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

篇1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指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正确、流利地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需要大力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通过培养个人的语言能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掌握普通话是个人语言能力的重要表现,也是一个人良好素质的体现。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各界对人才培养的共识,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必定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通话就成为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普通话是执业者必备的职业素质

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国语[1994]43号)《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中规定:“普通话是以汉语文授课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是以汉语传递的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规范语言,是汉语电影、电视剧、话剧必须使用的规范语言;是全国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干部在公务活动中必须使用的工作语言;是不同方言区及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的通用语言。掌握并使用一定水平的普通话是社会各行各业人员,特别是教师、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演员等专业人员必备的职业素质。”高校所开设的专业,很多针对服务行业。要从事服务工作,面对服务对象,需要用语言和他们交流沟通。普通话就成为执业者必备的职业素质。早在1998年甘肃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甘肃省教育委员会就下发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了我省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提出了测试对象及等级要求,先从教育系统到广电系统至社会,规定“国家公务员,铁路、民航、宾馆、商场等‘窗口’行业服务人员、旅游导游员、讲解员等人员,普通话水平最低应达到三级。”甘肃省教育厅对高校的在校生也有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要求,必须达到二级乙等水平才能毕业。现在各省均已实行服务窗口人员持普通话等级合格证书上岗制度,普通话已经成为上岗从业人员的必备的职业素质。

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实力,各个高校都将掌握和使用普通话纳入到人才的培养目标,“作为职业技能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能够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学好普通话,说好普通话就成为高校学生的必备素质之一,也是合格毕业生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学好普通话,具有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口语交际能力,自觉养成学习和运用普通话的习惯,为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三)普通话是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必备条件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执业者的语言标准化程度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招聘面试时要从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等方面考查学生,普通话就成为聘用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随着就业渠道的扩大,招聘单位不仅局限于本地区,有许多外省的单位,特别是南方的单位对于普通话的要求就很高,我院学生在招聘中至少有20%的学生因为方言重,不会讲普通话,交流受限而在面试中被淘汰。要想在未来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用普通话为自己打造第一张名片。

二、普通话的教学现状

(一)缺乏说普通话的意识

长期的应试教育,学生和社会脱轨,使得进入高校后的大学生很难意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有的认为只要学好文化课、专业课就会有出路;有的认为说话是个人的事,与学业、就业关系不大;有的没有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列入到学习的日程中,没有把普通话作为自己必备的职业素质来培养。

(二)缺乏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

语言是在人成长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的,由于大学生来自不同的方言区,加上很多生源来自农村,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都讲方言。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长期的思维方式会直接影响到语言的表达方式。学生进入大学后,一时很难改口讲普通话,于是校园随处可听到各地的方言,甚至部分教师也用方言讲课,缺乏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

(三)网络语言对普通话教学的冲击

由于网络的普及使用,催生了网络语言。CNNIC第32次互联网报告指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其中国网民中30岁以下总占比为54.0%。青少年是网络使用的主体,大学生更是使用网络的主力军。网络语言以其用词生动、灵活、形式多样、紧跟时代、容易记忆等特点倍受大学生网民的青睐。于是大学校园随处可见不规范的词汇,从学生口语到张贴的海报,从作业到QQ聊天,产生了形式多样的网络语言。随意性很强的网络语言严重冲击着学生对规范普通话的使用。数字词、谐音词、方言词大量涌现,这些生造词打破了普通话的规范性,使大学生用语用词出现了混乱现象,严重干扰了大学生普通话的规范性。

三、教师要注重研究教学方法,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果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要改变方言表达方式,先要改成用普通话思维的方式,而改变思维方式难度很大,需要长期的练习和坚持。

(一)教好普通话,教师要要悉心研究教学方法

1.熟悉教育规律。大学生已经过了最佳的学习语言的年龄,按照内伯格的“儿童语觉敏感度曲线”,到14岁语觉敏感度就下降到了1/10。成人学习语言难度大,方言的思维定势已经形成了,加上模仿能力差,听音不准,学习普通话难免出现阴阳怪气的语调,因此更加羞于开口。语言是一个积累运用的过程,普通话需要经常使用才能不断刺激大脑神经。因为人类的大脑是以语音的形式来储存词汇的,成人学习语言需要不断刺激才能逐渐保持恒久的记忆。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敢于开口的勇气,训练学生长期坚持的毅力。

2.采用科学的方法。一是教好汉语拼音,做到声母、韵母、声调发音准确,正确区分语流音变。能运用正确的语音理论来指导语言实践。通过大量的字词、诗歌、绕口令的练习来强化训练;二是能找出各地方言语音和普通话的区别,找出规律,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这种规律有大的规律和小的规律,规律之外往往又有一些例外,要善于总结,勤于练习。从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三是普通话是一门实践课,不能以教师讲授为主,必须立足于精讲多练。

3.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普通话课要强化语音理论对正音实践的指导作用,讲清语音理论知识,发音要领,学生才能够按照正确的发音方法进行训练。如:普通话的声母学习,教师要讲清每个声母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区别不同声母的发音特点。通过精讲理论来突出训练。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要用多读多练的方法,把语音学习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强化训练,在训练中注意纠正字音,提高普通话的纯度,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逐步提高。

(二)改变语音面貌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长期、有效的训练

1.强化汉语拼音训练

读准汉字从学拼音开始,一个音节是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的,普通话教学就要从声、韵、调的训练开始。教师要重视声韵调的训练,讲练结合,以练为主,保证课堂训练的时间,理论与训练之比应为1:5。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正音,学生纠正,反复训练,让每个同学都有训练的机会。拼音训练要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区分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可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录音,巩固标准语音。同时,结合实际,让学生在生活情境和职业情境中开口讲普通话,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多种练习相结合

普通话训练可采取自练、互练、小组练习相互结合的方式,让语音面貌好的同学,为同学练习做指导,带动其他同学训练,通过自练、互练、小组练习,相互督促、相互纠正,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

3.保证课内外训练的时间

普通话要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思想,用理论来指导学生的实践,在课堂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中练起来,说出来,通过教师的点评,正音后不断强化训练。课外训练是普通话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组织保证。在普通话、大学语文、人际沟通、商务礼仪等课程中,可以采取课前一分钟演讲。在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中要求大学生都讲普通话。校园文化活动更是大学生训练普通话的平台。通过举办“朗读、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大学生辩论会”、“模拟招聘面试”等活动,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又可以让普通话说得好的同学一展风采,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学说普通话,营造学好普通话的氛围。举行这些活动要常态化,从班级到系里到全院,这样就可以增加学生开口练习的次数和时间。

四、学生要注重创设学习氛围,营造学习环境

任何语言必须使用才能真正的掌握,鼓励学生要用普通话在课后交流,以课堂为中心,向校园辐射,向社会辐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交流过程中学习普通话,这不仅会达到推广普通话的目的,还能让学生更好地巩固学习成果,为今后的就业、工作提供良好的语言交流平台。普通话的学习方法形式多样,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随时随地学说普通话。

(一)要留心“听”

普通话的学习随机性很大,处处可以学,随时可以练。广播电视媒体为学习普通话提供了便利条件,无论是在看新闻联播,还是在看电视剧,都可以从中听到与自己发音不同的读音,随时记下来,用字典或是用手机中字典软件进行查证,记住正确读音,反复训练,加深记忆。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堪称“国嘴”,是普通话最好的示范者和实践者,跟着播音员学习标准读音,纠正自己的错误读音。做到随时听几句,随口练几句,水滴石穿,贵在坚持。

(二)要注意“比”

要改变方言语言习惯,必须搞清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比较异同,找出差别,做有针对性的训练。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区别一般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普通话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通过对比总结出其中的规律,反复练习,掌握要领,只要解决一个问题,就可以解决这一类问题,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甘肃河西方言中,前、后鼻韵母不分,两套鼻韵母相混使用。如武威方言中除了韵母in和in、en和en、ün和on,还有n和n不分,只要讲清了每一对的区别,通过每组词语比对训练,让学生能够纠正发音错误。通过学生读,教师纠正的一对一训练,学生在小组互相正音训练,教师集中纠错训练等多种形式的强化训练,正确区分前后鼻韵母的读音。

(三)要用心“记”

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随身带的小本子,将平时读错的字词记下来,也可以从网上寻找到容易读错的字词,打印出来,天天练习。运用利用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先快后慢的特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忆就能记住正确的读音。坚持不懈,经过长期的积累,读不准的字词就越来越少。

(四)要大胆“讲”

普通话学习最困难的一关是语音关,最难突破的一关是学生的心理难关。大学生正值青春期,好面子,爱表现。可是,普通话学习初期,许多方言重的学生发音不准,怪声怪调会成为同学讥笑的对象,许多同学心理受挫,不愿开口训练。普通话教学的主旨就是让学生掌握正确发音,这也是课堂训练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帮助方言重的学生消除顾虑,放下包袱,克服紧张的情绪,调整畏惧的心态。只有突破了学生的心理难关,学生才能配合教师进行训练。要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精神,创建和谐课堂。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中才能主动训练,大胆开口。

(五)要分辨“用”

学好普通话要杜绝使用不规范用语用词。社会用语大环境不规范就会在网络环境中滋生不规范的网络用语。所以营造一个规范的汉语使用大环境是当务之急。教师要做好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教育引导工作。通过教育帮助大学生使用具有积极意义的网络语言,自觉抵制不文明用语和不规范词语。通过演讲、朗诵、书法比赛、啄木鸟纠错字等活动,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底蕴及博大精深,引导学生养成使用规范普通话的良好习惯,让大学生成为文明规范用语用字的主人,从而推动网络语言的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颖,朱建国,冯昀霞.普通话口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篇2

一、高职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理念

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学生的身份不仅仅是学生,更是职场人,而教师同样也不仅仅是教学者,更是职场人的训练者和指导者,据此在实际的会计实训加血中,教师就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培训意识贯穿其中,依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采用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以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来严格要求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构建

(一)建立一体化的实训教学场所

在教学场所的构建上,要形成校内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以及校外实训基地的“三位一体”体系,教学场所的建立可以实现会计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同时也有利于实施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环境。

首先,校内实训室。在实训教学场所的一体化功能配置基础上,对过去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实际运用充分结合,从而实现“教、学、做、评”一体化。

其次,校内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可以建立一个设备先进且各项功能齐全的校内实训基地,对真实的企业会计操作进行模拟。例如可以建立一个代表零售商业企业会计的校园超市实训基地等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意识。

第三,校外实训基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属于是对校内实训基地功能的一种补充和延伸,可以弥补校内实训基地存在的不足,例如建立会计事务所、工商企业等等实训基地,这样学生可以在实训中了解到企业文化,并以职场人的标准来完成相关会计核算工作。

(二)构建实训一体化教学团队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参与者,站在教育事业的最前沿,因此,教师的素质和技能水平高低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随着当前企业对高技能、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多,过去的单一的知识型、理论型教师已很难适应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实现教师队伍向“双师型”转化。一方面教师队伍的团队领导者必须是德才兼备、治学严格、教学能力强的教师,而且在和校企合作项目中有显著研究成果,这样可以有足够资格;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成员还要具备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对会计专业的教学要点有准确把握和落实,可以向学生教授更全面的会计信息,依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三)对实训一体化教学文件进行完善

教师在对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教材以及实训案例等等项目的科学编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明确实训教学目标,从而在掌握会计相关技能操作上更为规范化和标准化。那么为了满足学生会计操作的需要,学校还要尽可能的采用先进且适用的实训教材,例如学校和合作企业所共同编制的实训教材,这样可以使学生的会计学习更为全面,更有利于实践操作。除此之外,在实训教学案例的选择上,也要尽可能的选择与工作实际和学习生活相贴近的案例,依据会计典型职业岗位,对实训教学项目进行从易到难的设计,从而提高学生对会计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四)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流程

对于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来讲,要在当前教育形势下构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就需要首先树立和坚持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之后再形成工作过程知识为载体的学习领域,而这也是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关键。对于会计实训一体化的具体实施来说,它的实施流程就是需要由浅到深的将实训室模拟实训、校内实训基地仿真实训以及校外实训基地现场实训等结合为一体,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以及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法来完成实训教学。

(五)实行会计实训一体化考核评价

教学评价是实训一体化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它是对学生会计知识掌握能力的一种测试和评估,可以帮助教师在下一步的教学策略制定上更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在会计实训全过程基础上,实现会计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技能和作业态度的相结合,笔试和动手的相结合,学生自评和相互间的评价相结合等等,这样可以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来确保最后所得到的评价结果是公正合理的,可以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考评。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是为了给社会输送更多复合型人才,满足各行业所需。在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行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掌握会计操作要点,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盛萍.高职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科技信息,2011,(32):227

篇3

一体化教学方案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一体化教学基本原则和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并形成具体实施方案的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分析教学问题和学习需求,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和步骤,选择合适的评价反馈方式等。目的是解决老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如何教和如何学?教得怎么样和学得怎么样的问题?这里笔者以服装工艺教学中《双嵌线口袋的工艺制作》为例,介绍笔者个人的一体化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1学材内容分析

本课程采用的主要学材是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教材《服装裁剪与制作》,该工作页包括7个学习任务:基础工艺、口袋制作、领子制作、袖子制作、门里襟制作、腰头制作和拉链安装。这7个任务属于平行式职业定向性任务,是服装流水制作过程中的代表性任务。相对来讲,领子制作、袖子制作和拉链安装的难度要大一些,但从企业流水作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6个任务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和独立性,每个任务在实施过程中其难点又各不相同。活动实施过程中,双嵌线口袋制作实践是重点,要通过指导教师示范操作,学生积极实践,单独指导、小组指导和集中指导相结合以及教师点评来化解;工作页填写是难点,要通过教师引导、资料查询、小组讨论、学生独立思考、指导教师点评并给出参考答案来解决;将实践操作与工作页填写有机结合是关键。

2学生特征分析

XXX服装班共有21名学生,其中初中毕业生21人,,3人有半年企业实践经验,其它学生无服装专业经历。从第一个学习活动了解的情况来看,多数学生缺乏专业能力,对一体化教学的理念和模式还非常模糊、非常不适应,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时,采取直接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实践,承担评价主体的教学方式在目前还有很大困难,建议先采取指导教师实物示范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练习。

3学习目标

(1)能按照工业化生产安全防护规定,穿戴劳保服装,执行安全操作规程。(2)能查阅双嵌线口袋制作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识读其生产工艺单。(3)能在教师指导下,制定双嵌线口袋制作计划,并通过小组讨论做出决策。(4)能在教师指导下,叙述并完成双嵌线口袋制作、检验的全过程。(5)能每次完成学习后清扫场地和机台,归置物品,填写设备使用记录。(6)能展示、评价双嵌线口袋制作各阶段成果,并依据评价结果,做出相应反馈。

4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基于教学活动特点和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时要牢牢抓住三条主线,一是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和独立实践,小组互相帮助与配合完成双嵌线口袋制作从资料查阅到制作检验、展示评价的全过程;二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识读、填写工作页,梳理任务实施过程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帮助学生获取足够的操作过程的知识和技能;三是要将双嵌线口袋制作与工作页填写有机结合,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兼顾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合理渗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教学的基本思路为: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指导学生识读和分析生产工艺单指导学生制定双嵌线口袋制作计划,并通过小组讨论做出决策示范双嵌线口袋制作、检验的全过程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独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双嵌线口袋制作、检验指导并要求学生清扫场地和机台,归置物品,填写设备使用记录的习惯指导学生展示、评价双嵌线口袋制作各阶段成果,并依据评价结果,做出相应反馈,并整理全过程资料作为学习笔记。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将工作页的填写和过程评价贯穿始终。

5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分为两种:过程评价和总结评价。

过程评价以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为主体,教师评价为辅,主要是工作页中各阶段引导问题的更正和“引导评价、更正与完善”表格的填写。总结评价以教师为主体,辅以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通过综合学生引导问题的更正情况、实践操作的技能掌握情况、课堂表现和评价反馈阶段引导问题完成的情况,给出评价分值和综合评价意见,并填写工作页中的《学习活动考核评价表》。

6帮助和总结(教学反思)

(1)为使学生尽快熟悉专业,及早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最初的示范讲解一定要充分到位,之后逐步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独立实践的方式,逐渐学会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专业问题。

(2)对学生来讲,鉴于刚开始工作页的使用和填写难度较大,教师可通过合理引导、适度降低标准和要求,甚至有时可采取给出部分参考答案的方式,培养学生及时填写和更正工作页的信心和习惯。

(3)学习任务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布置学生课后任务,认真批改学生完成的工作页,给出建设性意见,并在下一次上课前及时反馈给学生。

总体来讲,学材内容分析、学生特征分析和学习目标分析了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分析了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教学评价设计、帮助和总结分析了教得怎么样、学得怎么样的问题,教学过程则是对三方面问题的集中解决,其中《教学活动策划表》从实施层面集中解决问题,《教学流程图》从方法层面集中解决问题。

篇4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它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实施信息化教学,教师必须拥有现代教学理念,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现代教学方法。

一、信息化教学是信息化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毋庸置疑,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建立在计算机、数字化、生物工程等先进技术基础上之上的信息化社会,人们可以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自己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直接、密切、有效。教育创新要关注变化的世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关注变化的世界,信息化教育便应运而生。信息化教育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资源,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型教育。信息化教育旨在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他们的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在信息化时代尤为重要。与之相应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实施合作学习,这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二、信息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要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其中起主要作用的还是教师。教师能否在信息化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担负起各种重要的角色,除较高的专业素养外,还必须拥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一)教师要拥有新课程观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意为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在新课程视野中,课程是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备教材、学生外,还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需把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结构要素整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信息化教学环境集音视频技术、网络应用技术、存储与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于一体,以网络为基础,从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到教学活动、教学服务等全部都是信息化,这就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环境提供的一切便利条件,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将新课程观落到实处。

(二)教师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模式

怎样让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踏入社会,就能够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呢?那么,在教育中就必须要融入行动导向的教学思想,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演练-互动”协作教学模式和项目式教学模式三种类型,都值得职校教师尝试。任务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与步骤依次为:导入―新知―实训―评价,在任务驱动、分层拓展、多元激励、对比展示中实现教学目标;“演练-互动”协作教学模式基本方法与步骤依次为:情境引入―试探学情―师生展演―协作练习―互评矫正―归纳总结―知识关联。在引、探、演、练、评、结、联中体现出“做中学、做中教”理念;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与步骤依次为:项目分析―项目实施―项目展示―项目总结。项目分析,旨在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项目实施,要突出教学重点,突破学习难点;项目展示,通过分享成功果实,实现交流提升;项目总结,要发现自身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每种模式都易操作、可复制,特别值得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探索实践。

(三)教师要学会合理选用教学策略

如何在备好教材、学生、教学环境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学会合理地选用教与学的顺序,采取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好教学媒体,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策略。在职业学校,为了实现职业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对接、岗位技能与教学内容的对接、德育教育与职业道德的对接、信息化环境技术方法的对接,我们通常会选用如下教学策略:改变空间教学策略、改变环境教学策略、交叉时间教学策略、引入作业人物教学策略、以做为主的模糊教学策略、模块教学策略、第三者介入教学策略、职业情感教学策略、职业游戏教学策略、以教代考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融入职业活动的策略、教学技术应用策略、教学手段职业化策略、理实一体化教学策略、做中学和做中教的教学策略、学中做和教中做的教学策略、实践教学主体和理论教学跟进策略、理论教学主体,实践教学融合策略、虚实结合教学策略、资源教学策略、竞争式教学策略,教师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力求打造智慧课堂。如在《数控铣削编程与操作》的专业教学中,为更好地实现教学活动与职业活动的对接,教师在PLM体验中心,以客户的身份下达订单,全班学生担任企业项目小组员工的不同角色,利用各种专业软件和管理系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了产品,在体验无纸化数字化的生产过程中,学生也完成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篇5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有着自身的特点,它的发展也是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呈阶段性变化,继续靠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构建更能够适应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中的信息技术课应以《课程标准》为准则,在教学中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有关要求,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体现“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对他人合理评价的能力。

一、课程支持平台系统设计

1.开发环境

“教-学-评”一体化课程支持平台采用B/S结构,操作方便,客户端仅需IE浏览器即能登录平台浏览信息。服务器可安装Windows 2003 Sever或Windows 2000 Sever操作系统,配置IIS6.0的WEB服务器;客户端可使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浏览器为IE6.0以上环境。

本课程支持平台采用ASP开发语言,利用它创建和运行动态网页或高性能的WEB服务应用程序。由于平台仅应用于课堂教学,需处理的数据信息量较小,故采用 ACCESS 2003为后台数据库,便于安装与维护。

为了方便数据库的访问,本平台还使用了ADO 组件,支持ASP 程序从ACCESS 数据库中获取信息。该组件可以方便地在动态网页和数据库之间建立动态链接,用于处理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如添加、删除、获取、更新记录信息等。

2.系统设计

根据系统设计原则,平台的体系结构可以分为三层:用户层、功能层、数据层,如图1所示。

(1)用户层。平台根据教学需求,将用户分为学生、教师、管理员。不同身份的用户拥有不同的权限,均可通过浏览器登录平台浏览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活动。

(2)功能层。功能层主要实现查询汇总功能。它向服务器数据库传递来自浏览器发送的请求,在服务器数据库中进行查询并将查询结果返回给浏览器。“教-学-评”一体化课程支持功能就在本层中实现。从逻辑上可将功能划分为以下几部分:学案中心、学法指导、目标检测、教学反馈、信息交流。各级用户又可以进行更细致的功能运用和查询。

(3)数据层。数据层包含用户信息库、教学资源库、作品评价库、考勤数据库、信息交流库等。

用户信息库用来存储用户信息,它与其它数据库相关联,所有教学活动都以用户信息为中心来进行查询及汇总。教学资源库包括教案库、学案库、学法指导库及试题库。教案库用于存放教学内容;学案库用于存储学习内容,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学法指导库用于存储辅助教学的信息,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及帮助;试题库存储试题,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作品评价库存储学生提交的作品、作品的量化评价,方便教师了解学生技能操作情况。考勤数据库存储师生登录平台的时间,用于了解学生的出勤状况。信息交流库用于存储师生交流的内容,用于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支持和帮助,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平台为教师提供辅助教学的功能,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监控。

二、课程支持平台实现功能

1.教学功能

通过平台,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过程的修正。教师由单纯的讲授者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的中心由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转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学习功能

通过学案,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学法指导,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通过平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评价功能

通过目标检测、作品评价,使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融为一体。学习评价的多样化、多元化,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形成性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学生也可通过教学反馈,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可在教学建议中发表自己对教学的建议,以利于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策略。

4.交流功能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对学习的内容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留言方式向教师咨询,有利于形成一种有效的学习机制,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课程支持平台,可以实现辅助教师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及时纠错反思等功能。教师通过平台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教学的反馈,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措施,对教学过程及时加以修正、完善;学生通过平台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促进学习、提高自学能力,适时调整学习策略。

通过“教-学-评”一体化课程支持平台可以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有效指导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实现多元化教学评价的重要途径。

结束语

本文从解决目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开展了利用课程支持平台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差异性、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篇6

对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譬如数控机床拥有一定的故障诊断与维护维修技能,是机电领域从业人员的一项重要核心能力,因此,高职机电类专业大多开设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课程或相似课程。笔者以该课程为载体,对课堂精细化教学策略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研究与实践。课堂精细化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精细化思想指导下,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行为,有广泛的内涵与外延,笔者重点探讨其中三个方面,即课堂精细化教学准备策略、课堂精细化教学行为策略、课堂精细化教学管理策略。

课堂精细化教学准备策略

课堂教学目标的精细叙写 高职课堂一般有理论课堂、实验课堂、理实一体化课堂、实训课堂等几种,每一堂课往往与具体的学习情境联系在一起,有明确的项目或任务,因此,其教学目标无论是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还是素质目标,都应该具体到可操作的程度。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对《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精细叙写,一般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Audience)、行为动词(Behavior)、行为条件(Condition)及表现程度(Degree),简称ABCD型式。例如,“排除‘系统上电后没反应’故障”这堂课的教学目标的精细叙写如表1所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对教学目标进行精细叙写是一项非常花费时间的工作,而且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技巧。做这项工作时,不妨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将课程教学团队的成员聚在一起,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采用“头脑风暴法”,效果较好。

教学资源的精细构建 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资源日益丰富,丰富的资源能激励学生参与到广泛的学习活动中。实际使用的教学资源要适合特定课堂的特定学生,对学生学习而言,这比拥有的资源是否丰富和高档更加重要。因此,一方面对现有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要进行精细重组,以适合高职特点;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校本教学资源,即适合本校具体情况、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资源。譬如HED-21S数控系统综合实验台的主轴单元标配是西门子6SE6440-2UD21-5AA0变频器,有的院校实训室配置的是日立SJ100-007HFE变频器,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精细构建日立SJ100变频器的教学资源。

教学模式的精细设计 在班级授课,尤其是大班授课的前提下,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以获得有效的教学效果,是精细化教学需考虑的关键问题。《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应用性较强,在精细化思想指导下,我们精心设计了以下几种教学模式:(1)分组对抗。教师通过多媒体、仿真或实验实训装置向学生展示现实的案例,提出问题,确定本堂课的学习领域;将班级分成两组,在分组的学生团队之间形成针对某一特定技术知识的对抗关系:一组不断提出难题和设置障碍,另一组则负责不断解决对方提出的难题,教师担任两组的顾问;在持续设阻解难的互动过程中,使两组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本次学习领域的知识,掌握相关技能,同时锻炼与提高探索创造力与实践能力。(2)角色扮演。选取难度不太大的学习领域,让学生扮演教师,要求学生精心备课,对听课的学生提出预习要求。教师在学生讲课结束后进行点评,评价时尽量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加以肯定。对学生讲述中遗漏、不足和错误的地方,应该明确指出,并作精炼的补充讲解。同时,让听课的学生参与评价。为了讲好课,学生会努力理解所遇到的每一个问题,或自己钻研、或与同学探讨、或请教教师,学习风气明显好转。学生的自学能力、查阅资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3)“师徒”传授。主要用于知识点比较复杂或动作技能比较集中的学习领域。譬如一项故障维修操作,教师示范讲解10分钟,只有少部分学生掌握,在通常情况下教师会继续讲一遍,让更多的学生掌握。“师徒”传授就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当“师傅”,一对一地、手把手地传授给没有掌握的“徒弟”。这样既锻炼了学生,也体现了学生的价值,学生很有自豪感和成就感。以上教学模式可以单独采用,也可以综合使用。从课堂教学实施情况来看,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枯燥沉闷的课堂变得轻松,教学效果更加有效。

课堂精细化教学行为策略

精益呈示行为策略 精益思想是精细化思想的直接来源,核心是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如设备、场地等)和较短的时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运用在教育领域,即通常说的“用最经济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造就大批合格人才”。精益思想运用在高职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追求精益呈示行为――精确清晰的语言呈示、精炼醒目的板书呈示、精致形象的声像呈示、经典规范的动作呈示,以符合高职学生的学情。

精细指导行为策略 教师在进行数控机床维修操作技能指导时,应依据操作特点、学生特点和设备条件,选择适当的示范方式,创造学习情境,让学生对动作有细致的观察机会。在示范和讲解时,要特别注意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指导学生理解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认识到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利于学生形成明确的“目标意象”和自己可能达到的作业水平预期。第二,提供给学生有关动作组织、编码等方面具体、有效的学习策略指导。第三,示范的速度不宜过快,每一次示范的内容不能太多。

和谐互动行为策略 教学互动主要有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生境互动、师境互动、学生自我互动等,在互动行为中应注重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因材施教,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以问答行为的运用策略为例,教师的发问要适时、清晰;发问之后应等候5~30秒,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应力求使每个学生有尽量多且均等的答问机会。对于正确的回答,教师要表示肯定,必要时给予表扬;对于不完整的回答,教师要肯定正确的部分,并以探问形式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对于不正确的回答,教师可依次采取探问、转问和重新教学等处理策略。

课堂精细化教学管理策略

课堂时间精细化管理策略 在基础教育领域,有所谓“三分之二律”,即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用于讲话,讲话时间的三分之二是教师讲话,教师讲话时间的三分之二是向学生讲话而不是与学生对话。在高职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话时间是否要占课堂时间的65%左右呢?这是值得商榷的。教师应对课堂时间进行精细化管理,重构课堂时间结构,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把课堂教学过程由过去教师讲的过程变成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较好落实,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和效益。为此,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备课,包括精心设计教案、规划时间;另一方面课堂时间要精打细算,注意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

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 课堂问题行为是高职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损害师生关系,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率。在教学实践中的管理策略应注意三点,第一,运用先入为主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第二,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信号暗示、使用幽默、创设情境、有意忽视、转移注意、正面批评等。第三,运用行为矫正策略,有效转变问题行为。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办学特色的打造,落实到微观层面上,课堂精细化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关键。《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是高职机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提高此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经过笔者对这门课程的几轮教学,将精细化思想引入高职课堂教学,构建该课程的课堂精细化教学策略体系,实践证明,这些教学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是高职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成立平.高职专业人才精细化培养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杨翠明,谢承力.机电类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21):47-49.

[3]Robert J Marzano,Jennifer S Norford,Diane E Paynter,Debra J Pickering,Barbara B Gdddy.有效的课堂教学手册[M].杨永华,周佳萍,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郭稳涛,庹朝永.高职专业人才精细化培养体系的建设[J].机械职业教育,2011,(2):31-32.

[5]李艳玲,陈运安.数控机床原理与维修[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6]沈介娥,余波.《电子产品制作与生产工艺》精细化教学探讨[J].管理观察,2010,(34):184-185.

[7]郭杉,胡金蝉.中美课堂教学比较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45(15):57-59.

篇7

四、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

药用植物学学习的重点在于药用植物的鉴别,考核重点应该是药用植物的鉴别技能,但是传统考试模式主要是期末理论考试、实验成绩加平时考核,而且这三项中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这种考试模式使学生只能纸上谈兵,无法真正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容易误导学生只注重对课本的死记硬背,不重视课程实践环节,造成考试与社会需要相脱离、考试与学习相脱节、考试内容和方法与培养目标相脱节[2]。笔者依据教学方式及教学过程制定相应的考试模式,具体如下:课程考核总评包括实践考核、卷面成绩、学习过程考核三部分。其中实践考核占40%,主要考核植物、标本的辨认及实验操作技能;卷面成绩占30%,主要考基础理论知识;平时成绩即学习过程考核占30%,主要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及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提到的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完成情况。

五、结语

在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高职院校,药用植物学是实践技能性很强的课程。在理论课讲授时,理论知识够用即可,重在培养学生的知药、认药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的理论与实践融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全面培养,对中药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玉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药学专业《药房药品管理实务》的实践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0,23(6):939-940.

篇8

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借鉴其他学校的教学模式,根据本校情况完善导学案,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教学案设计的有效性对我们提出了三种能力要求:一是教学设计中的“设计师”能力。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对教材中的素材深度开发,精选认知策略,精设反馈渠道,选好教法学法,用好教学手段。在抓“重点”、突“?y点”、解“疑点”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教师要不断创新钻研。二是选择教育资源中,教师的“学习型”能力。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眼球,活到老学到老,在学校与社会切换点上学习新的东西,转换给学生使用,教师要不断学习。三是教师在学生与老师之间具有“纽带”能力,学生需要什么,家长关心什么,我们怎样教育,在传递中关爱学生,构建桥梁中建立起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纽带作用,我们的教案、导学案不仅仅是一张纸,承载着我们的殷切希望。

二、通过“助”与“抓”双管齐下落实政治教与学的主体

要想达到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了解学生的知识需要与情感渴求,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同时,还要善于疏导,把学生的思路引入问题的关键,使学生的提问不断地由浅入深。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以适应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

采取月考制度,所考内容全部出导学案,促使学生重视导学案内容,熟练掌握导学案知识,保证让学好的学生考出好成绩,这是“抓”学生的体现。对成绩突出的学生电话通报给家长,让家长来鼓励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从而调动家长参与学生管理的积极性;抓好两头促中间,促使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增强团体意识。

三、采用“听、评、议”三步走逐步提高政治学科教学的专业水平

篇9

一、学生多元化发展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

(一)学生多元化发展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当前,随着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随之而发生的深刻转变,使得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与创业能力。这些客观外在要求规范着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并以倒逼的方式指明了中职学生个体多元化发展的教学模式的建构原则和理论依据。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多元智力理论、有效教学理论和个别化教学思想以其内在的一致性,成为多元化发展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对于多元智力,加德纳在其《心智的结构:多元智力理论》一书中提出,“每个个体身上都存在相对独立的、与特定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多种智力。每个个体都同时拥有多种智力,至今所确定的有八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自知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然观察智力。这些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1]P436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发掘和培养个体的潜在智力呢,有效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等理论以具体化的视角阐释了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实现途径。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应当从教学内容、教学适宜水平、激励和时间等四个方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此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然而,现实却对有效教学提出了挑战,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免试入学,这使得一部分中职学生的原有知识、技能和其它智力不能满足新的学习的需要,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论教师方面的知识和教学技能有多高,学生都不能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和其它智力基础,将教学内容以适宜的水平呈现给学生,用有针对性的激励提高学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当然,只有将有效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相结合,才能实现以上理想的教学效果。所谓个别化教学是指“为了适应个别学生的能力、兴趣、需要、学习进度和认知方式等而设计的教学方法。”[1]P401它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特定的学习需要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它非常切合中职学生教学的实际和需要。多元智力理论、有效教学理论和个别化教学等理论作为理论,它们只是潜在的,要想将这些理论转化为现实,就必须依赖校企一体化这个现实条件。

(二)现实条件

校企一体化是多元智力理论、有效教学和个别化教学能够顺利开展的现实条件。为了创新个体多元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有效教学和个别化教学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我们进行了校企一体化视阈下的教学模式改革。首先,学生将在设在企业内部的教育教学场所中完成三年的学习过程;其次,校企合作设置课程,知识、技能和实际的岗位操作实现无缝连接;第三,和普通的教学资源相比,校企一体化能够提供学生多元发展所需的理论课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和能工巧匠;最后,学生管理企业化。以上改革措施所提供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学习特点、智力与个性特点,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而满足学生愉快而又多元发展的要求,在实现学生个体多方面智力发展的同时,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策略是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模式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必备环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策略的明确和制定对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学生多元化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其教学设计思路和课堂教学策略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是“为学生多元化发展而教”;其二是“依学生多元化发展来教”。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符合了上述要求,“这一模式的特点是灵活、实用,教学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教学情景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可从整个设计过程的任何一个步骤起步,向前或向后。”[2]P190校企一体化视阈下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思考并践行着这些理念。

(一)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教与学目标的制定

要保证课堂教与学取得预期的效果,就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提出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过程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目标建构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目标应当考虑下列三点:首先,确定教的目标和教学课题,主要是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将要完成什么内容;其次,列出学生的当前认知结构,如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学习兴趣和需求、智力构成及特点等;第三,确定学生学的目标。当然,我们必须依据社会需要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教与学目标,国务院在“国发〔2005〕35号”文件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然而,中职学生原有的各种智力发展极不平衡,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切入点和努力方向。

根据目前国内外代表性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归并为以下两类:其一是以认知和情感品德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其二是以技能训练为主题的教学活动。教学主题和内容的差异势必会对教学目标的设置产生很大的影响,前者的教学目标应当主要培养学生的言语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自知智力、人际交往智力,以及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后者的教学目标应当设置为主要培养学生的言语语言智力、空间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考虑不同教学主题的教学目标设置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多元发展,当然,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安排不同的智力活动,辅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策略

教学理论和教学目标实现的载体和最终归宿是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实现多元发展的主要场所。中等职业教育兼有满足个体发展和提供社会所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双重任务,这使得“为学生多元化发展而教”和“依学生多元化发展来教”的理念能够贯穿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同时,教师应当根据认知、情感品德型和技能实训型教学活动的差异而采取不同的组织和实施策略,这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典型的教学活动按照以下步骤展开。

1.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概念由维果茨基提出,该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目的,是为了分析学生从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智力过渡到预设教学目标所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情感、品德。和在其它类型学校就读的同龄人相比较而言,中职学生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原有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具体表现在大部分学生的知识基础薄弱,并且偏科现象严重,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其次,情感和品德素质急需提高,部分中职学生对学习、集体和社会活动缺乏应有的兴趣和关心;第三,技能操作能力缺乏。大部分中职学生技能操作能力缺乏的主要原因在于初中教学的理论性,很少对学生进行职业性的技能训练。以上因素严重制约着中职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中职教育工作者认为,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因此,技能实训是教学重点,认知、情感和品德教育可有可无,这种观点漠视了知识、智力、技能和智慧之间的内在关系。从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看,知识、智力和技能、智慧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关联性,知识经过变式练习和应用后,可以转化为智力,智慧却是知识、智力和技能发展的最高阶段。例如,对于智力和技能之间的关系,日本学者松原认为:“当学习者的智力处于正常水平时,小肌肉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智力之间有较低的正相关,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3]P172由此可以看出认知、情感品德和技能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在多元发展的视野里,学生应当不断越过多种智力领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实现多元发展。就某一学生个体而言,我们可以将其三年的学习视为一个发展过程,则其通过三年学习后应当达到以下目标:其一,学生的言语表达智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二,学生的数理逻辑智力(或逻辑思维能力)达到中等职业教育的应有水平;其三,形成了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其四,具备了相应的自知智力和人际交往智力;其五,学生的空间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的需要。当然,师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次教与学的努力才能实现以上目标和要求。

2.呈现教学内容,开展教与学的课堂活动。课堂教学是将个体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情感品德和技能,通过学生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纳入学生个体的认知和技能体系,成为自己智能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在多元化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要根据认知、情感品德型和技能实训型两类课堂教学主题不同,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教与学的课堂活动组织方式。

(1)认知、情感品德型教学内容呈现和教与学的课堂活动方式。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相对较差,如果这种状况继续维持下去,将会影响到学生其它方面的智力发展,因此,认知、情感品德型的有效教学在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顺序来看,它基本上是由教学主题和内容的引入与展示、师生间的双向信息交流、归纳总结(学生、教师)、知识道德提升或价值内化等环节组成。在教学主题和内容的引入与展示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将要学习的教学主题和内容,制定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多元智力中将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同时设计先行组织者。“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是在于用先前学过的材料去解释、融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3]P251随着教学主题和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展开,学生就可以根据教学计划有步骤地在不同的智力领域进行学习。先行组织者引导下的有意义学习不仅可以使拥有不同智力优势的学生进行成功学习,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从不同角度了解教学主题和内容的机会,使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运用讲述策略进行有效教学,又要注意师生互动。针对中职学生不愿和不善于进行课堂交流和讨论的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增加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次数和效果,以此达到提高学生的言语语言智力、思维逻辑智力、自知智力和人际交往智力的目的。同样,技能操作智力是构成中职学生多元智力的重要一环,它是学生进入社会后所赖以谋生的基本技能智力,这项智力需要在技能实训中逐渐得到发展和培养。

(2)技能实训型课堂的师生―师徒制教学组织方式。我们学院中职部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举办了两个校企一体化视阈下的合作办学班,为中职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和普通的中职课堂教学相比,合作办学班进行了以下内容的改革:首先,理论课和技能实训课的教学活动都在企业内部完成,知识、技能和实际的岗位操作实现了无缝连接;其次,具备学生多元发展所需的理论课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和能工巧匠;第三,采取师生―师徒制的教学组织方式。所谓师生制是指由理论课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向学生讲解相关操作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所谓师徒制是指由实训指导教师或能工巧匠进行现场实际操作演示和指导。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探索,我们在师生―师徒制教学组织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主题对其进行简单的介绍。

师生―师徒制有利于在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不同智力活动,在事半功倍的状态下使学生实现多元化的发展。就《内孔加工》一课而言,师生―师徒制教学组织按以下步骤展开:首先,教师通过ppt课件对本次课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点、工作任务、步骤和注意事项、实践操作,做出详细的介绍和解释,让学生对本次课的任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其次,技能实训内容的演示操作。由于合作办学班设在企业内部,使得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师生能够在实训现场进行演示操作,例如,内径千分尺的使用和注意事项需要教师的现场演示,学生才能进行正确、有效和快速地测量操作;第三,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内孔加工的实际训练。教师或能工巧匠进行指导与单独示范,在学生训练过程中,虽然教师进行了理论讲解和现场演示,但是还有许多学生只能领会技能操作的一部分,难以把握整个的操作要领,使得训练中会出现各种师生意想不到的问题,此时,需要教师或能工巧匠用语言或者示范动作对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才能顺利完成课堂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言语语言智力、空间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提升到预期目标,从而实现以技能实训帮助学生多元发展的目标。

(三)学生多元化发展教学模式的评价

评价在有效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学生和教学的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握学生的优势智力和存在的不足,以帮助学生实现多元发展。加德纳教授认为:“评估方案如果没有考虑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异、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专业知识的多样化,就会逐渐落后于时代的需要。”[4]P183因此,面对多元化学生发展目标,教师对学生评价的理念和评价方式必须更新和改造,评价需要使用能够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多种测试方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多元智力评价、形成性评价和发展导向的评价以其内在的关系,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评价体系。

首先,多元智力理论导向的评价方法。从多元智力理论的视角看,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教师和参与教学的能工巧匠;评价途径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间的互评;评价内容应当包括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品德等多个方面;评价方法应多样化,强调质的评价与量的评价相结合,尤其重视和采用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习日记或成长记录等,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选择不同的考试方法,如辩论、表演、产品制作等灵活多样、开放动态的测评方式。

其次,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观主张,评价必须与具体的教学活动相结合,发生并表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自己在理论课或实训课实施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个别化教学的理念下对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帮助,既对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又要对实现预期目标的学生给以鼓励和强化。

最后,发展导向的评价。发展导向的评价观主张,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多元化发展的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不断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特别是在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差的情况下,当学生未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时,教师不要责罚他们,因为批评和责难越多,学生就越厌学,从而违背了评价的初衷。因此,教师要坚持评价的发展性原则,善于发现学生现有和潜在的优势智力,给予积极的评价并帮助其发展,最终实现多元化发展的目标。

总之,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多元智能理论导向下的多元化发展的教学模式,为促进中职学生的认知智力、技能智力、情感品德等协调发展构建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平台。就本院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而言,我们制定了一个包括理论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评价在内的实施方案,形成了有效、科学、完整的中职学生个体多元化发展的教学模式;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举办了两个校企一体化视阈下的合作办学班,建立了校企一体化视阈下的师生―师徒制教学组织形式,使理论课和技能实训课的个别化教学和因材施教真正成为现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多元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积加.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篇10

基础护理教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护理人员的必考项目,切实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素养,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教学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是目前的主要任务[1]。传统教学是教师通过语言、示范操作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该种方式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得以充分发挥。层次教学策略是根据学生的个性、接受能力而设计的多层次要求,该种方式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本研究比较两种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校2012级62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系统随机化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女28例,男3例,年龄18-21岁,平均年龄 (19.2±1.2)岁,观察组31例,女29例,男2例,年龄17-21岁,平均年龄(19.4±1.3)岁,两组学生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理解能力等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教学策略

两组学生均在同一教学环境下学习基础护理内容,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策略,包括即讲授、示教、实训,主要以教师讲授和示范教学为主,学生参与为辅。观察组采取层次教学策略,具体措施包括整体、分层和递进教学,整体教学主要是全班同步教学,解决基础护理中的共性问题,实现共同学习目标;分层教学采用的分层施教、分层测评( 护理技能分组、分层训练) 实现层次教学目标;递进教学主要是逐步提高认识水平、解决分析问题能力,促进自身发展水平,增强其创新意识。该教学方法以学生中心,促进其主观能动性来学习知识技能。

1.3 观察指标

基础护理教学完成后,以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作为考察依据,理论考核采取自主统一命题考核,操作技能考核由专业考核人员考评,共18项操作技能,分别积分,共100分。综合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查阅资料获取信息能力、技能操作能力、临床思维和推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护理评估能力、创新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2],每项记5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t检验比较分析,%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比较分析,p

2结果

观察组理论考试得分和技能考试得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基础护理教学是护理专业医生的必修课程,直接关系这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能力,关系其临床综合素质,因此加强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尤为重要。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度不高,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降低,对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比较死板[3],通过观察记录发现传统教学策略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考试成绩多数为良好,层次教学策略较好的弥补了传统教学策略的缺点,该策略以因材施教为原则选择性教学,结合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综合要求施教,观察组经过教学后知识掌握和技能掌握均得到显著改善,考试得分多数达到优秀,说明该种教学策略促进了教学效果。层次教学策略的主要理论依据包括因材施教、掌握学习、现代护理素质教育观和弹性原则,基本结构:明确要求,制定单元目标;全班教学,同步讲授;分组教学,分层训练;评估反馈,矫正提高。本教学模式打破了基础护理教育“三统”局面,更新了教育观念,提倡创新教育[4]。创新教育是时代呼唤、社会需求,主要以培养创新意识、精神能力为基本价值的教育实践,它主张相信学生的自助创新能力,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从而更好的掌握基础护理知识[5]。层次教学策略使得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学生的兴趣提高,自助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利于学生快速扎实的掌握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观察组学生综合能力各项指标评分均好于对照组,进步证实了该策略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层次教学策略利于基础护理的学习,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值得进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舫.基础护理教学中生成性教学的应用和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13,8(35):243.

[2] 黄云清.“教、学、做、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21(11):74-75.

篇11

从当前来看,针对高职教育的教材很多,而且年年有新教材出版,更新速度很快。然而真正适合高职教育教学的还为数不多,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有必要针对专业特点、行业特点、市场要求、学生状况等来具体确定教学内容及其重新整合教材体系。

高职教育的教学,最主要的是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很大一部分专业的教学,即理论性、表述性、抽象性较强的一些专业课程教学,要做到这一点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然而,不论再难,根据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要求,体现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培育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技术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必须设计好每一次课的教学,尽可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本人近几年的教学体会,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一、教学中的体会和做法

1、结合能力目标,以项目为导向、任务驱动,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目的

对学生的考核:主要从学生对项目任务的理解、分析、表达能力,对项目任务的执行能力,对项目任务结果的展示能力,对工作环境的熟悉能力,按照规范操作的能力,按照安全要求操作的能力,主要工具的使用能力,事故的处理能力,在复杂环境中做事、与人竞争协作的能力,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我学习的能力等方面或某几个方面进行考核,并进行详细记录。

2、尽可能实现一体化教学

即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时间、地点、内容、教师一体化。知识、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

3、选定每单元课程训练单项能力任务

强化课程实践环节,准备大量训练任务,进行反复训练。用各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实践,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教学建议及对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测评

1、实现几个转变

即:从知识讲授型为主,变为能力应用型为主;从理论思维为主,变为能力训练为主;从知识、概念、定律、逻辑推导为载体,变为已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从学生被动听讲,变为学生主动参与操作,从教师讲解为主,变为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环境条件为主;从教师讲好为准,变为以学生学好为准。

2、做好一体化课程单元的设计

可选择以下方法进行:案例引入,任务驱动;正反实例,操作示范;实力模仿,改造拓宽;讨论消化,归纳总结等。

3、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与学生进行有效地交流沟通

主要是根据学生状况、设置学习情景,采用合适的语言,寻求并吸收多样化的观点,运用适当的技术进行交流。更新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能,拓展有关学习原理和教学策略的知识,不断更新技术知识和技能,建立并保持专业联系,参加专业发展活动。树立和维护自己的职业声誉,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尊重学生的价值观和见解,具备熟练的学科专业知识。遵守已有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条文。认识教学实践中潜在的道德和法律问题;遵循社会和职业道德规范;确保公平对待所有学习者;尊重包括版权在内的知识产权。

(2)充分做好教学工作的计划与准备

首先应确定学习者、其他参与人员和教学环境的相关特征;其次设计或修改教学活动以适应学习者、教学环境和呈现方式的需要;再次明确目标、任务及次序;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策略和呈现技巧;最后设计和修改课程内容、评估工具和支持材料,根据需要创建或修改技术资源。

同时做好教学准备。药对学习者的困难和问题进行预测并做好准备,进行学习者分析,确定关键知识点、相关实例及其他补充材料,确保所有学习者都能获取所需教学资源,确认设备、技术和工具准备就绪。

(3)设计好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应尽可能吸引并保持学习者的注意力,保证学习目标清晰明确,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建立提高学习动机的策略,帮助学习者设定合理的期望值,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并获取成功的机会。

有效的表达技巧也很重要。要根据学习情境采用合适的表达方式,采用多种方式表述关键概念,提供案例、阐明含义,让学习者参与表达过程,根据学习者的需要采用合适的表达方式。

有效的促学技巧非常奏效。要充分利用所有参与者的知识和经验,为全体学习者指明努力方向,鼓励和支持合作,引领学习活动,监控、评估和适应动态变化的情境。

有效的提问技能可巩固相应知识和技能。通过提出清晰和恰当的问题,有效跟进学习者所答问题,使用多样的问题类型和问题层次,提出并重新引导那些促进学习的问题,用问题激发和引导讨论等方式,以回答问题来连接学习活动。

促进知识和技能的巩固。将学习活动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鼓励学习者对概念和思想观点进行细化,提供综合和整合新知识的机会,提供实践新学技能的机会,提供反思和回顾的机会。

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变。通过提供与知识技能、相关的案例和活动,示范知识和技能在真实情境中的运用,提供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机会,提供为未来的运用做出规划的机会,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等形式达到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变。

参考文献:

篇12

一、更新理念 提高效率

高职语文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各种因素发挥整体效能的过程,这就迫切要求教师通过交流研讨深化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实施,进行了新课程理念的研讨,让教师从思想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教育现状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职学校要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营造多种交流氛围,进一步掀起集体备课的力度,范有效教学的科研氛围。教师课堂能注意精心设计不同能力层次的语文课后作业,尤其是能照顾到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实行分层教学,让各类学生都能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利用和谐沟通成为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合作者。并善于计划、调控学生的学习过程,适时适度灵活地应用各种学习策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二、采用“三主一点一线”的教学形式

确立的“三主一线”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有助于降低了低效课堂的出现。其具体内涵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巧妙导入为主,以突出专业特色为主;以课堂评价为主线”,这种课堂教学策略以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层次性为原则。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中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培养学生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团队意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努力实践与展示,自己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原则。首先是明确学习目标或印发导学案,然后教师通过检查反馈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并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

2.巧妙导入

创设情景突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导入”顾名思义就是“引导”“进入”的意思。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找准学习的切人点给予铺垫、相机诱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巧妙的导入有利于文本的有效解读。当然还须顾及课文的类型导出重点、导出新意以实现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最优化。如:在学习散文《灯》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如果是平淡无趣的导入,会让同学们很反感,但如果让同学们回忆小时候一个人在黑夜独行时的感受来引起同学们共鸣,从而达到同学们对“灯”的直观感悟。如此一来,整个教学设计引人入胜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3.结合专业特色彰显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职学校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必须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语文辅佐专业技能的实用性。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一文的学习中,以绘画为专业的学生,教师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荷塘月色”的景物特点,教师请四位学生分主题、分特点地将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在黑板上重现。同学们就会以细腻的画工画出的“荷塘月色”韵味十足。紧接着教师再根据同学们所画的“月下荷塘”对文章深层刨析;对于以旅游为专业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分组讨论的方法,先让小组成员共同找出《荷塘月色》的荷花、荷叶、水、月、树、路等一系列景物描写,然后教师创设模拟导游现场请每组选出一位代表作“导游”向大家讲解“荷塘月色”这一景,这样一来就达到语文教学和专业锻炼的双赢效果。

4.教师点评

就是教师一方面参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和互相质疑之中,另一方面对学生发表的看法进行分析评价。这一教学策略有利于语文教师的发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语文课堂教学变为探索性、自主性、的学习,通过实施一定的课堂教学策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尽可能充分的发展。高职学校的学生文化课基础特差,思想素质方面也有很多欠缺。课堂上语文教师常常是有力无处用;教师苦口婆心,学生没有兴趣。因此,转变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方法至关重要。在课堂上要使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语文老师采取教学案一体化的策略有助于学生的课堂有效学习;教学案一体化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载体,是学生语文课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依据。在使用语文教学案过程中,教师先把教学案提早发下去,要求学生先自学并记下疑难问题,上课时学习小组分组讨论后由组长报给老师;教师在这期间主要巡回听取讨论,并进行针对性指导;通过分析概括出的规律为学生提供方案,引导学生找到易于忽略的问题予以讨论。教师要想方设法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不但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也有效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建立起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激发全体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总之,高职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环节紧凑、教学设计细腻、课前导入生趣、学生合作交流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而推动高职校语文教育高效、快速发展。

篇13

1建构主义相关理论的内涵

建构主义也称为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1966)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其间汲取了维果斯基(Vygotsky,1978)的历史文化心理学理论、奥斯贝尔(Ausubel,1968)的意义学习理论以及布鲁纳(Bruner,1960)的发现学习理论等多种学习理论的精髓,它较好地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2]。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3]。”Gagnon&Collay(2001)总结出建构主义学习设计的六大基本要素,即创设情境(DevelopingSituations)、提出问题(AskingQuestions)、搭建桥梁(BuildingBridges)、组织协作(OrganizingGroupings)、展示成果(ArrangingExhibits)和反思过程(InvitingReflections)等[4]。

2物流管理专业现有教学模式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物流专业的教学模式逐步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的单向知识灌输模式,全面接受了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核心思想,强调物流专业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紧密融合,体现师生交互式参与和沟通协作。基于上述理念,物流专业教学模式方面有了一些突破和改进,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性。主要应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分析法、研讨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方法,对学生知识的重新建构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物流专业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些主要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

2.1无法创建接近真实的物流专业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情境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与真实的或类似于真实的情境相联系的,是对真实情境的一种体验。创建的学习情境越真实,学生参与到互动式学习的热情就越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实践能力就越强,并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情景中。物流管理专业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其更加重视物流专业学习情境的真实构建。但是现有教学模式在真实情境构建方面遇到了极大的瓶颈,课堂教学只能借助多媒体(PPT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来实现,效果很不理想,学生的参与度低,互动体验不佳。实践教学主要依靠物流专业实验室来模拟真实情境,但是物流系统涉及的专业环境十分复杂,专业真实情境的建设受实验室空间和资金投入的限制,难以在校园内进行完整的构建,即使是在实验室创建的物流环境,其本身的情境也较为简单,许多实践知识点未能很好的展现。

2.2学生缺乏专业物流资源平台的支撑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去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的知识和信息,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同时能够把当前所学内容与以往的学习内容和经验进行有效链接。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各种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并完成意义建构,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现有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障碍,主要体现在:第一,学生的专业知识检索能力有限,对物流专业资源的鉴别能力较弱,无法从纷繁芜杂的专业内容中迅速锁定优质资源;第二,物流专业教师在专业资源的支持方面投入不足,每个教师的专业资源收集能力层次不齐,可以提供的教学资料比较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所需的多样化专业资源(慕课,资源库等),特别是对于实验和实践类课程,由于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和设备数量的限制,难以实现学生课前的体验和摸索,“课前认知,课前探索”需要一种全新的开放性资源平台支持。

2.3学习空间无法支撑团队学习和团队协作建构主义

强调团队学习的重要性,其核心是如何帮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生应付知识经济的技巧,加强团队合作能力,掌握创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及其它批判性思考的技巧。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一半的时间被用来进行团队讨论,用接近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团队合作。因此,教室空间的设计应该满足这种核心诉求,营造出专业学习的环境氛围,便于老师和学生间互动交流,便于单人和团队学习模式的灵活转换,辅以方便进行交流互动的网络环境。可是,物流专业课程学习所使用教室大多是传统教室,都是被动的抄笔记式设计,而不是团队学习和讨论常见的交流模式,让团队合作及其它新教学法(教学策略)几乎无法实现,在实施团队讨论和团队学习的过程中困难重重。

3基于建构主义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

创新模式的构建通过对现有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分析不难看出,对于建构主义理念认同在专业教学中已经形成共识,主要的问题在于如何将其理念真正地应用到物流专业教学活动中,如何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建构主义理论的精髓。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虚拟现实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通过对一体化教学平台、一体化教室、一体化教学内容三个方面的精心设计,真正实现物流专业教学模式全新变革,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教学创新模式。

3.1一体化教学平台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平台”是一种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企业中展开“学中做,做中学”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以游戏自主化为教学手段,突出“学以致用”作为教学指导思想的学习模式。构建此平台是以三维互动体验式教学平台为基础,以三维互动虚拟仿真教学软件为核心,配合计算机及网络、3D显示系统、VR仿真模拟器、物流设备等内容共同构建出一体化教学平台的架构。

3.1.1三维互动体验式教学管理

平台三维互动体验式教学管理平台,集教、学、做、考于一体,全面对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更为方便的展开一体化教学。“三维互动体验式教学平台”展开物流教学活动的应用基石,本系统与虚拟仿真平台、管理信息系统无缝联接,是教师(学生)用户管理、实验课程任务数据、课程成绩等功能的支撑平台,可对课程学习、课程实践、打分评价、上课过程进行统一管理。系统支持在线使用以及手机、平板电脑等应用方式。

3.1.2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平台

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利用近几年迅猛发展的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技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维空间内的事物。该技术集成了计算机图形(CG)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人工智能、传感技术、显示技术、网络并行处理等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是一种由计算机技术辅助生成的高技术模拟系统。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平台主要以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与实验的核心内容为基础,整合了5套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分别是仓储仿真系统软件、配送仿真系统软件、运输仿真系统软件、港口仿真系统软件、物流装备技术软件,基本上涵盖了物流专业教学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实践环节。

3.2一体化教室

大部分大学教室都是被动的抄笔记式设计,而不是知识工作常见的交流模式。我们发现,很多教室都存在阻碍学习的问题,无法满足学生及教师的个人需求。现今的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课堂上四分之三的时间被用来进行团队讨论,用接近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团队合作。可是,现今使用的大多是传统课室,让团队合作及其它新教学法(教学策略)几乎无法实现。一体化教室的设计必须便于教学的展开,一体化课程要求符合单人听讲,小组小论,单人及多人案例或项目的组织实施。同时配合整个教学环境的物流文化展示,营造强烈的物流学习氛围,提供一个专业化的学习环境。教室建设布局图如下图1所示。

3.3一体化教学内容

教学做一体化将理论课与实践性教学环节重新分解、整合,安排在一起打破理论、实验和实训课的界限,以精心设计的教学任务为载体,以学生学习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根本,通过学生内在动力参与“做”来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按照“任务导入、自主学习、决策计划、方案实施、总结评价、老师点评”六个步骤组织教学过程。在教学的6个环节中,都与“三维互动体验式教学平台进行交互”实现统一管理,便于实施。如图2所示。

4结论

物流专业一体化教学创新模式以虚拟现实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通过对一体化教学平台、一体化教室、一体化教学内容三个方面的精心设计,围绕物流职业活动中每项工作任务的技能和知识点,设置课程和构建课程体系,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体现“做中学,学中做”,注重在职业情境中能力的养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模块教学,构建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紧密关联的教学单元模块,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实现情境教学,融合课堂教学、动手实操和模拟实验于一体。

[参考文献]

[1]李远远.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3):120-122.

[2]丰玉芳.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