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市场分析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医药市场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医药市场分析

篇1

2市场的集中度提高

2006年许多大的、资金雄厚的企业利润和销售额都有大幅度提高,同时企业间的购并重组增多,力度加强。购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医药生产企业之间的购并,这同医药招标有一定的关系。在同等价格的前提下,医院肯定倾向于选择大的医药企业,这就迫使一些实力弱的企业向大型企业靠拢。另一方面是医药生产企业向流通领域的延伸,也就是说2006年医药行业的重组已经由生产领域跨到了商业领域,包括医药生产企业对医药批发企业的兼并和对零售终端(药店)的直控。有实力的医药生产企业已经意识到,要想持续地发展,就必须走技工贸一体化道路,以求获得稳定的市场资源。利用商业子公司的形式易规范、好运作、节约资金,同时子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易在招标中胜出。以上这两方面的购并重组引发了医药生产企业在流通领域的激烈竞争。招标对批发企业的负面影响促使其向大的生产企业靠拢,以获得永久性的产品权。由于医药批发行业是国家授证经营,资源的稀缺性使生产企业争相并购批发企业。同时,入世的压力也迫使药企尽早占有销售网络资源,多数企业收购药店以获得零售终端的资源,一些企业更是把医院纳入他们的购并视野,如同仁堂兼并北京崇文区中医医院。医院之所以愿意被兼并是因为医疗机构运作也要市场化,医院将分化为赢利性医院和非赢利性医院,对于赢利性医院将按照市场的规则运作,兼并重组带来的是双赢的结果。总的说来,2006年大企业集团组建、技工贸一体化趋势明显增强。

3新药的开发速度放慢,普药的改良现象增多

这与国家政策引导有关,国家所公布的公费医疗报销目录,除了一类新药可以自然进入公费报销领域外,其他新药研制成功后必须经过2年多时间才可以考虑进入公疗。所以许多企业认为与其等几年时间,还不如将已进入公疗的普药改头换面,改进产品包装,更换新名称,提高价格,重新树立形象。这种局面亟需改善,希望国家能尽早解决新药的研发问题,从政策、环境上给予引导、支持、鼓励。

4药品的零售价格降价现象开始在流通领域凸现

2002年开始药品零售价格统一不变的局面被彻底打破,因为药店数量的剧增,竞争的压力促使药店采用价格战这种最原始的手段参与竞争。价格的多元化使得许多医药企业自己也搞不清本企业药品的零售价格到底有多少种,在这种环境下,窜货现象时有发生,竞争趋于恶性化。另外,我国以前有不少原料药出口欧美,但2001年受世界经济衰退,尤其是“9・11事件”影响,我国药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国际市场的风险极易转嫁到国内市场,这就使得国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原有的价格体系被一举打破。

篇2

市场是企业的生命所在,特别是在日趋同质化竞争的市场情形下,发挥企业的市场优势,准确定位目标市场,科学细分市场,实现医药物流的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是医药物流企业的切入点,也是医药制造商的关注所在。

1国际国内市场现状是医药物流业建设的基础条件

世界药品市场正在以强劲的势头不断增长。据美国权威部门核算,世界药品市场到2004年已达到5060亿美元,到2010年达到7600亿美元。近年来,药品市场走势良好,呈稳定增长态势。专家认为:一方面,世界医药行业尤其是美国医药行业,已完成兼并整合,市场规模扩大;另一方面,随着未来的药品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人口的增长及保健意识的强化,给药品市场带来广泛的发展空间。未来几年世界人口将以1.5%的年率增长,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8亿。于此同时,目前占世界人口80%的发展中国家的药品只占世界药品市场的20%左右,但随着这部分人群生活水平的提高,药品消费将逐步增长。到2004年已占到总量的30%以上。其三:世界发达国家医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整合内外部资源,并建立了现代医药物流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扩大全球市场占有份额。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16.6%左右。我国医药制药业总体规模在国民经济36个行业中排在18位——20位,属于中等水平。2002年,我国医药工业总值为3300亿元,同期增长19.1%,占我国GDP的3.2%左右,医药行业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原料药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5146家,其中包括1700多家“三资”企业(世界跨国医药公司前20名都已在我国合资办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有1100家左右。按产值计算,股份制经济在全行业的比重已从“九五”初期的12%上升到目前的33.2%,“三资”经济从15%上升到18.8%,而国有经济比重则从55%下降到36.1%。医药行业所有制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从我国医药企业的市场行为和品牌发展情况看,由于企业过度发展,数量众多,基本药物严重过剩,产品总量供过于求,而且著名药品品牌多数为境外品牌和三资企业产品,其市场占有率高于国产品牌。据统计,2002年,在我国药品零售终端市场中,医院销售与药店销售所占比例分别为80%和20%,医院销售仍占主导地位。

2国内外药品市场变化趋势是建设医药物流中心的起点

伴随知识经济的崛起,世界医药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国未来医药药品市场需求将出现以下几个方面新的发展趋势。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将促进了药品的需求。我国已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预计未来老年人口将以每年3%左右的幅度增长,2005年我国老龄人口(60岁以上)的总数已达到1.6亿,占总人口数的11.52%;2025年将增加到2.8亿,占总人口的17%;到2050年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27%,并达到顶峰。目前老龄人口消费的药品占药品消费的50%以上,按现行老年人的人均用药水平385元/年计算,2005年,其用药总额达到616亿元,比2000年的500.5亿元净增115.5亿元。目前,我国的药品消费水平还很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药品消费市场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十五”期间,农村药品消费需求达到15%的增长幅度,由人均12.5元增加到2005年的25.30元左右。2005年人均药品消费水平比“九五”期末增长1倍,消费总额增加约110亿元。根据上述资料2005年,全国药品需求达到2180亿元。比2000年净增940亿元,药品需求年平均递增幅度有可能达到12%。农村市场将成为医药行业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几十年来,医药市场份额绝大部分在城市,农村只占了一小部分。目前我国有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而占药品消费的比重约为12—14%,农村与城市人口人均享用药品医疗器械金额之比为1:9,其医疗水平与用药水平相差悬殊,还有部分地区缺医少药,农村这个庞大的医药消费群体及巨大的潜在市场亟待开发,这既是我国能否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实际需要,也是各级医药工商企业通过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来扩大国内需求,保证医药经济稳定增长的需要。

非处方药品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药品消费结构和价格渐趋合理,非处方药品、防治新传染病和常见流行病的药物及消毒药品将大量增加,保健品消费持续增长,将有效地拉动药品需求的增长。随着新的医改方案出台,药品消耗过快增长的势头将得到控制,有效利用药品资源将成为百姓的自觉行动。疗效好、价格低廉将是患者用药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其销售量将会增加。新疾病谱的出现带来药品需求结构的变化,这主要是新的致病菌、病毒不断出现,危害人类的生命。21世纪医学模式将从治疗向预防型转变,抑制新的传染病和常见流行病将成为医疗的重点。因此,用于治疗、预防新的传染病和常见流行的药物及消费用药的需求会大量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将会全面提高。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保健品年销售额已接近500亿元,并以15%——30%的幅度增长,高于医药各大类的增幅,也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保健品13%的增长幅度。

药品分类管理带来药品需求结构的变化。全球非处方药发展很快。美国现有处方药仅5500多家,而非处方药房多达75万家。美国是目前人均消费非处方药品金额最高的国家(人均消费非处方药为70美元);丹麦居第二(人均69美元);德国居第三(人均65美元)。虽然目前我国人均非处方药消费低于全球人均水平(9.1美元),非处方药市场销售额增长却十分可观,据初步统计从1990年到2001年非处方药市场销售额从19.1亿到240亿人民币,占药品销售总额的20%,是年增长最快的国家。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人们自我医疗意识的不断增长和广大农村市场的开拓,以及药品管理制度的实施,我国非处方药市场将呈现更强劲的发展势头。所以,我国非处方药市场潜力很大,前景光明。天然药物开发迅速崛起正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消费增长点。中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就全国中药材资源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种类为12807种,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中药类销售额占药品总销售额的比例虽然呈稳步上升之势,但仅占33%左右,化学药品仍处于绝对领先地位。随着近年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使得天然药物获得更为快速的增长。天然药物作为来自植物的“绿色药品”已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全球崇尚自然热潮的兴起,天然药物必将成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药物之一。

医药市场全方位竞争格局正在形成。我国医药业长期被企业多、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等顽疾所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竞争加剧,一些企业被兼并、重组,一些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中国医药市场“版图”也将重新划分。这种优胜劣汰的结果使医药企业数量逐年减少。2001年、2002年已连续两年淘汰10%左右的小型制药厂。据统计“十五”以后,中国医药企业减少25—35%。国家对医药行业结构目标调整为:在现有大型企业集团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育10个左右销售额达50亿元以上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其占全国销售总额的30%以上,其主要产品具有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抗衡的能力;培育5——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建立40个左右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达到20亿元以上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占销售总额的70%以上;建立一批区域性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100个左右。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行业结构的调整,今后几年,一大批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大公司、大集团将逐步出现。它们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实现超常的资源汇聚、资产增值和资本扩张,形成强大的实力,可望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立足。西部将成为医药原料的生产基地,由于东部医药企业面临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压力,不得不把部分医药原料生产迁往西部省份。此外,西部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市场等,都将积极地吸引东部医药企业去开发利用,这就更需要物流公司进行资源流动。

调查统计,2003年连云港市医药保健品支出,人均用药平均每年以12%速度增长,年药品需求量在35亿左右,每年约增长2亿元。 近年来。连云港市药品零售市场呈现快速发展趋势,网点数量增加较快,药品零售网点也有所发展,但大都各自为战,分割了市场。连云港是港口城市,交通发达,货物流通较快,市场潜力很大。另外,连云港市与欧亚各国家有铁路联系,在中国具有的道地中药材中,欧亚各国也有大量的蕴藏,是今后能够开发的潜在优势。可以预见,在整个医药行业的良好发展形势下,连云港的医药连锁网络项目有很好的基础,如果运作得当必定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市场预测是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

项目实施后,随着传统批发业务向总、总经销、物流配送和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逐步转型,采购能力和配送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销售额较过去将有较大幅度上升,销售利润率可增加2个百分点。利用总部物流中心、区域配送中心和26个中心药店,既为自己的连锁药店服务,又开展低价现款销售业务,预计两年左右时间可运用低价现款模式使销售额增加1.5亿元,销售毛利控制在15%左右,可实现利润率10%。加快零售网点建设,项目期内力争完成300个零售药店的建设,覆盖面达到连云港市、江苏省70%以上地市,利用医药物流中心的销售网络,完成医院门诊药店的流通改造任务,采取联营、收购、招标中标、承包等多种形式将医院门诊药房纳入本项目技改之中,力争在项目完成之时,将原有医院销售网络门诊药房改造50个左右,销售收入可增加1.5亿元。为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医药物流中心子公司不设销售机构,其医药产品全部由本项目销售,根据其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独有性特点及子公司生产情况,预计销售额可增至2亿元以上,毛利率和利润率也将大幅提高。开展医药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配送连云港卫生系统组织的招标品种,配送适合于药店销售的功能性食品、化妆品等商品,可增至销售额0.5亿元。增加生物制品销售业务,利用现有的网络和冷藏设备积极开展生物制剂的销售业务,预计销售收入0.5亿元。销售收入在现有基础上可达9.5亿元,力争到10亿元以上。发挥现金流的再投资作用,可使本项目的销售利润有大幅度上升。地道中药材的种植、加工、精深加工等业务,预计新增销售收入0.5亿元。

综上所述,本项目实施后,在新的管理理念指导下,依靠产业链资源整合,总、总经销品牌商品的管理,现金流再投及资本运作物流配送、信息网络技术和零售连锁网络建设等技改项目支持,本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4建设医药物流中心的风险主要是市场和技术风险

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的应用和发展,为公司信息技术的采用、计算机网络运行维护和必要的信息化装备的运行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存在的风险为当前网络设备更新换代快,因此在设备选购时要有超前性,否则运行一段时间后软硬件跟不上网络的发展,再更新会造成很大的浪费,网络匹配不协调也会给工作造成影响;车辆购置要适合项目经营的需要。

随着全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物流领域的市场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未来也必受到周边同行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新的物流业务能否顺利发展,对企业生存至关重要。风险控制:搞好现代物流知识培训,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提高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积极开拓新业务,提高增值服务和第三方服务的水平和规模,满足不同层次和各种用户对物流信息的要求,提高运输和仓储服务质量,积极扩大货源,扩大规模,降低服务成本。

5医药物流中心的市场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根据连云港医药市场目前的状况,公司面临来自两个方面的竞争。一是来自连云港医药商业企业的竞争。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就有江苏恒瑞、江苏豪森、正大天晴、连云港康缘等大型医药集团,医药商业批发、零售网点都已初具规模。但这些集团在商业经营中,基本为松散的,各自为阵的经营模式。二是来自连锁公司、超市和国内及流通企业的竞争,江苏省内医药零售连锁公司和规模较大的医药超市,占零售市场份额较大,药品价格较低,但大多数企业资本实力较强,配送能力差,有近一半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的配送系统,这些企业即是竞争对手,也是整合对象。

我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集中优势:原药材、医药生产、销售内部整合,管理自成体系,具有集中力量的组织优势,这对利用现有资源引进先进物流手段,统一配送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经营优势:公司将集中成药、西药、中药材生产、加工、批发、仓储配送、零售及道地中药材研发、种植和加工于一体,将是国家批准的全国首批甘草、麻黄草专营企业。国家级首批GSP认证验收;公司药品零售子公司将是获批的医药零售连锁经营企业。经过发展,将建立起一定规模的营销队伍和遍布国内各地的商业网络,形成比较稳定的客户群。

医药物流中心经营既有批发、调拨的医院,又有零售的连锁网络,是整合原始、低效物流转为现代物流配送的最好基础,通过项目推广促进,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国家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中明确提出医药分开经营,医院门诊药房纳入医药流通行业管理,如果恒康医药公司利用统一策划、连锁经营、现代配送、集中购进等方式,千方百计降低经营成本,做好企业品牌,整合此次变革动荡中的医院门诊药房是完全有可能的,并且也具备网络等基础条件。

可见,我们建设医药物流中心的市场环境是可行的。也有利于发展经济、意义重大,符合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符合目前总体发展需要,项目的建设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同时,信息网络系统将为现代医药物流提供全方面的信息支持,是经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网络系统及设备功能全面、先进、合理,信息处理量满足未来业务发展需求,现代物流仓储设备等硬件设施完全符合GSP要求,是物流现代化的支撑,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提高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惠珍等.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1.

[2]美保罗·A·萨缪尔森 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12.

篇3

如何在高度同质化的茶类减肥市场中实现突围呢,WL减肥茶在媒介的选择上显示出独特的战略眼光,从而实现了以市场细分成功突围,以更为理性和较低的成本的投放策略实现了丰厚的利润。

武汉本土媒体除电视及电台媒体外,一般医药保健品大多选择报纸媒体进行广告投放,而在这些报纸媒体中,又呈现以下特点: 报  纸 发行范围 发行量 读者群 广告价格排名楚天都市报 全省 90+30万份 市民报纸,受众广泛 最高楚天金报 武汉 40万 年轻群体居多,零售量大 第三武汉晚报 武汉 70万 家庭订户为主,中老年群体 第二武汉晨报 武汉 40万 年轻群体居多 第三

在这些媒体中,康丽源等选择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两个一线媒体集中进行广告投放,针对这种状况,WL减肥茶分析认为:

1)、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虽然发行量大,对武汉及省内地级市场影响力很大,但同时广告价格也高,且康丽源等已经先入为主,采取跟随策略,很难占优;

2)、一线媒体广告价格高,投放必然要以高频率、大版面广告进行支持,成本风险大。

3)、金报晨报发行量相对较小,价格比较低,读者群主要以15—32岁左右的年轻群体居多,但是医药保健品一向在这两个媒体上投放较少,效果无法有效界定。

在这样的情况下,WL减肥茶做了一个报纸读者消费行为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一线媒体读者反映目前报纸广告太多,让自己有些无所适从;而二线媒体读者则反映,平常报纸广告较少,一般如果做的有新意的广告,会比较关注。通过调查,WL减肥茶还发现,不同的报纸都有一部分较为固定的读者群体,这就意味着如同数学上的交集一样,各媒体的读者群既有重合也有非交集。通过以上的调查,WL减肥茶果断的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选择金报和晨报这两个二线媒体作为主要投放媒体,在产品剂型相同、价格相差不大,甚至广告平面诉求雷同的情况下,以报纸不同的读者群来作为市场细分切入的标准,这样既保留了广告营销模式启动市场短平快的特点;也能在最大程度上迎合茶类减肥潮流的同时规避广告与竞争的双重风险。

决策一出,WL减肥茶立即开始了上市前的准备工作,由于二线媒体价格相对便宜,使WL减肥茶也能够按照一周2到3次的频率进行投放,于是,在武汉出现了这样一种状况:四家媒体,一线媒体以康丽源等为主;WL减肥茶则以二线媒体为主,开始了版面与频率相等,广告风格类似的广告。而且,其后WL减肥茶紧跟康丽源等的促销策略,手法如出一辙,居然每次活动也效果颇好,令业内人士大跌眼镜。

篇4

不过非典期间也有一个数据出人意料,那就是非典期间的销量创造历史新高,这不能不说为非典市场增加了几分笑谈。

有涨的就有跌的。口罩卖的好却严重影响了化妆品的销量。据说OFFICE小姐非典期间最开心的事情竟然是上班不用化妆了。

有跌的就有涨的。旅游和交通业可以说受到致命打击,但医药股却在股市中牛气冲天。很多中药企业在这次非典中起死回生。安国医药市场更传出了一天造就几个百万富翁的新闻。

这次非典型肺炎的爆发给医药保健品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指出的不仅仅是某些产品在非典时期迅速火暴,而是他带给整个国家的震撼。

可以说,中国人民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珍爱生命,珍爱健康。这将给后非典时期的保健品行业的发展扫平了最大的障碍,也将给保健品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铂策划预言,医药保健品行业将继续领跑中国经济。 非典之后,谁是热点?

随着非典的逐渐被控制,大多数非典时期畅销的保健品将风光不在,那么后非典时期我们该怎么选择产品,选择什么产品?已经成为困扰保健品厂家和经销商的主要问题。

前几天医药保健品圈内的朋友经常打电话给我。主要是询问提高免疫类的项目上不上,消毒产品的签不签。我一般是这么回答的:“可签可不签。”如果你真正摸清了后非典时期的保健品态势,那么你应该知道怎么签怎么做。如果你只是想跟风,那还不如不签。胜利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那么,后非典时期的保健品热点在哪里?经笔者分析,我感觉不外乎在以下几个方面。

热点之一,预防免疫类

谈到这一类产品,应该说涉及面是很广的。保健品中的大多数都应归于这一类,毕竟保健品还是以预防保健为主的。象提高免疫类的球蛋白,补充维生素的力度伸还有各种各样的消毒水都通过非典火了一把。

是一鼓作气,真正巩固保健意识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找回保健品行业的春天;还是死抓着非典良机不放,过把瘾就死。已经成为摆在保健品业内人士面前的首要问题。虽然不排除有些企业的急功近利,但做大这块蛋糕的意愿还是共同的。

预防免疫类产品中应该还有很多细分市场。例如调节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类、预防传染性疾病消毒类、调节免疫的灵芝虫草类,当今炒作得沸沸扬扬的维生素类。

调节血脂类的产品也许到了该扬眉吐气的时候了。虽然此类产品很多,但前段时间一直在夹缝中生存。只谈降血脂消费者不感冒,如果去针对心脑血管疾病又明显违规。所以很多经销商处于两难的状态。

后非典时期消费者的最大改变就是从治疗心态到预防心态的改变。这是保健品行业最希望看到的。调节血脂类产品不必再犹抱琵琶半遮面了。调节血脂的目的就是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铂策划曾经预测,下一个保健品大鳄很可能出在这个领域。目前我们仍然坚信这个观点。

预防传染性疾病消毒类产品可能是非典时期最火暴的产品,随着非典型肺炎的控制,以预防非典为卖点的产品将逐渐走淡。可是这个细分市场却将继续存在,预防乙肝类市场将一触即发。上周有个朋友告诉我准备做此类产品,我的意见是此时不做更待何时。在其他产品还在为非典争个你死我活的时候。为什么不独辟蹊径去赚取第一桶金呢!

调节免疫类的灵芝和虫草市场由来以久且产品众多,但过去更多的局限于预防肿瘤和治疗慢性病这里。宣传违规自然是再所难免的。其实随着消费者对免疫性质的认识,这一类产品也该回归本行了。

众说周知,作为名贵中草药的灵芝和虫草有很多神奇的功效,但这些功效大多是通过调节免疫来实现的,免疫疗法也越来越多的被很多专家认可。相信此类产品将被更多的消费者认同和接受。这些产品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在治疗疾病方面如何宣传,而是如何降低价格成为消费者的日常保健品。

维生素类产品是美国销售量最大的保健品,也一直被中国保健品界的研究者看好。史玉柱大举进军维生素市场也决不是一时的冲动。这类产品更需解决的应该是技术问题和操作手法问题。如果拿维生素去当药卖,也许能得一时之利,但却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同维生素市场比较类似的还有其他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类。如果能在操作中对消费者采取正确的引导,还是大有可为的。

另一个市场热点:医用产品民用化

非典期间,医用口罩和温度计的脱销救活了很多企业,虽然后非典时期这两类产品不一定会再掀起什么波澜。但有嗅觉的厂家应该能找到另一个市场热点。那就是家用检测和治疗市场。这类产品更多的是以医疗器械类出现。

氧立得制氧机是医用市场民用化的先驱。“保心护脑,氧立得好”让氧立得红遍大江南北。不过此后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同类产品,却没有一个提出新概念向氧立得叫板。都成了搭车产品,让氧立得舒舒服服的做了几年制氧机第一把交椅。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是保健品界一种常见的说法。因此很多产品都不愿意出头去教育市场。但未必所有的市场教育者都是失败者。氧立得是胜利者,脑白金更是如此。第一个教育者一般有先入为主的感觉。一旦占领了市场。在短时期内销量很少出现滑坡。这也是史玉柱一直坚持的第一法则。

那么是不是后来跟进的就没有机会呢?铂策划认为,只要充分利用差异化原则,找到好的市场切如点,后进的产品依然机会很大。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你是站在巨人的肩上。

篇5

工信部的数据显示,中国手机用户已经突破8亿,拥有牌照的手机企业近400家,而手机型号有4000多款,众多厂家为获得消费者认可,绞尽脑汁开发新产品,希望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重围。但以国产手机的技术积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国产手机对细分市场的酷爱,来自于洋品牌打压下的自我拯救。在没有创新就是死路一条的情况下,它们牢记英特尔创始人安迪・格鲁夫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这句名言,默默地遵循着这一规则,在细分市场上获得了回报。

在朵唯董事长何明寿看来,细分市场已经成了国产手机突围的一条出路。2009年经过调研后,何明寿发现,市场上没有一个专门针对女性的手机品牌,而国内有2亿多女性手机用户,其中6成以上有购买女性手机的需求。朵唯抓住女性对“爱”和“美”的渴求,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单品销量一年超过10万台。

在细分领域市场因专注而获得成功的,并非只有朵唯。山寨机企业基伍则是另一个例子,它发现,很多印度的手机用户喜欢2至3个电话号码,于是推出了可以装3张卡的手机,这让它一度成为印度市场销量前三的手机企业。而宇龙酷派也正是凭借双网双待,确定了在国内CDMA市场的领先地位,与三星平起平坐。

上述以小搏大的企业,专注产品的深度而非广度,贴近客户,从产品和流程方面持续创新,建立了竞争优势,充分体现了细分市场存在巨大的挖掘潜能。

篇6

与上年同期相比,进口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有:

2005年一季度由于进口汽车相关政策较晚明朗,经销商不敢贸然订货,直接导致2005年一季度进口量锐减。

由于2005年国内汽车市场整体形势较好,很多厂家都对今年的汽车市场保持乐观,纷纷提高了2006年的销售预期,故加大了订单。

消费税4月1日调整的消息使一部分订单得以提前释放。

2.越野车进口量超轿车

一季度越野车进口量超过了轿车,成为进口总量位居第一的进口车种,进口量达到23233辆,同比增长202.28%,占机动小客车进口量的47.77%。在各种排量的进口越野车品种中,3L以上的高档越野车进口量为13601辆,同比增长330.14%,占越野车进口总量的58.54%,是越野车进口的主要品种;2.5L以上排量的更是达到了94%。

具体分析:

3L以上高档越野车中,从日本进口6377辆,美国3606辆,韩国1040辆,英国996辆,德国969辆,斯洛伐克569辆,瑞典42辆,其他2辆。

2.5-3L中高档越野车进口8227辆,其中从韩国进口3145辆,日本2449辆,美国2109辆,瑞典436辆,德国88辆。

1.5-2.5L中低档越野车进口1393辆,其中从日本进口840辆,韩国349辆,英国116辆。

图1、越野车分档次进口量分布

图2、主要进口国家(地区)越野车进口量

从越野车进口的国家(地区)分布看,一季度从日本进口9666辆居第一位,从美国进口5716辆居第二位,以上两国进口量占越野车总进口量的66.21%。其他顺序为:从韩国进口4544辆,从英国进口1112辆,从德国进口1066辆,从斯洛伐克进口569辆,从瑞典进口479辆。

越野车进口量增长比较快并且超过轿车进口量的主要原因:一是中高档国产轿车对进口轿车的替代作用增强;二是国产高档越野车仍是空白;三是随着国内消费的不断升级,高档进口越野车的市场需求增加;四是由于越野车的排量都比较大,因此消费税调整的因素使一季度进口量提前释放。

3.轿车进口德国“一国独大”

轿车是进口量仅次于越野车的进口车种,今年一季度进口量为21382辆,同比增长42.88%,占机动小客车进口量的43.97%。

在各种排量的进口轿车品种中,排量在1.5-2.5L之间的中低档轿车进口量为8074辆,是轿车进口的主要品种;但是3L以上轿车的进口量增长非常快,进口量为6401辆,同比增长147.33%。其中德国作为豪华车生产大国,仅3L以上的高档轿车就进口了4506辆;1.5-2.5L的进口轿车中德国也基本占到了50%;1.5L以下的轿车进口量为695辆,主要从日本进口(678辆)。

图3、轿车分档次进口量分布

图4、主要进口国家(地区)轿车进口量

另外,进口车高档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一季度进口轿车平均单价3.89万美元,比上年同期的3.09万美元增长了25.89%。

4.中国汽车产品进出口同步增长

中国汽车产品进口和出口同步快速成长,说明中国汽车工业正逐步融入全球汽车产业链,并在一些中低档轿车、大客车和轻卡等区位市场上逐步显示出一定的竞争力。

进口方面,一季度汽车商品包括整车及零部件累计进口45.26亿美元,同比增长74.6%。其中整车进口金额16.9亿美元,同比增长108%;发动机进口2.57亿美元,同比增长44.9%;汽车零件、附件及车身进口23.7亿美元,同比增长61.9%。

篇7

分类 195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08年 2008年

综合医院 2692 7859 10424 11872 12599 12902

中医医院 4 678 2080 2591 2518 2610

专科医院 85 694 1362 1543 2271 2494

医院数合计 2803 9902 14377 16318 17764 1839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卫生费用占GDP比重上升

2008年末,全国卫生机构总数为29.6万家,比上年增加0.5万家。其中,医院18,39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万家,卫生院4.2万家,门诊部6,148家,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0.2万家,妇幼保健院(所、站)2,997家,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581家。与上年比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所、急救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共6类机构数量有所增加,卫生院、妇幼保健及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等数目在减少。按医院床位数分组:1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10,867家,100~199张的医院3,812家,200~499张的医院2,759家,500~799张的医院715家,800张及以上的医院243家。

据测算,2008年卫生总费用达6,584.1亿元,比2002年增加794.1亿元。卫生总费用构成是:政府预算卫生支出为1,116.9亿元,占17.0%;社会卫生支出为1,788.5亿元,占27.2%;居民个人卫生支出3,678.7亿元,占55.8%。人均卫生费用为409.5元,比2002年增加58.8元。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由2002年的5.51%上升到2008年的5.62%。卫生费用占GDP比重上升

2008年末,全国卫生机构总数为29.6万家,比上年增加0.5万家。其中,医院18,39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万家,卫生院4.2万家,门诊部6,148家,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0.2万家,妇幼保健院(所、站)2,997家,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581家。与上年比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所、急救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共6类机构数量有所增加,卫生院、妇幼保健及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等数目在减少。按医院床位数分组:1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10,867家,100~199张的医院3,812家,200~499张的医院2,759家,500~799张的医院715家,800张及以上的医院243家。

据测算,2008年卫生总费用达6,584.1亿元,比2002年增加794.1亿元。卫生总费用构成是:政府预算卫生支出为1,116.9亿元,占17.0%;社会卫生支出为1,788.5亿元,占27.2%;居民个人卫生支出3,678.7亿元,占55.8%。人均卫生费用为409.5元,比2002年增加58.8元。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由2002年的5.51%上升到2008年的5.62%。

诊疗和入院人次增加

2008年,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为22.03亿次。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数为21.32亿次,占96.8%;营利性医疗机构为0.63亿次,占2.9%。非营利性医院、卫生院占总诊疗人次数的88.7%。在医疗机构诊疗人次中:医院13.05亿次,占59.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0.46亿次,占2.1%;卫生院7.03亿次,占31.9%;妇幼保健院(所、站)0.86亿次,占3.9%。与上年比较,医院诊疗人次数增加0.92亿次,卫生院诊疗人次数减少0.07亿次。2008年门、急诊人次数为21.05亿次,占总诊疗人次的95.6%。综合医院分科门诊构成情况是:内科占30.7%、外科13.4%、妇产科10.2%、儿科7.5%、中医科6.6%、其他科室占31.6%。2008年全国居民到医疗机构就诊的平均次数为1.7次。

2008年全国医疗机构入院人数为6,669万人,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入院人数为6,500万人,占97.5%;营利性医疗机构为143万人,占2.1%。非营利性医院、卫生院占总入院人数的91.9%。医疗机构入院人数中,医院为4,668万人,占7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万人,占0.2%;卫生院1,621万人,占24.3%;妇幼保健院(所、站)307万人,占4.6%。与上年比较,医院入院人数增加509万人,卫生院入院人数减少5万人。医院、卫生院每百诊疗人次入院3.1人,每百门、急诊人次入院3.3人。2008年全国居民每万人口入院526人。

门诊和住院费用上升

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继续增加,医疗费增长幅度略有上升。2008年,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急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为117.7元,比上年增加9.5元,增长8.8%;出院病人人均住院医疗费用为4,283.7元,比上年增加373.0元,增长9.5%。与上年比较,门诊医疗费用增长幅度上升0.2个百分点,住院医疗费增长幅度上升0.8个百分点。医院级别越高,病人医疗费用越高(见表2)。

表2 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诊和出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在2008年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诊病人医疗费中,药费占52.5%,检查治疗费占29.7%;与上年比较,药费比重下降2.2个百分点,检查治疗费比重上升1.2个百分点。在住院病人医疗费用中,药费占43.7%,检查、诊断、治疗费(含手术费)占36.6%;与上年比较,药费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检查诊断费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

用药金额呈现上升态势

根据“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China Pharmaceutical EconomyNet(以下简称CPN)”推总数据显示(以下如无特定说明,金额均指推总金额),2008年全国医院购药的总金额为981亿元人民币,2008年上半年已达到金额573亿元,与2008年同期比增长率达到23.85%。从图1中可以看出,医院购药金额随着季度变化有所波动,但总体趋势呈现上升态势。按此趋势预测,2008年全国医院购药总金额将达到1,200亿元左右。

CPN药品分类采用WHO的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ATC)编码,共分为15个大类。在2008年医院用药大类排序中,全身用抗感染药仍雄居首位,全年用药金额为282亿元,占总体医院购药金额的28.76%。其次为抗肿瘤药和免疫调节剂,用药金额为172亿元,占总体医院购药金额的17.51%。首位比次位高出64%,显示出全身用抗感染药仍有明显的优势。第三位为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药,全国医院购药总金额为122亿元,占总体医院购药金额的12.43%。第四位是作用于消化系统及代谢药,总金额为117亿元,占总体医院购药金额的11.83%。第五位是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总金额为107亿元,占总体医院购药金额的11.00%。前五大类药品购入金额占2008年医院购药总金额的81.53%。

2008年上半年,各大类药品均呈持续性增长,大类排序未见变化。与2008年上半年同期对比,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增长13.23%,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增长22.11%,心血管系统药物增长34.09%,消化系统及代谢药增长29.09%,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增长18.57%。在前五类药品中,增长率最快的是心血管系统药物,而第一大类全身用抗感染药已明显放慢了增长速度。从图2可以看出,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类药与心血管系统用药在医院购药市场中还有很大的差距,心血管系统用药在医院用药市场中要超越抗肿瘤药和免疫调节剂类还需要一段时间。

篇8

一、现阶段我国制药企业进行废水处理的重要意义

我们人类的生命之源就是水,它对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进行了孕育与滋养。而淡水是与人类最为密切相关的水资源。可是,淡水资源在水环境中所占的比例却非常少,只有总量的2.53%。所以,我们整个社会的一个共同的责任就是对水资源的保护与珍惜。在我们国家,人均占有淡水量不超过2545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所以,保护水资源对于我们来讲是重中之重的。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医药工业得到快速的发展,也带动了人类的文明发展。同时,由于生产而排放的废水也对环境带来非常严重的污染,当然,也影响着人类的健康。据有关资料显示,医药制造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水成分非常复杂,无论是盐分还是浓度都非常高,具有非常大的毒性,含有的有机污染物质也是具有繁多的种类,并且,在这些物质中有很多都是难生化降解的物质,可长期留在环境中。如果运用以往传统的处理工艺根本无法达到标准排放。所以,如何处理这些具有复杂成分的有机废水,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都是一个非常大的难点。

二、在制药企业中关于废水处理工艺的选择

对废水进行处理时要根据其特点来选择工艺与设计,根据远期与近期的可调性,选用两级的处理方式,也就是物化处理与生化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如果此厂的废水是很难处理的工业制药废水,就要根据此厂的设施运行经验,运用生化与物化结合的办法处理。一般情况下,一级的物化处理采用格栅、调节池、气浮池以及沉砂池,主要是对废水中固体废物、沉淀物、以及悬浮物进行处理。调节池还能起到水质与水量调节的作用以达到水量与水质的调节作用。在对系统设备进行配备时也要考虑到先进性与可靠性,并且对系统维护的工作量进行降低,这样才能使系统处于正常运转的状态中。在控制系统的使用中适当采用自动化,就能使处理的效果得到保证,有了可靠的工艺,先进的设备,合理的费用控制,工程的档次就会得到提高。

三、在综合制药废水处理中吸附水解—接触氧化法的具体应用

首先,关于原理的分析,在对含有人工胰岛素的综合性的制药生产工艺的废水进行处理的时候,运用吸附水解一接触氧化组合的工艺进行处理,结果显示,在对酸化过程进行强化吸附时,就可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采用接触氧化过程的处理,能增加污染物的处理率。经过1a的稳定运行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处理后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GB8978-1996),符合了回用的要求。其次,关于构造的分析。其一,调节池分析,设调节池1座,有效调节停留时间为12h,结构尺寸为10m×5m×5m,内设WQ15污水提升泵1台,电机功率1.5kW;设机械格栅1台,栅条间距2mm,安装角度75°,格栅总宽度500mm,电机功率0.5kW。其二,水解吸附池的分析,为了加强对有机物的吸附作用,水解池使用了生物固定床,与此同时,也使得水解菌的泥龄得到提高,并且,酸化水解微生物的流失率降低了。其三,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分析,生物接触氧化池是在水解吸附池之后建设的,并且只有一座,里面分为两格,可以并联使用,也可以单独运行。其四,斜板沉淀池的分析,斜板沉淀池分2格,沉淀时间为1h,沉淀池单格结构尺寸为5m×2m×5m。其五,滤池的分析,采用普通快滤池1座分2格,单格运行,双层填料,过滤速度6m3/m2·h。反冲洗强度为15L/mm2·S,反冲洗时间为8min,反冲洗周期为12h。设IS200-150-200型反冲洗水泵1台,电机功率为18.5kW。滤池设置在综合操楼内,单格结构尺寸为2.0m×1.5m×3.55m。其六,集水池的分析,集水池的设置,是为了对所提供的水源进行反冲洗,与此同时,还能达到部分回用的要求,其它的都会溶解度放到河里。其七,鼓风机房的分析,此设置在操作间的二楼,气水比在20:1,电机功率在7.5KW。其八,泥处理的分析,一般情况下,都会在综合楼里面设置污泥处理制污泥浓缩罐一座,高度在4.7米,直径有2.5米,被压滤后的污泥送到生产的锅炉房进行焚烧。

四、CA—SBR工艺在制药废水中的应用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英文缩写是SBR,它是由充排式的反应器发展而成的,主要的工作流程如下:在规定的周期内把污水注入反应器里,反应器在充满水以后就会开始曝气,污水里面的有机物在生物降解后,只要达到排放的要求曝气就会停止,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以后就会排出清液,并形成一个固定的流程。最近几年里在我们国家SBR法得到很大的关注,对它的应用越来越多。SBR处理工艺共有以下五个程序来对污水进行处理,包括进水、反应、沉淀、出水、待机。这种处理工艺不需要太多的处理构筑物,这样就可以省去很多处理系统。与标准活性污泥法对比起来,基建的费用比较低,它主要用在小型的污水处理厂,运行起来比较灵活。SBR法的优点非常多,具体如下:SBR系统的结构比较紧凑而且很简单,系统操作起来方便灵活,不需要太多的投资和太高的运行费用,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在基建投资方面能节省30%左右。SBR在分离固液的时候水体接近几乎处于静止的状态,并且不会有短流现象发生。与此同时,在进行沉淀中反应池的容积都是用于分离固液。SBR在反应的过程中浓度的变化与推流式反应器是保持一致的,具有较低的扩散系数。总之,它没有太长的处理流程,控制起来比较灵活,对处理水量的指标控制完全依据进水与出水的水质,并且,具有非常强的适应性。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得出结论,在制药工业中废水包括合成药物生产产生的废水、抗生素生产产生的废水,还有中成药在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当然还有各种制剂在生产过程中的冲洗废水与洗涤水。这些废水具有特征就是较高的有机物含量,成分非常复杂,具有很大的毒性,尤其是生化性非常的差,随着医药工业的不断发展, 废水的污染也会越来越严重。因此,做好废水的处理工作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贾学庆等.化学气浮法处理庆大霉素废液研究[J].化工环保,1986,6(1):17-20.

[2]夏文林,李武.煤灰吸附-两级好氧生物工艺处理制药废水[J].环境工程,1999,17(2):13-15.

[3]郝存江,陈静.沉淀-吸附处理双氯灭痛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工艺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0,22(3):24-26.

[4]邓良伟,彭子碧,唐一,黄志龙.絮凝-厌氧-好氧处理抗菌素废水的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1998,19(16):66-69.

[5]台明青.洁酶素生产中丁醇提取废水的处理[J].江苏环境科学,1998,2:17-19.

篇9

为提升临床药物的治疗水平,促进合理用药,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和药源性损害发生率,本院在门诊中药房设立用药咨询窗口,由经验丰富的主管以上职称中药师主持,向医师、护士、患者提供有关药物使用咨询服务,宣传合理用药知识以及配伍禁忌和可能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等,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对本院2011年用药咨询窗口记录880份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统计

统计资料来源于本院2011年中药房咨询窗口记录表,共计880份。对表中记录的咨询者身份、年龄及咨询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2 结果

2.1 咨询者身份与年龄

身份包括患者859例(97.6%),医生21人(2.4%);年龄包括20岁以下39人 (4.1%),20~40岁198人(22.5%),40岁以上643人(73.4%)。来本院中药房咨询的以40岁以上患者居多,这些患者因大多患有慢性病,病程较长,对个人健康非常关注,对中医中药较认可,希望多了解中医中药相关知识,所以咨询的内容也比较详细。

2.2 咨询内容分类统计(见表1)

2.2.1 汤剂煎煮方法 药材的煎煮是否得当是影响临床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环节。虽然本院对每位患者提供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说明书,对煎药的用具、用水、时间等有较为详细的说明,对有些需特殊处理的药材,如先煎、后下、包煎、打碎、烊化、冲服等单独另包并注明煎服方法,外用的药物在发药时特别交待,但这类问题仍然是咨询内容中最多的。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读不懂说明书,如不理解“文火”和“武火”的概念;对阿胶、鹿角胶、龟甲胶等需烊化后服用的,烊化工序如何操作弄不明白。对此,我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患者讲解,并根据药物的不同告知不同煎煮时间的重要性。

2.2.2 服药方法 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我们告知中药有温服、热服、顿服、频服和含服等许多不同的服药方法,并注意服药时间,机体有两个吸收药物的“黄金时间”,即8-10时和14-15时,在该时间内服用可提高药物的吸收度。

另外,汤剂是中医临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但因味苦难以入口,使不少患者望而生畏,尤其对初次服用的年轻人及久病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来讲,是一件痛苦不堪的事情。对此,我们给患者介绍一些减轻中药汤剂苦味的技巧:首先消除畏惧心理,正视汤剂的苦味;其次,注意汤药的温度,服用中药汤剂味觉最好的温度,在初春、深秋或冬季时为42 ℃左右(人感到药液稍温热),暮春、早秋或夏季时为34 ℃左右(人感到药液稍清凉)为宜。服用温度掌握得当,既可防止药液烫嘴,又可解决汤剂苦味艰涩之偏;第三,药液在口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觉味道越苦,且舌根部对苦味最敏感,因而服用苦味汤剂时,不能象喝茶那样慢慢品用。服药时要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尽快喝入咽下,力求干净利落以减少药汁在舌根部停留的时间,随后用清水漱口。

2.2.3 药价与医保 按我国现行医保政策规定,一些滋补类中药必须是复方配伍时才能报销,我们耐心地向患者解释这一政策,尽可能取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2009以来,由于气候原因及游资炒作,中药材经历几番暴涨,这引起一些老患者的埋怨。我们详细解释药价昂贵背后的原因,并及时与医生沟通,告知一些药品的市场供求紧张、价格异常波动的情况,建议医生尽量用同类功效药品替代,以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2.2.4 用药禁忌 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证候禁忌、妊娠禁忌和饮食禁忌。其中患者咨询居多是服药的饮食禁忌。在服药期间,一般应忌食生冷、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根据病情的不同,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寒性疾病应忌食生冷寒性食物,热性病应忌食辛热助阳之品。如服人参时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力;皮肤病患者应忌海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其次,随着人们养生保健意识的增强,自服滋补类中药现象常见。对此,我们告诫要辨证使用,千万不可盲目滋补。如鹿茸及鹿角制品有补精填髓之功,但阴虚火旺、血分有热、胃火盛或肺热有痰以及外感热病者忌服,否则可能发生吐血、衄血、尿血、目赤头晕等不良后果。

2.2.5 使用剂量 一般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可以随意加大剂量和长期服用,但同一种中药,不同剂量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如大黄粉口服0.39 g以下有止泻作用,1~5 g有致泻作用[1]。近年来,有报道大剂量单味中药和长期用药后引起的毒性反应,如何首乌致肝脏损害[2-3]。因此,我们告诫患者“是药三分毒”,服用中药也需要控制其用量和疗程,对长期服用某种中药的患者,特别是有用药过敏史、脏器功能不全者,以及老人、儿童、体质较弱患者更应该注意药量,要注意其毒性成分蓄积中毒发生的可能性。

2.2.6 储存 中药贮藏保管要求很高。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阳光和空气等,内在因素主要是饮片或辅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等,均会引起中药的质量改变而致变质。向患者介绍常温、阴凉、冷藏的不同概念和一些药品的储存要求。如冬虫夏草常温下极易虫蛀和特有香气的走散,一定要冷藏密闭保存;花类品种在受日光照射后,不仅色泽渐渐变暗,发黄,发蔫,特有的香气走散,而且变脆,出现散瓣,因此要避光、密闭储存;而水丸和蜜丸开瓶后,容易吸湿发霉,特别在梅雨季节,所以一定要密封阴凉保存。

2.2.7 不良反应 中药汤剂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相对安全,但也可引起不良反应。如一些虫类中药蝉蜕、僵蚕、蜈蚣、全蝎、斑蝥因含异性蛋白,常对免疫系统造成损害,易诱发引起皮疹、荨麻疹、红斑,严重者出现剥脱性皮炎、过敏性休克[4]。对含有这类药物的处方,我们提前告知患者,若用药后发生异常情况,一定要及时来医院处理。另据刘氏[5]报道,非中医背景医生处方使用中成药约占97%,且无中医诊断者占大多数。中西药不合理联用后,在药理或理化方面产生相互作用可能引起种种不良反应。因此,中西药物联用时切不可忽略配伍禁忌。

我们参阅和收集了相关资料,建立和不断补充临床常用的中西药物配伍禁忌表。如丹参及其制剂是临床常用药,丹参活性成分丹参酮、隐丹参酮等可与抗酸药物中的金属离子产生结合效应形成螯合物,而使丹参的生物利用度降低,影响疗效,故不宜与抗酸药物,如三硅酸镁、氧化镁、复方氧化镁、胃舒平、胃得乐、胃铋镁等配伍。丹参及其制剂与维生素C类合用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二者的作用减退或消失;若与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凝血药物合用,则由于其作用增强,从而导致出血现象[6]。

2.2.8 剂型 对一些传统中成药的改进剂型,患者也经常询问。如复方丹参片与丹参滴丸,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胶囊及六味地黄软胶囊的区别。对此,我们运用药剂学的知识,结合药品说明书,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

2.2.9 药名 由于历代药学家对药物命名的依据不同,因此形成了一药多名的特点,并沿用至今,加之我国幅员辽阔,风土各异,在长期用药中,各个地区又出现了许多地方别名,如千张纸(木蝴蝶)、毛姜(骨碎补)、斑根(虎杖)、蛇六谷(天南星)、双花(金银花)。对此,我们在窗口配备了《中药别名大全》,方便这类咨询。

另外,一些中医师为了书写的公正美观,习惯用3个字的药名和药对。如潞党参、岷当归、建泽泻、杭白芷、怀山药、春柴胡等,以及苍白术、焦三仙、茯苓神、谷麦芽等药对出现在同在一张处方上,造成药房提供给患者的处方清单上的药味数似乎多于患者病历本上的数量,引起患者的误解。对此,我们耐心地解释这种中医特有的现象,以消除患者的疑虑。

3 讨论

我国现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指出:“药学部门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这表明,医院药学的工作模式由供应主导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已成为医院药学改革发展的方向。2010年2月,卫生部等五部委在《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合理调整医药价格,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同时,“对公立医院由此而减少的合理收入,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等措施,予以补偿”。这赋予了药事服务的重大历史使命。笔者认为,作为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主体,医院应当充实药事服务的内涵,让患者欣然接受药事服务,并乐意为此“买单”。药物咨询服务是医院药事服务的重要尝试。

自本院中药房开设药物咨询窗口以来,中药师在咨询窗口综合应用中药专业知识,加强了医患之间的交流,促进合理用药,增加患者对医疗的依从度,配合医生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另外,通过中药师与患者面对面的接触,彼此增进了理解,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避免医患冲突,从而提升社会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和深化作了有效探索。

参考文献:

[1] 李邦明,李勇.15种中药剂量与疗效关系简述[J].时珍国医国药,2000, 1l(1):87.

[2] 戴淑琴,李永梅.何首乌片致肝损害1例[J].宁夏医学杂志,2002,24(8):501.

[3] 马爱莲.何首乌新用及不良反应与防治[J].河南中医,1997,17(4):255.

[4] 李国锐,马凤彩.几种虫类中药不良反应浅析[J].药物与临床,2001, 16(1):48.

[5] 刘佩坚.2009年某院门诊处方使用中成药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11):833.

篇10

一、长株潭城市群医药业共同配送的发展现状

(一)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队伍不断壮大、规模扩充。长株潭城市群是全国6个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聚集了全省90%以上的产值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社会物流外包比例不断上升,其中医药业物流执行主体第三方物流占到58.33%。这些都为医药行业第三方物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发展共同配送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物流共同配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实施医药业共同配送需要有完善的物流装备。长株潭物流通过融资合作,已逐步加强物流装备和设施建设,为医药业共同配送做好充分准备。

(三)初步具备发展共同配送的信息基础。目前已有相当多的物流配送技术开始进入长株潭第三方物流中,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信息技术。

二、长株潭城市群医药业共同配送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方面。(1)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整体规划。 由于第三方物流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物流企业,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市场认可度不高的情况,共同配送在我国的应用并不广。长株潭城市群目前的第三方物流的市场发展并不显著,其医药业共同配送的发展也遇到了阻碍,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且缺乏整体行业规划。(2)政府调控力度不足,现行的共同配送优惠政策较少。从宏观管理方面,长株潭城市群还没有统一的物流行政管理部门,政府缺乏对整个物流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因而造成在长株潭医药业配送过程中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重复建设了大量低水平、功能重复、经营规模小的物流配送中心,很难发挥共同配送所要求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3)缺乏共同配送专业人才。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有58%的医药物流企业迫切需要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专业人才。目前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专业技术人员屈指可数。多数人员均未受过系统化、正规化的物流职业教育,缺少数理分析和统计方面知识,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长株潭城市群医药业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的发展。

(二)微观方面。(1)各医药企业间共同配送资源整合力度不够。长株潭城市群医药行业的物流资源较分散,物流中心不能实现统一配送,综合采购成本低的优势无法发挥,各医药企业配送中心建设较落后,配送中心设施陈旧,严重阻碍着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的开展。(2)各物流企业之间共同配送不协调问题。长株潭城市群许多物流企业还没有完全摆脱“小而全”、“人有不如己有”等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企业间没有信任、思想理念差异、各个企业闭关自守、在经济利益的分配上斤斤计较或对共同配送系统的设计与管理不当,最终妨碍了长株潭城市群医药业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的开展。(3)物流信息化程度低,共同配送信息不共享。长株潭的通信系统和信息交换系统正处于建设发展阶段,其所能提供的信息综合服务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另外,长株潭城市群中小物流企业的计算机应用还处于简单的信息处理阶段,信息共享也只限于医药企业内部,对外部提供信息的功能很少。特别是社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物流信息分散,资源不能有效整合。

三、长株潭城市群医药业实施共同配送的策略

(一)宏观方面策略。(1)确立医药业共同配送机制,重视共同配送理念。要加快长株潭城市群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首先要确立共同配送机制,统一观念,确立发展目标;应摒弃“万事不求人”的传统物流观念,充分认识到优化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是提高医药产品附加值、降低生产总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获取新的利润源的重要手段,实施共同配送,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双赢模式。(2)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出台共同配送相关优惠政策。长株潭城市群政府在推动医药行业企业实施共同配送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可以以国家投资为主体,带动民间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通信、光缆的建设,给予自愿企业低息贷款,以用于共同配送的设施投入,为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的发展提供一个理想的服务平台。(3)培养医药业共同配送专业人才。首先,长株潭应依托所属地区的几十所高等院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开设物流相关专业,培养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和共同配送专业技术人才。然后,应加强医药企业物流工作人员的在职培训。最后,研究制订人才柔性流动和各种激励政策,引进一批国内外优秀医药业物流专业人才。加强长株潭城市群与物流发达地区的物流协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二)微观方面策略。(1)加快医药企业间资源整合,优化共同配送体系。长株潭区域作为湖南省经济最活跃的地区,该区域物流不仅对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且影响和制约着整个区域经济运行的速度和效益,即决定着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强弱,对整个湖南省的经济运行亦将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加速长株潭城市群医药业共同配送资源的整合,对于提升长株潭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优化配送体系,需进行以下方面资源整合:共建配送中心;客户资源整合;能力资源整合;配送流程整合;信息资源整合等。(2)促进医药企业间共同配送协调,加强战略合作关系。促进医药企业间共同配送协调,加强战略合作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加强信任关系,促进文化融合;建立学习机制,强化绩效管理;合理分配收益,分摊成本;制定共同配送协调管理方法等。(3)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企业间共同配送信息共享。消除各企业的防备心理、建立防止和监督企业机密泄露的机制和规范、完善利益救济措施、维护各参与企业的利益,应是长株潭城市群共同配送开展的制度性前提。打破条块分割和信息封锁,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采用高效的信息技术,如条码识别技术、自动拣选技术等;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构建覆盖全长株潭的城市群共同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电子商务、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决策支持、客户关系管理、公共信息服务和资源信息管理等功能。

结束语:在医药业实施共同配送,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整合配送资源,降低配送成本。随着长株潭城市群医药业共同配送逐渐规范化和标准化,其服务质量水平不断提升,长株潭城市群医药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也会提高。虽然在共同配送实践中还面临一定的困难,但在当今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已初步具备的情况下,医药业共同配送必将会大有作为。

篇11

柑橘是窑湾乡农业的支柱产业,柑橘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80%以上。由于农民长期施肥结构不合理,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柑橘品质变差,严重影响农民的收入和柑橘产业的发展。通过调查窑湾乡柑橘生产施肥现状,找出施肥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挖掘该区域柑橘的生产潜力、提高柑橘种植效益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调查方法:调查时间为2010年2月―3月。调查地点分布在窑湾乡的黑虎山、石板、大树湾、唐家湾等几个柑橘主产区村,共调查62个农户。详细记录每个农户的柑橘施肥种类、施肥量、施肥方法和柑橘产量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窑湾乡柑橘产区肥料种类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窑湾乡农民在种植柑橘时施用的肥料主要是尿素、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硫酸钾、复合肥和有机肥。

所调查的62个农户中,施用有机肥的只有6户,占调查总样本的9.76%,这说明该乡90%以上的农户不施用有机肥,而柑橘品质的提高,施用有机肥是最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不施用有机肥已成为该区域柑橘品质提高的制约因素。

2.2 窑湾乡柑橘产区肥料的施用方法、配比和产量

调查结果表明,62个样本农户中,不施肥的有10个、占样本总数的16.1%;施一次肥料(还阳肥)的有42个、占样本总数的67.7%;施二次肥料(还阳肥、壮果肥)的有10个,占样本总数的16.1%。而根据柑橘的需肥特性和实际施肥效果,柑橘根际施肥必须施用二次肥料。所以,这说明窑湾乡大部分农民柑橘施肥极不合理,影响柑橘产量的提高。

该区域柑橘种植过程中氮、磷、钾的施用量(折合成N、P2O5、K2O)存在极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氮肥施用量不平衡、氮磷钾配比不平衡这两个方面。所调查的农户的氮肥最高用量达807千克/公顷,而施用最低的为44.85千克/公顷,平均用量为269.1千克/公顷。最高用量与最低用量之比为18:1,两者相差18倍。施氮量过低,影响柑橘的产量,而氮量过高,一是造成氮素的浪费,影响生态环境,二是造成柑橘的品质下降,造成粗皮大果、味酸。总的说来,该区域柑橘施肥中,大部分用量明显不足。

所调查的农户样本中,柑橘氮、磷、钾的施用配比平均为1:0.3:0.4,远远低于柑橘正常生长需肥水平的1:0.5:0.7。在调查施用氮、磷、钾单质肥料的14个样本中有8个农户不施用磷肥,占样本总数的12.9%;每公顷施磷肥在175千克以下的农户有40个,占样本总数的64.5%。在钾肥用量中,有12个农户不施用钾肥,占样本总数的18.5%;每公顷施钾肥在255千克以下的农户有45个,占样本总数的72.6%。在调查施用有机肥的6个农户中,有2个农户施用的是生活垃圾,3个农户施用的是饼肥,1个农户施用的是商品有机肥。平均用量为3400千克/公顷,最高用量为,5600千克/公顷,最低用量为,1600千克/公顷,两者相差3.5倍。在6个有机肥用户中,配施氮、磷肥的有3个,只配施氮肥的有2个,施商品有机肥的1个农户没有配施化学肥料。

综合上述:该区域柑橘施肥中,磷、钾肥施用严重不足,氮肥相对过剩,且氮磷钾配比失调,有机肥施用稀少,造成柑橘粗皮大果、味酸不甜,产量和品质下降。

2.3 施肥对柑橘产量和价格的影响

调查的62个农户中,不施肥农户的柑橘平均产量为12900千克/公顷,最高产量为18000千克/公顷,最低产量为7600千克/公顷。 其他施肥的农户的柑橘平均产量为36800千克/公顷,是不施肥柑橘平均产量的2.85倍;最高产量达到48500千克/公顷,是不施肥柑橘最高产量的2.69倍。产量最高的农户是柑橘施用“饼肥+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的农户。在调查的62个农户中,柑橘销售价格为0.58―3.80元/千克,其中不施肥的农户的柑橘销售价格为0.58―0.78元/千克,平均为0.62元/千克;而施用有机肥农户的柑橘销售价格为1.60―3.80元/千克,平均为2.20元/千克,是不施肥农户销售价格的3.54倍。这表明柑橘施肥不仅影响柑橘的产量,而且还影响柑橘的销售价格,最终影响农民的收入。要提高柑橘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柑橘施肥就必须走施有机肥加无机肥的道路。

3 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窑湾乡柑橘种植农户近二年有超过15%的不施肥、施一次肥(还阳肥)的为67.%,仅有16.1%的农户施了二次肥(还阳肥、壮果肥)。在施肥品种中83.9%的农户施用的是化肥,且施肥比例严重失调,该区域氮、磷、钾等单质肥料施用比例为1:0.3:0.4、复合肥施用比例为1:1:1,与柑橘正常生长的需肥比例严重不符,只有9.76%的农户施用了有机肥。施肥不仅对柑橘产量与品质影响较大,而且还影响柑橘的价格或农民的收入。以“有机肥+化肥”的施肥方式种植柑橘的产量和价格最高,农户的收益最好。

参考文献

[1]赵书军,李车书,袁家富等,恩施市玉米产区施肥现状调查及土壤肥力状况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09.

篇12

1 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痰、咽拭子、尿、血液等标本。

1.2培养与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进行。

2 结果

连续从ICU的395份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175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97株(55.3%)、革兰氏阳性菌51株(29.3%)、真菌27株(15.4%)。从来源看,痰标本中分离出的致病菌最多,共分离出115株(65.7%),尿标本中分离处42株(24.0%),其他18株(10.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株检出率为21.7%;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17.7%。其中产ESBLs的肺克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但对亚胺培南呈高度敏感。对于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也有较好的敏感性。而产ESBLs阴性的肺克只对氨苄西林有较高的耐药性。综上可知本院ICU主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由表1可知,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较为敏感,耐药率分别为24.4%和26.5%,而对于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耐药性较高,分别为89.5%和73.1%。

由表2可知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非常敏感,对红霉素、庆大霉素、苯唑西林、青霉素G都耐药。

3 讨论

3.1 致病菌的分布:本组结果显示,在ICU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所占比例最大[2]。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医院内拖把、导管、呼吸机等均能分离到该菌,正常人的皮肤、肠道、呼吸道等均有其分布,而且生长要求低,易引起ICU患者的感染[3]。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谱发生了变化,革兰阴性杆菌取代了革兰阳性球菌成为主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多数患者有COPD、肺癌、支气管扩张或其他呼吸性基础疾病,有长期反复住院史,其呼吸道感染较重,复杂且致病菌广泛耐药,加之病房住院患者多,因此加强肺炎克雷伯菌的监控具有重大的意义[5]。另外需指出的是真菌的检出率有所增加,且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发生与创伤性诊疗技术的应用、免疫功能的下降、广泛预防性应用或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有关[4]。

3.2 主要革兰阴性菌的耐药分析:铜绿假单胞菌是本次调查中致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与国内一些报道相符。本组资料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所监测的抗生素耐药率为5.32% ~ 89.5%。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国内一些报道[8]。可能由于地区差异和此类药在该医院的广泛使用有关。广泛应用亚胺培南抗感染治疗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产生耐药的原因。因此必须加以监控,在药敏指导下合理用药,经验性治疗应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适当控制三代头孢菌素用药,防止耐药性的扩散。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尤其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明显升高。本组资料中,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青霉素类的耐药率高,这与国内一些报道相近[3]。但在科室中均未发现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及时总结这些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趋势,特别是对耐药性增长快的抗菌药物提请临床医师注意以便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一定参考意义。

综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同时进行经验用药治疗,一旦确定病原菌,应马上进行针对性治疗,减少盲目性,并且坚持持续的耐药性监测, 维护患者机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加强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防止交叉感染,防止操作不规范引起肺部感染的加重,对病区环境的监测要认真、细致;消毒隔离要及时、科学;微生物室要加强病原菌的培养及药敏工作,积极及时地为临床提供用药依据,有效控制科室内的二重感染和耐药菌的增加。

参考文献

[1] 党斌温,张杰,邵丽丽等.呼吸病房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及其耐 药性的变迁[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4,25(3):353-355

[2] 毛德强,卢仙娥. 铜绿假单胞菌致病、耐药机理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1, 22 (3):142-143

[3] 张国俊,刘景春,张淑彩.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及药敏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4):309

[4] 党斌温,张杰,邵丽丽等.呼吸病房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及其耐药性的变迁[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4,25(3):353-355

篇13

主导产品市场排名位居前列

卫信康基于自身的研发实力及临床需求,选择了市场空间较大、技术门槛较高的品种开展研发,主导产品中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蔗糖铁注射剂、门冬氨酸钾注射液等四种产品实现收入2016年占比为91.58%,且市场排名位居前列。

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是水溶性维生素与脂溶性维生素混合制剂,对溶解技术要求高,国内仅卫信康独家掌握该产品的大批量生产技术,且已取得主要原料药及制剂的制备方法专利。2011年-2015年,公司该产品的市场份额分别为74.09%、88.12%、94.69%、98.01%、97.36%,处于市场领导地位。

公司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的原料药门冬氨酸钾、门冬氨酸镁制备方法已获专利保护。2013年-2015年公司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的市场份额保持在55%以上,排名第一。门冬氨酸钾注射剂是补钾制剂中的潜力品,近5年复合增长率127.37%,仅有两个厂商上市该产品,其中公司的门冬氨酸钾注射液2015年上市当年取得0.59%的市场份额。未来,公司自主生产的门冬氨酸钾注射液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蔗糖铁注射液系静脉补铁用药,用于口服铁剂不耐受或吸收不佳的贫血患者的补铁治疗。蔗糖铁注射液国内共5家企业生产。根据南方所的医院药品市场监测数据,2013年-2015年公司蔗糖铁注射液的市场份额保持在28%以上,排名第二。

2014年-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9079万元、44023万元、42636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1620万元、11302万元、11491万元。

不断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

发展初期,卫信康在行业产能充裕的背景下通过业务合作或技术转让实现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并通过区域经销模式构建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公司与普德药业合作,合作方在公司的技术支持下依法申请药品批准文号,并于2003年-2009年间陆续取得药品批准文号,公司负责该等合作产品的独家全国总经销,享有合作产品的经销权、完整知识产权、处置权。主导合作产品均系5类新药或独家国产产品,技术门槛较高,市场竞争品种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