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音乐教学进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音乐教学进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音乐教学进度

篇1

一、音乐教学法在职高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

职高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阶段,他们思想开放、性情活泼,唯有兴趣化教学才能对其产生吸引力,让其保持足够的热心、耐心与恒心。而传统模式下的职高体育教学,一直强调体能和技能方面的训练,缺乏对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重视和关注,且教学过程大多单调、机械和枯燥乏味,因而许多职高生对体育教学的态度是“可有可无”“远离躲避”甚至“畏惧厌恶”的,其中女生比例大于男生。实践证明,把音乐引进体育教学中,可以有效改变这种不良状况,并能发挥重要的教学辅助作用。

一是有效激发学习情趣,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有一次,笔者无意中观赏到了校园音乐剧《歌舞青春》,一下子被剧中男主角特洛伊及其队友们一边唱一边跳一边耍篮球的精彩画面所吸引,那帅气潇洒的动作与篮球击地的和谐节奏给人传递透彻心扉的淋漓尽致。受其启迪,笔者在体育教学中也开始有意识地把音乐运用其中,一下子激活了课堂教学状态,原先那种慵懒拖拉、我行我素的状态很快消失了,代之以热情充沛、轻松活跃的学习情形。二是有效培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成功信念。把音乐设置为体育运动背景,既可以代替单调的口令,又能让学生在和谐协调的节奏中事半功倍地完成训练任务。如在教学跨栏跑内容过程中,让学生按照多媒体播放的音乐节拍对着墙体进行摆动腿栏侧过的强化训练。学生们边练习边欣赏音乐,既培养了音乐节奏感,又增强了动作的协调性,大大提高了成功训练的效率与信心。三是有效促进心理健康,推动身心协调发展。体育运动的体能消耗较大,对于责任意识薄弱、学习品质较差的职高生生而言,是一项不受欢迎的学习任务。因此在职高体育教学中,把音乐运用于体育训练之中,能有效迁移学生的注意力,变相减轻其身心疲劳程度,充分发挥提振士气、愉悦心绪、陶冶情操的功效,使运动机体处于一种良性的循环状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音乐教学法在职高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究

音乐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在职高体育教学中,把音乐的美妙旋律与体育的运动节奏融合在一起,能够发挥催人奋进、张弛有度的作用。音乐教学对于职高生而言,是心情是热情更是激情;而对于职高体育教学来说,则是探究是创新更是效率。

篇2

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推进,音乐新课程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认识到“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音乐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教学的反思,其真正意义是通过反思来重建,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叶澜教授指出:“需要养成反思的意识与习惯,需要在反思中自我更新。而重建,是在问题发现之后的一种真实的自我提升。只有经历了‘重建’阶段,人的成长才能得到真实的提升。重建强调的更是一种正向积极的、建设性的自我更新。”

实践证明,我们除了培养音乐教师个体的教学反思能力,关注学校基层教研组的合作反思水平,更要注重在区级音乐研修活动中系统构建科学合理的“反思制度”。因为一个区域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区域内每个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互相关联、相互促进的。只有通过不断反思、相互借鉴、共同研究才能让这一区域音乐教师不断散发出教学活力和智慧的光芒。

“反思制度”是区域教师群专业发展和音乐教师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构建区域“反思制度”,探索“反思制度”的实施过程,研究通过反思来促进音乐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实践―反思―创造与重建―再实践―再反思―再创造与重建”的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中提炼出有效的、富有个性的区域音乐学科研修文化内涵。

二、设计步骤与操作要点

1.聚焦主题

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2.基本意图

通过反思找出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法,指导音乐教育教学实践,通过不同层面、不同方法和理念的诊断,帮助音乐教师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提升音乐教师个体的思维品质,促进音乐教师群的专业成长,逐步形成区域音乐教学研究型特色团队。

3.实施途径

4.典型案例

案例一:

教学反思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及课后反思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反思目标、反思内容和反思方法都不尽相同,但它们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师成长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

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我们首先要求本区音乐教师以个体为单位,围绕区每学期提供的主题研讨活动方案开展教学反思活动。通过区级研训活动进行“案例式”“专题式”“诊断式”等研训方式,学习理论及相关知识介绍,了解什么是“教学反思”?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学习、讨论,让音乐教师掌握“音乐教学反思”的要点、方法和途径。

教师反思1:课前反思,贵在有备无患

(诸翟学校纪艺)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我总是认为课前的备课只是包括编写教学设计和准备课堂材料两个方面,而往往忽略课前反思。这可能也是缺乏足够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的普遍问题。其实,课前反思不仅体现教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预见性,更体现教学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内容的“人本主义”理念。同时,它也能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真可谓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前反思最大的价值在于教师能充分领会课改精神和新课程理念,并吸取以往教学经验和教训,从教材整体体系的宏观角度思考,并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和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反

馈,有的放矢地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手段等内容,真正做到“有备无患,有备而教”,并且为课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的灵活调整埋下伏笔。

以我参加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的名为《我的拉丁美洲歌舞音乐》一课为例。在课前备课活动中,我在教研员的帮助下反复琢磨普通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提出的:“音乐课中,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能够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并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等相关理论要求,从“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角度出发,设计了这堂充满乐趣,师生平等学习,而又充分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凸显个性的课。尤其在全体学生学跳桑巴舞蹈这一主要教学环节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好奇心和愿意积极探索、表现等心理特点,特意设计了全体围成圆圈在教师引导下随音乐尽情舞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打破座位固定的常规习惯,积极投身音乐活动的体验和表现中。课后证明,这样一个别出心裁的设计正是本课最大的亮点和学生最尽兴的

环节。

教师反思2:课中反思,贵在灵活应变

(龙茗中学张一)有了充分的课前反思和课前准备,实际的教学活动因此变得游刃有余。但古人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每一次教学实践活动总会存在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因为教育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及时而准确的课中反思就成为教学工作高质高效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技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高度集中注意力,捕捉学生的灵感火花,激发学生的创造与探究兴趣,又要避免一味迁就学生自由发挥,被学生“牵着鼻子走”,逐渐偏离正常教学轨道。因此,课中反思可以说是教学反思环节中对教师素质要求最高的一个环节,而其最大价值无疑是根据教师的教学机智,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以我的一堂名为《绿色的家园》的区级公开课为例,由于我没有充分了解学生过去掌握知识的情况,当我讲述一个浅显的切分节奏时,竟无人知晓。我灵机一动,拉起两个比我矮小的学生充当八分音符,而我站在他们中间充当四分音符,然后形象地讲述切分节奏的含义和拍法。这一举动瞬间打破了我和学生的尴尬,拉近了师生距离,更让学生形象地记住了切分节奏这一知识。

对于一个年轻教师来说,及时有效的课中反思确实是需要独到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但无疑是教师成长道路中最难能可贵的经历。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如能时刻把目光聚焦在学生学习过程上,关注使用的方法、手段及达成效果,不断反思,捕捉教学灵感,及时调整思路,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一定能有效

提高。

教师反思3:课后反思,贵在总结提高

(信宏中学马婷婷)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光鲜亮丽的成功固然值得骄傲,意想不到的失败也并不可怕。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固然值得细细回味,但积极深刻的课后反思更值得重视。

2010年5月我参加区级音乐教师教学评比。最难忘的是我在课堂教学展示后紧接着的教学答辩中,专家评委抛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就立刻把我包围,促使我趁热打铁地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反思。

无论是有关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内容的设定,还是学生的反馈情况和继续学习的可能性等问题,无一不考虑教师全面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当我事后重新整理出这些问题和解答之道后,猛然发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又似经历一次浴火重生的洗礼,教学水平有了脱胎换骨般质的飞跃,也增强了教学自信心,在以后工作中更加有了进行有针对性课题研究的冲动和底气。

案例二: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同课异构”应该是一种行动研究方式。它借助于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实现行为的改善。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反思活动,来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拷问自己的教学思想,提高教学的技艺水平。其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上一堂公开课,而是要把教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教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和心灵中“唤醒”。教师不仅仅是听课的旁观者,而且也是一个参与者,这两种身份,使得在其作为旁观者时更容易与另外一位上课教师融为一体,在听课中不断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领悟教学的技艺。“同课异构”还是一种“对话文化”。这种“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由此可见,“同课异构”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合作的交流。

“同课异构”为音乐教师创设了一个群体交流合作的平台,教师通过这一平台研教材、说设计、议教学、谈反思、解困惑,尝到了集中研讨的“甜头”,感受到了同伴互助的作用,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以这种灵活、开放的思想参与课题研究、探索教研方式,不仅活化了教研活动,提高了教研效率,还有效地提高了音乐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同课异构”主要采用这样的基本过程:每学期初先分片集体讨论,提出若干课题,然后分组各自进行教学设计,接着进行行动(即上课),最后进行评课、反思。反思包含了重新设计,针对原有方案及其实施中存在的各种偏差或“失误”,进行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从而达到自我完善。例如,2010年5月为迎接“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我区组织音乐教师积极展开了“同课异构”教学设计比赛,其中本区的王辉、马静波、陈艾三位老师共同针对《“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展开了教学设计和反思实践活动。

思考:如何设计精巧动人的导入

方案一:

师:同学们,首先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听古典音乐吗?

生:喜欢(占少数)。

生:不喜欢(占多数)。

师:我知道同学们在生活中都喜欢听流行歌曲,不喜欢听古典音乐。但其实古典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和身边,其实现代生活中很多流行歌曲都融入了古典音乐或引用古典音乐元素。

方案二:

师:在优美的乐曲中,我们的音乐课开始了。同学们在生活中都喜欢听什么音乐?

生:流行音乐(占多数)、摇滚音乐……

师:同学们的兴趣爱好这么广泛,是的,音乐就像空气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最近电视正在热播的“中国达人秀”里那位“断臂钢琴师”是谁?

生:刘伟!(整齐、有力、积极地)

师:刘伟说过,他的生命中有三样东西不能缺少,你们知道是哪三样吗?

生:水……

师:对了,那就是水、空气、音乐(语气逐步加重)。音乐犹如王老师生命中的一位亲密挚友,一直伴随着我:当我仰望夜空,对着宁静、美好的月夜之时,我的耳边会飘起这段旋律――《月光》;当我心情非常快乐、开心的时候,我会用这首乐曲来表达我的心

声――《小奏鸣曲》;当我遇到挫折和困惑需要振奋和鼓舞时,我要从这段音乐中获得力量――《幻想即兴曲》。

教师反思:在这两种方案中,我们的设计意图是直接开门见山与学生交流“古典音乐”的话题,在方案一中我们发现教师将自我主观意识强加于学生之上,使学生感觉自己是不喜欢古典音乐的,反而造成一定误导学生的倾向。而方案二中师生间的对话交流我们就明显没有教师主观意识的痕迹,让学生自己来说喜欢听的音乐,师生在一问一答的相互交流中显得十分自然轻松,从而就能很自然地导入对古典音乐的学习。同时也体现出教师已意识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如热播“达人秀”的生活材料)充实到教学中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

案例三:

网络互动教研活动是一种新型的教研活动模式。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往往是自己学校2~4位音乐教师研讨,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区教研活动,由于人多,又不能人人发表建议或想法,因此,往往呈现“学习多、讨论少、反思无”的局面,研讨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应付性。自从我们利用网络系统地进行新型的音乐教研活动后,教师积极探索、热情合作、踊跃感言,既避免了往返奔波的劳累,又能集思广益。通过合作、活动,拉近了音乐教师与研训员之间的距离,能使基层音乐教师得到研训员的悉心指导,大大提高了音乐教研活动的质量,提高了区域音乐教师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

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进一步

充实自己,优化课堂教学。通过网络教研,本区音乐教师的教学反思明显多了,往往在课一结束就上网“反思”,这样的反思及时、针对性强,效果更好。

篇3

一、选择教学内容,遵循儿童发展规律

音乐教师在开展竖笛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以及思维特征安排教学内容,尽可能地满足每位小学生的成长需要。

针对刚接触竖笛的中年级学生,应选择节奏欢快、旋律简单的儿歌展开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卖报歌》《小星星》等。针对已经掌握了部分竖笛技巧的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选择具有较强节奏感的歌曲展开教学活动,例如,《彩云追月》《雪绒花》

等。乐曲的难度要符合学生所能接受的水平,要根据学生已知的音乐知识来选择乐曲,不断加强,不断深入,遵循循序渐进的

原则。

二、设计教学方案,把握教学进度

竖笛是一种常见的乐器,学生要想对竖笛进行有效的掌握,首先应对竖笛演奏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解与学习。因此,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竖笛的难度,保障学生按部就班进行竖笛的学习,我国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竖笛教学的过程中,应对竖笛教学的步骤进行有效的把控。首先,小学音乐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竖笛教学的实际,合理地制订出教育教学的方案。在方案制订的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将竖笛的教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应是竖笛认识与了解阶段;第二部分则为竖笛基础知识学习阶段;第三部分则是竖笛演奏升级阶段。这三个阶段教师应按照具体的教学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结合学生的接受情况灵活地对各阶段进行延长或者缩减。其次,小学音乐教师应对教学的进度进行把握。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因此其在进行乐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定的困难。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教学进度的把握,避免教学进度过快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课外小组

兴趣是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在进行竖笛教学的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竖笛学习的兴

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竖笛学习中去。首先,小学音乐教师应带领学生对竖笛音乐作品进行欣赏,让学生对竖笛演奏产生向往。其次,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得学生可以对竖笛学习充满信心,激发其继续学习竖笛的热

情。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竖笛的掌握情况,小学音乐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建立课外兴趣小组,以小组互动学习的方式,共同进行竖笛的学习,进而提升小学生竖笛演奏的水平。例如,教师可安排学生共同排练《牧羊曲》《泰坦尼克号》等曲子,并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

四、保障课堂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具有爱玩、爱闹的天性,而在竖笛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学生其学习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要想保障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保障课堂的秩序一直是音乐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从强化课堂纪律,规范学生行为着手。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授课之前,应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的纪律,并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规范行为的好习惯。其次,教师应对课堂学习的氛围进行有效的营造。例如,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指导的过程中,就可以先与学生进行沟通,告诉学生老师将要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别指导,学生要自己好好练习,老师要看看哪个学生演奏得最好。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可以融入课堂练习中去,进而避免教学质量的下降。除此之外,小学音乐教师也可以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在教师进行分别指导的过程中,由班干部带领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这样也可以有效地保障好课堂的秩序。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着良好的帮助作用。就小学竖笛教学而言,其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关音乐教师应对其教育教学进行不断完善,进而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4

1.器乐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高师音乐教学大纲中只是模糊地列入了器乐课程,但没有明确指出此门课程教学对象到底是那些学生,开的是音乐技能技巧课还是理论欣赏课,且未指出学生学习结束后应演奏何种乐器、达到那种水平。教学大纲中对器乐课的安排模糊不清,就会导致发生教学混乱、教师教学缺乏条理性等一系列教学问题的发生。

2.教师在器乐课教学中随意性太强

很多高师院校没有制定严格正规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只是粗略地写一份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导致器乐教师在教学中随意备课。另外教师对每节课的上课内容、课程要点、所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都没有精心准备,缺乏严肃性、认真性和系统性。不按照教学进度进行备课、上课盲目的现象,在许多高师院校的器乐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

3.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缺少科学性

器乐教学教师通常将传统“师傅代徒弟”的教学法运用到当代高师课堂上,很多院校的器乐教学是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下进行的,即一间琴房、一个老师、一个学生、一把琴、一本书,且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很少和学生进行交流。另外很多老师在上课中只教给学生死板的技巧,而不去研究其理论;不是使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而是按中国民间传统陈旧的教授法,结果只能使学生机械地学些生硬的技巧、而不能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4.教材选用困难,教学评价单一

目前,关于高师器乐教材,每个学校、每位教师使用的都不相同,大体上都是沿用音乐学院、业余考级或自编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规定,更没有体现出“师范教育”的特点。且高师器乐教学评价一直沿用高等音乐学院模式,以演奏一首音乐作品作为考核评价标准。在器乐教学评价过程中,忽视学习过程,只看考试结果,仅仅用传统的单一因素评价法去评价学生的演奏水平、综合素质难以得出全面的评价结果。

三、改进器乐教学的对策

1.明确器乐教学目的及其重要性

在高师音乐专业教学中,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对于器乐教学的目的和重要性,认识不清。所以在高师音乐专业器乐教学中,高师院校应从当前中小学对音乐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入手,满足器乐课程学习对适应中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功能作用。另外要深入了解社会各层面对现代音乐教育中器乐学习的发展动态、功力目的等问题,宣传器乐学习对陶冶情操、开发智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论证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以及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促进作用。

2.制定出一套系统的、详细的器乐教学计划

高师院校一定要具体合理地为每位学生安排好和上好每节器乐课,每位器乐教师每学期开始就应该给每类型的学生制定出一套详细、系统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不同的进度来合理认真地进行器乐教学,选用好每门乐器所使用的教材,在选教材过程中除选取已有的较为优秀的练习曲外,还需专业作曲家与演奏家能够投身进来,创作出一些适合高师学生练习的练习曲与乐曲。调查显示,目前社会对键盘乐器教师的需求量很大,其次为中、西管弦乐器老师,如二胡、古筝、琵琶、小提琴等,希望高校今后加大此类人才的培养力度。这是当今社会需求的焦点,也是现在器乐教学的中心。

3.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随着世界多元音乐教育的发展,在器乐教学中应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把个别课、小组课和集体课等多种形式的授课方式结合起来。器乐教学应实行教、学双选制和主、辅修制度。器乐教师在教学安排上,应区分选修器乐与主修器乐专业的两类学生,教师一定要根据其不同的基础来进行器乐教学,合理地为每位学生提供必要辅导。另外对学生器乐成绩评价应转变单一的评价机制,在器乐教学评价中应该主张多维的评价方式,重视学习能力的测评,增加对学生合作组织能力的综合测评。

4.组建器乐课外活动小组,强化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篇5

(一)新生多层次性与集中授课的矛盾

1.年龄。新生大多在19岁左右,由于器乐学习有其必然的规律,即自小学起的优越,琵琶也不例外,一般而言,较佳的琵琶学习启蒙时期在八、九岁左右,对于19岁的新生而言显然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时间。

2.个体条件。琵琶学习对新生个体自身条件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新生有极好的悟性、较强的接受能力,而且要求新生掌握一定的基本乐科知识。由于新生来自全省各地,受学习经历、学习基础、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方面不同,个体之间差别较大。

3.掌握琵琶程度。笔者通过对2000-2007年入学的新生调查,80%的新生进校前没有接触过琵琶,对琵琶的技法、指法知之甚少。20%的新生在入学前接触过琵琶,一部分新生参加过业余乐器等级考试,获得过5-10级的合格证书;一部分新生则是在招生考试前找专业老师突击学习了一两年。但是这部分新生所获得的琵琶知识大都比较单一,没有系统性、规范性、学习进度多数是跳跃式,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由于这些差异性的存在,给集中授课教学成功预留了障碍。

(二)教学进度与课时安排的矛盾

根据教学计划,学生在三学期54节课中,要求掌握二十几种指法、技巧和与之相关的练习曲,要求掌握必弹乐曲12-15首,这对于新生,尤其是未接触过琵琶的大部分新生来说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目前琵琶选修课一周一次,有时因调课、节假日休息等,课时间隔竟达2-3周,对于前几次课的教学内容几乎重新传授,难以保证教学进度的完成。由于课时短,时间间隔长,经常出现这节课内容没学会,上节课内容已忘记的尴尬局面,长此以往,就产生了教学进度与课时安排的矛盾。

(三)教学评价与实际效果的矛盾

音乐教学评价是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技术,对音乐教学所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成绩评价的手段与实施过程多采用传统的、封闭的、静态的方式,看重学科成绩,强调“学业及格”和横向比较,将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束缚在狭窄的课程流水线上。对于琵琶而言,评价主体是教师,评价方法是考试,往往是一首乐曲和几首练习曲,根据学生现场表现评分,其结果往往是只有极少数学生优秀,而多数学生却只是平庸者或失败者。

出现以上状况的主要原因是:(1)演奏水平之间的矛盾。有的新生是初学者,学习努力,一学期下来进步很大,但由于底子弱,基础差,无法取得高分。而一些进校时琵琶演奏水平较高的新生,即使学习不努力,也因为进校前的琵琶基础,仍可以获得较高的分数。(2)乐曲难度与表现力之间的矛盾,有的新生考试乐曲难度小,虽然有一定的表现力,但因无法体现一定的技术含量,无法取得高分,而有的新生考试乐曲难度比较大,虽然表现一般,仍可以获得较高的分数。这种教学评价对新生只进行“横向”比较,而不进行“纵向”比较的方式,把学生定格在僵化的毫无激励作用的档次上,显然不符合教学要求,更不利于鼓励新生努力学习。

二、解决矛盾的方法

(一)认定技术基础

对入校新生进行技术基础的认定是帮助教师摸清新生情况、选择相应教材、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措施。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新生入学后,通过调查问卷对新生学习琵琶的目的、原因、个人的基本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解,并对手指协调能力、乐感、音准等方面进行考核;对有基础的新生在基本技巧掌握的程度、演奏乐曲的表演能力以及节奏、音色等方面进行测试。根据技术基础的认定,大致可以分成三种情况:1.初学者。2.基本功不扎实,有一定音乐表现力。3.基本功扎实,音乐表现力不足。通过这层次划分,可以相对解决新生多层次性与集中授课的矛盾。如果难于操作,则要求教师对教材要钻透,对新生能熟知,能区别对待,进行个性化教学,以解决课堂中有些新生“吃不了”和有些新生“吃不饱”的问题。

(二)分层次教学

1 .初学者。针对这类新生,采用以下教学方式。(1)“小步子、快节奏”。即密切关注新生的点滴进步,在确认新生对教学进度能够胜任的情况下,并且上课质量较高,可做小幅度跳跃式的内容选择,尽可能使新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全面地掌握琵琶技能。(2)侧重琵琶基本技能的训练,讲清讲透技术原理、动作要领,使新生在理解的前提下,掌握弹奏方法,更快、更好地达到教学要求。(3)培养新生的音乐情感表现。教师首先要运用简练准确的教学语言,富有表现力的演奏示范及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激发新生的音乐情感,使新生愿意亲身尝试和体验。其次由于新生容易形成缺乏对节奏节拍感的不良演奏习惯,教师应从琵琶基础技能练习开始,注意音乐节拍的律动性、旋律进行中音与音之间的递进、乐句与乐句之间的音的连接等,把技能练习、乐曲演奏与乐句划分结合起来,为提高琵琶演奏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基本功不扎实,但有一定表现力。针对这类新生,在基本技巧方面:一要侧重于琵琶技巧的左右手配合、耐力、力度、速度等方面的训练,如:加强弹挑速度持续时间的练习是提高耐力的方法之一。二要从纵横两方面对基本功练习加以组合,并分成若干类型进行归纳训练。其中纵的方面是以训练左手把位为主,横的方面是以训练右手的基本技巧及各种技巧型手法为主,同时根据训练的手指部位有所侧重。如:活指练习、音阶换把练习、过弦练习、左右手各种技巧练习。三要分析新生学习中易犯的错误,运用正误对比示范,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帮助新生分析演奏技法中的问题,感觉体会二者的区别,纠正错误动作,为进一步巩固原有的基础和向更高程度提升作必要的铺垫。如在轮指过程中假指甲触弦时容易发出噪音这个问题,笔者要求新生进行慢轮练习,即让每一个手指打开的同时下一个手指不能提前触弦,并有意识加强无名指、小指独立性、灵活性、力度的训练,从而解决了在轮指过程中假指甲触弦时容易发出噪音的问题。在音乐表现力方面:一要培养新生内心音乐听觉。所谓内心音乐听觉是人们内心对听过音乐的回忆或想像。培养新生的内心音乐听觉,使新生在内心积累丰富的音乐音响,进而对音乐有直觉的感受和体验。二要引导新生运用琵琶演奏的表现手段。琵琶演奏是通过音乐的力度处理、速度处理、气息运用、风格把握等表现手段的变化来体现作品的情感内涵。如力度处理:一般在演奏中,力度是处于各种变化的状态中,它是跟随演奏者的情感变化而变化,通常在演奏中旋律趋高力度相应趋强,旋律趋低则力度相应趋低,这样的旋律就有一种推动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新生根据作品表达的情感内涵、作品的结构形式、艺术特点、表现手法和风格特征等方面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表现手段,准确而自然地表现作品情感的发展和变化。三要学会辨别演奏的音色。音色是影响演奏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同的乐曲对音色有不同的要求。如琵琶《十面埋伏》中(排阵)与(走队)两段旋律相似,指法一样,都是遮分,但前者在四弦与二弦上遮分,后者在一弦与三弦上遮分。造成的音色就是前者暗淡,后者明亮的差别。在教学中应让新生在演奏中逐步了解和体味音色的差别,学会辨别演奏的音色,感受琵琶的音色与乐曲所表现对象之间的比拟、象征、模仿等对应关系,领悟乐曲的内在韵律,继而在乐曲表现时学会处理不同音色变化、力度及速度的控制,从而进一步提高新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3.基本功扎实,但音乐表现力不足。针对这类新生:在基本技巧方面,应侧重于综合能力的训练。(1)提高视奏能力。一要坚持视谱训练。选择适宜的视奏教材进行专门训练,引导新生在练习中积极动脑,做到“眼看乐谱,手摸品位,耳辨音乐”。二要坚持移调训练。如一首短小的歌曲《茉莉花》,可以用d调、c调、g调、f调、a调、b调、e调等常用曲调练习。练习的步骤可从最简单的音阶开始,逐步熟练掌握常用曲调的基本把位配置,建立牢固的调性思维,削弱固定位置的弹奏概念,以适应今后各种转调乐曲的演奏。(2)多参加一些合奏、重奏的演奏活动。培养和提高新生即兴演奏和组织训练小乐队的能力。在音乐表现力方面,应着重培养新生对乐曲情感的处理能力。一是提高新生的文学素养。文学可以培养人的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想像力。二是培养新生的音乐思维能力。要真正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美,必须具备音乐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笔者常常看到有的新生是在无视觉、无听觉、无思维的状态下演奏乐曲,根本谈不上乐曲情感的表现。如何培养新生的音乐思维能力,笔者的做法是:(1)让新生边奏边大声唱。(2)要求新生听教师范奏时,边听边唱边做技术动作想像,使新生的手、眼、脑并用,这样逐渐培养新生音乐情感的表现能力。三是提高新学乐曲的理解能力。首先了解作品的背景,领会作品的情感内涵。如《十面埋伏》是一手写实性的琵琶曲名作,足以代表传统琵琶演奏艺术的高峰,它采用的是我国传统戏曲及章回小说的结构,按故事情节的发展构成全曲。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极力渲染,烘托出“得胜之师”汉军的威武雄姿,逼真地描绘了气势磅礴的大战的场面,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犹如“雄军百万,铁骑纵横,呼号震天,如雷如霆也。”其次对乐谱进行分析。(1)分析音乐结构,如乐汇、乐句、乐段等不同规模的结构形式,按照音乐语言所特有的规律加以变化使新生清晰而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间的关系。(2)分析音乐的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力度、表情、装饰音等。如《霸王卸甲》中“楚歌”,表现手段是运用琵琶的长轮指法奏出了凄凉悲切的如歌似旋律,节奏自由,力度多变,忽隐忽现,忽远忽近的歌声,达到“怨而难明”的境界。(3)将演奏技术和乐曲表现结合在一起分析,提高新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想像力和表现力,便于新生技术与乐曲表现相结合,达到技术与乐曲表现的统一。

(三)调整教学时间与课时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开设琵琶专业选修课的目的:(1)提高新生的音乐专业素质,掌握琵琶知识以及弹奏的基本技能与方法。(2)广泛用于歌唱、曲艺、戏曲和歌舞的伴奏,用于各种器乐的合奏、重奏和领奏等。(3)使新生具备一定的琵琶教学能力和指导课内外器乐活动的综合素质,如组织小乐队、兴趣班等。从器乐学习本身特点来看,器乐学习是时间艺术,没有速成法。针对琵琶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以为一要根据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来修订教学大纲;二要把器乐选修课从大一下学期调整到大一上学期,教学时间三学期调整为四学期,教学课时从54节增加到72节。这样,一方面延长器乐教学的时间,解决教学进度与课时安排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打消了新生学习的顾虑,使原本只能达到初、中级琵琶演奏技能的新生可以向中、高级演奏技能方向发展,提高了音乐专业水平,为日后的就业工作开辟新的途径。

(四)改进教学评价方式

泰勒认为:“评价必须建立在清晰地陈述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目标来评价教育效果,促进目标的实现”。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新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极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新生学习琵琶的状况,帮助新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帮助教师发现和发展新生学习琵琶的潜能,并根据新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和方法,把师生共同确立的教学理想变成现实。琵琶技能学习是通过新生自己的实践练习、演奏来掌握乐器的性能、演奏技巧、表现音乐的内容和风格,以达到相应的演奏能力,是一个由量积累到质的渐变过程。在教学中所采用的评价方式是:1.准备评价。主要在教学活动开始前进行的评价。笔者采用的是实行技术基础定位,确立新生的教学目标和内容。2.过程评价。考察新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地完成所学技能,查找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新生学习过程的监控。3.结果评价。主要评价内容是:音色、节奏、音准、技术难度、音乐表现、舞台风度、完整程度和平时成绩等方面。通过“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使新生认识到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与成绩成正比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新生琵琶教学中,要考虑到教学对象之间的个性差异、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与课时进度,充分运用教学评价手段,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培养和维持新生学习琵琶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睿.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成绩评价的思考.周口师范学院学报[J].2008,(1).

篇6

在音乐特长生培养中,怎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专长,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呢?下面,本文就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一、设计和开发适合特长生的音乐教材

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系统的音乐教育体系,让学生掌握系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在任何基础课程中,都会有较为系统的知识与技能体系,所以,对于音乐特长生来说,必须设计和开发适合特长生的系统音乐教材,这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基本需求,也是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必然条件。但是从目前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来看,音乐知识与技能对于特长生来说稍嫌浅薄,不利于深层次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不断为学生提供新的知识,才能给予学生新的刺激,促使学生努力追求和探索。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好奇心是驱使学生努力探究与学习的最佳动力,因此,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需求自主编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声乐》、《乐理》、《视唱》等教材,作为国家统编艺术类教材的补充,适当提高音乐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充分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通过歌唱及基本乐理知识的讲授与训练,提高学生基本功和歌唱技巧,培养学生独立视唱的技能,深入挖掘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巩固学生的基本功和基本能力。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音乐的重要性,巩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奠定基础。

二、根据学生实际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

任何教学都要有科学合理的计划,音乐特长生的培养也不例外,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这在特长生培养中,不但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而且是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教学和训练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学期教学计划、每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具体化等,都是保障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重要方法。学期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避免教学进度的盲目性,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因此,教师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应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分别制定月计划和周计划,保证学生在相应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布置月作业与周作业,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设置作业的难度,如果曲目的篇幅较长,需要学生用一两个月的时间完成,那么可以将其作为月作业;如果篇幅较短,能够在一两周内完成,那么可以将其作为周作业。另外,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在适当补充一些和弦、音阶、琶音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共同完成,不但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三、每一节课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新课标教学背景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再充当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是要认识到自身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引导者、参与者、指导者的作用。实际上,音乐特长生培养过程,不但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是师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在上钢琴课之前,教师要弹好每一首即将教授给学生的曲目,把握扎实的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准确的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在上声乐课之前,教师要练好歌唱功底,科学合理的运用各种歌唱技能;在上舞蹈课之前,教师要熟练掌握各种类型的民族舞,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此外,乐理、视唱练习、欣赏等课程都是一样的,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便于从容回答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更好的指导。

四、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交流活动

不管是声乐、舞蹈还是乐器表演都是舞台艺术,离不开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培养效果的最好方式,也是进一步提高学生舞台技能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交流活动。一般情况下,特长生每周或每月的作业都是由教师进行检查,同学之间的交流活动并不多,导致学生的思路狭窄,思维不开阔,缺乏相应的创新性。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平台,让学生经常参与实践锻炼,如: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鼓励学生自主编排节目,充分发挥每一位成员的特色和特长,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培养音乐特长生的过程应该是平衡的、和谐的过程,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有效的培养方案,提高特长生的综合素养。

篇7

针对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应主动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前进步伐。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教学主体,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乐园,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今天的音乐课不再是学生接触音乐的唯一场所,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无时无刻不在输出音乐,通过日常生活音乐的积累,小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音乐喜好和修养。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自身角色定位的转换,明确自身不再是单纯的音乐理论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音乐兴趣及审美情趣形成的引导者。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表达、思考,以学生为中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的形成。

2.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主动跳出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不断开拓创新,力求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多样化。具体来讲,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制作音乐手抄报、音乐贺卡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另一种角度理解音乐;充分利用校广播台的作用,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且富有欣赏价值的音乐作品,并对作品加以解析,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达到音乐教育与欣赏的目的。

3.关注音乐本体,重视音乐欣赏,培养审美意识

篇8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它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针对中小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强,理解力差,坚持性差的特点, 尝试着将中小学生的识谱教学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依据新课程标准,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识谱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

一、低年级阶段:

1、模仿动物。利用小孩子喜爱动物的天性,让他们模仿动物的叫声来初步感受节奏。例如在苏少版一年级上册《动物说话》这一课中,学生分别模仿小鸡说话“叽叽叽叽”、小鸭说话“嘎嘎嘎”、老牛说话“哞―哞―”,初步感受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的时值。

2、律动游戏。低年级的学生爱玩好动,于是在苏少版一年级下册《粉刷匠》这一课中,我让学生上课时每人带一把小刷子,边听音乐边模仿粉刷匠刷墙,有的学生边刷边念:刷刷刷刷,有的学生边刷边念:刷―刷刷,有个调皮的学生把小刷子拖好长,念道:刷―――,我把学生念的节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各种节奏的正确写法。这一堂的学习,学生在玩中复习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并认识了全音符。

通过学生熟悉的各种动作来理解节奏,进行节奏训练。又如学唱《勤快人和懒惰人》这首歌时,我让学生分别模仿擦桌子(擦擦)扫地(沙―沙―),感受各种音符的时值。

诸如这方面的训练,还可以让学生把他们跳橡皮筋、做游戏时边玩边念的儿歌,贯穿在节奏训练中,大大提高孩子们的浓厚兴趣。

二、中年级阶段:

1、设置情境。小学生对音乐语言处于感知的初级阶段,对比较抽象的音乐事物难以接受。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根据相应的内容,营造与教学内容相融、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从而让他们更快地掌握音乐事物,提高他们的兴趣。如三年级教唱名5(sol)、3(mi)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在一座小楼房前面的草地上,有两个好朋友在聊天,小猫说:“公鸡大哥,你的声音真亮、真好听!”“噢!不,喔-喔-喔!你的声音细细的才好听!”出示5 (sol) 。小猫也很谦虚:“喵!我们一起唱歌更好听!咪-咪-咪!”出示3 (mi)。在讲他们的音高时我告诉学生,公鸡大哥住在五楼上,小猫妹妹住在三楼上,它们可是很要好的邻居哦。通过这样形象化的比较,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并接受。

2.快乐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把音乐教学因素和游戏紧密结合组织教学,做到分散难点,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如,游戏《小鸟飞》: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鸟,手拿或头戴写有唱名的小鸟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当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鸟”放到状似楼房的五线谱上,排完后把五线谱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

在训练音及音程的高低的听辨能力方面,我在课堂上设计了“高人与矮人”的常规游戏。要求学生听音乐做起立坐下等表演,如弹奏“2,5”就站起来当高人;如弹奏“5,1”就坐下做矮人;如弹奏“5,5”就在原位置上举平双臂。就这样通过一些孩子们喜欢的活动、游戏等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分辨音的高、低能力。

3、“柯尔文”教学。用柯尔文手势搭桥,训练学生能迅速地唱准唱名,为视唱打下基础。到了三年级学生开始逐步认识唱名,为此,我每教一个唱名就运用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记住唱名及它们之间的音高关系。同时,还让每个学生制成“唱名”卡片,师生一起做《小音符找家》的游戏。我将画有小房子的图片摆放在黑板前,每个小房子分别标有“1、2、3”等音,学生用手中自制“唱名”卡片,按我弹奏的音能唱出某个音来准确地找到相应的小房子(即找到家),再做柯尔文手势模唱,然后可过渡到让学生听单音,迅速找到“家”,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仅达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听音能力及注意力。

4.器乐协奏。乐器引进课堂也是识谱教学较好的实践活动,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小学三年级教材中已经出现了坚笛的学习和演奏。通过竖笛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如在苏少版四年级下册《飞吧,飞吧》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会唱这首歌之后,我要求学生试着用坚笛把这首好听的歌曲吹奏出来,再加上一些其它的打击乐器伴奏,这样的教学不光丰富了听觉效果,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9

二、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音乐艺术素质的提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1.校方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想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效率,校方对其的高度重视是关键。作为学校,要摒弃过去应试教育中不好的、落后的体制和观念,大胆改革,不断探索在素质教育中的新理念、新方法。只有在音乐教育的观念上进行非常深刻的变革,才能真正地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体,被动的、“填鸭式”的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做到以人为本,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篇10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在于通过一对一的钢琴课引导学生步入音乐之门,使学生学会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喜欢音乐,将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力、表现力以及钢琴弹奏技巧三方面的教学密切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有关钢琴演奏的基本知识,掌握钢琴基本弹奏方法与技能,并使其音乐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教学原则与方法

(一)教学原则

1、教学曲目的编排是以近年来国内比较常用的主流教材为基础,充分吸收古今中外优秀钢琴教材之长,针对钢琴普及教学中启蒙阶段的'教学,以兴趣为主导思想,密切联系我国钢琴的教学实践,选用不同类型的教材合理搭配。

2、教学中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

1、教学以一对一的授课形式为主,针对学生的不同条件因材施教。

2、根据学生及家长的不同需求辅以不同形式的主讲课、陪练课,使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进度,既不脱离曲目的整体要求,又不生搬硬套规定的曲目,使教学更加灵活、生动。

4、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课程,切勿贪多贪快,初级阶段教学在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的同时应以基本功为重。

三、教学内容

A、初学者最初手指的独立练习

(1)手腕平稳、平静,指型稳定,注意力集中在掌关节的活动上。

(2)手指抬起时,要觉得只用了掌关节的机能,手指另两个关节不参与、不勾拢、不伸直。

(3)抬起手指的动作要果断、积极而又舒畅、自如。

(4)抬起的高度,慢练时可稍高,但要在不勉强的前提下。

(5)弹下(触下琴键)的动作,也要感觉只用了掌关节,也要果断。开始阶段不要追求音量大,也不要有勉强感。

(6)触下琴键(发出声音)的同时,掌关节也停止用力。这时,除了第一关节负责把手指保留在键上外,整只手进入近乎休息的状态。

(7)如果是五个音连续弹奏,开始阶段速度要慢,每弹下一个音都在那个音上休息片刻。速度、音量(力度),只能随练习的积累而逐渐增加。要在感到一切都很自然、不费力的情形下一步步过渡到响亮而快速。

B、0xx班陈xx,0xx班吴xx学习《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1册》,010班刘xx,012班彭x琪学习《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2册》。

C、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个人学习的情况学习《儿童钢琴手指练习》《哈农》等集中训练手指的练习。

小学生钢琴培训计划二

一、教学的目的任务

钢琴课是训练学生用科学的弹奏方法进行钢教琴弹奏的一门学科。通过钢琴课的教学使学生获得键盘基础理论知识,对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方法有较清楚的理解和认识。

其任务是通过钢琴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正确的钢琴弹奏方法和具有一般的弹奏技能技巧,能正确的分析和处理一般的钢琴作品;初步了解和掌握不同作曲家不同类型的钢琴作品及风格,提高艺术修养和音乐表达能力,以适应高中音乐特长学生教学工作及适应高考要求向高等音乐院校输送合个人才。

二.教学安排

1.钢琴教学必须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文艺事业的接班人。

2.教师要努力钻研,不断提高水平,“教书、育人”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文化及健康的成长。

3.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理论、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和训练。

4.在弹奏技术训练中,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区别情况,精心施教,加强学生演奏及音乐表达能力的训练。

5.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教学。

三、学习年限与课时安排

本课程学习两年,即四个学期,共72周,每周每生上课一学时,学生每周练习十至十二学时。(练琴时间安排:高一高二利用中午练琴;高三每天早晚各一小时练琴。)

四、教学方式

钢琴课是一门技术很强的学科,由于个人各自具备的条件不一,和每个人在钢琴弹奏技巧发展上有着差异,因此,本科程教学方式以个别授课为主,必要时可组织讲座或集体课。个别授课必须和学生独自练习相结合,两者不可偏废,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多元化教学。

小学生钢琴培训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为适应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培养21世纪合格幼师人才的目标,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德育为先,在做中教,做中学,大力推进行动导向任务引领的教学模式改革,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钢琴配弹”的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素养,造就合格的幼儿教师。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键盘和声与即兴伴奏》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趋势的有关精神,体现了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大胆渗透新方法,采用集体课及分级管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推动教学改革。全书共分六个项目。结合《幼儿歌曲弹唱教程》教材,选用当今幼儿园流行的幼儿歌曲为配弹练习曲目,大力提高学生边弹边唱的职业能力。

三、学情分析

c278 279 280的学生来自各个的地方,基本上都是零基础,通过一年半的`琴法学习,掌握了一些钢琴、电子琴的演奏技巧,接触了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不足之处是:演奏水平有差距,少数同学的手指基本功比较差,需要不断地加强基本功练习,还有识琴谱能力较弱,都要长期进行练习,才会得到全面提高.乐理和声知识欠缺,需要从零开始学习歌曲配弹知识,边弹边唱的能力非常欠缺。

四、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2.培养学生热爱音乐、享受音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3.教育学生爱惜钢琴等设施设备,培养学生安全卫生意识。

4.提高学生钢琴演奏水平,能运用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为儿童歌曲配弹,大力提高边弹边唱的能力,提高儿童歌曲即兴伴奏的水平,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

5.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良好品质。

6.培养学生善于沟通、与人协作的专业素养。

7.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热爱并献身幼教事业。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和弦基础与初步伴奏的知识及应用

2.常见歌曲伴奏音型的处理与弹奏

3.钢琴、电子琴的演奏技巧

4.幼儿歌曲的即兴弹唱

教学难点:

1.歌曲配弹的和声知识掌握

2.各种不同伴奏音型的双手配合

3.幼儿歌曲的边弹边唱

六、具体措施及教学方法

具体措施:

1.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丰富课堂形式,运用实训教室和多媒体教学

4.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

5.分层教学,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6.用归纳比较法,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1.运用任务驱动法、演示法、归纳比较法、讲解法、分析法等教学方法。

2.运用现代化设备,打击乐器为课堂增添色彩。

3.面向全体学生,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多培养学生的听力,演奏能力。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弹、唱、演的能力,提高职业能力。

七、考核方式

考核方法:理论+实操

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考核成绩

改进回课检测交作业的方式,探寻多种形式的综合运用,如:个人展现,小组展现,开演奏会等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 、周课时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一周 大调中正三和弦的连接与应用(一) 3

第二周 大调中正三和弦的连接与应用(二) 3

第三周 和弦外音 3

第四周 大调中二级和弦的连接与应用 3

第五周 大调中六级和弦的连接与应用 3

第六周 小调和弦的连接与应用 3

第七周 乐段、乐句、终止式 3

第八周 幼儿园歌曲伴奏常用和弦与音型 3

第九周 属七和弦及终止四六和弦的应用 3

第十周 进行曲风格歌曲伴奏 3

第十一周 抒情性歌曲伴奏 3

第十二周 舞蹈性歌曲伴奏 3

第十三周 歌曲分析及民族调式和声应用 3

第十四周 弹、唱、演实训 3

第十五周 弹、唱、演实训 3

第十六周 弹、唱、演实训 3

第十七周 弹、唱、演实训 3

第十八周 期末检测 3

第十九周

篇11

1.国内大多数学校对小学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一种是音乐课程基本上停留在课程表上,甚至个别学校把音乐课当成一种可有可无的“休息课”,音乐课随时会被所谓的“主科”占用;另一种是音乐授课的教学大纲也有,音乐课所需的器材也有,但是音乐教师对授课的方法不够灵活,理念没有创新,授课过程中循规蹈矩,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课没有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艺术借鉴能力。

2.音乐教学模式单一、陈旧,不能与时俱进,积极创新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主要模式是以音乐知识和技能传授为主,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毫无技巧地向学生进行“填鸭式”乐理知识传授、发音方法训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进行接受,教学方法相当机械,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功能和启发功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拓展,丝毫没有乐趣可言,学到的知识也不能做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不能达到陶冶艺术情操、提高艺术鉴赏水平的功能,失去了音乐教学的意义。

3.音乐教师缺少学习的机会,外在的职业素质和内在自身修养已经不能够满足新时期音乐教学的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手段上的不足,更多的得从个人内在修为、长年累月所培养出来的职业素质中寻找问题。一种人性化理念正悄然培植于每个人心中。而此时缺少的正是这种以人性化理念驱使的教学方式,这是对一个教育从业者的基本要求。同时,音乐教师内在的一些性格特点也将对学生学习习惯以及对音乐的认识产生影响,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对此学科的态度是直接影响学生掌握音乐技巧、提高鉴赏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4.学校对音乐器材投入不足,音乐教学器材的欠缺制约着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音乐器材、设施的完善是小学音乐教学能够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校对音乐器材方面投入不足,采用多人共同使用一台音乐器材或者学生轮流使用音乐器材的方式,无形中制约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音乐教师为了不拖延教学进度,只能马马虎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点带面”地把乐器操作这种实践性的技能训练一笔带过,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二、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音乐艺术素质的提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1.校方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想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效率,校方对其的高度重视是关键。作为学校,要摒弃过去应试教育中不好的、落后的体制和观念,大胆改革,不断探索在素质教育中的新理念、新方法。只有在音乐教育的观念上进行非常深刻的变革,才能真正地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体,被动的、“填鸭式”的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做到以人为本,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2.改进音乐教学方式,创新音乐教学理念,让互动成为主要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教师要以引导为主,培养学生自我认知学习能力,逐渐将学生对音乐教学过去的、传统的认识更换为更加全面、系统性的学习理念。将课堂还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直接、快速地进入状态。作为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授业,更重要的是传道。

3.加强对音乐教具、器材的投入,保持学生数量和教具数量的平衡,切实实现以教学质量完善教具配置,以教具配置促进教学质量的目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要提高认识,在音乐教具、乐器的投入上要舍得花钱,物质是精神的基础,要杜绝出现多人共同使用一台音乐器材或者学生轮流使用音乐器材的现象,切实利用好每节音乐课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音乐艺术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12

传统音乐教学大多属于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及课程进度被动学习,整体课堂呈现出乏味枯燥状态,音乐的欢乐学习环境逐渐沦为机械式教学状态[2]。信息技术的融入能够让小学生在被动听课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形成听、学、看融合的模式,丰富了课堂内容,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开拓学生眼界

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搜集与音乐课程内容相关的国内外乐曲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教材以外的音乐素材[3],通过设置音乐赏析课程开拓学生的眼界,达到延伸学习内容的效果,打破了传统学习的局限性。

(三)充实教学内容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让教学内容更为充实。通过视频、声音、图片等素材的展现让学生在听觉感官及视觉感官上受到双重刺激,有利于提升其思维的活跃性[4]。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更立体的展现、更直观的表达,学生在理解难度上有效降低,提升音乐课程效果。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所在

(一)过于强调形式感

虽说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让音乐课程更具趣味性,但部分教师在课件制作以及课堂时间安排上过于重视信息技术的融入而忽视了教学上的重点,花费了大量备课时间用来搜集与音乐教材相关的动画及视频,导致真正课堂内容的准备性不足。例如目前不少小学音乐教师的课件制作成品中存在着动态图片、小视频以及超链接,大量的音频、视频、动画内容虽然让课堂氛围明显活跃,但过于精细化的课件制作会偏离教学重点,出现本末倒置现象,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于知识点,影响预期教学效果。

(二)硬件设备落后

虽然现阶段我国小学在硬件设备的配备上已经有了明显改变,但仍存在部分办学条件较差的学校无法实现每个教室均配备多媒体设施,教学资源的不均衡现象并未完全消除。同时,部分学校的多媒体设施较为老旧,仅能够满足基础使用要求,无法在音乐课上通过多媒体专业设备表现音乐魅力。

(三)课程模式改变

小学音乐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教师的严谨教学态度逐渐产生了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备课并在课堂上严格遵循教学进度,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以及知识讲解下完成教学任务。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深入,多媒体课程逐渐沦为音乐赏析课程,教师从原本课堂的引导者、传授者,逐?u变为课堂秩序的监督者。换言之,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帮助下将音乐教学作为赏析课程,在网络上随便找一些与课程相关的音乐内容为学生播放,缺乏对素材的赏析讲解以及与原课文内容的对比讲解,教师职能逐渐被信息技术设备取代。

三、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配置硬件设备

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均需认识到每个教室配备信息技术相关设备的重要性,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由专项资金负责采购。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着小学课程逐渐发展,小学音乐课程可利用投影仪、专业音响设备等硬件实现慕课、微课、班班通等多种教学模式,真正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方面的有效应用。

(二)整合多角度资源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音乐教学不再单纯让小学生学会唱歌,而是让其了解音乐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以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知识。最重要的是,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小学生的思维得到开阔,见识得以延伸。在讲授音乐课程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联系多门学科,例如在讲解《天鹅湖》这一作品时,可通过网络下载歌舞、戏剧、舞蹈、文学等方面关于天鹅湖的作品,以此让学生们了解更丰富、更多角度的情感抒发方式,有利于加深对歌曲内容及蕴涵精神的理解,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三)实施情境教学

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小学阶段而言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及兴趣性,让音乐学习更具游戏状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教授《春天来了》这一课程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教师可将春天的美景最大程度向学生们展现,让学生们思考在春游时发现了哪些身边的美景,通过角色扮演、口头描绘、画面赏析等方式让学生们感受万物复苏的春天气息。情境的创设和观看能够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直观面对情境,从而理解音乐歌词描绘的情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重视课堂互动

篇13

2、建立同头科老师集体备课、共性教案个性化批注的备课原则,实现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个性化批注必须详实,适合自己的学生接受。(此项共记30分,按优、中、差分别记30分、25分、15分)

3、严格按照“学导练”教学模式进行备课,灵活运用这一模式的各个环节。(此项共计10分,根据设计情况分别记10分、8分6分。)

4、“自学提示”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和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设计,力求细而精。(此项共计20分,学情结合紧密,能突出重点,体现难点,记20分,此项分三个档次分别20分、15分、10分。)

5、注重习题的开发和利用,习题的设计要有深度、广度和梯度,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举一反三,紧扣教材,突出双基。(此项总计20分按档次分别记20分、15分、10分。)

6、为了增大课堂容量,开阔学生视野,教师备课时尽量把小黑板、

课件和远程教育资源的有关内容备入教案。(此项总计10分按档次分别记10分、8分、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