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

篇1

党和国家一贯强调学校要把德育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把思想品德教育深入到各学科教学领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和学科特点出发,恰当地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必须掌握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则

一是紧密性原则。教师在实施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找准语文教材中的知识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它既要与学生认识过程紧密联系,又要与不同的学生的实际密切相关;既不能只讲知识不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又不能只顾思想品德教育而忽略知识的传授。教师为完成在知识传授中渗透德育的任务,要深入钻研语文教材,逐一列出每一章节的德育渗透点,以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教育。

二是规范性原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要依据国家教委规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依据教材所提供的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另外,语文教学大纲对思想教育的内容与要求也作了具体规定,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综合德育大纲,各科教学大纲及教材,找出他们的最佳结合点,使之成为语文常规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使这种德育渗透规范化、制度化。

三是适宜性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因而要注意提高渗透的适宜性。在德育渗透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条件及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对教育产生的综合作用,采取适宜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自然渗透,要针对学生的实际与需要来渗透。教师要注意德育过程之间的联系,选择最适宜学生接受的渗透点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及使德育渗透取得最佳效果。

四是适度性原则。任何事情都要讲适度,德育渗透亦然。在学科教学中,只顾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忽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符合教学最优化的基本要求;只顾思想教育,不顾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把语文教学变成纯粹德育课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注意德育因素的渗透,又不可冲淡和忽略语文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使二者默契配合,相得益彰。

五是适时性原则。除了渗透点外,渗透时机也很重要。如果德育渗透不是在必要而必需的时候进行,就会削弱德育渗透的效果,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选准德育渗透的时机,抓住德育渗透的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巧妙地启发学生理解语文教材内容的某些实质,自然地促进学生思想感悟的升华和自我认识的完善。

三、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一是通过语言文字进行德育教育。如果说思想内容是内核的话,语言文字就是它的外壳。作者的思想、立场、观点、态度都寓于语言文字中,尤其是思想很强的政论、杂文、散文等,其思想内容大多是通过语言直接表达出来的。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推敲、揣摩、使学生真正做到字求其义,句求其旨,深刻领会文章内容,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二是运用艺术形象来感染学生。艺术形象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是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人手,分析挖掘艺术形象的价值并通过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把学生引入艺术境界,使他们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艺术形象的感染,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

三是通过分析主题思想进行德育教育。提炼和概括文章主题思想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训练项目,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因为它是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相互作用呈现出来的社会意义及作者对他们的思想评价。因此,应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来龙去脉,掌握作者思路,写作意图,从而领悟主题内涵。

四是用情景教育来引起学生共鸣。情景化教育是学生乐于也易于接受的方式。要使学生“心动”而产生情感,教师可选择一些感彩强烈的文章,先理解把握作者的感情,朗读时完全进入境界,绘声绘声地把学生吸引到课文里来,使他们在特殊的情境下受到感染熏陶。

五是用自我教育来深化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上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一般可通过两个途径:第一、通过作文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应注意选择有利于进行德育的命题让学生写作,引导学生正确的构思立意。第二、运用演讲进行自我教育。许多教师坚持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讲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这不但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和表演能力,更重要地是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六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尽管语文教学不是政治课,但是任何一个教育者都应明白身教的作用。只有教师政治方向端正,对社会主义信念坚定,教师素质过硬,师德高尚,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培养出更好的人才。当然,语文课毕竟不是“第二政治课”。在进行德育时,不能不顾及语文课的性质和特点,语文课的德育应是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应象细雨润物一样,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进行德育活动。

四、结语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教师自觉把教书和育人当做自己的高尚职责,把握时代跳动的脉博,深钻教材,找准德育渗透的突破口,恰到好处地进行渗透。让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如水融似的难以分割。使学生通过语文教材的学习不仅提高能力,思想上也能得到长进,品德受到良好的熏陶。

参考文献:

[1]施良方等.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武汉: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篇2

一、高校公共艺术课审美育德的原则

(一)是时展的需求。当前党的教育方针与教育改革的重点便是,改进美学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以及人文素养,进而全面的实施素质教育(2)。审美育德对于维护社会的平衡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重要,这也是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试想一下,在实际生活中,若是有人缺失了审美或者育德观念,无法正确理解审美育德理念,就很有可能缺失掉正确的价值观与信仰,难以明辨是非,最终甚至做出威胁社会民生的事情,给人们的安全带来威胁。现在的各高校里,不少大学生因学习压力过重或者别的诸多因素,导致心理上的障碍或者拜金、享乐等负面情绪逐渐增多,对于善恶最基本的认识也很难辨清,甚至有些学生有愤世嫉俗情节,而且并不认同社会主义价值观,这些都很有可能导致他们做出出格的举动,莘莘学子的大好前程就这样被浪费。而美学教育不止是外在美的表现,更是在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能力的培养上是很关键的一点,至于育德教育,它能够帮助到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以及由秩序和规则的生活理念。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学生在审美育德上的修养。

(二)审美育德的完美融合是塑造完整人格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教育更倾向的是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输送,很少真正关注到学生的审美与育德教育,这样很容易致使学生的人格不完整。审美教育与育德教育本着一个相辅相成、相互连接的关系,二者在教育中完美融合能够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理念,培养出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让学生今早成长为社会主义的优秀人才。

二、实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审美育德功能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教学模式。审美育德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还有待高校的探索,这个过程也需循序渐进,不能急于一时。首先必须对高校公共艺术教学的教学目标做一个明确了解,并且在制定教学大纲或者教学方法时,要把目标放到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以及整体道德修养上(4)。再一个,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后,对教学的内容也要深入透彻的了解清楚,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在全面清楚教学内容后,更要重视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时,强化艺术教育中的审美育德教育,因此,其教学内容必须充满正能量,选用那些能够突出民族功能特色、同时又不乏时代气息且积极向上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既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主观审美,而且也突出了审美育德的教育功效。最后,审美育德的一个重要教育方式就是对其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体现,设置相应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还可以采用课堂情景教学,基于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之上,经过艺术鉴赏、艺术表现以及艺术创造等形式,让学生对艺术作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理会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学生对美的欣赏与创造活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正确价值观,认同当今社会主义下的思想道德。

(二)扩展教学实践活动。不同于别的学科专业,艺术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是其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学中,合唱作为教学时常见的教学活动,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其施行力高、影响范围广,育德功能相当明显。还可以经常性的带学生参观一些价值观正确的讲座、演讲以及电影话剧等等,或者是定期举办班级联欢会,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理念等等,这些课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正确的价值观,其审美育德的功效相当不错。另外,除了欣赏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作品之外,学校还可组织学生自行创作符合本校精神以及价值观正确的歌曲、绘画作品或者小说散文等等,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审美育德能力。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旁协助,帮助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对于不健康作品或者理念要积极自觉地进行抵制,让学生的艺术审美情感和道德品质进一步的得到提高。由此可见,艺术教育中生动的插入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育德的课外活动,能够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接受到审美育德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在上课时没有了传统的说教感,学生从心理上自然不会产生反感或逆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审美观念,对学生的成长百利而无一害。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公共艺术课审美育德的教育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能提升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帮助学生在艺术造诣上更进一层楼,更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人生价值观念,从而让学生在社会上不止是成为专业技能型人才,而是兼具知识与审美以及道德的三重优秀型人才。同时在审美育德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也占据着一个重要地位,只有当教师本身具备了“审美育德”,才能够更好的引导到学生。审美育德教育所能描绘的远不止这些,因本人才疏学浅,对其认识尚还不够透彻全面,再加上篇幅限制等因素,其余便不再做赘述。

参考文献:

[1]徐亚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篇3

一、掌握词汇对搞好英语学习十分重要

词汇是阅读的基础。多年的实验表明,在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中,词汇与阅读相关度最大。词汇量少的,阅读能力一般比较低。虽然词汇不是影响阅读的唯一因素,但是,随着词汇量的增长,阅读能力必定会逐渐加强。因此,搞好有关词汇的课堂教学十分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会最终影响他们的口语和听力水平能力的提高。在我国的各种英语考试中,如A、B级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词汇和以词汇为中心的阅读理解考题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学生能否通过考试的关键所在。

中国的广大的英语学习者十分重视英语词汇的学习,因为关于词汇用法的讲解往往能使学生学到许多东西。但是,由于词汇学习比较枯燥乏味,而且长期不复习就会遗忘。所以,多数学生有努力学习的愿望,但却不知如何下手。还有很多老师,由于对词汇教学不得法,造成学生虽然努力背单词,却收效甚微,由此造成了不少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厌恶。

二、英语词汇教学应掌握的原则

在英语的词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以下的原则。第一,对每一堂课要讲解的词汇进行分类。有的词汇是接受性词汇,只要求能辨认,会发音,了解一般词义即可。可以不要求会拼写。有些则是表述性词汇,必须会拼写,发音,并熟练掌握一般用法和结构。有的词汇属于专业词汇如无必要,可不要求学生掌握。因此面对书中的大量词汇,绝不可以对每个词都进行内容丰富的讲解和提出必须要掌握的要求;第二,词汇学习要由易至难,由浅入深。如果学生的水平较差,而对学习难度较大且不经常出现的词汇,一股脑的都要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法,效果就不会好。同样,在高级阶段重复已经掌握的简单词汇,也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因为我国的大学生都要参加四、六级的考试,所以在词汇教学上,可参考一些四、六级的考试的词汇分层,作为参考;第三,在词汇教学中,教师不可在讲述一个单词时,因为怕学生在课堂上学不到东西而引伸出无数的相关的词或词组。过度的引伸会让学生感到大量的词汇蜂拥而来,难以招架,并产生厌学情绪。面铺得太广,面面俱到,可能与教学初衷南辕北辙。因此在词汇教学中,一定不要大而全,而要少而精,让学生感到学有重点,科学把握。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能否突出重点是影响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现在,多数英语教材的词汇表中,重点要求讲解的词,一般都用黑体字或星号、三角形做标识,只要求一般掌握的单词不特别标出,这就为广大教师对词汇讲解提供了方便。

三、几种常见的词汇教学法

1.重复法。最为传统的词汇教学法是重复法。教师不断地带读,学生跟读。然后教师写出中文意思。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单词的用法和意义,但如果稍加改进也会有不错的效果。例如,在给出词义时,最好的选择是给出这个词汇的英文解释,并要学生在重复时说出,而且作为作业背诵。因为许多英文单词的中文解释与这个词的英文实际意思有出入。在课文讲解中出现这个词时,要求学生作出英文解释,也可要求用这个词来造句。

当然,在做练习之前,教师应该适当的举例。在选择学生造句或解释时,一开始一定要选择英语水平较好者,这样可以给水平较差的学生以信心和榜样。这样的造句和英文解释练习应反复的来做,以便学生了解词汇并学会在句子中使用。

2.应用前缀和后缀。英语有相当一部分单词是通过某一固定词根加上前缀和后缀来表达词义转换的。在词汇讲解中,如果出现了常见的前后缀。可要求学生把它们集中抄写在课本某一页的空白较多处,并多多举例让学生来了解词义。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见到熟知的单词加上前后缀时,能准确了解词的意思。学生必须掌握的常见前缀和后缀如下:表示否定的dis- un- non- ir- il- im- in-。其他的如re-表重复、再,pre-先于、之前,post-表之后,counter- anti-表反对,self- auto-自动,自己,co-表合作,de-表除去、否定,en-使成为,super-表超级,sub-表下级、下面,pro-表赞成,micro-表微小,ex-表向外,mis-表错误,trans-表转换、转移,inter-表之间。表示数量的前缀如,multi-表多、多元,poly-表多种,semi-表一半,mono-表单一,uni-表统一,bi-表两个,tri-表三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常见后缀。如名词性后缀:-ance, -ence, -tion, -sion, -ment, -ship, -ity, -ness,形容词后缀:-ible, -able,表示能力,-ful,表示充满,-ward,表示方向,-ous,表不多,-ive,表示倾向,-less,表示否定,-ist, ism,表示主义或主义者。动词性后缀,如:-ize, -ise,标示“……化”。学生如果能熟练掌握以上前后缀的构词法,可以正确猜测出大量生词,并会熟练的进行词汇在词性之间的转换。教师可以在课堂词汇教学之余,多为学生搞一些词汇派生的练习。如把动词care转换成形容词careful,careless,再转换成副词carefully, carelessly等等。让学生自己慢慢地找到规律,从而自己能够熟练地进行词汇的派生。在现在的英语教材中这一类的课后练习也很多,每一个教师都应该重视这种练习。

3.字群法。在传统词汇教学中,字群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词汇掌握能力。教师可对有一定词汇基础的学生,将所学过的词汇根据其特点和共性进行总结,以强化学生对词汇的记忆。例如在总结字群时可采用同义词法。即将几个意思相近的常见词,总结成字群。如:join, take part in , participate, attend;也可以将字形相近的词总结成群,如:clue, glue:;有的字群由同一词根而来,如:impress(印象), depress (萧条), express(表达),oppress (压迫), compress (压缩),这些词都是由press-(按压)而来,只是加上了不同的前缀。im-表示进入,所以impress可以解释成压进去,所以有印象;de-表示否定,所以depress可以解释为向坏处压,所以depress表示萧条,沮丧。ex-表示向外,所以express可以解释为向外压,因此express的意思是表达。op-表示opposite, oppress表示反方向按压,所以oppress意思是压迫。com-表示together,所以compress表示压在一起。因此compress的意思是压缩。通过这种方式的讲解,将更有助于学生将字群记牢。字群法还可以用于把所学过的同一科目的词进行总结,如表示宇宙,天体的常用词汇,如universe(宇宙), planet(行星), star(恒星), meteor(流星), comet(彗星), galaxy(银河)总结在一起。或表示可飞翔的昆虫,如fly(苍蝇),dragonfly(蜻蜓),butterfly(蝴蝶),firefly (萤火虫)总结在一起。最后如果所教学生水平较高,可以在词汇教学中系统讲授英语单词如何进行词性转换,或如何进行复合性的构成。

4.图示教学法。对英语某些表示动作的词汇或名词,图示教学法是最为行之有效的,但要求教师有良好的绘画能力。最简单的图示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实物或选择针对性较强的图片,使学生明确教师的要求,很快说出新词。图片可将英语单词与其具体形象挂钩,使英语词汇形象化,这有利于学生对于词汇的长久记忆。

四、运用多种办法搞好词汇教学

除以上的传统的词汇教学法之外,还有一些较新式的词汇教法。例如利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在市场上购买较好的有关词汇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词汇学习的兴趣,也可以采用DVD电影放映的方式,在电影放映中,打出英文字幕,让学生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找出自己所不会的生词。在电影放映后,自查字典找到的英文意思并造句,激发学生对生词掌握的兴趣。

另一种方法是在讲解词汇之前,先讲解课文。可先将要讲解的课文分段。学生按小组指定的段落寻找新词,查字典找确切的词义,发音和例句,然后每组中找出一个或多个代表,对指定段落的生词进行讲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补充讲解不全面的内容。各组讲解之后,教师再带领全班同学朗读并学习书后单词表。由学生来寻找新词汇,能使他们感到学习新词是自己的愿望,而不是教师强加更他们的任务,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将未学过的词汇从课文中选出来学习,也符合前面提到的突出重点词汇的教学原则。学生在选择新词时,又必须重温已学单词,才不至于选错。因此这是一个很好的复习旧词汇的过程。事实证明,这样的词汇教学充满了活力,深受学生欢迎。在学生习惯了自找新词汇之后,这一教学步骤也可让他们在课外预习课文中进行。

传统的词汇教学强调单词教学,往往离开了交际的语言环境,重复单调的语言操练。当代词汇教学重视学生学习词汇的主动性,提倡让学生发现新词并总结规律,并通过实际的交际活动,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学习和掌握外语词汇。比如,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一课书中所有的生词之后,教师可以将其中常用的活用关联的单词写在黑板上,将学生分组,利用这些词编一段情景对话,并上台表演,或者利用这些单词编一个小故事,并上台讲述。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深刻记住所学单词,并且有助于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做到一举两得。在练习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表演和讲述,教师要多进行鼓励,要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但是这样的活动必须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首先教师应该十分明确,这是综合复习的词汇课,而不是语言结构或口语复习课。因此,可将需要复习的词汇写在黑板上,或采取其他的办法,不断地提醒学生尽量用已学的词汇谈话和组织演讲。在学生离题发挥时,教师要及时把话题拉回到主题与需要复习的词汇。一般说来,学生上这样的课十分活跃,有时语言错误较多,教师应该保持冷静,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又应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语言。

为了辅助学生做好词汇的学习,教师可以定期进行百词测试,对成绩较好的学生给与奖励,或组织学生在课余做一些有关词汇的游戏。如可以让一个学生用英语描述一个以前学过的名词,由其他学生来猜是什么词等等。这些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另外,词汇和阅读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外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做课外阅读。阅读英语文章是检验学生单词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不仅可以复习和检测自己的英语单词,还可以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总之,外语教师在使用较传统的词汇教学法之余,应尽可能地挖掘学生学习词汇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新单词和总结构词规律,并尽量为学生创造使用这些新词的环境,提高了词汇掌握能力,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才能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左焕棋.外语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4

亲职教育这一称谓为西方诸国20世纪三十年代所倡导,这种教育在德国称为“双亲”教育,俄罗斯学者称之为“家长教育”或“家长的教育”。我国台湾学者译为“亲职教育”,其含义为对家长进行的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好家长的专门化教育。亲职教育是从家庭教育演变而来的新概念,但二者又有所差别,亲职教育是通过教育和学习的方式,而使父母成为称职父母的角色,并协助父母了解子女的身心发展需要,了解子女不适应的行为,与子女建立正向的亲子关系。它包括了父母的教育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两个方面。简而言之,亲职教育就是“怎样为人父母”的教育,使为人父母者明了如何尽父母职责与职份的教育。亲职教育是归属于成人教育的范围,因为父母都已成年。此外,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由社会来教育其家长,有时又被列为社会教育的范畴。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家长学校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亲职教育水平的素质提升。尤其我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亲职教育体系正在形成特色,为当今世界各国教学者所赞赏,符合教育起始于家庭、形成于学校、完成于社会的终身教育的亲职教育的走向规律。

亲职教育是终生的功课,因为在家庭每一阶段,亲子关系面临的挑战不同,亲职教育水平要求亦不同。社会发展加速度,家庭教育常处于焦虑与矛盾之中,既想依恋传统又欲追新,如何处置,只有接受亲职教育,使之明了追新求异并非丢掉传统,只有学会因时空改变需求必须相应做出调整的本领,才能不辜负新时代赋予父母肩上的神圣使命。当今许多家庭教育的困惑迫切需要亲职教育的推行,真正从根本上提升家长的亲职教育素质,这也是当前我国推行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课题。

亲职教育的落实在于学习者愿意面对亲职教育的挑战,明了处理亲子关系中亲职教育水平的主导地位,明了任何教育过程学习者都是接受人格先于接受观点的规律,如何使子女先接受你这双亲的人格,而后接受双亲的各种教诲。在你心里你的孩子可能永远长不大,但是很多孩子在巧岁或更早的时候就愿意把自己当作大人来考虑,这时家长完全可以用成人的谈话方式和孩子讨论问题,而不再是完全的“家长”作风。把孩子当作朋友,当他认为和你聊天没有“被惩罚的威胁”时,他才会无所不谈。

养成教育是亲职教育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搞好养成教育也是搞好亲职教育的极其重要的途径。那么什么是养成教育呢?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教育。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洛的伟大。”亲职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命运取决于性格,性格又取决于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养良好习惯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蕴涵了足以改变孩子一生命运的巨大能量。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看,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倾向。习惯形成是指长期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模式。习惯形成是学习的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习惯具有后天性、稳固性、可变性、自动性、下意识性和情境性的特征。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知、情、意、行”,履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好习惯常常让孩子受益终生,坏习贯往往使孩子深陷泥潭。要抓好养成教育,应当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

二 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

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养成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养成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学习能力养成教育、创新精神养成教育、审美情趣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社会化,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人的成长是有序的,养成教育当然也是有序的,养成教育的内容是科学的、有序的,这个“序”是科学的、客观存在的。因此父母必须按这个“序”安排内容,使养成教育更科学、更完善。它各部分都有自身的功能,同时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如果家长不按其自身的系统安排教育内容,就会使养成教育成为一种无序、混乱的教育,就会破坏养成教育的科学性,降低养成教育的效果。

养成教育要序列化,因为孩子成长是个有序的过程。任何一个孩子成长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养成教育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违背了由低到高这个序,就会妨碍孩子成长。所以在教育中,家长必须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由易到难安排内容。养成教育是计划性很强的工作,培养什么习惯,用什么方法培养,都要事先计划好。教育内容、教育时间、教育空间都要按科学序列安排,使其横向一体化,纵向序列化。为了克服养成教育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我们必须制订序列化方案。制订序列化方案的依据有两条:一是国家和未来社会对青少年一代的要求;二是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和思想实际。

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有:

(一)心理养成教育。心理养成教育,这是养成教育首要的基本的任务与内容。人的学习能力及其他素质的提高,既包含智力因素,也包含非智力因素。在智力相当的条件下,成功的概率更倾向于那些非智力因素。心理方面的养成教育就重在此方面能力的培养。根据孩子心理的结构特点,家长应主要从四个方面养成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一要注意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二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动机、意志、情感、信念等;三要鼓励孩子自尊、自重、自爱、自信,培养其自我意识;四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气质和个性品格。

(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这是心理养成教育的必然结果。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训练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基础和前提,这方面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于孩子学会做人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孩子进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一要用社会的标准来规范孩子,二要用时代的要求来衡量孩子,三要继承并且发扬中国及民族和家族的优良传统。

(三)学习能力养成教育。是否会学习可以说是素质教育成败的一个观察口,因此,家长应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作业,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考试,尤其要注意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能力。

(四)创新精神养成教育。这是心理养成的一个内容,但又不能把它看成简单的心理品质。“推陈出新”、“求异思维”、“化腐朽为神奇”,培养孩子的挑战精神,是时代赋予当今教育的一项新鲜活泼的内容。

(五)审美情趣养成教育。实践证明,艺术教育对促进孩子智力发展,能力的培养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因此,家庭的审美情趣养成教育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一般孩子存在的对艺术的不同程度的神秘倾向,导致了对艺术学习的生疏和畏惧,家长应该通过自己高雅的审美情趣去引领孩子走向高雅、和谐、美好。

三 养成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一)养成教育的原则

1.严格遵守,不能放松不同行为习惯有不同的标准,确定标准之后,就要严格遵守,不能放松。任何训练的过程都是痛苦的,即使孩子不愿意,也要鼓励他咬着牙坚持下去。

训练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好的习惯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问来巩固,不可能一蹴而就。严格的训练要避免情绪化。千万不要一高兴就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或者是因为心情不好而对一个小细节斤斤计较。没有相当的磨炼,很难养成良好的习惯。

2.持之以恒,坚持到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存在美的东西其本性都是在娇弱的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是长硬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前紧后松”、“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在习惯培养中都是不可取的。习惯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如果不坚持,今天训练,明天放假,行为就难以变成自动化的习惯。培养习惯是个长期工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问。由于人的行为往往具有惯性,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如果稍加放松,孩子就会出现反复。所以,在进行训练时,一定要反复抓,不能放松,即使孩子在某种行为上已经表现很好了,也要反复抓。

3.掌握“苦练”与“趣练”相结合的原则。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以后是非常愉快的,但要养成好习惯,把不经常出现的行为训练成经常出现的行为,则是一个十分艰苦甚至是“痛苦”的过程,需要咬着牙战胜许多困难,更要经过许多枯燥单调的练习。特别是针对已经形成的不良习惯,矫正起来颇有些“难于上青天”的味道,要克服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不少人半途而废,功亏一篑。虽然如此,我们并不提倡苦行僧式的训练,如果孩子光是苦练,过不了多久就会感到厌烦。所以,不妨“苦练”与“趣练”相结合,采取一些有趣的形式,如通过游戏、活动、竞赛、绘画等途径,不断变换形式来进行训练。

(二)家庭养成教育的方法

1.榜样法。l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榜样对儿童的心灵是一股非常有益的阳光,而这种阳光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的。”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需要一个好的榜样,好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很强的,会成为他们前进的目标和动力之源。孩子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他也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当他们以英雄人物、伟人、智者、科学家等为榜样,就可能找到动力和方向,成为有用的人;当他们结交小人、盲目追星、盲目攀比、从父亲那里学会吸烟等,结果将非常糟糕。父母自身给孩子树立榜样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修养。现代教育家陈鹤琴说:“做父母的不得不事事谨慎,务使己身堪有作则之价值。”父母不管做什么,不管有意无意,对孩子都是榜样。孩子最善于模仿,父母如果不注意自己的小节,言行举止不当,很容易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2)欲正人,先正己。就是说,父母要求孩子做到什么,自己首先要做到。一个言而有信的父母才能培养出讲诚信的孩子,一个邋里邋遢的父母很难培养出喜好整洁的孩子。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学习、生活,都应该先用同样的要求去要求自己,再去要求孩子。否则,让孩子做这做那,自己却得过且过,孩子怎么会愿意听你的话呢?

(3)身教重于言传。很多时候,孩子更愿意看看父母足怎么做的,而不是听父母说。因此父母最好少“说”多“做”,父母做了什么比说了什么更重要。比如要教育孩子诚实,父母首先做一个诚实的人,比说一千遍、一万遍的大道理有用得多。父母身体力行,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再也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了。而父母在为孩子选择好的榜样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把握好交往的“度”,找到合适的榜样呢?

(4)全方位了解孩子,跟孩子交朋友。父母要明确:孩子有哪些优点?哪些不足?在哪些方而有待改进?对什么更感兴趣?比如孩子在清洁卫生方面有待改进,不妨让孩子交一些卫生习惯很好的朋友作为榜样;孩子喜欢阅读,不妨让他们与那些同样具有阅读兴趣的伙伴多交往,在交往中交流读书心得,等等。很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对方的情况。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了解一下对方的家庭背景。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重要,通过他的家庭可以更加了解孩子的朋友。一般情况下,父母不应轻易反对孩子的正常交往,不过很多父母总是希望孩子与“好孩子”多交往。但是,孩子的衡量尺度可能和父母有所偏差,但他们的意见也值得考虑。如果孩子不听父母的意见,父母应该怎么办呢?首先,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出发点是为他们好。一般而言,父母觉得孩子的朋友坏,无非是因为他们身上缺点较多,怕他们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父母完全可以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说明自己的担忧,表明立场,只要态度真诚,孩子是会考虑父母的意见的。其次,可以见见孩子的朋友。也许你并不喜欢孩子的朋友,但硬要强行阻止他们交往是不好的。你可以请孩子到家里来,近距离地了解他,然后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况给孩子的行为加以指导。

篇5

Harmer 在 How to teach English 里提到教材的使用问题。他认为,正是因为教材中一切都不是很精彩,也正是因为教师要把自己的个性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为此,对教材的补充、改编、替换就显得如此重要。正是在这时,教师为学生的利益与教材的沟通才真正起作用。

基于以上新课程理念,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需要,树立新的教材观,深入研究解析教材,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从教材整合方法、整合原则两个角度,阐述一下初中英语教材的整合。

整合方法

方法1――转换。学生学习的材料如果是可以感受到的、生活中能触及到的,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更加主动感兴趣。在教材中的某些内容,由于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迅速发展,某些内容会逐渐脱离我们生活的实际,失去生活感、时代感,因此我们把不符合学生认知现实的转换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

方法 2――拓展。新目标英语这本教材,在七、八年级教材中,阅读类的短文大多是短小型的,缺乏丰富的文字素材和信息。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依据教材中文章的内容,从课外精选具有时代气息或学科前沿成果的资料,或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素材,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增加学生的思维量。

方法3 ――删除。对于不符合教学目标的内容,像某些听力练习、复杂的句式、较难的语法知识等不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舍而弃之。

方法4 ――调序。我们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教学的需要,改变教材原有的编排顺序,进行单元内部教学顺序的调整或者是教材单元之间的顺序调整,使之有利于教学的展开和学生的接受。

方法5――深化。我们通过教材的主题思想、情感渗透、知识内涵等方面的深化,来实现我们教学的三维目标。如有关人物传记的叙事型题材,我们通过挖掘相关励志故事激发学生对成功的渴望与追求,有关食物、游乐、旅游型的说明文题材,我们通过挖掘相关风俗文化的介绍进行文化价值观的渗透,有关生活、成长的议论文题材,我们通过主题讨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些恰恰是中考英语话题考点。

整合原则

教师在整合教材前,首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分析教材、“吃透”教材。英语教学是一个整体,教材也是一个整体。教师要用整体理念为指导对英语教材进行全程整合,才能够清楚地知道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该如何整合教材。

总之,在教学实际过程中,我改变了过去较为孤立的使用教材的做法,以新课标作为指南,树立了科学的教材观,增加了教材整合的智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靳玉乐、宋乃庆、徐仲林:《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篇6

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词具有三个要素:固定的语言形式、表达一定的意义、属于一定的语法范畴。它是可以独立使用的最小语言单位。一种语言里面的所有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被称作词汇。词在词汇中根据自己的特点,与其他词产生某种联系,使词汇中形成若干个集体,即词组或短语。法语的词汇总量约为六万(小罗伯特词典收录)。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使用的词汇都不尽相同,但这并不影响交际的正常进行。法语中常用的词汇约有2600个,学识渊博的人会掌握5000个或者更多的词汇。如果交谈双方的文化修养相差太大,甲方使用的专业词汇超出乙方使用的词汇范围,那么他们的对话效果就会打折扣。理论上讲,掌握的词汇越多,语言的表达就越丰富、灵活多样。

法语有特定的构词法,了解并掌握法语单词的构词法有利于扩大词汇量、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二、法语构词法的方法和原则

在法语的发展过程中,法语吸收了众多的外来词,如德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和英语都向法语提供了大量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语言的扩充与融合使语言变得更加复杂,原来有限的词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便创造了一些新词来表示新有的事物和概念。而新词的产生,大多服从语法的规则,遵从一定的语言发展规律,“语言的这种‘弃旧创新’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体现出的就是一种规律——构词法”。

法语大部分词汇是在罗马征服高卢后引进的,并且又增加一些外来词汇。原始词汇的构成中还应该包括数量不大,但不可忽略的一些高卢语词和日耳曼词。在历史进程中,法国不断吸收他国的语言来丰富自己的词汇,如德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和阿拉伯。比如alcool(酒),camarade(同学),bizarre(奇怪的),banque(银行),soldat(士兵)等,这些都是法国和其他国家交流时产生的新词。不少从外来语中借来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发音和拼写上逐步演变成法语的形式。

法语中新词的产生主要有两种方法:派生构词法和复合构词法。派生指在基础词(词根)上加一个或者数个词缀构成新词的方法,这种方法构成的词称作派生词。法语中派生的类型不外乎四种:只加前缀、只加后缀、同时加有前缀和后缀、没有词缀。以单词porter为例,它派生的词语有:apporter(带来),déporter(流放),exporter(出口),reporter(拿回),portable(手提的),portatif(可携带的),porteur(搬运工),comportement(行为),exportation(出口),port(港口)等。前缀和后缀含有不同的意义,它们能根据使用需要改变词根的意义。

复合构词法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成一个新词的构词法,用这种方法构成的词称为复合词。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或介词都可以用来构成新的复合词。复合词的组合方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1)名词+名词;(2)名词+介词+名词;(3)形容词+名词;(4)名词+形容词;(5)动词+名词(6)动词+介词+名词;(7)动词+动词;(8)介词(或副词)+名词;(9)介词(或副词)+动词;(10)形容词+形容词;(11)句子充当复合词等。比如:un chien-loup(狼狗),un chef-d’oeuvre(杰作),une pomme de terre(土豆),un dé à coudre(顶针),un beau-frère(姐(妹)夫),un chateau-fort(城堡),un porte-monnaie(小钱包),un sous-lieutement(少尉),tire-au-flanc(偷懒者),laisser-passer(通行证),bien-dire(好口才),aigre-doux(又酸又甜的),avant-dernier(倒数第二的),je-m’en-fichisme(满不在乎)。构成复合词的成分大多属于法语的基本词汇,所以复合构词法是人们最喜欢采用的一种方法。

除了上述的两种构词方法外,法语中还有转换构词法、缩略构词法等。

转换构词法指的是不改变词的形态,而只改变词的语法属性,使原来的词汇单位具有新的意义,从而成为新词的这样一种构词方法。词类的转换主要有名词化、形容词化和副词化等,其中以名词化最普遍。比如:blanc(白色)原是形容词,写作les Blancs时,意思为白种人;Tartufe原是人名,现在常用来指代伪君子;Champagne原是法国一地名,盛产香槟酒,现在便用champagne指代香槟酒。

缩略词是以缩略的方法构成的词,包括普通缩略词和首字母缩略词。大量出现的缩略词是当代法语的显著特征之一,代表法语词汇演变的一个倾向:

(1)普通缩略词的形式。普通缩略词指通过将一个由多种成分构成的词缩短,除去一个或数个构词成分而构成的词。普通缩略词有以下几种缩略形式:用一个词或两个词取代词组,如quotidien取代journal quotidien(日报),pull取代pull-over(羊毛套衫);用一个或数个字母取代一个词,这种缩略词常见于书面用语,如M.取代Monsieur(先生),Dr.取代Docteur(博士,医生);用单音节词或双音节词取代多音节词,这种普通缩略词又称为音节缩略词,如gym取代gymnastique(体操),prof取代professeur(教师)。

(2)首字母缩略词。首字母缩略词只适用于词组的缩略。构成方法是:取原词组各词的第一个字母,用这些字母组合成缩略词;介词、连接词、冠词一般不参加组合。如RPC(république populaire de Chine)中华人民共和国,T.G.V.(Train à grande vitesse)高速火车。

三、法语构词法的应用

从法语语言的发展过程来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词语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便通过构词法来产生新的词语以便应用。复合构词法和转换构词法便是最常用的构词方法。如:canapé-lit(沙发床),wagon-restaurant(餐车),coffre-fort(保险箱),abat-jour(灯罩),cache-nez(围巾),saute-en-barque(划船者穿的短上衣);sans-travail(失业者),pourboire(小费),le onze(足球队)。这些词都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际政治的发展,一些新的词汇应运而生。比如:franco-britannique(法英关系的),député-maire(众议员兼市长),nationnal-socialisme(国家社会主义), casques-bleus(蓝盔部队)。

在新兴科技(生物、化学等)等领域多采用派生法构词。科技术语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的划分越来越细致,种类越来越多。同样的,有些学科已经形成自己独立的词缀系统,构词十分有规律。根据参加构词的词缀和词根,我们便可以了解词的意义。如entéro-(肠)这个词根,同下面的词缀组合,可以构成一系列医学术语:entéro-加-ite(有炎症的疾病)——entérite(肠炎),entéro-加-lithe(石) ——entérolithe(肠结石),entéro-加-algie(痛)—— entéralgie(肠痛)等。再比如一些有机化学术语:-ol(醇)——le méthanol(甲醇),-al(醛)——le méthanal(甲醛)等。由此可见,在新兴科技方面的词汇上,大多数词汇是由派生构词法构成的,只要掌握了规律,就可以很快地掌握大量的科技方面的词汇。

随着通信发展,报刊书信等也随之加入大量的缩略词。一般在报刊书信等领域采用首字母缩略法构词。了解了缩略词的代表意义,可以更好地读懂报刊书信等。如:P.D.G.(président-directeur général)董事长兼总经理,SMIG(salaire minimum interprofessionnel garanti)各行业最低保证工资,H.L.M.(habitation à loyer modéré)低租金住房,F.N(le Front National)法国国民阵线。

在网络和日常口语中,人们常用普通缩略法构词。在现在的网络上,人们经常使用一个词代替几个词,使得语言简洁。如:SVP取代s’il vous pla?觘t(请),P取代page(页),Mlle取代mademoiselle(小姐),fac取代faculté(院系),slt取代salut(你好),bcp取代beaucoup(许多)等。

四、结语

对于在校的大学生而言,法语单词虽然难记,但它本身却有内在的规律可循。掌握法语词汇基本的构词法,学习者就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分析理解一个词的含义,举一反三,由记一词而忆多词,以点带面,使词汇学习变得简单、高效,使得迅速扩大词汇量成为可能。深入理解和掌握构词法可以较好地提高词汇记忆和法语运用能力,学习者通过构词法批量有规律地记忆单词,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单词是构成法语大厦的砖石。法语单词学习的首要任务就在于通过对法语单词的听、说、读、写等技能的培养,提高掌握单词的能力。虽然法语单词很多,但是只要记住这些构成单词的基本元素,了解构词法在法语单词构成中的影响和构成规律,掌握法语单词就不再困难了。掌握了词根的意义,就掌握了词汇的基本意义,学习者可充分利用单词之间的形式和意义联系,对大量的词汇进行模糊记忆,从而大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文浩.法语词汇揭秘.东华大学出版社,2010.

[2]程依荣.法语词汇学导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篇7

    (二)及时性原则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可以说这两句诗道出了及时性原则的精髓。教师要做到启发及时,就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反应。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时,或在学生遇到了困难,思维暂时受阻时,教师都应抓住本质、在要害处稍加点拨,启发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但一定要尽量避免超前启发和滞后启发。

    (三)实效性原则

    设计启发式教学时,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等,做到讲求实际、讲求实效、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要利用正迁移规律。即作为启发的知识材料应选用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感知过的,同时又能在记忆中得到再现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一定能达到启而有发,问而有答的效果。二是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不同,对不同学生,要注意运用不同的问题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不能用一个模式对待所有的学生。

    (四)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发扬民主,创造良好的信息交流的课堂氛围,做到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启发。我们都知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导”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而不是代替学生走路。教师要充分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讲求教学民主,讲求双向交流,真正做到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使启发式教学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否则,师生心理相悖,课堂气氛压抑,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不利于启发式教学的进行。要做到这一点光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努力还不够,还要靠教师平时与学生建立起来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五)独特性原则

    独特性,反映的是新奇、不同寻常的思维。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求异和创新思维能力。在设计CAI课件时就必须对学生的各种发散联想予以详尽考虑。例如:在教授line(直线),circle(圆),square(方形),triangle(三角形)等词汇时,充分利用Authorware编程和有关工具精心设计文本、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并链接起来,通过交互作用,形成网状的结构。学生学习时可通过按钮把内容显示在屏幕上,让学生根据图形提示识别单词之意,并联想起很多有关的词汇,进行人机对话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又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启发思维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激情法

    课堂教学不仅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有助于思泉喷涌,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像音乐指挥那样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基础。课堂上激情启发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通过放录像、录音或生动讲述,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维、去探索;找一件能引起学生丰富想象的物品,使学生睹物思情。如上“Theme parks ”这课时,教师可以拿出曾经去过的主题公园的简介和地图,然后用英语介绍,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自信、兴奋、惊奇、赞叹,对学生脑细胞的活动起很大的作用,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饱含感情,并通过自己健康向上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调动起思维积极性,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二)创境法

    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动词“help”的不同用法时,利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了一个顾客买东西时店员问他:“Can I help you?”的情景片断和一个人落水后大叫“help”的情景画面,然后让学生自己体会它们之间在不同的情景中的不同含义并解释出来,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这一词的用法,而且由于借助于情景记忆印象很深且不易忘记。

    (三)设疑法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

    (四)寻思法

    如果说设疑启发重在“疑”,即通过新旧知识的矛盾,了解问题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间的悬念来启发学生学习兴趣,那么,寻思启发,则重在“思”,即通过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解决悬念来启发学生。

    (五)研讨法

    教师将启发贯穿于讲练中,通过循循善诱,步步启发,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共同研究、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或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自己分组讨论,利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这一方法在理解课文和处理难点问题上较为常用且效果明显,特别在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尤为有效。

    (六)故谬法

    教师在讲授知识的重点、关键处,故意出现错误,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如教师讲完某一规则后让学生一起做课堂练习时,可故意犯学生可能犯的错误,从而让他们引起警惕,以免再犯。故谬法的好处是能引起学生高度注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以探究正确答案,而且记忆牢固。但此法不可多用,否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混乱。

    (七)点拨法

篇8

中学美术教学究竟主要有哪些原则,遵循这些原则有些什么要求,笔者有如下认为:

(一)审美性原则。1989年中央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明确规定:“中学美术教育的 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并再次要求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主线贯 穿于美术教学活动的始终。可见,审美教育,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它起着决定本学科教育性质的作用。

(二)直观性原则。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求的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美学问题、技巧问题,又往往很难用 语言表达清楚,这就只有借助直观教学的手段引导学生深入地观察、感知客观现象去形象地认识世界。如把握 构成美术的基本因素—一形体、比例、结构、空间、明暗、色彩、笔、墨、线条等,才能获得较明确的概念。

(三)启发性原则。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而教是矛盾的主导方面,教师必须启发学生积 极思维,以调动其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填鸭式的满堂灌是起不到美术教学效果的。

(四)精讲善练原则。中学美术教学多属技能性的内容,而且技能的本身就在于多练、苦练,但每课时又只有45分钟,要腾出尽量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不精讲就完不成教学任务。“精讲”,就是要求教师在作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少讲,把所用之道理讲清楚,把重点、难点讲透,把方法、步骤和要求讲准确,以达到指导“善练”的目的。“善练”,就是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有严格的训练计划、方法步骤,按质按量地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

(五)以点带面,面向全体的原则。我国现行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基本上是以年龄为基准组建的,由于学生的来源及其生活条件、所处之社会环境的不同,对美术的兴趣爱好乃至天赋差别,造成水平的参差不齐是 必然存在的,而教学活动是集体的,要求也是以统编教材为依据即划一的,这便产生了统一要求与水平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

然而我们的社会制度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唯一的办法,只有以点带面,抓两头带中间,在不同基点上去要求、提高。

(六)创造性原则。创造性是美术学科的显著特征,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创造性才能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最主要的标志,是人的智力结构中最主要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发展学 生智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和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切不可忽视。美术教学在这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

以上之中学美术教学原则,既有他们间的区别,但又是互相联系的,教师要善于从实际出发,把他们配合起来,灵活地、创造性地遵循和运用。

二、认真研究和选择美术教学的方法

美术教学原则是美术课教学的基本准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用于指导中学美术教学的一般性原理 ,也是具体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依据。认真贯彻教学原则,有利于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教与学的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很多,但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精神的要求和笔者长期从事美术教学的经验体会 ,最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讲授法。这是一种由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以及技法课训练前的讲解,都采用讲授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但其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感性知识,如无法解决怎样画等问题。

(二)演示法。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或其它美术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 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当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

(三)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练习包括视觉 观察练习、造型技法练习、工具材料之操作练习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习等。按新编教材的要求,它在整个初中的教学活动中要占80%以上份量。

(四)谈话法。谈话法是通过同学生互相交谈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包括启发式谈话法、提问式谈话法和指导式谈话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积极反锁 .但谈话法的缺点是意见容易分散,不易控制,运用不好还容易使所传授知识支离破碎。

篇9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9—0023—01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班主任作为教学和管理的排头兵,身处教学阵地的最前沿,时刻与学生打交道,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掌握得最清楚、最完整。因此,应该责无旁贷地挑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

那么,班主任该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呢?笔者从两个方面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把握好一条主线和两个原则

1. 一条主线——以学生为核心。班主任的工作,不管是教学还是管理,始终都以学生为核心。只有把握住“以学生为本”的主线,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才能使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班主任要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经常和学生谈心交流,经常表扬和鼓励学生,尊重、关心和关爱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生活的热情,这样才能给学生创设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使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两个原则。(1)坚持言传身教。学生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正处于发展时期,模仿性极强。班主任平时如何处理学生间的关系,如何待人接物以及平时的一言一行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做好“榜样”作用,率先垂范,积极发挥“正能量”,潜移默化地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坚持共性与个性并存的思想。班主任工作面对的是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作为团队之中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关注学生共性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到个性的存在。班主任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爱好、追求和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改变过去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教育模式,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心理健康辅导,为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

在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班主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不能死搬硬套。

1. 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有利于促进同学间的人际交往,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使不同才能的学生找到表现自己的机会。因此,班主任可以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设计时要思考选择什么样的载体来开展集体活动,怎样开展才能让内向的学生能够大胆表现自己等,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2. 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研讨所产生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主动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所以,班主任在召开班会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细微心理变化,善于发现学生表述时语言和情感上的转变,理解学生没说出的深层次意思,适当加以引导,解开学生心中的症结。

3. 举办心理学常识讲座。班主任要经常举办一些健康教育知识、青少年生理卫生、心理健康技能等讲座,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心理和生理学知识,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养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篇10

(二)阶段性原则

文化教学要有一定的阶段性。必须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让学生逐渐理解和使用跨文化知识,Ham-merly把文化教学分成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初级阶段要求学生对文化理解感兴趣;中级阶段要理解跨文化差异性和学习跨文化规约;高级阶段是培养对外国文化的综合观,评价观和研究文化的能力。此外,在实施阶段性原则时,还应该注意文化内容本身的内部层次性和一致性。教学时应从相对简单和具体的内容开始,过渡到比较复杂和高层次的文化内容,最终使学生形成对语言文化较为广博的认识。阶段性原则还要求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适度。由于文化内容本身就广而杂,课堂上教学时间有限,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增加文化知识的积累。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式、研究性学习,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语言知识与文化洞察力、语言技能与文化能力同步增长。

(三)文化平等原则

在文化导入的过程中不仅要求高职学生了解英语文化知识和提高语用能力,还要求学生培养文化意识,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不同民族的文化,理解异国文化并加以借鉴和吸收,在工作和交际中传播本国文化。但应注意到,中英语交际过程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它涉及到的是双方或彼此。涉及文化的语言交流又是一种双向活动,交流的进行意味着吸纳和传播两者不可或缺。交际的双方只有互通有无,才能使交际顺利进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不要让学生产生这样的错觉,认为英语民族的文化一定比本民族的文化优越或者低劣,而是应该让他们认识到各种文化都是平等的。

(四)因材施教原则

高职生由于专业不同,分为艺术类考生和非艺术类考生,三年制高职生和五年制高职生,英语成绩参差不齐,对英语文化掌握和理解程度存在差异,在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标准就应不同。同时由于高职英语不同专业的差异,培养目标不同,导入的内容也应有所侧重,如商务、营销专业的学生应该应侧重商务礼仪、商务谈判文化的介绍与了解,而文化事业、文化旅游等专业则侧重风土人情、历史典故的文化导入。

二、文化导入的具体方法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要重视文化因素在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计划的切入文化知识,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克服由于文化背景知识缺乏而引起的语用失误和理解偏差,另一方面也要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相对而言,文化的东西因为其独特之处,比较容易吸引人的兴趣。所以,如果不在课堂的语言教学中更多地融入英语文化,英语文化教学永远达不到预期效果。

(一)讲授文化差异

对课文中出现的文化因素,先归纳总结,再让学生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让他们体会英汉文化的差异,做到“知己知彼”。中西文化的差异应是教学中的重点。特别是初学英语的学生,总喜欢把母语和英语互译,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成为以后运用英语的潜在障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对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而且还应同母语进行适当的比较,以便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从而掌握正确运用英语的方法。

(二)增加文化旁白

文化旁白是指在介绍有关语言知识内容时加入文化的介绍和讨论。例如:在讲到有关圣诞节时,可以顺便介绍圣诞节的缘由、庆祝方法和习俗;“文化旁白”也可以是“文化渗透”在某一个语言点上的扩展,例如:在讲到英国人惯用天气打开对话时,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由于英国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雨水特别多,随时都会下雨,所以他们出门时特别关心天气,就像我们中国人关心温饱问题一样,总是以吃、穿来打开对话。

篇11

要想确保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英语教学的课堂导入。成功的课堂导入不仅会极大地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效果,而且还会对学生的参与情绪和整堂课的教学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此,本文探讨了英语教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和原则,希望能够对广大的英语教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英语教学课堂导入的原则分析

1.1简洁性的原则

在具体的课堂导入中,一些教师无法对时间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一方面除了会过多的占用新知识的讲授时间,还会使学生感到课堂导入非常的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来说,要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内对课堂导入时间进行控制,教师要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

1.2悬念性的原则

通过设置悬念能够很好地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关注,并且能够使课堂形成较强的吸引力,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有效培养。除此之外,通过悬念能够引发学生的质疑,使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各抒己见,更好地将教学难点和重点掌握住。

1.3可操作性的原则

①必须要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设计课堂导入,②课堂导入并需要与其他教学步骤相适应;③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 年龄等特征进行充分的考虑。④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教师必须要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的实例。 ⑤必须要精准得当的选择课堂导入的材料。

1.4针对性的原则

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教师要以不同的对象和内容为根据设计课堂的导入的相关内容,如果没有针对性的导入不仅无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反而会将宝贵的时间浪费掉,使得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受到不利影响。

1.5趣启性的原则

只有具备一定的趣启性才能够将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出来,并且使学生高效的吸收各种知识。所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要通过高效、丰富的教学设计将一些具有一定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游戏或者活动引入进来,使学生开展自主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英语教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分析

2.1头脑风暴式的课堂导入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头脑风暴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并且将充足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时间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形象、概念或者想法等激活。教师要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根据将导入的主题词确定下来,随后有针对性地引入各种与主题相关的文字、图片、音频或者视频等。比如,在具体的课堂导入中教师可以以教学内容为根据选择一到两个单词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单词说出与之相关的单词,或者通过这个单词创作一个句子。通过这种头脑风暴的方式可以将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激活,并且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教师则要对学生可能给出的答案进行合理的预测,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引导。

2.2分享经历式的课堂导入方法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分享经历式的导入方法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教师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感性经验以及教学内容等为根据有目的有计划地将问题提出来,从而能够与学生之间进行更好地交流和互动,并且进一步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在对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就可以采用情景对话的方式让学生对与课堂设计有关的内容进行表演,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性经验、知识基础等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对话,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本的内容。

2.3多媒体导入的课堂导入方法

初中学生往往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接受各种新知识和新事物的时候具有较强的能力,在面对各种新奇的事物时初中生通常都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一些影片和歌曲等。为了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引入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并茂的画面展示给学生,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影片或者歌曲播放出来,从而能够形成良好的教学情境。比如,在课堂导入中教师就可以以教学中的重点单词为根据设计幻灯片,从而使学生对这些单词的含义进行准确的理解,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属于一个重要的环节。为此,教师必须要严格地以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为根据设计课堂导入,除了要确保课堂导入具有较高的针对性之外,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对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最终全面地提升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12

一、语文教学导入的原则

加上抓好上课的开始环节,即在上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对成功驾驭一堂课至关重要。

1.要有针对性。

语文教学导入应当针对教学实际,首先要针对教学内容,其次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差异等。教学易多从联想类比、启发谈话、设置疑难问题入手。

2.要有启发性。

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后,进行这种带有感情的脑力劳动不但不易疲劳,而且反应敏捷。所以老师在上课开始时就要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启发性的语文教学导入设计应注意给学生一个适当的想象余地,让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个别想到一般,收到启发思维的教学效果。

3.要有新颖性,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在教朱自清的散文《绿》时,有位老师讲了一个小故事:欧洲有个叫摩根的商人,长得高大魁梧,他的夫人却小巧玲珑,他们夫妇俩运了一大批鸡蛋到非洲去卖。到了非洲,丈夫先去卖,一连三天都卖不出去,于是他的夫人接着去卖,不到一天就卖完了。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引起学生诸多猜想,但多不得要领,老师便托出谜底:摩根人大手大,鸡蛋在他手里便显得小,他的夫人人小手小,同样一个鸡蛋在她手中就显得大了,所以人们争着买,这就体现出衬托的道理。新颖性语文教学导入往往能出奇制胜。

4.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文教学导入,既要有情趣,又要有意味,让学生笑过之后,引起进一步的深思,而不仅仅是一笑了之。

5.要有简洁性,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要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及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

二、语文教学导入的方法

1.奇闻趣事拓展式。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奇闻趣事,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能专心致志地学习。如在教王之涣的《凉州词》时,一开始就穿插王之涣的一段经历:“有一次,诗人王之涣、王昌龄和高适在一酒店饮酒,并听几名歌女唱歌。他们私下约定,谁的诗被歌女唱出,就证明谁的诗受欢迎。结果最好的一位歌女第一曲就唱了王之涣的一首诗,这首诗是千古佳作,同学们知道这是王之涣的哪首诗吗?”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自然地导入新课,并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探索诗中的意境。

2.歌曲导入。

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欢快的节奏既能使学生获得音乐的享受,又能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是这样进行语文教学导入:同学们,首先我们共同欣赏一首歌曲――《泰坦尼克号》主题曲。这便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轨道,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泰坦尼克号》,从而老师教得趣味盎然,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3.活动导入。

活泼好动是初中生的天性,我们在教学中不妨投其所好,设计一些既新颖别致又包含教学内容的活动,既可以作为教学的引子,又可以作为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为新课的呈现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游戏是一种有效的语文教学导入手段。但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与教学密切相关。

4.前后知识联系法。

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例如导入新课《范进中举》可以这样开头:我们学过了《孔乙己》,鲁迅以传神的笔调,塑造了一个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使我们从一个侧面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今天,我们要从范进的喜剧命运的另一个侧面,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荒诞和罪恶。新的知识用旧的知识作为台阶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由“孔乙己”这一刚学过的人物入手导入新课,还可以使两个形象形成对照,形成有机的联系。

5.设置问题导入新课。

在教授新课时,巧妙的设问往往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促使他们主动地思考问题。例如教学《苏州园林》一课,老师从漫谈一些城市的美称入手,先在副板书的位置上写上“城市的美称”几个字,然后说:“我国不少城市都有自己的美称,例如,上海可叫不夜城,广州可叫羊城,南昌可叫英雄城……那么苏州叫什么城?同学们猜猜?”老师在正黑板位置上写“苏州”两字,不少学生不约而同地响亮回答:“园林城!”于是,老师顺势在“苏州”两字后面写上“园林”。这样,引导学生在感受新知识的乐趣中导入新课,话语不多,却使学生豁然开朗,增加了他们学习新课的驱动力,促使他们兴味盎然地去了解苏州的园林特色。

6.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法。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语文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我先播放《愚公移山》Flas,激发学生的兴趣,便他们展开想象将整个身心融入到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之中,进而产生愉快的情感,调动他们渴望学习的积极性。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使人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文,接受新知识。如教学《春》一课,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导入时采用《春天来了》这首古筝弹奏的名曲,让学生沉浸于心旷神怡、气象万千的春天美景之中。

7.感情先行导入法。

在学习新课时,学生对教材涉及的内容先有感性认识可大大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时,我先根据自己的阅读感悟即兴修改了别人的一首诗进行配乐朗诵:我老了,我以为我已经把你忘记了,只要我不去回忆,可我的灵魂始终是个孩子,不可以当作什么都不曾发生,你总在我梦里出现,唤醒我心中对你,不能忘却的思念……以此来引发学生对那段耻辱往事的怀念,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同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插入圆明园美丽景色图和被掠夺后的断壁残垣图,让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起伏中进入文本,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总之,导入新课的方式很多,比如简介背景的方式、释题导入的方式、设置悬念导入的方式等。它没有固定的格式和方法,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应讲究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能够把学生很好地带入学习新课的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篇13

一、课堂导入在教学中的意义

1. 课堂导入能安定学生的情绪。课堂导入常常是课前骚乱与课堂肃静的分界线。学生从课间休息时的游戏打闹到上课铃响后的安静,需要有个过度转换阶段,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课堂导入的作用。机智的教师善于运用引导语,以自身的风度、清晰的声音、新奇的内容、精彩的语言控制课堂,抓住学生心理,让学生的思维尽快回归到课堂上,充分发挥课堂导入的特有魅力。

2. 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理认识过程,需要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多种心理活动的参与,而注意力是否集中则是这种认识过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巧妙地引导新课,可以起到先声夺人、先声服人的效果,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一上课就把兴奋点转移到课堂上来,集中在教学的内容上。

3. 课堂导入能在师生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上课开始,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抹笑容、一句话语,如果一下子博得学生好感,那便取得了通往学生心灵的通行证,为教学之间的信息交流、情绪反馈打开了通路,铺平了道路,使教师的讲课建筑在学生的期待、信赖、尊重、理解的基础上。朴实亲切的课堂导入语会在师生之间搭起一座友谊的桥梁,而且师生的情感会在导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交流和升华。高明的教师总是善于运用独特的导入语来活跃气氛,以达到师生心理相容的目的。

4. 课堂导入能明确教学目的。目的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根本特性之一,教学有无明确的目的和学生是否有明确目的是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在课堂导入过程中让学生预先明确学习的目的。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时,教师就要适时地讲明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保持旺盛长久的注意力,并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

二、课堂导入的设计原则

1. 连贯性原则。在教学设计中,课堂导入和教学内容能融为一体,两者间应衔接紧密,不能将上下没有关联的内容强行放在一起,这样的效果反而不好。

2. 实效性原则。在教学设计中要把握时间短实用性强的特点,而不能把导入时间占用很长。在教学时争取用最少的几个问题且准确地切入,能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三、课堂导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