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地理教学心得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想要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必须做好足够的备课工作,才能更好的为学生讲授知识。首先,教师需要对整套初中地理教材有宏观的认识和较为具体的了解,能够从大量的教材内容中找到必要的知识点,确定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只有在此基础上,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才能真正做到高效有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将教材知识有所取舍,将知识点按照重要与否进行有效筛选,将每个单元、每个章节的重点进行梳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初中地理知识的重点,这样才能准备的把启发点指向初中地理课本的重点,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
合理设计教学问题,从而启发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所在。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做到帮助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提高。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按照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已知的内容引导学生接受新的未知的过程,从具象化的知识转向抽象画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程度的加深,有效将教学内容由简单易懂的知识转向深奥复杂的更高层次的知识。而这种启发式教学的重点就在于设计合理的问题,必须设计出能够有效引导和成功启发学生进行初中地理知识深入思考的相关问题,帮助学生对于初中地理知识认知结构的形成。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对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效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初中地理教学的最佳效果。在每堂课上课之前的导语中插入一些具有启迪性的问题将会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除了教学前的准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设计问题,课后对于学生领悟课堂知识多少的检查也是很重要的。要想真正达到初中地理教学的目的,必须加强对学生课后的监督和管理。人天生都具有一定的惰性,尤其是刚刚从相对轻松的小学生活进入初中的学生,如果教师不能真正将检查落到实地,学生很容易出现侥幸心理,也就无法达到初中地理教学的目的。通过随堂提问、随堂考试、课后作业、月考和学期考试的方式能够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便于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纠正,适当的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初中地理知识,提高初中地理的考试成绩,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相对自觉的学习习惯。在课后监督中很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从错误中寻找启发点,引导学生在纠正错误观念的同时,有效启发地理思维能力,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纠正。
当然,适当的奖惩措施也是启发式教学法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初中地理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进行物质奖励。这样的措施肯定会对学生产生督促作用,在奖惩过程中,要注意以奖为主,惩罚为辅。奖励和表扬能够帮助学生喜欢上初中地理,增加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知识的信心,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影响。如果奖、惩的次序颠倒,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心理,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不过,适当的惩罚措施还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奖励没有惩罚将不利于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从课前备课寻找教学重点,到课堂教学过程合理设计问题启发学生,再到课后对学生的监督和奖惩措施,这是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的心得,只有通过这样的步骤进行启发式教学法,才能保证初中地理教学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姚秀元,《“启发式导学法”在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4年05期
篇2
二、课堂活动的处理
之所以把课堂活动单独提出,因为它是新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这里的活动题实际上是课堂研究,并不要求学生一一去亲身体验,大多数是模拟体验或者读图分析等。如:欧洲西部“繁荣的旅游业”活动题要求学生模拟一次暑假欧洲旅行,请你设计好旅游路线,说出经过的主要国家和城市,描述可能见到的景点(可以补充课本中没提到的景点)。这种活动题难度不大,学生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三四个或各组学生合作完成,思考或讨论几分钟后请各组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从不同角度比较,如:路线最合理、景点最全、内容最丰富等。一方面增强对欧洲旅游业的认识,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实践的能力。那些真正需要通过亲身体验的活动题,没有时间都搞,一学期有一两个就可以了,不宜太多。如:P108,活动2“从报刊杂志上收集关于北极的报道、图片,举办一个有北极地区环境保护与利用的小型展览会”,通过全班或者全年级学生努力一学期搞两次很不错,相当于综合实践课,还可以分别把学生带出去体验参观、旅游等。它是增加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我的大学同学中有不少就是因为学习地理能够游山玩水才报考的地理系,中学学生同样会为此而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框架(体系)的处理
新教材的体系已经削弱了,但是还是存在的,“教师用书”的内容提示中都有比较详细的结构说明,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中就会游刃有余,但是不要求按部就班把它教授给学生,许多内容已经弱化,过多了,学生似懂非懂,反而弱化了重点内容,因而务必在教学中重点突出,适当地体现框架。如“中东”的教学结构:
如果教师能吃透上面的结构(体系),在教学中就一定会得心应手,哪里是重点内容,哪里需要一般学习,一目了然。无论教材怎么改,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一本详细帐”。
四、开放性内容的处理
新教材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开放性试题的出现和比重的加大,各个学校学生的层次不同,应该因材施教,必要时提供范例作为参考,强化训练,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弥补个人能力有限的缺点。如:P11亚洲的“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请你把他们的因果关系填在框图中,并为亚洲的发展出谋划策。学生个人能力有限,可以通过全体讨论得出: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利用科学技术,提高粮食单位面积的产量;③退耕还林,保持水土;④植树造林,防治土地沙漠化;⑤政府适当调控,政策性迁移居民以保持生态;⑥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相似内容还有非洲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的解决,以及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生态问题的解决,等等。我在批改试卷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发散性思维上较差,死记的掌握得很好,开放性试题只能靠平时的掌握,生搬硬套一些,所以在课堂上对于开放试题的讨论学习,有助于学生打开思维,培养思考的习惯。答题的答案不具有唯一性,只有回答的有道理,就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更积极地思维,该需要讨论的不能因为怕花时间或怕费事而省略,这种多花一节课,比他们背上好几节课都管用。多让学生参与进来,联系实际是解决他们缺乏能动性的最好出路。
五、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
新教材只提供了“标准”,具体内容深浅的实施还是各个教师自己设计,由于此时的学生已经存在差异了,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有讲究,力求从易到难,兼顾到各个阶段的学生,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跳一跳就可以够到”,逐层推进,使每个人都有收获。如:P70“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加纳进出口资料问题:①图显示加纳主要出口产品有哪些?②靠该类产品赚取外汇,对国家有利与否?为什么?③加纳主要的进口产品有哪些?④依赖其他国家供应该类产品的弊端是什么?⑤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可以说①、③的问题每个学生都可以完成,②、④的问题需要一点能力了,⑤的问题要求更高了。这就是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设计的,简单问题可以全班范围内抽查,要求高点的可以通过举手的同学完成。
六、课堂教学与课堂管理
新教材更注重学生的参与,中学正常情况下每班有50―60人,甚至更多,学生参与了,课堂秩序还能保持吗?这是对教师课堂管理的严峻挑战。我听了不少的公开课,多数课堂采用的是4―5人为一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由于是公开课,几乎每一节可都取得了成功。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没外来教师听课的情况下,恐怕没一人能保证(包括淮中)课堂能够顺利进行,所以教学中课堂管理尤为重要,可以说谁在注重学生参与过程中抓住了课堂管理,谁就是课堂教学的成功者。事实证明我所带的九个班级中,在教学管理比较好的,能够做到收放自如的几个班级一直是成绩最好的几个班级。
七、课堂的组织形式
新教材讲求的是实用性、参与性。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要能够体现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惯用形式:前5分钟请学生演讲(内容与本周所学地理知识相关),同时请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内容,三、五分钟提问总结上节所学,重点的阅读材料请同学朗读(小组为单位、班级为单位等)、部分不耽误教学时间的内容可以通过相声、小品的形式学习。(如:美国的移民: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分别代表、黑人、华人、印第安人和白人,让扮演不同角色的学生根据课本中的文字描述设置情景,扮演不同人种在美国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对有色人种在美国受到种种歧视和不平等待遇有了深刻的了解。)我一直使用多媒体教学(自己课余时间制作,但生动的画面不多,还没有达到我的期望值),充分发挥其容量大、内容生动的特点。课堂活动安排在适当的地方教学,有时作为总结,有时作为内容的铺垫。最后使用部分重点试题作为结束。关于课堂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样的,结合实际是最佳选择,检验的唯一标准当然就是效果。
篇3
1心理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就心理学知识而言,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改善受教育者的教育环境和心理情绪来促使受教育者获得各方面发展。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即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传统教学中,由于地理学科地位较为尴尬,加上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升学率,大部分教师选择将地理课程当成副课进行教学,教学形式较为简单、敷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更加不利于学生在人格塑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则能够从这些方面促进学生的进步,教师利用心理学相关知识,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情绪,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2心理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1 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心理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首先需要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教师的教学心理是否健康、积极向上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首先要提高初中地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要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需要从几方面着手:第一,学校加强对教师的人性管理,重视对教师生活上和工作上的关心,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适当倾听教师的教学心声,解决教师的在生活上和心理上的难题。当然,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适当提高教师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满足教师的物质需求;第二,教师要加强自我教育,转变正确的工作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看待教学和教师这一职业,提高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同时,教师还需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不怕挫折的勇气,要能够正确看待教学中所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勇往直前;第三,学校要给予教师更多的奖励和表扬,帮助教师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也需要不时进行自我鼓励,提高自信,相信自己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体会其中的乐趣和成就。
2.2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表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和沟通能够从心理上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和对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需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做事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不让学生感觉偏心。大部分的教师在对待学生方面均缺乏一定的公正性,教师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比较喜欢,而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而爱搭不理,甚至讨厌调皮捣蛋的学生。教师在这样的心理下必然无法对学生进行一视同仁,而受到教师更少关注的学生必然也会感觉到教师的厌烦,最终使师生关系越来越恶劣。因此,教师首先需要转变对学生的看法,公平的看待每一位学生,甚至要更加正视学习能力较差、学习较自卑的学生,鼓励这部分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此外,教师还应该主动加强对学生的交流和联系。许多学生对教师具有崇拜之情,他们渴望与教师获得更多的交流,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这一心理,在课后或者课堂中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多向学生提问,课后多关心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生活状况,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促进学生的学习。
2.3 向学生渗透积极心理学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工业可以通过向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学教育的方式来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地理教师向学生渗透积极心理学教育的主要方法可以有三种:第一,通过言语交流,让学生明白积极心理学给学习和策划你盖章带来的好处;第二,通过行动来渲染学生的积极情绪,以实际行动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师每天面带微笑上课,自信发言,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正面情绪影响;第三,增强对学生的表扬,潜移默化的强化学生的积极心理,减少学生的负面情绪。
2.4 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当学生处在良好的、健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效果自然会更好。教学环境包括三个方面,即校园环境、课堂环境以及家庭环境。要求学校价钱更自然环境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让学生在校园环境和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中受到内心的鼓舞,改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而教师在课堂中应该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的活跃程度,促进学生的学习。家庭教育则要求家长对学生多鼓励,为学生树立更多的信心。
3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要求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向学生渗透积极心理学教育,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胡久龙.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地理教学改革实践――以Google Earth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为例[J]. 教育导刊,2011,07:79-82.
[2]李丹. 适度把握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1:37-38.
篇4
我在教学中不仅注意利用课本中种类多样的图像指导学生学会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会学”地理的能力方面下工夫。例如讲《我国主要工业基地》一节时,先指导学生把各工业基地的简图画出来,然后把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填注到图上,再指导学生分析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进而推断出有哪些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
一堂课从始至终动脑动手,紧张兴奋。课后学生说:“这样教,我
三、指导学生“读”“、想”、“做”,变应试教育为素质
初中地理新教材增添了“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三个栏日,为地理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架起了一座桥梁。
1、指导学生“读一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素质。教构中的“读一读”栏目,从应试教有的观点来看,并不属于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但从素质教育的观点看,它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指导得法,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中潜心指导学生阅读这一栏目,使学生从中积累知识,收集信息,开阔眼界,广收博采,在潜移默化中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养,审美情趣及道德情操得到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指导学生从读“科技与湖南的水稻生产”,“北京高科技实验区”的短文中,加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理解;从读“珠峰探险”的短文中,领略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培养学生战胜艰难险阻为国争光的高尚情操;教材中“读一读”短文,具有很强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只要老师在备课中足够重视,指导得法,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篇5
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推进,新教材全面推广,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索,尝试在教学过程中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指导地理教学,在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改革、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颇获裨益,通过新旧教材与教学方法的对比,发现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即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手段比较落后。为了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教育观念的更新,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几点做法:
一、重视地图
“学习地理必须运用地图”,这是由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地图是学生汲取地理知识的一个源泉,又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重视地图的教学,重视利用地理图像。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地理图像,使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填绘简单地图和图表的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想象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具有自学地理的能力。怎样阅读地图?一看图表标题,图表标题指明了图表所属,这是读图的前提。与老教材相比较,新教材更突出了从图表上获取知识的能力。图片分散在各章节中,且图片大量增加,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图片,不然有可能造成张冠李戴的局面。二看图表图例、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图的基础。三看图表内容,看时要细、要详。要引导学生结合图表标题、图例和地理热点对图表进行分析,紧扣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从图表上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板书。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
二、精选教学挂图
教学挂图是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直观教具。我们知道地图具有一览性、地理方位性、抽象概括性和几何精确性等特点以及信息传输、信息负载、图形模拟、图形认识等基本功能,它不仅是地理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地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地理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可以获得有关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质量特征和数量差异、地理原理和地理成因、时间的延续和空间的动态变化等信息。在多次的观摩课上,在和同行的交流中,我发现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挂图的使用上还存在着几大误区:1、乱用。教学挂图在悬挂时没有遵循“左图右书,兼顾全体”的原则,挂图不醒目不显眼,导致部分学生看不清,课堂纪律混乱。教师指图不准确,“东南西北”的地理图上方位用词不用,被随口称作“上下左右”。2、滥用。为配合全国各地的地理教学,教学挂图往往会兼顾南北,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地域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去选用挂图。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相关挂图就给挂上,一方面是黑板太小挂不了,另一方面是教学中难点也突破不了。太多太滥,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巧用地理简图
地理简图就是用简单的线条去勾画地图图形。教学实践中用最简单的笔画在短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绘出课堂教学所需要的示意图、简图,或是结合教材边讲边画,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以前沉闷单调的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师所要引导的问题上。例如:我在中国地理教学中就是采用地理简图来进行“全国主要铁路干线”的教学:边讲边在黑板左上角用圆圈绘出铁路干线交汇点,然后用直线条连接成为铁路干线;先标注全国铁路枢纽中心北京,再在相应位置标注全国最大城市上海,然后用直线相连,说明该线路名称;讲一条干线,画一条,画完南北铁路干线,再到东西铁路干线;最后,再熟悉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要求学生与老师同步进行而且根据铁路干线结合农民工的流向思考从本地区出发到北京、上海等都会的近便线路。整节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可见简图在地理教学中用处很大,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作用独特。
篇6
首先是当代社会的发展,大环境变了,自然是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来进行革新。初中生的培养不仅要着眼于全面发展,还要对他整体的进行革新。另外,初中地理教学还要培养初中生探究事物内在性,更重要的是实践性。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更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爱国思想,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这种创新思维,这个很是重要,不止是在地理这方面,而是在其他方面也能用这种方式来思考,这块的发展很是重要,而要是能成功,那也是很大一笔财富。这也是为何现在要一直强调发展这个的原因。
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一)有利于个性能力素养的培养、来实现改革
个人能力素养是指除了智力以外的其他素养,比如,思想道德,心理、审美等其他的素养。而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地理图片,能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而且还能感受到世界风貌之美,以及感受到世界的胸怀,比如山的豪迈,大海的波澜壮阔。这些都能陶冶学生的精神世界。再者通过学习地理知识的学习,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我国各地的风俗面貌,这些能够激发学生更主动的去学习,去激发他们想亲眼去看一看的想法,也就会间接地让他们有学习的欲望,这样不是最好的吗?其次,要将学生感兴趣的重点去讲,从他们感兴趣的去出发,从而让他们的思想活跃起来,有了想法,何愁不去思考。有探究新东西的欲望。地理学科知识主要是以地图和地球知识为基础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学习下,能充分的了解到各民族,各地区文字、、人文风情等。想必大家也知道这些教材中有大量的图片和自然美景,再加上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投影仪更是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还能让同学们产生自己去看看的想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培养审美情趣,还间接地刺激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这不是大家一致追求的吗。
(二)有助于学生学习地理基础的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在地理教学中,老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地形图时,能让学生掌握地形名称与特点。这样若是遇到危险的情况,学生能立马分析出地形,这样也能对于生存助一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这样讲解能激发学生对中国版图的热爱,明白国土的重要性。
(三)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们接触到地理学科的认知仅仅也就只是在地理课上,通过老师和教材来获得知识,而若是老师激发了学生勤学,想学,乐学的想法,让学生通过不同的的渠道去获得知识,不过这一方法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影视,书刊等多种的渠道来获得,这样不仅能开阔学生们的眼界,更是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设立地理情景,提高教学质量
地理学科不能只是单纯的通过老师讲解,而学生们去死学习的这种学习方式,这样真的可谓只是说说而已了,比如可以通过投影仪来全方位的对学生展示风土人情,特色境况,这样能提起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能避免一下学生上课其他的做法的现象。还有就是对老师的要求,不能一节课老师一个人来讲,这样多是枯燥无味的,学生们也是腻的,而应是让大家都参与进来,不管是他们真的是被吸引的,还是被动的,总之他们会听进去一些内容。语言这东西灵活多变,老师更是要充分利用语言艺术,添加一些诗句,谚语这些趣味语言,唤起学生的联想,让其听后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的语言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使地理课变得生动有趣,加强学生记忆力,使其很快地掌握地理知识。老师也不应当设立过高的学习目标,因为受传统的教育模式,老师们更关心的学生们的考试成绩,因此许多老师就会对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这样是很不利于学生的个性能力发展的,希望老师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能够多多考虑到这一个方面。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创造力与想象力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被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这门学科也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彩的课件,适当的配上音乐,不仅能传播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新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也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而且利用地图来强化学生的思维,因为这种图像化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以空间作为研究的对象来探究。比如不同的植物,人口,水文,地形,工业,农业城市的这些,只有通过地图来展示,素有一图胜千言的说法,这样还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而在这个学习中加入科学的探索知识,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辩证的的能力,学生会在思考的时候像这一问题是怎样发生的,从而促使他们去了解和想象。老师在讲述的过程中能对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多讲一些,应该一学生为主导地位,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中变为主懂学习,老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们去发言。让他们自己提问题。也可以给学们布置作业,让他们每天提一个问题,恰当的激起他们深层次的思考,老师也应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尽量的实际,当然也要与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不断在摸索中,改善教学的策略,丰富教学的风格。同时对地理当中天气的气流的课程应进行模拟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试验,这样学生会记得很是牢固。这样会有很大的教学成效。
总而言之,中国地理文化博大精深,这样的教学很是会吸引学生们去学习,而每一个老师在讲述的时候不应只是仅仅的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在一定的程度上,不仅需要与学生互动,而且还要主动的去给学生们讲解,而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每一个老师都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应该不停的去学习来完善自己。还要用自己的精神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去学习。
参考文献:
篇7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内部动因。好奇心驱使的行为就是探索,探索就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强。中学地理教材既包含自然地理又涉及人文地理,内容丰富多彩,这也为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提供了很多的素材。作为中学地理教师,不仅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而且还要创造一些条件,逐步把这种好奇心引到求知欲上来。例如,在讲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一课时,学生初次接触到地球仪这个教具,兴趣极浓,争相观看,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再启发学生去探索“你能在星空里找到北极星、织女星蚂?”“牛郎、织女会相会吗?”“南半球能看到北极星吗?”等难度较大的问题上来。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章学完后,许多学生夜晚都去观察星空,几乎都能认出我们地区夜空中所有的星座。有的学生还自己设计了简易的测纬仪,测出当地纬度。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渴望解决问题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学生提出问题,一开始往往是肤浅,甚至是可笑的,这说明他们的思维处于低级状态,需要教师加于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解答问题。在上课时,教师可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转化为问题情景,如:初二下册地理湘教版《珠江三角洲》这节课时,有几位同学就提出了“基塘农业”是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的自然条件而创立出来的一种生态农业形式。我们惠安地处丘陵地带。怎样根据我们这里的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创立出一个适合我们地区的生态农业模式呢?问题提出来了,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怎样去解决这一个问题,学生就可以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调查和实地考察,每个同学都要撰写出《惠安县生态农业开展初探》小论文,并且有些观点很新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热情,又可以推动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化。
三、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进行求异思维,使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依常规,大胆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如:初中地理湘教版上七年级《地球的形状与大小》这一课,有位学生提出:既然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为什么还将地球画成球形?21千米相对地球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将地球的形状画成球状。由此可知,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还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相反而不相同,“恒星日与太阳日”的长短有何变化,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而不是自西向东,地球上“三圈环流,洋流、植被的分布”等是否会发生改变,怎样变化等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不要盲目崇拜专家,要敢于对权威、对理论、对教材、对教师、对学习进行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课内外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上,课外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大力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其创新能力,开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学习活动,如课堂知识竞赛、小组讨论、正反辩论等。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在体验知识和运用知识中捕捉创新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在学习了板块构造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大陆漂移假说之后,组织学生进行题为“为三个理论找证据”的小组比赛。学生集体的智慧闪烁着创新的火花,从轮廓、地形、气候、化石、地层、火山、地震、惯性力的分析、天体引潮力的分析,甚至神话、典故、传说、风俗习惯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思维过程中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我们每一位地理教师的肩上都担负着责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地理教师的心声。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让“活生生的地理”重现在我们眼前,地理的魅力依然动人,我们一定会收获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篇8
二、怎样学好地图
1.仔细观察,准确获取地图信息
在地理教学中,很多地理知识都要通过地图来表现,这就要求学生会观察、分析地图,通过观察分析这一过程综合归纳出有用的地理信息。以“等高线地形图”教学为例。教师给出简易的等高线地形图,要求学生通过读图简单归纳出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根据图例认识图上的线条及文字分别表示什么,再结合板图设计问题,如学生要能读出等高线上某点的高度,判断两点的高度差,然后对照地理模型思考等高线为什么有的地方密集、有的地方稀疏。读图伊始,首先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读图,在正确识图之后,依据题意要求,结合所学内容,合作分析、讨论,直至找出正确答案。此时学生有了成功的喜悦,兴致正浓,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果这些闭合的等值线表示气温分布,你又可以读出什么?经过学生各种思维的加工处理,层层探究、升化,得出闭合的等温线,中心数值大表示高温中心,反之为低温中心。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不仅能够读出信息、分析信息,还能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达到知识的转化与迁移,充分培养学生掌握和活学活用所学知识的思维和能力。
2.充分用图,构建地理思维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所以在一些教学中常常要体现出各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合理用图,充分了解图中的信息并将知识进行综合加工,有利于地理思维的培养。如“新疆”一课中,先由“疆”字展开,提示“疆”字蕴含了新疆的地形及位置特点,然后让学生通过找图来验证这一说法。学生很快找到新疆地形图和中国地图,在地形图上学生指出新疆以山脉、盆地为主,而且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分布特点,和“疆”的右半部结构正好吻合,根据中国地图指出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疆,有深居内陆的位置特点,由此解释“疆”字左半部有“拔弓保卫边疆领土”之意。干旱的自然环境特点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内容,要求学生根据图讨论分析“干”的原因、“干”的表现及“干”的影响。学生利用新疆景观图、地形图、绿洲分布图、交通图,将多图放在一起分析新疆位置、地形、气候、农业、交通的关系,通过积极地讨论认识新疆沙漠广布、河流稀少、高山草场和绿洲分布这四个特点,而受其影响发展高山畜牧业、绿洲农业、交通呈环状连接各个绿洲等,更由此得出位置、地形影响气候,而气候又影响到当地的景观、农业生产、交通等方面。这节课让学生充分利用地图,通过读图、析图的过程使学生对新疆有了全面的认识,形成了清晰的地理思维,获得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3.设计地图,落实空间分布
在“黄河”一课中,我让学生以地图呈现的方式,把黄河“画”出来。首先,明确黄河的形状,将黄河的“几”字图形画下来,然后从源头到入海,从支流到省区,从地形到气候,再从自然环境到黄河问题及治理。学生自学、讨论,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内容,把黄河“画”出来,要求地图能够呈现出黄河的“全貌”,让人一眼读懂黄河,而且要清晰美观。在讲课前,我先设计好问题,问题引导逐步展开,要求学生将知识点落实到图上,逐步完善地图,也逐步完善系统知识,最后呈现出一个有省区、有分界点、有支流的信息全面的黄河地图。经过一系列的思考、讨论、分析,学生都完成了自己的地图,并且按小组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各小组又相互评价,完善自己的成果。最后,我展出了自己的作品,让学生来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要掌握的东西。通过这样一个画图的教学过程,学生对黄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今后区域地理的教学中,学生经常会积极地画这样一幅图,并且设计将要点填充在合适的位置。精心设计的地图,空间感十足,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让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分布有了更加深刻的记忆,对系统知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能够很好地理解并记忆所学内容,让学生有美的感受,同时也增加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篇9
二、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的必要因素
(一)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着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的信息世界。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各种信息的积淀。通常我们对地理的了解主要依赖于各个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但其却庞杂繁多。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巨大的信息存储能力,方便快捷的文件检索功能,使广大师生拥有浩如烟海的地理资料并能快速进行查询。
(二)《新课标》的实施赋予了地理学科教学新的内容
《新课标》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地理教学如何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其核心是要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变教师教学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
(三)地理教学同样担负着新的教育使命
信息社会,知识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更新,很多知识在我们尚未认识清楚的时候,它却已经被新的知识所取代了。地理学科教学以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为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对材料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应该具备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选择、判断的能力。
三、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方略
(一)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目前,地理CAI教学课件的商业化运作已经相当成熟,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演示学习探究过程。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辅助教学。这类课件可以是线性序列的演示,即按教学顺序来组织各种信息;可以是交互式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既可按顺序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主菜单根据需要随意选择学习内容或重复同一内容。
(2)高密度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和灵活的文字板书应用。这类课件多用于专题课和综合复习课中,利用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代替教师的口授,它具有图文并茂、资料详实、容量大、线索清晰、操作简便等特点。
(3)创设信息情境,让学生主动完成意义构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一个由教师预先创设的信息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加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利用多媒体自身的优势将声、光、电等多种信息资源构建成学习地理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可能。
(二)基于校园网等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要经常性的开展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就必须善于积累地理电子教案、分类电子地图、地理CAI积件,构建自己的地理数字化素材库;就必须善于积累图像、声音处理经验、动画制作经验、课件的制作经验,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等局域网,使之与相对成本较低的卫星电视互联,教师、学生既可以共享通过卫星电视互联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料,又可以通过校园网等局域网实现交互式教学,防止出现信息时代的不平等教育现象的产生。
(三)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
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抛开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对地理学科教学的束缚。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是一对多的关系;网络教学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地理课堂,这里提供了优秀的地理教师设计的学习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学习,并可将学习情况及时地提交给教师,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以此实现一对一的教学。
四、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角色的多元转换
信息技术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教育思想是否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的实际需要,不断转换自身角色,利用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占有量大的特点,提供给学生地理学科领域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及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启发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
(二)地理教学方法的转换
篇10
一、重视地理学习中的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让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把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新的教学理念提出新的观点,教会知识只是让学生拥有了过去,而教会方法才是真正的面对未来。所以在课堂上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读书读图方面的能力
首先,一定要保证学生的自读时间。每一节课都要保证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读教材和地图册;然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读思结合,在自读的时候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争取读出问题,拥有自己的见解。比如,学生在自读“俄罗斯农业”时,知道了俄罗斯每年都要大量进口一些粮食产品,于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又不多,为什么粮食无法实现自给自足?”教师面对学生的这种质疑要给以鼓励,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独特的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的独有的特点就是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都很丰富,因此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培养都很重要。所以根据该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征,教学中可以:①充分利用地图,活跃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建立以地图为中心的教学形式,让地图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中,引导学生自己识图、读图、分析图等等。在地理学科中地图是一重要因素,只有掌握了地图语言,牢记地理事物的位置,才能灵活的开展空间想象和思维活动;②加强区域对比,拓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区域的对比,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和特征,比如在北方地区、西北地区等区域进行分析的时候,就可以综合进行对比,不仅增长了学生的地理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营造课堂互动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改变过去教学中的单边教育,变为师生互动的双边教学,从而在教学中形成共同学习的教学环境。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和同学们全面互动,引发同学的激情,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善于诱导,培养学生兴趣
自古至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什么模式的教学,都必须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由于初中生对事物的认知还处于由感性向理性过渡的阶段,在课堂上创设地理学习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很快的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巩固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另外,利用初中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巧设启迪,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然后有效设问,增进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讲解地球的运动时,可以进行假设:“地球不自转,会不会有昼夜交替?”等等很多设问都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这个时候就是学生学习的最佳的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动手参与也是兴趣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动手是思维的外延,如果只凭教学的中的文字符号是无法让学生从一个抽象跨到另一个的,较难激起学生的深层次的兴趣,所以教师需要有的放矢,让学生感官与感知并用。
四、争取做到当堂达标
地理教师在这种素质教育下,需要努力缩小每节课之间的差距,做到当堂消化、当堂掌握新学习的课程内容,在45分钟内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减少课余时间的挤占,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实现课堂内外的优势互补。
五、总结
地理课程的教学,是实现该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和不断丰富,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有利于搞好师生的双边活动,形成活跃和谐和浓厚的氛围,对提高教学效益有很大作用。所以在新时期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上必须有所创新,这样才能在现阶段教育中有所作用。
参考文献:
篇11
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认知的过程,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情感的投入和交流的过程平等[2]。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唯有关注和注重学生的情感,方能促进学生在“知识、情感、意念、行为”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教师在教学方面,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知识的的传授以及技能的培养,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其实,学生在学习上以及实际生活中是渴望得到尊重、肯定、平等的,对于老师来说,希望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教师应该在教材中去挖掘能够培养和感染学生情感的部分内容,然后分别在情感和形象上进行加强润色,加强学生在学习上投入情感,促使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从而获得体验学习的积极情感。例如:北京古老的故宫、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有雪域之称的青藏高原、千姿百态的雅丹地貌等等,这些对地方生动形象的描写,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那些地区产生崇敬、赞美喜悦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内容的以及我国的地理环境产生情趣和热爱。例如:在教学《长江》时,首先教师要结合长江三峡水利工程、葛洲坝的建设,并结合长江的水资源开发,从而积极引导学生收集有关工程建设的资料,以开展主题为《长江知多少》的活动,此时此刻,同学们的内心已燃起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便会在课后积极的找寻资料,或者是查看相关的硬碟、图书,精心的准备这次活动。实际上,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而且在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在轻松、有趣、愉快的氛围里尽情的学习新知识和培养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清楚了有关于长江的任何故事,也对长江的过去和未来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展望。这样的学习过程,在教师轻松、学生愉快、课堂和谐的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
3结合地理学的特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1充分利用地理图册
形象的地理图册能更加直观的反应出地理事物以及地理规律,这也是地理知识的第二种语言。准确的利用地图册能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例如让学生学习“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时候,根据其地形的颜色变化,找出三种颜色的分解以及相应的高度,通过自己的分析、联想、概括,在其中寻找出地形的本质特征、属性以及内外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我国东低西高的地势以及了解分三级阶梯的特省,而且还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
3.2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篇12
让学生动手,扮演不同的事物,可在表演过程中轻松地掌控知识,培养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在学习“地球运动”一节时,先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然后分别让两位学生扮演地球和太阳,表演自转和公转。从中掌握自转的方向、中心、周期、产生的现象。再讲“地图”一节时,请三位学生分别扮演比例尺、方向、图例,让他们介绍各自的情况。
二、诗歌式导入
诗歌是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思想的结晶,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哲理性,不仅能给人一种语言美的享受,而且里面还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如,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讲“天气和气候”,正当学生还沉浸在诗意中时,马上提问学生这两句诗指的是天气还是气候,一下把学生的思维带到课堂的问题上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游戏式导入法
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式导入方法,既可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又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如,学习“大洲与大洋”一节内容时,课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张改正纸,教师说明游戏规则:(1)不能重复贴;(2)记住贴在陆地部分而不是海洋部分。贴完后统计在大陆、海洋的人数,提问为什么贴在海洋上的人数多,而贴在陆地上的人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阅读,得出答案:原来海洋面积大,而陆地面积小,这种导入可加深对大洲与大洋的认识。
四、历史典故式导入
篇13
(2)运用练习达标。在给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以后,教师出示恰当、适量、的练习,指导学生自学课文,一般性的知识目标的内容学生可以自行解决。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归纳精析,质疑解难。在完成上面教学环节以后,教师做精辟的归纳总结,解答同学们共同感到困难的问题。
2. 激发学生参与,讨论达标 这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并参与讨论,从而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形成能力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可按下面几个环节进行:
(1)预习课文,讨论达标。对于在地理教材中知识难度适中,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的章节,学生可以先预习课文,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框题讨论知识目标,在根据“想一想”,“练一练”讨论能力目标。
(2)交流、讨论达标。紧接上一环节,学生结合插图自己讲析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在这一环节中,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归纳总结。学生在广泛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在这一环节中,要作到以下几点:①归纳学习目标;②概括知识要点;③指导读图方法,提示插图主要知识要点。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聚合思维。
(4)进行测评补救。在这一环节中,一是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目标的掌握,突出重点,强化记忆;二是要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三是要检测对插图的理解。测平的方式有:①提几个问题让学生解答;②结合插图让学生回答有关知识;③采用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填图题等形式进行测评。通过这一环节,培养记忆和理解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问、读、讲、练”四段式教学
(1)“问”要有科学性和艺术性。课堂上的问常有两种:一是利用青少年强烈的好奇心,提出富有兴趣和有思考价值及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二是教师通过设问,向学生交代导读提纲,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主动性,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创设前提条件。
(2)“读”要具有直观性和实效性。指导学生读,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读插图,读资料。可采用如下一些方式:①根据导读提纲读;②根据练习读;③根据插图读等。导读提纲和练习主要由识记层次的问题或题目组成,内容要在课文中直接找到,使学生有重点的自学,能自己勾画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读图,要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指导他们分析理解的思路。学生通过读书自学,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讲”要有精练性和扩展性。讲是教学的主要环节,主要是教师对地理知识的精讲,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①复杂的地理知识归纳成系统化、条理化;②着重讲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及关键;③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多采用纲要图表法,特别注意直观和简明;④配以教具和运用多媒体体教学。
(4)“练”要具有准确性和创造性。“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准确地再现和创造性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评价具体的实际问题。练的题目主要由应用型、创造型的较高层次的题目组成,重视读图、填图、绘图能力的培养,根据一题多问、多思,敢于设想不同条件,不同情况下地理事物的发展与变化,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4. 引进竞争机制,激活地理课堂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外,还应引进一定的竞争机制,以此激活地理课堂。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分组活动,完成学习目标与任务。探索地理课堂教学的创新,就要营造一个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好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愉快地学习。要做到这一点,可将学生进行分组,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互相激励,共同完成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