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核心技术剖析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云计算核心技术剖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云计算核心技术剖析

篇1

近年来,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异军突起,已经发展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基础产业。尤其在软件应用领域,无论是软件工具开发,还是开发环境和工作模式,可以说云计算深刻影响了传统软件产品的供应和消费模式,这些也势必将改变软件测试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在云计算环境下,软件的测试活动被拓展到云环境条件下进行,充分调用了云环境条件下提供的各种计算和资源平台。

1 云计算体系的结构组成

云计算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基于软件和硬件互动而产生的创新模式:一方面需要它借助互连网络获得服务支持,因而具有鲜明的互连网特征;另一方面云计算搭建基于众多主机或服务器构成的资源集群,其需要对这些集群进行协同化的统一管理。

从其系统构成来看,云计算主要包括物理基础设施、云计算服务以及云计算运营等三个组成部分。物理基础设施是承载云计算的物质基础,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及其相关的管理技术;云计算服务是云计算的核心和中枢神经,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以及软件即服务(SaaS)三个层次;而云计算运营则是提供云计算服务运营的各项关键技术的总括,包含认证,监控,计费等各个环节。

2 云计算技术在软件测试中的应用

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基于互联网分布式和协同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软件测试也发生了深刻变革,一种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技术,即云测试也应运而生。云测试的诞生离不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云计算技术在软件测试领域渗透和应用。在云测试中应用的主要云计算核心技术包括如下几点。

1)分布式存储技术。云计算的海量数据运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存储在多个设备上,借助互联网络可以方便地实现系统的拓展,显著提供云计算系统的利用效率和可靠性能,为云测试提供强大的物理基础设施。

2)数据管理技术。 在云计算中,涉及到大量的复杂的海量数据,这些天文量级的海量数据对传统数据管理提出了挑战。如何有效管理这些海量数据并应用于分布式存储设备,是云计算发展的核心技术。

3)平台管理技术。 云计算的数据存储在多个设备上且这些设备分布各处,因而如果保证这些设备能够统一步伐,实现云计算或者云测试结果的有效输出就显得尤为关键。对于云计算而言,高效的平台管理技术是其核心保证,也是目前云计算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

3 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特征及优点

依托于云计算的软件测试与传统的基于本地环境的软件测试有诸多不同。笔者认为可以从性价比这个角度切入,将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云测试简要归结为技术、服务质量以及价格三个方面的特征进行阐述。

1)测试技术平台化。基于云计算环境的软件测试可以由云测试平台提供测试的基础设施和各方面的资源支持,无需本地化的软硬件投资,并通过众包模式获取专业测试领域专家型人才。从本质说,由于云计算实现了平台化,将众多的测试技术要求从本地移植到云计算平台,让测试更容易实现,因而降低了测试的门槛以及资源需求。

2)统一可控的质量保证。相比传统软件测试模式的分散式管理容易导致参差不齐的软件质量,基于云计算环境的软件测试借助强大的云平台,实现了统一管理,可有效实现软件测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保障软件质量的完整性与统一性。

3)有效降低测试成本。传统的软件测试模式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以及人力投资,尤其是对一些特殊性的项目,可能造成脉冲性浪费。云计算测试通过云平台的协同效应,可有效降低测试的基础设施以及人力资源投资,降低测试的复杂度,有效降低测试成本。

4 基于云计算环境的软件测试应用现状及平台研究进展

云测试平台综合了复杂的软硬件和服务,是云测试领域的核心技术,因而也备受学界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日本筑波大学,瑞士洛桑理工大学,英国约克大学等诸多知名学府的专家和学者或搭建自己的云测试平台模型,或是对云测试核心技术进行阐述研究。筑波大学开发了一款基于云计算的可靠并行分布式测试平台,支持虚拟故障插入技术。而洛桑理工大学则通过研究云测试和预期软件质量直接的关系,提出测试即服务,试图降低软件测试成本。

与此同时,在工业界多家知名计算机服务商业提供了商业化的云测试平台服务,有力地推动云测试从理论研究到商业化转变进程。从平台类型上,这些众多商业化的云测试平台主要分为私有云、公共云以及混合云三种平台类型;在业务模式上,各家既有提供测试外包服务,也有专注于客户自行测试。IBM推出了一款名叫Smart Business Test Cloud的私有云,提供自行测试和测试外包两种模式的服务,帮助企业建立虚拟,安全,动态可拓展的测试环境,因而其测试环境位于公司防火墙之后,所以其是公司私有云的一部分。专业云测试公司CloudTesting推出的cloud testing平台,提供多种浏览器平台。用户只需要编写测试脚本并上传到其网站,就可以借助cloud testing平台运行测试脚本,在商业模式上,cloud testing 平台也进行了探索,提出按需付款的商业模式。另一件专业化公司UTest推出的Utest测试平台,通过云计算,众包等方式帮助开发者进行软件测试,查找错误和解决问题,提供测试外包服务,Utest还针对不同的软件测试特点和需求将测试分为五种方式:功能测试,负载测试,安全测试,本地化测试以及可用测试。

参考文献

[1]李乔,郑啸.云计算研究现状综述[J].计算机科学,2011,38(4).

篇2

在本届年会上,知名专家和业内代表就如何在宏观环境下推动中国信息产业的继续进步、以及企业该如何驱动实体经济健康、良性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度研讨。

当晚"成功企业家之夜颁奖典礼"上,主办方还隆重揭晓了荣获2013年度中国信息产业奖项的各项评选结果。(王柳)

关键词

云巢iPC在线体验平台

本刊讯 针对传统PC数据安全性低、总体拥有成本高、管理维护复杂、能源消耗高等问题,近日,北京云巢动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巢科技)在京召开会,正式推出全球首个“线上PC”体验平台。

iPC在线体验平台主要包括iPC云数据中心、iPC运营中心、iPC云接入等几个部分。通过云数据中心、运营中心、云接入三者的有机结合,以云巢十大核心技术为依托,将计算、存储和网络的基础资源整合在一起,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为企业、个人提供云端PC服务。该平台具有自助式服务、数据安全保障、自动故障恢复和动态调整资源等高级功能。(刘琼)

关键词

云服务平台

本刊讯 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SDN的本质是提升网络对业务的快速灵活响应和对业务创新的快速支持。但目前的全球通用方式是采用OpenStack以软件实现虚拟网络,其缺点是只能实现部分的网络能力软件化,而在最关键的物理设备转发上则无法实现。

近日,基础云计算服务(IAAS)提供商UCloud上海优刻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UCloud)宣布,与SDN核心芯片和交换机供应商盛科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科)合作,UCloud成功实现SDN交换机在云计算IAAS中的运营,这在业界尚属首次。

据介绍,UCloud此次的创新之处,正在于采用了硬件SDN交换机作Datapath Offloading,实现了大数据中心的虚拟网络,可以同时获得软件的灵活性和硬件的卓越性能。UCloud此次还采用了盛科的V350开放SDN平台。(张贝贝)

关键词

篇3

Overview on big data technology

Yang Ji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Yunyang Teachers' College, Shiyan, Hubei 442000, China)

Abstract: Big data is a new technical wave after the network of things and cloud computing. To understand big data technology, the definition and 4V characteristics, the key technologies and main application fields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in the paper.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asic concep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main application fields with typical cases are summarized. The core technologies, key strategies of cloud computing, hadoop and data backup are analyzed. The potential information safety risks are pointed out.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given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s for wider application and stud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big data; 4V characteristics; Hadoop; cloud computing

0 引言

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开启了大数据时代的帷幕。大数据技术是指从各种各样的海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技术,大数据的核心问题就是大数据技术。目前所说的“大数据”不仅指数据本身的规模大,还包括采集数据的工具、平台和数据分析系统复杂程度大。大数据的研发目的是发展大数据技术并将其应用到相关领域,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而推动信息技术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1 大数据的定义及主要特征

与其他新兴学科一样,目前大数据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定义。一般认为:大数据是由大量异构数据组成的数据集合,可以应用合理的数学算法或工具从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并为人们带来经济及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学科。大数据又被称为海量数据、大资料、巨量数据等,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以至于无法在合理时间内通过人工攫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信息。这些数据来自方方面面,比如社交网络、传感器采集、安防监控视频、购物交易记录等。尽管尚无统一定义,但这些无比庞大的数据被称为大数据。大数据具有如下4V特性[1]:

⑴ 体量Volume,是指数据存储量大,计算量大;

⑵ 多样Variety,是指大数据的异构和多样性,比如数据来源丰富,数据格式包括多种不同形式,如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

⑶ 价值Value,是指大数据价值密度相对较低,信息海量,但是要挖掘出真正有价值的数据难度较大,浪里淘沙却又弥足珍贵;

⑷ 速度Velocity,是指数据增长速度快,处理速度要求快。

2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领域

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与处理,挖掘出潜藏在数据海洋里的稀疏但却弥足珍贵的信息,大数据技术正在对经济建设、医疗教育、科学研究等领域产生着革命性的影响,其所带来的巨大使用价值正逐渐被各行各业的人们所感知。

2.1 金融领域

大数据的火热应用突出体现在金融业,各大互联网企业(谷歌、阿里巴巴等)纷纷掘金大数据,开创了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目前阿里巴巴的互联网金融做得如火如荼:基金、小额信贷、余额宝和理财保险产品等等,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够做火金融服务,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阿里的大数据,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存储了大量微小企业客户及数以亿计的个人用户行为信息、交易记录、身份数据等,拥有最好、最全的数据以及最完整的产业链,做P2P及个人小额信贷,具有最大优势[2]。相反,传统商业银行早期就已推出的小额信贷业务,开展得并不十分顺利。

2.2 市场营销

今天的数字化营销与传统市场营销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精准定位及个性化。如今企业与客户的交流渠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过去的电话及邮件,发展到今天的博客、论坛、社交媒体账户等,从这些五花八门的渠道里跟踪客户,将他们的每一次点击、加好友、收藏、转发、分享等行为纳入到企业的销售漏斗中并转化成一项巨大的潜在价值,就是所谓的360度客户视角。例如谷歌的销售策略主要着眼于在线的免费软件,用户使用这些软件时,无形中就把个人的喜好、消费习惯等重要信息提交给了谷歌,因此谷歌的产品线越丰富,他们对用户的理解就越深入,其广告定位就越精准,广告所攫取的价值就越高,这是正向的循环。

2.3 公众服务

大数据的另一大应用领域是公众服务。如今数据挖掘已经能够预测海啸、地震、疾病暴发,理解交通模型并改善医疗和教育等。例如,可采用神经网络和基于地震时间序列的支持向量机方法来预测地震的大概方位、时间、震级大小等重要信息,为通用地震模拟程序提供关键的数据,从而对地震进行早期预警,以使防震抗灾部门可以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避免大量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再如,将各个省市的城镇医疗系统、新农村合作医疗系统等全部整合起来,建立通用的电子病历等基础数据库,实现医院之间对病患信息的共享,提高患者就医效率[3];电力管理系统通过记录人们的用电行为信息(做饭、照明、取暖等),大数据智能电网就能实现优化电的生产、分配及电网安全检测与控制,包括大灾难预警与处理、供电与电力调度决策支持和更准确的用电量预测等,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找出可行的节能降耗措施,以实现更科学的电力需求分配管理。

2.4 安防领域

安防领域中最重要的就是视频监控系统,从早期看得见到现在看得远、看得清,视频监控是典型的数据依赖型业务,依赖数据说话。尤其是高清、超高清监控时代的到来,会产生巨量的视频数据。这些巨量视频监控数据中,多数是冗余无用的,只有少数是关键数据,如何剔除这些无用数据,一直是人们研究问题的焦点。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通过对巨量视频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可实现模糊查询、精准定位、快速检索等,能够对高清监控视频画质进行细节分析,智能挖掘出类似行为及特征的数据,从而为业务分析和事件决策判断提供精准依据。

3 大数据处理关键技术

3.1 数据备份技术

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做好数据的安全备份至关重要。数据备份是数据容灾的前提,具体是指当出现某种突发状况导致存储系统中的文件、数据、片段丢失或者严重损坏时,系统可准确而快速地将数据进行恢复的技术。数据容灾备份是为防止偶发事件而采取的一种数据保护手段,其核心工作是数据恢复,根本目的是数据资源再利用。

3.2 Hadoop

大数据时代对于数据分析、管理等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和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大数据横向扩展的需求。为了给大数据处理、分析提供一个性能更好、可靠性更高的平台,Apache基金会开发了一个开源平台Hadoop[4],该平台用Java语言编写,可移植性强,现在Hadoop已经发展为一个包括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 )、HBase(分布式数据库)等功能模块在内的完整生态系统,成为目前主流的大数据应用平台。

3.3 云计算

如果把各种各样的大数据应用比作在公路上行驶的各种汽车,那么支撑这些汽车快速运行的高速公路就是云计算,云计算是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的核心。正是由于云计算在海量信息存储、分析及管理方面的技术支持,大数据才有了如此广阔的用武之地。谷歌的各种大数据处理技术和应用平台都是基于云计算,最典型的就是以UFS(UIT云存储系统)、MapReduce(批处理技术)、BigTable(分布式数据库)为代表的大数据处理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开源数据处理平台Hadoop[5]。

4 大数据应用带来的信息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

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通常存储在大规模分布式的网络节点中,管理相对分散,而且系统也无法控制用户进行数据交易的场所,因此很难辨别用户的身份(合法及非法用户),容易导致不合法用户篡改或窃取信息;此外,大数据存储系统中包含了海量的个人用户隐私数据及各种行为的记录信息,如何在大数据的挖掘利用中确定一个信息保护和开放的尺度, 是大数据面临的又一难题。为了合理利用大数据并有效规避风险,我们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⑴ 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加强顶层设计,保障数据存储安全;

⑵ 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抵御网络犯罪,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⑶ 提高警惕积极探索,加大个人隐私数据保护力度;

⑷ 深化云计算安全领域研究,保障云端数据安全。

5 结束语

在当今信息知识爆炸的时代,大数据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商业金融、电力医疗、教育科研等领域。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关信息行业竞相从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大数据海洋中攫取更多有价值的数据信息用于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实现信息技术的快速健康发展。本文梳理了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及4V特征,总结归纳了大数据技术的四大热门应用领域及三大核心处理技术,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带来的诸如信息窃取及篡改、个人隐私数据泄露等信息安全隐患,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及建议。当然,目前大数据技术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如大数据的存储管理是通过硬件的简单升级还是通过系统的重新设计来解决,大数据4V特征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什么,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前景是什么,等等。就目前来看,未来大数据技术的研究之路还很长,需要我们用更加敏锐的洞察力来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BARWICK H. The "four Vs" of big data. Implementing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Symposium[EB/OL]. [2012-10-02]. http://.au/article/396198/iiis_four_vs_big_data/.

[2] 韦雪琼,杨哗,史超.大数据发展下的金融市场新生态[Jl.时代金融,

2012.7:173-174

[3] 张敬谊,佘盼,肖筱华.基于云计算的区域医疗信息化服务平台的研

篇4

引言

教育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也是一个国家保持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的基础。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就是要采纳最新的信息技术,促进先进的教育成果的流通,实现广泛的合作,从而提高教育效果,促进科技进步。而云计算被认为是下一代网络计算平台的核心技术,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1.云计算的概念和原理

1.1云计算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云计算是一种通过Internet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的资源的计算模式,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并行处理、分布式处理和网络计算的发展产物,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把存储在大量分布式计算机产品中的大量数据和处理器资源整合在一起协同工作,使相关的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中,实质上是通过互联网访问应用和服务,而这些应用或者服务通常不是运行在自己的服务器上,而是由第三方提供。

云计算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将运行在PC 上、或单个服务器上的独立的、个人化的运算迁移到一个数量庞大服务器“云”中,由这个云系统来负责处理用户的请求,并输出结果,它是一个以数据运算和处理为核心的系统。它是一种新型计算模型。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它面对的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环境,核心是提供数据存储和网络服务。它利用利用高速互联网的传输能力,将数据的处理过程从个人计算机或服务器移到互联网上的超级计算机集群中,这个计算机群是由成千上万台很普通的标准服务器组成,由大型的数据处理中心管理。

云计算依靠强大的计算能力,使得成千上万的终端用户不担心所使用的计算技术和接入的方式等,都能够进行有效的依靠网络连接起来的硬件平台的计算能力来实施多种应用。云计算的新颖之处在于它几乎可以提供无限的廉价存储和计算能力。

2云计算的发展现状

1983年,太阳电脑(Sun Microsystems)提出“网络是电脑”(“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2006年3月,亚马逊(Amazon)推出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EC2)服务。 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SES San Jose 2006)首次提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Google“云端计算”源于Google工程师克里斯托弗•比希利亚所做的“Google 101”项目。2007年10月,Google与IBM开始在美国大学校园,包括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及马里兰大学等,推广云计算的计划,这项计划希望能降低分布式计算技术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本,并为这些大学提供相关的软硬件设备及技术支持(包括数百台个人电脑及BladeCenter与System x服务器,这些计算平台将提供1600个处理器,支持包括Linux、Xen、Hadoop等开放源代码平台)。而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开发各项以大规模计算为基础的研究计划[5]。

从2007年下半年,云计算开始被广泛关注,并被认为是影响IT未来发展的“革命性的计算模型”。Amazon是最早进入云计算领域的厂商之一, 它使用弹性计算云(EC2)和简单存储服务(S3)为企业提供计算和存储服务,分别为企业提供在线数据存储、计算、内容传递、大量数据并行处理、数据索引和查询等服务。有第三方统计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云计算已经成为Amazon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3]。

现在云计算已经得到包括谷歌(Gosle)、微软(Microsoft)、IBM、雅虎(Yahoo)、亚马逊(Amazon)等软件厂商的重视,各个软件厂商都在积极推进云计算的研究和应用,分别提出了针对云计算的方案和实现。

3云计算的特点和优势

3.1 从传统的技术平台转化为一种服务平台

云计算有几个比较重要的特点,它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你可以把运算服务从传统的技术平台转化为一种服务的比较有效的平台。多少年来,我们就有了一个有效的网络,就有可能把运算变成一种服务。就好象说有了自来水管,我们就有可能把供水变成一种服务。以前没有自来水管之前挖掘是一个关键技术,有了自来水管以后就不需要所有人都挖井,我们有了信息网络之后,就不需要每一个建设一个计算机中心。很明显它是一个重大的改革。

3.2可靠、安全的数据存储

云计算作为分布式处理技术的发展,依托据存储中心可以实现严格、有效的控制、配置与管理,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连接性能,同时高度集中化的数据管理、严格的权限管理策略可以让用户避免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即使真的中了病毒,也不用担心,因为在“云”里有世界上最专业的团队来帮你管理信息,就像是你不用花钱,也可以享受到最好、最安全的服务。“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更加可靠。

3.3提供多元、方便、快捷的云服务

云计算时代,用户将不需要安装和升级电脑上的各种应件,只需要具有网络浏览器,就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云提供的各种服务。这将有效地降低技术应用的难度曲线,进一步推动Web服务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而且在云计算模式中所有应用和服务请求的数据资源均存储在云中,用户可以在任意场合、时间通过网络接入云平台,使用统一的云服务,按照自身的需求获取所需信息,并可以实现不同终端、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为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和效率。同时,云计算可以调用云中的计算机群,使用基于海量数据的数据挖掘技术来搜索网络中的数据库资源,并运用各种方法为用户反馈出尽可能详尽、准确的结果,极大的扩展了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基于某个具体服务器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工作模式;同时云中的计算机可以通过相应技术保持网络数据库信息的及时更新,用以保证用户服务的快速、准确。

4云计算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

4.1计算机应用在教育领域的现状

现在国内计算机应用在教育领域总体来说存在下面几方面的缺陷:

4.1.1教学资源分布不不均匀:

知名高校、沿海发达城市拥有更好的的资源,包括讲师教授,实验室和电脑设备。而对于普通学校来说,由于资金来源有限,往往面临着设备老化,实验室资源不足等状况。

4.1.2教学资源共享程度低,并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近些年,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发展以及各个地区的小、中学,高校的学校课程联合范围的扩大,使得课程资源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实现了整合,但是仍然处在一个教学资源共享程度非常低的现状,对于硬件资源更是无法实现整合。而在计算机安全方面,由于网络规模的迅速扩张,网络管理的复杂度日益增加,病毒、黑客攻击等一旦入侵,便能在学校资源相对容易的进行扩散,此类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7]。

4.1.3教学资源更新成本高,更新速度慢:

技术飞速进步往往要求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实验室和电脑设备,而相应的需要更多的成本,这给院校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诸多的这方面的问题不仅造成了重复的教育资源投入;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教学质量的差异。因此如何合理的运用云计算去对教学资源进行最大程度,最大范围的整合,减少教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结束语

云计算能为高校信息化提供所需的基础设施和软件环境,帮助高校摆脱资金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等各种困扰,其在高校教学、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科研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作为新兴的概念,如何在现有的高校信息化工作中进行基于云的各种资源整合还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 但云计算为作为整合教育资源、强化教学资源的信息安全、提供所需的基础设施和软件环境等各个方面提升的有力手段,必然会在教育领域中有越来越多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于戈斯,王鹏. 赢在云端:云计算与未来商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篇5

一、云桌面技术概念

云桌面是云计算定义的一种云技术,借助虚拟化技术,通过云终端或者其他任何与网络相连的设备来访问跨平台的应用程序,以及整个客户桌面,即只需要一个云终端设备,或者其他任何可以连接网络的设备,通过专用程序或者浏览器,就可以访问驻留在服务器端的个人桌面以及各种应用,服务器执行应用的界面通过网络传回云终端显示出来,不需要更改后台应用,并且用户体验和我们使用传统的个人电脑一致。

二、云桌面计算机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对高职院校各类型计算机机房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科学规范的集中化管理,集中化调配,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信息化基础架构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建设集中虚拟化管理的目的是将校内各类相对独立分散的计算机实验室系统进行统一的整合,有效的减小维护工作量,合理统一的调配实验室计算机教学资源,从而大大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运用云桌面技术建设实验室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先进性和稳定性

采用先进、成熟、稳定的云桌面虚拟化产品和技术,确保计算机实验室稳定连续地运行。

2.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

在保证目前应用需求的前提下,还要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将来开发新的应用服务提供一个开放的、标准的、可扩展、可升级的基础平台,在服务器允许范围类,可按需规划,弹性分配,具有可扩展性和可增长性。

3.高性能和可伸缩性

具有高性能特性,支持学校统一管理和快速响应,并随应用需求变化,例如计算机等级考试、拥有计算机基础软件教学、CAD实训、外语语言教学、专业实验教学等,随时增加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应用系统环境。另外,对于使用者的体验习惯又和之前完全相同。

4.安全性和可靠性

充分考虑核心数据的安全备份和快速应急处理,云桌面方式下,数据与终端隔离,提供快速恢复机制,比传统pc机房维护更为简单。

5.易管理和易维护性

相对于传统机房,其日常维护更加简单,特别是软件维护都在服务器端进行,使得终端的软件维护量大大降低,所有操作界面方便、灵活、友好,易于维护,提高了工作效率。

6.高性价比和低总体拥有成本

云桌面平台在满足需求前提下,强调高性价比和低总体拥有成本。

三、基于云桌面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思路

基本设计思路是采用主流虚拟化系统平台(如vMware),将虚拟化和存储结合起来,运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分离开,使虚拟机可以动态活动,在计算设备之间可以动态移动,在运算设备发生故障时可以无缝迁移到其它运算资源上继续服务。基于云桌面构建虚拟实验室,硬件投入要充分考虑教学实际需要。以建设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训室为例,服务器和虚拟机的运算资源采用1:2配比,内存采用1:1配比,因此,服务器的CPU核数要多一些,内存要大一些。云计算的薄弱点在存储,存储上运行着全部的虚拟机文件,如果存储故障,会使系统崩溃,教师的教学资料、学生的课程设计等将无法使用或损坏,因此,备份非常重要,需要充分考虑。采用云计算技术后可靠性已经有所保障,访问性能可以通过提高虚拟机配置来实现。

四、具体实施

(一)系统虚拟化软件及软件服务云部署

系统及软件服务云应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数据存储分区等,可以定义为云中基础资源。将各实验室所需要的系统及软件环境上传到服务器以镜像方式存储在服务器中,作为可向终端提供的基础服务资源,可随时添加镜像或者对镜像更新、删除等,来不断壮大和优化系统及软件云,以灵活应对和满足教学实验要求。在已经安装了操作系统的物理服务器(桌面虚拟化)上部署虚拟化软件,或者从裸机部署,在物理服务器上按正常安装步骤安装软件,并开启虚拟化功能。

(二)控制端配置

选择具有Console端口的服务器作为管理机,通过一台普通PC机或者笔记本,在浏览器输入其中服务器的IP地址,进入配置界面来管理其他所有的服务器资源。

(三)构建终端地址池、构建资源池、虚拟桌面部署

由于计算机终端网卡MAC地址的唯一性,将终端MAC地址全部收集并存放到服务器,由此对终端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在完成虚拟化软件的安装以后,可以通过主机IP地址直接访问虚拟化平台,构建资源池,进行资源池,服务器,虚拟机的的添加和管理,制作镜像模板,批量部署虚拟桌面、创建账户,根据教学需求可以给不同发的账户分配不同的桌面环境。

五、结束语

云桌面技术在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云技术是一种计算机资源、信息技术新的应用模式,与传统计算机应用模式相比更加灵活,也更加经济。基于云计算的实验室管理系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打破传统手段,采用最新实验技术,利用云平台拓展新的实验室空间,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将新技术引入实验室基础建设,重塑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计算机实验室,将云技术更好地运用于高校信息化建设及教学,这是新形势下教学改革和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发展需要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目,孔D.云桌面交付技术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1).

篇6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4. 036

[中图分类号] F270.7;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4- 0073- 03

1 论文的意义

随着中国石油业务和市场的不断扩展,作为中国石油下游的炼化企业对IT建设和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T部门越来越成为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源泉,真正实现客户和市场驱动的运营模式。面对新的挑战,一方面需要IT服务能力能够实现快速交付;同时,企业内部的IT系统规模不断增大,各类业务系统的数据业务数量日益庞杂,如果继续采用传统从硬件到应用相对独立的烟囱式运营发展模式,IT设备采购和部署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各类IT设备(网络、服务器、存储等)的资源将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企业内部云计算的谋划、布局,可以提高系统迁移和部署速度,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资产和维护成本,并为在建和拟建信息系统提供最先进的技术支持,以很小的投入,解决企业各信息系统对IT资源的需求,保障未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 云计算介绍

2.1 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秉承“按需服务”的理念,狭义的云计算指云系统的可配置计算资源共享池(如:硬件、平台、软件)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广义的云计算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即用户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云系统的可配置计算资源/服务。云计算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主要实现形式包括 SaaS、PaaS 和 IaaS。

2.2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使得中心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同时,云计算也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用户能够按需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这种资源池称为“云”。“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是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和宽带资源等。

2.3 云计算的服务模型

在互联网的第一次革命中三层(或n 层)模型作为一般架构出现,但虚拟化在云中的应用创造出一组新层:应用程序、服务和基础设施。从当前的发展状况看,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三种。如图1所示:

其主要特征:

(1)按需服务性:云计算服务应能够快速自动化地满足用户对服务功能、服务实例等服务交付内容的申请,变更,取消等操作,使用户的需求能够即时得到满足;

(2)弹性:云计算服务应具有快速伸缩的能力,用户可随时申请、释放和调整云计算服务资源的使用;

(3)网络依存性:云计算服务的使用者通过网络访问计算,存储资源以及各种服务; 可计量:云计算服务本身应具备将用户使用的计算、存储及其他特定功能的服务按照合理一致的标准进行细粒度地计量的能力。

2.4 云计算技术演进路线

云计算是并行计算(Parallel )、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网格计算(Grid)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 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面向服务(SOA)、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2.5 构建云计算平台IaaS,PaaS和SaaS

按需部署是云计算的核心。要解决好按需部署,必须解决好资源的动态可重构、监控和自动化部署等、而这些又需要以虚 拟化技术、高性能存储技术、处理器技术、高速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所以云计算除了需要仔细研究其体系结构外,还要特 别注意研究资源的动态可重构、自动化部署、资源监控、虚拟化技术、高性能存储技术、处理器技术等。

以关键技术为支撑,以IT资源为对象进行整合,构建云计算平台,即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三个层次,如图3所示。

在基于同一软硬件平台的基础上,实现IT基础架构从简化整合、虚拟化、自动供应到云计算的整合方向,资源整合过程演进图,如图4所示。

3 云计算技术在炼化企业的应用前景

目前,随着中国石油炼化一体化业务的发展,行业正处于从传统企业向数字化企业转变的关键时期,企业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企业则是信息化社会的主体。从横向看,整个炼化企业的业务层次又可分为三个主要层次:生产运行管理、以ERP为核心的运营管理和日常办公平台。

信息系统系统应用于炼化企业的整个产业链,除了上述业务应用系统外,还建立诸如安全、网络、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平台及相应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系统,从而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业务信息系统支撑体系。

3.1 炼化企业云计算的理论模型

根据上述炼化企业自身特点,结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提出炼化企业的云计算理论模型,如图5所示。

总体上看,云计算平台分为“资源服务层”,“管理平台”,“服务界面”三个逻辑层次。这三个层次共同组成了云计算的功能核心,实现自底向上的云服务供应与监控。为保证云计算核心功能的正常运行,云计算平台还包含了“安全管理层”和“运行维护层”两大辅助管理层,这两大辅助管理层的服务涵盖了云计算平台的整个核心。安全管理层为核心的三个层次提供安全支持,实现高可用、安全议问、用户隔离和权限分配等服务。运维管理层为核心的三个层次提供运行维护的支撑,包括资源用量度量和用户管理等服务。

3.2 基于理论模型的实践研究

3.2.1 建立炼化企业的云计算管理平台

建立一个可对企业各统建应用系统所使用的服务器、存储、网络、平台、中间件、应用软件等资源进行虚拟化管理、监控管理、资源调配管理、风险管理、运维流程管理,并提供管理门户。

统一规划和部署硬件资源,提高硬件使用率,降低硬件成本。通过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和网络虚拟化等技术将相关的硬件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硬件资源池。根据应用系统的需要分配必须的资源,实现服务器的快速部署并且可以根据应用系统实际工作负载动态调整资源分配,保证应用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通过资源的整合实现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发挥集中统一信息系统的优势,减少信息系统的运行能耗,持续降低总体拥有成本。

3.2.2 建立包含基础设施、平台的统一规划和资源部署平台

建立包含基础设施(IaaS)、平台(PaaS)即服务的全面的云计算服务结构。基础设施即服务指的是为用户提供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硬件资源的服务;平台即服务指的是为用户提供平台、中间件等资源的服务。

根据炼化企业内部各系统对各类基础软件的不同需求,将操作系统、中间件和数据库等系统软件定制为标准模板,快速为应用系统的开发、测试和部署提供包含技术资源、存储资源、操作系统、中间件等模板的运行平台。简化应用系统的开发、测试和部署。

以客户为中心,通过服务交付的方式将IT基础架构的计算能力提供给不同类型的客户,提高软硬件资源的使用率,简化应用系统的维护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2.3 建立炼化企业生产、灾备数据中心的云计算架构

建立炼化企业内部数据中心的云计算架构,分别是生产云、同城云和异地云。生产云以在线数据中心为基础,主要提供用于生产系统的资源;同城云以同城灾备数据中心为基础,和生产云之间为互备关系,主要用于与生产系统互备的资源;异地云以异地数据中心为基础,主要提供用于备份生产系统的资源。

3.2.4 建立为用户提供NT平台资源和Unix平台资源的云计算平台

建立为用户提供NT平台(虚拟)资源和Unix平台(虚拟)资源的云计算平台,首先进行NT平台虚拟化试点,纳入相关系统;试点完成后,再对所有同类应用系统进行NT平台虚拟化推广;在NT平台虚拟化实施完成后,对所有除NT类系统以外的系统进行Unix平台虚拟化实施。

4 结 论

在云计算的大趋势下,不仅包括计算机、通信、互联网、媒体内容等在内的整个信息服务产业发生全面重组洗牌,软件产业结构将面临大调整,软件生产组织方式向敏捷、定制化、服务化方向变革,网络端设备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而且会出现大众普遍参与、形成群体智慧的新局面,从而对社会的组织形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切,都将为善于拥抱变化、善于创新的企业创造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但是,云计算给人们带来创新和变革的同时,对安全问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云计算服务的提供商还是使用者,对云计算技术背后的安全性问题都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只有深刻认识到云技术的优点和风险,才能更好地在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利用云技术,充分发挥其带来的巨大效益和优势。。

主要参考文献

[1][美]尼古拉斯·卡尔.IT不再重要:互联网大转换的制高点——云计算[M].闫鲜宁,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篇7

 

近年来,中成药(特别是中药注射剂)质量问题受到各界高度重视,色谱指纹图谱、多成分含量测定等中药质量分析方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中药质量标准提升工作进展显著,促进了中药产业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中药制药工艺水准低,生产操作粗放,缺乏制药过程质量在线监控方法,制药装备智能化程度较差,过程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制药技术革新意识不强,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力不足,导致中药制药技术整体水平落后于时代要求,制约了中药产品标准进一步提高,成为阻碍中药工业大规模发展的瓶颈。若想完成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任务,全面提高国家药品标准并在国际上主导中药标准的制定,就必须实施中药制药工程领域的前瞻科技发展战略,研发中药制药工艺品质优化技术,制订中药制药工艺技术标准,构建提高药品标准的新机制。我们只有在中药制药工程技术方面占据世界领先地位,我国倡导和制定的中药标准才有可能成为全球规则,增强在世界天然药物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因此,自主创新发展中药制药工程技术,推进中药工业技术转型升级,建立符合中药生产特点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通过技术进步大幅度提升中药标准,确保中药产品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也将推动中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1中药工业若干瓶颈问题与重大技术需求

 

1.1中成药二次开发的难点在中成药二次开发中,制药技术再研发工作比较薄弱,人们往往重视中药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或者专注于研究药品质量检测指标及其分析测试方法。由于中药物质的复杂性及基础研究不足等原因,再加上制药工艺品质低等技术因素,导致不同厂家的同一产品或同一厂家不同批次产品的化学组成存在较大差异,批次间质量一致性不高,直接影响药品质量稳定性和临床疗效,并易造成安全隐患,从而削弱了市场竞争力,这是阻碍中成药做大做强的一道壁垒,也是中成药二次开发的难点和中药国际化的瓶颈。

 

1.2中成药产品质量控制在实施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过程中,中药标准提升工作是重中之重。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提高中成药生产的原料及成品质量放行标准,通过修订药品质量检测指标,将重要成分含量上下限控制及有毒有害物检测纳入质量检测范围,这就对中药制药技术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因为药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并不是检验出来的。质量检测指标只是药品生产的最后一道关卡,而不是制造优质药品的工程技术。换句话说,中成药产品质量控制水平不仅依赖于质量检测指标体系的完善,更主要取决于制药工艺品质的优劣,要提高药品标准就必须提升制药工艺水准。因此,大幅度提高中成药标准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发展中药制药过程质量控制技术,建立中药制药过程质量保障系统。

 

1.3中药制药工艺品质问题高质量产品离不开精密的工艺细节,制药工艺各关键环节质控点的精准控制是确保药品质量的基石。目前,我国中药工业所采用的制药工艺相当粗放,工艺参数设置及其控制限缺乏工艺学优化研究依据,工艺品质控制主要依赖于经验,大部分企业制药工艺参数尚未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控制,导致中药制药工艺品质不高。因此,中药制药工艺水平是制约中成药质量的瓶颈,必须尽快破解各制药单元工艺参数与药品质量关系辨析、制药工艺关键质量控制点辨识等中药制药工艺技术难题。

 

1.4中药制药过程质量控制中成药工业化生产流程包括药材前处理,药效物质提取、浓缩、干燥、制剂等许多制药单元工艺,各单元操作工艺的组合形成了中药制药工艺链,即中药制药过程。制药过程质量控制一直是中药质量控制研究领域的技术瓶颈。目前,我国中成药制药过程质量控制技术整体水平仍十分落后,缺乏实用的制药过程质量在线检测方法,更谈不上对制药过程质量实施有效监控;中间体质量检测指标不完善,过程数据尚未实现高效管理;由于缺少制药过程质量信息,药品质量无法得到有效及时的监控和追踪。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有人将过程分析技术(PAT)与过程分析化学混为一谈,甚至将近红外光谱视作PAT,还有人将制药工艺参数(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在线检测混淆为过程质量指标(物理、化学及生物检验指标等)的在线检测,这种技术概念上的混乱易导致中药制药过程分析技术研发应用偏离正确轨道,不仅影响过程质量控制技术发挥实效,而且误导了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方向。因此,推动中药制药过程质量控制技术创新发展是中药制药领域的当务之急。

 

1.5中药生产质量风险控制目前我国中药工业缺少生产质量事故预警预报方法,制药过程数据管理方式落后,尚未建立中成药生产质量风险控制机制。如何建立质量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监测评估各单元工艺质量,对全程质量监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防御生产事故的发生是中药制药工程技术领域的重点任务。

 

1.6中药制药过程节能减耗后碳时代是世界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低碳经济的要求正在催生新技术,促使中成药生产必须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原材料损耗、减少废品率、提高设备利用率等。因此,制药过程节能减耗已成为中药产业的重大技术需求。

 

2新一代中药制药核心技术简述

 

20世纪70年代我国中药工业出现了以“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为主的技术变革,发展形成了具有现代工业意义的第一代中药制药技术,第二代中药制药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技术升级是以实现中药制药设备“管道化、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为主。面对方兴未艾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特别是全球发达国家正迈入“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我们建议大力促进中药制药技术的新一轮升级换代,创新发展以制药工艺“精密化、数字化及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代中药制药技术,推动现代中药工业跨越式发展。

 

本团队在中药制药工程研究领域已探索了15年。通过深入工业现场向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丰富的实践经验知识,对源自中药工业实践的技术问题进行系统探索,构建了新一代中药制药核心技术框架,其核心技术包括中药制药过程分析技术、制药工艺品质优化技术、制药过程质量监测技术、制药过程质量控制技术、制药过程数据分析与信息管理技术、制药过程智能控制技术等。

 

2.1中药制药过程分析技术PAT的基本思路是透彻了解制药过程并实施有效监控,即设计一个用于分析并控制药品生产过程的完整系统,体现了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笔者认为,中药制药PAT应通过集成方式对中药制药过程进行化学、物理、生物、数学及风险分析,辨识所有会引起药品质量变动的关键始发因素,及时检测原料和各单元工艺环节物料以及过程质量指标,实现中成药质量控制目标。其主要技术方法包括中成药生产全过程建模分析,单元工艺与质量关系建模(揭示影响工艺品质的各节点),设计质量风险最小的过程质量控制体系(择取关键质量控制点),研究过程分析化学和生物检测方法,建立中药制药过程质量监测系统等。

 

2.2中药制药工艺品质优化技术对中药制药过程各单元工艺进行深入剖析,辨析工艺参数与质量控制指标相关性,建立制药工艺品质量控制制指标,优化工艺参数,将严谨和精湛贯穿于每一道制药工序和工艺品质量检测验的始终,精准控制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和每个工艺环节,实现中药制药工艺品质提升。

 

2.3中药制药过程质量控制技术运用测管控一体化技术理念,在线监测制药过程各类质量检测指标(包括化学与生物检测等),对过程质量实施有效监控和追踪;构建制药过程质量事故溯源系统,形成数据信息证据链,追溯到药品生产整个工艺流程和每一个环节,进而建立过程质量保障体系及质量风险控制机制;以量化模型替代药工经验,精准控制中药制药过程,建立过程质量风险预警系统,避免发生药品生产质量问题,提升制药过程质量控制水平。

 

3中药制药工程科技创新战略方向与建议

 

伴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脚步,人类正在进入前所未有的大数据时代,智能技术和“云计算”给制药工程科技创新带来空前机会,制药过程质量控制技术、制药过程分析技术、过程参数在线检测技术以及制药过程装备都将发生重大革新。我们应抓住这一轮工业技术革命机遇,前瞻性布局,通过自主创新抢占制药技术战略制高点,实现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据此,笔者建议:①将中药质量控制由“平面控制”模式发展为“立体控制”模式,加大中药制药技术升级改造力度,创建中药制药工艺品质优化、过程检测与过程质量控制集成一体化技术,从而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技术水平;②以PAT理念,创新发展中药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建立整个制药工艺链各单元环节质量风险预警机制,从原料到中间环节直至最终产品质量检测都追求高品质工艺水准,以精密工艺品质确保药品质量,由此打造中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③促进中药制药设备从简单制造向复杂制造或高端制造转变,研发模块化、智能化、低碳化高效设备,从根本上改变中药工业装备技术落后局面;④将基础药学、工业药学与制药工程学交叉融合研究,探索和实践产学研用合作共赢的无缝衔接模式,凝聚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力量进行协同创新,实现创新要素最大限度的整合,共同跨越科技成果向工业转化的“鸿沟”;⑤针对中药制药关键环节和技术难点,聚焦于能够引领中药企业转型升级的变革性技术,以协同创新形式研发新一代中药制药核心技术,直接进行产业化应用。

 

篇8

2、安全、隐私

在物联网中所有“事物”都连接到全球网络,彼此间相互通信,这也带来了新的安全和隐私问题,例如可信度,认证,以及事物所感知或交换到的数据的融合。人和事物的隐私应该得到有效保障,以防止未授权的识别和攻击。安全与隐私这个问题,是人类社会的问题,不论是物联网还是其他技术,都是面临这两个问题。因此,不仅要从物联网内部的技术上做出一定的控制,而且要从外部的法规环境上作出一定的司法解释和制度完善。

国内物联网也早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角度。2010年1月,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在无锡挂牌成立,同月,无锡物联网基地毫无争议地出现在由工信部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准第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中。2009年8月7日,总理视察无锡并指示,要迅速在无锡建立中国的“感知中国”中心,同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在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方案。财政部日前印发《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和支持企业以产业联盟组织形式开展物联网研发及应用活动。资金支持范围包括物联网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标准研究与制订、应用示范与推广、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的项目,采用无偿资助或贷款贴息两种支持方式。[1]

要加快物联网发展,需要解决新技术应用、高成本供给与小规模需求对接等问题。然而,这样的规模并非政府简单扶持就能一蹴而就。业内人士明白,就目前国内的物联网产业基础而言,芯片、传感器、云服务等关键环节大都需要 “从头开始”,系统集成等环节并非产业关键,培育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并非易事。而且与聚光灯下的无锡不同,在更多地方,物联网依然是一块需要争抢的“香饽饽”,比如在上海这个一度被一些业内人士戏称为“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城市。在总理视察无锡后,国内科研机构、企业、风投资金扎堆无锡,上海只能旁观。在上海,物联网并未被排入最优先序列,但在无锡等长三角的二线城市,它却早已成为地方投资下重注、被视作赶超希望的“一号工程”。

通过物联网,跨国巨头们已给中国带来越来越强大的威胁,传统的经济和安全边界正被悄然颠覆。IBM力推的“智慧地球”在中国形势大好,无论地方政府、机构还是企业,都从去年的观望转向“砸钱”实施。对于“智慧地球”在中国的火热,业界普遍认为,在芯片、传感器、云计算等物联网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中国还远远落后,部分领域甚至未实现“零的突破”。而且,直到现在,物联网仍不成熟,缺少商业模式,安全机制更屡被业内人士质疑,如果现在就规模化物联网,占便宜的还是外资巨头。美国正试图用其信息网络技术,控制各国的经济,所以必须警惕“智慧地球”。中国要大力发展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以抢占主动权。必须发展物联网以应对国际威胁,但如果在不成熟的现阶段贸然推广,也可能将整个产业乃至整个经济拖入深渊。这必然需要合理规划,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2]目前,物联网的基础工业还不在中国,国内发展越快,最后越容易给外国人准备一个大市场。

在业内人士看来,“智慧地球”核心是基于传感的物联网络和云计算,通过在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上大量设立传感器,捕捉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然后通过传感网,进入互联网,通过计算机分析处理发 出智慧指令,再反馈到基础设施和制造环节,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在中国,无线传感领域的研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2004年开始在军民两个领域展开标准 化研究工作,2009年以来开始积极推进产业化。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视察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指示要迅速在无锡建立中国的“感知中国”中心。3个月之后, 在“让科技引领中国持续发展”讲话中,再次明确,物联网为五大重点扶持的新型科技领域之一。自此,物联网产业化迅速升温。三大运营商、广电、国家电网乃至产业链多家企业,及上海、无锡、苏州、嘉兴、重庆等地纷纷出台各自的规划或战略, 甚至以物联网为概念的上市公司股票也在资本市场上一路高涨。然而,物联网的基础工业还不在中国,发展越快,最后越容易给外国人准备一个大市场。虽然目前国内已经做了很多应用,但其中的芯片、传感器等基础硬件基本上都是进口国外厂商产品,真正自己核心知识产权的东西并不多,做集成的多,原创的少。在传感器领域,基本上都是国外巨头垄断,国内少数几家厂商,也大多是在国外的芯片基础上加工,在操作系统、中间件、云存储、云计算等各个环节,中国厂商都居下风,现在的应用很多都是用外资的产品。

面对严峻挑战,我们应该本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统一、规范物联网标准,抓住机遇,加快相关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对于在顶级层面,要在国际上积极参与物联网的概念设计、框架规划、标准制定工作,掌握物联网的顶层话语权。要组建专业研究中心,重点对物联网高度跟踪,对社会需求进行探索,并对中国以及国际物联网的对接进行前瞻性研究。对于地方政府的考核应慎重采用类似于“形象工程”的标准,严防少数地方政府,在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下,务虚冒进,最后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提供持续动力而不了了之,造成资源浪费,误国误民。同时,还需在基础层面进行切入,重点抓对商业模式的创新,着重利用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下降作用,求真务实,探索游刃有余地调配各种性质资本投资之路,建立新的服务业态。[3]

参考文献:

篇9

SDN和NFV是两个出现率极高的网络缩略语。其中SDN是指软件定义网络系统,它主要是针对IP网络设备进行一定的软件定义,但并不会对主机设备产生任何影响。而NFV则是指网络功能虚拟化设备,它主要是采用IT虚拟化技术对传统电信设备的软件和硬件进行协调。使硬件增加更多的电信网络功能。

SDN能够通过软件对网络的多N资源进行动态的定义。而NFV则能够通过增加硬件电信网络功能来降低一定得成本,从而实现增强系统灵活性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这两种技术在网络中是相辅相成且不可或缺的。

二、SDN和NFV技术概述

SDN有这几项比较显著的技术特点。首先它能够实现电视网络设备的控制、转发和分离,在一般的网络设备中大多为单独的控制设备和转发设备。但是SDN技术却能够通过协议,将控制设备和转发设备结合在一起。可以让现有的IP网络设备通过私有协议进行控制和转发设备的结合。其次,它还有控制集中的技术。在当前IP设备控制分散的情况下,能够通过SDN技术利用控制器控制全网,并将控制集中到一点,由此实现对全网的控制集中。与此同时,它还有可编程的功能。它能够通过软件来实现对网络的控制与管理。

NFV是一种完善传统电信网络设备的电子应用技术。它可以通过不断增加硬件设备功能的方式来完成对目前网络业务的帮助。他可以通过标准的IP虚拟化技术来实现多种网络设备类型的数据融合。它能够将现有的软硬件实现一体化,将它们更新成为多功能的虚拟化软件。通过虚拟化技术,还有调动管理系统等功能,还有实现集中资源的作用。它在不同的功能层内有不同的作用,其中在网络功能层内,它能够通过虚拟化技术成为核心网元设备。在虚拟资源层里面,它能够增加虚拟层的各项功能。而是硬件资源层里面,它能够服务于各类IP设备。不过它还有着成本较高、灵活性不强、设置周期长等问题。

三、SDN和NFV关键技术

SDN和NFV这两者都采用了控制和分离的思想。前者是通过软件定义网络设备,后者则是通过虚拟化技术进行网络设备的完善。在SDN技术中,其中的控制器能够对全网的资源实现都要控制和管理,这种功能与当前网络中的网管十分相似。

与此同时,在网络中的控制器还能够实现对资源的管理和网络都维护任务。但该网络的控制器尚处在控制器厂家自行定义制作的阶段,目前较NFV而言技术相对成熟。SDN技术主要着重于对IP网络进行软件集中控制,可以通过网络虚拟技术更好地网络中的各类资源。其中该技术主要应用在IP大网中。

NFV技术主要应用在传统电信网络的变革上,它能够增加和改进传统电信网络的网元功能。这两种技术有一定的相似性或互补性,其中在NFV的架构上就可以使用SDN的控制器。这两种技术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IP数据分组转发的集中控制。

与此同时,该技术还能改进现有的维护体系。在原有体系中,每个专业维护中都有相应的软件。而该技术却能增加和改进这些软件的应用功能。就目前而言还产生了专门的NFV云维护专业。该技术能够帮助软件从硬件平台中剥离出来,从而增强虚拟网络各方面的能力。该技术主要对电信网络产生较大的维护作用,与此同时还有帮助网元集中化部署的作用。

四、SDN和NFV应用场景

云计算数据中心是SDN的主要应用常场景,该技术能够满足虚拟私有云和用户对于增值业务的需求。它能够通过虚拟网络技术帮助租户开通是朱古力网络或虚拟网。能够自行监控流量,还能够有效地保护好用户的隐私,提高网络的安全性。是租户之间形成完全隔离,能够有效地保护好用户的私有数据。一些对于网络吞吐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场景则比较适用于NFV技术。在移动数据流量迅猛增长的前提下,该技术能够给运营商减缓运营压力,还能降低他们的成本。

五、总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科技技术在不断地进行着更新和改进。SDN和NFV这两种技术为我们的网络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通过对两大基础应用的具体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选择和应用。

篇10

一、世界500强的价值

1.世界500强是各国经济实力的风向标

世界500强企业集中了全球将近一半的财富,据统计。世界上80% 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低于美国通用公司。世界近200年的经济发展史表明,国家经济实力强,大企业数目就多;反之经济实力弱,大企业数目就少。《财富》杂志历年公布的世界500强基本上被少数经济强国垄断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最新的2010年度全球企业500强排行榜显示,尽管发达国家企业仍然占据多数,新兴经济体企业呈异军突起之势,折射出世界经济版图重心发生变迁。发达国家企业在全球500强中的影响力持续下滑,尤以美国和日本为明显。2001年,进入全球500强的美国企业有184家,而2010年下降到139家。在2008年和2009年,美国公司在前十名中分别有4家和5家。而2010年前十名中只剩下沃尔玛和埃克森美孚两家美国公司。日本的全球500强企业数也从2001年的104家下跌至2010年的71家。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总数下降的同时,新兴经济体企业则迅速发展,呈现异军突起之势。其中尤以"金砖四国"的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表现最为抢眼。2001年、2004年、2007年和2010年,"金砖四国"进入全球500强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3.6%、5%、7.8%和13.4%、2001年,中国仅有12家企业进入《财富》全球500强,除有3家企业进入前100名外,其他9家均排在200名以外?到2010年,中国企业在《财富》全球500强中占据了54席(包括港台企业),较去年增加了11席,上榜企业数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其中,中石化、国家电网和中石油分别位列第7、第8和第10位。

二、中国企业打造国际化品牌的机遇

1.天时到了

首先是我们自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不断的进行了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并在期间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我们许多行业和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而此时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危机之中。如美国经济深受信贷危机之累,美国的财政赤字、欠债金额早已达到天文数字,到目前为止“经济复苏”仍前景不明;而欧洲则深陷债务危机之中,许多国家面临破产的风险;另一个经济体日本则陷入泡沫经济之中,二十年了都没完全走出困境。

2.地利有了

经过二十多年的飞速发展,人民富裕了,不断增长的庞大需求产生,这就产生了机会,中国市场壮大起来,这是一个新兴的市场,还没有形成少数品牌点支配地位的格局,所以一些外国人认为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后一块没分割的蛋糕。虽然外国企业可以利用我们经济的高速成长来发展他们的品牌,他们在资金、经验上占有优势;但中国企业毕竟更熟悉这片土地的人文内涵、风土人情、更能理解本土消费者内在需求。还一个是我们是全球制造中心,全球的技术会不自觉的汇集在这里,我们迟早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为品牌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3.人心思想统一了

中国人民为了繁荣富强摸索了100多年,经历了许许多的挫折,从上到下,终于认定了一条“发展是硬道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全身心投入到发展经济上,这就是中国经济30年高速发展的内在力量。有了这样的力量,我们一定会打造出全球品牌。

虽然现在中国品牌的竞争力优势比较弱小。但是,中国企业不缺乏产量优势,也不缺乏品质优势,我们能为那么多世界级品牌做OEM,就是例证。无论是在日本还是韩国,从经济起飞到品牌群落崛起之间都会存在大约20年的时间差。如果这个时间差同样适用于中国的话,那么现在正好是中国企业品牌崛起的时间 中国经济已出现了从财富时代到品牌时代的契机,关键要看中国企业如何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打造中国品牌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民族企业的头上。我们也到了,海尔、联想这样优秀企业已经逼近品牌百强,大量的民族品牌企业正在茁壮成长,成为“世界级”亦是呼之欲出。但是,处于幼齿时期的中国品牌,在最需要悉心呵护的时候,却经常无端地经受着非理性的轻视与无谓的消耗,品牌建设进三步退两步。中国品牌成长的路上横亘着丛丛障碍,而且许多来自我们自己。有时候,我们甚至是自己在拖自己的后腿, 自己砸自己的牌子。

三、世界500强的启示

1.品牌是市场的通行证

纵观世界500强,品牌,尤其是世界知名的品牌,代表了企业的实力,无疑也是世界500强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品牌是生产这一商品的企业多年辛勤劳动的结晶。甚至是几代人苦心经营的结果。据有关方面对100家世界级的品牌调查。截至1996年,36% 的世界品牌企业的历史在100年以上、28%的世界品牌企业的历史在80年至100年之间、20% 的世界品牌企业的历史在50年至80年之间 历史在50年以下的世界品牌企业只占1 6% 。对于不同的行业,企业的品牌价值占企业总资产的5%-95%。所以可口可乐公司总财德拉夫曾豪言:即使可口可乐公司在一夜之间化为灰烬,仅凭“可口可乐”这个品牌,马上就会东山再起。品牌对于企业十分重要,是企业的科技实力、管理能力和对消费者的承诺的物化形式,是企业的形象和旗帜。品牌通常与高利润联系在一起,它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附加值,这正是品牌的魅力所在。好的品牌经营可以把价值相同的商品提高到更高水平上,或使较小的质量差距拉大。比如国产的服装只能卖一、二百,贴上图外的品牌可以卖五六千,而意大利生产的服装卖一、二万。最近美国有关机构所做出的一项调查表明:市场领导品牌的平均获利率为第二品牌的4倍,而在英国高达6倍。遇到市场不景气或价格大战时,品牌通常能表现出极大的活力。品牌也是产品与顾客之间信任的纽带,假如消费者喜欢这个品牌,相对来说价格成了次要的,他们会心甘情愿购买这个牌子的商品,还会向所有的朋友推荐这个品牌。

2.技术创新是品牌的灵魂

只有技术创新不断生产好的产品才能满中人类不断提高的需求。高超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制造高质量的产品,这是就是品牌形象的基础。注重技术创新是出色企业的奥密。任何产业都有它的核心技术和优势企业。如可口可乐的配方、德国汽车业的整车技术、有英特尔的处理器、微软的操作系统。对企业来说核心技术是关键,抓准它就占据主动。一个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世界500 强企业产值的7O~80% 是科技和文化创造的(而我国这一指标仅为3O% 左右)。21世纪企业智力资本已经成为巨大资本.并随着企业发展而不断快速增值。世界500强企业始终不断地在现代技术领域里投入大量的资金, 以实现设施的现代化, 使用最先进的设备和质量上乘的操作系统保证最快的加工过程、生产最好的产品、掌握最新的信息和最先进的通信手段等等。它们往往拿出企业收入中6%/-7%或更多的资金用于外出调研、设备和系统的更新及发展新产品。软件巨人微软为了保持技术术领先地位,那怕在金融海啸影响下,非常重视研发, 2009会计年度总共就投入高达91亿美元研发预算,较IBM的63亿美元、思科的52亿美元都多,比谷歌的28亿美元、苹果的11亿美元更是遥遥领先。

中国企业要打造全球品牌,要老老实实从技术创新入手,一方面国家要办好教育,培育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二是企业要加大技术投入、技术积累,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以市场换技术是换不来核心技术的。只满足作0EM是不可能拥有自己的品牌的。

3.精细化的管理之道

分析世界500强成功之道,会发现管理经营的细致如微、精益求精。精细化的管理和经营运孕育出尽算尽美的产品和服务。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不要指望能得到暴利,成熟的企业总是在低利润的空间下,通过精细化的成本核算,来降低成本,获得利润,从而获得竟争优势。精细的管理是标准化的管理、是程序化的管理。科学管理就是力图使每一个管理环节都数据化和信息化。麦当劳为了保证的经营理念贯彻,把每项工作都标准化,即“小到洗手有程序,大到管理有手册”。O&T manul即麦当劳营运训练手册,随着麦当劳连锁店的发展,雷.克罗克坚信:快餐连锁店只有标准统一,而且持之以恒坚持标准才能保证成功。因此,在第一家麦当劳餐厅诞生的第三年,麦当劳公司就编写出第一部麦当劳营运训练手册。营运训练手册详细说明麦当劳政策,餐厅各项工作的程序,步骤和方法。三十年来,麦当劳系统不断丰富和完善营运训练手册,使它成为指导麦当劳系统运转的“圣经”。 丰田英二曾说.丰田汽车最为艰巨的工作不是汽车的研发与技术创新,而是生产流程中技术工人对每一根绳索不高不矮、不偏不倚、没有任何偏差的摆放和操作。

由于我国长期处于物质匮乏的状态,产品不论好坏总有人买,企业很容易满足于粗线条的管理。因而我国企业在细节上的差距最明显。我们缺少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为缩小直至赶上世界先进企业。我们必须要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得精益求精。打造国际品牌在战略方向正确的前提下,细节决定成败。

4.创新的营销出竞争力

靠商品打折与对手竞争是最原始的营销手段,不再是有效的方法。500强企业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不断创新了适合自己的营销策略。戴尔电脑以其直销模式取胜。在全球电脑公司中,戴尔销量第一,利润第一。自l992年来,美国戴尔计算机公司平均每年销售额增长达54% 以上, 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迅速发展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戴尔经营模式是运用网络商务并根据顾客需求,突出技术创新和定制产品,尤其注重产品供应的方式。沃尔玛以现代物流技术充分实现薄利多销。2010年沃尔玛以高达4082.14亿美元的销售额再次名列世界500强企业之首。沃尔玛成功的秘诀在于以现代物流技术充分实现薄利多销。沃尔玛专门建立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电脑管理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和电视调度系统等先进技术。公司还同休斯公司合作、发射了专用卫星,用于全球店铺的信息传送与运输车辆的定位及联络。全球4000多个店铺的销售、订货、库存情况,可以随时调出查阅。沃尔玛具有先进的资料挖掘系统,公司可以利用这种资料从微观上进行预测、备货和销售,可以对顾客的需求、何时需要以及需要多少进行预测,送货车到时就会自动将货物送到商店。

世界500强企业品牌不仅代表了产品的质量和良好形象,还体现公司的整体面貌。它是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企业管理水平、技术创新能力、营销手段、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结果。中国企业要打造世界品牌必须在这些价值链环节下足功夫。

参考文献:

[1]【分析报告】《财富》全球500强榜单折射世界经济版图变迁

[2]2008年度《商业周刊》全球最佳品牌100强排行榜省略/main.asp?url=/u14555654/d77775636.htm

[3]雷 鸣:日本企业经营理念的特征及其启示[J].学习与借鉴,2009,5:P80-83

篇11

1云计算概念及其优点

云计算是建立在最新技术的基础上,以相互交换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一般都是处在虚拟时空中并且是不断变化的。所谓“云”的称呼是互联网采用的一种比喻说法。狭义的概念是指计算机网络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来得到需要的信息的一种服务。此项技术和计算机、软件设施以及网络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它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把它可作为一种商品。云计算具有节约成本、便捷简单、资源优化、安全可靠、规模强大、低碳节能等优点。

作为具有公平、公正和共享特征的互联网。云计算身为互联网的一部分,也具有这一特征,因此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及深远的影响力,而且从不同层面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进行影响和改变。

2云计算在电子政务中发挥的作用

2.1云计算背景下电子政务的机遇与挑战

云计算对全局具有灵活的把控能力和部署能力,因此,政府将在未来的电子政务领域,减少对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使工作更有针对性,进一步促进规范、统一的工作模式。云计算最大限度的实现了既有IT投资的价值,帮助政府提高了公共服务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极大了推动了对教育培训水平、社区公共服务、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和改善。总体来说,云计算赶上了电子政务变革的大好时机,伴随“政务云”的有效部署,广大民众将最大化的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优质服务。

与此同时,云计算在一些方面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在云服务的标准问题、安全问题以及云应用方面等的深入探究上,还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涉及到电子政务领域,还需要彰显一些个性化的特色,第一就是安全性,因为政府的工作会涉及到国家的安全性,不得不慎重选择。第二就是对云平台的部署上,要综合考虑到云计算与传统的IT部署方式的区别,因为政府部门是一国最庞大的“机构”,其云平台的建设一定会牵扯到方方面面,所以,对部署方案的要求也就更加复杂,更加系统。第三,政府部门对云计算的部署及考察则具有“轻成本,重服务”的特点,而他们在易用性、稳定性、安全性技术支持能力、快速响应等方面的要求相对严格一些。

2.2云计算对电子政务的支持

2.2.1云服务的理论基础

云计算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长尾理论和帕累托改进理论。

2.2.2云服务的基本特征

一般来说,云服务具有以下特点:专业化提高了服务质量,规模化降低了服务成本预算,精细化增加了个性化服务的选择范围,自助化激活了用户参与的动力,平民化拓宽了服务辐射范围,这一系列优势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息服务的广阔范围,促进信息服务热度的进一步提升,使信息服务更有深度,更透彻,进而全面促进了全社会信息化的进步与发展。

现在,我国正积极开展云计算的应用,通过资金扶持、国家政策的方式,大力推进相关技术从概念走向应用层面。为了广泛推进云计算的发展,我国工信部于2010年10月18日,确立了北京、上海、深圳、无锡、杭州等作为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均强调了“云计算”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部分。接着,相应的云计算产业发展计划或是应用计划均在济南、南京、上海、深圳、无锡、东莞、杭州等城市提出并开展试行。

3云计算背景下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科技的不断发展,由此带来了电子政务的发展并且不断发展壮大,电子政务的成长壮大所经历的时间极为短暂,但是其成长轨迹却极为明显,在它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某些问题,因此对我国目前电子政务进行剖析,出现的问题如下所示:

3.1对电子政务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人们对它的认识在不断的加深,但是对于它进行建设的原因、建设的方法,很多人的想法还没有成熟,很多意见众说纷纭,人们从自身利益出发,发表有益于自己的看法,这也不利于电子政务的长远发展,并成为其发展的障碍。主要有以下五个问题:(1)缺乏发展电子政务的动力;(2)使用主体对其缺乏足够的重视;(3)对信息技术认识不成熟;(4)对电子政务的看法不一致;(5)“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普遍存在。

3.2 管理中的不规范现象十分严重

(1)缺乏统一标准

(2)缺少专门管理

(3)制度建设不健全

(4)政府现有的运作体制存在弊端

我国在不断的推行电子政务建设的同时,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资金分配存在明显缺陷主要包含缺乏资本、浪费资本两个问题;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人才结构亟待调整等。

4云计算背景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

4.1实现行政管理的理念变革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政府管理的一种新型模式,要把新的理念融入整个体系中,全新的观念涉及到:科学理念、法治理念、安全理念、责任理念、效率理念、服务理念、公平理念、民主理念这几个方面。

首先,电子政务的全面展开势必会涉及到相关部门的经济利益问题,在一些政府部门,由于只有某些重要领导通晓电子政务建设的社会性价值,以及产生的社会意义,所以要从各级党政领导开始转变观念,这样才能促进电子政务的建设。

其实,发动广大政府工作人员全心全意的根植于“执政为民”的想法,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这项任务做到位,还是要进一步的了解电子政务在“三个代表”中的重要性;

最后,政府各部门要努力防止和克服本位思想,从大局出发,为大局着想,把眼光放的更长远,在思想动态的转变上还得适应动态发展、管理创新的具体要求,树立战略性眼光。

4.2发展电子政务必须与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匹配

因为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在于体制问题,所以我们务必把解决在管理过程中的体制方面出现的一些症结,置于首要考量的位置之上,这样才能搞好政府信息化的建设,而且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不断提供后方保障或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

4.3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的核心技术发展和标准的制定工作

进一步的推广电子政府建设,就必须要把技术研究的核心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政府在这方面的扶持和指导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有效的政府资助不仅可以缓解系统兼容,提高统一性,还可以确定正确又稳妥的研究方向,大大的促进了研发性能的有效提高。

4.4大力加强电子政务的基础性建设

关于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关注并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解决好弱势群体使用设施问题;二是要解决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三是要解决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四是要解决全局性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4.5着力解决好电子政务安全问题

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安全问题。我们应采取措施,加大投入比例,促进发展,务必强调信息安全和网络发展和进程,把他们提高到一个战略性的位置上,高度重视。最后也可以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确保电子政务的安全运行与进展。

5结论

当前,电子政务已经顺势造起云计算社会发展的大方向,这对于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政府创新与信息化的融合与交汇是集理论与实践与一体的一个课题。电子政务建设已然成为了一个融合了多门学科知识的新领域。但对电子政务及有关理论知识的研究是建立在技术研究之上的,然而就电子政务本身而言,其较好的发展还是主要依靠理论知识来进行解决和研究。

参考文献

篇12

1 云计算及云计算的服务层次

1.1 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本身实际上就是将计算机以及数据的存储工作都完全放到互联网上来进行处理。以往在本地计算机上进行数据存储和计算的模式,利用云计算措施,可以使得任何一台能够和互联网连接的装置,都可以通过云计算网站连接后,来进行软件计算等。这一系列的操作都是直接发生在云计算供应商所有的超级计算机之中,其中所计算出的结果、存储的数据也都是存放在这些超级计算机之上。

1.2 云计算的架构

云计算机架构共分为服务和管理两大部分。如图1所示[2]。在服务方面,主要以提供用户基于云计算的各种服务为主,共包含3个层次。其一是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简称SaaS,这层的作用是将应用主要以基于Web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其二是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简称PaaS,这层的作用是将一个应用的开发和部署平台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其三是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简称IaaS,这层的作用是将各种底层的计算(比如虚拟机)和存储等资源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从用户角度而言,这3层服务是独立的,因为它们提供的服务是完全不同的,而面向的用户也不尽相同。但从技术角度而言,云计算的这3层是有一定依赖关系的。

图1 云计算架构模型

2 建设基于云计算的软件实验室的优点

2.1 投入低,效益高

就目前来说,软件本身所呈现出的版本更新实际上是极为频繁的,其本身对于计算机有着极高的要求,软件实验室之所以对于云计算加以应用,其目的也是由于传统的软件更新和计算机更新模式所需要耗费的资金过于庞大。但是单纯的基于云计算建设模型,来建设相应的软件实验室,仅仅只需要配置普通形式的计算机即可。相应的大型软件本身也无需直接安装在本地的计算机上,只需要利用云客户端便可以对于云中所存在的各种软件加以安装,进而解决了计算机性能带来的实验室研究限制问题,并且在这一实验室模型下,无需投入大量的资金便可以获得优秀的软件和存储空间。

2.2 数据存储安全,可靠

软件实验室一般情况下对于计算机所呈现出的要求都较高,为了能够使得计算分析更加迅速,其计算机的配置要求也极高。但是由于软件实验室是大量人员公共使用的,经常会有人员使用移动存储设备来进行数据转存,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就给计算机的安全运行带来了较大的风险,这也就导致科研人员存储在计算机中的相关数据、成果等都无法得到保障。但是只要软件实验室完全基于云计算架构来执行计算机运用和数据存储,那么也就使得数据本身的隐私性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并且确保了相关数据不会发生任何被破坏现象。

2.3 充分利用资源共享

利用云计算技术,所建设起来的云计算实验室,能够使得实验室内部的大量资源直接构建成资源池,进而最大限度的提升利用效率,如此一来,便使得原本实验室中所存在的资源分布不均匀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2.4 变革教学活动方式

研究人员实际上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联网工具来查看云计算内容。并且研究人员也可以将未完成的实验直接存入到云中,之后再利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浏览器,来直接通过云客户端打开,并且继续进行计算。而不担心本地是否安装了相应的软件,也不用担心相应软件是不是最新的版本[4]。教师也可以“随时随地”的开展教学工作,利用云平台,师生可以方便地构建个人的生活情感圈、文化圈和教学交流圈。云服务的方便性和海量信息的易查询性对教师科研人员的业务提高、成果共享和科学研究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5]。

2.5 促进软件开发人员的水平

使用云计算软件服务只要有安全可靠的网络浏览器和科研人员的的软件编写层次够高,任何一个地方的客户都可以马上使用其服务,不再有地域限制。

1)改进软件开发人员的协作

在云中搭建整套协作软件,将这些软件共享给用户。非常适合那些需要这些协作工具,但不希望维护相关的软硬件和支付高昂的软件许可证费用的软件。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产品莫过于IBM的LotusLive,它主要包括会议、办公协作和电子邮件这3大服务。

2)可以运行有大规模处理数据的程序

企业需要分析大量数据来洞察业务发展的趋势、可能的商业机会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作出更好、更快、更全面的判断。要对这方面进行研究,必须有要能够处理大规模数据的实验室。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云计算的出现,实际上给我国软件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并且也使得云计算在实验室建设工作的应用中,极大的提升了应用空间,让云计算在软件实验室建设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不仅仅使得软件实验室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还使得软件实验室建设工作的方式和发展思路都有了新的途径。但是,我国现阶段在云计算方面还仅仅只是处在探索阶段,随着云计算机未来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越发成熟,必然能够推动软件实验室发展。■

参考文献

篇13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拥有数据就是拥有价值。在政府、科研院所、金融、社保、医疗卫生、教育、能源、制造、大型连锁商业企业、大型物流企业、广电、互联网等行业,数据业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相应地也对存储系统提出了多样化需求。卫星导航、气象计算、生物计算、行为预测、人脸识别、商业智能、虚拟现实等大数据应用层出不穷,人们对于“数据智能化”的需求也越发强烈。DT时代的数据中心规模变得越来越庞大,业务应用处理愈发繁复,需要底层设备感知应用,智能调配,高效响应的需求渐成业界主流。因此,数据中心现代化已成为必然选择,数据存储成为顺应信息时代变革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同有科技坚持立足传统、打破传统,让数据改变未来。

传统的数据中心一般按照基础设施层、信息资源层、应用支撑层和应用层四层进行规划设计和部署。在这种方式下,数据中心面临来自业务应用的诸多挑战:总体落后、灵活性差、资源调配能力低、自动化管理程度低、缺乏改造规划、人员培养难。DT时代数据中心,伴随着业务应用模式的革命性变化,必然对数据中心有新的要求:感知化、智能化、高效化、模块化、虚拟化、高可靠、高冗余、绿色节能。

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积累,同有科技凭借对市场的判断和对行业用户应用的需求,开发设计出一系列智能高效存储系统和解决方案,满足DT时代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社交网络等更新应用的不同需求。同有科技拥有全闪存、多控虚拟化、分布式集群等核心技术,为各行业云中心、大数据平台提供信息系统核心基础架构。

同有科技云计算时代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通过多控存储平台,存储虚拟化、存储双活和远程容灾等技术,实现多站点间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动态调度,帮助用户构建跨区域的云数据中心。

同有科技努力为推动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实现我国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转型做出贡献。

应用定义存储

在传统的IT时代,无论是厂商、渠道还是用户,对于应用都没有进行明确、精准的定义和分析。在面对存储时,无论是强调极高的性能、极大的弹性,还是提起极强的可靠性、易用性等,都仍然停留在以产品为中心的阶段。然而,在DT时代,应用的特点、方式、规模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产品为中心的思路已经不能满足时展与用户需求,以应用为中心的存储变革迫在眉睫。

在大数据存储创新道路上,同有科技有清晰明确的价值主张,与众不同的产品理念。同有科技认为,应用为王,应用是存储需求的起点、核心和终点,大数据时代的应用需要被量化、计划并进行规划。同有科技把握应用规律和需求,并将感知、智能、高效融入到新产品和新解决方案中,这正是同有科技先进的创新之处。

同有科技在集中存储的基础上,持续优化技术细节,同时打破传统需求局限,以用户的业务需求和发展为中心,开发出一系列具备按需交付、可定制、自动化的大数据存储系统。

现今用户要求存储设备的需求大都具有感知、智能、高效的特性,正如同有科技对产品的追求一样。感知引擎使得应用在桌面端的展示、在服务器端的运行、在网络链路上的传输、在控制器上的负载变化能被自动感知。智能引擎为不同类型、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应用,提供自动化、定制的IO控制器资源、带宽资源、空间资源、安全资源,彻底实现传统计算和存储的解放,成就按需交付的数据中心。

基于多年的专业经验积累,同有科技建立了一套专业的存储生产力方法论,深刻剖析用户业务实质并加以量化,高效发挥存储的效能,为用户建立弹性、高效率、高收益的存储系统。

基于同有科技完善的数据存储和数据保护产品,结合数据中心应用系统和数据存储需求,同有科技推出一系列贴合应用的解决方案,覆盖云数据中心中数据库、服务器虚拟化、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业务需求,能满足不同应用系统对存储系统高性能、高可靠、大容量等需求,建设应对不同业务、不同等级的数据存储、备份、容灾完善的数据业务系统。

其中,支撑云计算平台的云基础架构解决方案,通过与Openstack等云管理平美结合,按照客户的特定需求和应用场景提供不同应用所需的存储资源,实现网络环境下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数据资源的有效共享。同时,可实现云数据中心建设目标,提供大数据分析基础架构。

我国发展大数据拥有丰富的社会数据资源和巨大的潜在应用优势。从国家战略、人民需要、市场需求考虑,大数据广泛服务各行各业,从而促进各产业的融合发展,利用大数据培育发展制造业新业态。针对大数据应用,同有科技的存储产品可与Hadoop等大数据分析平台结合,有效解决海量数据存档、数据加工处理、业务数据挖掘分析等业务难题,为客户提供海量、安全、高可靠、低成本的数据存储能力。

随着全球企业IT向DT转变,闪存的利用得到了更大的重视。为了满足密集处理型业务极致性能需求,针对频繁交易的核心数据库系统,同有科技提供了一系列闪存解决方案,能够消除存储瓶颈并始终如一地提供微秒级的响应速度,和250万的IOPS数据交互能力,从而帮助客户大幅提高关键业务应用程序的性能。

助力企业转型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信息产业格局面临巨大变革。在大数据的推动下,我国面临加快发展重大机遇。抓住机遇,就能成就稻萸抗。同有科技凭借大数据应用的创新技术、完善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覆盖全国的营销服务网络,为多个国家级机构数据安全保驾护航。

为帮助企业转型,同有科技以软件定义为基础、贴近应用为核心、满足客户需求为方向,打造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已经服务政府、科研院所、金融、交通 、医疗、教育、能源等多个行业用户。

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同有科技提出独特的服务理念,从用户的应用出发,为用户打造全方位的顾问式服务。

在需求调研和方案设计阶段,同有科技深入了解用户业务特点和数据类型,与业务人员进行深入沟通,一起确定需求,再根据多年的行业经验,为用户打造最贴近应用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