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环境污染的感想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Last Sunday my father and I went fishing along a river. We found the water so dirty that we could hardly catch fish in it.
A lot of factories along the river always poured their waste water and rubbish straight into the river which made the river water polluted. In this way most of the fish in the river were killed.
If the river water all over the country is polluted like this, no living things will exist in the water. As we all know,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does great harm to living things and human beings. Now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come to realize how serious this problem is. Our government is doing her best to take measures to fight against pollution. We expect that the water in every river will be made cleaner and cleaner before long.
篇2
2 学生对电脑操作的熟练程度不同,在学生自主探索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查阅一些关键词。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环境污染及危害。重点了解化学知识在防治污染方面的积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好化学,利用化学做一个绿色家园捍卫者的主人翁。
三、教学策略
采用知识竞赛的方式展开教学过程,可充分调动其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增强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教师先准备专题学习网页
1 以一首《太湖美》引出课题。
2 学生自主探索:通过网络查找、概括相关主题的资料。
3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通过回答竞赛题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学习。
4 简单小结、布置作业。
附:环境污染与防治竞赛提纲
1 准备阶段:
各学习小组组长先将要查阅的内容进行分工.然后每位成员利用百度、谷歌或利用教师准备的专题学习网页等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查找相关网页。查阅到相关内容后,快速阅读,概括出重点内容,将该网页保存或者最小化,以便答题时有据可依。
2 各小组准备题:
第一小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根据我们学习的化学知识举例说明引起水污染或大气污染的物质。(关键词:有关环境和环境污染的基本知识)
第二小组:介绍几例污染引起的重大事件。(关键词:环境污染事件)
第三小组:介绍近阶段国内外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关键词:国内外环保动态)
第四小组:结合化学知识谈谈如何对待我们平时用过的废旧电池。(关键词:废旧电池污染、如何对待废旧电池?)
第五小组:谈谈环保新能源。(关键词:燃料电池一环保新能源)
3 所有小组共同准备题:(1)太湖污染的治理情况。(关键词:太湖零点行动、太湖治污用上新法、去除蓝藻净化湖水)
(2)谈谈化学对环境保护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绿色化学浪潮)
作业:为了使“人间天堂”更加名副其实,结合本节课的知识谈谈你的感想。作业请完成在网页上的讨论版上。
篇3
每个人都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而且每个人都想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因为一个人的卫生如何能反映出他的气质;一个社区的环境如何能反映出这个社区的管理水平;一个国家的环境如何关系到国家的形象与声誉;而整个地球的环境如何关系到人的存亡。因此,每个地方都要提倡环境保护。作为我们青年一代,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来保护我们的环境,要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珍惜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放学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一个人把吃完的饼干随手一扔,扔在马路上。我心想,为什么他不多走几步把它扔在垃圾箱里呢?唉呀!他怎么又扔了!这回他的朋友亲切地对他说:“不要乱扔东西,这样会污染环境的。”那个人回答:“我只是扔了这么一点儿,不要那么夸张,污染环境,不至于吧!”他的朋友说:“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样,那么这不就成了垃圾地球了吗?如果你能用你几秒钟的时间把垃圾扔到箱里,路上不就少些垃圾了吗?”听完他的话,扔垃圾的人就心甘情愿地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箱中。是呀!人人要是都像他的朋友那样就好了。
可总是有不太注重环境的人,因此就只能靠清洁工们的劳动了。有很多人认为清洁工的职业低微,其实你想想,若没有清洁工,那么那些人扔的垃圾由谁来处理呢?若没有清洁工的话,那些垃圾将会与你“玩乐”!不是吗?若风一吹,它们将在天上“跳舞”,形成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并且会在你的身边与你“亲密接触”,不知此时此刻,你会有何感受?
环境污染不仅影响我们环境的美观,还会给我们人体带来伤害。还记得吗?在“非典”时期,大伙们都在大搞特搞环境的卫生,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的传播,还大家一个洁净的空间。“非典”,使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要像保护生命一样去保护环境!可是,“非典”过后,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人忘了呢?我们要保护我们所生存的环境,我们也要保护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环境充满勃勃生机,才能让生命洋溢青春活力,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由于环境的污染,很多人得了疾病,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当你面对那送葬的人群,当你知道有些疾病是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不知你有何感想呢?
同学们,让我们像爱护生命一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吧!让人们在幽美的环境中享受生命吧!只有保护环境,才能更好地地享受生命,感受生命的真谛!
篇4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90-02
高中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的特点,所研究的对象时空跨度很大,内容通常涉及多学科知识,仅仅依赖课本和教师的讲解,学生是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一、地理网络教学的特点
(一)变地理课堂“封闭教学”为“开放教学”。网络教学在时间、空间和教学内容上都具有开放性,可拓展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时空格局,使课堂更具有生机和弹性。一是教学时间变得开放。课堂上教学活动一旦展开,便可不刻意地受课堂45分钟的限制,教学内容在时间上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活动情况灵活安排,网络教学环节可在课内完成,也可在课余时间完成。二是教学空间变得开放。课堂上不再仅仅是课桌凳和讲台的简单组合,而是庞大的网络系统,教学的空间组织形式包括学生的座位可由“固定式”变成“自由式”。三是教学内容变得开放。网络教学由于其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使得学生的学习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学习内容和形式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这样,既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变地理课堂“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课堂以教为中心。在地理课堂上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网络教学中,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同时又是参与者。教师可和学生一起,结合某一地理问题建立网站,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问题、展示成果等基本环节,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进而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三)变地理课堂“要我学”为“我要学”。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学生主体性在课堂上得不到充分体现。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地理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可根据个人需要,结合自己的认知结构,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进度学习。这样,既充分尊重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又给学生以灵活思考的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利用网络强大的功能,努力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思维方法,主动探究问题,最终得出答案。这种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成为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创造、主动思考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网络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下面以“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教学内容为例,探讨网络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一)收集资料,建立网站。在上课前,教师可和学生一起收集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危害的文字资料、图片和相关视频资料,尤其是近期发生的一些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并将这些素材进行加工,整理成图文并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网页。一方面,这对课本知识进行了拓展延伸,扩大了课堂的知识容量;另一方面,这些网页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这节课中,教师可利用网络播放学校所在地区有关雾霾天气真实状况的视频。看完视频,学生会有很多感想,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环境污染就在我们身边,这就创设了情境。此时,教师可趁机提问:在我们身边或周围还有哪些环境污染呢?这些污染带来了哪些危害?这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时,教师便可适时引导,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
(三)提出问题,发散思维。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活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网络教学,在激发兴趣、丰富感知的同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此时,教师可通过适时恰当的层层设疑,诱发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驱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活动不断由低级向高级递进。
在导入新课后,教师可利用网络向学生显示富有针对性、可探索性的五个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哪些行为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请举例说明。(2)近年来,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据调查,乡镇企业污染物的排放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假如你是政府主管领导,你认为该如何做?(3)2013年以来,福建已发生八起赤潮,受影响面积累计278平方公里,对(下转第97页)(上接第90页)渔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试分析诱发赤潮的直接原因。(4)2013年初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多次出现雾霾天气,甚至许多城市空气出现中重度污染,这种天气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请说明理由。(5)通过对“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的学习,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和一名有志青年,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上网查阅资料,大大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网站,解决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解答疑惑点,鼓励学生主动上网查阅资料,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及时反馈,及时评价。运用网络教学,学生可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和自己在网上查找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最终形成问题答案并上传网络,供师生一起讨论交流。整堂课充分利用网络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合作、讨论、交流,形成了“师生互导、生生互导、师生互学、生生互学”的良性教学循环。
总之,网络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进而增强教学效果。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可通过收集资料,建立网站;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发散思维;利用网站,解决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评价等方式,有效地进行网络教学。
【参考文献】
[1]吕斌.有效利用网络教学,打造中学地理高效课堂[J].特色教育探索,2012(3)
篇5
1.1 问题情境。点燃蜡烛,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说明导管中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的成分可能是什么呢?
1.2 作出大胆猜想与假设。学生们经过讨论,认为这种气体:①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②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蒸气;③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
1.3 设计实验方案。学生们设计出各种实验方案,经讨论后,认为下列这个方案既巧妙,又简单:换一根较长的玻璃管,用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一端插入焰心,在另一端点燃。若导管口有火焰,拿掉湿毛巾,导管内无冷凝固体,则证明它是一氧化碳;若导管口不能点燃,拿掉湿毛巾,有冷凝的固体,则证明它是石蜡蒸气;若气管口有火焰,火焰较小,拿掉毛巾,导管内有冷凝的固体,则证明气体中既有一氧化碳,又有石蜡蒸气。
1.4 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完成实验,给出合理的解释与结论。通过实验,学生得出第二种可能性成立,玻璃管中的可燃性气体是石蜡蒸气。而另两种可能性被排除了。
1.5 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分享。通过探究活动,部分学生发现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与上述实验方案相比,设计得不够合理、简单,存在着差距,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要不断培养自身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以各种方式将自己的收获、体会、感想表达出来,如写成小论文、写成实验报告、制作出PowerPoint、上传到网页上等等。
2 源于生活,注重拓展实验的生活性
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化学知识渗透在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中学阶段,接触社会的机会有限,通过实验来了解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说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2.1 实验内容的生活化。结合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发现化学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猜想,并设计探究实验来验证猜想,对实验进行反思和评价。例如,在生活中,对真假红葡萄酒的鉴别,有一个巧妙、简单的方法:在两杯酒中分别加入适量食用的纯碱,如果酒的颜色加深,变成深蓝色了,则是真的葡萄酒,如果酒的颜色没有明显变化,就说明是假酒。这个实验,直观明了地体现出了指示剂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2.2 实验用品的生活化。实验的生活化还体现在,在实验用品上使用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家里厨房中的食醋、食盐、纯碱、鸡蛋壳等等都是实用的化学试剂,塑料吸管可代替胶头滴管、导管,家中的玻璃杯,可作为反应容器等。例如用蛋壳和白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干电池中的金属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等。通过这些实验的开发、设计,能使学生利用现有的材料开展实验学习,也能启发学生随时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索。学生体会到生活离不开化学,了解了化学对个人生活和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同时提高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3 尊重自然,注重拓展实验的绿色性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7-0006-01
青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代表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理想信仰、思想道德和文化科学素质,不仅是当前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是否能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奠基工程。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呢?我认为思想品德课是对小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耐心细致地去引导和熏陶。
一、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为突破重点作好服务
有些品德教育主题可能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在课堂学习开始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要想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领会课程教育意图则有困难,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鉴与这样的考虑,我们要在课堂导入环节把问题解决好,用事实说话导入。
用事实说话:就是采用社会上出现的事例,自然界存在的现象,来安排课堂导入。由于它的真实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类课堂导入的设计对与那些学生感性认识上不足或者模糊的品德教学主题特别合适。
例如《保护环境》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保护环境。现实生活中,学生知道身边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他们并没有觉得环境污染对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水污染了,他们觉得现在有自来水;电池乱扔,对土地的污染似乎也看不出来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的威胁认识就较为欠缺。因此,在导入时,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了“森林大肆砍伐;污水排放,河水变质,鱼儿死亡;不可分解塑料袋漫天飞舞……”随着画面的切换,学生脸上的表情变的严肃了,雄辩的事实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那么“我们要保护环境”的意识立即萌生出来。接下去的课堂学习实效就有很好的保障。
二、以“思”入境
“学而不思则罔”,从反面说明了思在学习中的作用。在导入时,结合内容,创设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处于“心愤口悱”的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导入设计。提高认识,引导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现行品德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类课堂导入时,应更多的考虑,在导入环节中以“思”入境引发学生对课堂教育主题的做一定的思考,便于把课堂主题教育进行的更为深刻。
《诚实是金》让学生懂得说谎的危害,只有诚心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要做到不说谎话,言行一致,诚实守信。课始老师讲述故事:“在德国,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到德国大公司寻找工作,可是一连20多家公司都没有接受他。他想自己才能出众,找家小公司应该没有问题吧。可是小公司也把他拒绝了。”
同学们,为什么德国的公司都拒绝他呢?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想知道真实原因吗?那家公司的老板告诉他,不录用他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在德国期间乘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留学生很吃惊,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德国老板说:“是的。我们不怀疑你的能力,但我们认为您惟独缺少了非常重要的两个字!”此时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你有什么感想?”
感触学生心里,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感受,深切体会到说谎的危害。
三、以“情”入境
情感在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导作用,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能使教学主题的要求较为容易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语言、情节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如果课堂品德教育主题,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受到教育,那么在导入时,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1.情景再现,温习经历。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不刻都享受着亲人的关爱,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许多孩子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这类课堂的导入时,要把曾经的生活情景重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意识的温习、再新认识生活,这对与课堂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谢谢你们,我的父母》的重点是感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作课前调查,和学生交谈中发现,许多学生认为:“父母照顾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经地义的。”有的还埋怨:“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不够,没有其他的父母那么好。”那么,课堂导入就需要老师精心选择生活中一些温馨的情景,能打动孩子心灵的生活细节展示给学生看。如“灯下,妈妈给孩子打毛衣;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顾;晚上,妈妈给孩子折叠第二天穿的衣服;孩子睡着时,妈妈起床为孩子盖棉被”等等。在重温这些每位学生都经历过的生活小事后,可顺势提问:“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内心深处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操劳。
2.亲身体验导入强感受。由于年龄的原因,生活状况不同的原因,我们的孩子对他人的心理,生活不可能有切身的体会。如何引导学生和他人交往,学会与人相处是品德课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类品德课程教育,在导入时要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活动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体验,这样对马上进行的课堂教学非常有利。
总之,小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只有老师们认识到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能结束自己的课堂实际,那么学生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篇7
两位主持人、小品、倡议书
活动内容与过程:
步骤一: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观看一组图片教师出示图片(有关当前环境污染)
教师问:看出来没有,这些图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
生齐答:环境问题。
解说: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在不断地恶化,那么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我们能分担什么呢?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举行一次以“低碳节能、绿色环保”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希望通过这次班会,能够让同学们重新认识环保的重要性!
师:今天,有几位朋友也来参加我们的主题班会,大家想认识它们吗?
生齐答:想!
师:好!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五位同学上)
苹果树:我是来自华北的一棵苹果树,大家都认识我吧!我不仅能净化大地的空气,还能给人们带来甜美的果实。
柳树:我是来自西湖边上的一棵垂柳。每当冰雪初融、河水开冻,我就吐出嫩芽,把春来报;每当烈日当头,我就把炎热遮挡,孩子、老人都是我的好伙伴。
松树:我是来自大兴安岭的一棵雪松,无论春夏秋冬,我都贡献出一片绿色,而且还为人们提供最优质的木料,美化人类的生活。
竹子:我是来自四川的一棵新竹,小时候我是大熊猫最喜爱的食物,长大了人们又利用我做成各种用具;夏天用的竹席、凉椅、傣家人喜爱的背篓、楼屋都是由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做成的。
梧桐树:我是来自蒲江江畔的一棵梧桐树。盛夏,我伸出无数只手掌,为同学们遮挡烈日、遮挡雨滴。
师:原来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如此的优美。可如今,在我们的周围,原本清澈的河流被污水染黑,原本蔚蓝的天空已不再蔚蓝,原本清新的空气也不再清新……养育我们的地球妈妈也已变得重病不堪。
同学们,看!地球妈妈来了。下面请欣赏小品《就医》
(一个学生身上披着世界地图,饰演成地球妈妈,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上场)
“地球”:环境污染对我的伤害实在是太严重了。现在我全身是病,再不给我治病,我快没命了。医生!医生!(另一个学生装扮成医生上)
“医生”:你怎么啦?
“地球”:我觉得难受极了。皮肤发痒,透不过气,海湾一带稳稳作痛,请你帮我检查一下吧!(医生为地球仔细诊断)
“医生”:咦,怎么是你!过去你不是这个样子的。那时你的肌肤不是蓝色,就是绿色,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可如今……(不断地摇头作无奈状)
“地球”:(哭丧着脸)我到底得了什么病?
“医生”:你的绿色的皮肤——森林,受到了沙漠的进攻,得了“脱落症”;你的蓝色血液——海洋,有些地方不再是鱼儿的家了;你的身体保护膜——大气层已开始变得浑浊,渐渐失去了保护功能,将使你的肌肉大片坏死……
“地球”:那可怎么办呢?请救救我吧!
“医生”:你的病是由于人类不注意环境保护,过多采伐树木,随意排放废气造成的。对这样的病,医生是无能为力的,唯一的办法,只能请人类不再加重你的病症,并努力保护环境,逐步恢复你的抗病能力。
“地球”:人类啊,请你们保护环境,救救我吧?
篇8
一、 我国环境保护所面临的形势
我国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经过努力已经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保护法律、管理制度和办法。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二十年,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下,环境质量基本避免了急剧恶化的局面。
但是我们还应看到,由于我国现在正处于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对自然资源开发的强度不断加大,加之粗放型的经济增大方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较落后,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从全国总的情况看,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加剧,并且在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范围仍在扩大。我国环境保护的形势还相当严峻。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甚至对人民群众的健康构成直接威胁。尽管人们同荒漠化进行着不懈的抗争,荒漠化还是无情地侵吞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目前仍以每年5万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随着集约化农业的发展,化肥用量以每年10%的速率增长,没有被植物吸收的化肥大部分随雨水流入到江河湖泊等水源中,造成水源的污染。现代化交通标志之一就是机动车辆迅猛增多,汽车排放尾气给城市空气造成污染,噪声也不断加大。加速城市化使生活垃圾大幅度增加。黄河断流的频率越来越高,断流长度越来越长,使全国人民为母亲河的前途担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乡镇企业的繁荣,随之而来的却是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如此等等不容忽视。我国的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
二、 寓环境教育于化学教学中
环境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社会发展到无处没有化学物质及化学现象的今天。人们的衣、食、住、行、用,无不与化学打交道,工农业生产更是离不开化学。所以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化学污染。作为新世纪的化学教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环境意识,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我们中学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许多教育心理学家曾指出: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师的智能、学科知识水平,以及处理教材的能力有关。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匹配着高智能、高情感。而高智能又往往以宽广渊博的知识面作支柱。化学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理论修养,善于恰当地处理教材。在化学课内积极渗透环境知识,深挖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寓环境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平时做环境教育的有心人,努力收集、积累环保信息和典型科技成果,把与教材有关的学生欢迎的资料富集起来,使孕育着丰富环保知识的化学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做到渗透自然、联系实际,使学生亲切地感受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
1、 挖掘课堂教材、增强环境意识
环境意识已成为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教材提供了环境教育的丰富内容。教师要善于去挖掘各年级教材中可进行环境教育的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讲解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和治理,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养成保护环境的美德,使我们的下一代在他们涉足社会之前,就将环境意识灌输给他们。
从教材内容看,由初中的空气、水、一氧化碳到化肥,高中的氯、硫、氮、农药、电镀、石油、煤到醛、酮、腈类等等,几乎每章每节都可紧密结合教材进行环境教育,这也是中学阶段其它学科所不及的。
那么应当怎样结合现行教材挖掘环境教育内容呢?做法是:如在初中学习空气一章时,应告诉学生这个维系人类生存一刻也不可缺少的物质,近年来已遭受了严重的污染。据监测统计,全国目前每年向大气中排尘多达2300多万吨,许多城市交通干道两侧的氮氧化合物含量普遍超标,一些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的肺癌死亡率比其它城市要高出50%左右。在学习一氧化碳时,当知道一氧化碳是无色有剧毒的气体后,就要明确指出它是大气的污染物,由于其性质稳定,一旦生成就不易消失,从而强调环境一旦受到破坏、就很难将其恢复过来。为此,我们要立足“防重于治”的原则,决不能做贻害子孙后代的事。
在课堂上运用与化学变化有密切联系的环境污染及其防治事例,以生动丰富的事例、故事创设情境引学生入“环境”-------入我们人类活动之外的一切,初步树立生态环境同人类休戚相关的意识。例如在“元素”教学中,通过组成地壳的元素含量与组成人体血液的元素含量极为相似的例子,向学生引入了生命和地球的关系是通过它们的元素体现的。让初三的学生从刚开始学化学就树立起人和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的环境意识,让他们懂得环境是人类的生存基础,人类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其周围的环境之中。
环境意识还包括掌握保护环境、改进生态环境的技术,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这就必须了解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因素------水、大气、土壤及其总体构成的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教学方法上,精选发生在中学生身边的,对他们具有现实环保教育意义的教材内容。例如,在“保护水源”的教学中,列举1972年日本水俣湾含汞的废水排入河海,汞如何以食物链逐级从浮游生物鱼人的逐级富集,引起有机甲基汞化合物导致中枢神经损伤为主的中毒,导致中毒者达283人,死亡60人的悲剧。这样,学生们不仅从书本知识知道淡水的宝贵,还从水质污染事例的水质、水源情况,更明确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的重要性。
2、 综合教材、穿插环境教育内容
综合教材穿插环境教育内容,这样做,既讲了化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还能提高学生灵活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高一化学在教学硫这一章时,可结合硫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遇水形成酸雾对环境造成污染,穿插介绍我国每年排放废液350吨,废气50亿立方米,废渣50亿多吨,造成全国城市附近90%的水域遭污染,全国54个城市有45个城市出现酸雨。环境污染是工业发展带来的后果。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为了保护环境而停止工业生产。人类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来防止污染和消防污染保护环境。如对硫酸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硫废气的回收利用和对含硫燃料的脱硫预处理,改直接燃煤为烧煤气。这样不但防止了污染,还可以同时获得有价值的副产品。
在学生作业时也可穿行环境意识教育。如由铜制取硝酸铜,可采用的方法有三种:其一是铜和浓硝酸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其二是铜和稀硝酸反应 3Cu+8HNO3(稀)=3Cu(NO3)2+8NO+4H2O;其三是由铜到氧化铜
2Cu+O2=2CuO,再由氧化铜和硝酸反应CuO+2HNO3=Cu(NO3)2+H2O
生产的同时,既要考虑原材料的消耗,产品的产率,当然也应兼顾环境保护。对比结果应采用第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既浪费材料又污染了环境。只要我们提高环境意识,依靠科学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免遭污染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3、 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环境教育。
利用环境教育与化学教学的相互渗透,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了解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如我国人多地少,十三亿人的穿衣问题,只有依靠化工工业的有机合成纤维的大量生产才得以缓和,当今人类的现代物质文明中已离不开化学。但随着化工工业迅速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也与日俱增,大量煤、石油的燃烧,酸雨使地面上成千上万个湖泊酸化,鱼类减少,生物绝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剧增,使地球温度上升。严重的温室效应使地球危机四伏,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使土壤失去它的自解能力。为此,我们不能坐以待毙等待末日来临。
随着学生化学知识的不断丰富与深化,环境意识也必须在不断再现的环保知识中增强。教学中,紧扣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渗透、联贯各化学知识点与环保知识。例如讲到“硫”这一章的二氧化硫被氧化为三氧化硫时,在学生已具备了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酸雨的PH值、二氧化硫的危害以及控制排放、用碱液吸收SO2等知识的基础上,生动地列举震惊世界的几起烟雾事件:比利时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日本的四日市哮喘事件,说明这些事件都是由于高浓度积聚的SO2与经久不散的烟尘协同作用的结果,以致造成数以千计的人的死亡。并使高中生从环境教育中认识了金属氧化物烟尘可对SO2的氧化起催化作用。
三、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是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无论理、工、文、经、法、外语以及其它边缘学科都开设实验课和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建有专门的实验室和与之配套的仪器设备。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科学的发展给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带来巨大推动作用。无论工农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从一般应用到高科技成果无一不涉及化学化工产品。化学科学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危害,化工工业是环境污染的重灾区,如何在发展化工产品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环境保护科学的重点课题。化学科学在环境保护上有广泛的应用,治理环境污染的技术有90%以上是应用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科学技术,所以化学学科是从事环保工作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使未来世界的主人关心环境状况,是有巨大社会意义的事,学生初,高中阶段都开设化学课,在化学实验课中加进环境保护内容是普及几代人环境意识的大事,笔者认为主要通过以下教学步骤实施:
1、 实验操作规范化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保证
中学生实验,要求学生做到基本操作正确而且规范化,使学生在药品的取用、物质的称量、液休的量取和转移、物质的加热、玻璃仪器的洗涤、液体的过滤等做到动作准确,操作熟练,运用灵活。但是,大部分实验的药品用量在教材中都未明确给出限量。多用“少许”、“少量”、“适量”、“一定量”等笼统地来限定。往往使学生很难把握药品的实际用量。这样既影响实验的科学性和实验的效果,又会造成药品的不合理利用,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从而不易培养学生的规范化操作。若将药品规定了用量和浓度,既方便施教,又方便操作,更易让学生接受,观察和记忆。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和实验方法。同时节省药品,减少污染。如:制氯气时,每产生250ml Cl2,约需MnO21g,所以,根据需要Cl2的量来控制MnO2的用量,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所以将定性实验中的药品定量化,既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又为实验操作规范化奠定了基础,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保证。
2、 发展微型实验、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微型化学是一种实验操作技术,它是以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取所需的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是80年代由美国几所大学首先发起的化学实验改革,它具有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节省实验材料和时间、减少污染、安全、便携等优点。一开始问世就受到广大教师、学生的欢迎。近些年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已经普及到大中专院校和中学。在环境因素困扰发展战略的今天,普及和推广微型化学实验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
教学实践证明: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化学实验,其试剂用量是常规实验的数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若按常规实验每次需硫粉0.3g---0.5g ,反应后生成So2为0.6g—1g,而微型实验每次仅需硫粉约0.02g,反应生成So2为0.04g,排污量大大降低,对师生健康有益,所以采用微型实验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3、 改进实验内容及仪器装置,向无污染方向发展。
化学实验总是伴随气体,液体或固体产物生成,这些产物绝大多数是有毒或有害物质。产生的有毒气体直接影响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散发到空中的毒物对大气造成污染。所以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内容及仪器装置,尽量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中学化学实验进行环境保护改进的范例有很多,如浓硫酸与铜反应实验中,通过改进实验装置,有效防止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气体泄漏,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和对师生身体的伤害。再如,在传统教材中SO2和H2S气体的反应实验。按课本中的实验操作,需一套生产SO2的发生装置和一套生产H2S的发生装置,各收集一集气瓶SO2和H2S,并使二者瓶口相对应而混合,不久在瓶壁上产生黄色固体------硫的生成。这样做不仅操作复杂,而且需要时间长,影响教学效果,而反应装置中未用的SO2和H2S应及时用碱液吸收,不然会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若将上述实验操作改进为:取饱和Na2S溶液2mL与饱和Na2SO3溶液2mL一同放入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并混合均匀,然后再缓缓地逐滴加入 3moL/L的盐酸,很快就会在试管内产生黄色烟雾,随后有黄色粉末吸附在试管壁上(溶液中也有少量的黄色沉淀)。改进后,操作既简便又快捷,既节省药品又使得现象明显,同时也减少了生成SO2和H2S的量而减少污染,充分控制了SO2和H2S的排出量。
4、 妥善处理化学实验的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化学实验要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不及时处理随意排放,久而久之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会淡化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不良的习惯,化学实验废弃物一般由较纯净的酸、碱、盐以及金属单质组成,在实验课教学中应把实验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样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环保意识。
四、 在课外活动中开展环境教育。
在化学教育中实施环境教育时,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各项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的实践活动。有关环境保护知识、意识、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正确的态度等,都被综合运用在所参与的实践活动中。环境意识的形成过程,并不等于环境知识的学习过程。当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解什么是环境,为什么要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怎样协调时,学生也许记住了教师所讲的道理,甚至学会了怎样判断或评价某种行为是否有益于或有损于环境。但这并不表明学生一定形成了环境意识、他们很可能将教师所讲的当作一类知识。作为知识变为意识需要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实践,实践才能使主客观达到统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使学生展开这一实践活动。笔者认为:
首先,需要开展一项长期可持续的活动,才能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环保活动中心可依托校团委或学生会,并请有关负责人参与协调,办一份自己的小报,宣传中心活动等各项事宜,有一个环保志愿者说话的窗口,有向全校师生宣传环境保护知识的固定形式。如出黑板报,环境专刊,举办照片、绘画、书法等展览,这样逐渐扩大影响,争取各方声援。
其次,开展有张有弛的周期性活动,可采用专题报告-------请环保、城建、环卫、工厂、乡镇企业的有关人士或学生自己,就某些环境问题做可深可浅的报告,并在听取报告后谈感想,写感受,及时总结,及时反馈,强化理性认识。专题讨论会------就某一具体环境问题,收集资料,组织材料,让参加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讨论、相互交流,使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思考环境问题。辩论赛----收集众多资料,针对不同观点,使学生通过辩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吸收,激励自己努力思索并迅速组织策略战胜对方。在思辩过程中深切领会环保工作任重道远。在纪念性节日开展活动更有重要意义,如在3月12日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的爱鸟周,等特殊的日子进行一些有特殊意义的活动。可结合学校环境,调查全校节水、节电、节粮及校园环境等情况,给学校有关部门提出可行建议或计划。这些建议若被采纳,则使我们的活动效果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实际地为环境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还应展开一些不定期的活动,针对特写的主题、特写的事件做出反应。如:突发污染事件的参与调查研究,或对居住的周围环境、校园内外环境、工矿企业、海洋河流水质、大气土壤山川等进行参观考察。
“环境教育是关系到持续发展的一项百年大计”,其根本目的是培养人们较高的环境素质。因此,在世界教育目标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致力于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思想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教育纳入学校的正规教育体系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成为义务环保工作者和环境宣传者,通过亿万学生向家庭、向社会宣传环境知识,加速环境意识社会化,从而形成人人关心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
参考文献:1、陈杰 中国教育出版社
中学课堂教学育人实施手册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教育渗透与指导
2、徐春放 刘义杰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化学教育
1999、(2)32---34
3、叶健 鲁莲加 浅议中专环保教学 化学教育 2001、(2)20—21
4、张魁柱 郭海鹰
篇9
4. 意识到物质的使用对人类的生活即存在有利的一面,又存在有害的一面。
教学准备
1. 纸杯、方便筷、保鲜袋、餐巾纸、易拉罐、商场或超市的塑料袋等。
2. 反映一次性用品用过之后去处的图片:废品回收站、垃圾堆、铁路附近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放在同学们桌上的这些物品都认识吗?它们有什么用
2.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一次性的生活用品。(板书课题:一次性的生活用品)也就是说它们原本的功能只能被使用一次。
二、讨论
1. 你们还知道哪些一次性的生活用品?
2. 这些一次性的生活用品分别使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小组讨论,并把你们的讨论结果写在62页的表格中。
3. 小组汇报
4. 将学生汇报的情况记录在以下表格中
材料一次性生活用品名称
木材方便筷. 牙签. 纸杯……
……
5. 讨论:
(1)这些一次性的生活用品中,哪些是你经常使用的?用过之后,你一般怎么处理它们?(2)被丢弃的一次性生活用品最后到哪里去了?
(3)这些用不同材料制成的一次性生活品除了丢弃之外,还可以怎么处理?
三、塑料制品的处理方式
1.刚才同学们谈到了用塑料制成的一次性生活用品的处理。正好书上63页也提到了这类一次性生活用品的处理。一起来看看,书上说的和你们说的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
2. 看过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3.当前塑料制品的回收率很低,大多数塑料制品被随意丢弃和填埋在地下。虽然塑料制成的一次性生活用品大多数是无毒的,但是由于塑料制品的一些特殊性质。它们还是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
4. 布置实验任务。分组实验:将一个塑料袋.
一根牙签和一张餐巾纸埋在同一个花盆中,定期给花盆中的泥土浇水,保持盆内泥土的湿润。每隔1周挖开泥土观察并记录(64页表格)一次它们的变化,持续观察1个月
5. 各小组制定考察计划。明确分工,明确实验方法. 实验地点等
第二课时
一、交流
1. 各小组在实验之后有什么发现?
2. 介绍:塑料制品在自然条件下大约需要200~400年才可以像木制牙签和餐巾纸一样被分解掉。当它们被埋在地下,会妨碍植物的生长;当它们飘散在四周,会丑化环境,如果被动物误食会使动物死亡;当它们被随意焚烧,会释放有毒气体污染空气。由于废旧塑料制品多数是白色的,所以它们又被称为“白色污染”。
二、正确使用塑料制品
1. 我们的生活中可以不用塑料制品吗
2. 在塑料制品的使用上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3. 怎样正确处理被使用过的塑料制品?
三、正确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
篇10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呢?
情感教育实施的基本技巧是教师要爱学生,要尊重学生,要以学生为主体。
1.在英语教学中,使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英语学习的意义,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英语的学科特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及学习的社会意义,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
2.经常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的评价,让学生体验作为好孩子的快乐,同时具有稳定和持久的英语学习兴趣
这一点不仅要始终贯穿在课堂上,而且还要体现在学生的作业中,我们要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的评价,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更应如此,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3.教会学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提高自我调控能力打下基础
在英语课前5分钟,我开设了“Everyday English”,每天都让他们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并发表自己的感想,再让全班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有助于学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为提高自我调控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4.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向比较稳定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索精神
在这一点上,关键是教师要做好铺垫,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的求知欲向比较稳定的方向发展。在每节新课教学后,我都会给学生推荐一些书目及相关网址,让他们自己查找相关的内容,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5.充分发挥教材特点,在教学中使学生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并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健康向上的品格
如在SBⅢ“A person of great determination”教学中,我让学生写读后感,使学生在对教材理解的基础上,坚定自己克服困难的决心。
6.培养学生初步的道德感,包括道德荣誉感、羞耻感、义务感、责任感等
在“Dealing With Waste”的教学过程中,我让他们在上课前,先自己动手查找有关环境污染的材料;上课时,由学生介绍环境污染的原因及世界环境日的由来,并通过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环境污染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What eaR we do toprotect our environment?”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的道德感,而且使学生对合作学习有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
7.通过游戏、音乐、形体、美术等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美感,引导学生将这种美感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
如在教“Country Music”时,我就找一些歌曲让同学欣赏,如“Take Me Home,Country Road”“Lemon Tree”等,同时,我向学生介绍各种音乐的不同风格,如jazz,rock and roll等等,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美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8.通过英语课堂,使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意识,拓展国际视野
篇11
1、研究思路:好奇――实验兴趣――探究兴趣――学科兴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仪器、并对实验的目的和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思考。
3、做实验、详细记录实验现象(文字记载、像片、录象等)。
4、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以及一些由实验而引起对相应学科知识、生活环境和社会现象的看法、感想及见解的小论文。
5、约每两个实验进行一次小结、访谈、交流并做好记录。
6、一段时间后按自己的课题目的对学生加以引导,并针对前期的情况做出小结。
7、课题结束前,通过访谈、问卷、测试等手段对课题效果加以总结、提炼并形成课题论文。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
其一、活动的主体为学生,大约组织200名左右的学生,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课题研究。
其二、课外小实验,这类实验的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绝对安全,对象为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他包括新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相当与以往教材的家庭小实验),来源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而设计的课外小实验(如西红柿为什么是酸的),结合教学进度补充适当的课外小实验(例如用燃烧法粗略鉴别几类纺织纤维等)。
其三、通过实验实现最终的课题目的(见上面)。为此每个小实验后都要做以下一些工作: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一些由实验而引起的对相应学科知识、生活环境和社会现象的看法、感想及见解的小论文,以及特别有价值的拍摄图片、录象,新颖的实验装置。约每两个实验进行一次小结交流并做好记录。
其四、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对同一届学生的高一、高二连续两年进行研究和能力培养。
三、课题的研究的一些成果
1、培养科学品质
家庭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求实、追求真理、敢于创新地科学态度。家庭小实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实验不成功时学生就会去分析失败的原因,改进方法,重新实验,直至成功为止。渐渐地学生具有一种不怕失败,锲而不舍的顽强毅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尊重实验事实,以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分析、推理,这是一种科学的实验品质。
2、挖掘思想素材,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在实验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这样的素材,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将知识的传授与素质的培养融于一体。例如,在做“碳酸钠性质实验”时,引导学生阅读“侯氏联合 制碱法”简介,学习我国纯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先生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献身化工事业,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在做“石油和煤的性质”实验时,向学生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并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工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钢 铁、石油、煤炭、化肥、水泥、化纤等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几位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报国之情。
3、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活动,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排忧解难。首先,要鼓励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倡导独立完成实验,只有亲手做、亲眼看、用脑想,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其次,实验中有些学生有畏难情绪,害怕失败,尤其是对一些有毒或有强烈腐蚀性的实验,更是不敢下手。教师要在实验前讲清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指出只要规范操作,就不会出现危险,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4、以实验用品和实验现象为媒介,培养学生的美学素质
规范、洁净的实验台,晶莹剔透的玻璃仪器,整齐有序的实验装置,五彩缤纷的溶液,巧夺天工的晶体,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都能唤起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对科学的追求。在实验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废玻璃和饮料瓶等制作实验装置,正确画出实验装置图,观察纪录化学实验现象,分析产生结果的原因,使学生置身于美的气氛中做实验,从而培养学生正确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5、通过布置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基于时代的要求,教育必须改传统的封闭式为开放式,要把学校与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学生带向社会,指导学生自己去设计去操作,形成一种创新的自由,表达和选择创意的自由,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家庭小实验可以使学生在一个心理状态比较宽松的环境中不受时间的限制,反复做,反复观察,直到满意为止。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给出实验用品、步骤、观察的现象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各种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成功的原因时说:“中学时代同学间的讨论在我的一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讲完《测定溶液的PH值》后,学生一方面将其扩展到测定土壤、家庭饮用水,以及雨水的酸碱度,并提出改良的方法;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启发下,用自己的几根头发,放到不同PH值的溶液里,观察溶液的变化情况。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最后得出“选用偏酸性”的洗发剂为宜的结论,通过家庭小实验,极大地诱发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6、以实验为纽带,培养学生环境意识
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是全人类的共同要求。化学因素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化学实验中通过实验装置的设计,避免有害气体的任意挥发,做好生活垃圾的回收和处理,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如作酸雨的PH值的测定、废旧电池的结构研究、公共汽车中化学成分的测定……这些对学生形成环保意识,以至于将来工作中注意保护环境有直接的影响。
7、善用实验激趣挖掘实验的动机功能
篇12
如《收集数据》教学片段:
师:昨天同学们回家统计了每个家庭每天丢弃的塑料袋的个数,现在来交流一下。
生:我们家一天丢2个。
生:我们家一天丢4或5个。
生:我们家一天丢3或4个。
生:我们家一天丢4或5个。
生:我们家一天丢5或6个。
师:好,现在取最小的数,统计一下丢弃2个,3个,4个,5个,6个塑料袋的家庭数字。
生:丢弃2个是10个家庭,丢弃3个是15个家庭,丢弃4个是9个家庭,丢弃5个是12个家庭,丢弃6个是5个家庭,
师:估算一下一个月每个家庭丢弃的数字,再估算一下全班同学所有家庭一个月丢弃的数字,一年丢弃的数字。
生:一个月每个家庭丢弃有60个、90个、120个、150个、180个不等,全班同学所有家庭一个月丢弃约5730个,一年所有家庭丢弃约68760个。
师:看到以上数据你有什么感想?
生:我觉得环境污染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全国所有家庭丢弃的塑料袋而言,其数量是一个相当大的结果。
生:我觉得保护环境应该从现在做起,我回家跟妈妈讲,让她尽量不使用塑料袋。
生:我想到怎样把废弃的塑料袋利用起来变废为宝。
师:说得好。变废为宝,我很赞同,大家好好学,好好动脑,争取将来能攻克这个难题。
本案例学生在亲身经历了收集、处理数据的同时,通过估算全班同学所有家庭一个月,一年丢弃的废弃的塑料袋数量,联想到全国所有家庭一年所丢弃的塑料袋所造成的污染就不敢想象了。让学生一下子认识到:“我觉得环境污染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觉得保护环境应该从现在做起,我回家跟妈妈讲,让她尽量不使用塑料袋”,“我想到怎样把废弃的塑料袋利用起来变废为宝”等等,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了爱护家园,爱护环境的教育,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再如案例《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拿出回家收集的百分数先读一读,再说说各百分数的含义。
生:中国在占世界总量7%的耕地上,生产了占世界总量17%的谷物,解决了占世界22%以上的人口的吃饭问题。
生:中国人均水资源2200多立方米,大约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的25%。
师:透过这一组百分数,你们想到了什么?大家先在小组里交流,再回答。
生:我国虽国土辽阔,但耕地面积并不多。
生:我国用占世界总量7%的耕地生产出占世界总量17%的谷物,说明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高。
生:中国人凭很少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多的人口,太了不起了。
生:我国的水资源相当缺乏,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
篇13
现如今环境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长于繁衍;关系到人类文明的未来……可是,我们大家又有谁去关心这个问题呢?大家一味的认为我们美好的家园就是绿色的,给人一种清新、安静的状态。对,可谁又会想到现在的环境是怎样的呢?若是你沿着河边散步,一阵微风轻轻吹来,阵阵恶臭顿时向你扑面而来。若你向水中望去,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大杂烩呀!看!水面上飘着垃圾袋、饮料瓶……水中的鱼都被熏的露出了白肚皮。谈到这儿,就没人会设想一下吗?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我们的生活会如何?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地球会如何?趁现在还来得及,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它关系到人们未来的生存危机!
现如今科技发达,经济市场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一夜之间爆发。国家的许多资源被众多企业们不是破坏了就是浪费了。我国的资源也是有限的,部分也需要以进口作为补充。许多河流湖泊也被工厂所排放的污水严重污染,导致周边的人无法饮用!
这些问题在人们眼中已是十分严重,可现在有一个最严重、最值得令人们谈讨的问题——雾霾。
幸福的生活已经起航。如今家家户户基本上有了小汽车,无论是出门游玩还是上班,走到哪儿都离不开车。再加上工业将大量的工业污染物排放于大气中,二者一结合,严重的污染了空气中的环境,使雾霾的严重性再一次加深……
资源的破坏,河流的污染,雾霾的加重,祖国母亲身上的负担越来越重了。为了祖国母亲,应该努力的改变这一切,使这一切变得更加生机勃勃,焕发活力。
空气是心脏的动力,也是我们的呼吸机,我们都为了心脏的动力都应该去保护空气,不要让它蒙上一层灰色的面纱。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哺育我们中华儿女的乳汁,保护生命的源泉,不要让清澈的河流不再流动……
我要让天变得更蓝,水变得更清,树变得更绿,空气变得更清新,阳光变得更灿烂,大地变得更生机……一切都是缤纷的世界!
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好家园,要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积极保护生态资源,使地球母亲恢复它原本的样貌!努力创建美丽中国,美好家园!为了祖国的明天,不懈努力!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心得体会2暑假里,妈妈带我来到山西路凤凰书城,向我推荐了《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者》这本书。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也不是美丽中国。正如伟大哲学家所说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今年暑假天气的异常炎热,东北等地水灾的爆发,全球自然灾害的频频出现,不正说明了大自然的强大威力吗!我们中国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剧增,并且严重威胁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和健康,甚至在将来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合理发展!能源消耗巨大、废气、废水与固体废弃物日益增加,不堪重负的地球在哭泣!书中用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向我们诉说着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无声的抗诉》。
有一次,小作者和父母去外地旅游,由于需要乘六个小时的火车,他们不得不在火车上用午餐。就在用餐过程中,小作者发现在他们前面一桌长着棕色头发的外国人拒绝了服务员给的一次性餐具,反而从自己的包中掏出装着各种餐具的黑色小盒子,并拿出自己的餐具开始用餐。也就在同时,小作者忽然听见斜对面的乘客很不屑地轻声说道:呵,这个老外真傻,有一次性的不用偏偏要用自己的,连自己吃亏了都不知道。这句话的出现使得原本就不是很吵的餐厅更加安静了。
那个外国人用晚餐后,在经过那个嘲讽他的中国人面前时,用生涩的中文,以一种讽刺地语气说道:像你这样的人永远都不会懂得节约。说完冷笑一声,便转身离开了。这个故事让我感到十分羞愧!是呀,目前国内有近千家企业生产一次性餐具,年消耗林木资源五百万立方米左右,而我们国家是一个森林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上海的快餐业每天扔掉的一次性餐具垃圾为二百吨。列车更厉害,一年消耗三亿双筷子。伟大的印度国父甘地曾说过:大自然完全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却无法满足我们的贪婪。绿色文明,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的文明形态,也是一种人文精神,体现着时代精神与文化。同学们,让我们通过阅读书籍,观察生活,关注社会,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向人们发出倡议,从自身做起,一起用实际心动绘出美丽中国!保卫美丽家园——地球!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心得体会3在暑假之余,我读了《美丽中国--勇做生态文明建设者》,让我明白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名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的缺乏、环境的严重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趋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的道理。
城市对人类的进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让人类的生活更便利---高铁、地铁、汽车......不久的时间就能到达几百米外的地方。城市给人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高山、大树、海洋,给人一种惬意的感受。城市人类变得更加文明,会靠自己的劳动来生活,而不是一切都像大自然索取。城市也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从不间断的给人类带来欢乐。
虽然如此,但是人类对地球造成的伤害却不可避免。人类几十亿人口,每天都有数不尽的地球被人类索取,是的地球遍体鳞伤。伤痕累累。因为人类的贪得无厌,所以人类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迎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为人类的人口众多,而又发明了许多大型的交通工具,是的交通经常堵塞,无法前行。汽车的尾气,工厂的废气,使原本清新的空气变得污浊,人类呼吸困难。如今的城市工业废水排放量也大的惊人,人类处理不了就排进海洋,让一部分海洋遭到污染,鱼类不能生存。城市的食品垃圾、化学垃圾、工业垃圾,也造成了部分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使它们不能种植和饮用。
这些都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惩罚。它们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日常生活的健康。所以,我们要做大自然的保护者,并呼吁世界各地的人们保护大自然,缓解自然危害i。多植树造林,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减少空气污染并抵挡风沙,防止森林变沙漠。提倡少用塑料质品,减少白色污染。倡导人们保护野生动物,不让它门被捕猎者猎杀。我们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我们的农乡更加美丽,我们租股山水更加美丽和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就让我们做一个美丽中国的神态文明建设者吧!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心得体会4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我终于把《美丽中国,勇做生态文明建设者》这本书看完了。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与农村,山川与河流,我国的人民以及我们青少年学生身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同时,本书也严肃的指出了在资源环境,生态文明以及人的素质等方面还存在着很严峻的问题,如水资源污染,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大气环境受到污染等,人类的生存空间和地球母亲的的前途正被阴云所笼罩,看到这些,我感到特别的痛心。
联想到我的身边,这样的例子真是举不胜举。平时爸爸送我上学,经常遭遇大堵车,有时候急得我恨不得从车上跳下去步行上学;周日上凤凰山游玩,山道上不时出现一些矿泉水瓶以及五颜六色的食品包装袋,真是大刹风景,也严重影响了我游玩的心情。尤其让我难受的是6月初的时候,由于周边农村焚烧秸杆,老家那个小区全笼罩在一片浓烟中,在那边呆了半天,我便咳嗽不止,眼泪鼻涕哗哗的流个不停还不时的打喷嚏,去医院找医生看了下,说我的过敏性鼻炎发作了。想到这些,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作为一个学生,我是不是应该以自己的行动,为生态文明贡献一份力量呢?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知道我的力量是很有限的,但我们要从小培养“生态文明,从我做起”的理念,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在家的时候提倡低碳生活,比如要将垃圾袋分类后再丢入楼下的垃圾箱;少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盒和一次性筷子并用手绢或毛巾代替一次性餐巾纸;路程不远的,尽量不开车而改骑自行车;每次洗澡不玩水,洗澡时间不超过15分钟;夏天开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8度,不频繁开关冰箱门等。在学校的时候注重文明礼仪,比如不乱扔纸屑,少用或不用木制铅笔、不拿粉笔头玩;上下楼梯一律右行;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和一切设施,不穿越绿化带,不在课桌椅或墙壁上留脚印,认真做好值日工作,对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主动上前制止。这样的事情虽然很小,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勇做生态文明的建设者,明天的家园一定会更美丽。
让我们共同保护环境吧!让天空增添一抹蓝,让大地增添一抹绿,我呼吁:生态文明,从我做起!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心得体会5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
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这种文明观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
生态文明又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生态文明既包含物质文明的内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内容: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在这一点上,它是与物质文明一致的。
而生态文明所要求的人类要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人类要自觉、自律,树立生态观念,约束自己的行动,在这一点上,它又是与精神文明相一致的,毋宁说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它们有区别,则是指生态文明的内容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不能完全包容,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人类对于文明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按照的观点,文明是相对于野蛮而言的。从社会形态的角度看,迄今为止人类已经经历了奴隶文明、封建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人类又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等。但从生产方式角度看的以往的文明,其着眼点主要是物质,是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人类物质生活的改善。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对。
因为在生产力水平很低或比较低的情况下,人类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总是占第一位的,所谓“物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