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8月本院血透中经常出现低血压的规律HD患者8例,其 中男5例,女3例,年龄45~67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例、糖尿病肾病5例、梗阻性肾病 2例,均为规律HD患者。每周2次者6例,2周5次者2例,每次4 h,透析时间2~4年。

1.2 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使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408B机,选用碳酸盐透析液,血流量20 0~250 ml/min,透析液流量500 ml/min。每个患者开始时先接受透析液钠浓度为142 m mol/L,温度为37℃的常规透析治疗1月,之后再接受低温高钠透析治疗1月。低温高钠透析 方法:透析开始时,通过透析机内自动调节装置设定单位时间内透析液的钠浓度,前3h平 均7个时段机内透析液钠浓度分别为150mmol/L、149mmol/L、148mmol/L、147mmol/L、146mm ol/L、145mmol/L、144mmol/L,从高到低依次递减,后1h透析液钠 浓度为140 mmol/L,透析液温度为36℃。其他如透析次数、总超滤量、透析持续时间、透析 期间不进食等基本相同。

1.3 观察指标

透析前、后各平卧5min,测血压(定、定部位、定血压计)并记录。HD 过程中每30min测血压1次,观察并记录低血压发作的次数、伴随症状及所需的护理干 预等。 典型的低血压表现有恶心、呕吐、头晕、出汗、肌肉抽搐,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 ,继而意识不清;血压可以为90/60 mmHg,也可有明显下降,乃至测不到[2]。护理干 预包括给 患者头低足高位、吸氧、输生理盐水或高渗溶液、降低血流速度、降低超滤速度或暂停超滤 等。

2 结果

本观察组有8例患者共进行HD186次,其中低血压发作102次,常规透析组有90次(88 .24%),低 温高钠组有12次(11.76%)。结果表明对于HD有低血压倾向的群体,选用低温高钠HD及护理干 预与常规组相比可明显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P

表1 两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n,%)

透析方式血透人次低血压 有(%)无(%)常规透析组

低温高钠组134

5290(67.16%)

12(23.08%)* 44(32.84)

40(76.92)合计186102(54.84) 84(45.16) 与常规透析组比较,*P

3 护理

3.1 透析前告知患者透析过程中如果有不适应及早告诉医生或护理人员,以便及时处理避 免形成低血压后再处理增加风险。详细询问患者每日进食量、 饮水量、 排尿量及降压药的 使用情况,并准确称体重,测量血压、 呼吸、 脉搏和体温,认真做好记录;检查血透机的 性能,备好吸氧用物和吸引器。

3.2 透析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各管路紧密连接,以防空气进入体内,准确使 用抗凝剂。引血时的血流量以 100 ml/ min 左右为宜,随着血透的延续逐渐加大血流量。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定超滤量,询问患者的体重与记录单上的体重是否相吻合以及前 1次透析的情况。血透开始后认真检查机器的运转情况,重新查对超滤量、 设定的钠值和温 度。密切观察病情,随时巡视患者,询问有无不适。正确分析患者的各种反应症状,对患者 提出的问题予以耐心解释。血压低、 病情不稳定者随时测量血压、 脉搏。

3.3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安静,穿刺部位制动,勿用厚被覆盖,以防管路滑脱不能及 时发现,造成大量失血引起血压降低。

3.4 一旦出现低血压,首先稳定患者情绪,一边安慰患者,一边降低血流 量。停止超滤,阻断血液继续引出并快速输注生理盐水200~300ml或高渗糖60ml,大部分 患者可以纠正低血压。

3.5 做好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干体重的重要性,严格按医嘱控制体重,增加优质蛋白 质、 维生素等的摄入,改善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

4 讨论

本观察提示, 低温透析可以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最近研究认为血液透析患者透析 中低血压发生主要是血液透析过程中量蓄积。通常人体在低温环境中体温控制系统引起外 周血管收缩; 高温环境中引起外周血管扩张。 血液透析中由于超滤使循环血容量减少, 使 血 压降低, 反射性引起机体收缩外周血管; 而外周血管收缩引起身体散热受阻, 热量蓄积又 导致外周血管扩张, 开放外周血管床, 血压下降, 出现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3]。虽然血液 净化技术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仍较高,致使患者对透析的不耐 受,降低了透析的充分性[4]。透析性低血压与很多因素有关,主要原因为超滤量 过大及透 析液钠离子浓度过低、透析中进食或透析液温度过高及疾病所致[5]。而透析的不 充分是导 致心脏扩大、 心功能不全及心包积液的常见原因,也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回归率 ,与病死率呈正相关[6]。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采用低温高钠透析方法可明显降低 低血压的 发生率。但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有效血容量减少,血浆渗透压下 降,自主神经紊乱,及对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差。笔者首先采用高钠浓度透析液,可补偿由于B UN、CR等小分子被清除造成的血浆渗透压下降,改善毛细血管再充盈,减少低血压的发生。透 析结束前降低钠浓度,防止患者血钠升高,引起水钠潴留。

在行透析临床护理中,应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宣传HD的基本知识,提高患者执行医嘱 的顺从性和自觉性。反复教育患者避免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的重要性,严格按医嘱控制水 分 的摄入。同时适当地增加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以改善营养状况。在透析过程中当患者出 现 出现打哈欠、 出冷汗、 视物模糊、 恶心、 呕吐、 胸闷、气短、 腹痛、 腓肠肌痛性痉 挛等。提示低血压引起心脑供血不足, 如不及时处理将出现呼吸困难、 意识丧失、 心 跳骤停。少部分患者发生低血压时无明显症状, 这种患者更加危险, 在透析过程中应严密观 察病情变化。

总之,由于注意了透析前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在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加强巡回 。对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及早采取了预防护理措施,使患者能顺利地进行充分的 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提高了透析的质量和效果,延长了患者的存活时间,改善 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44-146.

[2]刘虹,刘伏友,彭佑铭,等. 可调钠血液透析对透析低血压的预防作用[J ].中国血液净化,2002,1(8):21-23.

[3]赵学伟, 周伟, 张智敏, 等.可调性透析液温度与盐浓度对血液透析过 程中低血压发生的干预评价[J].中国血液净化, 2005, 8(4): 443.

[4]陈锐.可调钠透析减少高危人群低血压及失衡综合征的观察[J].中国 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8):456-466.

篇2

在祖国传统医学领域中,藏医藏药凭借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具特色的优势在治疗慢性病和疑难杂症方面获得显效,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好评,其中就包括对高血压的认识和治疗。

藏医学认为,高血压病是长期饮食、起居或生活环境等不利的情况下,影响到人体内隆(气)、血功能失调而形成血压升高的疾病。藏医理论中高血压病有“叉隆”(气血)病或者“叉隆岛藏”(气血上壅)病等称号。

藏医对高血压分很多型,比如隆性高血压、赤巴性高血压、培根性高血压及二合、三合型高血压等。

简单来说,分型不同,病因不同,症状不同,治疗思路和方法就不同。例如隆性高血压,主要指坏气上升到胸部或头部后,局部血管气压上升或血管硬化的恶果。主要症状有:平时有耳鸣头晕、心悸气急、失眠、出血、口干、腰酸腿软、上背痛、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等症状出现。特别是夏天黎明或傍晚,或者心理压力过大时,容易加重病情。治疗时以“利气降压、调理神经”为主要原则。治疗方法中,饮食宜富有营养,起居要求身、语、意三方面要得到安宁;多跟喜欢的人聊天交流。

藏药,珍选良药

药物方面主要有:七十味珍珠丸,二十五味珍珠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十一味甘露丸,十八味杜鹃丸,二十味沉香丸等根据病情服用。或采用外治,使用艾灸,擦油,温敷等疗法。

针对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中,二十五味珊瑚丸是典型代表,适用于各型高血压的治疗和配伍治疗。

二十五味珊瑚丸距今有数百年悠久历史,是藏医药大师根据藏医药理论,选用名贵藏药材炼制而成,属于珍宝藏药之列,是藏医治疗心脑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常用产品,是治疗高血压的首选产品。

二十五味珊瑚丸针对高血压治疗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1.临床检验,疗效显著自治区藏医院及总院使用自治区藏药厂生产的二十五味珊瑚丸治疗高血压,有效率超过90%。

2.改善症状部分高血压患者有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等症状,二十五味珊瑚丸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能有效改善高血压引起的症状。

3.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高血压最终会引起心脏病、脑血管病等,而二十五味珊瑚丸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有效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

4.无需终身用药其他治疗药物一般都需要终身服用,而本品会根据血压的稳定情况、症状改善情况逐渐减少用药剂量至停用

篇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到今年为止高血压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45%,并且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高血压是导致脑梗、脑出血、心功能不足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所以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要正确合理地对高血压进行预防和治疗,这样才能减小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使身体的其他脏器免受损害。本篇文章中,我们对2012-2014年的5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药物和饮食方面的治疗和预防,并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临床资料

对2012-2014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经过正规合理的检查后确诊为高血压,并对这些患者进行统计分类。其中,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有22例,患者的年龄一般在60岁以上85岁以下,平均年龄是70岁,患病时间一般是1年以上10年以下,平均患病时间是2.8年。在这50例患者中,患病时间不超过3年的有40例,患病时间在3-5年之间的有8例,患病时间超过5年的有2例。

2.方法

2.1 治疗方法

根据我国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作为标准,我们把150/90mmHg作为这50例患者的降压标准。对这50例患者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和心理饮食方面的治疗,一段时间后对这些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同时把测量的患者血压分为达标组和非达标组。在达标组中再统计有过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人数,把这些数据都记录下来,并进行对比分类。

2.2 统计学方法

把统计出来的数据信息用SPSS13.0系统进行统计研究,患者的资料信息用(x+s)表示,同时用t检测,统计学的计量结果用卡方检测,P<0.05为差异这样的结果才具有统计学价值。

3.结果

3.1患者的基本情况

这50例患者经过半年时间的治疗后,患者都做到了合理用药和规律的饮食,同时这48例患者的高血压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其中只有1例病情控制的不是特别理想,还有1例出现心功能衰竭的症状,其他的48例患者的高血压症状都得到了改善和治疗。

3.2监测指标情况

在高血压的50例患者中,我们分成了降压达标组和未达标组,通过监测发现,降压达标组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要比未达标组中心血管的发生几率小28%,同时监测到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监测还发现,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脉压差要比没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脉压差高。

4.讨论

4.1高血压发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血压呈现出这样的趋势:收缩压会越来越高,同时人体的舒张压会越来越低或者是比较稳定的状态,这样的话脉压差便会增大。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高血压的发生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压力感受器对血压变化的感受力会越来越弱,不能及时有效地调节人体的血压变化。因而在平时生活中如果运动量增加、情绪波动大或者是季节变化明显时,就会出现血压波动的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血管壁的韧性会变小,同时血管壁的硬度增加,当出现情绪波动或者是变化时,血管中增加的血液不能有效的储存在大动脉血管中,变现为收缩压变化明显。人体还会出现性眩晕或者是心脏供血不足等症状。激素水平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的降低,因而不能有效的通过调节血容量来改善高血压的症状。

高血压经常会伴随许多的疾病出现,比如:高脂血症、糖尿病、心梗等等,人体的血压增高时也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如果这种高血压的症状长期不给予治疗的话,就会发生很多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心肌肥厚、心衰、肾功能不全等等,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猝死。所以在对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检查时不要忽略血糖和血脂的检查,防止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一般情况下,高血压患者的症状并不统一,同时高血压的起因也不相同,因而进行治疗时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治疗。同时治疗时要运用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和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4.2高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的患者主要是中老年人,心脏和身体的各大脏器处于功能逐渐衰退的状态,因而在进行治疗时要遵循合理的治疗原则,使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并有效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常见的比较合理的治疗原则有以下几点:①密切的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②选择使用的高血压药物必须让患者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在服药的疗程中医生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以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合理的调整剂量水平,必要时医生可以让患者用多种药物同时服用的方法从小剂量开始服用;③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高血压的并发症,有条件的可以合并并发症一起进行治疗;④尽量使用一些长效的降压药物,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可以增加患者对药物的顺应性,使高血压得到有效的治疗。

在对高血压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注重非药物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合理饮食减轻体重。肥胖是引起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因素,合理饮食尽情体重,制定一个有效的减肥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把肥胖这个危险因素降低,高血压才能得到更好的控制和治疗。②避免过度劳累。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使增加动脉的韧性,从而减少血压的波动,但是一定要避免过度的劳累,过度劳累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从而引起突发症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福平.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J]. 当代医学,2011,25:47-48.

[2]李月芹.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1,18:47-48.

篇4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一般在怀孕5个月后出现,妊娠病理状态以高血压、水肿和蛋白尿为主。过去,人们将其称为“妊娠中毒症”,认为这是因“毒素作用”而引起的疾病。但是,多年研究发现,这种“毒素”并不存在,因而暂时将其称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严重危害孕妇健康,发病原因尚未明确,所以必须加强孕期检查,及时发现并及时治疗[1]。

1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表现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从怀孕第5个月以后才表现出来。轻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仅表现为血压升高。开始时可能达到17.3/12 kPa(130/90 mm Hg),或收缩压升高4.0 kPa(30 mm Hg),舒张压升高2.0kPa(15 mm Hg),严重时血压会继续升高,最高可到21.3/14.7 kPa(160/110 mm Hg)以上。与此同时,孕妇可出现全身水肿,每周体重增加会超过500 g。蛋白尿出现的时间稍晚于血压升高,开始时时有时无,一旦发展下去可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2]。

当病情进一步发展时,患者可以出现头痛、眼花、胃痛、恶心及呕吐。此时,孕妇脑血管已经有异常,如果存在诱因或延迟治疗,便会发展为全身抽搐。所以,这个时期在临床上称为先兆子痫,表示孕妇即将进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最严重阶段——子痫。

子痫多发生于孕晚期和临产时,是由于先兆子痫病情发展,导致孕妇全身抽搐和昏迷。发病时,孕妇的眼球固定,瞳孔放大,头扭向一侧,牙关紧咬,面部、全身及四肢肌肉痉挛,发生迅速而猛烈的抽动。同时,呼吸暂停、面色发绀,抽搐时间可达1 min。如果情况严重,孕妇可能会发生深昏迷,危及生命。

2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危害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危害孕妇和胎儿健康的综合征。在未发展到先兆子痫时,孕妇便会因全身小动脉的收缩而出现少尿和肾脏排泄功能的障碍;肝脏功能损害使其无法发挥正常的作用;胎盘功能受损,使胎儿生长发育受影响,胎儿可能发生窒息甚至死亡;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时,会出现胎盘功能不全、胎盘早剥,孕妇心力衰竭、肺水肿、脑出血等[3]。

目前现代医学对控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展有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孕妇应加强自我监测,一旦发现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迹象便及时就医,以保证母、婴的安全[4]。

3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治疗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科常见病,占全部妊娠的5%~10%,所造成的孕产妇死亡数占妊娠相关死亡总数的10%~16%,是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5]。其主要症状有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目的是预防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的发生,降低母婴围生期病死率,改善母婴预后[6]。

3.1 治疗前准备

采集检查标本,需要测定以下项目:血细胞比容、血镁离子、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血钾、钠、钙等,此外,应准备好必要的抢救药品。

3.2 药物治疗

应把握降压、镇静、解痉、合理扩容及利尿的治疗原则,另外要做到适时终止妊娠。①降压药物:血压过高特别是舒张压过高时,使用降压药物,使用时必须注意血压的变化,因为降压幅度过大会导致脑出血或胎盘早剥,应根据血压来调节药物的滴速。②镇静药物:镇静药物即镇静剂,在使用镇静剂后,孕妇要卧床休息,绝对不能过多运动,以防发生性低血压等意外。③解痉药物:第一选择为85%硫酸镁。服用硫酸镁,能够增加脑部血流量,从而减少脑水肿,头昏眼花的症状能够得到改善。硫酸镁还能有效控制和预防子痫抽搐。镁离子与钙离子拮抗,能够降低子宫肌细胞的活性,从而减少子宫血管阻力。硫酸镁还能扩张血管,改善子宫胎盘的血流量,胎儿在子宫内缺氧的状况也会得到改善。虽然硫酸镁药效明显,但是过量使用会导致心律失常、心跳停止,故不能过多使用。治疗过程中须严密观察病情,报告尿量、呼吸和膝反射。尿量小于25 ml/h、呼吸低于16/min或膝反射消失时,应停止使用硫酸镁,并用葡萄糖酸钙或者氧化钙输液,利用钙离子拮抗镁离子,同事记录出入量和患者体症变化。④扩容药物:一般在解痉的基础上进行扩容,治疗时需防止肺水肿和心力衰竭,应严密观察脉搏、血压、呼吸和尿量。⑤利尿剂:利尿剂也应适量使用,过量会导致血液更加浓缩且丢失电解质。因此,使用利尿剂后要做电解质检查和心电图,用以注意血液是否浓缩,血量是否不足。⑥终止妊娠:综合治疗72 h以上后,若血压不稳定、自觉症状不能改善,妊娠达到37周的患者可以考虑终止妊娠。

4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

4.1 心理护理

孕妇的心理状态尤为重要,家属应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当孕妇感知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时,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变化,如恐惧、焦虑等。护理人员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态度应和蔼,且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做到有效地开导从而帮助解决问题[7]。

4.2 加强巡视

对轻及中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应定时观察血压、脉搏、呼吸,重度患者除此以外应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铁、钙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此外,还要注意输液的滴速,防止加重心脏负担。

4.3 严密观察自觉症状

患者病情加重会表现出头痛、胸闷、眼花、恶心等症状,如出现应做好急救处理。患者忧虑越多就越难控制思想和行动,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的症状。护理人员应有意识地帮助患者恢复记忆和时间、方向辨别能力。家属也可帮患者制作备忘录等[8]。

4.4严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

并发症包括胎盘早剥、脑水肿、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一旦出现应立即抢救。同时要注意子宫壁的紧张度和胎动情况,以避免长时间仰卧位,防止子宫静脉压力升高,导致胎盘早剥。此外,应注意有无鼻出血、牙馥出血等倾向,以检查凝血功能。

5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预防措施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只要注意孕期保健是可以预防或控制的。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种:①定期进行孕期检查,通过测量血压、称体重和查尿蛋白来了解是否患病[9]。②适当休息和营养,孕期保证足够的的睡眠和卧床休息十分重要。有人建议,孕妇每天卧床的总时间不应少于10 h,而且以左侧卧位为宜,这样可改善下肢血流量,并增加肾脏血液供应。平时低盐饮食,注意维生素和蛋白质的充足。③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纠正贫血。下肢水肿时要多卧床休息,血压偏高时可以按医嘱服药。为保证孕妇健康,在症状过于严重时,应尊重医生的意见终止妊娠[10]。④对曾患病者重点监护,如果孕妇有肾炎、高血压,或上次怀孕时曾有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就应该在医生指导之下严密监视病情,必要时可住院治疗。

总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不利于孕妇的休养,也不利于胎儿的发育。对患者应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并辅以严密的护理。另外还应做好预防措施,避免不必要的痛苦。

[参考文献]

[1]姚秀华,温岩,孙晓峰.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 HELLP 综合征 32 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8):2491-2493.

[2]张鹏,汤荣华.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D-D 与 FD P 检测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25-27.

[3]Rabow MW. Current medical diagnosis & treatment 2010[M]. New York:McGraw-Hill Medical,2010.

[4]Di Iorio R,Marinoni E,Anceschi MM,et al. Amniotic fluid endothelin-1 levels are increased in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and 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J]. Am J Reproductive Immunol, 1996,36(5):260-263.

[5]乔如丽,刘志杰.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血浆BNP水平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变化[J].疑难病杂志,2010,9(4):292-293.

[6]何丽铿,何凤梅,陈霞.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0):45-46.

[7]刘桂芳.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治疗及护理[J].中外医疗,2010,29(34):155-155.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6~2010年248例已经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其中124例作为观察组,并取124例血压值及年龄段相同的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详细资料见表1。

1.2 方法 首先为所有观察对象建立健康档案及联系方法,便于随时了解病情并指导用药,教会患者或家属测量血压,向他们详细讲解测量时注意事项,测量最佳时机,理想的降压目标,并定期随访,解决他们实际操作中的疑问。

1.2.1 测量血压注意事项 所有监测组均采用电子血压计,因电子血压计操作简便,同时可避免老年患者因听力原因影响测量结果。测量时注意下列事项:①测血压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定部位、定血压计[4];②测量前先休息10 min;③测量血压时患者手臂位置(肱动脉)心脏及血压计“0”点保持在同一水平;④袖带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指为宜;⑤血压计袖带下缘距肘窝上2~3cm;⑥听诊器放置在动脉搏动最明显处;⑦气球充气高度在肱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升高20~30 mm Hg;⑧放气速度为每秒水银柱下降4 mm Hg;⑨当听诊器出现第一搏动声为收缩压,当搏动声突然消失或变弱为舒张压;⑩当听出变音与消失音之间有差异时,两读数都应记录,即收缩压/变音,消失音;当第一遍未听清时,排气至“0”稍待片刻(1~2 min)再听一遍;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5 mm 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平均值。

1.2.2 最佳测量时间 人的血压值有双峰一谷的变化特点,峰即晨起6~10时及下午16~20时,在这两个时间段测血压,就可大致了解一天中的血压最高点,而低谷则出现于凌晨2~5点。降压药有长、中、短效之分,因此测量血压的时间应与所服药物的降压峰值相一致,此时测得的血压最能反映降压药物的疗效。另外,患者如遇寒冷、激动、发怒、过度紧张等引起头晕头痛、面红耳赤、恶心呕吐等高血压症状,应立即测量血压,并报告医生,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此外,患者在开始服用降压药或更换降压药时,除了在上述时段监测血压之外,还应每隔数小时测一次,以确认药物的降压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在家中测血压并没有严格的次数限制,也不强调数值的精确,关键是在于要坚持规律地测量,并据此来服用降压药。

1.2.3 理想的降压目标 所有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均应降至

2 结果

经过几年的跟踪监测血压及指导用药,124例观察组患者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中风发生率大大低于对照组。详见表2。

从表2看出,观察组中风发生率为4.8%,而对照组中风发生率为22.5 %,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

典型病例:李X,男,67岁,高血压病史3年。平时服用心痛定,1片/次,3次/d;巯甲丙脯酸1片,3次/d,患者无自觉症状,自以为按医嘱按时服药,血压肯定正常。但通过监测血压,患者发现白天即使不服药,血压也正常,而凌晨一至三点血压却升至170~190/110~120 mm Hg,发现问题后立即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服药时间,于晚上11时服巯甲丙脯酸1片,血压降到140~90 mm Hg。随后患者根据自己夜间血压高的规律,每晚睡前即服一片巯甲丙脯酸,既减少了药量,又控制了血压,避免了夜间中风的发生。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中风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且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是人类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而70%的脑中风由高血压引起, 60%中风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但3/4的高血压中风患者血压没有得到充分控制。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形成小动脉的微动脉瘤,血压骤然升高可引起破裂而致脑出血。高血压也促进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动脉血栓形成。高血压病患者只要积极地预防,就可降低脑中风的发病几率。本组资料表明,自我监测血压就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原因是:①一般患者血压有白天高、夜晚低昼夜变化节律,但有的患者血压的节律正好相反,监测血压能全面了解自己血压的峰谷值,并在峰值到来之前1~2 h服药,这样药物吸收之后在血中浓度高峰与血压高值相遇,于峰值内控制血压,使药物发挥最大效能;②降压药物有两三百种,每个患者的情况千差万别,对于高血压病患者来说,没有最好的药物,只有最合适的药物。有的患者虽然按时服药,但降压效果并不理想,血压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而懵然不知;有的血压已经降得很低了,仍按常规“早、中、晚”三次服药,监测血压能及时了解所服药物的效果,避免盲目服药;③有的患者凭感觉来估计血压高低,自觉症状重就服药或加量服药,症状轻或没有症状就少服药或不服药,这样很危险,会引起血压大幅波动,更易引发中风。很多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并没有自觉症状,而一些渐进形高血压病患者会有很强的耐受性,有时血压即使升得很高也不会感到明显不适,监测血压即可避免这种情况;④监测血压可以了解食物、饮酒、吸烟、运动、气候、环境等因素对血压的影响,及时发现高血压危象及高血压脑病,有利于采取防范措施;⑤可以增进医患之间的合作,稳定患者的情绪,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治疗。

高血压病患者大多数是需要终身服药的,在长期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对自身血压水平的了解,以及及时对降压疗效的判断,是治疗依从性的关键。我们几年来所开展的指导患者自我监测血压,根据各人血压波动实行个性化治疗,大大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有效地预防了脑中风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协作组.中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高血压杂志,1995,3(增刊):7-132.

篇6

1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用药原则

中医辨证用药和西医辨病用药相结合;现代中药研究成果和传统中药理论相结合;预防并发症和降低血压、改善临床症状相结合。也就是在临床用药时, 使用的中药要具有降压作用, 不可使用升压作用的中药;要尽量根据高血压病病理的不同选用中药, 让药物协同作用得以发挥, 不但对临床症状进行改善, 还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让中药一药多效的作用得以发挥。根据这个用药原则, 总结出了以下的用药方法。

2 高血压用药方法研究

2. 1 按照西医临床分期处方用药 在临床用药时, 要先掌握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临床分期情况, 然后再明确治疗方案。高血压患者除了血压偏高外, 还会存在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 如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心悸等。在高血压患者中, 这些症状可以部分出现, 但也不全是由高血压病引起的。如果血压尚还在临界状态, 在治疗时可以采用一般的辨证论治。也有部分患者没有进行降压治疗血压就可以恢复正常。如果用药后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 或者血压反而上升、高血压病处于1、2期时, 才考虑根据高血压病进行辨证论治。若高血压病处于2、3期, 在使用中药基础上还可以和降压西药互相配合使用。若患者血脂或者尿酸比较高, 出现水盐代谢障碍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可以适当加些降血脂、降尿酸的中药, 这时, 不宜使用青皮、细辛、枳壳、枳实等会让血压升高的中药, 也不可使用党参、陈皮、麦冬等一些可升高血糖的中药[2]。

2. 2 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处方用药 若患者血压偏高, 或者处在1、2期时, 就要采取辨证分型论治。

2. 2. 1 肝阳上亢型 患者表现为心烦意燥、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弦。方中以天麻、钩藤饮加减。常用的中药有天麻、钩藤、地龙、羚羊角、罗布麻等[3]。

2. 2. 2 肝火炽盛型 患者头痛严重、目赤口苦、便秘尿黄、心烦意燥、舌红苔黄、脉弦数。方中以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的中药有龙胆草、夏枯草、栀子、黄连、黄柏、决明子、苦参等。上述中药比较适合高血压病心率偏快的患者。

2. 2. 3 阴虚阳亢型 患者表现为头痛、头晕、夜寐不安、颜面潮红、四肢麻木、腰膝酸软, 舌红少苔少津, 脉弦细。方中以杞菊地黄汤加减。主要使用的中药有地黄、石斛、女贞子、玄参、何首乌、桑寄生、杜仲等。

2. 3 按照患者突出症状随症加减 患者高血压病若发展到了2、3期时, 会影响到脑、心、肾等各个脏器。这时应该中西结合, 取长补短。若要降压, 可以选择见效快、效果好的西药, 而在改善症状, 对脑、心、肾并发症进行防治方面, 则可选择中医药。在使用中药方面, 宜根据患者突出症状随证加减, 如对于肝火偏盛患者, 可加龙胆草清肝泄热;眩晕、肢麻比较严重的患者, 可以适当增加白僵蚕、胆南星等, 起到熄风通络的作用;失眠患者可以适当增加枣仁、琥珀、五味子进行安神;头痛患者可适当增加川芎、当归、吴茱萸、延胡索等;对于容易健忘患者, 可适当增加何首乌、地黄、人参、枸杞子等。

3 小结

治疗任何一种疾病时, 一般都是遵循西医辨病用药和中医辨证用药相结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成果和传统中药理论相结合的原则。而改善患者症状, 降低血压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都是有针对性的治疗原则。在辨证分型用药及随证加减用药方面, 要尽量使用具有降压效果又对症的中药, 不可使用升压药。而在用药方法方面, 在辨证分型用药时,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中药, 让药物的使用不但符合中医药理论, 而且又和现代药理研究保持一致, 发挥出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 沙从桂, 张右孚.中医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中医杂志, 2010 (3):3.

篇7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疾病的治疗工作开始走出医院,走向社会,走向家庭。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仅靠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不能长期有效地控制高血压,不能很好地预防脑卒中和心脏病的发生,必须结合社区护理干预进行防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课题收集19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均为社区居民,其中男68例,女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9例。年龄50~93岁1,平均年龄76岁。

1.2 纳入标准 干预前平均血压为(146.25土18.58/85.37土13.28) mm Hg,通过对干预前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中医症状、舌象及脉象、实验室及医技检查等情况进行比较,两组病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198例病例按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低危组和中危组。

排除标准:50岁以下慢性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症且较严重的患者,不配合护理方案,无法判断疗效或由于患者的客观原因造成资料不全而影响疗效者,将不予以纳入统计。

1.3 治疗方法

1.3.1 观察组 采用常规西药降压药治疗,实施常规社区护理,进行中医养生保健等内容的健康教育及中医社区治疗干预。具体干预内容如下:①运用辨证干预治疗原则:整体治疗、辨证施护;包括情志治疗、饮食治疗及运动保健等;②运用中医理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采用中医体质、摄生、情志、饮食等理论对患者进行养生保健及心理指导;③使用中医治疗技术:高血压是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有很多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通过中医药对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减少并发症的发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本文中采用中草药辨证治疗,分型及方药加减治疗方法。

1.3.2 对照组 采用常规西药降压药治疗,常规社区护理及常规健康教育。 两组均为三个月一疗程,连续随访四个疗程。所有资料数据均用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疗效及判定方法 参照2005年(中围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2002年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疗效判定标准[3]。具体如下: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 Hg或以上;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及10 mm Hg,但已达到正常范凰;或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 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 Hgb以上;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血压未达到上述标准;并且及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

2 结果

通过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结果对比,实施了中医干预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达91.34%,高于对照组的84.68%,且有统计学显著差异。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升高,尤其是以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属于中医的“肝阳”、“肝火”、“眩晕”、“头痛”等范畴,以头痛、头晕、失眠、烦躁易怒、乏力为其常见症状,晚期常因心、肾、脑等出现不同程度的器质性损害,还可有相应的各种临床表现。

高血压病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不是单一因素,而是由体质、精神、饮食、劳欲等多方面因素交互作用所致。目前西医在高血压治疗方面仍以常规西医降压药物治疗为主,配合常规健康教育,患者血压降低,但临床症状未得到明显缓解,并发症较多,并且需终生服药。而中医在高血压病的防治方面提倡以预防疾病为主、有病早治、防微杜渐。其科学内涵体现了现代医学界倡导的“三级预防”宗旨[4]。中医护治是在中医整体辨证观的指导下,结合用药、情志、时间、运动等方面实施的护理指导。中医整体护理思想贯穿于护理治疗过程的始终,使中医在理论、临床、教育、科研上二都具有明显特色,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点,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样,所以中医强调整体观及辨症施治,同病异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有调查表明,一部分社区居民不了解高血压病相关知识,不懂得高盐、饮酒和吸烟与高血压病的关系,特别不知道膳食高盐是中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证明咸食、饮酒和吸烟对社区居民健康造成了较大危害[5]。

我们认为,高血压的社区干预是解决高血压病的良好途径。通过在社区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高血压中医干预管理,改善了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自我保健意识,有效地对高血压病与高危因素实施了监控,落实了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和合理有效用药的措施,提高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降低了高血压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可以有效的提高高血压社区治疗的成功率。

参 考 文 献

[1] 周建英.40例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护理.天津护理,2004,4(12):227.

[2]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36241.

篇8

1.高血压疾病的含义。

高血压是持续血压过高的疾病,会引起中风、心脏病、血管瘤、肾衰竭等疾病,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高血压发病的原因很多,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39mmHg和/或舒张压≥89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

2、高血压病症。

高血压疾病的病症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缓进型高血压,二是激进型高血压。

1)缓进型高血压。缓进型高血压的表现分为多种,主要的几种表现方式有:早期表现:早期多无症状,偶尔体检时发高血压高血压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感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能系高级精神功能失调所致。早期血压仅暂时升高,随病程进展血压持续升高,脏器受累;脑部表现:头痛、头晕常见。

2)激进型高血压。激进型高血压也称恶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病的1%,可由缓进型突然转变而来,也可起病。高血压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30-40岁为最多见。血压明显升高,舒张压多在17.3Kpa(130mmHg)以上,有乏力,口渴、多尿等症状。视力迅速减退,眼底有视网膜出血及渗出,常有双侧视神经水肿。迅速出现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不全。也可发生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和高血压危象,病程进展迅速多死于尿毒症。由此可见,激进型高血压的严重程度要大于缓进型高血压的程度。

二、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体现在:个体化:根据不同病人的病理生理特点,病程进展和并发症,而采用不同的药物不同的剂量;联合用药;分级治疗:对一般高血压,先用副作用少的药物,如未取得满意疗效可逐步加用一种或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分级治疗。

2、非药物治疗。

在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中,非药物治疗主要指的是饮食治疗,在饮食护理中应注意的主要有一下几点:

1)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预防高血压疾病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引发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中,超重和肥胖也是引发高血压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预防高血压具有重要的作用。饮食要定量、切忌暴饮暴食,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取量,要合理的进行控制体重,从而减轻患高血压疾病的风险性,要多吃低热量的食物。

2)限盐。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呈正相关,即人群中盐摄入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日均摄盐量每增加1克,平均高压上升2mmHg,低压上升1.7mmHg。日本北部摄盐量每人每天30克,结果高血压、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被称为“高血压王国”和“脑卒中王国”。

3)低胆固醇、适量蛋白质。血液内的胆固醇过多会引起动脉硬化,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疾病患者应该控制胆固醇的摄取量。对于高血压疾病患者群体来说,每人每日的胆固醇摄取量应该保证在300mg以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尽量的食用植物油,要避免动物油以及动物内脏以及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除此之外还要合理的摄取蛋白质,多摄取豆类食品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4)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是保持体重、增强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措施之一。”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外,并能增强肌肉、骨骼与关节僵硬的发生。运动能增加食欲,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有持续运动的习惯:最好是做到有氧运动,才会有帮助。

除此之外,当出现一下状况时应停止运动: 生病或不舒服时应停止运动。; 饥饿时或饭后一小时不宜做运动; 运动中不可立即停止,要遵守运动程序的步骤;运动中有任何不适现象,应即停止。

5)戒烟酒。酒精能够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脏的输出量,心脏输出量的增加会间接的导致肾素释放、血管收缩,从而致使血压升高。长期的饮酒会导致心肌细胞的损害,从而导致心脏病的发生。吸烟会导致高血压。烟叶内含有尼古丁(烟碱)会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导致血压升高。长期大量吸烟还会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逐渐增厚,使整个血管逐渐硬化。

三、对高血压患者有益的食物

高血压患者应该多重视自身食物的摄取,其中高血压疾病患者应该摄取的食物主要有:

菌类:灵芝、黑木耳、白木耳、香菇;叶菜类:芹菜、茼蒿、韭菜、黄花菜、荠菜、菠菜等;根茎类:萝卜、胡萝卜、荸荠、;动物类:牛奶(脱脂)、猪胆、牛黄、蜂蜜、食醋、豆制品;水果:苹果、西瓜、鲜梅、柠檬等食品。这些都是具有防治功效的食物,除此之外,高血压患者还应多吃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牛奶、瘦肉、鸡蛋、豆类及豆制品。饮食宜多食钾食物。

高血压病人要多吃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油菜、菠菜、小白菜及西红柿等。含钾的食物不仅能保护心肌细胞,还能缓解吃钠太多引起的不良后果。但高血压并发肾功能不全时,则不宜吃含钾多的食物,否则会因少尿而引起体内钾积蓄过多,导致心律紊乱以致心脏骤停。

【参考文献】

篇9

气短、气促、气喘的症状,往往是心肺疾病的发病前兆,也就是肺源性气喘和心源性气喘,前者多为肺部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后者则多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其中最凶险的就是急性左心衰。

高血压患者突然心悸气短、口唇发绀,呼吸困难伴咳粉红色泡沫痰,不能平卧,要警惕急性左心衰,因为该病抢救不及时就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高血压患者要警惕三种急症:首先要警惕恶心、呕吐、心慌、意识模糊等脑中风的迹象;其次胸痛、胸闷、出冷汗等心肌梗死症状;第三要警惕气促是否为急性左心衰之表现,一旦发病,应迅速让病人采取坐姿,双腿下垂,如家中备有氧气袋,应马上让病人吸氧,并立即通知急救中心。

“高血压急症”在家如何急救

由于患者家属,是发现患者发生高血压急症的第一人,又是可以立即给予最及时治疗的第一人。因此,家属及病人自己了解高血压急症治疗知识,是决定病人预后的首要因素。高血压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该这么做――

患者突发恶心、呕吐、剧烈头痛、心慌甚至视线模糊,并伴血压突然升高,说明已发生高血压脑病,应立即卧床休息,稳定病人情绪,不要紧张,及时服降压药。如果服药和休息后病情无好转,应通知急救中心送医院急救。

若高血压病人发病时,不但出现头痛、呕吐,还出现肢体麻木、瘫痪、意识障碍,发现这种症状,可能就是急性脑血管病。家人应马上通知急救中心,同时要立即使病人平卧,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道,造成误吸,导致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高血压患者突然心悸气短、口唇发绀,呼吸困难伴咳粉红色泡沫痰,不能平卧。可能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应迅速让病人采取坐姿,双腿下垂,如家中备有氧气袋,应马上让病人吸氧,并立即通知急救中心。

高血压病人在劳累或受到精神刺激后,突然发生心前区疼痛、胸闷、并放射至左肩或左上肢、面色发白、出冷汗……这时可能是发生了急性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要让病人安静休息,舌下含服一片硝酸甘油,并吸入氧气,马上呼叫急救中心。

高血压急症的预防措施

高血压急症要尽早治疗、个体化治疗、整体治疗、长期治疗,以便恢复功能、重返社会。救治高血压急症,最好是未雨稠缪,以预防为主,千万不要“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那么怎样预防高血压和高血压急症呢?

篇1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上升,原发性高血压的二级预防显得尤为重要【1】,除了西医常规的降压治疗外,笔者2009-2012年采用中成药辅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发现在原发性高血压的二级预防中,血塞通注射液在改善症状、减少远期并发症等方面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共384例均来自我院内科门诊,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就诊时无并发症。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00例,对照组184例。观察过程中有5例在入组两年内死亡,有44例失去联系。完成观察的患者治疗组190例,对照组160例。治疗组年龄40-90岁,其中40-50岁25例,51-60岁者82例,61-70岁者64例,》70岁者19例。对照组年龄37-90岁,其中《37岁者5例,40-50岁20例,51-60岁者40例,61-70岁者75例,》70岁者20例。两组合并糖尿病者均为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等基础治疗,西医降压等常规治疗,有合并症者酌情用药,用药方案符合高血压防治指南要求。治疗组加用血塞通注射液0.5+生理盐水250ml静滴7-15天一疗程,一年用2-4个疗程,最好一个季度用一疗程,至少观察两年。

1.3 疗效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转归情况,如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等急症,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心肌梗塞、高血压肾病等的发生率及预后转归,患者治疗后转归,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脑卒中致残率)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有远近期并发症[4],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中,死亡患者7例及流失患者36已不在观察之列。脑卒中致残率是指出现的肌体功能障碍、意识障碍、脑梗死后患者出现的肌体功能障碍、意识障碍、脑梗死后痴呆症、抑郁症的发生率。判断界限为能否完成生活自理。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发病例数种中部分患者为重复发病,而且部分转归为脑卒中、统计作为单独例数计算。脑卒中患者中部分患者为梗死后出血,均以初发疾病列入统计数据。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论其转归均独立计算。治疗组中有3例患者同时合并心脑肾并发症,予以分类单独计算,具体见表2。

3 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高居全球各病种发病率之首,占用大量的医疗资源,其罪魁祸首就是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重点是控制并发症的发生【2-3】血压达标是基础,而且很多患者虽然血压控制理想,但不能有效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正在成为专家关注的焦点,作为西医治疗的有效补充,祖国传统医学有者广阔的发展空间。

血塞通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活络,现代药理研究,具有抗脑及心肌缺血的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改善微循环作用,有降血脂作用,有抗自由基损伤作用。长期用药对增加血管弹性,提高肌体抗突发事件能力有一定帮助。

高血压所致各种并发症在中医理论上多属风症、痰症、瘀症,治疗上以活血化瘀,熄风通络为主,与西医治疗的抗凝、改善微循环一脉相通。在笔者的观察研究中,对照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下降,大大改善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许多重症患者能够达到生活自理,恢复部分劳动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信心,两组患者致残率的差别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与现代医学提倡的人性化治疗相吻合。

中医理论倾向症状医学,血塞通注射液能显著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头晕、目眩、胸闷、乏力等症状,使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加,有利于长期治疗和管理,尤其在文化层次低的人群中,其能迅速解除患者症状,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赖,成为治疗的关键。在笔者的观察研究中,治疗组入组患者完成观察率为95%,而对照组为86.96%,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血塞通注射液在原发性高血压的二级预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和极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社区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娇,欧爱华. 我国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7):1354

篇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066-01

近年来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越来越被医生及患者重视,关于高血压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血压最佳治疗试验研究表明大力压是安全的。临床研究表明药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关键,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及营养的辅助治疗,对高血压的缓解及治疗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对此做以下论述。

1 高血压病的特点

1.1 症状不典型,或者没有症状:年龄较大的患者发病缓慢,其发病症状主要有头痛且晕并同时伴有心悸、耳鸣和头胀的症状等等,其中也有的患者表现没有症状,但可在正常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医院就诊时发现,其原因是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其自身生理机能减退敏感性降低,也可能是因为被其他疾病掩饰了高血压的症状所致。

1.2 易发生性低血压:由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的敏感性因年龄减退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大,并因此容易发生性低血压,造成这种病症的原因与与老年人植物神经对变换的调节失调也同样相关。性低血压发生除收缩压下降和舒张压下降的情况外且同时出现低血压症状会伴随有黑朦、头晕和晕倒等脑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并且少数患者会发生心绞痛,因此该类患者应避免卧位突然起立。

1.3 并发症多而严重:老年人各项生理机能均减退导致脑血管的并发症多而且严重,表现为患者体内的心、脑、肾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患者血液粘度增高且外周阻力加大,患者心功能减退且心排血量下降。常见并发症为并发脑出血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1.4 药物副反应较易发生:老年人因生理机能衰退导致肝肾功能降低或者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肝肾等脏器病变,因而导致对药物代谢和消除能力下降而发生药物副反应。

2 药物治疗

2.1 药物选择:对高血压患者应合理用药,合理用药的要求是,在选用降压药品是坚持个体化的原则,从最小的用药计量开始,逐渐的增加剂量直至使高血压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临床上最佳的方法是选择长效降压药来以减少24h血压波动来防止靶器官损害;同时采纳有效小剂量联合用药来达到最大的降压效应而副作用最小,同时有利于预防潜在的多种危险因素与并存疾病的治疗。

2.2 药物治疗进展:①利尿剂:长期使用利尿药会致使体内轻度缺钠,降低了血管平滑肌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此方法通过降压机制初期与排钠利尿、减少细胞外液量和血容量有关,可引起患者的持续性降压。另外研究表明氨酰心安、卡托普利、可乐定、哌唑嗪等与利尿剂联用的效果好于单用的治疗效果。②阻滞剂:无法证明对高血压患者预防MI的发生是否优于利尿剂,但其的应用可减少冠心病事件,同时对心肌梗死(MI)具有二级预防的效果。以普萘洛尔为常见使用药物。它的降压机制可能是与阻断心脏受体,抑制心肌收缩力并减慢心率使心排出量减少相关,与阻断肾脏受体导致减少肾素分泌和释放相关,与阻断血管运动中枢降低外周交感神经的活性相关,对于轻度及中度高血压伴有肾素活性和心排出量偏高的患者疗效较好。与利尿剂、钙拮抗剂合用有良好的降压效果。③钙拮抗剂:以血管选择性最强的二氢吡啶类应用最多,对于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有良好的疗效,其作用机理是阻滞血管平滑肌和心肌内钙通道使平滑肌和心肌收缩所需的钙离子减少,完成抑制兴奋一收缩偶联过程从而引起血管扩张和减弱心肌收缩力。该治疗方式尤其适用于高血老年高血压合并稳定性心绞痛、周围血管或糖尿病患者。禁用速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者是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 中西医结合

篇1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临床特征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时出现头疼、眼花、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母婴死亡的孕产期特有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占孕妇的9%~10%[1]。因此,要做好孕期保健,加强宣传孕期保健意识,加强分娩的相关知识普及,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治疗和综合护理,以保证治疗效果,稳定病情,减少子痫和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10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共48例,初产妇41例,经产妇7例;产前子痫43例,产后子痫5例。

1.2 方法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详细询问病史、产检及治疗情况,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根据病情给予硫酸镁解痉、硝苯地平降压以及镇静、扩容和利尿等治疗,落实有效的护理措施。

2 结果

4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均治愈,治愈率为100%。

3 预防与护理

3.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

3.1.1 积极推行孕期健康教育,通过孕期宣教使广大育龄妇女及孕产妇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知识,使其对本病有清醒认识,从而能主动、按时、定时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异常,给予恰当处理,从而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

3.1.2 做好孕期保健工作,指导产妇的饮食和休息,应多进蛋白质、维生素及含铁、锌、钙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减少脂肪和过多盐的摄入,一般每天摄入6 g左右为宜。并建议其从妊娠20周起,每月补充钙剂2 g,可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指导孕妇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劳逸结合,适当增加休息时间可抑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展。

3.1.3 开展预测诊断,对具有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的孕妇,在妊娠中期可开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测工作,以对预测阳性者严密随访及早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给予相应处理。

3.2 轻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 护理的目的是防止发展为重症。

3.2.1 建议患者减轻工作量,保证充分休息和足够睡眠,休息和睡眠时应取左侧卧位。

3.2.2 加强营养,除全身水肿外,食盐不应严格限制,以免影响食欲而减少营养物质的摄入及低钠血症导致的产后虚脱。

3.2.3 劝导患者按医嘱服用镇静、解痉药物,每日自测血压、尿蛋白情况,及时报告有关症状和体征,尤其是头疼、胸闷等先兆子痫症状。

3.2.4 无论孕周大小,即使无特殊情况也应每周1~2次在门诊随访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3.3 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

3.3.1 一般护理 了解患者心理社会情况,因势利导地进行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至关重要,心情愉快有助于抑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展[2]。根据情况测孕妇血压、脉搏、呼吸、听胎心音。督促患者自数胎动,按时完成高危妊娠检查监护。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应住入安静、光线较暗的病室。注意患者主诉中头疼、胸闷的自觉症状,高度警惕子痫的发生。准备好开口器、吸引器、急救药品。

3.3.2 硫酸镁用药护理 硫酸镁是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首选治疗药物。硫酸镁过量会抑制呼吸和心肌收缩,常危及患者生命。中毒现象首先表现为膝反射消失,随着血镁浓度增加接着出现全身肌张力减退和呼吸抑制,严重者心跳骤停。因此,护理人员应牢记中毒表现,在用药前和用药过程中严密监测并注意以下事项:膝反射必须存在;呼吸每分钟不少于16次,尿量每小时不少于25 ml,每24 h不少于600 ml。治疗过程中应备有钙剂用以解毒,当中毒症状出现时,立即静脉给予10%的葡萄糖酸钙10 ml静脉推注,应在3~5 min内推注完毕,必要时可每小时重复1次,但24 h不应超过8次。

3.3.3 降压、扩容、利尿的护理 (1)降压:对血压超过160/110 mm Hg或舒张压>110 mm Hg或平均动脉压>140 mm Hg的患者[3],按医嘱予以降压药物,降压药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护理人员应熟悉其常见副反应,在用药期间严密观察,并且以舒张压控制在90~100 mm Hg为宜。(2)扩容:合理扩容可改善病情。因此,扩容时应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尿量以便早期发现肺水肿和心力衰竭。(3)利尿:利尿剂使用过程中严密监测电解质、酸碱度,应用渗透性利尿剂者,应监护心脏功能,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心衰及肺水肿者禁止使用。

3.3.4 子痫患者的护理 (1)患者应专人护理,安置在单人暗室,周围环境保持绝对安静,避免一切外来光、声刺激,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2)护理操作与各种治疗的相对集中,动作轻柔,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因不良的刺激、不良的心理状态会诱发子痫的发生,可能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血中儿茶酚胺含量增加,血压升高,从而诱发一些应激能力较差的产妇突发子痫[4]。(3)病床加床档,以防患者坠落。(4)抽搐发作后,首先应保持呼吸道通畅,上、下磨牙间放置一缠纱布的压舌板,或开口器,以防咬伤唇舌或舌下垂阻塞呼吸道,并立即给氧。(5)患者应取低、侧卧位,防止分泌物吸入呼吸道,必要时,用吸引器吸出咽喉部黏液或呕吐物,防止窒息发生。(6)定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外,应随时观察患者瞳孔大小、两侧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度、口角有无歪斜、肢体活动是否对称等。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常见的妊娠并发症,特别是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已成为我国产妇的第二大死因[5]。只要医务人员加强宣传,让孕妇及其家属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关知识,做到有效的预防;同时加强精心的综合护理,及时提供有关症状、体征,及时用药,可以减少其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参 考 文 献

[1] 岳亚飞.妇产科护理学[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1-32.

[2] 留会.妊娠高血压综合症32例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7):111-112.

[3]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03.

篇13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物质进入体内血循环引起的栓塞、休克、DIC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的综合征,是产科少见而极其凶险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母婴安全,也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1985年5月~1995年5月10年所发生的7例羊水栓塞患者中,年龄27~43岁,平均35岁,孕次2~8次,平均5次,产次2~5次,平均3.5次,初产妇0例,经产妇7例,孕周32~43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例、胎盘早剥1例、前置胎盘1例、妊娠合并贫血1例、死胎1例、急产1例。

1995年5月~2005年5月10年所发生的7例羊水栓塞患者中,年龄20~45岁,平均32.55岁,孕次1~5次,平均3次,产次1~4次,平均2.5次,初产妇1例,经产妇6例,孕周32~44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例、胎盘早剥1例、前置胎盘1例、妊娠合并贫血1例、死胎1例、急产1例。终止妊娠方式:使用催产素引产3例、米索引产1例、胎盘早剥剖宫产1例、死胎催产素引产1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剖宫产1例。

1.2 诊断标准 (1)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发病诱因,羊水栓塞多发生于胎膜破裂、宫缩强、产程短以及高龄初产、多次妊娠、多产、有产科合并症、手术产等情况。孕产妇突然有胸闷、呼吸困难、烦躁、寒战、心慌、气短、不明原因的休克及出血不凝等即可作出诊断。(2)辅助检查:血凝障碍检查DIC指标阳性,腔静脉血或心脏血中找到羊水有形成分;胸片见双侧弥散性点状或灶状浸润性阴影,沿肺门周围分布伴轻度肺不张或肺水肿及心影扩大[1]。

1.3 方法 对14例羊水栓塞的诱因、诊断、处理及预防进行综合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时间 14例羊水栓塞中,发生于产前3例,发生于产时11例。

2.2 发病诱因 前10年发病的诱因主要为产科合并症,其诱因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妊娠合并贫血、死胎、宫缩过强或急产、人工破膜、使用催产素、剖宫产、羊膜腔穿刺引产及钳刮术。后10年发病的诱因主要为使用催产素或米索等、剖宫产、宫缩过强或急产、人工破膜、死胎、羊膜腔穿刺引产及钳刮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前置胎盘。

2.3 临床症状和体征 主要临床症状为:胸闷、呼吸困难、烦躁、寒战、心慌、气短;主要临床体征为:注射针眼处渗血、休克、DIC、发绀、昏迷、肺部音。

2.4 诊治经过 14例发生于胎儿娩出前的羊水栓塞3例,2例为死胎引产过程中发生,急行剖宫产同时行全子宫切除术;1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引产过程中发生羊水栓塞,尖叫一声后迅速死亡。胎儿娩出时的羊水栓塞11例,2例无合并症产妇胎儿娩出后10 min发病,6 h内死亡,1例胎儿娩出后2 h发病,经抢救好转。1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贫血侧切产后胎儿娩出后2 h发病,抢救2 h后死亡。死亡组7例中,3例及早诊断,应用了肝素;存活组中,均及早诊断,2例使用了肝素,存活组中,子宫切除5例。

3 讨论

3.1 羊水主要经宫颈黏膜静脉、胎盘附着处的静脉窦及病理情况下开放的子宫血管进入母体血循环,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胎膜破裂、宫壁或宫颈内膜血管破裂、宫腔内有足够的压力。本文14例羊水栓塞患者有13例是经产妇,主要诱因为胎膜破裂、使用催产素不当、剖宫产术、宫缩过强、羊膜腔穿刺引产、钳刮术等。同一病例可以有一种或数种诱发因素。因此,针对有以上情况的孕产妇应警惕羊水栓塞的发生,一旦出现症状,立即抢救,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3.2 诊断 及早诊断羊水栓塞,主要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一般为肺动脉高压、呼吸循环衰竭、过敏性休克、DIC及急性肾功能衰竭。以上表现基本按顺序出现,但有时不会全部出现,尤其要注意以凝血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羊水栓塞的诊断。羊水栓塞的确诊必须依靠实验室检查,如母血中寻找羊水成分、凝血功能检查等,但这些检查势必会影响抢救[2]。因此,临床上应根据症状和体征及发病经过作出及早诊断,边组织抢救边进行实验室检查,以免延误抢救时机。抢救同时进行鉴别诊断,应与心衰、子痫、脑血管意外、失血性休克鉴别。

3.3 处理 羊水栓塞的抢救要求迅速、有效及全面。总结本文14例羊水栓塞的处理经验如下:(1)抗过敏:及早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或氢化可得松。(2)纠正缺氧:面罩给氧或气管插管加压给氧。(3)解除肺动脉高压:罂粟碱适用于心率快者,阿托品适用于心率慢者。(4)抗休克:扩容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失血者最好补充新鲜血,有条件可行静脉插管,休克症状急剧且严重或血容量已补足而血压不稳者,应选用多巴胺。(5)纠正酸中毒。(6)预防DIC;强调尽早使用肝素,抑制血管内凝血,缓解肺动脉栓塞症状,保护肾功能,肝素是硫酸粘多糖,能与血浆中的肝素辅助因子结合发挥抗凝作用,而对已形成的血栓不起作用,故肝素的应用宜早不宜迟。国内都主张尽快应用肝素,在发病10 min内应用效果最为显著。不必等待实验结果。(7)防止心功能衰竭。(8)防止肾功能衰竭。(9)预防感染。(10)产科处理:羊水栓塞发生在胎儿娩出前者,应该积极改善孕妇呼吸循环功能,预防DIC及抢救休克,病情好转后迅速终止妊娠,可酌情行剖宫产、阴道助产、钳刮术等。必要时尽早决定行全子宫切除术[2]。

3.4 预防 严格意义上来说羊水栓塞是不能预防的,因为母亲和胎儿间营养物质与气体的交换是客观存在的,尤其在妊娠晚期和分娩期如破膜、子宫下断或宫颈小破口、剖宫产都使母血和胎儿组织有充分的接触机会。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都是无害的,但在极少数情况下这种接触激发了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反应。所以只能针对有关的诱因进行防范,结合本院近几年抢救功能的经验,谈一下几点预防措施。(1)加强产前宣教,适时适龄怀孕,孕前应治疗可能影响妊娠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贫血,妊娠年龄最好在35岁以内,身体健康情况下妊娠。(2)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前检查,加强营养,及时补钙补铁,预防贫血,及早发现和治疗产科合并症,如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将血压和血糖控制在合适水平,发现死胎及胎儿畸形,及早引产,选择合适的引产方法。(3)加强产时监护,严格掌握医疗指征,产程中不能盲目凭经验去干预产程的自然进展。①掌握产科催产素的使用指征。②静点催产素时必须严密观察,控制宫缩过强,对急产或产力过强者,适当给予镇静剂。③尽量减少会阴侧切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预防子宫和产道裂伤。手术操作应轻柔,注意子宫切开后及时吸尽羊水。其意义就在减少分娩并发症的产生。④一旦发现临床症状,及早进行抢救,必要时行子宫切除以挽救患者生命。⑤中期妊娠钳刮术时,必须待破膜羊水全部流出后再行钳刮和使用催产素。⑥行羊膜腔穿刺引产时,穿刺最多不超过3次[3]。

参 考 文 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05-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