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智能写作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效智能写作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效智能写作

篇1

【Key words】Writing ability;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English writing

历史发展到现今,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需要通过国际化的途径,获取各种人力、资源。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世界通行语言之一的英语就成为国际沟通的工具。作为以职业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就需要培养高职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尤其是部分涉外专业。那么如何才能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英语的写作能力,也就成为教师和科研人员研究和关注的对象,笔者不揣冒昧,对此问题展开分析。

1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现状及原因

要解决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英文写作能力的问题,就需要了解现在高职院校学生的英文写作现状。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其它同仁的研究成果,概述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写作现状。最大的体现是英文文章写不出来或者写作不完整,这是最能够说明高职院校学生英文写作能力的描述。就以商贸英语专业的英文考试而言,笔者在监考时发现,大量学生在考试规定的时间内是无法写完整整篇英文的,部分学生甚至是交白卷,而英文写作题目是应用文写作,和商贸英语专业密切相关。可以说这一点和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差别较大。造成这样现状的原因有如下几个:

1.1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掌握一门语言需要掌握听说读写四个技能,而语言的应用则主要体现在听、写、说中。和外语相关的专业有语言的实践应用外,其它的一般学科的高职学生难以真正涉及到语言的应用,即使是普通高等院校,也难以保证学生有机会开展英文实践。写作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1]。学生的实践更多的需要依靠学生自己去完成,比如通过英语角以及和外教接触的机会来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但是这样的机会并不能惠及到所有的学生。就目前普通专业的课程设置而言,很少有英文实践的课程,因此从学科设置之开始就难以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

1.2 学生英文基础不好和对写作的重视度不够高

掌握一定词汇量和语法是进行英文写作的基础,然而高职院校学生英文词汇量普遍不足,这一点严重影响了写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在写作时中英文思维相互混淆比较严重[2]。有些学生再遇到具体的翻译任务时,往往借助网络中的翻译软件,这一点严重阻碍了写作能力的提高。存在这样的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任何人在学习中都会存在一些问题。然而更为严重的是,学生对此重视度并不够高,很多学生并不当回事,存在认为英语应用距离自己很远的短视的观点大有人在。甚至有的学生认为等将来有需要了,再去各个专门的英文培训机构去学习。这样的现实严重阻碍了英文的学习,更不用说是写作这一种能力的培养了。

2 提高英文写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既然存在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想办法去解决,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认为需要通过以下的一些途径来解决英文写作能力提高的问题。

2.1 提高学生的重视度

前文已经论述,学生对英文写作的重视度不够高,那么就需要首先提高学生的重视度。我们可以通过成本核算、机会成本等角度给学生分析现在忽视英文写作乃至英文学习所要付出的代价。机会成本的例子其实也很简单,社会是不会给你这样的机会即让你去培训学习好以后再来工作的,企业都需要及时可用的人才,如果不具备一些职能是不能够入职的。同时如果不掌握英语,就不能够获得一些职位以及具有更高薪金的职位。教师需要罗列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信服,需要不时的提醒,长期的熏陶会让学生产生英文写作重要的心里。

2.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

既然目前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具体写作的训练,那么在教学时需要安排相应的课程,如果这一点不能完全做到,那么就安排一些课时进行适当的训练。训练可以从和学生就业密切相关的话题开展,比如学习写作个人英文简历以及通知等一系列的应用文开始,让学生从感兴趣的话题开始做起,这些题目一旦写好,也就方便了他们去寻找工作,可以省去以后找工作时再从头做起之苦。学生还是要面对考试的,那么在经过和就业相关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后,就需要进行扩展,可以对各种命题作文进行训练。

2.3 课后实践活动

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还需要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比如“英语角”,这是普遍存在于高校中的实践英语的地方,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参与进去。另外,教师可以利用个人的关系,经常邀请外教与学生见面聊天,让学生觉得有用,这样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3 结论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总体而言是无法和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拟的,这既有学生基础知识的问题,也和学校的学科设置以及在大学学习时期对英文写作的态度问题。只要老师用心指导,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对英语的重视度,就一定会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

篇2

有些学生在写作中,一味地说套话,以为只朝着光明的一面去写就是没错的,其实,这种思想的框框是完全应该摒弃的。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不论高下,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就可以如实表现。有些学生在平时的言谈中对有些教师批评有加,但在写“我的老师”的作文中,却一味地对教师歌功颂德,这样的作文能写得好吗?只能给人作假的印象,倒不如直言不讳地指出老师的缺点。

语文教育老前辈都是强调学生作文“要说自己想说的话”。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中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学生所必须遵从的。

2 培养学生爱观察善积累的能力

常常有一些学生害怕写作文,他们面对文题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只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写作者必须热爱生活,对于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笔者才会淌出汩汩的清流,妙笔才会生花。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思考生活,才能对周围的点点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感知得越深入,则描写的事物越形象生动、独特。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善观察感知的能力。

培养学生善积累素材的能力,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这样才不会随读随忘,随见随忘。

3 培养学生多读多写多思多改的能力

我们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杆杆亲历,这就必须学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出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造,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滴水石穿,熟能生巧。多读多写文字工,只有多读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课笔,只有坚持课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持之以恒,写作习惯也就养成了。在写作的这一方沃土里,对于基础较差的职校学生来说,模仿、借鉴范文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因为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也是形成独立的写作能力不可或缺的拐杖与桥梁。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通过模仿既可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双能够收到明显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写作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的测重点可选择一两篇范文,指导学生研究其它主题立意、结构布局、修辞方法、写作特点,让学生科学地模仿,灵活地采用,起到开源导流的作用。

有关资料证明,对学生来说,多读名人名作固然重要,但阅读一些相同写作层次、相同生活层次,具有共同情趣的同齡人的优秀作品,更能启迪思维,激发写作欲望。所以我们指导学生不仅要模仿名人的文章,还应从学生的写作中找出一些优秀的作品,在班内朗读、分析,打印成册在几个平行班之间传阅。这种做法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促使优秀作文不断地涌现,进而显著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当然,仿写不是目的,当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基本技法之后,我们就要鼓励学生去创新,逐步写出具有自己特点的文章。

多思考,除了指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见解之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携永的文章。动笔之前,要思考选什么样的材料,选什么样的主题,以及对材料要如何组织等等。最好养成列提纲、打腹稿的习惯,这样,下笔才能一挥而就,不至于一句一句像挤牙膏似地硬挤出来。

“呤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文坛上流传着一少名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而修改又重在养成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叶圣陶先生当年曾大力提倡、积极主张学生自己修改文章。大纲也要求学生养成。“多写多改”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公认的事实。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从起始年级起,就应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

4 培养学生品尝成功,增强信心的能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雷尔曾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主无法成长开花。”文章完成后,学生都期待着老师给他们的作文下一个好评语,给一个满意的分数,还期待着老师讲评时对自己的表扬。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绝不吝惜对学生赞美之词,即使是学生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对于学生习作的不足,要以委婉、热情、期待的态度指出,让学生既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增强写作的信心,提高写作能力。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取校生也不例外。他们在初中长期不被老师重视,自卑而缺乏成就感,点滴的成功都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改变。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发表时,那种喜悦的心情是无法言喻的。因而,教师要多给学生机会,让学生体味成功的喜悦,点燃其写作的激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征文活动,参加作文竞赛,也可以在校报上发表文章,还可以班级自编作文投,开辟作文园地张贴优秀作文、举行校园作文展等,争取使每一位学生的作文都有机会发表,每一位学生都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写好作文批语,让其成为沟通师生的桥梁。如:“你的开头精彩,已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语言诙谐幽默,字里行间是生命激情的跳跃,我也被感染了……”这样的话语会对学生心灵产生非凡的震撼与影响。让我们把苏霍姆林斯基的“只有当你说他好时,他才会好起来”当作至理名言吧!

卡耐基说:“人性最深切的要求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夸赞别人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干嘛吝啬自已的赞美语言呢!把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起来吧!让他们尝到写作的快乐,这是我们做好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总之,作文教学无章可循,这给我们更广阔的创造空间,作文教学道阻且长,我们将上下而求索。相信自己,用心坚持,我们一定会走出一条成功的教学之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教给学生方法技能的同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由被动变主动,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轻松愉快地步入写作的殿堂。

篇3

在学校搞教研活动的时候,许多语文老师谈及小学生作文现状时,都不约而同地说道:作文难教,学生的作文能力差。尤其是,我们县城二小就读的学生,其中有一部分是从农村村级学前幼儿园招生的,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起点参差不齐。的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学生作文突出的问题是:作文无内容,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笔者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能力培养

(一)字、词、句类基本能力

字、词、句是写作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写作需要素材,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不过,写作素材的生成却要拥有载体,这一载体,就是这里所言的字、词、句。

识字众多,词汇积累丰富,遣词造句能力强劲者,一定会为自己的写作学习奠定雄厚基础,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相反,识字量少,词汇积累捉襟见肘,遣词造句能力薄弱者,一定会为自己的写作学习设置障碍,一定会为自己的写作学习留下隐患。

因此,作为写作学习者,关注字、词、句类基本能力的培养,应该讲是一门十分必要且不可或缺的功课。

(二)思维的基本能力

思维是人们从事学习、工作的基本支持;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基本工具。

文章写作过程,核心和实质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

思维拥有两个最重要的条件――思维的方向和思维的方式。写作教学中的思维到底需要想什么、到底需要怎么想?这是每一个学习写作的人不仅需要认真考虑,而且还要务必破解、得出答案的命题。

需要指出,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需要明确写作过程的具体思维的指导方法;学生在写作学习中,需要明确写作过程的具体思维的支持方法。

二、积累素材,做好知识储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写作进行之前,必须要有一定的积累和储备。这也就是说,在写作之前,要让我们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增加书面语言、表达方式、写作素材、表达经验等方面的积累。

(一)书面语言的积累

大家知道,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运用的是口语,口语虽然跟书面语言有着天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拥有很多相同或相通的地方,但书面语言毕竟比口语更加精炼、准确。比如我们平时说话可以带“这个、这个,那个、那个”之类并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但到了书面表达的时候你就要把这些东西去掉。另外,在口语交际的时候,双方的动作、表情、神态都不需要介绍。因为大家在场,一目了然。但是在写文章的时候,你就要有所交代。由此可见,无论是书面语言还是书面语言的运用都需要有一些积累。这里所说的书面语言,至少包括规范的词语、句子,有趣的歇后语,形象的比方、名人名言,比较健康的顺口溜以及典故、格言、谚语等。盖房子,必须实现准备好建筑材料,搭建文章这栋房子理所当然地需要书面语言这一材料的储备。因此老师们平时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加强这方面的积累。

(二)表达方式的积累

因为书面表达是以文字的方式呈现的,它的表达方式和口语并不一样,比如说不同的文体表达的方式就不一样。记叙文怎么写,书信怎么写,便条怎么写,都有一个方式的问题。表达方式的积累要阅读大量的课外书,使学生从中获取营养。在阅读时就须用比较的方法,联系实际还原生活的方法来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妙。通过想象增加营养,对意境优美的句段或全文可展开想象,体会文中意境之美。其实“材料”在哪里?“材料”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验、用心去表达,就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三)写作素材的积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渠有活水而清,文有生活而丰,生活就是作文的源泉,离开生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学生刻意留心身边的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是采撷生活中的“金色浪花”、获取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写好作文,使文章言之有物,必须有一个寻“源”取“材”的过程,这是一个对作文材料的搜集、感知、体验、积累、梳理的过程,是一个情感的引发、酝酿的过程。而这个环节,只有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动眼观察、辨析,动脑思考、分析,甚至鼻嗅耳闻,才能获得“第一手”的写作材料,引来源源不断的作文之“活水”。

三、传授给学生一些写作基本知识与技法

学生有了语文基础知识,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要使学生能“成文”,还必须运用写作基础知识与技法。小学生作文虽不同于文学创作,但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写作知识与技法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地向学生传授一些学生可以接受的习作基本知识与技法。如文章的审题、立意、选材、确定中心、编写提纲,文章常用的记叙顺序,文章常见的开头、结尾方法,文章的修改,等等。这些知识与技法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法进行。如随课文教学传授,作文练习中分散与综合相结合进行等。

四、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并非不喜欢作文,而是不会写,没有内容可写。因此,教师要从学生自身角度设计作文教学。

1.丰富学生的生活,把作文教学渗透到学生的生活、活动中,以丰富学生作文的“源泉”。

2.通过指导学生到室外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在观察中感受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篇4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0-0143-02

高等职业教育以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注重实用性知识的技能训练,以达到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目的。但是由于应用文写作的课程性质及职业院校的学生特点,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体现技能性。以下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应用文写作技能性教学的一些体会及实践。

一、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技能性的体现

我们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明确高职教育应用文写作课程技能性的重要性,切实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水平,培养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专业及培养目标决定了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技能性。高职院校开设应用文写作课,是为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这就决定了课程教学必须服务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应用文是用来解决工作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又总是与一定的职业或行业挂钩,因而应用文教学必须围绕学习者将来能够有效解决特定的工作问题开展,突出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技能性。

2.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材具有明显的技能性。目前社会活动日益频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人们在工作、生活中要有效地解决许多繁杂的事务,就需要使用应用文,如请示、报告、通知、邀请函、投标书、调查报告等,因此应用文的写作变得更加重要,其技能性也日渐明显,新编的教材涉及相关应用文也多了起来。许多高职院校所选用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教材理论性与技能性并重,常用文书和事务文书的例文也比较注重。教师根据教育对象的需求确定教学目标、深度和广度,突出教学的技能性。尤其在选择教材时也相应考虑各专业的技能特点,如人力资源专业学生应注重公文的写作与处理;经济专业的学生应选择商务文档写作;信息专业的学生选取网络应用文;艺术专业的学生应选择宣传类的应用文。

3.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技能性。随着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成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因此,在课堂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技能性是首要任务之一。如在“市场调查”这一文书的内容中就要涉及“市场营销”的知识,在“投标书”内容中既讲授“商务的有关理论”,也要教会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合同条件”“技术标准”。这些教学内容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此外,在“广告词”的教学中,教师在上课时可以选取电视上热播的广告,让学生感到熟悉又贴近生活。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技能理念,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上强调:适应社会的发展,以满足生活、工作的职业能力需求和可持续发展,让学生了解掌握未来职业的状况,具备解决生活、职业实际问题的写作能力,以保证学生走上社会之后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在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中突出技能性

高职院校中的应用文教学存在只强调理论而忽视技能性的现象,因此,应用文教学的改革应该提上日程。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有丰富的写作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际写作应用文的技能,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积累经验,在教中学,在教中实践;学校要定期派教师到企业进行相关专业的实践与研究。因此,应用文教学的改革必然要求使学校、企业、教师三者有机结合,相互配合,互相促进,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下是尝试教学改革几点措施:

1.创立“模真公司”。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或学生的创业理想,以教学班为单位设立一个模真公司;或者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5~8人),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多个模真公司。根据有限责任公司章程,确定公司名称、公司地址、经营范围;根据公司的经营范围和产品特点,设置公司的组织机构、职能部室,划分职责范围;每个学生都是公司的一名成员,并进行适当的定岗(部门经理或业务员)。各公司以赢利性部门(如市场部、物流部)为主体,开展公司与公司之间的业务合作。教师根据模真工作的需要,逐步进行相关应用文写作理论与实践教学。

2.建立“模真”教学模型。教师根据模真公司的经营性质和产品特点,以工作需要为中心,设计“工作目标+习作主题+理论教学+习作讲评”的教学模型。模真教学模型可使模真工作环境中的工作目标更加具体,便于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同时有效地形成师生教与学的互动机制。教学模型分为“单一性教学模型”和“综合性教学模型”。“单一性教学模型”,即根据公司工作需要,确定一项具体工作任务,以这项任务为主体,拟定相应的文案,然后对相关的写作理论进行教学。“综合性教学模型”,即确定一项具有“合作性”意义的项目,根据这一项目开展过程中所涉及的一系列相关商务文案,有机地组织写作理论和实训实践的教学。“综合性教学模型”是对相关章节的写作理论进行全方位系统的组织安排,按工作任务的相关性形成各章之间相互联系、整体统一的理论教学体系。

3.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教师要具备较强的互联网能力,从网络中发现应用文写作的知识以及例文,对学生利用网络学习适当地引导,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模拟实践进行应用文写作的深入学习。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上阅读优秀企业的市场调查、合同范本、开业典礼的贺词等,从多渠道让学生充分认识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常识,体会应用文写作的技能性。目前网络中也存在不规范甚至错误的应用文范本,教师可以在网络中寻找反面例子,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判断网络的范本是否可以参考。我们的社会正处于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资源宝库,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应用文专业知识,使学生更多地意识到应用文写作的作用,既强化了学生对应用文写作技能性的认识,又能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三、提高应用文写作技能性对策

长期以来应用文写作教学主要采用的是写作者知识+例文解说+动手训练,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学生掌握基本要领,接触许多优秀规范的应用文作品后,加强了学生的技能训练,这对于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有一定帮助。以下是笔者为学生应用写作技能的全面提高而采用的一些具体措施。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写作技能。应用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强调“五为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验为依据,练习为主线,培养能力为主旨”的教学原则。因此教师鼓励学生课外进行各种写作实践,如给每位学生印发征文材料,鼓励学生参加社会上各种级别的征文比赛,让学生通过“写作”,走向社会,走向生活;鼓励学生参加暑期调研等。学生经过这些写作实践,不仅提高了应用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应用写作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学习课本上没有的新知识,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注重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中心,进行知识、技能、方法层面的纵深拓展。加强应用文技能性训练,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并让学生自觉掌握学习的方法。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应用文写作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创造性的活动来组织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创新教学方法,加大训练力度。创新是当前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高等职业教育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为社会职业岗位群培养专门人才。培养合格的高职毕业生,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应用写作教学质量的保证,训练教学是创新的关键环节。因此,应用文写作教学训练不再是理论教学的辅助部分,而是教学任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用文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学而创,创而学,只有具备勤奋求知精神,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在自主创新中发挥生力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增强学生的写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如到企业定岗实训,训练应用文写作,不仅打破传统局限于课堂、书本知识的传授,而且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实现知、情、信、意、行的转化。总而言之,教师有了先进的、科学的创新教学观念,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以情境模式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技巧。情境模式教学是以生动形象具体为主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教师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情境,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如在讲操作性强的应用文文种时,合同、招标书、通知、贺词、会议记录等,模拟现场让学生扮演机关、企事业单位秘书、文员针对某一具体事务的处理和处置,练习给上级写汇报材料,让同学们作现场口头汇报,领导作报告,同学们做现场记录等,或在规定情境中口头和书面完成应用文写作等。使说写结合,丰富教学形式,以活跃课堂气氛。这一做法联系实际,不但使训练内容丰富、实在,更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行了实际操作,体验了写作过程,锻炼了动手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技巧的目的。

四、在校企合作中强化应用文写作的技能性

应用文作为一种主要的手段和传媒,发挥着处理、存储、传播、交流信息的职能,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实用课程,日常生活、公共事务、人际交往等领域都会运用到应用文。应用文写作能力是中职学生所应具有的综合职业能力之一,因此有组织有步骤地实施校企合作是强化应用文写作技能性的根本保证。

1.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应用文写作技能离不开企业的大力支持,要切实推进职业能力训练,就必须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如一些酒店、超市、公司每天都要接触一定量的资料文件。为此,我们选择具有强烈合作意愿的企业作为我们的校外实训基地。这些企业的需要正好与我们的实践性教学需要,与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的需要相吻合,

2.切实推进写作技能训练。学生通过在企业实训练习,更加真切地学习公司办公流程,了解商务文案写作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和创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生在企业中掌握了企业的某些活动,如企业相关制度的改革、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新产品营销活动、博览会、人才招聘会等。各公司在“模真”商务活动环境下,相互之间开展业务合作,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既强化了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又可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培养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技能,在教学中强调应用文写作技能性,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形成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张秀芬.关于对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探索[J].今日科苑,2009(2).

[2]侯艳红.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如何体现实用性[J].华章,2012(1).

篇5

写作能力是职校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表现,写作教学在职校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仍有部分职校学生对写作感到头疼,一节课根本写不出什么东西,或是写出的文章语句不通,东拼西凑,毫无章法,对写作毫无兴趣。那么,职校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呢?

一、让职校学生平时多积累素材

第一,培养观察能力,写好观察日记。平时要多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留心各种景物及其变化,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经常把自己的观察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观察能力逐步提高,写作素材也会越积越多。第二,做摘抄。读书的时候,不要读过去就完事,要学会把文章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记下来,养成良好的摘抄习惯。写景、状物、记事、说理、名言、警句等,分门别类归纳积累,时间长了,积累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写作时,可供选用的材料就可以信手拈来,不愁“无米”下锅。第三,感受生活,增长见闻。知识源于生活,如果一个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么他的生活感受就相当贫乏。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开展活动,比如春游、开联欢会、参观工厂、社会调查等。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丰富了,素材便丰厚。第四,从优美的课文中积累素材。现在所用教材中选入的课文,无论是选材内容,还是语言描写、谋篇布局,都是学生要好好学习的范文。学生要善于借鉴里面的优美语言、好的段落,通过背诵积累,日久天长,就会不自觉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二、增加课外阅读,提升职校学生鉴赏水平

职校学生的写作能力若想得以提升,阅读环节是不能忽视的。阅读不仅有助于增强孩子们素材的积累,更能提升他们鉴赏文章的水平。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明确规定课外阅读的一些要求和任务,比如利用周末或假期看一些中外名著,接受名人思想的熏陶,让学生们逐渐对阅读产生兴趣。因此,要给学生创造接触名著的足够空间与时间。平时要有一些杂志或报纸供学生阅读,以增加知识的广度。学生自己读得多了,鉴赏水平就会不断得到提升,写作水平就会一次次提高。

三、在平时授课过程中指导写作方法

当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分析文章时,往往都要分析文章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怎样写这三个问题,它们分别对应作品的内容、写作目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教师在平时讲课时,要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方法。比如,讲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告诉学生这篇纪实散文之所以能够把父子之间相怜相爱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就是因为作者独具匠心的选材和特殊的写作方法。作者在组织材料时,没有像一般文章那样正面描写父亲的外貌,而是通过“背影”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来命题立意,在叙事中抒发真情实感。文章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样既统领全文,又能开启下文,这是叙事散文开头的典范。如果按照一般思路,接下来就应该写父亲爬过铁路去买橘子时的那个让我刻骨铭心的背影,但是作者却是笔锋一转,不提“背影”,而先写因为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在家,致使家中景况惨淡。这样的安排,不但为下面写特定环境下的“背影”进行铺垫,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而且还能表达出父亲对儿子的疼爱之情。所以,文章收到了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人不禁潸然泪下,可谓匠心良苦。语文教材中优秀的作品很多,老师在平时授课中要注意利用它们,通过分析讲解优秀文章来指导孩子们的写作。千万不能让学生只背什么段落大意以及中心思想,或脱离特定语言环境去死记硬背字词。

四、发挥职校学生主体作用,加强习作练习

写作水平的提高靠学生自己反复练习,好的文章也是需要他们自己写出来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生必须要经历一番刻苦训练,而且勤动脑、动手,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因此,要想办法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平时要强化训练,变两周一次为一周一次。每学期开始,要制订好一学期的作文计划,写多少篇,写哪些内容,什么题目,都要非常明确。每次习作结束,教师都要认真讲评并选出优秀作文在班内传阅。另外,在批改作文时,教师要相信学生,把批改权留给他们,突出他们主体地位,把指导权留个教师自己,教师起到主导的作用。学生批阅时,可以采用学生批、分组批或者互批等形式。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教师都要进行精心指导,提出具体要求,并且进行抽查。这样,教师用来批阅的时间节余出来了,学生自己训练的时间增加了,不但减轻教师负担,更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让职校学生自己真正动起来,让他们想写并有写的,会写而且能写好,这是提高职校学生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

篇6

关键词 书面写作能力;高职院校;就业竞争力下,是毕业生的就业旺季,许多高校、人才市场等都在去年底举办多场招聘会的基础上,又陆续举办大型招聘会,为毕业生再送一程。某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小严、小钟都想换一份待遇高一些的工作,但在应聘某公司经理高级助理时,却遭遇书面写作能力欠缺、无公开发表相关写作类作品等原因,无果而终。

近几年,随着“E时代”逐步充斥社会的角角落落,网络开始普遍使用在办公、生活等领域,无纸化办公逐渐引导办公主流,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网络的依赖性愈加严重,尤其是书面写作尤为突出。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每逢遇到需要书面写作时,许多学生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不是自己如何创作,而是在网络上输入搜索

关键词 ,进而得到大量相关文章,然后按己所需,通过复制粘贴走捷径完成,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习惯和常态,以致其书面写作能力下降,严重影响个人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生书面写作能力现状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采访、调查,本人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的书面写作能力不是太理想,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生对书面写作能力重视不够

在当今社会,高职院校学生对各种知识的吸收取舍都把实用放在首位,趋利为先。很多学生认为,要想毕业后在社会上立住脚、站稳足,拥有一个不错的饭碗,那就应拥有一技之长,而这个“技”是将书面写作能力排除在外的。他们认为,一方面提高书面写作能力属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让人生畏;另一方面提高书面写作能力属于“不能立竿见影”之物,不可能为他们马上创造实在的效益,所以让人望而却步。总之,高职院校学生由于思想认识上的不足,所以对书面写作能力的提高很不重视,在主观上有意识去为提高书面写作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少之又少。

(二)学生书面写作能力整体水平偏弱

随着文字的电子化趋势愈加普遍,手写文字逐渐淡出写作市场,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平时除各类必须的签名外,在其他方面的文字表达上基本都是依赖电脑,借助键盘输入想要的文字,然后通过打印、复印等途径,实现自己的写作需求。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学生手写功底下降,字体歪歪斜斜,有些学生的字体不堪入目,连小学生都不如:由于长期的键盘输入,其间也有出现书面语言组织能力较弱,词不达意,错字别字连篇累牍的问题。更有甚者,有些学生干脆闲置自己的大脑,直接在浏览器上输入想要文章的

关键词 ,轻轻一搜,找几篇跟自己的需要接近的文章,简单拼凑一下,立马就成了自己的东西,上交了事。有时,在其上交的整篇文章中基本上没有一点原创内容。

(三)学生对书面写作兴味索然

多数高职院校学生认为书面写作呆板冰冷、枯燥乏味,毫无兴趣可言,一提起书面写作就打不起精神。这一方面是因为老师的教学理论性、程序性太强,总是按照老传统,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教学,每次课堂都是固定不变的套路:讲定义、说特点、解结构、剖例文、练写作等,久而久之,许多学生就会厌倦,从中找不到半点新鲜感,进而就会将其束之高阁,老师讲老师的课,学生开自己的小差。另一方面也跟学生的自身认识有关,很多学生固执地认为书面写作对自身的发展无实际的现实意义,学了没用,在书面写作方面花费时间是毫无价值的。这样一来,自然而然,学生对书面写作的兴趣就没有了,转移时间去做其他自认为该做的事情。

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书面写作能力的建议

为进一步夯实高职院校学生的书面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日后就业的竞争力,培养出更多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书面写作能力,本人“对症下药”,提出下列建议:

(一)让学生由“被动学”走向“主动学”

很多高职院校学生是因为骨子里有学习写作不实用在作怪,而不愿意学习书面写作。其实,书面写作不管是现在还是在将来,对自身发展都“前途无量”。作为老师,应多给学生讲一些因为擅长书面写作而获得成功的案例,以及不会书面写作而遭遇就业碰壁的故事,让学生深知其中的厉害关系。同时,老师们也可针对学生写的较好的作品,对其稍加修改,再需找途径,尽量帮他们发表出来,并多购买一些发表有该文章的当期刊物,发给本班学生,让作者本人感到自豪,让其他学生感到励志。通过这些方式,循循渐进地引导学生由“被动学”走向“主动学”。

(二)“重拳出击”严刹学生“捷径路”

针对某些学生喜欢习惯性在网上复制、黏贴别人的作品,通过多方核实,可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批评,甚至严厉警告,并对其作业不予通过或记较低分数,适当时机还可通报家长等,一定要在其抄袭或剽窃的“捷径路”上设置伶牙俐齿的“拦路虎”,让学生心中生畏,告诉其“此路不通”,必须“另觅他路”。同时,也可适当地布置一些必须“手写”、不能电脑打印的作业,对那些手写字体潦草、书写不规范、弯弯扭扭等“问题作业”,作予以退回、要求重写的处置,借以练习、督促、提高学生手写字体的功夫。此外,也可举办一些钢笔、毛笔书法大赛,以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

(三)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写作兴趣

时展迅速,作为老师,不能因循守旧,总是一副传统的教学方式,应该紧跟时展,借助新的教学工具,根据新时代学生的特点,多花些心思和精力,创新教学方法,如要做PPT课件,课件中的案例故事性要强,内容要新鲜、贴近生活、紧挨时代气息,多插入一些吸引学生眼球的相关图片,适当、恰当地运用一些网络时髦语言和学生平时关注的话题,让学生感受到一场风格别致的课堂,在生动、幽默的氛围中学习书面写作、轻松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也可安排适当的机会让学生相互拜读、修改各自的写作作品,学生同辈间的相互督促作用则是老师们不可替代的。

篇7

一、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

英语课程可以说是高职院校众多课程中难度比较大的一门,学生的入学前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绝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差,没有具备应有的英语写作能力,教师在课堂上难以兼顾全体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实力最直接的体现,在教学课程设置上,对于英语写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英语课程的课时安排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本知识的精讲上,主要是针对词汇和语法。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也是如此,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被忽视,这就是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上到学校、教师,下至学生,都没有给予英语写作应有的重视。这种现状导致的结果就是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滞后。

二、高职院校英语写作能力滞后的原因

1.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被忽视

笔者认为,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被忽视是高职院校英语写作能力滞后的首要客观原因。从高职院校的层面来看,不论是教学计划还是教学活动,都没有突出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但在现实工作中对于英语写作能力的要求却是越来越高。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实用型的人才,但是目前的英语教学重点仍然停留在词汇、语法的教授上,这不得不引起大家的反思。虽然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基础需要巩固,但是对于英语写作的绝对忽视并不是明智之举。在现在的高职院校英语课堂上,对于英语写作教学更多的只是在讲解课文的时候一带而过,没有系统集中的教授,这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

2.缺少英语写作的训练

要想学好英语写作,一定要练习。但现在的高职院校缺少英语写作的训练。对于教师来说,完成课堂教学就完成了任务。即使布置了英语写作的相关作业,对于作业的批改更多的仅限于形式上,并没有真正花时间和精力认真对待学生英语写作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汇。缺少英语写作的训练必然导致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滞后,写作是个需要长期积累的事情,多写多改才能得到提高,然而现实情况却不是这样。

3.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

在很多学生的眼中,英语的学习只要能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就已经足够了,英语写作能力的学习没有什么价值。从另一方面来说,英语写作比听说读的难度更大,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这种难度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失去兴趣的时候也就必然导致了写作能力的滞后。

三、高职院校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的对策

通过了解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找到高职院校英语写作能力滞后的原因,对症下药提出对策。

1.学校要重视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从课程的设置上来说,可以开设专门的英语写作课程,对学生英语写作进行系统专门的训练。这样一来,证明高职院校对于英语写作能力的重视,教师就会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也会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写作能力。这种从上而下的带动会让学生产生英语写作很重要的意识。

2.教师要重视英语写作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以学生的英语写作作业为例,进行详细讲解,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很多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语法,却不能准确地用句子表达出来,这就是缺少训练的表现,让学生多动笔去写。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8

从本质上分析,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是确保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优质过硬的英语写作水平,能够有效激励学生做出应有的努力,以积极的心态投身于英语写作教学中,以便确保学习质量,巩固学习效果,使自身的英语能力有一个整体上的提升,实现向具备综合素质的学生的过度。

(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是利于高职院校学生未来发展的绿色通道

学生不可能只在学校里读书,总会寻求自己的未来。在迈向未来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才能寻求到相对较好的工作机会。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其根本目标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英语能力,为学生择业就业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利于学生前途的发展。

(三)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是促使高职院校学生适应社会的重要条件

社会的发展使得各个领域都需要专业的人才。而学生一旦有机会进入外企工作,良好的英语实践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语感能力、技能水平、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实践素养都是其向服务型人才迈进的重要条件,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现今社会对人才的多方位需要。

二、高职院校英语写作能力现状

现代社会更重视人才的内在素养及潜在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今后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目前,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高职院校英语学生写作能力方面已应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刻分析,认真对待。

(一)英语学习难度增加,导致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观念淡薄

高职院校学习阶段中,英语的学习难度确实有所增加。英语难度增加,学生的信息就会受挫,再也提不起兴趣,逐渐对英语写作教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厌倦感,认为英语写作能力只是英语能力中的一项,缺少这一项无伤大局,因此,无形之中把难题抛给了老师。因此,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观念非常淡薄,即便在日常生活中随意说几句英语,都经常发错音,用错词,搞错语法。写作能力的培养绝对不是短期的效果,而是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够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日常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英语基础能力的培养,例如单词的掌握,语法的积累,这些都是写作最为基础的要素。写作是一项综合素质的考验,任何一个方面能力的缺失,都会造成写作能力的缺陷。

(二)学生语言书写功底不佳,势必影响将来择业就业

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老师会自然会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加以检验,可是在课堂上的英语写作练习中,大部分学生显得格外拘谨,心理紧张,无法进行熟练的英语书写,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写作题目。写作能力尤为欠缺,势必影响将来的择业,最起码在外企招聘时,会因缺乏流利的英语书写表达能力,不而利于有效的沟通,影响择业方向和就业质量。英语虽然是一门外语,但是很多企业都对英语能力很看重。在求职过程中,尤其是一些外企,对于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视的。也许掌握了娴熟的写作技巧,就能够在众多求职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求职中的成功人士。

(三)老师的教学方法较为机械,很难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只是出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这种传统的训练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可见,老师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改革形势,也是困扰英语写作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机械化的教学方式,让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对于英语写作失去了少有的兴趣。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部分,而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却是更为重要的一部分。写作兴趣的缺失,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应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而明确教学责任,了解教学方向。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需要学生们对一个学习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有所增强。

三、提高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质量的对策

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都时刻呼吁高职院校英语写作能力的真正回归。可见,高职院校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提升写作教学质量,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写作能力,然后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重视英语写作教学重要性,推进英语写作教学进程

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社会行业的极大丰富,也使行业的分工更加细化。诚然,企业单位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精通,技能完善的人才备受青睐,这无疑是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的应有之义。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其写作教学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英语写作能力欠缺这一问题。此外,在课程安排上,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这一方面的教学进程。例如,英语写作教学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从而加大练习的强度,从观念上加强学生对于英语写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推动英语写作的能力培养进度。

(二)扎实学生应用文写作功底,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英语应用文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学生的整体英语写作水平,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应用文写作训练。掌握过硬的英语写作技巧,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妥善的处理事务,促成与他人或部门的有效沟通,也能够使商洽事宜受益匪。应用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文体,虽然常见,但是却是最为基础的文体。掌握了应用文的写作技巧,其他方面的文章也自然会融会贯通。写作功底是需要在不断的练习中逐步积累而形成的,绝对一朝一夕即可实现的。对于写作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应该能够给学生们掌握方向,给予学生们正确的知道,从而让学生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与练习。

(三)合理运用恰当记忆方式,切实增强学生记忆能力

培养学生英语知识记忆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每种方法适用的人群也不尽相同,这是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群体差异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师应当注重这些细节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恰当方法,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

教师可以知道学生运用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记忆。有些单词或语法,比较容易理解,因此,学生们记忆起来比较快,而且印象也很深刻。有些单词或语法今后可能用得着,但却不好记忆,教师应当告诫学生进行机械记忆,多读多写,并让学生经常运用这些单词。

(四)教师注重跨文化理念的注入,带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篇9

材料热度大排行之状元:“生活现象”类

生活有多精彩,语文就会有多精彩,生活即语文,生活即作文。2013年18套作文试题,以生活现象为试题材料的占5道,它们分别是:全国课标卷Ⅱ“同学关系调查”,江西卷同学“三怕”,上海卷“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湖南卷“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四川卷“讨论平衡生活”。但到2014年高考,由上表可以清晰地看出,以“生活现象”为材料的试题骤然上升至9道,占全年试题总数的三分之一还多。

材料热度大排行之榜眼:“生活故事”类

生活故事看似平凡,实质上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或教育、或思辨、或想象,等等。取材于生活故事类的作文试题,贴近考生生活,考生自然有话可说。2013年取材于生活故事的作文试题仅有辽宁卷的“沙子与珍珠”、重庆卷的“大豆变豆腐”,但到2014年高考,由上表可以清晰地看出,以“生活故事”为材料的试题骤然上升至5道,占全年试题的近三分之一。

材料热度大排行之探花:“言论”类

言论因其言简意赅,同时又浓缩了先哲们对世界的不同解读,所以历年高考也深受命题者青睐。如2013年上海卷“重要的事情”、安徽卷萧伯纳对“梦想”的论述、浙江卷“三句话看童心”等。到2014年高考,由上表可以清晰地看出,以“言论”为材料的试题仍保持3道,试题相对稳定。

【2015年高效备考第一方案】

一、考生必须关注生活、感悟生活

人生有千姿百态,语文就会有千姿百态,生活即语文,生活即作文。关注生活的作文是最有价值的作文,所以考生必须从生活和学习中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可通过坚持写日记、坚持写读书笔记、书札、读后感等方式提升自己感悟生活的能力。

二、关注“意林体”,加强哲理思辨

所谓“意林体”,就是来自生活中的心灵鸡汤式的小故事,故事短小精练而富有趣味,蕴含普世价值观。这种“小故事大智慧,小视角大意境”的命题材料,既能有效地避开社会热点,避免试题被猜中的可能性,同时又考查了考生的哲理思辨能力。因此这类材料一直很受命题者青睐。

三、关注其他试题材料,有备无患

2014年高考因没出现寓言故事类、时评类、图画类试题材料,而高考命题又往往具有循环性与平衡性,所以考生也决不可偏离对这三大类材料的关注。

二维解读:引领方向大排行

2012年湖北卷关注了“科技的利与弊”,2013年北京卷关注了“手机的利与弊”,2014年广东卷竟又一次以老照片为载体,仍然关注“科技的利与弊”;2010年课标卷“猫吃老鼠”关注了“责任”,2012年课标卷“修船工的故事”再次关注“责任”,2012年北京卷“巡道工老计”关注了“对责任的坚守”,2014年重庆卷仍关注“责任”,可谓“玻璃碎了,而责任仍在”。所以每年高考,总有一些精品试题引领着未来几年的命题方向。

引领方向大排行之“状元”:课标卷Ⅰ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宇宙万物,或静或动,或大或小,都有其运行规律。“万物有度,无度则滥”,这个“度”实质指的就是规则。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依法治国,越来越走向法制化的中国,必定会有更多的“规则”出台,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培养对生活、工作、社会的“规则意识”,做一个讲规则、守规则的社会人。因为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与人之间只有自觉遵守规则,才能使生活变得愉快、和谐。但如果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规则”变得落后,甚至一些“规则”在制定时本身就存在弊端,我们也一定要敢于打破规则,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与民族才会不断超越。2014年课标卷Ⅰ正是以“山羊过桥”比赛为载体展开对“规则”的讨论。考生可反对其打破了规则,进而呼唤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与民族都应该恪守“规则”;同时考生也可赞扬其勇于创新,打破了规则,让比赛有了突破。所以2014年课标卷Ⅰ实质上关注的主题是恪守规则与改革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而此主题不仅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更是中国未来10年甚至几十年的主旋律。

引领方向大排行之“榜眼”:江西卷

打击套作,抒发真情实感,规避“高考体”,可谓是这几年高考作文改革不断的呼声。2013年江西卷的“同学三怕”让考生有话可说,有力地规避了“高考体”,给人耳目一新之感。2014年江西卷对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探讨更贴近考生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所以考生平时准备的李白、屈原、罗阳等素材几乎是不可能用上的,只能结合试题来谈自己的见解。此类试题虽说考生写作难度增大,甚至可以说几乎是无法“备考”的,但它有力地打击了“假大空”等“高考体”,让作文回到写作的本质,代表着高考作文改革的大方向。

引领方向大排行之“探花”:天津卷

钱学森之问,“中国制造”遍布全球却没有“中国创造”,是什么让中国人丧失了创造力,根本原因是我们从小就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2014年天津卷“大脑智能芯片”正是一个面向未来,激发考生想象力的近10年来少见的优秀作文试题,比起那些只知道挖“祖宗坟”的作文试题,它是目前高考体制下的异类,但犹如一股清香沁人心脾。这种关注未来,激发考生想象的优秀作文试题虽说难度较大,让考生措手不及,但既然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吃螃蟹”的队伍中来,因为我们的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太需要创新了,而不是只靠挖“祖宗坟”。

【2015年高效备考第一方案】

一、研读具有引领高考命题方向的优秀试题,浇树浇“根”

每年四五月份,放眼各大媒体网站和教辅杂志,对高考作文猜题押题者比比皆是,其中不乏有精品出现,但大部分猜题者的思路不外乎以下几种:(1)一味求新导致试题较偏、较怪;(2)个人主观色彩太严重导致试题偏离命题方向;(3)太直观地再现社会热点导致试题正好走进高考命题者回避的区域。

那么我们如何准确地把握命题方向?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依据高考真题才能高效备考。如:2010年课标卷、2012年课标卷、2012年山东卷、2014年重庆卷关注同一主题――责任;2012年湖北卷、2013年北京卷、2014年广东卷关注同一主题――科技的利与弊;2012年浙江卷、2013年辽宁卷关注同一主题――位置与价值……所以,只有研读具有引领高考命题方向的优秀试题才能准确地把握高考命题方向。

二、强化写作基本功,修炼好“内功”

江西卷对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探讨、天津卷对大脑智能芯片的科幻再一次告诉我们:八股文式的“高考体”,李白、杜甫、陶渊明、司马迁在考试上是“失效”的,只有实实在在的写作基本功才是真正的“救命稻草”。那么如何强化写作基本功,修炼好“内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课外品读大家美文;(2)征订一本专业作文辅导的报刊;(3)开辟每周一期的墙上语文园地;(4)课堂10分钟朗诵或每周开设至少2节阅读课与写作课。

三维解读:考查能力大排行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而高考作文考生最缺的就是思想和科学的思维,所以历年高考作文命题者一直注重考查考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如2011年上海卷“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2012年江西卷“没有什么与拥有什么”、福建卷“路程与时间”,2013年江西卷“怕与不怕”、湖北卷“方与圆”等等。同样,2014年也关注了考生以下科学思维能力。

考查能力大排行之状元:“辩证分析能力”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结合体,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所以对同一问题进行辩证分析是同学们应具备的基本科学思维。所以课标卷Ⅰ,面对被打破的“规则”运动员和裁判产生了争议;安徽卷,面对剧本台词,到底是表演艺术家说了算还是剧作家说了算;上海卷,面对穿越沙漠,到底是自由还是不自由;江苏卷,青春到底是“不朽”的还是“朽”的;辽宁卷,到底漫天的繁星是最美的风景还是高楼林立是最美的风景;广东卷,是黑白照片时代好还是数码时代好……考生只有辩证分析才能写出深度。

考查能力大排行之榜眼:“开放思维能力”

鼓励考生大胆质疑,自由表达,让考生有话可说一直是高考命题者的追求,这种命题理念实质是在考查考生的开放思维能力。所以,对于北京卷的“老规矩”,考生可以赞同,亦可以反对;对于湖北卷的“山顶上的风景”每个人欣赏的角度不同,风景也自然不同,考生只要写出自己的“风景”即可;同样,山东卷的“打开窗户看风景”有人看到了静,有人看到了闹,有人看到了雅,也有人看到了俗,考生只需选择一个角度写出自己所看到的风景即可;对于江西卷对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讨论,考生更是可以结合自身学习效果各抒己见;对于浙江卷的“门与路”,考生所选择的“门”不一样,所走的“路”也自然不一样。这些试题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考生可自由表达,写出自己的见解即可,增强了试题的开放性!

考查能力大排行之探花:“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不仅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能力,鼓励创新更是一个社会应该倡导的良好风气,所以天津卷“将人大脑中置入一个芯片”;面对空谷,一般人想到的是悬崖,而有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课标卷Ⅰ,面对不可动摇的比赛规则,就是有人敢大胆地打破,这些试题就是在有意引导考生大胆创新。

【2015年高效备考第一方案】

一、关注哲学中的基本原理

这些原理包括两个论断(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三个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几个范畴(内因与外因、原因与结果、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

二、优化课程设置

语文老师每周可抽出一节课开展辩论会,这对活跃考生的思维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篇10

材料热度大排行之状元“生活现象”类

生活即语文,生活即作文。2013年18套作文试题,以生活现象为试题材料的有5道,如全国课标Ⅱ卷“同学关系调查”等,但到2014年,由上表可看出,以“生活现象”为材料的试题骤然上升至9道,占全年试题总数的三分之一还多。

材料热度大排行之榜眼“生活故事”类

生活故事看似平凡,实质上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或教育、或思辨、或想象。2013年取材于生活故事的作文题仅有辽宁卷的“沙子与珍珠”,重庆卷的“大豆变豆腐”,但到2014年,由上表可看出,以“生活故事”为材料的试题上升至5道,占全年试题的近三分之一。

材料热度大排行之探花“言论”类

言论因其言简意赅,同时又浓缩了先哲们对世界的不同解读,故有2013年上海卷的“重要的事情”,安徽卷萧伯纳对“梦想”的论述,浙江卷“三句话看童心”。到2014年,由上表可看出,以“言论”为材料的试题仍保持3道,试题相对稳定。

2015年高效备考方案

1.考生必须关注生活、感悟生活

考生必须从生活和学习中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可通过坚持写日记、坚持写读书笔记、书札、读后感等方式提升自己感悟生活的能力。

2.关注生活小故事,加强哲理思辨

来自生活中的心灵鸡汤式的小故事,故事短小精炼而富有趣味,蕴含普世价值观。这种“小故事大智慧,小视角大意境”的命题材料,既能有效地避开社会热点,避免了试题被猜中的可能性,同时又考查了考生的哲理思辨能力。

3.关注其他试题材料、有备无患

2014年高考因没出现寓言故事类、时评类、图画类试题材料,而高考命题又往往具有循环性与平衡性,所以考生也决不可偏离对这三大类材料的关注。

二维解读:引领方向大排行

2012年湖北卷关注了“科技的利与弊”,2013年北京卷关注了“手机的利与弊”,2014年广东卷竟又一次以老照片为载体,仍然关注“科技的利与弊”。所以每年高考,总有一些精品试题引领着未来几年的命题方向。

引领方向大排行之“状元”课标Ⅰ卷

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依法治国,越来越走向法制化的中国,必定会有更多的“规则”出台,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培养对生活、工作、社会的“规则意识”,做一个讲规则、守规则的社会人。但如果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规则”不免会变得落后,甚至一些“规则”在制定时本身就存在弊端,所以我们也一定要敢于打破规则,勇于创新。2014年课标Ⅰ卷正是以“山羊过桥”比赛为载体展开对“规则”的讨论。考生可反对其打破了规则,进而呼唤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与民族都应该恪守“规则”;同时考生也可赞扬其勇于创新,打破了规则,让比赛有了突破,所以2014年课标Ⅰ卷实质上关注的主题是恪守规则与改革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而此主题不仅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更是中国未来10年甚至几十年的主旋律。

引领方向大排行之“榜眼”江西卷

打击套作,抒发真情实感,规避“高考体”,可谓是这几年高考作文改革不断的呼声。2014年江西卷对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探讨贴近考生生活。所以考生平时准备的李白、屈原、罗阳等等素材几乎是不可能用上的,只能结合试题来谈自己的见解。此类试题虽说考生写作难度增大,甚至可以说几乎是无法“备考”的,但它有力地打击了“假大空”等“高考体”,让作文回到写作的本质,代表着高考作文改革的大方向。

引领方向大排行之“探花”天津卷

钱学森之问,“中国制造”遍布全球却没有“中国创造”,是什么让中国人丧失了创造力,根本原因是我们从小就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2014年天津卷“大脑智能芯片”正是一个面向未来,激发考生想象力的优秀作文试题,它是目前高考体制下的异类,但犹如一股清香沁人心脾。这种关注未来,激发考生想象的优秀作文试题虽说难度较大,让考生措手不及,但既然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吃螃蟹”的队伍来,因为我们的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太需要创新了。

2015年高效备考方案

1.研读具有引领高考命题方向的优秀试题,浇树浇“根”

高考前夕,对高考作文押题者比比皆是,但大部分猜题者的思路不外乎以下几种:⑴一味求新导致试题较偏、较怪;⑵个人主观色彩太严重导致试题偏离命题方向;⑶太直观地再现社会热点导致试题正好走进高考命题者回避的区域。

如何准确地把握命题方向,只有研读高考真题才能“押题”。如:2010年课标卷、2012年课标卷、2012年山东卷、2014年重庆卷关注同一主题――责任;2012年湖北卷、2013年北京卷、2014年广东卷关注同一主题――科技的利与弊……

2.强化写作基本功,修炼好“内功”

江西卷、天津卷告诉我们,八股文式的“高考体”,李白、杜甫在考场上是“失效”的,只有实实在在的写作基本功才是真正的“救命稻草”,那么如何强化写作基本功,修炼好“内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⑴课外品读大家美文 ;⑵订一本专业作文辅导的报刊; ⑶开辟每周一期的墙上语文园地; ⑷每周开设至少2节阅读课与写作课。

三维解读:考查能力大排行

历年高考作文命题者一直注重考查考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考查能力大排行之状元“辩证分析能力”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结合体,所以对同一问题进行辩证分析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科学思维。所以2014课标Ⅰ卷,面对被打破的“规则”,运动员和裁判产生了争议;2014安徽卷,表演艺术家与剧作家产生了争议;2014上海卷,穿越沙漠,不知是自由还是不自由 ;2014江苏卷,青春是“不朽”的还是“朽”的;2014辽宁卷,最美的风景是高楼林立还是漫天繁星;2014广东卷,是黑白照片时代好还是数码时代好……考生只有辩证分析才能写出深度。

考查能力大排行之榜眼“开放思维能力”

鼓励考生大胆质疑,自由表达,让考生有话可说一直是高考命题者的追求,这种命题理念实质是在考查考生的开放思维能力。所以,2014北京卷“老规矩”,考生可以赞同,亦可以反对;对于2014湖北卷“山顶上的风景”每个人欣赏的角度不同,风景也自然不同;2014山东卷“打开窗户看风景”,考生只需选择一个角度写出自己所看到的风景即可;对于2014江西卷“对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讨论”,考生可以结合自身学习效果各抒己见;2014浙江卷的“门与路”,考生所选择的“门”不一样,所走的“路”也自然不一样。这些试题没有材料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考生可自由表达,写出自己的见解即可,增强了试题的开放性。

考查能力大排行之探花“创新思维能力”

鼓励创新是一个社会应该倡导的良好风气,2014天津卷“将人大脑中置入一个芯片”;2014福建卷“面对空谷”,一般人想到的是悬崖,而有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2014课标Ⅰ卷,面对不可动摇的比赛规则,就是有人敢大胆地打破,这些试题就是在有意引导考生大胆创新。

2015年高效备考方案

1.关注哲学中的基本原理

这些原理包括两个论断(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三个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几个范畴(内因与外因、原因与结果、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

2.优化课程设置

语文老师每周可抽出一节课开展辩论,这对活跃考生的思维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优化课堂结构

篇11

作者将关键词“在线评估”、“自动作文评价系统”、“写作教学”及“应用研究”输入“中国期刊网”,结合手工检索筛选出的外语类中文类核心期刊论文主要涉及三个研究方向:1)AWE的使用与学生写作水平的关系;2)使用者如何利用AWE及其认知与态度;3)自动反馈(Automated Feedback)研究。

一、AWE的使用与写作水平的关系

此类研究将受试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利用前测后测来解释这一关系。周颖(2011)以43名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为受试,利用WRM 2.0进行了为期一学年的实验教学。前测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总分与各维度(内容、结构等)的成绩无显著差异,后测实验组在各纬度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得出结论AWE融入写作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此外该研究还指出物理环境(网速慢等)、学术环境(课程繁忙等)和管理h境(缺乏网络教育理念等)三方面的因素可能会影响在线写作水平的发挥。蒋学清等(2011)指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无显著差异,经过一学年的学习,两组受试英语写作水平均有显著提高,后测显示实验组受试在结构、语法、规范及总分维度上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说明AWE的融入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但该研究同时发现WRM 2.0对作文的思想内容、语体、选词和句式变化方面的指导远远不足。唐锦兰、吴一安(2012)将460名受试分为5个实验组和5个对照组,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各维度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于莉等(2012)以大一非英语专业学生为受试,采用干预式教学方法,即每次在线写作任务完成后教师就详解系统提供的反馈;前后测使用同一个写作任务。研究表明受试在结构、流畅度、语体和规范方面有较大提高,但在词汇、思想内容方面提高不多。

顾成华、王丽(2012)利用句酷批改网,以114名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历时一学期的研究。后测显示实验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批改网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鲁艳辉等(2010)对80名大二学生进行了为期10周的研究,以冰果自动评分系统为工具。受试被分为男、女生组及高、低分组。研究者从10次写作文任务中抽取第1.5.10次作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所有受试整体成绩有所提高,该系统对于改变学习者的写作策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经过训练,男女生组写作成绩无显著差异,低分组写作水平显著提高。受试在写作篇幅、错误、语言表达、句法、逻辑衔接等方面均有所提高。不足的是该研究没有设置对照组,这就很难说明成绩的提高与AWE的辅助有关。

上述研究结果均较为积极,即AWE的融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但该类研究在设计上还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前后测的实施方式有待商榷。若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任务均为在线写作,与写作构念(writing construct)不相关的因素就有可能影响写作成绩,特别是后测的成绩。实验组因受长期训练必定能克服此类障碍,而对照组利用电脑写作次数少,因此在完成与实验组相同的写作任务时会处于不利因素,成绩可能会较实验组低。第二,研究设计中控制变量的阐述不详,如两组受试是否接受同样的教师课堂讲解,写作任务训练的次数是否相等都不得而知。

二、师生对AWE的认知研究

学生对AWE与写作水平关系的认知。多数受试认为AWE提供及时的反馈、增加修改次数、增长作文的篇幅,有助于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认为AWE的反馈与教师反馈相结合更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现阶段的在线写作评价系统允许教师增加反馈并对系统的反馈错误进行纠正,任课教师若能增加适当的反馈,就能提高反馈的效度,对学生作文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学生对评价系统优缺点的认知。问卷和访谈结果显示AWE在文章结构、词汇以及规范方面提供有效指导,评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具有自主性、诊断性、快捷性等特点。学生普遍接受AWE融入英语课堂教学。

同时也指出了AWE的许多缺点。第一,在思想内容、逻辑连贯、文章结构以及遣词造句等方面AWE无法提供有效反馈。需要教师进行在线写作指导,增加遣词造句、思想内容等反馈弥补系统反馈的不足。第二,系统提供的评语流于形式,反馈多为提示性,不够具体,且不能进行个性化反馈,教师应为学生清楚解读在线评价系统的评分标准。第三,AWE没能提供相应的参考范文。在传统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提供优秀范文供学生欣赏、模仿,让学生发现自己作文不足之处。第四,AWE无法准确评分。

教师对评价系统的认知。教师们普遍赞赏AWE反馈的及时性并能促进学生对作文的不断修改,但同时指出AWE在内容、语体及谋篇布局上的反馈过泛。他们认为在结合AWE的写作过程中,教学应尽量弥补其缺陷,利用AWE进行针对性教学活动。其次,应为学生清晰解读写作标准满足学生的要求。此外,写作教学融入AWE应使评价主体朝着“系统评估+教师评估+同伴评估”三位一体方向发展。AWE的融入应使教师的角色更加多元化,从唯一的讲解者和评价者转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支持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者等等。这表明AWE的融入使教师对写作教学的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写作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以上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涉及师生对AWE及其使用的认知、情感与态度。不足之处在于问卷的设计是否科学、是否具有较高信度,目前这方面缺少一个标准的量表测验师生对AWE的认知态度。

三、自动反馈研究

近年来少数学者开始关注自动反馈(Automated Feedback),对比教师反馈、自动反馈与同侪反馈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学生对三类反馈的认知态度,学生如何使用自动反馈,自动反馈的类型、精确度等。值得一提的是Bai&Hu(2016)的研究。研究不仅统计了句酷批改网系统反馈的类型、精确度、学生对反馈的认知,还关注受试如何领会(take up)系统反馈修改作文。但该领域还缺乏历时的个案研究,学生利用自动反馈时的认知过程及心理状态也尚处空白,需要研究者的关注。

四、结语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对AWE国内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未来研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研究不同写作能力的学生利用在线评价系统的过程,揭示其使用AWE存在的差异。第二,教师是否充分地挖掘和利用AWE功用,是否存在个体差异等。第三,面对学生质疑机器打分的不可靠性,未来研究应对AWE的评分效度进行全面报道,高效度是AWE融入课堂教学的基础。目前国外有认可度高的效度论证框架(Elliot & Williamson,2013),但尚未受到国内研究者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Bai L.F.& Hu G.W.(2016):In the face of fallible AWE feedback:how do students respond?,Educational Psychology,DOI: 10.1080/01443410.2016.1223275.

[2]Dikli,S.Automated Essay Scoring[J].Online Submission, 2006,(1):49-62.

[3]Elliot,N.,D.M.Williamson.Assessing writing special issue: Assessing writing with automated essay scoringt[J].Assessing Writing,2013(18):1-6.

[4]顾成华,王丽.基于句酷批改网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证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4):92-96.

[5]蒋学清,蔡静,唐锦兰.探析自动作文评分系统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发展的影响[J].山东外语教学,201l,(6):36-43.

[6]鲁艳辉,谭福民,彭舜.现代教育技术智能写作评分系统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6):56-58.

篇12

可是尴尬的现状却是,从小学的“习作”到初中的“写作”,甚至从小学低年级的“写话”到小学中高年级的“习作”,不论是宏观层面的课程标准,还是微观层面的教学设计,都没有对不同阶段间的过渡和衔接给予充分的重视。似乎大家约定俗成的看法就是:写作教学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到了某个阶段就理所应当地开始进行某个阶段的教学,正如有人主张只要书看得足够多,文章写得足够勤,那么写作就不会有问题一样。这种忽略衔接教学重要性的主观臆断,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众多小学生在升入初中以后,因为无法适应新的学习和要求,从而产生不想学,乃至厌恶写作的问题,这与课程标准中反复提及的“有兴趣”“乐于表达”的目标追求,无疑是背道而驰的。

更为尴尬的是,虽然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表述,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是从“习作”阶段进入了“写作”阶段,可是对学生而言,在他们的认知中并没有“习作”和“写作”之分,从小学到初中,所有的文字表达都是同一件事,那就是:“写作文”。不仅如此,与“写作文”捆绑在一起的还有抽象笼统的学习目标,与日俱增的字数要求、似懂非懂的评价标准等,简单来说就是越来越难的写作!试问长期如此,还能有几个学生喜欢写作、乐于表达?这些尴尬不仅困扰着学生,也同样困扰着广大一线教师,对写作教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正是因为如此,破除上述困境,让衔接教学走进写作课程刻不容缓。为此,我们首先要从写作教学的源头出发,理清小升初写作衔接教学应有的教育目标,弥补课标和实际教学中存在的空白。

二、小升初写作衔接的教育目标

前文所述的困境产生与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小学和初中分开设立紧密相关。这种分立从客观上导致了小学和初中在写作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习惯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②再加上语文课程标准的分阶段研制和规定,反映到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制定写作教学目标时,就自然而然地只着眼于各自学段的某一节课,只注重某一种写作技能的教授和训练,这种单点结构的目标缺乏整体规划的连续性设计。③于是,小学和初中之间的写作衔接就成了教学的真空地带,鲜有问津。因此,建构衔接段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是当务之急。

(一)教育目标的缺失

教学活动中的总的目标域可以具体形象地表示为一个从相当概括到非常具体的连续体,这个目标连续体包括了总体目标、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三个层次。其中,总体目标范围广泛,为教学提供愿景,学习所需时间通常需要多年;教育目标用于设计课程,学习时间需要几周或几个月;教学目标用于准备教学计划,学习时间需要几小时或者几天。④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可以做如下对应:

再结合写作教学来看,总体目标较为明确:“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⑤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教育目标也相对清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分别有小学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和初中7-9年级的写作教育目标表述,本文不再赘述。问题在于,适用于小升初写作衔接教学的教育目标是含糊不清的,它可能一部分包含在现有课程标准的“习作”和“写作”课程目标内,可以被分离和细化出来;另一部分还没有被《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注到,需要建构和补充。由此可见,小学和初中之间的写作衔接教学在教育目标这个层面上是空白的。所以,立足于已有的总体目标和小学、初中阶段的教育目标,进行教育目标的区分和构建,先确立出适用于衔接教学的教育目标,才能以此为基础,向下开发出更为具体的教学目标,从而使“习作”教学和“写作”教学相互衔接,成为一个连续的整体。

(二)教育目标的指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供的教育目标是一种建议和指导,其指向是某个特定的学段结束时,学生应当达成的目标。简而言之就是,当小学第三学段(5~6年级)结束时,也就是从小学毕业的大部分学生在习作方面至少应当能够做到如下几点: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⑥

当然,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所说,也会存在部分学优生的习作能力发展大大超出上述范畴,同理也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达成上述目标,但这两者并不是主体,而是极少部分学生会遇到的情况。以此类推,本文提出的小升初写作衔接教学的教育目标指向的是学生在衔接教学结束后,大部分学生应当达成的目标,而并非所有。而达成这些目标的学生能够顺利适应初中阶段的写作教学。

(三)教育目标的分类依据

现有“习作”和“写作”阶段的教育目标分类标准是比较模糊和混乱的,时而以文体分类:不同的文体应当如何;时而以写作过程分类:作前准备应当如何、作后修改应当如何,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在此基础上建构教育目标是十分困难的,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确立一套教育目标的分类标准,从而更为科学客观的考察建构出的教育目标。

根据布鲁姆等人的研究,任何一个强调认知的教育目标都应该能够被归于一个以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构成的二维框架中,⑦如下图所示:

这种目标分类学,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再经过安德森等人的丰富与完善,已经在国内外的诸多学科教学和研究中展现出它的优越性。更为重要的是,无论目标是外显的还是内隐的,都能够被放置在上表的方格之内。如此一来,一贯被诟病为抽象的教育目标就能更为直观地被人所了解,同时我们也能够藉此对建构出的小升初写作衔接教学的教育目标构成状况进行整体考察,了解其在知识和认知过程维度的分布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修改和完善。

三、小升初写作衔接教学的教育目标初构

综上所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第三学段(5-6年级)习作教学的课程目标与内容、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教学的课程目标和内容以及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是我们建构小升初写作衔接教学的教育目标的根基。参照现有课程目标和内容的相关表述,我们可以分解并细化出适用于写作衔接教学的教育目标;依据目标分类学的理论,我们能够将建构出的相关教育目标放入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构成的目标分类体系中加以考量,从而开发并补充出未能从现有语文课程标准中分解和细化出的写作衔接教学的教育目标。

(一)现有教育目标的分解和细化

我们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第三学段(5-6年级)的习作目标和初中(7-9年级)的写作目标依据其关注的角度和内容加以匹配,一一对应后可以整理出下列表格:

(注:表中的序号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列举课程目标和内容时所标记的序号。)

显而易见,初中阶段的写作目标无论是质的层面,还是量的层面都对小学阶段的习作目标进行了丰富和细化,更加具体明确,两者之间是存在一定的梯度和距离的,这就为我们分解出衔接段的教育目标提供了可能性。

如前所述,习作教育目标是衔接段教育目标的起点和基础,而写作教学目标是经过三年的教学活动所达成的,因此并不是终点,不能照搬,需要从中分解出相应的内容,作为衔接段教育目标的终点。例如第四学段7-9年级的写作教育目标中提到了说明性、议论性文章的相关要求,但对于小升初衔接时期的写作教学而言,是可以暂缓关注的,换句话说,衔接段的教学不需也不可能追求面面俱到。

这里有一个原则必须讲清楚,由于学情不一,教育目标只是一个大致的指导和建议,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一方面在小学习作教学达成目标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则是为学生开始初中阶段的写作学习奠定基础,形象地说就是为小学的习作教学和初中的写作教学之间建造一个楼梯,帮助学生慢慢爬上去,而不是任由学生跳着去够,它要发挥的作用是降低初中写作学习的难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我们从现有的教育目标中逐条分解、细化出如下能够适用于小升初写作衔接的教育目标:

小升初衔接期写作教育目标

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事物的特征,搜集素材。

3.注重写作过程中的构思立意,学会列纲起草。

4.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了解写作需要考虑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5.能对文章进行缩写和扩写。

6.学会修改和加工文章,并能与他人互评作文,能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修改作文,书写整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7.除了作文之外,能够定期进行其他练笔,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300字的习作。

(二)目标分类学视野下衔接教育目标的增补

在现有目标基础上细化和分解出的教育目标,需要纳入目标分类学的视野加以考察,这样才能进一步查漏补缺,满足写作衔接教学需要和实际,基于此,笔者将上表中提炼出的目标按知识和认知两个维度进行分类,将其序号填入相应的表格中(见下表)。据此,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发现这些教育目标中还欠缺对反省认知知识的关注,而结合小升初阶段的学生特性和作教学的实际需要,在衔接段进行一些精加工策略学习,以及自我监控方面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故而,在上述目标的基础上,还可以增补出如下的教育目标:

8.了解思维导图等精加工策略,并能使用其进行写作的构思立意;知道自己在写作中的不足和优势。

再将上述目标放入知识和认知两个维度审视,则可以发现它对应的内容为:理解反省认识知识和运用反省认识知识,这和我们的设计初衷是相符合的。

(三)衔接教育目标的实践流程

经过前面的环节,我们已经初步建构出小升初阶段的中小学写作衔接教育目标,为了让这些目标更有操作性和条理性,我们需要遵循写作教学的相关规律对其进行整理和完善。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当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地去内化学到的内容,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活动的效率。基于此,笔者以为对于小升初阶段的学生而言,首先要从思想和认知上让学生实现过渡,帮助学生养成相应的意识和习惯,进而再慢慢教学相应的方法和策略,最终帮助学生达成足以适应初中写作教学的要求,即遵循“意识―习惯―方法―表达”的实施过程。于是,我们可以将前文所述的教育目标进一步归类完善为如下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参照上表中的教育目标,根据自身的学情,循序渐进地进行小升初阶段的写作衔接教学,进一步开发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在一个合适的时间段内,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从小学习作到初中写作的过渡。

――――――――

参考文献

①卢:《关于中小学作文衔接的一点思考》,《成功(教育)》,2012年第10期。

②李菁:《增进了解梯形过渡有效衔接――对中小学作文教学衔接的建议》《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年第4期。

③江跃:《基于形成性评价开发写作教学目标连续体的探索》《中学语文》,2012年第10期。

④L・W・安德森等:《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皮连生译,2007年版第13-15页。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7页。

篇13

1国内文秘专业建设现状分析与规律探索

1.1国内文秘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从总体来说,目前国内的文秘专业特色不明显。这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培养目标雷同。目前,国内有上百所院校开办了文秘专业,大多是将文秘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从事办公室事务、为领导决策服务的人才。若说有不同,有的秘书专业强化了英语教学,注重涉外秘书人才的培养。

第二,岗位定位相似。大多数秘书专业定位于各种行业从事行政秘书、涉外商务秘书、文书处理员、接待员、资料管理员、档案管理员等岗位的工作。

第三,课程体系差别不太。由于培养目标和岗位定位的相似,导致课程体系趋同。专业技能课程主要为秘书技能模块,计算机操作模块和商务模块,涉外秘书专业会有英语技能模块。

由于上述关键因素没有明显的秘书专业特色,文秘专业至今没有国家示范建设专业,省级示范建设专业也屈指可数。同时由于缺乏特色,在许多地区秘书专业学生就业出现结构性困难。

为什么文秘专业难以办出应有特色呢?通过分析主要有下列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对文秘专业的研究不够深入。从78年南开大学首次开办秘书专业以来,在相当长时间内文秘专业主要培养行政单位写作型秘书,后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深入,行政机关对秘书人员的需求不断减少,而企业、团体对文秘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适应这种变法,许多院校的文秘专业进行了自我改造,即从培养以写作能力为核心的体系,转到培养以会议组织、接待等实务和办公自动化能力为核心的体系上,当新体系建立后,文秘专业如何继续适应社会经济对文秘人才的变化,没有作进一步的探索。这就导致了文秘专业定位和课程体系相似。

第二,文秘职业的需求特点导致形成自己特色比较困难。文秘职业需求具有分散性,一个单位即使需要也往往只是一两个,不像有些专业的职业需求是批量的。职业的分散性导致文秘专业在人才培养规格上求全求大,就业岗位定位于所有行业的秘书岗位,课程体系以训练秘书岗位共性的能力为主,因此专业特色很难形成。

第三,文秘教师的现状在一定程度影响文秘专业特色的形成。目前从事文秘教学的教师多是由原来教语文或中文的教师转过来的,大多数教师没有实际秘书工作经验,对秘书岗位要求不熟悉,加上目前对秘书教师的培训机会很少,秘书专业的不“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文秘专业难出彩。

1.2专业特色形成规律探索

专业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存空间,没有生存空间的专业就没有竞争的优势,而没有竞争优势的专业就不能得到发展。促进专业特色的形成,已经成为许多高职院校专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

通过研究那些专业特色明显的案例,我们发现,一个专业的特色形成应遵循下列规律:

①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趋势相一致。

专业建设方向首先要面向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服务。因此,一个特色专业的建设必须与当地的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及其发展趋势密切联系在一起,专业建设只有把握住这种需求特点和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才能实现专业和社会发展的双赢。落实在专业建设具体实施过程中,就是要对专业的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灵活把握,随着社会需求的状况和变化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特色和定位。比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由于深圳的物业管理一直走在全国前面,该学院随之设立了楼宇设备与智能化技术、制冷空调、建筑工程、城市环境工程、城市园林等物业管理专业群。再比如,伴随着深圳建设花园城市的步伐和深圳花卉园林业的发展,该学院开设了城市园林专业,等等。这些专业(群)之所以能形成特色,无不是围绕深圳的社会经济发展来建设的。

②专业建设与学院专业的整体发展规划与布局相一致。

一个专业要办出特色,需要整合院内资源,在一个学院总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专业建设不与学院专业的整体发展规划和布局相一致,不与本校的办学方向和学院特色相适应,就很争取到更多资源。因此,专业建设的执行者要研究本院办学特色,把握本院特色专业建设的战略方针、总体目标,然后结合自身特点将专业办出特色。比如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本身是一所主要培养IT人才的学院,它的文秘专业也围绕学院特色进行专业建设,目前已经成功地形成了信息化商务文秘的特色。

③专业特色的形成需要相对稳定的环境和时间的沉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专业要形成自己的特色,需要相对稳定的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与总结。同时,保持专业相对稳定性,也有助于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的积累。比如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有11个特色专业、湖南民政职业学院的文秘专业殡仪专业都是经过长时间积累与建设而成的。

④专业特色的形成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一个特色专业的形成是专业长期发挥自身优势的结果。比如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文秘专业之所以能建出特色,与它长期重视发挥自身优势密切联系。该院文秘专业的专业带头人杨文丰是一位作家,同时担任该学院人文分院的领导,因此文秘专业中应用写作课程得到很好的发展,经过长期的积累与建设,该院的文秘专业写作教学获得了多项国家与省级的教学奖,同时也促成了专业特色的形成。

1.3关于我院文秘专业形成特色思考

品牌就是特色,如何将我院文秘专业建设成特色专业,我们认为,文秘专业要办出特色必须抓住深港合作机遇,结合我院的信息特点,通过提升现有的优势让本院文秘专业形成自身特点。

1.3.1关于我院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

专业定位是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专业形成特色的关键。依据专业形成特色的规律,专业定位必须立足于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服务,同时注重专业的前瞻性。因此我们课题组认为,我院文秘专业应立足于为深圳经济发展服务。

深港经济的不断融合,是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一方面港资投资深圳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深港合作的层次在不断深入。据统计,截止到2007年11月底,我市引进港商投资项目36218项,直接投资28304项,实际投资320亿美元。深圳与香港合作的企业就更多。从合作范围与层次看,深港合作已在各个行业开展,深港大都会的构想,为深港合作描绘了美好蓝图。目前“深港创新圈”、“深港文化创意中心”、“深港生产力基地”的建立为深港合作,深港大都会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深港合作为文秘专业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随着深港合作的加深,无论与香港有合作的内地企业,还是港资企业,十分需要熟悉两地业务运作的秘书人才。因此,我院文秘专业可以将培养熟悉深港企业运作的秘书人才作为专业培养目标。从国内院校文秘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还没有一家将文秘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此,因此,我院文秘专业可以此为切入口,通过几年建设,形成自身的特色。

1.3.2为培养熟悉深港企业业务运作的秘书人才所具有的条件和优势

特色专业的建设应考虑自身的优势。本专业在培养熟悉深港企业业务运作的秘书人才方面具有其它院校所没有的优势:

第一,地理位置的便利性,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与香港方面进行交流,较快获得香港的资讯。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香港文化比较熟悉。

第二,港资企业或与港资合作日常交流语言多采用粤语或英语。而本院文秘专业有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并且本专业一直坚持中英文办学方向,在办学上有一定基础。另外,本院学生主要是深圳生源,这些学生从小都能说流利的粤语,目前学生日常生活中基本使用粤语。因此在语言上不存在障碍。

第三,近两年,本专业与部分港资企业、或与香港有合作的深圳企业有一定程度合作。

1.3.3专业特色形成的基本思路

特色专业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为了让我院文秘专业早日形成特色,应从下列方面进行建设:

①对港资企业、或与香港有合作的深圳、合作机构作深入调研,通过调研掌握这些企业或机构对秘书人才的要求以及从事秘书岗位的核心能力,为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打下基础。

②依据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特色专业建设必须目标明确,应在坚持专业目标的基础上突出特色目标。为了培养熟悉深港企业运作的秘书人才,课程体系应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增加培养识别繁体中文能力的课程,秘书技能课程应增加培养港资企业秘书事务管理及文书处理能力的课程。

③强化师资队伍的改造与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证,特色专业需要配备有学科特色的师资队伍。因此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就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知识结构上,就丰富香港各事务的知识,一是增加教师在港资企业、与香港有合作的深圳企业和机构的工作经验。

④编写适合培养目标的教材。教材建设要围绕培养来进行,在内容上应包括上述企业的秘书工作内容,在形式上最好使用繁体中文编写。

⑤通过强化实践性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深港企业运作的秘书技能。

2文秘有效人才的培养

形成专业特色只是培养有效人才的手段,而有效人才的培养才是专业建设的目的。那么如何在形成专业特色的同时达到有效人才的培养呢,下面就有效人才培养提出一些观点与思路。

2.1有效人才的提出及内涵

在2005年,深圳经过25年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目前深圳也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等四个“难以为继”。在2005年初,深圳第一次明确提出:下决心实现从“速度深圳”到“效益深圳”的历史性转变。建设效益深圳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圳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所谓的“效益深圳”,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决定的发展速度、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

为了适应建设“效益深圳”的要求,深圳市委对我院办学提出了“育有效人才”的要求,所谓“有效人才”,是指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强的高素养人才。它是对党的教育方针提出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具体化。之所以说它是“具体化”,主要表现在内涵上,它与深圳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了,在深圳经过第一次创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上,针对深圳发展资源紧缺的现状,深圳第二次创业提出了建设“效益深圳”的发展目标。培养有效人才可以说建设“效益深圳”对教育提出的一个具体要求。

2.2文秘有效人才的基本标准

经过对深圳秘书岗位的调查,我们认为文秘有效人才,从总体上来说应具有“六会一高”,“六会”,即会做人、会办文、会办会、会办事、会说话、会学习;“一高”,即办文办事办会效率高。

“会做人”就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一个合格秘书应做到:忠于职守、严守机密、讲求效率、善于合作,恪守信用、文明礼貌。

“会办文”就是“坐下来能写”,学生不仅能写各种文体,而且懂得各种办文程序。

“会办会”就是能将组织策划大型的会议或活动,能做好会议前的准备工作,会中的服务工作以及会后善后总结工作。

“会办事”就是对内能处理好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在外办事能把握好度,能维护好领导的尊严和公司的形象。能具有一些具体事务和基层管理工作。

“会说话”就是“站起来能说”,要求文秘人员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高效率”就是秘书对工作反应快,能快速做好各种办公事务的准备工作,能使用现代办公设备。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深圳文秘人员还需要下面的特色能力:粤语表达能力,繁体汉字识别能力,信息与资料的快速整理能力,汽车驾驶能力。

2.4在文秘专业特色的形成过程中培养有效人才

培养有效人才是形成文秘专业特色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专业建设包括人才规格的定位,培养方案、教学资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都要在培养有效人才的基础上进行。坚持专业建设“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特色能力的培养。培养文秘有效人才的具体措施如下:

2.4.1通过研究深圳的港资企业及与香港机构合作企业,设计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从前文所述可知,文秘专业要办出自身的特色,必须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将培养熟悉深港企业运作的秘书人才。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有一个与此相适应的培养方案。通过调研,本专业确立了新的培养规格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合深圳经济发展需要、能以中英文作为交流语言,以信息技术为沟通主要手段,掌握文秘基本理论,熟悉深港行政管理与文秘业务操作,具有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拥有现代秘书素养的复合型、应用型文秘人才”。同时还形成了语言、秘书、计算机、商务活动四大模块的课程体系。

2.4.2通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也是完成高职培养目标的必经之路。文秘专业要培养熟悉深港企业运作的秘书人才也必须通过工学结合来完成。为此,文秘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应采用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学生通过完成实际项目来达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上,首先需要加强校内实习基础的建设,为学生随机的、经常性的教育实习实训提供保障。其次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

2.4.3通过评价主体转换,形成有效人才新指标体系

过去教师在考核评定学生成绩时,往往“一卷定终身”。由于这种考核方式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后来又增加了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虽然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能力水平,但是主体依然是教师,而教师多是从其知识和一般能力来评价,这很难反映出学生在企业工作中能力。在实践中,我们对于有效人才的评价,在过程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基础上应引入社会职业资格认证式评价和企业信息反馈式评价,以形成新的评价体系,着力人才有效性的评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