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一体化物流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通过指定从分配中心到市场的可行链接,企业就能够获得客户。例如,仅仅两天交付到需求市场的客户需求,可以解释为从分配中心到市场的最大允许距离。交付时间和一系列可行的链接能够测量服务的总成本。ShapiroJF.(2005)对从不同途径分配产品所产生的成本进行了研究。他调查了超过30种主要经营产品,在研究中将其组成一个部门的物流网的新配置。假定从两个分配中心进行分配,得出了最终产生的成本及顾客满意度。尽管研究取得了成功,但是对于部门的总物流成本分析并不是总的物流成本分析,因为原材料成本和占有重要比例的总交付成本都被忽略了。这个疏忽代表了部门的最高管理者失去了获得更多成本节余的机会,这些节余可以通过选择供应商和供应商的合同取得,如果取得更多的节余,那么从总成本来看是更加经济的。Bowersox,Closs和Helferich(2003)曾在研究报告中说过:“基本的一体化概念其实就是对总成本的分析。”在文献中,关于包含在总成本里的特定成本种类存在一些一致的地方。Lekashman和Stolle(2002)在他们所写的文献中,认为有十个成本部分。PloosvanAmstel(2004)认为在货物分配成本控制中包括6个成本中心。Harper(2005)对于总成本的分类给出了一个代表性的描述,包括9大类:运输成本、仓库运营成本、存货管理成本、产品、原材料、包装成本、订单处理成本、固定成本(包括厂房、仓库等),以及顾客服务。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对于扩大传统成本概念的短暂性的探索。Hutchinson(2004)强调了产品的生活循环成本,他认为总成本应涉及所有与物流任务相关联的成本,从最初的概念探索阶段到最终的产品使用周期,这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都应该包括在总成本中。总体成本分析和总体成本控制需要以一体化物流管理为中心前提。许多物流系统决策能产生一个对产品质量很严重的影响。同时,制定能够保证和维持一定质量的决策能够影响物流的成本。然而,搜索相当一部分文献也没有找到任何关于物流总成本中明确包含质量成本的材料。因此,JamesM.Kenderdine和PaulD.Larson(2007)对此问题进行的研究,主要的目的是从策略的角度概念性地进行总成本分析。他们对质量成本的研究,也是在一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Crosby(2003)反复强调质量成本的三大种类是预防、评估、失误。Sullivan和Owens(2004)发现大多数的公司最基本的失误成本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Feigenbaum(2004)对总质量成本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描述“:质量是每一个人的工作。”因此,所有的个人和组织都努力去满足顾客的需要,因为顾客的需要可以影响质量和质量成本。Ishikawa(2004)特别强调了顾客对于质量的要求。基于这些研究成果,James和Paul对一体化物流管理下的质量成本进行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他们提出了JIT技术,即运行时编译执行的技术,充当一体化媒介物,用于增加传统物流决策范围的质量。他们在文章中大量的强调JIT系统,认为JIT将推动我们想总体上的重复检验我们得视角前进,也将在重新评估中帮助我们,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模型。总质量控制揭示了总成本分析和应用在策略物流分析的方法,它被提议为真正一体化的框架。系统或者产品的发展是要遵循成本有效性的,包括顾客运营和维护需要在内,都是主要的目的。BenjaminS.Blanchard(2005)进一步讨论了在系统总的成本有效性方面的影响。他提出物流必须在项目起初被认可和被处理,并且可支持性必须连同绩效、尺寸、重量、可靠性、范围、精确度等,一起作为系统设计特性被考虑到。虽然,识别和选择一些因素作为一体化物流支持的任务已经得到执行,但是在管理者、设计工程师、物流师和其他涉及系统获得程序的人才方面,仍需要这个领域的教育。
篇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资源作为国内经济的支柱,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02年,我国已经出现电力资源紧张的情况,主要原因就是国内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与电力资源结构性、季节性短缺的矛盾,给国民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带来不便。一体化物流管理可以实现电力资源调配的高效性。
2电力企业物流一体化发展的情况分析
所谓的物流管理就是对需要流通的物资进行有计划的调配,使其被运送到指定的地点。一体化的物流管理主要就是指,将物流中所涉及到的人员、资金、物资、设施、信息等进行有效优化重组,使得物资运输、仓储更加方便、快捷。电力企业要想实现高效的电力输出,就需要进一步提升企业效率。电力设施建设则是这一效率提升的关键和基础,加大对电力基础设施投入,应急抢险物资调配的及时、准确都是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管理,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在电力企业电力调配、基建物资运输、仓储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2.1电力物流管理组织繁杂
目前,国内电力物流的主要管理方式还是采用多级管理,层层约束的方式。各个省电力企业及下级的供电企业都有自己的物流配送机构。电力系统结构严谨的物流管理组织没有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由于系统的庞大,这一层层管理的物流组织形式有时影响了现代电力物资调配的时间,层层审批,有时一些领导不在,审批效率低下,电力物资调配的速度下滑。另外这种多层的管理方式使得物流管理的成本进一步增加,管理方式出现一些混乱的局面。
2.2新的物流技术应用不到位
现代物流技术发展迅速,例如条码技术、GPS技术等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物流管理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物资运输、仓储的准确性、快捷性。就仓储管理而言,很多的基层电力企业没有实现条码技术的有效应用。物资的仓储还是运用人工登记的方式,这就使得调配物资的时候,更多的信息需要从管理员那里,人工查询,这样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另外,电力设施基建的过程中,很多企业还没有给专业技术人员配备PDA设备,在实施现场管理的时候,对所需物资的仓储情况难以有效掌握。在物资配送的过程中,只有少数电力物流中心配有全球定位系统,实现所需物资地理位置的有效确定。这些技术和设备都没有全面的运用到电力系统的管理之中,使得整个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效率一直不是很高。相关物流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情况见图1。
2.3仓储规划不到位
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关键在于仓储管理。对物资的有效保管可以有效提升现代物流管理的有效性,一旦物资由于保存不当,出现故障或者直接报废,造成电力企业的损失。这一问题主要在于电力企业的仓储管理的有效性。很多地区的电力仓储地理位置选择存在问题,在规划选址的时候,电力系统没有考虑均匀分布的问题,使得一些地区的仓储基地较多,一些地区仓储基地较少,在物资调配的时候容易出现问题。另外,仓储中的管理还没有实现信息化,更多物资管理还需要依靠人工,一些地区的人工依靠率超过七成,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仓储物资信息的统计。已经完全采用信息化数据采集的基层仓储基地不到两成。
3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一体化建设的具体建议
3.1组织结构的优化
电力企业有一个庞大的管理系统,对物流管理有积极的作用。要想实现电力企业物流一体化管理,就需要提升这一管理组织结构的有效性,使其高速运转起来,从而服务物流管理的全过程。强化物流管理岗位制度,当一个具有审批权的人员外出办事的时候,单位还有另一个管理人员可以实施相关的审批权。这样就进一步加强了物资调配过程中由于审批人员不在,影响物资调配速度的情况。同时加强管理人员对整个组织结构的认识,不同等级的物资需要申请到不同级别的部门,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管理的有效性。不同部门之间需要进一步加强相互配合的默契程度。物资调配需要不同部门的有序管理,电力企业需要从总部梳理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部门在物流一体化管理中的权责,从而有效降低他们之间的相互配合。首先,采购。一体化的管理应用在电力企业管理采购问题上就是集中采购,针对电力企业所需要的基建等物质进行统一上报,集中采用,严格按照招投标的流程,有效提升采购问题上的公正、透明性,这样使得更多的供货商可以参与到电力企业物资采购之中。这种集中采购也可以有效降低电力物资的价格成本,提升售后服务质量,得到更高的物资性价比;其次,仓储。仓储管理的有效性体现在零库存,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物资在仓库中可能出现的损耗,也大大提高仓库的使用效率。要想实现物流管理的一体化发展,就需要进一步提升仓储效率。各个仓储单位需要针对自己的物资进行有效清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出现物资不足的情况,需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及时补充物资。同时需要进行规范化的仓储管理。对物资的保存、进出库房都需要进行有效的清点,不出现物资的丢失情况。例如:仓储部门根据每月电力运转情况,测算出电力事故频率,计算出易损件数量,从而对库存量提供依据;最后,运输。物流的快捷性主要体现在运输的效率。当电力事故出现之后,电力企业第一时间需要检测故障点,对出现问题的设备进行更换,这就需要从最近的仓储基地中调配相关的电力设备,从而提升他们维修的高效性。一体化的物流管理需要将运输环节纳入其中,不断提升他们对运输有效性的掌握,强化运输过程中现代物流技术(GPS等)的应用,从而保证他们运输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运输过程中可能由于一些客观原因造成物资的损毁,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就需要进一步强化运输装卸过程中的物资完好,不断强化运输人员的责任心。
3.2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物流一体化管理需要不断提升物流管理的效率,这种有效的管理建立在专业管理人才的基础上。在物资采购、调配、仓储、运输等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运用现代物流技术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需要不断提升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平台的掌握和理解,从而提升他们在这一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性。电力企业需要从多角度开展管理人员业务知识培训,针对不同岗位中所涉及的常识性的问题,进行系统化的教授,同时,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组织相关的经验交流,让从事不同环节的管理人员坐在一起,讨论一体化物流管理具体措施,这样可以有效交流他们在工作中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另外,还可以组织管理人员走出去,到专业的物流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请专业人员给我们行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物流一体化管理的专题讲座,这样可以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视野,不断培养他们专业技能和水平,同时,这样专业化的物流实践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管理工作之中。
3.3深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电力企业的物流一体化管理需要进一步拓展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物流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将大大提升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条码技术、GPS技术等就是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企业需要加大这些基础设施的使用,这些都是保障高效物流管理的有效支撑。另外,信息化网络系统的优化,是实现物流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措施。同时,仓储设备、运输设备的现代化也是电力企业实现一体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结语
电力企业物流一体化管理可以有效改进现代电力企业的物流工作效率,提升物资调配的准确性、高效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物流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应用需要实现电力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深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升电力企业物流配送效率。
[参考文献]
篇3
1.市场反映性。作为企业来说应该要对市场的需求变化有一个快速的反应,以便更快的做出相应的对策,这就要求企业在供应链的上下环节根据市场需求,来制定相应的生产、采购以及各环节的配送都能有一个非常顺畅的条件,从而加快物流的流通速度,对市场需求做出更加快速的反应,这就要求在在物流配送的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使整个物流管理水平更加高效同时也更加标准,从而提高整个物流管理水平。
2.信息技术性。传统的企业物流管理由于信息普及还不是那么广泛,加之企业对于物流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使得对数据的处理还比较落后,容易造成数据上的误差,与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能及时反馈,这就造成了物流水平比较低下。而如果运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则能很好的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使得企业在供应链的链接上更加迅速准确,与企业内部之间的交流也更加高效,大大降低供应链的运营成本,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3.物流服务性。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供应链的一体化进程,而现代企业通常是利用物流职能当中的外包形式来达到整合利用资源,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从而提高整个的物流服务水平。物流服务商的形成,在整个物流供应链当中充当着一个协调者的角色,提高整个物流管理水平,减少与客户之间的矛盾,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使物流服务水平更加多样,满足不同群里之间的需求。
二、供应链一体化下企业物流管理的有效对策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物流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给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快供应链一体化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的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正确的物流服务供应链一体化意识。供应链要想更好的发展首先应树立物流服务供应链一体化意识同时还应该加快各信息之间的共享,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拓展范围,在管理上企业应根据自身经济发展实际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服务的变化,从而与供应链形成一种战略伙伴关系,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因此,加快建设行之有效的供应链一体化物流管理就显得十分的紧迫,企业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首先应看他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产品的质量是否达到标准等等这些方面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地方,从而与之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减少供应商数量的同时提高产品的质量,优化供应商的管理。
2.完善供应链一体化中企业的物流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供应链一体化中的物流体系,首先要对整个供应链当中的物流体系进行整合,以往的往往是追求以利润为主,分工较为分散整个物流管理体系分工不明确,造成资源浪费,而通过完善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管理模式则可以简化很多不必要的程序,使得整个物流的工作效率加快。其次,应重视维护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加快供应链一体化的过程中维护客户关系的管理越来越重要,管理上不再是被动的与客户进行沟通而是更加主动的开发那些潜在客户了解他们的需求,所以,加快完善规范的客户管理体系网络,了解客户需求来指导整个物流体系的工作,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3.建立企业供应链一体化的库存管理模式。在企业加快建立供应链一体化的进程中建立联合库存模式也是非常需要的,以往的库存管理往往是多个库存中心,而这种分散的库存中心容易分散企业的资源,同时也不利于企业管理,而如果建立一个以企业为核心的库存管理模式则能为企业节省很多的存储成本,双方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承担存在的风险。建立联合库存是一种全新的库存管理模式,供应商可以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生产计划,从而集中更多的资金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篇4
2.1影响课程系统的因素
影响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课程系统的因素很多,可概括为学校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因素三个方面。学校内部因素包括学校办学理念、教学战略、硬软件资源、学生基础、教师素质等因素,外部影响因素包括经济政策、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市场竞争、社会需求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外部环境对课程系统的成败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在进行课程系统优化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工学结合是由学校、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企业的规模、企业的性质、企业的产品、加工设备情况、劳动状况和工作环境及具体的工作岗位,如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步骤及所需要的职业能力都会对课程系统有很大的影响。这里强调的是在进行课程系统优化设计时,既要考虑每一因素的影响,也要考虑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2课程系统优化的基本思路
篇5
随着当今经济的迅猛发展,物流作为企业各个环节的桥梁枢纽备受关注。为保证运输品能够安全快速地在企业与消费者中传递,物流以及供应链一体化都应做出更大的努力。供应链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除了物流运输外,资金及知识产权的流动等其他方面的管理也归于其中。所谓物流,其实是整个供应链的一个分支组成。如今,物流管理已经开起了新的篇章,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时代已经悄然来临。企业的后备力量是在供应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企业与市场汇合的重要基础因素,物流已日渐成为产品供应的保障基础。
为了积极应对市场的需要,企业对原材料的供应及采购阶段也要做出积极的努力,积极遵循供求关系的影响,消除影响企业迅猛成长的屏障,提高商品流通速度及产出率,达到对供应链一体化的整合。
二 供应链一体化的发展对物流管理所带来的影响
作为连接核心企业与相关企业的桥梁,供应链一体化可以通过很多手段例如资源整合、信息技术等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作为供应链的一个关键环节,物流作为企业与客户沟通的枢纽,务必要伴随着企业的不断规模化产业化而共同成长,使整个产业链可以得到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可以看出,作为供应链一体化的基础要素和本质保证,供应链一体化的发展对物流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1供应链一体化使得物流管理体系的速度更快
快速有效的物流管理体系是供应链一体化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科技的不断发展完善,供应链的各成员之间有了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彼此可以在第一时间快速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整个物流过程也因此变得更加高效有序。供应链一体化为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毋庸置疑的发展,高效快速的物流节奏大大减少了流通过程中由于低效而浪费的资源,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及成本,同时使整个流通过程更加顺畅,使企来的物流效率生产效率都得到的质的提升。
2供应链一体化使得物流管理体系更加顺畅
在整个产品流通的过程中,物流是否通畅可以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最直接的影响,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因此供应链一体化的存在,对整个流通过程都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中间过程要做到零障碍,确保一路畅通无阻。在这样的前提下,整个产业链条都良性循环,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得到大幅提升,物流体系的顺畅无阻功不可没。供应链一体化的实现,为物流管理体系的畅通无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供应链一体化使得整个物流管理体系的服务质量更好
首先,我们要对供应链一体化的概念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供应链一体化的节点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显得尤为重要,不论最初原材料的供给还是最后客户的使用,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供应链一体化的终端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客户终端,而是整个产业链条的多个单位或多个个人。对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要给予相当的重视,每个细节都不容忽视,排除各种艰难险阻,全力保障供应链一体化的顺畅进行。对于物流体系的管理而言,要将眼光放长放远,不要在单纯的停留在旧的观念模式中,只注重对消费者本身的服务质量。当下,要为整个供应链提供良好服务的观点要得到进一步的推广,进而营造出更加安全有效的高水平供应链系统。
4供应链一体化带来了物流管理的技术革命
供应链一体化,是新时代的产物,是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中市场改革的有力需求。社会对于生产效率的要求正在逐步提高,作为新时代高科技信息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供应链一体化的出现及发展,为物流管理的进步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物流管理的低消耗高产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已经成为的新一代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要求,供应链一体化的发展成就了物流管理技术发展的新里程碑。
三 、供应链一体化要求下物流管理体系的构建
为了使供应链一体化与物流管理相协调,物流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供应链中物流体系的全面调整
简单、高效、快速是物流管理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最重要本质。在物流传递的整个过程中,供应链一体化以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出现,承载着连接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各种物资、经济以及知识等各方面的传输工作,在传输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做到高时效,短过程,尽可能的省略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做到直线传播,所以,物流管理与供应链一体化要做到相辅相成。为了更好的对物流管理做出适当且必要的调整,首先就要对物流管理的所有环节进行盘点,然后逐个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适当取舍,对于关键的重要的环节进行着重调整,其他环节进行适当合并及取消,以达到供应链一体化高度集成化的目的。摒弃传统的混乱模式,化繁为简,优化分工及合作,达到简化物流系统管理的作用。
2在物流过程中,实现信息共享
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要想达到高速有效,就必须借助新技的平台,信息技术发展必须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这是供应链一体化的一个明显特征,也是使物流管理达到快速有效的必要条件.使得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客户可以实时跟踪物品的运输情况,使得物流信息共享成为客户对于供应链一体化的强烈需求。要想使得物理管理程序实施顺畅,使得物流运输任务顺利完成,必须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随时监控货物的流通情况,在供应链系统高速有效的工作状态中,实现物流运输任务的进一步改善。
3加强供应链的服务意识
随时市场的发展,客户不再满足于只提供简单服务的物流系统,使得市场供需双方产生矛盾,这样就相当于形成了物流服务的逆向发展,物流发展又退回到原有的程序,使供应链一体化进入恶性循环。因此,加强供应链的服务意识势在必行,只有在企业与市场之间拥有良好的信息共享,彼此相互依存相互沟通,互通有无相互帮助,使主体与客体之间增加感应度,彼此成为战略合作伙伴,时常审视自己的工作,能更良好从容的应对一切突发问题,达到加强供应链一体化的调整与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发展。
4 简化物流环节,完善供应链终端管理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客户已经从被动的满足需求的市场模式中走出来,更大程度上的主动找到企业提出自己的诉求,坚持要求企业必须严格满足。那么企业和客户在供应链一体化的浪潮中显得越发重要。企业只有保持好与客户的关系,才能在供应链一体化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供应链的末端已经由最后产品的客户转化为每个环节的物质需求方。所以,要想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战斗力,只有简化物流环节,改善供应链终端的管理体系,就要把客户体系视为管理流程的重中之重。要把客户需求放在首位,有良好的客户信息管理平台,及时充分快速的掌握客户动态,针对客户需求及时对物流系统的工作随时做出适当调整,能使企业立于市场竞争的不败之地。
结语
伴随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扩大,供应链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企业要想扩大生产效益,就要从多方面着手,特别是在物流管理方面,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管理理念,与信息产业化相结合,利用现代化信息的先进技术,实现企业与客户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毛玲.供应链一体化下的物流管理[J].商业经济,2009(12).
篇6
《物流信息管理实务》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该信息管理的基础知识、物流信息技术,熟悉物流运作的业务流程及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知道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研发,达到相应的操作水平,为其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该课程属于综合性较强的边缘交叉课程,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物流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其授课的内容包括物流信息管理认知、物流信息管理基础(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研发和维护等。是非常实用的专业课程。
三、《物流信息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物流信息管理实务》授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偏重于课堂上理论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技能的培养。追根究底还是培养计划的问题,培养计划对课时限定。该课程通常每周2到3课时,时间限定一学期,在短短的课堂上教师很难讲透专业理论知识,也没有足够时间让学生在实训室动手操作,更谈不上学生到企业进行物流信息管理的顶岗实习。所以,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就无从谈起,致使很多学生觉得学习这门课很枯燥,没有兴趣,从而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加上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的薄弱,因此学起来特别吃力,教学效果更加糟糕。基于这些现状,必须对该课程进行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期培育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
四、以岗位技能要求为核心,优化授课内容
根据专业培养的定位,历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情况及实体企业需求情况的调研,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岗位有:采购专员(采购经理、采购主管、采购总监)、微机员(制单员)、技术管理员、一线仓库管理员、送货员、管控员、配货员、报关报检专业员、车辆调度专员、客户管理员、财务结算员等,根据企业匹配的这些岗位,可以培养学生相应的职业技能,如订单管理能力、采购与供应管理能力、货物运输管理能力、仓库管理能力、物流环节的信息采集与处理能力、软件及英语应用能力,尤其一带一路、航空物流的大背景下,对物流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些能力的培养,信息是贯穿整个物流流程,而对信息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一个集成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所以,物流信息管理实务是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核心课程。
通过上述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可以确定该课程在物流专业中的地位及对各个工作岗位中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进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然后以岗位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为重点,遵循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按照企业岗位工作的内容来构建教学任务。为便于教学实施,把项目分解成若干任务模块,由基础到拓展,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表入里依次设置。《物流信息管理实务》课程内容的分配见下表:
五、《物流信息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是授课最常用的方式,如ERP企业资源计划,通过多媒体视频、动画、图片等方式传递可视化效果,使学生很好的理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性、系统的结构、功能、作用乃至具体的应用。再如GPS、GIS、POS、EOS、EDI、条码、RFID、TMS等技术,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动画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在物流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从而增添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也丰富了课堂内容,提升了教学效果。
2.理论授课采用实体企业案例做背景
如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采用顺丰快递的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顺丰快递的订单;如海尔的“一流三网”信息平台,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要求学生登录海尔信息系统管理平台,熟悉其中所有功能架构,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进行汇报,将系统平台截图进行模块解释,教师最后对每个小组的PPT课件的制作、汇报内容、汇报情况进行点评总结,使学生边做边学,既激发了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增添了学习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汇报能力等。
3.充分利用校内实训条件展开一体化教学
我校有专业物流实训室,如物流3D仿真实训室、物流技术实训室、物流模拟实训室、物流沙盘实训室、物流生产实训室、智能超市等,要充分利用现成的资源整合授课内容。另外,这些实训室大都是物流业务流程的仿真,如物流3D仿真实训室,主要采用的是3D数字化仿真平台,通过虚拟技术再现物流真实场景,整个仿真过程可采用任务导向,业务流程仿真,角色系统自动分配,仿真过程中岗位职责明确,边做边学,不懂就学,不懂就问,使学生通过实训仿真过程实现知识、技能的掌握,教师对每一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增强了授课中的过程监控,也达到了课程考核的主要目的,提高了实训质量和学生动手的实践能力。物流3D数字仿真实训的内容主要有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配送系统)、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进行课程一体化教学,如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仿真是使学生认知仓储型物流企业主要的业务种类及业务流程,结合实体企业大的背景,其任务主要有出入库作业、配送作业、沃尔玛配送、海尔集团的配送等业务。
4.加强校外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
篇7
Abstract: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provides another option for the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teaching.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e the teaching with the virtual environment and simulation teaching software. We point out that to implement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43”to unfold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teaching, integrating synchronization of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course and the process of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teaching, interspersed with the teaching competition in the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teaching, and perfecting the inspection standard.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教、学、做”一体化是从技能高效传授的认知规律入手,按实际工作过程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高职院校都在不断探索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引起了教学的深层次变革。有关专家明确指出当前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正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高职层次的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知识的呈现方式、信息的获取渠道,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终身学习创造了技术条件。结合信息技术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使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让学生在其职业生涯中终身受益。
1 基于信息技术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进要求
1.1 一体化教学概念。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整理融汇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方法,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采用教、学、做、考四位一体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1.2 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时间结合统一。打破传统将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开上的做法,将两种课程合二为一,成为“一体化”课程,实现理论课与实践课在时间上的结合统一。教学内容上,将专业课分拆,能采用一体化教学的课程尽量实施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采用模块式教学方法结合信息技术,依行业实际工作任务构建模块,每个教学模块相对独立,可以进行多重组合。
1.3 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师生角色对换,学生行为主导,自主策划并完成任务;教师引导辅助、评价学生的执行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及主动性;学习的内容是工作,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流程模拟、使工作岗位职责明确,变先学后练为边做边学,使学生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实际操作技能得到较快提高;对每一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加强了授课中的过程监控,真正达到考核的目的。
2 广西城市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广西城市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选取该专业13门专业课程进行说明(见表1)。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广西城市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以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为主,该模式贯穿了大部分的专业课程,同时适应信息技术条件,全部专业课程均采用多媒体教学,该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主要采用“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的基本教学程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目前采用一体化教学的课程是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综合实训,同时,下一步还准备选取核心课程例如运输管理实务、仓储与配送管理进行一体化教学研究。
3 基于信息技术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设计思路
3.1 采用虚拟环境进行教学。实训教学环境可分为现场环境和虚拟环境。虚拟环境是指在进行实训教学时并不存在一个真实环境,而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的一系列过程来完成实训教学的任务,虚拟教学环境以计算机模拟实训为主,比如3D动画整个系统提供包括现实生活中各类物流企业的真实运作环境,采用3D动画实训,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现实企业的场景以及各种业务的流程操作达到迅速上岗的目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实训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和预算投入等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实训教学环境。现场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学生不可能接受到物流企业实质性重要岗位的实训。因此,学校采用虚拟环境进行教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3.2 采用仿真教学软件教学。与传统的实验室、实验设备相比,采用仿真软件辅助教学有着独有的特点与优越性。例如:①效率高,仿真结果可以在电脑屏幕上显示,非常清晰,配合教师的讲解,学生很容易掌握。②节约成本。真实实验设备贵重,容易损坏,维修困难,仿真软件的使用只要有一个安装了仿真软件的计算机机房即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教学中单纯使用仿真软件也有不足之处,可尝试将软件仿真与传统实训相结合。教材方面,学校可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一体化教学专业教材,使教材内容具有工学结合的特色。例如,在物流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采用益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虚拟企业软件,通过3D仓储、运输、第三方物流管理模拟实训系统,让物流专业的学生在学校通过模拟现实的环境中反复实训,可以了解现实中物流企业的各种类型,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以完整的校内实训体系,获得宝贵的上岗经验,毕业后能迅速胜任现实物流企业的各个岗位。
4 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进建议
4.1 采用“43”分阶段的实训教学模式来展开一体化教学。分析研究物流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和特点,以工作项目、工作任务为载体,任务驱动、情境模拟系统地开展一体化教学。构建“43”分阶段、分环节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必要理论知识讲授阶段布置任务阶段学生设计方案动手操作阶段 教师评分反馈阶段;专业初级实训环节、专业分解技能实训环节、综合实训环节等三个实训环节。
4.2 实现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与一体化教学过程的同步性。实践教学过程就是职业技能培训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以“全真+仿真”的实践教学模式为途径,强调让学生在做中学,不仅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还针对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行动方式来进行教学,真正实现将职业技能鉴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融入到实践技能之中。在实践教学中,以动手操作和技能训练为主,教学内容涵盖“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等相关职业标准中相对应专业知识要点和操作技能要求,实现职业技能鉴定与一体化教学同时同步。
4.3 在一体化教学中穿插教学竞赛。“竞赛式”教学法源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理论,通过竞赛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它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还加速了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真正做到了教学的有效性。在一体化教学当中,由于是模拟实际的工作流程,竞赛时间可以设计整节课或几节课,也可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十几分钟的竞赛环节。可以自然组为单位,把学生分成四个小集体;也可以以两大组为单位,形成两军对垒的局面;这些都是集体的对抗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4.4 优化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标准。一体化教学考核环节比较重要,一体化教学环境中的师生角色应为师徒关系、上下级关系。在具体教学中,师生采用“员工”间的讨论与交流,企业式的分工与合作,差别化的能力培养计划与进度,启发式的自主探索和创新。同时,鼓励学生根据物流专业教学设置的项目要求完成任务,进而据此建立合理的考核标准。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参考企业的绩效考核方式,将企业制度引入教学管理中,如对项目完成出色的同学给予职务晋升的奖励等,改变传统的用试卷分数来反映学生学习水平的方式,真正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优化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为社会提供优秀的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静,胡海清.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物流管理课程体系中的整合研究[J]. 现代企业教育,2013(10):267-268.
[2] 韩光明. 基于信息技术的高职课程有效教学模式[J].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5):41-43.
[3] 钟 静,易灿. 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研究[J]. 物流科技,2012(5):9-11.
篇8
篇9
1.2实践教学管理不到位,教学保障不足
在实践教学中,项目管理至关重要,通过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制定实践标准。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实践实训项目管理负责机构,不能及时调研市场、社会,不利于与企业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且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缺失。例如,在具体的实训项目中,在学生实训前,高职院校没有结合学生情况及合作企业、实训项目制定可操作性强、任务明确的任务书,学生实训指导性不足。同时,在实训开展过程中,没有及时与学生、与实训负责人沟通,不能全面了解学生实训情况,不能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在实训完成后,实训评价流于形式,实训考评缺乏依据,无法对以后实践教学提供参考。此外,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设施投入方面,多数院校资金投入不足,没有建设专门的与实践、实训相配套的硬软件设备,如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简单的软件模拟,校外实训应用模式单一,基地参差不齐,为学生提供的动手操作机会少。
2利用“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开展物理管理专业教学
2.1转变教学观念,重构课程结构
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实现“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全面、正确认识“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内涵、意义,从而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主体,而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工作。同时,教师还应认识到工学结合不是简单的“学”多少学时、“工”多少学时,而是两者的相互融合,应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合理调整两者比例,确定何时学、何时工。其次,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以课程整体性、实用性为原则,结合服务的经济区域、学科的内在逻辑重构课程结构,尽可能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同一规划教学环节。例如,一般情况下,可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二学期为第一阶段,第三、四、五学期为第二阶段,第六学期为第三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主要开设理论课程,实践穿插的理论教学中,以基本素质课程学习为主;第二阶段等量设置实践课程,而第三阶段学生进行企业。
2.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教学体系内容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是人才培养,要素是能力、知识、素质。同时,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环境包括课堂实训教学环境、校内实训教学环境、校外实训教学环境。其中,教学组织的基本方式是课堂教学,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教室,因此,课堂教学环境建设至关重要,需要根据不同课型进行不同设计。例如,根据不同课型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项目设计、分组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利用角色道具、多媒体的模拟工作场景,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使学生更加真实的认识、了解职业工作,并通过合理教学环境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激发学生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实践教学体系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组织、内容、评价四方面,需要院校、教师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学生需求、市场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并设计理论课程、实训课程、企业实训内容等。而在实践教学评价监督体系方面,应组建专门的教学评价小组,开展定期的学生自评、学习指导老师评价、企业指导老师评价,动态了解学生,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3加大实训教学硬软件设施投入,全面建设实训基地
硬软件设施是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开展基础保障,因此,在“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开展中,院校应加大硬软件设施采购资金投入,根据课程需求、专业发展需求配置硬件装备、完善软件系统功能,为实训教学提供良好环境。例如,在校内实训中心建设中,硬件系统建设主要内容包括配送中心作业、仓储作业、物流信息技术等,从而实现货位验收、分配等。而实训设备主要包括传送设备、托盘货架、超市货架、轻型货架等。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第三方物流模拟系统、国际货代与报关管理系统、综合运输管理系统等。其中,第三方物流模拟系统需要符合国际惯例操作流程,而业务环节主要包括模拟仓储、运输、配送、客户管理等。此外,在此基础上,院校还应加强物流综合实训室、新建校内物流综合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例如,在现有校内实训室基础上,院校整合物流运营中心,结合物流行业具体情况,搭建新的校内实训平台,开设TPL项目教学课程,更新电子商务等实训室,确保学生实训的高效开展。
篇10
一相关概念
(一)体育课程一体化
体育课程一体化主要从四个维度展开: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其中,纵向衔接是指上下学段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应具有有序衔接性,重点是课程内容的衔接,纵向衔接是体育课程一体化研究的焦点。
(二)一体化研究界定
研究以中职体育课程提高期对标本科体育课程应用期,以中职体育课程专项化对标本科体育课程个性化。聚焦中职体育课程与本科体育课程的有效衔接,研究上海市交通学校中本贯通物流管理专业的体育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内容,探讨体育课程一体化。
二、研究依据
(一)政策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2016〕27号)中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完善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建立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体系。”建构一体化体育课程内容体,是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文件具体要求的重要举措。
(二)理论依据
体育课程衔接是中本贯通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内在必然需要。中本贯通是中职与本科两个学段前后衔接的序列:前一学段是后一学段的铺垫和基础,后一学段是前一学段的延续和发展。两个学段的体育课程衔接为统一整体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中本贯通体育课程。体育课程衔接是优化中本贯通课程功能的需要,通过有效衔接使两个学段的体育课程功能一体化组合,实现功能的最佳发挥。
三、体育课程一体化视域下上海市交通学校中本贯通物流管理专业体育课程现状调查分析
(一)学生对待体育课程态度现状
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部分中本贯通物流管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较低,有自卑、叛逆、厌学、纪律观念薄弱等现象。通过调查(见图1),仅有40%左右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表示喜欢体育课,远低于同龄高中学生,还有部分学生过于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
同时,还发现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体质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见下表)。综合两个调查分析,中本贯通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体育课程存在参与度较低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缺失合理、合宜的体育课程培养方案。
(二)体育课程内容缺乏职业性
中本贯通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將来是从事运输、配送、仓储、物流市场开发等工作,无规律大强度劳作、无规律休息可能是常态。因此,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体能的需求特征,将职业体能训练渗透到体育课程中,开发相应的职业体能训练内容应是中职体育课程建设的重点之一。遗憾的是,目前的体育课程在此方面的内容较为缺乏(见图2)。
(三)体育课程专项化程度发展不足
通过横向比较(见图3),我校开设的专项化体育课程项目较少,不足上海市中职校专项化体育课程的1/4。同时,中本贯通物流管理专业体育课程与专项化的要求有差距,在培养终身体育能力等方面还存在欠缺。
(四)体育课程缺乏系统连贯性
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及体质健康管理需要经过长时间系统、连贯的学习及训练,但在中本贯通模式下,体育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存在先天不足和客观局限(见图4)。中职与本科学习之间缺乏整体规划,这就造成了3年中职与4年本科学习之间的体育课程内容衔接困难、前后脱节,知识点零散重复,无清晰的教学主线。
四、体育课程一体化视域下的建议对策
(一)中本贯通体育课程目标的衔接
首先,从年龄发展的特点来看,中职学段应以发展身体素质、专项运动技能,培养职业身体素质为目标主线;本科学段应以能实际应用、形成良好体育素养,巩固职业身体素质为目标主线。同时,由于两学段的学生认知发展特点不同,每学段相应的教学目标层次应有所区别:中职的课程目标以促进提高,发展专项运动能力为主;本科的课程目标以实际应用,满足个性化体育运动需求为主。
(二)中本贯通体育课程内容的衔接
1.贯彻“健康第一”的精神
“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可见,“健康第一”是中本贯通两个学段体育课程内容必须遵循的逻辑起点。
2.中职与本科体育课程内容的能级递进
按照体育课程目标衔接的设计,中本贯通的学生从中职学校升入本科院校,将面临学习的体育课程内容从专项化递进到个性化、从掌握专项运动技能递进到应用运动技能、从发展职业体能递进到巩固职业体能、从培养体育素养递进到形成体育价值观,这些递进是能级的跃迁,设计一体化的中职与本科体育课程内容时要注重能级递进。
3.大力发展学生职业体能是中本贯通体育课程衔接的重点
中本贯通培养的学生除了要有专业岗位能力外,还应具备较强的体能,表现出与岗位作业操作密切相关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度等身体素质,为将来的工作夯实身体基础。因此,中职体育课程与本科体育课程,都应把大力发展学生的职业体能作为内容建设的主线,是中本贯通体育课程衔接的重点。
4.建设符合学生不同年龄身心特征和认知规律的体育课程内容
中本贯通体育课程内容建设要符合学生不同年龄身心特征和认知规律,实现有效衔接。中职学段的学生对具体、可操作的动作技能有着比较强烈的兴趣,但学习抽象理论知识有一定困难;随着年龄增长,本科学段的学生逐渐具备学习抽象和复杂知识的条件。因此,在中职学段,应注重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项技术技能的培养;在本科学段,应注重体育理论知识的深化和技术、技能方面的应用。
(三)建立中职与本科体育教师的交流互动机制
篇11
1.缺乏现代物流成本管理意识。由于我国制造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物流管理是降低生产总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没有认识到物流各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原则,因而影响了物流成本控制的系统化、合理化。最终致使企业的物流运作水平和物流成本控制水平难以得到较大的提高。
2.现行物流成本核算存在的缺陷。目前制造企业物流成本计算没有统一的物流成本计算标准。无法进行物流成本的比较,也无法真正衡量企业相对的物流绩效。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物流还没有单独的项目,一般所有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难以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作出明确、全面的计算与分析。
3.制造企业物流供应链成本较高。大多数制造企业通常要用销售额的40%~70%来进行原材料和元器件的采购,所以降低采购成本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空间。由于运输成本过高、存货成本较高、物流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较低、制造企业缺乏具有综合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等等,都将导致存货成本上升。
二、推行制造业物流财务一体化管理模式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一)“一体化管理”的基本概念
“―体化管理”的英语原文是Integrated Supply Process,是指企业将生产、办公、生活等方面的某一非核心业务领域的运作和管理集成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以管理业务为主的外包项目,由专门的“一体化管理”供应商来提供该项目的全方位服务。
“一体化管理”不是简单地将有关管理业务拼凑在一起,而是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为核心,结合先进的信息与网络技术将这些管理功能有机地集成为一体。
(二)制造业物流财务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运作方式
1.供应财务运作方式。制造业供应物流是指从物质采购开始,经入库储存保管,到投入生产为止的整个过程。其中采购人员的职责是及时采购到符合产品生产需求的质量合格的原材料,保证原材料供应的连续性,负责供应商的选择、采购谈判并实施采购,仓储保管人员的职责是负责原材料及零部件等物质的出入库管理,入库验收原材料数量和质量,按各种存货性能进行分类储存,避免植物类存货的霉烂变质和金属类存货的锈蚀,确保数量准确、质量完好无损;财务人员的职责是提供采购资金和仓储资金,控制采购成本和仓储费用。供应财务需做好以下控制工作:采购价格,要降低采购成本,就需要获得尽可能低的采购价格,而低价格往往又是以大批量采购为条件的,容易形成庞大的库存,存货周转速度慢,资金占用额大,同时也增加了仓储费用,这就需要财务人员从中协调控制。财务人员应根据生产计划所需要的原材料数量、采购价格、数量折扣、订货成本、仓储成本等信息资料确定经济订货批量和订货点,要求采购人员进行适量、适时采购,避免盲目的低价格、大批量采购,也可以通过集中采购、招标采购等方式尽可能降低价格。财务人员还可以参与采购谈判,向供应商争取尽可能优惠的付款条件。
支付时间,恰当把握采购款项的支付时间,降低商业信用成本。如果供应商提供了有现金折扣的商业信用,财务人员要比较享受和放弃现金折扣的成本,选择低成本的付款期;如果供应商提供的商业信用无现金折扣,财务人员则应尽可能在信用期限的最后一天付款,从而降低资金占用总额,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存货库存量,就仓储环节而言,存货库存量可通过采购批量予以控制。考虑到制造业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品种多、数量大,手工管理的工作量大,仓储信息难以及时提供等问题,必须建立计算机仓储信息管理系统,便于随时把握各种存货入库、出库及库存数量、存放地点等信息,既简化了存货出入库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能利用即时信息指导采购工作,基本上可杜绝库存较多时再次采购造成的积压和库存较少时延迟采购造成的供应中断。同时制定严格的收发货制度,减少收发货差错,严格控制原材料发出数量,以约束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材料耗费,避免材料浪费损失。
2.营销财务运作方式。制造业营销物流是指从产成品出库开始,经运输配送到产品需求者或末端客户手中为止的整个过程,是物流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中营销人员的职责是宣传产品性能,寻找产品需求者,销售谈判和尽可能多地实现销售。财务人员负责营销资金的供给和销售货款的结算,管理的重点是加速销售货款的收回,减少坏账、呆账。营销财务需做好下列协调工作:
篇12
1.1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的含义
物流管理是指为了有效节约资金,并符合客户的最佳需求,从而对物流活动所开展的一系列组织、协调、管理以及计划。供应链属于物流管理进程中的经验产物。在市场经济下,它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在企业各部门的共同配合下,实现共同获益的原则。
供应链管理属于一种集成思维,它具有现代先进管理思想,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它能够控制最初供应商开始直到客户满意结束。它一方面给企业施加约束,另一方面却又在不断消除约束,如此循环往复逐渐完善,从而在管理中发现问题并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使供应结构、流程以及组件更加趋于稳定。
1.2两者之间联系
物流管理是以相关物流活动为管理对象,而供应链管理则是根据之前积累的信息流以及活动结束之后反馈的物料流以及在运作过程中收集的信息,衔接成一个连接客户、供货商、制造商等的链条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提升,物流管理同时构成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模块。现在的物流管理结合了采购和分销,从而实现了物流供应链的产生。
1.3成品油物流管理
由于成品油属于容易流动和挥发的产品,使其在运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具有特殊性。因此,为了使成品油在运输途中得到安全、高效保障,就需要通过对专门运输工具的利用,例如油船、铁路油罐车以及输油管道等,如果运输量较大、而路途又比较遥远,就还需考虑成本的控制。成品油的物流管理可分为一级物流和二级物流两部分。一级物流是指成品油直接从工厂到省级或直辖市的短途运输。二级物流则是指运送到一级物流的目的地后再输送到下级城市的长途物流,它以加油站的最终形式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从成品油的物流管理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石油以及中国石化两大公司占据着市场业务。运用的经营管理手段都是统一配置、统一组织,且价格都为统一定价的模式。成品油的物流销售要经过层层环节,包括从总部出发、至大区、各省市最后到加油站等。在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转变为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经营体制下,成品油从以往的自主采购形式优化为总部统一配送的形式。
成品油的销售要经过复杂繁琐的种种程序,从炼化企业油库、中转油库、分销油库以及加油站等环节,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次数偏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而且各个环节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管理,这种模式,不仅在运输途中大大浪费了资金,且限制了资源的平均利用。在众多有关石油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形势下,企业必须得重新调整战略眼光,明白石油市场不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市场占有份额的竞争,即供应链资源的竞争。从生产加工至营销策略加以有效衔接,利用资源最大优势,让整个成品油物流管理成为提升市场份额的强有力手段,从而稳固成品油企业地位以及未来长远发展。
2.成品油物流的一体化管理
物流一体化是指利用产品的移动,将企业、供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之间有效连接,从而发展成为一个有效整体,通过科学、合理以及系统的控制手段,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获得统一管理,获取最大利润。物流一体化需要达到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从自身出发,必须要将各个流程协调运作,流畅发展;二是物流企业管理部门要把物理管理提升到企业发展的目标中去,要以一种系统模式视之。三是要能够从中获得巨大经济回报。
2.1成品油一体化管理模式
成品油的物流管理模式表1呈现出的是一种信息化、系统化以及一体化形态。通过利用上下游统一管理,再以分模块优化的结构,将下游获得的信息整理,用以预测中游可能需要的数量,从而制定炼制计划以及对上游开始进行采矿工作。
2.2成品油物流一体化管理好处
首先,成品油物流一体化是一个有序而综合的运转系统,将原本成品油市场的分散企业集中为一个结合体看待,供应链管理就涉及到每一个环节的职能分配,操作控制。其次,物流一体化管理能够有效满足消费者需求,以特定的顾客为服务对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改善供应链环境结构,提升整体效率以及效益,始终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提品生产,从而推动企业市场发展。最后,将各个企业之间紧密联系,彼此相互沟通交流,不但能最快获取大量价值信息,满足彼此需求,还能建立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运用物流一体化管理,更加深了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从而实现利益共同分享,面对风险共同承担的强大组织。
参考文献:
[1] 滕永昌.我国成品油销售企业物流一体化管理探析[J].物流科技,2011,34(8):41-43.
篇13
1.供应链一体化对物流管理的作用
1.1供应链一体化对物流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保证商品流通顺畅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物流企业的高效运转。所以在企业的基础配套设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企业内部的各项设施符合市场需要的标准,企业才能稳定的、高效的运行,才能保证商品流通的速率。其次,物流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对市场的现状做出准确的分析,紧紧地抓住经济命脉,及时调整经营战略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来回馈客户。最后,物流企业还要不断的自我突破,迎接更多的挑战,多从西方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中吸取精华,不被传统物流理念所束缚,业务类型逐渐转向向个性化和多样化,加强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做准备,使企业发展更大更强。
1.2供应链一体化是物流管理发展的必然需求
第一,货物的管理对物流企业来说非常重要,进一步实现原材料向成品的科学化、全面化的管理过渡。这对于企业实现供应链一体化这一目标是非常有利的。第二,企业对物流企业资金、科技、人才的投入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同行之间多进行交流与合作,以便促进供应链的整合与物流经营管理的有机融合。综上所述,物流企业只有保证供应链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在面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各种需求时才能有效的满足,企业的经营策略根据经营模式的转变及时制定更新,确保商品货物的流通和安全。
2.当前物流企业的发展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的加速,各种新兴产业星罗棋布般的在我国广阔的天空中出现,其中物流企业就是新兴产业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渐形成,我国与世界经济的交往日益密切,而物流企业在其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物流企业的发展应该受到国家的重视,这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分不开的。不幸的是,我国的物流水平还是不能与西方的并驾齐驱,仍然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多与世界交流合作对我们是有帮助的,要实现物流企业的全面发展,应在企业内部推行供应链整合的实施,避免内部控制存在漏洞,保证物流管理策略的高效实施。
正确的物流管理战略是一个优秀物流企业发展支柱。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对企业的整体以及发展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决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近几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物流企业的规模也日渐呈现出增长的趋势。由于企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切不可掉以轻心,盲目自大。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市场规则,认真分析和总结对市场的各项需求,逐步实现供应链物流管理目标的整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减少财政负担,降低生产管理的成本,并且要加强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将物流管理朝着自动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同时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服务质量。供应链一体化的实施,会使企业的经营规模有进一步的扩展,并且加强企业运作水平,从而将我国物流行业的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
3.物流企业在进行管理时的改革方向
3.1满足市场各项需求,不断密切行业关系
首先,管理者要时刻掌握当前经济的命脉,根据市场的最新需求进行物流活动的调度和分配,对物流企业供应链的整合有着积极的作用。企业的制造、采买、销售是环环相扣的,所以要保证他们之间的科学连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确保在市场上价格优势的形成。其次,企业相互之间要多交流合作,努力实现科学化分工、公平化合作、交流中进步的行业关系。不管是发展缓慢的小型物流企业,还是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大型物流企业,都要积极打破无形障碍,建立市场间的有效合作关系,确保商品的生产、分配、和流通等一系列过程在规定时间能有效完成。可想而知,物流行业间的交流协作对中国物流业水平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各个大、中、小型物流企业在以供应链整合为前提条件的基础上应该多进行市场任务的交流合作。
3.2建立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服务商的正确协作对物流企业供应链整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第三方物流,对企业利润的增收是有力而无一害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这和第三方物流能够正确、及时的掌握住市场物流行业的需求是分不开的,再经过外包的拓展形式,积极调整经营方案,以供应链的一体化带领物流行业发展的一体化,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在减少资金投入的同时也能满足市场变化无穷的各种需求。
3.3物流企业要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
加强信息技术的投入和使用对物流企业在进行管理是有促进作用的。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企业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物流企业的发展更是离不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在供应链一体化制定的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将供应链条的上下级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可以保证商品采购到分配再到销售环节科学、高效的运行,在运输货物过程中,还能够通过科技手段,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货物在运输中安全性。此外,信息技术还能促进物流行业间的交流,轻松快捷和他们探讨。企业的管理者们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来进行在线沟通,及时交换意见,可以对当前市场的现状及形势进行讨论,有利于物流企业的共同进步。
4.结语
综上所述,供应链一体化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加强对供应链一体化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企业间的交流合作意识,针对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各种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方案,从而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