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水利信息是国家基础国情信息之一、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以水利现代化促进水利信息化,增加水利的科技合量、降低水利的资源消耗、提高水利的整体效益是21世纪水利发展的必由之路。水利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和水事处理的效率和效能。
1 当前水利信息化的主要问题
虽然在水利业务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为特征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已经起步,但进展比较缓慢,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各水利业务覆盖全国的水利信息网络尚未形成。对照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当前水利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向。
(1)信息资源不足。水利工作管理要面对洪涝、干旱及水污染灾窑的防范、水资源环境监测四大主题,所需支撑信息在内容上涉及面厂,信息采集的时空间隔、数据类型、数据精度、交换格式与表达方式具有多样化特征。尽管多年来水行政主管部门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同时积累一些基本观测资料、初步建设了一些基础数据库。但涉及减灾决策、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利建设管理等众多急需的相关基础信息资源建设还极不完善。如服务于多层次业务需求的空间数据,水资源调度,工程现状与工程规划设计及其他各专业数据库的建设尚未全面启动。
(2)信息共享困难。当前对于信息的共享性以及重用性是信息资源价值优势的突出体现,共享是充分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的基础。由于水利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信息基础设施与共享机制仍不配套,导致有限的信息资源共享困难。对于当前水利系统结合各项业务应用目标,开发建设了一些专用数据库及相应的应用软件。但由于各自技术水平、任务来源和资金渠道不同,这些数据库及其应用大多分散建设在各个地区和不同业务部门,呈现条块分割的特征,形成以地域、专业、部门等为边界的信息孤岛。
(3)应用基础薄弱。信息开发与应用的基础是信息的共享与水利业务处理的数字化,除因信息资源限制导致的应用水平低外,对信息技术在水利业务应用的研究不充分,大多数水利业务数学模型还难以对实际状况做出科学的模拟。各级水利业务部门低水平重复开发的市用软件功能单一、系统性差、标难化程度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层次较低、成本高、维护困难,不能形成全局性高效、高水平、易维护的应用软件资源。
2 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构思
对于国家建设来说,水利信息化的建设作为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不能一减而就,需要我们有统一的指导思想,要做到统一规划,各负其责;平台公用,资源共享;以点带面,分步实施。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近期目标是:从现在起用几年左右的时间基本把我国的水利信息化网络建设完成,同时建立全国统一的水利基础数据库,实现水利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另外,还需要健全当前我国相关水利信息化建设以及管理体制,实现及时以及准确有效的水利信息服务。建立水利工程信息化教育培训体系;重点建成六大应用系统,并部署实施其他备用系统。要在水利系统基本实现信息化,全面完成水利信息公用平台的建设,全面完成十大应用系统和安全体系的建设并投入运行。
2.1 国家水利基础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
水利基础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建设过程,其需要各个子系统组成并且共同作用,如需要建立国家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国家水质监测评价信息系统工程等,尤其是作为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龙头工程之一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其需要全面借助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通信系统来传输相关信息资料。
2.2 基础数据库建设
为了能实现水利信息化,必须要借助于数据库。水利工程建设的数据库作为公共信息资源,其应当全面地包含多种子数据库,如包括方法库、超文本库和历史热带气旋等9个数据库,以及国家水利科技信息库、水利经济数据库等相关数据库。
2.3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化
为了能全面实现水利工程信息化,还需要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建设和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开发。
(1)计算机网络设计。组成以局域网、Internet相关联的网络结构。非本单位用户只能通过Internet访问局域网的数据,内部网络的数据有选择的对外公布。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计算机网络搭建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设计结构直接决定着整个性能的优劣和资源共享程度。
(2)实现网络连接带来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能够在整个系统网络内共享诸如打印机、传真机和扫描仪等设备。在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网络建设中设计设备逻辑位置时有三种基本的方法:将设备与联网计算机连接、直接连接到网络集线器、使用一个设备服务器。
(3)另外,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远程办公功能。水利部门办公人员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通过登录系统。如水利部门工作人员向上级汇报工作,直接通过Internet可以查看系统内部数据,完全实现远程办公的功能。
(4)通过系统网络,可以访问整个系统内具他计算机的文件。用户需要管理水利文档,以保证各部门的文件都在本部门计算机上。在建立网络之前设计好文件的管理能解决一些以后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网络将处理多少事务,哪些文件需要备份,哪台计算机联有备份设备,存储和访问多少文件以及这些文件存放位置,水利工程管理系统涉及业务复杂,数据量大,备份水利数据是很重要的。可以通过ZIP压缩、刻制CD盘或通过存储设备(如磁带)实现备份。无论用户选择哪一种,清列出一个计划,备份网络内所有重要文件。
3 结语
水利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必须要重点推广的内容之一,其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现代化建设。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当前小康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水利要求,应当实行采取电子化管理以及水利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同时提高信息化的水利工程管理水平,这样更能有效地确保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化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形态,推进水利行业信息化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
1信息化技术的特点
1.1精细化
信息化管理其实是自上而下的管理理念推行的过程,通过不同层级的分解,最终落实到具体的数据操作岗位,并规定操作的规则、职权、稽核机制等,因此推行的是一种精细化的管理方式。
1.2流程化
信息化管理强调流程化,信息化提得最多的业务流程优化,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清晰的梳理;更高层就是流程的优化。在一个单位,流程的效率就代表单位运作的效率,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很大程度都体现在流程的优化上。信息系统上线的过程就是流程化。
1.3标准化
计算机本质上是逻辑计算的工具,不管逻辑程序多复杂,它都会一层不变的去执行原定程序,因此无论哪个计算节点都必须清楚定义处理人的职责与权限,以及输入输出。在这个意义上讲,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一个管理权责的一个标准化过程。
1.4系统化
信息化严密的逻辑性特点,决定了信息化必须超前规划,如果一个系统不能保证至少3~5年的应用,那就是一个失败的规划。因为在信息网络化的今天,如果不系统的解决问题,将每天疲于应对“点”的问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将,信息化永远在做“管理解决方案”。
1.5效率高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2构建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2.1 享水利资源信息的需要
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水利工程管理产生的往来信息繁多,日常管理中下达或上报的信息复杂多样,如何优化配置这些资源以方便共享利用,就需要构建一个高效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2.2提供管理决策的需要
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时分析不同时段发生的各种信息,可以自动进行信息数据计算并按原定格式输出汇总结果,以便于管理人员据此作出决策,进而提高工程管理效能。
3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管辖范围、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3.1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管辖范围
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承担豫东地区有关大中型河道、水闸的工程管理、维修养护,统一管理豫东地区引黄水量调度、工程建设、泥沙监测,以及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协调处理市地间水事纠纷。
3.2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信息化建设现状
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当前局机关和二级分局都只有局域网,仅限于政务办公,信息传送等,灌区信心化建设目前正处于规划中,尚未形成实际信息监控管理能力。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为落后。
3.3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水利基础资源数据不足
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的基本职责是承担豫东地区有关大中型河道、水闸的工程管理、维修养护,统一管理豫东地区引黄水量调度、工程建设、泥沙监测,以及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协调处理市地间水事纠纷。
此外,水利信息数据的数字化和信息储存的规范化程度还比较低。从水利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自身的角度看。一是水利动态信息的采集环节薄弱,二是信息储备未能规范化,有许多宝贵的原始监测数据、历史档案以及工程管理的规划与设计等一手材料因年代久远,未能得到妥善保护而遭受损坏或丢失,造成信息资源的极大损失。
3.3.2 水利工程管理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困难
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是信息资源的价值体现。由于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始阶段,各种信息化建设的网络设备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还不配套,导致有限的信息资源共享困难。制约了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4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4.1提高水利信息数据规范化管理,促进信息化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为了保证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水利信息资源的共享,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应针对灌区、河道管控、科学试验监测等工作加大在通信设备、硬件设备、软件设备、安全系统等方面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数据,制定合理的使用方案,促进各科室及二级单位之间的共建共管,建设完备的信息数据共享机制。
4.2建立起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长效投资机制
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比较大,为有效解决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长效机制,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应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水利基本建设计划,逐年投入,分步建设,逐步完善。
4.3转变观念,加强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的人才队伍中,水利工程管理和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不足,尤其是信息技术人才极度匮乏。为改变当前这种现状,必须彻底转变用人观念。首先是突破传统的用人机制,强化水利工程管理和信息技术人才的通用化、年轻化、骨干化。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理念,充分挖掘、利用本单位现有人才,建立人才后备梯队,借助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重点培养。此外,也要利用本单位空编指标,适时引进引进高水平的信息化专业人才,加强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人才储备的厚度,提升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5结论
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对各行业信息化建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处在我国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总体过程中,水利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必然要求,我们应当积极探索、完善,尽快将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信息化建设纳入正轨,不断推进其水利信息化建设水平,以实现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水利管理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篇3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和主要内容
1、随着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全国水利系统已实现了从水情、雨情信息的采集、传输、接收、处理、监视到联机洪水预报的重大进步,这使得水利部门在历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中逐步发挥了作用。
2、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水利部门建立了全国水利文献信息交流网络。一是1995年开始建设的全国水情计算机广域网,已连接全国重点防洪省、直辖市和流域机构的水文部门;二是开通了以水利部信息研究所为中心,联结六大委及太湖流域管理局的多个国内外联机检索系统。
3、开发建设了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如《中国水利期刊文献数据库》、《长江资源数据库》等文献信息数据库。水利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成《国家水文信息数据库》,能够对外提供初步的查询服务;还有一批数据库如《水利空间数据库》、《中国防洪工程数据库》等也已经启动。
4、项目信息管理控制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水平的迅速发展,水利工程逐步进入数字化管理模式,相应的管理系统陆续出台,为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提供良好的先决条件。项目信息管理主要工程项目包括:工程质量的控制、工程成本的控制、工期的控制及安全生产的管理、施工技术的管理、数据信息的管理、工程合同的管理、材料设备管理等,严格控制施工期间的投入,合理规划管理制度。项目信息管理控制必须围绕人性化管理,因为水利工程施工具有特殊性,一旦项目信息管理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将会阻碍水利工程的正常实施,促使工程的施工期限延长,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5、施工过程的监控
我国多数工程建设的过程监控采用传感器采集信息,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全程控制。实施工程控制主要依赖施工现场的电视监控,但是电视监控存在一些隐患问题,无法准确记录施工过程的监控,因此,部分施工单位利用GIS技术,针对现场的施工情况,实施可视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工程质量与效率,第一时间接收现场施工情况,并且为现场的施工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
6、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的优化
优化整个施工过程中,给予实施工程足够的时间,确保工程能够在有效期间,提高施工的质量,合理控制施工的成本问题,实现施工企业的效益最大化。规划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能够有效推动数字化施工管理及工艺控制软件的实施,进一步优化整个施工过程。首先,施工单位应该充分结合本次工程施工的情况分析,根据有效的数据,规划工程设计方案。其次,对于项目工程的预算、人力、材料、工程技术、施工进度、工程成本等进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实现具有针对性的优化方案。
7、项目工艺控制
水利工程建设应该大力推广应用自动控制管理技术。实施工程中,可以充分应用相关管理技术,提升工程施工的质量,例如:预拌混凝土上料的自动控制、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工程材料的检测机数据采集等,利用项目施工的自动化技术,实现工程施工的自动化管理目标。
8、网络化统一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链接工程项目于总部的局域网,进行数据的共享与远程信息的服务,有效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实现工程信息统一管理。
二、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是在我国工业水平较低的时候被提出来的、相对较晚,所以基础比较薄弱。针对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双重困难,对我国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七五”开始对水情的汇总,80年底开始对信息源的处理,90年开始向计算机转型,到目前为止虽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一些基础的信息提取和应用还是存在明显的不足。
2、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力不够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由于接触较晚,缺乏技术经验,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文件,要求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但效果并不是很好,缺乏良好的经验交流机制,使得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
3、缺乏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共享机制
在信息资源开发方面由于缺乏良好的开发技术,以致无法进行创新;再者就是缺少一个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平台,传播受到种种阻碍,使得信息资源无法被广泛吸收和采纳,给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4、资金控制不到位
在工程建设中,资金是保障工程项目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支持,就会造成项目施工瘫痪。在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管理当中,由于相关资金难以得到落实,使得资金的投入不能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在工程建设中,由于资金流入的渠道不能固定,在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投入运营后期相关的工程维护难以得到解决,从而让工程施工受到限制。
5、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信息化建设总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发展较快,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发展较慢,这就在无形中拉开了差距。还有就是在十大重点业务系统中存在的不平衡,由于各个系统起步时间不同,研究水平也不同,导致他们的发展速度大不相同。
6、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管理运行创新系统滞后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管理难免要交给相应的政管部门,一些地区的水利信息和网络资源较为分散,不利于两者结合的平衡发展。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本就具有科研性质,那么就会存在一些地方在项目上走报项、审查、立项的老路运作,等到真的立项要进行深入研究的时候就无人问津了,使得建设单位陷入危机。另外一个方面,如果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被当成科研项目就会导致大量的重复,缺乏创新,延缓发展水平。
7、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缓慢
由于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在国内起步较晚,相关的技术和经验还很缺乏,需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专业人员来进行指导,国内也急需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来接受后续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三、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1、加强对水利工程信息化的重视
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要能够得到充分的重视。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工作的重点,建设出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的长期发展机制。要充分的重视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及及维护,要使已经建立的系统机制得到足够的维护,已到达其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目的。相关部门要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充分的利用好资源,在建设中敢于创新,要能够将最新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中来。在管理中要能够找到重点,节约相应的成本,并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去。这样才能够使得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管理变得更加的轻松和有效。
2、对水利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信息资源的开发是信息化产业的重要组成条件。对相关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是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无形的资产,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对水利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是我国当前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首要任务。我们要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对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规划,并且将其制度化、规划化。相关的部门要在各信息部门之间形成信息资源的整体体系,要能够使得资源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得到共享,发挥信息的时效性。在对资源进行充分开发的同时,要抓好各个水利部门之间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不断的健全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体制。
3、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制
3.1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制是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正常进行的有力保障。相关的水利部门要迅速解决其维护体制的问题,要加快其建设的进程。水利部门要在同一的规划中发挥水利部门的职能,要对信息化管理机制的完善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使得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更加的便捷与高效。
3.2在水利工程管理迈入信息化阶段的过程中,一些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要明确信息化管理体系,对常规信息进行采集的同时,还应该结合水利工程的监控设施建设,利用GPS和RS系统实施信息的自动采集和传输,逐步实现信息的综合采集,使信息技术向着高科技高水平发展,从不同层次对施工建设进行协助,确保施工的快速进行,避免人工采集形成的数据误差,全面保障施工质量。
3.3通过对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确保过程中责任明确,对一些管理不善的人员实施责任追究,保证管理职能的切实发挥。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对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审查,使每一项工作都能够执行到位,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效果。还可以使用GIS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对一些管网数据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导入,将其保存在数据库方便管理人员查阅。
4、完善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
为确保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资金充足,能够使得信息化系统稳定运行,可采用成本控制的方法对资金进行管理。在工程施工中对设备进行合理购置,施工所用的材料应该合理采购,在施工项目的运行中,施工单位需要按照工程规划的动态原则对施工项目进行科学组建,这样不仅可以节约人力,也可以减少工程的施工成本,保障工程的正常运转。也可以运用管理类软件进行工程管理,减少施工人员工资的开支,从而达到节约工程成本的目的。可以将节省的资金用于工程的后期维修阶段,能更好的促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5、重视专业人员的培养
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论在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上都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只有重视信息系统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才能够保障水利工程信息化的正常进行。在培养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的同时要注意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水利部门只有不断完善人才的引进机制,吸收具有较强技能的专业人员,并积极地完善人才的培养机制,不断的更新人才的专业知识,将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保持在先进的水平。不断的创造机会来提高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得整个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周期长、技术条件复杂、规模大等特点,勘探设计、工程实施和验收等方面管理过程也非常复杂。由于不同项目建设的条件不同,设计变更多,需要协调的关系复杂如移民、征地、环境保护等,因此,水利工程管理难度大、问题较多,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要求非常高。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也得到飞速发展,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实现提供了可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是指使用信息技术,对水利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包括对水利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存储、利用和处理等,大大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和应用水平,全面提高了水利建设的效益,对水利工程信息化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4
2.1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设施不完善
要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作保障,但是我国目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导致水利工程信息化设施不完善,全国范围内的水利工程建设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共享,而一些贫困地区相对落后的水利工程设施,也对全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水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2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难度大
水利工程建设的“个性”较强,不同的水利工程的条件也有所不同,工期、季节性、技术程度、设计等需要协调,水利工程建设的规模和投资与其他工程比较来说相对较大,并且受到移民、征地、环境保护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难度大、问题多。
2.3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资源缺乏
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中需要对水资源的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及水资源的污染状况进行相关防范和监控工作,所以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需要大量、实时的信息。由于我国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导致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中需要的信息共享不能顺利实现,从而对于我国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水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4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的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技术性素质要求相对较高。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在收集相关水利工程信息数据的同时,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技术人员还要根据数据制定出相对完善的策略,以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人员对于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足,缺乏专业性人才,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相对较低,这对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发展的质量和效率都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5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决策实效性的要求
为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水利工程人员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快速的整理、核对,因此对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信息化管理显得至关重要。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分析和过滤。并且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中的人员可以从信息中得出结论,对水利工程建设提出建议,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进程、质量资源利用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及时且正确的决策,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3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3.1完善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的相关基础设施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未能全面而有效实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我国要发展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首先需要加大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增加资金的支持来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得到发展。
3.2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信息资源的共享
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难以实现的另一个原因是信息资源共享不充分。由于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信息的收集和共享出现了问题。我国要加大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网络信息建设的投入,从而加快信息资源的收集与共享。
3.3提高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
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人才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技术,同时还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利工程部门在积极培养人才的同时,还应不断完善人员机制,从而提高水利工程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3.4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制
加快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还应建立相对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制。我国各级政府应加快推进信息化管理机制的进程,从而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的发展,最大程度发挥水利工程建设部门的作用,充分重视信息化管理机制的完善程度,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效率。
篇5
一、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信息化方面的现状
我国在水利工程的信息化有关建设实施的情况比较早,通过近代以来的不断完善以及不断改进,在整个水利的各项领域之中都已经得到了非常大的进展以及突破,可是就目前的整体情况来说,水利工作在信息化建设的方面还是不够完善,虽然能够在部分领域落实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可是在其他诸多方面依然还是应用数字化形式的管理模式。而且有关信息化方面的管理规范也还不够健全,在实际进行信息化共享的工作方面,有关信息的应用效率十分低下,甚至其中还有些根本无法切实的达到信息上的有效共享。因此在整体上来看,我国在水利工作方面的发展情况还只是处于起步的阶段。基于我国国土十分辽阔,在有关行业的发展之中时常会发生东好西差的情况,在水利工程方面同样也是如此,基于地缘的相关因素,导致了我国水利发展的具体状况相差非常大。
(一)有关信息的获取
在实际开展水利信息采集的工作方面,对于我国的水位监测数据以及就雨量监测数据在相关的收集工作方面有半数都已经实现了信息化,并且实现了长期稳定的工作,与此同时还在对周边的有关流量以及其他信息进行积极的收集。可是片面的发展无法代表其整体的进步,这些相关的信息系统在总体的构建之上还不够健全,在有关信息采集的过程中无法做到规范以及系统的收集整理,而且直接应用数字化的形式进行收集的还要更加的稀少。就整体的工作量在收集方面的具体状况来看,不能切实确保收集的次数,同时在精准度方面也不能做到一个更好的保证。总体来说在整体的收集量之中信息收集量的相关比例严重低下。
(二)传输手段的不足
当前有关水利工程单位都已经开展了部分岗位职能的有效信息化,并且切实形成了一个整体的信息方面的网络。虽然所收获的成果非常的明显,但是在现实的运用之中还是存在着非常多的不足之处,如果整体网络在传输信息方面的能力非常弱,不能够覆盖大范围的距离,这种情况使得整个业务范围都无法达到所规定的要求。因此在目前阶段的水利信息网络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怎样才能强化信息传输方面的手段,它的进展状况已经非常严重的限制了我国整个信息网络的提升以及发展。
(三)信息数据储存库
当前在我国的诸多水利业务都切实建立起了有关的数据库,高效的将所有相关的信息进行管理。可是由于数据库在建立的方面还没有一个完善、统一的模式,从而导致了在建立的形式上多种多样,相同点亦或是能够实现有效共享的实际作用微乎其微,数据库的相关功效仅仅就是该水利工作信息方面的保存,同时在技术方面的差距更是非常巨大。
(四)水利工程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的最主要的几点问题
虽然我国在有关水利业务的方面都已经在大范围应用了信息化的相关管理手段,将水利信息之中收集到的一些有效的信息进行信息化的建设管理,但是实际效果却并没有达到理想中的状态,其整体的进程以及进度都非常的缓慢,各等级单位的发展状态不够均衡,同时在信息的共享方面还没有有效的全国范围的网络共享平台。
二、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相关建设目标
近期目标。大力开发水利信息的相关资源,初步建立国家水利数据中心、水利信息网以及有关的安全体系,全面构建水利信息的一些基础设施,建立信息化的运行管理方面的体制,统一标准以及规范,强化在人才方面的培养工作,营造一个能够妥善保障水利信息化的环境。
中期目标。加大力度开发水利信息方面的资源,完善水利信息有关的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水利信息化方面的保障环境,大力推进一些重点业务的实际应用。
远期目标。在我国全面实施水利信息化。整体提高并不断完善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实现稳定均衡发展,在信息共享方面创建一个能够覆盖全国的网络平台,从而进行有关水利信息的共享,实现水利工程信息化的高效、稳定发展。
三、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相关建设目标的实施原则
依据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指导思想,我国在水利信息化的建设工作方面一定要遵循几点原则:
(一)保证重点建设
将水利信息资源的有关开发利用作为核心,将水利信息网以及国家水利数据中心等一些非常重点的工程建设工作作为突破口,在进行统一规划的有关指导之下,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工作。
(二)加强保障措施
多种渠道共同筹集水利信息化建设所需求的资金,妥善处理水利信息化建设在分布不合理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方面的问题,经过水利信息化完成标准化建设、政策法规建设、安全体系建设以及组织管理体制方面的创新,彻底打破业务应用在建设工作之中的条块分割,清除一些以部门、地域以及专业等作为边界的“信息孤岛”,在切实满足需求的有关条件之下优先运用国产的软件以及硬件,完善推进系统建设、托管模式以及运行维护的外包,积极创造一个优良的水利信息化的相关保障环境。
(三)充分运用资源
充分的运用已有的资源,包括我国的一些公共信息方面的基础设施以及有关行业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出现有水利信息基础设施的相关作用,强化信息资源在数字化方面的力度,提高信息基础设施的整体资源整合,加强信息共享,加大水利信息资源的有关开发利用能力以及整体社会服务水平。
当前水利系统之中的每个部门都有许多信息化的相关应用系统正在投入运用并且发挥着高低不同的效用,必须要科学合理的对已经具备的应用系统资源实施整合的工作,从而确保已有的信息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应用。
(四)注重建设以及管理的相关工作
在大力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强化对现有系统在运行与管理方面的工作,经过对于制度以及人才队伍的相关建设等手段持续、高效的发挥其整体效益。
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让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成为了重点工作之一。水利部门要对信息管理系统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有关的工作任务给予充足的责任心,对工作的内容认真负责,只有这样才能让整个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以及更加的稳定。
参考文献:
[1]胡四一.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J].中国水利,2008,(19).
篇6
二、水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水库是调节径流的重要水利工程。水库管理的重点是做好堤坝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溃坝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水利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信息化建设,可以及时对水库上下游进行监控,通过网络及时观察反映水库大坝及相关地区的实时气象及工程情况的信息,把这些信息整合起来,构建信息访问平台。通过实时水文预报等,能够更加直观、全面的对水库进行多种方案的模拟、分析,并提供解决和管理方案。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实时数据信息采集系统和处理“数字化水库”的时代已经拉开帷幕。水库效益是需要通过水库调度来实现的,在水库调度中,必须坚持发展服从于安全的原则。水库的发展及调度要权衡多方面的因素,维护生态平衡等需要。为了能够充分的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在水库调度中,需要利用信息化建设进行某些技术工作。
三、水库管理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水资源相对比较缺乏。人均水资源量在世界上的排名相对靠后。要想促进经济发展创建和谐社会,水库管理是否能够发挥自身最大的效益十分重要。在水库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如下:
(一)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全国大中型水库管理机构在计划经济时代上的基本定义是为集体社会提供公益,加之进行生产经营。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变换,水利上实施的体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必将遭受淘汰的命运。为了水利工程能有更好的发展,必须进行信息化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要合理的划分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从根本上规范管理。
(二)忽视水污染问题在水库管理上的主要问题就是防洪,严格管理以便造成溃坝等严重现象。特别是每到汛期,水库的管理人员都会小心翼翼的做好防汛工作,从而忽视水污染的严重性,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日益增加,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直接对供水和生态安全构成了威胁,没能在抓防汛工作的同时对水库进行污染物的清理工作。为了彻底清楚污染物应由供水部门带头,成立专门的清污机构,定期对水库范围内的淤泥进行科学的清理,以彻底消除底泥对水库水质的污染,这项工程庞大,耗资较高,但与重新修建水库所花的费用来说有明显优势。
四、水库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水库工程的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大中型水库起步较早,从电台报汛、有线电话报汛逐渐向自动化遥测系统等现代通讯手段过渡。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属三峡水库,三峡水电站建立后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泊达到一千零八十四平方公里。除三峡水库以外,其它大型水库工程信息化建设也在抓紧进行。实现水文现代化是提高水利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虽然目前我国也在进行全国防汛指挥决策系统的建设,但是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中央只管理中央报汛站,尽管统一规划,但是投入渠道却不一样。目前,全国有中央报讯站,各省有气象方面的雨量测站,有山洪灾害防治系统的测站,有地方的水文报汛测站,所以,难以同步进行建设,必须大力加强水文监测、优化站网密度,进行统一规划。必须明确经费来源渠道,统一按照要求,对国家和地方进行共同建设管理。这样,才能确保水文现代化的快速实现。还要注重科研和人才的培训,高度重视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特别是洪水预报系统的研发,即如何将计算机技术、洪水预报模型与GIS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包括信息自动采集设备等等。虽然我们也很重视科技发展,但研究范围还是不够广泛,科技含量低。开展研究的课题也相对较少,不利于水文建设的长期发展,为适应新形势的水利发展必须在这一方面尽快改变。为了推进水库管理信息化系统运行,必须对水库工作进行规范管理,确保信息化系统的稳定运行。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是现代化水库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加强管理才能确保水利工程稳定可靠的运行。因此,制定相关的运行管理规程及操作规程,要求系统工作人员严格按规章制度、操作执行,是信息化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关键。水利信息化项目落成后,运行管理费用紧缺是当前水库管理信息化存在极为普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明确维修管理费用的来源渠道是水库管理信息化系统运行的重要保障前提。信息化工作的关键是加强培训技术人才。在水利行业,特别是水库等较为基层的水利单位,现代化技术水平较低、应用管理水平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懂水利又懂信息化的技术人才相当馈乏,已经成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应采取更丰富的学习形式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水库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使水库工程信息化系统发挥出最大效益。
篇7
国内有很多水库项目,种类和数量都十分复杂,因而要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非常困难。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有必要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管理和建设。在构建水库工程信息结构体系的基础上,研究了信息技术在水库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2、信息化的水库管理系统
为了实现水库的精细化管理,有必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对供水安全和水资源的监测。
2.1信息收集系统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水库工程信息系统主要采用信息技术收集信息。主要功能是收集地下水,水质,图像,干旱,工作条件,雨,天气等。采集方法主要包括云摄像头和传感器采集。通过收集数据,监测水质,水量,水泵运行,水情和降雨量,确保项目安全运行。水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防洪作业和洪水预报提供技术支持。水情监测系统包括中心站,中继站,通信链路,遥测站以及降雨和水位传感器。视频监控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检测和观察水库的整体状况。已经建立了结合无线传输和有线传输的视频监控系统。对于具有长电缆线路的复杂地形,光纤传输至关重要。水计量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计算储存的水量并观察水库的蒸发以便更好地进行管理。为了建立供水计量系统,需要建立不同的计量点,然后由GSM发送计量点中心站的信息,以显示不同时期的水库的流量信息。建立水质监测系统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和分析水质,避免环境污染。系统建设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水质监测系统仪器实现自动检测。
2.2高级应用系统建设
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水库项目没有强大的信息数据库。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价值,有必要建立一个综合的水库信息数据库,为信息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许多水库工程的运行中,数据库的建设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一些工程管理团队也不了解信息数据库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在水库工程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无法通过网络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掌握水库的运行,这将阻碍水库工程的管理。建立先进应用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水土保持,水环境管理和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准确,科学的数据支持。水资源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支持水库政府的管理,为水资源规划,节水和引水提供技术支持。基于信息网络,实现了水库办公管理的信息化,完成了各项任务的信息化。建立预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防洪作业提供依据。预报系统包括水质,水量和洪水。变量和水文参数被认为是系统的内部结构参数。天气雷达用于有效监测降水和峰值到达时间,并建立预报系统。
2.3重视科学研究和人员培训
研究和开发新设备和技术,以及自动信息采集设备,洪水预报模型,GIS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相关技术,以改善洪水预报系统的建设。存在的问题是研发问题较少,范围狭窄,技术含量低,缺乏先进性。因此,提高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势在必行。目前,基层水文观测站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人员培训很少。即使只是正规训练,也大多局限于书本知识训练,实用性不强,效果差。因此,有必要定期培训员工,以提高他们使用信息设备的能力。此外,我们必须不断招募和吸收水库管理者,以改变和适应水利发展的新形势。
3、水库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
在水利工程中,水库工程管理非常重要。安全操作,维护和工程维护是确保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下游的关键,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管理水库项目。
3.1环境,气象和水文的实时监测
信息化建设人员必须创新思路,积极考虑提高信息化建设成效的措施,结合水库工程的各个方面,按照信息化建设体系制定计划,确保分支机构全面信息化监管。另一方面,改善水文监测,水库周边环境信息和自然灾害监测,自动监测预警,可以节省人力,提高管理水平。环境,气象和水文是水库管理的重要方面。为了保证环境质量,气象和水文测量报告和系统工程的稳定性,相应的维护和安装。水库环境,气象和水文管理需要确保应用软件的通用性,系统维护的有效性,数据的可靠性,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3.2加强水库综合治理
从我国大部分水库的基本情况来看,整体自然条件较好。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上游基本形成了绿色或森林。植被良好,洪水泛滥,大大小小,保护了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上游城市的产业发展非常迅速。随着流域人口的增加,污水排放严重影响了水库的水质。这种现象在中国水库中很常见。因此,有必要加强水库综合管理,综合社会环境和治理工程措施。河流的运动和形成具有一定的振荡范围。它的蓄洪功能。在综合管理过程中,还需要信息管理。通过信息化和现代监测方法,可以实时监测水库的水质。一旦水质发生变化,就可以及时处理,以避免水污染。
3.3加强洪水预报
洪水预报是水库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资源管理,防洪减灾的技术支撑。但是,为了加强洪水预报,有必要加强水库工程的信息化建设。为提高水文预报的准确性和预测周期的增长,有必要加强和加快水资源预测中心和洪水预报系统的建设,加强水情雷达的建设。利用雷达谜题研究降水反演数据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有效应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4、结束语
水库工程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溃坝,确保防洪工程的安全。水库信息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效率,促进水库整体稳定和安全。本文从水库工程信息化建设入手,研究和探讨了信息技术在水库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希望借鉴水库工程工程管理的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
[1]李久阳.水库工程管理的信息化 [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8(6).
[2]李久阳.探讨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 [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8(4).
[3]李文静.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 [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 No.419(4):45.
篇8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地理环境是紧密相关的,要保障水利水电工程高效、科学、安全的供水,就需要对周围地理环境,设备有充分的把握,因此,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要促使水利水电工程顺利、高效地运行,就必须加大对信息自动化技术数据库的建设,充分发挥信息自动化技术的功能,加大对信息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力度,使信息自动化技术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更好的结合,促使工程顺利实施。
1、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概述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是将计算机、通信、光电、微电子、遥感等高科技技术普遍而又系统地应用到水利工程管理上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高新技术不断涌现与发展,这些技术使我们在水利系统信息获取上能够更加便捷,在水情、雨情以及联机输水方面的工作也有了显著的进步与提高。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的发展,在防洪抗旱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已经日益突出与显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方面的建设也取得不小的成绩与进展。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大致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工程建设管理系统、水资源分析和处理系统、水环境实时监测系统、工程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工程实时运行监控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水利工程信息资料中心等。
2、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的信息自动化监控系统选用True64位计算机,在此基础上,使用Solaris9.0操作系统。监控软件:mosaic、语音报警、 数据报表、电话告警、 模拟屏、调试软件、驱动软件、大屏幕、服务器、客户端、对时。数据库:实时数据库,历史数据库。水库监控系统主要监视各闸门、流量调节阀、退水阀状态,同时,监视流量调节阀阀前、阀后压力,瞬时流量等。对各闸门设置远方操作按键,可以在站控级\调度级对其进行开\闭操作。流量调节阀设置开环、闭环控制方式。在开环调节时,可以点动开\关按键增\减流量调节阀开度;在闭环调节时,设置流量值,根据设定值对流量调节阀开度进行自动调节。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信息自动化技术具有实时性、智能性和资源共享性等显著特点。具体来说,水利信息自动化主要包括自动测报系统以及环境信息采集、水工安全自动检测、常规洪水预报、动库容动态洪水调度、闸门监控系统等及时准确地将水位等情况通过信息传输系统反映在终端系统上,这样可以便于运行人员监管运行设备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防范、纠正措施。水利工程的信息自动化具体可分为水利工程的信息自动化和水电工程的信息自动化。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治水史。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遥控设施感应仪器以及其他电子技术的发展在水利管理、防汛自动化方面重点地、逐步实行。在工程运行中采用了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储存、处理选择最优运用方案,实现经济合理的调度运用。随着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作为水利水电不可缺少的自动化工作也迅速发展起来。
3、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之中的应用
3.1、加强对水利工程信息化的重视
必须对水利工程信息化加强注重和管理。专业的管理部门要考虑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工作的需求,制定水利工程信息化长远发展的目标与战略。要重视系统的建设以及管理保养,要对现已存在的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使其能够具备较长的使用年限,保证最大的使用率。相关部门要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充分的利用好资源,在建设中敢于创新,要能够将最新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中来。在管理中要能够找到重点,节约相应的成本,并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去。这样才能够使得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管理变得更加的轻松和有效。
3.2切实的普及计算机应用的知识
当有了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如果没有会操作的人员那也是无济于事。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应当切实的培养计算机应用的人才,让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的工作人员不仅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较为实际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通过专业培训或者是个人的业余学习的方式,普及计算机应用的知识,争取让工作人员能够掌握绘图制表、计算机处理、监测数据等与水利工程建设息息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提高计算机的应用。但是更应该注意的是,时代不断的进步,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这就必须让水利建设的人员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培养终身学习的态度,紧随时代的脚步而发展。
3.3、通过计算机技术建立起水情、水文测报系统
水情、水文测报系统能够第一时间的提供相关的水文数据,收集当地的雨水信息,水质测量,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合理的预测,从而使相关区域能够及时的做好防旱或者是防洪的准备。而这类系统得以实现,靠的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水文测报系统的相关组成此项系统的基础是计算机技术,主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水文监测站、中心控制站。水文监测站的建立主要依靠的是无线网络技术,从而对水源的整体情况进行实时检测;雨量监测站主要的功能在于采集雨水量的相关数据,对其进行测量,从而计算出当地的降水量;调度中心控制站是整个系统的中心,它能够将各个输水部门同中心系统进行网络连接,通过调度中心控制站进行实时检测,之后会生成相应的数据,从而实现远程操作管理。
4、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发展前景
4.1、自动化的优势
现代通信网络保证了水利工程系统的自动化作业,广泛应用于水资源调配系统,这样可以减小人工操作的难度,提高自动化作业,提高效率。另外网络的信息化平台,可以向管理中心及时提供最切实可靠的数据信息,提高水量数据的自动化控制,提高水资源的分配。
4.2、智能与安全性广泛应用于水资源监控
基于计算机网络监控系统的调度模式应用于水资源监控中,通过向数据中心传递水资源信息,从宏观上反映了输水作业的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水利风险,便于指导人员调整输水控制方式,有利于实现整个信息的智能调配,降低水资源的浪费率。又因为网络具有大容量,能存储大量水利项目有关的数据,方便水资源调度的综合管理和设备操作功能的稳定运行。
4.3、加快其它业务领域的应用
为加快信息化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深化信息化在防汛防洪、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和水利行政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水利信息化应用与建设要对水利信息基础设施依据不同类型的业务系统有针对性地开发应用。在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进标准化与规范化,减少重复开发,降低成本,提高综合应用水平。
4.4、有利于建设大型的水利数据中心
现代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建成先进实用、安全可靠的水利数据中心,逐步形成标准、开放的水利信息数据中心,还要建立持续稳定的数据汇集、管理、维护的运行机制,为水利业务应用提供综合信息共享和应用支撑服务。
5、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正在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就是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的转变,水利行业属于我国的重点行业,向着信息化转型成为水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关人员必须要在转化过程中不断开拓进取,注重在水利工作的各个部分加强管理与控制,采用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方式,不断推进水利行业的进步与转型。
参考文献
[1]王樱.水文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29:415.
篇9
1 加灌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和维护力度
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我国的农业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农业经济之所以能够得到稳定发展离不开我国灌区水利工程的大力支撑,不仅提升了我国农民的旱涝保收能力,还有效的节省了我国资源,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运行使用,建设只是开始,使用好、管理好、维护好、发挥好效益才是最重要的目的。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来说,工程管理、人员管理、资料收集等各方面都需要管理者进行统一地指挥和管理。在这种条件下,如果能够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通过网络化的方式来对水利工程的方方面面进行协调和指挥,必然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工作效率,加速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的构建和形成。
2 当前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化管理意识薄弱
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则是信息化管理意识薄弱,多数地区在实施水利工程建设时由于相关负责人及管理人员不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和观念,导致信息化建设得不到重视。忽视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更有甚者,不少的水利工程领导者由于不熟知信息技术,会想当然地认为信息技术就是为了偷懒,不如传统管理方式更加有效。这种极其错误的思想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对于水利工程发展与建设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2.2 工程建设标准偏低,规划设计缺少统筹性
通常在实施水利工程建设时主要的负责机构是城市中的乡镇,在对项目规划设计时并没有针对相邻乡镇的实际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导致工程建设标准及资金利用率得不到提升。比如某河防洪堤坝的建设就涉及三个乡镇,这三个乡镇的水利部门分别制定自己的建设规划,使得工程设计的衔接与配合出现了空档,工程建设标准缺乏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灌区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和功能的发挥。
2.3 存在严重的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产权没有进行明确归属
目前在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时,大部分的单位只是看到了建设的重要性,对于管理和维护并没有做出太大的投入,导致管理维护主体及责任无法全面落实,存在严重的重建设轻管理现象,而且由于产权归属不明确,灌区农田水利工程的养护只是乡镇水利部门在唱独角戏,许多工程管理不善、损毁严重。
2.4 没有足够的建设资金做后盾
如果一个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后盾,那么这个工程随时面临停工和失败,水利工程建设中最基础的资金保障则是建设和行政管理所需资金。可是,现在由于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多是通过补贴和自筹获取,但最终压在县级财政的负担还是比较重,配套资金很难到位,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很容易受到影响,行政管理资金的落实也做的不够好。
3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实践运用
3.1 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设计模式的开发
想要推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改革,前提是要将信息技术全面融入其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利用使得工程建设管理更加便捷、省事,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水利工程整体的管理质量和效果。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设计模式的开发,相关的管理人员不需要通过现场的勘察就可以掌握一手、准确的资料,这种操作方式和管理方式就变得非常简单。总之,对于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来说,必须要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设计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开发,从而最大化地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质量的提高,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现提供基础。
3.2 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队伍建设
人才是工程建设中最关键的形成因素,因此,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应大力借助信息技术完成对水利工程人才的培养,促进信息化团队的建设,这是水利工程迈向信息化建设管理的有效途径。首先要制定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对整个水利工程团队进行信息化培养,要求他们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并学会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将这些与最后的考核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队伍建设,从而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3.3 完善灌区农田水利工程使用管理与维护的措施
工程建设不仅要注重建设,还应注重管理和养护,而想要达到有效的管理维护就要制定完善的措施,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实现建得成、管得好、长期受益的目的,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也是如此,应在注重建设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管理与维护。
4 结语
农业经济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相关单位管理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实时掌握工程的进展情况,保证灌区水利工程能够顺利运行,全面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此外,管理人员要提高对工程管理和维护的水平,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和浪费资金的现象。
篇10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水利工程的信息管理也在不断地寻求发展,在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水情信息以及试验检测方面,都可以应用合理的、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方式。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就是将计算机、交换控制设备、遥测遥控设备等硬件设备,与相应的软件程序相互配置,使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形成一系列连接系统,以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尽管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在工程信息化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工程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我国水利水电企业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探讨工程信息化管理策略,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在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问题分析
利水电工程信息化管理早已成为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趋势,新时期新背景下,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问题的探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体来讲,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管理体制不完善。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部门过于注重水利水电工生产,而对于信息管理体制建设上则是存在问题,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进行。第二,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资金不足。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是建立在一定的资金的基础上的,但是由于国家对于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的忽视吗,导致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第三,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维护体系不健全。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对于后期管理维护的要求很高,但是由于水利水电企业在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维护体系方面建设不健全,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进展。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对策探讨
1、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
信息化管理人才是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和重点,因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是信息管理人才,他们的素质水平与能力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质量与效益。因此,加强对于信息化管理人才的管理与培训,对于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质量以及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水利工程企业应该加强对于那些高素质水平与能力的人才的招聘。引进那些高素质人才,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努力提高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竞争力。其次,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人才培训体系,努力提高信息化管理人员素质与水平。明确信息化管理人员责任意识,让信息化管理人员掌握新技术,新材料,保证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2、加大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信息资源是目前我国信息产业的重要资源,是我国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无形资产,对于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水利水电的核心任务是合理开发以及全面利用信息资源,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为此,水利水电工程应该建立完善的以及标准的实施规范以及标准,进而对于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为此,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系统建设,例如,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应该抓好防汛抗旱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强化对于水土保持以及水资源的管理,对于大型或者中型的水库以及灌溉区域进行全面信息化覆盖,进而做好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全面化。
3、建立优良的信息化系统机制
信息化系统机制是水利水电工程进行信息化维护以及管理的主要约束以及管理体制,加强对于信息化系统机制的开发、研究以及利用,对于加快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进展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除了要进行信息化系统机制的开发、研究以及利用外,水利水电工程企业还应该加强自身信息化管理组织能力,建立完善的水利信息化管理有效机构,加强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机构的有效职能发挥。同时,水利信息化管理有效机构还应该充分的发挥技术优势以及业务职能,提高他们对于水利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尽量避免一些资源分散、重复建设、重复立项以及其他问题的出现,使得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系统机制的维护以及运行做到全面到位。
4、加强对工程信息化系统资金的投入力度
工程信息化系统的养护以及维持是建立在一定的资金基础上的,雄厚的资金是做好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及维护的重要基础。为此,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及维护部门应该建设工程信息化系统长效发展机制,同时注意工程信息化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持续性,使得建设工程信息化系统发挥长效的作用。如果水利水电工程资金充足,则要尽可能的引用一些先进的工程信息化系统软件,如果水利水电工程资金不充足,则应该努力使用那些其他水利水电工程早已开发而且相当成熟的信息化管理软件,这样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水利水电工程成本费用,同时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效益,将剩余的资金用于工程信息化系统后期的维护以及运营,努力保证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系统发挥长效的作用。
总结:
随着水利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对工程建设的管理也开始向信息化管理方向慢慢转变。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在开展工作时,要对非工程性措施的建设投入相当的关注度,同时开始使用各种现代技术,将信息采集和视频监控等系统先后建立起来。水利工程的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进行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在工程信息化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工程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企业盈利以及扩大化再生产。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应该深入研究自身工程信息化管理现状,创新工程信息化管理策略,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在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立磊,赵佩资.浅谈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J]. 价值工程. 2011(25)
[2] 王振华.浅谈WDS9002系统在水情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 新疆水利. 2010(06)
篇11
1当前水库工程动态监控系统概述
水库工程动态监控系统多采用多通道水库动态监控装置,包括声波水位计、雨量计、防雷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三维GPS想信息系统等,实现对水库水位、雨量、气温、大坝信息等方面的监测与信息采集[1]。如信息采集系统主要有电源电路、各采集设备及智能主控单元构成,在信息接收系统中,通过对多线程信息的采集与传输来进行加密、解密、校验处理,并存储到系统数据库;对于信息管理与预警系统,主要从各类数据的查询、处理中来了解水库运行状况,特别是查看水库水位、雨量、大坝稳定性、安全性参数等,来实现相应的自动报警。如水位一旦超过某限制水位或低于某死水位,都将触发相应的报警机制,以便于迅速根据预警监测来进行及时快速有效处理。在水库工程信息化建设系统中,还有GIS信息系统及其他预警控制软件系统,如与中国移动、联通等通信网络的连接,能够实现多点触发、各部门多级数据同步共享管理,来提升水库实时监控管理水平,更好地防范和化解水库病险及减灾任务。
2水库工程信息化建设重点内容
在水库工程信息化建设实践中,随着气候变化,各类洪灾的危害日益严重,如南方强降雨、汶川地震等灾害,给水库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各地大中型水库工程来说,在除险加固及信息化建设中,无论是硬件投入还是软件建设都较为完备;而对于一些小型水库,因其分散性强,数量多,在安全预警及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不足。以河南省小型水库信息化建设现状来看,除了具备对大坝各重要监测点的安全监测与水情测报外,很多小型水库因位置偏僻,信息化管理成本高而难以实现有效、及时的安全监测,也给一些小型水库工程带来安全隐患。为此,要提升水库防洪抗灾水平,必然需要从信息化建设中,结合不同水库工程工情、水情、雨情实际来进行优化和管理。一是做好试点建设工作,特别是针对小型水库信息化建设,要从水库安全信息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中,针对雨水、洪灾及干旱等灾害特点,来设置不同批次、不同等级的水库信息化建设试点范围,以积极完善试点建设工作。二是推进不同等级水库信息化预警系统安装、建设,特别是围绕水库运行状态等开展监测系统招投标管理,提升水库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三是加强技术开发与应用,特别是随着网络覆盖范围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成熟,以智慧水利为特征的水库动态信息化监控预警系统建设,以移动手机等为开发平台,实现智能手机对各水库工程状态信息的实时监控。如利用手机水库监管系统APP软件,可以对水库基础信息、水库水位信息、水库状态信息等查询与显示,为实现移动化管理提供了条件,也增强了水库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实效性[2]。从水库动态信息监控预警系统建设成效来看,一方面从信息技术的应用中来实现对水库状态信息的获取,特别是每15min即可完成对预警状态数据的更新,对水库常规监测指标如水位、蓄水量、温度等数据的自动采集,提升了水库信息化水平;另外,在对强降雨及险情状态下,能够按照每5min一次的间隔进行数据更新,便于及时了解水位风险,设置汛限水位、坝顶高程及与当前水位之间的关系,提升各相关管理部门对水库基础资料的了解,增强对水库状态的实时性管理与安全防范。另一方面,通过应用信息化监控预警系统,可以利用多种方式来查看水库状态,了解各类安全汛限信息及安全隐患风险,并通过与专门人员的手机关联来及早进行处理。同时,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水库监控预警管理成本,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特别是通过自动化水情、水位、险情的采集,不仅大大降低信息监测成本,还提升了工作效率。另外,通过水库工程信息化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使得水库安全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得到提升,增强了对水库安全管理及水库运行状态的快速查询,提升了抗风险水平。
3改进水库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3.1注重监测预警系统的完善,提升全天候监测水平
在水库工程信息化建设改进方案优化上,一是可以增加监测点,特别是在夜间实现水库状态信息的全覆盖。当前的监测摄像头多为固定式,缺乏对水库整体性动态监测,且在设备分辨率上显得不清晰,尤其是在夜间监测时,因光线暗、环境变化而影响监测准确性。同时,在监测关键点上如大坝、泄洪洞、库内水位等增加红外装置,以有效补充夜间监测的准确度。二是对重点水库工程实现全天候视频监测。由于视频监测所需设备投入高,对数据传输流量大,系统运行成本较高,因此在一些水库工程中采用间隔模式来运行,无法实现对水库信息的全天候监测。对于下一步信息化建设重点,要针对水库工程分类及等级要求,加强对重点水库全天候观测与视频记录,以增强水位、雨量等状态信息的时效性。三是逐渐实现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建设自动化预警机制的建设,重点在于与通信运营系统的对接,特别是从技术研发与管理上,加强对水库工程各监测系统的自动化报警管理。同时,在系统数据采集精度、信息采集广泛性上,能够涵盖水库坝体、水库环境、水库关键状态如水位、雨量、流量、温度等指标的感知与记录,提升传感器的采集效度和效率[3]。
3.2拓宽对水库工程信息化保障机制的建设
针对一些小型水库工程信息化管理现状不足问题,在优化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上,要创新管理方法,拓宽信息化监测预警建设范围,真正实现“管好”“用好”目标。一是注重水库信息化顶层设计,协同省级主管部门,从技术标准、系统设计与规划上作为整体方案的建设,提升水库实时报讯工作水平,实现对重点水库病害、险情、防灾能力的管理。二是注重多方协同管理机制建设,特别是围绕省级主管部门要求,逐步细化市县级及水库库区管理单位的协同推进机制,加强对库区管理职责的划分,提升库区安全管理、技术管理、信息化管理水平。三是注重对软件系统平台的整合,避免投资浪费。特别是在对小型水库工程动态监管与信息化管理中,要着力从水库信息综合平台建设上,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共用,提升水库工程安全性分析,对洪水预警机制信息化管理实现动态、优化调度。四是注重视频监控力度建设,推进新技术的应用。从系统信息化研发到新技术的推广,要从水库工程信息化视频监控与预警机制整体化设计上,逐渐实现网络系统改造与系统接入,提升水库信息化监管服务器分布式管理水平,提升系统服务器级联及备份能力,提升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水平。
参考文献:
篇12
1县级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现状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水能资源,一批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灌溉、农村供水、城市供水、养殖旅游等功能的农村小水电得到建设开发,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农村电网能源的重要载体。但这些水利水电工程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由于受传统建设理念、建设技术水平、综合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在应用水利信息技术来全面提升水利行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基础设施服务等方面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滞后性,严重影响水资源数据资源效益和资源交互共享社会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一些县级水利主管部门仅配备几台计算机,其功能也仅局限于洪水预警预报和局域网络资源共享,许多宝贵的信息仍停留在某些部门内部没有实现社会公开共享,没有得到合理的采集、保存和分析应用[2]。对于一些防汛抗旱水利部门而言,由于缺乏系统完善的应用开发系统,其雨量站、水文站缺乏系统规划,布置不合理,甚至有些水库站点没有必要的水文监测设施和水清监控设备,无法实现短期洪水的预测、预报和分析,给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安全运行防洪决策提供不了必要的数据资料,不能给防洪决策的科学制定提供参考。另外,水环境破坏、河道弃渣淤积等,导致河流发生洪灾机会大大增加,加上没有必要的信息化监测和监管系统,河流生态和工程区居民的生命健康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了合理解决有限水资源的供需日益紧张问题,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水资源的安全水平,充分发挥工程的发电和社会服务功能效益,建设基于水利信息化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服务和资源共享系统,有效提升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功效,也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发展的必然方向。
2加强县级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几点建议
2.1建设完善基础数据库和水利资源共享数据服务中心
基础数据库是实现有限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的核心,其应包括:水文水资源基本数据库、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运营基本数据库、水资源调配管理基本数据库和水利行业行政主管基本数据库等。通过系统完善的县级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为各行业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资源,充分发挥水利社会服务功能。水利资源共享数据服务中心,是县级水利水电工程信息资源汇集、统一存储和管理、交互共享和服务的核心,它将全县乃至周围县市水利资源信息进行全面、标准的汇集,从而实现水资源的交互共享,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合理调配和开发利用的科学性、完善性和准确性。要充分收集各河流规划信息、水文气象资料、降雨径流数据、历史洪水资料、旱情旱灾、地质灾害、饮用水质、水土保持等信息,实现水利本行业和跨行业等进行全面系统采集,并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资源的交互共享。
2.2完善区域河流洪水预警及防汛抗旱指挥信息系统建设
要在前述基础信息数据库和水利资源共享数据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根据系统采集的水文气象、水情、水情、工情等信息,结合智能预测专家系统等,合理分析预测区域暴雨、洪水等特性,并结合现有的县级抗旱防汛指挥系统和市级洪水预警中心平台,建立集水利水电工程防汛抗旱管理部门县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市级防汛抗旱指挥中心,三层级为一体的综合防汛指挥系统,实现汛期防洪数据信息资源的快速采集、远程传输和集中分析管理,及时掌握旱期、汛期可能出现各种地质灾害和险情。在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除了常规的旱期、汛期基础数据采集外,还需要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3S卫星遥感云图信息等建设模拟仿真的综合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实现防汛抗旱方案的可视化动态模拟仿真,确保防汛抗旱计划策略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可实施性。
2.3建设完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管理系统
在“十三五”期间,要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尤其是农村小水电工程特性,借助“农村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程实施契机,做好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系统建设。建设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管理系统,实现有限水资源数据的全面接受、统一归类保存和综合加工分析,实现水环境容量综合评价、水资源调查分析、水资源规划调度及保护监督、取用水许可管理等功能为一体,充分挖掘有限水资源内部开发利用效益,全面提高其社会服务功能。
2.4建设多参数水质监测和水土保持监管系统
在“十三五”期间,要加快水质监测和评价信息系统建设,充分结合“固定、移动、自动和智能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水资源和水质信息的全面采集。建设集多参数同步采集为一体的水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定期监测水质,快速响应突发性水污染数据信息采集功能,便于为相关管理人员和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提供详实的数据资料。建立多参数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居民、牲畜的饮用水安全和工业可靠用水。加强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效益监测,为泥石流等灾害预防、预控等提供完善的信息化数据资源。
2.5建立水利信息数据共享公众服务平台
在区域水资源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包括:区域水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现状、水利科技及政策法规、水质水价信息、气象水文数据等数据资料的信息数据共享公开服务平台,实现水利数据资源的公开共享和公众信息服务。并开放群众监管窗口平台,不断修正系统平台功能和技术服务,有效提高县级基层水利部门的综合办公效率和公众服务的社会透明度,推动水利政务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3结束语
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的数字信息发展,陕西县级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现有的县级水利信息化系统其功能大多基于业务应用功能需求而开发,主要为满足水利主管职能部门的垂直管理功能,而缺少横向的交互共享和集成统一,数据资源共享公众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十三五”建设期间,作者建议应从基础数据建设、洪水预测预警、防汛抗旱、水质监测、水土保持监测和效益评估、公众服务等方面,加强信息化系统功能建设,有效推动水利水电工程信息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13
虽然我国疆域辽阔,水资源储备量较为丰富,但对于水库工程来说却存在着地区差异较为明显的现象,对于水库管理工作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库工程管理工作的主旨在于确保水库的安全运作所以水库管理工作需要将安全作为首要原则,在各方面功能进一步完善的同时,也要保证水库工程能够在农业与工业中发挥预想中的效果,为城市提供充足的水利保障也在水力发电中发挥作用。随着现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水库工程建设也开始逐渐向着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发展,许多区域的水库都由原本的动态监管系统设计到如今的试点建设,都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也在管理实践中发挥着积极的防汛抗涝效果。所以积极探索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及应用策略,对于我国水库工程建设来说具有积极的作用,对此,本文便围绕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展开论述,并探讨了有关的应用对策。
2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对于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来说,指的是运用大数据和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水库信息数据的管理目标。如水库故障的检查与维修并可以通过已知的水库信息来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等。水库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水库运行所生成的数据信息也会经过时间的推移逐渐累积,这对于水库工程管理工作来说进一步提高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工作量,而水库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则有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减轻管理人员任务压力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水库工程管理的实效性。
2.1及时反馈水库情况
水库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管理人员能够运用现代化设备或技术实现水库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测,并收集水库监测信息,对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能够及时发现水库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运用大数据分析和计算机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为解决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2发挥出水库的性能
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进一步提高水库管理工作的数据精确性,对于一些可能会对水库工程带来不利影响的因素,或对水库工程建设与运行效益以及对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带来影响的各方面因素进行准确评价和预估。因此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对于水库管理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来说具有积极的作用。虽然目前水库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善,如水库工程投入力度不足,不管是水库硬件还是软件以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都存在一定缺陷。并且部分工作人员并没有跟随时代的发展,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导致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难以顺利落实。而管理理念的滞后导致各岗位人员职责划分不明斗好工作流程以及制度建设只能属于形式,这些问题都可能会导致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遭遇阻碍。除此之外,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当下我国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够好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提高投入力度,转变当下的工作形式,培养高素质水平的专业人才,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建设[1]。
3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现状
3.1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不足
因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具有明显区别,因此部分地区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经济发展现状较为滞后,甚至部分地区水库工程设施已经存在着明显的老化问题,或面临着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成就等现象,这对于水库工程信息化建设来说本身便是一大阻碍,导致水库工程原本的作用难以得到展现,当遭遇洪涝灾害时相关部门难以及时获取灾害信息,也无法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供充分的保障。除此之外,不同地区的水库工程信息也具有明显差别,单纯通过传统的人工记录的方式难以提高水库工程管理效率,同时也间接提高了水库工程管理工作的难度,无法确保信息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3.2人才资源匮乏
由于水库工程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属于新兴的管理模式,所以我国目前很多地区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在信息化背景下,还有一些水库虽然已经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但因为资金投入力度不足或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较为滞后,导致水库信息化管理无法顺利落实,或难以发挥其实效性。在高等院校中,水库工程管理有关的专业课程开发力度薄弱,教育部门对于水库管理方面的人才建设依然有待提升,水库管理人才资源的匮乏导致水库信息化建设步履维艰。此外,水库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匮乏也让水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隐患难以得到及时解决,这对于水利水库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来说具有不利影响。
3.3水库工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若想保证水库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以及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实效,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和有关的制度支持。但根据现状来看,部分地区水库工程存在着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经费不足和制度缺失等问题,很多水库项目都出现了设备不足、人才不足的问题。规章制度的缺乏或不合理导致绩效考核制度难以落实,水库工程管理人才流失严重,对于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来说也带来不利影响,导致水库工程管理难以发挥预期效果[2]。
4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有关对策
4.1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
为了实现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以及应用,需要不断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为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充分的基础保障,具体则需要注重以下几点。首先,在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有关的法律条例提供支持,并且在水库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进度管理方面也要具有专项人士进行监督和管理,各部门水库工作人员都需要将信息化技术与水库工程管理工作进行结合,若在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即应用期间发现问题,则需要针对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包括问题的形式影响以及成因等制定有关的针对性解决方案,将问题和解决方案纳入到数据库中,为后期的水库信息化管理提供重要决策支持。其次,当下我国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正处于发展阶段,若想保证信息化技术与水库工程管理能够有效融合,不但需要国家给予政策和法律上的支持,同时各地区水库工程自身也要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在国家政策与法律支持的同时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发展需求制定完善的制度体系,严格处理水库工程管理工作中的违法乱纪现象,确保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落实以及应用成效。最后,在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后,也要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落实,办证人员工作态度,若发现工作中存在问题则需要明确责任主体,同时落实责任制度与赏罚制度,促进我国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更好地方向发展。
4.2加大软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基础,为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设施方面的保障,对此则需要明确以下几点。首先,有关部门需要针对水库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硬件资金的投入和设备维护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如针对信息化设备的建设来说,只要保证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协调性等,为进一步提高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效果,还要保证设备的检查与维修工作能够落实到日常工作中,确保设备的运作稳定性,避免对水库工程管理工作带来影响。对于设备的选购来说,也需要结合水库工程具体的应用环境进行分析,保证硬件条件能够满足水库当下的环境条件,确保设施的应用价值能够充分发挥。其次,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注重硬件设施,同时也要不断完善软件设施建设,软件和硬件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软件体系中但凡出现一点差错便可能会对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如在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中需要不断收集水库运行的数据信息,并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整合与处理,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是一件较为烦琐的过程,信息化水库工程管理中能够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将原本复杂且工作量巨大的工作进行简化和细化,进一步提高水库工程信息化管理效率。最后,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水库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优势也逐渐显露了出来,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库工程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效果,有关部门也要进一步提高技术的研发力度,比如可以设计手机APP,通过手机实现水库工程的信息监测和查询检索,也能够通过手机及时了解水库的运作情况,实现远程化和智能化的水库工程管理。通过智能化查询检索功能,管理人员可以及时找出水库工程运作期间可能面临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及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包庄水库工程的稳定运行[3]。
4.3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