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语文教育培训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语文教师继续教育是提升语文教师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在教师本身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储备基础上,进一步深造和学习,目的是满足当代教育发展要求,能够为教学活动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使语文教育能够与时俱进,展现出更多的活力与特色。
一、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继续教育的目的不明确
继续教育教师发展理念提出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也就是说,很多学校已经开展落实这项政策,并着手开展教师队伍的建设,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目前很多学校在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上认识还不全面,在教育目标的确立上还不够明确,学校教师对继续教育兴趣不高,大部分参与学习的教师都是为了应对考核和评比,接受教育的目的也不明确。这就导致继续教育开展的效果并不明显。
2、继续教育的内容陈旧,形式单一
在开展了继续教育的学校中,教学内容无法与时俱进,信息更新缓慢,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还很普遍。大部分教师学习都是重复的内容,教育没有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国家教育部门在教师建设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十分有限,从而导致教育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3、继续教育的评价缺乏效度和信度
现阶段,语文教师在接受了继续教育之后,教育评价工作缺乏科学性,从而导致一部分教师对继续教育丧失信心,认为并不能得到公平的待遇和应有的回报,从而不愿意再接受教育。考核内容过于主观和随意,考核过程中舞弊现象也比较常见,从而导致继续教育流于形式,根本没有达到实质性的教育效果。
二、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策略研究
1、语文教师要对传统的观念进行改变,实现继续教育的目标
在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中,首要的问题是改变语文教师对继续教育的看法和观念,要让教师们认识到接受教育对于自己的好处和意义,这样才能够积极,踊跃的参与教育。教师具备了这样的思想基础,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加认真,客观的看待继续教育这件事,目的会明确,不是为了拿奖金,不是为了评比职称,而是为了提升自己,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树立这样的教育观念后,继续教育才可能获得成功。
2、对继续教育的方法进行革新
目前大部分的继续教育中,教育方法单一、陈旧的问题很常见,这导致教学效果差,教师接受教育的兴趣淡薄,因此转变教学方法,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引入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将校外学习与校内学习有机整合在一起,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引入新型教育理念与技术,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专项资金,为继续教育提供良好的动力和条件。比如,语文和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结合,在继续教育中,可以充分借助先进的技术为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料和更加宽广的平台。通过这些平台,教师之间的交流增加,教师之间相互鼓励,教育效果就会大幅提升。然后,加强重点培养与普遍提高之间的有机结合。当前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师的整体水平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应该要努力提高自己,但是学校的经费有限,继续教育提供的机会也是有限的,因此语文教师的继续教育应该要分步骤、有重点地进行。针对当前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师缺乏专家、教授职称较少的现象,可以进行重点培养,培养一批专业基础比较扎实、思想政治素质较好、进取心比较强的教师团队,为他们提供更多进修的机会,使他们掌握更多最新的动态和教学方法,从而进行高效的教育。
3、继续教育要促进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语文教师应具备处理教材与设计教学的能力,即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构、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能力。继续教育要针对教师的实际,在培训过程中,除了相关的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要适当安排实践的内容,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教例分析、病案诊断、课堂观摩,参与互动、集体备课和研究讨论等形式,激发教师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确实提高语文教师的处理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能力。
4、加强继续教育的评价制度的完善
继续教育的评价制度是否科学合理,对教师的素质评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的教师素质评价体系和方法还不够完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对教师的真实水平进行体现。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应该要加强继续教育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利用最终的考试与日常表现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对继续教育的结果进行评定,尽可能真实地体现教师的真实水平以及综合能力素养。
总之,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不可忽视的,强化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就是为国家教育事业提供动力和支持。
篇2
虽然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员工教育培训机制,但是就教育培训所取得的效果来看: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质量与预期的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主要表现为:
2.1教育培训的目标不明确
虽然基层企业每年也会组织员工教育培训活动,并且人事部门也会制定出详细的培训计划,但是在具体的教育培训过程中往往会将培训重点放在如何组织相关人员培训,以及培训的课时完成情况,而忽视对培训内容的具体效果分析。就当前基层企业员工培训的内容看,其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没有建立与基层企业生产要求相结合的培训制度,其更多的是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没有建立与员工综合素质提升相关领域的教育培训,结果导致员工对教育培训的认知停留在提升职业技能的层面。
2.2教育缺乏系统性
目前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系统性,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更多侧重于短期技能培训,对员工进行突击培训,忽视与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结合,也就是企业需要什么方面的人才,企业就开展什么方面的临时培训活动;二是基层企业员工培训缺乏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很多企业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企业的发展没有任何实效,因此他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时不认真执行,更多的时候将其赋予表面化、走过场。
2.3基层企业员工培训激励机制不健全
基于基层企业的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企业员工培训激励制度还存在很多缺陷,比如目前基层企业只是将员工教育培训活动作为企业管理的单独机制,而没有与企业员工的职位晋升、薪酬待遇等挂钩,导致员工参与员工培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很多企业在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时采取的是聘请相关专家、讲师等对员工进行授课式培训,员工在下边被动地听,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培训模式必然会影响培训的质量。
3提升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质量的具体对策
3.1建立明确的员工培训目标
基层企业在开展员工教育培训时一定要将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与短期发展需求相结合,制定明确的教育培训目标,具体而言就是:一是要建立规章制度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培训。制度与企业文化是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也是开展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开展制度与企业文化才能保证员工的素质符合企业的发展;二是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的培训。开展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是提升培训质量的条件,只有提升员工的技能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基础;三是政治理论与思想认识的培训。思想政治教育是宣传与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因此企业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3.2完善基层企业员工培训教育体系
首先要建立系统的基层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流程。基层企业在开展教育培训时一定要站在战略高度对教育培训的流程进行规划,保证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活动纳入到企业的统一规划中;其次建立差异化的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制度。基层企业在进行员工教育培训时,在选择培训内容时一定要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人员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同时人力资源部门在制定教育培训规划时一定要多与其它部门沟通,及时了解其它部门对人才方面的要求;最后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评估机制。将员工教育培训的结果进行及时地总结与评估,实现教育培训价值的最大化。
篇3
民族教师教育培训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教育水平,并最终推动民族发展和民族民众素质提高。民族教师的角色建构和突出是民族教师教育培训的前提,“因材施教”才是民族教师教育培训的目的所在。根据以上对民族教师角色身份的梳理,可以看出,民族教师需要突出强调的身份在于民族、教师及文化个体,因此民族教师的教育培训也要根据相关角色来展开。首先是民族身份方面,少数民族教师来自各个民族,每个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习俗,因此在其民族身份强调过程中,可以在国家有关民族理论和政策基础上,结合民族历史,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来对民族教师进行民族相关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加强民族教师的民族意识,激发民族教师的民族情感,使民族教师正视其民族身份,明确其民族责任,并在其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通过教育培训对民族教师的民族身份意识加强,必然会使民族教师在日常的教育行为中体现出来,从而影响到学生建构正确的民族意识,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民族,并对自身在未来的民族责任有所理解。在民族村落中,民族教师不仅具有知识分子应有的社会功能,同时还因为知识文化的优势而形成了对当地文化技术方面的部分功能,因此民族教师还具有发展民族文化、实现民族繁荣的道义和责任,教育培训对民族教师的民族身份强化,正好可以使这种道义和责任在实践行为中得到落实。另外通过民族教师的教育培训对民族身份的强化,不仅要在理论上予以强化,更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强化,并使这种强化行为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才能发挥其长久的影响力。其次,从教师身份来看,与普通教师一样,少数民族教师同样需要在专业素质上提高,同时由于民族教师所处的民族环境相关条件的制约,民族教师在专业化方面需要更多的提升,包括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都是教育培训需要涉及的内容。以教学方式为例,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多媒体为多数地区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便利,但是对部分民族地区的教师而言,由于经费紧张,学校在最基本的校舍、办公等方面都配备不足,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进行教学对当地教师而言,基本没有什么可行性,随着教育条件改善,民族学校的教学条件正在逐步改善,因此民族教师也必须在教学方式方面有所提升。另外从教学策略方面来看,教育理念在不断变化,教育的策略相应也需要有所调整,但是相对于其他地区教师在工作交流方面的便利性,民族地区由于交通、信息技术等条件的制约,民族教师缺乏足够的机会来进行业务上的交流,在教学策略方面自然有所不足,公平前提下开展的教育培训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其他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也是如此,都是民族教师在教育培训中需要涉及到的问题。最后,对于民族教师的文化个体身份,教育培训也需要有所关注,现有的教育培训重点关注教育专业课程和学科课程,对于多元文化教育课程缺乏关注,这显然不能满足当前民族教师作为多元文化个体的角色,因此在教育培训课程中可以适当增加文化人类学及其他社会学课程,扩展民族教师的文化视野,促进民族教师对其他文化的正确认知,教育培训对民族教师多元文化个体的重视势必会使民族教师在多元文化方面建立起正确的观念,从而使其在教育过程中能够正确处理文化差异,并通过实践行为影响到民族学生的多元文化认知,为民族学生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及文化体系评价建构其正确的认知体系。
篇4
外语教学有其特殊规律性。培训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历,也是为了加强语言能力、教学理论水平、教学技巧和现代教育理念,以提高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改变当前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exam-orientededucation)的现象。从根本上讲,教师培训就是开发人力资源(humanresources),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提高性和实效性。由于年龄、经历、性格、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要发挥其应有功效,培训务必确保差异性、应用性和实效性。正如优秀教师所具备的素质是多方面的一样。培训所涉及的内容也应是全方位的。为了真正将培训落到实处、卓有成效,根据社会发展对英语教育提出的要求,再结合当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实际情况及教育现状,教师培训应涵盖以下方面:
1、完善培训机制
完善的培训机制是确保中小学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的基础。目前,我国的培训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或者说还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要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再培训,再上岗”的原则,不断加强适合中小学英语继续教育课程的教材建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完善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机构,从而在机制上为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2、明确目标定位
培训旨在唤醒教师的主动发展意识和专业自觉,促进教师的角色重建(rolereconstruction)。根据叶澜教授的观点,未来中小学英语教师理想的风采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二是多层复合知识结构,突破“传统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三是形成更高要求上的新能力,如管理能力、研究能力等;四是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这就是我们期望的未来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理想风采。
3、更新教学理念
结合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观,培训的目的是使接受培训者完成对培训中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摈弃根据经验和教学实践所形成的教育理念中的不合理成分,树立相应的现代教育理念,能运用大教育观、学习观对教育行为进行反思(reflection),探索新的教学行为。中小学英语教学应以交际为目的,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应充分领悟语言教学思想的内涵。克拉申(Krashen)认知理论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新旧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而这种结合必须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所以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由主体变主导,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组织参与交际活动。
4、提高教研意识
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师教研水平低下,难以适应外语教学改革的要求。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外语教学应根据个体认知差异(cognitivedifferences),把握语言教学的规律及特点,科学实效地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这就要求外语教师掌握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培养良好的教研意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教研能力。教研能力的培养说到底就是培养用研究的方法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在正确的外语教学理论指导下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技巧,这是教学改革对教师的必然挑战,也是教师的必备本领。科研工作应以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结合外语教学理论,在教材、教法等方面开展实证研究(empiricalresearch)。研究不能凭感觉,而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回顾课堂教学行为过程,总结自己的优缺点并适时加以调整,形成新的教学决策能力,开展行动研究(actionresearch)。提高科研水平主要是培养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5、强化信息技术
仅有良好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教学理论知识还不够,还应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和应用信息技术能力,能切实理解当今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的基本特点,把握如何选择合适的信息通信技术来呈现中小学英语知识体系的相关知识点。教师应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利用网络搜集获取信息、加工利用信息、整合交流信息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和教学实践的整合。
6、形成整体衔接
我国的外语教育要不断改善宏观调控措施,立足整体,统筹安排,应根据国情(缺少语言环境、办学条件差、师资水平不高等),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外语教育整体方案。中小学、大学外语教育应形成系统,环环相扣,“三位一体”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形成“一条龙”的整体衔接。这就要求三者在大纲、教材、方法、考试等方面有可行的衔接安排,避免衔接不利而造成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学生对机械重复、炒现饭的外语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不相衔接的问题严重违背了教育学原理:前一阶段的学习要为后一阶段打基础,后一阶段是对前一阶段的深化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当前外语教学中出现的“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尴尬局面。
篇5
男孩的五子棋在家里一直是最厉害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下不过他。可是,几分钟后,男孩越下越吃力了,身子不停地扭动,哪些白色、黑色的棋子好像不听他的使唤了。突然,他双手往前一推:“我不想玩了。”刘主任微笑地说:“那我们玩个小游戏吧。”一听到游戏,男孩兴奋地坐直了:“什么游戏?”“脑筋急转弯?小儿科”男孩撇撇嘴,不屑一顾。这是男孩的长处,说起这个,男孩很自豪,《脑筋急转弯》的整本书都可以背下来,对答如流,班级里没有人能难得倒他。
孩子的妈妈看到男孩正玩的起劲,就走了进去,看到走廊旁边有个小小的书架,书架上放着一个个的小册子,上面写着《龙文教育 教师一对一 家庭教育》、《龙文教育 中小学生学习报》、《龙文教育 小升初学习宝典》,妈妈随手拿起一本翻了翻,里面列举了很多家庭教育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孩子的教育方法。正在妈妈看得入神的时候,刚才的那个刘主任过来了,招呼妈妈到咨询室坐坐,问起孩子的情况。学习能力测评师刘主任了解到,男孩很聪明,记忆力、理解力都很强,但不爱学习,做事情缺乏耐心,动手能力比较差。男孩妈妈说,已经去过几家教育机构了,也在一些一对一辅导中上过课,可效果不明显,没有什么改善,孩子也失去了信心,作为家长也不知道选择哪一家辅导机构才行。
知道家长半信半疑,刘主任安排杨老师给孩子上半节课的试听课。然后带着男孩妈妈参观校区的布置、课室等。男孩妈妈看到宣传栏上有很多孩子的照片,都洋溢着喜悦的笑脸,有一个好像正是男孩班级的同学。课室的墙壁上写着一些古诗名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另一个课室则写着“明日歌”,这些都让课室充满着诗情画意。“奋斗室”“渊博室”“智慧室”等,每一个课室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男孩的妈妈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每一个课室都坐得满满的,里面既有小学生,也有初中生,还时不时有愉快的笑声传出来,整个校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回到咨询室后,男孩妈妈看到很多学生的档案盒整整齐齐的摆放在书柜里。随手抽出一个,档案盒里排列有序的躺着“学习计划”“阶段性学习报告”“四次一测”以及每次上课的教案等。这些都是针对每个孩子量身定做的,针对每个孩子的个性而展开的教学。直到这时男孩妈妈紧锁的眉头才渐渐舒展。
这时男孩兴冲冲跑来对妈妈说:“我看到我的同学了。”妈妈确定孩子愿意来后,就给孩子暂时报了两个月的名。
两个月后,刘主任正准备倒水喝时,听到一个男孩在门外说话:“妈妈,到了,快进来。”刘主任走出去一看,男孩拉着妈妈的手,来到了门边。妈妈赶紧上前说“刘主任,我们想接着报名,看来我们的选择是对的,这才是真正的个性化教育。”
篇6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农民培训成本也不断提高,现在发达地区园区农民工资已经达到每天80元以上,一般地区也要在40元以上。所以,除非强制性持证培训外,农民很难在没有误工的补贴情况下花费交通费前来参加培训。另外,从业农机人员的不确定性,也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有必要采取基地培训和送教下乡培训想结合的灵活方式进行,开展流动课堂,积极沟通,合理布点到镇、村及园区,利用农民学校、菜农学校、镇培训中心进行培训,联系建立一线培训临时基地进行培训。另外,还可以采取一期多训进行培训,首先,可以利用农闲时节,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其次,可以结合生产季节,现场召开演示会,组织农民和机手进行现场观摩学习;第三,可以利用农机科技入户机会,借助农机企业进行培训,做到因时因地制宜,进行技术培训,学习操作技能。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师施教培训范围
农机老师往往局限传统农业机械,对新农机、新技术以及其他相关知识掌握不多,所以,必须鼓励教师深造学习、更新知识,建立一支既有专业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对现有专职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进修培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逐步使教师一专多能,进一步提高胜任教学工作所需的素质。积极开展学校间教学交流,不固步自封学习各地先进教学经验,增强自身学习能力。通过强化素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首先要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实力,要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参加学习进修,促使现有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点,掌握新理论,提高自身农机化理论水平和知识水平,并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做好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教师素质。要最快的了解新型农业机具的各项性能指标,并达到可以教学的要求。可以由农机生产厂家技术员先行培训我们的教师,再由教师授课我们的农户。另外,有计划地开展对老师的适应性培训,打破农机技术培训的局限,逐步拓展其他相关技术业务培训。
4整合现有资源,创新拓展培训合作范围
培训工作中加强各种合作,一是将培训工作与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建设相结合,通过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及时向广大群众和园区领导开展专业技术培训讲座,使所有者或使用者都能够了解掌握有关技术信息。二是将培训工作与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相结合,借助新型农民培训,增加培训项目,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的整体水平,充分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三是将培训工作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相结合,既能开展培训又能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四是将培训工作与购机补贴工作相结合,通过对购机农民不失时机的进行跟踪技术服务培训,提高机手的操纵水平和维修技能,以解决农民买得起、用得起、出效益的问题。五是将培训工作与农机监理安全生产活动和创建平安农机工作相结合,要充分认识到农机培训对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许多农机事故的发生与机手缺乏教育培训有直接关系,这就要求农机安全监理和培训互相支持形成共识。六是将培训工作与农机阳光工程培训和获证奖补相结合,最大限度满足培训需求。
5强花宣传发动工作,创新提高培训共识范围
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是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机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一是加强农机操作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弄明正确使用、、安全操作农业机械的水平。二是通过开展重点季节和农机化新技术专项培训,并广泛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采取课堂讲解、现场演示、送技下乡等形式向广大农民群众传播农机化技术,提高了农民掌握应用农机化新技术的水平。三是通过开展“农机科技入户”、“农机阳光工程”、“获证奖补培训”、职业技能等培训,加大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和农机维修工得培训力度,培养一批高技能农机使用和维修人才。四是农机农艺相结合,根据当地发展需求,开展特色农机培训,提高农机手综合知识水平。
6利用优势,创新组建公共培训服务平台
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农机装备研发,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规模,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把示范合作社作为政策扶持重点等等,目的是为了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激发农业发展活力,这昭示着中央高度关注谁来种田,怎么种田的问题。农机学校在搞好农机培训的同时,可利用自身的优势组建多种性质的服务平台。一是适应农机快速发展的要求,利用自身专业人才集中的优势,组建农机维修服务网络,及时有效地为广大农机手搞好维修服务,提高农机作业效率;二是适应农村改革发展需要,利用自身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组建跨区作业服务组织,为经济较为困难、劳动力相对弱势的农户提供全套作业服务,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三是制定完善考核方案及专业的考核办法,成立专业资质鉴定机构,为新时代农民提供专业服务。
篇7
在培训中,是专家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的激起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我以前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有思想怠慢的问题、有理论和信心不足的问题、也有操作不得法的问题。各位专家的讲座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受益匪浅。下面就是我在这次培训中的一些体会:
一、对课堂教学行为的重新认识与思考
课堂是教师教学生命力的所在地,也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之一。
(一)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老师很少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不够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是否与自己有关。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一味怨学生,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应了学生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其特点之一,就是每节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以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达到及时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学生获取知识的结果,远远比不上他获取结果的过程重要。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重要的前提是给予他在学习和研究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与积极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这样,他的体验才是幸福而自信的。如:“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等。
(三)要学会欣赏学生
教师要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在老师的关注中,不仅会喜欢老师,喜欢上课,产生融洽和谐的师生情感,还会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快乐愉快地去学习。 (1)
二、提升了理论水平,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
作为新教师,我们没有多少教学经验,理论水平低,对自己的工作不善于总结归纳,现在,通过对教育研究的理解,基本上能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握了教改方向,坚定了探索新路子的信心,并增加了教育科研的意识,认识到不能只做教书匠,而要做新时期的教育家,特别是有关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我们不但认识了它的重要性,也掌握了一些实际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综合性学习将带给学生超越课本的新的只是领域,教师要认真对待。
三、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
这次培训,就自身更新优化而言,树立了终身教育(学习)的思想。以前总以为搞继续教育没有学到什么新知识,所以总觉着耽误时间,不如读读书,备备课,这次,通过听取了报告,真正认识到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提高了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学然后知不足,这是我的一个体会。在培训中,专家的耐心指导、学员的激烈讨论都给我不少启发。通过培训,感觉以前所学的知识太有限了,看问题的眼光也太肤浅了,工作方法也太单一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把这次学得的经验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做到课前有预设、有准备,课堂上不呆板,给与学生宽松的学习氛围,课后抓反馈,进行反思,有必要的还要进行课后辅导,促自身的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飞跃。
篇8
为使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新疆培训事业发展中充分得到利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应该进一步规新疆质监系统教育培训工作信息化管理流程制度。我们要遵循流程最优化的原则,根据新疆质监系统教育培训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特点和现状以及信息化管理模式,结合新疆质监培训的实际情况,来规范信息化管理制度。
第一,坚持新疆质监培训中心主任对整体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加强各培训科室的协调与配合,增强推进信息化管理流程制度的合力,使信息化管理模式常态化。第二,完善信息化管理流程,促进其简单清晰明了,让工作人员便于操作、运用。第三,要求每期培训班都要采用目前拥有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培训相关工作,促进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完善教育培训工作信息化管理方法
篇9
2.1农民缺乏较主动学习的意识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主体对象为农民,不仅需要传授于他们文化、技术知识,而且还需要指导他们将这些文化、技术知识转化为生产效益与经济成果;同时,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活动中需要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水平为教学目标,但有些农民长期受到传统思想的禁锢,难以接受新事物,以至于给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2.2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趋于形式化
有些事业单位过分注重教育培训的形式,而并没有对教育培训的内容加以重视,加上培训教育的计划缺乏系统性以及其时间安排也不尽不合理,导致没有获得较高的实效。
3农民鉴于培训工作问题的相关措施
为了提高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活动的质量以及水平,首先,应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以及评价系统,围绕着农民的满意度以及接受程度来评定;其次,对当前农民教育培训的单一形式进行不断地探索与研究,以拓宽和丰富农民教育培训形式以及增加培训教育机构。
3.1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以及丰富其教育机构
3.1.1不断地发展农村农民培训教育为了实现农科教结合的目的,需要不断地加强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统筹,并且完善农民职业教育网络;同时,还需要不断地提高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以及水平。此外,需要不断地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资源以及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水平。
3.1.2积极引导农村培训教育发展首先,当地政府需要充分的发挥其投资主导地位,对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所需要投资的地方给予充足的支持,以保障农民培训教育工作正常开展与实施;其次,当地政府还需要重视引导农民转移就业的问题,从而为农村农民转移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3.1.3提高农民参加培训教育的积极性首先,需要提高当地农民的基础文化知识水平,以提高他们的新农民意识;其次,通过教育使他们不断地更新思想观念,使农民很好的参与到培训教育活动中;最后,提高受教育培训农民的收入水平,并且加强对农民从事生产与多种经营技术的指导与信息科技支持,从而提高农民参加培训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3.2坚持农民教育培训形式与其内容相结合,以提高教育实效
坚持农民教育培训形式与其内容相结合,并且根据农民的需求以及接受能力来安排培训内容且做好培训规划工作;同时,不断地丰富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的授课形式,不仅能够吸引农民积极参与到培训教育工作中,而且还能够有效提高培训教育的实效。
篇10
健全的管理机制是保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有些煤矿企业,其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加强了安全教育培训的工作力度,组建了安全教育培训小组,并且每个小组都安排了组长、副组长,严格遵循日常培训的基本模式。从而建立起了共同管理的安全培训机制。安全教育培训小组需要不断创新教育的载体,遵循四个三的教育模式,就是严厉、严谨、严格的安全管理,适量、适度、适情的安全奖惩,能干、能会、能知的安全培训,还有利用柔情、爱情、亲情进行安全教育;把握四项基本教育内容,即对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的教育、对有关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对安全形势的教育及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和教育。各个培训小组组长需带领大家不断强化培训过程,时刻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思想放在心中,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与发展。
3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具体方法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一个合理的、实用的、适用的培训管理流程是很有必要的,将培训的各个环节看成是一个循环体,使安全教育培训的过程变成一个整体。一个完整的培训流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制定计划、报到登记、组织教学、定期考核、资料存档、学习反馈、评定改进。一套完整的程序可以提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效率。
3.1制定计划制定计划是一个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万事开头难。每年年初,有关安全管理部门需要通过调查分析,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同时还要考虑裁员等因素,然后制定全年度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为之后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奠定基础。
3.2实施计划第一,报到登记。参加培训的人员到指定培训机构进行学习,要求其带着该企业的介绍信或证明信及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在报到处报到并注册,登记之后,所有成员由培训机构管理,其需要建立及备份档案。第二,组织教学。安全教育培训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制度,提高教学质量,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要求所有员工,坚持上岗前先培训、就业后再培训、工作中仍培训的思想,理论实际相结合,根据相关规定和法律要求组织好安全教育培训,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员工。第三,定期考核。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一定要遵循考教分离的原则,由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和相关部门进行教学管理,由相关部门领导负责定期的考核。对于结业考试,一定要严格要求其考场纪律,严格考察培训的质量。第四,资料存档。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机构要严格管理员工档案,安排固定的档案管理室,给员工档案进行编码,实现档案管理的标准化。编制特定的档案查询程序,建立数据库系统,做到方便查询、数据信息共享。这样使整个培训过程更有制度性,使员工也受熏陶,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各方面素质,增强企业的实力,有利于企业发展。
3.3学习反馈企业培训机构可以对学员进行跟踪调查或者开展班会进行讨论学习感受。每次培训结束后,可以开展班会,学员之间互相请教,反应该培训机构对教学的管理或者教学水平,培训机构可以对学员进行跟踪调查,有关负责人根据学员平时的表现和考核结果对其进行评价,填写调查表然后存档。
3.4评定改进培训机构在对企业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创新,改进其教学方法,确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对好的教学成果进行表彰。年终总结,分析自己的缺点,积极改进。
4强化培训制度
第一,加强对教学的管理。在培训中最好形成分层的教学管理,按员工的级别进行分组,做到一级抓一级,上级管下级,下级监视上级。形成一个完善有效的教学模式。
第二,注重教学环节。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应把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将教学过程作为重点,严格要求教学中的备课、授课、听课及对班级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对教学思路的创新。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学分制管理。在教学过程中的各项活动所占分数比例各不相同,其中出席占10%,平时表现占20%,考试成绩占60%,作业的完成与否占10%,通过这种方式的管理,可以提高学员对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帮助;然后对教学思路进行创新,完善教学管理,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需求,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学习章节,列出相关项目,让其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培训效果,增强学员素质,为企业培养出更优秀的员工,带动企业的发展。
第四,提高教学水平。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或者实行网络化管理。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运用课件授课,包含了声音、图片、文字等几方面,还可以适当的插入视频及动画,这样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员对学习的积极性,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为了实现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可以推进现代化管理手段,形成网络培训及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网络化的管理目标,还拓宽了学员的学习范围和视野。通过实施安全教育培训的标准化管理,积极推动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进行,有效提高了企业内部的安全素质,并且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突显了教育培训等作用,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培养了大量技术型人才,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方面和人力方面的支持。
篇11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市场的概念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所说的市场,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场所,而且还是一种运行机制或调节手段,市场的本质体现了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在培训活动中是否存在交换关系,培训活动是否具有产业性质是能否形成培训市场的关键所在。
(一)培训活动中的交换关系
一个市场的形成,最主要的条件为是否存在着买方和卖方,买方和卖方之间是否存在着交换关系。
从培训活动的本质上讲,它是一个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活动,交换存在于这个活动当中。
首先,社会(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是培训领域交换的利益实体,是培训需求的一方,即买方。培训机构是办学实体,是提供培训的一方,即卖方。在培训活动中,受训者必须交纳一定数目的培训费,从而使资金流向培训机构,同时也使受训者获取了参加培训的权力。经过培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增加了在社会竞争的能力,这是培训活动中存在的一种交换关系。
其次,培训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教与学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教育工作者的劳动实现的。在当今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工作者的劳动仍然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教师通过自己智能和体能的消耗,向学校和学生提供了服务,同时也获取了相应的报酬,实现了劳动价值的交换。
再次,发展教育事业是国家的基本职能,国家每年都提供大量的教育经费,通过设立培训机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满足社会需求。国家及地方政府也投入大量资金推行或举办大量带有公益性质的培训和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所开展的培训。国家通过教育投资,开发了人力资源,提高了综合国力。国家既是培训活动的投资者,也是培训利益的获得者。
可见在培训活动中,存在着国家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交换关系。其中国家、社会、个人既是教育资源的供给者,又是教育资源的需求者;培训机构既是教育资源的供给者,又是产品的生产者。在培训活动中存在着供需交换和价值交换,为完成这种交换必然存在一个市场,通过市场,使社会、教育部门和个人之间实现价值交换和供需交换。
此外,教育交换与物质交换相比,教育交换更为复杂,有其特殊的规律性。首先,教育培训活动与一般商品活动的目的不同,教育不仅具有经济功能,同时还有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教育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为目的。第二,教育培训交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交换。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在人才形成的过程中,虽然教育起了巨大的作用,但人才并不是教育的独立产品,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培训者不属于培训机构所有,培训部门也不能把受训者作为自己的产品拿到劳务市场去出卖。
总之,培训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培训机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必然与社会其它系统发生交换关系,这种供需和价值交换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培训市场就是完成这种交换的场所。
(二)教育培训的产业性质
教育培训活动的产业性质是由它的资源消耗性,生产性和可经营性所决定的。
1资源的消耗性。
开展培训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师资和教育管理者、教育经费、时间与空间等,这些教育资源在培训活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消耗。
2生产性和服务性。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受训者的素质。经过培训的人,会导致个人价值的增长,一旦所学知识运用于生产,便会创造价值。在实际生活中经过培训的人比未受训的人就业机会更多。
3可经营性。
培训机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绝大部分办学机构自负盈亏,自主办学。培训机构的生产和经营就是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效结合来创造价值,发展壮大自己。
承认教育培训活动的产业性质,并不是把学校当企业办,并不是只强调经济规律,而不顾教育规律。它的实质在于明确教育部门与社会其它部门的交换关系,社会上的任何部门要想得到教育服务,就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培训机构要想在社会上发展壮大,就必须接受社会的选择,培训机构要有经营意识,要加强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
教育培训的产业性质与教育培训市场紧密联系,既然教育培训是产业,就得进入市场。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就是要通过市场的调节,来达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培训市场的概念界定
市场体系是一个大系统,是由许多专门市场组成的,培训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的大市场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育所具有的产业性质和培训活动中的交换关系的存在体现了市场的特征。只是由于我们没从本质上去认识它,因而也没有形成相应的理论。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又是交换关系的总和,也是一种运行机制,它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因此,我们对培训市场的理解也不能过于狭窄。目前很多问题正在争议之中,给培训市场下一个定义确实比较困难。从一般的表面概念上界定它,培训市场是以与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的提供和需要为交换内容的市场。从深层次界定它,是指培训活动的运行机制或运作形式,是围绕着培训所发生的交换关系的总合。
培训市场本身也是一个小系统,它是由培训信息市场、培训教材市场、培训生源市场、培训师资市场等构成。
培训市场既可以作为单独存在的市场,又可以作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科技市场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是人才市场、劳务市场、科技市场成熟与完善的标志。
三、培训市场的本质
揭示目前业已形成的培训市场的本质,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深化和具体化。具体地说,现阶段培训市场本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商品--市场"层面
精神商品与物质商品一样,都凝固着人们的一般劳动,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从使用价值来看,参加培训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以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的价值,增强竞争能力。从交换方式来看,知识与技能进入市场后,最简便易行的方式是以"货币"为手段进行交换。要想获得某一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就得交费参加某一培训机构的学习,这些现象的存在充分表明了知识与技能等教育产品已具有"商品货币"性质了。
(二)"不完全"--"不成熟"层面
在一般市场中,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但在培训市场,有时却不能执行,有些类型培训的学费并不反映教育成本,也不反映教育价值和效用大小,学费并不完全成为调节教育供需均衡的杠杆。
竞争是市场运行的动力源泉,是市场的最基本特征。然而在培训活动中,国家为了全社会共同利益对某些培训项目进行某种程度必要的垄断和干预;某些行业本身就具有垄断性,使培训市场中的竞争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和一定的程度内。
培训市场从萌芽、发育到完善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对培训市场的认识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事实证明,现阶段的培训市场不论从性质作用意义上,还是从程度范围上看,都是不成熟、不完善的。主要表现在培训市场的界定不明确,发育不平衡、机制不完善、管理不得力,一些培训机构收费不合理,个别学校教育质量低劣,甚至还有以学经商的现象存在。上述种种原因表明,目前培训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虽已初步形成,但是不成熟、不完善。
四、建立培训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培训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孤立的,它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结构的变革,市场体系的发育,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这一系列现实背景,是培训市场得以启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育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教育体制总是与经济体制相适应,一旦经济体制发生变化,教育体制也必须相应地进行改革。党的十四大明确地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上的深化。这一重大变化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带来了深刻变化,也对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理所应当地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成人教育是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联系最紧的一种教育类型,经济领域中的一些基本运作方式,同样适用于成人教育领域。其中建立成人教育科技市场、成人教育生源市场、成人教育人才市场、成人教育培训市场等一批成人教育市场,是成人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成人教育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才能使学校面向社会办学,同时也使社会能够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学校的活力和动力才能得以增强,才能更好地发挥成人教育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这是培训市场得以形成的动力与源泉。
其二,劳动人事用工制度的改革为培训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是我国企业制度的重大改革。这一变化促进了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以往那种国家包分配,用工终身制等劳动用工制度必将被聘任制、合同制所代替。企业有权选择职工,职工也有权选择企业和工作岗位。需要学习,要求培训已成为职工获取新的工作,更好的工作、更高的工资、职务晋升的必要手段和途径。这种培训是个人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觉自愿地参加,在经济学上称为"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只有当个人经过投资,而获得了收益成为可能,个人才会到培训市场寻找培训信息,参加培训。所以说,只有职工真正拥有了选择职业、企业和工作岗位的自时,职工培训市场才能形成。
其三,建立培训市场是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成人教育体制,存在许多弊端,学校缺乏办学自、奉命办学、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地利用和发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来规划和设计成人教育,已成为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转变行政管理职能,下放权力,使学校真正成为办学的实体,建立以竞争为手段,以提高效益,优化结果为目的的运行机制(市场体制),已成为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在这种背景下,培训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成为必然,它的出现可以使成人教育按市场的需求办学,使市场调节成为管理成人教育的重要手段。
五、北京市培训市场的现状分析
(一)北京市培训市场的主客体
据统计,北京市目前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84所,成人中专校142所,各类民办教育机构2136所,此外还有近3000所乡镇成人学校、村办文化技术学校和培训中心。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培训体系。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在各类成人培训机构中接受培训。可见北京市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卖方市场和一个潜力很大的买方市场。对于这个客观现实,我们只有正视它,承认存在,研究规律,因势利导,促使其不断发育和完善。
(二)北京市培训市场的专业设置
目前北京市成人教育培训市场所开设的课程大体分为四类,即文化补习类、外语类、艺术类、职业技术类。
文化补习类的主要对象是准备参加各类考试的人,如高考补习班,成人高考补习班,自学考试辅导班等;外语类主要以英语、日语为主;艺术类主要包括书法美术绘画、器乐声乐、舞蹈体操健美;职业技术类主要以美容美发、烹饪、服装剪裁、装璜设计、计算机操作、家政、家电维修、财会和汽车驾驶等。
当前,北京市培训的市场化趋向明显加强,除文化补习仍保持相当的热度外,职业培训越来越面向劳动力市场需要,面向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变革的需要。培训方向明显呈现以下特征:
(1)职业培训的专业多为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专业;
(2)办班方式灵活多样、讲究速成,见效快。
六、关于促进北京市培训市场成熟与完善的几点设想
(一)做好建立培训市场的基础工作
1认真搞好办学体制改革,这是建立培训市场的前提。必须切实地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政府对教育事业包揽过多的状况,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应在政府管理下,主要依靠行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举办,或由社会各方面和公民个人联合举办"的精神,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社会力量办学,欢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外友好人士来华合作办学或单独办学。
2落实培训机构的法人地位,保证培训机构的办学自,这是建立培训市场的内在基础。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为培训机构的发展创造一个较为适宜的外部环境,促使其成为一个真正的办学实体,使其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指导下自主办学。就目前而言,培训机构应享有招生自、设置专业自、制定收费标准的自、用人自和对外交流权。
(二)建立和完善培训市场体系
1加快筹建我市培训信息市场。目前北京市培训市场体系还不十分健全,其中培训信息市场是较为薄弱的一环,应加紧筹办,发挥其培训中介机构的作用。以市成人教育培训中心为中介,建立全市成人教育培训信息网,把企事业用人单位、各类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普通教育培训机构纳入信息网,开展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咨询服务,使之逐步完善。
2逐步扩大市场调节范围。培训市场开放的范围,目前首先应开放政府计划调节之外的培训领域--即社会培训领域。其次是系统内、企业内部培训,逐步扩大市场调节范围,逐步使中小企业内部培训的任务由社会培训机构承担。
3在培训市场的组织方式上。组织与筹建培训市场时,要坚持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以无形市场为主的原则。在交换过程中应由目前的相互依附关系转向契约关系,使在培训市场中各方的利益都受到法律保护。
(三)加强对培训市场的宏观管理与调控
篇12
1.1马街镇科协牵头,组织农科、畜牧兽医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种植业、养殖业培训,马街镇共有12个村居委会,每年抽取4-5个村居委会培训。
1.2农科站根据当年出现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进行实时讲解和防治(如:马铃薯晚疫病、油菜蚜虫等等)。
1.3马街镇残联牵头,组织农科、畜牧兽医对1-2个村居委会的残疾人进行常规的种植业、养殖业培训。
1.4马街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组织,请罗平县职业中学老师在阿东、扯土两个村委会按精准扶贫的要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劳动力转移、生猪养殖培训。
2.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农村教育水平整体偏低,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接受速度和接受程度较低加之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次数少,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都比较窄,故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差。2.1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概念模糊目前,我国大部分乡镇范围内并没有专业用于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机构,基层政府相关部门没有设立专业教育培训机构的意识,广大农民群众也没有参与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意识,相关农业科技并不能有效传达给广大农民,导致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得不到应有成果。2.2教职人员缺口较大受到乡镇基础教育水平较弱影响,乡镇以下农业技术骨干的数量较少,能够承担起农业科技教育培训职责的教职人员数量缺口较大,虽然他们对于新型农业科技、农机认识程度较高,但并不能有效地完成对农民群众的讲解和教授,因此,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率通常较低。2.3培训对象比较小众基层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是按对象培训,残联的只对残疾人培训、妇联的只对妇女培训、2014年以来,各块的培训基本上都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训,培训对象窄,培训次数少。像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培训的时候都是组织部门出钱请他们来听课,一部分人只是来领取他的工钱,根本没有认真听课,而一些其他人(如:种养殖能人、种养殖大户)却没能参加。2.4培训内容比较窄基层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由于经费短缺,培训内容也只能从常规的种植业、养殖业入手,培训养猪、养牛以及一些常规病的防治,作物病虫、草、害的诊断与防治等,而对于魔玉及中药材的种植技术和病、虫、草害防治基本上是个空白。
3.改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问题的对策
3.1加大资金投入、成立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机构
基层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任重而道远,是农村、农业、农民“三农”工作的重点,基层政府应当考虑加大资金投入,整合科协、农科、残联、妇联、农机等多家机构,抽调技术骨干成立专门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机构,统一安排,统一培训,不能你培训你的,我培训我的。
3.2扩大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
基层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对象不能仅是残疾人、妇女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应该吸收更多的培训对象,特别是让一些种养殖能手、种养殖大户参加,把他们的难题解决了,还要把他们培养成技术骨干,让他们培训周边的群众,由他们带到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培训内容要扩宽,特别是一些新鲜的种养殖业,要把培训老师送出去,学好、教好农民。
3.3引进企业、传授技术
引进“太极集团”、“云南白药集团”这一类生产加工型企业,由政府补助一部分土地流转费,由企业带领农民种植中药材,让农民逐步掌握中药材的种植技术。
3.4办好大、小春样板,提高周边农民科技素质
篇13
1.2专科培训与学历教育
芬兰实现了在护理院校教育阶段完成专科化培训。护理本科设置学时为三年半,在学习的过程中若对某项专科护理感兴趣,则可在第四年利用1年时间专修成为某项领域的专科护士,如助产士、影像学护士、骨科护士等。这种根据自身意愿选择专业的培训模式体现了人文教育,有利于学生获取志趣所在的工作,也有助于稳定护士群体,减少人才流失。目前芬兰的男护士约占护士比例7.8%,多分布在医院的骨科、急诊、重症监护室、技能科室等。适合男护士的医疗单位较多,私人诊所、公立医院、手术机构、精神病医院、教学机构以及各种人道组织等都需要男护士,整个社会也认同男护士这项职业,增强了职业价值感。护士的晋升以学历和临床工作经历为基础进行评定,注重能力与综合素质,无职称高低的区别。在职护士深造便捷,自由度与灵活性较高,有从事护理管理或科研教学志向的护士均可通过成人继续教育获取更高学历,以自身努力转变职业方向、提升层次。因此,护理教育不仅培养注册护士,而且培养有学术背景和管理才能的专业护士。
1.4注重素质培养
作为整个社区服务团队中的一员,芬兰的护士不只隶属于医院,还需深入社区、家庭,向民众提供卫生保健知识、协调家庭成员关系,宣传关于环境持续保护利用、卫生健康意识行为等知识,这些工作范畴决定了护士需具备综合素质。护理学院尤其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考核学生能力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沟通交流能力和服务态度。评价学生的能力首先侧重于是否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是否能根据知识和技能对各种状况作出判断并采取决策。芬兰没有组织机构对医护人员错误行为进行惩戒,医护人员的自身行为被医学伦理道德所约束,体验患者的痛苦、平等对待患者、有勇气和能力为自身行为负责是每个护士学习过程中必体会的内容。
2对国内护理教育的启示
2.1加强资质审核,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国内护理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充实护理人力、提高护理人才质量的同时出现了很多不具备承办卫生类教育资质的职业院校、技校等。即便是具备办学资质的教学单位,因招生规模大,导致生源质量无法保证,尤其是中专类学校,又因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学生能力差,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导致毕业学生成为护理员或助理护士[4]。高等教育研究生数量急剧增加,培养质量参次不齐。另外,教育规模扩大,但各层次教育目标不清,培养模式单一[5]。因此,国内在护士培养上应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应根据分层培养目标让护理教育更贴近临床或科研,使技术院校培养的学生走出学校就能贴近患者、服务患者,从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来减少传统的新护士带教时段。层次更高的护理研究生能在科研、教学等领域发挥特长,真正做到人尽其才,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联系临床
将传统的课堂讲授式转变为启发引导式,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化[6]。教师在课堂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不应成为学生行为的主宰者、控制者,而应转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学生行为的引导者。国内护理教育应更多鼓励学生探索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领域,进行自主的活动。目前就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来讲,在师资方面大多有2个来源,一是各护理学院教授或副教授,二是各教学医院的主任或副主任护师,前者长期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临床经验偏少,后者临床经验丰富,但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师资队伍整体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完整[7]。因此,护理教师应保持与医疗临床部门的沟通协作,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以了解学科新进展,获得更多临床实践经验,使理论知识与临床应用同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护理教学者的教学方法也应与时俱进,在教学模式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人机交互,让学生感知多样化,体验到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感,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2.3注重专科人才培养,体现护士职业价值
目前国内医院的工作范畴以医疗处于主导地位,使同样接受高等教育的护理人员产生心理落差和自卑感,尤其使很大一部分男护士认为护理工作不能实现自身价值,没有发展前途[8]。有研究表明,得到患者认可对男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很重要[9]。与女护士相比,男护士在生理、心理方面占有优势,如体力、耐力、应变能力、操作能力等,遇到突况的时候,男护士更冷静,处理事情更果断。同时,涉及男私的患者更乐意接受男护士。因此,国内护理高等教育应注重对专科护士的培养,根据学生不同兴趣爱好与能力特点发展专科培养,在合理引导护理本科生发展兴趣所在专业的基础上,利用自身优势体现职业价值,进而减少男护士流失、稳定男护士群体,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男性从事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