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体育赛事概念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体育赛事概念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体育赛事概念

篇1

开展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体育文化,更好的发挥其“强身健体”的作用,更好的发扬体育精神。尤其在青少年时期开展必要的体育训练尤为重要,它可以更好的塑造孩子的良好品质,锻炼他们的体育精神。虽然我国在不断的发展体育竞技体制,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1]。

1.国外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

国外对于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模式美国采取的是学校制。不受国家政府的主导,而是以学校和教育为主。第一类是运动协会系统,该系统主要负责全国的中学、大学的竞技运动,同时也是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是一种非营利性组织。第二类是非政府和私人组织系统。该种组织主要是私人组织的竞技运动形式,最著名的要数基督教青年会。

欧洲国家采取的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是俱乐部制,是一种自发的组织,由体育的爱好者们自发组成的协会,最初只是组织简单的娱乐项目,后来演变为专业的竞技运动组织。俱乐部的会员可以从中享受俱乐部提供的各种服务,如运动场地、运动设施以及比赛等。欧洲国家的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不受政府的控制,是由学校或者俱乐部自发组织成运动协会,且规模庞大,构成了全国性的联合会[2]。

2.我国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改革的创新思路

我国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还不够成熟,并且绝大多数被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掌握,与国外相比,其发展程度并不理想。因此,应加强对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正确认识问题,并确定好改革的方向。

我国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确立的,近40年的发展历程也并不理想,虽然国家相继出台了很多政策,提出来很多办法,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很多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也使得政府部门的很多职能进行改变,对个人的生活、工作、教育等的控制也逐渐减弱,人们可以更好的追求个人兴趣爱好及其自身利益。因而,对于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的改革也要从以往的政府主导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培养社会兴趣和利益为主导的模式。将业余体校纳入普通学校系统规模,这样不仅能够解决业余体校长期积累的矛盾,同时也有利于划清政府的职能范围,真正放手,让体育训练更加“自由”的发展下去。随着体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完善我国的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相关的协会组织也是整合社会力量、有效开展健康运动的重要手段[3]。

3.我国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3.1政府帮扶,发挥主体作用

改革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政府与各团体组织、学校等共同努力,政府要大力放手,自由发展团体活动,但同时也要进行良好的帮扶工作,发挥其主体作用。可以在各大城市设立试点,有政府出门与奥林匹克委员会以及各专项运动协会相协调,更好的开展体育训练活动。在改革的过程中,政府还必须要发挥其主体作用,做好监督和管理的工作,引导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协会可以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前进。

3.2明确政府职能,准确定位各组织协会。

必须要以立法的形式来政府、明确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协会以及俱乐部三者的定位。政府在整个模式的改革中应尽量发挥其保护和扶持的职能,更好的保护其权益,帮助其良好的成长。在改革的过程中还要做好监督和管理的工作。俱乐部要以正轨的形式来组织体育活动,而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协会也要做好本职工作,更好的发展下去[4~5]。

3.3加强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协会的自身建设

完善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协会的自身建设是改革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的关键步伐,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具体要从以下五点来进行建设。

第一,要突出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协会的代表性,协会要不断发展会员,壮大协会,各区域都要覆盖协会会员,这样才能更好的组织体育训练活动。第二,要提高协会的管理效率,一个协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规范有序的管理制度与之相辉映,因此,维护会员利益,促进自律性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内容。第三,保证信息的广泛性,协会必须要时时掌握外界信息,保持高度的信息敏感度,准确、及时的掌握相关信息,同时保持与会员和同行的密切联系[6]。第四,广泛开展社会性活动,协会要以其社会性、民间性、互惠性、中介性与社会各方面建立联系,做好沟通工作,架起社会各方面的桥梁,让协会可以更加顺利的开展活动。第五,保持协会服务的专业性,协会必须要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让会员能够得到专业的指导[7]。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的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我国的改革道路仍然存在很多缺陷,它的改革必须要建立在现实、时代精神以及社会发展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同时还要处理好国家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关系。改革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的改革任重道远,需要政府、学校、以及各协会组织要共同努力,共同致力于改革我国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更好的发展青少年训练和竞赛组织协会,更好的开展我国体育教育活动,更好的培养出优秀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声洗,范振国,黄小华.我国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改革与创新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04:56-59.

[2]吴贻刚,陈先良,王健.论我国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指导思想及原则[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02:46-50.

[3]王云涛.对改革我国青少年体操训练体制的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11,05:146-147.

[4]刘景裕.我国青少年体育训练与竞赛社会化管理的理论基础[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06:21-22+42.

篇2

项目管理是近年引入我国的管理理论,正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渗透到国民经济和各个领域。项目管理已具有成熟的理论、手段和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项目管理是把各种资源应用于项目,以实现项目的目标,满足各方面既定需求的过程。体育赛事具有项目管理的典型特征,将项目管理生命周期理论运用到体育赛事领域,对于提高体育赛事的质量和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我国体育赛事的举办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操作依据。

一、项目生命周期理论

项目管理活动贯穿于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对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它是一种运用既有规律又经济的方法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的手段,并在时间、费用和技术效果上达到预定的目标。目前,任何组织在从事项目活动时,一般都把项目分成若干个阶段,以便更好地进行管理。项目划分为阶段也便于将项目与组织正在进行的日常业务更好地衔接起来。项目先后衔接的各个阶段的集合一般称为项目生命周期[1]。

项目的生命周期确定了将项目的开始和结束连接起来的阶段。不同的项目可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定义不同的名称,但从各个阶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上看,项目的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4~6个阶段。对于六阶段模型,各个阶段分别是概念、定义、设计、开发/施工、应用和后评估。对于四阶段模型,各阶段包括概念、计划、执行和收尾。

二、运用项目生命周期理论组织体育赛事

体育赛事是一种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的特殊事件,其规模和形式受竞赛规则、传统习俗和多种因素的制约,能够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的一项活动。它具有项目管理的特征、组织文化背景和市场潜力,能够迎合不同参与体分享经历的需求,通过这种体育活动,能够达到多种目的与目标,对社会和文化、自然和环境、政治和经济、旅游等多个领域发生冲击影响。体育赛事具有一次性、独特性、制约性、风险性、结果的不可逆转性等特征[2]。根据体育赛事项目的性质和特点,本文选择了四阶段模型的项目生命周期对体育赛事进行管理和组织分析研究,下面分别从概念、计划、执行和收尾四个阶段来指导体育赛事的组织和运行。

(一)体育赛事的概念阶段

概念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出并确定体育赛事项目是否可行。这一阶段的主要成果是体育赛事项目建议书或体育赛事可行性报告。可行性报告主要是指赛事的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实施赛事技术上的先进性、适应性,经济上的合理性、营利性,环境上的安全性以及实施上的可能性、风险性进行全面科学的综合分析,为赛事决策提供客观依据的一种围绕赛事进行技术、经济、政策、资源、环境分析研究的活动。体育赛事可行性研究要回答: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有利;对社会是否有益;需要多少资金;能否筹集到全部资金;需要多长时间能完成;需要多少物力、人力资源等[3]。

体育赛事可行性研究一般分为一般赛事机会研究、特定赛事机会研究、方案策划、初步可行性研究和详细可行性研究五个阶段。赛事可行性研究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明确赛事范围和目标;进行实地调查、技术研究以及经济研究;拟定多种可行的并且能够相互替代的方案;多方案分析与比较;选择最优方案,即进一步的市场分析、工作流程、设施、志愿者与培训、组织与经营管理、财务分析等;编制赛事论证报告;编制资金筹措计划与赛事实施进度计划七个步骤。

(二)体育赛事的计划阶段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对可行性项目做好开工前的人、财、物及一切软、硬件准备。该阶段的主要成果是体育赛事项目概要报告或体育赛事项目计划书。体育赛事计划围绕着赛事目标,系统地确定赛事的工作任务、安排赛事进度、编制资源预算等,从而保证赛事能够在合理的时期内,用尽可能少的成本和尽可能高的质量完成[4]。在撰写体育赛事项目计划书时要根据一定的步骤来进行,确定赛事的目标,对赛事目标的各种指标有明确认识;建立赛事工作分解结构,根据工作分解结构(WBS)确定赛事的工作内容,并将之绘制成正式的工作分解结构图;确定时间,根据相关资源和信息,确定完成每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分配资源,为各项工作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制定最初计划,利用CPM或PERT建立赛事网络,确定管理重点,在综合考虑资源限制及其他因素之后,将赛事网络转化成日程安排;征求意见,修改计划,听取各方意见,对所做计划进行完善和修改;确定最终计划,并制成书面文件,发给赛事高层管理者和赛事工作人员,使相关人员清楚计划内容。

(三)体育赛事的执行阶段

执行过程是正式开始为完成赛事项目而进行的活动,它涉及采取必要的行动,保证完成项目计划中的活动。项目的成果在这一阶段场所,这一阶段通常需要大量的资源,并需要辅助以各种手段和条件。执行阶段主要是完成项目计划的具体实施。这时体育赛事项目管理的重点是跟踪执行过程和进行过程控制,使体育赛事按照计划有序、协调地实施。执行过程中要将人与其他资源进行结合,具体实施项目管理计划。其包含的管理活动内容有:组织协调人力资源及其它资源,组织协调各项任务与工作,实施质量保证,进行采购,激励项目团队完成既定的各项计划,生成项目产出物等。在赛事的筹办过程中,由于种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使得赛事实施必然会偏离预先设定的计划轨道。当体育赛事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偏离目标的情况时,要立即采用纠偏方案进行控制。

(四)体育赛事的收尾阶段

收尾阶段是对项目进行评估和总结。在体育赛事项目收尾中,我们经常会对项目的后评估省略或中途而废。然而,不论一项工作做得怎样好,总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吸取教训的检查应该按照这种精神来进行。因此,当体育赛事结束的时候,赛事组织应当做好赛事的收尾工作。体育赛事收尾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赛后管理工作和赛事评价两个方面。

赛后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办理各队离赛的各种手续;用于比赛的场地、器材、服装、用具等物资设备的及时归还、转让和处理;财务决算;汇编、寄发比赛成绩册和其他资料;移交、整理有关文档资料;向新闻单位运动竞赛的有关情况;评比表彰工作;赛事相关人员的善后工作;庆祝赛事结束;总结经验教训[5]。赛事评价是指对体育赛事实施仔细观察、测量和监视,以便正确评估结果的过程。体育赛事评价可以提供体育赛事的基本轮廓和重要的统计结果,为体育赛事参与者提供反馈,为进行赛事分析和提高赛事质量提供借鉴。赛事评价一般包括赛事实施过程评价、赛事效益评价和赛事影响评价。

三、结论

将体育赛事与项目管理相结合,将体育赛事运作的生命周期分为赛事概念、计划、执行、收尾四个阶段,在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中对每一个阶段进行详细研究可以极大程度的整合体育赛事的资源,提高体育赛事的目标完成度。在体育赛事活动中,作为赛事组织成员要将项目管理生命周期理论有意识地引人到赛事活动的组织管理,同时要从举办赛事活动中及时总结项目管理理论,不断丰富、完善现有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远,寇继红,代君等.项目管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2:40-41.

[2] 田刚.大型体育赛事项目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12:14.

篇3

而对于区域地产酒企,视资金情况可以联合本地区域主流媒体,冠名组织开展区域范围内的赛事专题报道、有奖竟猜等活动,以便加强本地消费者的互动,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例如,双沟酒业的苏酒瞅准南京举办十运会的机会,在当地市场上打了一场漂亮仗,销售额在逐年稳步提升。

企业的品牌和体育赛事要“门当户对”

实施体育营销的企业,首先要看体育赛事是否和产品有关联,和产品品牌是否“门当户对”,不要牵强附会。只有体育赛事和产品有契合点的话,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就会赔了夫人又折兵,大手笔的资金投入便会打水漂的。例如,青岛啤酒在品牌诉求上“激情成就梦想”与奥运会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相契合,借助奥运平台,青岛啤酒自然而然地将激情带给了消费者。

长线品牌经营 切记保持持续性和连贯性

一个体育赛事时间一般是比较短的,基本上体育活动一结束,随之所有宣传报道转播等投入的回报就到此为止了。绝大多数酒类品牌只是在某一时间内借势体育赛事为品牌上市推广而做,而不是长期系统地参与。企业不能向运动员那样赛事停止了,自己就可以休息了。正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企业若走了体育营销这条路,就要保持持续性和连贯性,这样才能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因为一两次的体育赛事投入不可能一蹴而就,让消费者认识自己的产品,否则会前功尽弃的。

例如,2006年中粮长城葡萄酒,成为北京奥运会赞助商后推出了“共品长城,同享中国”等一系列的营销活动,奥运会结束后其仍然组织开展了体育营销活动。

整合资源 使体育营销达到最大化传播

体育营销是一种体系营销,是一种战略投资行为。不是一种独立的经营行为,还要和其他各种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要把各种推广活动结合到体育营销平台上,通过有效各种资源手段使产品最大化得到传播,形成舆论声势,继而可达到消费者的认知。很多酒企简单认为,体育营销就是广告狂轰滥炸和巨额抽奖或者找个体育明星代言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则不然。例如,2009年澳洲虎葡萄酒参与的国际性的足球、篮球赛事,打出场边广告、地贴广告以及球员球服上的冠名广告的同时,还借央视的直播和其他媒体转播把其传播到千家万户。

概念符号化不容忽视

篇4

近年来,我国以竞技体育为依托的体育比赛市场日趋成熟,商业化运作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在市场经济的改革过程中,我国积极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从而使我国的体育赛事的商业化运作得到了很大进步。

同时,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我国各类高校体育赛事商业运作迈出了相当重要的一步。然而,与职业联赛相比,我国各高校体育赛事商业运作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本文就我国高校体育赛事商业运作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1 相关概念

1.1 高 校

高校即为提供高等教育的学校。而所谓高等教育就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可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二者对各自领域的学生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学历教育又可以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目前,这三种教育中,研究生教育级别最高。

1.2 体育赛事

体育赛事是具有项目管理性以及组织文化背景和市场潜力,并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的特殊事件。其规模、形式一般会受到规则、习俗和传统的影响,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2 体育赛事商业化运作的程序

2.1 设置机构

体育赛事商业化运作一定要注重组织机构及人员设置,并且要随着赛事规模、性质以及历史传统文化随时变化,从而更加有利于体育赛事的进行。

2.2 统筹资源

在体育赛事开始之前,相关人员要根据赛事具有的市场资源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统计、整理以及分类,做出最正确的评估报告,以免后期实施出现不可弥补的问题,使学校、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巨大损失。

2.3 目标确定

体育赛事商业运作的目标即为能够实现多少体育赛事收入,其运作会不会给学校、赞助商带来经济利益损失。只有在事先制定明确的目标,赛事开始后才能按部就班,将每一步都做好,使赛事达到完美。

2.4 确立规则

从目前来看,高校体育赛事商业运作的关键是实现“等价交换”,因此,体育赛事商业运作规则的制定一定要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并注明主办单位,使规则具有权威性和统一性,让赛事顺利进行。

2.5 制定并实行方案

高校体育赛事商业化运作方案的制定是极其必要的,有了方案,体育赛事才能顺利进行。而且所制定的方案要包括市场开发总计划,要有市场开发目标、对象等内容。同时,在体育赛事进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赛前制定的规则,将这些规则运用于实际,使赛事进行的更加顺利,让赛事举办的更加完美。

2.6 评估总结

在赛事完成之后,相关人员要对这次赛事进行档案建立,并撰写评估报告。将这次赛事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报告。

3 高校体育赛事商业运作程序的方式

3.1 体育赞助

体育赞助就是某一组织或个人向某一体育资产,付出一定数额的现金或实物,作为与该体育资产合伙参与开发以达成各自目标为目的的一种特殊商业行为,其可以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同时也可以解决举办体育赛事学校资金匮乏问题,从而实现双方共同利益。

3.2 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是体育商业运作最重要的一部分,若没有做好前期的计划工作,则可能会失去赞助机会。在计划阶段,体育赛事运作者要寻找有实力且可能为其提供赞助的企业,并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吸引这些企业,让他们为体育赛事提供赞助。

3.3 销售阶段

在这一阶段,体育赛事运作者要和一切有可能的赞助商进行接触,了解他们的实力,筛选出适合的企业,并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让这些企业为学校的体育赛事提供赞助。

3.4 回报阶段

在体育赛事结束之后,赛事运作者要按照承诺给予赞助商利益,并与赞助商保持联系,让赞助商继续支持本学校,从而解决体育赛事商业运作中出现的企业赞助延续性差的问题。

3.5 效用评估阶段

体育赛事运作者要在体育赛事结束之后即时统计赞助效果,看是否达到预计效果,若未达到,需清楚差距在哪,并做出分析,争取下次做到更好。效用评估的基础是传播价值,体育赛事运作者要将赛事的价值传播出去,让学生以及赞助商对赛事有更好的了解。

4 我国高校体育赛事商业运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赛事商业运作发展越来越快,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校体育赛事商业运作仅在个别级别高、具有影响力的高校中出现,而且规模一般较小,无法实现全面的商业化运作。

其问题主要有:形式单一、资金投入少、内容空乏,同时赞助企业单一、项目有限,而且无法保证赞助商的利益,从而导致企业赞助的延续性差,使得高校体育赛事商业不能良好运作。

各高校要重视这些问题,并制定一定的解决方法,让高校体育赛事的商业化良好运作,使高校有更好更快的发展。

5 结 语

高校体育赛事的商业运作是由于高校体育教育经费不足而演变出来的。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赛事商业运作市场不断发展,日趋成熟。其目标越来越明确,内容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有了很大进步。高校体育赛事商业运作可以活跃校园体育文化,扩大学校的对外交流,提高学校的影响力,让学校有更大的知名度。同时,也可以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让企业拥有更好的生存环境,在市场上有更有利的竞争优势。从而使高校和企业达到各自的目标,取得各自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王国营,王伟.高校体育赞助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2004,(6).

[2] 陈颖川,徐武,吉建秋,等.商家赞助校园体育竞赛的影响效应[J].体育科 研,2004,(5).

篇5

我国发展“体育产业”相关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14年两会期间,随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议论。两会结束后,国务院出台了相应的标准意见,其中对体育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指引。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及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体育产业的发展促使我国跻身世界体育大国行列。但就我国体育赛事项目管理而言,仍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亟需解决当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实现我国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体育赛事项目管理背景分析

(一)赛事项目管理基本概念分析

体育赛事项目具体是指以完成特定体育活动为目的实施的一次性工作。赛事项目管理就是赛事管理者、组织者通过专业的手段,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以发挥资源全部功能,实现既定目标的工作过程,在现代项目管理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国外赛事项目管理实施背景分析

项目管理方法在国外的首次应用,可追溯到二战后期,由美国在“曼哈顿计划”中进行了应用。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阿波罗”号载人飞船的成功登月,项目管理方法发展成为相对系统、完整的管理方法。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项目管理才由军事领域扩展各项民用项目,随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推广。

就体育赛事而言,由美国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首次应用项目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并成功通关过商业化的运作手段获得了盈利。这一次成功的经历,促进了体育赛事项目管理的发展,并且赛事项目管理在之后多届世界杯、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三)国内赛事项目管理实施背景分析

我国对于项目管理理论的研究及应用相对较晚,起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主要应用于航空及国防领域,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扩展至其他领域进行应用。就体育赛事项目管理而言,我国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中,首次应用了赛事项目管理方法,并在我国随后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中也得到了深入且广泛的应用,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赛事项目管理的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我国赛事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于决策阶段缺乏重视

就我国赛事项目管理的实施应用而言,其投入主要集中于项目的实施阶段,侧重于对如何完成项目的思考,相应忽视了决策阶段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地位,我国赛事项目管理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由国内赛事项目管理实施流程图可知,我国赛事项目实施过程中,缺少赛事决策这一重要环节,直接由项目管理对接赛事启动,缺乏科学的评估和社会公众的民主评断,导致赛事结束后,大量的体育资源闲置、浪费问题。

(二)对于项目管理组织缺乏应有的重视

就赛事项目管理而言,组织通常是由目标决定的,并且组织直接影响着目标的实现情况。除组织之外,人员因素、工具因素以及方法因素等,也会对目标的实现造成相应的影响。目前,我国在赛事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过于关注人员因素对于目标达成的影响,相应忽略了组织因素的重要意义。

(三)赛事组织结构过于单一

就体育赛事项目而言,其组织担任的职能通常具有多样化、多元化特征,除基础的体育项目外,还包括各类常规性业务职能,从而导致其组织结构的多样性特征。常见的组织结构模式包括线性模式、职能模式、以及矩阵模式等等。目前,我国赛事项目管理实践以职能模式为主,受其应用局限性限制,在大型体育赛事举办过程中,容易表现出较明显的不适应性,从而限制了我国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我国赛事项目管理实施提高措施分析

(一)加强赛事前的决策评估

在体育赛事正式举办之前,相关部门应在项目管理理论基础上,完成科学的赛事必要性报告和可行性报告,从而提高赛事举办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另外,政府部门在赛事项目管理过程中,应积极调整自身的管理理念,协调政府与各个赛事举办主体间的管理关系,避免政府“一家独揽”的赛事项目管理局面,进而提高赛事项目管理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二)优化赛事组织选择

相关赛事主体,应根据体育赛事具体性质、比赛规模以及比赛特征综合性确定比赛的组织结构模式,充分发挥不同组织结构模式的优势和特点,提高项目管理实施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另外,赛事主办单位还可根据赛事的举办进度,灵活调整组织结构模式,以确保赛事的有效落实。

(三)实施动态管理

赛事项目管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特征,其中任何一个项目在落实、发展过程中,都可能发生与预期不同的变化,即使达到了一定的平衡状态,这种状态也是暂时性的。因此,赛事举办主体应随时关注赛事的发展变化,根据实际变化需求,对管理目标和措施进行科学的调整,以确保管理的正常实施。此外,赛事举办主体还应注意管理的完整性控制,重视赛前评估及控制工作,为赛事的顺利举办创建良好条件。

结语

本文围绕赛事项目管理,就其在国内外的发展应用背景,国内实施应用存在的问题,及问题解决措施,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结合我国赛事项目管理实情,相关赛事举办主体,应通过加强赛事前的决策评估、实施动态管理等措施,提高赛事项目管理的实效性,以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乔泽波.体育赛事实施项目管理的背景、问题与建议[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05).

[2] 黄丽萍.体育赛事项目管理――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J].体育时空,2016(05).

[3] 李辉.大型体育赛事项目管理探析[J].体育时空,2016(02).

[4] 周恬.浅谈体育赛事中的项目管理[J].科技信息,2012(07).

[5] 段菲菲.项目管理在体育赛事中的应用--以首届上海市十大高校研究生3V3篮球邀请赛为例[J].体育时空,2015(02).

基金项目

篇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体育与体育赛事受到人们的追捧。众所周知,体育赛事尤其是大型职业赛事的举办常常需要巨大的成本投入,但随着市场上同质化赛事的持续增加,不少赛事运营者意识到赛事投资与规模不再是决定市场的唯一要素,为观众提供高质量服务,使观众感知服务公平并与之建立、保持、发展长期稳定的信任关系,成为赛事运作获得成功并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大型体育赛事观众服务公平维度划分

从服务公平理论形成至今,相关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对服务公平维度的划分存在诸多争论。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服务公平理论经历了从单元论到二元论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结果公平、程序公平、交往公平以及信息公平四个维度组成的四元论观点,并得到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同。大型体育赛事作为一件服务产品,具备服务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以及服务高度综合的特点。体育赛事观众通过运动员竞技表演、体育赛事现场物料、场地设备、场馆基础设施、服务人员服务技能与服务态度、赛事组委会制定的规章制度、体育场馆现场氛围等要素感知服务公平。由于缺乏统一的划分标准,本文借鉴服务领域研究成果,结合体育赛事的特点将体育赛事观众服务公平划分为四个不同的维度。

1.1结果公平

结果公平是指消费者成本投入与利益收获是否相当,消费者是否得到与其他人相同标准的服务体验,企业提供的服务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常情况下,大型体育赛事观众需要向赛事组织方支付一定的费用以获得入场观看体育赛事的权利,此外,观众还需额外付出一定的时间成本,尤其是距离赛事场馆较远的观众,这无形之中增加了观众观赛成本,根据成本与风险的理论,一旦观众感知赛事组织方提供的以竞赛为主的服务达不到观众预期或与宣传效果相差甚远,观众便会产生不公平感知,而这种感知的强度取决于观众的观赛成本,即观众观赛成本高,不公平感知强烈。

1.2程序公平

程序公平是指消费者对决策程序与决策方式的公平程度的评价。美国学者thibaut,Walker(1975年)在司法研究中总结得出:现实生活中的人不仅注重司法判决结果的公平性,而且还观众司法决策过程的公平性,它主要包括,一致性、效率、可纠错性、符合道德、无偏袒等几个维度。由此可知,程序公平是对服务过程公平的感知,对服务过程公平感知主要通过服务是否一致、服务过程是否符合道德以及服务效率、可纠错性等几个维度来衡量,服务过程公平与服务结果公平一样也会影响消费者的满意度。

1.3交往公平

交往公平概念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交往公平即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对待方式的公平。狭义的交往公平是在广义的交往公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服务过程中的服务方式,服务态度。谢礼珊,易婷婷在对快餐服务业的研究中将交往公平概括为具体的几点内容即服务人员友好、无偏见、诚实、礼貌、关心、热情。体育赛事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即购票、到达场馆、入场、观赛及退场,观众都无可避免的要与赛事组织方的服务人员进行面对面接触,体育赛事现场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与服务技巧,服务人员是否热情、礼貌、友好,服杖嗽笔欠窬弑肝观众解决困难的能力都会影响观众对服务公平的感知。

1.4信息公平

信息公平是服务公平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提出的,它是从广义的交往公平中分离出来的概念,最早由Greenberg J.提出,他认为信息公平就是当事人在交易过程中是否得到关于产品与服务的相对完全的信息和解释。2006年,中国学者詹志方提出消费者感知信息公平主要通过两种途径:第一、消费者通过媒介,包括文字、图像、视频等感知信息;第二,消费者通过人际交往,感知信息。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信息公平将会在服务公平感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信息公平感知在体育赛事中表现的尤为明显,票价的折扣信息、球员参赛状况、赛事现场实时信息的更新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观众的服务公平感知。体育赛事组委会在赛事运营过程中是赛事信息的和权利的主导者,这使得赛事运营过程中经常出现权利不对等与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从而使热情高涨的赛事观众蒙受经济和情感的损失,产生不满意情绪。

2结论

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得出,目前关于服务公平维度的争论已经趋向一致,服务公平四维度划分,结果公平、程序公平、交往公平、信息公平得到服务管理领域广泛认同,并在饭店服务、美发服务、旅游服务中得到的验证。但是在体育领域尤其是在体育赛事领域研究者很少提及服务公平,事实上,体育赛事属于服务主导行业,具有服务行业的共性。因此,本文以服务管理领域研究结果为基础,结合体育赛事观众感知内容和体育赛事的特征得出体育赛事现场观众服务公平包括结果公平、程序公平、交往公平和信息公平四个维度,体育赛事观众服务公平感知维度划分是服务公平理论与体育赛事的首次结合,是对服务公平理论的丰富,为进一步研究体育赛事观众服务质量打下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Greenberg J.The social side of fairness:Interpersonal and informational classes of organizational justice.Justice in the workplace: Approaching fairness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e[M]. Hinsdal,NJ:Erlbaum,79-103.

[2] 李国立.大型体育赛事观众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08):26-30.

[3] Clemmer E.C & Schneider B.Fairservice[J].Advances in services and Management,1996(5):109-126

篇7

一、体育赛事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经济因素

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对于中国在世界的影响是一个强有力的催化剂,成功举办奥运会也是北京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品牌,有助于促进北京乃至于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重要的国际性体育赛事具有最大程度的开放融合和参与性,它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物质保障。如今国际性重大体育赛事因受到国家利益的驱动,申办体育赛事的竞争已变得政治化,申办国家在世界的政治影响力也是成功申办的重要砝码。另外主办国际性重大体育赛事同样有利于提高该国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和国际形象。

从历届举办重大体育赛事的城市来看,不论是世界性的、国家性的、地区性的,尤其是重大国际性赛事能给举办城市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体育产业的发展角度来看,体育赛事也是一种可以产生效用的服务,是拥有巨大现实基础和开发潜力的产业,因此,许多国家和城市将举办体育赛事作为发展本国或本地区经济的契机。日本东京、韩国汉城、西班牙巴塞罗那、美国亚特兰大等都因成功举办奥运会而一跃成为本国和世界最著名的城巾,并带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韩国釜山借助举办第二届东亚运动会和第十四届亚运会,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旅游城市。釜山已经打算申办2016年奥运会,借此有更大的发展。美国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为南加利福尼亚地区带来了 32.9亿美元的收益;韩国 1988年汉城奥运会共带来了相当于70亿美元的生产诱发效果和27亿美元的国民收入诱发效果;西班牙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给加泰罗尼亚地区带来了260.48 亿美元的经济效益;美国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再次为乔治亚州带来了51亿美元的总效益;2000年悉尼奥运会给澳大利亚和新南威尔士州带来了63亿美元的收益。奥运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景气,被称之为“奥林匹克生产效应”。

由此看出,体育赛事与政治、经济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体育赛事属于体育范畴,是建立在一定政治和经济基础之上的,尤其是经济因素,举办体育赛事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在经济社会的今天,体育赛事也被作为一种产业来开发,利用体育赛事来创造经济效益。实现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协调体育赛事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控制和消除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的负影响。

二、体育赛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

体育赛事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为申办2008年奥运会,中国提出“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旨在通过举办奥运会使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相互融合,使中华文明与世界文化相互融合,达到世界文化的和谐发展。通过举办奥运会,举办城市将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所取得的卓越文化成就展示在世人而前,由游人所亲受的耳濡目染和新闻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宣传,举办地的城市文化得以迅速向外扩展,走向世界。目前,第29届奥运会举办城市北京就己经制定了编写《奥运汉语》教材等一系列借助奥运推广汉语的计划,这将进一步提升北京和中国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体育赛事是主办城市树立和展示良好形象的重要契机。为了展现自己,举办城市必定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市民的素质,把一个文明、开放、热情的城市展现出来。体育赛事可以陶冶市民的情操,丰富市民的业余生活,激发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提高市民的身体质量和生活质量。

三、体育赛事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因素

体育赛事的举办同样可以对自然和环境产生影响。目前,有人提出“体育环保”理念,其目的就是要消除体育对于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体育赛事的举办必将促进体育设施和场馆的建设,如果不合理布局和过度建设就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引起资源浪费;比赛现场喧哗的呼喊会造成噪声污染;观众的丢弃物会造成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体育场馆建在远离城市的郊区;为了避免绿地和耕地的减少,合理布局;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增加体育场馆在体育赛事后的利用率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对于体育赛事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四、结论

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不是限制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能够长期地生存和发展下去。同时,对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效应和失控进行有效控制。发展不是无限制的,发展要受到一定社会发展阶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就是通过协调体育赛事与政治和经济、社会和文化、自然和环境等各方面的关系,相互促进,互相发展,互不损害,促使体育赛事的发展行为在“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这三个维度上的和谐发展。

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考虑到,体育赛事对于社会、政治、文化、经济、自然、环境等正方面的影响,控制和消除负方面的影响,同时,还要利用社会、政治、文化、经济、自然、环境等因素促进体育赛事的发展。他们之间是一种正促进的关系,他们应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不断地向前发展。

篇8

二、高校体育赛事的市场需求

1.企业借风的需要。需要是市场营销的动力,没有需要就没有市场。随着现代商品的极大丰富,市场已从一个卖方市场转变成买方市场。商家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惜重金潜心研究市场,与目前顾客进行沟通,以便向公众传递信息和施加影响,来改变公众的观念、态度、期望和行为,达到提高企业和产品知名度、扩大产品销售、增加市场份额等目的。有经济学家指出,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人们缺少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由此提出了“眼球营销”概念。“20世纪对人类社会影响最深远的三件大事,除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体育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繁华和发展”。体育赛事成为最能吸引眼球的事件。1998年世界杯赛的现场观众达260万人次,电视观众累计370亿人次,庞大的观众群体所蕴藏的巨大商机让每个商家都会为之心动。体育赛事电视画面的企业广告是传统的广告煤体无法比拟的,所以有人把体育比作为媒体,因此,精明的商家借助体育赛事的传播功能达到与公众沟通的目的。我国有1000多所高校,在校生已超过1000万人。对于部分商家来说,这一群体可能就是他们产品的主要目标顾客或潜在顾客,加上青少年消费观念尚不成熟,其消费行为易受商家引导,因此,如果商家致力于投资这一市场或争夺未来市场,那么与在校大学生积极进行沟通并博得他们的好感,就显得至关重要。而投资高校体育赛事,借助体育赛事达到企业营销的目的,无疑是明智之举。

2.观众观赏需要有观众就意味着有市场。观众观看比赛的门票收入是体育赛事最直接的经济来源,而且观众可以为体育赛事带来人气,烘托赛场气氛。此外,商家之所以选择借助体育赛事与公众进行沟通,就是看中了体育比赛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商家投资高校体育赛事也是因为看中了大学生这一庞大的观众群。今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增加了对CUBA的直、录播次数,在过去每届17场比赛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30多场。央视体育中心竞赛部主任杨斌说:“CUBA从1998年创立至今,一直是中央电视台固定转播的赛事之一,近几年来给我们的感觉是比赛越来越好看,转播越来越受欢迎,刚刚结束的第5届CUBA男四强、女八强赛,多数转播场次的收视率达到0.8以上,最高达到1.3。”对广大的大学生来说,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是来自他们中的一员,甚至是他们认识的同学或老乡,置身于这样的比赛现场氛围,比观看高水平的同类项目比赛更容易激起他们的共鸣,因此他们没有理由不喜欢自己的赛事,感情上的宣泄远比欣赏水平的赛事重要,他们喜欢观看自己的赛事,参与感让他们同比赛共呼吸。正是由于观众看比赛的热情,才激起了中央电视转播大学生比赛的热情,也正是电视等媒体的参与,才使得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大大增加,观众受众面大增,这也是高校体育赛事吸引商家的魅力所在。

3.高校体育赛事运营成本低,符合我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人类为了生存而产生的对食品、衣服、住所、安全、归属、受人尊重等需要,都不是营销者所能创造的,它们存在于营销活动之前。当人们具有购买能力时,才会对商家的产品产生需求,没有市场需求也就无从谈起营销活动。营销者只是力图通过使产品富有吸引力、适应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使消费者容易得到来影响需求。高校体育赛事的参赛队和参赛队员都是在校大学生,学习才是他们的主业,因此和依靠球队资源来闯市场的职业运动队相比,他们的生存压力要小得多。对高校体育赛事的营销者来说,他们可以从容面对市场,大打价格战,通过低价位策略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市场占有率。比如可以制定低价位门票来提高现场观众上座率,为赛事制造轰动效应。职业联赛动辄成百上千万的赞助费让国内很多企业不敢问津,高校体育赛事可以降低赞助门槛来吸引企业的参与。高校体育赛事营销者如果能充分考虑当前我国国民和企业的消费水平和购买能力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能获得较好的效益。

三、高校体育赛事自身价值

体育已成为赚钱的产业,这就使那些具有广泛影响的赛事成“稀缺资源”。比赛是体育的最大资本,运用现代化商业化的运作所塑造的精品赛事的价值却是无法估量的。实践证明,不是任何赛事都能赚钱,不少世界级的大赛由于经营不善,乏人问津的情况比比皆是;相反,一些不见经传的赛事,由于经营思路对头大获其利的个案也不在少数。问题的关键在于赛事的组织者能否正确认识自身价值。CUBA的成功,说明了高校体育赛事同样具有市场运营的资本。高校体育赛事拥有数量庞大且比较固定的观念群。1000多万在校大学生,超过3000万的学生亲属,数量远远大于这个数量的梦想上大学的中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都有可能成为高校体育赛事的忠实观众。这一数字让每个体育赛事组织者都羡慕不已。今天的大学生影响着现代和未来的消费潮流,对于任何投资商家来说,赢得今天的大学生就意味着赢得了中国市场的未来。参赛选手文化层次高,也是高校体育赛事的一大特点,CUBA中队员本科学历约占80%,硕士学历占10%。高校体育赛事带给观众的是一种新的观赏角度和现场体验,就竞技水平而言,高校体育赛事和职业联赛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它展现给球迷的决不是运动本身的魅力,而是一种富有激情与活力,被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息所包裹的全新感受。企业赞助高校体育赛事可以把体育的健康、运动的形象和大学生的纯洁、激情、高素质形象转化为企业的形象,企业良好形象的塑造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无形价值。

四、高校体育赛事营销合作伙伴

赞助商是高校体育赛事营销的主要对象。随着比赛规模的不断加大,对赛事的包装、策划、推广所需经费投入也是越来越多。正是有了赞助商的参与,才保证了各种赛事所需经费,因此各种赛事组织者都很注意赞助招商工作。大学生是体育用品业、饮料业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同时也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争夺目标和未来的消费者,因此这些企业最有可能成为高校体育赛事的赞助者。媒体是体育赛事营销的催化剂。人们由于受经济、地域、交通、时间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能亲临现场者毕竟是少数。正是由于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广泛参与,才满足了人们对体育的需求,商家不惜重金赞助体育,看中的也正是媒体对体育赛事的热情洋溢的报道。CUBA是中央电视台的固定转播的五大赛事之一。此外,中央电视台今年也加大了对CUBA的转播次数。央视体育竞赛部主任杨斌表示:“作为国家电视台,我们有一个想法,是以CUBA为突破口,加大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培育学生体育竞赛领域的精品赛事,这也是体育频道的一个战略性举措。”中央电视台作为一个强力媒体,对高校体育赛事的鼎力相助,给我国高校体育赛事营销带来了契机。中介机构可以提高体育营销的效益。中介机构一般是专门为赞助双方牵头接线的服务机构,它拥有通晓体育市场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此外,中介机构的参与可以把赞助双方解放出来,安心做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介公司在中国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CUBA等运营比较成功的体育赛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高校体育赛事营销具有人才优势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人才在各行各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目前,专业人才匮乏是影响我国体育竞赛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设立了许多社会需要的新型专业,设置了一些社会热门课程。此外,为了优化、整合高校现有资源,使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一些高等院校进行了合并,合并后大多数高等学校都变成了综合性大学,这便于发挥高校人才聚合效用。高校体育赛事营销时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对体育赛事进行策划、包装、推销,合力打造高校体育精品赛事。

六、结论与建议

1.结论。(1)高校体育赛事市场需求旺盛,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赛事自身价值,运用市场营销手段对赛事进行策划、包装、定价、推销,高校体育赛事将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2)高校体育赛事营销给高校学校体育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高校学校体育的发展,加强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搞好高校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加强了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篇9

1.2体育营销和品牌发展的匹配程度

企业品牌在进行体育营销时,品牌的内涵、形象一定要和体育的内涵、形象相符,也就是产品属性要和体育营销自然连接。此外,还要注意企业在进行体育营销规划时,一定要和和整个企业的品牌发展战略相协调,争取体育营销取得最大的成功。

1.3体育赛事的受众认知程度

体育赛事的受众包括体育赛事的参与者、观看赛事的现在观众及通过电视等观看体育赛事的观众。从理论角度来讲,体育赛事的观看者越多,他们和企业品牌的目标客户群越接近,则对于品牌价值的提升影响越大。在一些大型的体育赛事中,还存在很多的赛事旅游者,他们对衣、食、住、行等的口碑效应对企业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他们的口碑效应可以对企业品牌进行宣传,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进而提升品牌资产。

1.4体育赛事的受众联想

体育赛事受众会对赛事相关的事情产生记忆,其中包括对体育赛事提供赞助的体育企业或者是体育品牌。体育赛事传播的主要是为了让受众通过体育事件产生正面或者是负面品牌联想。受众的品牌联想和体育赛事及企业的关联感知相关。为了提高企业的品牌资产就要利用体育营销让受众产生更多的正面品牌联想,发展更多的品牌潜在客户。

2基于体育营销的企业品牌资产提升策略研究

我国举办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如2008年的奥运会,为中国企业利用体育营销提升品牌价值提供了良好的机会。通过对奥运会进行赞助,很多品牌借助奥运会的国际化传播进入了国际市场,并提高了“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了品牌价值。利用体育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方式较多,企业的品牌战略直接影响着体育营销方式的选择,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开展和执行的进度。只有在开展体育营销过程中严格遵照品牌资产的价值要素,才可以实现体育营销的价值,达到预期的企业营销目标。

2.1战略先导策略

任何营销的开展都是针对一定的产品或者是服务进行的,并且体育营销的开展目标要和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相一致。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时,一定要对企业内部的环境及外部的宏观环境进行详细分析,并对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竞争对手的产品、营销手段进行调研,细分体育市场,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确定目标市场后,对体育营销方式进行选择,通常情况下,体育营销方式不是一种,而是多种方式的组合。通过对营销战略的评估,使企业将自己的产品和品牌理念高效传递给消费者。体育营销作为公司品牌推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只有根据公司的要求开展体育营销活动,体育营销和品牌发展高度匹配,才能获得良好的体育营销效果,最大化的提升品牌资产。

2.2长期系统策略

企业的品牌推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具有系统性。选择合理的体育营销方式,不断提高体育受众的口碑效应,一定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所以,企业选择体育营销的方式提升品牌价值,就要针对相关的体育事件制定科学的品牌战略、发展战略及市场战略,通过体育受众的长期口碑效应,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2.3战术跟进策略

企业品牌采取体育营销的方式提升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要注意战术性和战略性的区别。从战术性的角度进行分析,采用体育赛事进行品牌传播时,和赛事相关的新闻、广告可以提升品牌人气,但是一定要选择和品牌的目标客户群体相差不多的传播平台,比如高收入群体、年轻消费群体等,只有平台正确才能实现传播效应的最大化,提升品牌资产,使企业获得更多利益,实现市场份额的最大化。从战略性的角度进行分析,企业在利用相关的体育事件开展体育营销时,一定要考虑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市场战略是否和体育事件的传播理念相符,然后再对受众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进行分析,让他们逐渐接受品牌的价值理念,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促进品牌的传播。

2.险管理策略

任何决策都会存在失败的可能,采用体育营销方式提升品牌资产也一样,所以,需要企业在制定相关策略之前,对市场进行分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营销目标,量力而行。体育营销概念进入我国的时间较晚,所以我国企业开展体育营销的经验还不够丰富,很多企业将这当成一锤子买卖,只顾眼前利益,没有进行对决策进行风险管理。只有在体育营销中强化风险管理,不断增强受众的正面品牌联想,才能确实提高品牌资产。

篇10

什么是大学体育赛事?大学体育赛事的定义。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的学府,综合性地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还有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体育赛事(Sport Event)国外研究认为是特殊事件(Special Event)的一种通过对特殊事件属概念的分析,可以对体育赛事概念进行定义。

①本文的大学学体育赛事是指:是在各所大学高校中以大学生为主体,以体育竞赛为内容的特殊事件。既然是在大学举办的体育赛事,它首先具备教育的属性其次是具有体育的属性,这两者属性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我国主要组织大学体育赛事的机构有: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FUSC(Federation of University Sports of China)成立于1975年,现总部设于北京市。该会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下辖的单项运动协会之一;是中国大学生运动的唯一全国性群众组织。

②国际上以大学生为主题的体育赛事组织机构有: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ports Federation, FISU)创建于1919年,它是独立的综合性国际体育组织,同国际奥委会及其他国际体育组织无从属关系,但在组织各项比赛时需采用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比赛规则,非会员国也可参加其比赛。其宗旨是:促进大学生体育整体水平的发展,促进大学生的道德及体育教育,促进世界各国大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及合作,以便加强国际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团结一致。国际大学生体联的任务是在大学和体育界建立自己的声誉,加强各国已有的大学生体育组织,通过研究委员会增强大学、体育运动和学生间的联系;通过与政界、商界和新闻界接触,为发展各国大学生体育运动提供新的经济资源,通过教育确定体育发展计划,为与当代社会体育和教育有关的问题确立道德标准。

③美国的NCAA(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 )美国大学体育总会,它是由全美国千百所大专院校所参与结盟的一个协会。虽然主要负责组织、开发和监督全美国大学之间的校际体育竞赛,但是其主要目的和宗旨是使得校际体育比赛纳入教育的一部分。

④以上介绍的这个三组织都是负责组织大学生体育赛事的机构,他们比较具有代表性。虽然在管理方法,制度法规和组织赛事的注重点都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遵循了一个原则就是以体育促教育为前提。体育赛事的规模、水映了体育赛事操作要求和对外影响的程度体育赛事类别反映了体育赛事性质和赛事自身的特殊部分,任何一个体育赛事都存在规模、水平和类别的区分,三者相互有机的结合就构成了具体赛事的面貌。

本文将高校体育赛事规模和水平作为主要标准将高校体育赛事分为大型赛事、一般规模和小型赛事。大型赛事是指那些影响举办地整体经济,并在广大媒体范围产生回响的体育赛事。如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表现为:参与和出席的人数众多,公共财经参与度高,媒体覆盖面大,声望高,目标市场广大。一般规模和小型赛事的规模和水平递减,能够吸引较多观众和新闻报道,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目前全国各项大学生单项锦标赛如:大学生田径锦标赛、CUBA、大学生足球联赛等属于这类赛事。由于这类赛事具有特有的潜在市场吸引力和某种兴趣结合点,所以,许多体育组织及体育品牌非常热衷于这类体育赛事。大学体育赛事无论是赛事的商业化开发,还是政治导向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教育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一个合格的人,体育除了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会精神以外、还有包含更多含义:挑战自我、挖掘潜能、强身健体、沟通合作等等,其目的也是完善人的全面素质的体现,与书本教育不同的是体育育人的过程更多是直接经验与个人感受。所以体育结合教育思想无疑代表着世界体育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

二、充分开发体育赛事经济资源反哺教育

大学体育赛事的经济资源是可以开发和创造的。大学体育赛事的商业化运作,充分开发了大学体育赛事的经济资源。一场普通的体育比赛本身,除了锻炼参加者的身体、场馆使用费用、运动员装备费用等等,很难想象都多少价值可以创造,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他都是有限的。但是作为赛事的组织者或者主办机构充分发挥体育比赛的竞争性、不确定性、游戏性甚至是娱乐性等特性,那么这场比赛所创造的价值就是庞大而无法想象的了。

例如:在美国的大学生橄榄球比赛中,一些关键比赛像高级别同城德比战中,有些比赛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10万人以上的体育场座无虚席。比赛之前还有游行,拉拉队表演、军乐队表演、球迷方阵表演。NCAA的下属联盟成员可以直接获得的经济利润可以从球票、电视转播权、球队纪念品、服装等获得。间接收入包括:交通、旅游、餐饮、服装、体育器材制造等行业。宏观经济的角度这样一场比赛不知道带动大学所在的城市多少GDP的增长。这样一场的比赛在经济层面不仅仅只是作用在比赛日当天,其实是一个循环。一个赛季的结束也是另一个赛季的开始。循环往复,一个球队的成绩成绩每年都不一样,但是比赛的激烈程度每年都是一样的,观众的热情、学校的收入与投入都是每年递增的。

虽然不是所有NCAA的体育赛事项目都带来如此的丰厚的经济效益,但是只从美国大学生橄榄球这一项赛事的商业运作和市场开发就创造了惊人的利润。只是一支学校的橄榄球队在一场比赛中已经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那么一个赛季又会创造多少,那么这所学校所在联盟和整个全美NCAA全年的所有体育赛事又创造多少经济效益呢?根据NCAA2002年8月31日~2003年8月31日财政收入预算统计,NCAA的总收入为4.2亿美元。美国高校重视经济利益最大化因此,NCAA和下属高校或联盟很重视体育赛会的经济资源开发。NCAA是各成员学校共同组建,其利益和风险共同承担。NCAA等级制度严密,责权利明确,这有利于NCAA体育赛事市场开发的开展。

一场体育比赛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是有限的,但是一项赛事的发展包括其自身的经济价值是无限的,主要是组织者如何开发它。高额收入带来了高额的奖学金与教育机会让更多优秀的运动员进入大学学习,严格的学术制度让大学生运动员们也不得不以学习为主,利用业余时间训练和比赛。这样使得参与比赛的大学生运动员,无论大学毕业后是否继续自己的运动生涯,都可以在社会上求得立足之地。在美国事实也证明了,既接受了高等教育又有运动生涯的大学生运动员更容易就业而且受到雇主的青睐。大学教育了体育人才,体育赛事巨大的经济回报同时也反哺了教育。

篇11

一、我国企业赞助式体育营销策略存在的不足

我们国家的企业利用体育赛事的赞助来进行营销的时间比较短,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各种赛事,企业也对体育活动更加的重视,希望能够通过赞助赛事的方式提高自己的企业形象,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的存在,很容易导致体育营销策略的失败。

1.没有形成系统的观念,策略比较的单调。我国的体育营销目前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时候都对这一概念和模式有一定的误解,虽然也对各种模式进行了推广,但是效果却不甚理想,导致这种原因出现的最主要因素还是在于相关的配套措施以及工作都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很难真正做到对企业资源的整合,这很容易直接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很难将其实际作用发挥出来,并且整体的布局还存在严重的问题。

2.很多企业在进行营销的时候没有抓住体育营销的内涵和本质。现在我国很多企业对于这个概念理解的不够到位,进行体育营销也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赞助商以及各种手段更换的非常快,这也对其效果造成了影响,这直接导致很多消费者很难认可其手段和观念,企业的诚信度也会得到一定的影响。

3.我国的体育营销起步晚,很多工作还没有完善,这也导致了效果差强人意。由于起步晚,进行活动组织以及活动赞助的能力还比较差,评估体系也不够科学,很多企业在进行赞助的时候往往是冲动而为,没有真正的做好相关的分析,这也导致了企业不但没有获利还受到很大损失。

二、企业在通过赞助进行体育营销的时候策略完善的办法

对于企业而言,通过赞助体育赛事进行营销,是一个重要的营销手段,很多企业都愿意努力在大型的体育赛事上进行赞助,从而更好的提升自己的企业形象,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推广,因为大型的体育赛事本身的影响比较大,传递的形象也是非常健康向上的,所以很多企业都愿意利用赞助这一方法来进行营销,从而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1.在营销的过程中资源丰富,所以必须采取不同的办法和手段做好赛事的开发活动。在进行赛事资源的开发的时候,可以针对消费者采取一定的策略进行营销,这种办法是营销的重要环节,将消费者作为出发点,更好的满足消费者对产品以及品牌的需求,使用赞助或者支持的办法做好相关的体育营销活动,从而获得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可和喜爱,更好的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以及产品的销量。

2.将媒体的力量利用起来,做好广告的投放工作。虽然体育赛事本身便可以说是一个广告,但是仅仅依靠赛事本身去进行宣传是不够的,在进行宣传的时候还要将媒介的力量利用起来,对自己的品牌以及产品进行推广,让广大的受众真正的意识到自己企业所具有的价值,让其和企业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相应的推广工作。

3.对参赛的队伍或者某个运动员进行赞助。在体育赛事中,运动队或者运动员才是赛事参与的主体,企业在进行赞助的时候不但要赞助整个赛事还应该参与到赛事承建中去,对于企业而言,进行赛事的承建本身便能够对企业的业务范围进行扩展,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回报,利用赛事宣传企业是一个很好的办法。除此之外,企业在进行赞助的时候还可以和这个赛事的其他赞助商进行一定的合作,利用赛事来将民众对于体育运动本身的热情激发出来,这样大家重视和关注体育的同时,企业本身的品牌效益也会得到明显的上升。

4.对现场活动进行丰富,吸取以往的经验的教训。在进行活动赞助的时候,企业应该对现场的活动进行重视,并开展一系列的促销活动,吸取以往赛事的教训和经验,制定赛事结束后的营销策略,努力的和体育组织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三、结语

对于企业而言,在现在的环境下利用体育赛事进行企业的营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和策略。企业在进行体育营销的时候,必须借鉴以往赛事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从而保证正确营销观念的树立,在营销的时候可以和一些中介机构合作,从而更好的提高营销水平,努力的提高企业的形象扩大产品的销路。于此同时,企业还应该在了解和遵守法律的同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赛事挖掘,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营销,在提高企业形象的同时,促进企业赞助体育营销策略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秀东,张大庆.我国企业体育赞助的缺陷及其改进策略[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02).

[2]李振艳,刘文燕.我国企业赞助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的行为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06).

篇12

观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而存在,它约束着人们的行为方式。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通常被视为远离市侩、超脱现实社会而存在的一个小社会,大学生被看成是天之骄子。因此,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在大学校园里提倡市场化,有损高校的纯洁形象。高校体育产业化、市场化步伐缓慢和这种观念不无关系。1999年,国家教育部正式实施高校教育收费制度,为教育制度改革、发展高校学校体育和学校体育产业化提供了政策基础。现在,许多高校充分利用高校场馆、器材和师资等优势,面向学生和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的尝试,经营收入拓宽了学校体育部门资金来源渠道,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经济援助。CUBA的成功启示我们,高校体育除了有限的资源可供我们开发外,还有无限的无形资源供我们开发。

2000年中国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筹委会筹资部利用大运会的各类冠名权和大运会会徽、吉祥物等,面向社会招商,共筹资上千万元。虽然这种尝试只是个别项目,但它对我们观念的冲击却是巨大的。目前我国高校体育由于受资金限制,发展受阻,高校体育如果充分挖掘自身资源,运用市场手段进行运营,其发展前景看好。所有这些尝试,都将改变我们对高校学校体育的看法,观念的改变将给高校体育产业化提供良好契机。

二、高校体育赛事的市场需求

1.企业借风的需要。需要是市场营销的动力,没有需要就没有市场。随着现代商品的极大丰富,市场已从一个卖方市场转变成买方市场。商家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惜重金潜心研究市场,与目前顾客进行沟通,以便向公众传递信息和施加影响,来改变公众的观念、态度、期望和行为,达到提高企业和产品知名度、扩大产品销售、增加市场份额等目的。有经济学家指出,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人们缺少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由此提出了“眼球营销”概念。“20世纪对人类社会影响最深远的三件大事,除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体育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繁华和发展”。体育赛事成为最能吸引眼球的事件。1998年世界杯赛的现场观众达260万人次,电视观众累计370亿人次,庞大的观众群体所蕴藏的巨大商机让每个商家都会为之心动。体育赛事电视画面的企业广告是传统的广告煤体无法比拟的,所以有人把体育比作为媒体,因此,精明的商家借助体育赛事的传播功能达到与公众沟通的目的。我国有1000多所高校,在校生已超过1000万人。对于部分商家来说,这一群体可能就是他们产品的主要目标顾客或潜在顾客,加上青少年消费观念尚不成熟,其消费行为易受商家引导,因此,如果商家致力于投资这一市场或争夺未来市场,那么与在校大学生积极进行沟通并博得他们的好感,就显得至关重要。而投资高校体育赛事,借助体育赛事达到企业营销的目的,无疑是明智之举。

2.观众观赏需要有观众就意味着有市场。观众观看比赛的门票收入是体育赛事最直接的经济来源,而且观众可以为体育赛事带来人气,烘托赛场气氛。此外,商家之所以选择借助体育赛事与公众进行沟通,就是看中了体育比赛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商家投资高校体育赛事也是因为看中了大学生这一庞大的观众群。今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增加了对CUBA的直、录播次数,在过去每届17场比赛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30多场。央视体育中心竞赛部主任杨斌说:“CUBA从1998年创立至今,一直是中央电视台固定转播的赛事之一,近几年来给我们的感觉是比赛越来越好看,转播越来越受欢迎,刚刚结束的第5届CUBA男四强、女八强赛,多数转播场次的收视率达到0.8以上,最高达到1.3。”对广大的大学生来说,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是来自他们中的一员,甚至是他们认识的同学或老乡,置身于这样的比赛现场氛围,比观看高水平的同类项目比赛更容易激起他们的共鸣,因此他们没有理由不喜欢自己的赛事,感情上的宣泄远比欣赏水平的赛事重要,他们喜欢观看自己的赛事,参与感让他们同比赛共呼吸。正是由于观众看比赛的热情,才激起了中央电视转播大学生比赛的热情,也正是电视等媒体的参与,才使得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大大增加,观众受众面大增,这也是高校体育赛事吸引商家的魅力所在。

3.高校体育赛事运营成本低,符合我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人类为了生存而产生的对食品、衣服、住所、安全、归属、受人尊重等需要,都不是营销者所能创造的,它们存在于营销活动之前。当人们具有购买能力时,才会对商家的产品产生需求,没有市场需求也就无从谈起营销活动。营销者只是力图通过使产品富有吸引力、适应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使消费者容易得到来影响需求。高校体育赛事的参赛队和参赛队员都是在校大学生,学习才是他们的主业,因此和依靠球队资源来闯市场的职业运动队相比,他们的生存压力要小得多。对高校体育赛事的营销者来说,他们可以从容面对市场,大打价格战,通过低价位策略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市场占有率。比如可以制定低价位门票来提高现场观众上座率,为赛事制造轰动效应。职业联赛动辄成百上千万的赞助费让国内很多企业不敢问津,高校体育赛事可以降低赞助门槛来吸引企业的参与。高校体育赛事营销者如果能充分考虑当前我国国民和企业的消费水平和购买能力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能获得较好的效益。

三、高校体育赛事自身价值

体育已成为赚钱的产业,这就使那些具有广泛影响的赛事成“稀缺资源”。比赛是体育的最大资本,运用现代化商业化的运作所塑造的精品赛事的价值却是无法估量的。实践证明,不是任何赛事都能赚钱,不少世界级的大赛由于经营不善,乏人问津的情况比比皆是;相反,一些不见经传的赛事,由于经营思路对头大获其利的个案也不在少数。问题的关键在于赛事的组织者能否正确认识自身价值。CUBA的成功,说明了高校体育赛事同样具有市场运营的资本。高校体育赛事拥有数量庞大且比较固定的观念群。1000多万在校大学生,超过3000万的学生亲属,数量远远大于这个数量的梦想上大学的中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都有可能成为高校体育赛事的忠实观众。这一数字让每个体育赛事组织者都羡慕不已。今天的大学生影响着现代和未来的消费潮流,对于任何投资商家来说,赢得今天的大学生就意味着赢得了中国市场的未来。参赛选手文化层次高,也是高校体育赛事的一大特点,CUBA中队员本科学历约占80%,硕士学历占10%。高校体育赛事带给观众的是一种新的观赏角度和现场体验,就竞技水平而言,高校体育赛事和职业联赛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它展现给球迷的决不是运动本身的魅力,而是一种富有激情与活力,被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息所包裹的全新感受。企业赞助高校体育赛事可以把体育的健康、运动的形象和大学生的纯洁、激情、高素质形象转化为企业的形象,企业良好形象的塑造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无形价值。

四、高校体育赛事营销合作伙伴

赞助商是高校体育赛事营销的主要对象。随着比赛规模的不断加大,对赛事的包装、策划、推广所需经费投入也是越来越多。正是有了赞助商的参与,才保证了各种赛事所需经费,因此各种赛事组织者都很注意赞助招商工作。大学生是体育用品业、饮料业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同时也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争夺目标和未来的消费者,因此这些企业最有可能成为高校体育赛事的赞助者。媒体是体育赛事营销的催化剂。人们由于受经济、地域、交通、时间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能亲临现场者毕竟是少数。正是由于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广泛参与,才满足了人们对体育的需求,商家不惜重金赞助体育,看中的也正是媒体对体育赛事的热情洋溢的报道。CUBA是中央电视台的固定转播的五大赛事之一。此外,中央电视台今年也加大了对CUBA的转播次数。央视体育竞赛部主任杨斌表示:“作为国家电视台,我们有一个想法,是以CUBA为突破口,加大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培育学生体育竞赛领域的精品赛事,这也是体育频道的一个战略性举措。”中央电视台作为一个强力媒体,对高校体育赛事的鼎力相助,给我国高校体育赛事营销带来了契机。中介机构可以提高体育营销的效益。中介机构一般是专门为赞助双方牵头接线的服务机构,它拥有通晓体育市场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此外,中介机构的参与可以把赞助双方解放出来,安心做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介公司在中国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CUBA等运营比较成功的体育赛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高校体育赛事营销具有人才优势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人才在各行各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目前,专业人才匮乏是影响我国体育竞赛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设立了许多社会需要的新型专业,设置了一些社会热门课程。此外,为了优化、整合高校现有资源,使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一些高等院校进行了合并,合并后大多数高等学校都变成了综合性大学,这便于发挥高校人才聚合效用。高校体育赛事营销时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对体育赛事进行策划、包装、推销,合力打造高校体育精品赛事。

六、结论与建议

1.结论。(1)高校体育赛事市场需求旺盛,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赛事自身价值,运用市场营销手段对赛事进行策划、包装、定价、推销,高校体育赛事将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2)高校体育赛事营销给高校学校体育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高校学校体育的发展,加强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搞好高校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加强了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2.建议。(1)竞技水平是比赛的核心,也是体育赛事营销的资本。竞赛水平不高是影响高校体育赛事营销的关键问题。因此,高校体育赛事的组织者当务之急是着力提高赛事竞技水平,只有提高竞技水平,才能留得住观众,让观众成为赛事的忠实观众。(2)强化高校体育赛事市场管理。加强对学生运动员的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坚决杜绝有损高校赛事纯洁形象的事件发生。在不违背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护合作伙伴的利益不受侵犯。

参考文献:

[1] 耿力中:体育市场―――策略与管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篇13

一、大型体育赛事的概述

(一)基本概念

大型体育赛事是指那些竞技水平高、对举办地的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影响、并在媒体的推动下在很大范围内产生影响的体育赛事,如世界性、地区性的各类综合运动会,国家级的各类综合运动会或由世界体育组织举办的有较大影响的单项赛事。因为其赛事规模大、水平高,同时兼具竞技和观赏价值,受到人们的欢迎,同时通过媒体的报道,形成强大的市场,能够全面影响举办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发展现状

大型体育赛事的最高形式当属奥运会。但从1896年首届希腊雅典奥运会到1980年第22届莫斯科奥运会,大会举办方的财务状况一直未能实现盈余,直到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引入了商业运作模式改写了奥运会的历史,从此奥运会成为能带来巨大商业利润的赛事。比如1992巴塞罗那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从筹备阶段开始至赛事结束,估计分别为举办地带来约260亿美元、51亿美元和63亿美元的经济效益。蓬勃发展的体育赛事促进了体育运动的发展,而体育运动又催生了强大的体育产业和体育经济。

近年来,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娱乐,成为了第三产业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GDP产出及产值份额均排名靠前,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相比,体育产业显示出了持久惊人的发展潜力。据统计,目前全世界体育产业的产值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长。

二、大型体育赛事的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国民经济收入决定模型:Y=C+I+G+(X-M),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会引发对需求的变化,此变化通过直接效应和乘数效应影响举办地的产出、收入和就业水平等。大型体育赛事的经济效益分析可以分为三部分: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和产业相关效益。

(一)直接经济效益

大型体育赛事的直接经济收益是指主办方取得的各类直接收益减去为举办赛事而产生各类直接成本的差额。赛事筹备和举办期间,举办方常会通过举办文化展示、文艺表演等活动来配合宣传赛事、扩大城市知名度、宣扬城市传统和文化、吸引观光旅游和促进消费。比如广州2003年举办的中国——巴西足球对抗赛实现了270万的税后盈余,政府所得税款530万元,举办期间仅赞助、广告和门票收入的资金来源就高达2200万元。

(二)间接经济效益

大型体育赛事的间接收益是指在举办期间,参赛评委、选手、媒体人员、前来观赛和旅游的观众等会产生的一系列的消费需求,涉及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由于高度关注,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观光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强的推动作用。据相关资料显示,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为南加利福尼亚地区创造了近7万个就业机会,吸引数十万旅游者,直接带动收入约32亿美元。

(三)产业相关效益

大型体育赛事的产业关联效益是指受到以上两种经济效益的需求刺激所产生的乘数效益。其特点是有一定的无形性和潜在性,短期显示效果并不明显,更多的是进入一种良性循环,最终促进经济的增长。广州市通过多年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各方面都积累了经验,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1987年,广州为举办第六届全运会,大力建设了以天河体育场为核心的天河新区,使其成为广州城市新中心;2001年,广州为举办第九届全运会投资120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扩建了大桥、高速公路和机场,使其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快速提高,同时出资50万元用于环境保护,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城市面貌焕然一新;2010年,广州成功举办第16届亚运会,其基础建设及配套设施充分结合广州城市发展布局,在其南部兴建的“亚运城”,赛后成为各项配套设施齐备,能够容纳百万人口的新城区。

三、大型体育赛事对主办地区域经济的影响

大型体育赛事规模大且影响力大,通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可以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增强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但与此同时,伴随着体育赛事的举办,也将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如何实现举办地与大型体育赛事两者间的耦合,使得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综合效益最大化,值得思考。

(一)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后期需求下滑,易出现负效应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需要专业的比赛场馆,随着赛事筹备,举办地通过各种渠道增加投资,对本地区各项体育场馆设施及配套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与改造,此类建设与改造往往规模大、投资额高。一方面带动了体育服务产业的兴起,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筹备期间内新增就业人数接近30万人,悉尼奥运会创造了10万人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也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对旅游业的影响巨大,已成为举办地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

然而,随着赛事的结束,由于受到后期需求大幅下滑的影响,同时体育场馆的利用与维护问题凸显,对举办地区域经济的后续发展产生了影响,举办地整体经济将陷入一定程度的衰退期。

(二)提高城市形象与知名度,短期物价上涨,居民经济负担加重

毋庸置疑,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提升举办地城市形象与知名度能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媒体的报道与宣传,举办城市的场馆建筑、风土人情将传播到世界各地,比如2009年上海F1中国大奖赛期间,境外电视观众就达到了6亿人次。此外,大型体育赛事因其广泛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能形成一种潜在意识中的体育文化,影响举办城市居民的思想观念,而这种观念通过行为来体现,从而影响城市的文化。可以说,通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城市能够有效宣传、展示自我形象。

然而,伴随着赛事的筹备和举办,大量体育基础设施场馆的建设,土地需求增大,势必导致土地价格的上涨,房地产业的收益扩大。比如F1落户上海嘉定后,同样一块土地的拍卖价格增加了数10倍。同时赛事举办期间,大量参赛人员及观光游客涌入举办城市,需求的大增很可能导致举办城市短期物价的上涨,交通负载增大,这些都将加重当地居民的经济负担,影响其日常生活。

(三)赛会支出总规模扩大,风险管理机制与体系不完善

每一项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都考验着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体育场馆及配套基础设施的兴建于改造应从长远布局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设施,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同时始终遵循“精简细算、节俭成本”的方针,精简机构和人员。

就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水平而言,整个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还很低,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对赛事资源的充分利用,此外,中国目前还缺乏一批专业从事赛事经营的企业和中介机构,体育赛事的运作模式缺乏创新,尚不具备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与体系水平。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最积极的国家之一,通过举办各种规模的体育赛事,通过不断实践与探索,我们在赛事的商业运作方面会获得越来越多的经验积累,最终中国会成为体育强国和赛事举办大国。

参考文献:

1.申丽萍,王跃.大型体育赛事经济效益评估体系的构建[J].企业经济,2007(3).

2.杜林颖.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的互动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1(5).

3.柏曙邹.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例[J].体育市场,2010(5).

4.卢文云,熊晓正.大型体育赛事的风险及风险管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5).

5.李聪,朱晓东.体育赛事对主办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J].体育研究,2011(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