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初中历史微课设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历史微课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初中历史微课设计

篇1

一、初中历史教学状况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其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注意力,而同时因为各种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需要记忆的东西相对角度,学生对于各种历史背景内容、历史意义以及过程缺乏足够的了解,就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对此就会导致学生自身的负担过程中,无法集中精神开展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教师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与手段,提高叙述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现阶段的教学重点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各种微课课件,开展相关内容的讲解分析、微课课件可以使学生在课前时间对文章进行概括了解,对于不同的历史人物形象、事件内容等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在着重的讲解重点内容,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历史课堂学生的整体效率,同时微课开可以有效的拓展各种相关知识与内容。

二、微课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以及理解能力,还可以有效的拓展各种教学空间,对于学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微课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其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对各种历史知识的探究以及分析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第一,微课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整体兴趣。在初中阶段,学生对于各种历史事物具有定的好奇心,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模式,充分的利用学生自身的好奇心,展开相关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积极有效的引导学生开展历史自主学习,进而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对此,在课堂中引入微课教学模式,以通过这种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各种知识的学习以及探究能力,进而对整个历史知识进行系统的串联,通过各种故事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吸引,提升了学生的整体学习兴趣以及能力。

例如在进行《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一文的相关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对远古时代的传说,对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曲折而的历程进行展示,让学生了解炎帝、黄帝是传说中的华夏族的祖先;了解尧舜的和“大禹治水的故事”;结合本课内容,通过设置讨论题目“大禹治水的启示”。例如,在对“禅让”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把“禅让”过程制作成动画,并通过旁白解说的形式,加强学生对与“禅让”的了解,使学生了解“禅让”的意义;通过学生对于尧舜“禅让”的学习,培养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美德,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微课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吸引力,进而学生通过进而加强学生自身的好奇心与吸引力,使学生具有探究欲望,进而开展知识的学习。

第二,微课可以有效的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理解以及储备能力。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事件,涉及到各个领域内容。教师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可以应用微课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各种内容的理解,通过对各种历史知识的拓展,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整体理解。例如,教师在进行《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的相关历史知识的讲解与分析过程中,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微课模式对其进行拓展。如可以将曹操治理手段与方式通过微课视频的形式开展,引导学生思考“曹操的困惑――如何号令群雄,扩大影响力”,进而引出曹操治理地方、壮大实力各种手段与策略。微课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展示各种精彩的教学内容,对此,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资源对整个历史教学进行有效的弥补与拓展,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历史学习的整体效果与质量。

第三,拓展了教学的空间域时间。在以往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开展历史教学主要就是利用课堂时间的,但是在科技的发展过程中,微课教学模式的出现冲破了这种枷锁问题,通过对各种历史教学内容的探究与整合,构建微信课件,并对其进行使用,此证模式有效的打破了传统教学空间以及时间的限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实际的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录制,在进行微课课件的制作,学生则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利用各种移动终端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巩固。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能力,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进行初中历史《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通过微课的播放“北京人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 前额低平, 眉骨粗壮, 嘴部前伸”的形象,让学生引发思考远古人类的生活环境,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的模式把北京人能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以及其群居生活等相关画面进行展示,然学生充分的了解远古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进化历史。

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这对于初中教学来说是较为重要的。微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历史知识的学习以及探究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

篇2

二、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以小集体为核心开展实验探究,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探究活动中,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集体意识与合作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物理实验实践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中引入趣味实验,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鸡蛋在桌面上旋转,再迅速按住,使蛋停下又立即松手,一只不动,另一只却能继续旋转。观察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两只蛋有何不同。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思考,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大胆猜想,探究为什么两只蛋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最后将讨论后的结果提出来,教师接收到各组答案后进行总结,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知识探究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历史上亚里士多德、伽利略以及笛卡儿等几位代表人物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结合伽利略观点进行实验探究,提出探究问题:伽利略是如何得出结论的呢?设计伽利略针和单摆模拟实验,再现理想实验,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教学任务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现实中有不受力的物体吗?”引导学生的回忆和思考,在学生讨论后,明确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即使是静止状态的物体也会受力的影响,揭示力与运动之间存在的关系,再次验证牛顿第一定律。小组合作学习引入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后,能让学生了解理想实验研究方式,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内涵和建立过程,明确力与运动之间存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客观公正评价实验现象,进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教育手段,促进了現代教育的发展。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基础上,赋予课堂教学趣味性,达到物理实验教学的最佳效果。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电生磁”教学设计中,在现场实验条件不具备的条件下,教师可以引入物理实验软件,为学生打造物理虚拟实验室,设计“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实验,介绍螺线管磁场结构、线圈的位置、铁屑分布情况后,利用物理实验软件展示条形磁体铁屑分布情况,形成对比,得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物理实验软件在实验教学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实验的自由程度,防止教师思维的过多干扰,帮助学生进行拓展,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为了提高其趣味性,回归生活,组织合作学习,并积极采用现代技术,优化教学结构,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篇3

1.1 教学过程。

听了多次《种子的结构》的教学过程之后,发现一般都是根据教材内容直接陈述的、呈现的,只是教学手段上由最初板书教学转向了多媒体教学,有了更多的图片作为教学资料,实验探究部分进行的也不够理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不多,STSE之间的联系引导不够。

1.2 具体存在的问题。

首先,没有考虑上课前的现实排与设计也有所欠缺。如,在播放“种子发芽”的视频作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时候,速度过快,没什么效果。

第二,实验部分的安排与设计不足,没有很好的引导导,虽然教师会呈现有关种子解剖的一些注意事项, 但是解剖针的使用等注意事项并没有说明。实验过程中, 学生在操作的时候也没有得到很明确的指示,比如对玉米种子纵切,有两种,老师没有明确指出了。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也不是非常的积极。这样的实验探究方式起到的往往只是对学生表面上的兴趣, 并不能达到真正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

第三,没有把握知识、技能的内化规律,如对实验结果的总结也没有让学生来总结,照若由学生进行试验之后,然后总结才会更易掌握。

第四, 师生关系尴尬。与学生的互动并没有表现得非常自然,学习互动环境也不够轻松、舒适,对本节课实验部分的教学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 对《种子的结构》中实验的教学设计。

2.1 教材、学情、教学条件的分析。

教学活动能否按照教师的意愿顺利的开展下去, 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第一,对所任教的章节内容进行分析,包括整体分析和局部分析。整体分析就是从整体上对科学课程内容进行分析,首先,分析教材内容结构,包括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纵向逐渐加深,横向逐渐拓展);分析教材的过程、方法和能力结构(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基本技能、方法);分析教材中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内容(思想观念内容、人格品质内容)。其次,分析教材教学活动结构,使客观呈现的教材内容,比如一些事实、概念、原理、方法、过程等成为教学活动的资源, 即成为教学过程与教学方式方法的有机组成。可以通过对知识的性质、知识的探究与建构过程、知识的理解与内化过程来分析教与学的思路、过程与方法。局部分析即对教材某个章节内容的分析, 是进行单元或课时教学设计的重要步骤。包括章节教材本身四个维度内容、重难点、教学活动结构、深度、广度的分析,以及与前后章节之间联系的分析。

以《种子的结构》教材分析为例:《种子的结构》是华师大版《科学》教材八年级下第七章《第一节植物的有性生殖和发育》中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中的一个实验。一个种子萌发之后之所以能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体,与种子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种子的结构是种子萌发这章内容的重点。教材是以菜豆和玉米种子为例,首先将种子的结构阐述清楚,然后安排学生进行观察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的实验, 最后归纳出菜豆和玉米种子的异同处,以及单、双子叶植物的概念。由于种子萌发后之所以能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是与种子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作用以及单、双子叶植物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由于玉米种子内部大部分为胚乳,仅相对于胚乳对侧基部的一角为胚,比较难以观察清楚,因此玉米种子的胚的观察为教学难点。

第二,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我们都知道,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对将要学习的新内容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如果没有很好的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就不能准备的选择一些探究技能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因此,教师应该通过与班级学生的沟通以及分析该年龄阶段学生的人格资质特点。

第三,教学设备、条件的分析。要采用何种方式来进行该课时的教学,也要依赖于学校的设备与条件。

2.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 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② 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中的动手、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和交流沟通能力。

情感目标: 体验种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3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的合适与否,会直接影响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效果,因此,要正确的把握好该实验内容所需要的课时数。不合理的课时安排可能会产生以下影响:过多的课时数,会造成每节课的内容相对减少,教师因此会加入更多的题目来充实这节课的内容,这样就会降低实验课给学生带来的趣味性以及好奇性, 影响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度。相反的,过少的课时数安排,势必会使得课堂教学时时处于高步调阶段,学生会感到非常疲惫,不利于知识点的掌握以及探究技能的掌握。针对《种子的结构》笔者觉得1 个课时是比较合适的。

2.4 重难点的把握。

重点:种子的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

难点:观察芸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其中玉米种子中的子叶、种皮和果皮的观察,更是难点。

2.4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首先,可以在2 分钟之内完成导入,通过几十秒的幻灯片《种子发芽》视频的播放,导入本节课实验的观察对象。

提问:种子的内部是什么样子的呢? 成功导入。

其次,在实验的开始,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进行演示实验,分别解剖两种种子,并且对每一种种子的解剖进行讲解,提示注意事项、实验仪器的使用,特别是解剖针这个危险性比较高的仪器。同时也要有意无意的提示学生观察种子的哪些部分,并且说出一些观察到的种子结构。“同学们,你们也动手看看,你们观察到的种子与我观察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将实验观察结果填在桌上的表格之上。”

教师活动要求:双子叶种子选择书本中的菜豆,单子叶种子选择课外的水稻种子。时间应该控制在8 分钟之内。

学生活动:由于学生已经在教室的演示实验中吸取了经验,因此,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也会比较娴熟。时间一般可以控制在12 分钟之内。这里学生实验的对象是:芸豆和玉米。并且将观察结果填在纸上,以及画出实验解剖后的种子图形。

师生互动:由个别学生通过投影仪展示小组的观察结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给四种种子分类, 区分双子叶种子和单子叶种子。最后回到最开始的视频,种子中各个结构在种子发芽过程中的功能。时间15 分钟左右。

这样设计的原因:首先,教师选择一种书上的种子和一种课外的种子是因为,双子叶种子本来就比较容易观察,因此,学生就可以根据以吸取的经验观察其它双子叶种子。而单子叶种子本身就比较难以观察,而玉米种子是比较典型的单子叶种子,相对于其它单子叶种子来说又是比较容易观察的, 因此教师选择课外的水稻种子学生则观察书上的玉米种子。而且两种不同双子叶种子和单子叶种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更加容易得出双子叶种子与单子叶种子结构的差异。

其次,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指出了该观察实验的注意事项,观察过程中的主次, 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一些危险性的后果,以及有利于增加实验的效率。

最后,由学生自己来归纳总结更加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包括对种子观察过程中技能掌握的印象以及种子内部结构的印象。回归到最初的视频播放,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种子内部结构的功能。时间大概为37 分钟,还有8 分钟则作为灵活时间,由于不可能很好的算好每一个环节的时间因此,留出八分钟作用的时间,有些环节也可能出现一些特殊情况,不将教学时间算的过于精确。

3 科学实验设计与安排的教育价值。

在四维目标的引导之下, 新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遇到了类似的难题,但是很多时候,又习惯于从前的教学方式,亦或是为了节约时间,避免占用教师自身的休息时间,所以,很多时候,科学教师们所设计的实验往往不是面下本班学生的情况, 只是一味的从一些参考资料或者网络资源上直接下载利用, 这中间虽然也运用了很多技能,但是没有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设计,所产生的效果是达不到教师所期望的, 也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需求。

科学实验的类型有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析因实验、定性试验、定量实验,每一类型的实验对学生的要求以及期待实现的素养有着不同的要求, 因此要根据具体的实验内容来确定实验类型,进而设计实验,突显各类实验的教育价值。

第一, 科学实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实践途径。它是动手与动脑的结合,是智慧与方法的结合,是知识与技能的结合是探究与过程的结合。

第二,科学实验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技能的重要环节。包括智力技能和操作性技能。因此, 必须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并把积极思维渗透到实验练习的全过程中,这是其它任何教学形式和方法都无法取代的。

第三,科学实验还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研究表明,在动作过程中,更易形成稳定的认识,经过时间养成的能力更加持久。

第四,科学实验更是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

因此, 在科学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学会如何设计实验,安排实验,如何组织实验小组,怎样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才能最终实现科学实验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学科教育学论析[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2]彭蜀春,林长春。科学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8.

[3]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03.

篇4

兴趣是人们做所有事情的原始动力,更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初中历史教材有很多有关历史文物、工具和古建筑遗迹的内容,都是抽象的内容,而教科书中的插图篇幅较小且模糊不清,致使学生普遍认为初中历史知识的学习枯燥死板、无味无趣,微课作为多媒体信息化教学背景下一种新兴的方式,其集图形、文字、声音、影像于一体,更加形象生动地将历史文物、建筑遗迹展示出来,切实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在“原始的农耕生活”章节,使用微课的方式直观地展现古代落后农耕生活的影音文件,农耕使用的工具、种植的粮食种类、原始人的穿着等,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当时的情况,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自主能动地探索研究,大幅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意料之外的教学效果。

2.微课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切实有效地拓展了教学的时间限制

对于学生而言,初中时期要学习的科目实在太多了,历史作为副科,其课程时间的安排相对主科就很少,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学到的历史知识多少会受时间制约,教学成效难以提升,但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微课的方式,真正地颠覆了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时间之间的障碍,给予学生足够的用于学习的时间。学生只需要使用可移动的电子设备(手机、电脑、平板、学习机等)就能够随时进行点播式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林则徐》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将精练简短的微课上传到网络中,重点进行讲解,展现教师和学生一对一式的互动教学,既满足了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的需求,也打破了?n堂教学活动中空间与时间的制约。微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让学生随处可学,随时能学,为学生创建了足够自主的学习空间和时间,特别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能够帮助学生个体专长切实有效地发展。

3.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微课,能深入优化教学的内容

初中历史教材知识所设计的内容广泛,时间跨度大,学生在对知识点掌握的时候比较吃力,但是生动、形象、短小、有趣的微课,针对历史知识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创建,综合教材的内容,让枯燥空泛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趣味横生,更容易深度优化教材内容。例如,在教授《辉煌的隋唐文化》时,学生对于隋唐时期的建筑很难产生直观且清晰的认知,运用微课对隋唐时期著名的建筑做相应的介绍,运用多媒体展示,使用精妙的动态形象展示,来替换抽象枯燥的讲授,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减少空间感和距离上的遥远,帮助学生深入消化吸收历史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让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及难于理解的部分,在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互动中得以轻松解决。

二、设计初中历史微课教学时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明确微课设计构建的主题

微课内容必须跟教材中的历史活动相互关联,当在课堂中教授的内容太多时,教师就可使用微课的形式展开教学讲授。教师自己先要明确清晰这节课的中心方向,构建微课视频的时候,切实针对中心方向,这样才可以保障微课运用的成果。

2.一定要重视所设计构建的内容具备合理性

教师要清楚知道学生当前知识掌握情况,只有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设计的微课,才能切实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课前设计微课视频,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播放,可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播放完微课内容之后,一定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想法,及时地修改微课教学视频中的不足。

篇5

二、既注重细节又突出重难点

在对学生进行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表面因素,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每个历史事件背后的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因素,要注重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细节进行有效掌握,并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学习与探究,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思考。这就要求历史老师在制作微课时,既要学会对每个单元的历史知识进行细节的微处理,又要能体现出本单元的重难点,使学生通过对微课的观看和学习,就能掌握住每个单元的历史知识的细节,还能理解和熟悉每个单元的重难点,从而利于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结合,教学相长

初中历史老师在制作微课时,要能充分地考虑到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特点,在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后,就可以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措施,使学生提高历史的学习效率。老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对有疑问的地方向老师提出来,以方便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对大部分学生学习有疑问的地方,安排专门的微视频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尽快解决心中的疑问。“教”和“学”的结合,起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老师通过对学生学习特点的了解,可以改进微课的教学环节,而且还能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四、微课与传统课堂相结合

我们在利用微课进行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在充分发挥微课在教学中的优势时,也不能全盘否认传统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这就要求历史老师在设计微课的时候,要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充分吸取传统教学的精华,这样微课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壮大和发展。微课说到底只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刚开始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如果学生的新鲜劲儿过去了,那么学生也会对微课产生厌烦情绪,这就要求历史老师要把微课设计成学生喜欢的、生动有趣的,特别是要借鉴传统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

五、利用微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每个单元的教学前,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地观看录制好的微课的预习内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将要学习的单元内容。老师首先要告诉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经过一定的实践后,就能基本掌握学习方法,也就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有了基础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自我的历史基础,有选择地学习微课的内容,在这样的学习实践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慢慢提高。

篇6

微课;初中历史;应用

根据新课标与教育教学实践标准提出的要求,所谓的微课,就是指基于视频这一主要载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记录的针对某一重点、难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教学活动。微课教学是以课堂教学视频或者教学案例片段为核心,并且相关知识点的一系列辅教学资源也包含其中,例如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学反思、学生反馈等等。

一、初中历史教学应用微课的意义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自我约束以及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仍有待提升,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如果再加上学习兴趣的缺乏,那么他们是无法认真学习知识内容的,特别是对于历史教学,其中包含的内容十分繁杂,需要记忆的部分较多,例如历史背景、历史意义、历史过程等等,在日益繁重的课程下,学生的负担越来越大,逐渐就会对学习产生抵触与消极心理,而在课堂中引入微课则能够很好的应对这些问题。微课在内容上的趣味性较强,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微课,能够串联起知识内容,采用故事的形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学生在记忆与运用上提供引导与帮助,传统的对教学内容的死记硬背的方式得到有效避免。历史教学包含的题材非常广泛,例如历史故事、任务典故等等,很多知识的系统性、故事性、连贯性是非常强的,而对于这些短小而多的知识模块而言,微课的运用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微课具有鲜明的主题与简洁的内容,不会耗费过多时间,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微课能够使历史教学更具趣味性,历史课堂的教学形式也由此更加丰富,同时还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其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提供很大的帮助。此外,在微课教学中,知识点可以通过更加丰富的形式得到展示,特别是随着人们对人文素养对公众的熏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历史题材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例如语言节目、影视作品、名人讲座等等。历史教材包含的知识点非常多,然而教师可以寻找影片、说书、以及名师公开课等一系列形式与素材,将知识点展示在课堂之上,如此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得到集中,对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微课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目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微课运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无法合理控制微课时长。传统历史教学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知识点掌握的能力各有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放缓节奏。而微课与这种教学方式显然不相适应。微课教学不需要过多时间,在微课教学中,每个学生的注意力都可以相对集中,并且具有较强的积极性,对知识点的掌控相对简单。相关调查显示,5-10分钟是微课教学的最佳时长,这段时间学的注意力能够一直保持集中,因此,针对微课时长控制不当的问题,可以合理设置微课视频播放之间,以5-8分钟为宜。微课教学的时长较短,因此必须注重教学素材的选择,必须达到精简的要求,并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开始时将微课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以此将主题与主要知识点导出,如此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速度更快,传统课堂中的导入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就得以缩短,课堂效率能够得到显著提升。第二,微课教学素材内容不够丰富,对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缺乏充分考虑。在微课教学开展中,尽管教师们保持着高涨的热情,然而受限于备课条件以及对微课教学的认知程度,一般情况下教师对微课内容的准备比较单一,然而学生之间的基础存在差异,在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上肯定无法保持一致,因此不同的学生必然无法都适合使用同一套教学内容,这往往难以有效提升学生整体,相悖于微课课程实施的初衷。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必须认真选择微课课程的素材,并充分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层次性差异,选择相应的教学素材。在设置微课时要注重灵活性,选择丰富有趣的内容,并且新知识学习要保持连贯,不宜出现过多新内容,合理控制教学进度。第三,教师缺乏对微课教学的把控,对自身课堂定位没有足够重视。目前,微课教学普遍存在一个现象:有的教师忽视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完全以微课课程中的视频为主,整个教学活动完全用视频来替代。由于缺乏引导,学生在理解视频内容方面并不充分,课堂参与度也不高,课堂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完全被忽视,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的提升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必须明确自身课堂定位,合理控制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微课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作用,播放微课视频的作用仅仅是展现知识点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微课的运用要求教师注重微课素材的选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必须达到充分体现,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才能够使学生准确、有效的把握知识重点与难点。在微课结束之后,教师必须对整个教学进行一个总结,在学生对微课所学内容的记忆与巩固上提供帮助,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做好反馈与总结,如此课程学习的质量与效果才能够达到最佳。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微课的运用仍然有待完善。我们必须针对此展开研究与探讨,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作者:阴靖娜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第六中学

参考文献:

篇7

一、以悬念为基点选用历史微故事于新课导入教学之中

为了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高效性,就必须提前做好良好的课堂导入环节,在导入教学中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喜欢那些悬念较大的历史微故事。例如,在学习《伐无道 诛暴秦》内容时,教师首先讲解秦陵兵马俑的出土和里耶秦简的出土等故事,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然后在故事讲解中设置与内容相应的悬念。比如,教师可以适时地提出这样的问题:“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会带着问题进入下一个学习内容中,并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会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进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

二、应用小型历史微故事阐释教学中的重难点

不论是历史学科,还是其他学科,学生常常会遇到对教学内容的重点或者难点难以掌握,或者理解得不够彻底,进而影响教学质量。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历史微故事的优势把重点和难点融合在学习中,使教学效率提升。例如,在学习《人类的形成》内容时,如果教师按照课本中的内容照本宣读,可能会得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可以先从达尔文的《人物进化论》进行讲解,在了解了相关的故事之后,说明学生对人类的形成有了最基本的认识,然后再进行知识内容的引导,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辨别知识的真伪。

篇8

近些年,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促使社会步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小说等“微”事物层出不穷。如何才能有效地抓住“微时代”的契机,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是当前全体授课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初中历史教学也不例外。而微课则是“微教育”背景下所诞生的一种全新教学产物,可以显著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所以对其应用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转变教学思想,明确应用思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等智能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才能有效地获取必要的信息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微信、微视频、微小说等诸多微事物,这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了极大便捷。而微课则是教育事业在微时代条件下所诞生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然而,在当前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大多数授课教师依旧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甚至部分教师将微课教学直接理解为看视频的活动,从而影响了其实际实施的效果。因此,为了提升微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质量,授课教师需要加快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途径,以更好地贯彻教学知识。此外,在实际的历史课程教学中,授课教师同样需要明确微课教学的具体授课思路,以便为后续的应用奠定扎实基础,确保其应用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要根据实际的历史课程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的情况来合理制作微课课件,以便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通常而言,微课课件一般要控制在15分钟左右,但是必须要确保内容的“精”,不可一味地追求“小”,否则就会本末倒置,影响课程教学的效果。其次,要注意微课导入教学环节。鉴于微课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授课教师需要尽快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多思考,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有效性。再次,讲课线索要清晰。虽然当前初中教学中的大多数课程教学都主张讲授线索的清晰性,但是微课的讲授最好要保持一条主线,以确保内容的突出性和明晰性,必要的时候可以对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删改。然后,要确保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明性。在微课讲授的过程中,由于时间比较短,对教师的语言具有较高的要求,应确保语言内容的完整性和精炼性。最后,收尾要迅速。好的教学总结可以降低学生记忆的难度,深化学生对于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记忆的效果,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巧制微课课件,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年龄大部分都处于13~16岁,此时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比较差,所以授课教师需要对他们加以引导,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课程教学中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而初中历史作为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更应该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否则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这是由于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主要是回忆已经发生的社会历史活动,无法进行重演,此时如果可以合理运用微课来开展教学,则可以充分利用图片、实物、文字等直观教具来将那些抽象的历史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尤其是可以增强历史知识的生活性特征,从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历史知识。

此外,初中历史教学中涉及大量历史知识,并且包含了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和过程,这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记忆难度,部分甚至因此而产生了畏学的心理问题,这和当前的“乐学”教学背道而驰。因此,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授课教师需要合理运用微课来为学生展示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以便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例如,在讲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时候,授课教师不可只简单地按照教材的顺序来展开阅读,更不可将班禅、达赖以及册封制度等重难点知识一带而过。针对该部分的教学内容,授课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教学的形式来导入有关的教学内容,如可以加入唯美的扎什伦布寺和布达拉宫等风景图片,再配以精妙的文字点拨,接着再引入班禅、达赖等制度知识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以便使学生在经过5分钟的微课学习之后对相关的教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此一来,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学习这些历史知识的学习热情,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三、巧用微课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长期以来,如何才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一直是各门课程教学的重要课题,初中历史教学也不例外。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却常常将这些重难点知识流于表面的教学形式,却很少考虑其该如何开展,从而影响了这些重难点知识的讲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如果历史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微课资源来开展授课,那么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战略大决战》这部分历史内容的时候,有关辽宁战役战术分析以及三大战役在东北首先打响原因等知识是该部分的重难点知识。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部分重难点知识,授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一个下述的微课课件。比如,在微课课件中插入1946和1948年人民和军队人数变化对比简图,使学生充分了解二者的军队人数变化从最初的3.31逐步发展到1.31,这充分凸显了我国东北地区的军队人数多于,此时兵力上有优势,从而使学生明确兵力优势是其选择在东北打响抗战第一枪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史料,加之教师的精讲,就可以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当时的敌我态势:沈阳为军队的主要分布区域,但是解放区的群众基础好,地势也比较开阔。加之图文配合展示,使学生明确东北在战略地位上也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抗战,以便逐步了解和掌握该部分的重难点知识。

四、利用微课课件,锻炼学生思维

篇9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微课的有效运用

1.节省教学时间,精讲历史知识点。

在初中教学阶段,一节微课时间控制在3~8分钟为宜,少了会无法承载应有的知识内容,多了就会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破坏学习的注意力。对此,教师应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有效压缩课程时间,实现历史课效率的最优化。当然,对于那些信息点较密集的历史课程,教师可制作系列化的视频,每一个视频既独立又可联结起来作为系列专题,形成相对完整的微课体系,从“微小的课程”中精练历史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高效学习历史知识。

2.突出教学主题,呈现问题牵引性。

一般来说,一节微课就是一个教学主题,主要针对一个重点内容进行讲授的课型,无论是视频时间、内容选取还是习题数量等,微课都体现其微小的特点,突出教学主题,并注意引发学生学习思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师应以课本内容为主要教学指南,用问题带动讲解,用试题分析促使学生更好学习历史知识,在微课设计中,应注重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将考点讲明白。例如,中国近代的“”“第二次”“”“”,由于所涉及的时间跨度很大,信息量又多,教师如果将所有知识点都零碎化地交代,那么学生学起来一定感到混乱。对此,教师可将细碎知识点用问题主线加以串联,用微课形式呈现,这样便能够简化知识,形成一个比较的体系,那么难点、考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当然,微课制作可依托材料和情境呈现问题。

3.激发参与兴趣,吸引学生关注力。

在历史课上,教师经常陷于自己声嘶力竭的讲解,但很多学生却提不起听课的精神,甚至还有很多学生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过程的重要推力,只要有了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就能够主动思考、深入探究知识。微课依靠的不是教师干巴巴的知识讲解,而是一种视频影音的新颖呈现。微课的运用,可以缩短教师讲授的时间,将思考的过程留给学生。微课用时较短,信息量较少,知识点浓缩,主题明确,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很大,可以激发学生无限参与的兴趣。

4.重视自主学习,将课堂归还学生。

微课倡导“生本”教育理念,旨在通过微视频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促使学生灵活选择学习时间,掌控学习频度(暂停或回看)。教师所制作的微课视频,其间有很多知识提示,提出的问题也难易适度、灵活多样,并且在视频末尾部分都有概括与总结,使学生不用教师过多地灌输,仅仅通过微视频就能够达到学习目的。例如,针对“秦始皇功过的辩论”活动,教师可根据“功劳”与“过错”两个方面,制作微课视频。在学生观看视频之后,可引导他们讨论“秦始皇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这个问题。此时,学生就会根据微课内容,结合思考阐发观点,将知识深化,达成自主学习的目的。

篇10

一、将历史微故事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

1.激发学习兴趣

不管是哪个年龄段,学生都愿意对有趣的事物努力探究,在学习中也存在明显的倾向,有兴趣的课程会加大学习力度,强制学生学习不感兴趣的课程,不仅会激发其反感心理,严重时还会使其消极怠学。中学作为学习的关键时期,只有好奇心的引导才能激发学习兴趣,并且主动学习。从初中历史教材安排来看:有很多和历史相关的故事,此时老师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将历史贯彻其中,在历史故事中进行学习。例如,在“夏朝与商朝”的学习中,先为学生讲述和商朝相关的故事,实时引进《封神演义》,利用妲己与纣王之间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理解商朝覆灭和纣王无道之间的关系。

2.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作为现代教学的重点,虽然经济发展速度总体较快,大众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明显缺少创新能力,和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差距。创新作为民族发展的能量源,创新能力能为社会带来更多的价值,从而促进国家发展。将微故事应用到初中历史中,不仅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对开拓思维也有很大影响,它能让学生得到更多灵感。例如,在“春秋五霸”这个章节中,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春秋时期的国家分别是什么?将学生引入教材与课堂教学中,这样就能达到帮助学生提高思考力与创新力的目的。

3.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初中作为价值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段,很多观点都是在初中形成的。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明,同时也积累了大量具有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故事。将微故事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在无形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两汉时期的外交”一文中,先为学生讲述苏牧牧羊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民族气节与爱国之心的伟大与重要。在“张赛通西域”中,为了培养学生愿为国家利益牺牲个人的决心,就必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二、历史微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真实是每个国家历史都必须遵循的原则,历史微故事也亦然,只有真实的故事才能帮助学生激发动力,挖掘潜能,从而坚定信心,最后起到启发学生、发人深省的作用。所以,在现代初中历史教学中,必须将历史微故事有机地渗透在历史教学中。

1.把历史微故事应用在前期阶段

课堂教学质量、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和老师的开场白有着直接的关联,所以老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初中阶段的调查与研究来看,很难集中注意力,如果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或者照本宣科,很容易让学生滋生抵触心理。鉴于此,在历史课程教学前,可以为学生设置新颖性、悬疑性的故事,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例如,在学习西汉历史时,可以通过人彘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相关事件,并且发表看法,最后由老师详细地讲述该故事,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还能为后续《史记》的学习夯实基础,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2.把微故事渗透到课中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时间一般在45分钟左右,怎样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就成为每个老师必须思索的问题。为了让学生真正处在听课状态,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将微故事应用到初中历史中,能帮助老师集中学生注意力,缓解紧张的氛围。如:在学习秦代历史时,针对学生精力不集中的情况,先向学生引出“大风起兮云飞扬”,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学生争抢着回答问题的同时,再由老师复述该故事,以提高历史课堂的趣味性,改善教学质量。

3.把微故事渗透到课末

把微故事贯彻到课程末尾,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质量。例如,在唐朝故事中,针对很多学生反映贞观之治深奥难懂的情况,可以结合宣武门事件缓解紧张感,利用该故事让学生了解唐朝历史。在春秋历史的学习中,将孔孟等先贤的故事引入教学中,在学生明确社会动荡的原因与具体情况后,就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点,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与信心。

篇11

一、微课的定义

微课的定义,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育教学实践的要求,要求在视频作为主要载体的基础上,教师把自己在课堂内外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重难点或教学环节展开的教学活动记录下来。“微课”的核心组成就是课堂教学视频或者是教学案例片段,同时也包含了与该知识点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学反思、课堂及课下测验,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

二、微课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如果没有兴趣的引导,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知识,尤其是历史教学中涉及大量的历史背景、意义、历史过程需要记忆,课业负担繁重,日渐增加的课业负担更是让学生畏惧学习、逃避学习,把微课引入课堂就能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微课的内容新颖而具有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兴趣,应用于历史教学中更是可以把一些知识线索连成串,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形式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记忆和运用,而免除了刻板背诵带给学生的压力。

三、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特点和优势

历史教学中涉及很多的故事、人物典故等题材,很多的知识点具有连贯性和故事性,很适合以微课这种短小的多个知识模块方式来展示,而微课具有主题鲜明、内容简洁、时间较短等独特的优点,将之应用于历史教学中可以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丰富历史课堂的教学形式,也可以使学生在注意力较为集中的时期对教学重难点有一个较好的把握;同时,运用微课教学,大大丰富了知识点展示的形式,尤其是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人文素养对公众的熏陶,各种历史题材的语言节目、名人讲座、以及优秀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针对历史教材里的很多知识点,教师都可以找到影片、名家讲坛、说书,以及名师公开课等多种形式和多种素材,从而进行课堂教学和展示,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对于历史学习保持较高的求知欲。

四、微课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一)微课时长把握不当

传统历史教学中,为了适应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点掌握程度的差异,教学节奏进行得比较缓慢。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并不适用于微课教学的展开。微课教学要求时长较短,使得每位学生在微课教学过程中都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能够比较轻松地掌握知识点。

调查发现,教学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到十分钟,可以使学生一直保持在注意力相对集中地状态,因此我们建议将每段微课视频的播放时间设置在五分钟到八分钟左右的时长。由于微课的教学时间较短,因此在选材上要注意精简、同时要能吸引学生兴趣。通过在开始时播放微课视频,开门见山导出主题和主要知识点,能够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缩短传统课堂的导入环节,提高课堂效率。而微课设置方式可以是一个题目或者是结合学过的相关知识点以及社会新闻、生活现象,当然也可以开门见山以名师讲堂的方式直接进入知识点的展示。

(二)微课教学选材内容单一,没有考虑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现在虽然教师们对于开展微课教学的热情比较高涨,但是受备课条件和微课教学认知所限,教师通常只会准备一套微课内容,但是我们知道,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他们对于新知识点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同一套教学内容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对于学生整体的提升效果是比较小的,这就与我们实施微课课程的初衷相悖。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在微课课程的选材上更加用心,需要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准备不同的微课素材,即使是同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受众不同、他们对于旧知识的掌握度和新知识的接受度也是不同的,针对接受能力快的学生,教师应将重点放在调动学生兴趣,重在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微课设置要更加灵活、内容要更加丰富有趣;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就需要教师在新课开始前先帮助学生梳理一遍以前的知识点,才能保证新知识学习的连贯性,那么在微课选材上就不能有过多新内容,要重在旧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连贯上,教学进度也不能太快。

(三)教师对于微课教学的把握能力不足,忽视自身课堂定位

推行微课教学以来,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部分教师以名师录制的微课课程来代替了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整个课堂都是由一连串的视频贯穿下来,放映结束,一堂课45分钟也全部过去了。而学生对于视频内容的把握、对于课堂的参与度、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都被模糊掉了,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对于重点把握不清、甚至只是在瞧热闹,而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

那么针对以上现象,教师需要找准自己在课堂上的定位,不能被微课占据课堂;教师在微课教学中的作用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微课视频的播放只能起到更好地呈现知识点和提高学生兴趣的作用,因此,在微课引入历史课堂后,教师在前期需要谨慎细致的选择微课素材,课堂上也要在播放微课的同时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学生对微课中的知识点重难点有一个更加准确的把握,微课结束后,教师需要及时作好小结工作,帮助学生巩固在微课中学到的内容,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及时反馈和总结,完成对课程学习的巩固和升华。

五、总结

微课教学引入中学历史课堂是一个十分新颖的改革举措,微课教学方式的成败主要在于几点,首先微课选材的把握既要较好呈现知识点,又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把握自身定位,做好微课的播放者和课堂引导者,帮助学生在微课中找准知识点,最后做好小结工作,帮助学生提炼和升华学习内容。只有做好以上几点,微课教学应用于历史教学中才能真正获得成效。

参考文献

[1]杨连瑞,肖建芳.英语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2]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篇12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人们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然对于历史这一人文学科的历史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课前导入是首要环节和关键环节,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入”就像是一首乐曲的“引子”①,老师精心设计的导入,不仅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历史知识的求知欲望。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而言,刚刚接触这门全新的课程,课前导入如何?对于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历史知识至关重要。因此,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个人对导入技能的一些看法。

一、导入技能的概述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上课一开始时的一种教学行为,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学习的认知准备,促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期待和参与需求,从而使学生投入本课的学习之中②。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前导入是首要环节,也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合历史这一学科特有的性质,课堂导入直接影响本节课的教学质量。一个优秀的课堂导入,会将遥远的历史拉近学生,贴近现实生活,有效地把学生带入历史学习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入会引导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重新组织,建立起与新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③。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技能的几种常用方法

导人方法的正确选择,会使整个历史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可是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导入方法的选择尤为关键。通过笔者近来的观察与总结,认为以下几种方法更适合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导入。

1.复习导入法。复习导入法即通过复习旧课或原有知识对新课进行教学导入的方法④。这种导入方法可以使学生从以前学习过的旧知识自然过渡到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中,这样不仅回忆、复习了旧知识,而且对所要学的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复习导入法时,一定要特别注意一点,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旧知识,并不仅仅是指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而是要与所学新课相关的一些知识,对新课学习有一定帮助的知识。

比如,我们在讲《王安石变法》一课时,就可以采用这种导入方法。在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商鞅变法》一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在秦朝商鞅进行一系列的变法措施使秦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取得了空前的进步,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之后的宋朝有一个人也进行了一种变法?为北宋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就是王安石。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北宋,领略一下王安石是如何进行变法,使积贫积弱的北宋得以发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内容:王安石变法。”老师正确引导学生从以前学过的商鞅变法过渡到今天要学习的王安石变法。

2.设置悬念导入法。这种方法就是在上课一开始,老师就有目的地设置悬念,提出一些与本课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好奇心,由此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中。例如,在讲这一课时,老师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老师讲:“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5月4号是什么节日吗?”学生说道:“五四青年节。”那你们知道五四青年节是怎么来的吗?是为了纪念,那什么是呢?就这样老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激起他们对本课的好奇心。老师提出各种问题让学生进行积极讨论,整堂课下来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效果事半功倍。

3.热点事件导入法。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如远程教育、网络课堂、翻转课堂、微格等已经广泛普及中学历史教学。学生了解新闻时事也是极其方便的,我们可以利用当前热点话题进行历史课堂的教学导入,利用热点话题进行新课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与当前热点相结合使遥远的历史变得生动有趣。例如我们在讲《》一课时,可以利用去年我国举行的“中国人民70周年纪念日”盛大阅兵进行本节课的导入。现在的初中生兴趣比较广泛,对于当今国事也比较关注,因此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当前的热点事件进行新课导入。

4.故事导入法。相对于枯燥乏味的阅读历史课本,学生更愿意听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因此,历史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以讲故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可以用于历史课堂教学的故事有很多种,比如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古代神话传说等。利用有趣的故事进行课堂导入要尽量简单化,导入时间需合理,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从故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进入本节课的教学中。

5.影视导入法。如今大家都生活在一个信息化比较发达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历史知识、历史典故已经通过众多影视作品逐渐呈现出来。现在网络,电视已经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所以,我们可以把有价值的一些影视作品带入历史课堂中,把学生的兴趣变为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动力。

比如现在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历史教师在讲有关秦国的历史时,就可以以这部热播的电视剧作为历史课堂的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影视导入法对于初中生这个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来说,是一种很有效的导入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一些比较难的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课前导入方法有很多种,历史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际需要决定选用哪种方法。但是笔者认为依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上这几种方法更为合适,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上仅仅是笔者的个人观点。

三、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的积极作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意味着,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而言,课前导入极其重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导入技能的合理运用有如下积极的作用。

1.一个精彩有趣的课堂导入,会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调动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满足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求知欲望,同时将营造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将遥远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在课堂一开始,要将学生从课间闲散的状态中迅速拉回课堂中,一个精彩的导入设计是极其有必要,它将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

3.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课前导入不仅会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我们学习过的旧知识,而且会为我们即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埋下伏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理清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后续的历史学习有积极的影响。

4.一个优秀的课堂导入,会为学生清楚地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即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这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

导入技能的有效运用,会使整个历史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轻松学习历史。

四、课堂导入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导入技能的合理运用使日常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对于导入技能的使用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导入要控制好时间。初中一节历史课是40分钟,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如果课堂导入时间过长,则会影响这节课教学内容的整体完成进度,最终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2.导入要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服务,简单明了。导入的设计必须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突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针对性强。

3.导入要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课堂导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然过渡到本课的教学中。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设计导入应该针对学生实际问题进行精心设计。

4.课前导入方法应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与设计,并且要紧扣所要讲的教学内容,不能偏离主题,要选取学生比较熟悉和容易接受、理解的材料。

5.导入要具有启发性,与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对历史知识的强烈好奇心。

结语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特别重视课堂导入环节的不断更新和优化。课堂导入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将关系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我们务必特别关注导入技能的研究,不断加强课堂导入的训练和方法的选择,努力提高整体课堂教学质量。

注释:

①陈辉.中学历史教学论新探(第1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15.

②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94.

③陈辉.中学历史教学论新探(第1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15.

④陈辉,中学历史教学论新探(第1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16.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陈辉.中学历史教学论新探(第1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朱汉国,郑国林.新编历史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叶小兵,姬秉新.历史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夏辉辉.问题解决:历史教学课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田炜.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导入方案的设计[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硕士论文,2013.

篇13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一)历史教室的数字化发展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美国先后提出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数字化学习”的概念,并关注提升信息技术在教与学中的利用率。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历史教室作为一种实施历史基础课程以及拓展探究类课程的基本场所,从我国当前的普遍发展状态来看,大多停留在基于让学生感受历史氛围和情境的低级阶段,并未对中学历史课程改革进程产生实质性影响,特别是在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发展成果来促进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方面做得相当不够,其本身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和利用。因此,历史教室的数字化发展,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

(二)历史教室的数字化发展是初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客观需求

在当前的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开发与应用优质教育资源已被列入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这对于中学历史教学而言尤其重要,因为历史学科具有独特的性质,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标准》)中明确指出“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是历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

历史教室作为历史教学的专用场所,其布置、陈设和设施可以为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营造必要的历史情境和教学氛围,使初中历史课更具有“历史味”,有利于加强感性认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为了将海量的历史信息资源进行更加充分的开发、形象的展示,更加直观地拉近学生与课本知识的距离,从而加深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的了解、理解、掌握和运用,进而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影响,那么,历史教室的数字化发展,将成为一种客观的现实需求,并且也成为影响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成效、提高历史教学效益的重要因素。

二、基于初中课程资源开发的数字化历史教室的设计思路

数字化历史教室既起承载提供历史教学特定场所和重要教学资源的作用,又要具有符合时展和教学改革要求的特点。因此在功能设计上有其独特性。

(一)功能设计需求

数字化历史教室在功能设计上,必须体现以下基本原则:

1.符合历史课程和学科教学的特点与规律,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沟通课内课外学习,完成历史教学实践与应用的要求。

2.能够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设备,实现师生对各类历史教学资源的深度挖掘、创新组合、形象展示和情境再造等,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效益。

3. 推进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有效整合,具备满足师生个性化的教学和学习需求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历史资源进行人人合作、人机互动学习,促进新型教学方式的实现。

(二)硬件环境要求

在硬件环境方面,除了数字化的历史教室本身所必须的基本架构外,台、桌、凳、柜、门、窗的设计,既要有利于体现历史学科的特色,有利于营造历史情境和氛围,同时也不能简单地复古,应该展现时代特征。

数字化的历史教学仪器和设备的配置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例如,可调用和组合历史信息资源,图、文、声、视四位一体地展示中外文明发展的历史沿革演播系统;各类具有展示和演示功能的历史模型、艺术品、历史人物图像和塑像及多媒体触控演示控制设备等;用于展示历史图片和视频的广告机;大尺寸多媒体历史地图演进液晶显示及其控制系统等。同时还要求配备计算机、各类投影设备、交互式白板、录编系统、有利于开展数字化学习的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以及无线网络覆盖,建立无线电子化课堂。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配置可供开展历史小制作活动需要的3D打印设备和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可与电脑等实现无线连接和进行传输数据分析的数码笔等数字化产品。但硬件环境的配置要充分考虑到实用性和安全性,一切指向于服务历史教学的实际需求。

(三)软件环境要求

软件环境的建设,应充分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积极开发出符合初中历史教学特点和要求的教学资源中心和技术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的建立应依据《标准》的原则要求,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源的搜集、制作、上传与分享:

1.对初中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历史教科书进行电子化处理和加工,便于数字化教学活动的资源调用。

2.连接互联网提供的各类图书馆网站资源,购买各类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电子书籍,以供师生查阅、备课或预习,丰富他们的知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制作质量和可信度较高、比较接近历史实际、与课程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历史图片和照片、文献纪录片、影视作品和其它图文、视频资料,以增强历史情境感,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历史。

4.链接和利用历史教育网站、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站及其它各类历史文化场所网站和资源,为师生提供更为便捷和丰富的信息来源,增强直观的历史感受,加深历史感悟。

5.易用的、碎片化的、个性化的教学资源的搜集和制作,如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视频、配套学案、各类试题、微课资源、教学论文、历史文献等。

在此过程中,应尽可能借助硬件设备和无线环境,实现教师与学生对各类资源的即时预览和下载,这将极大有助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基础。同时还应该积极开发能够有效利用资源、开展数字化初中历史学习的教学平台。这一平台在设计上应该符合国家“三通两平台”建设的要求,在做好宽带网络和优质资源互通工作的同时,倾力打造“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这就要求数字化历史教室还要建立与资源中心配套的、以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为核心的其它中心,如备课中心、在线上课中心、学生个人空间、互动学习社区、师生个人云盘、学习评估中心等。同时还应该能通过网络技术和设施,参与建立学校、地区间的教学远程联接和资源共享平台。

三、历史教室的数字化发展与初中历史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

历史课程资源还包括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人力资源。历史教室的数字化发展与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的开发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辅相成和相互影响的。

(一)教师资源的开发

《标准》中指出,历史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史学素养和教育素养,才能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发挥最重要的人力资源的作用。史学素养作为历史教师的基本素养不必多说,而教育素养作为一种经过教育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教育技巧和能力,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主动了解教育发展的形势和要求,了解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最新的科技成果,自觉地接受和主动参加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培训,提高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结合自身、本校和地区特点,积极参加到数字化的历史教学改革工作中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利用最新的技术和装备,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果。

只有历史教师对数字化教学改革意识的提升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掌握,其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人力资源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使数字化历史教室的创新发展和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应用成为可能,才具有为学生提供数字化教学服务的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