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医基础理论主要内容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医基础理论主要内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医基础理论主要内容

篇1

Explore of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s of science of Chinese pharmacology in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 Geng WU Qingguang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405, China

[Abstract] Science of Chinese pharmacology is one of the basic disciplin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pecialties and served as a bridge of contact for other disciplin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other subjects of pharmac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students are equipped with solid foundation of knowledge. They should not only use ordinary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but also make full use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of our university and extracurricular teaching methods and specimen observation methods for good teaching results. This course provides more teaching experience for science of Chinese pharmacology to reference.

[Key words] Science of Chinese pharmacology; Extracurricular teaching methods; Specimen observation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experience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起着沟通中医基础和各专业课的桥梁作用,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课程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包括中药学的发展、中药的性能理论、中药的配伍及用药禁忌理论等知识;各论主要内容为各类药物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配伍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笔者通过对我校多年的“中药学”课程教材方法进行总结,就“中药学”实践教学法作一些探讨和分析。

1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课程特点

中药学课程自1956年第一批中医院校成立之初,即是中医本科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现为我校的全校性基础课。其前身为“中药方剂学”,其后分化为“中药学”与“方剂学”。

近年来,在“中药学”全体教师努力下,在教材建设、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有了显著成绩,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课程,2007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本校中药学教研室在2011年被评为优秀教研室,同年本教研室教师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团队。

1.1 传统知识与现代研究有机结合

我校“中药学”教学方法独具特色,不仅重视传统的理论知识讲解,同时将理论知识与现代研究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既突出中药传统理论知识的讲解,又重视现代药理、毒理、化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渗透。将传统知识与现代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让同学们在接受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开拓视野,了解到现代的研究进展,更易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研究相结合。

1.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校“中药学”课程的理论知识讲解注重将知识点和吸引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相结合,主要途径则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药物的实物标本和彩色图片(包括原植物和药材饮片),让同学们可以从视觉上认识到中药形状特点,让课堂讲授更具趣味性,同时同学们也更易于接受和消化理论知识。对中药材也有更具体的认识。

篇2

中药学课程自1956年第一批中医院校成立之初,即是中医本科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现为我校的全校性基础课。其前身为“中药方剂学”,其后分化为“中药学”与“方剂学”。近年来,在“中药学”全体教师努力下,在教材建设、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有了显著成绩,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课程,2007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本校中药学教研室在2011年被评为优秀教研室,同年本教研室教师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团队。

1.1传统知识与现代研究有机结合

我校“中药学”教学方法独具特色,不仅重视传统的理论知识讲解,同时将理论知识与现代研究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既突出中药传统理论知识的讲解,又重视现代药理、毒理、化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渗透。将传统知识与现代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让同学们在接受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开拓视野,了解到现代的研究进展,更易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研究相结合。

1.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校“中药学”课程的理论知识讲解注重将知识点和吸引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相结合,主要途径则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药物的实物标本和彩色图片(包括原植物和药材饮片),让同学们可以从视觉上认识到中药形状特点,让课堂讲授更具趣味性,同时同学们也更易于接受和消化理论知识。对中药材也有更具体的认识。除了课堂实物标本和图标教学外,我校“中药学”教学还开展野外采药认药和药圃、药馆见习等实践教学,这种实践教学法既增强学生对中药材的感性认识,又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同学们通过课堂学习知识后在课外实践学习药材,增进了对于课本知识的巩固,学习效果也更好。

2“中药学”教学方法现状

中药学的教学模式多是在教材编写内容的基础上确立的,主要教授内容为药材的来源、性能、功效、应用组成等,其中应用部分涉及了各科的病症,并利用其病因病机来理解中药的作用,同时还涵盖了特殊配伍的意义、特殊炮制意义以及使用注意和用法用量等内容[1]。“中药学”是一门相当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掌握中药学基础专业知识对同学学习其他医药学专业知识也相当重要。但是由于“中药学”这一课程知识面广,据多数高校同学反映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中药学”这一课程,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是各高校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国内高校对于“中药学”课程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运用启发、联想、对比、分类和归纳等方法。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讲授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对于难点和重点,应反复讲授,并且运用联想、对比、分类和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以加深记忆。制作中药学课程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具体药物标本(包括药用植物及药材)图片的展示,使教学直观、生动、灵活,使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视觉记忆,将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引用典故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更好掌握基础理论知识[2]。

2.2多种课堂教学模式灵活运用

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中药学”的特点进行教学,在继承传统中药教学方法和其他老教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根据“中药学”课程特点采用直观形象教学及采用歌诀形式、强化功效归类等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可以更好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如: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布置自学内容,培养创新能力;以功效为核心,导药性与应用;采用歌诀形式,强化功效归类;加强类药对比,突出个性特征等教学方法[3]。

2.3三位一体教学法

“三位一体”教学法是指中药谚语、典故的引入,多媒体课件的视觉刺激与中药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知识的强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学法。在教学实践应用如下:

2.3.1中药谚语、典故的引入中药谚语、典故的引入,一方面在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简单有趣的故事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调节同学们的学习状态,避免同学们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疲劳。

2.3.2多媒体课件的视觉刺激随着现代科技的推广,多媒体应用于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于中药学来说如果只凭文字描述,学生很难理解,故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辅以形象逼真的原生物图谱和饮片图谱,可增强学生对中药的认识,提高学生兴趣。

2.3.3有关中药的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知识的强化“中药学”学习重在应用,在学生理解掌握中药基本知识的前提下,简单了解中药的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三位一体”教学法,是在讲述有关中药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时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从不同侧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智慧潜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4]。

3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是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中医药高等教育经过4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高等中医药教育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实践教学占有关键性的地位[5]。为了提高“中药学”教学质量,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高校对于“中药学”课程的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课堂知识讲授。如果只是重视课本理论知识讲授,而不重视学生对于药物具体的实践认识,一方面对于学生学习“中药学”,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将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缺乏对药物一个具体的认识和实践的认识,如果培养的中药专业学生对药物识别能力不高,对中药生产流通知识了解不足,那么就难以满足今后社会发展的需求。如果实践教学条件受限制,使学生的实践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达不到教学要求,以致于社会对毕业生的反馈是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实践能力不强成为目前影响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关键问题。我校在“中药学”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理论知识教学法结合课外实践教学法进行教学,在知识讲授和具体实践的相结合下,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同时,同学们对于中药学知识的学习也更有兴趣,对于专业理论知识也更易接受和掌握。课堂授课是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综合运用目标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践教学等,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本课程知识。课堂教学辅以实物标本和彩色图片,达到课堂授课“图文并茂”的效果,调动同学们学习兴趣,使同学们更容易接受课本知识。实践教学法主要是到本校药王山考察药物本草和到我校广东省中医药博物馆中药标本库观看中药材标本两种方式。#p#分页标题#e#

3.1中草药种植园课外实践教学法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草药植物园包括了“药王山”以及“时珍山”两个山体。其中“药王山”面积达5.5万平方米,栽种中草药2200多种,以解表、清热、泻下、活血化瘀等功效划分区域。“时珍山”面积达8万平方米,以药用植物分类法进行分区种植。鉴于本校有中草药种植园这一天然药物植物园,我校开展“中药学”教学时除课堂讲授课本知识外还积极组织同学们到本校中草药种植园进行野外课堂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可以在学习课本中药学知识之余,可以在种植园了解和观察到药物的具体性状和形态。一方面进行中草药种植园实践活动可以让同学们亲身接触到药物,对药物有切身的了解,另一方面,在进行中草药植物园野外实践的同时,可以使同学们对课堂上所学中药学知识加深理解,从而进一步巩固。将课本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提高同学们的专业知识水平,达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3.2中医药博物馆药物标本参观教学法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成立于2006年7月4日,是直属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综合性高校博物馆。现包括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史展览厅、医史展览馆、中药标本馆三个部分。其中中药标本馆已经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中药标本中心。中药馆主要展出常用中药、道地药材、珍稀药材、岭南中草药、海洋药及常用中药剂型等标本3000余件。馆藏的珍稀中药标本有特大野生人参浸制标本、鹿茸标本、百年油桂等[6]。借助于直属于我校的中医药博物馆,我校“中药学”课程教学方法除课堂讲授教学以及中草药植物园实践教学外,组织同学到博物馆参观观察中药材标本也是本校“中药学”教学的一大优势特点。在课堂讲授中药学理论知识后组织同学到博物馆参观标本,一方面可以巩固同学们的中药学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和具体中药材性状特性联系,起到巩固知识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极大地增加同学们学习“中药学”的兴趣,使学习中药学知识由枯燥课本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学们学习兴致更浓,对于专业知识的接受程度也更高。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学质量也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

4实践教学方法成果分析

篇3

Application of Seminar Style in Biochemistry Teaching

LIU Xiao-lin CHEN Ji-peng QUE Zhi-qun HUANG You-ming LIAO Jun-jie

(Yichun University,Yichun Jiangxi 336000)

Abstract Introduction of seminar teaching model in biochemistry teaching has proved that it can change the traditional one-way teaching mode of teachers′ ″teaching″,students′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teaching,so as to cultivate high quality students.It is a kind of effective new teaching mode.

Key words Seminar teaching pattern;biochemistry;application;practice

提高教W质量是高校办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当今时代的要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各本科院校都在进行教学体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其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教”,学生“学”。这种教学模式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生物化学是江西宜春学院农学、生物科学、园艺、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体的分子基础、化学变化及信息传递的一门科学。它是学生从分子水平了解生物各种生命现象和生物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由于生物化学研究范围涉及所有生物体,知识多样,内容庞杂且抽象难以理解。另外,随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学生减负的推进,生物化学的授课学时日益减少。过去,在本科生生物化学教学中主要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为主,这种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教学效果比较差。因此,为了适应生物化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也为了适应生物化学授课学时减少的实际需要,从2014年开始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引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Seminar教学模式,并以此为契机,努力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整合,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学生[1-3]。

1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总是有既定的人为目的。教学要达到既定目的,完成所肩负的任务,离不开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联系的中介。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而课堂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主渠道。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之一,它是在当代有机化学和生理学发展的基础上,在20世纪初期从生理学中分支出来的,并很快发展成为一门独立而年轻的学科。生物化学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的一门科学。具体来说,它是研究生物体的基本物质(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的结构、性质及其生命活动(如生长、生殖、代谢、运动等)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通过生物化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大分子的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代谢过程及其调控规律,遗传信息的储藏、传递和表达调控的分子基础及基本的实验技能;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对植物和微生物进行生化分析的一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奠定生物化学知识基础。由于生物化学课程涉及的基础知识广泛,基础理论众多,实验技术基础性强、内容多,加之生物科学的空前发展使生物化学教学面临知识类别空前复杂,专业研究更加深入,成果信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这种新形势,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学习的能力。而Seminar 教学法是一种“教”与“学”双向互动式的交流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做到教与学互相促进,有利于提高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发展[4-6]。

2 Seminar教学模式概述

2.1 起源与发展

Seminar为德语词汇,发轫于18世纪德国,源于拉丁文seminarium,原意为培育幼苗的“苗床”。 Seminar在英文中含义可译为“研究班讨论会”“研讨班课程”“专家讨论会”等。它后来逐步演变和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教学和科研双重功能的课程教学模式。Seminar是指大学或暑期学校学生为研究某问题而与教师共同讨论之班级或研习班。这种教学方法简而言之,就是“学生在教授或教师的指导下,就某一课题结成小组,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教师自由地进行学术探讨,从而达到教学和科研的双重目的”。它起源于英国,后来成为欧美大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20世纪30年代以后,Seminar 模式被引入中国。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国内学者开始重视Seminar教学法及其运用,其主要运用于我国大学课程如管理、营销、英语、金融、预防、中医外科、肿瘤学等,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2 结构

Seminar教学模式结构主要包括:一是主持人(主要是教师)介绍本次讨论主题及涉及的基本问题。二是主题报告宣讲。由报告人(学生代表)进行专题发言,介绍专题的背景知识和目前的研究进展。可以针对某一研究进展发表自己的看法、陈述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加入自己的研究内容。三是教师对报告进行补充和简略的学术评述,引发其他学生提问。四是针对报告人的发言进行提问和交流,包括课程参与者有教师、学生等。

2.3 特点

Seminar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转变。与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相比,Seminar教学法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Seminar 教学法是一个教学双向互动的过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Seminar教学法更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使学生内在认知结构充分激活、展现,从而实现从知识再现型向知识创造型的飞跃。三是Seminar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可以紧跟最新的研究进展,从而改变传统讲授式教学那种单调而又陈旧的“老黄历式”教学思路。四是Seminar教学法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提供了与他人合作的机会,使他们逐渐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开展工作。五是Seminar教学法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良性沟通模式的建立,不但提供了学生和教师之间互动学习交流的机会,也为学生之间的竞争学习提供了情景的压力,促使每一个参与者积极投入到相关主题的思考中去,从而大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趋向的纵深发展。六是Seminar 教学法有利于塑造民主、平等、现代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心灵的塑造。总之,Seminar教学方法是“教”与“学”双向互动式的交流模式,其主要目的是发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和训练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它充分体现了互动性、民主性、激励性、学术性特点。Seminar 教学方法引入大学课堂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也实现了大学教育中“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能力”的这一目标,使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变以往学生的“要我学”而为“我要学”,能极大地提高大学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 生物化学教学中引入Seminar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宜春学院自2010年成立以来,就在生科学院的农学、生物科学、园艺和动物科学等专业开设了生物化学课程。长期以来,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主要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虽然其中也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引进了其他一些方法,但教学效果并没有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针对这种情况,从2014 年开始,在生物化学传统的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引入Seminar 教学,旨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探求一种更好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标。根据近3年的教学实践,Seminar教学模式为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学习此门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真正促进了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发展的效果。

3.1 理论课程教学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的科学,其研究范围涉及所有生物体。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酶、维生素、激素等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各类有机分子在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过程和能量的转换,代谢的调节机理,基因重组技术及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和研究的前沿技术。生物化学的任务不仅要揭示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种类、结构和含量,更重要的是要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这些物质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生殖、遗传、衰老等生命现象的关系。

在进行理论课程教学之前,一般是先根据各专业教学的要求和培养方案,向学生提供一份详细的生物化学Seminar课程计划,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选题范围、每周选题安排、课程流程设置、成绩考核标准以及关于各个选题的相关阅读材料、书目及参考文献等。

在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师结合核酸、氨基酸、蛋白质、酶、糖、脂类物质等各个相关选题,先主要是介绍该选题的主要知识点、当前这方面的研究热点、难点以及主要进展提供给学生参考。然后学生则根据该选题的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拟定Seminar题目。再由教师根据各班学生情况和题目情况进行分组,同时各组推举1名报告人,并准备PowerPoint报告。Seminar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主持人介绍 (3~5 min);报告宣讲 (10~15 min);讨论交流(20~30 min);总结( 3~5 min)[7-9]。

3.2 实验课程教学

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课程构建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验技术和创新精神有着重要作用。在Seminar实验教学改革上,对验证性的实验项目,主要按照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而对一些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则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选择。然后再由学生进行报告,报告的演示文稿为PPT课件。学生报告后,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言。对相关的实验方案设计提出修改意见。最后方案确定后学生再开展具体实验。Seminar实验教学其他程序同上。比如,在正式进行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与酶解工艺这种探索性的实验项目时,先由学生从国内外专业网站和期刊中查阅玉米醇溶蛋白和蛋白质的提取及酶解方法等相关文献,并阅读教师提供的有关材料,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准备各自的实验方案和PowerPoint报告。然后按照Seminar其他程序,学生报告人从实验研究的构思、实验设计、实验实施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和其他学生在报告人介绍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这个实验课题的理解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最后,教师对各组实验方案和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之后,学生则根据论的情况和教师的点评对原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修改确定最后实验方案。然后才开展具体实验。这样,不但拓宽了思路,丰富了知识面,而且取得了最好的实验结果[10-12]。

3.3 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影响评价

生物化学Seminar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结束后,结合生物化学校级重点课程建设,对Seminar教学法对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行调查和测评。主要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和采用问卷调查等形式。调查测评主要内容包括2个方面:一是学生方面,二是教师方面。学生方面主要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师生感情、创新素质、文献阅读水平、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PPT制作水平、团队合作精神,选题的合适程度、课堂交流讨论的情况等。这些方面主要作为教师对学生Seminar课程进行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待学期结束时,学生的Seminar课程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部分,占80%,其他如实验实践考核和实验实践报告、上课表现和考勤等占平时成绩的20%。学生的生物化学课程总成绩按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计算。教师方面主要包括: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协助学生选题情况、对Seminar教学过程的控制情况、参与讨论的程度、调动学生积极性、介绍与总结点评情况等。对教师的测评情况主要作为教师改进Seminar教学水平和进行奖励的参考依据。

4 结语

通过在生物化学课程的理论、实验教学中运用Seminar 教学法,建立了合理的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使学生的交流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能力等都有所提高和改进,增强了自信,同时密切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也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据调查,近2年来,各个班的学生期未考试平均成绩均较往年有较大幅度提高,提高10%以上,不及格率明显下降。此外,每年均有多人参加的学校大学生能力建设项目被立项,而且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有多名学生考取了研究生,部分甚至考取了名牌大学的研究生。

当然,在进行Seminar 教学上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学生对相关知识背景的储备有的很不充分,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一些欠缺,有的主讲学生没有把精力全部投入进去,应付任务型的学生不少,有的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够高,有的教师存在行为惰性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Seminar 教学的效果。

总之,将Seminar教学模式引入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改变了枯燥、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激活了大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和创新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全面思维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Seminar教学模式是适合大学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在生物化学课程中的应用对大学生教学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5 参考文献

[1] 徐继存.教学方法阐释[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6):58-62.

[2] 李军.利用Seminar 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电力教育,2010, 161(10):75-76.

[3] 朱郁闻.论Seminar 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运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28(3):46-47.

[4] 冯琳佩.略论基于社会互动理论的Seminar 教学模式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影响[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4):45-47.

[5] 孙连坤,康劲松,李扬,等.Seminar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1):84-85.

[6] 茅卫锋,殷玉玲,陈杨,等.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Seminar教学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43):94-95.

[7] 林文珍,蔡丹昭,吴耀生,等.Seminar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研究生教学中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8-9.

[8] 雷化雨.本科教学中构建Seminar教学模式的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7):102-106.

[9] 葛伊莉,郭慧.Seminar教学模式在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1(12):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