,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对象是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学生本身的音乐素养参差不齐,学校也不愿意投入很大的精力来整体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改变和提升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现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有助于把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有着自己喜欢的音乐,通过分析大学生喜欢的音乐类型、歌词等资料,可以把控学生的兴趣、爱好,分析学生的价值观,通过这些信息的收集与分析,能够帮助学校的学工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思想教育政策,通过开展学生感兴趣的各种活动,帮助学生去除各种不良思想的干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在和未来,从而引导大学生良性发展。
(二)高职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繁重的专业知识学习任务,在学习疲倦的时候如果可以欣赏轻松悦耳的音乐,那么学生就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倍感舒适。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都喜欢戴着耳机听音乐,当问到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学生说,这样可以放松,也比较安静。可见,90后学生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音乐欣赏可以平复学生的烦躁情绪,缓解学习疲劳,有利于学生放松心情。
二、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音乐教育的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笔者在某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的学生中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通过对全校6个学院进行分层抽样,确定每个学院样本数量,然后在各个学院在读学生中进行S机抽样调查。问卷回收428份,回收率为85.6%,有效问卷406份,有效率为94.8%。对406份有效问卷进行了整理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这几个方面的结论: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音乐素养普遍偏低。从调查结果来看是十分令人震惊的。高职院校学生实际具有的音乐素养普遍偏低,与学生的需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调查的数据来看,94.36%的大学生都很喜欢音乐。通过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歌手,有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但是绝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但是当问到为什么喜欢这个歌手和音乐类型时,大部分学生的回答都是没有为什么,喜欢就是喜欢;也有一些回答,好朋友喜欢就跟着一起听等。这说明学生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还比较弱。调查数据也显示,只有1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艺术素养比较高,89%的学生的艺术素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有11.5%的学生认识简谱,这个情况也可以说明学生的音乐素养比较低。
(二)高职院校学生对音乐教育的渴望与其实际具有的音乐素养和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1.学生需要音乐教育。从调查的数据来看,96.23%的同学对学校的音乐教育不满意。其中有48%的学生希望能够有些音乐类的课程,31.8%的学生希望能够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32.5%的学生希望提升自己的演唱能力。
2.学校无法满足学生对音乐教育的需求。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发文强调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文件,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音乐课,比如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就开设了《艺术嗓音与歌唱》和《声乐技术基础》这两门音乐类的选修课,一共可以满足180名学生学习,而我校学生的总数达18000人,能够接受音乐教育的学生只占1%,因此音乐课的开设比起其它学科,基本等于装饰品。同时,高职院校主要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能力训练为重点”的课程体系,突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音乐教育似乎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一致,因此,音乐教育也形同虚设。
(三)承担“第二课堂”重要作用的音乐社团的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第二课堂主要指高校或者各音乐社团所组织的各种音乐活动。学生活动的“第二课堂”是学生兴趣爱好培养的重要阵地,是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重要载体。
据调查,高职院校中比较多的音乐社团主要包括合唱团、管乐团、民族乐团、乐队、话剧团、舞蹈团、其他一些音乐社团,这些社团能够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并且有机会参加各种演出和比赛。但是,社团活动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方面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入这些音乐类社团有一定的专业要求,一般都是有音乐背景的同学才能加入,一些热爱音乐,想要学习这方面知识的同学很难进入专业团队。另一方面,这些专业团队也要参加各种比赛,以提升自己在学校的影响力,才能申请更多的经费,组织更好的活动,因此他们也需要有音乐背景的同学。2.已经参加音乐类社团的同学,大部分能够按时参加训练,偶尔也会出现与自己的专业课程、专业活动冲突的情况,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对于他们的训练某种程度上来说,有时候也是很难保证的。3.音乐类社团需要很多专业设备,建立一个音乐类社团需要很多资金投入,而民办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管理得比较严格,没有资金、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学生音乐社团很难有生存的条件和发展的机会,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音乐社团数量很少,能参与的学生数量也相应很少。
三、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建议
调查中,从学生对音乐教育的实际需求和高职院校目前对于音乐教育的做法来看,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期待学校能够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满足学生的需求。
(一)提升σ衾纸逃的认识,提高音乐教育的地位。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中国精神是文艺的灵魂等观点都触及了音乐艺术教育的精神核心和本质,对音乐艺术教育有高屋建瓴的引导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上,首先要提升认识,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其次,需要学校加强对音乐教育的投入,建设更多高水平的音乐类社团,满足学生对音乐的诉求,保证音乐教育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完善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在大学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学习目标是学习专业技能,但是音乐教育是个人素养很重要的部分,因此,十分有必要在大学期间学习一些音乐知识。
第一,要改变对“音乐扫盲=辨识五线谱”的观念,对于非专业的音乐教学中,要突出“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第二,充分发挥课堂的重要教学作用。针对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开设更多音乐类的选修课,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学习专业的音乐知识。
第三,还可举办多种音乐艺术培训班、辅修班、音乐艺术欣赏系列讲座,针对学生喜欢的音乐类型进行讨论。比如很多学生喜欢歌手薛之谦,利用这个主题,由老师组织专题培训和研讨,讨论薛之谦的演唱风格、歌曲类型、歌词的寓意等,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了解自己的偶像,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偶像,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三)加强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好的教师是好的教学成果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可能有很多专业的教授、名师等,他们能够帮助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成为专业人才,但是因为音乐教育在学校不受重视,因此,师资也是相对缺乏的。要改变音乐教育的现状,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首要问题。首先,引进高职称、高技能的音乐教师,构建音乐教师的专业队伍。其次,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需要更好地研究高职院校的学生,特别是95后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特点,开设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合理解决音乐专业与其他专业知识的衔接问题。第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职业道德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能够在课堂上言传身教,利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对美的认识感染学生,引领学生,成为学生素养提高的引路人。
篇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9.165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9-0248-01
音乐教学在学前教育中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未来的发展,也影响着学前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但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高校采取具体的措施,以改善目前的教学现状,满足教学发展的需求。因此,分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和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
1.教学理念与实践脱节。高校学前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时,并未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导致学生无法将学习到的音乐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这不仅限制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為了提升教学效果,大部分学前音乐教师一味地钻研理论知识,采取纯理论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忽视了教学方式的创新,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也不明显。因此,仅仅进行理论式的音乐教学是不够的,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师对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很多高校学前音乐教师在上课时,对当下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其所教授内容的意义便变得毫无意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高校音乐教师在未了解的情况下对授课,不仅浪费了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还容易让学生对学前教学产生误解,也会从而影响学生以后的教学观念。同时教学内容不具有针对性,教学也未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这对学生以后的就业有一定的影响。
二、改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对策
1.转变高校学前音乐教学的理念。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全球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国际上各国之间对教育的竞争不断加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我国高校需要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转变教学观念。学前音乐教育专业是我国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一个体现,其也是基础教育专业,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此,高校应当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拓宽对学前教育学生培养的渠道,同时还要加强对高校学前音乐专业教师的培养,使其不断更新自我的教学理念,采取贴合时代的教学方式,从而促使高校学前音乐专业教学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2.提高高校学前音乐专业教师的水平。为了提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质量,就要提高高校学前音乐专业教师的水平。首先从教师自身素质方面来说,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还要具备音乐教学技巧,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我的音乐素养;其次从教师的教学能力方面来说,教师需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习音乐教学技巧和方法,学习优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不断充实自我,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让高校学前音乐教师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积极了解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动态,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