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企业信息化到数字化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企业信息化到数字化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企业信息化到数字化

篇1

“‘互联网+’背景下产业互联网的兴起成为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新动能,它将继续引领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浪潮。”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兴山认为,我国企业已进入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企业更加注重运营流程、客户体验和商业模式的重塑。

浪潮此次的“企业数字化罗盘”描绘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方法论、关键点。来自浪潮方面的消息称,不同行业或领域互联网化的着重点是不同的,数字化转型的难易程度也各不相同。企业要根据数字化企业的平台化运营、组织扁平化、企业互联、互联员工和设备、全渠道客户接触点、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无边界企业,以及工作数字化八个特征,以数据化思维深化“互联网+”,才能真正实现运营模式创新、重塑客户体验,赢在数字化转型。

王兴山表示,在“互联网+”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互联、精细、智能”将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理念,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方法论,其中,“互联”是数字化转型的起点,“精细”是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支撑,“智能”是数字化转型的价值与成果。

浪潮通软副总裁魏代森在题为《互联网+企业 赢在数字化转型》主题演讲中指出,对于传统企业来说,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就需要继续深化“互联网+企业”落地,以数据化的新思维,建立内外部的连接、共享、协同机制,把各个环节都统一到数字化的协同平台上,实现业务财务一体化,为企业管理运营、客户体验提供有力的决策指导和支撑。

秉承“互联、精细、智能”理念

浪潮还在论坛上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即以数字化推动产业转型为目标,秉承“互联、精细、智能”的理念,融合管理会计思想,重塑用户体验,以数据为核心加速云化,推动“互联网”+ERP,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具体到产品领域,浪潮将继续推动管理会计、营运资金、智能制造、企业大数据、电子采购等的云化、互联网化,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篇2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45-02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信息化就是用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微电子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改造和提升企业生产力和管理水平的过程。煤炭企业信息化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内容:工艺设计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利用计算机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系统化;利用Internet开展的电子商务。

生产过程信息化是,形成以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企业自动化生产信息运作系统,使生产要素的资源信息化、数字化,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诸生产要素高效利用与集流通过程信息化是,建设企业适应外部经济、市场变化可快速、灵敏反应的企业营销信息化系统,形成以市场应用为核心、市场创新为动力、企业内部与外部市场相沟通的企业市场信息体系,以能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不断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

管理决策信息化是,适应企业内部生产力要素优化组合和集成高效利用的需要,建设支持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有效进行的信息化体系,包括支持企业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信息系统和高层的辅助决策系统,形成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所必须的企业信息化环境。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整体现状

以信息流为主要特征的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已在许多煤矿得到广泛应用。国产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电牵引采煤机、全数字直流提升机已占领了国内市场;我国已能生产用计算机监控的掘进机、胶带运输机、矿井供电设备等等。上述设备为煤矿生产信息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国产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已在大多数煤矿使用,基本上占领了国内市场;此外功能单一的监控系统(如胶带机集中控制系统、束管系统等)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也有不少煤矿企业开始采用三层网络结构(信息层、自动化与控制层和设备层)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信道,实现了全矿井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信息化管理,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综合信息化系统;目前我国许多矿井安装了工业电视,用图像监视井下关键设备和主要工作地点,调度室的装备实现了数字化。1000M工业以太网、光纤多通道传输技术等开始在我国煤矿井下得到应用,做到数字、语音和视频在同一网络上传输,这十分有利于信息的进一步共享和信息化矿山的建设。

由于井下人员流动性大,有的设备在生产中也是移动的,为了实时采集到他们的信息或对他们进行控制,移动通讯和无线网络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尤其是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小灵通系统的推广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成为在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

煤矿计算管理网络得到普遍应用,建立了集团公司和各矿的网络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建立基于网络的生产调度、财务、物资、设备、人力资源、煤炭销售、办公自动化等管理系统,并得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少数矿业集团在实施ERP。

高分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各种电磁法探测技术、矿井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矿井地质信息的计算机管理和综合分析处理技术,以及各类矿井组件的自动生产软件技术等已在许多企业得到应用。但我国煤矿信息化与世界先进水平以及其他行业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孤岛。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绝大部分仍然停留在重复的单项开发和单项应用的水平上,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信息孤岛问题严重制约信息化整体效益的实现。一方面,通过煤矿机电一体化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但却因为缺乏必要的通讯功能而处于“自动化孤岛”状态;另一方面,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没有统一的通信协议,系统各自处于封闭状态,系统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增加了系统建设和维护成本。

(二)信息化发展很不均衡。一方面,企业内部对生产安全监测监控、生产自动控制系统以及矿区通信专网等工程建设实施推进较快,但企业管理信息化进展却相对迟缓;另一方面,企业之间信息化水平差距很大,多数企业信息化应用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只有少数比较先进的企业在生产组织、安全监控、经营管理中全面实施了信息化,并已从中受益。

(三)人才不足。煤炭行业缺少高知识、高水平的复合型专家。企业信息化的作用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拉动企业自上而下的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因此,要求企业必须有既懂企业、又懂管理、还懂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来保证信息化和企业发展的对称性。

三、煤炭行业信息化必要性

入世后我国企业要在全球一体化的市场上与国际一流企业在同等条件下展开竞争,竞争的内容已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品牌、营销渠道、服务质量、市场准入等全方位的竞争。面对用信息技术武装到牙齿的国际竞争对手,能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缩小差距,提高国际竞争力,企业信息化是重要的有效途径。面对煤炭行业蓬勃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煤炭企业需要利用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来有效提高全行业的生产效率和再造企业管理的过程,包括改造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改造传统产业,调整行业和产品结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以信息化带动企业现代化的发展之路。

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原则和发展方向

篇3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066- 01

1 电力设计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构建的目标

电力设计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构建的目标是实现企业内各项业务的数据集成,强化各项业务模块之间的关联性与企业的数据共享能力。首先拓展企业的数据交流交换。企业需要建立一个数据交换的平台,实现企业内的生产和管理业务数据信息交换。对于企业生产部门,要使生产进行统一协调,需要进行企业生产流程设计活动,构建企业的数据管理中心,使得企业数据交换体系更加完善。其次整合企业的信息流、管理流和生产流。电力企业作为一个多部门的企业,涉及的环节比较多,对于电力设计企业首先要制定业务标准,设计架构,梳理业务流程,将企业的信息流、管理流与生产流整合到一起,实现企业的资源配置得以最优化,管理效率提升,促进信息化深入发展。最后,搭建一个企业门户,建立一个统一的主页面系统,便于管理用户身份,对信息数据系统起到一个安全的保证。

2 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措施

(1)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信息化管理平台得以实施的基本条件,包括大量的存储设备、带宽稳定的网络、全面的数据安全系统和企业级服务器,这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对于电力设计企业基础设施建立,在机房硬件设备方面,选择国家B级标准建设机房,其设备容量需要满足将来10年时间对空间容量的需要。在服务器硬件设备选择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级服务器,更好的满足当前速度高,计算量大的需求。在网络建设方面应打造以万兆主干、千兆接入的高速网络,同时对于支持平板电脑和移动办公设备要求,可以开通IP电话和远程视频会议等系统。在信息安全方面构建VPN系统,该系统供外设计人员通过VPN登入内网。对电力设计企业重要的文件等信息,还需要经过加密系统加密,这样的文章只能在内网里打开和识别。

(2)数字化集成设计系统。数字化集成设计系统可以说是电力设计企业的核心业务,数据管理和数字化设计平台通常还是依托于国外的西门子Comos软件,PDMS三维设计软件和博超STD等平台,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尤其是在发电、变电、输电和勘测设计中,通过搜资和外业人员把基础工程建设所需要的不同设备、材料、实际地形等各类资料放入工程数据管理平台的数据库中,各个设计人员根据这些数据在相应数字化设计平台上进行二维设计,然后在三维设计平台上采取建模与仿真测试,最终形成三维的设计成果。

(3)电力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平台。一是要建立合同数据库。电力项目需要应用到数据库的合同管理及其设计功能,而在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所需参数设定与之相对应的字段,并进行表格之间的相互关联,同时为将来的数据库查询和管理预留接口,如此以来,数据库便得到有效维护。而数据库中的合同信息涵盖了合同设计资料、各类设计划分标准、划分资料、设备采购信息等。二是构建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用于专门管理数据库,使其在建设、使用、开发、维护的过程中得到安全、完整的全程把控,从而实现数据库功能的有效利用。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给用户提供了信息访问的有效渠道,用户只需通过相应的接口,便能够使用并开发数据库。而管理工作人员也能够建立起用户及诸多应用程序之间的联系,以此访问数据库,或是修改数据库,从而更好地开展系统维护。三是建立采购系统。采购系统主要是运用信息技术对电力设备生产厂商报出的价格、规格、信息等参数进行分析并整合,及时反馈给电力企业,同时对设备参数及时予以更新,确保企业能获得最新的采购信息,可以说采购系统为企业及厂商搭建起了极其便利的沟通桥梁。

(4)生产管理平台。电力设计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顾名思义,就是在电力设计企业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中运用到计算机信息技术,这就需要首先梳理并构建其切实可行的生产管理工作流程,整理出每个流程所涉及到的岗位信息及具体工作内容,制定出每个工作点的次序和步骤,并对制定出的管理步骤进行规范化地督导,使生产管理工作能按流程有序进行。其次,还应分析出生产管理的信息需求,描述各项工作的功能步骤,明确电力设计企业的需求,使信息技术人员能根据需求设计出更为实用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再次,最后在信息化手段进行过程中,把生产管理流程和信息需求分析导入生产管理系统,通过系统自动采集在线生产信息,自动形成与生产管理有关的资料与指标,实现生产管理信息化。

(5)其他综合管理系统。除了以上管理系统外,对于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系统,还要构建财务管理系统、工程建管系统、人事考核系统和身份证统一系统等方面。这些系统的构建将在企业信息化中发挥巨大作用。

篇4

1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研制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初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系统研发工作往往是由专业的信息工程技术人员来承担,而使用信息系统的人员却涉及到企业的各部门各工种。由于研发人员专业单一以及在研发过程中缺乏与用户的有效沟通,导致最终开发出来的成品利用率很低,或未能实现应有的服务功能,还有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问题等。要解决以上问题,还要面对企业各个部门庞大的信息量,因此系统研发者必需开发好对应的信息端口,实现信息的及时归档对接,并按照信息使用过程的功能需求分类。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可分为基础软硬件环境的安全与系统应用环境的安全。前者是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硬件安全设施,后者是用户权责、管理模式以及身份确认等。开发好的信息系统要有以下功能:可以同时支持多类型异地段的用户访问;从单一的局域网运转系统发展成为跨系统、跨平台的广域网管理系统;它的应用模式为灵活的档案数据库架构;具有信息等级用户访问限制模式功能,以及跨库搜寻模式功能等[1]。

2企业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

企业电子文件是企业生产运营和管理的业务凭证,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产,也是国家的重要信息资源。电子文件具有高效、便捷的优势,同时具有易失真、易失实、易失效等特性。所以加强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管理迫在眉睫。一是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平提升。通过建立制度标准,对企业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和规范管理,使信息的归集、管理和利用做到有章可循,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精益化和标准化管理水平提升。二是有利于消除信息壁垒。建立企业电子文件管理平台,将极大地促进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提升信息价值。三是有利于维护企业核心利益。通过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可对各业务信息系统承载的大量重要信息数据,按国家标准进行导出并封装,从而确保这些信息数据的完整、安全和长久可读。要做好电子文档的归档管理,首先要提高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能力。往往一项工作可以引申出不同种类不同格式的电子文件,某一部门的电子文件很有可能在另一部门却无法使用,因此,所有电子文件必须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归档。其次要确保归档的电子文件具有法律效力。电子文件具有极强的可更改性,可通过电子签名和保密技术来保证内容的有效性和原始性。档案部门应当与信息管理部门相互结合,档案部门应该完善电子文件产生全过程的管理制度,信息部门对文件的产生和使用范围行驶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职能,保证电子文档具有法律效力。在新旧管理体系交织阶段,很多工作人员还无法完全接受办公自动化条件下的电子文件归档,完全使用电子文件还需要一个过程[2]。

3磁性载体档案管理

磁性载体档案是以磁性材料(如计算机磁带、软磁盘、录像带、录音带)为信息载体的档案,这类档案在贮存和保护方面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对磁性载体档案的贮存和管理要注意几点:库房温湿度、清洁度、风压、防火、防水、防磁、防紫外线、装具、运输和复制等。

4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工作管理

数字化工作是企业档案部门一项重中之重工作,许多企业已经把本企业的许多核心技术的纸质档案转化成电子档案,并逐步数字化管理。经过近几年来企业档案部门对数字化工作的摸索和研究,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手工录入技术。这种技术全凭人工键盘、鼠标输入。在输入的过程中会浪费大量的人力、时间和资金,并且这种技术只适合于全文本模式的档案(文书、会计档案),而企业馆藏大部分以科技档案、底图档案为主,所以这种技术根本不能适应企业数字化发展的要求。2)数字扫描技术。即通过扫描仪、数据化仪或者数码相机等工具将科技档案、底图档案数字化后以图形或者图像方式保存到数据库中。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速度较快,保存了档案的原貌。但是这种技术会存在偶尔扫描效果不好、字迹模糊、图像质量不稳定、扫描仪自身难以纠正的硬件差错等问题,以及在扫描完毕后系统挂接过程中出现不可避免的人工误差等问题。3)手工录入与数字扫描相结合的技术,形成文本带图像式档案。这种方式综合了前两种技术的优点和缺点,通过手工输入可以修改扫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对字迹模糊处加以备注说明。档案数字化,并不是所有档案都要数字化,应该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对企业生产、经营起到至关重要的档案、自主产权档案、自行研发产品档案以及利用率高的档案要优先数字化。为了节省存储空间,一般以黑白扫描为主,但对黑白扫描分辨效果不明显的档案一定要进行彩色扫描。采集录入的数据要与原件一一对应。

总之,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不断地进行管理提升和流程再造,才能实现企业档案数字化与信息化的良性互动,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需要。

作者:王佳津 单位: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

篇5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已经掀起信息化的浪潮,信息化的层次也在不断的演进,从MRP,ERP到CRM,从数据仓库到数据挖掘,每一次变革都极大地推动着企业信息化的升级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功能强大的,面向事物型的信息系统在各个行业中大量应用。

一、导致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停滞不前的阻碍因素具体表现在

(一)信息意识淡薄,不善于主动地捕捉和利用信息资源,一方面,企业缺乏应有的信息支持管理决策,另一方面国家已经建立的技术经济信息资源利用率较低。

(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下,不能针对生产管理实际情况,支持其决策需求。

(三)信息人才缺乏,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教育和培训不够。

(四)投入强度低,地区行业不平衡,投资决策具有盲目性。把有限的投入重点放在硬技术上,而软件(特别是行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不足等等。

总而言之,主要因为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认识与研究不够,缺乏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可操作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

建立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对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推动各地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使我国的企业少走弯路,建设有效的信息化,具有关键意义。

二、企业信息化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及各个方面,应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互联网和软件等信息化技术和产品,并充分整合、广泛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实现企业的资金流、物流、作业流、信息流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实现企业的自动化和企业制度的现代化,提高企业生产,实现企业内部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从而提供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其中,企业信息化主要的组成要素有:(1)信息技术应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计算机、计算机外设、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及其他软硬件,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2)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队信息资源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3)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要求更高了,一支既懂管理、又善经营,同时还掌握现代信息化工具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是企业信息化的保证。

三、如何提升企业的信息化

(一)增强企业主体意识

从这些年的信息化研究经验看来,我认为提高企业的主体意识是最根本的。政府在推进信息化工作,系统服务商在推进信息化工作,专家学者在推进信息化工作,而最后实施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自身的主体意识决定了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ERP项目不是一个纯技术的工程,他是企业管理战略落实的过程,因此ERP系统的成本和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主观意识又包括产业链创新意识、管理意识、危机意识和信息意识等。

(二)加强信息化培训,提升人员管理素质

加强培训是提高企业意识水平和系统应用能力的重要方式,企业需要各种各样的培训,ERP系统的服务商也需要加强对企业的培训服务。

企业需要制定专业的培训方案。包括培训的对象、课程、时长、地点、师资,培训考核的方式,培训效果如何量化,培训风险如何控制。

(三)鼓励企业管理创新,促进企业管理升级

信息化系统对于企业来说是拿来主义,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加强自我创新能力,在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授权机制、监督机制、反馈机制、评估机制、分析模型等方面进行管理研究,要敢于进行业务模式重组(BMR)。其中,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创新又是重中之重。企业实施ERP项目的效果是可以量化的,例如管理创新比率,它指的是企业通过实施ERP改进流程数量占企业流程总数量的比率。管理创新比率越高,说明ERP系统的应用程度越深入。

(四)制定具备前瞻性的IT规划,支撑企业长期发展

如果说发展中的企业是公路上奔驰的汽车,那么信息化系统就是公路交通的指挥系统,而信息化规划则是集未来城市规划、交通规划、路线设计、指挥调度、交通压力预测于一体的总设计蓝图。

(五)成立ERP行业协会、建立成熟的市场导向

在软件领域由于行业标准难以定义,行业竞争针锋相对,到目前为止一直未形成实质性的行业协会组织。

四、结束语

过去人们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都存在“重硬轻软”的特点。企业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开发企业内外的信息资源,以提高企业生产、管理及决策的科学化和智能化。因此,在以企业信息基础机构为基础、以企业信息主体活动为保障的条件下,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软件体统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与方面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各业务环节的计算机化控制和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企业信息量水平是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最重要的内容。

总的来说,信息量水平应该体现企业信息化覆盖企业生产经营各个方面的幅度和质量,因此,企业信息量水平的评价指标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的指标,其中,横向式企业信息化幅度指标,而纵向是企业信息化质量指标。

参考文献:

[1]叶帆.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兵团党校学报,2011(02).

[2]许心.我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发展战略研究[D].西安邮电学院,2010.

篇6

企业信息化任务的建设与集成,其首要任务为网络构架与网络安全设计。建立一套安全的网络系统,不仅可以为企业的信息交流、信息与信息传输创造一个安全平台,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还可优化调度管理,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数据,避免恶意篡改与非法盗取现象的发生。因此,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集成与网络安全的研究,确保企业生产环境安全可靠,已逐渐成为现代化企业发面所面临的重点研究课题。

1 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集成的意义

1.1 强化企业管理

随着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企业业务经营逐渐多元化和区域不集中化,从而造成了管理任务的复杂与多变化。实行信息化集成管理的核心就是在企业内部,以业务整合、流程与资源配置优化的方式,建立起信息化的组织架构、管理服务和流程控制体系,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则需通过信息集成化处理的手段,并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技术搭建在所构平台上,以此进行运行。

1.2 时展的必然性

实践证明,传统的管理模式还不足以使集成化效率最大化,甚至有时候会带来更加严重的风险和漏洞,如管理人员的压缩,引发的现场安全管理、资金管理和用工管理等风险,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企业只有对管理系统进行重新综合集成,充分挖掘各方面潜能和整体效力,方可在集成化管理和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从而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1.3 自身优势的使然

目前,大型企业集团均通过对在生产和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把企业信息集成起来组成一个管理信息平台,达到数据共享,并借助专用软件,将企业管理向集成化、网络化改造,既能为企业的高层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又能减少结构冗员,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2 加强企业信息化集成网络安全的措施

基于非法入侵、病毒传播与数据丢失等网络安全问题,本文针对性的从以下两点进行防护措施的论述。

2.1 加快信息化安全标准建设

在信息化方面,目前,无论是处于单项技术、单机、单线的应用状态,还是型号工程实现了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企业,要实现数字化,构建高水平、高安全的企业信息化体系,信息安全标准及其标准化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例如IS0/IEC JTC1/SC27正在制定的有关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方面的标准:

・ISO/IEC 2700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现在的标准 IS0/IEC FCD 24743)。

・ISO/IEC 27002 保留现在的标准ISO/IEC 17799 信息安全管理实用规则。

・ISO/IEC 27003 保留编号。

・ISO/IEC 27004 信息安全管理度量机制和测量措施(现在的标准IS0/IEC 24742)。

・ISO/IEC JTC1/SC27 NP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此类标准实施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建立与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促使其管理水平与保证能力得到提高,做到日常生产安全顺利运行。因此,企业要想构建高水平、高质量的信息化安保体系,必须要加强信息化集成任务的标准化实施。

2.2 利用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

2.2.1 防火墙技术

以防护范围与防护能力划分,可将防火墙技术分为网络级与应用级两大类,其中,网络级防火墙是以整体网络的非法入侵为防护对象,实施全方位保护,而应用级防火墙是以具体的应用程序为防护对象,只是在程序接入时进行防护控制,功能比较单一但针对性强,因此,一套完整的防火墙技术,应是以网络级和应用级的共同结合使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所用防火墙大多拥有基于、动态防护、包过滤和屏蔽路由等技术。

2.2.2 入侵检测技术

作为一种动态网络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的实施可有效识别恶意使用网络系统,通过分析与辨别,将非法入侵行为及时发现,其检测范围包括内部未经授权的活动和外部用户的非法入侵,并能够对入侵行为作出相应的反映,该系统的组成由相应的软件与硬件共同完成,运行后能够做到数据分析并得到结果,大大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除此之外,入侵检测技术对于网络攻击也有一定的反防护能力,但效果不及防火墙技术,因此不能做到代替。

2.2.3 信息加密技术

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作为信息加密技术的两种表现形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得到了不断优化与发展。该技术的应用是以防止数据受到非法盗取为目的,通过数据加密技术对某些重要数据与信息采取保密处理后,以此达到确保信息安全的效果,其主要包括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完整性鉴别和密匙管理四种方式。

2.2.4 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技术简称AC,它的作用是能够确保网络资源不会被非法访问和非法使用,能够起到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作用。访问控制是检测访问者的相关信息,限制或者禁止访问者使用资源的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技术能维护网络系统安全和保护网络资源,是确保网络安全的主要措施。访问控制分为高层访问控制和低层访问控制两种,高层访问控制检测对象是用户口令、用户权限、资源属性;低层访问控制对象是通信协议中的特征信息通过分析然后做出判断控制访问者能否访问信息。

3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信息化的建设与集成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又隐藏着许多网络安全隐患,相比于传统管理模式上的失误,这种安全隐患具有威胁更大,速度更快等特点,动辄就是成千万的经济损失。因此,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者,我们只有不断研究,不断实践,立足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与集成任务的标准化与多元化发展方向,做到不断的自我完善与自我修正,方能促进现代企业的健康发展。

篇7

云计算涵盖了虚拟化、网格计算、网络存储、和分布式计算等应用领域,通过虚拟化技术将服务器整体虚拟化为一个资源池,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云应用是云计算核心技术之一,其效率直接影响云计算系统的工作性能,云计算以高速信息传输网络作为基础,具有强大的计算分析能力和分布并行计算特征,与之俱来的是,如何实现信息化业的经济管理,成为当代经济和项目管理的重点和热点。随着信息化行业的迅速发展,信息化项目管理逐渐走进人们高度关注的视野。如何有效实现信息化项目管理,解决信息化项目成功率低的问题,推动信息化项目朝着低成本、高效率、优质量的方向发展,成为当今经济管理人士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介绍了云计算的概念、特性和云计算的发展模式,分析了云计算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方式和应用流程。

2、云计算简介

云计算是分布处理与并行处理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高速运算面向客户的一个平台,是一种基于网络传递数据的高端并行计算模式。高速网络传输能力是云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互联网个人电脑可以将海量数据的处理工作上传给服务器,再集结大量云平台上的计算机资源快速处理数据完成任务。云平台由大量普通的注册PC、服务器或其他形式就算设备计算组成,这个庞大的平台运转、维护和升级是由专门的数据中心负责管理,当然这个数据中心要求有一定的计算规模和保障能力。[2]

云计算段时间内一跃成为当今信息化界最热门的词汇之一,无论是国外的Google、微软、 IBM,还是国内的百度、瑞星都预研了云计算的相关服务。通过云计算服务,分散的计算资源可以得到很好的利用,计算效能随着计算能力资源的扩充而提高,可以持平或超越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用云来表示计算机以及它们之间的网络是非常形象的,一方面,分布广阔的计算机组成云状网络,另一方面,这个庞大的结构里对数据的处理过程是被云遮盖住的不可见的。

3、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

3.1、信息化项目管理

信息化项目乃是设计信息技术产品及产业相关的项目,信息化项目管理是依据管理理论,结合信息化产业和项目相关的特点和实际,保证信息化项目和工程机系统的开发顺利进行和完成而实施的管理,从而保证信息化项目能够按照规划既定的成本、价格、进度、质量而跟进发展,以及对相关系统因素进行分析整理,实施的有效管理活动。随着科技文明的进步,人们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运作,它是一种简单周而复始的活动,如企业的生产加工等活动。二是项目,它涉及到对技术的改革创新,工程的实施。因此,信息化项目是为了创造出信息化产品或进行信息化业的服务二进行的有时限的任务。但项目由于有自身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以及市场的压力和竞争,迫切要求对信息化项目进行一个有计划有预期的规划和管理。解决供需矛盾,生产矛盾,员工矛盾等等。以期达到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信息化项目任务的目的。这一系列过程可谓信息化项目管理。

3.2、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的特点

相对于传统的产业,信息化项目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正如前所示,其具有紧迫性、独特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所以对于信息化项目管理,具有与其特性相适应的特点,具体如下:

(1)任务明确性。信息化项目开发任务明确,有具体设计指标和效能,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信息化项目管理也就有明确的于该项目各阶段各人员及阶段性时间的要求。

(2)技术先进性。信息化技术人员的科技素质门槛高是其主要的特征之一,而信息化项目的开发需要团结合作的精神,所以对信息化项目的管理,需要先进的理论和技术作为支撑和指导。

(3)信息及时性和测算的准确性。信息化项目信息更新迅速,因此信息化项目管理信息要求有及时传播,及时共享的特点。测算要量化,从而可以有效跟踪项目进度。达到量化管理

4、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应用模式

4.1、云计算在企业大数据中的应用。企业大数据管理是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到目标数据。且海量数据存在大量干扰数据,整体显现出模糊特性和随机性,目标数据具有隐藏性,位置未知,类别未知等性质。基于云计算的数据挖掘过程要设定挖掘任务所使用的模式类型。数据挖掘模式分为关联分析、分类预测、聚类分析以及离群分析等,应用云计算在大数据中的处理广泛应用在电信网络,股票分析以及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等技术应用中,获得了良好的数据处理能力。由于信息化项目高度依赖于高科技技术,信息产业的发展变化迅速,市场商机稍纵即逝,因此信息化项目的要求研发周期要短,有明确具体的起点和终点,因此项目要求相当紧迫;信息化项目有自身独特性的特点,它要根据用户提出的设计指标任务书,完成符合要求的设计任务,达到相应技术指标。

4.2、企业级的云存储技术的应用

云计算和云存储技术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计算和存储概念,其基本思想是基于网络互连,利用网络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利用网络上闲置的计算机资源来实现云计算,利用网络上闲置的存储资源来实现云存储,从而实现基于虚拟的资源,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的一种新型技术。“云”可以被看做是一个虚拟化的存储与计算资源池,在此基础上,云计算则是基于这个资源池,借助网络平台,为用户提供的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服务。这样看来,当今互联网就是“云”实现的平台,没有互联网,就没有“云”。所以包括微软在内的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信息化具有都在日益涉足“云”计算。信息资源云终端设备,利用Hadoop云计算平台,有效地提高海量数据处理速度,在此基础上,利用便携式的用户终端,在终端设备上设计GPRS通讯模块,利用GPRS网络,实现将信息资源实时的传输到网络中,实现云存储,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云存储在嵌入式系统下采用嵌入式技术设计了嵌入式的便携式终端系统,保证信息资源可以迅速及时的传输到云存储中;采用GPRS通讯模块设计了信息资源的传输模块,客户在需要时,可以随时从云存储设备中读取或者写入最新的信息资源。在海量数据处理方面,采用基于Hadoop的云平台处理,采用T_PCA压缩算法对存储到云存储设备中的数据实现压缩,减小数据存储的负担,达到数据的稳定、可靠、大容量云存储。[4]

4.3、云技术在企业信息化数字资源中的应用

在面向用户的企业数据库应用中,如何利用现有的电子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快捷、更便利的数据库数据查询服务是目前数字化数据库馆建设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云计算技术由于其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以及及其廉价的特点,使它成为解决数据库馆中高效数据查询服务的一种有效手段,它能够极大的降低数据库馆建设成本,实现数据库馆资源的有效共享。

结束语

5、总结

云计算是近年来新兴的信息技术应用之一,它将能更好地使用计算资源,更智能地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处理。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制度改革。信息化项目管理是针对信息化项目,采用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并结合信息化特点开发的管理方法。(作者单位:北京世纪卓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朱一红. 云计算在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中的应用 [J]. 计算机光盘与软件,2013,(3):32-35

篇8

Key words:Bigdata;Non-Structured Storage;APP

1.前言

IT领域面临的挑战是有目共睹的,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大数据、移动互联、SDN等成为听到频率最多的名词,它们标志着社会处理信息方式的变化,一些新的、正在冲击IT技术的趋势正在彰显着巨大变革能力。

IT产业自诞生以来,创新就是内动力,随着新一波IT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与服务的发展壮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新技术的逐渐应用改变我们着思考世界的方式也有助于我们在在IT技术不断创新时代正确地规划自己的数据体系,并且对传统的技术方法与新兴的技术方法进行必要的定位和规划。

2.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带给企业的契机

2.1 企业信息化概况

云计算、移动互联、移动办公深入到工作、生活中,企业对解决方案的要求越来越多元、专业。国网河北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信息系统整体规划始于搬迁到新址。目前正在运转的信息化可分为两大系统:省公司管理系统和子公司生产运营系统。从省公司管理角度出发:包括财务、人力资源、集团审计、综合统计、主数据管理等应用系统;检修分公司分为ERP和协同办公管理等系统。此外,我们顺应2013年国家提出的智能电网建设需求,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字化生产过程中,进而提升生产数字智能化水平。通过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检修和智能化技术应用支撑起整个信息化应用体系。

2.2 信息系统转型契机

2013年,国家快速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并随着移动应用、BYOD、大数据、云计算、4G网络等新技术的应用,给现有信息系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迎接技术上创新的挑战我们把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重点放在了优化流程的基础上,推进了信息化管理、数字化进程和智能化技术综合系统的建设与深化应用。

首先,信息化管理方面:采用以ERP为核心技术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集成。建立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

其次,可视化数字方面结合无人机视频、巡线机器人、传感器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实现办公耗材在线管理、变电站视频监测、线路在线监测等。

第三,智能化技术:通过采用变压器在线监控、故障诊断、寿命预测等系统,我们通过传感器与无线网络及时将设备运行信息传递至信息中心,实现了融合了传感器、无线网络、GPS、在线监测于一体的综合应用。同时,我们还通过移动终端与无线网络提供远程安装、调试、维护和故障诊断与排除。

3.创新应用时代的对策

3.1 未来数据中心架构转型

转型是企业重新塑造竞争优势、提升社会价值、达到新的企业形态的过程。企业主动预见未来,实施战略转型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前瞻性决策。

未来的数据中心结合了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移动计算等众多新技术应用,数据中心不但需要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以充分满足业务需求的变化。标准化、模块化的数据中心正在快速替代传统的数据中心,其快速的部署、灵活、弹性、可恢复是必须具备的,因为一个“整合的基础架构”是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应用的基础。

从智能手机到平板电脑,从物联网到大数据分析,基于移动互联的应用和HPC的迅速发展,SNS、视频业务的规模增加给数据中心带来转型的机遇,在一波又一波的新设备和新应用的后面是矗立的是强大的数据中心。在新的需求下,是到了该变革的时候了,否则将在变革中覆灭。

3.2 几种新技术应用的特点

随着IT技术变革的深入,企业纷纷向云计算转移,移动终端设备和应用程序的使用大幅增长,大数据和数据分析成为关注的重点,于是传统IT应用模式被新的创新应用取代经由技术转变为技术和用户需求双驱动。今天的IT创新应用使我们在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感受着创新带来的推动:

云计算:不仅简化了企业原有IT基础设施的复杂度,提升了企业IT基础架构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更让企业享受到随需应用及低成本的计算资源;企业希望得到一个更为智能化,能够动态高效调控的云计算平台。

SDN既软件定义网络:主要是指针对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进行以软件定义为导向的创新,实现资源管理和利用从静态走向动态,从手动走向自动,从而对数据快速精准分析和高价值信息发掘。

互联互通的交流和社会化应用的兴起,使得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奔涌而至,对海量数据的智慧分析洞察不仅可以帮助企业优化业务流程,还可以驱动企业迅速准确地采取决策和付诸行动;

移动应用:HP公司认为“IT新技术形态中,移动应用对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和改变是最直接的。”它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对于企业不但可以提供易用性,还可实现移动办公。移动应用对于企业的转型和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它的便捷、高效成为企业效率的重要驱动。

3.3 转型的具体措施

为保证检修工作的及时响应,一个快速、智能、现代化的系统是关键,也就是融合了传感器、无线网络、GPS、输变电在线监测、无人机、机器人等技术,为检修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撑平台。

物联网技术的采用把传感器嵌入到线路管道中,并与公司内部可视化平台连接,能够对网络内人员、机器、设备、移动作业平台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达到“智慧”状态。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优势解决了巡线的难题,毕竟人眼有盲区,GPS巡检仪会检查巡线员的出检情况,不按时巡线与出勤多少都会被记录下来并自动传动到公司的管理终端计算机上,最大程度地减小了风险。公司还采用了远程扫码技术,这套系统会非常智能化地将它感知到的资产快速输入终端,公司的相关人员可及时查询资产情况。

4.应对新的挑战

对于检修公司,新技术意味着变革,变革的发生就意味着传统模式被打破和新模式的建立。数据的集中、系统的虚拟化、业务应用的物理分布、访问端点的移动化等趋势都是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IT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并在合适的项目上逐渐开展工作,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创新应用。

2014年将深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实现业务全覆盖,数据联通,为企业的管理提升、绩效管理、优化系统应用、流程再造等方面提供强大的信息化支撑平台。

4.1 移动办公的应对

未来几年,云计算、大数据、虚拟化技术会继续引领信息产业的发展,移动办公技术也是发展的必然结果。在遵照信息安全、确保合规的原则下,全方位开展桌面虚拟化、移动办公技术的应用。综合运用无线通讯、桌面虚拟化和信息安全等技术,搭建移动办公平台,保证远程的工作人员利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访问公司网站,查看、调用、审批非文档,处理日常业务。

4.2 基础设施建设

面对不断出现的IT新技术带来的挑战,企业需要更快的响应速度、更高效可靠地运营管理和更准确的趋势判断。而作为重要业务支撑和推动力量的IT技术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从未像今天这样对企业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同时,企业必须寻求创新的技术和方案,以快速应对大数据的获取、整合和管理,同时应对移动办公、物联网等对企业应用的挑战。为适应这一挑战,我们将在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系统建设与深化应用方面进行改造,适应当前以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进行以软件定义为导向的创新,让它们能够构建于通用、可扩展且高效的架构之上,成为可按软件和服务需求进行灵活组合和调配,易于协调资源,并能实现自动供给的资源。具体措施将逐步实施:首先是加大网络设备的投入,采用模块化信息中心的概念对网络设备进行更新、安全修补,加装防浪涌保护器,以提高站场设备安全性,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其次是虚拟化的部署,仅此一项可将IT部门的能耗成本降低,同时规避企业预期硬件采购成本。用过实施虚拟化,IT平台的服务器规模可缩减70%,机房空间占用率提升60%,IT技术人员的维护负担减轻50%。同时,虚拟化的部署可建立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数据标准,实现公司内部系统间业务和数据有效集成。

4.3 新技术的展望

新技术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关键因素,为尽快跟上IT技术发展的步伐,我们时刻关注着新技术发展动向并在适当时机应用到具体的业务中。2014年我们对新技术的关注点是:

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以传感器、FRID、GPS、无线网络为核心的物联网是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核心技术,有安全保障的物联网应用已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的关注点,在原有应用的基础上,我们会逐渐完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云计算:公有云目前不适合我们这样的企业,但是以私有云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将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毕竟,云计算正在主导着IT技术的未来的方向。

数据发掘与分析:信息化分为业务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两个层面,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偏重于业务信息化。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从数据中获取价值,已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5.结束语

面对纷繁复杂的创新挑战,企业要抓住稍纵即逝的发展机会,企业需要更快的响应速度、更高效可靠地运营管理和准确的商业洞察。而作为重要业务支撑和推动力量,IT技术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正在冲击世界的IT产业的创新期,将所有企业带到风口浪尖上,不变,将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变,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虚拟化中酝酿企业成长的爆发点。当企业真的能够洞悉市场、解析需求,把技术的撬棒顶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支点上,迎头跟上创新带来的变化和挑战,IT技术的蜕变已经开始,我们的脚步必须跟上。

参考文献

篇9

一、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调度系统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

现阶段,我国企业的物流调度信息化水平较低,现有的物流调度信息系统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人工记忆与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这种方式不仅容易出错,而且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使得货品供销存环节效率低下,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二是使用电子标签完全取代货品上条码的自动化仓储管理系统,这种方式虽然加快了出入库的流转速度、增加了查询和盘点精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标签的价格昂贵,远远高于条码,这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因此一些企业不愿意采取这种电子标签。3

(二)物流调度系统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性

一些企业在进行物流调度信息化系统设计时,没有注意到物流调度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内在联系,这导致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无法为企业的物流系统以及企业的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由于企业物流调度信息系统缺乏整体性,不利于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市场预测,企业市场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也受到很大影响。4

(三)物流信息化化建设人才匮乏

进入21世纪,人才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依靠大量的相关领域人才,因此,加强人才的引入成为物流企业调度系统改造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匮乏,具有相关经验的人才较少,导致企业信息化改造进程缓慢,效果甚微。

表1 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物流调度系统改造措施

(一)加强物流调度系统信息化平台建设

企业物流调度系统信息化平台是基于信息网路技术构建的物流公共服务体系,它主要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构建的物流公共服务系统,平台的总体框架如图2所示。信息网络的构建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主机服务器等,数据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包括数据库和数据交换处理系统,物流呼叫中心、应用软件系统和网站门户以及数据外端接口。物流调度系统信息化平台是以呼叫中心和网站门户为入口的,该平台以呼叫中心和门户网站为人口,以应用服务系统作为平台的功能支撑,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信息和业务的综合服务。所有信息都会进行数字化处理,存储到数据库中,并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将应用系统和网站门户、呼叫中心以及外部系统联系起来,实现信息的共享,进而实现物流信息一体化处理和物流服务的全程跟踪。5

图2 物流调度系统信息化平台系统图

(二)加大先进物流信息技术的运用

为了加强企业物流调度系统的改造,企业应该加强对物流信息技术的引入和运用。随着物流信息化建设技术和研究与开发,一些高水平和高性能的物流信息化技术不断出现,并逐步应用于实践。现代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物流信息标准化平台对信息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提升了物资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企业应该加大投入,积极引进相关信息技术,促进企业物流调度系统改造的顺利实施。6

(三)引进高素质人才,促进物流调度系统改造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逐渐成为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应该注重引进信息化人才,建立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队伍。企业应该积极的引进高素质物流信息管理人才,弥补物流调度系统信息化改造人才不足的困境。同时,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企业应该加强与高校的互动,积极吸收年轻的高素质人才,促进物流调度系统改造的顺利开展。

三、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开发与研究,企业物流调度系统改造更加注重信息化建设,因此,企业必须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引进力度,加强物流调度系统信息化平台建设,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促进物流调度系统的信息化改造成功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初建.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9 (10).

2、欧阳苏腾. 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信息通信.2011 ( 6).

3、刘筱兰.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系统集成[J].物流技术, 2004(3).

4、任贺英,张锡英.构建电子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思考[J].物流科技, 2005(2).

5、麦强盛.浅谈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J].物流科技,2008(4).

篇10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推进了企业的变革,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发展,使企业越来越重视对会计信息化的建设。然而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存在着资金和人才的缺乏,导致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跟不上信息产业的更新,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及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律,剖析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的系统分析来应对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问题。为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及企业内部会计管理风险及防范提供了参考。

一、会计控制基本理论与信息化理论

1.会计控制理论

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了划分会计师审计责任,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概念为:组织规划的所有方法和程序与财产安全的可靠性取得直接联系。包括授权与批准、记录与审核、控制和审计。要正确认识会计控制需掌握内部会计控制的主体、客体、辐射范围及构成要素。与内部会计控制相关关系有内部控制关系、内部管理控制关系、公司法人治理关系、会计监督关系、内部审计关系。其控制目标按内容划分为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时准确查错防弊、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有效的风险控制、真实完整会计资料、及时有用的会计信息、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真实高效管理效率、落实贯彻国家法规、规范升华职业道德、提高经济效益。

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广泛,我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中列出的内部会计控制方法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安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和电子信息技术控制。本文探讨的是互联网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管理风险问题,因此需要对中小企业特征进行研究。

2.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意义

企业的信息化将企业生产过程、资金流动、客户交换等环节通过网络数字化加工,生成信息资源以优化企业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部分,是网络技术发展下新诞生的名词,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会计信息化作为企业决策层在新时期获取信息的渠道,解决了电算化的“孤岛”现象并规范了会计管理程序。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是企业信息化成功建设的重要环节。

二、会计信息化风险管理

1.会计信息系统网络化策略

会计信息是中小企业自身决策的主要参考依据。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网络化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网络将企业管理进行统一,实现了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也将会计信息共享到各个部门,实现预算核算一体化。预算由基层部门到决策层部门,层层上报把关,避免了腐败浪费,也防范了会计失真,更加约束了财务从业人员的规范化和合法化。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网络化策略体现在:⑴集成化:现代企业的管理需要各部门紧密合作,形成团队化管理。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则实现了“人、财、物、产、供、销”的一体化发展策略。程序的集中管理加强了企业部门间合作,使企业得到合理控制。⑵开放与共享:网络化使财会信息褪去神秘面纱,实现适度开放。使财务走向得到监督,为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⑶安全:数据安全是财会信息网络化的最大隐忧。应健全管理制度与监督体系,多方面保障信息资料安全。⑷软件:租用合适软件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使财会信息系统能够延续运行。

2.会计信息化风险

⑴系统风险: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会计信息受益的同时也会因为操作失误或硬件损坏甚至是病毒侵袭使信息造成风险。⑵内部制衡失效风险:在网络背景下大部分非法入侵依然来自于企业内部人员,企业内部的安防依然是会计信息风险的重点防范对象。⑶系统关联方的风险:互联网的开放性导致了企业的合作伙伴、供应商、客户、税务等企业关联单位都有可能非法入侵企业信息系统。⑷网络道德风险: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自身弱点窃取企业信息。⑸会计数据风险:互联网环境下的财务数据信息的保密工作面临更加严酷的挑战。⑹失效保存风险:信息系统软件的发展更新使信息的录入和保存存在风险。

3.防范措施

⑴会计信息安全措施:做到财务软件多层加密,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建立健全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制。⑵会计信息系统防护:采用防火墙技术、防病毒技术,及时更新备份系统资料。⑶系统内部控制:建立与时代适应的网络系统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⑷信息系统外部控制:周界管理-保障信息系统周边区域的安全。访问管理-设置访问口令,检查用户名。电子商务-制定网络商务交往和交易的授权。远程处理-对企业报表、审计等财务行为进行监控。防病毒控制-可有效阻止60%意外发生。⑸完善资料管理:实现会计档案数据的一致性。需保证财务数据在网络的正常传输,数据备份做到数据库备份和纸质档案备份,在企业财务数据量小的时候进行软件的升级与检查。

三、结语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增大,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会计信息化作为企业信息系统的重要部分,在网络环境下面临巨大挑战。网络带来开放性和低成本等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会计信息化建设需在遵守合理合法原则基础下突破常规进行网络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叶江虹.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现状探析[J].企业管理,2007(5).

篇11

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强调档案事业与社会经济相互协调、同步发展的同时,重点把人的发展摆到档案事业发展的中心位置上来。一方面要明确档案事业在人类自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要明确人自身的发展在档案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以下特征:

1、可持续性

档案事业的发展意味着其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而并非意味着资源消耗的增加,因而是可以持续的。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成为我们最重要的政策目标,应根据可持续性的要求调整档案事业的发展方向,在社会可提供的条件内确定档案事业的规模。

2、协调性

档案事业作为一项社会事业,必然与社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性。一方面档案事业发展的外部动力是由它所依存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它又以自身的发展作用于社会,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3、公平性

公平性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满足的是全体人民对档案信息的需求,而不是一部分人的需求。二是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既重视当代人的档案信息的需要,也重视后代人对档案信息的需要。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对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信息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技术标志,数字化、网络化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可以说。企业数字档案馆是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档案工作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的最好方法,离开企业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是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内在需要。

1、数字档案馆实现了档案管理由传统管理方式向现代化管理方式的转变,实现了由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的转变。

2、数字档案馆中不同类型档案管理规则、制度及标准的制定以及应用,促进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实现了档案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转变。

3、档案工作人员素质得到提高。在企业数

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各种业务技能培训班的开展,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应用,使得企业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

(二)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在企业档案工作中广泛应用,

使企业档案管理走向现代化,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实

现档案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整合共享,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持,实现企业档案工作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提升企业档案工作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某公司数字档案馆的建立使得传统档案查询耗时耗力的现象不复存在,大大提高档案查询的速度,同时有效地缓解了传统档案馆藏空间不足的矛盾,解决了传统纯粹纸张化文档资料管理固有的成本高、效率低、原件容易损毁的问题。

三、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档案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建设

信息化将导致档案组织管理从档案实体管理向档案信息管理延伸,涉及到数字档案信息的形成、收集、归档、整理、鉴定、存储、保管、保护、检索、传递、利用、统计、销毁等全过程。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它的有效开展与人力、财力、技术、政策、观念、文化等一系列组成要素和环境要素密切相关。建设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各项要素的质和量以及对这些必备要素的组织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者应该以这些要素为对象,研究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最优化、最有效的组合方式,根据建设目标和实际需要制定并采取一系列务实的组织管理措施。

(二)档案信息化人员队伍体系建设

从总体而言,我国档案干部队伍的总体素质还不太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其中科技素质和业务素质水平较低、高层次技术人才匮乏。因此,必须抓好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周密合理的教育培训计划,积极组织相关人员的培训,努力培养一批掌握高科技知识,熟悉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信息安全等高新技术,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的档案人才队伍。这是提高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附加值的重要举措,也是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三)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意识

人事档案工作者向来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著称,封闭意识较强,要改变这种局面,不断更新观念、勇于进取,关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问题,把人事档案工作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使档案工作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在信息化时代,强化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意识、科技化意识、计箅机管理档案意识,在加快档案由手丁管理向计算机数字化管理的转变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增加档案人员计算机技能管理内容十分必要。档案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时,要从重管理、轻利用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变“封闭型”为“开放型”,主动面向知识经济主战场,把档案工作的重心转到为知识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轨道上来。

(四)积极推广云计算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应用

由于传统的计算机文档一体化管理架构设计,我国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要实现文档管理信息化就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软、硬件,组建局域网和引进计算机技术人员,才能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制约了电子文档一体化在我国的中小型和微型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普及。作为新兴概念的云计算技术还处在研究和实施的初级阶段,云计算必然会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是公有云服务。以云桌面方式打造的文档一体化管理平台,改变各单位文档管理平台使用的软件五花八门的现状,云桌面的应用取代了传统单机版和网络版的文档管理软件,软件的升级、维护由第三方云服务提供商负责,加快了文档一体化管理在我国全面普及的步伐。

二是私有云服务。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内部文档管理提供云服务,与传统的各单位建设的数据中心比较,私有云具有支持动态灵活的基础设施,能够降低各单位建设计算机中心架构的复杂程度。各单位在私有云平台运行的文档数据不对公众开放,而是在防火墙内工作,只有本单位的计算机管理人员才能对其数据、安全性、服务进行有效地控制。

三是混合云服务。就是应用公有云和私有云相结合的形式建设档案信息化。将服务经济建设与民生的档案信息应用部署到公有云上来降低成本,同时将安全性要求很高、具有保密期限的档案信息部署到完全保密的私有云上。

结束语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企业档案部门与企业信息化建设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利用好企业现有的信息化资源基础是搞好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本方略。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发展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水平。

篇12

在现代化背景下,若要进一步推动我国造船行业的发展,就应当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我国造船水平,同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加强我国造船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我国走进海洋强国的行列。而数字化造船管理是目前一种较为普遍的管理方式,我国应当以此为入口,不断强化数字化造船管理和经营水平,从而促进我国船舶行业的发展。

一、数字化造船概述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造船工业的应用方式、深度等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造船工业水平的关键。为此,我国必须重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当前,数字化造船管理的难点还在于全过程的信息集成,如果缺乏一体化的设计生产管理系统,会使得管理需求与生产实际脱离。虽然我国很多企业已经引进了一些较为先进、完善的设计系统,但是并还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数字化造船管理问题。目前,我国造船数字化的建设总体上还处于“分段制造”向中间产品专业化生产为导向的“分道制造”过渡中,而日韩等造船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壳舾涂一体化”的“集成制造”模式,并开始进入到“敏捷制造”模式。显然,我国数字化造船水平仍然不足。

业界人士指出,若要提升我国数字化造船水平还要建立造船企业内部、造船企业之间以及造船企业与配套企业之间的信息数字化平台,保证船舶的生产、管理都能够建立在数字化信息系统之上共享信息;另外,还应当建立系统化的造船行业数字化平台,保证各大、中小企业之间都能够共享数字资源,从而促进我国造船行业更大范围的发展;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大资金投入,目前我国中小船企普遍本身经济实力有限,加上造船行业生产的特点是资金占用量大,盈利微薄,能够投入数字化建设的资金有限。国家应该加大对大型造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并给予优惠政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水平。

二、提升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水平的途径

1.政策引导,统筹发展

纵观国内外先进的造船企业,其之所以成功主要是依赖于国家政策和政府的支持。比如韩国和日本在政策、资金方面对数字化造船都有明确的优惠政策。因而,我国也应当实时地出台一些国家政策,正确引导我国造船工业数字化的发展。

早在2009年我国出台的《船舶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无论是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来看,对船舶工业数字化建设产生了非常好的影响。有关专家也认为,国家加大对数字化造船行业的扶持和引导,有利于提高整个造船工业的数字化水平。2016年出台的《推进船舶智能制造指б饧》进一步指出要完善造船精益管理体系,全面推广数字化造船。只有国家出台相关的引导政策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造船工业的数字化发展,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大环境,确保企业能够看清当前形势不断采用新方法、新理念,创新数字化造船工业体系,最终提升自身的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水平。

2.研发新的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系统

首先,在当前形势下,国外一些先进企业已经具备了非常完善的数字化造船系统。为此,我国造船企业可以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引进新的管理系统实现我国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的创新,改变当前我国数字化造船管理的现状。目前较为常见的数字化造船管理系统有三菱重工的MATES系统、万国造船的HICADEC系统、川崎重工的KHI CIMS、住友重机械SUMIRE等等。与此同时,我国企业还应当认清当前发展形势,创新管理与经营模式,而不是一味地模仿,我国应当加大科研力度开发出符合我国造船工业实际的数字化造船管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我国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水平的提高。

在实施应用过程中,还应当认识到数字化造船行业中的风险,科学规划企业发展。立足行业发展现状,结合造船模式转化和推进,以数字化造船管理系统为手段和载体,固化转模成果,实现缩短造船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造船成本的目标;积极探索建立系统的行业数字化平台,促进全行业数字化的建设与共同发展。

3.实施技术创新,努力提高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水平

随着我国造船工业的逐渐发展,国内市场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此,我国造船企业应当认真分析当前船舶行业形势,并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提升数字化造船管理的水平。在稳定中求发展,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创新经营模式为基准。

各造船企业还应当结合各种先进科学技术实现数字化造船管理的创新。比如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围绕提高数字化研发设计能力、数字化制造能力、数字化管理能力,制定了加快两化融合工作规划和计划,其中利用移动网络通信技术优化精细化派工管理项目已覆盖所有生产部门和班组,共 9000 多人实行精细化派工管理,公司整体生产效率平均提升 10%。又如南通中远川崎在全面推进“数字化造船”基础上,2012 年起连续引进条材、型材、装配、先行等 4 条机器人自动生产线,改造了多条流水化生产线,大部分内场实现了设计与生产联网的自动化操作,为迈向智能船厂打实了基础。从中能够看出,只有企业认准当前发展形势,结合新技术、新理念,创新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方式,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也才能真正提高我国造船工业的水平,更进一步加快我国船舶事业发展。

综上所述,提升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水平有助于推进我国造船行业的迅速发展。为此,我国政府应当出台一定的政策支持、扶持数字化造船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而企业则应当结合自身企业实际不断实现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方式的创新,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造船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3

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下属企业是行业企业信息化的先锋,信息化建设系统覆盖面广,基础用户数量大,带动效果显著。然而发展至今,这些企业信息化也面临着各种挑战:“烟囱林立”的各种业务系统如何有机整合;总部与分支机构、分支机构之间,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如何更有效地管控协作;面对海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如何智能分析数据以支撑集团战略的贯彻和业务策略的制定……这些都考验着其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智慧。

唱BPR的反调

规范与个性统一需包容渐进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简称国机集团)是国内机械工业的大型中央企业集团,有50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6家上市公司、70多家海外服务机构,由国资委直接监管。我们集团是两级法人治理结构,业务领域涵盖机械装备研发与制造、工程承包、贸易与服务三大版块,彼此业务差异很大。”

“北京金隅集团归北京市国资委直属管理,业务分水泥、建材、物业、房地产四块,各个板块各不相同。我们的集团管控的方式是做数据标准的统一,把财务、人力资源和办公平台统一,业务系统各做各的。”

“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首创集团)是北京市国资委所属的特大型国有集团公司,自1995年重组以来,构建了包括地铁、高速公路、水务在内的城市基础设施产业,以城市住宅开发建设为核心的房地产业和以投行并购业务为核心的金融服务业三大核心主业。作为一家投资性企业,我们更多是靠头脑智慧和行业经验来挣钱的,流水线式的流程对我们来说反而是低效的。”

在“以人为本信息化之国资委下属央企”沙龙上,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信息处处长朱学新 、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张媛、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办公室副主任邢伟一不约而同地道出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集团式的组织结构非常复杂、业务差异很大。

如此,要央企的信息化很好地支撑集团战略、业务发展和运营管理,需要在统和分之间做出很好的权衡,普遍的做法是,从人力、财务、办公等方面来统一,业务系统各自独立,做好数据标准,对接应用。

沙龙上,大家对信息化从基础建设初步阶段到流程优化的发展阶段再到以人为本的未来阶段的发展趋势表示认同。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企划管理部主管武红光表示,以IT基础架构为中心的建设和以流程为中心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绩效,但对人的关注还不够,需要把流程与人更好地结合,更大发挥人的价值,从而最大化IT的投资。他指出,现在央企信息化对基层员工层面的关注度不够,基层员工对信息化的热情和参与度普遍不高,应该通过信息化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

对此,朱学新认为基层员工之所以参与度不够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没有用基层员工能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信息化对他意味着什么,导致他们认为建系统就是IT部门的事,与他无关;二是在IT系统需求设计、产品开发、上线实施的链条中,信息逐层转变减弱,导致最终不是系统解决员工需求,二是要员工操作流程和习惯要跟随系统而变。“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业务流程的问题。对于国外非常推崇的BPR(业务流程重组),我认为,在中国未必尽然。我们需要的是持续改进,渐进式的优化,而不是推倒重来。以人为本将是流程规范和人的个性化的高度统一,但其发展过程应该是渐进式、包容式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否定式发展。”

国机集团的信息化现在采取统分结合、分立指导、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建设和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本身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个性和差异,建设管理的难度最低、周期最短、成本最少。

协同、BI 都要以用为本

“除了流程优化的问题,要发挥IT的更大价值,还有一项工作应该加以完善,就是提升用户体验,做好系统的UI设计,这也是以人为本的一种体现。因为只有用户界面更友好、易用,才会促进人们更积极地去用系统,才能发挥IT的价值。”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处长洪宝恩在沙龙上指出,“国资委对央企网站的考评已经是第三年了。央企网站必须做好UI设计,因为不同于以往只是企业形象宣传、发些新闻的功能,随着国资委对央企企业信息化能力建设的考评深入,网站要承担与企业内部业务系统、员工以及外部客户建立协同关系的功能,甚至加入电子商务的功能。”

央企需要将网站、OA、即时通信、视频会议系统、邮件系统集成,搭建统一的协同沟通平台。据记者了解,在这方面,微软的办公平台Sharepoint、邮件系统Exchange和统一通信Lync在很多大型企业都有很好的应用。对于BI,与会的嘉宾认为,因为央企集团业务的差异巨大,不合适在集团层面建立统一的BI系统的,得根据业务和服务对象分别建立,以用为本。

不同于信息化进程很靠前的神华集团基于业务指挥系统,做大量数据分析,支撑领导和员工做决策支持的方法,“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基于自身信息化应用环境和业务需求,建立的是常规性的决策支持体系,分集团和子企业两级数据中心,分级建立数据仓库,然后汇集数据,利用那个专业分析工具得出决策报表在门户展示,为领导层提供决策支持。” 洪宝恩介绍。

在数据方面,大家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非结构化数据。“作为一家投资性企业集团,流程里的结构化数据对首创集团来说不是最重要的,我们更多的是靠非结构化数据,包括头脑风暴的视频、声像材料、调研报告等,这些对我们的决策更关键。” 邢伟一说,“我们现在所做的仅仅把这些信息分门归类,在企业门户和知识平台上共享,各级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去检索、查询这些非结构化的资料。”

对此深有同感的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信息部部长卜一秋。她认为,要实现非机构化数据的全文检索对于建筑行业而言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建筑研究设计院有很多一线的设计和施工图纸,虽然可以扫描存储,通过构建图库进行检索,但有些不是符号化的东西还是很难检索得到的。

以人为本的数字化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