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学教学研究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学教学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学教学研究

篇1

关于写作教学的改革,关键之处还是在教师。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新的写作教学理念,摒弃陈规旧律对学生手脚的束缚,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激发出来,帮助学生引来写作的动力,为教师写作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许多教师对什么是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原因没有明确的把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对写作教学的认识。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作文是一种心理冲动和情感的宣泄,更是一种对生活经历的积累和对生活真谛的认识和感受,我们可以将作文看做是一种良好的精神产品。每个学生对生活的积累、认识与感受都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可以将作文看做是每个学生独创的精神产品。其实,学生写作文实质上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生命行为。针对学生的写作,既要让学生学习到文章的写作方法,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同时还要能够将自己看到的、感悟到的和思考到的东西写下来,能够通过写作表达对生活的见解、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同时彰显自己生活的兴趣。想要让学生将写作当做自己的自觉,一定要培养学生通过作文真实表达自己情感的习惯和思维,讲真话、诉真情,写真事,记实情,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想法。从某个层面来讲,作文其实是学生自由表达的载体,所以教师在强调学生作文“真”的同时还要强调一个“敢”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敢想敢写,培养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习惯,对指导学生按照表达的目标和需要自主选择最适宜的表达形式做到心中有数,恰当地将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放在首位,文体则可以放于第二位。

二、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找到改革的关键点

非智力因素如情感、兴趣、习惯和毅力等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观察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和规律,我们清楚地看到写作教学中这些因素的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一直以来,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都保持在较低的状态,归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学生自身对写作不感兴趣、没有坚持练笔的习惯和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等等,这些其实都是非智力因素范围的重要内容,在中学写作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大范围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很现实的意义,教师们应该将此作为改革写作教学的关键之处。其实想要成功地培养学生喜欢写作的兴趣,教师就要确保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而且还要学生能够不受任何限制地自由表达,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喜悦。帮助学生消除对作为的恐惧感和畏惧心理,让其感受到写作文的乐趣,这样才能为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做好铺垫。以本学校某班学生为例,在进行了一个星期的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相关佳句背诵之后,周末写作练习的主题就是保护环境。学生在环保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两个要点上都借鉴了所背诵的佳句,做到了学以致用,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中学写作教学的现状确实存在许多问题,改革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告诉我们想要迅速改变面貌的困难是比较大的。所以,广大中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写作教学对提升人才素质的重要性。摆正自己的教学思路,落实相关的对策,认真坚持下去,相信中学写作教学改革进程相对滞后的局面一定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改观,帮助学生缩减甚至达到时代前进和教学改革要求的写作水平是可以实现的事情。

三、认真落实写作与生活、写作与活动和写作与阅读的结合工作,找到改革的途径

伴随素质教育区域的推进和深入发展,学科教学终归会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走出来,学生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会不断增加。所以,教师在未来的写作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感悟生活,亲身体验到生活的真谛,不断发现生活中的美。指导学生在用眼观察生活的同时要及时抓住人物的特点或者是事物的特征,并加深身心对生活的体验,善于从平常的小事中发现更深层次的意义。其次,想要真正处理好写作和生活的关系,就要培养学生用头脑思考生活,采用联想和想象,悟出现象背后道理。关于写作和生活的结合,一定要尝试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生活,既做到对生活的观察还能作为生活的参与者和生活的主人。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中心教育活动、主题班会、德育活动等等,让学生弄得观察和体会,做个有心人记录并积累生活中的人和事,并且尝试在活动结束之后能够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能帮助学生配备写作上的材料,因此,写作资源的重要积累方式之一就是阅读。第一,指导学生读熟课文,读配套的自读课本以及大纲上要求的名著诗文和报刊上的时文美文。通过多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思想上的提升,同时有利于学生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预感的培养,尝试着学习作家思考生活和表达生活的角度方式和技巧。第二,要指导学生将读和写成功地结合起来。在进行课内阅读训练时,一定要注重对课文中读写结合点的捕捉,最好再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必要的口头和书面作文的训练。另外,在课外阅读环节,一定要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读过之后就动笔写作的良好习惯,先从摘录精彩的语句开始,逐步到写作品的介绍,故事梗概,人物分析等等,长期的坚持下去总会有所收获。改革写作教学,并尝试实现写作与生活、写作与活动以及写作与阅读的有效结合,脚踏实地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作者简介:出生年月19850202 性别 女 单位 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 籍贯 吉林省 职称 中教二级 哪年毕业什么专业2008年英语教育专业毕业 学历 大学本科。

参考文献:

篇2

二、从声乐训练的基础抓起,注重听觉、音准训练、培养节奏、感知能力

多数女生在训练的初期,在真假声的过渡上非常困难,存在着明显的真假声,训练中由中声区进入高声区时,常常挤紧喉头喊出高音,这种声音不仅音准偏低,而且音色欠美,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用小声哼鸣,注意音准,并在哼鸣的同时嘴巴做任意咬字动作,而不影响哼唱,把声音由上向下叹唱为好,不脱离呼吸,演唱时在换声上多下工夫,最终解决了真假声混合及音准问题,调整了声音平衡,找到了歌唱的整体感觉。声乐课教师的教学语言非常重要,要多用亲切、生动的形象的语言,这样更能启发学生。比如有的学生咬字不清晰,就要启发学生注意用舌尖、唇尖、齿尖结合发声。我就说:“你是一只快乐美丽的百灵鸟,请用你灵巧的小嘴唱出来,啊,你的歌声多美呀。”多与学生交流,把声乐教学中的神秘复杂技巧问题以直观、形象简单化的方法教授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持久的保持兴趣,增加信心。在音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该的朋友,因为歌唱本身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所以在课堂上我从不板着脸和学生说话,对于学生的错误也是委婉的指点,让学生始终处于放松,自然的状态,使学生知道最好的歌唱状态应该是舒展、自然、优美的。

篇3

英语是国际交流语言,同时英语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时代的要求已使它从单纯的语言媒介功能转变为渗透各学科知识和包罗万象的学科。它不但要求学生熟悉这种外来的语言现象,更要求学生对于异域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历史典故等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英语是中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英语教学必须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知识积累,加强教学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兴趣的培养和发展能使学生有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转化为学习动力,而且也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反之,学生若失去了学习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件快乐的事,而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必须不断创造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条件、环境、气氛。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的至关重要,以下五点就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一些经验。一、迁移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二、让学生制作教具,激发学习英语兴趣。三、用口诀帮助记忆,提高学英语热情。四、自编短剧,调动学习积极性。五、开展竞赛,调动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存动力。除此之外,教师上课的激情,教师参与游戏活动,教师的鼓励等都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的。

2.抓好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习语言是一个积累过程,就像新生儿学习语言一样,通过他大量的听,周围的人不断和他交流,突然有一天,他就能从嘴里蹦出一个字,一个单词,最后就能说出一个句子来,通过他不断的说,不断的锻炼,甚至能创造一些他自己独特发明的语言,学习语言贵在积累,贵在锻炼,贵在交流。因此,学习英语首先要打好基础。第一,从语音语调做起,多听录音多模仿,一定会有收益。第二,利用青少年记忆力好的优势,集中一段时间,用科学的方法记忆大量常用词汇,熟背经典课文,然后再通过反复阅读、翻译,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逐步掌握文法,按照记忆的规律,通过反复和循环,加深记忆。第三,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阅读是关键。应该大量阅读简写本文学名著和其他简易读物,培养对英语的感性认识,了解英语社会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果把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或诗歌或名篇背下来,那对以后写地道的英语会有很大的好处。第四,学习英语是为了使用。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要想方设法使用自己学到的东西。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英语复述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和用英语写日记。这两种办法可以促使我们在阅读时有意识的寻找我们想用的语言素材和表达方式,而长期坚持的结果会提高我们理解原文的能力和用英语正确表达思想的能力。学习过程中的怎样学要比学什么重要。对于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概括为五个环节,即课前预习、上课、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和自己安排的学习活动。这五个环节中,每一环节都反映着一个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发挥在教学过程中预习的作用

篇4

任何一个复杂的事物都是一系列的简单的事物构成的,在高中物理之中,对许许多多的物理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选择定律、公式的过程,从其中的本质来讲,这个过程就是利用一系列的概念进行思考,判断,推理的过程。例如高中学习之中的欧姆定律等,熟练的掌握这些定律的基础就是对定律之中涉及到的各个基本概念有清楚的认识。

二、高中物理概念有效教学策略

1.注重概念的导入

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之中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对物理基础概念进行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在进行物理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物理的本质属性,逐步的将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的,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可以用三种方法导入物理学之中的新概念:第一个种方法就是从实际的生活出发。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物理现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进而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物理的学习环境。在运用实际的生活经验进行物理概念的引入时教师例举的实例一定要恰当,采用的语言要简练,进而达到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学物理而不是在科学世界之中学物理”的目的。第二种方法就是通过实验导入新的物理概念。高中的物理知识所涉及到的一些物理现象,学生在生活之中并不常见,但可以在实验室之中让学生看到这些现象进而展开相关的概念教学。例如在高中阶段学习电磁学部分的知识时,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对在这一部分知识涉及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种通过实验导入概念的方法还能够然让学生们认识到物理这一门学科的学科特征――“以实验为基础”。除此之外物理实验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第三种导入物理概念的方法时借助物理学史。实质上物理学之中几乎所有的定律和单位都是以人的名字命名的,这就为通过物理学史进行概念的导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借助物理学史学生更容易对枯燥的物理概念产生深刻的印象。

2.多渠道多手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在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之中,完成物理概念的引入是第一步,然后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进行严密的思维加工,使学生逐步的认识到概念之中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为使学生对接触到的概念形成完整,全面,正确的认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沿着物理学的研究方向对概念进行分析,抽象,综合,判断。在学生对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准确的把握概念的的定义并理解并记忆。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应逐步的引导学生认识到高中概念常见的定义方法:“直接定义法,比值定义法,乘积定义法,和值定义法,函数定义法”。在引导学生深层的理解概念的过程之中,要突出每一个概念之中的逻辑性和科学性,使学生清楚每一个概念之中的关键词以及概念的局限性。在引导学生理解记忆概念之后,就需要引导学生如何利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的问题,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之中,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能力上,积极的引导学生建立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将所学习的各种概念整合为一个整体,为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在物理教学方面应加强应用性教学,引导学生不断深化物理概念。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运用概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应用到具体的物理之中。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之中,教师应逐步的引导学生形成解决物理问题的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教师为学生创造运用物理概念机会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运用已经学习国的知识对生活之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二是带领学生做大量的练习。实质上在教学过程之中运用概念的机会是非常多的,教师要注意的是把握号每一次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机会,在每一次运用概念时都能够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结语

在上文的讨论之中,本文首先阐明了物理概念教学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之中的重要性。然后本文对物理教学的过程M行了全面的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归纳了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引入物理概念――阐释物理概念――运用物理概念――深化和巩固物理概念”并介绍了几种在实际教授物理概念时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教授任何一门课程时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教学的过程也是丰富多样的。本文就高中的物理概念的教学方法所做出的一些探讨,时对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的一个简单的总结和归纳,希望本文能够给一线的高中物理学教师在实际教授物理概念的过程之中某些启发。

【参考文献】

[1] 郑录永.《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研究》.

篇5

一、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研究

课前研究作为教学的基础,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准备充足,才能在课堂上绽放光彩。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前准备时获得大量的知识呢?这时候计算机就是一个很好的帮手。我们运用计算机来采集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并且可以通过欣赏优秀的化学教学设计带给自己教育的灵感。在网络中取其精华,来丰富自己的化学教学课堂的设计。

2、教学过程

在化学教学中,教学过程是最重要的部分。在学生学习化学现象、化学概念、化学反应时,需要为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这样学生才会在以后的测验中灵活应用学过的知识。那仅仅靠老师的形容和讲解,很难让学生们对这些抽象的概念有一个深刻的理解,甚至会使学生对化学感到厌倦和困惑。但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图像和声音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对这些枯燥的概念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同学们不仅不会枯燥,相反会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创设情境

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通过将教学知识与图像、动画、声音相结合,制造出一种愉快氛围,让学生快乐的参与进去。传统的教学课堂以教师的说为主,很难为同学们创设情境,就算是通过语言的描述创设出情境,学生们也不容易融入进去。所以信息技术的出现,无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办法。高科技技术可以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课堂中,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化学中的物质结构和化学反应,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以理解,计算机可以以一种幽默的表现形式,将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结构生动的呈现在学生眼前,为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创设出一条捷径。

4、帮助总结

计算机可以将教学过程中的板书简化成一个课件。在以前的化学教学中,如果遇到复习,就会产生大量的板书,这个时候会消耗一节课甚至几节课的时间来板书复习资料。而且板书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化学现象很难达到清晰明了的要求,学生看着满黑板的知识点,很难有心情参与到复习中。然而多媒体可以将所有的复习资料整合到一起,便于学生整理。也可以制作化学知识的素材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知识分类,提高复习效率。

5、检测反馈

想要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方法是及时的反馈,及时的改正。计算机的知识储量较大,分析能力较快,利用这个优点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通过计算机建立中学化学的考试系统,在学生每次回答问题的时候,及时发现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正确的建议。教师也可以通过计算机了解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了解学生的不足。计算机还可以分析学生每次回答试卷的情况,找出学生在哪个化学反应或对哪个物质的理解有问题,在下次训练时多侧重于学生易错的地方。这样可以满足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大大的提升学生的进步空间。

二、信息技术的使用在化学教学中需要注意的

尽管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的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只是作为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并不能完全的替代了教师的存在。所以在这个计算机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合理的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融入到中学化学的教学中,才是真正能够帮助学生进步的关键所在。所以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一下两点。

1、多媒体技术不能取代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师与多媒体技术的相互融合,既不能没有多媒体的辅助,也不能失去教师的引导。在多媒体技术出现后,存在部分教师产生了这样的观点,他们觉得只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省去一切的教学步骤。但这样往往使他们丢失了一个作为教师的义务,从教学的引导者变成了旁观者。化学教师用一节课的时间为学生播放动画,学生很难从那些琳琅满目的图画中找到哪些才是学习的重点,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很难使学生得到提高的。

2、不要用信息技术取代实验

信息技术是可以帮助教师完成很多教学中很难完成的事情,但同时化学又是一门需要实验的课程。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得以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无论信息技术多么的强大,都不应该为了方便,简单的通过为学生播放视频来达到实验的效果。在遇到化学实验时,我们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亲自观察实验现象,这样才能使他们对化学反应现象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但如果是一些特殊的化学反应实验,由于条件限制难以亲自实验的,这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帮助达到实验效果。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多媒体教学成了一把双刃剑。只有合理的、正确的处理教育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得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李萌 杜雪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篇6

一、CAI对物理教学的影响

在现代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CAI辅助中学物理教学,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化不可操作为可操作过程。对化解知识难点,提高综合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应用CAI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过程的起点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在物理科的学习中学生由于无法理解一些抽象的理论,而对物理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阻碍了他们学习物理的情趣,但应用CAI技术就可以直观的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应用CAI能够实现抽象到具体的转变。比如,机械运动中的相对运动、回声测距、透镜成像等。对初中学生就很难接受也很难描绘清楚。就相对运动的内容我们即可应用计算机来演示空中加油的情景和等速救护的过程,配上声音的效果,让学生从声音、图像全方位的感受,如置身于其情景,直观地掌握该节的内容。

应用CAI可以实现动静的相互转化。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物理现象出现的时间极短,当学生还没来得及看清时,该过程就已经结束。学生就理解不了其中的本质,给教学带来困难。如平抛运动我们就可以使用数码相机把其运动全过程拍下来,然后进行制作,利用计算机可反复操作,使学生认识其过程,同时还可以利用它的某一时刻的静止画面来解释它下落时的特点。教学中的难点就容易突破,省时方便。

应用CAI能够实现从微观向宏观转移。由于条件限制,物理教学中有些物理的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演示,学生只能从理论上了解。像原子物理这部分内容,学生理解不深刻、记不住。我们可以应用多媒体的三维动画的进行动态的模拟演示。

如图,把中子、铀核等用不同颜色区别,让中子撞击铀核,伴随着一声巨响,看到裂变过程。当学生受此振撼时,其内容自然记忆深刻。

因而,应用CAI让枯燥的物理理论得以升华,形象而又直观的过程感染了学生的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更加崇尚科学,因为科学有无限的魅力。

2、应用CAI可以加大课堂的信息量。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对于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也应培养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多的资料,及物理学的发展情况,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花较多时间板书,特别是上电学课时写例题、画图例的时间更多,而采用多媒体中的显示文本的功能,这可使本应花十几分钟的内容在几秒内显示于学生眼前。由于使用多媒体的直观性也大大缩短了教学难点的突破过程。这就有时间讲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和现实的应用,引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弊端,给学生较多自由时间复习巩固,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

3、应用CAI便于师生间双向交流。

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不便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应用CAI能够真正改变学生和教师的位置,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当学生有问题时,可以及时提出或利用计算机网络与同学讨论,从而多渠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学生对某个物理现象有自己的观点时,也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研讨和交流,教师提供解答,这样双向交流中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

可见,应用CAI于中学物理教学,有助于教学中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符合当前教育发展趋势,给我们教学顺利的转轨提供一种模式。

二、CAI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结合目前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CAI在物理学科中大体可应用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辅导教学等三个方面,下面就这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1、计算机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课堂是学生获取各种知识的最直接场所,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最主要途径,也是计算机实现辅助教学功能的主要场所。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变以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兴趣及求知欲,促进知识和能力的正迁移。

(1)利用计算机,实现“人——机”交互式教学

常规教学中,教师了达到应试目的,一般都把教学对象定在中等程度学生身上,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两头”,造成优秀学生“吃不饱”,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差的学生“消化不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局限于应试教育,不能因材施教,抑制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而“人-——机”交互式教学,计算机可利用学生各自的记忆及理解水平,及时地判别各个学生的可接受程度,随后据此向不同学生传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整个交互式学习过程可用以下流程图来表示: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反馈学习,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计算机的因势利导下,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学到了怎样学习的本领。

(2)利用计算机模拟课堂演示实验。

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动画功能及有关外设可以解决许多用常规手段难以表达或可见度低的实验,如有关波的实验(波的独立性、波的干涉和衍射等)、透镜成像(成像原理、演示物体靠近或远离透镜时,像的动态变化等);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放大微观世界,采用“放慢镜头”模拟外部环境变化等手法来演示分子动理论、物体与物体的相互作用(如碰撞过程、物体微小形变)、气体状态变化等一些实验。这些画面清晰、直观并且可以瞬间定格、重复播放,既减少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又使学生理解快、记忆扎实。

2、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验教学

(1)学生实验中的应用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不但可以达到理论联系的效果,而且可以通过实验培养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及想象创造能力。但传统的实验效果却跟上述目的相差甚远,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多数学生按部就班地做实验,不能充分调动思维造成的;而利用计算机进行学生实验的模拟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手脑并用,发挥其想象创造能力。比如高一学生实验“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就可以用模拟型教学,学生通过计算机,在机器的要求下边思考边选择实验仪器,组建模拟装置,自己设定钩码的质量,观测不同条件下的模拟结果,选择数据处理等。通过这种教学,不仅引导和培养了学生动脑的习惯,而且给学生提供了拓宽思维的环境。

(2)课堂验证性实验中的应用

验证性实验不但能直观地验证各种规律,避免纸上谈兵,且可使学生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养成用实验手段探索自然规律的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如高中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中引用气垫导轨,定量证明守恒定律,但美中不足的是教师需花一定的时间与精力来写加速度、速度这些中间值的演过程。如果用计算机来进行数据处理,可使教师抛开演算过程,快速得实验结果,使课堂更加紧凑。

3、利用计算机辅导教学

在计算机中可以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如果学校的计算机是以网络形式存在的,则可在小范围内开展对某一课题进行讨论式教学,即教师预先确定讨论题目,随后让学生上网自己寻找感兴趣的或自己不懂的内容,再邀请其他同学一起讨论,最终得到答案。当中,教师可以参与其中,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这种方法为学生主动学习,培养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及集体合作精神打下了基础。

三、目前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上的偏差

目前,大多数学校只有教计算机的教师懂计算机,其他任课教师对计算机知之甚少。究其原因,除了经济因素,一是领导认识有问题,对计算机发展将引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变缺乏了解和认识,导致决策的失误;二是部分物理教师对计算机存在恐惧感,认为计算机太复杂,学起来太麻烦。或者忙于日常教学,各类文化进修,突击性工作等,无暇顾及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导致一些物理教师不努力探索;三是用于物理教学的课件制作相对繁琐,部分课件使用不能得心应手,使一部分教师心存烦感。由此,CAI在目前的中学物理教学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普及。

(2)、公开课现形,随堂课匿迹

虽然目前相当一部分学校的计算机软、硬件配置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在一部分地区和学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相当一部分物理教师仅仅是在公开课或评优课时,为了达到“使用先进教学设备”的要求,才临时请人帮助自己做上课时使用的教学软件或一点有关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由于物理教师对计算机辅助教学了解甚少,操作又不熟练,课件的设计、制作还需求人帮助,因而使用计算机辅助物理课堂教学不仅没有解放教师,反而成了教师一种负担,使得教师对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敬而远之。

(3)没有体现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

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对文本、图形、图象、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实现人机交互操作,它可以将文、图、声、像融为一体,运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极大地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使人们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知识和信息。但是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是用它来放一段录像,或放一段音乐,或出现一些文字内容,充其量只充当一回录像机或录音机或投影机,其质量和效果远远比不上单独的录像机、录音机和投影机。因此,虽然计算机具有多种媒体功能,但不能取代其他媒体,只把它当作单一的媒体使用,则是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达不到最佳效果。

(4)用计算机教学取代教师教学

计算机教学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一个工具。把它引入物理课堂教学后,虽然教师一部分作用将由它的一部分功能代替,比如:将单凭教师的讲述改为多媒体的演示:将部分师生的语言问答改为人机交流等等。恰当合理地运用计算机确实能给物理课堂教学带来质的飞跃。但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任何机器所无法替代的,这不仅是因为教什么、学什么取决于教师,还因为怎样教、怎样学也取决于教师,即使有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使用不当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如何用好计算机关键在教师。另外,任何时候都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工具,而不应是为了使用工具而教学,教学中是否使用计算机应取决于教学目的和组织教学的需要。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媒体的中介作用不可混淆,计算机只能作为一种新的、功能更先进的媒体与其它传统媒体优化组合,用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尤其是难点。

(5)大部分物理教师计算机技能滞后

大部分物理教师都能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越性,也有运用计算机的积极性,但由于对计算机的性能不掌握,操作不规范,出现很多失误,甚至造成干扰。另外,由于运用计算机辅助物理课堂教学,必须要有相应的教学课件。目前现成的课件多由实际教学经验计算机专业人员制成,与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距,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本身由于受计算机水平的限制,自制课件又不那么理想,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解决的对策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计算机是一种现代化的、具有多媒体功能的先进技术,教育要快速发展,必须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的工具,计算机应用于教育,使教育技术信息化,将是教育改革的重大突破口。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高要求,迫使我们必须采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和技术,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教育和教学。只要我们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正确的认识,充分发挥其优势,教育改革和前进的速度就能大辐度提高。

(2)加强技术培训,建立高素质的物理教师队伍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门新的教学技术,它不但要求教师要懂得计算机的使用,而且要求教师自己会设计和制作教学软件,这就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项工作除要求教师自学之外,最发组织教师集中进行培训,这样既节省时间又提高学习效果。进行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培训,对于教师将来的深造和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学校应当给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有关部门也要加强指导,为提高物理教师的计算机教学水平做点工作。

(3)通过教研提高物理教师的业务能力

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是加强计算机为素质教育服务的基本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途径,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有效方法。

篇7

主办单位:新作文杂志社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山西省太原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9-9433

国内刊号:14-1274/G

邮发代号:22-7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篇8

二、加强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硬件设施的投资建设

当前我国职业院校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在日后进入社会后的实践能力,很多学校均采取了加大实验室设备建设,加大学校实验器材的采购,以更好的保障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教育部门每一年给学校的经费相对有限,而学校将有限的经费过多的投入到现实的职业设施的建设上面,因此,在当前很多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设备相对于一些传统的初高中存在很大缺陷,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学校的发展。陈旧的体育器材,落后的体育场地,在现实的体育学习过程中,很难激发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很多学生仅仅是在学习过程中走形式,不愿意投身于现实的体育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发展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现实状况,更好的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保障现实体育教学的有序开展,需要职业院校正视当前蓬勃发展的学校体育状况,将一部分资金用于建设与改善现有体育器材,兴建一些相对前卫且能够更好激发学生热情的体育锻炼场所,来更好的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和锻炼热情的培养。

三、加强职教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素养

如今很多职教中学过于迷恋学生成绩的体育,而忽略了职教中学体育教学的有序开展,更加疏于对学校体育教师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在现实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部分体育教师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工作态度不端正,对于体育教学的地位与意义认识不清楚,在授课中存在着不端正、教学不认真等现实状况。在职教中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的效果必须很好的落实在学生身上,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了解学生对多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学生为中心教授学生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拘泥于传统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思维和团队意识的增强,引导学生高素质全面发展,提高中学体育的教学质量。

四、革新体育教学评价手段

为更好的促使学生参与到现实的学校体育教学中,职教中学的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仅仅依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树立的全新体育教学与评价手段对现实的体育教学进行评价,以更好的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传统的体育学习的评价手段主要是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主要是在学期结束后采用固定的测评手段对学生进行测评,使得很多身体素质较强的学生在现实的测评中占据优势地位,打击了部分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相对认真,但天赋相对较差的学生,为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更好的培养学生进行体育学习,体育教师要革新现有的体育教学评价手段,树立以发展性评价为主体的评价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法等在评价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兼顾学生的利益以更好的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的开展。

五、结语

职教中学的体育教学是职教中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的学生学习与生活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与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但是职教中学的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却存在着很多现实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前职业院校体育学习的开展,为更好促进学校体育学习的有序开展,需采用以下四点措施进行改善,分别为:理顺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认知;加强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硬件设施的投资建设;加强职教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素养;革新体育教学评价手段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来更好的促进职教中学体育教学的有序开展。

作者: 吕艳信 单位:松山区职教中学

参考文献:

篇9

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结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根据教学情境,运用教学理论将抽象化的内容具体化,从而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1.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

课堂上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角色,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通过课堂氛围感受生活。初中生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渴望别人理解他们,追求自我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条件,从情感上让他们感受思想品德教育的真正意义。

2.创设激励课堂教学

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抽象化,致使很多学生都认为学习思想品德极其枯燥、乏味,所以,他们在课堂上只是形式性地学习,在内心深处根本不情愿学习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结合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篇10

但是我们知道,纯粹的“探究”或“讲授”都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还是将二者有机结合好。讲授法是我们所熟悉的,只要我们多思考、多研究,在讲授法中融入学生探究,少讲一点,留点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并想法使学生探究与教师讲解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就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学生学会探究,自己能获得一部会知识了,不正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了吗?

教师讲得少了,自己的负担减轻了,上课也轻松了。

我们要养成一种习惯,那就是只要我们上课感觉很累,我们就得反思,是不是自己讲得太多了,学生参与的时间太少了,这节课的某些环节是否能够改进一下,改成学生活动,让学生去探究。思想一变,方法自然会有。教学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我们应深刻地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历程,从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

目前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狭窄、单调、沉闷、杂乱。由此而产生学生知识静化、思维滞化、能力弱化的现象。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

一、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情感态度,即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也要关注数学思考过程。即将结果和过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二、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的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这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关系,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应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在上的讲台,走到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做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三、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例如,笔者在讲授八年级“平方差公式”这节内容时,首先是出示了一道这样的问题作为引入:小明去市场买糖,这种糖每千克9.8元,他买了10.2千克糖,给售货员应该给多少钱?就在售货员用计算器算钱时,小明一下说出了应该给99.96元钱,售货员大吃一惊,结果她算出来和小明说得一样。然后笔者就问学生小明是不是很聪明,同学们都说是,笔者接着说小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并不是比你们聪明很多,而是用的是我们今天所学得知识来算的,你们学完也会和他一样聪明的。

学生顿时对这节课有了很大兴趣,听讲也很专心,这节课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达到了让学生把所学知道用到现实生活中的目的。

四、选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也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弥补了数学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足。数学开放题的类型很多,如:某中学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方案成轴对称(可以用圆、正方形或其它图形组成),如何设计?(这是一道结论开放题,有助于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

在开放题的使用中要注意,开放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是可行的问题;开放题应使学生能够获得各种水平程度的解答,学生所做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开放题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然,教学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理论是不可能完全应用于实践中的,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细心领会,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篇11

1引言

在新的课程教育理念下,中W阶段的语文教学要适当地增加互动性,并且让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实现更加全面地共同参与和发展互动。这种重视对话的教学模式,其本身既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和激发,同时也是体现对学生尊重的重要理念。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内容,采取对话式的教学模式,可以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好地围绕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来开展进行,并且更好地体现新教学理念的特点和需求,满足凸显出人才个性化的成长需求。另外,对话式的教学模式,也符合当前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得到足够的重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更加勇于 表达和表现自我,提高对阅读知识的理解能力。

2对话式阅读教学中的“教”

第一,巧用话题,引入对话。对于话题的引入,是对于课堂对话氛围进行创建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各项教学活动的重要开展基础。对于对话式教学来说,课堂教学活动需要保证足够的平等性和民主性,教师也要转变自身角色,将课堂交给学生,与学生站在同一位置,一改高高在上的形象,真正的让整个教学活动更加人性化,这样也可以更好地体现出课堂教学价值。在对话过程中,一些问题和错误的出现是客观存在的,由于不同方自身的认知存在不同,在对事物的认知上很容易出现矛盾。针对于这种矛盾,我们要以平等的态度进行揭示,不能进行全盘否认。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表达机会,并肯定学生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与学生构建一条良好的沟通渠道,让对话活动的开展具有一个更加良好的氛围。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与教师也可以摆脱身份的枷锁,学生可以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走入到所阅读内容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当中。在话题的利用上,要对于个性化特点进行全面的体现,并且让话题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表现意愿和对话的意愿,让学生可以在积极、兴奋的状态中,逐渐地实现对阅读知识的吸收。在话题的利用上,要合理地进行设计,让话题富有情感,并且让话题具有较强的教育性,可以对于学生的审美和道德品质进行培养。话题的引入上也要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和实践性,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体验,并且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另外,在话题的利用上,教师也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加强对不同学科与知识间的联系,让话题与生活具有密切的关联,并对学生可能产生的质疑和疑惑进行提前预估和准备,提高话题的整体深度与广度。对于整个阅读教学来说,合理的引入话题,也可以制造足够多的兴趣点,吸引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和研究,让其在积极地氛围下,更好地参与对话,减少学生的抵触和消极心理。

第二,利用对话,激发潜能。对话的利用,要关注其对话的应用效果,真正的凸显出对话教学的优势和独特性。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状态下进行沟通和互动,并且相互进行解答和启发,共同地完成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和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是以“伙伴”的状态存在的,在不断对话的过程中,整个教学活动自然而然也就得到了很好的完成。教师要做好角色的变化与互换,在教学中要积极负责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以负责的态度来帮助学生进行成长。对话的利用,也要凸显出个性化的特点,让对话内容以不同的特点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地激发。阅读教学中,学生由于自身的阅读技巧和能力的不同,其阅读也会存在一定的不同,对话的利用也要重视这一个性化的特点和需求。阅读的过程,知识的理解也会存在一定的客观差异,教师要对于这种多元化的客观存在进行重视。对于一些解读中出现的错误和诠释问题,教师要予以必要的指正与引导。个性化与多元化的阅读,应该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所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同时也应该是个性化阅读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指标。但是,在个性化阅读实现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通过合理的制约与纠正,让学生处于正确的发展轨道之上。对话的有效利用,可以让学生自身产生强大的学习驱动力,并且逐渐产生自省的良好思维习惯,同时这样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

第三,深入对话,把握内涵。阅读教学中,对话具有明显的延伸性作用,可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整体深度,教师要对于对话式教学的这一优势进行全面发挥,让整个教学活动的深度更好地得到控制,并且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富有内涵,学生也可以在阅读学习中更好地感悟到语文学习的魅力。在阅读教学中,作品的阅读要先拉近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在对于语言文字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对于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进行全面的体现。在遇到一些阅读中的生字、生词时,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查阅词典,并对于文字的意思进行理解。在阅读中,也要注重对于整体内容的感知,并且在阅读中不断提升感知的深度,在对于文章思路了解的基础上,逐渐对于作者的意识情感进行了解,通过不断地进行剖析和感悟,进而获得更多的收获,这样学生自身的语言能力也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和锻炼。在阅读中,也要逐渐对于文学韵味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领悟文学作品中的深刻文化内涵。连接语言与文化的桥梁是文学,而对于作品阅读的过程就是逐渐对文化内涵进行领悟的过程。文学作品是语文的精华,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让学生在不断地欣赏过程中,获得精神世界的丰富,更好地受到熏陶。

3对话式阅读教学中的“学”

第一,理解意图,获得更深的体验。对于学生来说,对于作品的阅读过程,是意图理解的过程,学生在对话中不仅仅是与教师的对话,其更是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其通过与作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共鸣,从而实现了情感上的认同,并且在艺术上活动更加深度的情感体验。这种意图上的理解,让读者获得了进一步的情感体验,并且自身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从而进入了一个良好的体验状态之下。意图的理解是提高整个阅读学习有效性的必要一环,同时也是掌握更多阅读知识和技能所必须经过的一个环节。在意图理解的过程中,学习的过程要适当的“以己度人”,对于作品中所蕴含的一系列情感进行相应的揣摩、体会和猜想,仔细品味阅读的内容。语文课程教学中,学生的精神领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可以获得更多的人文内涵的感悟,获得更多的语文文化氛围的熏陶。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要对于这一方面意图理解的需求进行明确,并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对于所选阅读内容的价值取向进行合理把握,并且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其整个教学活动要与学生的思想状态保持良好的一致性,并且让整个文本内容更加生动,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加真实、深入的情感体验,将一个个文字和符号,转化为活生生的情感意识,真正的实现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深度对话和交流。针对于这方面的需求,教师在展开教学中,可以额外地组织一些课外的参观和调查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参与,更好地实现对所阅读作品的理解,更深地进行感悟。

第二,初步地对于文本语言进行感知。在阅读学习中,学生对于文字进行初步的感知,是整个对话式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其感知的过程中,其程度和方法是不尽相同的,并且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感知特点。在感知过程中,学生的内心世界也逐渐发生着变化,一些求知的心理活动逐渐发生,并且促使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更好地对于作品的意蕴进行把握,潜移默化地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于阅读内容的理念进行进一步的领悟。对话学习的过程中,要从感知阶段进行入手,并且把握不同阅读教材的不同特点,从多方面的内容入手,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对于整个阅读的内容进行把握和理解。这种感知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是我国语文教学中所较为重视的一部分内容,是整个阅读学习的重中之重。

第三,重视探究意识的培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的过程如果脱离了思考,那么学习就很容易被一些疑惑所蒙蔽,那么整个学习的效果也就很难得到了保障。思考与学习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如果学习过程中缺乏思考,很多内容的理解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有限,在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定的疑惑和问题。而疑惑产生的过程,则是提高学生思考深度,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成长的重要前提。对于阅读中所发现的一些问题,学生要勇于进行探究,并且自主的思考,积极地通过与教师的对话,对于自身的疑惑进行解决。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对问题进行解读,让学生的思维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阅读的节奏和计划,有张有弛地展开整个教学活动。知识的探究过程,在与对话教学模式结合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有意识的去“生产”问题,让学生自主地对问题进行发现和探究,进而实现对自身语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知识探究习惯和能力,让学生掌握合理的问题解决思路,并且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与探究能力。这种探究意识培养的过程,也是提高学习主动性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地对知识和问题进行探究的重要一环。对话式阅读教学,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并且积极参与各项合作与交流,通过不断地探究和锻炼,围绕自身的弱势和不足,积极地接触新的知识,在课堂中获得更加全面的提高和发展,并且让自己真正地扮演学习主角。

第四,学习的过程也要重视共享和倾听。在阅读学习中,学生自身会获得一定的心得和体验,学生在与他人进行沟通共享的过程中,其可以通过对话进行沟通交流,向其他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且对他人的思路进行倾听,互相地审视,更好地对自身观点进行调整,同时也可以发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更好地互助来实现共同提高进步。语文学习的过程,倾听也是必不可少的。倾听,既涵盖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包括了对相互意见中的倾听。倾听是对于阅读内容价值的重视,同时也是对话形成的关键前提。不同的文章形式本身的结构、风格以及体式都是不尽相同的。在的理念下,我们的阅读策略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通过倾听与接纳,更好地提高自身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效果。

第五,对作品的神韵进行体会,实现心灵上的沟通。文学作品创作的过程,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学生在阅读中,其本身也一直在与作者之间进行不断地沟通和碰撞,并且通过阅读来对于作者的内心情感体验进行体会。透过作品,可以在阅读中对于作者的情感进行体会,并且对语言背后所蕴含的生命力进行解读。语文的品味与除按摩的过程中,是心灵的对话,同时也是一种情感的再创造,更是一种重要的情感的感知。在对于作品进行品味和与揣摩的过程中,要切忌脱离实际和具体的语境,确保“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品出“言外之意”“味外之味”。在不同内容的解读上,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入手,体会出内容中的具体结构、含义以及艺术性特点,并联系具体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情感以及人物形象,τ谧髌返纳裨辖行把握,体会出文章更加深层次的东西。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对话式阅读教学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同提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效果,真正的和学生进行对话,对话不仅要体现在表面上,同时也要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从情感意识和价值观方面,真正的理解学生,与学生形成共鸣,这样整个阅读教学的成效才能得到最大化地保障,整个教学过程也能更加地高效,并且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也能更好地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赵倩蕾.“对话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06)

[2]何固佳,吕艳.视域融合文本再生――阅读教学中师生本主体间性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

[3]宋晓霞.大学英语对话式阅读教学的主要模式[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01)

[4]邓露茜.对话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常见偏差行为及矫正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篇12

随着数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探索已引起了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过去,我们在教学中只注意具体的解题技巧、解题程序和方法,而忽略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这在以“反复做题,总结套路,归纳成型,多题一解”为特征的题海战术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为改变这种状况,本文试图通过学习与思考,并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中学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要置数学思想于数学教育的中心位置。所谓数学思想方法,就是数学研究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也是在对数学知识和方法作进一步认识和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般性观点。

一、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心理学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的、统一的观点,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从布鲁纳的基本结构学说中来看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一)“懂得基本原理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心理学认为“由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括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因而新知识与旧知识所构成的这种类属关系又可称为下位关系,这种学习便称为下位学习。”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再去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就属于下位学习了。下位学习所学知识“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有利于牢固地固定新学习的意义。”即使新知识能够较顺利地纳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学习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

(二)有利于记忆。布鲁纳认为,“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得好的模型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学习基本原理的目的,就在于保证记忆的丧失不是全部丧失,而遗留下来的东西将使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得以把一件件事情重新构思起来。高明的理论不仅是现在用以理解现象的工具,而且也是明天用以回忆那个现象的工具。”由此可见,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在数学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无怪乎有人认为,对于中学生“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三)学习基本原理有利于“原理和态度的迁移”。布鲁纳认为,“这种类型的迁移应该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用基本的和一般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曹才翰教授也认为,“如果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观念,对于新学习是有利的。”“只有概括的、巩固的和清晰的知识才能实现迁移。”美国心理学家贾德通过实验证明,“学习迁移的发生应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学生需先掌握原理,形成类比,才能迁移到具体的类似学习中。”学生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实现学习迁移,特别是原理和态度的迁移,从而可以较快地提高学习质量和数学能力。

(四)强调结构和原理的学习,“能够缩挟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一般地讲,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界限还是比较清楚的,特别是中学数学的许多具体内容在高等数学中不再出现了,有些术语如方程、函数等在高等数学中要赋予它们以新的含义。而在高等数学中几乎全部保留下来的只有中学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内容,如集合、对应等。因此,数学思想、方法是联结中学数学与高等数学的一条红线。

二、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层次需要数学思想

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称为表层知识,另一个称为深层知识。表层知识包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层知识主要指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一)表层知识是深层知识的基础,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材中明确给出的,以及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知识。学生只有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在掌握和理解了一定的表层知识后,才能进一步的学习和领悟相关的深层知识。

(二)深层知识蕴含于表层知识之中,是数学的精髓,它支撑和统帅着表层知识。教师必须在讲授表层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渗透相关的深层知识,让学生在掌握表层知识的同时,领悟到深层知识,才能使学生的表层知识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从而使数学教学超脱“题海”之苦,使其更富有朝气和创造性。

(三)那种只重视讲授表层知识,而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不完备的教学,它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永远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难以提高;反之,如果单纯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而忽略表层知识的教学,就会使教学流于形式,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也难以领略到深层知识的真谛。因此,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与整个表层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使学生逐步掌握有关的深层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三、中学数学中的主要数学思想和方法

(一)数学思想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由于中学生认知能力和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限制,只能将部分重要的数学思想落实到数学教学过程中,而对有些数学思想不宜要求过高。我们认为,在中学数学中应予以重视的数学思想主要有三个:集合思想、化归思想和对应思想。其理由是:(1)这三个思想几乎包摄了全部中学数学内容;(2)符合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易于被他们理解和掌握;(3)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这些思想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比较多;(4)掌握这些思想可以为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此外,符号化思想、公理化思想以及极限思想等在中学数学中也不同程度地有所体现,应依据具体情况在教学中予以渗透。

数学方法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这些策略与人们的数学知识,经验以及数学思想掌握情况密切相关。从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出发,本着数量不宜过多原则,我们认为目前应予以重视的数学方法有:数学模型法、数形结合法、变换法、函数法和类分法等。一般讲,中学数学中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是在数学思想指导下,运用数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数学技能操作来完成的。

篇13

化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其产生与发展一直与实验技术紧密联系。每一次发现,都来源于实验,每一个理论,都要经由实验来验证。因此,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正确理解化学理论的必经之路。另一方面,实验教学对于学生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化学实验的教学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高考的影响、各地学校实验条件的限制,中学化学教育中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验”、“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要达到更好地培养人才的目的,中学的化学教育必须改变这一现状,以化学实验为基础,以学生的主动探索为特征,使得化学教学真正达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目的。

二、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得到了各级部门和相关老师的重视,许多教育工作者在如何进行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研究,但是还存在若干不足之处。比如实验中仍是以演示实验为主、实验操作为辅,实验的形式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探究性实验较少。中学实验教育大多还停留在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地步,学生动手的机会不多,实验教育缺乏活力,不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实验的形式单一,内容陈旧,设计上也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

三、 改进中学化学实验教育的途径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演示实验是在课堂上由老师进行示范的实验方式,在进行演示实验的时候不仅是要简单地展示实验现象,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并对观察的现象进行思考和总结,了解实验的设计目的。为今后进行探究性实验中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老师应该精心设计具体的过程和方案,必须明确演示的目的和要求,要保证实验可以让全体学生能有效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设计的实验要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并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通过基础实验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掌握好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探究性实验的基础,很多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不理解实验的原理,缺乏实验操作的能力。在基础实验中,应该要严格要求,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为目的,要理解实验的原理、可能出现的现象和异常情况以及出现问题后的解决方法,全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探究性实验是化学实验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种形式,学生需要运用必要的实验设施,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法。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设计探究性实验时,应当注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可以通过调用自己的知识,全面地分析问题、从多角度来试探性地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挑战自然的热情,促进科学思维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实验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

在目前的中学化学教育中,化学实验教学往往只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事实上,实验教学这种形式,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引导,可以让学生全面调动所学的知识,可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面的训练。具体而言,实验的教学应达到如下几点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不仅仅是指正确操作实验仪器的能力,而是指如何通过正确的思考、分析来设计操作流程,并在实验中合理规划统筹,顺利推进实验进行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非常重要,而且只能通过实验课程这样综合性的课程来获得。

2.让学生得以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科学研究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推动力,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人类不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实验教学通过探究性的实验,使得学生可以体验这样一种发现自然的过程,加深对科学的认识,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思维方式。

3.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

和科学研究一样,实验的过程往往需要团队的协作才能完成,中学的实验一般是通过分组完成的,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合理分工、通力合作完成实验过程,每一个人在集体中不仅要积极思考,更应该互助协作,与同伴进行协调、沟通、分享,共同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这种能力不管是对于科学研究还是日常生活都是很重要的。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