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地理教学风格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并不是任何一节课堂教学都有明显风格的。平淡乏味的课堂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独自的特点;教学内容与 教学形式不能达到有机的统一,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没有风格的。
课堂教学风格受课堂教学内容和时代要求的制约。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就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地理教学内容与地理教学形式有机统一的课堂教学 风格。
课堂教学风格总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的特点呈现出来的。人们对课堂教学风格的认识,首先是从课堂教学 的形式、特点感受到的。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以素质教育为准绳,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 手段及适当的教学用具为依托,恰如其分地表现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多方 面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好学、会学、学会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正确的地理观,适应时代的 要求。其教学形式的特点,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点:
(一)有一个诱人的新课导言
——生动诱人,精练点题,设有悬念,可探讨性强。
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受思想认识水平、课程时间安排、高考、中招考试导向等诸因素影响,通常情 况下,不重视地理课,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但是,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又往往具有很强的好奇心 和好胜心,一方面他们要对问题追根问底,知道其所学知识的用途,另一方面,他们又急于要显示自己的才能 ,个个跃跃欲试。这就为设计好新课导言,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和思想基础。而经过挖掘加工后的生动、诱人、 带有悬念的新课导言,一上课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上来。兴趣和好奇,促使全体学生积 极主动地学习,直到把悬念化解,问题解决,找到答案为止。至于兴趣点和好奇点的选择,可以放在与新课内 容密切相关的地理热点问题、最新事件、乡土内容、奥秘探讨及新式教具等上面。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 课导言切忌哗众取宠,喧宾夺主,冗长肤浅。精练切题则是这一风格形成和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二)浓郁突出的“地理味”
——图文并茂,以图释文,形象逼真,直观性强。
人地关系,空间概念和地图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体现“地理味”的三个突出表现。其中,地图教学是关 键。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包括区位概念和区域概念),使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地图,正确分析和说明地理问 题,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 特风格和特色所在。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无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
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包括地理示意图表、地理漫画及素描图、人地关 系相关图、地理模型图等,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恰当的地图教学,首先从识图开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的结构,然后再逐项逐条紧扣教学内容启发设问,让 学生通过位置以及相关事象的分析,读出图中的地理内容和地理特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作地理成因分 析和地理规律分析。对多种要素叠加的图,则采用分要素化繁为简,分解教学,最后再叠加恢复地图原貌的方 式,进行综合分析。地图的展示,可通过挂图、板图、幻灯、投影、微机等多种手段进行。
通过识图、拼图、填图、绘图、联想分析图的反复训练,学生的手、口、脑并用,其观察力、记忆力、动 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诸多能力都可以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进而,把知识落实在图上, 达到会学、学会、会用的目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胆识和心理素质。
(三)感染力极强的教学语言
——条理清晰,生动艺术,言简意赅,启发性和鼓动性强。
教师灵活并恰当地运用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和板书语言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在保证科学 性的前提下,教师或绘声绘色,或幽默诙谐,或启发诱导,或慷慨陈词,或点头赞许,或热情鼓励……总之, 适时适度使用语言修辞手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勇于提问,大胆发言,跃跃欲试,积极参与。同时 ,配以新颖、美观、快速、精练的板书、板图和板画,醒目易记,就能强烈地吸引住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 投入,使其如醉如痴,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受到陶冶,得到锻炼,学会知识,掌握方法。
(四)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
篇2
教师对自身个性的了解是教学风格形成的前提,教师可以使用量化表自我考核,了解自己的个性。南师大、华师大都曾经在PDS课程规划与实施领域运用过多元智能自我评估表,教师可以比对自我评价。
也可使用“地理教师教学风格分析框架表”。具体考核方法是,课堂教学中是教师控制为主,还是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是使用传统媒介为主,还是现代教育技术为主;是教师单向传输为主,还是师生双向交流为主;教师语言是简洁直接为主,还是幽默风趣为主。也可让其他教师听课,以及平时接触对我们的了解,提出对我们的看法。再者让学生对教师进行测评,用几个词或几句话概括教师的教学风格。唯有如此,才可帮助自己分析在哪些环节具有优势、在哪些层次存在不足,从而对于自己教学风格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进而培养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养成学习研究的习惯
优质教学风格形成的基础就是学习研究,教师的阅读要面广点深,让阅读成为习惯,不断思考、不断积累,厚积薄发,从而将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淬炼出最适合自己的教育信条。
首先,确定阅读书目。主要包括教育理论图书、教育名家传记、地理科学新发展研究、地理教学杂志、哲学美学专论等。每位教师依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的一两本进行精读,通读三到五本,如,孔子的《论语》、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坎贝尔的《多元智能教学策略――发现每个孩子的天赋》、马克斯・范梅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其次,要勤做读书笔记。教师可以将书中的精彩语句或读书心得记录下来,这样,既可以防止读书中的浮皮潦草,使阅读深入,又能巩固读书成果。读书时产生的灵感往往转瞬即逝,要想把它融会到你的教学风格当中,需要不断的反思、总结,随时做读书笔记。
再次,定期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读得多,想法就多,自然就有了交流的欲望和冲动,适当交流,也可了解同类问题其他老师的想法,取长补短;也能学习其他人的读书方法,优势互补。
最后,要进行教学研究。承担合适的地理教学课题进行研究,如教材教法,地理实验器材的使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利弊等题材,既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也可促进教师的阅读和思考,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提供着教学艺术的汩汩泉水,支撑着教学艺术的蓬勃生长,引领着教学艺术的确切指向,奠定着教学艺术的韵味底蕴。没有教育理念和教育主张,没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教学艺术就会失去色泽和芳香。
三、制定并实施自主发展规划
篇3
实践探究式的地理方法,深化地理教学。探究式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时,可以先设置和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围绕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地理的神奇与实用,将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以实验的形式演绎,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问,自己思考,自己查阅知识,最后解决问题。通过这一过程的不断循环反复,既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其全面发展。
1 新时代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风格
课堂教学风格受课堂教学内容和时代要求的制约。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就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地理教学内容与地理教学形式有机统一的课堂教学风格。
课堂教学风格总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的特点呈现出来的。人们对课堂教学风格的认识,首先是从课堂教学的形式、特点感受到的。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以素质教育为准绳,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及适当的教学用具为依托,恰如其分地表现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好学、会学、学会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正确的地理观,适应时代的要求。其教学形式的特点,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如下4点:
1.1 有一个诱人的新课导言——生动诱人,精练点题,设有悬念,可探讨性强
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受思想认识水平、课程时间安排、高考、中招考试导向等诸因素影响,通常情况下,不重视地理课,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但是,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又往往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一方面他们要对问题追根问底,知道其所学知识的用途,另一方面,他们又急于要显示自己的才能,个个跃跃欲试。这就为设计好新课导言,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和思想基础。而经过挖掘加工后的生动、诱人、带有悬念的新课导言,一上课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上来。兴趣和好奇,促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直到把悬念化解,问题解决,找到答案为止。至于兴趣点和好奇点的选择,可以放在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地理热点问题、最新事件、乡土内容、奥秘探讨及新式教具等上面。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课导言切忌哗众取宠,喧宾夺主,冗长肤浅。精练切题则是这一风格形成和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1.2 浓郁突出的“地理味”——图文并茂,以图释文,形象逼真,直观性强
人地关系,空间概念和地图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体现“地理味”的3个突出表现。其中,地图教学是关键。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包括区位概念和区域概念),使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地图,正确分析和说明地理问题,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无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
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包括地理示意图表、地理漫画及素描图、人地关系相关图、地理模型图等,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恰当的地图教学,首先从识图开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的结构,然后再逐项逐条紧扣教学内容启发设问,让学生通过位置以及相关事象的分析,读出图中的地理内容和地理特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作地理成因分析和地理规律分析。对多种要素叠加的图,则采用分要素化繁为简,分解教学,最后再叠加恢复地图原貌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地图的展示,可通过挂图、板图、幻灯、投影、微机等多种手段进行。
通过识图、拼图、填图、绘图、联想分析图的反复训练,学生的手、口、脑并用,其观察力、记忆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诸多能力都可以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进而,把知识落实在图上,达到会学、学会、会用的目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胆识和心理素质。
1.3 感染力极强的教学语言——条理清晰,生动艺术,言简意赅,启发性和鼓动性强
教师灵活并恰当地运用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和板书语言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师或绘声绘色,或幽默诙谐,或启发诱导,或慷慨陈词,或点头赞许,或热情鼓励……总之,适时适度使用语言修辞手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勇于提问,大胆发言,跃跃欲试,积极参与。同时,配以新颖、美观、快速、精练的板书、板图和板画,醒目易记,就能强烈地吸引住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使其如醉如痴,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受到陶冶,得到锻炼,学会知识,掌握方法。
篇4
认知风格是学习风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刺激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倾向上。下面重点就感知、记忆和思维三方面来谈谈地理认知风格及教学策略。
一、感知风格及教学策略
感知是一种简单的认识过程,它反映的是事物的表面特性和外部联系。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人们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认识现实世界的。”就是说,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感性材料,才能根据这些材料得出正确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而上升到理性。因此,可以认为感知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源泉和基础。根据学生在感知地理事物过程中的倾向和偏爱,感知风格可分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两种。
1、场独立性:这类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内在动机为主,能独立自觉地学习。在感知时,很少兼顾背景因素,而是就事论事,倾向于以自己独立的标准来觉察、判断地理事物。善于区分、辨别相似的、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偏爱自然地理,对某些具体的地理事物、规律、成因理解、记忆较深,但往往把握不住地理事物的整体性。
2、场依存性:这类学生的学习更多地依赖外在反馈,受外在动机支配,易受暗示,学习欠主动。在感知时,充分考虑背景因素,注重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对地理事物间的层次、相互关联把握得较好,但对地理事物的具体内容、细节分析得不够清楚。不擅于从纷繁复杂的地理情境中区分地理事物的若干要素或组成部分。偏爱人文地理。
在地理教材中,许多地理概念成组、成群出现,构成具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的“概念链”和“概念网”。如关于流星,就涉及流星、流星群、流星现象、流星雨、陨星五个相似度较大的概念。关于“地壳的物质组成”,有矿物、矿产、矿床、岩石四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在进行这些“概念链”和“概念网”的教学时,对场独立性者宜采用集中辨析法,而对场依存性者则采用分散辨析法。集中辨析时,可以先让学生感知第一个概念,然后以第一概念为起点逐步扩展,引导出其他概念,并画出直观的概念结构图。场独立性者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对相似的地理概念能进行辨别分化,能找出概念各自的关键内涵和概念间的区别,因而学起来比较轻松、准确。而且这种方法还能使场独立性者形成概念间相互联系的整体意识,从而训练这类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分散辨析时,先将这些概念分散到教材中,逐步出现,让场依存性者依赖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及已知知识逐个理解,掌握概念。然后启发学生画出“概念联系网”,并寻找连结此网的“桥梁”,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细节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教学时,对这类学生还要经常给予结果反馈,评价激励。
二、记忆风格及教学策略
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记忆力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没有记忆力,无论观察、想象、思维或注意都无法进行;没有记忆力,地理教材中大量的地名、分布、规律、原理就不能被掌握。因此记忆对地理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地理成绩的好坏,与能否精确记忆有密切的关系。学生的记忆力有强有弱,记忆方式也各不相同。学生对记忆方式的偏爱,主要有趋异和趋同两种记忆风格。
1、趋异型:这类学生记忆时往往关注两个事物的相异处。他们能精确地知觉新的地理信息,能清晰地把握新旧地理材料间的细微差别,对新旧学习材料能进行精确的分化,并用合理的方式进行识记,从而能准确地回忆。这类学生往往是记忆能力较强的学生,容易检索并使用已有信息。
2、趋同型:这类学生记忆时较多的关注两个事物间的相同点。他们不善于对新旧地理材料进行精确分化,倾向于迅速将新的地理信息同化于原有的知识、经验之中,并不加严格区分地混杂在一起,囫囵吞枣,笼统记忆。这类学生往往是记忆能力较弱的学生,由于识记不详,在脑中保持较为模糊的印象,从而无法精确回忆。 转贴于
上述两种记忆风格反映了学生不同的记忆水平。记忆力不是天生的,是可以通过刻苦磨练而发展、提高的。为了使刚记忆的地理信息能同化入原有信息系统之中,或与原有地理信息联系并相互区别,增强记忆效果,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的记忆策略:
①分部学习法:即将难度较大,需较多记忆的整块地理学习材料分解为若干部分,各部分的学习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提高记忆效果。如“自然带”一节,文字虽然精炼,但其表述的内容多,综合性强,记忆任务繁重。因此学习时可以将内容分解为“什么是自然带”、“认识世界七大自然带”、“分析比较各自然带的景观特点”、“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四部分。在分部学习时,每一部分的记忆侧重点,要注意少而精,让学生都能准确理解、清晰识记。各部分内容学习之间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消化”、复习、巩固,这样可以为下一部分的学习提供适当而有力的固定点。在确定绝大部分学生已有了清晰、稳定的记忆后,再进入下一部分的学习。
②多媒体学习法: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如果把眼、耳、口、鼻、手等多种感觉通道利用起来,使大脑皮层留下很多“同一意义“的痕迹,在大脑皮层的视觉区、听觉区、嗅觉区、运动区、语言区建立多通道联系,就一定能够提高记忆效果,使记忆力得到锻炼。目前,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被引进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为利用多种“联系通道”提供了可能和保证。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表现时空跨度大的地理事件时,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它们展现的地理事物直观形象,生动鲜明,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能给予学生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学起来格外轻松、愉快,且容易理解,记忆深刻。
③重点突出法:即通过不同的颜色、符号或其他各种方法突出重点或所要记忆的部分,使新知识与旧知识的不同点明晰地区分开来,有利于学生的初次识记准确无误,也有利于学生趋异记忆。此法对于地名、物产等方面的教学更富有现实意义。
⑤运用必要的记忆术:地理教材中有许多缺乏逻辑联系、难以记忆的材料,如矿产、物产的名称及地名分布等,我们可以采用“图示相关记忆”、“联想记忆”、“谐音记忆”、“故事记忆”、“顺口溜记忆”、“口诀记忆”等方法,赋予那些枯燥的地理材料以人为的或有“逻辑关系”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变死记为巧记。例如,我国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位的矿产有钨、锑、锌、钒、钛、稀六种,为了让学生牢固记忆,可将其编成顺口溜:“吾弟,心烦,叹息”,学生在富有趣味的、奇异的想象中轻轻松松地就记住了。
三、思维风格及教学策略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思维在学习中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它是理解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心理因素。思维的过程有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其中分析和综合是学习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思维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习者对这两种基本的思维方式有着不同的偏爱,有人喜欢分析性思维,而有人喜欢综合性思维。
1、分析型:这类学生的思维风格往往与感知风格中的场独立性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他们对分析性的地理学习材料较感兴趣,善于在脑中把认识的概念、观念或问题分解为若干部分、特征或方面,来一一加以思考,分析能力较强。对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的理解深入透彻,但有时会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2、综合型:这类学生的思维风格往往与感知风格中的场依存性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他们较多地采用整体性认知,对需要整体把握的地理学习材料较感兴趣。喜欢把地理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或方面联合成为整体进行思考,综合能力较强。但有时凭直觉,进行模糊的、笼统的整体性思维,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就容易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分析型和综合型风格的学生,各有所长。但分析和综合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只分析,不综合,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反之,只综合,不分析,就会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众所周知,地理学有“综合性”的特点,即各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对学好地理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分析技能和综合技能,使分析型和综合型的学生都能扬长补短。
①先分析后综合:即先将复杂的地理事物分解为几个部分,分别进行分析研究,理解各部分的要点后,再综合整理,将各部分一以贯之、联成一体。例如,学习“世界海洋平均盐度分布规律”这一知识时,先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影响海洋盐度的因素有哪些?”、“气候因素如何影响海洋盐度?”、“径流因素如何影响海洋盐度?”、“洋流因素如何影响海洋盐度?”,在分析理解各因素的基础上,再展示海洋平均盐度分布曲线图,将各因素的分析结果综合在图上,并选择赤道、副热带、南北纬60度、极地等几个关键纬度让学生进行综合归纳,最终得出海洋平均盐度的分布规律。
篇5
在讲系统的地理知识时,地理教师要具有威慑力,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也就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讲解时逻辑性要强,要善于概括和推理;教师要能完全脱离教材,熟能生巧地分析知识点的异同,挖掘精妙,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教学讲究方法,讲精讲透,注意知识的广度、深度和容量;教学语言严谨,清晰,环环相扣;板书设计既简洁、条理化,又有内在逻辑性,能让学生根据板书结构“顺藤摸瓜”,理清知识点,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教师要有震撼力,威慑力,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到老师这儿,才能充分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效率。
3.幽默活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效率
有的地理教师个性活泼、兴趣广泛,性格属外倾型。在教学中,往往不会墨守成规。他们巧于设疑,善于激趣;教风生动活泼。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以及风度仪表等,因而必然以不同的个性、不同的面貌活跃在讲台上。有的地理教师情感丰富,在教学中往往很注意情绪背景,善于用自己对所教知识的情感,来煽起学生的情绪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这样的课堂上,会有疑问,有惊讶,有问有答,有争论,也有笑声,情感起伏跌宕,学生情绪高昂、兴趣浓厚。这些教师在讲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时,总是以饱含感情的语言,自然流露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从而以情动人,以情激情,感染和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严肃认真地讲解系统知识的同时,适当运用感性材料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地理教师思维敏捷、机智;能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特色,根据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擅长启发式,教法灵活,注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语言富有激情、优美生动,具有形象性和感染力;板书设计提纲挈领、新鲜醒目、语精字妙,一个箭头,一个图例,会引起学生对教材内容丰富的联想。
例如:在讲解地球公转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果教师只是凭空讲理论,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总是认为很难很难,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个简单的道具,就能让学生直观地分析出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用两根细铅丝绑成垂直状态,一根表示晨昏线,另一根用红线绕起来且可上下移动,表示直射光线。教师演示给学生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晨昏线的相应移动。让所有学生随意拿两支笔就可做同样的演示。演示过程中学生就能看出:晨昏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相应移动,而晨昏线的移动引起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此轻而易举就能让学生领悟地球公转的意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动手动嘴动脑,全部精力集中于学习中,一次性就能带动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在迎刃而解的基础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四十五分钟效率自然就会更理想。
即使是同样的地理教材比如高中地理“我国矿产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这一节,不同风格的教师的教法设计迥然不同。严肃威慑型的教师,往往按照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分布、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这一线索,旁征博引,有条理,有层次地讲清讲透,学生往往学得扎实。活泼幽默型的教师,往往提出由浅入深、前后衔接的一些问题,如你对我国矿产资源枯竭问题持乐观态度,还是悲观态度;我国矿产中,有八种矿产储量居世界第一,请想个有趣的办法记住它;评价我国矿产的优缺点等等,让学生借助课本和自己所掌握的最新信息展开自由讨论,逐个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往往学得生动活泼。
4.师生齐动手,演示地理模型提高效率
篇6
并不是任何一节课堂教学都有明显风格的。平淡乏味的课堂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独自的特点;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不能达到有机的统一,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没有风格的。
二、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
课堂教学风格受课堂教学内容和时代要求的制约。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就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地理教学内容与地理教学形式有机统一的课堂教学风格。
课堂教学风格总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的特点呈现出来的。人们对课堂教学风格的认识,首先是从课堂教学的形式、特点感受到的。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以素质教育为准绳,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及适当的教学用具为依托,恰如其分地表现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好学、会学、学会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正确的地理观,适应时代的要求。其教学形式的特点,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点:一是有一个诱人的新课导言。生动诱人,精练点题,设有悬念,可探讨性强。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受思想认识水平、课程时间安排、高考、中招考试导向等诸因素影响,通常情况下,不重视地理课,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但是,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又往往具有很强的好奇心 和好胜心,一方面他们要对问题追根问底,知道其所学知识的用途,另一方面,他们又急于要显示自己的才能,个个跃跃欲试。这就为设计好新课导言,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和思想基础。而经过挖掘加工后的生动、诱人、带有悬念的新课导言,一上课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上来。兴趣和好奇,促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直到把悬念化解,问题解决,找到答案为止。至于兴趣点和好奇点的选择,可以放在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地理热点问题、最新事件、乡土内容、奥秘探讨及新式教具等上面。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课导言切忌哗众取宠,喧宾夺主,冗长肤浅。精练切题则是这一风格形成和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二是浓郁突出的“地理味”。人地关系,空间概念和地图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体现“地理味”的三个突出表现。其中,地图教学是关键。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包括区位概念和区域概念),使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地图,正确分析和说明地理问题,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无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
三、锻炼学生的胆识和心理素质
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包括地理示意图表、地理漫画及素描图、人地关系相关图、地理模型图等,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恰当的地图教学,首先从识图开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的结构,然后再逐项逐条紧扣教学内容启发设问,让学生通过位置以及相关事象的分析,读出图中的地理内容和地理特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作地理成因分析和地理规律分析。对多种要素叠加的图,则采用分要素化繁为简,分解教学,最后再叠加恢复地图原貌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地图的展示,可通过挂图、板图、幻灯、投影、微机等多种手段进行。
通过识图、拼图、填图、绘图、联想分析图的反复训练,学生的手、口、脑并用,其观察力、记忆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诸多能力都可以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进而,把知识落实在图上,达到会学、学会、会用的目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胆识和心理素质。
(一)感染力极强的教学语言
教师灵活并恰当地运用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和板书语言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师或绘声绘色,或幽默诙谐,或启发诱导,或慷慨陈词,或点头赞许,或热情鼓励……总之,适时适度使用语言修辞手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勇于提问,大胆发言,跃跃欲试,积极参与。同时,配以新颖、美观、快速、精练的板书、板图和板画,醒目易记,就能强烈地吸引住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使其如醉如痴,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受到陶冶,得到锻炼,学会知识,掌握方法。
篇7
在地理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地理学不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但是不少学生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在地理学习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无法形成全面的认识。
2.在地理学习中,常有这种情况:有的学生虽然具备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知识,但由于思维过程条理不清,违反了某些逻辑规则,结果得出的却是错误的结论。如对热力环流,有的学生没有充分认识由冷热不均引起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而导致对高低气压的产生原因分辨不清,从而产生大气垂直运动是由低压流向高压的错误结论。
3.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针对学生出现的地理思维缺陷,特别对学生而言,由于直接面临高考,而许多高考题目都是全新的,没有良好的地理思维有时候是很难正确解决这些题目。本人经过长期的尝试,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地理教学,特别是运用生活实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的帮助更大。
3.1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
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得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有对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认识,如知道有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但具体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时老师就应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飘移,要解决几个问题呢?学生就会逐步去分析,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什么长期朝一个方向,二是大陆这么重,为什么还会飘移。然后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假设,最后归结到目前比较成熟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也能充分理解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
3.2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打基础
篇8
1.地理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首先,新教材地理内容的综合性很强,更加强调人地关系,这为开展德育教育提供了空间,而丰富广博的教学内容中德育因素无处不在。地理教学中的德育要素可以从多种角度加以分类。
其次,地理主要是研究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科学,这为开展德育教育打下了深厚的思想理论基础。一个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上生存条件的人,一定会对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经济发展不平衡、可持续发展等地理问题做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树立起为公共利益而学习的良好动机。
那么如何实现地理知识和德育教育的和谐相融呢?笔者认为,把握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老师及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才有可能实现地理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统一的目标。而这一目标需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风格三个方面加以实现。
2.研究教材:从知识内容上发掘德育教育内容
2.1用国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地理教学中,既要善于通过展示我国地理国情的优势,激发和强化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又要善于通过指出我国地理国情的劣势,激发学生的危机意识。如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量很少;又如经济飞速发展,但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综合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等。使学生在产生必要危机感的基础上,激发责任感和使命感。
2.2以地理形式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展观
地理教学中有一条线是以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为主线,以“人地和谐”的理论观点向学生进行科学的全球观、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教育。笔者在讲到资源等内容的时候都会有意识地挖掘有关“森林资源短缺”现状,惋惜地教育学生,由于滥伐森林,滥垦荒地,黄河长江沿岸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学生有责任和义务保护森林资源,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广开渠道:从教学方式上丰富德育教育
3.1开展实践活动扩展德育教育的课堂
初中地理特殊的角色为地理老师扩展地理课堂教学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即形式多样的地理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很自然。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做社会调查,如在“人口”内容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选定“泗洪农村家庭人口构成”的主题,组织学生对本辖区(村)部分家庭人口构成进行统计,如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外出务工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认识家乡人口现状,发现家乡人口存在的问题,既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维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
3.2举办辩论和知识竞答活动活跃德育教育氛围
老师可以将一些知识点做成竞答题,在班中分组或以个人形式参加竞赛,也可以让学生自行编题,自行组织比赛。同样可采用辩论的形式,对一些有争议的地理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4.身体力行:在教学风格上深化德育教育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德育本身就是一种个人素质的修炼和提高。对于教师而言,只有以身作则,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于地理课堂教学之中,才能真正感动学生。要实现这一点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4.1课堂上尽情展现风采
地理学的特点就是“杂”,即知识面广,包罗万象。开学初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种问题,我从地理学角度加以解释。学生会惊叹我知识的渊博,这为学生喜欢我这位老师,喜欢地理课打下基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尝试用较快的语速说出一连串联系较强的知识,如我会一口气说出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说出某一区域内的国家和其首都。这种较快的带有激情的讲述有时会取得教育教学上的巨大成功。
4.2课堂外内塑品格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他们求知欲强,好奇心强,吸收和模仿力强,因而教师的素质尤为重要。教师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情感及个性品质的形成。言传不如身教,想要进行德育教育,老师自身的素质是关键。教师应当为人师表,完善自己的性格,提高自身的修养,从而以完善的人格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总之,只有将老师崇高的个人魅力和精神目标融于地理教学之中,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地理教学与德育教育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以把握学生情感为中心,以翔实深刻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以激情满怀的教学风格感染学生,最终达到地理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梁学军.地理教学过程中要贯穿德育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2006(4):125-126.
篇9
地理教师的专业化是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关乎地理教师的幸福感和地理教学的质量。地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途径包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诚向优秀教师请教、考取地理教育硕士、参加不同级别培训以及参加不同级别会议等。地理教师教学改革专业化成长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为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为地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等维度。地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关系着地理教师的幸福感,关系着地理教学风格的形成,也关系着的地理教学质量的高低。一、地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阶段1.初涉岗位阶段这一阶段的地理教师刚刚从高等学校毕业,学习的地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及地理教育理论都比较新,其信心百倍,热情高涨,但经验不足,实践性差。这一阶段中是其产生地理教学疑惑较多的阶段。2.不断磨合阶段这一阶段的地理教师不断积累地理教学经验,逐步提高了地理教学的“三板”技能、分析地理教科书的能力、设计地理教学过程的能力、调控地理课堂教学的能力等。与此同时,也在一线教学中产生了众多疑难和困惑,可能会遇到“高原反应”。3.走向成熟阶段这是大多数中学地理教师的最高阶段。他们具备了广博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教学知识、扎实而悯熟的地理课堂教学技能、逐步能较灵活地将地理教育理论运用于地理教学实践、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课堂、形成地理教学模式。4.成为专家阶段此阶段是中学地理教师追求的最高阶段,也是中学地理教师的教学风格形成阶段。此阶段地理教师具备的知识技能特征是: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并能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形成自己的地理教育思想,独具特色的教学艺术。因此,此阶段并非容易达到,只有少数中学地理教师可以达到。二、地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途径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地理教师应树立科学、正确的地理教育价值观,具有为地理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地理教师的价值观和行为,为影响着地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正确的价值观影响下,地理教师平时可以阅读地理教育期刊(《地理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和《地理教育》),学习同行在地理教学研究中的优秀成果,汲取营养;可以购买与一线地理教学关系密切的理论书籍,提高地理教学的理论水平;可以通过网络,查阅地理教师的博客和地理新课程的视频等资料,领略其他地理教师的风采,激励自己不断成长。虽然外力是推动自己成长的重要因素,但只有地理教师自我积极追求进步,才是真正的成长。2.诚向优秀教师请教善于发现周边亮丽的风景线,积极向优秀的地理教师学习,也可以向其他学科教师请教。年龄较长的地理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地理教学经验和悯熟的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还具有一定的缄默知识。年轻的地理教师接受的教育多为新课程改革启动之后的理论,教育视野较为新颖。学科之间也有相同之处,其他学科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和高尚的师德也能为你提供一些启发。因此,地理教师不仅要向不同教龄的地理教师请教,还要向其他学科教师学习。3.考取地理教育硕士中学地理教师可以考取在职教育硕士,获得教育专业学位。在职教育硕士的考试时间多在每年的10月份,考试内容相对较为简单,且可以采用半脱产的方式、利用暑寒假进行学习。目前能招收地理教育硕士的高校有很多,如华东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地理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择校而考。当下,中学期望地理教师的学历越来越高、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也越来越高。因此,地理教师有必要进行较为系统的地理教育硕士课程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身价”。4.参加不同级别培训目前,省级、国家级培训项目都有很多。如省级高中地理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教育部、财政部支持的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等。可以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学教师的成长。地理教师在参加培训期间,不仅可以重温当年上学风采,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与思想,还可以认识很多同省的地理教师,与他们交流一线的地理教学心得、困惑。5.参加不同级别会议每年召开的县(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地理教学学术研讨会较多。国家级的地理教学会议当属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综合学术年会。自2009年以来所召开综合学术年会的主题分别是:新课改视野下的地理优质课堂教学、两岸四地中学地理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地理课程评价与新课程改革、现代教育技术价与地理新课程改革。可以说,这些主题都紧密联系一线地理教学,关注中学地理教师。地理教师参加研讨会,可以与全国众多地理教育工作者交流地理教学问题,不仅拓宽了地理教育视野,也提高了地理教育思想。三、结语综上所述,地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关乎学生的地理素养、关乎地理教学的质量。相信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地理教师会不断提升专业化程度,增厚自身的自足之本,提高地理教学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夏志芳.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篇10
Key words: "Learning Plan Guidance" mode secondary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experience
作者简介:孟凡兵(1966―),男,江苏盱眙人,地理专业本科毕业,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及地理教学论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教育规划项目:“‘1+1’ 高效课堂教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同“教案”相对,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而设计的一系列递进性问题的集合。是引导学生沿着这些递进性问题,通过自主探索,获得真知的学习程序或学习方案。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学生依据“学案”所提供的信息,在“了解学习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老师的“总结提升”,以及“当堂检测”等五个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究、研讨而获取所要学习的知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革除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特点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之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迅速推广,同其自身的特点相关。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优点
一是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然而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更为重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长期的自学,逐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衡量一个民族科技发展水平重要标志,是各个阶段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通过学生长期的“自主探究”、“合作研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不足
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都具有“两面性”。它具有上文提及的优点,也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教师的教学风格难以充分展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语气、语调、音量及其变化;教师的板书、简笔画;教师的动作等肢体语言;教师的面部表情及其变化,都能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它们往往和所传授的知识“捆绑在一起”,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相对减少,教师的教学风格展示的机会被“压缩”,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是影响教师课堂组织能力的发挥。教师备课通常是在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及其差异的基础上进行的。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往往难以预料。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自己组织教学的能力,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适当控制教学节奏、增加或缩减例题及引导性材料,提高教学效果。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各个学生利用老师编好的相同的学案来学习和探究。教师难以增减导学内容和调节课堂节奏,影响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发挥,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是影响具体学科教学特征的体现。不同的学科,其学科特点不同、知识体系不同,要求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然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探索的指导性依据是学案,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在学案中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是容易产生学习是为了考试的错觉。“当堂检测”往往成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由于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做到对学生探究的结果、获取知识的情况进行一一过问、逐个检测,通常以书面练习的形式来检测,这无形中在学生心目中造成“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考试成绩高低反映掌握知识的多少”的假象。
三、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要注意的问题
地理学本身、中学地理课程、地理课堂教学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中学地理教学过程运用“学案导学”模式,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运用“学案导学”模式不能忽视预习这一环节。综合性是地理学的特征之一,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因此,运用“学案导学”模式前,一定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以便其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更好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第二,“学案”中的内容要尽量贴近生活。地理学描述和分析发生在地球表面上的自然、生物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变化,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重要的区域类型。若将其编写到“学案”之中,自然成为地理教育的良好素材。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新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三,“学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也需要运用地图、简笔画、地球仪、经纬网模型、对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这些手段的运用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编写“学案”时,学生探究、教师总计提升等环节要考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第四,“学案”要采取适宜的检查方式。一是检查题目的难度适中;二是检查要具有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的需要;三是检查要运用适当的题型,尽量少用填空题,多用问答题、讨论题。
第五,要同其他教学模式结合使用。针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所表现出的不足,可以将其同课堂讲解、实验演示、野外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相结合,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11
二、善用课堂教学中的出错现象,提高学生注意力
地理课堂教学上的错误,生成于教学过程和课后作业中,教师和学生对它的处理,往往停留在找错、纠错和改错的简单层面上,往往忽视了它的其他作用。实际上它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值得教师珍惜并努力探索它的多种功能。如高中学生在学习“热力环流”知识,特别是热力环流的方向,以及近地面冷热变化后垂直方向上气压高低的比较,学生总有问题出现。为此,可在学生的“错”上做文章。教学采用“三步法”:第一步,运用简单的flas边演绎边讲解;第二步,设定近地面“热――冷――热”三点,由学生画图完成:标出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高低、气流流动方向和等压线的弯曲状况,然后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找出典型错误,由师生共同予以纠正;第三步,通过变式图设疑,检测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难点,还通过思维变通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可以采用“故缪法”,即教师在教学中故意出现自我混淆的教学错误,引发学生根据“生活体验”或其他知识储备提出质疑:通过辨认和引导,强化学生对地理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高中地理运用有关地球表面某点冬至日、春秋分日和夏至日太阳升落轨迹图设疑的问题,学生总是在细节上认识模糊而导致出错。通过示意图设疑,故意出错,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关注细节和联系,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讲练结合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学生创新,重视研究,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地理教学强调知识发现的过程中创造性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展示教学结果。在地理教学和实践中,应该处理好强度和适度的关系,让学生训练思维和总结经验,从而真正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我们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结合一些典型的例题,来进行思维方法的提炼归纳和总结,从而得出一些切实可行又高效的思维方法:(1)问题的归类。首先应仔细阅读该题的试题要求,以明确该题的考点和问题的意图,比如该题是考查工业区位还是其他区位的问题;(2)区位的展示。比如该题考查的是工业区位问题,那么我们则要充分展示出工业区位的诸多因素,如原材料、动力、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等;(3)进行综合分析。根据试题的要求,我们要进行全面而又客观地分析、评价,还应结合具体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来进一步深层次地分析,提炼出关键的信息、突出主导的因素、掌握动态的因素。通过这种有意识的思维方式与答题方法的归纳总结,不仅能有效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巩固自身掌握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为学生今后能够充分运用这种思维方法灵活解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多媒体教学成为现实,影音播放、动画模拟等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活动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可以成为教师的好帮手。在教学中可借助地理模型、地球仪、地理挂图等直观教具,尤其可借助投影、电视录像、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掌握地理知识,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篇12
同课异构是指不同的教师在相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上同样教材、同等进度的“同名课”,以此比较不同教师在新课导入,教材理解,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学风格的异同[1]。通过同课异构这种教学策略使受教育者能够更好地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
1 同课异构的特征与意义
1.1 异中求同
同课异构的“同”是指各位教师所使用的教科书不同,所教授的学生也不同,但是遵循的课程标准必须一致,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通过改变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使得所教授的课程达到创新点,通过对比各种教学策略,最终达成共识,从而形成共同教育价值体系。
1.2 同中求异
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之中虽然参考的课程标准相同,但是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比分析各个教师相互之间对于新课导入,课程结构的安排,教材的理解,教师上课的风格等不同方面之间的差异,这样教师之间反思与讨论可以有更多的话题[2],这种话题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一线教师的授课水平。
1.3 同课异构可以帮助教师相互之间优势互补
对于相同的教材内容,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每种教学方式都会有优点同时也暗含着缺点,教师通过同一节课,相互之间切磋,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之中的缺点,同时学习别人的优点[3]。同课异构易于比较不同教学效果之间的区别,从而有效的促进教学能力。通过不同方式的教学,我们可以容易地比较受教育者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行之间可以发现对方的不足,易于同行专家之间做进一步的对比研究,反思专家的点评,找出自己的得与失[4]。
2 以《宇宙中的地球》为例探析同课异构的魅力
《宇宙中的地球》处在高中必修人教版的第一章第一节,是学生高中地理课堂的第一节课,上好高中地理第一节课,关系到学生以后学习地理的兴趣;笔者结合《宇宙中的地球》大量的听课笔记以及反复观看授课录像,整理出比较典型的两种结构的授课方式,对于这两种不同结构授课方式笔者将从新课导入,教材理解,授课结构,教学风格将给大家做一下比较。
授课方式一:在新课导入上用运“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诗句,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是从已知到未知过度,在授课结构上采用的是从地球往外太空讲解,采用这种授课方式的教师授课风格普遍严谨,逻辑性强。
授课方式二:在新课导入上用动画影视等,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认为应该创造性使用教材,在授课结构上采用是从外太空到地球,采用这种授课方式的教师授课风格比较活泼,自由,开放性强。
通过这一节课的两种教学结构的比较,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发现由于地理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不同,导致他们在新课导入,授课结构,教学风格等差别比较大。
3 专家名师意见
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地理研究副教授苏 老师观点:赞成讲解《宇宙中的地球》这节课的时候,应该从地球开始,一直讲到总星系,主要是由于总星系范围太大,学生们对总星系没有宏观概念,学生对于星系这个概念太虚无缥缈,所以,“从小到大”易于学生理解。
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讲师殷水清老师比较赞成应该总星系开始讲解,逐步找到落脚点地球,主要是因为按照这样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符合我们科学探究的规律,科学探究的规律一直都是由宏观到微观逐步靠近,地理学属于自然科学,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培养中学生符合科学规律的思维方式。
北京市高级地理教师都炜认为应该从外太空讲解,最后落脚点是地球,如此讲解可以把地球的运动联系起来;除此之外,由于现在学生见多识广,接触过很多的天文知识,外加一些科普宣传作用,学生们对于天文知识很了解,所以,以“从大到小”的授课方式讲解这一节课,可以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然地理学教授刘宝元教授认为无论“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讲解这一节课,作为一线地理老师应该在讲解之前相互之间做讨论,多交流,结合实际情况一定可以找出一套比较合适的教学结构。
4 总结与建议
通过《宇宙中的地球》两节典型授课结构的比较研究,发现每一种授课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同课异构”为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提供了全方位的视角,利于一线地理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所以在选择某一种授课的方式之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充分了解教材内容,通过重新整理教材的基础上形成适合学生成长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所要教授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以前的学习基础知识储备,设计课程之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其次,授课之时,尽量采取多种授课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新形势下,中学一线教师应该多个角度去审视教材,思考学生,只有这样,才可以打开教学思路,快速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5]。
参考文献:
[1]王敏勤.“同课异构”教学反思例谈[J].课程与教学,2008,(6).
[2]李云吾.互补共振:“同课异构”教研方式的目的[J].教研分析,2007,(10).
[3]肖若茂.“同课异构”——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J].中国科技信息,2008,(3).
[4]刘晓军.教育科学的“求真”“向善”和“趋美”——对“同课异构”现象的思辨[J].四川教育,2011,(2).
篇13
“同课异构”的教学理念为现代教研方式带来了新的思路。针对地理教学实际,“同课异构”立足于教师集体备课,将教学设计、教学行为进行再次自我设计,重点突显创新性设计,重新呈现出独特的教学特征、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现有的兴趣特点及知识构造,达成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目标,形成深受学生喜欢的、指导教师教学的地理教学方案,体现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的独特理解。
一、同课异构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1.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原有的地理教学理念已不能完全适用于现代教学机制,重组教学机制、创新教学模式成为当下地理教学的要务。“同课异构”教学理念融入地理教学活动,解决新课程实施中“来源于课堂、根植于课堂、还原于课堂、运用于课堂”的实际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以生为本”、“直面问题”、“课例教研”等实施策略,开展具有实效的教学研究活动。
2.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现代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视角来考虑实际问题,综合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及主观感受,创设更具人性化的教学模型,便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在地理教学中,应依据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来考虑教学方式,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应用能力为综合考虑要素,教学设计也应从学生的基本学情入手,根据学生的已知和未知(对待某一课程知识点的自我掌握能力及理解情况)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避免将学生置于“零起点”进行课堂预设。
3.地理教师的个体差异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因素及教师的个体差异直接影响地理教学效益。其中,地理教师的个体差异主要是基于地理课程理解程度,体现在课程内容挖掘、教学策略选择、教学问题设计、课堂氛围营造等方面。造成个体差异的基本成因与教师的教育认知、专业知识、课堂管理、性格特征等因素具有密切联系,对学生的主观学习也会有所影响。在教学实践中,不同教师对同一问题的理解程度各不相同,造成课程内容设计、专业知识传授等方面也会呈现出不同。
二、同课异构的基本策略
1.研究教材,人人初备
在个人备课阶段,教师应认真研究地理教材,结合新课程标准、教师用书、高考考试说明以及其他相关资料,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方面来考虑如何教学(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比如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应用能力,拟定合理化的教学目标及备课方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优差生的等级划分),标注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策略,设计合理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方案。
2.研讨教法,集思广益
教师需要注重“教法、学法、练法”,基于合理化的教学目标及实践方案,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案。教师要“心中有书”,考虑“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等问题;结合地理课程标准,深入学生内部,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法、板书、作业等,并指明课程重点内容;结合学生的心智水平、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实际情况,适时提供有效指导,配合课堂提问(设问)、试题分析、练习说明等,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及思考环境,逐步改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动脑,强化学生记忆,实现知识迁移,培养学生能力。
3.创新设计,个性教学
个性化教学应有以下内涵:一是注重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引导者,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自身专业知识,融合创新教学方法,满足创造性教学需求,形成教学性,这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二是注重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基础,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与方法。三是注重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以人为本”就是强调要强化人的素质,教学工作必须为素质教育服务,而素质教育追求的是个性的解放和发展,我们要在个性化教学中使学生个体的人格得到健康完整的发展。四是注重学生自身学习风格的形成。教学中不能让所有学生按照同一学习模式、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只有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才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提高。
4.教后反思,感悟升华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对于地理教学而言,课后思考与课前设疑、课堂提问占据同等地位。在地理教学中,当教师完成备课、课堂教学等流程后,应进行及时、有效的课程反思、分析、研究、总结,为接下来的课程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三、同课异构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1.处理好集体备课与个人教学特色的关系
考虑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效益,整合个体教师对待教学设计的主观意见,注重引入集体交流、课程整体把握环节,就教学问题达成共识。既要体现教师的集体智慧、互帮互助的功效,也需注重个性化教育色彩,协调两者的关系,便于提升地理教学设计效益。
2.处理好“求同”、“存异”两者的关系
依据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同课异构既要追求教学理念的一致性,又要充分肯定不同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四、同课异构的实践反思
1.经由“同课异构”教学模式,让参与同课异构的教师共同成长
在此期间,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引入不同的教学策略及实践方案,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方法及参考标准,在突显教学个性化需求及实践性要求的基础上,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批判性继承不同教学方案的优势和价值,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2.同课异构优化了教研方式,提高了地理教师集体备课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