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安全生产管理成效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安全生产管理成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安全生产管理成效

篇1

水利工程是指为减少水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进行修建的工程。近些年来,水利生产面临的安全形式愈来愈严峻。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的安全生产问题已成为水利工程的重大隐患区。如何改善小型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已是当前工程施工单位面临的重大课题。

1 小型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的特殊性及施工安全隐患

1.1 小型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的特殊性

水利工程生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安全管理难度:水利工程与汛期度汛安全密切相关,因水利工程施工环境、基础处理及雨雪天气因素的影响,导致工期过于紧张;水利工程通常处于偏僻地带,地质条件相对比较复杂,施工难度较高,工序多交叉复杂,易出现安全隐患,且难以开展安全监督;小型水利工程通常战线较长,规模大且参建单位较多,通常工地现场多分散,很难实现全封闭施工,施工安全管理难度高。[1]

1.2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隐患

施工机械设备,特别是大型施工机械的设置运行安全;施工现场多进行“敞开式”施工,难以做到全面的隔离封闭,对施工材料、施工对象、工地设备、人员的安全管理难度较大;施工人员教育水平较低,且工种分配多样,造成其应变能力及安全适应能力交叉,安全隐患较多,如施工人员从脚手架掉落等。

2 小型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2.1 做好关键施工工序及关键施工对象管控

关键施工对象包括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高空部位施工、防洪渡汛施工等,关键施工工序如钢筋焊接加工、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脚手架工程、大型构件吊装运输等,对以上工序及部位实行安全检查制度及岗位安全负责制度。各工序开始动工前,应先全面检查道路畅通状况、操作环境安全状况、安全防护状况等;在深基坑安置挡板支撑时,工作人员应设梯上下,且不得触碰支撑。[2]

2.2 实行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汇报报告制度:在各月1次的工地安全检查后,安全管理部门应制作1份施工安全报告,报告应综合包括所有与施工安全方面的事宜,尤其是应细致报告已完成施工安全检查工作、当月出现的安全问题及隐患,及采用的预防及修正措施。

安全检查制度:对于一般性安全检查,安全部门应每月进行1次,依照水利工程安全检查表对场地、施工管理、道路、易燃易爆物品、场地、违章行为、临时房建、机电设备等进行综合检查及评估,并对安全隐患提出相关防控措施;对于防火安全检查,应重点检查易燃易爆物品的堆放状况,各类消防设施及器材能否正常工作,电源使用与临时房屋搭建能否满足防火需求;对于雨季安全检查,应主要检查接地接零电阻、线路绝缘、电气设备等是否满足电气安全规程需求,排水设备、施工道路等有无保持通畅,对围堰、高边坡等土方工程的开挖是否有安全隐患。

2.3 做好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在各类设施及设备使用前应进行严格验收把关,禁止使用处于危险状态的设施及设备,避免人机运动轨迹交叉而产生意外事故;各项工序开工前,技术人员在进行技术交底的过程中应进行安全交底,未经过安全培训的人员应禁止进入现场施工;在工程作业现场周边安置安全网或围栏;住宿工棚、脚手架、供电系统、食堂、排水系统、工作平台及排水系统等临时设施应满足用电及劳动安全要求;对工作平台、照明与报警系统、梯子、保安设施、栏杆、施工架、升降装置等在使用前后都应进行测试保养,以确保其性能正常。[3]

2.4 开展安全生产教育

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各级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采用三级安全教育、一票否决、事故通报和小会布置讨论等多种途径形式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感;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应依据工程项目特点,重点提供本项目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并利用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以确保各施工人员掌握工程安全措施及要求。

3 结束语

安全生产管理质量将直接关系着小型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及使用效益,因此,相关技术与研究人员应加强有关小型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研究,总结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要点及关键环节管理措施,以逐步提升小型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文.浅析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06(10):61-62.

篇2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XXX XXX XXX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XXX,XXX同志兼任主任,XXX同志任副主任。

XXX公司

2020年7月13日

        附件: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附件: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在XXX厅安委会指导下,研究、部署、协调总公司安全工作,指导各公司、各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督促检查各公司、各部门对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执行。

3.组织进行安全生产检查,督查事故隐患整改,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4.负责建立健全总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检查各项安全制度、安全措施、应急预案的落实,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

5.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学习、培训、调研活动,开展安全生产经验交流。

6.对各公司、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考核,提出奖罚建议。

1.在XXX厅安委会指导下,研究、部署、协调总公司安全工作,指导各公司、各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督促检查各公司、各部门对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执行。

3.组织进行安全生产检查,督查事故隐患整改,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篇3

3.与兄弟企业及国内外大油田之间的对标,了解油田发展最前沿内部对标,与兄弟企业相互学习比较,有助于找出内部业务的运行标准,节减业务流程或不必要的程序,提高生产管理效率和规范化。行业对标,通过与国内其他大油田或者国外知名油田对标,学习先进的管理办法,了解油田管理发展方向。

4.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辅助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一是建立生产调度平台。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信息管理,利用计算机将油田生产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运行情况录入生产调度平台,管理人员通过调度平台掌握每一口油井的运行情况,了解每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方便及时作出适当的调整。二是建立基于事故案例的安全教育培训和标准检测等数据库,从而利用数据库中的信息为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支持,但是必须加强信息管理系统的利用,应用其对油田开发时不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同时在原有数据库的支持下,对开发过程中不同的数据开展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从而为管理决策的制定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提高决策的正确高效性的同时,加强风险的评估,着力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三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加强跟踪管理,利用反应的各种数据,分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有效的改进,同时还能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计划方案实施,同时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理,而这就需要建立并不断完善安全隐患防御系统和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切实促进跟踪检查工作成效的提升,促进安全隐患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

5.在油田生产管理中实施综合化的管理一是健全油田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对其责任进行有效的明确,在采取生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对管理机构中的人员的管理责任进行有效的明确,从而通过明确责任,促进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对油田的生产开发过程中,加大对相关管理制度和惩奖措施的建立,对于油田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积极的作用;三是实行对事故的一体化管理,对事故的发生要快报,并且及时的确定事故发生的原因、类型、人员的伤亡等统计情况,保证在发生事故的第一时间对事故进行分析,实施营救,减少伤亡和损失[3]。

篇4

近年来,我国的建设规模非常庞大,建筑工地遍布城乡的各个角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如何有效地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做到让事故少发生,不发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2014年8月31日公布的新《安全生产法》在总则部分明确提出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希望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来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1]。近年来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2]。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施工生产具有要素的流动性,工种的复杂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如何采用标准化理论为指导,制定和使用标准,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贯穿整个生产管理过程,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是一个不得不面对和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

1.标准化是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创新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和手段的迫切需要。根据本人所了解的企业来看,特别是民营企业,大部分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整体效率和效果都比较差,管理手段也很单一,“消防式”“应急式”“被动式”等现象较多,安全生产制度不健全不相互支撑不成系统,统一化、整体化水平比较低,管理体制机制看似灵活,实则没有规矩规则,无法成“方圆”,缺乏责、权、利统一有效的管理体系和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无法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无法有效支撑经营的扩张,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到建筑企业,安全投入走过场,仅是买了些安全帽等之类;在管理机制上,存在层层分包,无证上岗等问题,安全制度挂墙上,但落不了地;在项目管理上,以控制成本为中心,安全投入上,能省则省;在管理手段上,到现场走一圈,开个检查意见书,罚款了事,对多个项目生产共性问题研究较少。所以,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推行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建设,体制机制手段方法等可以整体考虑,相互形成呼应,从而提高安全管理体系的系统效力。2.标准化是降低安全生产管理成本,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效率,追求卓越安全管理绩效的有效途径。面对生产线上的多个项目,不同的执行人员,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流程和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就会造成千差万别的理解,得到各种不一样的结果。标准化就是将我们制定的制度、流程和措施转化为统一的可重复的简单的规定动作的组合。比如安全检查的检查流程,安全防护设施标准化、工具化、定型化图集等,现场文明形象统一识别系统等安全生产标准化动作,可以有效地降低管理成本,严格安全督查检查尺度,优化安全管理流程,规范安全管理行为和动作。通过标准化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有效地规范安全生产管理行为,并能有效地控制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从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绩效。3.标准化是推动安全生产管理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催化剂。对于建筑企业来说,项目部是创新的第一车间,但是由于项目是流动的,人员是临时组建的,完成一个项目就奔向下一个项目,项目上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做法和经验往往得不到沉淀,得不到总结,得不到推广。通过标准化的建设,企业可以将项目上先进的做法总结出来进行推广,而项目上摸索出的先进做法被纳为标准,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将标准化贯穿于安全生产管理的整个流程,就可以将项目部现场先进的安全生产实践成果用标准的形式加以提升,丰富企业标准化建设成果。同时,企业也可以向外部学习,将企业研发和对外学习的成果加以吸收改进创新,转为企业自身的标准。因此,通过标准化建设,可以大大促进内外先进做法的转化、推广和应用,是安全生产管理实践和创新成果不断转化应用和持续改进的有效平台和载体。4.标准化是加强交流、形成和谐的管理氛围的有效手段[3]。有效管理的一个重要判断原则,就是让下属明白做什么,清晰地界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标准。加强沟通并有效是前提。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企业的要求是什么,各个职能部门需要向各个项目部进行交底,在落实过程中,发现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还要不断进行整改,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这就是一个不断沟通不断落实的过程。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和要求的整个管理链条中,企业层面———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能部门,项目层面———项目部管理团队,作业层面———劳务作业人员其实是一个相互交流、互相沟通、相互学习的过程。如何避免在下一次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在沟通中出现冲突,扯皮和理解不一致呢?制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就可以促进企业、项目部、劳务班组之间有效沟通,提高管理沟通的效率,形成共识,达成一致的行动,保证企业目标和项目目标的一致性,从而形成和谐的管理氛围。

二、PDCA之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可行性分析

[4]PDCA循环,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首字母简称,是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威廉•爱德华兹•戴明(WilliamEdwardsDeming)博士首次提出,所以又称戴明环(DemingCycle)。GB/T19001-2000标准中指出:“PDCA的方法适用于管理的所有过程”。根据PDCA循环理论,只有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无穷循环过程中,管控效力才有可能得到提升。对于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来说,一是安全生产管控的过程与这一过程完全吻合,安全生产就是一个安全方案制定、执行、检查和处理的过程。二是管控的有效性与循环原理完全吻合,PDCA每个循环都是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相互促进,大循环是小循环的依据和方向,小循环是大循环的落实和根基[4]。在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循环中的大环可以看成公司安全管理的过程,小环是项目部安全生产的运作过程。项目部小环及时总结问题,提出改进方法,反馈给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大环,协助公司一起对项目的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公司通过小环反馈上来的,总结经验,推广到更多的小环上。每循环一次,管理水平就提高一步。因此,PDCA循环理论运用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是完全可行的,可以促进管安全与生产的有机统一,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过程管理”和“持续改进”。

三、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PDCA实施策略

1.达标方案和目标制定(P阶段)目标是我们管理努力的方向。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达标方案和目标的制定非常重要,是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后,进行有效管控的基础。每个项目都不一样,情况都千差万别,项目的“标化”定位也不一样,有的是国标、有的是省标、有的是市标,有的不创标。即使不创标,安全红线也不能突破。特别是在危险性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上,标准化的作业方案和操作规程尤为重要。在项目启动开始,就要确定本项目的安全生产目标,进行本项目的危险源识别,特别是重要危险源的识别和防控措施。根据安全目标的要求和危险源识别分析结果,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的实施要求和方案措施,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和具体的考核标准以及奖惩办法。要按照5W2H的要求,时间、地点、费用、措施等都要力求量化,责任到人,并同时要签定安全目标责任承诺书。在目标控制上,每月、每季、每半年都对项目部现场安全标准化进行评定考核,实行动态监控,强化过程管理,保证安全标准化目标的实现。在项目计划基础上制定更加科学、缜密、完善、详细的安全达标方案,其中包括确定的安全达标总体方针和目标,以及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建设实施方案;落实各单位、安全达标责任,均是安全标准化建设执行阶段的基础保证。2.达标的执行(D阶段)安全生产标准化执行阶段的工作是安全达标的核心,按照设定的计划方案和管理目标,组织实施,层层落实,强化执行力,是PDCA这一循环的关键。在这里,公司应该将安全目标落实到项目部,公司结果导向,而项目部对于管理人员以及承接的劳务队伍,必须努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要营造“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安全工作氛围,激发全员参与的工作意识。将执行阶段的每一个基础性安全工作做好,才能持续地推动更高一级的PDCA安全循环运行,阶段性、持久性地推进安全标准化的建设,确保安全达标规划目标的逐步实现。3.达标的检查(C阶段)检查是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检查就是看在实施过程之中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具体要求,是否严格按照达标的方案要求操作执行,评判安全达标的程度。在检查中,寻找各项安全达标目标管理中的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之处,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实施后,公司应该检查项目实施情况,召集项目管理团队,汇总和分析当前安全生产出现的问题、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下一阶段哪些该注意,哪些该改正,哪些该修正。常用的检查形式有:1)公司组织的检查;2)当地安监部门的检查;3)监理或业主的检查;4)项目部检查;5)班组自我检查。通过检查,能及时了解所制定的措施计划的执行情况,同时也能及时地发现问题,排除隐患,纠正偏差,避免造成严重后果。4.达标的改进(A阶段)PDCA循环的一个目的是实现预定的目标,另一个目的就是希望持续改进。只有持续改进,我们才能得到升华和不断进步。针对前一个阶段的检查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成功之处,保留成功的经验,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法并及时处理,避免代入下一个循环。一方面,对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为下一轮的循环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每一个工程项目就是一个PDCA循环小环,将随着项目的竣工而结束,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这个PDCA大循环却在持续进行中。将每一个竣工项目的PDCA循环小环进行总结,对已被实践反复证明科学、高效的重复性经验和做法,制定成安全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以提升整个企业安全标准化PDCA大循环的管理水平,从而指导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的各个工程项目PDCA循环小环之中。在循环的机制上,对存在的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强化绩效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5]。通过绩效评价,量化安全达标工作的情况,根据量化的结果,给予一定的经济奖罚,并配套一定职位晋升、评奖评优等等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全面调动大家改进问题的主动性。

篇5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建筑业发展迅速,工程建设量猛增,随之而来的是全国许多地区建筑安全事故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给国家和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一、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 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

1.1 安全管理的控制目标

安全控制目标是指贯彻落实国家、地方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法规、规章、标准,督促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法规和标准组织施工,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杜绝、控制和减少各类伤亡事故,实现安全生产。

1.2 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安全管理控制措施包括监理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事故隐患处理程序。

(1)监理四项安全管理制度:一是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审查制度;二是安全事故隐患处理制度;三是严重安全隐患报告制度;四是执行法律、法规与标准监理制度。

(2 )监理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隐患处理程序:一是以巡视旁站监理发现安全事故隐患;二是以监理工程通知或停工令方式处理安全事故隐患;三是安全事故隐患未消除应及时报告主管部门。

2安全管理与其他“三控制”的内在联系

安全管理与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存在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安全管理是质量控制的基础,是进度控制的前提,是投资控制的保证。另一方面坚持合理安全投资、合理工期和严格质量工作程序,才能保证安全管理的成效。要达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目标,不但要做好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工作,还须重视安全管理的成效。

3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对现场安全管理的差异

《建筑法》明确规定建筑施工单位负责施工现场安全,而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只是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所规定的条款承担安全生产的监理责任,两者在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内容上是有所区别的(详见下表)。监理单位在安全管理要避免走入误区,一是对施工现场安全工作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二是事无巨细,胡子眉毛一把抓。应分清主次,切实落实监理的安全管理责任,协助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序号

安全管理

工作名称

监理单位工作内容

施工单位工作内容

1 施工现场

安全责任

协助施工单位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负监理责任。

全面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负主要安全责任。

2 施工组织设计、

专项施工方案

审查施工组织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签署审查意见,进行动态监督管理。

编制并组织实施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

3 施工现场安全

管理制度

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审查制度;安全隐患处理制度;安全隐患报告制度;执行法律、法规与标准监理制度。

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

度;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制度;特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制度;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审查制度;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制度;防护用品及设备管理制度;起重机械和设备、设施验收登记制度;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等等。

4 安全检查

以巡视、旁站监理进行安全检查。

以安全检查制度规定检查方法进行安全检查。

5 安全事故隐患

处理程序

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发出监理整改通

知;情况严重,下停工令,报告建设单位

不整改,报告主管部门。

发现安全事故隐患,通知施工班组及时整改消除隐患;情况严重

的,立即停工整改;安全事故隐患消除,由专职安全员检查确认后,通知复工。

二、 监理单位针对安全管理应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监理单位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建立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其次针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要做到事前控制、做好事中控制,严格执行安全管理的程序;第三实行动态管理,体现安全管理成效。

1 建立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例》出台后,监理单位应根据国家、地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建立企业自身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是做好安全管理的基础和保证。在这里要特别强调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于工程建设监理工作,过去的理解是:“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即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合同、信息管理;协调各方面关系。现在要加入安全控制,变成“四控制”。首先监理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主动做好各项安全控制工作;其次要针对《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及相关施工安全规程要求对现场监理人员进行培训。让现场监理人员熟悉掌握有关知识和要求,才能在工程建设监理中把安全管理工作控制到位。

2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控制方法和程序

2.1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控制方法

施工过程中,做好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于做到事前控制和做好事中控制,严格执行安全事故隐患处理程序。其中事前控制是指监理人员根据安全生产规定和实际情况,针对施工组织设计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审查和危险性较大的专项施工方案审查。事中控制是指根据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的内容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隐患检查。不管是两项审查工作,还是安全检查工作,都要做好监理纪录,送相关单位备案,即认真落实“两审,一查,三备案”的安全控制方法。

2.2 安全事故隐患处理程序

监理人员在履行施工监理安全管理职责时,严格执行安全事故隐患处理程序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以下案例体现出来:某甲级监理公司2004 年底承接了深圳市一知名住宅小区的监理任务。2005年3月监理人员在进行巡视监理时,发现A栋号物料提升机运行时声音异常,当即要求施工单位暂停施工进行检修,并下达了停工令。施工单位虽然口头答应检修,实际仍继续使用。监理工程师与施工单位多次交涉未见整改,即向当地主管部门报告。经上级主管部门现场处理,发现物料提升机由于滑轮损坏造成钢丝绳磨断几股,存在严重安全事故隐患,责令施工单位立即检修更换滑轮及钢丝绳,并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对监理单位的工作进行表扬。

此事例表明:正是由于监理人员严格执行了安全事故隐患程序,才有效避免了安全事故发生,尽到施工监理的安全管理责任。反之,假如监理人员发出了暂停令后,施工单位拒不整改继续施工,监理人员未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监理单位也要承担相应安全事故责任。

3 实行动态安全管理,体现安全管理成效

在工程建设监理中,对于安全工作应实行动态管理。不管是对施工组织设

计中的安全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查,还是对安全事故隐患的处理,都不是静态和一成不变的。比如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新技术的采用或突发事件出现,都可能改变原定的施工方案,而现场施工的安全事故隐患也是随着工程进展处于变化之中。此时建设工程监理中的安全管理的方法是:坚持原则、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对于新的施工方案,监理单位按照程序应对其安全措施进行重新审查和论证,使其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对于不同的施工阶段出现的安全隐患,主要是做好安全检查工作,落实安全事故隐患处理程序,把安全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存在着复杂性和变化性,只有通过建设工程各方主体的努力,通过实行有效的动态管理,才能体现出安全管理的成效。

篇6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1-0017-04

0 引言

安全管理是建筑施工中最重要的管理内容之一。安全管理成效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经济效益以及所有参建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鉴于此,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应该以工程建设目标为基准,严格按照安全施工标准去检查和衡量每一项施工内容,要善于通过表象深入分析其中的问题、隐患,并及时整改,尽量将隐患“扼杀在摇篮里”,避免使企业因此蒙受经济损失。本文将基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理论深入剖析我国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现状,继而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角度结合实证案例提出一套相对严谨可行的安全管理措施,以改善现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从而避免损失,确保建筑施工活动取得预期经济效益。

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论

1.1 建筑安全生产特点

在建筑建设中,其安全生产所具有的特点有:第一,不安全因素较多。在建筑施工中,由于施工场地面积以及空间有限,在其中则具有大量的材料、机具以及人员、多层次主体交叉作业情况的存在,则很容易因此导致物体打击等事故的发生;第二,安全管理富于变化。在建筑施工中,工作内容以及场所都处于变化以及动态的过程中,这就要求建筑安全生产能够同该种富于变化的现场环境相适应。同时,在建筑建设中,也将因环境的变化需要做好计划的及时调整,也因此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以及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不安全因素较多。在建筑施工中,不仅存在较强的作业强度,且因多工种交叉作业、受天气影响大、高空作业等存在使现场具有更为复杂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防范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四,施工作业非标准化情况的存在,将增加施工现场危险因素。在不同的地区,建筑企业在技术装备、资金实力以及技术水平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并因此使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了更为复杂的关系以及较多的管理层次,如果仅仅按照单一的手段以及方式进行管理,则很难获得好的管理效果。

1.2 安全管理基本原则

在建筑施工中,要时刻将安全工作放在所有工作中的第一位,并积极强调安全预防,即通过安全工作的提前开展处理防患于未然。在该项工作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有:第一,生产同安全相协调。即将安全融入到生产当中,对生产形成保证以及促进作用。虽然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两者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矛盾,但在最终目标以及管理目标上则需要形成完全的统一;第二,坚持管理目的性。在安全管理这项工作中,其内容就是实现生产过程中环境以及人物的管理,通过对人、物不安全行为以及状态的有效控制实现事故的消除以及避免,进而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以及安全;第三,坚持预防为主。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将预防放在第一位,首先要对生产当中不安全因素产生端正认识,消除不安全因素态度,在实际对生产内容进行布置时,则需要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针对性地做好措施制定;第四,坚持“四全”管理。在工程安全管理这项工作中,其将涉及到生产活动的很多个方面,即包括工程从开工到最终竣工的全过程。对此,在生产当中则需要坚持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全天候的动态安全管理;第五,加强安全控制。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目的,就是在实现事故提前预防、危险因素消除的基础上实现劳动人员的保护,对此,就需要在工作中加强控制,通过对人与物不安全状态的控制保障施工安全。

2 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各项工作也不断完善,其主要成效有:第一,建立了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根据我国安全管理要求,建设部近年来先后颁布了多项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以及调查程序规定等文件,在文件当中明确了要在我国建设起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并初步形成了建筑生产监督管理体系;第二,开展伤害保险强制执行。根据建筑法当中为职工办理伤害保险相关内容要求,从1998年开始,我国就已经开展了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在将事故预防同意外伤害保险两者相结合的基础上促进安全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发展;第三,创建安全达标活动。通过安全达标活动的开展,在实现职工安全意识增强的同时使工程建设安全工作进入到了标准化、科学管理的轨道,且在有效提升工程现场整体防护水平的同时实现安全技术的提升,包括有创建文明工地、全面施工设施、加强卫生要求等等。

在获得成绩的同时,我国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主要有:

2.1 法律法规方面

虽然近年来我国所颁布的法律法规在我国建筑市场安全规范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在具体实施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第一,由不同部门以及机构制定法规,包括有行业标准、行政法规、国家法律以及地方法规等,且在内容方面存在较多矛盾以及重复情况,在具体行政管理中也存在依据不一致情况;第二,法律中重罚轻赔现象普遍,弱势群体没有获得较好的保护。即更多强调对安全违规企业的处理,在民工受到伤害时,应当获得多少赔偿却缺少具体的规定;第三,没有做好设计、监理单位以及业主等主体安全责任的规定。在工程建设中,安全事故同施工进度要求、监控监管力度以及图纸设计质量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很多安全事故之所以发生,并非是由于现场施工管理疏漏,而是由于施工前期准备、测绘阶段的缺陷以及安全投入不足所导致的,对此,就需要能够做好不同单位在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法律责任的明确。

2.2 政府监督方面

政府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第一,政府不同部门在相互协调以及相互配合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不同部门间职责脱节、多头执法以及职能交叉情况较为严重;第二,安全监督人员素质以及技术水平存在一定的不足,因缺少专业知识以及安全管理经验并不能够保证监督的合格依法性,不能够以此对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第三,检查流于形式,很多地区领导处于政绩方面的考虑,面对安全事故往往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做法,建筑生产安全事故漏报、瞒报情况较为严重,不能够及时惩处安全检查当中的违纪违法问题。

2.3 企业管理方面

在现今建筑施工企业当中,其具有较为多元的投资主体以及经济成分特点,并因此使施工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投入不足的情况,且现场施工人员在安全防护装备配备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在生产过程中,其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在仅仅重视工程进度的情况下乱干、蛮干情况较为严重,甚至部分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而减少或者取消了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

3 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策略

要做好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首先应该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流程,再针对建筑施工阶段的关键节点进行重点监管,具体策略如下:

3.1 安全监督管理流程

一般情况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招标阶段的安全监督管理、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监督管理、施工阶段的安全监督管理、竣工验收阶段的安全监督管理。通用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3.2 具体措施

3.2.1 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做好施工组织设计。该工作即在工程建设之前做好整个工程的统筹规划,保证工程建设项目能够在具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更为顺利的完成生产任务。在施工该组织设计当中,施工单位就需要能够对工程的土方开挖、模板、脚手架、起重吊装以及降水等分部分项工程做好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在做好安全验算结果附具、由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第二,做好技术交底。在工程施工前,项目管理人员则需要针对该工程安全施工要求向作业人员以及施工班组做好说明,做好签字手续的履行。交底内容方面,要避免流于形式、口号化,要按照分部分项工程具体情况进行;第三,规范现场施工。在项目工程建设当中,要对文明施工管理引起重视,做好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做好材料堆放场、道路布场以及临时给排水的合理安排,保证生活区同作业区科学分离,做好施工环境的美化。进入现场的人员,需要按照规定做好劳保用品的佩戴,做好现场防火处理,保证具有充足消防器材的配备。

3.2.2 安全教育措施

第一,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需要在经过考核之后才能够任职,每年需要对作业、管理人员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将培训情况记录到其个人档案当中。通过对职工经常性安全生产教育的开展不断提升其安全生产意识以及操作技能,使其在工作当中具有更强的自我保护能力;第二,工程作业人员在进入到新工作岗位之前,需要接受相应的安全生产培训,没有经过培训或者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第三,做好安全检查制度的建立完善,在做好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做好下一阶段教育内容确定;第四,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做好教育对象、内容以及时间的记录。

3.2.3 安全管理措施

第一,建立生产保证体系。在工程当中,要将项目经理作为工程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即成立起以项目经理为主,由班组长、施工员以及安全员等参加的组织机构,做好安全管理网络的组成;第二,落实责任制度。在工程施工中,需要逐层做好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的落实,通过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奖罚制度以及教育制度的制定,做好各自安全管理考核指标的明确;第三,按操作规程作业。在工程施工中,作业人员需要在做好相关技术要领、施工要求掌握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操作要点、要求以及程序开展操作,做好安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避免对其他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工程方面,要在流水施工以及交叉施工当中做好不同工程间的安全协调,如避免在施工操作、材料搬运中发生碰撞,在垂直交叉作业中出现物体坠落伤害等;第四,实行标准化作业。即根据科学作业标准的制定实现人行为的规范,能够在实现人不安全行为控制的同时减少其施工当中存在的失误;第五,建立应急预案。通过重大事故处理预案的建立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

4 实证案例

4.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XX大学闵行校西南角(莲花路与东川路交叉口),南侧为单层科研临时用房,北侧为蒋家港。总建筑面积为3448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8559平方米(其中计入容积率的建筑面积为28144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5921平方米。主体由两栋南北平行布置的板楼组成,南北楼通过东西两侧的裙房连接。南侧为5层的物理类实验室用房。北侧为11层的化学类实验室用房。西侧一层设置洁净实验室(百级)等辅助用房,地下一层西侧设有实验室及冷库。地下一层东侧设置机动停车库。主楼建筑高度50米(室外地坪至女儿墙高度),裙房高度24米。人防工程:位于地下一层东侧,人防总建筑面积3881平方米。

施工过程中存在基坑开挖与支护(基坑局部最深开挖深度达到7米)、高大模板、支撑拆除、塔吊安装和拆除、重型起重机械吊装、卸料平台、脚手架等危险源。

4.2 安全监督管理措施

①认真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工作实施情况,检查施工单位是否进行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施工技术交底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施工教育;②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重点部位如:基坑支护、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爆破工程等施工事项应进行跟踪或旁站监理,认真检查其是否违反强制性规定,如有违规应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③在施工现场要做到一管、二定、三检查、四不放过。一管:即要设专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监理人员,管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监理;二定:即制定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监理生产责任制和技术措施;三检查:即定期检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施工专项方案》技术措施执行情况;四不放过:即麻痹思想不放过、事故苗头不放过、安全漏洞不放过。

4.3 安全监督管理成效

开展安全检查是检验安全监督管理效果的有效途径。按要求,检查评定为“符合”的项数占检查项总数的比例高于70%的,为合格,低于70%的为不合格。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施工现场存在重大隐患,并下发整改通知书,则该项目直接评定为不合格。

工程安全检查结果(见表1)。

经过安全检查发现几处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项目,但合格率均在70%以上,从整体来看不会对整个工程造成损失,只需在后续工作中根据不合格项进行微调即可,并且据表1的检查结果来看,整体上仍然符合安全标准。

5 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现今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在上文中,我们对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能够把握好存在问题,以科学措施的应用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忠琪.建筑施工企业员工个体特征因素与安全绩效关系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

[2]汪马成.基于PSO-SVM模型的建筑施工项目安全预警方法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

[3]黄波.青岛市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策划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

篇7

(一).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相关组织机构继续完善。

XX年,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领导班子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突出抓好布置、落实、检查、考核等各项工作,安全生产组织机构继续完善。为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公司设有“安全生产委员会、各部门还 设立了“安全员”岗位,自上而下逐步形成了一个职能健全、指挥有效、反应快速灵活的安全生产组织体系。

(二)、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们深切体会到,安全目标的实现,搞好安全生产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因此,在抓安全生产工作上,往往出现“上面热、中间急、下面冷”的现象,本来一些认为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难以贯彻落实

二、XX年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

(一)、认真贯彻落实,提高抓好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着重抓好两个重点,即重点岗位对象,就是从事危险,运输安全。

(二)、认真组织开展好宣传活动。

要以“安全发展、预防为主”为主题

(三)、严格违规违章操作等。

进行安全教育;同时,源头上治理。

三.加强从业人员的管理:

(一)、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知识、操作规程培训

严格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制度化建设。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我们根据《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逐级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的任务指标层层落实,明确了安全生产的岗位职责,并把安全工作的效果纳入了年终绩效考核

篇8

一、地质钻探作业的重要性

为了满足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的能源需求,我国的在日常运行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于地质钻探工作的积极开展,进而由此实现对于地下矿产、能源储量、品质的进一步探明,从而为我国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工作开展奠定基础。事实上,地质勘探工作的开展往往能够对地下矿产资源的品种、质量、储量等状况进行分析,并为后续的研究、缝隙工作提供样品资源,保障实验室人员对于岩层种类、性质的了解。作为能源矿产资源开发的基础性工作,地质钻探工作的开展往往能够为矿产资源的开发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为能源勘探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中。

二、导致地质钻探安全问题的原因

目前,我国的地质单位在开展地质钻探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安全理念的趋势以及管理方法的落后,导致地质钻探安全问题频发。关于导致地质钻探安全问题的原因,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未正确认识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基于粗放式管理理念的影响,我国的地质单位在地质钻探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往往降低了安全管理生产的力度。这种管理理念、模式长期存在于我国生产环节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地质单位的管理人员无法适应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并缺乏必要的安全、事故预防意识,导致地质钻探工作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阻碍了地质钻探施工安全效益的取得。

(二)安全管理机构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地质勘探单位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往往过分强调经营自。这种状况的出现往往导致各单位对于自身的约束力不强,阻碍了安全管理机构的构建,并缺乏对于相关工作责任主体的进一步明确,进而导致安全管理流于形式,降低了地质钻探工作的安全性,阻碍了各项效益的取得。

(三)人力资源问题目前,我国的地质钻探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人力资源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得知,常见的地质钻探人力资源问题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管理不足;二是缺乏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我国的地质钻探工作往往在野外进行,由于野外环境艰苦,危险因素较多,故而在职的工作人员以男性为主。而为了保障钻探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需要确保足够的人力资源。但事实上,由于缺乏必要的人力管理机制,促使地质钻探工作在开展时缺乏专业人才,而现有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工作能力不足、技术水平较低的状况,不利于地质钻探工作的有效开展,并对相关工作的质量、工期产生较大的影响。基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社会生产、生活对于能源需求进一步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地质单位扩大了能源勘探作业的范围,并由此提升了地质勘探工作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量。但由于地质勘探工作多为野外,高素质人才不愿意前往就业,故而导致人力资源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尖锐,阻碍了地质钻探工作效率、安全性的提升,制约了地质钻探作业的顺利开展。

三、地质钻探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地质钻探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为了保障地质钻探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起安全管理体系。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地质单位需要依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以及地质钻探行业的特点,对现行的安全管理条例进行优化、完善,确保其能够适应现阶段的地质勘探需求。另外,地质勘探企业还需要加强对于各部门人员的培训工作,从而由此提升在职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从而实现对于地质勘探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带动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到位,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实现其自身作用的发挥。不仅如此,地质勘探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对各部门、工作人员你的职责进一步明确,从而由此实现了安全管理责任的层层划分、落实,确保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实处,并由此提升工作人员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并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工艺,规避安全隐患的出现。

(二)规范安全事故处理流程

由于地质勘探工作躲在野外恶劣环境中进行,故而导致外界各项因素都会对该工作的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影响。基于此,为了实现钻探工作安全管理效率的提升,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规范安全事故的处理流程,从而实现了对于安全事故破坏范围以及损失的降低。地质勘探企业在安全事故后,需要对事故区域、等级等掌控进行调查、分析工作,并对事故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从而由此对导致事故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案。随后,工作人员还需要对事故数据进行记录,并将其与正常状态信息数据进行对比,从而由此明确事故原因,并将事故报告上交给相关部门。最后,有关部门需要依据事故表现、原因进行应对措施的科学化制定,实现了对于事故的有效控制,并规避了事故的进一步恶化,降低事故的负面影响,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三)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为了保障地质钻探工作人员能够树立起安全生产的意识,地质钻探企业需要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构建安全文化体系,从而在潜移默化间培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地质企业需要构建起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体系,并将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放置在安全管理的第一位,并加强对于各类安全设施的配备,保障工作人员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下开展勘探工作。此外,企业还需要大力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并定期开展专家讲座等教育培训活动,促进生产人员安全意识的提升,确保其能够对安全生产的知识、措施进行全面的把握,从而提升其应紧急状况的能力。最后,企业还需要树立起发展与创新理念,并加大对于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运用,实现地质钻探工艺水平的提升,实现勘探工作的智能化、自动化,减少人工操作,从而实现了地质钻探安全性的进一步提升。

(四)加强风险评估

为了实现地质钻探安全管理工作效果的提升,企业需要加强对于风险意识的合理化运用,并对所采用的地质钻探工艺技术运行风险状况进行评估,从而由此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确保各类事故风险得到控制。此外,为了确保风险规避作业效率的提升,工作人员在相关的处理过程中还需要积极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从而对预案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并对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修改,确保应急预案得到完善,实现事故处理成效的进一步提升。

结束语:

为了满足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的能源需求,实现能源开发工作的稳步开展,我国的地质企业加强了对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本文基于此,着重分析了地质钻探作业的重要性,并就导致地质钻探安全问题的原因以及地质钻探安全管理的措施进行分析。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以及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地质钻探工作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实现各项效益的取得。

参考文献:

[1]胡宝峰.加强地质钻探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对策和体会[J].西部探矿工程,2013,(7):184-185.

篇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18603

1引言

卓越绩效是指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为顾客、员工和其他相关方不断创造价值,提高组织整体的绩效和能力,促进组织获得持续发展和成功。卓越绩效模式为了解组织的优势和改进机会,以及指导组织的策划工作提供了一种框架和评价工具,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化、条理化、具体化,与GB/T19001相比,注重结果,强调过程,以结果为导向,使TQM的每一分努力都被输送到最需要的地方,是管理成熟度的评价。

卓越绩效评价分7个类目23个评分条款,每个条款按基本要求-总体要求-详细要求分为3个层次,涉及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股东、员工、顾客、社会五大利益相关方,总分1000分,与安全有关的条款有10款,分别是:社会责任、战略制定、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相关方关系、过程的识别和设计、过程的实施与改进、测量、分析和评价、改进与创新,过程有效性结果,占条款总数的43.5 %,分值占380分,占总分的38 %。卓越绩效关注的过程和结果,与安全生产的“预防为主”的思想是统一的,做好安全生产对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是一个强有力保障,同时,卓越绩效管理又给安全生产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改进、提高的机会,两者相辅相成。

2结果导向

要求我在开展安全工作时,要首先思考:安全为了什么?评价安全的指标是什么?这就要求在社会责任和战略中体现。

(1)社会责任。现代企业,已不再是单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是实现股东、员工、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安全生产就是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一旦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企业将被拖入万劫不复之路。如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6・3”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65人死亡,8人失踪,79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8.66亿元;上海静安区“11・15”特大火灾事故造成58人死亡、7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58亿元;“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造成442人死亡。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而且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为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应该在立足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如制订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突发事故、职业卫生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同时,采取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审核、开展安全标准化和安全文化创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培训、设备维修改造、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隐患排查治理等措施,避免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制定上岗培训合格率、工伤事故率、检验及隐患整改率、职业病患病率等绩效指标评价过程管理的绩效,以应对法律法规和关键过程的要求。同时,积极参与赞助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生产月宣传、消防法宣传等公益活动。如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赞助广西工人报“安康视界”栏目。

(2)战略。杜邦公司在1818年发生重大事故以后,制订了把“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的战略决策,安全是杜邦四大核心价值之一,换来了200多年的平安,足见战略决策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力。因此,企业在做战略决策和规划时,要同时把安全规划列入,制订企业文化时,将企业安全文化列入,化成全公司认同的理念和行为规范。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把“绿色生产,和谐健康”的发展理念列入公司的发展战略。

同时,采取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审核、开展安全标准化和安全文化创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培训、设备维修改造、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隐患排查治理等措施,避免出现安全生产事故。

同时,因地制宜将上岗培训合格率、人员伤亡、工伤事故率、检测及隐患整改率、职业病患病病例、财产损失列入关键绩效指标,利用统计学原理预测安全未来绩效。

3关注过程

3.1人力资源

组建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按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配备充足的专管员。做好员工的教育与培训。主要抓好:新入职员工“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三级安全培训,公司高层领导(主要负责人、主管领导)、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三类人员的培训,转岗、复岗人员、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在职员工的年度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培训。

抓好员工绩效管理。将安全生产指标层层分解到部门、岗位,制订考核标准,赋予安全生产一定的权重和重大事故一票否决制。对检查、检举有功人员、积极抢险救援避免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人员、积极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取得积极成效的有功人员实施奖励,加强月度、年度和重大节假日的检查和考核,并以通告、工资单的形式通知到部门和人员。

维护员工权益。积极落实安全生产“红线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不安全不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积极发现和消除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杜绝“三违反”,加强对女职工和职业危害岗位的劳动保护和岗位津贴,发放个人使用的劳动保护用品。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确保出现异常情况下人员逃生和减少财产损失。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安康杯、安全生产月活动,通过职代会、班子例会、调度会、思想分析会、OA等积极参与管理和改进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对取得相应效果的活动给予相应奖励。

3.2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设计出来的,也是施工和使用出来的,体现出预防为主的思想。设备选型、制造、安装、使用维护质量关乎安全。建立、落实好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制订全员、全过程的基础设施管理制度。一旦发生电器、设备事故或者通风、除尘、降噪等设施故障、个人使用的劳保用品失效或者佩戴不正确等会导致火灾、触电、中毒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因此要建立分类建立粉尘、危化品、有限空间、特种设备等设备设施清单、危险源清单及分布地图,制订相应事故的预防、预警、预报措施和响应机制,对动火、有限空间等高危作业实施许可制度,制订专项应急救援预案,一旦发生事故实施救援,减少废弃物处理过程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资源利用的影响。

3.3协调相关方关系

设备、设施一般由承包方负责,而承包方是输入性安全隐患,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因此,需建立合格承包方目录,每年对其安全绩效进行评估,对其资质、作业人员进行验证。承包方施工前要有安全施工方案并评估有效,施工前签订安全施工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开展施工前安全培训,将该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注意事项交待清楚,动火、有限空间作业等高危作业办理许可证。进入厂区时要有安全告知卡,进入生产车间要有车间安全告知书。施工过程要有人检查,施工后要及时清理。

3.4过程的识别与设计

安全生产是一个全员、全要素、全过程的管理,主要涉及到人员培训、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作业环境安全关键过程等。根据国家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发展规划、与政府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书、社会及行业发展形势、企业发展目标,员工及安全相关方的期待,确定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工伤事故、职业病病例等为过程控制目标,推进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审核、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安全文化认证、职业卫生基础建设,6σ、TPM、STOP、TPM全员生产维护,KYT伤害预知预警活动,6S,DNV国际安全评价等方法落实过程管理。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确定其分布和危险、有害程度,根据相关的规范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环境突发事故应急预案、职业卫生应急预案,考虑灾前预防准备,灾中应急响应、评估和处置管理,以及灾后恢复,明确组织、技术、物资保障,并经常演练和评估,确保在出现突发事故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制订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环境突发事故应急预案、食物中毒专项应急预案、高温中暑应急预案、职业性中毒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灼伤应急预案等。

4重视结果

班级每日、车间每周、公司每月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制止“三违”,发现改进机会,通过考核通报、员工工资单将考核结果告知部门及员工。

定期检查法律法规的更新情况,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人员并修改完善管理制度。通过生产调度会、思想分析会、报告、统计报表等收集各种安全生产信息,并通过内审、管理评审和班子例会等传递给公司高层,改进不足。重视安全生产化管理,开展信息收集和数据处理,通过TPM全员生产维护,KYT伤害预知预警活动,6S等改进和创新安全工作方法,指导安全生产。通过统计数据和报表对比,培训合格率、隐患整改率、特种设备检验合格率、设备事故停机率、工伤事故率、职业病患病率的变化进行对比,得出过程有效性和效率方面的对比和趋势,指导下次目标的制订和具体工作的开展。

5结语

安全生产是质量优秀的前提和保证,通过卓越绩效管理这个平台,安全可以和领导、战略、市场、资源等要素结合,提高公司整体绩效和能力,从而使得安全绩效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同时,安全管理又有其专业性,要充分发挥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文化等引领作用,引进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管理方法,如KYT伤害预知预警活动,6S,DNV国际安全评价等,从而取得卓越成效,反过来又可以引导企业管理绩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GB/Z19579-201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201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3]刘素霞,梅强,沈斌,等.安全绩效研究综述[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5):131~139.

篇10

一、完善广州市水务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建设是安全执法检查的依据和力量之源:目前我市水务工程安全管理有法可依却无章可循。为什么这么说呢?水务行业工程安全管理目前依照的仍是2005年6月22日水利部颁布实行的《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该规定虽然明确了项目法人、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却没有负责执法的安全监督机构及人员、机构职责、监督方式、检查内容等具体规定,笔者考虑,这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水利工程投资不大,工期不长,质量问题就是安全问题,管质量的也顺便管安全,所以安全生产管理没有形成独立体系。另一方面是水利行业安全监管仍依赖于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单位的自我监督、自我调控,没有明确施工中安全生产的行政监督部门作用。2003 年,随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路提出,国民经济各领域建设发展的焦点集中“民生、民心”工程上,作为与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的安全生产领域,首先在学术领域研究方面有了很大的飞跃。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并逐渐形成了一门单独的学课研究领域。如华南理工大学就率先在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开设了安全工程课程。在此学术风潮推动下的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机制、风险识别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实践运用,安全生产不再是依附性的管理方向,并迫切需要从旧有的质量、卫生、环境管理等体系中解放出来。各行各业也需要建立一支专职的安全监督管理队伍来面对日益庞大的项目管理目标。同时,长期以来仅靠合同牵制的施工、监理各方为追求经济效益、建设单位为抢工期等忽视安全生产管理情况比比皆是。更别说其中还存在的违法转包分包的情况。运气好的不出事,运气不好的在以前施工单位花点钱也就偷偷了事,可现在要面对的是全社会的监督甚至是法律的制裁,甚至牵涉到对行政政府部门的作为和不作为的界定,也就更加需要有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专职的安全监督队伍行使政府职能,监督参建各方。因此就迫切需要立法出台来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相关内容。2009年广州市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成立之初,工程安全监督人员去了工地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能做什么、对违反安全管理行为能采取什么具体措施。为尽快上手,在工作中我们一方面积极参照相关部门如建委、市政部门的安全监督管理细则、安全文明施工现场标准并结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制订我们自己的检查表,加强对工地现场文明施工检查;一方面想了很多办法:做整改记录单、发整改通知书、局部停工、开会沟通、上报水务局通报。通过这些努力,短期内在水务行业形成一个监督管理的程序系统。可是作为一个监督机构,没有了明确的法律规范规程做后盾,没有了行业监督管理的权威性,就没有了长期工作的力度,管不到家管不到位、效果大打折扣。并且一度成了救火队、投诉箱,也就谈不上“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管理思路。有鉴于此,为体现安全生产管理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为适应近年来城市水利发展要求,迎接广州市亚运会的到来,广州市水务局党委下决心在水利部、广东省水利厅都没有对应出台新的水务或者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前提下主动、积极开展广州市水务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研讨工作,弥补这一制度上的空白。今年年初,市水务局开始组织拟定《广州市水务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办法》,目前已施行。该办法不仅明确了广州市水务工程安全监督机构的构成与职责、工作规范,安全防护措施费的使用和具体安全监督管理内容与标准,更进一步将安全监督管理成果作为整个工程中单位工程验收、竣工验收必不可少的组成评价部分,结合安全评价、文明施工管理、安全目标落实等具体内容有机的对施工阶段安全管理内容进行一体化监督,在这个办法出台后的一系列实施细则也会采纳其它行业安全监管部门好的经验。

二、 水务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科学化。水务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分级负责 、属地管理”是保障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长期可持续科学发展的战略要求。分级负责是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水务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区(县)水务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职权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务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属地管理是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市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负责本市水务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监督检查工作,各区(县)水务工程安全生产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各区(县)水务工程安全监督机构负责各区(县)水务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监督检查工作。由于市属工程和区属工程投资都逐年增加,“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一方面有利于形成“谁收益,谁负责,谁说了算”的局面,通过具体管理责任的化分,进一步提高“齐抓共管”的成效、理顺责权事不分的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另一方面,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检查单位也比较多:按行业有建设口的、市政口的、城管口的、街道的,按行政管理又分为区一级的、市一级、省一级的,每一次的监督检查都有很好的建议意见甚至整改要求。检查组走后,谁具体监督各参建单位落实整改?除此之外,工地事故谁负责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谁负责总结经验?平时工地上有投诉谁去处理?这些工作就不可能靠市一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跟踪,各县区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就需要明确一个部门来承担责任,只有责任在彼,才能力争在日常管理中面面俱到:有跟进、有督促、有落实。

三、 分析水务行业生产安全风险,建立行业预防机制的标准化是预防风险、控制事故,落实安全生产零伤亡的有效措施:

(一)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就是一种项目风险的管理: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作为其管理客体的事故隐患与风险管理一样具有一、不确定性 二、产生损失后果的特点,所以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就是项目风险的管理。

篇11

我国公路建设过程中,虽然近些年重大事故有所减少,但实际上落实一岗双责仍停留在纸面上,因此本文提出了“网格化”管理方法,即通过实施工程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将“网格化”管理办法和本工程现有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密切结合,形成安全防护屏障,能够切实提高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成效,降低安全风险,减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隐患,有效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杜绝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努力实现“零死亡”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的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和专职安全人员管理方法。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心下移至施工现场,用活用好安全管理团队,明确安全管理专职人员职责,及时纠正现场安全隐患,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以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为轴线,健全并完善项目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和制度,落实“班组标准化”活动和“单元预警”的开展,重点发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作用,不断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安全隐患统计办法,以实现“大安全”为目标,调动来自上级主管单位、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和各类安全专职人员的力量,依托统一的管理模式,借助数字化的平台,按时间、类型、部位、环节分类,通过采集大量的安全隐患数据,最终达到熟悉安全隐患发生的规律、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

1. 基于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网格划分及职责

业主单位为一级网格,监理单位为二级网格,施工单位为三级网格,现场施工区域按照路、桥、隧分部分项工程分类,3个级别管理人员分别对应现场施工点进行管理。为明确一岗双责要求,将项目部领导班子划入三级网格,监理办路桥隧专监划入二级网格。

1.1 一级网格

一级网格人员由业主单位专职安全人员组成,落实业主单位安全管理职责,负责本区域网格化的组织,编制网格管理方案;监督二、三级网格人员部署情况;组织所在区域的定期、不定期隐患排查和隐患分类、登记、销号;根据预警级别参加班前会;监督隐患整改情况等。

1.2 二级网格

二级网格人员由监理办安全监理工程师和其他专监组成,落实监理安全管理职责和网格管理方案;监督三级网格人员部署情况;对业主下发的文件、组织的活动进行贯彻落实;对所在区域进行定期、不定期地隐患排查和隐患分类、登记、销号,监督隐患整改情况,发现所在区域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立即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立即要求该网格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业主;根据预警级别参加班前会;落实其他工程管理人员一岗双责,由安全专监和其他专监对关键节点共同验收;督促并参与三级网格的安全教育培训交底演练;监督施工单位专项施工方案的落实;监督区域内的三防工作等。

1.3 三级网格

三级网络人员由施工单位领导班子和专职安全人员组成,落实施工单位安全管理职责和网格管理方案;对业主下发的文件、组织的活动进行贯彻落实;领导班子按照领导带班制度对所在区域进行巡视,专职安全员须在所在区域进行值班,及时消除所在区域的隐患,对业主和监理检查的隐患进行整改;组织区域内的安全教育培训交底演练;保证区域内施工人员防护用品的发放,监督施工人员对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对各类设备和支架等进行验收;根据预警级别组织班前会,推行班组标准化,创建优秀班组;确保有效做好区域内的三防工作;发现人员违章作业,坚决制止,并有权在安全紧急情况下,要求停止作业活动并采取必要措施,同时安排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定期对所辖区域的消防器材、机械设备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如实上报生产安全事故,做好伤员抢救和现场保护工作,参与事故调查;策划部署所辖工区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根据现场危险源分布情况,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标牌;每日向项目安全部长汇报所辖工区内的安全生产状况和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等。

2.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网格化管理应用

2.1 领导定点、全员定责

领导班子严格按照所属网格进行值班,强化对责任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检查和指导,要赋予专职安全员相应管理权力;各级各类人员严格实行“一岗双责”,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岗位和个人,层层签订责任书,明晰责任主体,分解责任目标。

2.2 配置定量、监管定位

施工现场按照网格区域设立专职安全员值班点,要求采用简易防护棚等视界良好、便于回收的设施,值班点内须放置桌椅、防暑药品、饮用水、施工方案及简单图纸、扩音喇叭等物品,值班点设置“网格管理信息牌”,明确当日预警等级、值班领导、工区负责人及安全员姓名职务及联系方式等信息,促进施工现场基层沟通交流;专职安全员至少每隔15分钟对网格区域进行一次巡视,要对每个部位、每个环节、每台设施设备、每个工艺流程逐一进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现场安全隐患,并根据安全隐患和重大危险源风险辨识标准,确认等级,确定治理方案。安全专监每日对所属网格区域的安全专职人员部署情况进行巡查并登记,熟悉网格区域内的施工进度,及时开展验收工作,监督隐患整改情况,对安全隐患频发和隐患集中爆发时要组织施工单位召开现场会,研究解决办法。

2.3 培训定岗、信息定时

网格区域内每日召开班前会,“班前会”以网格区域为单位召开,蓝色和黄色预警由网格区域内的专职安全员每日召集并主持;橙色预警由网格区域内的专职安全员每日召集并主持,监理组安全工程师每周参加一次;红色预警由项目部安全部长每日召集并主持,网格区域内的专职安全员每日参加,网格区域内的项目部领导班子成员每周参加一次,总监每月参加一次,并以网格区域为单位做好每天班前会交底记录。

对每日排查出的隐患,由网格区域内的专职安全员和安全专监上传至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的安全隐患模块,通过大量和长期的数据统计,发现隐患发生的规律,为今后的隐患排查提供可靠数据。

2.4 应急定制、奖惩定格

建立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明确体制、机制和编制,落实队伍、装备、物资器材,强化演练,及时处置事故,事故发生时,网格内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第一时间上报项目部,由项目部统一安排事故处置;通过督查、检查、考核等形式,奖优罚劣,每季度根据立功竞赛情况设立优秀值班点称号,对发生安全事故和突破控制指标的,严格实行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

结语

实施网格化安全管理,是一项创新工作,是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抓好基层的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和框架,建立安全管理网络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需要。网格化管理对于落实责任,一岗双责方面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真正的本质安全还需要各方的努力。

篇12

1 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和问题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煤矿业事故频发,我国采取了加强煤矿治理的措施,加大安全投入率,强化管理监督,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煤矿事故仍然不断发生,安全生产和管理情况依然严峻。据2005年的统计资料,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3341起,死亡人数5986人,重大事故279起,死亡人数3586人。这些数据反映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很多问题。煤矿事故频发,安全管理问题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我国煤矿管理处于经验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只要以经验教训作为管理依据,加上很多中小型煤矿企业的经济实力不足,我国的煤矿安全监控设备非常落后,人力财力不足,安全管理起步较晚,重大的安全技术问题不能完全控制。安全信息管理体制不完善。现代安全管理系统是以企业生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象,采用系统安全分析手段和现代控制方法,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并做好预防和控制,把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我国目前的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处于传统经营逐步现代化信息系统管理过渡的阶段,但是现代信息化系统安全管理所占份额还很少。

信息是管理工作的依据。很多矿井在对安全信息的记录分析上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对有效信息没法及时地传递,使安全信息管理的具体应用受到限制。另外,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技术人才,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不高。煤矿的生产以及从过去单纯的挖掘发展到现在的挖掘机械化,生产集中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的新阶段,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正逐步提高。而实际上,我国煤炭企业的员工素质和其他行业相比较,存在明显的差距。据统计,到2010年底,全国规模的煤炭企业的员工具有高中中专文化程度以上的占职工人数的18%,专业技术人员只占15.4%,大专以上的只有8%。煤炭行业需要的机电专业人才更是匮乏,据统计有90%的煤矿企业缺乏专业开发人员和安全工程专业人员。

1.2 我国煤矿业没有严格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

近几年在我国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煤矿企业经营环境的客观要求下,绝大多数的煤矿企业对安全监控和管理工作都有了新的关注和重视。大多数企业就安全监控管理工作提供了专项资金,购买安全设备,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开支管理工作。并且安装了现场安全管理监测系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效。但是这个作用只体现在了煤炭企业的生产环节和短期目标,缺乏对于整个企业的全过程,全员工的独立的安全管理体系和现代信息化的监控网络。目前的安全监察模式多数受制于生产过程,对安全管理习惯于事后控制,缺乏对安全生产问题的因果考虑和对事故原因作出前瞻性的研究和分析,只对单一的原因进行分析,而不是从人、心理、情绪、所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结合起来考虑。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没有得到实际的落实,预防为主流于口号和程式。

2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煤矿安全管理应用

信息技术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安设备、人才、技术和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安全第一”和“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理念,安全管理的功能和作用更加重要。煤矿安全管理是整个煤炭企业生产管理中的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为煤矿生产提供了安全保障。我国的煤矿安

全管理模式正在从单一管理向网络系统管理过渡,实现动态管理代替现在的静态管理。主要从矿井的考核管理、专家的智能管理和矿井检测管理三个方面具体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2.1 基于信息技术的矿井考勤管理

矿井考勤管理主要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安全考勤系统对矿井实行考核管理,主要的流程是首先要选定合适的考勤点,然后在考勤点安放连接网络的信息化的考勤机,通过通讯线路把矿井管理计算机的主机和考勤机相连结,实现对矿井考勤状况的实时性监控与管理。在矿井考勤管理中,一般有两种普遍的安全考勤系统:卡片式安全考勤系统和井下安全考勤系统。卡片安全考勤系统是利用金属卡片进行打卡考勤,井下安全考勤系统需要借助于矿井中的矿灯灯头才能实现打卡考勤。

2.2 基于信息技术的专家智能化管理

专家智能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和管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同时也是我国现阶段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和管理工作的一种最高层次的信息化系统。利用专家智能化系统对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和管理进行系统管理,一般情况下,这种管理系统由专家信息化数据库和专家智能决策两个部分构成。其中,数据库是实现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智能决策是煤矿安全监控和管理的重点,是信息化管理成效是否达到满意的效果的主要体现。

2.3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煤矿矿井监测管理

信息化管理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应用最全面最普遍的方面就是在煤矿矿井的监测管理中。在这个环节,信息化安全监控和管理的应用主要是对通风、矿压和瓦斯三个方面的监测管理。

2.3.1 通风监测管理

通风监测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主要利用由传感器,井下站点、传输设备和地面控制中心组成的监测系统。利用计算机的模拟和仿真功能,对矿井中通风系统的安全系数,通风装置的合理性和动态模拟等技术进行信息化和模拟化的研究分析,提升矿井中通风网络的安全系数,确保当遇到突发事故的时候可以利用通风监测管理系统对风速和风向进行控制调整,做好救灾的辅助工作。

2.3.2 矿压监测管理

矿压监测系统的构成有三个部分:计算机,传感器和传输线路。矿压监测管理主要利用矿压监测系统对矿井的内部压力实现监控。传感器是液态支架构成的压力信号,多个传感器连接各个站点并通过通讯设备和调节器将信号传输到计算机。计算机对矿压信息进行存贮和分析,计算机对超出限额的压值发出预警,提示和帮助技术人员调整矿压,实现安全管理。

2.3.3 瓦斯监测管理

瓦斯问题是造成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所以对矿井中的瓦斯实时监控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方面。现代化的瓦斯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地下站点,传输设备和控制中心的配合,对矿井中瓦斯含量信息及时的收集分析。当含量超标时自动发出警报时管理模式自动切换到最紧急状态。要保证现代化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还需要施工人员的严格要求,把该系统切实贯彻到煤矿安全管理中。

参考文献:

篇13

安全管理的内容是:按照《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要求,检查工程各参建责任主体执行《条例》的情况,通过“实物监督向行为监督”的转变,把施工现场安全评价与日常管理水平挂钩,把安全生产水平与市场信誉挂钩,加大安全伤亡事故的处理成本,让企业真正负起安全生产的责任。

2.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人讲“安全是尊严”,施工企业应该“以人为本”关爱职工。作为管理部门必须对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责任主体履行职责情况进行检查管理,维护和确保安全生产的秩序和条件;施工的安全,按管理体系由企业负责;监督单位履行自己的管理责任,既不越位,又不错位,不能像“保姆”一样代替企业去做应该由“企业负责”的工作,事实上也做不好。企业应该严格执行安全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关爱职工、关注生命,切实地负起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履职到位,事半功倍地抓好安全工作。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什么事故高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人素质低,“无知者无畏”,不知道危险且违章作业所造成事故。我们的管理部门也认识到这个问题,特别强调新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但在实施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应付公司、公司应付主管部门,工人的教育流于形式;并且存在工人自身持证种类不齐,有的甚至无证上岗,再加上三级教育应付过关,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事故的高发。作为管理部门应该对症下药狠抓工人的教育,让教育落到实处。比如采取现场提问等形式对工人的教育情况进行检查,而不是单纯看项目的安全教育资料。积极推行“平安卡”制度,对工人也是一种较好的培训方法。

在对工地现场的检查中,我们过去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多采取与项目管理各方交换意见,提出整改要求;但企业事后往往整改不力,致使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管理部门成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企业的施工安全工作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安全生产成了行业管理部门的事,而不是“安全生产企业负责制”状态。安全工作要搞好,企业必须做到认识到位、机构人员到位、资金到位、认真履行职责。作为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其现场安全检查主要应该是查项目管理机构、查人员到岗、查资金落实、查工人的安全教育、大危险源的监督控制等。因此在每次现场检查之前,项目各参建责任主体都应该首先对现场的安全管理、防护设施、设备进行自查,并在项目自查合格的基础上,接受监督机构的抽查,不能以监督机构的检查代替项目的自查。监督机构应从现场的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情况来反查各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利用不良行为扣分、经济处罚、业绩评价等手段来促使企业对安全负责,达到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3. 抓龙头,“纲举目张”

建设单位由于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对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的好与坏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建设工程的安全费用拨付不及时,将导致施工企业安全经费不到位;还有的建设单位随意压缩合同工期,致使工人长期加班疲劳作业,引发了事故。建设单位如果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加强管理,首先可以从施工队伍的选择开始,选择信誉好的施工企业,选择重视安全生产的项目经理,通过经济手段来促使施工企业抓好安全;同时选择安全管理做得好的监理单位承担现场监理工作等等。曾经有一个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在积极争创“省双优工程”;经了解是建设单位对安全生产重视,且经费到位;其他各参建方也非常重视,大力支持,为施工企业创“省双优工程”提供了良好环境。反之,“你松一尺,他松一丈”,许多建设单位比较重视工程质量,但对施工安全不太重视,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也就做不好。

另外,各地对建设单位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约束力不足,有些建设单位利用其买方市场的优势地位,把其应当履行的责任转嫁到施工单位头上,从而规避或减小了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的监督力度。作为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要认真检查建设单位这个责任主体在安全经费、合同工期、提供地下管线资料和产品的选用等方面是否符合《条例》的要求,让建设单位真正认识到安全施工是其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调动建设单位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同时,也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配套管理措施,加强对建设单位的监管,形成由“龙头”牵头抓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

4.查监理,构筑安全管理的第二道防线

按照《条例》要求,监理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对施工企业的施工方案进行审批,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责令施工企业进行整改,如施工企业未做整改,要向建设单位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好的监理要真正起到安全生产管理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一部分监理单位比较注重对施工质量、进度和投资的监控,对施工安全不重视,而且又不太熟悉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或者仅仅对方案进行了审批,审批后施工企业按方案施工与否检查督促少,对下达的隐患整改通知,施工单位未整改也不向建设单位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安全管理流于形式,致使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无人过问。作为安全监督机构在检查中一定要按《条例》的要求检查监理单位是否履职到位,对没有履职的监理应进行严肃处理,使监理做到懂安全又管安全,构筑起施工安全管理的第二道防线。

5.抓现场,切实地让“企业负责”

当前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核心是企业负责制,企业应该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对照施工现场进行检查。作为管理部门应该检查6个方面的内容:①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建立、落实,安全文明施工方案是否制定、落实,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是否制定、演练,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制定、执行,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是否制定执行,作业人员及新进场、转岗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如何。②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情况。③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情况。④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使用情况。⑤施工项目安全监督手续办理情况,是否存在无证施工、分包单位有无安全生产许可证,是否越级承包、非法转包及违法分包等问题。⑥安全防护用具配备及使用情况;建筑起重机机械设备安拆方案制定和实施、安拆人员资格等情况;安全防护情况(包括整体提升脚手架、临边洞口防护、施工用吊篮、物料提升机、卸料平台、基坑与土方支护等);施工临时用电及施工机具的安全使用情况(包括三级配电两极保护、漏电保护器、电锯、电刨、钢筋切断机、钢筋弯曲机、卷扬机、搅拌机等);施工用钢管、扣件是否具有检验证明;承重支撑架体系的搭设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生活区及办公区设施使用情况(包括职工食堂、宿舍、厕所、办公室等设施)以及使用临时围墙的搭设情况。

总结检查情况,应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发挥新闻监督的作用,建立健全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切实让“企业负责”。

6.建立从业人员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作为行业管理要管好安全,应该跳出施工现场, 维护和确保安全生产的秩序和条件。在监督中安全监督机构对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的工程应要求停工整改;但对于一些管理体制长期落后的企业,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屡停屡犯”,今天按安监机构的要求整改完毕,几天后,同样的问题又再次出现。事实上,目前的确存在为数不少的企业或个人,对安全管理工作极不重视,其安全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对于这样的企业和个人,仅靠安全监督机构的工作,再努力也不一定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因为安全生产是动态的,安监员不可能天天蹲在同一个工地,更不可能对工地所有的工作面、隐患点进行监督。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建立和实施对企业和执业人员的准入和退出机制。通过该机制的有效运行,将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和执业人员清除出建筑市场。目前,由于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完善,存在一些只输出资质不进行管理的企业和执业人员未履行相应职责而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理。要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真正得到保障,就必须“保护先进,淘汰落后”,对于长期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企业和执业人员,就要让他们退出建筑市场。只有真正建立这种准入和退出的机制,才能使机制健全、管理先进的企业得到发展,安全生产才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安全监督机构的工作才做到了“到位而不越位”。

7.建立新的培训体制

由于建筑施工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人素质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再加上建筑工人流动性强的特点,许多企业投入培训经费不足,事故发生时用“防不胜防”来搪塞。安全管理制度不严格、措施不到位,安全教育培训不落实、不深入。要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扭转施工事故多发的局面,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要提高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从源头上抓好安全培训工作。目前,国家对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虽有一些统一的要求,但安全培训的效果还不明显。

要改变这种局面,建议对目前的安全培训体系进行改革,用3~5年的时间逐步实现“中介教育培训,政府考核发证,协会劳务推介,企业用工投保”的“安全培训―劳务输出―意外伤害保险”一体化管理制度。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把安全培训的职能交给建筑协会,协会按照对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的统一要求进行培训,从业人员通过政府组织的考试合格、取得培训上岗证后,加入各建筑专业协会,企业用工由各专业协会推荐。企业在雇工的同时,强制性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并从保险中提取部分经费交由各专业协会进行培训。这样一来,政府严把了考试关,工人的教育货真价实,培训的经费得以到解决,协会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最后形成了企业出钱培训,企业自身受益的多赢的局面。

8.管理、引导中介机构,为施工企业服务

安全生产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中介服务工作,当前中介机构处于成长阶段, 安全监督机构要借鉴国外和其他行业经验,培育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建筑行业实际的安全生产中介机构,使之更好地为施工企业提供安全生产咨询、技术培训、危险源评估等服务,推动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在培育中介机构的实践中,我省目前在深基坑、起重机械设备的检测、高大模板等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上引入了中介服务和专家论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随着中介机构的迅速成长,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降低服务质量、恶性竞争的现象。这也给安全监督机构带来了新的课题,在培育中介机构的同时,如何进行规范、引导,让他们真正为企业提供好的中介服务工作,这也是安监机构行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9. 建立“学习型”的安全监督机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