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对德育工作的认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对德育工作的认识

篇1

德育就是思想品德的教育,对育人起决定性的作用。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保证。学习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这两个课程后,我受益匪浅,对班主任这个岗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新形势下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对如何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有了一定的想法与更多的策略指引。在实际工作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结合自己担当班主任以来的实践,我深切体会到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性,这是由班主任所处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是联系和协调其他科任教师的中间环节,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从这一意义和角度来讲,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骨干力量,有着其他教师无法替代的作用。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句话一个眼神,都会长久地留在学生记忆中,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对学生做人的影响,超越了具体知识的影响,也超过了其他老师的影响。班主任就仿佛是一个班级的“思想之母”,她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她的所作所为如同无声的准则带动着学生。

二、提高自身素养是班主任做好德育工作的前提

常言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具有一桶水。作为文化知识的传播者,班主任的文化知识必须尽可能广博和丰富,不然就教不好学生,甚至会误人子弟。为此,班主任必须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从中吸收营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德为师之本,树人先树德。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就应该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班主任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效仿的榜样。如果班主任出现了不文明、不检点的行为,那么就不能坦然面对自己的学生,更难于教育感化他们。因此,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善思慎行,言行一致,做学生的表率,用言行去感化、熏陶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使其健康发展。

三、因材施教是做好德育工作的不二法门

因材施教,强化针对性,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有些班主任对全班学生的要求搞一刀切,如对违犯纪律或在学习上达不到目标要求的学生,不是罚抄书,就是罚跑步,罚做俯卧撑,或者是当着别的学生的面大声训斥。这样的教育,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同一个班集体中,学生各自的性格,志趣、爱好及认知水平迥异,这种差异的存在,决定了班主任在教育不同个性和知识水平的学生时侯,必须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四、班主任要学会走进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要学会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关爱学生。了解学生,就是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找到自身的价值,在愉悦和满足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不了解学生,不注意发生在学生内心深处的复杂活动,教育就会出现盲目性。关爱学生,就是对所有学生做到“一视同仁” 和“平等教育”,这是德育工作的核心。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国外一著名教育学家对此的说法很形象,他说,漂亮的孩子,人人爱,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这里的“漂亮”与“不漂亮”并不是指相貌,而是指那些优生和所谓“差生”。当然,这种“爱”与“严”相结合,做到爱而不溺、严而有格。有了对学生的了解,有了对学生的关爱,班主任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五、班主任要加强与各方面的沟通与协调

篇2

老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条例,因为老师的眼睛在监督学生行为的同时,还有几十双学生的眼睛在注视着自己,老师们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最生动的教材。教师还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自己犯错误也能勇敢地承认。“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一定要把自己融入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才能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去感受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二、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主题思想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地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惯。如在体育课上,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

小学生在对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是由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了,或者通过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同学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三、抓好养成教育

从《班级日常管理考评细则》、《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入手,重点从养成教育、学习习惯、社会公德和文明礼貌等方面进行教育。学校制定了《立新小学一日常规三字歌》。少先队大队每天对学生文明行为等方面加大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把检查结果纳入班级日常管理考评之中;其次通过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向学生进行文明习惯教育;最后利用开学典礼和班会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

四、抓纪律安全教育

学校安全工作是关系到学校师生生命安全、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管理原则,做了大量的安全教育工作,尽一切所能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制定了《立新小学安全管理制度》。接着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书记、德育副校长、大队辅导员为副组长,以班主任为组员的安全管理领导工作小组。学校每学期都在学生中开展一次“安全应急演练”活动,以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学生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少先队大队在学生中不定期对管制刀具进行突击检查,校领导带领班子成员和值周教师还不定期对办公室、班级等进行检查,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感情,增进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篇3

教师要建立发展性思维,树立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其根本任务是要解决好两个关键性问题:一个是人类应当怎样存在,一个是人生应当怎样度过,也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掌握知识、学习知识是服务社会的手段。前者的学习是根本性的,后者的学习是工具性的。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看重的是智商;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更看重的是情商。素质教育的内涵,概括的讲就是“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思想品质、道德人格要比知识的获取、谋生手段的训练、竞争能力的培养更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德育工作就要真正落实全员育人,变部分人的德育为全员的德育。全员德育,提了很多年,但在很多学校还停留在观念上,并没有真正落实。创新式的德育,不仅仅是班主任、年级组长、团队和教导处的事,而是学校各个部门、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的育人目标,应该是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德育。要把学科教学作为落实全员德育的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明确教学是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要让教师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唤起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健康素质的发展。

二、新课改要求学校德育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欲望,把人作为道德主体来培养,促进人的道德发展和道德人格的提升。从实现人的价值看,道德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提高、扩展人的价值,改善人的道德生活,实现道德对人生的肯定、引导和提升。个性是教育的灵魂,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才,就没有创造性。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爱好、追求、特点、兴趣,塑造不同模具,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创新式的德育工作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一个性发展,要改变过去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德育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良好的空间。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核心,没有个性发展的的教育,不能称之为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没有全面发展的个性发展,可能就是一种畸形发展。我们有些教师往往把全面发展误解为全科发展,要求学生样样都学,样样都精,事事都成,但实践证明,这样的发展将来可能一事无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孙云晓说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让他们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翁的作用,自己决定养成哪些好习惯,改正哪些坏习惯,自己决定采用哪些方法,并主动学会与成年人的合作,这应当成为素质教育的第一原则。当然,成年人的引导与帮助是必要的,但只有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教育才能成功。

三、新课改要求学校德育必须创新工作机制

篇4

一、注重道德教育促进时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面临着来自社会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不同压力,也面临着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这意味着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意志坚定以及高尚道德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面对着这样的情况,高中班主任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具有远见卓识,从日常教育做起,通过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现在的学习生活、日后的职场工作、家庭关系的处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养。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需要明确教育理念,发挥创新精神。在教育的标准下,为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做出正确的指引,这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个工程中,班主任应注意到既要将德育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注重德育工作开展方法的正确合理性,通过总结,创新将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通过社会、家庭、校园三个有机的个体进行合作,为学生的德育培养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由于德育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社会更好地发展,所以只有整个社会对德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并让学生融入社会去才能具体地实现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班主任同时也需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更好地培养学生,其具体方法可以是与对学生进行家访、开展相关讲座、进行调查问卷等。最后,因为学生在校园的时间较长,所以在德育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即是班主任在校园生活中对道德素养的培养,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也让校园文化促进学生成长,实现学生与校园文化共同发展。通过这三者的共同发展,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并实现对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有很大提高的目标。

二、正确选择德育内容,促进学生未来发展

在对德育内容进行选择时,既要源于实际,又要适当超越。首先,班主任应根据需要选择正确的德育内容,这样做有利于保证德育取得实效。其次,在依据纲要选择内容时,既要切合时代内容,还要顾及学生的发展实际,总之,要正确处理好几者的关系。然而,现实却是,在关于指导学生生存发展的德育内容上,教育系统却没有给予多大的重视。在班主任德育上,应多关注学生的日常消费是否合理、人际交往是否正常、校园安全是否受益,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使之理解生活真谛,学会独立生活。在学校德育内容上,要以社会教育、社会德育为目标,不仅要以学生年龄性格特征、品德发展方向为依据进行基础的、系统的教育,同时,又必须思考做法的效应性,是否适应学生个体发展,是否对其有促进作用。这样,既保证了实施内容的较为完整、具体,同时又兼具了学生的实际的接受情况。

三、不断探索总结,实现德育价值

采取怎样的方法决定了德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也决定了德育工作的成果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应对教育理念、德育目标、班主任与采取方法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者,德育目标是由教育理念与班主任所确立的,而不同的德育目标对所要采取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再者,班主任只有采取了适当的德育方法才能使得德育目标更好地实现。所以,根据以上情况,德育工作应注意到:

3.1将德育工作从封闭转化为开放,结合学校的有限的课堂和社会的这个大讲堂。把户外实践、社会调研、多校合作等活动由班主任组织并带领学生参加,通过给学生切身的实地感受体验和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理论和实践,使学生的政治理念、道德水准、思想价值与社会行为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培养学生能够做到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达到让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目的。

3.2强调班主任的以身作则,避免一味的说教。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教育者,具有很好的示范,领导作用。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方式。这就意味着,班主任需要做到通过自身榜样作用的,即借助语言、行动、形象等体现自身的道德素养。同时,也要注重对班级文化的培养,即利用相关的书籍、材料实现课下教育,发扬积极向上的和谐班级相处氛围等。最终实习班主任对道德素养提高的榜样作用。

3.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自身道德素养提高的积极性。在德育工作中,最为关键的即是如何让学生接受道德素养教育,其根本的解决方式是在于提高学生对其的认同度。这就要求了班主任需要将传统的教导与实际活动结合起来,即将学生这个主体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使得学生乐于接受对其道德素养的要求,并能够实现长效性,让其成为学生的内在特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方法采取的有效性与学生的实时情况,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过程。想要更好地推动这个过程的发展,就需要班主任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明白了解学生的想法、需求以及独特的见解。改变以往的将自己作为教育的中心,真正的走进学生,给予学生最需要的帮助,完成德育的目的。

四、总结

想要真正有效地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完成对高中生的人格、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的具体目标。这既是对班主任的挑战,也是对班主任加强自身培养的要求,只有班主任在不断提高知识水平、纠正不足性格、总结失败经验、创新教育方法的前提下,结合社会、家庭、校园与学生的密切关系,进行科学、有针对性的道德素养培育,才能真正实现道德素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巧英.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分析[J].时代教育,2013,(10):128.

篇5

德育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的体验和实践,以形成他们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重视德育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各国教育发展中带普遍性的规律。在我国,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

二、师范学校学生德育现状分析

(一)独生子女特征明显。

学校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城镇,属于独生子女。与多子女家庭相比,他们是父母掌上的明珠,在物质上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但部分独生子女在精神方面缺失较多,对个人理想和人生目标较模糊,缺少责任感;个性方面表现得自私、任性、唯我独尊;在道德行为上缺少尊师重教的意识,缺少感恩、关爱、宽容和谅解的心理。

(二)贫困家庭、问题家庭子女心理特征突出。

让子女尽可能地接受更多的教育是父母的普遍心理。学校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有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自小大部分时间跟自己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也有来自问题家庭,父母离异,在单亲家庭长大。这些家庭受父母自身文化水平有限等因素影响,在子女的教育方面花费的时间要少些。这些学生在独立生活能力和吃苦耐劳方面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心理方面常常表现出自卑、孤僻等。

三、师范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也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社会因素。

师范学校学生多来自初中毕业生源,学生年纪较小,涉世未深,自控能力较差,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极易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诱惑和侵蚀。信息时代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的迅速发展,格调低下的影视、音像、书刊泛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给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带来了诸多消极的影响。

(二)家庭因素。

父母离异或家庭处于低生活保障水平的,父母忙于操持生计,难以顾及子女学业与教育。而有些学生家长综合素质较低,整天只想着抓钱或打麻将,不关心孩子的成长,有的甚至向孩子灌输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错误观念,这些都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措施探讨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班级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职责。宜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和专业特点,遵循德育规律,组织建设好班级集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更新观念,提高自身对德育教育全方位的认知度。

要更新传统德育观,树立大德育观。充分认识到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教师和专职政工干部只是学校德育队伍的一部分,其实学校领导、各学科的教师及学校里的其他人员都是德育工作者,即学校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德育教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

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是每个教师都义不容辞的职责。班主任大多由专业课教师兼任,要以自己专业课授课活动为载体,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授课的全过程中,充分利用与学生每一次的接触机会,实施德育教育。

(二)为人师表,做好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

学校德育工作内容作为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切中介的综合,它还广泛地包含或渗透在其他载体中。教师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实施者,其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每一位教师自身的言行、思想、品格、修养和人格等都将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因此,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要身体力行,在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的同时,更要加强自身修养,用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和得体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三)融入班级集体,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必须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对学生实施“爱的教育”。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教学活动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沟通与互动,最有效的沟通活动是建立在双方互相尊重、信任基础之上的活动。

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教师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班主任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经常深入学生之中,与他们交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情感变化,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真正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因为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

(四)德育教育,要突出个性、民主和生活三大教育。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要把个性教育、民主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个性教育”,就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其核心是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学生各方面和谐地发展,而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班主任老师在充分运用班委作为了解班级学生情况前提下,要通过班级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与学生面对面接触的机会,了解班级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在此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相机施教,充分发掘学生个性发展潜力,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当然,教育学生是一项艺术性很高的心智活动,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选择适当的时机,深入学生的心灵。要像陶行知那样,以尊重人、理解人、关系人、帮助人为出发点,学生才会口服心服,其个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民主教育”,就是学生独立人格、平等意识、法治精神等现代观念的教育。学校已制定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班主任应在学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具体情况,由班委协助制定班级管理规定,并经班级通过后执行,即在班级管理上,要用“法制”取代“人治”,采用体现民主观念和法治精神的班级管理规定对班级实行“法治”管理,促进学生“民主”意识的树立。

“生活教育”,就是教会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生活能力,把学校教育与日常生活沟通,把时代的活水引入课堂,把教育的空间扩展到社会的天地。班主任应关注世界、国家时事,留意各媒体报道的社会动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关素材引入课堂,以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开展某一主题的教育。师范学校的学生,将来也将为人师者,班主任可以通过“寻找乡村最美教师”栏目的相关报道资料,选择一些典型的人物事例向学生开展奉献、创新精神的教育。在“”事件上,选择一些资料题材,向学生开展心理和社会行为的教育。

(五)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所谓心理健康,则是指不仅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而且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以及社会行为上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心理健康有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三方面的意义。在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多元文化和价值冲突不断加深,“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与此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教育问题也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不同家庭情况、不同人生经历的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可能有所不同。因此班主任要对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有较详细的了解,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如对那些因过关心理、虚荣心理、从众心理、侥幸心理、逆反心理、归因心理原因常常实施考试作弊的学生,应加强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耻辱感的教育。对那些因家庭经济贫困而具有自卑感的学生,应加强心理教育,帮助贫困学生科学、辩证地看待和对待目前的贫困。要让他们意识到真正的贫困不是经济的贫困,而是缺乏知识、缺乏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及手段,以及自身心灵的空虚和对前途命运的悲观失望等。要让他们懂得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具备拥有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就是人生最大财富,并且是人生最宝贵的、永不枯竭的财富。要教育、引导他们目前以家庭贫困为契机,努力锻炼能力、磨炼意志,尽快消除贫困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使自己的人格朝着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适应社会和完善自我的方向发展。

(六)学校德育教育,要充分运用好家庭教育途径。

班主任在做好校内德育教育的同时,要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沟通。在一开始接手班级管理的时候,就要收集学生家长联系方式,并有计划地与每位学生家长进行电话家访,建立家访记录本,了解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条件的可以到学生家里与家长做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在以后的班级管理过程中,遇到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和事件,应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信息交流,共同做好相关的教育工作。在每个学期开学后,应有计划地与每位学生家长进行假期访问,了解学生假期在家里的一些表现,以便开学后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诸远辉.当代教育问题新视点[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

篇6

1班主任育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所谓育德教育,就是按照一定阶段或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政治观点、行为规范等,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受教育者的心理进行引导,以此达到被教育者向教育者期待的方向发展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教育的事业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班主任是学校育德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与直接承担者,也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守护者,学生精神家园的引导者。育德教育的学校的重要工作,也是班主任责无旁贷的职责,育德教育工作者被誉为“人类心灵工程师”的美育,班主任在育德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学生育德教育的法律法规,以此强调班主任在学生育德教育中的地位,例如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就指出:“要完善学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

2班主任育德工作的实效性对策

2.1转变育德理念。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班主任的不仅需要转变教学观念,还应该转变育德工作的理念。一方面,班主任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观念,在育德工作中,学生与教师都是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其地位应该是平等的,班主任在育德教育工作中,应该认真聆听每个学生的想法以及真心对待学生的意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将学生培养成学习的主体,给予所有的学生表达自身情感的权利;另一方面,新背景下的班主任教育工作,应该从单向的师生之间的交流,向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观念转变,进行开放理念的育德教育工作,例如,有的学生因为父母感情不和,父母对其的关系不足,致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不高,教师可以通过主动的接近与帮助他,通过达成协议:以五道题为基数,多答对一道题,奖励一个“小红星”,通过教师耐心的辅导,帮助其重新建立学习的兴趣。

2.2拓展育德教育的内容。班主任的育德教育工作,不但应该符合相关的教育纲要,还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正确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联系。新背景下的育德教育工作内容,应该包括下面三个方面:其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说是育德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学生的心理咨询与指导,是培养学生高尚人格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其二,法制教育,一个高度文明社会的基本就是完善的法制与健全的法制意识,现代的学生中不乏犯罪的现象,因此在育德工作中,应该进行普法宣传与学习,例如通过分析具体典型的案例,帮助学生们提高法制意识;其三是育德教育的实践化,例如,将教育的目光从学校的“小课堂”转向社会的“大课堂”,广泛的组织学生们参加各种爱心互助、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并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敏锐的感受、体会学生的思想、观点与情感,并认真的与学生进行心交心的活动,强化学生大道德体验,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健康的价值、情操、道德观念以及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创新育德教育的方法。正确的选择方法,能够使班主任在育德教育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学生的育德教育时,应该重视工作方法的创新,具体的方法包括:

2.3.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配合型的教育方法。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子女无法选择的任期最长的老师,也就是说,家庭教育的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基础,例如,有的学生很少受到父母的关心,对其学习的成绩也在意,致使学生的性格相对内向,很少交朋友,但是其内心是极其渴望得到同学与老师的认可,这时候教师应该与学生的家庭入手,向学生家长传输“孩子的成长需要欣赏,没有欣赏就没有教育”的思想,然后再结合学生的行为、思想与情感等方面,从细节入手,从易到难,首先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不断的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并动员同学对其进行帮助,重新促使其建立学习的信心。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具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从细节中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关心学生的家庭与学习,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在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之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2.3.2强化隐性教育。通过隐性教育能够对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起到规范、激励、导向、陶冶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强化隐性教育,是提高班主任进行育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在进行隐性教育的时候,首先应该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规范自身的举止、言谈等方面,并创建良好的班级环境。想要创建良好的班级环境,教师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制定严格的纪律,将班级管理制度化,不能体罚学生,但是可以对旷课、迟到、早退、抽烟、打牌等犯错行为进行耐心的批评教育,通过自身的经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然后通过对其实施“力所能及的”的清洁打扫除;其次,精心挑选班干部,教师在开学伊始,通过各种形式挑选班干部,例如有学生们写自荐信,或者由大家投票选举等,班干部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好帮手,通过鼓励他们在班级上开展活动,然后加强指导,帮助他们尽快的成熟起来;再者,加强学生交流,教师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在班上进行书面调查,从早自习、上午上课、下午上课、晚上自习等各个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班级纪律、清洁卫生、同学关系等生活情况,并进行跟踪管理与引导,在日常的管理中尽可能的保持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3结束语

学生是育德教育的主体,班主任应该想方设法的调动学生在自我教育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起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强化自我认识与自我约束,将学生作为育德教育的主体,才能实现育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篇7

Makarenko's Thought of Respect and Trust and Its Enlightenment on

Mor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CHEN Nini, LU Haiping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Education, Nanchang, Jiangxi 330031)

Abstract In current education, the respect and trust of students, the mor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exist some missing, such as the neglect of students' personality, the heavy wisdom light Germany, teachers are not a good respect and trust their students, thus indirectly urge students to produce some bad behavior. Based from Makarenko's respect and trust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i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to teache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put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in the hope of promoting the work of mor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o carry out better.

Key words Makarenko's Thought of Respect and Trust;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moral education

当前中职学校主要通过思想政治课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在其它课程中渗透品德教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但是当前中职学校教师在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不够,马卡连柯能将3000多名失足青少年培养成各类人才,关键在于他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因此,学习马卡连柯的尊重与信任思想,对中职教师如何把中职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1 马卡连柯尊重与信任思想的内涵

马卡连柯(1888-1939)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在从事教育过程中,成功将 3000多名失足少年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创造了教育史上的奇迹。

所谓尊重与信任,在马卡连柯看来,尊重与信任是教育的前提,它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给予每个孩子足够的尊重与信任。特别是大家眼中的问题学生,即那些品德意识不完善、有不良行为者,教师对这类学生进行教育时,要特别注意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与信任,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促使他们减少不良行为,成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马卡连柯在教育实践中提出了“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马卡连柯的尊重与信任的基本原则是“永远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他”。马卡连柯的这条德育原则既要求教师尊重信任学生,又要求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能够自觉践行教育者提出的要求。他不仅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注重实际锻炼,促使学生知行统一。马卡连柯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行,积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他看来,尊重与信任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工作者只有从尊重人、信任人出发,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马卡连柯在教育实践中很好地运用了这一原则,这主要体现在他对流浪儿童和失足少年的改造上,他重视对这些青少年自尊心和人格的保护,并且对他们严格要求,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在对这3000多名失足少年的改造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2 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教育体制下,中职学校接纳的学生大部分是升学考试失利,未能去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再加上社会、学生家长及学生自身对职业教育有偏见,造成这些学生的厌学、自卑、逆反等不良情绪,思想道德素质亟需提高,管理难度更大,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因此,教师在教育他们时,对他们的尊重与信任和严格要求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中职学校开展的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学生处于进步状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学校教育重智轻德

当前,中职学校把一直把智育放在首位,轻视德育,评论教师的好坏也只看学生成绩,忽视学生品德,未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学生群体,他们是升学考试中的失利者,他们在文化成绩、学习能力、自我约束方面比普通高中学生弱,中职学校学生需要教育者给予更多的尊重与信任,但是当前学校教育重智轻德,差生与好生得到的是明显的差别对待,这时候,教师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显得尤为重要。

2.2 德育内容枯燥,不能与时俱进

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内容局限于课本,内容老化,实用性不强,许多教师常常是照本宣科,长期以来,学生在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中职学生本来接受能力就差,一旦听不懂课,压力也就越来越大,进而在课堂上捣乱,若教师一味地批评这些捣乱的学生,往往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2.3忽视学生人格的发展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我们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但是在职业院校,出现了明显的“重分数,轻人格”现象,忽视对职校学生的人格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出现人格上的障碍。目前,青少年的人格缺失主要表现在心理承受能力差,情感冷漠等。马卡连柯教育学生,善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与信任,使孩子获得自信心。

2.4 德育方式落后,知行脱节

以往的“灌输式”、“命令式”的德育方式,严重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阻碍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社会发展使学生获得信息的方法变得多样,学校教师的讲授内容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中职学校教师侧重说教的德育方式,忽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培养,中职学校学生往往自律能力弱,给学校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2.5 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长期以来,人们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思想观念上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中职的培养目标是教会学生掌握一些实际操作技能,掌握一技之长,但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人们是看不起职业教育的,家长让学生进入中职学校读书往往是被逼无奈的选择,学生进入学校也只是混日子,学生的人生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正确的。马卡连柯引导学生阅读高尔基的专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 马卡连柯的尊重与信任思想对中职学校的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受到各种价值观念的冲击,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致使青少年的犯罪率略有上升,能不能将中职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国家和家长把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3.1 坚持智育与德育并重

马卡连柯在他所创办的工读学校中,一方面给学生传递系统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尊重和信任他们。我国当前的教育过分注重智育,忽视德育,使社会上出现了不良的社会风气,许多学生考试成绩特别好,但在其它方面却表现得特别差,特别是在为人处事方面存在欠缺。众所周知,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智德两方面有欠缺的人,都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所以,我们应向马卡连柯学习,尊重信任学生,德智一起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3.2 更新德育内容,促进学生知行统一

中职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若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品德,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良好的道德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列举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开展探讨式教学。马卡连柯给予他的学生足够的尊重与信任,不仅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而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帮助失足少年改掉坏习惯。职校学生是升学考试中的失利者,但他们并不是失败者,他们也渴望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也希望自己与时俱进,掌握新思想,学习新技能,让大家对自己刮目相看,来满足他们这一时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3.3 尊重并健全学生人格

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其中育人更重要,如何把中职学生教育成一个健全的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同时又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中职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尊重与信任,严格要求每个学生,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来健全学生人格,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教师发自内心地从学生角度考虑,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健全学生人格。马卡连柯在他的教育实践中完美诠释了这一点,尽管他的学生曾都犯过错误,但他仍然继续信任他们,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

3.4 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德育方式

马卡连柯在教育工作中善于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尽管他面对的是一群流浪儿童和少年违法者,他也从来不把他们当作违法者来看待,他在对这些孩子进行教育时,采取一些新颖的教育方法,想方设法帮助每个孩子,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德育方式,促使每个孩子都自愿听从他的指导,自愿改造成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中职教师应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德育方式,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针对不同的中职学生采用不同的德育方法,获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

3.5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马卡连柯在对失足少年和流浪儿童进行改造时,采用谈话、调查的方法来了解学生现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学生的错误观念,不直接指出错误,给予他们尊重,运用理论和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观念,然后采取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当代社会,许多青少年的价值观念本身就存在问题,如盲目跟风,明星崇拜等,容易受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价值观念扭曲,脱离实际,我们应该向马卡连柯学习,先调查学生有哪些价值观念,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吴式颖.玛卡连柯教育文集上[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104.

[2] 文书锋.中职生的师生关系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

篇8

2010年10月份对学院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此次普查采用电脑网络测评方式,心理问卷方法,参与调查的学生有3167人,收回有效问卷2958份,回收率为93.4%,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 (UPI)2份问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从感觉、情感、思维、 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它对有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本测验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大学生人格问卷》 (UPI)主要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筛查,大学新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和心理健康的动态观察,及时发现有问题的受试者,以便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服务,并作出相应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轻度适应性困难

此次调查的对象是新生,在调查中发现:从高中到大学环境的转变以及生活学习方式的不同导致60%的学生有轻度的适应性困难,脱离了以往埋头题海的状态,面对相对自由和自主的大学学习生活状态却不知道该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特别是文科生学理科的课程产生了不小的压力。

1.2中度人际关系不和谐

两份问卷调查的相关项目显示,人际关系不协调、焦虑、抑郁自卑、迷茫,成为困扰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经历了高考,昔日的天之骄子聚集到一起,势必会重新分出高低,表现突出的学生会保持自己的优势,在大学的舞台上尽情展现自我,而相比之下优势不明显的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就变得极为敏感。调查学生中有56.3%的学生认为自己心情开朗,但仅有39.1%的学生认为自己人缘好、受欢迎。

1.3个别重度自虐倾向

调查中有个别问卷显示出有严重的自虐倾向,根据相关调查项目分析主要是曾遭遇过突发创伤事件的学生为主,这些突发事件有的来自家庭,如孤儿、单亲家庭子女等,这些学生长期缺少亲情或关爱,感受不到完整家庭的温暖,极易产生怨世愤俗和嫉妒心理,严重的甚至会扭曲人的灵魂,妨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如不及时发现引导,容易产生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也有的来自于社会的各种关系,认为自己没有一定的关系背景,必将在各个方面输给其它同学。

2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认识

通过调查发现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诸多隐患,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精神问题产生的各类伤人伤己事件频频发生,已经引起各高校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采取了很多措施,如选聘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此种模式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也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因而需要我们重新认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其与一般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区分开来。

2.1工作环境特殊。对于一般的心理咨询工作者来说,工作环境相对单一,尤其是社会上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不外乎一间布置温馨的独立的房间,周围都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人士。而在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身处高校这个特殊环境中,所采取的教育模式应与社会上专业心理咨询有所区别。

2.2工作对象特殊。社会心理咨询工作的对象是已经产生心理问题的人群,年龄层次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所处行业不同,概括来说是不同的职业人。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无论是已经产生问题的还是出现征兆的,他们年冷层次单一,共同生活在校园里,概括来说是在校的大学生。

2.3工作身份特殊。在高校里,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身份应先是高校教师,而后才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这一特殊的身份要求在工作中不能向社会专业心理咨询工作者那样被动的等待来访者,而应主动出击,及时发现有异样的学生。

3有效做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举措

3.1建立一支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实现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因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特殊身份以及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将学生普通的日常行为与特殊行为混在一起,尤其是夹杂个人情感的时候更容易出现判断失误。如果是专业的心理工作者,虽然所处角度和看问题的方式都是客观的,但是对于学生的一些行为有时候需加以分辨,才能对症下药,不是任何行为都是心理问题的反应。在高职院校,学生辅导员是学生的第一接触人,也是与学生相处时间最久的教师群体,因而也最容易发现学生存在的异常状况和行为。

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今高校寻求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就业不只局限于毕业生这个群体,对非毕业生、就业之外的包括学业、职业、事业发展等问题都应该从入校开始给予指导和帮助。兼备辅导员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如果同时掌握职业指导相关知识,对大学生的职业心理教育进行深入系统的辅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而,建立一支兼备辅导员、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的特殊师资队伍是做好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努力方向。

3.2建立三级信息反馈系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涉及到高校的方方面面,要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目前一些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主要采用"三级网络"模式。院系同学和辅导员构成一级网络,心理咨询中心构成二级网络,校医院心理门诊及社会心理咨询及诊疗专门机构构成三级网络。那么与三级网络相对应的就是建立三级信息反馈系统,班级设立心育委员,系部学生组织设立心育部,学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发现问题及时往上级反馈,全方位检查监督学生的异常行为,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到日常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过程之中,有效实施危机干预。

参考文献:

篇9

笔者在自己近些年的班主任工作当中发现我们班主任工作的重点、难点是针对班级里潜能生的管理,这里的潜能生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问题学生;经过对潜能生的问题成因分析研究发现,潜能生的问题虽然出在学生身上,但往往与家庭教育的缺位、缺失、甚至与家长的不良行为、习惯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如何开展潜能生的工作,成为每个班主任比较棘手的问题,对于潜能生的转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之一,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携手应对的。

班主任要做好潜能生的转化工作首先要对潜能生及其家庭的情况有所了解,“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转化潜能生的工作对象不仅要对潜能生,还要面对潜能生的家长,更要关注潜能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也就是说转化的是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持久有效的教育合力。那么究竟如何来做个人总结这么几点

一、建立与家长沟通的常效机制,使家校沟通常态化

①电话联系 班主任定期比如每周一次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的种种表现,适时提出一些建议适时因为本身已经是问题学生,家长也习惯接到老师的电话就是“告状”,数落自己孩子的不是,久而久之,家长是能避就避,对于孩子,或是打骂了事,或是索性不管。所以,在和家长的联系过程中,首先肯定孩子的优点,并不时把孩子在学校的良好表现告诉家长。②定期家长见面会 比如每月一次,没有条件距离比较远的每两月一次,这样在电话里不太好开展的工作就在家长见面会上说,在家长会中,主要是交流对孩子的看法,谈谈平时孩子的一些在家表现,家长经常到学校来迫使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引导管理,强化家长的教育责任意识,在适当时间、地点指出家长教育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不断主动和家长多沟通,在沟通时有意识的举出几个同类型学生家庭好的教育方法,建议其多用几种不同方法来教育孩子,并在实施后进行比较,最后找出最适合的家庭教育方式③定期主题活动 比如每学期一到两次,这种活动的地点可以选择在学校进行也可选择到孩子的家里进行,让父母能够参与孩子的主题活动,这样的亲子活动有利于父母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因为潜能生和自己的父母往往沟通是不顺畅的,甚至没有交流。

二、班主任及时补位家长对孩子情感、甚至物质上的缺位

潜能生的造成主要因素是家庭原因,但一时之间也是无法改变的事情。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更渴望老师的关注,更加从心理上依赖老师。因此,某种程度上,班主任是个“家长”。班主任要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更要从生活、情感上关心他们,积极与他们沟通。潜能生能否被班主任转化,对班主任的信任以及情感依赖是首要条件。

三、营造一个适合潜能生健康成长的班级以及宿舍氛围

再优秀的班主任老师跟潜能生待在一起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他的同学,所以潜能生每天绝大部分的时间是跟他的同学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营造一个有利于并且适合潜能生成长的班级和宿舍氛围显得尤为必要。潜能生因为经常被批评,听到批评性评价比较多,往往自信心比较缺乏,班主任在班级中要经常性开展主题班会教育大家要宽容、忍让、善待我们的潜能生,并且创造潜能生展示自我能力特长的平台,帮助他找回自信。

宿舍被称为是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良好的宿舍氛围个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宿舍氛围对每一个成员思想行为、心理都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宿舍氛围能更加有效地实现转化潜能生。比如对于一些行为习惯比较懒散的潜能生,班主任尤其要注意给他安排比较勤快的学生做他的舍友,当宿舍其他人都早早起床学习的时候,他就是再懒也会不知不觉自愿接受适当早点起床。

在班级管理中若能做好潜能生的管理工作,使之转化,那对于班级来说将是一大幸事,班主任要提高工作效率,要有耐心,只要找准潜能生以及他的家庭“病根”,对症下药,就能真正转化他们。做好每一位潜能生的转化工作目光不能只局限于潜能生本身,要知道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思想认识,让家长也成为教育者,又要营造适合潜能生生长的班级宿舍氛围,同时班主任自己还要能在转化过程中让潜能生信任成为他的情感依赖。

参考文献:

篇10

班级就像一个家,而班主任就如同这个家的户主,承担着建设班级、带好班级的重任。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协调者,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辅导员,既要面对学生个体、又要面对学生集体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因而,班主任比一般任课教师的工作更全面、具体、细致,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方面给学生的影响也最直接。

一、首先班主任作为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组建成一个班集体后,必不可少的就是一个头,这个头就是班主任,作为一个头,就得把班级给建设好、组织好。确立好班集体的建设目标、确立好班级的组织结构等,引导班集体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同时组织各种班级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班主任作为一个教育者。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自然就成了一个教育者,教会学生做人做事,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习惯。还记得在中学,每周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就是开班会,班主任宣布上周、本周及下周的相关事宜,通报有关情况,同时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教会我们做人做事。

三、班主任作为一个协调者。

班主任作为学生与各任课教师、家长、学校的沟通桥梁,自然就成为学生与这三者的协调者了,学生与这三者的联系协调性与否,班主任的责任就重大了。当它们三者与学生的存在沟通问题的时候,有什么话不好当面讲的话,这时班主任就该出手协调了,成功与否就在班主任的作用了。一个班级的稳定与团结也就在班主任这方面的工作做的怎样而定了。

篇11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人本管理理论的提出,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对企业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如何面对新形势,吸收新理论,寻求新途径,不断改进和创新企业工会工作,是企业各级工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做好工会工作,工会干部必须准确把握角色定位

作为工会干部,只有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才能实现有为有位,才能很好地履行工会干部职责。笔者认为,工会干部至少要扮演好四种角色。

一是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言人。工会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代表职工群众。如果工会不能代表维护职工利益,就得不到职工群众的信赖、支持和拥护,也就失去了安身立命的基础。工会维权就是在企业中找到一个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职工权益,推动企业发展的结合点。工会只有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才能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

二是工会组织内外各种关系的协调人。无论企业改革发展形势怎样变化,工会始终面临着多种需要协调的关系。第一,需要处理好工会工作与党务工作的关系,坚持工会工作与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并制定相应的目标责任,加强督促检查,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第二,处理好工会与企业行政的关系,形成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的良好工作氛围。第三,处理好与职工群众的关系,工会要视职工群众为自己的组织基础和维护对象,职工群众则视工会为自己利益的代表,自己的社会归宿和情感上的家。

三是帮助职工排忧解难的热心人。工会履行基本职责,根本点、关键点、基本点在服务。在职工对改革措施不理解时,工会要为他们释疑解惑;在职工发生暂时困难时,要为他们排忧解难,拉近工会与职工的距离,提高工会在职工心目中的形象。

四是文化活动的组织人。满足职工文化需求,引导职工参加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陶冶员工情操,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工会的重要职责。因此,工会应积极争取企业行政的支持,努力搞好文化活动场所、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组织职工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职工群众的团队意识和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二、做好工会工作,工会干部必须增强“四个意识”

一是服务大局意识。“围绕中心,服务全局”,既是我们长期实践得出的经验,也是新形势、现阶段对工会工作提出的要求,只有把工会工作放在企业的大局中去认识和把握,工会工作才能有生命力和创造力。为此,我们工会组织从服务大局中找准方位,扮好角色,发挥特色,围绕企业中心任务,创造性地开展群众性创新创效竞赛、劳动竞赛,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成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工会围绕大局做好工作,更能赢得党政信任、职工拥护。

二是求真务实意识。实践证明,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狠抓落实,工会工作才能取得新的成效,才能开创新局面。因此,工会干部应始终保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保持“不干则罢、要干就干好”的精神状态,工作上求实干,作风上求深入。首先,坚持深入实际,把调查研究、掌握实情作为制订工作规划、确定工作重点的前提,使工会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其次,察实情、讲实话,把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呼声,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及时地反映给党政组织,并督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和落实。第三,脚踏实地,热心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努力把各项工作落在实处。

三是法律法规意识。无论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还是监督法律的执行,都需要不断提高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的能力。工会干部只有学法、懂法、用法,才能在履行基本职责中做到依法维权。因此,工会干部必须增强法律法规意识,善于运用法律观点分析认识问题,用法律知识指导工作。

四是开拓创新意识。在推进工会工作创新方面,应力求冲破思维定式,实行换位思考,辩证思维,努力实现三个创新:一是观念创新,找准位置。自觉把工会工作置于企业发展大局中去定位。二是工作内容创新,力求贴近职工,贴近企业,贴近实际,努力寻找到工会工作与行政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工会工作与职工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工会工作与企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增强工会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三是工作形式创新,力求在对传统的工作模式上,对原有的思维方式上,对过去的习惯做法上有新的突破。

三、做好工会工作,工会干部必须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把加强学习作为工会干部的首要任务。提升综合素质,是工会干部“立身之本”,干好工作的前提。工会工作不只是要做具体的事务,更重要的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要做好人的工作,必须成为“杂家”。工会干部要成为“杂家”,靠的是学习。一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基本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政治鉴别力。二要学习法律法规和工会业务知识,了解和掌握与工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工会工作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三要虚心向有经验的工会干部和员工学习,加强对实践的总结,把自己打造成“业务精、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的“杂家”型工会干部。

二是坚持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作为当好工会干部的重要原则。党和工会的不同性质,决定了党与工会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工会是一个群众组织,它自身不可能形成独立统一的政治纲领,必须选择一个比较接近自己要求的政党的政治纲领。工会只有接受党的领导,才能有效地抵制错误思想对工会工作的影响和渗透,才能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是坚持把正确处理好工会四项职能的关系作为当好工会干部必须思考的问题。工会工作千头万绪,这就需要分清重点和一般,分清轻重缓急。维护职能是工会的基本职能,处于工会职能的中心地位。工会的建设职能、参与职能、教育职能是围绕维护职能展开的,是实现维护职能的方式方法。只想维护,不管建设、参与和教育,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空想。必须通过根本维护、源头维护和自我保护的大量工作,保证职工有工作、有岗位、有发展,才能使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落到实处。

篇12

3、行为变化难预测。有的平时积极主动,毫无意外迹象,一且脱离管理视线,便信马由疆,变生事端;有的看似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却性情粗野,时时处处有戒备心理、嫉妒心理和报复心理;有的身患疾病,长期住院,思想负担重,行为失常。

4、转化成果难巩固。“个别人”教育转化工作极易出现反弹,常常是好一阵、差一阵,热一阵、冷一阵,错误时改时犯,问

题时隐时现。有时一个专题教育的效果被一封家信所冲淡,一

次谈心的效果被一个电话所逆转;有时刚刚苦口婆心做通了工作,似乎恍然大悟,又拍胸脯、又做保证、稍遇挫折,便涛声依旧。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做好“个别人”的教育转化工作,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一、要在及时发现上下工夫。及时发现,是做好“个别人”工作的前提。一要准确认定。要密切关注官兵生活起居、言行举止、业余活动、执勤训练等方面的情况,做到吃饭看饭量、执勤着姿态、训练看热情、工作看情绪、交往看群体、活动看参与、娱乐看心情、外出看范围、生活着标准、来信(来电)看表情,及时洞察可能发生的隐患,准确界定“个别人”。二要周密调查。对已经核准的“个别人”,要通过查阅档案、个别谈心、问卷调查、询问老乡、访问亲友等多种渠道,了解掌握“个别人”的性格、爱好、思想品德、日常表现、身体状况、家庭和婚恋情况,找准“个别人”的思想根源,研究制定针对性管理教育措施。同时,要建立“个别人”档案,对“个别人”的帮教措施、每次谈话的情况及“个别人”取得的进步都要记录入档。三要深入分析。认真落实官兵思想分析制度,中队要从“个别人”的个性倾向入手,坚持每周对“个别人”的情况分析研究一遍;支队、大队每月要对“个别人”的教育转化情况审查排队一次;形势任务发生变化、出现倾向性问题或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敏感时期,要专题分析,见人见事见思想,透过表现看本质,把准“个别人”的思想动向。

二、要在教育疏导上下工夫。深人细致的教育疏导,是做

好“个别人”管理教育工作的基础。一要真诚相待。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生活上多关怀,在学习中多帮助,在工作上多指导,要注重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朋友式的交谈,不居高临下、不求全责备,实话实说、少讲空话,使他们在组织和战友的关爱中,吐露心声,增强信心。二要对症下药。针对不同诱因,采取多种措施,因势利导,因人施教。对因身体、婚恋和家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做到心想到、话说到、力尽到;对思想偏激,认识片面的“个别人”,要理直气壮地讲大道理:对考学提干、选取士官和学技术等愿望落空的“个别人”,要帮助其客观认识自身实力,重新拟定切合现实的奋斗目标;对因心理问题而形成的“个别人”,要区分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积极发挥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及时疏导解决。必要时,要配合药物治疗或住院治疗,防止走极端。三要表扬激励。要充分发挥“个别人”的特长,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和肯定,尽量满足他们的正常需求,增强集体观念,激发工作热情,振作工作精神。

篇13

【Abstract】Development of the new period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is adapted to, be tied in wedlock deaf school teaching reality, several important approach of the job having carried out more thorough exploration and the teaching having studied , bringing forward moral education on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Under improving deaf school managing mechanism, emphasize that in activity of colour and variety environment, the detail carrying out and being put into effect manages; Take teacher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example effect seriously very; Take teaching material ideological education content seriously , form the science system religion, learning , using , grinding; The education taking the book after school , movie and TV movie seriously is affected; Guide the deaf life to set foot in the marketplace environment , boycott “money-worship” thought courageously; Timely and be good at discovering bad deaf life thought behavior, realizes the loving heart nimbleness helping to change educates measure. Its suggesting that encourages the significance that harmonious idea can't have certain face to face.

【Key words】Dea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Approach working; Loving heart

如何搞好聋校德育教学工作,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是有待探索和研究的。结合我校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和体会,就此谈谈几点认识,以利聋校德痛教学工作。

1. 健全聋校各种管理机制,重视各别管理制度的实施

聋校和普校一样,只有健全学校各种管理机制,做到从上到下严密细致的分工和协作,才能实现分工与合作基础上的系统领导形成,巨大的合力。

聋校都德育教学工作的对象是听力残疾聋生,言语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障碍,单凭说教是困难的。因此在掌握共性的基础上,要考虑聋生自觉模仿性强等特点,重视个别细节管理的制定和实施。个别性细节管理,指各种较单一的具体的细节管理,包括生活、学习、交往的各方面,主要体现在《小学生守则》上。这是深入的细节管理,最接近其生活实际,其实施直接影响聋生的发展,因而要切实实施,严格执行,既让聋生体会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和乐趣,又要意识到学校的组织纪律性、完整统一性。在实施过程中,和丰富多彩的具体活动相结合,能把聋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师生共同参与和实施管理制度,从而使个别性管理更具特点,为聋生提供完美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增强聋生的生活信心和勇气。

实践证明:健全各种管理机制,把学校建设得更好,深入开展多彩活动,认真实施个别细节管理制度,利于聋生心理发展,利于提高思想素质水平,利于搞好德育教学工作。

2. 重视教师表率作用,提高师德水平

视功能补偿和聋生模仿性强的特点要求教师注重表率作用。聋生教师经常和聋生生活、学习在一起,教师的行为、举止、习惯最易成为聋生师范。如果教师不注意,就潜移黩化地影响学生,给德育教学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聋生德育教学工作必须重视老师表率作用,提高师德水平。几年来,我校从提高师德水平出发,十分重视教师的表率作用,定期考核教师的行为、思想,定期学习思想政治、学习《聋校教师职业道德》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做到违者必究。学校视情节轻重,或于教师会议上批评,或于学校报上布告,或教师主动在板报上承认错误等,同时大力提倡教师奉献精神,为聋生树立爱的榜样,并在学生中开展尊师活动,形成师生互爱的校风。故在德育教学上,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显著的德育效果。

3. 重视缟实验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教、学、用、研相结合

新编实验教材十分重视政治教育内容,特别是语文、语言训练、数学、思想品德等课程,寓思想教育于教材内容中,多方面树立正面榜样,进行爱国、爱集体、爱劳动的道德品质教育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审美教育,把学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德育紧密结合起来,很大程度上成为德育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