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健康教育效果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医院正骨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108例,男60例,女48例;年龄为14~86岁。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影响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同时探讨提升健康教育效果的办法。
1.2方法
研究开始后,对全部患者实行健康教育,涉及的内容包括入院前对患者进行宣教,向患者讲解关于其自身所患疾病的知识,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对患者开展术前、术后指导,以及在患者出院前,对其开展出院指导,发放康复资料等,全部内容的开展要落到实处,电话回访。同时在进行了宣教和指导后的第2d,以及在患者即将出院时,对其使用调查表进行健康教育掌握程度的调查,调查表是科室自行设计,调查表的设计参照文献,同时结合了医院实际情况。调查表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患者的一般资料,第二部分为测试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表,如患者能够复述宣教内容的80%以上,可判定患者掌握,如低于80%为未掌握。第三部分为患者对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满意度调查,采取医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电话回访,用文档记录,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个等级。本次研究在患者的知情及同意下进行。本次研究共发出问卷108份,收回108份,调查表的有效率达到了100.00%。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不同阶段健康教育掌握情况对入院阶段教育内容基本掌握的患者有100例、占92.59%,对住院阶段教育内容基本掌握的患者有105例、占97.22%,对出院阶段教育内容基本掌握的患者有81例、占75.00%。说明在实行健康教育的各个阶段,患者最容易掌握住院阶段的教育内容。
2.2患者基本情况与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的关系年龄<60岁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的比例,显著高于年龄≥60岁的患者(P<0.05);初中及以上文化层次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的比例,显著高于初中以下文化层次的患者(P<0.05)。2.3健康教育满意度统计患者对教育内容满意的有103例、占95.37%;对教育方法满意的有98例、占90.74%;对教育时间满意的有93例、占86.11%;对教育人员满意的有95例、占87.96%。
3讨论
3.1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对骨伤科住院患者来说,对其开展合理的出院教育,极为重要。出院教育是使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保健能够实现一体化,通过出院教育,可以使患者长期受益,所以出院教育和患者在入院时,以及住院时接受的健康教育一样,对患者的健康意义重大[2]。根据本次的研究结果可知,患者对出院教育的掌握较差。这可能和以下几个原因有关:①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相较之前大大减少,住院患者的周转速度加快,部分医护人员由于协作不当,致使患者的出院教育工作不能及时有效开展,不能留给患者足够时间来对出院教育的内容进行掌握,出院教育工作没有落到实处[3]。②由于我国医院普遍都存在护理人员配比不足,从而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非常繁重,导致无暇顾及出院教育。对于在骨折治疗后,未经伤势基本痊愈就出院的患者来说,出院教育工作不到位,导致其对骨折中后期的护理知识掌握不足,从而使患者不能在骨折中后期进行有效的肢体功能锻炼,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严重的还可能引发患者的关节强直,需要进行二次手术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潜在威胁较大。所以,医院应该将出院教育工作进行落实,对即将出院的患者提前进行出院教育,从根本上做好出院教育工作。
3.2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时需结合患者的自身特点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南昌市第三医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46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检查出-HIV阳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下降,小于200个/mm3,患者中男31例,女15例,其中有24例患者因为不洁感染,有偿供血患者11例,7例吸毒患者,2例被动受血患者,2例感染途径不详患者。全部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厌食以及盗汗,出现轻微的感冒,患者的体重明显下降有18例患者的颈部和腋下淋巴结有肿大的表现,11例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和尿痛的临床症状,11例患者出现明显的皮肤疱疹以及口腔黏膜白斑,9例患者出现右上腹部疼痛。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在治疗之前先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只有满足标准才能够给药,用药之前签订同意书,主要进行抗病毒药物结合的治疗,使用的药物有拉米夫定、齐多夫定、替诺福伟、依非韦伦以及去羟肌苷等,使用不同的药物组成不同的配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症状针对性的治疗。当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炎的情况下,司他夫定使用齐多夫定取代,而患者出现贫血症状时,则使用司他夫定取代齐多夫定。1.2.2健康教育首先,通过黑板报、宣传栏等专题方式向患者宣传艾滋病,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以及传播方式。同时医院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到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中,增强艾滋病患者协同治疗的信心。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确诊为艾滋病的患者,医生和护理人员要给予人道主义的关怀与帮助,通过心理辅导帮助患者面对现实,积极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讲解,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有报复社会的行为[3]。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息,让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实施生活健康教育,要注意日常的合理饮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戒除烟酒,定期进行体检。第三是危害性教育,嘱咐患者尽量减少性生活,且必须使用安全套。向患者强调抗病毒的药物不具有防止病毒感染的作用,务必避免交叉感染;开展法治教育,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4]当中的相关条例,艾滋病患者通过任何方式有意识的传播艾滋病都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药物依从性教育,向患者说明高于95%的治疗依从性对于抗病毒的重要意义,漏药、停药、或者换药都是不允许的,可能会导致治疗失败。应当长期根据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抗病毒药物。告知患者服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出现不适要立刻来院就诊。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数据资料均录入到SPSS16.0软件实施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T淋巴自保和病毒载量的变化情况
通过持续3年的治疗,全部46例患者的T淋巴细胞数量均出现上升,由治疗初期检验的(108.46±81.52)个/mm3,增加至(540.15±224.67)个/mm3,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50,P<0.05);患者的病毒载量由治疗初期的(4.66±1.48)lg,减少为(2.61±0.76)lg,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57,P<0.05)。
2.2患者对于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组中的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都没有收到专业的心理教育,基于疾病的认知程度不高,预防和传播途径也不了解,治疗期间对于抗病毒药物的依从性也不高,患者还存在或多或少的营养不良的现象。而接受健康教育之后,大多数患者得到心理教育,掌握基础的艾滋病的预防和传播知识、机会性感染知识等,患者自行岁饮食和生活方式进行调整,服用抗病毒药物的依从性也提高。在接受健康教育之前,很多患者由于心理上的恐惧和焦虑导致对生活失去信心,而健康教育之后这一部分患者的心态逐渐好转,能够正确面对疾病,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前后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艾滋病的发病人群以18~45岁的青壮年最为常见,其中性生活活跃年龄段的发病率最高[5-8]。感染艾滋病之后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容易出现真菌感染的现象。患者通常表现为发热、乏力、食欲不振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现代医学的主要治疗手段为降低病毒的载量,重建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死亡率。在本文中,通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配合健康教育的工作,前者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患者如果发生恶性肿瘤,能够抵制恶性瘤发生扩散,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而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个人的护理,均衡营养、改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生存率。对艾滋病患者展现人道主义关怀,激励其正确的面对疾病和人生,防止产生轻生和报复社会的念头,延长患者的寿命,改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秦红英,赵清霞,何云,等.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措施[J].护理杂志,2012,29(11):22-23,26.
[2]戴芬,梁雪梅,敖小敏,等.护理关怀对提高老年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4(13):77-79.
[3]杨显琴.抗病毒治疗配合健康教育对艾滋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1(14):7-8,10.
[4]邓梅花,覃少洲,周少云,等.老年艾滋病患者服用抗病毒药依从性的护理关怀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2(32):70-71.
[5]汪润笙.辽宁省丹东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234-235.
[6]陈霞.影响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4):203-204.
篇3
幼儿牙齿尚在生长发育阶段,近年来,由于人们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幼儿龋齿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幼儿口腔保健工作迫在眉睫,幼儿在学龄前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能够降低幼儿龋齿的发生率。我院在2012年5月-2014年10月间对幼儿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市某幼儿园2012年5月-2014年10月间66例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幼儿分为两组,每组33例,实验组进行口腔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患儿不予处理,实验组幼儿平均年龄为(2.8±1.7)岁,男性16例,女性17例;对照组幼儿平均年龄为(2.9±1.6)岁,男性15例,女性18例,所有幼儿家属知情,且同意参与调查,两组幼儿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一般方法
1.2.1制定保健内容:根据《幼儿保健学》和《幼儿少年卫生与妇幼保健学》中相关规定和标准,制定相关内容,并将制定的内容印刷成册。
1.2.2健康教育:实验组幼儿的家长也要参与到健康教育活动中,因此对于家长来说,要告其龋齿的危害、龋齿发生的原因、相关预防措施,同时要告知家长幼儿正确的刷牙方式,将制定的手册发放给家长,并叮嘱家长仔细阅读。家长要严格按照正确的方式指导幼儿进行牙齿清洁,同时纠正幼儿日常生活中不良的卫生习惯。老师在幼儿园也要开展口腔卫生知识讲座,可以采用动画、绘图等方式,将龋齿发生的过程以及龋齿的危害讲给小朋友,让小朋友自觉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3效果观察
对两组幼儿进行为期半年的教育干预,对两组幼儿刷牙方式正确率、牙菌斑指数进行调查,根据牙菌斑指数来评价幼儿口腔卫生状况。所有内容均由我院医师进行统计,并将结果进行记录。
1.4评价指标
1.4.1口腔卫生状况
良好:牙齿表面无牙菌斑,或有少量牙菌斑分布于牙颈部,刷牙方式正确;尚可:幼儿牙齿表面存在线状牙菌斑,宽度不超过1mm,能够保持良好的刷牙习惯,但刷牙方式或可不正确;一般:幼儿牙齿表面存在超过1mm的牙菌斑,但未超过牙齿三分之二,刷牙习惯较差,刷牙方式错误;差:幼儿表面牙菌斑超过牙冠的三分之二,刷牙方式不正确。有效率=良好率+尚可率。
1.5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资料采用t值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幼儿口腔卫生情况:实验组幼儿口腔卫生评价良好的15例,尚可11例,有效率为78.8%;对照组幼儿口腔卫生评价良好的5例,尚可7例,有效率为36.4%,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2.2两组幼儿刷牙正确率比较:实验组有8例幼儿刷牙方式错误,有25例幼儿刷牙方式正确,正确率为75.8%;对照组有26例幼儿刷牙方式错误,有7例幼儿刷牙方式正确,正确率为21.2%,两组幼儿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3.讨论
龋齿已经成了幼儿最常见的口腔问题,龋齿会导致牙周病发生,且一旦方式龋齿,病情将无法逆转。牙菌斑是导致龋齿、牙周病的主要因素,牙菌斑长时间侵袭会导致龋齿发生。因此,牙菌斑是评价幼儿、患者口腔卫生的主要标准。良好的卫生习惯能够减少牙菌斑残留,降低龋齿发生率。我院针对幼儿园幼儿、幼儿家属开展了一系列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活动,在我院的调查结果中显示:实验组幼儿口腔卫生评价良好的15例,尚可11例,有效率为78.8%;对照组幼儿口腔卫生评价良好的5例,尚可7例,有效率为36.4%,且实验组幼儿刷牙方式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我们认为,口腔健康教育不仅仅要在幼儿中进行,在小学、中学中也要开展口腔教育工作,帮助儿童、青少年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我院调查时间较短,尚未对幼儿龋齿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刷牙是影响龋齿发生的主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导致龋齿发生的因素还有很多,因此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对幼儿进行教育,同时还要做好一系列的防护措施,降低幼儿龋齿发生率。
总的来说,幼儿口腔保健健康教育干预能够达到纠正患儿错误刷牙习惯、提升幼儿口腔卫生指数的目的,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
参考文献
[1] 杨少萍,张斌,杨蓉,侯莉,沈慧芬,王慧.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07):972-974.
[2] 钱哲.在托幼机构保健医生中开展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3,29(06):348-349.
篇4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2014年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180例,男性85例,女性95例,年龄17-64岁,平均年龄(46.3±13.9)岁,均经CT或X线片确诊为四肢骨折。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男性35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42.1±11.2)岁;给予常规教育方案。观察组90例,男性52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38.1±13.2)岁;应用健康教育管理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如性别、年龄、疼痛严重程度等)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住院环境保持安静、清洁,保证患者可以得到良好的休息,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详尽的询问患者病史,耐心的了解患者疼痛的原因、特点及规律,为患者提供有价值的可以预防疼痛的措施及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本科室的制度章程,及日常活动时的注意事项。骨折患者多有行动不便的现象发生,护理人员应辅助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对抗疼痛。并叮嘱患者家属按时为患者进行疼痛区域的按摩,动作轻柔,利于痛感的减轻[1]。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单。具体方案如下:
护理人员通过沟通、观察,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对患者状况进行评估,制定基本锻炼要求、护理重点工作,将需要实施的健康教育的详尽内容按顺序填写在管理单上,护理组长每周对患者进行一次康复训练,对复健效果进行评价, 将结果记录在管理单上,责任护士根据健康管理单上反馈的评价结果对康复训练结果较差的患者进行补偿教育。健康教育管理单内容如下:①患者基本信息:床号、住院号、姓名、联系电话、入院时间。②实验室阳性指标、既往病史、诊断情况、皮肤情况。③护理重点、功能锻炼要求、注意事项、入院须知、饮食指导、出院指导。④护士长评价记录。⑤出院时间、随访时间、复查时间。
1.3疗效评价: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患者对两种健康教育方案的满意度。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2];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用%表示,使用t检验法对比组间资料,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患者满意度调查:对照组满意度为66.7%,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86.7%。观察组的健康教育方式更受患者认可。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不同健康教育方案患者的满意度调查(例)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90
42
18
25
5
66.7
观察组
90
55
23
12
86.7
2.2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观察组患者并发生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不同健康教育方案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组别
下肢深静脉血栓
感染
压疮
并发症发生率
(%)
对照组
4(4.4)
3(3.3)
1(1.1)
8.8
观察组
1(1.1)
1(1.1)
2.2 结论
通过健康管理单的制定与实施,患者得到了科学规范、有针对性、有计划性的健康教育,患者对骨折护理知识、康复注意事项有了更清楚的认识,降低了以往康复训练中较易出现的盲目性、随意性[3]。同时使患者深刻的感受到自己是被服务、被关心的对象,所以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通过有计划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综上所述,健康教育管理单应用于骨折患者的健康教育中,效果令人满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篇5
2.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实施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卡后,患者相关疾病知识(81.00%)、合理用药知识(84.00%)、自我护理知识(81.00%)和日常预防知识(79.00%)掌握人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2.3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情况比较实施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卡后,患者的对护患沟通、护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内容和健康教育方式满意人数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篇6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6年10月~2009年2月收治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70例,男87例,女83例;年龄16~68岁,平均44±14岁;病程1~30年,平均14±7年。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3年修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合并症;职业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危重症者;语言表达能力缺陷者。
方法:①健康讲座:每月进行1次,一般选择双休日,在呼吸内科医师及护士指导下进行,采用灵活、开放的教学方式,患者及家属随到随参加学习。内容包括《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解读;学习和掌握定量雾化仪(MDI)和峰流速仪的使用方法;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吸入剂注意要点及使用方法;哮喘日记记录;自我管理方案制定等。采取讲大课、问题解答、操作示范、相互交流、发放哮喘教育小册子等方法。当日检测肺功能,并在医师、护士指导下进行哮喘病常识考卷及哮喘生命质量评分表问卷调查填写。登记并整理。②电话回访:患者留有联系电话,出院分3个月,6个月,1年由1名经治医师和1名专科护师进行回访。询问患者是否按出院指导按时服药及吸药。方法如何。是否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养宠物。是否保持室内环境洁净,避免接触室内外的变应原,减少剧烈的情绪表达等。哮喘病常识考卷及哮喘生命质量评分表问卷调查电话问答后替代填写。回访电话一般由患者自己接听,也可由日常照顾其生活起居者接受电话回访。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接受电话回访或健康讲座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哮喘常识考试、肺功能(PEF、FEV1)、年住院日、年急性发作次数、年医疗费用各方面好于对照组,且健康讲座在哮喘常识考试,年医疗费效果优于电话回访。见表1。
讨 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的常见病,由于目前尚不能根治,兼据反复发作性,所以以居家治疗为主。患者及家属对其认识程度与自我处理方法对本病的疗效和预后至关重要。健康教育是患者及家属提高对支气管哮喘病的认识、配合诊治、预防滥治达到减少哮喘发作次数、程度,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健康教育的方式有多种,目前,主要有健康讲座、电话回访、成立哮喘之家等。本研究显示健康讲座、电话回访是支气管哮喘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支气管哮喘病的认识、部分改善肺功能、缩短住院日、降低年急性发作次数、降低治疗费用。健康讲座、电话回访各有优点,两者结合较优。
健康讲座的优势是患者主动参与性好,能互相交流,患者的部分不良心理和情感状态得到了调节,从而提高了对支气管哮喘病的认识,提高了自我防护、自我处理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电话回访是健康教育的又一种方式,符合现代护理模式中护理场所由医院向社区、向家庭延伸的护理观念[10]。加强了医院与家庭的联系,对普及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自我防治能力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患者处于被动状态,主动性不够。近来也有研究认为,健康教育虽然可以改善哮喘患者的自我保健技能,但对其健康和肺功能状况甚至包括生活质量并无影响[11]。因此对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防治中的作用以及方式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萍,赵海涛.支气管哮喘分级治疗与管理[J].临床内科杂志,2007,24:224-226.
2 Kitch BT,Chew G,Burge HA,et al.Socioeconomic predictors of high allergen levels in homes in the greater Boston area[J].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2000,108:301-307.
3 张建,徐燕玲.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的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0.
4 高彩红,葛雪香.支气管哮喘56例健康教育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912-2913.
5 NavaieWaliser M,Mersman C,Lincoln RN.Implementing a Pediatric Asthma Program:Enabling SelfCare Management through Education[J].Home Healthcare,2004,22:633-639.
6 黄晓卫,张建青,莫小青,等.自我管理教育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6,9:848-849.
7 徐永健,谢俊刚.重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J].中华内科杂志,2005,44:324-325.
8 张力燕,王华,郝青林,等.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作用[J].中国康复,2005,20:112.
篇7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对象为2015年8月—2016年3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哮喘患儿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满足儿童哮喘防治指定的相关标准。将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63例,男34例,女29例,平均年龄(1.8±0.45)岁,平均病程(0.5±0.35)年;对照组63例,男33例,女30例,平均年龄(1.9±0.55)岁,病程2个月~1年,平均病程(0.6±0.21)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抗感染、祛痰、补液治疗,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全过程健康教育,包括明确就医环境及诊疗全程、举办健康讲座等[2-6]。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根据我国儿科哮喘协会制定的疗效标准,对患儿临床疗效进行评定: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总有效率为临床控制、显效、有效的总和。1.3.2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分别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DI)、焦虑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和生活质量量表,对患儿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其中CDI包括低效感、缺乏、低自尊、人际问题以及负面情绪等5方面,共27条,共54分,患儿抑郁程度与分数成正比;SCARED包括41条,共123分,患儿焦虑程度与分数呈正比;生活质量量表包括社会功能、机体健康、生活满意度、情感职能等四个方面,包括16条,共120分,患儿生活质量与分数成正比。1.3.3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以下),其中满意度为满意与基本满意的总和。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经过治疗,两组患儿均有所好转,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和74.6%。研究组在临床控制、显效以及有效等方面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患儿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对比:经过治疗与护理,两组患儿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均有明显好转,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改善效果尤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研究组组护理满意度为96.8%,对照组为82.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哮喘的相关知识
篇8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depression patients.Methods Eighty depress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i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layered time sequence of admission to the hospital. The tri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dividual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routine nursing education. All the patients were assessed with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respectivel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score of HAM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1).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dividual health education on depression patients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depression; therapeutic effect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和比较严重的精神疾病,抑郁症的防治工作是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抑郁症不仅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给家庭、社会及医疗系统带来沉重负担。本研究在对抑郁症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为本院2005年1月—2006年3月间住院或出院随访的抑郁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7~45岁,平均(25.1±2.4)岁,疗程4~13周,家庭病史阳性6例(15.0%)。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9~48岁,平均(25.2± 3.2)岁。疗程5~14周,家庭病史阳性5例(12.5%)。入组标准:(1)符合(CCMD3)有关抑郁症诊断标准[1]。(2)汉米顿抑郁量表[2](HAMD)17项总分≥17分。(3)年龄20~50岁,病程1~12年。(4)排除有严重的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酒精或药物滥用者和妊娠期、哺乳期女患者。⑸无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两组病人基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按预先设计好的健康教育计划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由年资较高的主管护师根据健康教育计划实行一对一的教育方式。针对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个体的文化程度因人而异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护理宣教。
1.2.1 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方法
制定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计划,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估,确定患者的健康需求,并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病人一起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并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和特点确定教育目的。健康教育有登记表格,由专人专管, 实行一对一的方式与病人进行沟通。 健康教育内容为:(1)讲解抑郁症的基本知识,病因及临床表现,结合自身表现分析自己的病情及严重程度等。(2)让患者了解治疗初期所具有的心烦焦虑、抑郁等的情绪障碍以及服药所产生的口干、便秘等副反应的应对措施。(3)对情绪低落,孤僻少语、社交及兴趣缺乏者,多采用工娱疗, 心理治疗, 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培养患者的社交能力及多方面的兴趣,提高和感染患者的情绪。
1.2.2 给药方法
两组均采用乐友(又名帕罗西酊)治疗,起始量为10 mg/d,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加大剂量,最高用量为40 mg/d,连续观察4周,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的抗抑郁剂和电休克治疗。1.2.3 评定方法
采用汉密顿抑郁HAMD量表对病人进行评定。该量表包括24个症状项目,其中13个精神症状项目按0~4级评分,11个躯体症状按0~2级评分。量表总分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总分越高病情越重,一般认为前17项总分达17分以上可诊断为抑郁状态,此分值亦为抑郁症病人的住院指标。评定工作由病人的主治医师进行。每周评定1次。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总分变化(略)
篇9
zou zeng-ye,zhong xi-wen,zhong yuan-hui.
china’s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xixiang518102,guangdong,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the health education through the intervention model fo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tervention. methods 88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with various form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in different ways, for different conditions, respectively,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use of group intervention for health interventions. results after health education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and relapse rate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by statistically biaoming,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obviously. conclusion through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can grea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lapse rate and mortality, the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s in the pre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s the effect significantly in three far-reaching.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tervention; evaluation
我国冠心病患病率不断上升,有关专家研究表明,于1998年至2008年间,我国男性冠心病发病率较以往同期将增加26.1%,女性将增加19.0%。我在社区多年的临床发现,证实有逐年增高趋势, 且冠心病发病年龄日趋减小。由于冠心病发病前没有丝毫预兆,一些患者如抢救不及时,后果将不堪设想,已成为最常见的疾病及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10多年来,我们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经验,将88例冠心病患者所采取的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效果评价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止,对本院下属的30多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管辖区内,经过每年体检中、社康中心诊疗中、院本部心血管内科中发现,并社区内高危人群中筛选,其中,部份可疑患者经我院心血管内科确诊,部份已经确诊后服药治疗中,有88例为这次健康干预对像,进行健康干预。男55例,女33例,年龄16~75岁,其中16~35岁10例,35~45岁15例,45~55岁63例。
1.2 采纳的标准 ①必须是确诊的患者;②能为此次干预愿意合作的患者。
1.3 效果评价指标 对88例干预患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减少服药率,降低并发症的对照。
2 干预内容方法和干预模式
2.1 目前采用的教育形式,以参加人数不同,病情轻重分为集体教育、小组教育和单人教育,多为三者并用。集体教育多采用示教室进行讲解,采用广播、宣传栏等媒介进行。其优点是允许患者提问,组员之间可互教互学,增加了医患之间的接触。单人接受指导这种方式亦可作为以上两者的补充,对伴有活动能力差、文化程度低及个人隐私情况较多者最为适用,冠心病患者喜欢自己看书学习,不受上课时间及教育内容的约束,适合于具有一定文化程度,视力尚好的冠心病患者。形式如下。
2.1.1 采取书面形式 比如赠送《健康教育处方》,给患者赠送一本《冠心病健康教育处方》,通过阅读,患者可了解冠心病的自我调护知识等。
2.1.2 组织专题讲座 组织冠心病的专题知识讲座,讲解冠心病的治疗、转归、注意事项及意识、自我防护等。
2.1.3 个别指导 针对患者知识层次、掌握疾病知识及信息程度不同,对患者进行一指导。准确回答并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有效正确的指导。个别指导是所有教育方法中最有针对性、最受患者欢迎的方式。
2.1.4 建立冠心病健康教育专栏 积极宣传冠心病的保健知识,强化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理解健康意义。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选取该院住院部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0例;将其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健康教育路径),对照组20例(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男性糖尿病患者∶女性患者=10∶10;年龄59~84(71.62±8.34)岁;其中空腹血糖(8.36±1.55)mmol/L、餐后2 h血糖(12.13±3.53)mmol/L、糖化血红蛋白(8.42±2.43)%。对照组:男性糖尿病患者∶女性患者=11∶9;年龄60~85(71.66±8.38)岁;其中空腹血糖(8.37±1.56)mmol/L、餐后2 h血糖(12.14±3.54)mmol/L、糖化血红蛋白(8.43±2.44)%。40例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同意参见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分别在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的健康指导,如用?指导,运动指导,病情观察等。
1.2.2 观察组 给予健康教育路径,具体如下:①第1天:责任护士对患者介绍医院、医生以及科室环境,对患者进行初步病情评估,从而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知识、护理内容以及治疗目的,并将路径表格挂于患者床头。②第2~3天:对患者讲解糖尿病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以及饮食治疗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并教会患者如何计算每日热卡供应量。③第4~5天:告知患者药物治疗的目的、意义以及重要性,并重点讲解胰岛素治疗的相关知识,对患者的错误观念进行纠正,并指导患者进行运动治疗以及运动中的注意事项,选择散步、慢跑、健康操等运动方式。④第6~7天:对患者进行自我保健、并发症指导;每天对患者的足部进行检查,查看患者是否出现红肿、皲裂、水疱、挤压伤以及足趾变形等现象,一旦出现以上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给予重视,并对其进行处理。⑤出院前1 d:告知患者出院后若是出现足部皮肤瘙痒、发凉、感觉迟钝、红肿以及破损难愈等情况,应立即回院就诊;根据路径目标和护理要求,对患者进行逐一询问,若患者未达到目标,应给予强化教育;指导患者出院后随身携带饼干、糖果等食物,以免发生低血糖现象,并在衣服口袋放置写有姓名、住址、电话号码以及患有糖尿病等卡片,以免出现意外,路人能及时对其进行救治;嘱咐患者定期进行血糖、尿糖测量,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效运动,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⑥出院当天:向患者和家属再次交代注意事项,嘱咐患者按时服药,勿随意停药、换药、增加药量,并让家属进行监督,定期回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
对2组糖尿病患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知识掌握度进行观察和评价。糖尿病知识掌握:采用该院自制的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表,分数范围0~100分,完全掌握80分以上,基本掌握60分以上,不掌握60分以下;掌握度=(完全掌握+基本掌握)/单组例数(20例)×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糖尿病知识掌握度)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
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
篇11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20年3月—2021年3月,选取拉萨市历年包虫病患病率较高的当雄县和墨竹工卡县,以海拔、生产方式、人口等作为匹配依据,将2县16个乡(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包括当雄县的当曲卡镇、格达乡、公塘乡、乌玛塘乡和墨竹工卡县的工卡镇、门巴乡、日多乡、甲玛乡,对照组包括当雄县的羊八井镇、宁中乡、龙仁乡、纳木湖乡和墨竹工卡县的扎雪乡、扎西岗乡、尼玛江热乡、唐加乡。本调查通过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所有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2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开展调查。对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制作宣传材料包,包括印有包虫病防治宣传标语的毛巾、香皂、宣传海报、宣传册等。不同人群使取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方法,在各干预组的乡(镇)中小学校开展一次以上的健康教育讲座或宣传活动;对普通农牧民采取村庄(社区)集中宣传活动等形式,发放宣传材料包;在人员密集处、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张贴包虫病防治海报或设置宣传栏。屠宰季对干预组进行宣传教育普及,指导群众识别牲畜脏器包虫囊肿,严防用未经处理的病变脏器喂犬。对照组人群不采用任何形式的有关包虫病防治的健康宣传活动。干预期为12个月。1.3调查问卷采取查阅文献、专家咨询等方式设计调查问卷,并于预试验后修订完善。问卷为封闭式问题,包括基础信息8题、核心知识27题、行为和态度7题,采用藏、汉2种文字版本印刷。核心知识27题中回答正确16题及以上判定为“知晓”。干预前后各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员使用当地语言询问或自行填写问卷,回收时检查有无缺项和漏项以及逻辑错误。使用EPIData3.1软件录入问卷,以双录入的方式减少录入错误。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卡方检验比较率的差异。对缺失值采用序列平均值或中位数填补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人口特征共调查1708人。干预前参与问卷调查893人、干预后815人;男性1002人(58.7%)、女性706人(41.3%);年龄在40~50岁的人数最多(564人、占33.0%),其次是29~39岁(440人、占25.8%);小学文化800人(46.8%)、文盲652人(38.2%);牧民1049人(61.4%)、农民457人(26.8%);户籍来自当雄县的870人(50.9%)、墨竹工卡县838人(49.1%)。2.2干预前后人群整体包虫病知晓率2020—2021年拉萨市包虫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2.3%,干预前,干预组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39.9%)低于对照组(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20,P<0.05),干预后,干预组知晓率(67.5%)则明显高于对照组(49.6%),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26.759,P<0.05)。干预组知晓率从干预前的39.9%上升至干预后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92,P<0.05)。对照组人群知晓率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意义(χ2=0.722,P>0.05)。见表1。2.3不同人群知晓率将干预组人群知晓率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县别分层。见表2。2.3.1性别分布干预后,干预组男女性知晓率(65.8%,70.5%)均较干预前(39.0%,41.2%)明显提高(χ2=36.277,26.932,P<0.05),对照组男女性知晓率变化不明显(χ2=0.174,0.734,P>0.05)。2.3.2年龄分布29~61岁各年龄组知晓率均明显提高(χ2=9.714,35.350,18.810,P<0.05),28岁及以下组、62岁及以上组未观察到干预组或对照组在干预前后知晓率明显提高。2.3.3文化程度分布除初中组外,不同文化程度调查对象接受干预后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χ2=14.971,36.422,5.437,P<0.05),且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提高幅度越大。2.3.4职业分布健康教育干预后,农、牧民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得到提高(χ2=17.791,48.043,P<0.05),对照组农民知晓率无明显变化(χ2=0.567,P>0.05),牧民知晓率有小幅度升高(χ2=5.630,P<0.05),但提高幅度小于干预组。2.3.5地区分布干预组中,干预前后当雄县人群知晓率从29.2%上升至61.2%(χ2=43.811),墨竹工卡县知晓率从52.1%上升至74.0%(χ2=20.2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干预组,当雄县对照组人群知晓率在干预期后有小幅升高(χ2=6.563,P<0.05),但升高幅度小于干预组。墨竹工卡县对照组人群知晓率在干预期后降低(χ2=12.381,P<0.05)2.4人群行为和态度变化干预组人群中,干预后正确行为率提高,不接触狗、饭前经常洗手、生的家畜脏器不喂狗的正确行为率从干预前的26.5%,25.8%,45.3%提高至干预后的46.1%,50.7%,49.3%;与狗接触的选项中,干预组和对照组人群在干预期后选择不与狗接触的正确行为率均有明显提高(χ2=33.747,58.389,P<0.05)。饭前洗手行为,干预组人群正确行为率在干预后明显提高(χ2=53.854,P<0.05),而对照组无变化。在生脏器喂狗选项中,干预组人群干预前后的正确行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5,P>0.05),而对照组人群在干预后不用生的家畜脏器喂狗的正确行为率从66.6%下降至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24,P<0.05)。见表3。干预组和对照组人群在干预后有更多的人会主动关心自己和家人是否患包虫病(χ2=59.714,32.950,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有超过88.00%的被调查者愿意与家人朋友分享包虫病防治知识,参加家犬免费驱虫活动。其中干预组人群干预前后相关意愿无明显变化(χ2=3.768,1.373,P>0.05),而对照组人群干预后良好态度有所降低(χ2=30.592,26.928,P<0.05)。
篇12
1.1 宣教对象
随机选择两个社区居民630 人,其中男316 人、女314人,年龄16~72岁。
1.2 方法
1.2.1 确定录像片内容: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确定为录像片的摄制内容。
1.2.2 制作录像片:将上述内容实地操作表演,通过摄影、剪辑、配音,制成VCD光盘。
1.2.3 宣教方法:在社区采用从头至尾不间断滚动式播放。
1.2.4 效果评价:根据录像片的内容设计两套调查问卷,一套是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另一套是健康行为形成调查问卷;题型有填空、选择、是非、简答题。宣教前后用问卷检测居民掌握宣教知识程度和健康行为形成情况调查。试卷总分为100分。每份问卷由同一人阅卷、评分,两人核卷、核分得出调查成绩。
1.2.5 统计学处理:将所有数据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社区居民宣教前后问卷卷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示,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前后问卷评分结果比较,t=13.268、13.039,均P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社区护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健康教育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区护理质量的高低,而健康教育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社区居民年龄,文化程度、理解力、记忆力、应用能力及医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沟通技巧和健康教育的内容、形式、方式、方法等因素。从心理学角度讲,病人接受健康教育的过程也是个体对健康教育信息的感知、记忆过程。有实践证明,记忆受个体需要、记忆的材料性质及其数量、记忆的程度、记忆的系列位置的影响[2]。 本院制作的录像片其内容通俗易懂,选材符合社区居民的需要。从记忆的材料上讲,是以声音、图像为主,集音、乐、形于一体,具有视听兼备、声情及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等特点[3]。由医务人员演示,社区居民如同亲临其境,所以易于接受、记得牢固,从而达到良好的宣教效果。其以电视方式播放,具有传播迅速、反复传播、信息共享等特点。因此,不仅适应个体宣教,更适合集体、家庭、社区宣教,扩大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
录像片的制作、运用,一是克服了少数医务人员健康教育知识缺乏、交流沟通方法不正确、技巧不娴熟导致宣教内容不全等缺点;二是克服了社区健康教育面广,医务人员严重缺乏的困难。将一些带共性的健康教育知识通过录像片进行宣教,居民们可反复观看,从中接受教育,提高了健康教育质量,结果显示,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前后的知识知晓及行为形成调查问卷测试,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
总之,自制健康教育录像片进行健康教育,可以从实际出发,使社区居民接受及时、全面、高效的健康教育,发挥了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健康教育的能动性;护理上也实现了节时、省力、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但是利用此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只能对一些带共性的知识进行宣教,对于个体差异性健康教育还需社区护理人员不懈努力、勤学勤教并给予个性化服务。
参考文献
篇13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肝病毒所引起的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传染性疾病[1]。我国十人中就约有一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2]。这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影响了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3]。为了解健康教育干预是否能提高患者对乙肝的认知状况,现对最近一年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的421例患者进行了调查比较,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421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符合2002年西安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②在安徽省居住时间达一年以上;③年龄在21~76岁之间;④无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血吸虫病性肝病,肝硬化,肝癌等疾病;⑤自愿接受调查、神志清楚、能够有效沟通。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18例,男116例,女102例,平均年龄30.16±7.25岁;干预组203例,男103例,女100例,平均年龄30.80±7.87岁。受试者的教育年限多数超过9年,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两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由床位护士进行口头指导;干预组由床位护士进行口头指导的同时,进行一系列其他的健康教育干预,如发放宣传册,观看宣传教育VCD等。
1.2 健康教育干预
1.2.1 健康教育干预的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初期、治疗期、出院前期对健康知识了解情况和掌握程度及不同文化程度、年龄,采取“一对一”或者集中等方式进行授课、座谈会、播放有关乙肝健康教育VCD、现身说法、角色扮演、个别讲解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干预。
1.2.2 健康教育干预的内容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乙肝的一般性知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指导、休息指导、隔离知识指导、出院指导。
1.2.2.1 乙肝一般性知识 包括乙肝的病因、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常见并发症和预防、大三阳和小三阳区别等,只有了解乙肝,认识乙肝,患者及其家属才不会惧怕。
1.2.2.2 用药指导 告知患者及家属规律、及时、全程用药是治疗乙肝的关键[1]。向患者介绍各种肝炎常用药的作用、不良反应,告之患者禁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告知患者在专家指导下用药,切勿有病乱投医滥用药,让患者意识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阻断或减慢肝纤维化进程的重大意义。
1.2.2.3 饮食指导 告知病人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忌暴饮暴食,忌烟酒,忌饮浓茶和咖啡,少食多餐,少食油腻之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预防便秘,可以减轻肝脏负担,有利于肝细胞的恢复。根据病情合理调配营养与食疗,病情急性期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符合病人胃口,品种多样;病情恢复期则以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饮食为主。
1.2.2.4 心理指导 慢性乙肝患者一经确诊大多情绪低落,思想压力较大,对生活失去信心。作为护士,要及时发现及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给予特别的心理辅导,及时消除患者的情绪因素。引用实例,动员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保持患者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1.2.2.5 休息指导 告知病人卧床休息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以卧床休息为主,也可适宜活动,以晚上躺在床上不感觉到疲劳为准;但病毒活动期患者必须卧床休息,等到病情稳定,转氨酶不升高时才能适当活动。
1.2.2.6 隔离指导 告知患者乙肝关键在于预防,目前临床上无特效治疗乙肝的方法,接种乙肝疫苗是目前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一种重要手段[4]。
1.2.2.7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定期门诊复查的重要性,加强出院后医患双方的联系,使患者定期复查肝功能等,及早发现肝功能的异常,及早求医。
1.3 乙肝认知的评价
1.3.1 乙肝认知的评价方法 研究对象入院后24小时内即采用自行设计的乙肝知识认知情况调查表进行第一次认知测试。在接受健康教育后,于出院前24小时内再次填写调查表一份,两次问卷内容相同。
1.3.2 乙肝认知的评价内容 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乙肝一般性知识(20个条目)、用药(6个条目)、饮食(8个条目)、休息(6个条目)、隔离(10个条目)、出院(4个条目)、心理(1个条目)八个部分,一共55个条目。每个条目(除心理部分外)均有2个或者4个选项供选择,如是否题为2个选择项,如ABCD知识点型为4个选择项,可以多选。条目结果最终按照答对和答错两种结果计分,答对计为1分,答错不计分,最终累加各部分得分。心理部分为1个条目,将恐惧乙肝程度分为非常恐惧(10分)、恐惧(5分)、不恐惧(0分)3个程度,总共为0~10分,由患者根据内心恐惧程度自主计分。所有调查表均要求研究对象本人亲自当面完成填写,对阅读有困难者由护士从旁解释并协助填写。
1.4 统计学方法 资料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库双录入,运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方法采用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0.05。
2 结果
2.1 乙肝知识认知情况 干预前两组对乙肝知识认知各部分及总的平均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干预组的一般知识、用药、休息、隔离4部分得分及总分均比对照组高, P
2.2乙肝的恐惧程度 干预前两组对乙肝恐惧程度得分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干预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内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所列。
3 讨论
3.1 健康干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健康干预能有效地促进病人健康行为的建立,强化和促进乙型肝炎病人学习与疾病相关的知识,提高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程度,加大治疗的依从性,减轻乙肝病人的心理压力。对乙肝患者来说,在院期间对疾病的认知,了解所用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更有利于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机体康复;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患者能够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建立健康行为,在出院后也能认识到定期复查、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再次入院率。
3.2 健康教育干预的重点 大多数患者对乙肝知识并不了解,经了解甚至有人会认为日常的同桌吃饭也会传染乙肝,从而不愿意或恐惧与家人一桌吃饭,由于相关知识的缺乏,久而久之,患者远离家庭。表1中健康教育干预后一般知识、用药、休息、隔离4部分得分及总分均比对照组高,说明干预具有一定效果。但饮食和出院部分得分没有统计学差异,可能是因为护士日常工作中大多时候对对照组的口头教育就是这两方面内容。所以干预重点应放在一般知识、用药、休息、隔离等方面。
3.3 知之则无畏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对乙肝相关方面有了一定的认知后恐惧程度降低,但对照组在干预后也降低,是因为治疗之后患者普遍恐惧程度降低;同时也可以看出干预后,干预组比对照组的得分低,是因为通过干预心理恐惧程度能更大的降低,正所谓知之则无畏。在病房里普及乙肝知识,不仅可以消除患者本人或家属对疾病存有的恐慌心理,而且有利于双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健康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利于培养患者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及对疾病积极的态度。因此,日常护理工作中要随时随地的利用有效条件讲解乙肝知识,使患者及家属认识乙肝,使健康人群避免被传染乙肝及患者及早发现肝功能异常对促进健康是十分必要的。
3.4 加大对乙肝患者的保护 在与社会人群的交往中乙肝患者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患者由此产生明显的负性心理因素。对这类患者,要及时的进行疏导,化解不良情绪。现在乙肝患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保护,国家明文规定取消乙肝五项检查,改为肝功能的化验检查,这就意味着,只要肝功能正常,不管是乙肝大三阳还是小三阳,都可以顺利入学,就业。这项规定为乙肝患者进入社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患者能够正常地进行社会交往和工作,极大的提高患者的社会归属感。
参考文献:
[1] 李利.动态监测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在乙肝治疗中的作用[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201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