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移民培训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移民培训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移民培训总结

篇1

民营医疗机构急诊急救知识培训总结

为了提升全市民营医疗机构相关医务人员急诊急救能力,更好的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医疗机构安定有序的发展,我局于5月12日针对全市民营医疗机构召开急诊急救知识培训,本次培训采取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当各种原因引起心跳、呼吸骤停时,心肺复苏是最有效的紧急救护措施,为了让医务人员正确掌握心肺复苏术,首先由我局陈玉梅同志做培训讲解,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急诊急救:物品准备、评估与判断、放置、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有效指征判断、安置患者,每一步操作流程都讲得细致入微,各单位医务人员也听得十分认真,接下来为大家播放心肺复苏操作视频课件,期间,由我们的专业人员在下面为大家答疑解惑,然后让大家现场用假人做实验,大家表现出极其认真的学习态度,会后为大家分发了培训试卷,成绩均达到合格。

这次培训不仅让医务人员加强了医疗工作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建立了“生命第一、健康第一”的全新理念,懂得了生命安全比什么都重要的道理。在学习过程中,全体医务人员听课仔细,操作认真,不少同志还在下课后自觉留下来继续练习,表现了高度热情的学习积极性。

5月14日

篇2

移民问题的核心主要是解决收入增长缓慢。要使移民增收,一方面,要在推进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将库区剩余劳动力从农业领域转出,为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工作之处、安身之所,给转移的农民带来生活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要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而转移就业的实现,需要掌握一定务工技能,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样需要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技术和本领。目前库区移民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还偏低,难以及时接受一些先进技术和方法,农业科技难以推广和普及;劳动者市场意识、投资意识和开拓意识不够,抗御风险能力较弱,这些都成为制约移民增收的关键因素。究其根源还在于基础教育薄弱,这就要求加强移民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依靠移民自身的发展能力去改变贫困面貌,才能形成农民收入水平稳定提高的长效机制。

二、强化措施,履行职责,分工协作

开展移民培训工作应以人为本,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类培训。工作中,县移民局、乡镇移民办、培训机构履行职责、分工协作,做好移民培训的宣传发动、培训规划、计划实施、督促检查、培训管理、资金管理、年度考核、健全档案等工作。在完善机制、制定制度、实施项目、打造基地等工作中,全员上阵,齐抓共管,团结一致,沟通协调,共同做好移民培训工作。

三、明确目标,调查研究,编制规划

按照“为每户培养一个科技明白人,为每户转移一个劳动力”的要求,调查弄清移民培训工作基本情况,尊重移民培训意愿,充分利用移民培训基地学校资源,分解落实任务,从而指导整个移民培训工作有序地推进。

明确工作目标。按照需要,使每一位移民能够接受有效的就业技能培训,力争每1户移民有1名以上合格的技术人才。

明确工作内容。主要围绕移民的职业学历教育培训、新型农民技能培训、二三产业技能培训等来开展,通过“校企联合、定单培训、工读结合”等形式,为顺利转移安置移民铺设绿色通道和快车道。

明确工作形式。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利用培训机构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分类别、分层次搞好移民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县农广校等各类培训机构的办学优势,结合定向委培、代培方式,签订培训合同,并给予相应的培训经费补助。

明确工作责任。由移民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配合,根据总体要求,结合实际,认真编制移民培训规划,确保规划编制工作质量。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实效

(一)健全机构,精心组织,抓好关键环节

成立库区移民培训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组建专班人马,专门负责移民培训日常工作。各培训机构根据规划和分解的任务,结合本单位实际,研究制定详细的、操作性强的工作计划,明确具体的目标和要求,突出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集中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到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工作边改,不走形式,不做表面文章。主要抓好几个关键环节:一是抓调研。深入基层,了解实情,研究问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二是抓培训。教育培训计划安排周密,内容有针对性,并确保培训效果。三是抓典型。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及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四是抓考核。把开展“抓移民培训、提高移民素质”工作的情况作为人员考核年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完善体系,强化素质,提高移民的文化水平

一是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使更多的移民接受科普教育和技能培训,掌握一门或数门致富技术。二是加大对库区移民培训教育的投入和支持。这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主要体现在教育经费和政策上。拓宽融资渠道,增加移民培训的财政投入,建立移民培训安置基金,鼓励对农村职教投资和捐资等,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惠生政策,减轻贫困家庭的经济困难。三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移民的综合素质。在大力开展移民专业技能培训过程中,在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要结合理论知识学习,让他们有思想、有追求、有技能、有进步、有潜力、有发展空间,使得他们能够成为新型农民的主力军。

(三)创新模式,分类培训,提高移民的就业水平和致富能力

紧密结合库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优化的战略部署,利用各种资源,大力开展移民培训,全面提高库区移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提高移民的就业本领和致富能力。

结合移民培训意愿,采取四种培训模式加强库区移民培训工作。一是开展移民子弟学历教育,对象为应届及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和社会青年,学制3年,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员。二是短期技能培训。对年龄在25~40岁的库区农民进行转岗就业培训,时间3~6个月,让他们学习一门专业技术,到企业做一名初、中级技工。三是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不限年龄,不定时间,按其主导产业进行特色种植、养殖、加工等培训。四是开展特色技能培训,努力打造品牌,不断巩固拓展劳务市场,形成具有地方品牌优势的培训转移特色,满足市场需求。

积极开展创业培训。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档次,强化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培训。外出打工“回流”人员可利用一定的资金、技术、管理方法、市场渠道等,经过培训后,能够很快成功实施自主创业,并且可以吸收一定数量的库区富余劳动力,实现移民增收。

开展致富骨干和带头人培训。采取办班培训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科技咨询与技术讲座相结合、典型引路与面上推广相结合等方式,把科技送到村组,把课堂搬进田间,把信息送到手中,培养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村致富带头人。

注重培训质量,确保培训效果。根据现代企业人才需求开设热门专业;筹措培训资金,建立健全基础设施;严格管理,狠抓教学质量,不断改革创新教育培训方法,培养更多技能复合型人才。如农广校将培养目标直接化、通俗化,即“四个一”(一表人才、一手绝活、一口好话、一手好字),“五具备”(自我保护、社交、组织管理、辨别是非、自求发展)的培养目标。这听起来很普通,但用起来实在,既看得见,又摸得着,让学校和学员得到家长、企业、社会的信任和满意。

(四)健全网络,优化服务,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和增收途径

把学员培训好、安置好是我们的承诺,围绕移民这个主题,通过培训确保“培训一个,成功一个,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转移一批,带动一村”的培训效果。组织专班深入大型集团企业考察,与他们合作,实施校企联合办学,凡合格的毕业生都能直接进入这些企业优先安排对口就业。另外还在学员集中就业的城市设置办事处,派专人做毕业生安置、协调、跟踪维权和服务工作,使得移民转移就业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

篇3

一月

(一)搞好残疾人元旦、春节走访慰问活动,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残疾人家中。

(二)**年全年工作总结,收集整理**年工作资料,装订成册,归档。

(三)安排全年工作。

(四)对残联、质监综合办公楼进行工程决算,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

二月

(一)组织好残疾人普查工作,重点摸清各乡(镇)残疾人康复需求,为开展社区康复、教育、就业等工作打好基础。

(二)组织实施好社区康复员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工作,提高康复员服务残疾人的意识和服务水平。

(三)做好库区移民思想工作,动员移民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树立舍小家,顾大家的思想。

三月

(一)做好“爱耳日”宣传工作,普及防治耳病和常用药物知识。

(二)协助特殊教育康复站搞好招生工作。

(三)对全县各单位残疾人就业情况进行调查,测算好各单位应缴**年度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四)继续做好库区移民工作。

四月

(一)实施好残疾人扶贫工作和党员“双千工程”,到扶贫挂钩联系村与扶贫对象交心谈心,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做好助残志愿者的统计工作,发动志愿者助残,落实助残一对一,并开展活动。

(三)继续做好库区移民工作。

五月

(一)搞好“全国助残日”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助残活动。

(二)在三个乡(镇)开展白内障患者普查工作。

(三)召开残工委成员单位会议,落实各单位主要工作职责。举办社区康复员培训班。

(四)与各乡(镇)签订2009年残疾人工作目标责任书。

(五)继续做好库区移民工作。

六月

(一)搞好优秀残疾人文艺体育人才的选拔、输送工作。

(二)继续做好白内障普查工作。

(三)搞好“爱眼日”宣传工作。

(四)召开党员大会,对党员半年目标管理进行民主评议。

(五)继续做好库区移民工作。

七月

(一)征收**年度各单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二)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和中、高考残疾人学生录取工作。

(三)协助县教育局在全县招收聋哑儿童进高滩特殊教育康复站学习。

(四)继续做好库区移民工作。

八月

(一)组织实施白内障手术复明,争取年内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40例。<>(二)对村(社区)康复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三)继续做好库区移民工作。

九月

(一)组织好残疾人辅助用品用具供应工作,组织肢体残疾人到昭通、昆明等地安装假肢,配发轮椅、拐杖、助视器等用品用具×××件。

(二)做好“国际聋人节”宣传工作。

(三)与县医院共同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

(四)继续做好库区移民工作。

十月

(一)做好残疾人各项工作的查缺补漏,特别是对康复工作任务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自查。

(二)组织一期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让残疾人每年掌握一门实用技术。

(三)做好“国际盲人节”和“精神卫生日”宣传工作。

(四)开展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全体党员干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警示教育。

(五)继续做好库区移民工作。

十一月

(一)对2009年残疾人工作目标责任制进行检查考核,督促指标任务的完成。

(二)收集整理2009年的残疾人工作,按时上报相关表册资料和工作总结。

(三)对白内障无障碍县、社区康复试点县和专门协会试点工作进行专题总结上报。

(四)继续做好库区移民工作。

十二月

(一)召开2009年残疾人工作总结会。

(二)举办第二期康复员培训班。

(三)组织好**年元旦、春节走访慰问残疾人活动。

(四)县残疾人联合会2009年主要工作计划

各乡(镇)残联:

为搞好2009年残疾人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残疾人事业与全县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实现到**年“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现将2009年主要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2009年,县、乡(镇)残联要搞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使广大残疾人知法、懂法、守法,全社会形成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的良好氛围;开展社区康复,为全县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切实抓好残疾人工作,为他们排忧解难,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乡(镇),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做好第二代《残疾人证》的发放工作,切实落实好《残疾人优待规定》(省政府107号令);时刻不放松安全教育,做好车辆行驶、用水、用电等安全,做到安全生产;服从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的安排;抓好移民、扶贫和党建工作。现拟定县残联2009年每月的工作计划:

一月

(一)搞好残疾人元旦、春节走访慰问活动,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残疾人家中。

(二)**年全年工作总结,收集整理**年工作资料,装订成册,归档。

(三)安排全年工作。

(四)对残联、质监综合办公楼进行工程决算,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

二月

(一)组织好残疾人普查工作,重点摸清各乡(镇)残疾人康复需求,为开展社区康复、教育、就业等工作打好基础。

(二)组织实施好社区康复员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工作,提高康复员服务残疾人的意识和服务水平。

(三)做好库区移民思想工作,动员移民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树立舍小家,顾大家的思想。

三月

(一)做好“爱耳日”宣传工作,普及防治耳病和常用药物知识。

(二)协助特殊教育康复站搞好招生工作。

(三)对全县各单位残疾人就业情况进行调查,测算好各单位应缴**年度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四)继续做好库区移民工作。

四月

(一)实施好残疾人扶贫工作和党员“双千工程”,到扶贫挂钩联系村与扶贫对象交心谈心,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做好助残志愿者的统计工作,发动志愿者助残,落实助残一对一,并开展活动。

(三)继续做好库区移民工作。

五月

(一)搞好“全国助残日”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助残活动。

(二)在三个乡(镇)开展白内障患者普查工作。

(三)召开残工委成员单位会议,落实各单位主要工作职责。举办社区康复员培训班。

(四)与各乡(镇)签订2009年残疾人工作目标责任书。

(五)继续做好库区移民工作。

六月

(一)搞好优秀残疾人文艺体育人才的选拔、输送工作。

(二)继续做好白内障普查工作。

(三)搞好“爱眼日”宣传工作。

(四)召开党员大会,对党员半年目标管理进行民主评议。

(五)继续做好库区移民工作。

七月

(一)征收**年度各单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二)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和中、高考残疾人学生录取工作。

(三)协助县教育局在全县招收聋哑儿童进高滩特殊教育康复站学习。

(四)继续做好库区移民工作。

八月

(一)组织实施白内障手术复明,争取年内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40例。

(二)对村(社区)康复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三)继续做好库区移民工作。

九月

(一)组织好残疾人辅助用品用具供应工作,组织肢体残疾人到昭通、昆明等地安装假肢,配发轮椅、拐杖、助视器等用品用具×××件。

(二)做好“国际聋人节”宣传工作。

(三)与县医院共同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

(四)继续做好库区移民工作。

十月

(一)做好残疾人各项工作的查缺补漏,特别是对康复工作任务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自查。

(二)组织一期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让残疾人每年掌握一门实用技术。

(三)做好“国际盲人节”和“精神卫生日”宣传工作。

(四)开展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全体党员干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警示教育。

(五)继续做好库区移民工作。

十一月

(一)对2009年残疾人工作目标责任制进行检查考核,督促指标任务的完成。

(二)收集整理2009年的残疾人工作,按时上报相关表册资料和工作总结。

(三)对白内障无障碍县、社区康复试点县和专门协会试点工作进行专题总结上报。

(四)继续做好库区移民工作。

十二月

(一)召开2009年残疾人工作总结会。

(二)举办第二期康复员培训班。

(三)组织好**年元旦、春节走访慰问残疾人活动。

(四)做好“国际残疾人日”宣传工作。

(五)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

篇4

(二)积极应对天然灾祸。3月份以来,我市库区和移民安顿区先旱后涝,移民受损严厉。据计算,3至5月份,旱灾招致全市7.3732万移民受灾,直接经济损掉4866.77万元;移民安顿区农作物受影响面积8.39万亩,库区人口3.56万人、家畜4万余头饮水坚苦,给移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方便。6月初,有10个县、74个乡镇、532个移民村组蒙受洪涝灾祸的侵袭,受灾移民4.18万人,损坏道路181.77千米、渠道262千米、水源设备215处、涵洞595个,桥梁55座、排灌站59座,坍毁或损坏房子714间,直接经济损掉4095万元。灾祸发生后,各地高度注重,其中安福、、万安、永丰、等县移民治理机构实时组织人员深化到受灾村组指导移民做好救灾工作,全力把移民遭到的损掉降到最低,并实时做好了灾情计算上报工作,积极争夺灾后重建资金。

(三)编报“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依据省扶贫和移民办《关于编制省“十二五”〈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顿区基本设备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扶移字〔〕1号)精神和有关要求,我市对“”时期移民安顿区基本设备建设和经济发展成效进行了具体总结,认真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缘由,指导各地依照“师长教师存后发展,先基本后开发”的要求,提早搞好查询摸底,在充分尊敬移民志愿的基本上,结合当地实践,突出重点,科学安排规划项目,认真做好了“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的编报工作。依照五年规划年人均140元(施行项目为年人均100元,储藏项目为年人均40元)的规范,全市“十二五”规划投入库区项目资金13007.12万元,扶持项目2568个。其中,移民示范村204个、扶持资金5494.87万元;基本设备项目598个、扶持资金3636.033万元;农田水利项目224个、扶持资金1033.862万元;生产开发项目480个、扶持资金2116.81万元;培训项目219个、扶持资金624.345万元;其它项目18个、扶持资金101.2万元。项目建成后,可大大改善8.4万移民及受影响人口近20万群众的生产生活前提,提高移民群众自我发展的才能,进一步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落实十四部分结合下发的《施行方案》。3月14日,省扶贫和移民办等十四部分结合下发了《关于贯实国家发改委等十四部分<关于促进库区和移民安顿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通知>的施行方案》的通知(扶移字[2012]17号)。对此,我办高度注重,立刻向市县政府分担指导进行了专题汇报,实时成立了由市县政府分担指导任组长,市扶贫和移民办、发改委、财务局等十四部分首要负责人成员的市贯实“十四部委”文件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移民局,负责组织施行协调、监督治理等工作。各县(市、区)县政府也均响应成立了工作协调小组,由县政府分担指导负总责。4月7日,市办自动协调其它十三部分,结合下发了关于贯实国家发改委等十四部分《关于促进库区和移民安顿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通知》的施行方案的通知(扶移字[2012]18号)。8日,应用召开全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大会之际,督促各地按要求实时上报规划项目,保证工作落到实处。经计算,全市相关部分归入库区和移民安顿区经济发展规划方案安排项目1113个,扶持资金47555.91万元。

(五)组织项目施行和直补资金发放。一是积极组织项目施行。本年省办批复我市各类项目1880个、扶持资金8525.42万元。其中,年度后扶项目资金4371.42万元、经济发展项目资金1961万元、应急津贴项目资金1287万元,万安库区维护基金项目资金650万元,年度小型水库移民解困项目资金256万元。当前,各地正在积极组织施工。已开工项目1665个,开工率88.56%,拨付资金4433.2万元,资金拨付率52%。其中,区一切项目悉数开工,区项目资金拨付较快。二是打造移民新村亮点。省办批复我市年度移民示范村28个、扶持资金661万元。各地依照“村容村貌整洁,户户硬路相通,家家改水改厕,垃圾集中处置,民主治理规范,文明生活丰厚,特征产业构成”的要求,紧紧抓住规划设计、理事会、资源整合三个重点,坚持因地制宜,有用发扬理事会效果,积极争夺各类资金269万元,其中,安福、、水、永丰、、青原等县(区)有10个移民示范村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点。三是实时发放直补资金。上半年,全市经过“一卡通”发放年第四时度移民直补资金1760.79万元。6月27日省财务厅下发《关于拨付2012年第一季度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的通知》(财企〔2012〕52号)后,各地积极与本地财务部分协调,供应移民直补资金发放祥细材料。现各县(市、区)直补资金正陆续发放,估计7月15日前将悉数发放到位。

(六)做好水利枢纽工程移民搬家安顿。一是组织召开现场推进会。为贯实5月19日省委书记苏荣观察水利枢纽工程的主要发言精神,依据市委周萌书记、市县政府王萍市长的指示,6月8日,市县政府组织市直有关部分和相关县县政府、移民治理机构及省水利枢纽工程批示部、监理单位有关负责人在水县召开移民搬家安顿工作现场推进会。大会回忆和总结了移民安顿前期工作的发展状况,认真分析了当前移民工作的情势,研讨部署下步工作,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的任务,为加速工作措施、圆满完成本年移民搬家安顿任务起到了积极推进效果。二是积极搞好协调对接。5月份前,由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和相关县、乡县政府及村(组)“六方”构成工作组对库区什物目标复核再次进行了核实。当前,各县(区)移民村点基本完成了县、乡、村逐级复核,并进行了公示。对基层和移民群众反映的详细问题,“六方大会”专题进行商榷研讨,一一进行了明确,整个工程吞没什物目标已基本确定。经屡次协调,项目设计单位赞同将水县151个安顿点规划托付当地施行,并签署移民安顿点规划设计合同。截止7月6日,水县已有90%以上的后靠移民出具了后靠安顿承诺书;确定外迁徙民4266人,其中以户为单位签署对接和谈1666人,以村(组)为单位签署意向对接和谈1545人,城镇安顿移民298余人。三是稳步推进新村建设。第一批搬家安顿的水县八都镇住岐村、县巴邱镇蒋沙村,共有移民487户、2066人。为保证移民新村建设顺利施行,执行每周实地督查制,加速了移民新村建设历程。截止6月21日,已拨付5个移民安顿点基本设备建设费、建房户赔偿金3810万元,其中,水县2530万元,县1280万元。落实宅基地405户,开挖基脚户数404户,出程度户403户,有387户移民正在积极建房。其中,一层在建(含竣工)户数65户,二层在建(含竣工)户数132户,三层在建(含竣工)户数190户。别的,水县已启动15个移民安顿点的建设,其中有6个安顿点开工在建;县5个后靠安顿点正在进行测量规划,其中万台移民安顿点土地已平坦;县2个后靠安顿点已完陋习划设计,有40户已打好基脚,移民建房工作具体开展。为高规范、高起点抓好移民新村建设,6月份,草拟下发了《市水利枢纽工程移民新村建设施行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移民新村建设内容。6月23日,省水利枢纽工程指导小组第三次全体成员大会在南昌召开。会前,积极寻求相关县和有关部分的意见,并就省直单位对口帮扶移民新村及有关急需处理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建议。

(七)举行移民营业和技艺培训。为提高移民干部营业程度、协助移民脱贫致富,、等县(区)移民治理机构积极组织各类人员培训,较好地提高了移民干部项目和资金治理程度,协助移民把握多种适用技艺,拓宽充裕劳动力的就业渠道。上半年,共举行移民治理干部培训5期、移民就业技艺培训3期、适用技能培训7期,培训人员1000余人次,发放材料368份。

二、存在不足

(一)局部项目申报把关不严。在申报年度项目方案时,有的县在项目内容安排、移民示范村选定上把关不严,编报的项目不符合要求,招致项目半途调整改变,迟滞了项目开工。

(二)少量县项目资金拨付不实时。当前,全市有178个项目尚未开工,局部竣工项目决算不实时,有的县没有严厉按要求拨付项目资金,其中,、等县滞留资金较多;扶贫和移民办因机构编制改革后未处理移民资金帐户或由财务部分直接付出,项目资金需决算后统一下拨,这些问题分歧水平地影响了项目施行。

(三)库区移民还存在不不变要素。因为局部县对移民反映的状况把握不实时,注重不够,处置不到位,移民上访景象时有发生。上半年,受理移民来信来访9次,其中来访2批次、电访4次、3件。别的,安福县新建的东谷电站已正常营运一年多,但因为业主单位报批材料不全,移民安顿工作未予以验收,触及已搬家移民869人至今未享用后期扶持政策,移民群众回响激烈,屡次到县县政府群体上访,且局部吞没区的林场职工要求享用与乡村移民一样的赔偿和安顿,并联名致信到省委上访,存在较多的问题和隐患。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增强培训精神落实,认真做好年度项目方案的申报工作。6月份,省办组织了全省项目治理培训。各地要依照培训要求,认真做好年度方案的申报工作,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编报年度项目方案时,要做到“三个随着走”:一是要随着五年规划走。坚持“大不变、小调整”的准则,以规划为根据,尽量只做小范围、少数的调整,数目不宜过多,资金不宜过大,乡、村不宜集中;二是要随着移民志愿走。坚持公开通明,执行自下而上申报。未经大多数移民赞同不得申报,切实保证移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加权;三是要随着群众得益走。坚持严厉把关,逐级进行审核,不在规划范围内的项目不安排,资金量小、效益低的项目不安排,保证移民群众真正获得实惠,保证扶持资金发扬最大效益。

(二)增强资金绩效考评,促进项目资金治理规范化。一是搞好自查。本年是省办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绩效考评工作第二年。8月底前,各地要严厉对照《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绩效考评评分表》,对年度项目施行和资金治理状况进行认真梳理,自动搞好自查,并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制订整改办法。二是严厉把关。为保证项目竣工率、验收率、建档率到达100%,项目治理中要严把“三关”:1.把好施工关。要增强实地督导,加速项目施行历程,保证按时完成施工任务;2.把好验收关。各级要依据职责分工,实时组织对完工项目进行验收,市级重点验收20万元以上的项目,保证工程质量。3.把好建档关。依照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施行治理暂行规则》的要求,规范项目档案治理,做到一个项目一个档案,文件材料完全,内容填写规范,每个项目装订成册,按年度分类归档。三是落实规则。要严厉依照移民资金治理规则,执行县级报帐准则,做到专户治理、专帐存储。增强对项目资金拨付、运用状况进行督查,在规则的时间内将项目启动资金拨付到项目村组,削减资金滞留;积极共同财务部分经过“一卡通”实时将移民直补资金发放到位,保证资金下拨实时、运用安全,保证项目验收决算一个,资金悉数拨付一个。

(三)增强精品认识坚持,着力抓紧抓好移民示范村建设。7月6日,省办在分宜县召开全省水库移民示范村建设现场经历交流会,充分一定了“”移民示范村建设获得的成效,总结了很多珍贵经历,并就下步移民示范村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要认真贯实大会精神,依照要加大推进力度、要完善工作机制、要培养坚持典型、要增强监督治理的“四要”要求,着力打造移民亮点示范村,努力完成保证移民群众收入不断有新增进、库区和移民安顿区生产生活前提和生态情况不断有新改善、移民群众自我发展才能不断有新提高的“三大”目的,使移民新村真正起到示范带举措用。10月份,将抽调有关人员组织对28个移民示范村建设进行具体检查验收。

篇5

果洛新村概况

果洛新村是青海省果洛州唯一迁往州外的移民社区,地处同德县巴滩,海拔3300米,位于同德县城东部,距同德县城22公里,距离果洛州府大武镇180公里,距玛多县城400公里。全村共有189户731人,劳动力313人。黄河、黑河两乡共禁牧135.42万亩,户均禁牧6944.6亩,减畜9341头只匹,折羊单位21467只,户均减畜47.9头只匹,为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作出了牺牲和贡献。

2003年,青海省退牧还林(草)生态移民整体搬迁项目计划在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黄河乡、黑河乡实施,本着“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将黄河、黑河两乡共195户,752人整体搬迁,其中189户,731人搬迁至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巴滩建设移民定居点—果洛新村。2005年该项目正式纳入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投资计划之中。该工程于2005年8月开工,189户户均投资8万元,总投资1512万元,水、电、路、学校等配套设施投资491万元,2006年10月建成完工,并完成了所有移民群众的搬迁入住工作。

移民后,国家统一给搬迁户发放6000元的饲料粮变现补助,并给予每户2000元的燃料补贴,享受期10年,这些补助能够部分解决移民的生活问题。果洛新村劳动经营性收入很少,2010年人均仅为1451元,全村189户几乎全为贫困户,目前全村享受农村低保的有103户346人,五保户3人。全村有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仅有两名残疾儿童未入学),在校学生172人。

发展之路堪忧—移民村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困难

移民们离开了原来熟悉的粗放式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自身又缺乏赖以发展的职业技能,虽然国家在制定三江源生态移民规划时已经充分考虑了移民今后的生计,项目规划之初也充分征求了移民的意见,但移民搬迁后面临的实际困难仍然很多。随着物价的逐年增长,国家发放的补贴仅仅能够勉强解决温饱问题,新增人口家庭因为没有增加补贴,生活更是困难。要使移民“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需要研究并切实解决移民的后续产业发展问题。

经调查发现影响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的相关因素有:一是,果洛新村是异地搬迁无土安置的移民村,易地搬迁后,缺少生产资料—土地或草场。二是,由于移民村远离城镇,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不利于移民群众从事第三产业,也不方便外出打工。三是,多数移民缺乏除放牧外的其他劳动技能,即使通过专项培训,多数人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新的生产技能,“等、靠、要”思想严重。四是,生态移民整体搬迁时都没有安排生产发展资金,缺少对后续产业的整体规划,只靠补助款根本无法满足生产生活各方面的需求。从其他途径争取的项目,存在规模不大、覆盖面不广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移民的生产、就业和发展问题,移民群众的增收难度很大。

对策和建议

建立健全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新农合,大力推行“新农保”试点工作,实现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扩大农业商业保险保障范围,由政府出面协调,国家适当补贴,吸引保险公司适时推出移民能够接受的农业保险和其它商业保险,如农作物种植、家畜养殖、农牧产品运输、加工业领域的商业保险,化解移民群众发展生产的后顾之忧;尽快实行国家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应成为生态移民主要的生活保障和发展生产的启动资金,需要国家组织专家研究,尽快出台三江源生态移民补偿机制,只有切实解决了生态移民的生态补偿,才能够顺应民心、彰显公正,才能够解决移民的温饱问题;实施三江源区“草原生态管护岗位”的试点工作,总结成功经验;合理解决新增人口的口粮补偿,鼓励育龄夫妇少生优生;加强教育投入,建立生态移民小学班、中学班,从根本上提高移民儿女的教育水平;建立生态移民补偿和各种扶贫救济一体化管理机制,将生态移民的各项补贴和来自多渠道的各种扶贫救济以及项目实施纳入一体化管理体系,便于统筹管理,不留死角,公平合理,提高效率。

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发展后续产业已成当务之急,政府应组织专家进一步研究完善生态移民产业发展规划,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在项目建设、科技培训、就业服务等方面做出统筹安排,加大投入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寻求多方支持,促进产业发展。

加强科技培训,促进就业和创业。积极争取、开展有组织的科技培训和就业培训项目,培训项目和内容要结合实际,培训要充分考虑接受培训的移民群众文化程度低、技能素质差的实际,因材施教,可采取“边操作,边实践,边总结,边学习”的方式进行培训。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劳务输出,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外出打工。鼓励移民自谋出路,走勤劳致富之路。积极推动创业培训,争取移民创业培训项目,使移民掌握创业常识,提高创业成功率。

建立产业发展孵化机制。建立生态移民产业发展孵化机制极为重要,政府应从政策、人员、技术和财力上给予支持。政府应该因时因地制定政策,引进资金,吸引人才,扶持移民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或特色,或低碳、循环,或绿色生态、环保型产业。紧密结合果洛新村的实际,大力推进科技扶贫项目,带动移民后续产业发展,扩大就业。抓住推进“青海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建设的契机,提高项目科技含量,提高项目的实施效率和效益,并推而广之,从而提高全体移民的收入,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

结合当地特色,发展第三产业。利用现有商铺,发展特色商贸和休闲餐饮服务,引导并支持开办有一定规模的农家乐,力争将果洛新村发展成为西久公路上的“小高陵”。组织成立黄河源文化艺术中心,通过巡演进行创收。组织成立民族服饰加工厂,从事民族服装、民族工艺品、帐篷等的缝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鼓励牧民从事唐卡制作、石刻、制作黑陶等民族工艺,使移民新村融入到黄河源民族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圈中去,彰显民族和生态文化。

充分发挥联点干部指导和桥梁作用,加快移民点的建设。首先建立健全村级基层组织。鼓励有能力的干部到移民新村任职,通过民主选举,将群众信赖的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人安排到领导岗位,并组成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重点放在组织专业力量多种途径申报援助项目,争取发展资金,监督项目的实施。充分动员移民群众做力所能及的事,积极投身到勤劳致富中去,注重扶持致富能手创业。高度重视“维稳”工作,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新农村牧区建设中的指导和服务作用。

篇6

移民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既具有“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阶段性特征,又有让移民“逐步能致富”的长期性特点。从上到下都非常关注,社会各界非常敏感。站在新的起点,我们不仅要继续提高安置质量,巩固移民搬迁安置成果;而且还要加快产业发展,努力实现移民安稳致富。从目前的情况看,全县还有1.4万城镇移民靠政府“低保”度日,生活相对困难;移民失业和隐性失业人员高达5万余人,就业岗位严重不足;三、四期蓄水后,一些长期遗留下来的移民矛盾还没有完全破解,多年积累的人多地少等矛盾也将逐步显现,后扶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引发一些新的矛盾,保持移民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同时,市上的考核更加严格,今年市上除了对8个重点移民区县单独考核、单独排名外,还确定了四个方面23项考核指标,包括对口支援、产业发展、移民培训、后期扶持等方面,每项指标都确定了相应分值。面对移民稳定和上级考核的双重压力,我们必须创新工作方法,扎实推进移民工作。

在看到困难和压力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移民工作新阶段的许多机遇。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将安排550亿元资金用于库区产业发展;重庆将滚动实施一批投资50亿元、10亿元、1亿元的重点工业项目,培育一批产值50亿元、10亿元、1亿元的重点工业企业群体;“*”期间国家对库区的金融性投入将达1000亿元;还有1700亿的三峡发展基金。同时,我们继续拥有河北对口支援、南岸集团帮扶等机遇,继续享受库区工业发展专项贷款政策、库区产业发展基金项目资本金补助、贷款贴息政策、直供优惠电政策以及有关税费减免政策,这为我们加快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我们推进移民安稳致富搭建了坚实平台。全县各级各部门务必牢固树立移民工作是重中之重的思想,继续把移民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经济工作来抓,继续把移民作为特殊群体来关心,继续把产业发展和移民就业作为第一要务来推进,努力使广大移民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劳动就业有着落、脱贫致富有盼头,以和谐的社会环境推动移民工作,以移民的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二、要加快推进移民安稳致富进程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在确保今年汛后165米按期蓄水的前提下,重点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用好国家支持库区产业发展政策,打好库区产业发展攻坚战。一要扩大规模做强工业。坚定不移地实施兴工强县战略,积极推进工业园区规划拓展修编工作,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搭建发展平台;加速推进龙璟纸业项目、上海毛条、紫光化工二期工程以及今年一季度招商引资进来的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支持大方飞越、极力服饰等现有企业发展,为移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二要调优结构抓好农业。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揽“三农”工作全局,稳步发展畜牧、蚕桑、果菜、烤烟、竹木五大骨干产业和苎麻、青蒿两大特色产品,加快百里红心柚长廊、沿江百里绿色经济长廊、沿路蚕桑经济带建设;大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强产业带动能力,促进农村移民增收致富。三要打造特色做活旅游。加快景区建设和改造步伐,积极推进三峡旅游整体包装项目,加速推进南天湖景区开发,抓好旅游统一宣传促销,办好鬼城庙会,努力实现旅游上档升级。

第二,要突出抓好移民就业。重点要坚持三个结合:一是坚持本地就业与异地转移相结合。既要用好国家优惠政策,加快产业发展,为移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又要大力推进移民劳动力转移就业,努力实现移民在本地就业与异地转移就业相结合。二是坚持移民培训与就业转移相结合。突出抓好移民培训,着力提高移民就业能力。当前,重点要承接全市培训移民就业“双千目标”,抓好移民致富带头人和移民就业经纪人培训,打造好丰都移民劳务品牌。三是坚持精确设计与定点落实相结合。坚持工作对象到人、工作措施到人、工作责任到人,巩固城镇移民家庭“零就业”成果,解决好农村移民家庭“零转移就业”问题,确保按期完成“双零”目标。

第三,要突出抓好对口支援。在对口支援对接上应有所侧重:水利部的对口支援,要以争取落实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发挥行业部门牵头作用为重点;河北省的对口支援,要以突出招商引资、援助公益性项目建设为重点;南岸帮扶集团的对口支援,要以解决移民就业、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力争引进一批规模以上的经济合作项目,输出一批有导向性的移民劳务就业,受援一批有形象的社会公益事业项目,交流一批有潜力的移民干部,培训一批有影响的移民致富带头人。今年,全市即将开展“同心同德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为主题的对口支援对接活动,5月份将在万州召开20*年对口支援暨经贸洽谈会暨第十二届三峡国际旅游节,6月份将在万州召开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工作座谈会,我们要借此机会,加大优势项目推介力度,力争取得更大实效。

第四,要突出抓好后期扶持。目前,我县农村移民后期扶持、非农移民困难扶助基础性工作已经完成。按照市上要求,本月将兑现第一批农村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县移民局、财政局和相关乡镇要高度重视,集中精力做好兑现准备工作,确保第一批资金按时、足额、平稳、安全发放到已核定的农村移民手中。要按照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与非农移民困难扶助同步推进的原则,采取生活救济、困难救助、就业培训、生产扶助等方式,加大对非农移民扶助力度,切实解决好非农移民的生活问题。县移民局要按照有关原则要求,及早思考和谋划,做好基础工作,确保上级文件下发后迅速予以实施。

第五,要突出抓好移民稳定。一要搞好移民安稳帮扶工作。以发展社区经济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一批短、平、快项目,切实解决移民就业难题;要着力研究解决纯居民、关破企业职工、农村进集镇移民办证难和土地结算难等问题,以实际行动赢得移民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二要抓好移民工作。借助全市开展的万名干部下访活动,满腔热情地解决移民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对反映合理的,要及时解决;对反映合理但当前不具备解决条件的,要做好解释工作,限时解决;对要求过高或无理要求的,要耐心做好思想疏导工作,防止损害移民利益,引发新的矛盾。三要为移民办实事解难事。加快实施“生态家园”工程和以解决出行难为重点的“康庄”工程,加快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失地移民和没有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要及时纳入城镇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对生活困难的农村移民给予救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产和生活。

三、要加强对移民工作的组织领导

移民工作的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第一,要完善领导体系。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在充实全县移民领导小组与对口支援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整合原来的移民帮扶办、安稳办、办证办,成立移民安稳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移民安稳致富工作政策调研、协调处理移民、统筹移民项目策划、协调处理移民遗留问题等工作。同时针对三合镇10个社区成立10个移民安稳帮扶工作队,由县“四大家”领导参与,各系统抽2—3名工作人员分配到各社区开展帮扶工作,各乡镇帮扶工作由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和县级部门负责。

篇7

调研发现,曲麻莱民族文化村部分培训项目在内容选择上缺乏前瞻性,没能够抓住人地之间的矛盾和产业基础薄弱的实际而开展,过多侧重于低层次技术技能的培训和移民政策法规的灌输;没有立足长远发展,结合新环境下的社会需求,选择创新含量高和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培训项目;管委会缺乏足够的安置渠道,移民转移就业较为艰难,接受完培训的移民,很长时间不能获得实践机会,所学技能无法提高;一些决策和职能部门把工作重心放在就业指标上,缺乏对培训对象必要的筛选和认真鉴别,导致培训对象错位。

(二)培训过程的安排不够合理,缺乏持续性的追踪机制

调查中,笔者发现由于大多数培训方并未按照移民群众的实际接受能力来定制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培训效果低于预期设想。另外,移民培训的时间安排较为集中,实践指导难以落实:一方面,集中的培训让很多移民无法同时兼顾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他们最终只能选择放弃其中的一些培训项目,难以全面掌握培训技能;另一方面,介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现有的培训项目大多都是蜻蜓点水、流于形式,很难产生较好的效果,移民群众通过短期培训获得的技能水平难以满足竞争激烈的职场需要。

(三)移民群众的文化基础较差,培训参与不积极,培训难度较大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牧民信息闭塞,不会汉语,缺乏和迁入地居民交流和沟通的意识和技能,这些因素都限制了职业技能培训的效果。在培训过程中,参与培训的移民群众很多都表现出消极情绪,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移民往往排斥服务类的行业,不愿意从事和接受与之相关的培训;另一方面,部分移民群众并没有以一个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职业培训,思想包袱过重,没有把培训和未来的生计、事业发展联系起来。

(四)培训资源整合不力,就业合力机制不够健全

文化和职业培训非市场渠道和参与者的单一是影响移民培训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组织和参与移民培训的主体机构通常是由国内外非政府组织或是民间自发的志愿者组成。在培训项目开始之前,虽然培训主办方也会就培训意向和培训内容与移民群众或是基层管理机构进行沟通和协商,但碍于组织工作的专业性,培训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另一方面,生态补偿机制的缺失和资源整合的不力使得移民培训保障机制无从建立,培训经费无从获得,从而也就无法通过市场渠道选择和定制适合牧民特点的培训项目。

二、现代远程教育参与生态移民职业培训的必要性

现代远程教育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送到移民村,让移民人口也平等地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达到提高自身科学技术能力和人文社科素养,他的发展给生态移民地区的职业培训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增强了移民群众生计转型和社会适应的能力。

(一)远程教育多样而灵活的授课方式能使培训课程更具针对性,满足移民群众职业培训的特殊要求

受牧区教育条件的限制,大部分牧区移民的文化教育程度较低,文盲、半文盲占的比例较高,而传统培训模式对受训者的文化素质又存在着一个基本的准入要求,因此传统职业培训的功效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培训效果较差。现代远程教育可以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灵活多变的优势,照顾到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更好地解决教育的供需矛盾。移民群众接受培训也不会受到名额、资历的限制,培训机会大大增多。受训者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需求和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课程。远程培训系统允许受训者自由调整学习节奏,安排学习实践,掌控学习进度。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学习随时随地紧跟知识更新的速度,从而达成可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目标。

(二)现代远程教育新颖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受训者的兴趣,减少来自移民自身的心理障碍

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文化空间,生态移民能否调试与改变原有思想观念影响着他们的生计转型。移民村作为城市中的一个文化飞地,较为封闭和独立,生活在其中的移民群众从行动逻辑到价值选择中都缺少城市行动的逻辑和价值观念。从调查结果来看,受语言和学习能力的限制,移民群众在观念上对职业培训存在着排斥心理,对教科书式的职业培训方式有着本能的抵制,但大部分年轻受访者表示,他们很愿意从网上了解外界和学习知识。现代远程教育借助双向交互电子信息通讯技术,通过形式多样的音频、视频(直播或录像)以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计算机技术把课程传送给学习者,减少了移民接受培训的心理障碍,调动和激发了受训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共享性将拉近牧区移民与城镇居民职业培训的差距,实现职业培训的跨越式发展

传统培训方式由于其依托空间的分散性和受地域分布的限制,很难实现全面、均匀、充分地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打破了资源的地域和属性特征,充分利用了优秀的师资和教学资源,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现代远程教育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人机和人际的相互交流和交互作用,具有便捷、快速、覆盖面大、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等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分布于各地生态移民的职业培训的需求。现代远程教育中,共享教育资源既可以节约国家对移民地区职业培训的投入,又可以促进不同地区职业培训经验的交流,缩小不同地区的教育质量、教育水平的差距,实现生态移民职业培训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四)持续性的现代远程教育有利于第二、三代移民树立正确人生观和择业观,影响着移民职业培训工作未来的走向

现代远程教育多元和丰富的内容为接受培训的移民群众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户。调查发现,大部分移民群众都能认识到受教育程度与职业培训效果之间存在的正相关关系,即受教育程度越高,职业培训的效果就越好,越有机会选择到更好的职业。第一代移民的这种认识势必会影响他们对自己下一代接受常规教育的态度,同时也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第二、三代移民日趋形成的世界观和择业观。移民工程周期较长,涉及到搬迁牧民几代人的生存与发展。现存的搬迁牧民所面临的就业困难、身份认同、文化震荡、边际人格等问题是否真的只是一种变革期的阵痛,而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蔓延或是越演越烈,是关系到移民工程能否真正成功的关键,而移民子女的教育在这其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现代远程教育对新一代移民常规教育的正向影响将关系到未来移民职业培训工作的走向。

三、远程教育与职业培训的互动机制构建

远程教育组织灵活,形式多样,能有效地解决生态移民地区职业培训的供需矛盾,提高有限的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将远程教育运用于生态移民地区的职业培训是后工业化时代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组织形式,是该类地区未来职业培训发展的新趋势。同时,职业培训面向着一个广大的群体,培训项目的内容多维且丰富,这也为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生态移民地区的远程职业培训教育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优化各种资源配置,构建一种远程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良性互动机制,全面提升生态移民地区职业培训层次。具体而言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发展路径方面,合理选择远程职业培训的发展模式,充分考虑移民地区的特殊情况

国家推行农村远程教育的工作开始于2003年,目前从广义的农村远程教育工作来看,开展模式主要有三种形式:干部远程教育培训模式、试点示范项目带动模式,以及“一村一名大学生”模式。职业培训是一种比较独立的教育类型,在构建职业培训与远程教育互动机制的过程中,发展模式的选择尤为重要,应考虑到生态移民地区经济条件、教育观念、受训者接受能力,以及教育资源等多方面的因素。在职业培训过程中,对有一定文化基础,接受过高中以上正规学校教育的移民,可以由政府出资推荐进广播电视大学或其它农业院校深造,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将他们培养为“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实用人才,在移民地区推广技术技能;对有一定物质基础积累,有意愿转产创业的移民,可以开展创业远程教育培训,充分激励其创业潜能,结合其自身优势,发展养殖、手工、餐饮、销售、服装制作,以及修理服务等专项培训,为移民地区二、三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环境的优化提供人力资本,奠定物质基础。作为第三种模式——“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升级转型,移民村应该继续推行以政府组织,企业赞助,非政府机构参与的职业培训形式作为远程教育的有益补充。职业培训对技能掌握和动手能力要求较高,来自发达地区的志愿者参与远程职业培训有助于受训者实时跟进职场发展的趋势,从而更有利于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二)在统筹规划方面,做到“软硬兼施”,建设同步

生态移民地多为民族地区,多处经济落后区域,与远程教育推广的其它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文化、教育水平差异,结合民族地区地域特征,统筹规划关涉到未来职业培训项目的可操作性。远程教育从规划到实施,从搭建网络平台到课程设置都需要实施者对实施地进行实地考察及统筹规划,注意资源分配的统筹安排,以达到高效的资源利用率。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应该两手同抓,不能重硬件轻软件。相关管理部门应该积极的予以引导,邀请各方面的专家按照“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标准参与课程的设置和课件的制作,结合社会发展和职场发展的要求,实现软硬建设同步,有针对性地构建移民地区职业培训环境。

(三)在培训方式方面,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增强培训工作的时效性

生态移民迁出地大多地处文化教育水平最落后地区,盲率较高,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大部分移民不会汉语、不识汉字,信息闭塞,加之经济条件落后,职业培训工作开展的难度较大,效果不佳。现代远程教育在参与职业培训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实用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内容要围绕不同的培训需求制定,以提高受训者的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为重点,同时还需要培训者结合移民群众的不同基础、不同学习方式、不同年龄、不同学习目标,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以模块化形式组织教材,灵活地按受训者的特点组织培训。

(四)在保障措施方面,要建立一套政策支持、经费配套、资源共享的良性机制,促进远程职业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移民迁入地政府应该在制度上制定相应的规范、办法,对移民群众的远程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程序进行规范,引入工学结合、校企结合、本地和异地培训结合、集中和分散培训结合、订单式培养等多种培训模式,全面提升远程职业教育培训层次,逐步构建“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社会参与、部门配合、培训机构自主办学”的移民职业培训新格局。政府要转变对移民地区建设扶持的思路,加大对移民群众远程职业培训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逐步增加职业培训专项投入,实现扶持方式由“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过渡,要利用远程教育的特点,充分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进行各类横向和纵向的交流与合作,既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各类培训资源的价值,又不断完善了培训课程本身,拓展了培训项目的覆盖面,实现了远程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良性互动。

篇8

2、开展效能建设。加强干部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确保移民干部队伍清正廉洁;按照移民工作总体安排部署,分阶段、分步骤有序开展工作,严守保密相关规定。

3、维稳安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扎实做好移民和稳定工作,严防发生到省、进京上访和职工参与群体性聚集事件,确保库区和安置区移民安定、社会稳定;高度重视移民工程建设和搬迁安置过程中的安全工作,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监管办法和安全监管应急预案,严防事故发生。

4、信息管理。我局按规定及时、准确、规范地上报各类移民工作材料和约稿信息,认真做好移民工作总指挥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业务目标(75分)

1、调概工作。我局按时完成调概工作的数据和信息报送,不虚报,不瞒报。

2、帮扶活动。

(1)走访联系村。2014年1月9日,我局走访了联系村——乡村等受灾贫困户共9户,送去了大米、食用油、牛奶等帮扶物资。每到一户,我局都详细询问了受灾群众的过冬保暖情况,确保每家每户安全温暖过冬。

(2)开展水果种植科技培训,开辟科普宣传栏,增强当地群众的科技知识,帮助农民在种植黄果柑等果蔬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减少病虫害,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3)“三月法制宣传活动周”和“12.4法制宣传日”,我局深入村,对当地干部群众进行政策、法律知识培训,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增强当地群众的法律意识,提升法制素质,共创和谐、安宁的村风村貌。

篇9

第二条技能培训分为生态农业技能和农业适用技术、就业技能、岗位技能提升、创业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六种类型。

第三条技能培训工作采取鼓励移民群众参与自主培训和集中组织培训两种形式。移民自主培训补助政策由县财政局负责会同县移民局共同制定,报政府批准实施。本实施细则适用于集中培训管理。

第四条三峡后续工作技能培训坚持与部门资源有效整合,实行政府统一领导,移民部门综合主管,行业部门归口负责,培训机构承训,培训资金各记其帐管理工作体制。

第五条移民局为全县移民技能培训工作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全县移民技能培训实施规划项目库和年度计划,下达年度培训计划任务,对技能培训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县财政局为技能培训资金使用监管单位;

县农业局为全县蔬菜、药材等种植产业培训责任单位;

县农机局为全县农业机械技术培训责任单位

县畜牧局为全县畜牧产业培训责任单位;

县特产局为全县柑桔、茶叶培训责任单位;

县林业局为全县核桃、食用菌产业培训责任单位;

县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为全县电子商务培训责任单位;

县旅游局为全县旅游服务培训责任单位;

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为全县创业培训责任单位;

各企业或相关用人单位为岗位技能提升和就业技能培训责任单位。

鼓励创新培训种类,根据移民群众实际需要,有培训意愿单位可向移民部门申请,移民部门根据年度资金计划进行安排。

第二章技能培训范围、对象、内容及标准

第六条三峡后续工作技能培训范围和对象为库区移民群众。

第七条三峡后续工作技能培训类型、标准及要求:

(一)创业培训。主要是通过电商等新型创业形式培训,帮助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创业意愿的对象掌握创业知识,成功创业或做大做强企业。培训对象年龄在20至50岁。创业培训补助标准3000元/人,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60学时。创业培训可结合小微企业帮扶政策进行。

(二)生态农业技能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主要是帮助培训对象提高种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等技能,实现增产增效增收,培训对象年龄18至64岁。生态农业技能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补助标准500元/人,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30学时,随农事季节安排,分次进行。生态农业技能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可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方式,培训地点以田间地头、村落院坝为主。

(三)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主要是帮助农村中文化程度较高的培训对象掌握新型农业科技知识,成为库区安置区农业生产的科技带头人。培训对象18至55岁。培训补助标准1800元/人,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90学时。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可采取参观学习、理论讲授和实作训练相结合方式进行。

(四)致富带头人培训。主要是帮助有一定经营头脑和经济基础的培训对象通过发展种养植业,农产品加工业、商贸服务业等成为专业大户,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培训对象20至50岁。致富带头人培训补助标准1500元/人,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60学时。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可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经营管理等实际需要开展培训。

(五)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主要是帮助已在企业就业的移民群众,提升岗位技能水平和适应转岗就业的要求,主要在企业生产岗位上进行。培训对象18至55岁。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补助标准800元/人;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60学时;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主要是理论提升和在企业生产岗位上进行实践。

(六)就业技能培训。主要是帮助培训对象掌握二三产业职业技能,实现上岗就业。培训对象18至55岁。就业技能培训补助标准500元至3000元/人(详见附件《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就业技能培训补贴参照表》,未列入表内的专业可参照相近专业分类确定)。就业技能培训主要采取定单培训和“招工与招生结合培训”的方式进行,订单培训是指培训机构先落实企业用工需求定单,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培训;招生与招工相结合培训,是指培训机构与用工企业共同招生、招工,共同开展培训,培训结束就在该企业就业。

第八条培训工作坚持群众自愿,贫困对象优先原则。各培训责任单位应以市场需求、群众期盼、简明适用为要求,以提高培训质量为宗旨,充分结合我县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建设等实际需要,深入研究创新培训种类,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第三章培训组织实施

第九条年度计划申报。根据省局计划申报时间要求,移民局负责组织各相关部门和用人单位编制申报年度培训计划。

第十条年度计划下达。根据省移民局下达的年度计划任务,县移民局会同县财政局将计划任务分别下达到培训责任单位。

第十一条确定培训承训机构。各责任单位根据下达的培训任务,对自愿申请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采取竞争性比选方式确定,将计划任务合理分解下达到各承训机构,并与各承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培训的专业、人数、资金、时间、地点、质量、就业要求等。

第十二条培训实施方案编制。各培训机构根据下达的计划任务和培训专业类型要求,编制培训实施方案。培训实施方案编制基本内容包括:培训类型、培训专业、培训对象名单、培训地点(有实训要求的要明确实训地点)、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课程安排、培训教材、培训教师资质、组织形式、预期效果、考试颁证,就业途径等。

第十三条方案审核。培训机构将编制的培训实施方案报送培训责任单位,由培训责任单位组织对实施方案进行审查,方案审查同意后,培训机构方可组织开班。

第十四条组织实施。培训方案审核通过后,培训机构按照批准的方案组织开班和实施培训。

第十五条培训考核。培训班结束时,应对培训学员所学技能进行考试考核(农业适用技术培训除外)。就业技能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原则上应使参训学员达到相应的职业技能水平,取得相关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技能证书”,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应获得农业主管部门新型农民认定证书,创业培训应获得人社部门颁发的创业培训证书。相关部门没有培训专业证书的,由培训机构对考试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培训证书。

第十六条组织验收。培训机构完成培训任务后,组织自验,进行查漏补缺,自验合格后,按要求整理好培训资料,申请培训责任单位进行验收,培训责任单位应组织验收组按照合同、实施方案对培训工作进行验收,验收办法采取查阅资料、电话抽查、现场走访等方式进行。

第十七条资金拔付。培训责任单位组织验收合格后,将培训资料整理分别报送县移民局和县财政局各一套,申请县财政局将补助资金直拔责任单位或培训机构。

第四章培训工作管理

第十八条培训机构管理。各主管单位应根据培训任务需要,会同财政、人社、农业、教育等部门,采取竞争性比选方式确定具备技能培训条件的培训机构承担年度培训项目任务。具备技能培训条件的培训机构包括优势大中型企业、中高职院校、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就业培训中心等。各责任单位通过竞争性比选将培训机构确定后,应将培训机构情况报送县移民局上报省移民局备案。

第十九条实施监督管理。各培训责任单位应加强培训过程监督管理,安排专人对培训工作进行现场监管。核对参训人员,掌握培训进度,考核学员培训质量和效果,并将检查和抽查情况进行记录。

第二十条档案资料管理。培训档案资料由培训机构负责以培训班次为单元进行整理,建立培训台帐,并按要求完成国务院三峡办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培训信息系统录入。培训档案共分三个部分:

综合档案。综合档案内容包括:培训合同、培训实施方案、教材、学员花名册、学员培训期间考勤表、培训实施责任单位监管记录、考试考卷、学员理论考试成绩,学员技能考核成绩,学员颁证情况、学员就业情况、培训总结、以及培训过程中形成的照片和声像档案等。

个人档案(见附表:培训对象参与培训档案表样)。个人档案内容包括:培训对象姓名、姓别、年龄、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及家庭成员信息和从业情况;身份证复印件、职业技能证书或培训证书复印件,就业协议复印件。学员对培训工作评价意见,由培训机构根据不同类型培训班要求,负责将培训内容、培训学时、纪律要求统一印制,开班时统一发放给学员,培训结束,培训学员对参与培训情况进行认定,对承训机构的培训过程、教学质量、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并签属意见后统一交培训机构,存入个人档案。

验收档案。包括培训机构自验情况、培训责任单位组织验收情况。

第二十一条培训资金管理。县财政局为三峡后续教育培训资金的监督管理单位。负责三峡后续教育培训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和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

(一)培训资金由财政局直达培训责任单位或培训机构。

(二)培训资金要严格按照规定标准使用,严格执行《兴山县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管理规定》,以培训班次为单元建立专业台账,实行专帐核算与管理,严禁与其它培训资金混合建帐。

(三)三峡后续教育培训资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支出,即培训教材费(文字教材、教辅资料和声像教材等方面支出),教师聘请费(授课教师的课时费、交通费、食宿费等方面的支出),参训学员费(学员食宿、交通、实习、参观交流、学习用品、实训教材、考试考核等方面的支出),以及用于技能培训所发生的招生、场租、宣传、资料印刷、在线学习、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支出。

(四)培训机构应自觉接受上级及同级审计部门、财政部门以及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严禁培训机构以任何方式弄虚做假,套取培训专项资金,对弄虚做假,套取培训资金的,一律取消培训资格,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二条培训计划管理。各培训责任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下达的年度培训计划,按批准的计划任务,将培训对象确定到人,实施精准培训,不得随意调整和扩大实施范围、改变培训内容和突破计划人数,确需调整的,必须按程序申报审批。

篇10

Key words: The Three Gorges;migrants;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D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2-0319-03

0 引言

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始于库区农村移民响应政府号召,投亲靠友自主分散外迁安置,拓展于湖北省、重庆市及其有关地方政府不负使命,着力组织开展省市内外迁安置试点,引导农村移民外迁的实践,发展于中央鼓励三峡移民外迁,组织协调全国有关省、市接收安置重庆市三峡库区农村外迁移民。截止2009年底,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共19.6万人,集中分布于山东、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福建、广东、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等12个省市。时至今日,三峡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已有5-10年,有的时间更长,外迁移民的稳定与发展一直是世人关注的问题,也是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的工作。为此,外迁移民安置地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紧紧抓住维护和促进三峡移民稳定和发展这条主线,坚持以人为本,辅之以政策扶持的工作理念,主动化解矛盾,认真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三峡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稳定三峡移民安居当地思想,引导三峡移民与当地群众和谐相处、共谋发展。

1 稳定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20世纪是人类饱经磨难的世纪,也是人类大发展的世纪。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进入了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同时也总结出了一个与时代相应的杜会发展思路,即稳定与发展。历史和现实证明:稳定和发展互为前提,稳定推动发展,发展促进新的稳定。人类社会正是在稳定与发展的良性互动中不断走向进步。

一方面,稳定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发展只有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才能成为可能。没有社会的稳定,发展最多也只是一种善良的愿望。只有社会稳定了,才能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解决发展所面对的各种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十年的“”动乱,我们大搞阶级斗争与群众运动使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使我们的经济社会处于崩溃的边缘。

另一方面,发展是是稳定的物质前提,没有发展,稳定将成为水中之月。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所有的一切无从谈起。党的以来,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发展才是硬道理”和“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把“发展”放在核心的位置,一切工作都紧紧围绕“发展”这个核心的目标。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证明:离开了发展,改革就失去了依据;离开了发展,社会稳定就失去了意义;离开了发展,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稳定与发展互为前提,稳定推动发展,发展促进新的稳定。在10余年的三峡移民外迁安置工作中,各级党委和政府紧紧抓住三峡移民稳定和发展这根主线,着力稳定三峡移民安居当地思想,积极引导三峡移民与当地群众和谐相处、共谋发展。

2 促进三峡外迁移民安置稳定的主要做法

安置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充分认识三峡移民稳定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不断加强对移民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移民稳定工作机制,把三峡移民稳定工作与维护当地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引导三峡移民在安置地安居乐业。

2.1 法律法规宣讲增强移民法治观念 移民外迁安置工作中,各地通过对移民进行法律法规的培训和以普法工作为载体,开展“法律进移民家庭”活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等系列活动,切实加强了对移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到各移民安置镇街宣讲《宪法》、《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行政处罚法》、《条例》等法律法规,促使移民知法守法、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动员基层干部、先进党员为移民讲解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帮助移民逐渐熟悉安置地生活规则;政府和移民部门利用移民培训基地、移民夜校、报刊广播电视、墙报等各种阵地及工具,对关系到移民切身利益的移民政策,多形式多渠道地大力宣传,讲清讲透政策,帮助移民准确地掌握政策,心里有一本明白账。

2.2 政策解读帮助移民 各安置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切实把政策宣传解释到位,让移民感受政策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正性,避免移民因不明政策而提出不合理诉求。为鼓励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到库区以外安家落户,促进三峡外迁移民有序进行,国务院和各接收三峡外迁移民省市政府都分别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强对这些政策的宣传,可以帮助移民准确地掌握情况,有利于移民的思想稳定。

2.3 正反典型教育规范移民日常行为 各安置地以交流和解决实际问题为载体,坚持以先进事迹和反面典型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好其带动和影响作用,教育移民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和睦团结,帮助移民消除“等、靠、要、闹”的不良思想。各安置地针对移民的不良思想和依赖心理,加强教育和引导,教育移民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关系,让移民明白外迁安置是发展的历史机遇,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兴旺发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消除移民的“功臣”思想、“特殊公民”认识,从思想上转化为积极移民,配合移民,安稳扎根,自力更生。

2.4 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移民思想矛盾 各安置地通过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员活动、推行移民代表议事制度,加强移民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理清思路,促进生产。针对移民故土难离之情、特殊公民之念、相互攀比之心和各种思想矛盾,对症下药,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移民消除思想顾虑,化解思想情绪。

2.5 党建工作发挥移民中坚维稳作用 各地积极发展移民中的优秀分子和移民能人入党,将他们充实到村“两委会”,参与村务管理,或推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为安置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充分发挥移民党员干部在稳定中的中坚作用和在致富中的带头作用。

3 帮助三峡外迁移民发展致富的主要措施

各安置地针对三峡移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具体帮扶,建立三峡移民后期扶持机制,因地制宜制定三峡移民帮扶措施和优惠政策,解决三峡移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提高三峡移民发展致富能力。

3.1 广泛开展培训,提高移民致富能力

3.1.1 全面抓好农业技术培训。移民搬迁入住后,地理环境、社会条件较搬迁前发生了明显变化,种养殖习惯和方式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移民一时难以适应。各地通过职业教育学校,以镇街为单位分批对移民进行农业技术普及等培训,让移民熟练掌握当地农业生产技能,结合移民接收安置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引导移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

3.1.2 有针对性地抓好专业技能培训。移民一般就业技能较差,除农业生产以外,大多数移民都没有一技之长。因此在二、三产业就业的移民,从事的只能是简单的工作,就业岗位的低层次导致收入的低水平,不利于移民的安稳致富。因此,各地针对移民特点,根据市场需求,以提高移民就业技能为目标,对移民进行了建筑、厨师、驾驶、缝纫、焊接、水电安装、电器维修、微机操作等专业方面的技能培训,从而提升移民自身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对促进移民安置稳定、逐步致富十分有效。

3.1.3 重点抓好移民市场经济意识和创业技能培训。通过宣传教育,增强移民自强自立意识、自我发展意识及市场经济意识;教育移民面对现实生活的新变化,发挥伟大的三峡移民精神,努力克服生活生产、语言、人际交往的困难,奋发图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和自身优势,成功融入到迁居地社会生活之中。

3.2 积极推荐岗位,扩大移民就业门路 各安置地积极推荐三峡移民进厂打工,扩大就业门路,逐步增加经济收入。在浙江省杭州市金山区,由于多数移民的心理期望值普遍较高,自身文化水平及劳动技能又较低,适应和胜任的岗位实在不多。在各安置镇的重视和极力推荐下,动员企业适当给予优先和照顾,尽可能多录用就业年龄段的移民。经过努力,到2005年底,全区274户移民家庭的户就业率达100%,其中由政府推荐企业务工的有529人,自找门路的有183人,经营农用车运输的有31人,合计743人,就业人数占移民总数的66%,就业年龄段安置率达到100%。

篇11

二、开拓创新,主动作为,开创了扶贫工作新局面

(一)扶贫资金投入明显增加。2014年,我办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加快“跑部进厅”步伐,密切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争资争项工作取得大力突破,全年共争取专项扶贫资金3761万元,与去年同比净增993万元。

(二)农村贫困人口明显减少。通过产业扶贫、技能培训、引农进城等工作举措,全县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大幅提升,贫困对象明显减少。据统计部门初步测算,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4338元,与去年同比增长22%;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5379人,脱贫率达18.8%。

(三)贫困村基础设施明显改观。通过强力实施整村推进及库区后扶项目建设,覆盖全县29个贫困村及23个库区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14年,投入整村推进及库区后扶项目资金1222.86万元,实施项目123个,新修水泥公路53.96千米、新修水渠23.642千米、修建山塘水库6座、修建桥梁4座、新建活动中心3个、硬化群众活动场所15000平方米、绿化公共场所7800平方米。

(四)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把扶贫与扶智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开发式扶贫,积极开展“造血式”扶贫,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建设。通过实施“雨露计划”、“阳光工程”、“金蓝领工程”、“新生代农民”等扶贫培训和教育,全县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2014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00人、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匠培训3000人、阳光工程项目培训1760人、“雨露计划”培训215人。

(五)移民搬迁步伐明显加快。按照“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总体目标,结合我县搬迁对象实际,创新移民搬迁模式,采取与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相结合,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向城镇、工业园区集聚,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实现了282户1319人移民的顺利搬迁,并精心打造了木兰乡街上,高田镇金叶,丰山乡大桥山,大由乡幸福、草岭、祥瑞,小松镇白露前,横江镇共大,琴江镇大畲共9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大大改善了贫困群众居住环境。

三、创先争优,措施得力,营造了干部干事新氛围

(一)开展“每周一主题”工作汇报,稳步有序推动工作落实。我办将争资争项、整村推进、搬迁移民、社会扶贫、“三送”工作、机关效能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热点工作确定为汇报主题,原则上由各业务股长每周一上午例会举行汇报。通过汇报,不但促进了大家创新创特抓落实的干劲,而且提高了干部总结提炼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二)坚持“四考一评”工作机制,有效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继续实行了以“考学、考勤、考绩、考廉、一评”为主要内容的考评制度。通过制度管人管事,推进机关作风大转变,力促各项工作提质提速提效。考评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及向县委推荐重点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通过开展“四考一评”,明晰了工作责任,加强了过程管理和绩效监控,营造了比学赶超氛围,变“要”为“我要干”,极大地激发了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篇12

一、初步成效

我镇位于霍山县北部,与裕安区接壤,地处佛子岭水库下游,横排头水利枢纽工程上游淹没区。全镇辖6个村、182个村民组、5500户、2.14万人,总面积7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万亩。横排头水利枢纽工程始建于1958年,竣工于1960年,当时界定的淹没搬迁线在海拔49.22~60.47米之间;随着60年代末对大坝的加高(当时未作补偿)以及之后数次的维修加固,淹没线逐渐抬高,据史料反映,按10年一遇的淹没线达54.97~63.58米,20年一遇的达55.45~64.34米。全镇西部沿东淠河一线的洼地为移民区,东部丘岗为移民安置区,现淹没区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涉及6个村、1.5万亩耕地、1.35万人,其中移民现状人口9890人,原迁移民2229人。

全镇试点工作经历了筹备、实施、完善三个阶段15个环节的精心组织和平稳推进,初步达到预期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完善了“一直补、五评补、八扶持、三兼顾”的扶持方式。一直补:即对原迁移民按每人每年600元标准,实行一次性核定、生不加死要减和年审打卡发放;五评补:即对移民危房改造、二次搬迁、特困学生救助、大病救助、特困户救助,实行户申请、村评议、镇审核、县审批,一年一定,打卡发放;八扶持:即从农田水利、公路交通、电网改造、通信广电、人畜饮水、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生产扶持(含科技培训、社区资金、一二三产业开发性项目)等八个方面入手,解决移民生产生活上的突出问题;三兼顾:即兼顾对移民插花安置地进行公益性项目覆盖,兼顾对移民迁入地的非移民特困群众纳入农村低保,兼顾对非农业移民中的特困人口纳入城镇低保。

二是探索了水利库区的原迁移民登记办法。针对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我们经过矛盾碰撞和反复探究,总结了在原迁移民身份界定过程中,必须坚持同库同策、属地管理、程序到位、证据有力的原则,严把五关。(1)定性关。即原迁移民必须是在工程始建时淹没搬迁线以下、在工程竣工前已出生,并由政府组织搬迁(自1958年持续到1969年)的具有本县户籍的农业人口。(2)动态关。凡是在20__年6月30日前,本县的原迁移民迁入本镇的或本镇的原迁移民迁出至本县非移民乡镇的,均应纳入本镇登记。(3)待定关。在同一库区,县际之间乡镇之间因收养、婚嫁、搬迁等户口迁入的原迁移民,由于两地之间移民登记时间差而导致其身份一时无法确认的,待对方确认其原迁身份并出具有效证明时,可补办原迁移民登记确认手续。此外,还包括因土地淹没等原因导致原迁移民一时无法核实的。(4)证据关。即没有在限期内(公示期内)提供原迁移民身份确认的有效证明(指政府认可的历史档案资料、派出所户籍证明、作为旁证原迁移民的座谈调研笔录等),不得登记为原迁移民。(5)程序关。由于原迁问题涉及历史跨度大、范围广、变动大,给考证、取证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为此,我们在实践中遵循查阅史料、调研座谈、入户登记、代表评议、公示纠错、确认报批、打卡发放七个步骤稳步开展工作,力求使原迁移民的身份界定准确、公平,经得起过程检验和社会监督。

三是编制并启动了项目扶持规划。通过在移民区和移民安置区广泛征求意见、摸底调查,村镇逐级编报了近期扶持项目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近期规划共编报项目62个,总投资1.52亿元,其中地方自筹资金占36.7;中长期规划共编报项目37个,总投资6.31亿元,其中地方自筹占39.7%。试点期间,我镇共启动项目9个,其中硬化改造村组公路3条(庙三路、团三路、河下路),计18.2公里,总投资316万元;实施了石院、刘氏祠两个村民组社区资金,每组投款1万元;完成了淹没区黄泥坎排涝站更新改造,投资6万元;启动了圣人山、三尖铺两个自来水人饮工程以及庙岗集小学危房改造和三尖铺安置点基础设施配套。

四是平稳地实施了资金打卡发放,并启动了评补程序。对原迁移民中已核实到人的1179人均予以村镇两级公示,目前正在打卡发放,社会反响平静。与此同时,我镇针对移民中的特困群众比重较大(约占20),对照评补的类型和条件,已督促群众递交申请逾200份,预计直补加评补份额将占现状人口的40以上。此外,对非移民的弱势群体加大了社会保障力度。到目前为止,全镇申报纳入农村低保167户398人,年救助资金5.17万元;城镇低保59户79人 ,年救助6.61万元;大病救助4户,计4890元。通过一系列措施的落实,体现了兼顾广大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一定程度上平衡了社会心态,维护了库区政策实施的稳定性。

二、基本做法

为切实做好试点工作,我们坚持准确把握政策,尊重群众意愿,讲究工作方法,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的原则,突出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建立组织,搞好培训。好的政策能否得到好的落实,关键靠干部。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搞好库区移民政策试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苦性,并将试点工作作为阶段性的中心任务和硬仗来打,立即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高规格领导组,抽调了11名精干力量组建办公室,同时在各村成立了由驻点干部和村两委成员参加的工作小组,统一在县指导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与此同时,我们注重搞好领导班子、全体镇村干部和领导组办公室三个层次的政策培训,在学习政策的过程中,结合实际进行讨论和座谈,逐渐明晰了我镇试点工作的基本思路、方针和原则,并时刻警示干部:不懂政策是瞎子,曲解政策会出乱子。

(二)广泛宣传,深入调研。群众是检验政策的试金石。不把政策交给群众,得到群众认可和支持,就无法做好试点工作。为此,在试点之初,我们把对群众的宣传发动作为关键步骤来做,通过广播、会议、座谈、宣传栏、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宣传17号文件精神和上级有关要求,分村逐组开展座谈调研活动,认真填写好扶持方式征求意见表、原迁移民摸底表和扶持项目摸底表,广泛听取群众对移民扶持政策的意见和建议,为完善实施方案、摸准原迁移民和制定项目规划提供有力的依据,也为今后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登记核实,接受监督。移民登记是试点的核心,原迁移民登记又是核心的核心,这项工作具有复杂性、反复性和严肃性。在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严把“五关”的工作原则和方法,其实质就是在坚持原则和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一切相信并依靠群众把政策想明白、把历史讲明白、把事实争明白,才能使我们做明白。这其中主要是把好三道工序:一是分村、分组、分片开好原迁移民座谈会,讲清历史事实,提供清晰线索,并形成纪要;二是依据线索深入组户进行调查取证,并形成调查记录;三是按照先村后镇进行两级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对群众反映有异议的,要再次深入座谈、调研,符合政策的要公示或通报;反之,要做好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最终,使该进的要进来,不该进的坚决不能进。

(四)尊重民意,编制规划。扶持项目规划是代表绝大多数移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期利益的纲领。因此,规划必须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充分体现移民的主体作用。在方法上,注重倾听群众的意见,反映群众的呼声,尊重群众的选择,发扬民主,自下而上,逐级筛选,汇总编报,从而形成全镇近期扶持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其中,近期规划,突出解决交通难、饮水难、就医难、入学难、用电难、安居难、温饱难、增收难的“八难”问题;中长期规划,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突出基础设施的完善、生态环境的改善、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移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来实现政策之期望与群众之愿望的统一。

(五)建章立制,阳光操作。好的政策,需要好的制度作保证。为此,在整个试点过程中,我们注重健全机构,严明职责,完善制度,透明管理,先后出台了领导组职责、办公室职责、移民理事全职责、工作制度、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等六项制度,基本形成了“县指导、乡负责、村实施、民监督”的有机结合、协调落实的机制。对移民补助资金,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涉农资金政策,定期打卡发放;对项目扶持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严格监督。对规模小的项目,实行镇把关,由受益村或组负责实施;对重点工程一律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质量保证合同制。坚持政策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注重利用项目投资撬动社会资金、民资民力等多渠道投入。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共同努力把库区移民政策落实好。

三、主要体会

篇13

我市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管理工作虽然取得较好的成效,但在落实政策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县级报账制度需要进一步落实

检查发现,各县(区)均能按照自治区的要求执行县级报账制对后期扶持资金进行管理,但在具体的操作上却有出入。如钦南区将直补资金存入村民小组集体账户,然后由村民小组提取现金发放给移民,这样做,导致中间环节多,资金的流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资金监督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一方面,部分县(区)移民机构内部制度尚不够健全,资金流转各环节的财务监督措施尚不够完善;另一方面,移民机构在资金拨付过程中,对如何加强资金的监控,办法措施不够多,力度不够大。

3.直补资金到账不及时

直补资金每半年发放一次,每人300元,但资金发放文件的下达与资金到位的时间不同步。自治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发放文件的下达与资金到位的时间往往不同步,有时候资金滞后将近一个月才拨付到市级财政部门);尽管我市各县(区)移民局与财政部门在直补资金的发放程序上尽可能地简化了手续,但仍不能及时发放到移民户账户中。

4.项目资金账务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

据调查了解,部分县(区)移民项目资金账目管理相对较混乱,没有编制水库移民项目资金收支情况台账,以及与当地财政局对账等,给审计部门和资金专项检查工作带来困难。

三、完善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管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结合钦州市近年来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管理工作的实践,为确保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管理工作真正抓出实效,建议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完善县级报帐制度,落实资金管理责任

继续做好县级报帐制的管理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新的经验。重点开展对资金到位、工程价款结算、投资完成以及财经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要密切合作,根据职责划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注意加强上下之间、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调配合。各县(区)移民管理机构要以资金管理制度的落实为龙头,逐步建立和完善移民扶持资金管理责任制,明确资金使用责任,在移民资金的项目管理中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为全面加强项目质量管理、资金管理提供保障。

2.构建信息传导机制,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一是及时沟通信息,提升资金的到位速度。按照“移民部门管项目,财政部门管资金”的工作模式,移民、财政两部门要建立信息传导和沟通机制,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定期督促,提高项目的竣工率。作为项目扶持的主管部门,县(区)级移民机构要与移民村组保持经常性联系,通过定期报告、集中检查等形式,掌控项目施工进度。三是及时验收,提高资金的报账率。对已经实施完成的项目,移民部门应当根据项目的大小,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移民群众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按规定程序报账,避免拖欠,降低移民资金的财政挂账比率。

3.优化资金投放结构,放大资金的战略引导效应

资金使用要有战略规划、有序进行。经过初期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建设,资金已经历了由“输血”功能到“造血”功能的转变。因此,建议移民资金的中期投放重点应转移到生产项目,即选择辐射面广、引导性强对投资拉动作用大的项目,如种植业、养殖业等,可以以资金补助方式提供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