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篇1

一、革新理念,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高效课堂的成功构建,我们首先应该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意识到自己是这个课堂的主人,其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受到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关注,这样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才会大幅度地提高,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由自己所主宰的课堂学习中逐渐地将自己的自信心建立起来。

二、巧设课堂教学环节,给学生以自主发挥的空间

篇2

一、关于微课

微课以微型视频及幻灯片教学为主要形式,记录了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开展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与传统教学一样,也会具有教学目标、内容、环节以及评价等。但是,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也存在一些差异,如教学主题单一,只针对某一知识点;教学时间短,仅5-10分钟;运用相对灵活,适用于课前、课中、课后等各环节;教学内容精,与教材联系紧密,是对某个知识点的深挖。总之,微课是一种动态的教学形式,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为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

二、巧用微课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巧用微课,理解课文内容。高中语文教材涉及散文、小说、文言文、古诗词、戏剧等多方面体裁的内容,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涉及面广,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入选其中,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想深入解读文本主题及内容,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需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因此,微课以其短小精悍、针对性强、运用灵活等特点,获得了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及学生的喜爱。利用微课进行教学,不仅能分开解读课文的疑难点及重点,还能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效语文课堂的形成。例如,在教学《雷雨》一课时,为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味戏剧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可通过微课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雷雨》的视频,并于重要之处同步插入解说词,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深化文章主旨。

(二)借助微课,体味诗歌意境。微课借助信息化技术实施教学,能将声音、文字、图像以及视频有机结合,将静态的文本解读转变为动态的视频教学,将抽象的概念教学转变为生动形象的教学,使晦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打破语文课堂教学之时空限制,创建良好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体味文章中所营造的意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提升学习质量。

如在教学古诗词《归园田居(其一)》时,教师可通过微课展示古诗所描绘的美好田园风光,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宽阔的住宅,整齐排列的茅屋,前庭屋后的柳树郁郁葱葱,桃花开得煞是好看,整个村庄显得十分安静,家家户户都在生火做饭……视频所展示的诗中的田园风光美好,田园生活闲适,静景与动景有机结合,远景与近景交叠呈现,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田园生活的悠闲自得,体味诗的意境之美。通过微课的展示,学生更能理解诗人热爱田园的心理,领悟诗人的人生志趣及人生境界了。

(三)利用微课,提升写作兴趣。生活是创作之源,写作因生活而活力四射。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常常因阅历所限,缺少对生活的观察,而难以下笔成文,或所写文章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难以打动人心。究其原因,皆因学生埋头学习而忽略了生活,缺乏对生活的感悟,从而在写作时冥思苦想,闭门造车,自然难以写出好文章。对此,教师可灵活运用微课辅助作文教学,通过真实可感的生活画面的播放,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使之感受生活,有话可写,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如在指导学生以“母爱”为话题进行作文创作时,教师可在学生写作之前播放一段央视的公益广告视频――“别让等待,成为遗憾!”视频中出现三个画面,并伴有一位母亲的独白:画面一:母亲蹲在儿子身边,一边帮他整理衣服,一边念着:“等你考上大学,妈就享福了。”儿子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母亲远望儿子背影,满脸的慈爱与期待;画面二:母亲站在已长大的儿子身边,说:“等你结完婚,有了孩子,妈就享福了。”儿子终于成家,母亲还是满脸的幸福与期待;画面三:奶奶坐着,孙女紧靠在奶奶怀中说:“奶奶,等我长大了,就让您享福。”透过母亲和蔼的笑容,我们看到母亲已渐渐老去。三个画面以时间为轴,表达了母亲常年的付出与期盼,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呼吁人们行孝需及时。这段微视频的播放,使学生深受触动,个个有话可写,写作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三、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注意事项

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虽有效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但在运用的过程中还需教师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应明确微课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师在应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不能喧宾夺主,应谨记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方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才起决定性作用。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很强,需要教师加以关注和重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开拓学生的思维,并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而不可过分依赖微课。二是,微课的视频制作应以内容为主,不需要过于追求形式美。微课应以服务语文教学为主,而目前一些年轻语文教师过于追求微课的形式美,致使本末倒置,忽略了内容的设置,不利于教学的高效进行。因而,高中语文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应把握好度。

篇3

1.新课程理念理解肤浅

社会上不管是重点高中,还是普通高中,他们都会关注每年高考的录取率,尤其是很多学校把每年考取一本二本学生的多少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使得学校的管理者必须保证教学质量,频繁的考试,流水评卷,基本上周周都有考试,都有评卷,这些都让老师们不得不重视考试。更有甚者,学生的分数直接与老师的利益挂钩,就更造成教师对分数的重视。老师们不得不采用题海战术、应试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分数。这样就让教师没办法放开手脚,大胆进行新课程改革,当然对于新课程理念还有很多老师理解不全面,断章取义,用示范课,观摩课来展现,而无法让新课程理念深入常态教学之中。

2.对语文知识的漠视

改革开放以来,有很多人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凭借对时代的准确把握和勤劳务实的精神,获得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有目光短浅的人看到没有知识也可以获得财富,对知识采用了一种漠视的态度。新世纪之初,对于大学生来说,已经没有了过去那种完全分配的制度,读大学就不是能够走出农村的途径了,这几年大学就业难的问题更是部分的家长和学生认为学习并不那么重要了。

3.不重视语文

高中学生直接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明显的带有功利色彩,很多学生认为考试的时候不考课本上的东西,所以学习课本没有多大的用处,尤其对于语文来说,要想提高成绩,是一件非常缓慢的过程,语文的提高,是高耗低效,浪费时间。在语文上努力获得一分,不如在数学外语上获得十分容易。部分学校不重视,部分老师也不重视,学生也出现了不重视的误区。对于理科生来说,语文以后估计用不着,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学习; 对于文科生来说,语文还算自己的长项,也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学习。在语文课本中,传统的篇目又占据了霸主地位,还有大量的文言文,这更加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基础缺乏

虽然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语文了,但是由于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没有把基本功打扎实,很多语法知识缺乏,连主谓宾定状补都不能很好地了解,对于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就更是难于理解了。在我教授学生学习《记念刘和珍君》时,有的学生就对文中的“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无法理解,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这句话是讲“革命烈士的鲜血是淡红的,跟一般人不一样。”如此的知识出现在高中学生身上,让老师实在感到汗颜。

二、提高高效课堂的策略

1.确立语文教学新观念

在高中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师生的互动活动,在这双边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为主导,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主阵地,课堂的40分钟应该是学生作战的时间,学生的学习任务也要在课堂内完成,这就要求老师要改变“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旧观念。教师要从旧有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建立大语文的观念,不能只是为了考试而教学,而是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来做为教学目的。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思维力和兴趣爱好,按照新课程标准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内容,解决“应该教什么”和“为什么教这些”的问题以及“学生应该学什么”和“为什么学这些”的问题。设计高效的课堂教学步骤,确定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能够获得最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益。

2.让我们的课堂焕发活力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空间,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活力。而语文课堂教学,最容易采取的模式就是灌输式,老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记,这样的语文课堂无声、无彩、无情、无果。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无作用的,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鲜活、高效起来呢?有以下2种做法:

(1)情景创设。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常常需要创设一定的情景,以便于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虽然语文课是基本要用语言来传递一些信息,但有的时候,枯燥的知识仅用语言来表达可能会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疏离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辅以音乐、图片或者视频等手段,去帮助他们理解,进入课堂的情境,调动学习的兴趣。

(2)在多彩的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有的放矢地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完成各种学习任务,改变他们对传统语文课堂的反感和抗拒。比如在课堂上总结题型答题技巧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而不是老师灌输成品。让学生在对与错的讨论中总结最实用的技巧,变成自己固有的知识。

3.教师导航,面向高考,主体地位导演化

“自主”“合作”学习之后,教师一定要在“混沌”状态中“拨乱为正、力挽狂澜”,把难点问题找出来,把重点问题说出来,叮嘱考点。学生自己不能说明白的地方,教师一定要讲明白,说清楚。讲方法、说经验、谈考试。也就是说,教师是导演,是拍板人,学生是主体,是课堂的主宰。在读、写、说、听、观之后,学生要进行实践。这就要求教师精选典型,将偏、怪、难、刁等题统统删去,大胆取舍,舍后方可得,得方法、得思路、得思维。精讲精练期间也要把握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火候,最后规范一下答题的技巧思路。

4.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弘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的重要表现。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切入点,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问题的发现和驱动,潜心引导学生开展教学问题的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不同观点的交锋,在热烈而有序的合作探究中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使学生学会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习语文,以快乐的学习心态,在主动的参与和探究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比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我们就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设置了如下的探究问题:①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②试画林黛玉进贾府路线图。③这篇文章有哪几个场面描写?(找出相应的段落加以标注)④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⑤你对其中的哪个场面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并组织学生对这些教学问题展开合作探究。有问题作导向,学生学有目标,议有方向,学习自然地由被动转为主动,高效课堂的构建因而水到渠成。

5.关注课堂情感因素,活化师生双边交流

认知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知识对流和情感对流两条并行的主线,情感对流是知识对流的前提和催化剂。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情感因素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构成要素,是活化师生之间双边互动、交流、合作的重要保障。要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关注课堂情感因素,在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原则基础上,将枯燥的语文知识动感而灵性地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一种轻松、畅快的心理感受,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下的情感因素调动策略值得尝试:①认真分析学情,全面细致地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做到教学预设由学情开始,教学过程依据学情展开,教学反思从学情切入,使我们的教学设计富有针对性,真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②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人格地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参与探讨制订教学设计方案,让学生对语文教学有建议、监督和评价的权利,进而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③创设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呈现语文知识的灵性和美感,触动学生的兴奋点。④选择有生动故事情节的课文,组织学生以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方式对课文内容实施精彩演绎。这种演绎过程不仅给语文学习凭添了新意和趣味,而且让学生通过“角色”领会作品内涵,更深刻地体会课文的语言魅力和思想情感。

三、致力于“课型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语文教学材料分为不同种类,散文、小说、现代诗歌、古典诗歌、文言文等,不同的题材有着不同的特点,也决定了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还有阅读课、书评课、作文课等不同的课型由不同的侧重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潜心研究它们的规律、特点,因“课”制宜,因材施教。跟学生一起总结技巧,归纳特点,切实提高应对各种阅读材料、各种卷面题型的能力。但不管什么样课型,都必须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四、总结

总之,在新探索中解放了头脑,解放了课堂,教师尽量不再横加干扰,把大部分语文课堂时间留给学生。生活处处有语文,走进大语文思维,鼓励学生去读书、读报、读杂志……只有走进生活才能最终走出生活,走进考点。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我们要进一步解放学生、解放课堂、解放思维。把语文还给学生,但必须时时情系高考,不离考点,让它成为一条似无实有的风筝线,牵动着多彩的课堂在蓝天上自由的翱翔。

参考文献:

[1]黄婷.如何构建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J].知识经济,2013,(11)

篇4

从教学体制来说,高中语文教学的主旨虽在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及语言艺术,但最终都需要面对高考的检验,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语文教学难度,致使高中语文教学在很多时候偏向于考试,教学模式以考试题型进行,很多知识都是老师单方面地讲授,导致学生的回答过于模式化和套路化,譬如,高中语文中对于古诗词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古诗词中作者的意境和思想,可针对考试,学生更多地体会文章的措辞、作者的背景等形式上的内容,无法从根本上体现学生的自我思想。

从学生角度说,高中学生面对的是众多学科的高考压力,尤其很多学科需要大量地进行习题练习,这会花费学生大量学习时间,加之大多数学生对于语文学习都有一种学了多年很容易的不科学认识,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同时,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大都是“只听不说”,和老师的交流比较少,学生思想不能有效反馈,对于考试只是套路地回答,使语文教学变得应试化。

从老师角度说,教学方式大都是传统的对学生讲,讲的内容大都是课本内容,也就是“照本宣科”,虽然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定义相较于过往有了较大改变,要求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重在文化素养及知识技能的培养,但老师在借助信息技术等外界力量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没有较规范的大纲指导,使得在实施过程中大都依靠自己的经验,造成教学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呆板,最终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

2.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意义

高中学生学习语文不同于其他阶段的学生,除了自身对知识的追求外,还需要面对众多学科的考核压力,课后时间几乎都被各种习题占用了,所以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决定性作用。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对于语文的重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都较其他学科少,且高中学习压力较大,语文学习可以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得到思想的放松,可以体会语言的奥秘、文化的艺术,这样的教学除了实现知识的学习外还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与此同时,高中学生课后学习时间紧张,对于语文学科,大多数学生只有课堂有限的时间,只有高效课堂才能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最终教学目标,才能够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3.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纵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况,学生学习被动、老师教学死板、体制不够完善等现状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不言而喻。因此我将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探索简述如下:

3.1课前准备

任何知识的掌握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语文学习也不例外,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要想获得高效,势必需要课前充分准备。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需要老师和学生双方的准备,从老师角度说,老师在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及知识的合适导入。针对现下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情况,传统教学方式已经远不能满足高效的要求,所以老师备课时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等贴近学生生活、吸引学生的教学方式,可以采取多媒体播放或将课件做成PPT,选取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影像资料等方式,在课堂上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从学生角度说,学生需要课前对课本内容进行预习,不需要硬性规定多长的预习时间,但必须进行这个过程,保证学生对自己即将学习的知识有所了解,有整体认知,以及能够形成自己的思想。老师和学生双方的课前准备可以拉近老师和学生对知识的距离,甚至引起共鸣,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极大的促进意义。

3.2课上实施

课上不仅反映老师和学生的课前准备,还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探析,因此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取。要想实现高效课堂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实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地位。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譬如,老师可以与学生适时适当地交换教学身份,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从宏观上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自己主动思考教材主旨、文章思想,促进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同时,老师还可以适当改变教学方式,譬如,教学中可以采取情景教学,让学生参加教材内容的演练,让课本知识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教学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对于高校课堂的构建有积极意义。

篇5

一、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提高缓慢,轻视语文

当前社会环境普遍存在着较强的功利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功利性,由于考试并不直接考课本中的内容,所以,学生就没有对课本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还有,如果想对语文成绩进行进一步的提高,这需要长期的学习,见效比较慢,这样会造成学生误认为学习语文是件浪费时间的事情。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个现象,那就是普遍认为学习语文相对其他学习科目来说是一件高耗低效的事情,所以,学校并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由于语文文本基本上很少进行课本内容的更新,在教学内容中占主导地位的还是传统的篇目,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

2.职业懈怠,缺乏激情

客观来说,教师职业是一个较为清高的职业。但是教师也是普通人,需要像普通人一样有必要的衣食住行。就现代来说,普通高中教师每天的工作量比较大,一般的工作时间都要超过12个小时,然而收入却很一般,其年收入仅在三万元左右。这样很大程度上使部分教师丧失了工作的动力以及缺乏课堂教学的激情。此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升学的压力,学校也很少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几十年如一日的教学生活,造成教师的生活平淡枯燥,缺乏生活的激情,这也容易产生职业懈怠的现象。如果一旦教学出现职业懈怠的现象,教师们就很容易出现安于现状不求进取、教学过程中缺乏激情、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以及缺乏创新等等。

二、构建高中语文高效愉悦型课堂的策略

1.学生通过充分预习来提高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前预习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对课堂教学文本进行充分的阅读,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去了解学习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会做到忙而不乱,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去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前预习,有助于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学生会出现较多的疑问,可以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会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必要的充分预习,不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激发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活动创新,活力永驻

篇6

高中语文课堂是张扬个性的课堂,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各种能力训练环节的积极性。譬如,教师可以根据综合实践等课堂模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不同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提高学生参与语文训练的广度与深度。

(二)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要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高中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创新性思维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通过语文的课堂教学让这种能力得到延伸。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加强相互沟通交流的能力。同时,教师要通过学生积极广泛的深度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及写作能力。

二、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形式提高课堂容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一)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核心恰如其分地应用多媒体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恰如其分地使用多媒体,使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会影响课堂的整体效果而发挥出其应有的优势。多媒体教学通过合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形成高中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多媒体教学要通过交互性、集成性以及可控性等特点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思维,提高语文能力。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可视听的画面,同时多媒体课件的集成性增强了课堂的容量,使学生语文训练的程度加深。

(二)教师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关的教学情境以及教学问题增强学生的参与度,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课堂的学习有所收获。

三、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探索语文的积极性

(一)课前三分钟的演讲

高中学生对时事以及生活的感悟已经颇深,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以及口头作文的能力,可以采用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形式。在课前三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准备演讲的内容以及演讲的形式。通过演讲同学们可以相互交流所思所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师在课堂上要能调动学生深度参与的积极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参与深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导语的设置要具有悬念,要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要创设情境,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有效提问,激发学生思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还要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辨析。最后,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调控课堂生成,对偏离教学目标的生成要能有效变通,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讲授能够适应教学实际。

四、教师要加强学生预习以及课外阅读、习作的训练

(一)课外阅读和习作训练是确保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课外阅读和习作的训练是确保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不同的阅读训练和习作训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都能得到提高。那么,课外阅读和习作给学生的课堂学习也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同时,教师要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还要将这种习作训练延伸到课下,让学生要用“我笔写我心”。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加强课前预习

教师要指导学生加强课前预习,要通过不同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高中语文的教师要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体味语文的真谛,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阅读,认真思考文本。教师要让每一次预习都成为一个深度阅读。

总之,要想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师就要做好一个旁观者,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教师要给予学生最大的支持,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增强课堂容量。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积极思考,以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篇7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多媒体逐渐走进了课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方式,也使语文课堂得到了优化。多媒体具有丰富的形式、动听的声音、色彩鲜艳的图片、妙趣横生的动画和视频等,都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为他们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使语文学习更有活力。同时,在烘托气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方面,多媒体也有着其他教学方式所无法企及的优势。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我就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感人的导入形式:在优美、舒缓的乐曲的烘托下,《游子吟》一诗利用渐入的方式映入学生的眼帘。我说:同学们,有一句话相信你们都很熟悉。“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对女子女的爱既有细微处的时刻挂念,也有人生大事的长远计划。这种爱是世间最崇高的情感,任凭时间变换也不会带走。这样做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扣住了他们的心弦,使学生的思维随着我一路走下去,沉浸在我所创设而得情境中。当学习有了积极性,很容易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有的教师是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只考虑课件的精美和华丽,而忽略的语文本身的工具性和交际性。并且,有的教师信手选取网络上的课件资源,不考虑本校、本班的实际,导致教学呈现模式化,课堂结构也变得非常代表,无法实现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维的目标。

三、建立科学的课堂评价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我们的课堂评价方式也要随之产生变化。课堂评价首先要考虑的是课程类型的差异,不能所有的课程都选用同一种评价方式。其次,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课堂评价语言,要以科学、中肯、恰当、幽默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的语言艺术增强了,学生对教师评价的接受程度就会随之而增加。课堂评价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它的最终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自觉完成教师制定的学习任务,积极表现,力争上游,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良好、有效的评价能够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助益,它不仅能够引领课堂教学的方向,也能为课堂教学带来良性的发展。在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高中语文教师要对课堂评价的机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篇8

一、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核心是知识,教学的重点仍旧知识,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述的是知识,教学的目标仍旧是知识的掌握。这种完全以知识为主体的落后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发展置于一旁,令学生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与禁锢。新课程的全面推行,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与地位进行了彻底性的翻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取代了单一的知识传授。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确立以生为教学本位的正确观念,要立足于学生主体本位化的需求与发展,要以适宜学生发展的高效型策略推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新发展。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需要教师充分关注每位学生的主体发展状况,要将学生主体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立足点与归宿,需要教师在学生整体与学生个体之间进行整体总结和差异分析,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而采取相应性的、可行性的教学策略,以此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有的放矢,以此实现每个学生主体的最佳最优发展。

二、创设情境,寓理于境,升华情感

情境,通俗的来讲就是场景、语境,是激感的一种形式。情境具体变现为一定的形象性、生动性与现实性等等,能够极大程度的渲染课堂教学的情感氛围,激起学生主体的参与体验。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对情境作用的一种肯定,是对情境启发结果的一种强调。情境教学,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构建高效课堂不可缺少的根本要素,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是达成高效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创设情境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必然工作,要注重教学情境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必然联系,要以生活中的鲜活素材为源泉为生闷的课堂教学活动注入活力,要将生活与语文知识进行完美的嫁接,在嫁接的结果中激发学生的充分挖掘和探究体验。教师要注重语文知识的内在特性,要深挖语文教材中的知识重点,要将重点性的语文知识寓于一个能够展现生活性意义和价值的情境中进行具体阐述和具体解释,让学生在感性的情感空间中获得语文知识的理性认知,让学生在形象的情境中获得语文知识的抽象性思考,让学生能够从本质上真正获得和掌握语文知识的本质内涵。例如,在高中语文的《荷塘月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生动情境:同学们,相信大家都有听过凤凰传奇歌手的那首《荷塘月色》,但是你们之中有谁真正的见过荷花呢?有见识过月光洒落在荷花上面的优美场景么?等等,以贴切学生生活的形象性问题进行课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找到情感的归宿点,让学生在情境的支配下能够快速进入语文课文的阅读与理解,让学生的学习情感至此变得细腻。

三、注重合作,提倡探究,共同发展

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性的活动,教师和学生的单一是无法达成和促进教学发展的。新课程改革中的核心理念强调的是学生主体的探究,强调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究欲望,以合作的方式实现学生之间的共同发展,以此达成课堂教学的高效化模式。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传统一人堂的教学模式改进为师生、生生联合互动的行为,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彼此理解、信任、支持的基础上进行语文学习目标的共同追求,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达成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激发。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身的教学角色,要将自身定位为合作教学的组织者与促进者,要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对抗关系与促进关系,要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适时的点拨和评价,要以鼓励性的语言强化学生主动探究语文知识的动机,要以肯定性的行为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让高中语文知识的学习变得乐趣无限。例如,在高中语文《致橡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课文内容为学生搭建这样的合作学习平台:同学们,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致橡树》,而实际的内容却是借助橡树来表达作者的一种情感。下面请同学们自行阅读和体会文章,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请你们告诉我这篇文章主要表达的是作者那个方面的情感?橡树在文章中充当的是一种什么角色呢?等等,以此种方式进行语文课文的教与学,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课文学习的主要目的,能够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获得意外的成长与收获。总之,新课程的不断深化改革,令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势越来越明朗。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掌握好教学的分寸,要把握好教学的角度,要确定好教学的中心,要以可圈可点的创新策略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效益及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015

鼓励学生对文本的个性理解和解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自主感受和独到见解,这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定要来一次华丽的变身,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课堂将更加充满生机。但是,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有些教师舍弃了老师的主导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自己成为观众,任由学生自由发挥,热热闹闹地上,觉得这才是一堂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语文课。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以说,新课程要求的师生合作学习方式,不是让教师做课堂的观众,而应该是做学生学习上的激励者、平等对话者。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教师对课堂的点拨和有效管理弥足重要。所以在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牢记自己是课堂的主导者。

用比较少的时间,获取较大的教学收益,就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而教师的课堂管理显得尤其重要。美国学者布罗菲说:“出色的课堂管理不仅意味着教师已经使不良行为降到最低程度,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并能在不良行为发生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而且意味着,课堂总是持续着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整个课堂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教师维持纪律的措施),都是为了使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并达到最高程度,而不只是为了将不良行为降到最低程度。”具体来说要形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就要做好这三个方面的管理:

一、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问题管理

管理高中高效语文课堂,首先要管理好课堂问题的设计。如果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太单一,太虚假,没有深度和价值,那就不仅浪费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而且还不能形成高效语文课堂。因此,教师对课堂问题的设计就必须高度重视,紧扣教学目标设计问题,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以便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生成新的东西;设计的问题要数量适中,难易合适,有一定的梯度;设计的问题讲究一定的艺术技巧,尽量避免是与不是的形式主义的提问方法。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散文 “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一直是学习的重难点,“形散神不散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的问题不能放在第一节课,这样学生肯定会觉得难以理解,茫然无措。这就要求教师细化问题。例如可以设计为这样几个问题:本文的“神”在哪里?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是如何围绕“神”的?通过这样几个小问题来解决一个大问题。有时在设计问题时,要善于抓住关键的场景、细节等来设计问题,如教小说《祝福》时,可抓住祥林嫂的“眼睛”设计问题,祥林嫂初到鲁镇时眼睛是怎么样的,再到鲁镇时眼睛又是怎么样的,最后沦为乞丐时又是怎么样的,通过这些问题来把握人物的命运变化,掌握主题。这样一设计,学生的思路会比较清晰,思考也有了目的性,问题自然会很好地解决。

教师不仅要设计好课堂问题,还要对学生思考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管理。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展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马上要求有答案,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当老师叫起来回答时,根本就不知道干什么,这样白白浪费了课堂时间;有的教师让学生要完成的问题,不设计时间和标准,学生进行了阅读与探讨,课堂表面热闹,但因组织松散,课堂效益低下;有的教师设计的问题比较笼统,学生不明白具体干什么和怎么干,一节课下来,重难点问题并没有解决。还有,很多教师只注重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并不在意学习过程中的生成,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没有被激发,只为找答案而学习。这样,就不能形成高效语文课堂。

二、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情境管理

管理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一是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来源于民主的教学原则,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促进师生间的良好关系,从而建立学生积极的求知意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教学氛围宽松、和谐,学生就活跃、热烈、兴奋,就不会紧张拘谨,反应迟钝,随便插嘴,故意捣乱等。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活泼而不混乱,热烈而不喧闹,兴奋而不随意,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同时上课时常带微笑,多鼓励,少训斥,甚至发现课堂小动作也是善意提醒,这样就能拉近师生距离,创造宽松的教学情境。

二是要灵活管理好课堂教学情境。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预设教学情境,追求教学过程的灵动。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处理。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灵活处理已经预设好但不适应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设计。例如在学习莫泊桑的《项链》时,学生对玛蒂尔德不幸的根源展开讨论,有的赞成作者的看法,认为马蒂尔德就是因为丢失了项链,才导致了“一夕欢乐,十年艰辛”;有的则不这么认为。对此,如果不管理好教学情境,任由学生争论,那只会让讨论变成表面的“热闹”,浪费时间。这时,教师就要取得教学的管理权,主动调整教学情境,从莫泊桑创作这篇小说的目的以及小说开头对马蒂尔德的几个梦想来分析,这样,才能认识马蒂尔德悲剧的根源,从而把握主题,推动课堂教学的展开。

三、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评价管理

我国的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主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高效语文课堂的评价,要看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要看学生的创新精神,要看学生的新认识的生成。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学生期望值越大,学生成功的几率就越大;相反,不恰当的批评会扼杀学生的上进心。高效课堂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我手写我心的创新精神,勤于思考,有所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迸发的激情,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及时地给予积极点拨,鼓励学生有更多的发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成就感。我们在鼓励学生时,要管理好自己的评价,要力求避免由于过分鼓励和肯定,导致课堂表面的热闹和浮华;在批评学生时,只针对问题而不牵涉学生的个人品德,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要实现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下工夫,更需在课堂的管理上讲究技巧,使教学内容和课堂管理相得益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

篇10

班级学习情况是对教学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不同班级的学习情况都各不相同,学生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个性化的特征,所以,教师在学习习惯的掌握、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习方式的养成等多个层面之中都应当有所不同。只有深层次地掌握了上述状况才能够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通过对学生的验证,增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2、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

制定出详细且科学化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同样是当前教学工作之中的重点环节。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我国广大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之中的核心环节体现,其有效性具体地表现在教师对于目标的把控和理解等两个层面之中,且在实践课堂教学之中紧密地围绕教学目标,有效地提升教学工作的时效性和科学性。在书本之中相关知识是死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知识学活,目标不能够定得太死,以免对学生的思维产生限制性的作用。高中语文注重的是对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而语文能力最为集中的体现则是学生的阅读水准,所以,在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当是最为核心的手段。教师应当通过对学生的深入引导,使得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阅读相关文本,最终提升其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真正意义上增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环节,广大教师在实践的教学工作当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积极性的养成,以更好的使得学生以更加主动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注重教师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实现对兴趣的培养。比如,诗歌,可以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品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从而走进诗境,赏析诗歌的美。

4、注重高中语文教学过程

不同的语文教学目标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语文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首先要把握教学目标,选择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其次,根据教学内容,把握重难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语言。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说明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讲求生动形象,简洁精练,富有启发性,有特色。

篇11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不破不立”的改革观念引导下,在各个阶段、各个学科中忙于实践和探索的教师和学生,都在努力寻找出更好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教师方面的问题

1.教学方法使用不合理

语文课本中的内容一般是由体例不同、主题不同、写作手法各异、情感表达不同的各种文章组成,而这样教学内容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多变的教学方法适应不同的教学内容,一旦对新课改“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拿捏不准确,过分强调师生互动,过分追求多媒体等教学方式的运用,课堂容易出现类似“满堂问”课堂,学生独立思考的连贯性在看似活跃的课堂中被过于花哨的教学方法打断,使学生实际根本不知道这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是什么、技能是什么,这样对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高效性极容易造成阻碍。

2.教学目标设置片面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但是现实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重视程度一直以来都没有充足地提升,加之对新课改要求的实现与高中语文应试压力之间协调统一的不知所措,对教学目标设计要么“以教定教”,要么“以案定教”,要么“以学定教”,设计了没有重点层次、空泛虚浮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对课堂教学起不到任何作用。

3.教学理念存在错误

课程改革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②许多教师对于把过去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的教学理念理解不够深刻,将45分钟课堂的主动权全交由经验不足的学生,对于该学什么、怎么学好,学生们也是茫然不知。最终,因为过于强调自主学习,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和教学启发,以致于课堂低效。

4.教学测评只顾成绩

有效地语文教学应该是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人格的完善、民族文化的融会传承,提高文学认知和使用的能力,进而也可以上升为即将成年的高中学生开始树立成熟的人生思想观、价值观等方面。然而,高中学生和教师在应试教育体系中都面临升学的压力,高分的取得才是高中教育评价中最重要的事情。于是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在题海重负的施加中、标准答案的死记硬背中被扼杀,根本无法实现更真、更高的高效课堂。

(二)学生方面的问题

1.学习态度不端正

大部分学生的智商都处于正常水平,然而一门科目的成绩在本科目的全班排名或者在自己所学全部科目的成绩排序却不一样,这种差异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学习态度。一种现象是,很多学生认为语文课不像英语课,是一门自己早已完全熟练掌握的语言学科,所以学习难度不高,那种能够激发和维持学习的欲望相比其他学科经常处于劣势。另一种现象是,学生认为花费很多的时间才能追赶上很少的分数,还不如把时间放在别的见效快的课程中,忽视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学生在过去教师占课堂主位时长期养成了对教师严重的依赖性,学习自主性能力较低。因此,学生的心理建设已经对高效课堂造成阻碍影响。

2.学习方法不当

努力学习的普通学生与“学霸之间”,只相差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用大量的时间学习,扎实地做笔记,但成绩却一直提不上去。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因为这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还处于不思考只是一味抄笔记、背诵笔记的阶段,自然达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也有一些学生,非常想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但是不会剖析自己学习能力的优劣势,不善于调整自我,总是喜欢执拗地模仿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却没有明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挫折中更加焦虑,影响学习效果。

二、对于现存问题的原因剖析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个人都不一样,是以促进学生发展特别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核心,不是为了分数、为了升学率。如果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错了,很多问题都没有办法谈论。从目前来看,很多的所谓的好学校,在教学上依旧是强迫灌输,甚至违背教育公平去强势选好的生源,把学生学习成绩作为最重要的标准。社会和学校一样纠结在矛盾之中,所有人都在讲素质教育,所有人又都觉得素质教育不可靠,真正的减负一直很难实现。这些问题可能像“钱学森之问”一样,不是问学校,而是问社会——教育再好,还需要社会提供发展的空间。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滞后,更新缓慢,语文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很多学生对语文不够重视,认为不学也能有个差不多的成绩,又或者认为短时间内不能提高分数,有较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加上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思想上叛逆、抵触心理比较严重,常常听不进教师的话。

三、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基于对建构高效课堂的理解,及高中语文的重要地位和学习特点,笔者对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进行研究探讨。

(一)教师方面

提高教师素养,更新教学观念。教学质量主要在课堂教学实现,教师的专业能力决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语文教师要做到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一定的教学创新能力、高效的设计学案,开发课程资源,激情授课,有效课堂提问,重视课后辅导。

(二)学生方面

篇12

语文,作为社会精神的产物,人类文化素质的载体,无一不体现了它在人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高中阶段,语文不仅是高考的必考科目,而且还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科目。而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思想教育的影响,人部分高中语文课堂都是围绕如何提高学生成绩开展教学,优化教学方法。而且,不少学校还把学生成绩和教师的工作评价直接挂钩。这种功利性过强的教学导向,使得现在很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越来越呆板、单一,缺乏活力,重数量轻质量,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也日趋严重。新课改,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践行,旨在将传统的所谓的“高效课堂”进行转变,最人幅度提升单位时间效益,把学生从时间+汗水的应试模式中解救出来,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睡眠、健康、灵性、兴趣、发展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在快乐中学习、成长和进步。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思路的改革方向,旨在为构建新时期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提供新的参考。

二、导语精妙,能抓住人心

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考察一些著名教师的教案,会发现他们对导语的设计无不精心备至。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那么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导语呢?是不是一定要像小说一样充满悬念,跌宕起伏,极尽峰回路转、一波三折呢?其实不然,从这次听课来看,成功的导语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即可深入人心: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人选中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有不少时隔久远,且内容深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2.触及重点,短小精悍。导语设计贵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3.创设气氛,营造氛围。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人情、移情、冶情。

三、开展小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将“学”和“思”有机结合

很多教师认为,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开展小组教学活动,会极人地浪费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原因在于有些问题即使分配了较多的时间供学生讨论,但学生始终找不出正确的答案,甚至有些学生在讨论的幌子下偷偷地在与其他同学聊天,这也让教师头痛不己“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长期处于机械式的学习模式(只学不思),则失去了知识获取的乐趣和意义:如果长期处于一种惰学的状态(只思不学),那就同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无异。学和思的脱节意味着高效课堂只能是“纸上谈兵”。

四、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导学案,使得师生之间可以开展平等的讨论

导学案并不仅限于教师使用,而应该是教师在课前将导学案发到学生于中,鼓励学生提前预习导学案中的内容,清楚教师将要讲述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上跟教师展开“平等”地交流。尤其是在教学文言文和古代诗词时,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对开展高效课堂意义重人。

五、养成学生大胆质疑的思维习惯

人们都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要让学生不断地产生疑问,学习过程中也是不断怀疑的过程,只有当学生产生疑问的时候才会探索的兴趣。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问,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探索问题,在调查中找到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正确的指导和补充,但不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否则它将失去提出质疑的价值。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能够带着疑问去积极参与发言,在探索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

六、体验成功,实施激励评价,激活课堂。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而不管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分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期待赞扬”。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老师表扬学生最大的收获。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积极的肯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们一些成功的经验:比如,让他们准确地写出一个成语,背诵一首诗,回答一个问题,作业评语的时候多一些鼓励,多一些掌声,要用更多的“你真棒”“很好”这样的句子让学生感到“我能行”。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新课改的出现,也为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导向。那么如何在新课改的指引下,不断转变教学.恩路,用更新、更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方式来改革教学思路,已经成为全体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实际上,高效课堂的构建没有一种格式化的模式,所以,教师不能照搬照抄,流于形式。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效率,还是离不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思考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更加适合各学校不同的情况,真正构建出高效课堂。

篇13

一、强化文本意识,以学定教,优化教学环节

在新课程背景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有明确的文本意识。对学生而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关键是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分析,一方面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能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从教材选编的角度讲,语文教材是专家根据课程标准,依据语文知识和能力目标选编课文,而不是依据具体学情选编课文。这样对教师来说,就应该根据语文学习的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删繁就简,确定每册教材的教学篇目。根据学情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确定好每堂课合适的教学目标。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教学就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效率自然不高。所以,教师应该在充分调查学情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努力做到以学生高效的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杜绝无效课堂教学环节。

二、教师要在教材内容的挖掘和处理上下功夫

要想提高高中的语文课堂效率,教师就要在对文本的研读上下功夫。教师不仅要对文本的基本内容烂熟于心,还应该在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处理上下功夫。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适合本班学生实际水平的问题,即能够触及学生思维神经的问题,徘徊于知识十字路口的问题,树立着思维导向目标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能扩展学生思维时空的问题和能迸发出思维火花的问题。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教材不仅仅是个例子,它更应该是师生互动、放飞思想的舞台。

《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课的定性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所以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学会在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换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思想,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教育。因为“语文这种工具,不同于其他任何工具,它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这种工具,你不用它便罢,只要一用它,必然要赋予它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在一堂语文课上,语文教师如果能让学生在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把能力训练的枯燥性和人文思想的趣味性有机统一起来,那么学生怎么能不爱我们的语文课呢?

三、作业的布置

语文科目作为主科,作业不能太少,当然也不能太多。我选择根据学生的态度、能力确定作业布置密度。在作业时间设计上,从作业数量和难度两个方面考虑,而非单纯地选择前一种或者后一种。对于一些能力不佳的学生,可以选择数量;对于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偏重难度――中等难度即可。 分层布置作业不必天天如此,但有时候很有必要。 并且这些思路必须落实到每周的章节计划当中。 然后是常规思路 。第一个常规思路是:作业尽可能尽快批改完,及时发还给学生。当课代表每次领取作业的时候,可以在一摞作业上附上三五个学生的名字。目的就是表扬做得好的,批评做得差的。第二个常规思路是:假设某次作业中的个别题错误太多、而且比较集中。教师尽量不抱怨、不自卑,并且不把这些行为方式和情绪施加给学生。从上面的操作中,我们会逐渐赢得学生的心。

四、在语文课堂中致力于“课型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语文教学材料分为不同种类,散文、小说、现代诗歌、古典诗歌、文言文等,不同的题材有着不同的特点,也决定了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还有阅读课、书评课、作文课等不同的课型由不同的侧重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潜心研究它们的规律、特点,因“课”制宜,因材施教。跟学生一起总结技巧,归纳特点,切实提高应对各种阅读材料、各种卷面题型的能力。但不管什么样课型,都必须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使提高教学效率不是教师唱的一场独角戏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激发其学习兴趣。真正有兴趣,学习语文就无“愁苦”可言。而兴趣并不会无故产生,心理实验证明,成就感对兴趣有诱发作用。学生在语文上很少有甚至没有成就感,就打击了他们学语文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对语文也就淡漠了。反过来,若能使其有所成就则能使其兴趣增加,兴趣增加则学习状态就会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那么,效率自然相应提高。

成就感从何而来?它来自于学生的进步,而要想取得进步就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许多学生抱怨语文记忆太多太难,教师不妨以教授记忆方法,提高学生记忆力为突破口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一词多义是文言词语的常见现象,可让学生通过记住例句去记住词义,这是理解记忆法;解题方法多如牛毛,学生记了这条忘了那条,教师可将解题思路编成口诀,让学生分组记忆,这是口诀记忆法;音近字、形近字易混淆,可将其分类,采用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等联想记忆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作为素质教育子系统的语文教育,也必须依据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寻找最佳出路。在教学的主阵地――课堂这个环境中我们必须转变原有的教学思路,拓宽教学视野,既有应试技巧的传授,又要兼顾语文的魅力开发,让学生有能力的提高,有审美的提升,有情感的共鸣。在应试能力与素质教育中找到平衡点,打造最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