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高中生常见心理
1.自主性
学生在高中阶段正处于逐步脱离父母的过渡期,在这一期间,学生们的内心发展正处在一个“岔路口”的阶段,自己的内心思想逐步的完善,独立性逐渐增强。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学生们自信心和自尊心树立的关键时期,要逐步的摆脱家长们的束缚,这样才可以正确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高中阶段学生在处理事情和问题上有了自己的见解,在解决问题上也有了自己的主张,学生们对老师和家长的讲解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对老师家长的看法也不会完全的认同,有些时候对其看法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因此,常常会因为坚持自己的看法而和家长及老师发生争吵,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和老师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更要注意方法和手段。
2.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一种因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高中生是自卑感多发期,这种心理使他们常常不敢交际、害怕失败、多愁善感、瞻前顾后。其实,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只要拿出勇气正确地面对,积极地尝试,很多事实证明了,多一次失败,就多一次转机。消除自卑的方法是建立自信,设立适度的奋斗目标做自己能达到的事情,不断给自己肯定,学会正确地对自己作出评价。
3.抑郁
一些学生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颓丧、自我评价消极,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对学习缺乏信心,对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对改变自己的处境持悲观态度。这类学生往往不引人注目,他们不影响课内外秩序,不妨碍教学和各项活动,但随着其不良情绪的发展,其内心紧张程度的加重,他们会日益消沉下去,严重的可能发展为抑郁性精神疾患,有的会做出自伤行为,甚至出现轻生行为。
二、如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1.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增强竞争意识和自信心
能够进入高中继续学习的学生一般都是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家里和学校都是经常能够听到表扬和赞赏的学生,这样学生们之间就很少存在竞争心理,给学生内心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在这里我还要提出一个观点就是让学生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一定的发展,在进行竞争意识的培养过程中,首先要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下手,让学生知道自己内心不足之处,这样学生在克服心理障碍时就有了针对性。
2.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在高中生的心理障碍克服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坚持一个观点,那就是一定要注意保持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意见统一,绝对不能家校意见不一致,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案,如此可能会对学生生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此过程中,学校与家长之间应该保持沟通,家长应该到学校走访,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心理情况,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交流找到共同点和可行性方案进行实施,这样学生心理问题才可以迎刃而解。
3.教师要改进教育方法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过程下,教师只是一味地责和训斥,让学生怎样做学生就应该达到某种效果,殊不知这样只会与学生产生很大的矛盾,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膜会越来越大,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们的品德,让他们在走入社会时减少阻碍,这才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所在。有时候,教师对学生教导的手段和方法不对,也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给学生今后的身心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解决学生们的心理问题最根本的手段和方法就是要了解学生们的内心,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
总之,教师需要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注意引导和研究,使他们成为一个适应社会,适应将来,敢于承担责任,勇于面对一切的人,更要让他们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参考文献:
篇2
二、高中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高中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
近几年,教育领域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有所上升,但是还没有学校能把心理学教学作为学校课程来让学生深入学习,学校的管理者还是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简单地看做是学生的道德品质的问题,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的疏导和教育。
2.学生和家长片面追求升学率
升学的压力也是导致高中生心理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现如今,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心理却是漠不关心,家长和孩子之间缺乏沟通,学校和教师都追求升学率,所以,学校和家长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给高中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孩子们的心灵不堪重负,进而导致厌学、考试焦虑症等心理问题的发生。
三、如何解决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孩子的一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关爱学生
教师对自己的学生付出真爱,要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这样学生才会喜欢和你倾诉他们的快乐与烦恼。要多理解他们,凡事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们的真正想法,这样才能及时解决学生们出现的心理问题。
2.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
篇3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而高中阶段的青年学生正是从单纯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裂变时期。他们单纯、幼稚、有渴望长大、成熟,往往会因为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人际关系、情感等因素的影响,也是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阶段。所以,对新入学的高中学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 高中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人际关系障碍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新生有强烈的交友需要,渴望更多的人理解自己,接受自己。然而,高中新生自我意识强烈,不善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在高中,学生来自各个乡镇,他们的生活习惯,爱好,性格,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发生一些小摩擦。在班级中,由于师生之间的不信任,不理解容易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在于同学们的相处中,他们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归属感,希望得到理解与信任,但是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性格以及处事方法、态度差异经常造成同学关系恶化,伤及他人感情。另外高中同学大多是寄宿的,他们远离父母,缺乏与他们的有效沟通,本来就有一种孤独感,一旦出现人际关系不和谐时,这种孤独感就进一步加剧,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不能友善的与他人交往。
1.2 环境适应问题
由于环境的改变,部分高中新生逐渐表现出一种对新环境的不接受、不适应、自理能力差等问题。主要表现为:(1)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如今大多数孩子是娇生惯养的,面对寄宿生活极其不适应。不会做饭、不会整理房间、不会理财等等,他们的内心便产生了恐慌和孤独感。(2)学习上的不适应感。由于初、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别。突出表现在初中形象思维偏重,高中理性思维偏重;在学习方法上,初中侧重教师的教,高中侧重于学生的学;初中强调教师的示范和指导,高中强调师生间的探究和合作,特别是新的课程标准实施后,高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这些变化,很多高一新生并不了解,他们仍用学习初中课程的方法学习高中课程,就会感到收效甚微,特别是教师的探究性教学,更会感到不知所措。因此,他们不知如何安排学习,以至心中忧郁、焦虑。
1.3 自我意识模糊
部分新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有部分同学看到班上同学多才多艺,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产生自卑心理。有的同学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但不知如何突破,常感到孤独无助。
1.4 情感方面
青少年时期第二性征逐渐发育,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和向往,随之也会伴随情感的困惑。一方面表现为与同龄人的情感纠葛。在咨询中,经常碰到这样的询问:“我和一个男同学很谈的来,想发展成为心心相印的好朋友,又怕老师家长反对,影响不好,该怎么办?”“我喜欢一个女孩,可有好几个男同学喜欢她,我该去竞争呢还是退下来?等等”。另一方面,与网友交往问题,一些高中生长期沉迷于上网聊天,容易迷失情感自我,在现实中懒得表现自己的情感,导致产生紧张、孤僻、冷漠、情感缺失等症状。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2 教育对策
研究表明,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学校应对学生的心理困惑如何进行有效的疏导呢?
2.1 学校方面
一方面加强班集体建设,增强归属感。新生入学后,老师应及时介绍学校周边环境和同学们的状况,使同学们尽快熟悉了解,消除陌生感。还应组织一些以迎新和促进交往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和文体活动等,使学生尽快适应环境,感受到集体生活的乐趣,进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另一方面,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教师要尽快学生的水平,及时找到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良好兴趣。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科学用脑,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
2.2 家庭方面
学生的教育并不是单方面的,与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家长要从各个渠道提高沟通水平,多和孩子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成绩下降、早恋等问题。
2.3 学生层面
一方面,引导学生客观评价现实,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再新生入学阶段,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同学关系,尽快消除对新环境的陌生感,主动适应新的变化。在生活方面,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并帮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提高情绪管理能力。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分析与评价自己,客观的估计与评价别人。要不断发掘自身的潜力,形成积极地自我意识,对自己始终充满信心。再次,引导学生改变不良的个性特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要学会主动与人交往,坦诚对人。平时多参加集体活动,遇到矛盾和冲突,学会沟通与化解。
2.4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通过开设此课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的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如情绪转移,合理宣泄,向别人倾诉等,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通过以上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增强竞争意识和自信心。同时还应该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各科教学中都包含着极其重要的心理教育因素,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心理动机和学习习惯。这样就能很好的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重要的精神财富,提升其思想品质。
2.5 重视心理咨询工作,完善心理服务机构
心理咨询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部分,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借助这个平台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干预。它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紧密相联,又相对独立具有专业性。心理咨询应面向全体学生,指导学生自助,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应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开展学生成长关键期的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利于他们做出合适的选择。
3 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为以后同学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打好基础。另外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给予关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高中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受人关注,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们仍面临着许多的心理问题。
一、高中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1.焦虑问题
高考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指挥棒,每一个高中生都面临着高考的压力,繁重的课业、无止境的测试充斥着高中生的生活。家长殷切的嘱托、教师的谆谆教诲、自己的期望值等使得高中生在考试失利时会产生低落、沮丧的情绪,如果这些情绪得不到正确的疏解,部分高中生就会自暴自弃,甚至自残自杀等。这都是由于高中生压力过大,焦虑情绪得不到正确有效的疏解造成的。
2.网瘾问题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息和知识的传播,但是也严重影响了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现在的高中生不单纯沉迷于网吧,还沉迷于手机。有些高中生带着手机进课堂,上课不认真听讲,离开手机就会坐立不安,其实这也是网瘾的表现,是一种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学校、家长的重视和解决。
3.人际关系问题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呈现出敌对、偏执、独立意识增强等特点。因此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高中生难以正确地处理与异性同学、家长、教师之间的关系,难以享受到交往和良好沟通的乐趣。
二、高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
1.城乡之间的差距
现阶段的高中多为本地区综合性的学校,学校里同时存在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而城乡之间的差距会导致很多问题。许多农村学生甚至是留守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对学校的考试成绩看得过重,导致自己产生焦虑的情绪。这些学生内心自卑,不敢与教师多进行沟通,导致许多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的疏解。
2.家庭因素的影响
现阶段的高中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因此家长对他们严格要求,并且都寄予厚望,这导致他们感到压力过大,产生焦虑的情绪。作为独生子女的高中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必要的团队意识跟合作精神,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问题。
3.心理咨询机制的不健全
许多高中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即使是设置了心理咨询室也是徒有其形为了应付检查,并没有真正起到心理咨询和疏导的作用。许多在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的心理咨询师并不具备相应的资格。若想真正地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必须完善和健全学校的心理咨询机制。
三、如何将思想政治课与心理咨询进行有机结合
1.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思想政治课本来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能够传授的基本观点,还应该提高在育人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正确处理日常心理问题的方法,能够用所学的方法论知识来指导实践。
2.对教材进行深度的开发和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这四个部分。首先,教师要将这四个部分作为一个整体相互联系、相互启发,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其次,在讲授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所讲内容与高中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与高中生普遍出现的心理问题相结合,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对高中生进行启发性教育,发挥正面的价值导向作用。
篇5
一些省市高考物理不计总分,只计算等级,但学生学习负担并没有减轻。江苏高考中,语数外总分超过本科线很多,但物理等级没达到B级,而无缘心仪学校的考生不在少数。因此,提高物理考试成绩,仍是不少高中学生的当务之急。而物理学习的好坏与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笔者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工作的实际,从影响高中学生学好物理的心里表现、产生原因和应对策略三个方面探究高中学生物理学习中的心理问题。
一、影响高中学生学好物理心理表现
1.消极被动。
这些学生受到高考模式变化的影响,主攻语、数、外,以消极被动的心理应对物理学习。他们思维灵活,在物理课上,能跟上老师思路能听得懂,但是课后,他们不花时间通过一些练习巩固知识。结果物理学习华而不实,随着物理学习内容的增多,不够扎实的基础产生的负面影响将会越来越明显,必将导致考试成绩一次又一次的不尽人意,乃至失去物理学习的信心。这种学生本来是能够学好物理的,但由于思想麻痹、消极应对,导致失去了学好物理的先机。
2.怕苦畏难。
这些学生非常想把物理成绩搞好,但学习意志比较薄弱,控制行动的意志水平较差。他们学习物理仅靠一时热情,如果能轻而易举地提高物理成绩,他们将非常愿意、而且往往能够取得阶段性的成功。但不能持之以恒,他们对物理学习是一项极为艰苦的脑力劳动缺乏认识和心理准备。学习中遇到困难,他们会感到恐惧、彷徨、无可奈何。他们学习物理态度总是处在矛盾之中:天天喊学习,天天想学好,他们也许找到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没有坚持到底意志力,物理成绩很一般。
3.埋怨自负。
这些学生也想搞好自己的学习,但他们的性格大都显得比较怪僻,思考问题的角度很窄很偏,他们的自我意识过于强烈,旁若无人的特点很突出,极易和老师、同学发生冲突。每当他们的学习出现问题时,很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的做法没问题,问题就在于老师讲得不好,老师对他的态度不好,同桌挤兑他,班里的学习氛围不好等等。总之,在问题面前特别爱找客观原因,来推卸自己的责任,这样的学生不但不能改进且认识自己学习心理和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更不能接受新的、好的、更适合自己的物理学习方法。这种心理的负面影响不仅涉及物理学科, 也必然波及到其他学科。
4.自怨自艾。
跟第三点相同的地方,这些学生性格大都也是显得比较怪僻,思考问题的角度很窄很偏,跟第三点不同的是,他们把一切失败都归结于自身能力的缺乏,要“把一切问题都自己扛”,但却没有这个能耐。时间长了,也就失去了自信。越是想学好,越是学不好,甚至自己和自己较劲,最后导致学习成绩很差。
5.不思进取。
这些学生已经养成了好逸恶劳、我行我素的不良习惯,根本就不想学习,再加上初中成绩本来就差,家长仍然逼迫他们来到高中。他们学习没有动力,真是身在校内,心在校外,希望能早点离开学校。
二、影响高中学生学好物理的心理原因
1.错误的学习观点。
高考模式发生改变,物理成绩不计入总分,只是以等级划分,学生在学习物理态度上发生了变化。每个人都有惰性,逢到难事都会不由自主的躲开,高中九门功课都要学好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加上物理本来就是很抽象、难学的科目,现如今高考物理不算分,只算语、数、外总分,理所当然的都在这三门上多花时间。但是请注意,物理算等级并不意味着不考物理。高考录取是先按照分数来投档的,如果出现的相同的分数报同一所大学同一专业剩一个名额那么就会参考你的这些等级来优胜劣汰。更重要的是高中物理学习是大学理工科物理继续深造的基石,高中不学好物理,必将导致后来的学习、研究的专业选择面十分狭窄。
2.较大的心理压力。
高中物理所研究的现象和过程既复杂又抽象,教学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生活经验的积累都有较高的要求,会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刚上高中学生来说要求很高。跟初中相比,大部分的学生一致认为高中物理难学,且对现在物理成绩感到很不满意,而且对学习高中物理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当然,这仅仅是学生内在的心理压力,班级、学校、家庭乃至社会还会有更多的压力施加过来,这往往会使学生不堪重负。
3.不当的学习方法。
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对逻辑判断要求更严密,对抽象思维要求更深入。当下很多学生获取物理知识来源只限于课堂上,完全依赖老师的传授,思路狭隘,没有自己的空间想象力,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去学物理,只会熟记概念和规律、套用公式,不能灵活运用知识,更不会搞创新,思维僵化。遇到综合性稍强的考试,生搬硬套的方法就失去战斗力,成绩不理想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一次次的努力,却导致一次次的失败,产生心理问题也就可以理解了。
三、高中学生物理学习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比一百种智慧强。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为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提供了先决条件。高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出现心理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积极调整心态,认真研究应对策略。
1.充满自信,积极面对。
要保持良好心态,要积极主动的面对问题,相信自己的能力。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原则》共十七项,第一项就是积极的心态。他说,只要你能把积极的心态与其它原则中的一部分结合起来,那么你就会成功。对于学生,每天都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心态,积极主动地开展思维,加深对学到的知识内容的理解,并使自己的独立学习与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作为老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手段,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恰当地加以表扬,这样能加强和强化学生更进一步的认知心理倾向,促进学习情感向更高级的层面发展。作为物理教师,由于学科知识与方法的特点,我们更不能吝啬对学生适时而恰当的表扬,应积极地侧重于调整他们浮躁、不稳定的心态,诱发他们自信、奋发向上等心理因素,教给他们各种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情绪自我控制能力。让我们的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潜力是无穷的,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会创在奇迹!
2.培养习惯,研究方法。
要保持良好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研究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初中物理是初级物理只是一些最表面的、最基本的现象,而高中物理更加的接近与物理的实质与真理,知识要逐步积累、扩展和加深,独立工作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要逐步提高。对于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要善于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学习中去寻找乐趣,努力培养自己学习物理的兴趣。
另外,要学会与人交流。美国著名教育家,加德纳将人际关系智能列为人的八种智能之一。我们同学,在自己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也可以跟班里的同学讨论,由于大家都在一起,所学所想十分接近,互相帮助,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效果更佳。作为教师,除了要细致地讲解如何理解概念和规律,如何去应用,如何去复习等方法以外,还要要监督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纠正只听、只看而不动手,以及死做出习题而不思考的不良学习习惯,从根本上扭转他们学习上的被动局面,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能力。
3.调整心态,正确应对。
作为学生,要保持良好心态,正确对待物理学科。仔细研究,物理高考说明可以发现,说明中基础知识占40%,知识熟练的运用占 50%,最后的10%应该给所谓的灵感,因此完全没有必要为考试中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出而耿耿于怀。物理学中的概念通常很抽象,要注重概念、推理、判断等一系列的逻辑思维过程的分析,通过巧妙的构思找出形象的比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形象的比喻,不要搞“满堂灌”,禁锢学生的思维。要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适量的训练。题做得多了,物理题的基本流程就会很熟悉,反复练习,熟能生巧,自然就找到窍门,得心应手。题做得多了,经验也就丰富了,处理的方式也就多、思维也广阔。反之,没做过足够多的题目,解题方法就难以巩固,更不用说灵活应用。回顾一下,我们会发现,高中物理题型其实不太多,所以,牢固的掌握各种题型的思考方法,并不是不能做到的,只要坚持下去,我们解题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自然得到了提升。
高中生现在的年纪应该是充满活力,思想活跃,好奇心很强的时刻,但既然选择了高中的生活,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要学会控制自己,正确对待每门学科尤其是物理,怀着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高中的每一天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合适的物理学习方法,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向我们招手。
篇6
一、深入了解成因,积极排除障碍
由于中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再加上他们的心理结构也尚未发育健全,所以社会上消极因素的干扰,家庭不良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存在的失误,都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教师要努力找到病根之所在,然后对症下药,方能收到显著疗效。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在人格上尚不成熟,比较容易出现“友谊至上”的行为。因此教师、家长要尝试着走进学生的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同学间的友谊,提高他们对友谊内涵的理解。我班有这样一位学生,天资聪颖,各门功课都比较出色,但有一段时间,每上完数学课,班干部都来汇报该同学上课时情绪异常,有时甚至不做数学作业。经过谈心,原来这位学生因上课讲闲话,被老师当众严厉批评,这位学生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侮辱,便对老师产生了不满,所以上课时总不能克制住内心的烦躁。知道他产生情绪障碍的原因之后,我耐心地告诉他,老师之所以批评他,是觉得他可以做得更好,应该起表率作用,而不是对他有什么成见。我还列举了数学老师平日在办公室里对他的赞扬,这位学生觉得很不好意思。从此,他在数学课上又重新变得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了。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调控学习压力
由于高中生的升学压力比较大,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高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方面,其问题有:一是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反应迟缓等。二是厌学。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学业压力无疑是高中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进入高中以后,学习负担加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从一开始没有很好地加以调整,掌握高中阶段正确的学习方法,以适应这一转变过程,就会感到学习压力大,学习效果差,成绩跟不上。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利用时间,注重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使学生不会感到学业压力过大,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
高中阶段也是众多学生“鲤鱼跳龙门”的酝酿期。家长的殷切期望,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间的你赶我超,无一不成为沉重的包袱。所以许多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如自卑、妒忌、虚荣、逆反、好高骛远、冷漠厌学等等。因此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了解所谓好学生的概念,好学生应该是在自己既有的基础上孜孜不倦、有所努力、有所追求的人,失败并不可怕,落后也不可怕,重要的是要付出努力。基于这种认识,我从不苛求学生把目标定位在第几名,而是让学生每日都自我反省:我今天尽力了吗?我今天弄懂了那几道物理题了吗?我今天能背出那几个重要词组了吗?每天有收获,每天有成长,日子便流逝在快乐和充实之中了。这样,学生慢慢消除了对学习的焦虑感,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进取意识。
三、强化心理素质训练,增强竞争意识和自信心
大部分能够进入高中的学生都是小学、初中的优秀生,经常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和奖励,但很容易使他们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味追求奖赏和追逐名利。进入高中以后,一旦失去了过去的优势,就容易引起个人欲求上的冲突、失衡而引发心理障碍。所以在做心理障碍的预防和疏导工作时,从长远来说,还要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德,增强竞争意识和自信心,使学生在遭受挫折时不至于茫然无措、心理失衡。我们一方面要减少对优秀生的过分呵护,让他们正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不妨有意设置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不怕失败、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四、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做到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总体的表现和延续。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异常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我们有条件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学生和学生家长共同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等心理调节手段。
篇7
升入高中之后,学生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高考。在升学压力下,学生普遍表现为,学习负担重,不能及时调解,导致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神经衰弱、思维迟钝。甚至有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不局限于好、坏学生),会出现严重的厌学心理。
2.交际上的问题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人际关系可分为三种:(1)与教师。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和理解,未得,甚至得到教师的指责,就会产生不理解,不信任的对抗心理,产生压抑和消极的情绪。(2)与学生。每一个人都需要归属感,学生也希望被自己的集体需要。生生之间存在的矛盾,会导致学生产生紧张感和孤独感。(3)与家长。高中阶段的学生自主意识强,经常会与家长发生意见的冲突,未能良好解决,还有单亲家庭,父母不和等等,都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3.青春期的问题
首先,是封闭心理,这是青春期心理中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学生在消极的情绪下,会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其次,是情感激荡但内隐,表现在学生内心情感波涛汹涌,或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想倾诉,但却对教师、家长欲言又止,内心压抑,焦虑;最后,是比较普遍的早恋问题,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期,容易出现朦胧状态的恋爱。
二、针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的疏导策略
1.引导学生客观评价,正确认识并有效适应现实
高中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面对客观的事实不能及时,正确的做出评判。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的评价,都会造成主客观的不协调,导致自身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出现心理上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评价社会。教师方面,首先,应对学生的行为给予恰当分析和评价,不一味否定,加强学生自我认识,引导学生学会调节情绪,懂得挖掘自己的潜能。其次,应也拿到学生正确的看待现实,直面现实,迎难而上;家长方面,应正确看待学生的成绩和早恋问题,正确的疏导,减轻学生的压力。
2.加强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高中,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是学生心理压力最主要的来源。进入高中,学生面临“高考”大关,不仅学业加重,而且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也有了提高。很多学生由于初升高之后,无法自行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不能恰当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学习压力加重,而产生焦躁、厌学的心理。这时,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疏导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课前预习、课后总结等,合理地安排学习和玩的时间,科学用脑,劳逸结合。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焦躁情绪。
篇8
现在的高中学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明显不足。这难免会对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表现一:尽管很努力,就是学不好。在地理学习中有这样的学生,上课听讲十分认真,笔记做得十分仔细,教师讲的每一句话都不落下,满脑子装得都是别人对教材的理解,没给自己留下一点思考的空间。久而久之,这样的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不能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更不能积极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导致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思维呆滞。
表现二:态度不端正,学习很不认真。严重者上课不带书本,不认真听课,有时做其它作业,有时养神休息,上课注意听讲的时间不定,有兴趣则长,无兴趣则短。教师提的问题根本不去思考,作业靠抄袭别人,考试前几天抱佛脚,混个及格就心满意足。这样对待地理的学习,结果就失去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地理素养的机会。
表现三:学习凭兴趣,停留于表面,不肯深入。遇到教师讲的知识和他所看过的新闻或体育比赛内容有关联的,与他头脑中储备的信息产生共鸣的,就全神贯注地听讲,积极思考问题;遇到教师讲有关地理图表、规律、成因等理论性比较强的知识,他就没兴趣,不听也不记;课堂讨论中,他熟悉的事情,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但答不到点子上……结果就产生这样的状况:最初对地理学科充满希望,但考试的结果常使他失望,而后地理学习的兴趣逐渐减退。
表现四:地理学习重结果而轻过程。平时很少阅读地理教材和图表,上课也不认真听讲,预习、复习更谈不上,因此基础知识很不牢固,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因此对地理学科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
二、高中地理学习中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
表现一的学生主要是因为其地理学习的能力低,也可以说是其地理学习的智力弱所造成的。学习能力的高低不仅与学生智力有关,还与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留心程度有关,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呵护,生活中孩子细心观察的少了,直接动手的少了,这不利于学生从中获取相应的经验,理解能力也会下降。
表现二可归因为地理学习动机不明确。此类学生,在问卷调查中他们普遍认为:(1)学地理没多少用处,上高中就得学地理,不及格就拿不到毕业证;(2)为了在班里拿到好名次,各科都得学好,地理也不例外;(3)为了丰富头脑中的知识,在同学面前谈话时不“露怯”等等。
表现三,形成地理学习的阻碍的原因,从学习心理的角度来看,是其学习策略欠缺,这是地理学习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难度较大、深层次的问题时,若与自己头脑中的信息关联,就会脱口而出,发表自己的见解。但追其究竟,他却很难再谈出更多、更深层次的见解。正是由于其缺少学习策略,特别是认识过程缺少自我规划,影响了地理系统知识的构建,地理知识的系统性不完整,直接阻碍地理学科学习能力的形成。
表现四的学生在于地理学习成败的归因出现偏差,这是阻碍其地理学习的一个原因。地理学习形成障碍的同学往往归因于外部,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却用怪罪教师或同学来释放自己心中的负荷,但结果却在心中结成疙瘩,反而影响其地理学习。
三、高中生地理学习心理问题的疏导及对策
针对地理学习障碍表现及影响地理学习心理因素的状况,我采取了一些措施,对地理学习心理障碍进行疏导并取得了一定的收效。
首先,对地理学习能力缺损的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智力方面不足的学生抓住地理学习障碍,与其它学科学习障碍的区别及特殊因素,将地理学习能力低弱的学生分为两类,一类学生智力水平较高,数理化成绩优良,但却学不好地理;另一类其它各科学习能力一般,地理学习能力也低。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措施:首先从地理知识知觉和记忆能力培养入手,教给这些学生观察、记忆地理现象、地理图表、地理规律等要点的方法;告知他们地理学科的特点,要掌握时空概念等等。经过一段时间辅导,偏科学生进步较快,学习一般的学生有进步,但程度不同。但总体来说地理学习能力都有所提高。
其次,缺少良好的地理学习策略的学生,往往地理学习效率也不高,地理学习过程中障碍重重、举步维艰。我告诉这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要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我国著名学者黎世法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潜心研究,总结出“八阶段”论很适合地理学习策略缺损的学生。即: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我认为黎世法的八阶段论贯穿于地理学习心理的整个过程、平时学习、阶段复习、巩固旧知识、联系新内容,期末总复习都与之紧密相连。经过一学期的辅导,缺乏地理学习策略的学生,养成地理学习的习惯,找到地理学习策略,其突出的一点,基本上会编制章节知识结构图,地理课前知道先阅读没有讲的课文,复习已讲的知识点,有的学生主动阅读自己喜欢的地理课外书,自动撰写地理小论文。
再次,非智力因素对地理学习心理过程干扰十分严重。针对地理学习中种种非智力因素症候我在教学中采取如下策略:对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开学之初有针对性地上好导言课,让这些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习地理;平时授课注意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使这些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和其它学科作用是同等的,是所有学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授课时抓住有疑点的问题,设置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给这些同学提供发言机会,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地理学习的兴趣。
最后,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性格,是消除地理学习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分别采取疏导、引导和教导等不同方法,改变其地理学习方式、方法,掌握较适合个性特征的地理学习策略。例如对于好动、放纵自己的学生,采取疏导措施,从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入手,从规定地理学习行程为线,常抓不懈,不断规范其地理学习的行程,培养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对于由于胆怯、不善交际,而影响地理学习的学生,在学习中与其他学生、教师交流受阻,不利于地理学习过程中获取更多有效信息,和开拓自身眼界、思维的学生。我采取引导的方法,在讨论发言时多给提供发言机会;对于那些对现实抱有消极态度的同学进行教导,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积极地对待人生、社会,努力学习地理,通过了解地理,探寻地理规律,把地理学习与身边的生活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9
多年的教育探索和研究发现,高中优秀学生比较明显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内因来看:学业优秀生学习动机扭曲,成就动机低下。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不同步,生理的迅速发展与滞后的心理发育之间的矛盾,导致学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1)情绪起伏不定、大起大落。(2)思维还不成熟,带有片面思想。(3)严重的依赖性及意识上的独立性。(4)自我封闭造成心理的孤僻。
2.从外因来看:一是家庭方面原因。中国家庭教育中有很多根深蒂固的东西,是形成优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二是学校方面原因。黄白兰在“盲点――中国教育危机报告”一文中指出,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所谓“优等生”有不少成了应试机器。三是社会方面原因。社会上某些不正确的观念,成了优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外部诱因和强化剂。
二、疏导高中优秀学生心理压力的教育对策
对高中优秀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掌握高中优秀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各种教育方法,关心、呵护他们,使他们能健康成长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具体对策有以下几方面:
1.提高高中优秀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
高中优秀学生受认识水平的局限,还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客观现实,往往由于自我估计过高或过低,造成主客观不协调,无法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于是有可能出现以上一系列心理问题,所以我们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社会及自我,学会情绪调节,发挥自身潜能,面对现实,迎难而上。
2.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高中优秀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高中优秀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校风能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形成同学之间充分沟通、相互帮助、友爱和谐、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使高中优秀学生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另外,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体活动、主题班会等,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3.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学业压力无疑是高中优秀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进入高中以后,学习负担加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从一开始没有很好地加以调整,没有掌握高中阶段正确的学习方法,以适应这一转变过程,就会感到学习压力大,学习效果差,成绩跟目标还有一大截差距,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心理扭曲,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4.对高中优秀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很有必要
多少年来,我们的学校教育中缺少了心理健康“生命教育”这样一环――人“即使输掉一切,但决不能输掉对生命的信念”。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成绩至上”往往被作为信条与原则。他们无论是在学校、课堂,还是在家里都缺少相应的情感交流与互动,更谈不上自由发展的空间。因此,为使中学学业优秀生能健康成长,在中学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很有必要。
5.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德
复旦女生吴颜援曾说过:“无论在别人眼里我的学习多么丰富、我的生活多么精彩,我的成功多么荣耀,但有一点我是深刻体会的――那就是学习真的很累、很苦。”大部分能够进入高中的学生都是小学、初中的优秀生,经常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和奖励,但很容易使他们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味追求奖赏和追逐名利。
6.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建立一种心理健康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我们应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师德教育,引导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建立一种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7.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学科教学要注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篇10
(2)周遭环境问题。“孟母三迁”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安静合适的学习环境,很多家长可谓是煞费苦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诱惑导致个别高中生往往难以把持自我,陷入浊流。高中生的自我认知还未健全,对事物是非判断的能力还不够独立,一些周边同学、社会娱乐场所、亲朋好友等等,都可能成为直接或间接导致高中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从一些青少年犯罪现象来看,绝大多数都是由于周边环境的影响而走上邪路的。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强化宣传,全民教育。应该承认,我国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有的学校违背人才成长规律,只是一味利用学生成绩来评价学校实力,导致很多高分低能学生的出现。要想实现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宣传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呼吁全民行动,共同教育。除了学校,社会、家长等也应该行动起来,与学校一起,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杜绝不良信息的影响。对于学校而言,在实施文化教育的同时,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之间团队合作、互帮互助、相互交流,帮助学生、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对于家长,切忌一味宠爱、溺爱孩子,给予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很多家庭条件优异的家长,过分呵护自己的孩子,阻塞了孩子与社会接触的途径。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家长要鼓励孩子去接受磨炼和体验生活,从而更早地越过青春期,走向思维的成熟。对于社会方面,必须不断净化社会风气,将不良信息、不良文化的影响降到最低。只有学校、家长、社会这三者相互协作,对高中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才会更加有效。
篇11
学生有着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也有着多种多样的心理冲突。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他生命的流程是快乐的、是痛苦的;是提升、是沉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班主任是掌控学生情绪的第一人。这就要求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要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重塑自我。新时期的班主任,不仅要保持自身身心健康,还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引领学生身心健康,这是时代对班主任提出的新要求。
高中时期是从少年走向成人的过渡期,意味着即将离开家庭的监护,摆脱对家长的依赖,成为一个成年人。这一时期是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精神生活充满了矛盾与冲突,时常处在不稳定的状态中,有着名目繁多的心理冲突。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自我为中心。如今的高中生,不少是独生子女,是家庭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使一些学生出现了依赖、自私、唯我独尊等现象。任性的学生在学校常常表现为不顾他人,我行我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种学生总是与同学格格不入,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集体生活。
第二,厌学。随着物质条件的日益丰富,一些学生在充分享受物质丰盈的同时,正在日复一日地超负荷学习。繁重的学习任务、咄咄逼人的教师、喋喋不休的家长,使得学生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体会到快乐、成就时,物质生活的丰盈与精神生活的匮乏会使学生的心灵世界倒向物质享受,讨厌学习的情绪就会在心中滋生蔓延,最终导致厌学。
第三,焦虑。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早熟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想处理好与家长、教师、同学的关系,想以良好的成绩来报答父母。然而主观愿望一旦落空,心理负担则愈加沉重。当不良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而自身又无力调节时,就会出现不安、担心、忧虑,焦虑情绪就会随之产生,干扰学生的正常生活。
第四,自暴自弃自卑。自卑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对于个体发展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它使人意志消沉,丧失信心,时常造成个体的情绪压抑和心理不稳定。由于先天不足或在学习活动中遭到失败,一些学生先是产生恐慌或焦虑,进而怀疑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接着感到自卑、失望,不良情绪由此产生。
第五,怯懦。怯懦是以胆怯和懦弱为特征的消极心理状态。怯懦的学生表现为胆小怕事,遇事好退缩,进取精神差,人际关系也较冷漠。这种学生害怕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在学习及同他人交往时表现为缺乏主动性,抗挫折能力差。
对于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当采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困惑,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一,学会倾听。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应当学会认真倾听学生的述说。当一些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产生了学习、交往障碍时;当他人对自己产生误解时。迫切需要向他人述说,而最好的听众应当是班主任。
第二,学会欣赏。学生是鲜活的、发展中的个体,每一个生命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绽放出艳丽的色彩。如果班主任经常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闪光点,那么生命之花就会开放得更加璀璨。
第三,学会暗示。现在的中小学生对于正面的道德"说教"有明显的抵触情绪,逆反心理比较强,如果班主任把一些道德"说教"由"明示"转变为"暗示",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学会共情。共情就是设身处地地领悟他人所思所感所为,能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能理解、关心他人。在班主任工作中,这种"共情"能力很重要,它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班主任具有一定的共情能力,就会"感同身受"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又不忘自己作为教师的身份。具有共情能力的教师会让学生体会尊重和作人的尊严,也为学生提供一个感情宣泄和释放紧张与压力的机会。
第五,学会放弃。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享受教育,享受教育是求真的教育、向善的教育、达美的教育。享受教育意味着一个处在自然自发状态的人,逐渐成为一个在教育上达到自由自觉的人,而要实现这一目的,教育者要学会适当地放弃。当学生因异往过密而焦虑时,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发展而放弃说教;当学生为了自尊而说谎时,班主任要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而放弃对其进行诚信教育......这样的教育会因选择而艳丽,会因放弃而精彩。
班主任面对的是成长的个体、发展的个体,一个鲜活的个体在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其烦恼和忧愁会随处可见,层出不穷,花样翻新,这就要求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将更具人性化、科学化,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
篇12
在农村,留守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没有经验,缺乏指导,经常感到困惑和无助,从而引发了许多心理问题。我省一项调查表明,3成“留守学生”成绩较差,5成存在心理障碍。而在高中阶段的留守学生中,有敌对倾向者占19.9%。
一、敌对心理的成因
“敌对心理”是个体遭受挫折引起强烈不满时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仇视、对抗、不相容的消极情绪状态。有敌对状态的中学生常对他人抱有不友好的态度,甚至把别人对他的赞扬也看成是冷嘲热讽;老师和同学不能给他提意见,他会认为这是对他的挖苦,甚至会做出报复、破坏的举动来;常和同学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争得面红耳赤;在家里顶撞长辈,不愿意听他们的话。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1.心理危机。
高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变化激烈、动荡的时期。他们思维活跃,社会认识敏锐但较肤浅,情感丰富但不稳定,心理矛盾、心理冲突时常发生。他们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由于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老师的过度关照,潜伏着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适应性差等心理危机。
进入高中后,由于环境的变化、角色的转换、自我管理能力要求的提高、心理需求的转变等等因素,留守学生要经历一些以往没有或不明显的心理体验,使他们的心理适应面临许多困惑和焦虑,以至出现心理障碍。
2.父母教育的缺失。
亲子教育的缺失,孩子得到的爱是不完整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42.12%的“留守学生”与母亲单独居住在一起,母亲由于性格特点,不可能代替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作用,往往会出现“管不了”的情况。此外“留守学生”与其父母亲见面的频率一般都很低。在外务工的父母亲半年才回一次家的占66.35%,一年回一次家的占28.94%,回家又以春节期间为多,这时对孩子的管教也因节日的气氛而淡化。如在座谈会中一位老师所说:“有的学生回家就不做作业,爷爷奶奶一问,就说做完了,而实际上是一点都没做,我们老批评,学生也不在乎。”在调查中,“留守学生”与外地工作的父母亲一个星期通一次电话的占62.82%,一个月通一次电话的占26.12%,半年及以上通一次电话的占3.53%,而从不与在外工作的父母亲通一次电话的占753%。“留守学生”与父母亲交流的缺失,直接导致其情感的缺失,并进而导致其心理失衡、缺乏安全感、心理恐惧,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行为。
3.隔代教育的缺陷。
隔代教育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陷,爷爷奶奶辈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教育“留守学生”,他们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无论是从精力还是智力上都很难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特别是当有几个孙子一并交由他们监护时,更显得力不从心。相当多的老人对孙辈存在过于听从、溺爱的现象,老人思想观念落后,教育方式已不适合现在的孩子,与孙辈的交流存在很大的代沟,造成“留守学生”性格上的缺陷。
4.学校教育的不当。
当前,因中学升学压力,相当一部分教师只去抓班级那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对更多的学生也缺乏关爱,更别说对“留守学生”的特殊关爱。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学生,自尊心遭到严重伤害,便会以消极的方式来发泄内心的不满。
二、消除敌对心理的对策
1.加强心理辅导。
由于青少年学生发育尚未成熟,情绪不太稳定,遇到挫折时发泄常常不能自控,社会应为他们创设合理发泄渠道,防止不当的发泄。当学生遭遇挫折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让他们认识到生活中挫折是难免的,但并不可怕,挫折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人生境遇,做人首先要经得起挫折。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失败”的情绪,例如解答思考题、参加体力劳动、适度的批评等,逐步培养学生的困难耐受力和抗挫折能力。并且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正确的方法来摆脱焦虑的困扰,积极转移,变通进取,深入挖掘内在的潜力,积聚强大的心理补偿能力。
2.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和行为去面对学习与生活。如果师生之间缺少交流,学生对老师缺乏信任,教师们即使有再好的愿望,再美的教育设想,也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我们应重视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
3.创设良好的班集体氛围。
创设良好的班集体氛围,使学生受到良好班风学风的熏陶,同时,做好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工作,积极开展班集体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班集体的温暖和关怀,以健康、乐观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篇13
一、克服自卑心理,充满自信地面对新生活
中、高职学校的同学,大都是经过普通高中、大学层层筛选后剩下的学生,几乎都是中、高考的失败者,被很多人戏称为“剩人”,文化课成绩较差,入学成绩普遍较低(很多同学中考成绩达不到总分的一半),很多同学存在品行不良问题,在老师的眼里是差生,在家长的眼里是不争气的孩子,在同学的眼里是被忽略、被排斥的对象,因而自卑的阴影一直笼罩在心中,要改变这种不利处境,必须努力克服自卑心理,充满信心的面对新生活。
1.要善于用欣赏的目光发现自身的优点。有的同学可能长相不漂亮,但品行端正,学业优秀;有的同学可能成绩不是很好,但勤奋惜时,不懈努力;有的同学可能理论基础较差,但积极动手,勇于实践;有的同学可能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但勤俭节约,不慕虚荣;有的同学可能没见过大世面,但勤劳朴实,诚实守信,等等。所有这些,都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学习上不要一味地跟考上重点高中的同学去盲目比较,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跟自己竞赛,只要努力了,比以前有进步了就是收获,就应感到高兴。
2.要给自己制定明确的目标。不必梦想一步登天,但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好每一步,不必希望一鸣惊人,但要一股劲做好一件事,不要渴望一下子成为天才,但要每天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每天进步一点点,一点点一点点加起来,将具有无穷的威力。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追求,要有决心有毅力用一点一滴的进步摘掉“后进生”的帽子,用成绩证明自己的能力。
3.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面临某种情况感到信心不足时,不妨自己暗示自己:我一定会成功,我能行,一定会好。或者不妨自问:别人能做成功,我为什么不能?如果怀着必胜的决心去从事想要做的事,事先不是过多的体验失败的情绪,就会产生信心。
4.积极与他人交往。自卑的人长期独处,心理活动的范围、内容会变得狭窄,只能翻来覆去的在某几个问题上转,加上个人认识的局限性,就会使心理活动走向片面,常使自己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不能自拔。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注意力会被他人吸引,心理活动的范围、内容会变得开阔,心胸也会豁然开朗,遇到的困难挫折也会在交往活动中因得到别人的帮助而解决,从而培养自信。
二、调节不良情绪,保持快乐心境
同学们离开家庭环境,离开原来就读的学校,面对环境的改变和新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可能会感到一时难以适应;在同学中得不到理解,找不到知音又难以与他人沟通,会造成刻骨铭心的孤独;低估自己,愧不如人,会积起阴沉沉的自卑;找不到自我,期待他人的支撑,会陷入深深的依赖……如果不进行疏导调适最终会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甚至会酿成恶性事件。疏导不良情绪可以采取如下方式:
1.释放。心中有烦恼、不痛快、伤心事的时候不要闷在心里,可以向同学、向兄弟姐妹、向父母老师诉说,他们可能不一定能帮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时根本不需要别人出主意想办法,只是需要他们静静地倾听,在他们身上,能得到所需要的同情、理解、认同。培根曾经说过,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将得到两个快乐,把忧愁告诉一个朋友,则只剩下半个忧愁。如果实在不愿意向他人诉说,还可以写写日记或是跟一棵大树、一朵小花甚至一块石头诉说;也可以高声唱歌、吹奏乐器或是大声呼喊,当然这要注意时间和场合;还可以在操场上跑几圈,打场篮球或踢场足球;或者什么都不想做,只是想哭一场,那就尽情地哭吧,用泪水排解出胸中的郁闷,总之,要学会为不良情绪找到合理的出口,进行合理的宣泄。
2.升华。升华是个体遭受挫折后,把压抑与心理的情绪冲动转向社会许可的其他活动中去,使精神有所依托,获得新的、更高的精神满足。如德国诗人歌德的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的大作《约翰・克里斯朵夫》及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都是失意后情感升华的结晶。
3.自我安慰。又称酸葡萄效应和甜柠檬作用或者叫阿Q精神。酸葡萄效应是人们得不到某物或不及某人时而贬低某物或某人的做法。比如,有的人相貌一般,便自我安慰说:漂亮有什么用,又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甜柠檬作用正好相反,它是对自己原本不满意的事大加赞赏,数其优点的做法。比如,长相一般可以说: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等等。自我安慰法看似消极、愚蠢,甚至可笑,但它却可以在心里不安、苦恼时自己求得心理的平衡。遇到挫折,产生苦恼时,不妨进行一些自我安慰,这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搞好人际关系,与他人和谐相处
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脾气秉性,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行为习惯,让尽可能多的人接受、认可并不是件容易事,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1.交往时要以诚相见。真诚诚实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在人际交往中人人都喜欢诚实坦率的人,厌恶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伪君子,更痛恨无中生有、嫉妒诽谤、落井下石的人。《论语》中有句话说得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人际交往中也是这样,尤其是在跟同学的交往中更应坚持这一原则。当同学取得成绩的时候,要真诚的为之高兴,表示祝贺,而不要产生嫉妒心理。当同学有缺点、过失甚至犯了错误的时候,要真诚规劝、及时制止,而不应该和稀泥,做老好人,更不应该为了所谓的哥们儿义气包庇同学。在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真诚的伸出援助之手,大家的真诚握在一起,就是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