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引言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以及对生活享受意识的增强,又由于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又使人们在体力上,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力,他们尤其需要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城市公园作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同时又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们休憩娱乐的场所,因此,必须重视公园景观设计与规划,才能更好的促进城市公园的可持续性发展,笔者结合实践来探讨自己对城市公园设计的思考。
一、公园景观设计理念思考
1、当前公园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盲目追求“档次”
公园设计方面太过于追求档次,尤其是对于大城市的公园设计,似乎成了“比美的竞赛”。而笔者认为对于公园景观设计,应该考虑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但对于精品景观的创作并不一定就是要上“档次”,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认真思考和对待。
(2)对原生态的考虑不够
公园设计本来就是一种绿色环境体现的载体,其应当更多地注重生态环境的设计体现,因此公园景观设计中,应尽可能地采取原生态设计。
(3)对人的需要和人性的关注不够
城市公园设计的目的就是让人获得心灵释放的地方,让工作压力的心情得到缓解,因此公园设计应当注重人的存在。设计之前,我们应考虑一下自己对未来的景观将给人们提供一种什么样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
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的理念
笔者通过实践,分析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当遵循以下的设计理念为基础:
(1)、生态可持续性
保持场地原有的肌理及原生态基础,加以保护性改造,通过河涌、河岸、公园的不同水生态设计,形成一个自我净化系统;整体规划河涌网络纵贯整个区域,保持公园整体生态廊道的连通。通过设计有生态绿岛,具有家具抽象符号和长度标听环形单车径及散步跑步径,穿行于绿色生态景观空间。同时,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整合地块周边生态系统,完善生态自我修复,打造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
(2)、城市的互补作用
城市公园作为日后发展居住区的一个重要辅助设施,通过设计一个全开放的公共绿地,营造山丘、树林、河流、浅滩、湿地不同要素组合而成的自然环境,与居住小区内部庭院功能起到互补作用,为都市生活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3)、超前意识
公园设计中导入安全避难防灾理念,预留大片开放空间,作为紧急避难场所为大量人群提供庇护。
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手法
1、景观设计原则提出
针对上述对公园景观园林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现象,笔者认为公园景观设计可考虑从以下设计思路入手:
(1)同步规划原则。建设单位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时,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应将园林景观规划同步规划,以达到园林、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2)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宜人的绿色环境为宗旨,充分满足人的需求和审美取向。园林绿地要体现可融入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庇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3)生态优先原则。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在设计中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
(4)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保护湿地和自然水系,减少填挖土方,公园、绿地的改造要保存其遗韵和历史信息,保护如古树、大树等原有植被,原有建筑和布局。绿地设计要从城市的自然环境、地域特征等出发。将城市历史文脉融入园林绿地设计中,突出地方园林特色。根据城市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选择合适的绿化树种,注重开发和利用乡土树种,适当利用经引种驯化后适生的新优外来品种,丰富植物种类。
(5)植物造景原则。运用植物的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多样化等特征,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提高生态效益。
(6)整体协调原则。构景要素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宜彰。
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手法
(1)、公园区域空间设计
创造“以人为本”的区域空间对于公园设计相当重要,设计时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人文历史、自然山水和植物等条件,充分发挥本地艺术优势,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和谐统一。在公园的建设中,景观空间的设计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景观活动空间。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景观呈现出多样性,达到生态化,功能化、景观化、便捷化多样化。对于公园内的开敞空间较大处,可适当做些地形处理,控制在路面向上50cm左右,这样更能丰富景观层次。
(2)、植物造景设计
植物在公园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合理有效地植物造景设计手法显得相当重要。根据设计实践效果来看,公园绿地内部用地比例根据用地类型和用地面积确定,在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对于植物造景的最终原则是根据功能、艺术构图及生物学特性要求的完美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美景,为公园添香增色。植物配置要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厂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并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与建筑相适应。
3、公园设施设计
公园设施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即景观在被观赏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其中,放松心情,愉悦心灵,这样也正体现了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园的开放性特征,公园的边界与城市的其它部分具有良好的过渡,甚至围墙都可以取消,这样公园与其它空间将会直接接触,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这样就为公园的参与性提供了又一种可能。
4、人的参与性
公园的设计,强化每一块区域的特定功能,创造多样化的休闲、娱乐、运动场地,来满足市民、游客的需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生”的设计理念。为此对于设计水嘻游乐的,应凸显大水面,体现水的灵动,使游人更能接近于水,突出亲水性。强化水面的视觉效果,给人视觉上带来冲击力。营造连续、动感、自然的水岸线,呈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画卷。
结束语
笔者通过分析当前公园景观设计方面的不足,明确公园景观设计目标,提出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生态学、以人为本和美学原则,同时探讨公园景观设计手法,旨在能为公园景观设计提供有价值参考。
参考文献:
篇2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闲暇时间也不断增多,由于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又使人们在体力上,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力,他们迫切需要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娱乐活动便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了。城市现代化公园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人是城市的主人,因而公园设计也应以人为永恒主题。游人的活动可以增加公园的总体艺术效果,并且成为公园景观构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
1.1关于植物造景
在公园建设过程中,对于植物造景的运用仍然是公园景观设计的最重要部分。在植物配置中蕴含了人的理想是显得尤为重要的,城市公园具有艺术品的特征,植物的时代性并不是很强,所以利用植物造景是最能衔接现代与古典园林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景观,同样也包括不同文化和地域性的景观。植物配置的形式非常多,主要有孤植、对植、丛植、树群、树林、植篱、花坛、花境、草坪等,最终原则是根据功能、艺术构图及生物学特性要求的完美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美景,为公园添香增色。论文参考。
1.2关于区域空间
创造“以人为本”的区域空间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人文历史、自然山水和植物等条件,充分发挥本地艺术优势,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和谐统一。在公园的建设中,可利用建筑、地形、植物、假山台地在入口或转角处设隔景小空间,经过婉转通道中逐渐放开,到达开阔空间;如果先前存在较多的不同于传统公园的小空间,而这些小的空间又不能够以小衬大、不能够给整个公园提供成景的作用,所以需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应当尽可能的减少这样的消极、闭塞空间的产生,使这些空间开朗化是设计的目的。另外,还应大力提倡和发展水体绿化、立体绿化,增加绿量,创造公园新空间。
1.3关于纪念性景观
对于纪念性的景观,因为其具有所在地方的典型特性,所以其也具有了所在场所的精神体现,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将纪念性景观作为重点来设计。对于一些长期使用的环境和设施,要考虑到人们对其的依附心理,还是应当充分的考虑该景观环境的保留或者做旧处理。
1.4关于公园设施
公园设施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即景观在被观赏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其中,放松心情,愉悦心灵,这样也正体现了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园的开放性特征,公园的边界与城市的其它部分具有良好的过渡,甚至围墙都可以取消,这样公园与其它空间将会直接接触,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这样就为公园的参与性提供了又一种可能。
2.对某公园景观设计的探讨
某公园园址呈方形,面积约586公顷。论文参考。公园规划以绿为主,发挥公园的绿化效益和环境效益,满足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渴望和追求,以具有特色的花卉和乔木,创造出适宜人们休息、游览的环境。风格上既有历史的传统性,又具有现代的新鲜感。园林建筑与园林空间的创造,追求山林野趣和具有明快开朗的特点相结合。
2.1入口主景区
采用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平立面上大体量的花池树池对称分布,通过高大乔木的对应布置,形成入口处的磅礴气势。高品质的材料运用也点明该区的重要性,同时又通过地面材质的曲线铺装和多样材质的使用来打破过于对称的布局,满足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2.2水体主景
大面积的自然驳岸式水池设置主要观赏性人造山体,形成山水合一的景观效果;掩映于山水之间的亭台和木质钓台既自成一景又满足了人们置身于景和观景的需要;缓缓的步道沿坡而上,池面微波粼粼的淡淡水色,水中清雅的睡莲,隐约于山水林间的亭台,一片透着木质芳香的钓台,一叶扁舟,一缕情感。
2.3山涧溪流
高差在4米之上的自然地形使立于山水主体地位的山涧溪流顺势而下,自然沟体的曲折蜿蜒形成几汪浅浅的清潭碧波,几尾小鱼欢快地游于其间,溪边的林荫仿佛静謐的空间,流水声与山石一体有几分动的跳跃更衬托出空灵的山间环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好一派诗情画意。论文参考。
2.4儿童游戏区
置于自然山水侧,峰回路转间。浅滩式戏水池由于儿童的使用,使水系在整个园景中更具活力,山与水的动态画面也得到充分加强;池边的沙滩与整体儿童游乐设施相联系,丰富了平面造景的色彩和三维立体效果;木质水车的对景处理使得儿童活动空间的主题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同时又渗透出新的文化主题。
2.5下沉式的广场和健身场地
放置于整个空间的垂直高点,逐步向下移动,视线上使健身场地富有延伸感。突出由上而下的层次变化。辅助以花架通廊、风格亭、树池等使人们在活动之余又有足够的停留休息和观赏景物的空间。
2.6其他多功能型活动区域
在住宅单元幢与幢的空隙间留出符合人类活动就近的一些具有健身、娱乐、休息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活动场所。利用各种园林要素形成各具特色的园建景观。在别墅区的花池单挑构架将花池与架有机结合,通过富厚重感的石材运用衬托出园建景观的自然和朴素,加入以风格化的山石为构图主体的旱沟作主景式铺装,使别墅区的景观既与整个环境相协调,又突出了这一区与众不同的造景特色。
2.7植物的组合配置
采用营造山林的布局思路,以2-3个品种的高大乔木作整个住宅景观区的骨架树种,以6-7个品种的乔木作为整个住宅景观区的主要树种,辅助以多种、多规格的各类乔灌花草相结合,形成自然山林环境的植物群落。同时充分考虑季节因素,将常绿与落叶相结合,观花观果与观叶色相结合,根据花期果期合理安排搭配植物品种与景观相结合,形成具四季变化但又四季有景的水平布局与垂直布局,植物的选择上主要采用适当地自然生活习性的乡土树种,使植物景观在短期之间迅速达到设计效果,从而使整个景观满足景观开发要求,取得相应效益。
同时在景观与建筑的协调上,通过高大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和地势的高低变化,软化建筑的硬线条,使其成为整体景观的一部分,并成为景观在园內的重要背景,借助建筑的独有色调也进一步丰富了环境空间内的色彩在总体的设计上通过建立于山水统一基调上的各景区有机结合,使得整个环境景观充分体现了自然和谐的设计主题,构成一幅浓缩大自然美景和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意风景画。
3.结束语
总之,城市公园是指向公众开放的,经过专业的规划设计,具有一定设施和园林艺术布局,以供市民休憩、游览和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绿地。城市公园同时也是被称为“景观建筑”的设计原则的主要产物之一。因此,要加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相关研究,才能使我们的城市更美好。
参考文献:
[1]刘月,陈东田,刘雪.山地城市公园特色景观营造研究[J].山西建筑,2010,(05):347-348
篇3
城市公园是一种为城市居民提供的、有一定使用功能的白然化的游憩生活境域,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它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在注重环境生态、人居质量、艺术风格、历史文脉和地方特色的今天,景观规划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1.景观设计的原则
1.1指导思想
(1)以人为本。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社会、经济、艺术、科技、政治等综合手段,来满足人们在城市环境中的存在于发展需求。任何空间环境设计都应以人得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关怀;(2)尊重自然、显露自然。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绿化植被等要素构成城市的宝贵景观资源。尊重并强化城市的自然景观特征,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有助于城市特色的创造;(3)保护资源、节约资源。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
1.2设计原则
(1)生态化设计原则。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吸取当地人的经验。要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观;(2)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原则;(3)整体性原则。景观设计不只是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要相地合宜,要得体,与自然、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4)多学科综合原则;(5)人性化设计原则。设计应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人性化设计应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方向,以综合协调景观设计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
2.城市公园选址基本原则
2.1选址基本原则
(1)必要性原则。依据城市性质、城市结构和用地布局选址;(2)可能性原则。选择具有山川河湖、名胜古迹的用地及周围地区、原有林地及大片树丛地带;(3)整体性原则。公园布局应与改善城市街景相结合;(4)改造性原则。城市废弃地的再生、大型垃圾场的改造、旧工业区改造均可作为公园选址的场所。
2.2选址要点
(1)公园的服务半径应使城市居民方便使用,并与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公共交通设施有方便的联系;(2)符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确定的性质和规模,尽量充分利用城市的有利地形、河湖水系,选择不宜于工程建设及农业生产的地段;(3)充分发挥城市水系的作用,选择具有水面的地段建设公园,既可以保护水体,又可增加公园景色,并满足开展水上运动、公园地面排水、植物浇灌、水景等用水的需要;(4)选择现有植被丰富和有古树名木的地段。在原有林场、苗圃、花圃、丛林等基础上加以规划改造,投资小见效快;(5)选择有可以利用的名胜古迹,人文历史、园林建筑的地区规划建设公园,即可丰富公园内容,又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6)公园用地应考虑发展的可能性,留出适当面积的备用地,备用地可暂时作为苗圃、花圃,待将来发展建设时再行改建。
3.公园景观设计
3.1竖向设计
竖向控制应在公园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城市道路规划标高和园内主要活动内容,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组织竖向设计。地形设计应同时考虑园林景观和地板水的排放并有利于植物生长。竖向设计要点如下:(1)竖向设计必须整体连续;(2)用地边缘必须与周边标高相衔接,内部应和路面及水体密切配合,并有利于排水;(3)设计的地面标高必须保证拟栽植物能良好生长;(4)保留树木根茎处的原地面标高不得更改,并需要有良好的排水条件;(5)竖向设计坡度应稳定,稳定的土坡应设挡土墙等可靠设施;(6)设汁的土方填挖量宜内部平衡,尽可能利用原地形,减少土方工程量。
3.2植物种植设计
种植设计要点如下:(1)种植设计必须坚持环境优先的原则,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2)公园的绿化用地应全部绿色植物覆盖;(3)种植设计应以公园总体设计对植物组群类型及分布的要求为根据;(4)植物的选择应适应栽植地段的立地条件,并符合绿地功能的要求;(5)种植设计宜形成人工植物群落,乔木与灌木、落叶树与常绿树、地被植物及草坪配置适宜,四季有不同景色,并应不地表土;(6)新设计种植的树木,不得影响原有绿化树种的生长;(7)植物配置除观赏外,还应考虑游人遮阴需要,步行道两侧的乔木枝下净空应高于2.2m,车行道的两侧应高于4.0m;(8)范围边缘种植不得影响邻近建筑物的合理使用;(9)道路旁及儿童经常停留的绿地内不得种植带刺植物及有毒植物。
3.3水体设计
水体能是公园产生很多生动活泼的景观,形成开朗的空间和透景线,是造景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公园设计中,要注意水体的循环利用,雨水的收集等问题,确保节约永硕。
3.4园路设计
公园内道路是公园的骨架和脉络,是联系各景点的纽带,也是构成园林景色的重要因素,园路规划设汁要点:(1)交通性和游览。交通功能从属于游览线路,对交通要求一般不以捷径为准则;(2)主次分明。道路系统应主次分明、方向性强,便于游人识别;(3)因地制宜。如狭长基地,园内主要活动设施和景点应沿道路带状分布,道路也应呈带状;(4)疏密合理。安静休息区密度小些,文娱活动区、展区密度大些;(5)曲折迂回。一是地形要求,二是功能和景观要求,三是丰富空间层次要求;(6)交叉合理。避免交叉口过多,两条主要园路应尽可能采用正交。
3.5园林建筑设计
在公园绿地中,既有使用功能,又能与环境组成景色,供人们游览和使用的各类建筑物或构筑物,都可称为园林建筑。在公园绿地中,提倡多做生态节能建筑。
3.6园桥设计
(1)通行车辆的园桥在正常情况下,应按二级公路计算荷裁;(2)非通行车的园桥应有阻止车辆通过的设施,桥面活荷载按3.5kN/m2计算。
3.7雕塑设计
(1)公园内雕塑设置应少而精,提亮宜小不宜大,并以装饰性雕塑为主;(2)应慎重选用主题性、纪念性雕塑,名人纪念雕塑或大型主题雕塑,应通过有关主管部门的审批;(3)视觉要求。在高度上人们所选样的舒适观赏位置多数处在观察对象高度(视平线以上)两倍以上的位置,而且在高度三倍的距离前后为多。如果要求将对象看得细,那么人们歉意的位置大致处在高度一倍的距离。
4.工程实例
南宁市邕江南岸江滨休闲公园位于广西南宁市繁华的老城中心区地段,是南宁市重要的滨水景观区,是城市形象特征的重要代表区。邕江南岸滩涂绿化规划范围:西园东界至原邕江造船厂。规划东西走向长约1.2公里,南北约150米。最宽处达220米.公园风格应定位开放式的滨水生态休闲公园。强调南国绿城,壮乡首府,滨水城市之特色,突出对地形的依托与生态人文主题的应用,充分依赖和利用自然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状况,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滨水人居生存背景,以绿化、美化为主,形成大尺度的,线条明快、自然、流畅的大地景观艺术,体现“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主题。
图2 部分景观设计实景
5.结论
景观规划设计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通过结合南宁市邕江南岸江滨休闲公园规划设计,提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及设计要点。提出目前公园景观设计更应当注重生态化设计以及人性化设计,通过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采取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观,将得到相当有效的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篇4
总占地面积:109151.4平方米
工程建设范围:东临永乐苑,西至千峰北路,北临兴华南小区,南临漪汾苑,整个区域总面积10.915公顷。
现状分析:
漪汾公园位于太原市千峰北路以东地区,漪汾苑小区以北,兴华南小区以南,永乐苑以西。该区域目前已成为居住中心地带,主要有漪汾苑、漪汾花园、兴华南小区及太原外国语学校、双语小学等社区;西北部有晋机、汾机等大型企业,周围高楼大厦比比皆是,道路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建设完成,此处为住宅小区规划时预留的土地,近年来,由于没有使用,在其上建设有一些临时设施,目前已完全拆除。另外,本项目用地存在一些竖向高差,需要进行平整处理,再加上堆积假山,土方工程量较大。
自然气象条件
太原地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温带气候,一年四季气候分明,受西北气流和东南气流影响,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由于“三北”防护林带的建设,现今太原市地区冬季干燥,但不太冷,夏季的风多不太热,雨量偏为集中,全年平均气温为9.3°C,具体情况如下:
最冷月(一月)平均温度-7°C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12°C
最热月(七月)平均温度23.7°C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27.6°C
绝对最高温度39.4°C
绝对最低温度-25.5°C
平均年降雨量466.6mm
日最大降雨量183.5mm
全年主导风向N
夏季主导风向C19N8NW8
冬季主导风向C24N9NW9
全年平均相对湿度60%
平均气压926.8mba
全年无霜期188d
日平均气温≤5°C的天数135d
最大积雪深度160mm
冻土深度77mm
基本雪压200N/m2
基本风压300N/m2
平均风速2.5m/s
最大风速25m/s
全年日照时数2576h
地震烈度8度
二、漪汾公园主要建设内容:
漪汾公园区:由北向南共分三区:即漪北、漪中、漪南,按照动、静、动的理念设计。
漪北区主要建设:
1、次入口广场;
2、系列水景墙;
3、主广场:包括广场中心设计的钢架雕塑、雕塑背后设置的多功能舞台、水池及水景墙;
4、树阵广场,次入口以东为树阵广场,其两侧设计沙坑、景亭一座;
5、沿路侧、区设计停车场和自行车棚;
漪中区主要建设:
1、主入口广场(包括一处停车场、一处门卫);
2、4米高人工堆积假山(包括游园道路、假山制石 、景观亭、小型雕塑等);
3、人工堆积假山下设计儿童戏水池、栈道、小桥、木平台等;
漪南区主要建设:
1、次入口广场三处;
2、大型体育场(其内:包括2个篮球场、体育器材等);
3、体育场南侧设计一座景亭(考虑地形处理,最高为2.5米);
其他工程:
1、一级(3米宽,)、二级(2.3米)、三级(1.5米)道路建设;
2、照明、广播背景音乐、监控工程;
3、绿化工程;
4、监控广播工程;
5、公用工程;
三、 编制依据:
1、《太原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讨论稿)(2007年12月)
2、《漪汾公园总体改造规划方案》(2008年4月)
3、《漪汾公园规划总平面图》(2008年4月)
4、国家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5、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规范的有关条文(《公园设计,道路绿化设计》部分)
6、《太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1-2020)
7、其他相关的法规、规范及要求
四、总体规划:
1、 规划目标
(1)将漪汾公园设计成为服务于居民并富有山水景观和体育特色的文体生态园,具有观光、休闲、娱乐、锻炼、生态教育、文化传播、自然保护等功能,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休闲、生态公园。
(2)结合建设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总体目标,有目标、有重点、大范围地进行绿化建设,以达到服务公园、绿化太原、锦上添花的目的。
(3)通过假山的堆积,通过人工河流的挖掘,通过宏观景点亭的配置,通过雕塑的展示,将漪汾公园建设成青山绿水的生态公园。
(4)、入门广场的建设将本着景点第一、宽敞使用的原则,一方面突出停车场的建设,另一方面突出景观配置的原则,强调绿化的作用,突出公园特色,体现“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公园绿化内涵。
(5)、对现有乔灌木基本保留,要进一步充实提高。应结合北方气候条件及养管经济条件,多种植乔灌木,少种花卉,并应增设游人休息纳凉设施,提高公厕档次。
(6)、公园在北、中、南面临千峰路上设有三个出入口,以充分考虑人流集散,停车位置,合理组织交通路线。
(7)、增加亲水环境及小品、雕塑、文化小景墙,提升文化内涵。水体考虑冬季无水状态下的景观,做到冬季能看、夏季能流。
2、 设计原则
(1)服务居民,建设道路、建筑、树林等园林小品,功能第一的原则。
(2)突出特色,协调统一、高起点、高要求、高科技原则。
公园规划要面向二十一世纪,在园内布局及景点、项目的设置上体现国内先进水平。
(3)公园规划体现生态造园思想
规划全面贯彻生态造园思想,体现生态体系的合理运用,实现良性生态循化,创造最大的生态环境效益。
贯彻以保留原有乔木为主体,植物群落配置,注重生物多样性的指导思想,最大限度的增强绿量,丰富植物品种,其主要体现在:运用现代的植物造景手法,结合“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创造出一座上、中、下(乔、灌、草控制面积比例约为5:3:2)相得益彰的城市生态型绿地。
(4)亲水性原则
强化绿地的生态功能,在增强其文化内涵的同时,重点考虑了水景的设置,以满足北方居民的亲水性与娱乐性,具体表现在旱地喷泉、戏水池、水景墙等。
(5)经济性原则
由于本次工程属于新建范畴,加之考虑到今后养护管理的便利、节省,应体现以下几点经济性原则:
a.地形实施考虑一次到位:本项目因为要考虑人工堆积假山,且地面高程存在高差,所以地形处理上要考虑一步到位,以利植物造景。
b.戏水池:考虑用一种设计方案,两种准备措施。春、夏、秋三季期间抽取自来水到池中,然后由西向东通过泵的抽取形成溪流,使池水循环使用,形成流水潺潺,池水涟漪的动态景观。冬季冰冻期间,欣赏枯河床,卵石滩,落叶树的自然冬季静态景观。这样就合理利用了有限的水资源,间接降低了项目投资成本和今后养护管理费用。
(6)绿化整体性原则
绿化种植物设计要积极运用本地的乡土树种,且考虑道路两侧乔木树种的统一性,做到整体风格下的个性化设计,整体为主,个性为次。
A、以人为本,以绿为主,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
B、植物的色彩及季象上,考虑不同季节开花植物及色叶植物的搭配,使四季有不同的植物观赏景观,使公园景观早晚不同、四季多变,不断激起居民游园的兴趣。
C、种植手法是规则与自然相结合的栽植方式,创造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
D、多使用多木本植物及宿根花卉,增加植物景观,使各景点植物配置协调统一,创造景色宜人的生态园林景观。
(7)可持续性发展及教育性原则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建议在乔木树种的树杆上绑上标签,上注明树种中文名、拉丁名、所属科类及主要习性,让居民在游玩的同时寓教于乐。
五、 漪汾公园绿化树种的选择:
六、 漪汾公园道路系统:
(1)漪汾公园道路交通由于存在人工假山、嬉水池、体育场等因素,因此,道路系统基本围绕景观处理,以游览观光路线、人流及视线空间组织和景观意想特征等因素来进行规划。
(2)道路分级
规划将漪汾公园道路分为三个等级:
A、主园路一级路:宽度为3.0米,基本上全园循环布置,联系各景区;B、公园次路二级路:联系个主要景点,宽度为2.3米;C,游园小路三级路:辅助公园次路构成道路网络,道路宽度1.5米,或用圆形汀步和条形停步。
七、结语:
1、该项目符合太原市委、市政府建设园林绿化城市的要求,既满足了该地域居民的观光、休闲需要,又为千峰北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居住区的绿化是目前城市绿化的难题,其主要原因是过去规划时未考虑绿化用地,或者绿化用地考虑的太少所致。本项目是在预留土地上建设公园,因此困难较小,并同时为居住小区绿化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苏雪痕. 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齐康.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篇5
2.1植物物种多样性匮乏,树种搭配缺乏合理性
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植物物种多样性往往深刻地反映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水平。然而,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在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方面却并不容乐观。在武汉,城市公园中数量较多的观赏性植物只有80种左右(详见表1),具有公园性的公园景观设计的地点更是屈指可数。这就与西方发达国家中上千种的观赏植物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在我国的一些欠发达地区中,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更是显得极为匮乏,如西北地区的城市公园的观赏性植物物种数量仅为十七种。除此之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树种的搭配有所欠缺也是其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比如部分城市公园在进行景观设计时,不能够较好地融合公园景观设计,如将某种类别的树种进行单一种植,或是将不同类别的树种进行胡乱搭配,完全忽视生态学的相关原理,使得公园绿化存在病灾和虫灾的安全隐患。
2.2城市污染较为严重,植物养护管理不到位
现代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造成了城市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城市污染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城市公园是一种人为建造的城市绿化环境,它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调节能力是无法和普通生态环境相比的,例如城市污染中的空气污染往往会对植物起到了负增长的作用,图1武汉市中山公园内山体环境设计方案效果图公园地下水的污染会阻止公园植物获得茁壮成长的养分。除此之外,部分城市公园管理人员对于公园植物的养护管理也略显不足,往往会出现干旱天气不及时给植物浇水,防治病灾虫灾工作不到位等问题。
3如何有效进行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策略分析
3.1注重公园景观设计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与结合
城市公园设计师在对城市公园景观进行设计时,除了考虑公园植物自身的基础功能以外,还需要对公园的不同组成部分和不同功能进行综合化的考虑,将整个公园设计的构成和相关规律通过合理联系的方式作为整体,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设计,并注重城市公园构造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与结合,从而达到充分表现公园特征及规律的最终目的。以意大利台地式公园为例,意大利台地式公园多沿用古典风格,其中植物、地形、水体、建筑为公园设计的四大要素,城市公园设计师在设计这种公园时,多注重将公园作为建筑的室外延伸,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思想。如果从外到内俯瞰整座公园,不难发现整座公园都体现出了一种整体性与联系性的设计原则,例如从规则式的绿色矮丛植物到部分自然树冠的方形树畦,从人工塑造的雕塑、喷泉逐渐延伸为自然痕迹较重的溪流、瀑布,都对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与完善,充分体现了一种和谐美。
3.2遵循有序性设计与最优化原则,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感
一般来说,城市公园景观的结构设计应当是有序并且分为不同层次的,在公园设计中,高一层系统往往是由多层次的低层系统组合而成的,从公园设计师的角度考虑,公园内部的不同结构只有被合理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公园的不同的空间序列和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更为明确。除此之外,公园设计师还应当针对公园不同部分的联系和发展趋势、功能使用方向、活动方式等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多方面考虑,最终筛选出最优化设计方案,达到不仅要满足当前的设计需求,还应该考虑到未来公园发展的变化,最终让设计出的公园能够与时展紧密结合起来,并发挥更好的功能和效果,让公园设计符合最优化原则的同时,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感。在这一方面,中国的圆明园可以说是其代表作。圆明园的建筑布置极为有序,多采用对称式的布局模式,方整的水池、整齐的树木,处处体现出了中国皇家公园的严谨有序。而在注重有序性设计的同时,圆明园同样兼具了自然景观的美感,公园中水与河流相通,以山水作为公园主题,再配置多样的公园建筑,布局严谨而又不失灵活,使自然景色如诗如画,其中的游人更是如痴如醉,达到了人与自然相偕的高超境界(如图2)。
3.3深刻认知城市自然地理环境,因地制宜进行公园规划
不同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其相关的气候类型、土壤类型自然也就存在着较大差距。以武汉为例,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那么在武汉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则需要把在这种气候下能够茁壮成长的针叶树作为公园景观设计的主要树种,辅以一定的阔叶树种,并力求疏密有致。也只有在深刻认知城市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上,才能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将符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公园景观设计融入其中。
3.4重视交流性的设计理念,满足人们接近自然环境的愿望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融于大自然中,在阳光下享受芬芳气息,在树林中感悟风声鸟语,从而消除孤独与苦闷。因此,园林设计师要想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体现出公园独特的设计理念,就需要从这种交流性入手,例如在大型园林设计中注重绿化,规划出专门的“森林浴场”让走入园林的人们能够享受森林浴。只有重视园林设计中人们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大限度满足人们接近自然环境的愿望,才能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城市公园设计。
篇6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加上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人们越来越追求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而城市公园逐渐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其可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的场所,公园景观设计的逐渐得到重视,鉴于城市公园的作用,其更应该在设计上从产生意图出发考虑。笔者通过实践,分析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当遵循以下的设计理念为基础。
1.1生态可持续性
保持场地原有的肌理及原生态基础,加以保护性改造,通过河涌、河岸、公园的不同水生态设计,形成一个自我净化系统;整体规划河涌网络纵贯的本区,保持这一生态廊道的连通。同时通过设计有生态绿岛,具有家具抽象符号和长度标听环形单车径及散步跑步径,穿行于绿色生态景观空间。同时,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整合地块周边生态系统,完善生态自我修复,打造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本公园项目地处乐从家具、钢铁商贸区西侧,且与沙虼搴透鸢洞甯挥形幕历史的两村紧密联系,其公园设计特点应当融合现代与历史两个方面,体现现代商贸的风采,又延续历史文化传统,充分体现商贸风采与传统记忆
1.2城市的互补作用
城市公园作为日后发展居住区的一个重要辅助设施,通过设计一个全开放的公共绿地,营造山丘、树林、河流、浅滩、湿地不同要素组合而成的自然环境,与居住小区内部庭院功能起到互补作用,为都市生活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1.3超前意识
公园设计中导入安全避难防灾理念,预留大片开放空间,作为紧急避难场所为大量人群提供庇护。
2.当前公园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对人的需要和人性的关注不够
城市公园设计的目的就是让人获得心灵释放的地方,让工作压力的心情得到缓解,因此公园设计应当注重人的存在。设计之前,我们应考虑一下自己对未来的景观将给人们提供一种什么样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
2.2对原生态的考虑不够
公园设计本来就是一种绿色环境体现的载体,其应当更多地注重生态环境的设计体现,因此公园景观设计中,应尽可能地采取原生态设计。
2.3盲目追求“档次”
公园设计方面太过于追求档次,尤其是对于大城市的公园设计,似乎成了“比美的竞赛”。而笔者认为对于公园景观设计,应该考虑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但对于精品景观的创作并不一定就是要上“档次”,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认真思考和对待。
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对策
3.1公园的地形
地形是公园的骨架,通过合理利用地形,可在公园中创造供人们休闲娱乐的优美环境。造园讲究因地制宜,对公园内原有的地形地貌要适当地保留,采用合适的处理手法使其发挥最大的景观效益。在处理不同地形时,可根据其特点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如,自然坡地可以成为人们休憩、静坐的好去处;梯形地可以设置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台阶;垂直地则可以布置舒服的座椅等等。
3.2公园的园路
园路是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公园景观的营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组织园林空间和引导交通游览路线,还是人们休息散步的场所。在城市公园中,需要通过对游人特征、行为、数量等的调查与预测,全面系统地考虑游人的行为特点,进行人性化的园道设计。如人们有抄近路、走捷径的行为习惯,在布置公园游览路线时,就应该考虑不同的使用者的需求,使他们能迅速便捷地到达自己想去的活动空间,减少不必要的路程,避免相互之间形成干扰。又如,当公园中道路存在高差的变化时,也应尽量避免使用台阶,用缓坡代替,这样可方便坐轮椅的使用者。
3.3公园的建筑及构筑物
建筑及构筑物作为公园景观设计中的附属要素,也可以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除了本身作为公园的景点外,它们也是为方便游人休息和观赏而设置的景观空间,所以其内部空间使用的舒适性也应该给予注意。从人性化的角度来说,要求建筑内部空间尺度亲切宜人,遮荫蔽雨的效果好,视野开阔,座椅等配套休息设施使用起来舒服。不同的建筑及构筑物设计的方式也应根据功能不同而适宜安排,如小卖部要考虑选址及为大众服务的宗旨;雕塑要符合公园的主题和人的美感需求等。
3.4公园的植物
植物是营造公园景观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仅可以构成优美的环境,还有衬托主景的作用。植物景观人性化的要点,首先是合理选择植物,应优先考虑乡土树种,可以体现当地的民风民俗,从而使公园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其次,在植物配置上,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合理搭配各种乔木、灌木、花草等,为使用者提供一个风景优美的休憩处,并创造一个宜人的气候环境。在草坪的布置中,要注意选择耐践踏的草坪品种,为人们休息、嬉戏、聚餐提供便利。切忌布置纯观赏性的草坪,避免使草坪成为人们可望而不可即的风景。此外,还需要考虑公园中一些特殊使用者对欣赏植物的特殊要求,主要包括一些残疾人、老人和儿童,在植物的配置中,要合理配置其高度,方便残疾人接近植物;对于儿童群体,应注意避免选择毒的、带刺的、花粉引起过敏的植物,保证其安全、舒适性;对于盲人的欣赏需要,注意选择一些芳香的、声响的和树干有质感的植物品种,让他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感受大自然。
3.5公园的设施小品
公园设施小品应遵循观赏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有安全性和舒适性,又要能够体现地域特色,并具有亲切的尺度,能够反映生活情趣等。设施小品也是公园中和人最贴近的要素,所以必须保证设施小品的数量充足,位置布置合理,并且保证每个单体具有人性的尺度,给使用者以认同和亲切感。例如座椅布置设计必须满足人们的生理舒适性以及适度的开放与私密性。同时,人们在公园中活动,游园的安全性尤为重要。这不但依赖于必要的防护设施,还要特别注意公园的晚间照明设施。另外,必须在整个公园设置清晰、醒目、引导性强的标志牌,标明道路、设施、出入口、电话亭、厕所,并提供如何求助等标示性设施。
3.6公园的水景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公园里的水体可以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净化空气,形成气候宜人的环境。水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能给人以不同的体验。作为公园中的主要活动者,人都具有亲水性,在公园中适当地设置水体,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在人性化的水景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性,要对池岸和水体深度进行控制,处理成浅水或设置深水防护措施,保证游人的安全。同时,在因人而异,结合不同年龄的不同要求,设置不同的具有亲和力的水景,如涉水池、旱喷泉、水台阶、水流雕塑等,使人能与水亲密接触,增加空间的活力。
4.结语
城市公园是公众休息、游览的园林,公园的建设、维护和改造都应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园林建设理念。城市公园中的空间,设施等不但要充分考虑公众休息、游览时的行为和心理需要,还要尽量满足不同群体的多种需求。怎样营造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园,使之真正成为居民的亲近休闲场所,已经成为设计师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7
Abstract: To meet the growing cultural development, park with various features will be more and more, and more and more detailed in the classification. In the field of artificial space design, there has a close contact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so human should be regarded as one part of space systems. When designs the urban park environment, the designers should take full account of th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idents,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user-centered design thinking, the design should meet the residents’ desire and demand for safety, leisure, communication, and return to nature to create an attractive city park.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includes landscape environmental image, the environment ecological green and the mass psychology of behavior. Each successful works with style of era and modern consciousness contains the pursuit and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the designers.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 planning principles, points, the contact with human behavior of the park landscape design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city park;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城市公园是公众休息、游览的园林,公园的建设、维护和改造都应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园林建设理念。城市公园中的空间,设施等不但要充分考虑公众休息、游览时的行为和心理需要,还要尽量满足不同群体的多种需求。怎样营造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园,使之真正成为居民的亲近休闲场所,已经成为设计师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特色公园
文化艺术公园:文化公园、文化艺术公园、文化古迹公园、文化旅游公园、雕塑公园、民俗风情公园、音乐公园。
专类公园:交通公园、海洋公园、恐龙公园
(二)袖珍公园
规模小、游客固定、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小型公园将成为现代都市公园体的主体,它所强调色是公园景观的大众性、休闲性和趣味性,争取为居民营造一个优质舒适的休闲空间。
(三)森林公园
突出森林公园的特色和功能一般的功能定位:①保护珍贵森林风景资源等自然遗产;②发展森林旅游;③弘扬森林文化,依据本公园的优势风景资源或垄断资源或地域文化,提炼本森林公园的主体功能。如:重点保护风景资源、脆弱环境,突出观光游览、休闲游憩、休闲度假、科普的功能,弘扬森林文化。
森林公园色共性特色要求:绿色;自然;生态;野趣,依据本公园的优势风
景资源或垄断资源或地域文化及附近其它风景区已有的特色,提炼和创新本森林公园的差异性特色。
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一)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
构成公园的主要素材如:植物、地形、地貌是受气候、时间、空间等自然条
件的影响而演变的。公园规划和设计必须考虑这些影响,因地、因时制宜,创造不同的地方特点和风格。
(二)健康设施:休憩功能区应占公园的70%以上;健康活动区需控制在公
园陆地的15%以下;儿童活动区需占公园陆地的10%以下。
(三)监控系统:公园内宜设置广播系统。设有管理处的公园应设置安全管
理视频监控系统。
(四)有毒植物:休憩、赏景、集散、活动铺装场地内及周边绿地种植设计,
严禁选用危及游人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在儿童游戏活动区范围内,不得选用枝叶有硬刺或刺状、枝叶呈硬剑的植物,不应选用发挥物或花粉能引起明显过敏反应的植物。
三、公园景观规划的原则
(一)公园应发挥应急避难功能
要求居住公园、综合公园和有条件的专类公园应根据有关法规、规范的要求,
结合公园总体布局预留设置应急避难场所和相应设施。
(二)公园规划通常是将造景与功能分区结合,将植物、山石、水体、建筑
等按园林艺术的原理结合起来,并设置适当的活动内容,组成景区或景点,形成内容与形式协调,主次分明的艺术场景。
(三)生活污水和废水不得排入公园水体
为了满足公园生物多样性和改善城市环境空气湿度的需要,公园应规划不少
于占公园面积10%的水体。为经处理或者处理不达标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不得排入公园水体。
(四)公园内乡土植物数量
应占选用植物总数的60%以上,乔木覆盖面积应大于绿地总面积50%。规
定乡土植物数量应占选用植物总数的60%以上,新建公园达70%以上。
四、公园环境构成因素与人们的行为
(一)人们的行为
篇8
1.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
以往,在人与自然两者的关系上,人往往被看作主体,自然往往被看作客体。就价值论而言,一些哲学观点认为人最有价值,自然本身没有价值。当代的环境美学与环境哲学更加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不再一味地强调自然的人化,也关注人的自然化。自然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成为主体。
2.美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
瑟帕玛曾经在“美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会议上指出“如何言说自然”,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以往的美学研究自然,是将自然作为人类活动的对象,将艺术的美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部分主流的美学研究者认为,自然的美,在于它具有类似人生命的意义,是人的精神象征。而今天在环境美学的视界中,这种观点遭到了批判,因为它并不承认自然本身所拥有的美,而错误地认为是人创造了自然的美。
3.公园景观设计中的人与自然关系
公园中,自然作为景观是主体,人作为参与者和欣赏者是客体。游览公园是以欣赏自然美为主,人们身在其中,享受大自然的氛围,身心都得到愉悦。艺术美应该与自然美相互融合、相互衬托,使自然美更自然、艺术美更艺术。
4.功能与审美的结合
从公园造园元素的选择和组合来看,公园的基本设施包括植物、道路、建筑、小品、坐憩设施、游船码头等。功利关系的转换是环境美学的基本,所以,如何更好地把环境设施的功能与审美结合起来成为设计的核心问题。如,园林建筑、广场中不可避免地会使用踏步。踏步作为景观中一个常见的细节,设计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形高差设计踏步与休息平台的数量,使其不但满足人的需要,还具有美感和空间序列感。又如,植物配置不仅强调视觉美,还要为那些不依赖视觉而感受美的人提供方便。公园设计者在以视觉美为主导时需要考虑到其他感官如听觉、嗅觉、触觉所能带来的审美与愉悦。
5.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
在较长距离的游步道中间,应设置休息场所,如亭子、座椅等。休息场所应有足够的空间让坐轮椅者与别人交谈。喷泉、座椅、垃圾箱、电话亭或其他小品,对于弱势群体来说可能是一种障碍,在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它们的位置应十分恰当。建筑小品、座椅、垃圾箱的设计应该考虑坐轮椅者的尺度,且其位置不应妨碍视觉障碍者通行。我们往往从设施的功能、造型、颜色、材质及在空间内的位置安排等方面讨论设计中的“通用原则”。在功能上,首先要求操作简易,应当使儿童、老人都可以自如使用。在造型和颜色方面,要具有较强的识别性,使人们容易判断其功能,同时,要在最大范围内符合不同群体对人机功能的要求。在材质的选用上要满足防滑,为防止人体受伤,地面铺设的材料尽量避免使用易碎、尖利的材料。设施在建筑空间内的位置也应该被细致考虑,首先应该便于游客寻找;其次,各类设施的设置不应影响建筑空间内游客的正常流动。
二、经济价值与审美关系的思考
1.过于看重经济价值的弊端
人们过去所关注的价值实际上只有几种,经济价值尤其被重视,其他一些价值如审美价值没有被真正重视。而在环境问题上,人们往往将其功利价值与审美价值对立看待,片面地强调经济价值。因此,存在对环境、资源竭泽而渔的现象。如,为了建水电站而破坏自然景观,为了盖楼房而任意砍伐树木,等等。那些仅看重经济价值、功利性而忽略审美价值的公园设计,是初级的、不全面的。为了经济利益破坏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自然景观,所创造出的环境仅仅满足了人最基本的需要,而难以满足人精神层面的需求,这样的公园最终会被人们否定。
2.审美价值的重要作用
在环境美学的研究视角下,审美价值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经济价值可以换算成金钱来衡量,而审美价值难以用金钱来换算。仅仅从经济方面衡量公园景观的价值是狭隘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精神生活将会越来越被人重视,只有经济价值而不具备审美价值的景观必然会被大众抛弃。任何自然物的经济价值都是有限的,而其审美价值是无限的。自然物的审美价值一旦遭到破坏,很难用金钱使其恢复。兼具审美价值、经济价值的公园景观才是人们真正需要的,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是设计者应该重点思考的。
参考文献:
[1]洪汉鼎.斯宾诺莎读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2](美)阿诺德•伯林特.环境美学.张敏,周雨,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篇9
2 城市公园景观中构成艺术的形式美原则
2.1 对比与统一
对比是将两类及两类以上相差较大的视觉元素相互对照,使人产生强烈的反差感,其双方特性更加突显,主题更加明确。对比主要通过色调、色相、形状、数量等强烈的视觉反差来显示个性。统一则是为调和双方的个性,找出共性因素,使其统一中富有变化,形态更加和谐。如果过量强调统一会显得形态单调,没有活力,艺术效果枯燥无味。2006年,贝聿铭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中,从传统民居中提取元素,用简练的几何造型加以概括,体现江南的地方特色,更好的突出和融合了新旧的差异性,解决了在老历史街区中建立新建筑的难题。
2.2 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造型语言,它以一条对称轴为中心,形成上下、左右等形或等量完全对称的结构。对称在公园景观空间处理上会给人规整、庄重、严肃的朴素美感和心理暗示。均衡是以动态为主导对对称的调和,在轴的两侧虽形状、体量、颜色等不同,但在视觉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感,使其对称更活泼生动具有变化。均衡的失调,会造成杂乱无章的空间形态。在公园景观营造中要处理好各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尺寸大小、数量多少、色彩协调、疏密得当的均衡变化,使空间布局更生动、有序。
2.3 节奏与韵律
节奏和韵律包含在各个形态构成中,节奏是循序渐进、有条理地的变化,在视觉上产生动态的秩序美感。韵律则是对节奏进一步深化的动态连续性,如果说节奏是理性的调和秩序,那么韵律就是感性中的节奏。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景观设计中,围绕中轴线有节奏有韵律的排列周边景观,使景观从标题(奥运标志)、序曲(中轴绿带)、(庆典广场)、结束(主山天镜)、余韵(绿色公园),不论在视觉上还是在空间序列中,都形成了错落有序的空间布局,使其产生不同寻常的空间秩序美感和艺术效果。
2.4 比例与尺度
任何一件功能与形式完美结合的景观作品都有合理的比例与尺度关系。比例是指一个物体整体与局部之间长、宽、高等受一定数值制约的关系。尺度以人为主导,按照人自身尺度要求与各个物体尺寸之间形成的对比关系。和谐的比例与尺度关系,能够解决功能合理性与形式美之间的矛盾。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中,要注重人与空间的比例尺度关系,比如从人的视觉尺度来看,
3 构成艺术在城市公园景观中的应用
点、线、面、体是构成艺术中最基本的形态要素,所有的形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要素组合提炼后展现出来的抽象形态。城市公园景观包括山体、地形、水体、植物、构筑物等物质造型元素,在艺术构成中主要分为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三大构成,将主要的三大构成原理应用到公园景观这些造型元素中。
3.1 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平面构成要素
平面构成是在二维空间中按照一定规律组合图形,最基本的语言要素是对点、线、面的重复、对比、渐变等。景观平面构图融合平面构成中的构成法则,来完善景观平面空间组织序列。
整个物质形态都是从点开始,点作为根底,在城市公园景观环境设计中应用广泛。点以多种形态出现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对景观小品而言,可以把标志性的雕塑、陈设品等作为景观节点,聚焦人们的视线。在植物设计中,单株的植物也可以以点的形式呈现,遮挡视线划分空间。点的运动规律决定线的形态,线有直线、曲线、折线、轴线之分,直线有延长,向上之感,曲线有优雅、柔美之感,折线有干脆、直接之感,轴线是虚设的一条线。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之初,可以用线的动态来表达设计理念,根据线显示的不同性格来定位景观风格。例如用具有自然美感的自由曲线展现“曲径通幽”,用多量植物的连续性划分空间,引导人们的浏览视线。线连续移动封闭围合成面,面的长、宽是用尺度来表示的。面分多种类型,但它们都是由线的形态决定的。在公园景观设计中,根据基地面的现状,分割功能空间,建筑、水体、绿化、铺装等都是对不同性质面的运用。
3.2 公园景观设计中的立体构成要素
立体构成主要由点、线、面基本要素围合成一个体的三维空间,按照构成艺术美学原理用一定材料构造空间形体。城市公园是以创造满足人们的休闲空间为主要目的,公园景观作为复杂的景观结构体系,把公园的各不同要素进行抽象构成,地面、顶面与立面造型是虚体还是实体决定景观的空间序列层次和质量。如在立面造型设计中,立面是公园最先展示的景观面,它具有分割空间、强化背景、引导游人视线的作用。同时立面上各景观构成要素的形式是最容易灵活运用的,在公园空间创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立面的虚实、曲直变化处理得当会给整个城市公园景观增添生趣。
3.3 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色彩构成要素
篇10
2设计原则
2.1以人为本
城市公园面向的主体是整个城市的市民,所以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人的活动行为有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综合需求[2],因此,整个城市公园空间就要满足人的需要,创造宜人的活动环境。
2.2延续城市文脉
城市滨水环境以其特有的生态功能维系着水、生命、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关系,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3]。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文化历史的国家,自然景观的整治与文化景观的保护相结合是体现城市历史文化,表达城市特色景观的重要手段之一,运用园林的相关表现手法,保持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性,是城市园林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这对恢复和提高园林景观的活力,增强园林绿地的地方特色、文化性、趣味性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设计理念
该项目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滴水—永恒”。“滴水”意味着积少成多,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的成长过程,这里所谓的成长是滴水的聚集,是城市的形成,是文化的孕育,是人们思维、观念、审美情趣的成长过程。永恒是“滴水”文化的永恒,是景观的永恒,是人们信念、城市特有文化的延续。真正的永恒应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在过程中不断沉淀积累后的永恒。只有这样的永恒才能经得起考验,才是人们需要的城市公园的作用。
4设计目标
4.1营造美好环境
通过山水格局的构建,形成自然景观,使人们不出城市就能够有一个贴近自然、舒展身心的休闲场所。
4.2体现城市的森林文化
以“滴水—永恒”为主题,表达对城市的祝福,提高市民的保护环境意识。
5功能分区
根据城市综合性公园的规划设计需求,利用空间的围合和场所的划分,设计拥有不同文化内涵的区域空间和适合不同人群的活动空间。整个园区划分为“休闲活动区”、“科普娱乐休闲区”、“生态休闲区”、“园艺生态观赏区”、“老年活动区”、“儿童活动区”。不同的区域以景观来指导游人的游览路线,形成一个清晰、有序、层次分明的景观脉络(图2)。
6各主要景点介绍
6.1休闲活动区
包括“游船码头”、“仙境”、“亲水平台”以及“银色海岸”四大景区。“游船码头”与中心广场相连,这是人们登上“仙境”的必由之路,游人在此登上游船,不但可以体验水上游船的快乐,同时也可以来到“仙境”上游览岛中美景。“仙境”位于湖面的中心岛,名字来源于班得瑞的钢琴曲“仙境”,以此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岛中仙境也仿佛是一所世外桃源,人们置身其中,忘却了平日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繁琐,无忧无虑。“亲水平台”延伸至湖面上,微风徐来,水波不兴,湖面上荡漾着阵阵微波,此情此景,让人流连忘返。“银色海岸”使北方人也能领略到南方海景沙滩的惬意(图3)。
6.2科普娱乐休闲区
位于主入口右侧,由音乐喷泉、雕塑景墙和青年科技馆共同组成。音乐喷泉处设置了小型喷泉,伴随着轻松美妙动听的音乐,营造出一幅美妙的画面。音乐喷泉的设置也显示出了新科技,与该区域的主题相符。雕塑景墙广场的景墙上记录了铁力市的历史文化,主要以“抗日”题材为主,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青年科技馆的主要功能是的同时也可以锻炼身体,真正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6.3园艺观赏生态区
位于公园主入口右侧,由大面积的树林、湖水及湖中岛组成,取名为“友谊林”,象征铁力市人民的热情好客。悠悠的绿林,青青的湖水,岛上的鸟语花香,人们置身其中,心灵得到平静,烦躁的思绪也会像这平静的湖水一样,静谧、幽澈。该区域内的小筑是自然水系与陆上林地的过渡地带,小筑以及小筑内部的设施都采用简易的方式,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与周围环境相和谐。
6.4生态休闲区
森林文化是铁力市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生态区以大量的乡土树种为主,自然式的种植效仿了原始森林的状态,再加上大量的花卉种植,力求营造一种原始的,没有人为痕迹的森林环境。如今,湿地的作用正逐渐被设计者所发现。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自2005年6月建设部颁布了《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以来,国内迅速掀起了建设城市湿地公园的热潮。设计者们经过对一些湿地公园案例表现出的景观过度公园化、景观同质化、文化缺位等问题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乡土景观元素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可以起到的提高生态效益、传承地域文脉的作用[4]。
6.5老年活动区
老年人喜欢安静的环境,以求修身养性,安享晚年。该项目考虑这一点,将老年活动区设置在园内较私密安静的位置。活动区内设置了毽球广场、廊架、座椅等设施,同时,其中的特色仿古建筑也为老年人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6.6儿童活动区
设置在南湖一侧。天真烂漫是孩子的天性,儿童乐园从儿童的身体和智力教育出发,设置各类活动器械。活动内容设有儿童游乐场、冒险家乐园、旱喷等。儿童乐园周围还设有可供大人看书、休憩的场地。同时,为了满足孩子们的亲水需求,设置了延伸到湖面的亲水平台、木栈道、银色沙滩。
7植物种植设计
篇11
生态设计指的是充分体现生态平衡、有利于环境保护、与生态过程相互协调的一种设计形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改善污染环境,而植物和环境是统一的整体,它既受环境的制约,又反过来对环境以重大的影响。在土壤粘重、含盐量高、地下水位高的盐碱地上,我们如何运用植物设计建造一个生态、休闲的公园。
2.温州金海湖生态公园的基本概况
金海湖公园位于温州经济开发区金海园区的核心区,金海大道贯穿其中,公园总占地面积约74.1公顷,其中水域面积约27.2公顷。该用地为低洼地,地势低于周边道路,十分平坦,园区中央为三甲河。区域内的土壤因长期海水浸泡、腐蚀等众多因素形成了涂泥土、潮间滩涂、滩涂泥等盐碱性土壤。不利于植物的栽植和生长。经检测机构检测结果为:PH值为6.5左右;有机质为0.4%-0.5%。其土壤表层积盐重,含盐量高达2%,属于滨海盐土亚类土种。
3.金海湖生态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所谓盐碱环境是指在水体、土壤、地层、大气、各种宏观或微观环境中含有较高的盐分。盐碱地是各种碱土盐土及不同程度盐化和碱化土壤的总称,盐碱地中含有钾钠钙镁的氯化物硫酸盐重碳酸盐等盐碱成分,具有不良的物理化学性质,致使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盐碱地由于土壤内大量盐分的积累,引起一系列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结构粘滞,通气性差,容重 高,土温上升慢,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性差,差分释放慢,渗透系数低,毛细作用强, 更导致表层土壤盐渍化的加剧。金海湖公园地质属盐碱地,固在植物配置时应该应用耐盐碱植物。
3.1盐碱地条件下的植物设计
由于金海湖生态公园地质主要为盐碱地,植物种植设计应充分考虑公园地质,种植多样化的植物,多选择一些当地植物品种,形成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使其呈现出多样化的植物特性。加强植物栽植管理和植物选择,充分发挥地带性植被的绿化作用,使地被、灌木与乔木等植物种类形成自然的绿化效果,确保地带性植物设计具有异质性和多样性。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城市生态平衡,还可以减少金海湖生态公园的养护成本,实现生态、自然的绿化效果。植物景观的美多种多样,既具有细部特色美,又具有个体美和群体美。
3.1.1分期种植设计
为保证植物的种植成活及日后的正常生长,建议植物种植采取分期、逐步种植的方式,先种植一批对盐碱地适应性较强的品种如:柽柳、夹竹桃、小叶榕、木麻黄、女贞、无柄小叶榕、巨尾桉、邓恩桉、落羽杉、金合欢、樟树、无患子、栾树、白蜡、臭椿、刺槐、重阳木、枫杨、竹柳、盐肤木、红瑞木、 伞房决明、金叶女贞、红叶石楠、海滨木槿、紫花苜蓿、八角金盘、三角梅、龟甲冬青、鸢尾,待种植区域内的土壤经过自然演化、改良之后、再种植其余品种,因此部分苗木种植需对现场土质进行长期监测,需结合业主方的实际建设情况要求进行统筹安排。
3.1.2通过整地造地形进行植物设计
针对滨海盐碱地,通过公园地形设计的变化可以调整盐分在土壤中的分布。高坡地带盐分含量必然较低凹处低一些,另外高坡向阳的位置土温回升快,地下水位低,根系在土中受环境影响小,更有利于林木定根生长,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可栽种一些大树,如落羽杉、水杉、马尾松、湿地松、广玉兰、杨树等。还可栽种一些新引入的品种,如乐昌含笑、金合欢等。因此防护林应以高坡地为主,而在低凹地宜种植一些耐瘠、抗盐碱性好的品种,如香椿、臭椿、栾树、海桐、紫穗槐、夹竹桃、木槿、田菁、钻形紫菀等。结合构造地形进行种植区域土壤的松翻(25cm左右)和开沟,可最大程度地改善种植层的通气性、持水量,改变了树木的立地条件,是提高成活率措施之一。
3.1.3选用适应性好的树种和乡土树种
盐碱地区公园植物设计应把乡土树种作为植物造景的首选。乡土树种在多年的生长过程中对当地的环境条件、土壤条件和气候因子,都有较强的适应性,只有选择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才能使绿化不仅有助于改善土壤的盐碱度,同时在景观效果方面也能形成地方特色。公园主要选用一些适应性好的树种和乡土树种,如女贞、无柄小叶榕、刺槐、重阳木、水杉、白榆、栾树、刺槐、构树等。这些树种一般抗逆性都比较好,对公园盐碱土均有一定的耐性,成活率较高。
3.2 金海湖生态公园植物选择原则
在金海湖生态公园植物选择中,主要有以下几点作为基本原则:
3.2.1常绿树种比落叶树种更适宜
沿海地区在树木的落叶期干冷风强劲,常绿树种有叶片保护嫩梢和幼芽,树液流动也没有停止,适应性较强。而落叶树种失去叶片蔽护,树液也基本停止流动,在落叶期极容易受大风、干旱、盐碱危害而出现严重枯梢或全株枯死。在温州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丁山垦区),长势较好的树种,以黑松、木麻黄等常绿树种为主。
3.2.2叶色浓绿的树种优于叶色嫩绿的树种;叶片狭小的树种优于叶片阔大的树种
黑松、木麻黄、夹竹桃等适宜沿海地区绿化的树种,叶色均比较浓绿;柽柳、木麻黄、等树种,叶片很狭小或基本退化,是很耐干旱、耐盐碱,抗风力也是很强的树种。
3.2.3耐干旱瘠薄的树种在沿海盐碱地上生长要比喜湿润肥沃的树种更为适宜
沿海盐碱地大多比较干燥瘠薄,耐干旱瘠薄的树种较能适应,喜湿润肥沃的树种由于生态环境不适宜而生长不良。一般耐干旱瘠薄的树种,在沿海地区引种栽培,成功的可能性大。
4.金海湖生态公园盐碱地土壤改良措施
当土壤含盐量超过0.3%时,大多数园林植物不能成活和生长,因此,盐碱地种植树木之前必须对土壤改良。土壤改良可以分为物理改良、水利改良、化学改良。物理改良主要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对土层的整改。这种修改能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盐碱和大风对树木的危害,有效的抑制客土发生次生盐渍化,从而保证栽培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水利改良包括蓄淡压盐、灌水洗盐、下部设隔离层和渗管排盐几点。而对盐碱土增施化学酸性废料过磷酸钙,可使PH值降低,同时磷素能提高树木的抗性。施入适当的矿物性化肥,补充土壤中氮、磷、钾、铁等元素的含量,有明显的改土效果。施用大量有机质,如:腐叶土、松针、木屑、树皮、马粪、泥炭、醋渣及有机垃圾等。针对这些问题,金海湖公园采取的工程措施有:
4.1.1客土治盐
根据公园的现状情况,首先要进行改土脱盐或换土使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适合绿化植物生长发育的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植树前将种植地挖深1m-1.5m左右,并根据排水要求形成一定的坡度,在底部填20cm厚的碎石,并加填15cm厚的陶粒及8cm厚的中砂,然后填满无盐的种植土及基肥,详见图一。种植地下挖的深度根据当地地下水位确定,一般以不超过该地的地下水位为宜。
4.1.2扩大穴底部设置隔盐层
公园现状土质报告显示现状土质盐碱度偏高不利于植物正常生长,为保证绿化苗木成活, 降低投资成本,采取“扩大穴”采用合格种植土的处理办法换填。种植时均要求掺杂堆沤腐熟的木糠(含水量15-20%)进行覆土回填,木糠用量以每穴或每株,详见图一。
4.1.3施足基肥
针对金海湖生态公园土质实际,要求施工时对各种花草树木均应施足基肥,以弥补绿地土壤肥力不足,改良土壤,以使花草树木恢复生长后能尽快见效。按目前的园林施工要求,基肥主要成分标准要求如下:有机质含量>30%,腐殖酸>15%,含氮(N)1-1.5%,含磷(P O )0.5-1.0%,含钾(K O)0.5-1.5%,酸碱度(PH值)6.5-7.2。其结构应通透性好,保水力强,有利土壤改良,无有害虫卵及幼虫,清洁、卫生、环保等。在满足主要成分和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可使用下列基肥:垃圾堆烧肥、堆沤蘑菇肥、塘泥、其它厩肥或有机肥等。
4.1.4岸上绿地种植区按20米间距设计排水暗沟。
4.1.5乔木种植完成后表土采用稻草覆盖减少蒸腾,稻草铺设厚度10cm,详见图一。
4.1.6所有回填、换填土方均要求为合格种植土。
图一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温州金海湖生态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应全面考虑土壤的盐碱性,选育耐盐碱绿化植物树种、草种,合理搭配植物,培育盐碱地生态植物群落,形成多样化的植物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景观的生态效益,从而改善城市环境,为人们营造理想的生态公园。
参考文献
[1]王凤亭,浅滩盐碱地的绿化[J] .盐碱土造林绿化与综合开发利用文集:1-4.
篇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7-0102-02
1 引言
在相对有限的城市用地中,通过有效结合绿地的观赏性和实用性,整体优化景观系统的功能,将国学文化融于园林景观中,以弘扬民族文化、加强国学传承、推进素质教育为景观设计指导思想,通过各种元素,营造浓厚的国学文化氛围,同时体现生态设计理念,将绿地与传统文化、国学精髓、运动场所、健身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有机地融为一体,充分发挥绿地在改善生活质量中的作用,使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更趋协调和谐。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将国学“礼之规范、善之品格、和之境界”的精髓融入到景观设计里,承袭国学传y,形成了亲善、和谐的自然境界。并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健身休闲的生态环境,让人们在公园里能够获得一种别致的体验,感受国学文化的熏陶。
2 项目概况
中山市汇景东方位于东区东,总占地面积达到1600亩(约106.7万m2),西距主城区约2.8 km,东距火炬开发区约3 km,项目东北角为中炬高新用地。该项目是中山政府重点打造的高品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内规划集教育、商业、文化、娱乐、生活为一体的新城区,以中山轻轨站场为依托,形成一个开发强度高的新城市商务核心。
本项目位于汇景东方G1地块,总面积约为30290 m2。景观规划为国学公园,集游览、学习、休闲、运动于一体的特色公园,为汇景东方居住区为附近主业提供休闲娱乐的配套设施。
3 景观构思
在该项景观设计构思中,将通过休闲舒适的活动空间、活力时尚的运动空间、古朴典雅的人文景观、宁静悠远的空间氛围来展现。
(1)休闲舒适的活动空间。以“阳光、空间、交流”为空间营造目的,景观注重实用性、多样性、延续性。通过简洁的设计手法规划时尚而富有情趣的休息活动空间。
(2)活力时尚的运动空间。活力、时尚、动感的户外运动场,为居民提供一个优雅舒适的体育运动环境,增加了景观的实用性又活跃了整个空间的景观氛围。
(3)古朴典雅的人文景观。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展现现代中式风格特征,运用各种国学文化传统元素,融入到景观细节当中,营造“简约、古朴、典雅、深远”的情致。
(4)宁静悠远的空间氛围。无论漫步于碧绿湖畔或是驻足于休息平台,都能充分感受宁静悠远的景观氛围,淡化都市的繁华,除去喧哗的侵扰,让人们拥有一份精神上的享受。
4 文化内涵
国学文化博大精深,深沉内敛,从儒学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茶艺文化到琴棋书画、中医、佛教、武术等都集中体现中国文化精神所在。本项目景观注重“师法自然,养心化境”的精神追求,结合国学文化内涵,遵从国学“礼之规范、善之品格、和之境界”的精髓。通过对传统元素的艺术性的诠释,深入浅出地展示国学文化的知识,重构带有古典意蕴的现代公园景观,推广“国学赏园”,使得公园具休闲、娱乐、游览、国学熏陶于一体,既具有时代气息,又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烙印的特色景观。
5 设计原则
5.1 人性化原则
在公园景观中需要充分的“绿量”和适当的活动、休闲空间,同时注重空间开放性和私隐性、观赏性和参与性的不同特点,满足不同年龄层人们的不同需求。
5.2 文化性原则
景观注重文化精神的塑造及传承的形式的展现。无论在园区整体规划或是细节刻画上,都应充分考虑国学公园独特的文化内涵精神所在,并使其和谐地融入到景观当中,最终使得公园既能传承中华文明、弘扬国学精髓,又达到推广经典教育,普及传统文化的目的。
5.3 和谐统一原则
景观作为公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景观的各个区域部分也是有机联系的。因此要用系统、整体的观点看待景观设计。从公园功能需求考虑景观的文化内涵和形式,从景观序列角度出发,串联景观各区域,综合安排各种造景元素,使景观、建筑和人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5.4 经济性原则
设计充分考虑了工程造价投入及日后养护管理的费用。在设计过程中,寻求合理地利用各种景观资源,做到尽可能少的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而获得最大的景观效果,主要表现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与节约,选择合适的乡土树种,日后绿地养护管理的节约等方面。
6 景观元素及功能分区
景观元素包括书法、照壁、雕塑、图案拼铺、文化景墙、石刻、地花等。
项目根据不同空间的功能定位及人群的活动需求,将公园划分为七大景观区域:分别为景观湖区、国学文化广场、青年活动区、儿童老人活动区、体育运动区、生态停车场及综合商业区。每个分区景观相互融合过渡,相互渗透,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1)景观湖区(浮光掠影,风韵清逸)。人行主入口主要凸显昭示性,通过自然式人工湖泊的设置,形成一个开阔的景观视野,给人以绿色苍翠的入口印象。
人行主入口广场通过韵律古朴的铺装,结合主入口标识景石,给人以典雅深刻的第一印象。入口延伸空间为景观湖区,顺畅的环湖路将湖区观景平台、亲水木栈道、亲水平台等各个景观节点有序地连接起来,开合有序,步移景异,营造多层次的自然生态湖景。
(2)国学文化广场(墨舞芳华,暗香疏影)。国学文化中心展示区域,通过各种形式,凸显深厚的国学文化底蕴,传承国学文化精髓。国学文化广场为公园景观打造的重点区域,以国学传统文化为景观内涵,通过对传统元素的艺术性的诠释,如特色景观廊架,文化景墙,古朴地花,孔子雕塑等,深入浅出地展示国学文化的知识,塑造一个富有文化韵味的景观空间,使得休闲、游览、国学熏陶荣誉于一体,具有时代气息,又具有东方独特烙印的特色景观。
(3)青年活动区(艺术时尚,意趣盎然)。以艺术现代的形式设置青年活动区,为年轻人提供一处意趣的活动场所。
(4)儿童老人活动区(休闲舒适,活泼跃动)。针对儿童及老人体育活动的特征进行规划,满足不同人群的活动需求。活泼的娱乐空间,舒适的休闲平台,不同空间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空间感受。休闲活动空间由太极广场(老年人活动空间)及儿童娱空间、青年滑板运动空间组成,根据不同年龄人群的活动的特点,考虑空间的布局及活动器材的设置。同时通过绿化及文化景墙进行一定的围合,形成各个相对独立的活动空间,满足不同年龄人群的活动需求,舒适惬意而富有活力,充分体现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5)体育运动区(激情活力、健康时尚)。解决体育运动区、综合商业区及园区基本的交通功能。充满活力与激情的户外运动空间,作为社区居民配套的运动区域,通过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场等的设置,为人们提供一个绿色休闲户外运动场所,大大增强了景观的实用性,也活跃了空间景观氛围。
(6)综合商业区(热烈缤纷,流光溢彩)。营造热烈的商业空间氛围,同时设置相应的休息平台作为餐饮及休息的活动空间。
(7)生态停车场的设置,满足体育运动区、综合商业区及园区基本的交通功能,且充分体现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原则。商业空间景观则通过灯光和铺地饰面材料的颜色、纹理变化等来体现商业空间的特色,打造热烈缤纷的商业氛围,最大化展现整个商业空间的热烈缤纷是商业气息。
7 结语
以国学传统文化为景观内涵,依托国学深厚的文化底蕴,采用现代的景观设计手法,融合独具东方神韵的国学元素,渲染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诗情画意,营造出别具一格的国学主题新中式园林高雅大境。通过合理地规划各个功能空间区域,包括景观湖区、国学文化广场、青年活动空间、儿童老人活动空间、体育运动区、生态停车场及综合商业区等,并由顺畅的回环绿道贯穿整个公园的场地,引导人们的活动并且把不同功能和形式的空间组合起来,开合有序,虚实相接,构筑生态性的,舒适而丰富的景观序列空间,并最终打造成富有国学内涵、集游览、学习、休闲、运动于一体的国学特色公园。中山市东方国学公园项目的景观设计,综合商业区景观规划建议:根据R4区建筑规划图,R4区地块沿街界面均规划为商业空间,因此,在设计时从景观功能及园区整体性上进行考虑,建议取消园区综合商业建筑,将规划的商业空间改为休闲绿化空g,使得整个公园地块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参考文献:
篇13
引言
城市公园是供人们活动的空间,也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是集旅游、休憩、集会、交通、商业活动和文化宣传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场。从主体来看,由具有观赏价值的动、植物等自然要素和必要的建筑设施组成;从功能来看,主要在于为广大居民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空间,陶冶其情操,从而提高社会精神文明的水平,同时也有利于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提高城市景观的审美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公园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性化”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引入公园设计中。所谓“人性化”,就是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人、物、自然环境合理结合在一起。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关系,关注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在设计中创造出不同性质、功能的具有鲜明特色,适合各个不同层次使用者的成果,体现对人性的关怀、尊重。
一、城市公园人性化设计的现状
在城市公园建设进度不断加快的同时,我国的城市公园设计还面临许多问题,如设计尺度不适宜,比例不协调,缺乏特色,开放性不强,结构呆板,空间布局不科学,功能单一,休息、娱乐、健身、游戏等公用设施偏少,整体缺乏人性化设计设施。国内众多地方公园的建设只追求速度,而不顾当地文化和民俗以及人们的日常行为活动。虽有的在设计上追求标新立异的构思,但在设计上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功能,仅考虑宏观布局和平面结构,而在一些细节之处缺少对使用者的考虑等,导致公园设计严重欠缺人性关怀的元素。公园绿地内一定要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许多设计者只注重视觉景观的塑造,而忽略了其使用功能,没有将游客的需求放在首位。如大面积的草坪,硬制铺装形形的花坛,大型雕塑、喷泉等,这样的绿化只能供人欣赏,不能形成人与景的互动,有空间而无内容,难以满足休闲的需求。总之,其人文性设施、建筑等数量偏少,只注视实体,忽略了内涵,缺乏人性化,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十分淡漠。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人性化的对策
1、“人化”与“物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统一
人类的设计总是能体现一定时期人们的审美、伦理、道德、历史文化以及情感等等因素,这是物的“人化”,造物的“人化”。可是人类的一定意识、情感和文化等精神因素又必须要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形式来表达,而作为人类生活方式载体的设计物一定承担了一些对人类精神的承载和表达功能,这也就是人类精神的“物化”,即人的“物化”。“人化”和“物化”组成了人与设计物的互动关系。设计就是物的“人化”和人的“物化”的有机统一,两者相辅相成。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设计中的人性化绝不是什么“新花招”,而是人类设计本就应该具备的特质。设计师所做的便是让这种“人化”和“物化”过程更通畅、更和谐以达到人与设计融为一体的状态。中国古代所宣扬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便体现了对这种关系的辩证认识,所以这种统一也必然反映在作为设计一类的景观上。
2、空间布局的人性化
城市公园在空间整体的设计上,要充分结合城市的绿地系统,在满足可达性要求的同时,也需要与城市的道路系统相结合。从局部而言,城市公园需要规划适当面积的活动场地,为需要进行各种活动的人提供有利条件。如晨练者可以打太极拳、舞剑、练习舞蹈等;傍晚可以打羽毛球、滑滑板、跑步、打篮球等。有些城市公园的设计忽视了人们的行为习惯,硬性规定了人们的行走路线。在公园路线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此设计是否遵行步行者所需要的路径,是否对人们起到了牵引作用,是否反映了每一步行区的功能,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目的的人行走的路线是否相同等。所以,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各种活动需求,选择适宜的活动场地,尽量动静分开,不设在主要交通路线,避免影响来往的人流穿行。在城市公园,他们可以通过嗅觉、听觉、触觉、视觉等获得多角度的完美体验。
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脉的传承
景观存在地域性。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以及都对景观有着巨大影响。首先,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会有普遍的相似性,过去熟悉的事物与形态能引起他们相似的情感共鸣,产生相似的联想,因此增强人对景观环境的认同感。其次,对该城市原有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对形成城市公园景观特色是非常有利的,富有较强烈的识别性和唯一性,就会自然而然地使人们对景观环境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归属感得到强化。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个城市公园景观之所以能得到使用者的认同感,一定是设计者在设计之初做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充分地了解了该城市的文化背景、使用人群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以及等,并且在设计时把以上因素全部考虑进去,经过反复的推敲以至于把所有相关因素综合在一起,而且达到和谐统一。只有这样做出的城市公园景观环境才能让使用者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
4、“绿色”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一个优秀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不管其是否可再生,但至少不会对人类资源的再生有影响,也就是景观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即“绿色”的景观设计。这就对景观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满足当代人的使用需求还要考虑后代的发展需求,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去考虑长远的影响。因此,要提倡绿色、环保、低碳的设计理念,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负责,同时也是为人类长远的发展负责。
5、精神层面的人文关怀
城市公园的使用者中还包括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主要有老年人、儿童、孕妇及先天或后天身有残疾的人所组成。老人、儿童们对于公园的依赖有目共睹,一个好的公园能带给老人和儿童诸多快乐,这是其他空间所不能实再的。而一个城市公园的设计如要忽略了这些特殊群体的需求,是不能称为一个成功的设计的。目前大部分公园缺少老年人休息养神的地方,没有跑道和运动场,没有儿童喜爱的玩具、沙坑。而在公园景观设计时,应注重老年人和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应根据他们的喜好,分别设置晨练场、门球场、游戏场,以及各种游戏空间、交往空间等。
设计可以采取””的方法来解决景观空间建设与老人行为需求的适配问题。求同是指:在充分理解老人的行为特征和需求的基础上,参照老年人在公园中选择场地的标准,在景观空间的设计中,只要和空间主题不相悖,就尽可能的加入必要环境要素,从而为老人的活动提供更多的环境支撑。存异是指:根据绿地景观需求和所要实现的不同使用功能的主题要求,打造不同景观空间的个性。这样,既能够保证景观设计的标准又能为老人的行为需求提供更多的环境支持,让老人有更多的空间可以选择。从而更好的满足老人的多方面需求。
结束语
城市公园展示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人们社会生活交流的重要场所。现代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还要在景观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这一准则的基础,考虑对人的真正关怀,挖掘和重视不同群体的心理需求。而“人性化”的关键在于是否设身处地地从人的角度,分析人的环境心理和活动规律,对场地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公园景观设计中各种构成要素,精心设计各种宜人的环境空间、视觉享受,从而真正体现出关怀人性的设计宗旨。最终,创造出一种和谐温馨的社会氛围,为人们提供一个参加公共活动、增进交流的舒适空间以及一个能充分放松身心的精神乐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