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篇1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以心理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护理。

1.2.1术前护理

①部分手术患者由于家庭传统的观念所强迫开展手术,护理过程中,护士应该与患者开展良好的沟通,倾听患者的内心苦衷,并给予合理的心理指导,使其减轻焦虑感,正确面对手术实施;②女性患者通常会在手术前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当发现患者存在这种心理情况时,需要护理人员细致耐心地讲解手术实施的过程、麻醉方式和术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对实施手术的医师水平加以介绍,讲述手术有效治愈的经典案例,并且可以简单介绍术后的预后措施,使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增加面对手术的信心。

1.2.2术中护理

①护理人员安排好输液及输血护理,保证在需要时可以顺利实施,准备阶段仔细检查有无渗漏、脱落等情况。②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会由于手术室里消毒水味道以及手术器械的声音,再次出现恐惧情绪,通常有面色苍白、心率加快等表现。护理人员需开展合理的交谈,询问患者感觉,讲解应对措施,保证患者在术中能够积极配合。在手术开展过程中,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为患者保护隐私,开展护理动作轻柔,并要控制手术器械的刺激性响声。手术开展过程中如遇突发事件,护理人员应保持镇定,不能显示出慌乱的神情和动作,准确、迅速地开展相关事件操作。

1.2.3术后护理

①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不断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如入院须知制度、交接班制度、检查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安全警示规范等。②对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开展有效观察措施,对患者的疼痛和负面情绪做必要的干预措施,告知患者手术的顺利程度,讲解术后的注意事项。为了缓解疼痛感,依情况促进患者之间交流及看书等项目开展电视、音乐等音像设备的使用,使患者情绪乐观,尽早恢复。

1.3观察指标

在手术前后分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对患者开展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评估,依照患者临床表现开展计分评估,无焦虑情况,不计分;轻微的焦虑心理,计1分;患者存在焦虑心理,计2分;患者焦虑情况较严重,计3分。分数越大,焦虑情况越严重。设定分数>29分患者为严重焦虑,21~29分为显著焦虑,14~20分为中度焦虑,7~13为轻微焦虑,分数<7分为无焦虑。患者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分为3个等级:满意、良好、不满意,每项指标均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即1分为很不满意,2分为不满意,3分为一般,4分为比较满意,5分为很满意。1~2视为不满意,3~4分视为良好,5分视为满意。问卷调查表在填写后及时收回,对于患者填写过程中不明白之处进行详细讲解,待其充分理解后按照自身实际意愿进行填写。本次调查问卷共发送260张,实回收260张,所有调查问卷均为有效填写。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情况对比2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焦虑心理问题均得到了改善。但相比较,2组干预前患者的焦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观察组严重焦虑4例,显著焦虑11例,中度焦虑12例,轻微焦虑16例;对照组严重焦虑19例,显著焦虑21例,中度焦虑19例,轻微焦虑23例,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1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3.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手术室护理医学实验所选取的对象为2011年03月份至2012年03月份期间,在我院手术过程中的患者,共计400例,以这400例患者的原始手术资料以及术后满意度调查作为分析研究的基础数据。利用资料回顾分析法和患者满意度调查法对这400例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问题、干预措施以及满意度情况展开分析和研究。在这400例手术患者中,男性患者239例,女性患者161例;患者年龄在29岁至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岁±2.12岁;患者身体体重在46公斤至91公斤之间,平均身体体重为73公斤±6.28公斤。

1.2 病症观察

我们对抽选出的400例手术患者的病症进行分析和观察,其中属于普通外科损失手术患者193例,占48.25%,外科手术患者151例,占37.75%,骨科手术患者32例,占8%,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手术患者24例,占6%。全麻患者103例,占25.75%;局部麻醉患者297例,占74.25。

1.3 手术室护理人员组成

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基本组成为:护士长1人,护理人员6人,护师3人,护士3人。文化层次:.文化2人,大本文化3人,大专文化2人。

1.4 手术室护理干预调查过程

本次手术室护理干预实验活动分为两个分析阶段,自2011年03月份至2011年09月份确定为问题调查阶段,随机抽选200例实施手术的患者,对此时期手术室存在的护理方面问题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汇总,并对患者开展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自2011年09月份至2012年03月份确定为护理干预阶段,根据发现的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改进,加强护理干预,并随机抽选200例实施手术的患者,对其手术期间存在的问题及满意度情况进行重新调查,并将两个阶段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5 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问题汇总

通过对问题调查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查、汇总、分析,主要问题表现为:(1)手术室护理工作规章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督,违规操作时有发生。(2)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出现核对信息错误,出现未作过敏调查,配错药、输错液体等等现象,引发患者出现术中护理不良事件。(3)护理人员短缺,造成工作压力大,使得部分护理人员力不从心,带来一定的手术安全隐患。(4)手术室消毒措施不严格,导致部分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现象。(5)护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护理不积极,导致医患纠纷的出现。

1.6 手术室加强护理干预措施

在护理干预阶段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改进,加强护理干预:

1.6.1 建立健全手术室护理规章制度,明确手术室护理人员职责和各个岗位工作要求及标准,制定科学的工作流程,加强监督管理,做到责任到人。

1.6.2 做好术前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检查核对工作,主要检查核对项目有:患者的病症、手术部位、身体体征、过敏原检测统计、患者所属病区、床号、手术方式等等工作。对手术患者做好术前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并要求患者按照要求做好起居安排,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解释。保证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手术的开展。此外,要注意手术转运工作的安全性,防治以外坠落事件的出现。最后,严格按照手术规程,做好术前消毒工作,防止出现对医源感染。

1.6.3 手术中的护理干预: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手术位置正确放置,并重新检查患者的病例资料以及相关信息,对手术用具进行再次检查。如果手术时间长,护理人员应当注意对患者进行压疮处理,进行局部按摩。按照手术的要求,做好患者的液体护理工作,加强对患者实时体征监控,确保患者在术中的平稳。

1.6.4 术后护理干预措施: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要做好对手术器具的清点工作,防范出现手术器具无意掉入患者体内现象的发生。对患者手术中切除的标本,按照要求进行保管,并且迅速转移,进行病理分析。做好术后转送护理,防治出现对患者的术后伤害,对术后患者体征情况进行实施监测,做好记录,并按要求进行换药。

1.7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2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与讨论

通过以上两个阶段,手术患者手术情况分析及满意度调查,得出以下结果:问题调查阶段:调查患者200例,其中发生手术护理不良事件3例,发生率1.5%,手术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满意152例,占76%;护理干预阶段:调查患者200例,其中手术护理不良事件0例,发生率0%;手术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满意180例,占90%。通过上述手术室护理干预医学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加强实施护理干预的措施,能够有效避免手术过程中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帮助患者缩短临床恢复的时间,减轻患者的术中、术后痛苦,大大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建议在今后的手术护理中加大护理干预的力度。

参考文献

[1] 王霞,李爱群,孟慧.手术室护理人员对医疗纠纷的防范[J].实用医药杂志,2010,20(12):959.

篇3

1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1.1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足 有些手术室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因不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等,在手术过程中不避讳患者,随便谈论手术敏感问题或同手术无关的问题[1],导致患者的身心受到伤害,引起患者的不满,严重的还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2缺乏充分的术前准备 有些护理人员在手术开始前,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护理要求和条例将手术所需的器械、设备等充分准备好,导致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器械使用不正常、手术材料缺失、物品质量不合格等问题,从而影响和阻碍到手术的正常进行,严重的还会造成手术的被迫中止,从而造成患者手术风险的增大。

1.3缺乏全面的无菌理念 有些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无菌手术操作的重视不足,缺乏全面、充分的无菌操作理念,在手术过程中没有严格的依据手术无菌操作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对手卫生的重视和落实不到位,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医源性感染,也容易造成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问题。

1.4缺乏先进、创新的护理技术 目前,由于许多医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较为年轻,缺乏充分的临床实践经验,对护理技术的掌握不全面、不精湛,导致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不能很好的配合医生治疗,造成临床手术效果的不佳。同时,有些护理人员年龄过大,对当前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一些先进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缺乏了解和认识,导致其在运用新设备时不能熟练的配合医生手术,从而影响到手术的进展[2]。

1.5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督 目前,有些医院手术室对其护理工作的安全监察和管理措施不完善、不到位,导致监督力度不足,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尤其是对手术过程中相关辅料、器械以及遗留组织标本的检查管理不到位,导致出现敷料遗留体腔、器械消毒不合格、组织标本混淆遗失等问题的发生[3]。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对药物的使用不当也是当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类手术安全问题。

2 手术室护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加强同患者的交流沟通工作 手术室护理人员要秉承耐心、亲切、安抚的态度同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交流沟通,并在沟通过程中注重语言艺术的运用,尊重和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了解和掌握患者在手术治疗中的实际需求,从而展开针对性的护理工作,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从而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还要注意自身的言语行为,避免在手术中交谈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以便于更好的减少纠纷问题的发生。

2.2加强手术室护理制度的落实 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和落实手术室的相关制度要求和规章条例,遵守手术室内各项护理工作的流程步骤,从而更好的确保手术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护理人员要对手术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病史、病区、住院号、床号、手术时间、病症情况以及手术部位等进行严格、仔细的核实记录,确保患者及手术信息的准确性。同时,还要加强落实“三查、七对、一注意”的手术室用药规定,避免出现药物过敏、药物用错等事故的发生[4]。

2.3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 手术室护理人员要积极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工作,以便于临床手术开展的顺利。例如,护理人员要提前准备齐全手术所需的设备仪器(心电监护仪、手术台、电子内窥镜等)、器械(手术刀、钳、针、氧气罐、吸气管道等),并对其运行情况以及消毒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其在手术操作中的正常。同时,还要注意相关设备器械的科学摆放,使其能够更加方便医生进行手术操作,避免因器械摆放不当造成的患者灼伤等问题的发生[5]。此外,还要做好手术室的术前消毒灭菌工作,以确保室内环境的卫生安全。

2.4加强手术室的无菌操作 医院手术室要大力加强无菌操作管理,通过知识讲座、宣传教育、规章制度等途径,提高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无菌操作的重视,真正树立全面、科学的无菌护理观念。同时,还要加强对手术室无菌操作的监督工作,对手术室内相关手术器具、设备、环境以及其他物品的消毒、灭菌情况进行每天检查,并严格检查的标准,确保手术室内物品和环境的消毒合格。同时,还要加强对手术药品质量的管理,坚决杜绝过期药品的使用,并严格手术器械的处理流程,避免出现污染器械对患者及医务人员的二次感染。

2.5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医院要定期的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再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不断丰富护理人员的手术室护理专业知识、强化其临床护理操作技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职业道德修养。同时,还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他们对手术室职业感染问题的了解和认识,并使他们熟练掌握全面的安全防范措施,从而更好的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此外,还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创新意识,不断在临床实践中优化、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手术室护理模式、方法等,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化护理理念,积极推行和落实全面、优质、个性化的手术室护理模式,从而更好的配合临床手术的顺利进行,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舒适度和满意度。

3 小结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真正将患者需求做为护理工作的中心,实施针对性的个性化临床护理模式。同时,还要严格遵循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针对一些常见性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的予以预防和处理,从而更好的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更好的帮助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吴锦才.基于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的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1(04):167-168.

[2]倪向红.浅析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常见类型及预防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3,10(33):122-123.

篇4

医疗水平及技术提高的当今社会,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而生活水平和法律意识的增强也给医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调整,人们对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纠纷的发生呈递增趋势。作为医院特殊职能部门的手术室,具有手术量大、病种多、病情危重、护理工作繁重等特点[1]。既承担了挽救患者生命的重任,同时也是发生医疗纠纷的主要阵地。因此掌握好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采取防范措施至关重要。近年来我院深刻认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不断加大了防范力度,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资料分为防范组和对照组,各随机抽取11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防范组为加强防范措施后的患者资料,对照组是未形成系统性防范措施的患者资料。分析两组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各方面管理情况、护理水平及患者满意度等。

1.2方法:

1.2.1自制分析统计表,对两组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药物管理、护理服务水平、护理人员技能及专业知识、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并做统计。

1.2.2分析手术室护理中安全预见性问题:

1.2.2.1护理人员意识低。由于护理工作量大,强度高,导致护理人员无法保持长久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当经过长时间面对生老病死后,容易麻木,因此对患者不够尽责,无法严格履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流程,导致患者及家属怨声不断,甚者引发医疗事故,严重影响了医院形象。

1.2.2.2缺乏沟通和梳理心理问题能力。对于多数患者来说,面对手术难免会有焦虑和紧张的情绪,但是对于面对太多手术的护理人员,无法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在与患者沟通时缺乏耐心和爱心,回答患者的提问生硬、简单,不仅无法消除他们的心理担忧,降低手术的依从性,而且让患者在模糊中更担心。有些护士虽然能够意识到患者的心理问题,但因缺乏沟通技巧,仍无法提高患者的信任度。比如患者习惯用询问来表达自己的担忧,而护士却阻止提问。

1.2.2.3专业技能有待提高。首先是进入手术前未认真核对患者资料,由于患者经常会出现换床位的情况,但护士未及时了解,加上患者在进行手术前一般使用了镇静剂,无法正确回答提问,导致接错病人,未针对性进行手术,严重的将威胁到患者生命。其次是设置不当。对于不同的病症,采用的各不相同,决定了手术入路,同时也是手术质量的关键,若摆放不正确,容易影响术野,降低麻醉效果,术后引发发生压疮、褥疮、疼痛、呼吸受限、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再次是处理突发事件经验不足。在手术过程中,因患者的体质不一,经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突发事件,但因经验的不足,面对突发事件无法果断、正确的采取措施,甚者手忙脚乱,导致技术差错。

1.2.2.4术后护理不到位。术后的护理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最为关键,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但由于护理人员单纯的认为进行完手术后患者就无大碍,忽视了术后护理的重要性,常常导致患者感染、疼痛、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极大的影响了手术的质量。

1.2.2.5缺乏健康教育。手术进行完至患者完全康复前,饮食、运动、日常生活多少会有所限制,但对于缺乏对疾病了解的患者却知之甚少,主要依靠护士进行健康指导。但是在实际中,不少护士认为日常护理是家属的事情,自己只要负责按时给药就行,导致患者饮食错误、运动过量或不足而延误康复期。

1.2.3防范措施:

1.2.3.1提高护理人员防范意识。第一,是组织培训、学习,进行安全知识、法律宣讲及技能培训,让护理人员明确护理安全的重要性,提高操作技能,增强法律意识,同时不定时对其技能和专业基础知识进行考核,不断巩固和提高她们的业务水平,使其在工作中做到自觉、自省、自立。第二,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手术的各项要求制度,比如明确区分无菌区、有菌区,并且利用明显的标识指出,严格控制无菌区的人员流动,防止交叉感染[2]。经常在电视法制节目中会看到手术中将器具遗留在患者体内的案件,造成严重的医疗纠纷,因此严格执行清点及核查制度,对手术中使用的器具要仔细清点,并认真详细做好记录,若物品不全,及时查找。对于接错病人的情况,要严格执行核对制度,在术前对患者的病区、病号、姓名、性别、住院号、手术类型、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术前用药及过敏情况进行核对,以准备手术用物。第三,落实责任。为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可以制定责任制,细分医疗事故中的责任归属,以免出现医疗纠纷后各自推诿。

1.2.3.2提高沟通能力。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家属会不断提出各类问题,若沟通得到,定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因此在面对患者的一系列疑问时,护士要细心、细致、细微的解答,特别是对于术前心理问题严重的患者,要关心和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并指导家属对其进行不间断的鼓励,用爱融化患者的心理“坚冰”。

1.2.3.3自我感受,提供最佳。临床对的要求是安全、舒适、术野暴露充分、不发生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各种摆放的标准,而且要自我感受不同的感觉,可以通过“自我体验”[3]培训,让护士自己体验各种,从而在实际中提高最佳的。

2.结果

防范前后,两组对比内容有明显差异(p

两组各项内容对比表

注:p

3.讨论

3.1安全的重要性。手术室是医院的高技术、高风险、高强度工作的科室,手术护理安全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4]。手术室一旦发生失误,轻者影响治疗效果和工作效率,重者延误手术时间,延误患者康复,加重经济负担,更严重的可能导致致残致死。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同时也是减少医疗纠纷,树立医院形象的重要途径。

3.2掌握安全隐患,是制定防范措施的基础。虽然大家都知道手术室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但存于何处,威胁有多大却无法明确,因此防范也无针对性,因此在制定防范措施前,首先必须客观分析护理安全风险因素,从各细节中总结,才能够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对策。本组研究资料中,主要存在的问题集中在服务态度、专业技能、制度方面。

3.3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问题。查找到问题之后,关键就在于解决问题。在综合考虑医院实际的情况下,制定符合实际的对策。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防范前后康复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心理疏导能力、满意度等方面均有所改善,说明防范措施起到一定效果。

参考文献

[1]宋烽,王建荣.手术室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79.

篇5

1 一般资料

我院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手术床4张,护理人员10人,年龄20-45岁,学历:本科4名,大专5名,中专1名。职称: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5名。

2 安全管理措施

2.1加强手术室护士安全培训,树立护理安全意识 严格加强“三基三严”培训,每月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考核,以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对新入科护士制定严格的专科护士培训计划,使新护士很快熟悉手术室工作。同时,护士长定期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制定的制度与职责,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定期进行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培训,把“安全第一”作为护理活动的首要目标,通过教育培训,将安全理念渗透到每一个护士的心中,使全科人员树立安全护理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2加强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制定周密的术前和术后访视制度,术前一天责任护士凭手术通知单到病房查阅病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与患者亲切交谈,向患者说明来意,介绍手术室环境及手术和麻醉方式,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使患者放松心情坦然面对手术。次日凭手术通知单、病历、患者腕带与病房护士、患者(或家属)三方共同核对病人科室、床号、姓名、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体表标识。病人进入手术间再由巡回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及患者四方再次核对上述内容,这样就能彻底避免了手术部位错误。通过术前和术后访视可以发现许多潜在的护理问题,发现问题后及时与医生和病房护士沟通,使手术前的准备更加充分,也促进了手术室护士专科理论和技能的提高,同时强化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开展,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对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也起到重要作用。

2.3建立完善的质控组织,加强风险监察 护士长和质量控制组成员加强术中巡查,掌握护士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与运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醒大家注意并纠正。设立护理缺陷自愿报告系统,使护士明白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对每一个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以此作为预防不良事件的机会。护士长每周征求病房护士、手术医生及患者的意见,并将征求到的意见反馈给相关的护士,帮助分析意见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以督促工作质量的提高。

2.4建立健全手术室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手术环境

2.4.1建立健全手术室与病房、急诊科之间的交接流程 内容包括:病人用物交接,病情交接,术前准备情况交接,所有手术病人佩戴手腕带作为识别标志,并建立完善的识别和交接记录。

2.4.2建立严格的查对制度 为避免手术部位错误我们建立了严格的患者身份查对制度: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到麻醉前、摆放前、手术开始前等多方面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避免手术部位错误。对术中用药和用血严格实行“三查七对”制度,为避免物品遗漏患者体内,术前、术中、术后严格实行物品清点制度,并详细记录在《手术物品清点单》上。

2.4.3制定严格的《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手术人员术中应严格实行无菌技术操作,参观者应固定手术间参观,严格限制参观人数,减少走动和开关手术门,禁止从污染手术间进入无菌手术间参观。每月对手术间物表、空气、手术人员手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无菌物品与一次性灭菌物品设专室存放,专人保管,每天值班护士检查灭菌日期,发现有失效或包布潮湿、破损需要重新灭菌,避免了由于使用了灭菌不合格的物品而造成的感染。

3 效果及体会

3.1增强了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

3.2提高了手术室护士主动服务意识。

3.3提高了手术室工作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篇6

在脊柱手术实施过程中,为了对手术的切实需要进行充分的满足通常会采用俯卧位。在手术实施过程中出现眼部并发症的概率虽然较低,但在近些年来类似的报道开始逐渐增多。

1.眼部并发症的类型

有相关医学学者曾对1988年~1992年间实施非眼科手术患者出现的眼部并发症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全体的调查病例为60000余例,其中出现眼部并发症的病例数量为36例,在全体病例中所占比例为0.06%左右。在出现的眼部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的是是角膜类的擦伤,具体病例数为22例,其中还包括结膜炎症9例,视力模糊5例,化学类损伤2例、持续性的视力丧失3例以及眼睑血肿病症3例。具体眼部角膜擦伤并发症分类状况如表1所示。

表1 1988年~1992年眼部角膜擦伤并发症分类状况

结膜炎症 视力模糊 化学类损伤 持续性的视力丧失 眼睑血肿 角膜擦伤总数

9 5 2 3 3 22

据张英梅统计,在2008年1~6月实施的4000多余全麻手术中,发生了眼部刺激的患者有61例,发生角膜损伤的患者有36例,结膜性损伤的患者有20例,角膜结膜同时受损的患者有5例,具体统计情况如标所示。近些年来,俯卧位手术患者出现眼部并发症的数量逐渐增多,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均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且增添其痛苦。

表2 2008年1~6月眼部并发症状况具体统计

角膜损伤 结膜性损伤 角膜结膜同步受损 眼部刺激总数

36 20 5 61

2.俯卧位脊柱手术眼部护理问题及对策

2.1 俯卧位头部摆放问题

在俯卧位脊柱手术中患者头部的摆放如存在错误或是完全忽略对患者的眼部实行保护,则会轻易引发患者的视力出现问题或是完全失明。在实行俯卧位脊柱手术时,患者头部所接触到的固定架具置如果摆放存在失误,那么则会引发其术后的眼部并发症。有超过90%的患者在实行手术全麻后,其眼睑未完全闭合,且眼球存在外露等问题。一旦患者的角膜上层部分受到任何物理或化学类的损害,则会有大量的细菌及真菌在不经意间侵入患者眼部,致使其出现感染状况。

科学的眼部护理措施:在实行手术麻醉后,运用红霉素软膏将其涂抹于患者的眼睑处,并对其实行覆盖,之后再将相应的手术膜遮盖于患者从前额至鼻夹部分,并着重注意其覆盖的平整度,将所覆盖的手术膜与头脱进行接触。患者身体呈俯卧位,其面部朝下,将头部放置于固定架之上,并将其前额及颧骨作为支撑力,促使患者的口、眼、鼻等部位处于悬空状态之下[1]。在颈椎手术实施过程中,将患者的头部以屈曲的角度进行放置,其角度范围为10°~15°;而在腰椎手术的实施过程中,则应将患者的头部呈水平角度放置。另外,还应在头部固定架的下方,留有纵向支柱及滑动杆的交界处进行反光镜的安置,以此对患者的面部及相应的麻醉管道具体状况进行科学明确的观察判定,并有效避免出现眼部并发症。

2.2 手术实施时间偏长问题

护理问题:当俯卧位脊柱手术的实施时间过长时,由于长时间的受压会使得患者眼部周边的部分组织出现一定的缺血及缺氧问题,从而使得其视网膜受到损害。

护理依据:人体眼部视网膜内层对于缺血及缺氧情况的敏感度较高。虽然缺血缺氧时间可能不过是几分钟而已,但可能就是在这几分钟之内,患者眼部的视网膜细胞便受到了不小的损害,且后续的治疗难度也较大。

护理措施:对患者运用凹形头垫,以此对患者眼部周边局部组织所承担的压力进行减弱处理。在俯卧位脊柱手术的实施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也应对具体的手术环节进行熟悉掌握,对其具体进度进行严密观察。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在手术实施过程中,积极主动地给予相关医生帮助,配合辅导其工作,尽可能地将手术时间进一步缩短。

2.3 患者自身因素

护理问题:俯卧位脊柱患者自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以及缺血性的神经病变[2]。 护理依据:据相关文献报道表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产生与缺血性神经病变有着密切的关联,人体眼部压力的增加可对血流进行眼球的状况进行控制。与此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其眼部视网膜中心部分的血流状况也会转变为低速、高阻。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小板所具备的粘附功能出现异常状况以及其血液中整体粘稠度的增高等状况均会导致患者眼部视网膜中心部分出现血流的循环障碍问题。

护理措施:在正式实施手术的前一天,相关医护人员均应对患者进行访视工作,并积极对其进行科学的宣教工作,将患者对手术存有的顾虑进一步清除,从而减轻其心理上的负担及压力。与此同时,还应积极观察患者的眼部状况,对于一些患有高血压等症的患者还应严格监督其进行降压药的服用,以此有效避免出现眼部并发症。

2.4 术中贫血和低血压

护理问题:曾有相关医学报道称,在俯卧位脊柱手术中出现的出血状况及低血压问题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缺血性的视神经病变。

护理依据:曾有相关医学人员对脊柱手术后患者出现的视力丧失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对于在手术中失血量大于1L的患者或是实行全麻时间多于6小时的手术患者,均应在正式手术前进行访视宣教工作,将手术存在的风险告知患者。而存在贫血病症的患者,即使仅仅是出现较为短期低血压状况,也会致使患者出现视神经病变。

护理措施:在术中极其关注患者的失血量及其血压状况,并实行预先型的自体血备用。当患者体内的红细胞积压度小于25%时,则应为其进行输血,输血血量比例为1∶1。在手术进行时还应着重注意降压型麻醉剂的应用控制,以此避免患者出现失明状况。

3.结语

在俯卧位脊柱手术后的护理工作中,患者的眼部护理极为重要。对俯卧位脊柱手术眼部护理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眼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相应问题进行明确指出,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能够为患者的眼部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

篇7

结论:人工流产患者在手术前后存在紧张、焦虑等许多不良心理情绪,分析其心理状态同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对患者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关键词:人工流产 心理护理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16-01

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人工流产术越来越成熟,成为了终止早孕的常用方法之一,对控制婚前妊娠以及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的实施至关重要[1]。近年来,社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思想变得越来越开放从而使年轻人的也逐渐开放,因此临床上因未婚先孕等原因到医院进行人工流产的患者数量也在逐年增高。虽然人工流产术已广泛应用,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也都普遍提高,但是现代的护理理念认为,除了帮助患者更好的完成手术、做好生理护理外,也要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2]。与其它手术相比,人工流产患者除了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外,存在更多担心被它人知情与歧视等来自社会与家庭各方面的压力,因此,分析并探讨人工流产患者的心理情绪并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健康至关重要。现选取来我院门诊进行人工流产患者120例,分析其心理状态,从而探讨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满意,现将本次研究结果进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来我院门诊进行人工流产术患者120例,患者年龄20岁~36岁,平均年龄为(25.48±3.62)岁;孕周≤10周,平均孕周为(6.97±1.12)周。经各项检查报告显示,所有患者均符合人工流产术的手术指征,且无药物禁忌症与严重的内外科疾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手术同意书,并自愿配合本次调查。

1.2 实验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120例患者在手术前与手术后的心理状态,统计成表,根据所得数据分析并探讨患者的心理问题,并根据不同的心理情绪制定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

2 结果

2.1 手术前心理护理分析。手术前,120例患者中害怕疼痛患者占总数96.67%;因对手术的未知以及被人责备等原因而导致紧张焦虑患者占总数72.50%;因为手术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医护人员技术水平不信任等原因使担心手术风险占总数28.33%;有敌对心理患者占总数17.50%;因为一些未婚女性因各种原因未告知父母而私下进行手术从而导致有经济压力患者占总数21.67%;害羞自卑患者占总数30.83%;有外界压力患者占总数36.67%。具体数据见表1。

2.3 心理护理方法。

(1)几乎所有患者在术前都会担心手术及术后疼痛,因次,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述手术的基本知识,并告知术后的注意事项,让患者有一定的了解,不要过度担心疼痛问题。

(2)针对患者的紧张焦虑以及忧郁等问题,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从而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让患者积极乐观的面对问题。

(3)对于害怕手术失败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讲述相关的手术知识,让患者对医护人员树立信心,相信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

(4)告知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以及手术对人身体健康的伤害,并向患者宣传相关的性知识,让患者在以后生活中注意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避免意外妊娠的发生。

(5)一些患者因手术而产生自卑心理,并担心被人歧视,对于这些患者,要针对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相应的开导,多鼓励、关心患者,树立患者的自信心。

3 讨论

近年来,人工流产术越来越成熟,对医护人员来说属于相对较小的手术,然而对于患者来说,除了身体健康方面,更存在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患者要面对来自社会、家庭各个方面的压力[3]。因此,护理人员除了要认真的对患者进行生理护理外,更要注意患者的心理问题。积极及时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对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都十分重要。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交流、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并尊重患者的隐私等是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举措。

综上所述,分析人工流产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状态,积极进行心理护理对患者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临床上需要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52例剖宫产患者,患者平均年龄为27.51±1.03岁;84例为初产,68例为经产;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参考组和对照组,各为76例,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循证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护理人员依据参考组患者特点及心理状况,对其成立相应的循证护理小组。该护理小组在责任组长的带领下,通过搜集富含权威的资料,为患者制定较为科学的护理流程,进而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①饮食护理:护理人员给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告知其饮食对身体恢复的重要性,避免出现精神差、低血糖及产后体质恢复慢等现象。且在患者实施手术分娩后6小时,指引其饮用少于平常一半的水,观察患者饮食后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②疼痛护理: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疼痛状况,并对其进行评价、治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如护理人员指引患者保持正确姿势,有效减少腹部肌肉紧张状况,在其咳嗽时,双手轻压切口,进而可有效减轻振动带来的疼痛。同时在拔除镇痛泵时,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临床特征;鼓励患者活动,进而可早排气、排尿,促进子宫收缩,降低腹部切口张力;③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积极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减轻患者出现紧张、焦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提高手术成功率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产后出血、伤口感染、伤口液化及肺炎状况[1]。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96%,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8.96%,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参考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比两组患者出现疼痛状况

对比两组患者出现疼痛状况,参考组患者疼痛难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剖宫产术逐渐应用在产科临床上,可有效解决难产及产科合并症等问题,挽救产妇及婴儿的生命[2]。但在对患者实施剖宫产时,患者及其家属极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手术效果。基于该种现象的出现,在对患者实施剖宫产手术时,护理人员应给以患者相应的护理,有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3],从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常规临床护理措施主要是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护理,如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指导患者母乳喂养及饮食营养等,该种护理措施没有充分考虑患者心理状况,进而不能有效减轻患者在实施剖宫产术前、术中及术后出现的不良情绪,不能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影响手术效果[4]。同时,传统的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没有对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认真、科学的研究分析,因此,在对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不能有效解决出现的问题,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等。基于该种现象的出现,常规临床护理措施不能很好满足患者的需求。

循证护理措施可很好避免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出现的弊端,该种护理措施为一种依据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精心制定出的护理计划。循证护理在临床上主要是以出现的护理问题为线索,寻找同该问题相关的研究结果及研究文献,将其作为制定护理措施的主要依据,进而为患者制定出有效、可靠及实用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质量[5]。实用循证护理措施的实施,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研究结果显示,循证护理在剖宫产临床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本次研究中采用循证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的参考组患者,其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96%,疼痛难忍率为15.79%;但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其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8.96%,疼痛难忍率为72.37%。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难忍率,存在显著差异性,P

参考文献

[1]蒋中俊.初产妇自然分娩的循证护理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1,6(6):520-521.

[2]刘月梅.300例剖宫产术的循证护理及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1324-1325.

篇9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operation room nursing in the operation room emergency patient care,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care for emergency patients.Method:100 emergency surgical patients in operation room of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3 to March 2014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ways of surgical care,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care,while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care added evidence-based care.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The operative time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50.65±3.48)min,(5.47±1.62)d,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69.47±3.62)min and(8.26±1.48)d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care; Operation room; Emergency care; Clinical applic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Qishi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Dongguan 5235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9.030

手术室急诊大多需要应对意外的创伤、急性发作病、大出血及急性感染等突,急诊手术的要求相对于其他科室较高,不论从时间上或者病情上都要保证合理的安排[1]。其中,手术室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负责临床护理的护士必须快速、有序、灵敏地配合医生,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2]。急诊手术室护理不仅要重视患者的整体护理,而且还要与医师、麻醉师积极配合,因此要综合评估各方面的配合,才能保证护理满意度[3]。循证护理则是以实证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有机地结合患者病情的个体差异、主观期望、临床研究情况以及现存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以上证据为指导,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并施行护理干预,循证护理是以循证医学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在护理服务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4]。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发展起来的护理理念,其满足现代医学的发展需求,开始由经验护理向科学护理转变[5]。循证护理是将临床护理经验与专业的护理技能结合在一起,在短时间内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干预措施,并保证顺利施行,从而提高护理质量[6]。为探讨循证手术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提高急诊患者的护理水平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手术室急诊患者为研究资料,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循证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手术室急诊患者,按照手术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

试验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7~76岁,平均(56.81±4.42)岁;体重44~76 kg,平均(58.22±4.41)kg;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38~77岁,平均(57.16±4.82)岁;体重45~78 kg,平均(59.32±4.64)kg。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急诊室手术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动作迅速、准确、有效、果断,手术前准备好手术器材,调试好相关手术仪器,使患者处于手术最舒适的下。手术中保证患者有足够的吸氧,同时也要严格控制患者的吸氧时间,以改善患者的通气并提高血液中含氧量。手术护理中还确保快速地给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便于患者输血,另外,时刻注意手术中患者的导尿管以及患者尿液的颜色和排尿量,包括其他一些重要参数,例如血压、心率、脉搏等[7]。

1.2.2 试验组 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进行整体护理,以临床实践经验为指导,及时查明、弄清护理施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查阅相关医学文件、相关病例,对文献中的病例进行分类汇总,系统、全面的评估,充分利用相应的证据,协助手术室的临床护理,从而提高手术室的护理水平[8]。

首先,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心理状态以及病房的环境;其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收集整理相关的护理问题,通过网络查找相应最佳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科学合理地给予循证护理。循证护理主要包括内容如下,(1)低体温。问题:发生低体温的原因;护理措施:实施有效的保暖措施;缩短手术时间。(2)术后疼痛。问题:疼痛发生的原因;护理措施:注意对气腹压力的控制;保持合理的手术;控制手术的时间、吸氧时间。

术前向患者明确麻醉的方式,手术对疾病的重要意义,手术的必要性,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树立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并使患者了解以往的成功手术案例,避免其焦虑、恐惧的情绪。同时,向患者介绍手术室内的环境卫生条件,手术室的温度最好控制到22~25 ℃左右,湿度在50%~60%左右,室内光线适宜,仪器要摆放有序,医务人员不能谈论与手术无关的内容[9]。了解并普及患者对手术情况的认知能力,在监测生命体征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过度紧张的情绪,如患者的血压升高、心律加快等,护理人员应该提前让患者知晓可能存在此类情况;最后,介绍手术应注意的问题:禁饮、禁食,讲究个人卫生,术前及时更衣,不将饰品及贵重物品带进手术室,术中注意保持室内安静,避免声音过大增加患者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及烦躁情绪。术后护理人员及时与责任医生沟通,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状态,观察记录术后的生命体征、伤口疼痛状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进行心理安慰[10]。

1.3 评价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另外,对心理护理状况进行评分:主要包括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当得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比较(x±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后恢复时间(d)

试验组(n=50) 50.65±3.48* 5.47±1.62*

对照组(n=50) 69.47±3.62 8.26±1.48

*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护理满意度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

组别 不良反应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n=50) 4.0(2/50)* 96.0(48/50)*

对照组(n=50) 26.0(13/50) 72.0(36/50)

*与对照组比较,P

2.3 两组患者心理护理状况评分比较 试验组的抑郁、焦虑、敌对、恐惧等相关因子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患者心理护理状况评分比较(x±s) 分

组别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惧

试验组(n=50) 1.69±0.21* 1.71±0.15* 1.61±0.14* 1.65±0.16*

对照组(n=50) 1.96±0.25 1.98±0.21 1.96±0.13 1.94±0.18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手术室急诊大多出现急性发作、急性感染、大出血、意外创伤等情况。急诊手术需要合理安排时间,需要护士与医生默契的配合,从而保证手术效果。而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室的护理也至关重要,不仅要及时配合医生,同时也要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护理。由于急诊患者病情重,情况紧迫,因而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关键。手术室护理与其他部门具有不同的工作特点,前者需要充分顾及到手术、医师、患者及麻醉师等多方面的因素等,一旦护理不当则会造成巨大的危害[11],需要将科学论证与临床经验、患者的需要密切结合才能做出合理的临床护理决策,以便获得实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科学也发展迅速,患者对护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急诊护理时,必须抓紧时间,反应要果断、迅速,掌握好心肺复苏、心电图测量仪等器械的使用[12]。在护理过程中,要保证患者的正确、呼吸顺畅、保证足够的循环血量,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调整室内环境温度[13]。在手术室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充分地对患者进行多方面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培养专业的护理人员,是保证手术室循证护理顺利进行的前提[14]。

循证护理强调以在护理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结合临床专业知识、经验,患者的需求,科研结果,以便避免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主观性、盲目性[15]。循证护理的应用能够充分提高护理人员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沟通交流能力,增强护理团队的凝聚力,使护理人员找到归属感。循证护理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个人技能以及合理的护理研究依据,这三个要素紧密相关,均不可或缺。循证手术室护理强调根据临床实际问题,实施合理的护理操作[16]。

在循证护理模式中,心理护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手术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但手术过程也会产生损伤,会使患者在生理及心理上表现出强烈的应激反应[17],导致紧张、恐惧情绪的产生,如焦虑、绝望等,有的甚至出现代谢紊乱的症状,如心率加快,血压上升,耗氧量提高,心肌氧供不足等[18]。患者对手术、麻醉的适应性产生变化,使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受到影响。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分别为(50.65±3.48)min、(5.47±1.6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9.47±3.62)min、(8.26±1.4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急诊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恢复时间,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明显的临床实践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周鲜芬.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整理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200-201.

[2]刘士娟.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8):129-130.

[3]吴丽杰.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2,2(16):199-200.

[4]郭会芳,刘素红,王玲莉,等.循证护理在普外科老年患者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7):225-226.

[5]王文莉,黄月笑,钟淑玲.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312-313.

[6]李玉兰,刘桂业.循证护理与传统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415.

[7]陈柳琴.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3):1799-1800.

[8]滕晓燕.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急诊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3):84-85.

[9]陈少莲.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3):616.

[10] Loubser H J,Bruce J,Casteleijn D.The DELTA? nursing measure:its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for nursing utility[J].Health SA Gesondheid: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Health Sciences,2013,18(1):1-9.

[11]马玉红.循证护理干预在手术室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2):97-98.

[12]李伟伟,Z娜.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循证手术室护理应用[J].医学信息,2013,27(24):205-206.

[13]黄岚.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循证手术室护理的应用价值探析[J].医学信息,2014,28(24):208-209.

[14] Mahoney J S.Evidence-based practice and research scholars programs:Supporting excellence in psychiatric nursing[J].Bulletin of the Menninger Clinic,2009,73(4):355-371.

[15]冯建萍.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新技术新项目中的应用[A].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郑州,2010:658-660.

[16]谢小玲,刘涛,祝妍华,等.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观察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7):158-159.

篇10

以往外科护士传统的工作方法是做好术前、术后治疗及相关护理,而忽视了患者的整体护理。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常可导致手术患者不产生比较强烈的生理与心里应激反应,这些反应如果过于强烈,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干扰手术的顺利实施,影响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因此,外科护士应全了解患者的心理、生理需求,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使外科护理工作适应新的护理模式,我们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了术前、术后的整体护理,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将实施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1 实施方法

1.1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入院指导

住院患者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习惯,具有不同的性格,但来院求治的心情是一样的。住院后由于环境的改变,人地生疏,加之对手术的恐惧,容易产生紧张、不安,感到寂寞,导致失眠、食欲不振,故患者入院后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针对不同的的心理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关心、安慰、鼓励患者,介绍同类手术患者的愈后情况,使其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

1.2 术前评估

1.2.1 了解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诊断;各项生化检查导演情况;皮肤情况、过敏史、有无感染;营养状况;机能障碍的部位、程度、身高、体重;各项生命体征;患者的社会背景、精神状态、经济状况、职业;生活习惯、嗜好;预订手术名称、手术方式;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必要时参加术前讨论,收集资料,进行术前评估。

1.2.2 对患者进行术前指导。根据患者的性格、职业、文化程度等恰当地向患者解释病情、手术的必要性及预后情况,讲解术前检查和术前的必要性,简单地介绍有关麻醉知识,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和麻醉的依赖性,简单介绍手术经过,介绍术后早期活动的好处,使患者产生信任感,从而给予积极配合。

1.3 确定护理问题

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和手术种类预测手术前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一般术前常见的38种,术后常见的50种护理问题。例如疼痛知识缺乏、有感染的危险、有组织灌注量不足的危险等。

1.4 制订护理计划

根据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制订术前、术后相应的护理措施,例如疼痛,采取的措施为:①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②使用非药物措施减轻疼痛(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③在疼痛加重前遵医嘱使用止痛药。④妥善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来回移动所引起的疼痛。

1.5 整体护理的实施

将制订的护理计划贯穿于患者术前、术后住院的全过程中,护士以和蔼可亲、热情耐心、细致周到的人性化服务及熟练的专业技术和知识,根据护理计划实施护理,及早发现问题,正确地作出判断和处理,使患者早日康复。为此我们做了如下几个方面。

1.5.1 热情友善地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和医院规章制度,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听取、认真处理,表现出热忱和同情,让他不生依赖感。亲切地称谓患者,勿用床号代替患者姓名,与患者作简单的交谈,如“我是你的责任护士姓张,你住院期间的整个治疗护理由我来负责,有什么事尽管对我说”。患者在术前对手术创痛、麻醉以及手术顾虑重重,担心手术对将来和工作的影响,所以向患者说明手术的简单过程、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应注意的问题,简单介绍仪器设备、经验丰富的手术大夫和麻醉师。让患者消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

1.5.2 给术前患者备皮、术后尿潴留患者导尿时患者感到羞怯,操作时应给予理解并做到最小范围的暴露,保护患者的自尊心。

1.6 术后护理计划实施与评价

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必要的噪杂声,各项护理操作做到轻、快、准。关心患者需求,让患者感到舒适。患者手术后要去枕平卧,向患者解释平卧是防止腰麻后引起头痛,些时可松开患者的领口以利呼吸;关心患者的冷暖,是否需要加被;患者感到口唇干燥不适,可用湿棉球湿润口唇以助缓解不适。以上措施是保证患者身体上的舒适。其次,要保证患者精神上松驰。做每一项治疗和护理操作,都应耐心向患者解释,使患者放松,以取得理解和配合。如给患者测生命体征时,告诉这是为了掌握他的病情动态,让他感到很安全。

术后严密体温变化,防止感染等并发病。经常挤压各种引流管,保持其通畅,并观察其引流量的色、量,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向患者和家属进手术后指导,定时请管床医生、患者及家属对其护理措施的实施质量进行及时、有效地评价,我们以此来作为术前、术后护理计划落实情况的评价。

2 体会

2.1 减轻患者思想负担,使其积极

外科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是整个疾病治疗中的关键。手术患者在术前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术前心理护理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紧张焦虑程度。通过与患者的心理沟通,使接受手术的患者感到被尊重和被关心,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与安全感,从而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这样患者情绪稳定,精神轻松,从身心两方面为主动配合手术做好准备。

2.2 提高外科护士的业务素质

篇11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患者身心需要,提供适合于个人的最佳护理[1]。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观念的转变,整体护理从病房逐渐深入到手术室。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开展整体护理,确保了护理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

1 手术室整体护理的现状

1.1 术前护理

1.1.1 术前访视 安排在手术前一天的下午进行,时间一般为10~15min。目的是通过与患者家属的交谈,取得患者信任,减轻其心理压力,同时介绍手术室情况,如手术间的布置、先进设备等,了解麻醉方式、手术的摆放等,以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1.1.2 术前评估 (1)患者的一般生理、心理和发育情况;(2)患者事先对手术的了解程度、接受手术的态度、对医疗的配合程度。

1.1.3 确定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 访视护士根据收集的资料和手术种类预测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1.2 术中配合 (1)手术当天早会,由访视护士汇报病历,列出护理问题和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然后由护士长和其他护士加以补充,使计划更趋完善。(2)准备常用物品、药品,严格检查手术间的设备是否齐全、功能是否良好;调节适宜的手术间温、湿度,根据手术类型准备特殊的器械及辅助设备等。(3)热情迎接患者进入手术室。严格核对患者及术前准备情况,清点随患者带入手术间的物品,再次向患者讲明手术配合的注意事项。(4)巡回护士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术中输液、输血通畅。安置手术,尽量减少患者身体的暴露,以维护患者的自尊心和减少体液的丢失。全程陪护患者,同时整理护理记录。(5)器械护士准备手术器械,熟悉手术步骤,力求做到稳、准、快。术中不谈论无关话题、不议论患者病情,以免伤害患者的自尊心或加重其疑虑心理。手术结束前,认真清点纱布、缝针、器械,保管手术切除标本等。

1.3 术后随访 (1)术后48~72h到病房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切口疼痛及感染情况。征询患者对手术室工作不满意之处,填术室整体护理反馈表。(2)收集有关手术操作、麻醉、手术、术中护理带来的后续效果的资料,从而对手术期护理做出客观评估。(3)术后随访后,通过手术护士自评、护士长对手术护士工作及术后有无并发症的评审、患者的评价、麻醉师和手术医生对手术护士配合质量的评价以确认整体护理计划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2 存在的问题

2.1 护理人员素质偏低,护理观念陈旧 开展整体护理,手术室的护士不但需要具备传统的配合手术医生完成手术的能力,还要求具备“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具备在生理上及社会心理健康方面评估患者的能力及与患者沟通的能力。而目前护士的培养以中专为主,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另外,整体护理虽然已在我国临床实践中推行和应用,但目前大多数手术室仍以传统的护理观念和模式服务于患者,即医生—护士—仪器—患者的服务模式[2]。 转贴于

2.2 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内容片面、肤浅,缺乏自我保健、疾病预防和身心健康方面的知识教育;(2)教育方式单一,健康教育多停留于口头宣教,影响了患者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接受;(3)教育时机把握不当,对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同一对象在不同的阶段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及方式。

2.3 手术室特殊的工作性质和环境限制了整体护理的开展 (1)手术室护理工作时间性强,工作量大,抢救任务多、要求高;(2)手术室护士服务的对象主要包括医生和患者,手术室护士既要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优质服务,又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手术配合;(3)患者在手术室停留时间短暂,使护士难以按照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4)手术室长期的传统护理模式影响护士的价值观、短程更新和才能发挥。

2.4 管理缺陷 整体护理要求护理管理实行分层、能级化、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目前国内许多医院对护士的管理仍然是简单的,即所有护士不论学历、职称、职务都值同样的班,做同样的工作,承担同样的责任。这种管理方式不利于开展整体护理和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一部分手术室护士长缺乏有关整体护理的管理技巧,缺乏与下属沟通,限制了护士参与计划和决策的权利,导致整体护理在手术室难以实施和开展。

3 对策

3.1 转变护理观念 组织大家学习整体护理理论知识,接受模式训练,使大家认识到,手术室护士从术前访视到术中给予患者的关心、支持是其他科室护士所无法代替的。

3.2 加强在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鼓励护士参加各类专科、本科的学习,提高知识层次;加强在职培训,拓宽知识面;强调手术室护士的角色功能,即:顾问指导角色、安全卫士角色、体贴的亲人角色、协调管理角色等,使手术护理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拓展[3]。

3.3 加强健康教育 (1)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2)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讲解相关知识和护理技巧;(3)选择健康教育的恰当时机。

3.4 努力创造宽松的环境,减轻护士压力 如多配备工人,加强计算机网络的运用,使手术室护士从一些非护理技术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只有医院从上到下在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都真正形成护理与医疗平等、互助、配合的格局,才能使手术室护士在实施整体护理中发挥自主行为,提高护理水平和整体护理的效果[2]。

3.5 提高管理水平 首先,护理管理者加强自身修养。其次,充分运用现代管理学知识、方法,发挥领导者的非权利因素和特殊魅力(知识、才能、品格的情感),加强管理中的计划职能和沟通联络,成立各种质量管理小组和贵重物资管理小组等,使管理职能下放,从而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和开展。

参考文献

篇12

1 资料方法

1.1 基本资料 2010年3月――2012年9月我院共收治213例乳腺纤维瘤患者,年龄18-26岁患者121例,27-36岁患者74例,37-56岁15例,平均年龄25岁,男性3例,女性210例,单发206例,多发7例。其中手术病史者34例,哺乳期患者22例,绝经期患者5例。

1.2 方法 本组213例患者均行局麻手术切除术,术中采用常规消毒、铺巾,3%采用利多卡因局麻,术后常规病理组织送检。对35岁以上怀疑有恶性肿瘤的患者,术中加做冰冻切片。

2 结 果

术中39例患者放置引流条,术后20-36h拔除引流条。切口一期愈合患208例,占97.65%,拆线后经换药1-3次愈合患者5例,创内血肿感染2例,占0.93%,肿瘤恶变6例,年龄均为35岁以上,占2.81%。

3 护理措施

3.1 术前护理 乳腺纤维瘤患者行手术切除,术前应做好如下准备:①心理开导。凡行手术前,患者多有恐惧、焦虑心理,医护人员应在术前与患者进行交谈,对手术重要性、患者担心的问题以及成功手术案例进行讲解,对患者心理进行开导,增强患者自信心,从而更好地配合手术。②术前指导。手术前要对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向患者进行介绍,增强患者自信心,同时指导患者在术中要采用腹式呼吸,避免呼吸幅度过大损伤胸大肌,从而更好地配合手术[2]。③时间选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时间,如女性月经周期问题,一般在月经结束后3-5天[3]行手术,这样手术出血少,瘤体易于观察,利于手术进行,降低复发率。④术前准备。保持手术室温度适宜,尽量避免环境噪音,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手术切口,准备手术用品,对于创腔手术较大患者要提前做引流准备,并对切口术后愈合时间向患者进行解释,让患者有一定心理准备。

3.2 术后护理 患者行手术后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切口愈合及尽早康复有积极意义。①常规护理。患者术后要密切观察其体温、血压、脉搏、呼吸以及神志等情况,出现问题及早处理。医护人员协助患者术后活动,避免患侧肢体活动过大而导致敷料脱落或影响切口。对于术后切口疼痛而引发的患者恐惧、焦虑心理,应告知患者乳腺纤维瘤多为良性,恶变几率极低,应对患者进行心理开导,解除患者顾虑。根据患者术后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如出现疼痛可在医生指导下服止痛药,敷料渗血应及时就诊检查。②切口护理。组织较软,需要加压止血,但要检查绷带松紧度,避免出现胸闷、憋气的情况,一般患者术后24h后才可松开绷带换药。为避免切口感染,要时常保持切口干燥,最好3d后进行洗澡等事宜,日常活动牵拉会导致疤痕增大,建议患者术后3个月内穿戴向上托起运动胸罩。通过密切术后护理,本组213例患者一期愈合208例,占97.65%,拆线后经换药1-3次愈合患者5例,本组无感染病例。③感染预防。对于术中引流患者,为避免创内血肿感染,根据患者病情一般在24-48h内拔除引流条,本组39例行引流患者,在20-48h内拔除引流条,平均26.5h。术后对软组织切口进行加压止血15-20分钟,并进行加压包扎。掌握好绷带松紧度,防止敷料脱落,同时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患者切口愈合。经术后感染预防护理措施,本组患者创内血肿感染2例,占0.93%。④饮食护理。为保证术后患者营养补给,增强机体免疫力,患者术后饮食以高蛋白质食物为主,如瘦肉、鸡蛋等,禁食辛辣食物,以防发生炎症。⑤病理检查。对于病理学检查,医护人员要向患者讲解其重要性,使患者有正确认识,以及充分的心理准备。在本组213例患者均进行了病理检查,其中25例35岁以上患者术中怀疑恶性肿瘤,行冰冻切片处理,其中6例患者确诊为恶性,占2.81%。

4 讨 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乳腺纤维瘤最有效的方式,由于年轻患病者较多,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格、月经周期、疤痕以及对疾病的认识等,向患者进行详细讲解,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开导,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增强患者自信心,以便更好地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本组213例患者,通过较科学、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患者手术过程中状况良好,仅有25例35岁以上患者术中怀疑恶性肿瘤,行冰冻切片处理,其中6例患者确诊为恶性。术后通过对患者精心的常规护理、切口护理等,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效果较好,愈合率达到97.65%,术后感染患者仅占2例,占0.93%。因此,在患者术前、术后做好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手术的顺利开展、术后的病情康复有重要意义,医护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及临床业务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患者术前、术后处理操作,进一步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篇13

1 手术室护理存在的问题

1.1手术室器械、设备管理不到位 手术室是抢救患者的场所,在手术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手术操作。然而,手术室的工作压力大,工作繁重,相应的环节和程序也是繁琐、复杂,手术室人员较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之有些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相关的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如手术室器械和设备管理不到位,手术室对于相关设备、器械等需要量较大,有些手术器械摆放不整齐,杂乱无章,在手术过程中,很容易造成错拿器械,影响手术进程,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1.2无菌操作不规范 手术室对于无菌操作规范也是非常严格的。手术室人员流动大,空气中浮游菌数量易超标,给手术带来隐患,易造成手术人员及患者病菌感染,威胁手术人员及患者身体健康。因此,手术室要根据相关规定,严格按照手术室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手术室消毒,若手术室未按照无菌操作规范严格消毒,术后患者极易伤口感染,严重的会因患者术中重度感染而影响手术进程,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1.3专业技能不够硬 在手术室内,医护人员时刻都在与死神打交道,力争从死神手中抢救患者宝贵的生命。因医护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技能不够硬,实际操作不佳,在手术过程中遇到各种突发状况,无法冷静思考、沉着面对,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错失抢救患者的最佳时机,给抢救患者带来很多不安全的隐患。

1.4手术护理文书记录不规范 手术室是与死神争分夺秒,在第一时间拯救患者生命,但仍有因手术护理措施多样、复杂,使得记录人员在记录过程中只是执行口头医嘱,无法严格按照操作规定记录手术护理过程中的内容,造成手术护理记录不规范,不连贯,重点不突出,漏记等现象。因无法完整的记录手术过程中的所有措施及用药,很多口头医嘱无法当场转化为规范的护理文书,为可能发生的护患纠纷埋下安全隐患。

2 手术室护理的防范措施

2.1加强手术室器械、设备管理 手术室对器械、设备要求都很严格,不得有半点延误或者差错。所以,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管理手术室器械、设备,做到"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六查":接患者查、患者入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查、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物品、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使用。"四查":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严格按照制度对器械、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器械、设备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能立马投入使用,为手术节省更多时间,为手术进行提供强而有力的物质力量支撑。

2.2规范无菌操作 手术室对于环境的要求是很讲究的,必须要保证无菌手术室的无菌环境可以达到器官移植、心脏、血管、人工关节置换等手术的要求。否则,易造成手术病菌感染,使得患者在术后极易发生感染,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现代无菌手术室的无菌操作一般采用高效低毒消毒剂,配合使用高效安全的手术室空气净化系统,以达到手术室要求的高度无菌环境[2]。同时,要保持手术室的门是关闭的,并尽量减少人员进出手术室。

2.3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要充分重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及培训问题,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医院定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根据考核结果采取进一步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奖励医护人员不断进修,参加大专、本科学习,定期外派手术室护理人员外出参加研讨会交流学习新的技术与知识。

2.4规范护理文书 重视手术室护理文书的管理,这是手术护理过程的重要依据[3]。要严格按照护理文书规范书术室护理文书。做到对手术治疗、护理、病情变化、口头医嘱进行实时登记,全程记录患者手术护理的过程,在记录过程中必须保持要及时、谨慎、客观、准确、完整的工作态度,术后必须妥善保管手术护理文书的相关资料记录。

3 小结

手术室护理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特别是对器械、设备的管理、无菌操作及护理文书。手术室护理只有按照规章制度操作,才能确保手术过程中按章办事减少失误,将可能出现的差错、失误扼杀在萌芽状态中,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救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