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教学设计笔记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学设计笔记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学设计笔记

篇1

执教:

指导思想

理论依据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信息技术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其本身的特点符合信息技术课“操作与知识并重”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应用软件教学,能与信息技术学科很好的融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本教学设计采用“情境教学”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任务链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诱发、驱动学习者的观察、思考、探索,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

《你画我猜》是青少年编程猫课程第8课的教学,是继外观、重复执行、坐标、广播之后的教学内容,是重复执行、动作等积木的延伸,有很强的实用性,是编程猫课程中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之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

2.学生情况

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看卡通片,好奇心强;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操作,具备一定的图形化编程技能。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些与学习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并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不断大胆尝试,在实践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掌握画板用途,绘制图形、旋转及改变中心位置;

2、学会用循环、如果、抬笔、落笔等知识技能结合画笔积木创作作品;

3、通过互动交流、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努力学习、热爱生活、乐于奉献、爱国爱党的情怀。

教学重点

1、“画笔”工具的使用;

2、“移动到鼠标”模块的使用;

3、循环结构在编程猫软件中的使用。

教学难点

理解循环对程序的控制

教学准备

任务的半成品源文件、毛笔、墨、操作素材、任务单等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创设情境教学法、演示法

板 书

第8课你画我猜

一、抬笔、落笔:

二、课堂实践,程序实现:

侦测

移动到鼠标

重复执行……

作业布置

1、完成自己程序设计,调试程序;

2、保存文件并上交。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启动程序软件

动手操作

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新课导入

1、复习回顾;

2、演示毛笔字“强”,设置问题导入新课;

3、看自己能不能编写这样一个程序;

观看理解

书法导入激发兴趣

任务一

绘制画笔,学会制作素材并使用

动手操作

明确任务

分析任务

知识点:绘制画笔

1、工具的选择;

2、图形的大小、旋转、复制与粘贴;

3、角色中心点位置的调整;

知识点:画笔绘画

落笔:当某个条件执行时,就像将笔放到纸上画画一样,可以在舞台上画画,这个积木是全部画笔积木的基本积木,如果没有这个积木,是画不出来痕迹的。

抬笔:当某个条件执行的时候,画笔不再出痕迹,就跟把画笔抬起来一样,停止作画。

设置画笔粗细:设置画笔粗细,这个值可以调整的,用来设置你的画笔粗细。

设置画笔颜色:绘画笔设置一种颜色,点击色块可以取色。

思考分析

动手操作

由任务出发,培养编程思路

拓展任务

利用半成品,按要求完成程序的设计及画图写字任务

思考分析

动手操作交流协作

拓展创作挑战自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堂展示

选取作品演示

1、注重展示作品时的针对性,解决出现的问题;

2、表扬多数,激励全部。

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

形成课堂的诊断及激励作用

总 结

拓展活动

播放视频,并提出问题:

同学们观看的视频中,有哪些场景或画面与我们今天学习的画笔功能相似?请用笔记录下来?

观看视频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热爱生活,乐天奉献,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课后作业

查看实例或上网查找资料,自主创作一些更有趣的作品。

篇2

1.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运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中国地图(大小各一张)、四川地图一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比例尺

从蚂蚁和汽车赛跑的故事引入,行同一段路程蚂蚁所花的时间要少得多,这是为什么?

二、实践操作,感知比例尺

1.生画教室占地平面图。(出示例1)

2.出示学习要求

①确定图上的长和宽;②个人独立作出平面图。③写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学生自主设计教室的示意图,师巡视并指导。

3.展示学生作品,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设计意图。

4.认识比例尺

我们知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关系,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比例尺。

教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叫做比例尺吗?比例尺是谁与谁的比?怎么求呢?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三、结合图例,理解比例尺

1.教学例2:看一看,议一议

出示例2(1)主题图:这张三峡库区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

(1)同桌互相说一说比例尺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

(2)学生回答。

明确:1∶4600000是缩小比例尺,10∶1是扩大比例尺,缩小比例尺前项是1,扩大比例尺后项是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是相同的。生活中像这样的比例尺还有哪些?

(3)介绍数字比例尺。

教师:1∶4600000,10∶1,1∶100和50∶1这些比例尺都是用数字表示的,我们把它叫做数字比例尺。

2.认识线段比例尺

出示例2(2)主题图。

(1)同桌互议。这和上一题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回答。

(3)介绍线段比例尺及表示的意思。

教师:象这样用线段表示的比例尺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cm,相当于实际的10m。如果我们量出了图上小红家到学校的长度是11厘米,怎样算出实际距离呢?怎么想的?

3.线段比例尺与数字比例尺的区别。

4.线段比例尺与数字比例尺的相互转化。让生将此题转化成数字比例尺。

四、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惑?

2.教师总结

(1)比例尺是一个比,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数关系,其结果不应带计量单位;它更不是一把尺子。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否则比例尺无意义。

(3)比例尺前项化简为1,是将实际距离缩小;比例尺后项化简为1,是将实际距离扩大。

(4)同桌互相列举生活中的比例尺有哪些。

五、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某一种零件的长度是8mm.,画在图纸上的长度是4cm,求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篇3

Feng Yan

【Abstract】This paper is about the teaching plan on Money of the moral education lesson. The writer applies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cluding four links such as the scene introduction, cooperative research, rational sublimation and prolongation after class and five activities such as analog performance, questions and answers game, production show, improvisational lecture and questionnaire. The content designed is suitable for students’ reality, shows students’ individuality, pays attention to students’ feeling experience, makes students actualize the knowledge, ability, feeling attitude, the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of the value view through the independent, cooperative and exploratory learning style.

【Keywords】Teaching plan on Money Experimental teaching

1.教材内容。劳动版《德育》第二册第一课《做一个有经济头脑的人》第一节《经济生活离不开货币》的第一学时。

2.设计思路。青春期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正确地看待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是人生极为重要的问题。正处青春期的中职学生对钱的感性认识较多,也比较感兴趣,但理性认识不够充分。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自身特点,设计符合他们年龄心理特征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完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体验中掌握知识。

本节课运用体验式方法,“情景导入、合作探究、理性升华、课后延伸”四个环节以及“模拟表演、问答大赛、成果展示、即兴演讲、问卷调查”等五个活动有机结合,设计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充分彰显学生个性,重视学生的感觉体验,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等学习方式,使课程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得以实现。

3.教学目标。

3.1 知识目标:让学生识记货币的3种形式和5种职能及本质等。

3.2 能力目标:从分析货币的起源到概括、总结货币的本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

3.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正确看待货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自觉抵制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

4.教学重点、难点。货币的职能。

5.学生课前准备。①阅读教材,设计有关问题;②运用网络信息,查询、收集现实生活中对“货币”的称呼和历

史上曾有过货币的名称,以及各种有关金钱的说法。

6.教学过程。

6.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活动一:模拟表演《物物交换》

演员:甲、乙、丙、丁

道具:用纸板制作的鸡、大米、衣服、镰刀

剧情:四人各是一件商品持有者,彼此进行物物交换,有时需要交换2~3次或更多次方可换回所需物品。

活动思考:①购买商品需要货币,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②货币的出现是必然还是偶然?它是为何而生的?它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点评:通过情景重现货币产生过程,了解物物交换的局限性,认识货币的本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6.2 合作探究、构建知识。

*货币的职能

活动二:寻找货币的职能

活动要求:

①阅读课本第2~5页。

②全班分4组讨论,设计相关问题并思考。

③以组为单位开展比赛,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如甲提出问题,乙、丙、丁组均可抢答,答对加分,答不出则甲得分。

教师选择几个针对性较强、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归纳、讲解。

点评:通过阅读教材,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而问答竞赛则培养学生的竞争力,同时也提高学生设计问题的质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货币形式的演变

活动三:展示成果

①让学生展示课前搜索到现实生活中对“货币”的称呼及历史上曾出现过的货币的名称。

学生的展示五花八门,古人对钱的别称有“孔方兄”、“阿堵物”、“泉”等等。历史上曾做过货币的有贝壳、粮食、牲畜、布帛、皮革、石块、盐巴、动物和鱼类的牙齿和生产工具金条、银元、铜钱、铁钱,现在有人民币、美元等等。

②把上述展示出的货币归类,分别纳入三种货币形式中(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点评:此活动让学生学会面对丰富、快捷的网络资源,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6.3 理性升华――正确地看待金钱。

活动四:即兴演讲

以“我的金钱观”为主题,学生代表发表即兴演讲,三言两语即可。

教师总结:我们既要承认金钱的重要性,还要看到取得金钱的手段应该是正当的、合法的,更要看到金钱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

点评:此环节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6.4 课后延伸、学以致用。

课后活动:结合教学内容,拟好问卷调查表,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到社会进行调查,亲身感受并在调查中接受知识、理解知识,然后撰写调查报告,回到班上进行交流。

篇4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理解了比的意义,掌握了比的读写法,知道了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分析:

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分数基本性质的原有认知基础上,启发学生灵活、有序地思考,进行合情推理,进而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感受和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依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前后项是分数或小数的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

2.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

3.复习分数的性质和除法的性质。

二、引入课题

通过复习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知道比和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比的前项也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我们知道了关于比的很多知识,但只知道这些,在实际生活中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今天还要继续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三、新课教学

1.猜测、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相当密切。那么,在比中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如果有,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可能会是怎样的?

(1)分小组讨论,你们是怎么猜的,请一名同学把文字叙述记录下来,其余同学想办法举例证明这一猜测是正确的。

(2)请每个组的代表上台汇报,先说是如何猜的,再说是如何验证的。

(3)请一名同学举例板演所在小组验证比的基本性质的推导过程。

教师将学生猜测、验证后得到的“比的基本性质”写在黑板上。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哪些用处吗?那么,比的基本性质又有哪些用处呢?

2.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1)教学例1

“神州”五号搭建了两面联合国国旗,一面长15cm,宽10cm(前面展示过),另一面长180cm,宽120cm。这两面联合国国旗长和宽的最简单的整数比分别是多少?

同学们,你们对例题中谈到了“神州”五号了解多少?题目要求的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师举三个比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哪个比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引出前、后项是互质数的比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的结论。

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样的比是最简单的整数比,那么,如何求出例题中两面联合国国旗长和宽的最简单的整数比呢?

15∶10=(15÷5)∶(10÷5)=3∶2

为什么要把比的前后项同时除以5?根据是什么?结果有无最简?

学生独立把180∶120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教师巡视、点拨,选择几名同学板演。

(2)教学例2

请同桌讨论,当比的前项和后项是分数或小数时,如何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它们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教师举例,并引导学生进行化简。

师生总结如何把前项或后项是分数或小数的比化简。(板书:先化整再化简)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46页“做一做”

2.下面各题的化简做得对吗?为什么?

3∶0.6 =(3×10)∶(0.6×10)= 30∶6

∶3=( ×4)∶(3×4)= 8∶12

3.游戏接龙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比,看哪一组写得最快,写出的比形式最多样,最带有技巧性。

3∶7=( )=( )=( )=( )=( )=( )=( )=( )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的讲述比,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想象力。

2、巩固和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3、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加深理解《彼得与狼》这首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4、使学生懂得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勇敢机制的斗争,就能战胜凶恶的敌人。教学难点与重点:

听辨各种乐器的音色及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

1.直观法。

2.听、讲、演、想相结合。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音乐教室。

二、复习学过的乐器知识

1、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西洋乐器中的木管乐器,请同学们想一想,木管乐器中都包括那些乐器?

(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

教师用大屏出示木管乐器的图片。

师:他们都有哪些共同点?

(管状按键的吹奏乐器,长笛、短笛为金属制,单簧管、双簧管、大管为木制)

2、总结乐器的音色特点

师:在音色上都有哪些特点?

(长笛音色甜美,高音轻快活泼,人们把它比作乐队中的女高音;短笛、双簧管音色柔和、清悠的音色最适合表现田园风光的旋律;单簧管音色光辉华丽,表现力极为丰满,善于演奏流畅、快速的乐曲;大管是低音乐器,适合表现诙谐、滑稽,塑造丑角形象。)

三、教师小结引出新授课程

同学们说得很准确,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表现力。在管弦乐队中不同的乐器演奏不同的音乐主题来代表不同的人物,也是根据它们的属性来表现的。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用乐器表现性格特征的故事——《彼得与狼》。

1、理解交响童话的定义,简单介绍作者及其作品

文学上把植物、动物拟人化手法的故事叫什么形式?(童话)音乐上把用乐器表现人物的故事叫交响童话。

交响童话:就是通过管弦乐器演奏音乐来叙述的童话故事。《彼得与狼》是一部小型管弦乐队演奏的作品,它的作者是前苏联杰出的钢琴家、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普罗柯菲耶夫对儿童有特殊的感情,在他的作品中,有不少是专为儿童写的,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童话剧《对三个橙子的爱情》、舞剧音乐《灰姑娘》、歌曲《丑小鸭》都是享誉世界乐坛的。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写于1936年春天,是世界上第一部交响通话。故事里的每个人物都是用乐器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带着问题来欣赏一下这首音乐童话故事

2、教师放乐曲(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并提出问题:

A.小鸟为什么要用长笛而不用大管哪?

B.猫为什么用单簧管而不用提琴?

C.鸭子走路用什么特点?

D.老爷爷讲话有什么特征?用什么乐曲表现老爷爷性格最好?

E.小彼得的性格有什么特点?听到这段音乐以后你的情绪怎样?

F.狼的本性是什么?为什么用圆号的不和谐和弦表现?

G.听了用圆号的不和谐和弦你的感觉怎样?

H_这首交响童话给了你哪些启示?

欣赏完音乐童话故事后,请同学们回答,学生通过观看童话故事,(由于是音乐童话故事并且是动画的形式播放的)所以对乐曲也很感兴趣,从而积极踊跃的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3、教师出示图片请同学们填写他们的性格特点:

小鸟…

轻快、活泼

鸭子

摇摇摆摆

机智

老爷爷

严肃、唠叨

彼得

勇敢、聪明

阴险、凶恶

猎人

坚定

学生们做得非常好,最后教师小结:只要团结起来,勇敢机智的斗争,就能战胜敌人。少先队员应该不怕苦困难,敢于和坏人坏事作斗争。

四、讲演故事

1、听音乐讲故事

通过音乐欣赏和对动画的观看,教师再次播放音乐请学生边听音乐边讲述故事,使学生更深入的体会音乐童话的有趣之处。

篇6

来源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的塑料模具类毕业设计项目,从工艺方案设计到模具结构设计,到模具制造工艺性评价,再到功能零部件结构设计计算,再到零件图绘制,到模具零件制造工艺设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知识和经验。传统的手工设计和制造无法满足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CAD/CAE/CAM技术的运用,在设计和制造上取代传统的手工设计方式,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如图2所示CAD/CAE/CAM技术在注射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第一,塑料制品的设计:三维CAD软件的实体和曲面造型功能,为塑料制品的结构设计和设计改进提供了强大的功能,使设计过程直观、准确。所获得的三维数据模型,为后续模具设计和成型工艺分析提供了良好数据来源。第二,塑料制品成型工艺性分析:采用CAE可以模拟塑料熔体在型腔中的流动、保压、冷却、收缩过程,其结果可事前评价制品的质量及成型工艺性,提高模具设计制造成功率。第三,模具结构设计:三维模具设计CAD软件系统,可以根据制件材料收缩率自动计算制件三维数据模型的收缩量,经放大获得成型零部件工作部分尺寸,通过布尔运算获得模具型腔形状,还可辅助获得需电火花成型零件的电极实体数模,并提供了将三维数模转为二维工程图的功能,辅助完成工程图绘制[4]。第四,模具运动功能结构检查:可对已装配好的模具按照预定运动方向和位置,实现模具开合模运动及制品被推出的模具工作过程,辅助检验模具开合模和制件脱模功能设计是否正确,并及时纠正,减少修模时间。第五,数控加工:利用CAM数控自动编程软件,读取模具结构设计结果,以模具零件三维数模为输入,自动编制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可模拟刀具在三维曲面上的实时加工过程并显示有关曲面的形状数据,同时还可以自动生成数控机床加工程序代码。图2基于项目塑料模具类毕业设计流程将先进CAD/CAE/CAM技术应用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模具方向学生基于项目的塑料模具类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掌握并提高模具先进CAD/CAE/CAM技术,提高毕业生专业技能,能利用其独立完成制件的工艺分析、模具的结构设计、模具制造数控程序生成,基本达到模具设计师及模具工艺员的技术水平。如图3所示,为2014届毕业生以MINTH集团企业课题立项的项目式塑料模具设计类毕业设计项目[5]。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制件造型的需要,该学生自学了UG实体造型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根据委托方提供的图纸,完成了制件实体造型。为了设计制件成型方案,该学生又学习了塑料成型模拟软件MOLDFLOW,分析并制定了该制件成型方案。为了完成模具结构设计,该学生系统学习了UG装配及工程图绘制软件。为了编制模具制件数控加工程序,该学生又认真学习了UG数控编程软件。通过该项目的毕业设计,该学生详细地掌握了塑料模具设计流程,系统实践了塑料模具设计制造相关先进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使学生到企业工作半年即成为技术骨干。

篇7

1.注重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对概念意义的理解,教学中提供直观背景。2.创设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环境。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函数的图象,自主地对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作出直观描述。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关注对问题的分析过程。教学时将实际问题置于已有知识背景中,用数学知识重新解释,让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考察实际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函数的图象,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反比例函数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本节课通过对具体情境的分析,概括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形式,明确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通过例题和列举的实例可以丰富对反比例函数的认识,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由于本节课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关注问题中变量的相依关系及变化规律,并逐步加深理解.教学中要提供直观背景展现反比例函数的经验来源,在获得反比例函数概念之后,经验背景将成为概念的某种直观解释或实际意义,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提供思考或研究问题的方向.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似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二)能力训练要求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具体形象,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体验数学活动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教学难点: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新课讲解;第三环节:课堂练习;第四环节:课时小结;第五环节:课后作业。

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目的:给学生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过程:我们在前面学过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知道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kx,其中k为不为零的常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只有这两种类型的表达式,如从A地到B地的路程为1200 km,某人开车要从A地到B地,汽车的速度v(km/h)和时间t(h)之间的关系式为vt=1200,则t= 中,t和v之间的关系式肯定不是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关系式,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式究竟是什么关系式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揭开的奥秘.

第二环节:新课讲解

活动目的:在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抽象出数学概念,结合具体情境领会反比例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

活动过程:引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反比例函数,它是函数中的一种,首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什么叫函数?

1.复习函数的定义: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若给定其中一个变量x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则称y是x的函数。能举出实例吗? (要求学生完成)例如,购买单价是0.4元的铅笔,总金额y(元)与铅笔数n(个)的关系是y=0.4n,这是一个正比例函数。又如,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y与底角的度数x的关系为y=180-2x,y是x的一次函数.等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并能类推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复习了函数的定义以及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以后,再来看下面实际问题中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若是函数关系,那么是否为正比例或一次函数关系式。问题1: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 V时。(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吗?(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当R越来越大时,I怎样变化?当R越来越小呢?(3)变量I是R的函数吗?为什么?请学生大家交流后回答。答案为(1)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由IR=220,得I= .(2)利用上面的关系式可知,从左到右依次填11,5.5,3.67,2.75,2.2.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电阻R越来越大时,电流I越来越小;当R越来越小时,I越来越大。(3)变量I是R的函数.由IR=220得I= .当给定一个R的值时,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I值,因此I是R的函数。舞台灯光为什么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阳光灿烂的晴日变成浓云密布的阴天,或由黑夜变成白昼的?请学生互相交流后回答。答案为:根据I= ,当R变大时,I变小,灯光较暗;当R变小时,I变大,灯光较亮.所以通过改变电阻R的大小来控制电流I的变化,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阳光灿烂的晴日变成浓云密布的阴天,或由黑夜变成白昼。问题2:投影片:(§ 5.1 A)京沪高速公路全长约为1262 km,汽车沿京沪高速公路从上海驶往北京,汽车行完全程所需的时间t(h)与行驶的平均速度v(km/h)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变量t是v的函数吗?为什么?经过刚才的例题讲解,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此题.如有困难再进行交流。答案:由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可知1262=vt,则有t= .当给定一个v的值时,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t值,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t是v的函数。从上面的两个例题得出关系式:I= 和t= .它们是函数吗?它们是正比例函数吗?是一次函数吗?能否根据两个例题归纳出这一类函数的表达式呢?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 (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从y= 中可知x作为分母,所以x不能为零。活动效果及注意事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定义中非零常数K及变量x,y已经不在局限于只取正值而允许取任意非零数值。这里不宜使用“定义域”和“值域”等名词。

3.做一做。活动目的:前两个问题旨在强化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第三个问题进一步明确:确定一个反比例函数关系的关键是求得K的值。活动内容:投影片(§ 5.1 B)(1)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 cm2,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 cm和y cm,那么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2)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口数量n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3)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与y的一些值:

①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②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上表。活动效果及注意事项:学生加强了对概念的理解,并初步体会函数表达式与函数表格的相互转化。

第三环节:课堂练习

活动目的:巩固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

活动过程:学生自主完成练习1

第四环节:课时小结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活动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并归纳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yk (k为常数.k≠0),自变量x不能为零.还能根据定义和表达式判断某两个变最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是什么函数.

活动效果及注意事项:在获得反比例函数概念之后,经验背景将成为概念的某种直观解释或实际意义,通过举例,说理,讨论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如何用数学眼光来审视某些实际问题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

1、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

(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求当x=4时,y的值。

篇8

 1.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切实可行的,对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本设计通过让学生找玩具汽车数量与小人书数量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和列举比例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得到激发,思维得到拓展。

2.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本设计以扶代讲,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能理解和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而且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合作能力及归纳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目标  

1 、经历多种方法解决“物物交换”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理解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会正确解比例。 

3 、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轻松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教学难点:

 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 .下面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能组成比例吗?(白板出示长方形)

二、创设情境  引出新知

师讲《完璧归赵》的故事。秦王打算用什么来换和氏璧?其实这种物物交换的现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同样存在,学生举例,课前,老师就收到了这样一则信息,淘气是玩具汽车的收藏爱好者,笑笑喜欢收藏小人书,两人一商量,打算资源共享。引出新知——《比例的应用》

三、实践探究、精讲点拨

活动(一)“物物交换”,提出问题

呈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并尝试提出问题。

他们经过商量,打算用4个玩具汽车换10本小人书, 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设计意图:通过“物物交换”,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呈现“玩具汽车换小人书”这一情境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探究新知奠定基础。

活动(二)尝试解决,体会联系

1、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把你的想法记录在答题卡上。

2、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体会在“物物交换”的过程中,玩具汽车的数量与小人书的数量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

3、学生介绍每种方法的思考过程,强调尽管思路不同,但各种方法都围绕玩具汽车个数与小人书本数之间的比例关系而展开。

活动(三) 拓展策略 列比例解答

1、教师引导:假设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书,同学们能否根据题意列出比例?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两句话写出比例的,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尝试列式。

3、交流汇报写出比例的主要依据。

4、学生独立解比例。

5、汇报结果。  

6、验算:把求出的结果代入比例验算一下,看等式是否成立。 (学生自主验算)

7、教师小结。解比例的关键是根据“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写成等式,再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设计意图:将解比例的学习融入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独立解决,然后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这样学生对新知识就会更加理解。 

四、分层练习、生生过关

(1)完成练一练1、2题

(2)完成练一练3、题

篇9

壁画设计;互动式教学;教学研究

在壁画设计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壁画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流程,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更好地完成模拟壁画设计作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跨度一般在60天左右。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任务,在进行壁画设计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理论课程的分布、壁画设计类型的侧重面、学生对壁画设计的应用情况。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将壁画设计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当中。在这一过程中,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解决壁画设计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壁画设计知识。

一、壁画设计教学的重点问题分析

在壁画设计教学过程中,本文结合了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壁画设计教学工作进行了探究总结。在壁画设计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内容进行深刻思考,并能够对学生学习的特征进行把握。针对教学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本文提出了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摸清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效把握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1]。一般来说,在进行壁画设计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通常以移动桌椅设置活动场景,以促进教学的灵活性。在具体环节上,可以让学生自由入座,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安排座位,也可以分组就坐。例如,本班的学生为40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5人。将学生按兴趣与特长分组,能够强化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在进行壁画设计教学中,可以相互探讨,对设计问题通过讨论加以解决[2]。壁画设计教学通常有以下一些重要环节需要认真把握:第一,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如何对课程理论部分进行定量,把握好时间与内容的关系,根据时间对内容进行合理安排,这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在壁画设计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壁画设计的规律和相关理论进行详细介绍,为学生在进行实践壁画设计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十分重要。第二,在进行壁画创作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辩证地对壁画设计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使学生在壁画设计时,能够大胆创新,不断突破自我。壁画设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比如绘画技能、光学知识等,学生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对壁画设计进行创作,否则就会影响壁画设计的效果[3]。学生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着其规律涉及壁画,才能使自身的设计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第三,在壁画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实践创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地给学生以帮助,使学生明确壁画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克服学习中的障碍,这样能够进行有质量的壁画设计。总之,在进行壁画设计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最优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互动,针对实际问题对症下药,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是促进学生壁画设计质量的提升良方。

二、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壁画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互动式教学法的根本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师生的良性互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的有效手段。通过激烈的讨论,阐释各自的见解,才能加深对壁画设计的理解,并能使教师发现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加深对壁画设计的理解[4]。

(一)构建有效的师生对应关系从上文中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进行壁画设计教学过程中,需要强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在密切的沟通中,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壁画设计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一位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教师对学生不能对学生搞“一刀切”。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盘了解,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传统壁画设计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填鸭式”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行壁画设计的教学效果。而“互动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壁画设计学习当中[5]。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更有助于学生的进步。并且在沟通和讨论过程中,许多难点和疑点都能得到解决。

(二)坚持全方位探索把互动式教学模式引入壁画设计教学,切忌生搬硬套,要结合学生、班级的实际,进行全方位探索,以便更好地发挥这一教学模式优势。因此,在实际教学要注重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课题进行优化设计,以“课题”将学生带入情景,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进行壁画设计。壁画设计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利用适宜的课题,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壁画设计水平的提升。第二,在壁画设计过程中,应以实践为主,以理论为辅。壁画设计关键在于“设计”,而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6]。因此说,实践是第一位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就不要理论了,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离开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使实践少走弯路,才能使学生进行更好的壁画设计。第三,授课过程中,要注重从多个层面对壁画内容进行分析[7]。壁画设计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壁画设计作品的欣赏能力,对名家设计的作品进行分析,弄明白优秀的作品“优”在哪里。学生鉴赏能力提高了,设计壁画作品也就有了品味了,壁画设计水平也就不一样了[8]。

(三)把握学生心理特征沟通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在进行壁画设计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互动,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壁画设计的内涵,从而更好地进行壁画设计[9]。为了进行更好的沟通,就要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掌握了学生的特性,沟通也就水到渠成。当代大学生有朝气,自主性强,但心理年龄普遍偏低,针对这些实际,教师可以采取“鼓励式”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进行壁画设计学习中。总之,在进行壁画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建立有效地沟通方式,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对壁画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得到发展,进而促进他们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童道琴.互动式教学探索法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67-69.

〔2〕张军,吴荻,肖晓强,周丽涛.改进互动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论高校《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改革[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1):191-194.

〔3〕夏松超.试论短期壁画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J].美术教育研究,2015,(07):177,179.

〔4〕沈剑良,张帆,宋克,吕平,张丽.面向实践的现代SoC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8):143-144.

〔5〕张旭伟,兰图,陈波.基于互动式教学和多元式评价相结合的工科设计类课程教改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2):186-187.

〔6〕张蕾蕾.网页设计中色彩视觉元素探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1,21(3):105-106.

〔7〕张如画.论设计色彩的符号特征[J].长春大学学报,2011,21(3):102-104.

篇10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方法。

3、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求比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我准备换一台手机,为了买到价廉物美的手机。国庆节期间我多方了解了各品牌手机情况。课件出示: 株洲百货大楼九月份手机返修情况统计表师:现在你建议我买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自由讨论后,教师指名回答。

得出结论:N手机销售量是返修量的200÷4=50倍;s手机销售量是返修量的120÷3=40倍,所以N手机好威者:N手机返修量是销售量的4÷200=1/50,s手机返修量是销售量的3÷120=1/40,所以N手机好。

师: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除法算式或者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但有时我们也用比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如N手机返修量与销售量的比是4:200,s手机返修量与销售量的比是3:120。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引出比,并顺势比较了除法、分数与比的关系,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二、认识比

1。同类量的比

师:刚才我们得出的是返修量与销售量的比,现在请你们回答,两种类型的手机销售量与返修量的比分别是多少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S手机销售量和返修量的比是120:3。

N手机销售量和返修量的比是200:4。

2、不同类量的比

师:你们刚才举的都是同类量的比,不仅同类量的关系可以用比表示,不同类的两个量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我们一起看一看。

课件出示例题: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

师:你能求出什么?(速度,100÷2=50千米)你会用比来说吗?能具体说说这个比是表示什么和什么的比?这个结果是什么意思?(100:2,表示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个比的结果表示行驶每千米所要的时间)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同类量的比呢?

3、定义比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认识了比。请同学们看黑板,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两个数量比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来表示。那么什么叫比呢?你能不能试着说一说?(或者:什么情况下可以用比来表示?)

设计意图:沟通除法与比的联系,促进知识同化。

三、自学比

师:关于比,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课件:比各部分名称、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怎样求比值。)

1、请自学课本第47页,独立完成表格。

因为除法中( )不能为0,所以比的( )也不能为0。

2、完成第47页两个“做一做”。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的教学铺垫,比的意义及相关知识的理解对学生来说就比较简单了,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解决,并通过基本练习自我检验自学效果。教师所做的是组织学生交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比。

四、判断比

下面这些比,和我们今天认识的比一样吗?

1、巴西队的平均身高比日本队高11厘米。

2、上半场巴西队凭9号的两粒进球以2:0领先结束。

3、下半场25分钟,巴西队被罚下一人,两队人数比为10:11。

4、终场前3分钟,日本队扳回一球,将比分改写成2:1。

学生判断。

设计意图:判断比这一环节的教学,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对“比”这一知识正确或错误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比的意义。

师:在很多年前,德国一位数学家也做了同样的测试,结果和今天一样,大部分人都选择④号形状的长方形,那么,这其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测量活动,选择与④号长方形形状最接近的课本,同桌之间合作量一量,并求出长与宽的比值。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师:大家有什么发现?(这些纸的长与宽的比值差不多,都接近0.6)

师:数学中有一个比值叫黄金数,它的值接近0.618。4开、8开、16开、32开这些纸型的长宽比值都接近0.618,而这个比值可以使长方形变得美观。实际上,这种形状的长方形我们最常见,大家还见过哪些这种形状的长方形。

设计意图:以一个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通过揭示其中所包含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

七、数学小知识:身边的比

你知道我们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吗?

将拳头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

身高与双臂平伸的比大约是1:1,

成年人身高与头长的比大约是7:1,

篇11

欧阳询存世楷书除《九成宫》,还有《化度寺碑》、《温彦博碑》、《皇甫诞碑》三碑,其中《皇甫诞碑》最晚出,也最峭拔。此四碑,古人也有主张从《化度寺碑》或《温彦博碑》入手者,但相比还是《九成宫》较为温厚平正,适于入门。与欧阳询同时的是虞世南,张怀罐评他们二人书法是:“欧若猛将深入,时或不利,虞若行人妙选,罕有失辞。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落筋骨。”又称虞书“得大令之宏规,含五方之正色,姿荣秀出,智勇在焉。”世称王献之“尤善草隶”,董其昌以为其用笔贵在“回腕藏锋”,虞书妙得其意趣,笔致圆劲,而体势转左侧右,意味含而不露,风神流动中别有一种淳雅洒脱的文人意趣,现代白蕉的楷行书就多得力于此,只是初学者比较难以体会其中的妙处,以学书当于沉着中求俊逸,此碑还是作为第二阶段的训练范本为好。

褚遂良存世楷书有《孟法师碑》、《伊阙佛龛碑》、《房玄龄碑》和《雁塔圣教序》。《旧唐书》本传称褚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孟法师碑》,法本欧阳,多参八分,体势平正,点画舒厚,而峭拔不及欧阳询。《伊阙佛龛碑》宽博劲挺,八分意味更重,翁方纲称:“碑在龙门,摩崖大字,此唐楷中之隶法也。”古人认为学《雁塔圣教序》宜从《孟法师碑》、《伊阙佛龛碑》入手,杨守敬即称:“知婵娟婀娜,先要历此境界。”《房玄龄碑》和《雁塔圣教序》作为其衰年变法的主要碑刻,用笔一改凝练、端厚为舒展、婉细,复杂多变,临习时两碑可相互参照着学。对褚遂良晚年书法,董其昌以为“登善深于((兰亭》,为唐贤秀颖第一”,董迪称:“褚河南书,本学逸少而能自成家法,然疏瘦劲炼,又似西汉,往往不减《铜莆》等书,故非后世所能及也。”杨守敬在《评碑记》中称道:“褚公始以法帖入碑,点逗相生,波掠相配,无一笔不转,无一字重复,一洗从前凝重积习,所谓‘瑶台青琐,窗映春林,美人婵娟,不胜罗绮’,仿佛遇之。”其书法之瘦硬通神,舒展婉媚,用笔随气息盈动而起伏多姿,因强调笔端的细腻表现,临摹起来难度也就比较大,需具备一定的运笔能力,对挥运中的气息调节有所体会方能深入。

褚遂良对后世书法之影响,王澍以为:“褚河南书有唐一代,稍险劲则为薛曜,稍痛快则为颜真卿,稍坚卓则为柳公权,稍纤媚则为钟绍京,稍丰腴则为吕向,稍纵逸则为魏栖梧,步趋不失尺寸,则为薛稷。”但《述书赋》以为褚遂良“虽价重衣冠,名高内外,浇漓后学,而得无罪乎?”是有微词的,确实,楷书至褚遂良而笔法一变,无复篆隶笔法之古厚浑融,沈曾植指出:“欧、虞为楷法之古隶,褚、颜实楷法之八分。”也因此,学褚书宜从方厚圆融中求其细润丰富,可免流弊。

颜真卿的书法,一般多选其中年时期碑刻《多宝塔》入手。董其昌自述其学书即从此入门,李瑞清说董氏“实由多宝塔得笔,从杨少师以窥兰亭,然以阴柔学鲁公,其与君谟同也。”王世贞以为“多宝佛塔结法尤整密,但贵在藏锋,小远大雅,不无佐吏之恨也。”翁方纲以为后期颜体楷书“皆以劲格撑住”,所以初学不易得其要领,而《多宝塔碑》具体可学,只是易致中怯,所以贵在藏锋,尚需溯源以求之。至于颜真卿书风变化,朱关田以为:“初则清健,源于母族殷氏,而得力于张旭,上引两碑(指《多宝塔》、《东方朔画赞》)及《金天王朝庙题名》、《离堆记》约可见其梗概;广德以后,趋于圆劲,楷书以《郭氏家庙碑》、《颜勤礼碑》为代表”,其中《勤礼碑》气格宏大,筋骨沉健,后世推崇备至,只是初学也不易得其形神,且碑阳部分因槌拓过多,线条细弱以至于横细竖粗对比失调,当择其碑阴、碑侧字迹完好者学之。坡、米芾等以为颜书出于褚遂良,朱关田则不以为然,认为“颜真卿楷书结法出自家学,其平画宽结于晋代已露端倪,《琅邪颜谦妇刘氏志》即是颜氏先祖遗则。殊途同归,与褚氏同一法门,只是颜真卿平常用笔圆劲,别有一番浑厚意趣。所以当他一改细挺,便似褚氏风韵,并非是他有意仿写去追求褚家异趣的。”

柳公权比颜真卿晚生70年,唐人未有言及柳公权学颜书者,至苏轼以为柳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朱关田以为“其书出自同房族兄柳宗元而胜之者,甚是。柳氏之书,乃本于是,而出入颜真卿,兼收欧阳询的峭劲、虞世南的圆融、褚遂良的疏朗,取精用弘,神明变化,遂以方拓峭险,而别开生面。”其《玄秘塔碑))“为柳公权最矜练之作,亦最有名,然最露筋骨,不善学者极易落硬直之病。”柳书用笔起收方整,尤强调腕用之转左侧右,而中间笔势展宕不显,米芾讥其为后世俗书之祖,需善学者方能得其意味。

综上所论,唐代楷书大略有三变,初唐以斜画紧结为主,欧阳询父子脱胎于北碑,“以北碑而兼南派,乃一代之右军也”,其峻严方饬,有别于虞世南、殷令名源于二王、智永一脉的平正和美;至褚遂良出,一改欧虞旧习,由《龙藏寺》上溯汉齐,平画宽结,而用笔舒扬劲润;颜真卿体兼篆隶,气势恢宏;晚唐柳公权书法则方峻峭险。几家对比,梁嵫以为:“褚书提笔空,运笔灵,瘦硬清挺,自是绝品,然轻浮少沉着,故昔人有浮薄后学之议。”“颜不及欧,欧以劲胜,颜以圆胜。欧书力健而笔圆,后世学者不免匾削。欧书劲健,其势紧。柳书劲健,其势松。”所以,学书宜从欧阳询等初唐端劲一类楷书入手,得其神骨,不徒貌似,方能“守法度者至严,则能出乎法度者至纵而不可拘矣”。待骨势已备,再兼取虞、褚、颜书等的和美丰富、开张雄浑,步步深入,可庶几免走弯路。此也翁方纲的观点,他以为欧书为“唐楷之正则”,学书筑基于此,再“虞以浑融之,褚以润泽之”,方合于“天地之运,由质而文”的发展规律。

篇12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为后面的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和一个因数中间与末尾有0的乘法做好铺垫。同时,乘法的掌握程度还会影响后继的除法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每一步竖式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学生初步体会估算的用法,同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4.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2.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五、教学用具

小棒、练习纸、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双休日的时候阳光小分队在肯德基统计早餐的销售情况,如下表:(课件出示)

师:从表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不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生:(1)12份香脆薯棒需要多少钱?

(2)11份芙蓉鲜蔬汤需要多少钱?

(3)122根安心油条需要多少元钱?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请你把算式写在草稿纸上。(学生汇报,板书:12×3。)

师:请你先估算大约需要多少元?请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肯德基入手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新问题。另外估算和笔算有机地结合,能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应用价值,而不是因为要估算才进行估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独立探究,展示多样化算法

师: 12×3的准确结果是多少呢?请你用自己的方法来算一算。(预设可能的方法)

①连加法:12+12+12=36

②摆小棒

③画图

④10×3=30 2×3=6 30+6=36

……

不管什么计算方法,只要想法合理,结果正确,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要让学生明白如何表达计算的过程,使计算的过程明朗化,让学生初步感知算理算法。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采用了许多方法,但是我们都得到了一个相同的结论12×3=36。这与你刚才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是大了还是小了,为什么?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体现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要求学生表达计算的过程,在表达中使学生初步感知算理算法。讲究验算,指导学生用估算来快速验算结果的正确性。

2.合作交流,初步掌握算理算法

师:刚才的这些方法都很好。但是我们知道生活中并不是所有数字都是这么小的,如果数字再大一些,甚至上千上万,又想计算得快一些,正确一些,这些方法还能用吗?你觉得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学生讨论交流,最后得出列竖式的方法用处比较广。)

师:是的,我们一般在计算中选用列竖式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这个竖式

师:谁来说说这个6表示什么意思?这个30表示什么意思?36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来尝试地解决11份芙蓉鲜蔬汤需要多少钱?请你在草稿上完成。

学生练习,老师指导,并请学生到黑板上来板演。

师:谁来说一说这题的计算过程?

师:你能用什么方法快速验算它的正确性?(引导学生学会用估算。)

3.比较分析,深化算理算法

师:刚才我们还有另外一种列竖式的方法,

谁来说说这个竖式是怎么列的?6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写在个位数的下面?3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写在十位数的下面?

师:这个竖式与刚才我们用的这样的竖式,

哪个好一些?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前一种竖式更简洁,它们的算理与算法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体验、比较和交流中,切实经历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白为什么要用列竖式来计算。通过对2种列竖式方法的比较,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4.尝试练习,总结算法注意点

师:你能不能试着用竖式计算来解决前面第3个问题?(3)122根安心油条需要多少元钱?

要求:先估算,再笔算。

学生练习,老师指导。然后交流算理算法。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能说说用竖式计算乘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小组交流,总结出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在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正迁移自然地过渡到三位数乘一位数,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笔算方法的理解。同时,提出用竖式计算乘法的注意点,完善整个算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你能完成课本上的做一做吗?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请学生板演,交流反馈。

师:老师和一个朋友一起去游乐场玩,游乐项目价格表如下:

1:请你推荐一种游乐项目,并帮老师计算出这个项目需要花多少钱?

2:游乐场门票的价格是每人103元,如果我和朋友两人一共带了400元去游乐场,我们俩还能一起去玩过冒险岛吗?说出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基本练习题的设计主要面向全体学生,巩固今天所学的内容。综合练习题的设计主要把新旧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练习,不仅满足了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需要,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篇13

3.了解小壁虎尾巴易断、可以再生的特点,及小鱼、燕子、老牛等尾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壁虎图,了解壁虎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教学“虎”字,记“虎”的字形,认识虎字头。出示壁虎挂图,简介壁虎:是一种爬行动物,能在天花板或墙上爬行,吃蚊、蝇、蛾等小虫。

3.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将生字多读几遍。

2.分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由小组长组织,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些生字)

3.全班开火车读生字,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4.学生在排火车过程中把容易读错的字圈出来,让小老师来教给大家怎么认识这些生字。

5.齐读生字两遍。

三、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己大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本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接读课文,其余同学正音并评价,这些同学谁读得好,好在哪儿,谁还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3.课件出示:小壁虎是怎样挣断尾巴逃走的呢?课件演示“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4.小壁虎没有尾巴了,它该怎么办呢?请学生读一读第二段。

5.小壁虎没有尾巴心情怎样?指导朗读“没有尾巴多难看哪!”自己练习读、教师指导读、指名读。

四、由扶到放,理解课文

1.它都向谁借尾巴?结果怎么样呢?小组合作学习3、4、5、6自然段。

出示学习目标:

(1)用引号画出小壁虎都跟谁借尾巴了?

(2)小壁虎有没有借到尾巴,为什么?

(3)小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2.全班学生交流学习情况。请各小组学生汇报:通过朗读回答问题。其他人注意听他们的朗读有没有突出能回答问题的词。

五、深入读文,悟情悟理

1.教师过渡语: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只好回来找妈妈,结果怎么样了呢?

2.自己出声读读这6、7两段,你读懂了什么?

3.从哪儿知道的?读一读。

4.小壁虎长出一条新尾巴,心情怎样?如果你是小壁虎,想想应该怎样读?自由读,教师指导读,指名读。

5.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6.朗读全文。教师小结:学了这一课,我们知道了小鱼的尾巴可以拨水,牛尾巴可以赶蝇子,燕子的尾巴可以掌握方向,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