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语文教学思考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剖析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
1.是弥补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阵地缺失的需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深厚的德育思想,且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先导作用,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发挥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阵地进行德育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纵观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来说,德育的作用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挖掘得还不够深、不够广、不够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一些小学过于注重学生的语文文化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二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师还不能够转变观念,在教学方式上还停留在对教材进行僵化性教学,而不能够深挖教材背后的深厚思想主旨,加强德育思想提炼。这些因素直接或者间接地阻碍着德育对小学生言行的正确性引导,这就需要加强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发挥其应有之功能。
2.是拓展小学语文内容、发挥德育教学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尊老爱幼、团结同学、诚实做人做事、遵守公共秩序等基本的言行标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开展各种教学方式进行日常生活常识引导和安全文明教育等。从小学生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是从思想层面对小学生语文教学指导思想的规划,但是这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落实和践行。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中已经显性或者潜在地包含着浓厚的德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可避免这些教材内容的设置,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进行直观性德育教学,使文化和德育教学相得益彰,促使小学生健康成才成长,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探讨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的途径
1.课堂教学融入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往往有些词汇、语句和教材背景都已经渗透着高尚的思想内涵,而这些思想内涵从属于德育的范畴。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对这些教材中包含德育教化的词汇和句子进行详细性讲授,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言行习惯。例如:在《十里长街送总理》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许多人早早地站在长安街两边”“无数人悲痛”等句子无不深刻展示了人民对的热爱,而的高尚品德影响着人们,感染着人们。这就需要小学语文对这些语句进行思想拓展,进而引出的一些事迹和高尚风骨,教师有意识地诱导学生向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严格要求自己以便于对社会对他人有用。通过这样对教材中重点词句隐含的背后意蕴进行挖掘,不但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且也扩展了小学生的思维和思想,促使文化和德育相互融合,以文彰显思想,以思想拓宽文本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进行了引导,最终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德育教学的基础阵地。
2.语文课外活动贯彻德育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不局限于课堂教学活动,而且还包括语文课外教学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小学语文课外教学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小学语文课外活动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系,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语文文化知识的兴趣,更能够震撼小学生的心灵在思想上能够形成共鸣和相同的价值认知,从而能够使小学生的德育向纵深发展。比如:在植树节、母亲节、教师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这些节日为主题的演讲竞赛、诗歌朗诵会、绘画大赛等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小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节日背后所彰显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深厚民族文化内涵,不但从思想上使小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并继承发展光大,而且激起小学生的情感促使小学生汲取积极的精神内涵、树立高尚情操、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最终使小学生在思想道德上得到深化从而为小学生的言行树立了正确的标准。
【结语】
德育是人成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必要要素,它影响着人成长的长度和宽度。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起步和关键阶段,而小学语文教学包含着深厚的德育内容,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加强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使文化和德育教学并重,从而为小学生的成长补充有益养料。
【参考文献】
篇2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由于长期以来升学指标带来的压力,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只能针对应试而开展。对于教学结果的评价也是大多以分数为衡量标准,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试教育在校园教学中较普遍。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教育教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最终的升学模式和人才选拔方式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升学率仍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标杆,导致老师辛辛苦苦地教,学生没日没夜地学。再加上学生的家长都愿意选择名校,为此升学率低下的学校很难揽到生源。在这样的现实困境与无奈中,小学语文教学仍然采用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以书面考试和死记硬背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因此,要让减负增效的理念让大家接受,必须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工夫在思想上与先进科学的学习方法相融合。
二、小学语文课堂减负增效策略
1.追求科学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要不断学习,改进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强化效率意识,努力优化教学目标,精心删选教学内容,合理利用、科学开发教材等教学资源,加强语文实践,关注学生思维训练与发展,重视学习方法、自学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的指导,追求“简约、务本、求实、灵动、科学”的语文课堂。简约,即目标简明扼要,过程简洁清晰,方法简单有效,结果丰富厚实;务本,即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语文本体地位,用好用足文本资源,适度、合理开放课外语文学习资源,多途径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求实,即教学过程真实,教学方法朴实,教学效果扎实;灵动,即围绕既定教学目标,根据学情及课堂生成,机智灵活的组织、调控教学,方法适切而鲜活,语文实践丰富而扎实,学生学习兴趣浓,享受学习过程;科学,即遵循语文学习规律设计、组织教学,指导学习,关注学生能力、思维等素养发展,评价科学、公正且富激励性,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素养发展。通过强化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等形式,加强研讨,提升备课的质量。
2.在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主体参与是激发学生学习意愿的关键所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是越俎代庖,重师者传授,轻学者参与,致使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大量浪费,学习动机受挫。兰・达本教授认为:教学可以看成是提供特定的情境来培养儿童的一种措施。学习是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投入,就越具有动力,也就越能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如果在课堂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那么学生就缺少阅读实践,缺少朗读感悟。这种单一的教学过程模式,显得枯燥乏味,费时多效果差。
3.努力提升细读文本深度备课的能力。
教师要多给自己一些时间进行备课,吃透教材。语文教学,失去研读教材的时间,就是在浪费和消耗自己的教育时间,放弃自己的成长。我们提倡,教师解读文本角度越多越好,越深越好,越细越好,教师的深度解读有利于教学的深化和优化。因此,要在精研文本上下功夫,从读者、教师、学生等多个角度解读文本,要通过对语言的理解走进作品的艺术世界,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教师既要沉入文本,又要跳出文本,既在细节处探查入微,同时还要对文本有一个整体宏观的把握。要用全新的眼光去审视文本,发掘新的意义,从语言、细节、篇章结构到文化背景都努力做出独到的解读。唯有深入,才能浅出;唯有思接千载,才能选其精要;唯有语语悟神,才能举一反三。
篇3
从教学关系看,师生的角色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把讲授视为自己的使命,而是把组织引导鼓励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看作自己的天职,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这种教学方式,意味着教师不再是原来的主宰者和支配者。学生学习方式由原来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探究式的主体性学习方式。学生有了开放的心态,张扬的个性,有了积极地创造性,自由发展的空间,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
从教学检测看,强化了语文教学与丰富生活的联系。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封闭孤立的局面,充盈着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把学习语言与认识事物、认识社会相结合,一扫以往课堂的枯燥冷漠。
上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从教学理念上讲,正是体现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检测手段等三个方面的内在要求。就教学目标来说,新课标设计了“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体系:即情感态度和价值,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能力。有关情感态度和价值的教育,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在注重家庭与国家的主题的同时,开始关注个体和人类的幸福,而这一问题正是以往语文教育所缺少的部分。关于知识和能力,新的标准认为语文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这一思路是符合时代要求的。
就教学方法而言,不同的教学目标与对象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听说读写侧重点不同,关键在于选材与方法都要符合儿童特定的接受心理。以古诗教学为例,小学语文第十册志南的(绝句)都相当适合儿童的接受心理。其诗句平易自然,可以先让学生自读增强其理解力,再让学生口述锻炼其表达力,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体味“杖葫扶我过桥东”之“扶”的语言表达力,和想像“杏花雨”与“杨柳风”的景象,从而拓展其想象力。
至于检测手段,现行的检测内容与手段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从内容设置上看,只是要真正融合在文章中,力求学以致用,而且要提高阅读的分量,学习的考察要追求灵活性与明确的目标性。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方法与检测是一个互动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篇4
一、小学生命化教学的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文化对个人生命的忽视
受儒家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也深受影响。将学生当作“圣人”来培养。这一思想体现在教材领域表现为对生命权利和生命特质的忽略,强调严格的规训。从春秋的“六艺”到科举考试的《四书》《五经》,再到我们建国初期的教育模式,无一例外的是强调服从、“集体利益高于一切”,而忽视人作为自然生命的一面。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教育、教学、教材忽视生命、忽视学生的生活世界等等倾向逐渐形成。虽然新编的小学语文教科书致力于改变,但是,我们仍能看到受传统思想影响的痕迹。
(二)工具理性对生命的奴役
工具理性又叫技术理性,是一种强调手段的合适性和有效性而不管目的恰当与否的理性。这种理性思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自我中心的无限膨胀,以及人们对理性作用的无限夸大而形成,并且迅速蔓延,发展到极端,成为当代社会中一类重要的思想观念。工具理性以其特有的方式型塑着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首先,把生命个体当成了物与工具,而不是视之为“人”,不是以人的方式来对待、引导和使之发展;第二,为了实用的目的把个体生活加以分解、肢解,导致人的生活的碎片化和人的发展的片面性,破坏了人生命的完整性;第三,用同一标准的模式来要求每个独特的个体,抹杀了人的丰富性与独特性,导致了教育的同质化与均一化;第四,用强制性或压迫性的方式来开展各种活动,学生要做的就是完全接受与服从,不允许学生的质疑与批判,使学生失去了自由选择的可能与能力。在教科书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就是教科书的“功利化”倾向,过分的强调了语文学科的知识性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
(三)考试制度对生命的圈禁
以考试制度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是造成小学语文教科书生命化不完全的直接原因。教材在考试制度的“禁锢”下成为了容纳考点的一个容器。为了更好的应对考试,教材将“重点”用黑体字标出来或是在课文后面单独列出,为的是在教师教和生学的过程中能“有的放矢”。这样就促使教材编写者毫不犹豫地将目光聚焦于知识点的准确而严密的表达上,为了更方便教师领会考点,编写时会集中将理论、概念、生字等用方框、加粗等明确的方式表述出来。因为这些编写者们都不得不考虑的一个事实是:不管教科书编写的如何,它最终都是要经过“考试”的检验的。
二 小学生命化教学的策略
(一)教科书内容选择的生命化
教科书“凝结着社会对未来和年轻一代的殷切期待,它为未来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而存在,并因此展现其价值和意义。教材作为教育意识的载体,是教育实现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实际承担着社会发展牵引器的作用。完全的抛弃知识的教育是不可取的,只注重基础知识而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儿童的生活经验也是不可能取得教育的成功。同时,教育也不能仅仅关注未来的成人生活,教会如何为人父母、如何做一个好公民,关注儿童当下的生活也应当成为课程和教材的重要内容。教材在选择教材内容必然要将科学世界与儿童的生活世界整合起来,将儿童的当前需要与长远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在保持知识系统完整性的前提下也要考虑儿童生活世界的真实性。首先,教科书内容应取材于生活。其次,教科书内容应服务于生活。最后,教科书内容应关注生命教育。
(二)教科书编写的生命化
教科书编排方式应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语文知识在教材中的呈现具有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统一的特点,生命化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在编写方法上必须考虑儿童的认知特点,尊重儿童的“生命天性”,“在教材的设计上给出一条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科学的道路,达到教材内容结构与儿童心理结构的和谐统一,即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来设计教科书。这样,通过教材的合理设计,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愉快地学习,才能较好地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教科书的表述语言应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教材语言指的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教学日的,以教材为载体的语言,在学科教材中,教材语言承载着该学科知识的表述。因此,所承载的对象与承载的形式,都会影响到教材语言的性质。”如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语言,在内容上是反映了故事、诗歌等内容,而在形式上又要适应孩子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要求叙述语言明白、浅显、易懂。生命化的小学语文教科书要求语言风格力求深入浅出,注重文学性、生动性和通俗性,尽量避免雷同化和枯燥乏味的概述性语言。生命化的教材用一个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起大家的思索,给学习者留下广阔的空间去思考和探究。教科书的开发应预留下教师发展的空间。教科一朽的最终使用者是教师与学生。教科是静态的,其所蕴含的思想需要通过使用者的动态结合才能发挥出来。因此,编制教科书,必须切实的从使用者的立场出发,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出他们拓展教科书的潜能,使教科书中的知识得得活化和生命化。
三、结束语
“人的发展”是21世纪的主题,接受教育不再是为了升学和谋生,而是为了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以及个人终身学习,为了社会和谐发展。为了达到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对教育的生命化问题的关注在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领域中凸现出来,必将逐渐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的热点。
参考文献:
篇5
1、联系课文的上下文词句义,直接感知词语意。一些词语在出现时,前文后文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语意,触手可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词语。
2、还要联系一段话中语句间的关系,理解词语。语句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虚词,想通过口头释意,有板有眼,唯恐丢字漏字,挂一漏万,则会显得吃力不讨好。最实用的方法应是引导学生读懂前、后句子,挖崛语句间的关系,从而理解词语。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中“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一句中要理解“美丽”,先要弄清“居里夫人的美丽”与“她那执着的科学精神”的关系,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是指“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面庞”。联系上下文语句间关系理解词语还可以先去掉需理解的词语,读懂句子,悟出关系,再说明用这个词语来表示上、下句的层次关系。
3、联系课文语句所描述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词语。这种方法是被理解的词语大多是在记事的课文中,学生往往特别关心故事情节的发展。此时,学生对维持故事的完整性、延续性有强烈欲望。教师可抓住契机,可利用故事发展情节来理解词语。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的“浏览”一词,从字典中找解释,理解起来交难。就让学生读句子,回忆自己平时读书书怎样的,遇到自己喜欢的文章独立几遍,不喜欢的文章又是怎么读的,就体会了浏览的意思。
二、通过比较理解文中词语
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因此,运用比较法进行词语教学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法文法。
1、同义词比较:就是让学生在比较近义词的异同时,仔细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小差别,从而明确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体味词语背后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异词比较:就是不同两个词语之间的比较,形成强烈的对比,很好地品味出文本的情感、突出主人公思想境界。
三、在情境表演中理解词语
1、学生情境表演。 小学生特别喜欢模仿和表演。因此,借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理解抽象的词语含义,这较简单的“说教”或借助工具书会有更深刻、灵动的效果。有人说:“看到的不易记。听到的容易忘,动手做才能学得会。”此话不假。体验是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知、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想象得到展现,创造力得到开发。
2、教师情境表演。 教师表演包括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肢体语言。例如教学《老人与海鸥》时,写海鸥扑向老人遗像时,“海鸥飞成了白色的漩涡”一句中的“漩涡”,教师可通过演示使学生理解词义。
3、多媒体演示。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可以起到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便于他们准确生动地理解。
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理解词语
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已经接受了大量的信息。有一部分信息已与书面词语建立了对应联系,在生活实际中已理解掌握了这些词语。但更多的信息与书面词语并未建立联系。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这类词语时,教师如果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则可收到最好的效果。
五、在思考词语的音、形、结构中理解词语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加深对词语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次升华,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运用游戏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学词的兴趣
篇6
1.多媒体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影响着各个行业的面貌,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彻底变革。再加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施行,多媒体技术逐渐走进小学语文课堂,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一道,共同为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优化服务。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将多媒体网络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是对小学语文老师前所未有的挑战。
语文课堂相对其他科学课堂来说,灵活性较大,因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灵活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效果显著。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可以让教师的教学方式变得直接可见,使得原本静态的教学过程变得动态,使语文教学中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这样不但能够赢得学生的关注,而且能够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1.1抽象情境直观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适时、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采取音频、视频、图像等形式帮助学生认知,并使他们消除对学习的抵触心理,热爱学习,保持学习的动力。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特点,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并通过形象化的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求知。将学生从以前的“填鸭式”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保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1.2教学过程得以数字化展现
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分析语言、文字。长期以来教师一贯的机械式的“填鸭式”讲解和照本宣科往往剥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借助多媒体手段能够将教学过程情境化,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并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理解重点。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化解重点难点,让知识点在教师图文并茂的讲解中不知不觉印入学生脑海,学生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学习兴趣容易保持。
1.3丰富课堂内容
多媒体技术操作方便快捷,极大地方便了内容的展示,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节约教学时间。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节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让幻灯片代替了教师的课堂板书,极大地缩短了教师展示信息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整看到知识内容的展示,教学的连续性保持得很好,以免学生看到后面的内容忘了前面的。这样,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学内容得到丰富,教学效率也得到提高。
2.人性化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模式化现象十分严重。比如在习作教学中,学生从小就被教育怎样写阅卷老师喜欢的文章。本该充满纯真童趣的小学生的习作变得模式化、僵化,充斥着假大空。学生的作文兴趣很容易被抹杀。这样既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又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以人为本是当今社会的趋势,也是21世纪的标志。当前各行各业都转移重心,改变作风,关注人文关怀。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性化趋势具体体现在鼓励学生直抒胸臆,发自身所想,作自己想作之文。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打破框框束缚,推崇个性化。教师的评分标准不再固定化,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写自己想写的文章,说自己想说的话。让小学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培养独立思维能力、学会阅读、学会抒发自己想法的地方。
3.个性化
个性化具体体现在教师尊重学生个人成长,而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创新思维,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成长道路。现代教育理念认为,知识的获取靠的是个人的学习,而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学习者借助学习资料及凭借他人的帮助获取知识。因此学生的学习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个性化的行为。个性化具体体现在习作教学中,不再是假大空那一套,而是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内心话。习作练习不再是应付老师,而是发自己所想,写自己要写的文章。个性化体现在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课堂,就是鼓励学生敞开思路,抒发自己的思想,鼓励学生之间思想火花的碰撞。小学口语交际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做一个社会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会交际,拥有一定的交际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所思所想,鼓励学生多元的行为和语言方式,充分鼓励和肯定学生的个体独特性,不再将评分标准局限于单一标准。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就应该给予鼓励、肯定。在这样的多元化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学生个性十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成长的过程中发扬个性,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在社会上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
4.结语
信息化时代带来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变革,在时代的推动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多媒体化、人性化及个性化,改变以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僵化、效率低下的弊端,推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变革。
参考文献:
篇7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新课标的实施以及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在渗透德育方面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一一教师凭借小学语文教材,发挥自身优良品德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1.1是解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发挥不够的需要
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的德育具有重要作用,一些小学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就整体状况来说,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发挥仍然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小学不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不注重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二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材的德育内涵挖掘不深、不透、不够,不能有效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三是有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功底不够扎实,在思想认识上不注重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这些都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的发挥。面对这些问题,只有不断地使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注重发挥其德育功能,才能切实加以解决。
1.2是完善小学德育内容、充实小学德育手段的需要
教育部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指出,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
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
常识和安全教育。从小学阶段德育的内容来看,教育部确定的六个方面的教育内容,是从宏观上对小学阶段德育内容的规定,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需要加以细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而这些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并且更为具体化、直观化。
1.3是更好地实现小学德育目标、促进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教育部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指出,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是:帮助小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从小学阶段德育的目标来看,无论是对“五爱”“情感、“三种”意识、“五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是对良好的意志品格以及乐观向上的性格的塑造,有许多方面与语文教学的要求和目标相一致、相符合,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着或直接或间接的体现。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德育的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对语文教学的一些内容进行强化,将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小学德育目标,促进小学德育工作开展。
2.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特点
2.1层次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随年级段的不同表现出层次性。就英雄人物题材的课文来说,大多表现英雄人物为人民的利益勇于牺牲自己的崇高品质,如低年级的《刘胡兰》、中年级的《》、高年级的《舍身炸碉堡》。讲授这些课文时,教育重点是要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有所侧重,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只要教育他们学习刘胡兰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就行了;到了中年级,就要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爱人民、恨敌人的思想;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强调学习为人民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这样,道德教育既易于接受,又能收到实效。
2.2审美性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多是文质兼美的。因此,阅读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及其中所闪耀的思想之美的感知与欣赏过程。作文教学则是指导学生对审美意识的表达。这一特性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美感教育,使学生受到思想美的熏陶;另一方面,学生在感知美、欣赏美的过程中,自己辨别美丑的能力也将得到不断提高。
2.3共鸣性
好的文章从来都是“有情物”,教师教学时不但要吃透词理,也要深挖其“情”;只有使文章之“情”与学生的感情产生共鸣,才能达到德育的目的。因此,“共鸣性”不失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3.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途径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所以,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3.1讲析理解法
篇8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有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仍旧以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地学习接受教师灌入语文教学中的字、词,盲目地做语文练习,死记硬背教师给予语文问题的正确参考答案为主。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学生被动地去学习造成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差;在语文教学中过分的注重学科知识,忽视语文综合知识的学习。
二、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理念,注重语文课堂气氛
1.将创新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导向
首先从教学理念开始,在注重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提倡学生在课堂上开拓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再到“积极去学”的思想转变。在课堂中培养学生们积极去思考语文新的知识点,养成勤思考,爱思考的良好习惯。
2.鼓励学生在课堂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
教师应该在主导课堂的同时将课堂交给学生,允许学生在教学观点中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并时常鼓励学生对不理解的语文知识及观点提出质疑,还可以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辩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课堂气氛,用分组积极讨论的方式带动学生积极学习探讨的热情。
3.在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中可以采用设情入景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角色的表演,在学生的表演中融入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点,让学生在快乐的表演中掌握应该学到的知识,将枯燥的课堂教学转变成课堂表演。然后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方式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更一步地引申课文中心思想教育学生。
三、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创新小学语文教学
在当今的高科技社会,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极其丰富,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电脑、视频、图片、网络进行教学,网络本身对学生就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在进行课文讲授的时候,可以找到与之配套的教学小故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中快乐地学习,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语文教学的创新在于经过教学实践去摸索,教师要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率先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要走在教育的最前沿。
参考文献:
[1]纪彩霞,李武.让语文教学充实而灵动起来:读《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心得[J].山东教育,2011(Z1).
篇9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在小学时期开展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主。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长期对小学生进行人教版的教育,注重从学生兴趣出发,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兴趣合理的结合,促使学生逐渐对小学语文产生兴趣,投入各种文章的阅读中,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领悟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完成新课标的要求。
二、巧抓教学契机
由于小学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处处能够体现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内容。教师巧抓教学契机对学生进行引导式的教育,促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并培养学生合理地运用语文知识方便生活,有效地巩固小学生语文知识。
三、规范板书语言
规范板书与语言对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作用不言而喻。在小学时期培养学生板书和语文非常适合,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学习任务繁重,无暇进行规范的板书和语言训练。规范的板书和语言对于语文教学非常重要。小学生在练习规范的板书和语言过程中正是语文知识复习的过程,通过多次反复地练习,语文知识被重复记忆,使学生牢固掌握语文知识。
四、注重阅读实践
语文教学注重的一环是阅读教学。选择学生有兴趣的内容进行语文阅读,小学生在掌握文章知识的情况下,老师将学生阅读的内容实际化,促使小学生亲自体验文章所描述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初步地延伸课外阅读能力。因此,注重培养小学生阅读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对于以后语文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小学语文是开启其他学科的基础。为了促使学生在以后的教育道路上更好的发展,奠定学生语文基础非常重要。由于我国教育的改革,提出新课标要求,以人教版的教育模式对小学进行语文教学,能够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篇10
教育的创新是为了让学生形成主动创新的意识、观念以及能力,其结果是能够全方位地培养学生,使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教育创新是对人才观的革新,它提倡学生有创新的思想,依靠创造的大众性和可利用性,指出学生在良好可行的教育手段下能进一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在语文的教学上,教师不仅要满足学科的基础要求,夯实每一个板块,着重训练学生语言的累积和应用,与此同时,更要在实践中结合理论,以切实可行的方法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让他们可持续发展。这一点在评价综合性学习时也有体现:“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创新小学语文教育的策略
1.严格找准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发展方向
语文教学,一方面要引入优秀的文化思想,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修养和高尚的情操,让他们在发展中完善人格;另一方面,应该正确地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地加以教育。在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时,教师需要大力度地在各部分分析、导引以及指点,把学生自身发展和协作学习思想的培养放在首位。
2.筹划可行的方案创新小学语文教学
教师要教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探索,从实践里获取和应用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可实践和广阔性,大力革新旧的模式,从主要知识的结构设计出发,深度结合能力和水平、思想与情感、手段与途径等,主打引导式和交流式教育。这也要求教师联系好课内课外,凭借校园自身条件以及社会资源进行综合性学习,打开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展示平台。
3.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就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
正因为语文学科强烈的可实践性和广泛性,所以教师应该把提高学生语文创新和实践素养这个问题放在首要地位。其方式应为语文教学实践,而不是有目的地笼统灌输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所以,我们要使学生充分接触语文教材,利用重复多次的实践来收获语文应用方法。
篇11
1.转变普通话教学观念
就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语文教师首先要摒弃那种认为利用方言同样能搞好教学的观念,要明确只有推广和使用普通话,才能更有利地进行沟通和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这对所有地区的所有人都有益处。
2.将普通话日常化、制度化、持久化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带头讲好普通话,讲准普通话,起示范带头作用。学校要经常组织一些推广普通话的活动,如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小广播员比赛等,使推广普通话日常化。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这个现实,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3.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作用
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手段激励学生学习和使用普通话,创设各种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规范意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资源,开放口语交际话题,使学生对普通话的使用立足课堂,贴近生活,还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赏析教材中的优美语句,积累课外书籍中的佳作名篇,使学生使用普通话优雅、得体,在气质上文质彬彬,温文尔雅。
二、加强农村小学写作教学
上面所述,农村小学生没有说普通话的环境,方言土语跟普通话差别很大,从书面语到口语的差距太大。孩子即使写真人真事也很难表达清楚,语言哆嗦,不简练。加上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只重视识字教学而忽视了说话、写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孤立的教学生字,没有很好地将识字、说话、写话有机的结合起来。要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必须重视写作教学。
1.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作为农村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生活。农村学生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孩子们玩的方式很多,如捉鱼、游泳、去山野里游玩等等。这些都是写作的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资源写作,让他们不会感觉没有什么可写,让他们善于发现生活的美,以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2.鼓励学生写生活日记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3.正确对待仿写现象
所谓的仿写就是对照、仿照范文,借鉴范文的某些特点进行学习运用,从中领会写作的内容和方法,这比教师单纯讲写作技巧、方法要强得多。也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景物创造性仿写,放开学生手脚,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写作品质,可以创造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三、对农村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习惯是人的一种高度自觉的自动化的行为,一个人如果在儿童期形成某种良好的习惯,必将会长期影响其行为,终身受益。因此教师应努力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写阅读笔记的习惯
如果读完后把这些所感所悟,所获所得以阅读笔记的方式积累起来,那将会是一笔不小的收获,特别是对小学生的习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它既能丰富学生的思想,提升学生的品格,又能积累习作素材,丰富习作语言。因此说,写阅读笔记是阅读很好的习惯。
2.培养阅读反思的习惯
在完成了阅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地反思本篇课文,针对文章的结构、布局,优美的句子以及文章背后所蕴含的意蕴进行认真的剖析,从诗歌中学习优美的语言,从记叙文中学习清晰、有条理的叙述方式,从说明文中学会解说事物,阐明事理。
3.培养课外自主阅读习惯
吕淑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课堂上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就像小鹰总有一天要面对浩瀚的蓝天一样,我们锻炼和培养学生进行丰富的课外阅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阅读的兴趣,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
四、组织学生开展口语交际
对农村孩子来说,口语交际可以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大胆求新,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丰富教学资源
要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找出适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部分作为口语交际的话题。适时地引进各地教材,并对其进行合理补充,增强训练效果,达到交际的目标。此外,教师还可以自编教材,开展集中训练。
2.培养学生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良好习惯
对学生进行正面宣传和教育,消灭脏话,引导学生学习文明礼貌用语,从文学作品中吸收优美的语言,丰富词汇,使口头语言逐步优美起来。此外,还可以利用评比、竞赛等方式,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训练。
篇12
培养孩子的个性,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做事能力,同时也能释放孩子的天性。在课堂上,老师开始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的活跃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然而,小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于中学生来说较差,让学生不受约束地自由发言就容易出现课堂失控的糟糕情况,导致教学效率下降,因此,老师在给孩子空间的同时,一定要作出规定,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培养其自控能力。
二、重视局部知识,轻视整体感悟
小学语文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对字词的认识和掌握,却没有教会学生从整体感悟字词句的具体含义。有的老师为了达到所谓的教学目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只从文章的局部选取片段,直接脱离文中所给的环境或语境进行教学,轻视了对文章整体感悟的教学。小学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有所知的前提下,让学生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以,老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有主次之分,这样才能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提升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理解和感悟的能力。
三、必要的诵读,必需的理解
从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可知,儿童的记忆力较强,理解力相对较差。因此,对小学生的语文教学应该循序渐进,老师应该让学生多记多写,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乐理的丰富,再让学生慢慢消化理解。而诵读也符合这一教学规律,老师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该引导学生在多诵读的前提下对诵读的内容进行揣摩理解,以达到教学目的。
四、照本宣科的应试教育
当前,语文教学的最大误区在于:有些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使用应付考试的教学方法,规矩老套的教学模式从开始教育工作后就一成不变,对所有的文章都采用让学生认识字词、理清文章段落层次、找出优美段落句子分析、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陈旧套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看到文章不是想着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文章的意义是什么、从文章中学到了什么,而是一套枯燥无聊的重复学习模式,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根本得不到提高,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致力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以快乐端正的学习态度掌握学习和人生中的知识。
五、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资源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教学形态的转变,不仅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使教学手段多样化,它给现代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万事开头难,在对多媒体介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教师对多媒体课件以及传统课件的主次关系没有分清,多媒体课件的确方便,有显著的优势,但是它在教学中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并非主要的教学手段。其次,很多老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一切都按事先准备的课件来讲解,这就使课堂缺乏了灵活变动性,并且整堂课都用来展示课件所呈现的完美、新奇的效果却没有老师自己的引导,难以跟学生进行互动,课堂的主角俨然成了多媒体课件。多媒体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提倡和推广,但老师要注意合理科学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使其与传统教学相得益彰。
六、板书的缺失
随着多媒体的广泛推广和使用,板书逐渐被忽视。由于多媒体直观、方便、具体形象,有些老师完全用它取代了板书,尽管多媒体拥有生动形象、直观性强的特点,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教学,板书不应该被忽视,它是文字语言的再现,在教学过程中能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老师所教的内容。如果老师要教学生一个生字,那么老师在黑板上反复板书,比直接在多媒体幻灯上展示的教学成果要显著很多,因为前者是在传授书写的过程,而后者则直接呈现了结果,前者显然更适应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因此,板书不能被遗忘在教学流程中,它能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并牢牢掌握,也能提高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以及语言掌握能力。
七、不可或缺的课外读物
学生在语文上学习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步之劳,滴水穿石,铁杵成针,我们做任何事要想成功,都必须坚持并往正确的方向坚持。很多语文老师只通过课本来拔高学生的理解和阅读能力,却没有想到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只有大量的阅读书籍,学生才能更好更快地吸收知识。大量阅读不仅能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及表达能力,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正是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阅读分为无声阅读和出声朗读两种,笔者提倡让学生阅览和诵读并重,眼、耳、手、脑等感官互相协作,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老师要多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当然对书籍的种类也要有规定,必须是健康、向上的刊种,有的老师规定不能看与学习无关的书籍是没有必要的,阅读课外刊物也是在学习。
八、实践才能出真知
语文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要想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光靠课本上的语言描述和老师的口头传授是难以达到目标的。定期进行实践活动,不仅能满足小孩子好动、好奇的天性,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深刻感知课本里可能难以理解或想象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让学生有丰富的生活体验,这样才能掌握语言文字背后所潜藏的思想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到有关亲情的文章,就让学生回家帮助父母做家务;学到描写烈士的文章,可以带领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这样的实践活动,对于塑造学生人格等方面都具有非凡意义。
九、总结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强调将“学”与“习”相结合,让学生养成学到新知识都要进行温习的学习习惯,同时要尊重每个学生遇到不同问题的差异性以及学生的个人感受。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小学生在成人的第一步健康发展,它应当富有活力且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不断调节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边霞.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
篇13
二、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和难度增加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小结五个环节;怎样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进行文段阅读;怎样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充分动脑、动口、动手,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教师则抓住契机,巧为点拨,为学生释疑解难。适当引导学生研究“单元学习要求”及“预习提示”,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讲授新课,重点不在于分析解答,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逐渐改变依赖老师的习惯,养成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好习惯。强调预习、复习,指导学习的方法。有的老师指导预习方法很有成效,如“朗读课文三五遍,解决疑难生字词,不懂的地方画问号,通过练习找重点”,同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由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的过渡,调动口、心、手、眼的四到位。多说、多读、多思、多写是学好语文的四个法宝。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做好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的衔接
在给初一新生上课之前,教师就要使学生明确转变学习语文的观念很重要。要向学生讲明小学字词等基础知识多,阅读理解得少,时间充足,重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初中由于课目增多,相应地学习语文的时间少,重理解记忆、抽象思维;老师讲得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应大大加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讲精练,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精细阅读;要有选择地把某些问题留给学生自己思考,不要因害怕学生掌握不好知识而跟小学一样把全部问题讲透讲尽,要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去找寻答案。
四、适当复习小学语文重点内容,做好记忆、思维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