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如何搞好语文教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提高教师爱的情感素质
教育过程不只是文化知识的教与学这种看得见的过程,还包括潜在的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后者往往潜在影响着前者的效果。良好的知识传授过程,是建立在师生情感融洽的基础之上的。教育对象是有血有肉,有独立意识,具有不同思想感情的活的主体,因此,情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有爱的情感,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是教师无私奉献、呕心沥血、诲人不倦的原动力。一方面,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基础。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和提高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光荣感,激发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浓厚兴趣,树立热爱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积极情感。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热爱。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指标,也是一种强大的教育理论。合格的教师应该是一名爱学生的教师,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作用。教师只有爱学生,学生才乐于接近教师,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正如古人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第三是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热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如果教师热爱所教学科,就会刻苦钻研,不断探求新知,就会富有情感地讲授每一节课,从而激发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感知教材,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从班级学习成绩的总体看,学生学习之间的差异明显,两极分化的学习状况比较严重。这是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个性差异造成的,包括不同的理解能力、兴趣爱好、学习基础等。比如,有的学生在学习时悟性好,接受能力高,教师讲一遍就听懂了,有的学生反应慢,教师反复讲也不明白。同一个知识点,有的学生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有的学生不感兴趣就不愿学习,也不当回事。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合理的课堂设计,使所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获得提高,从而提升班级整体的教学质量。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进行分层教学,使全体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获得整个班级的进步。分层教学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好的学生不会因为教师所讲的知识太简单感到听课没兴趣,也不会使学习差的学生听不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分层教学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在学习中的乐趣和成就感,这就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他们树立了积极的学习心态。
1.分层授课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班学生提问时,对于成绩好的学生,不仅要求他们能回答出来问题,而且要求他们能解释原因。成绩稍差的同学,则只要求他们给出答案。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时,基础好的同学,朗读后要求他们对课文进行复述;基础一般的同学,朗读后要求他们能回答相关问题;基础薄弱的同学,只要求他们朗读流利。这样分层次的要求,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感到轻松愉快,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成功的感觉。学生不会因总不能达到教师的要求而丧失学习的兴趣。教师会因学生完成了既定要求,对他们时常给予鼓励,良性的循环使学生对语文学习越来越感兴趣。
2.分层辅导
对班上成绩在前三分之一的同学,我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为主,对他们提高要求,在学习方法方面上指导他们,在完成好学校作业的基础上,再额外做些补充练习。班上的中等同学则要求他们掌握课上所学内容,课后也主要以辅导当前所学知识为主,他们的奋斗目标应是考级达到良好。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差,基础薄弱的学生,主要采用以旧知识带新知识的方法进行补课,使他们能尽快听懂课堂上所讲的内容。
四、多媒体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
篇2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 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并注意引导学生在这些过程中敢于打破思维定势,激励学生主动探索,善于借助想象进行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当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文本内涵的理解存在差距时,教师应不遗余力,为突破难点而拓展。这样的拓展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感悟教材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比如:我在执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有位学生却说:”老师我认为白骨精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呢?”我为之一震,但,冷静下来忙说:哦,那你能说明理由吗?他说:白骨精在得到唐僧后,就请他母亲来共享唐僧肉,说明他还是很孝敬父母的,我们不应该学习吗?“我趁机引导,他为了孝敬父母拿别人的性命做代价,这样好吗?这位同学略一沉思,会心的笑了。这就要求我们在素质教育下要通盘考虑,总揽全局,善抓重点,突出主题,另外,对一些简单不必要的问题要一惊而过,不要过深追究。
二、充实留白拓展
真正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实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的期望: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最终,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学习。这样既开拓视野,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也有助于感情的升华,情感的迭起。比如:在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时,我让学生走上讲台,他们不仅把古诗的背景、内容讲得有条有理,他们还把李白、孟浩然离别时的那种难舍难分、依依惜别之情戏剧性地表演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深深表达了朋友之间那种纯真、情真似海的友谊,这样的课堂使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给羽翼还未丰满的小鸟一次试飞的机会,这样将来他们才能不惧风雨,搏击长空。
三、品味语言拓展
语文课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味;品味语言,绝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事,有时课后的拓展更能促使学生涵咏良久,达到余音绕梁之意韵。为了写好,学生要再次与课文“会晤”,去把握人物的特点。不知不觉中,自己的理解在进一步品味关键语言时得以提炼、深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既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比如《借生日》通过实际生活让学生联系自身来感悟教材中小云对妈妈的爱及其妈妈对小云那种无私的母爱。在这种氛围下,学会抓词,体会语文重点,无形之中学生就会被作品所感染来提高自身的修养、自身的素质。
四、发展能力拓展
教学中以课内材料为主,课外材料为辅;课内外相互渗透、互相借鉴。引导学生认识事物时,既要知道“从来如此”又要让他们善于动脑思考,打破常规,就可能有新颖独到的见解和收获。不同角度的信息在教学中形成了合力,教学效果非常好。这样的拓展方式,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些做法无疑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比如《雪孩子》这样的课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学生带进教材中,去领悟文章,直接体验雪孩子宁愿牺牲自己而去救小兔子这种舍己救人、助人为乐的高尚思想品质。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像雪孩子这样的人物?如果你是雪孩子你心里是怎样想的?如果你是小白兔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 …教师逐一提问让学生更好体会情感。
篇3
1.新课程语文教学对实施课堂教学行为改革的历史要求
新课程基础教育改革是对原有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一次深层次的冲击。在教育第一线,对新的课程理念和教育理念的正确理解、适应、积极调整的过程正是改革的外在表现,其中课堂教学行为的改革则是教育领域改革最具有行动意义的改革。从语文学科角度来说,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改革是改善当前学生语文学习低迷状态的直接途径。课堂教学行为改革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客观要求。
2.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专题的研究现状
20世纪中期,课堂教学行为才成为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对象。国外的研究中最早见于克瑞兹(kratz)1986年的研究。从探讨教师人格与特征的间接研究逐渐发展到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之间的研究,进一步进行课堂教学行为的因素分析,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效能研究。目前,国内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套与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显著的方法,已经有研究者(傅道春)开始采用类似人类学的方法对课堂实录进行研究。但是国内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主要不足是把课堂教学行为等同于教师行为,或者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对学生行为进行心理现象的研究。国内外的研究都未能把学生的学习行为作为研究的一个方面,也未能把教师行为和师生互动行为有效结合来作整体性的研究。因此,现代的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应该把教师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师生的互动行为作为一个整体对象来开展研究。
二、重新解读新课程,返还学生主体真实要义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而言,即让探究的方式进入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从而从根本上克服高中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肤浅平庸之弊,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但是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高中语文教学传统,尤其是以应试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与要培养高中生探究能力的新要求有着很大的反差,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具有平衡这一矛盾的能力,进一步地说,新课程提倡的探究能力只能在探究性学习中得到有效培养,而探究性学习重在学习和思考过程。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允许,而且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思考问题,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真正的探究精神。无论提倡何种教学方式,高中语文教学都应重在求”实”,不能单纯地为了追求课堂气氛,而忽略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课外拓展要立足文本,为语文教学服务,而教学方式也不要单纯以小组合作、讨论为唯一途径,应根据内容需要,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涵泳。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下,对存在弊端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应从根本上加以改观,但矫枉不能过正,我们不仅要从形式上,而且要从思想上走进新课程。
三 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教学途径
1.创造性的设计教学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改变传统教学中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做法,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保证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有效地促进其发展。教师要研究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明确教学目标,以课本为中心,对不同的课文应依据其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灵活运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2.尊重学生,调动兴趣
要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就必须研究、掌握学生的兴趣与需求、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切实把握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以设定恰当的学习自由度为基础,实现对学生的尊重。
3.创设恰当的课堂气氛
恰当的课堂氛围是激励学生的主阵地,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机,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对学生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因此,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保障。
4.重视课堂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文夸夸其谈,学生即使都掌握了内容,也都是理论,实践出真知,只有让学生们切身体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课文的要领。因此,教师应该多举办一些时间性强的课堂互动,如:一周举行一次阅读心得座谈会。要求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书籍,找到自己喜欢的一本读物,然后在活动中进行交流,分享。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4
一、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
新课标强调了“写字姿势要正确”。第一学段(1~2年级) 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划和常用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贴(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在教学建议部分,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端正、正确、整洁。书写姿势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发展。
第一,按照课标和教材的要求,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正确的执笔方法是;拇指、食指指肚捏住笔杆的下端前侧面,中指的侧面在笔杆的内侧面抵住,三指握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笔杆倾斜靠在虎口处。握笔时笔尖距离捏笔的手指约一寸左右。老师可以通过示范、演示、儿歌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要领。第二,指导学生用正确的书写工具。低年级学生应该用铅笔,而中高年级可以用钢笔书写。第三,尽量避免学生过早用笔。让家长意识到过早用笔的危害,和家长配合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习惯。第四,训练强化,形成习惯。上好写字课,做好检察、监督,老师还可以每天检查学生的书写姿势,选出班级书写姿势最规范的同学进行表扬,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还可以让各科老师一起努力监督,强化训练。
二、激发兴趣,培养技能
学生练习写字是比较困难而又枯燥的活动。在教学时光教育学生自觉地按写字要求进行练习,总让学生一笔一画地练写,教学效率是非常低的。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写字。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学生,在教写生字时,老师应让学生自己琢磨方法。如形近字之间的区别、容易多一笔少一笔的字,学生在相互探究后汇报,对于好的方法进行推广并作示范。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张学峰老师在教写生字时,先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并说出难写的笔画,如“武”字斜勾的写法,张老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这样学生学的轻松快乐,这堂课的写字教学在不经意中完成。另外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辨别汉字笔画之间的细微差别及微妙变化。对笔画多,间架结构难写的字,就给学生做示范。易错的笔画,反复领读,用彩笔写出。如:教“要”字时,学生往往把“西”字头写成“西”字,板书时,上边的“西”两竖用红色笔写,并写得略扁,为了让学生把每个字写好,对观察能力较差的学生经常手把手地教,培养他们的写字技能。另外,我还通过“课堂表扬”、“写字作业讲评”、“优秀作业展览”和“写字比赛”等活动,激发他们学好字、写好字、用好字的浓厚兴趣。
三、讲清要领,做好示范
学生把字写好,需要有一定的写字基础知识作指导,再通过多次练习才能逐步转化为写字技能。所以在写字教学中,教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结合讲解写字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写字的要领,同时教给学生一些识记方法和构字规律。比如:学形声字,“睛”和“晴”时,“睛”与“晴”字形相近,“睛”与眼有关,所以是目字旁,“晴”与太阳有关,所以是日字旁。对于左右结构的字,有的是左窄右宽,有的是左右一样宽。教师要做到边讲解边做好示范,启发学生模仿,让他们从模仿中逐步掌握写字要领。如教“森”字,教师先在田字格里板书,边写边讲,“森”上边的木要写得稍短,竖要在横中线上收笔。左下“木”字的竖要在横线上起笔,捺变成点。右下的“木”字要写得稍高些和稍宽些。此外,教师指导学写“森、睛、晴”等字时,让学生认真观察偏旁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把每个字写得匀称、美观。金湖小学王少森老师在课堂上的示范板书尤其工整规范,板书时利用形象化的语言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字的间架结构,讲解细致规范,学生学的明白。
篇5
在当前以分数为评判标准的升学制度下,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过多或只注重学生分数的提高,忽略了诸如普通话及汉字规范化的教学,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只注重各科知识的学习和成绩的提高,忽视了普通话的练习和规范汉字的书写及运用。
二、社会上语言文字的运用比较混乱
由于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播音员、演员等读错字音;谐音广告词泛滥,错别字连篇;商家、店铺自造不文明词语;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病句频现。导致乱造简化字,写错别字,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使用已经淘汰的简化字、异体字等现象的发生;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失范、逻辑混乱等。同时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充斥于耳,对汉语的篡改、恶搞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如“灌水”、“菜鸟”、“神马”“木有”“杯具”等等网络语言漫天飞舞。但这些网络语言却成了时下青少年眼中的时髦的玩意儿。
三、老师的语言文字也有待规范和提高
有些教师的教学用语不规范,在教学中使用方言普通话,甚至直接使用方言土语。板书龙飞凤舞,潦草之至。所有这些,都给教师的教学尤其是学生带来不良影响,贻害不浅。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
(一)教师应该增强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识。
组织教师学习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教师意识到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性,从而在思想上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并把思想转化为行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认真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二)加强师生普通话朗读训练。
对学生进行普通话的朗读训练,就要抓好汉语拼音的学习。可使用给每一课的生字生词注音的方法。同时为他们创造一个让其更感兴趣的、更容易适应的说普通话的良好环境。首先,教师无论在课内、课外都要坚持讲普通话,并且在校园里比较显眼的地方写上“请讲普通话”“我想听普通话”这样的标语,时刻提醒学生讲普通话。其次,学校举办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激发学生讲好普通话的热情。
(三)加强老师和学生的写字教学。
正确的执笔姿势是写好字的前提,也是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的根基。想把字写得美观,就要在汉字的笔画书写方面下功夫。总之,写字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增进学识修养。同时,要求教师努力作学生表率。教师上课的教案、板书、课件、作业批改和评语等不得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和二简字。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四、积极必要的控制和引导网络语言
篇6
首先,教师要对教材有深入研读,达到刨根问底的程度,弄清教材的基本知识点、脉络、中心思想等。在此基础上要超越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创造性地建构知识体系,确立解读目标,探寻解读文本的方法途径,挖掘其育人效能。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借鉴教学参考资料,合理、有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比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可以另辟蹊径,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反复出现的“笑”这个词,分析比较不同人的“笑”的不同内涵和表现人物的不同作用,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把握教材和驾驭教材,如果教师只是粗略看一下,没有发现其中的关键处,就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其次,教师要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理解能力、心理因素、学习习惯、个性特征和学习兴趣等。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如怎样的提问能引起学生探究思考,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课堂留出与学生的互动时间、教学方式设计能否吸引学生;等等。备课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发展的长远着眼,回归教育的真谛。再次,教师除了以书本为依据进行备课,还要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促进备课工作。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广泛的阅读是与时俱进、及时把握教改脉搏的唯一方法,而知识渊博更是老师赢得学生尊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不论是专业刊物或是文学艺术,教师都要都广泛阅读、理念不断更新换代。理念付诸实践,从实践中提炼理论,教学成为一种良性循环,也使得备课的工作做得得心应手。
二、鼓励学生课堂提问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近日的一份研究报告,引起教育界人士以及广大网民的注意。这份研究报告,从包括清华大学等985高校在内的23所本科院校中,收集2万多份调查样本,对中国的985院校和美国研究型大学做了一番比较。调查数据表明,985院校学生在“课上提问或参与讨论”题项上,有超过20%的中国大学生选择“从未”,而选择这一选项的美国大学生只有3%;只有10%的中国学生选择“经常提问”或“很经常提问”,而选择这一选项的美国大学生约为63%。报告认为,在中国的教育中,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导者,“不会提问”会成为中国大学生的短板。针对学生从不提问的现象,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李戈表示,“有些同学,怕自己的问题愚蠢,不好意思问。其实越‘愚蠢’的问题,对你越重要!当你觉得别人的问题‘愚蠢’时,通常是因为你没有真正听懂别人的问题。”除此之外,李还分析说,从小养成的沉默习惯,也是学生不提问的原因之一。“有时,一个主题讲完了,我问大家,‘有问题的请举手!’只有少数人举手;‘没有问题的请举手!’有少部分人举手;‘不知道自己有没有问题的请举手!’仍然只有少部分人举手;那剩下的同学是什么情况呢?”
这样的调查状况,普遍存在于各个学校,学生从幼儿园开始,都是努力做“听话的学生”,没有提问意识。作为一名教师要引以为戒,要让自己的学生不被传统的教育所牵绊,形成惯性思维,教师就要在课堂给予学生提问的权利。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问,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促进学生提问。
教学时把学生每两个人变成一组,让他们互相提问回答,每节课可抽查,并规定他们提出的问题不能重复,每次抽查可以按学习稍差的学生、中等学生、优秀学生的顺序进行。就像考试做试卷一样,先易后难,很有艺术性地使每一位学生顺利通过抽查复习。这种做法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1.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提问,学生自己掌握了主动权,为其创设了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精神环境,学生能够大胆地去做。2.创造了成功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课堂提问,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容易紧张心慌,怕批评,怕同学嘲笑,情绪不稳定,缺乏勇气、胆量和信心,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学生相互提问回答,能够顺利地回答出来,从而充满了成就感,打消了胆怯心理。3.使学生不断进步、奋进、成才。分层次抽查,使学生在自然和谐中学习知识,受到教育,重新认识自我:后进生开始起步,步入知识的殿堂;中等生更加奋进,努力提高自我;优秀生则更加优秀。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逐步走上成才之路。
篇7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借外部刺激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学习的教育教学方法,采用游戏、儿歌、活动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游戏可以把索然无味的汉语拼音教学变成一件学生非常喜爱的事,这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快乐地学,正如大教育家洛克说的,“教育儿童的主要技能是把儿童应做的事,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儿歌由于其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而受到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紧抓这一特点,把大量的儿歌引入到课堂中,使其成为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教学中,还充分运用图片、多媒体等资源,运用这些直观的图象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执教的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曾经三次教过小学低年级,每每看到作业本上那稚嫩的一笔一画,望着台下那一双双天真、童稚的眼睛,我从内心深处喜欢他们,爱他们。在教学中我也理所当然地倾注了我的全部精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所执教的班级教学效果一直名列前茅,现就低年级的教学工作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 学会运用儿童语言
一年级是刚从幼儿园上来的“小宝宝”,面对这群天真、幼稚的孩童,怎样才能携起他们的双手,领着他们走进知识的殿堂呢?我彷徨过,连已经是做了妈妈的我也曾对此束手无策,但我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自己在一起玩耍时又很融洽,玩得津津有味,原来他们有自己的语言。“近山知鸟音,近水识鱼性”,我必须先懂得小孩子的语言,了解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行为习惯,然后才能因材施教。于是我经常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成了他们的“大朋友”,在和他们一起玩耍、游戏中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语言特点,课堂上把教学内容用儿童化了的语言传授给他们,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寓教于乐,寓情于景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还小,自控能力不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他们只对讲故事、做游戏这些内容感兴趣,教师必须设法把干瘪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才容易接受,而且要不断变换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才会更好。例如:在教“j、q、x和ü相拼要去掉ü上两点”这一教学内容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j、q、x家住在南方,那里天气很热,ü住在遥远的北方,那里天气很冷,要戴帽子。有一次ü到j、q、x家里做客,那里天气太热了,ü就把帽子脱掉了,所以j、q、x和ü在一起玩(相拼)时,ü头上的帽子就不见了,但小朋友们要记住,ü脱掉帽子后他的名字并没有变,还是读ü,不能念u。这样一来,学生既喜欢听,又学到了知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达到了教学目标。
三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任务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应该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一年级语文的主要任务是拼音和识字教学,识字教学中我摒弃了以往教学中不分重难点,一律由老师教字音,分析字形,讲解字义,再由学生机械抄写的老式教法。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汉字知识和识字方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利用学过的偏旁、部件和熟字分析记忆生字的字形,结合课文词句和生活实际理解字义词义,教师只对重点、难点做指导和讲解,在教学中我还发现,有些生字在它的音、形、义上总会或多或少地找到一些规律,如:
汉字“六”,共四画,一点在上,两点在下;
“闪”:门内有一人;
“坐”:二人土上坐;
“长”:先撇后横,竖提加捺
这样一来,孩子们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生字,这比直接告诉他们“这个字念什么,该怎样写”的效果好多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识字水平和识字能力。
四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而且在形式上也活泼有趣,在教学中我尝试通过表演、竞赛、游戏和野外参观等不同的形式,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五 和家长密切联系,共同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都是活泼好动的,他们的天性都是积极向上的,我抓住这一点,经常和孩子的家长相互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特征,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和家长密切联系,及时反馈学生的全面信息,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以便因材施教,和家长共同搞好对孩子的教育工作。
六 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篇8
一、我谈一下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1.展示丰富的课文资料,使重点、难点更清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要提供许多背景材料,多媒体可以大容量、高速、省时地提供背景材料,而且提供的时机比较自由灵活。例如,阅读教学中涉及到的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时代背景、前人评论等等,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很方便的提供给学生。教学《项链》时,当讨论玛蒂尔德的形象和小说的主题不能进一步深入时,教师可以插入关于莫泊桑写这部作品时的思想状态,莫泊桑的经历及小说所表现的时代的特点,有效地促进讨论的深入。《胡同文化》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扩展阅读中收集了大量的古色古香的胡同图片,最适合学生对胡同进行专题性研究。
2.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语文课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讲解课文时,合理地采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达到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目的;一些课文,特别是古诗,语言极为凝练,它以极其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让学生囫囵吞枣,而多媒体融声、光、情景为一体,能够把古诗中的各种美的因素直观形象的再现出来。多媒体手段有利于帮助学生欣赏到种种壮美的景色,感受到诗人的情怀。这样学生有种超越时空、身临其境的体验,从而联想和想象得到了启发。
3.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主要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这样的模式容易引起学生审美上的劳累,难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为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注入了一股源头活水,其灵活的影音表现手段,可以为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全新感受,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吸引力。
二、多媒体也有它的劣势
多媒体教学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让我们看到了它的优势所在,但是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何认识这些问题,正确把握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发展方向,是我们教师应当反思的问题。那么它会带来哪些问题呢?
2.1 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不突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的,都是为了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但有些课堂教学是穿新鞋走旧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满堂人灌变成了现代教学手段下的满堂灌,换汤不换药,学生只是在那欣赏精美的课件,没有思考的时间,参与的意识不强。教师的主导地位不突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
篇9
一、游戏—谜语法学汉字
游戏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经研究发现,小学生在做游戏时注意力十分集中,观察力入微,记忆力非常强。根据这一特点,我在面对识字教学这一难点时,采用了游戏—猜谜语学汉字的方式。我先说出谜语,然后让学生猜。由于学生不知道这个汉字的读音,在猜时我让学生根据我的描述把汉字比划出来。最后,我揭晓谜底,并把原因讲给学生。这样学生经历过自己猜想的过程,对于这个汉字的读音、结构和写法就会印象深刻,有助于学生对这个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汉字“校”时,我给学生出了一个有趣的谜语:“十个人打架,八个人拉,六个人回家把门插。”然后,我提示学生把这些数字拼凑在一起,想象一个汉字,而且这个汉字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学生都非常积极,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这些数字组合成不同形式的“字”,虽然他们不一定能够组合成功,但是他们真正参与到了其中,锻炼了语文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当我说出答案时,学生都恍然大悟,深刻地记住了“校”字的写法。又如,教学“高”字时,我对学生说:“一点一横长,小口在中央,大口张开嘴,小口往里跑”;教学“府”字时,我说:“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阳,有个小矮人,只有一寸长”。
我相信,只要教师认真钻研,很多字都可以谜语的形式教给学生,这样不但能让学生牢固掌握新学的汉字,还能够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拆分法学汉字
有些汉字我们可以将它拆成基础字和附加一个偏旁或是其他字组成一个新的汉字。我们可以将这些字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字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写出由这个字组成的新的汉字。
例如,“抱”字,它是以“包”字为基础,添上一部分得出的新的汉字。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掌握“包”的读音、写法和意义,然后启发学生找出带有“包”字的汉字。最后以“抱”字为例子,告诉学生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提手旁是与字的含义有关,“包”是与字的读音类似,并启发学生找出类似的汉字,如跑、鲍、饱等字。又如,以“火”字为基础的汉字,我们可先引导学生思考与之音相似,而且由它组成的新的汉字。学生肯定会非常快地想到伙伴的“伙”字,因为音相同,而且添上单人旁,表示伙伴的“伙”字意思指的是人。然后,我们再让学生找出学过的由“火”字组成的其他汉字。在这样拆分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最后的归纳和总结。因为学生找出的所有汉字不一定全面,教师要加以补充,这样才能让拆分法学习汉字达到更加完美的教学效果。
这样拆分法学习汉字,能够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来源,让学生亲自感受造字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通过这样的学习汉字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把汉字学得更加全面和系统,记忆汉字的记忆也更加简单和轻松了。
三、笔顺口令法学汉字
小学的汉字教学,不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和理解汉字的形、生、义等特点,而且要求学生写字的笔顺一定要正确无误。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我在汉字教学中经常采用笔顺口令法教学生认识和学写汉字。
例如,“卡”字的学习,我这样设计口令:“卡”字如何写?“卡”字这样写:一竖一横一大横,再来一竖加一点。然后,我让学生在写这个汉字的同时默默地念出这个口令。这样不仅便于学生对这个汉字的记忆,也使得学生掌握了书写这个字的正确笔顺。
这种口令法教学法比较简单,只要教师用心编写,每个汉字都能编写出相应的比较流畅的口令。教师再让学生在口令的指导下书写和记忆汉字,就能使学生轻松地将汉字装入自己的脑子,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了汉字。
篇10
我们以看图学文为例,教给学生采用图文对照读,在正确、流利读课文的基础上,凭借图画突出感知对象,引起学生观察兴趣,使学生产生丰富联想,逐步达到以图会文,读文识图,文情画意相得益彰之目的。同时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写的画意之中,提高想象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如《长城》一课,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图文对照。第一幅图是长城的远景,读的过程中学生自会体会到她的雄伟、壮观,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号称“万里”。第二幅图是长城的近景,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了解长城的构造,还会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那么,他们也就不难感知《长城》一文的主要内容。
其它类型的文章也相同,我们没有必要把学生一读就懂的东西,一讲再讲,要在读中感知,课文读懂了,思想教育也就跑不了。读的过程中,当然也有学生费解的内容,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
二、读中体会思想
学生个体情况不同,所以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也会体现出差异,在出现不同质疑时,我们应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采取疑点、难点用多种形式反复读的方法,熟读精思,小组深究内涵,教师给以提示,而不是轻易地把答案呈现在学生面前,要让他们“跳一跳”去摘下“果子”。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对于这句话可让学生反复读,体味其中蕴味。初读,他们不会发现奥秘,而当提示,与当时的社会背景联系。想想鲁迅的话用意在哪里?这样经过朗读、讨论、探究就不难理解“黑洞洞”、“碰壁”的真正用意了。而鲁迅先生顽强的斗争精神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不难从学生们的朗读中体会得到了。
可见,读的运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两者是种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谈不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必将变成主讲、主问,而不是真正的主导。
篇11
一、网络平台实现了语文教学的“大语文教育思想”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因此,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把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完善的教育。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而国际互联网的虚拟环境,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无地域局限的活教材,实现了“大语文教育思想”。厚积方能薄发,旁征博引也不再是难事。
如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课的网上搜寻,提供给学生更多感性资料:观赏颐和园的视频,阅读有关颐和园的故事,为激起学生爱国情怀提供基石。《敬畏自然》的学习后,让学生利用网络搜寻了解到当前全球面临着的环境问题,同时观察、调查一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环境破坏,通过“论坛”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云南的歌会》的学习,让学生利用网络了解各地的民风民俗,调查当地毛龙、敬雀节民俗活动,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等。
二、网络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不仅丰富多彩,同时还提供了最先进的信息组织方式,它可以根据人们的不同要求将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有机地组合起来,创设情景,让教学更具直观性。
如学习《看云识天气》这篇说明文,课文具体介绍了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如果只凭文字的理解和教师的口头描述,学生难以理解,但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配以相关的动画与音响,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云与天气的密切联系,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课文预习中,网络还可以为学生带来丰富的现实生活材料,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而有趣的语文问题。例如在教学中通过百度、谷歌、有道、搜狐、雅虎等搜索引擎查找每篇课文的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和课文中关键的词语,既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生的知识面打开了,视野开阔了,我们语文老师就可以免掉许多无用功的花费。从而更多时间去钻研自己的教法、学生的学法。
三、网络平台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在传统作文教学课上,由于条件限制,作文教学以面向整体进行,范围窄、形式单一、效率低下。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中,可以突破时空局限,拓宽学生视野,学生因“身临其境”而获真情,动起笔来有话可说。教师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给学生提供作文教学的个别化指导。针对学生参差不齐的作文水平,分别给予不同的写作要求和不同的评语。通过调查了解到,在我所教学的班中,全班62名学生,占80%的学生都有QQ号,于是就利用这一资源,要求学生开通QQ空间,在空间里写日志,一方面加大了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开展互助学习。同时教师也参与日志的写作,为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的留言、评论。学生写作自然会成了身边的事,自己的事。
四、网络平台利于师生交流,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互联网技术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便利,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软件或技术,增强与学生的交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促进教学成果的巩固,也有利于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
学生课后可以通过上校园的局域网随时查找所需的材料,随时发表自己的文章。套句时尚的话就是可以“将学习进行到底”。而教师则可通过电子邮件,QQ等方式定期到网上去回答学生的问题,去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对学生的学习作出动态的评价。
篇12
1.教师教学语言要美。语言美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普遍使用谦语、敬语,还有教师要注意运用的词语的感彩和说话的语气。教师优美的语言往往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或者是心灵的震撼,这样一来学生被教师优美的语言所感染,学习兴趣自然就会提高。
2.教师语言要有趣味性。教师的语言要有趣味性,要把抽象的道理直观形象化,还可以适当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举一些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具体例子,学生都会非常感兴趣,乐于学习,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就会提高。
3.教师语言还要具有科学性。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教师在教学中,语言表达一定要准确、中肯,同时还要规范,因为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听课效果。教师要做到语言的科学性。第一,教师要用规范标准的普通话,这是教师必须要具备的素养。第二,教师要能将书面语转化为口语,因为口语便于学生理解,易于学生接受所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要有意识地把书面语转化成口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率。第三,教师要适当地运用肢体语言来辅助教学。所谓肢体语言其实就是指身体语言,它包括手势、眼神以及动作等。如果在教学中教师采用适当的肢体语言来辅助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有的教学内容单凭教师口头讲,学生不好理解,但是如果辅以适当的动作,学生就很容易明白。
二、注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激励教育
注重激励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进行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那么运用激励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还可以激励学生的想象和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他们的各方面能力。比如,在教学《人生寓言》这一课时,让学生体会两则寓言分别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主人公是怎么想的?在归纳寓言寓意的时候,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说得有道理,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除此之外,教学时,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分析,大量优秀作品的阅读赏析,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想道德修养,从而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和健全的人格。
三.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篇13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对策
1.明确初高中课程标准的不同要 我们看到高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继续和深入,在教学目标、内容上与初中存在明显差异。
2.语文教师要有整体观念初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衔接。
3.做好语文学习方法的衔接.古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决不能单靠教师。到了高中,学生除了课文学习,还有相应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对学生实现由“扶”到“放”的转换。同学们可参照有关讲解,对字形、词语、标点、句法、修辞、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注意搜集,构建起自己语文知识的框架体系。其次,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学会积累式阅读,教师应积极地向学生推荐优秀网站或课外读物,使学生的知识面向深度、广度发展。同时,还以课文所负载的语文知识点和规律为依据,在《语文读本》《外国文学欣赏》《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欣赏》等课外读物中,有意识地选择同类型阅读材料,训练所学的语文技巧。
高中必修课体系安排,分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三大版块,每一版块都分为三个学习阶段,并确定了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古代诗文作品在全套教科书中的比例,约占45%,古代诗人的选目以传统经典名篇为主,也适当扩大了选材范围,新选了一些古代优秀作品”,如韩愈《师说》、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等。其次,在练习的安排上,设计了“研讨与练习,精读课文一般有四道题,略读课文两至三道题。这些题目一般首先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题目,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突出学习重点,激发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然后是文章写法上的,或最具特色的或结构上的,帮助学生从结构上把握全文,学习写作方法;第三个主要是语言方面,如一些精彩语句的品味,文言文有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方面的练习,重在积累,帮助学生领悟语言魅力,掌握驾驭语言的能力;最后一个是开放性,拓展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发挥的空间很大。这类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
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发现学生细微的进步,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及时的鼓励,是调动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在起始阶段,将指导的重点放在预习、复习这两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